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pdf
联系我们: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 158 号 联系电话:0512- 62605288 网站:http://ic.ruc.edu.cn 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人大江南 2021 年修订 目录 CONTENTS 学院简介 03 人才培养 05 四大版块 07 学生活动 15 合作与交流 17 美丽校园 23 03 - 04 学院简介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 2007 作交流,与法国 KEDGE 商学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院长,黎玖高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际学院院 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 年 9 月,2009 年 9 月 6 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 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美国乔治·华盛顿 长、中法学院院长,方蔚玮任苏州校区党委书记。 国际化拓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当前,苏州校区正努力践 大学金融硕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项目管理硕士”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 等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 行着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苏州校区设有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 科学服务、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大学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 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 2012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苏州校区并组 南方基地、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院、金融科技交叉学科平台、 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建管委会,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 网络空间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苏州)等科研机构。 丝路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中国 国际学院 (苏州研究院)主要招收金融(风险管理方向)、 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 苏州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 大学副校长杜鹏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丝路学院 新的增长点,是人民大学国际化的窗口,是面向国际、探 05 - 06 人才培养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人才培养 国际学院以培养最具国际化视野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 究生。硕士研究生教育分延伸办学和自主办学两种,目前延伸办学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自主办学 设有金融硕士(风险管理方向)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设有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 国际学院专业设置情况 硕士 博士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延伸办学 自主办学 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 金融硕士 (风险管理方向) 金融博士 (风险管理方向) 从 2009 年 9 月第一批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至今,国际学院已为国家和区域建设发展培养了近四千名 优秀人才。 2021 届 金融风险管理专业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别分布图 9% 国际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金融硕士(风险管理方向)专业 2019-2021 年就业率均 为 100%;其中,金融硕士(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的就业率达 100% 。同时,国际学院毕业生的就 业结构比较合理,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较为均衡。其中,每届均有一定数量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 区及周边地区就业,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6% 国企 机关事业单位 17% 证券 国际学院毕业生就业率 100% 100% 100%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19% 9% 基金 其他顶级 金融机构 41% 商业银行 07 - 08 四大板块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1 全国一流的金融风险管理学科 大数据实验室 近三十年来,金融风险管理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格培养与学风建设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前身为国际学院 的角色。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风险管理在全球金融行业,乃 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发展环境。 金融风险实验室,该实验室于 2014 年 12 月成立,是国际 至非金融行业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全球对风险管理人 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 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国际学院把握时代命脉,利用金融风 对于博士生培养,学院提出了“严进严出”的高标准培养 发、社会服务的基地。2018 年底,学院就存储和计算资源 险管理工作室过去十多年来的专业资源积累和学科建设准 要求,注重生源质量管理和全流程培养管理,提出了博士 共享方面对实验室进行提升改造。实验室聘任王鹤菲教授 备,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工作。 生培养十大改进方向:突出特色定位、确保生源质量、严 为实验室主任,并邀请隆武华、林建武、梁循、陈忠阳、 格培养管理、联合三方导师、开展国际合作、力推项目研究、 相广平 5 位学术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作为实验室第一届 国际学院具备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相对 力求研究成果、实施驻校制度、保障经费支持、打造一流 学术委员会委员,推动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发展。新的实验 完整的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由陈忠阳、林峰、相广 品牌。 室充分利用了云存储、云桌面等主流技术,为学生提供了 平等风险管理学术界顶级大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同时邀请在 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有卓越成就和影响力的业界专家 学习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 (包括海内外高校的学者)组建了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指 体,具有常规教学不可企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优化人才 导委员会,下设全球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这些顶级的 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 业界专家每学期到国际学院授课,与学院师生交流,极大地 切实落实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的全方位培养目标, 促进了国际学院风险管理学科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 更为开放、自由、可管理的学习和科研平台。目前,实验 室面积 300 余平米,已组装配备两屏终端电脑 40 余台,6 块拼接屏幕显示器,软模组圆形屏等硬件设备,为每台机 器采购并安装了水木中量财经数据库及量化交易软件等软 件设备。在该空间内,学生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即可享受 到学校分配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等进行学习与研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学院特 在学生培养方面,针对在苏办学特色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学科 举办数据挖掘与风险建模、金融风险事件案例分析、金融 特点,国际学院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 应用文写作及 PPT 设计、金融英语技能等系列学习竞赛活 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和金融量化 对于硕士生培养,学院创造性地提出自主性研究型培养模式, 大赛等,以激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和深入研究,营造良性竞 采用“双轨”运行机制与“三基 6+2”模式下的课程教学, 争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风采与能力的机会及相互 依据“3+1+1+1”结构组建高效的课程运作团队,建立学生 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兴趣小组,从而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专家授课指导有机结 合起来,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五 国际学院定期召开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GAB-GEC 年 大技能”提升,成为优秀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学院针对研 会、金融风险管理高级研讨会暨金融风险高管 CRO 专业 究生培养周期较短、风险管理学科内容强度大的情况,设立 交流会、独墅湖人大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等学术会议,把 录取后至入学前的远程学习课程,丰富和延长了培养周期。 握风险管理界最核心、最前沿的研究,建设一流的风险管 此外,学院还为学生设立了充足的奖学金,加强实习管理和 理学科。 金融科技交叉学科平台 作为学校前沿创新学科发展的“试验田”,学校 2020 年决定由国际学院与财政金融学院、数学学院等联合建设金融科技交 叉学科平台,进一步夯实中国人民大学在金融学科的引领作用。平台已将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前沿内容引入研 究生培养,开设了《大数据挖掘与金融机器学习》《金融科技前沿与风险管理》等金融科技核心课程,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 相关领域的课程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还举办“金融科技前沿与风险管理案例大赛”,激发研究生学习研究金融科 技的积极性。平台将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推动共建实践基地,举办金融科技学科发展论坛,校地合作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式,密切关注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等金融创新发展的前沿交叉性领域, 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金融科技交叉学科平台。 09 - 10 四大板块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国际学院组建了全球顾问委员会(GAB),邀请国内外 24 位金融业顶级专家作为委员,为学科的稳定发展进行专业指导。 (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Apostolik,Richard 邓晓力 Goulding,Richard F.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 (GARP)主席、CEO 招商证券副总裁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风险官 郭向军 胡本立 黄康林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原副主席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 中国分会原主席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首席风险官 黄志凌 李伏安 李祥林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曾担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 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中国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渤海银行董事长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 副院长 国际学院高度重视生源质量,为选拔全国最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来学院继续深造,学院已连续举办 8 届金融硕士(风险管 理方向)夏令营,累计选拔推免生 241 人,其中“985 高校”占比 80%,“211 非 985 高校”占比 20%。 毛正行(Madge Meyer) 牛佳耕 彭一凡 曾于 IBM、美林证券、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首席风险官 波士顿咨询风险建模部 董事总经理 道富集团任高管层执行董事 “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6 届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均已 顺利毕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就业率达 100%。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 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等 一流券商,平安集团、中信信托、汇添资本、嘉实资本、易方达基金等顶级金融机构,中国移动、中国建筑、中关村发展集 沈雁 汪建熙 王勇(首届 GEC 主席) 曾担任高盛亚太区风险总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部 审计委员会主席 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曾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天风证券首席风险官 魏国雄 夏智华 叶素兰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风险官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长 平安集团副总裁 叶远刚 詹伟坚 张燕玲 美国三叶科技 CEO 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行信贷 风险总监 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副主席 曾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赵继臣 周荣亚 朱小黄(首届 GAB 主席) 平安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 曾担任美国道富金融集团 执行副总裁和首席风险官 原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 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中纪委、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中央和国家机关。 部分就业单位 原中信集团监事长 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1 - 12 2 四大板块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3 立足“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一流思想库和智库 人大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 苏州校区设有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等研究院、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 中心南方基地、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院,立足“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一流的思想库和智库。苏州校 区在长三角这一“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办学,参与区域经济转 型的历史进程,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和学科优势, 以“长江经济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长江经济 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研究咨询意见,为“长 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托。 中国人民大学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有着悠久的传统、一流的水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自 2013 年起,中国人民 大学联合多家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和社 会服务能力,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设立“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南方基地将以实现食品安全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立足长三角,面向南方各省,加强社会调研与理论研究,努力为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作出理论贡献。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管理学科的核心问题, 并从低碳研究的角度在低碳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服务、为经济 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空间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苏州)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空间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网研院”) 于 2021 年 3 月正式成立,4 月在苏州挂牌。 人大网研院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指 导,聚焦网信领域重大、亟需的根本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聚合学 校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科交叉创新 研究力量,致力于构建网信战略研究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努力打 造网信领域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的高端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网信领域 科学研究和咨政能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人大网研院院长为文继荣教授,副院长为石文昌教授,行政副院长为刘 在波副研究员,核心成员有梁彬、许伟、窦志成、徐君、赵鑫、张斌、 赵国俊、钱明辉、胡百精、李彪、李三希等教授。 人大网研院以苏州为基地和样本,开展网络空间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关键 问题研究,围绕网络空间领域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国家事业全局产生 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交叉性重大问题,从经 济、文化、技术、安全等方面着手,提出网络空间发展与战略研究的理 论框架、方法体系、具体措施,并结合苏州的实践进行探索和落地。 作为全国首批由教育部批准的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点,国际学院整合中国人民大 学相关教育资源,按照高质量、人大特色的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进行培 养。为把握汉语国际教育的实际需求,学院每年选派数十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到世界各地多所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和教学志愿者,结束后再根 据双方反馈的意见调整教学方案,形成良性循环,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学院学 生的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性,同时推动苏 州国际化的进程,苏州校区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共同成立国际汉语教育中 心。国际学院以国际汉语教育中心为依托,一方面调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培养方向,集中培养商贸汉语教学人才;另一方面,应苏州地方政府的要求, 在苏州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留学生汉语教学,打造一个深具影响力的 汉语推广和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和苏州地区的国际化建设贡献 力量。 13 - 14 4 四大板块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艺术与人文 法国和法语国家研究院 国际学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是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法国和法语国家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 2019 年 10 月 31 日获学 与国际音乐考古学会、国际传统音乐学会音乐考古中心、国际音乐图像 校批准进入孵化期。 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研究院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 年 12 月 16 日, 学会、东亚音乐考古学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和国内各级 研究院获批苏州工业园区优质创新平台,并获得奖补资金 50 万元。 博物馆(院)密切协作,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截至目前,已以研究院名义立项翻译项目 1 项,出版项目 3 项,其中翻译项目《戴高乐将 军口中的世界》共计约 80 万字,预计于 2021 年底至 2022 年初完稿;面向法国和“一 国际学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是国内影响最大的音乐考古研究所之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外文教材出版项目《中国经济概览》已基本完成编撰,预计于 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所与南京博物院合作,主持江苏省盱眙 2022 年出版;此外,研究院还计划就法国大学史以及中华文化的在法传播展开研究,正 大云山汉墓出土乐器的研究和复制,主持无锡鸿山战国墓出土乐器的复 在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中法学院法国合作院校的出版社联合出版相关中法文专著及 制和研究,参与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的筹划和建设,主持杭州师范大学、 译著。与此同时,研究院还组织了一系列研究活动,于 2021 年 6 月 8 日举行“头,权力, 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国内外多家机构的古乐器复制项目;主办了国 社会:跨学科视阈下的领导形象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 际音乐考古学会第八届研讨会、东亚音乐考古学会第二届和第四届研讨 大学、上海大学、法国蒙彼利埃保罗 - 瓦莱里大学、KEDGE 商学院、新索邦大学、兰斯 会;服务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艺术教育,为中法学院本科生和国际 大学的 20 余位中外学者和研究团队与会。 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艺术通识课程。 未来,研究院将在中法学院学历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步拓展涉及法国和法语国家海外投资、 由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子初教授主持编撰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 音乐文物大系》已出版 30 册,是国内外考古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 富的丛书,获得国内图书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国家图书奖”。 地方政府与法国和法语国家商贸合作等的智库和咨询业务,一方面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实 现研究院平稳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寻求来自两国政府、大型企业的委托项目和研究课题, 迈出扩展专业领域、丰富科研资源的脚步。 15 - 16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国际学院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 为校园文化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局面。其中,“五四”青春歌会、“姑苏弦歌”新 年晚会、“梦想舞台”校园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已成为品牌活动, 受到广泛关注。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17 - 18 合作与交流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2 3 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分别与农业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江苏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苏州市政府、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世界政 治经济学学会论坛、世界音乐考古大会、亚太知识产权论坛、中欧知识产权论坛、中国宏观经 济论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独墅湖人大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等 高端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印度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与交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4 国际交流 图 1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Laurent Bili)一行来访苏州校区 图 2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深化合作交流会在北京顺利举行 图 3 哥斯达黎加大学校长亨宁·詹森·彭宁顿一行来访苏州校区 图 4 津巴布韦大学副校长、前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马希礼(Pedzisai Mashiri)访问苏州校区 1 19 - 20 合作与交流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国内交流与战略合作 图 1 时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行考察苏州校区 图 6 刘伟校长、杜鹏副校长一行会见了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 图 2 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一行来访苏州校区 图 7 时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到苏州校区考察调研 图 3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来访苏州校区 作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 图 8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一行来苏州校区调研 图 4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一行来苏州校区参观调研 图 5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方军一行考察苏州校区 6 1 7 2 3 4 8 5 21 - 22 合作与交流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论坛峰会 3 1 4 2 5 图 1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 2015 图 2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 5 届论坛 图 3 中国破产法论坛 图 4 中欧知识产权论坛 图 5 人大独墅湖浦江金融论坛暨湖畔论坛 23 - 24 美丽校园 International College(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美丽校园 B e a u t c a m p u i f s u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