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看我口型:Gun10 页 262.852 KB下载文档
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口腔医学 二、专业代码 620102K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民营口腔诊所、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社区诊疗中心。 (二)工作岗位 从事口腔及牙齿各种疾病临床诊治、牙列不齐矫正、牙齿美容、牙齿缺失义齿修复、口腔疾病预防保 健的工作岗位。 六、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 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等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口腔医学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口腔医学岗位核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 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2.知识要求 (1)掌握口腔疾病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和病历书写。 (2)掌握牙体、牙周及口腔颌面部解剖形态和组织特点。 (3)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临床诊治原则和诊治技术 (4)掌握口腔临床诊疗常用材料性质和应用。 (5)掌握口腔及临床基本药物药理和应用。 (6)掌握人体基本结构;掌握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方法;掌握全身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口 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互关系和影响。 (7)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现场心肺复苏技术;掌握无菌技术、休克、损伤、感染等外科 基本理论知识和诊治技能;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和临 床意义。 (8)掌握各种口腔义齿修复体性质、适应症、设计原则、试戴、调磨和粘结,熟悉其制作加工过程。 (9)掌握口腔常见疾病流行特点、普查和统计方法;掌握口腔常见疾病预防措施;掌握口腔健康知 识社区宣教;掌握口腔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10)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影像学特征;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常用影像检查技术技术。 1 (1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方法。 (12)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13)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独立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修复和预防 工作能力;具有基本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能力和基本急救能力。 (2)具有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实践创新 能力。 4.职业素养 (1)热爱医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 (2)具有严谨务实工作作风、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精神。 (3)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医学人文素养。 (4)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之品质。 七、职业证书 (一)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学历毕业生,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 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可以参加口腔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口腔医学执 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取得口腔医学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 作满二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口腔医学执业医师资格。 (三)执业医师注册证书 医师资格统一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广东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实施。取得口腔医学(助理)医师资格,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执业地点从事口腔医学专业范围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社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 课、专业限选课)和临床实习五大模块。各模块学时分配见表 1。 表 1 口腔医学专业各模块学时分配表 模块 性质 通识社科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选修课程 毕业实习 合计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时数 理论 实践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 252 132 221 114 20 739 126 192 463 12 1050 1843 15.75 10.93 21.08 4.25 36.10 100% 公共选修课 模块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选修课 选修 6 108 3.73% 1.通识社科课程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设置包括军事教育、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英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 2 就业指导、大学生健康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 2.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课程 设置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设备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 学、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机能实验。 3.专业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娴熟 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 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正畸学、诊断学、急危重症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耳鼻咽 喉科学、毕业实习。 4.选修课程 主要由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组成。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职业 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医学英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医学心 理学、卫生法规、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医学文献检索。 5.临床实习 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进行临床综合训练,掌握常见疾病诊治原则和基本 诊治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培养良好医德和严谨工作作风。临床实习 42 周,其中口腔科 36 周,内科、外科、急诊科各 2 周。 (二)专业核心课程 1.口腔解剖生理学 (1)课程目标:掌握牙体的组成、临床牙位记录法、各恒牙乳牙的牙体解剖形态和髓腔解剖形态、恒 牙乳牙的萌出规律和萌出时间;掌握口腔颌面部骨、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形态,掌握牙列、咬合、颌位 的特征、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咀嚼系统和咀嚼功能的解剖基础和临床意义。掌握口腔颌面部血管、神经、 淋巴的解剖形态;掌握口腔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的位置、结构和的解剖形 态;掌握口腔吞咽、语言和感觉等生理功能的解剖基础;掌握握笔式牙体雕刻技术。 (2)教学内容:课程讲述人体口腔、牙齿、颌面等各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是 所有口腔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设计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基于后续 所有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对基础知识的需求,强调局部联系整体、理论联系临床、形态联系 功能和动态发展的观点,包括牙体解剖生理、咀嚼系统、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神经、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口腔生理功能 5 个学习任务。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 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 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2.口腔内科学 (1)课程目标:掌握口腔内科学基本理论,掌握治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对牙体牙髓组织的 常见病,牙周组织疾病、口腔粘膜常见病能独立进行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2)教学内容:基于口腔内科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构建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包括口腔检查、龋 病、牙体非龋性疾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儿童牙病等 7 个学习任务。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 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 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3.口腔颌面外科学 (1)课程目标:初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口腔颌面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基本具备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熟练采集病史和进行口腔 颌面外科临床检查,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 3 能写出规范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历;熟悉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 像学特征,并能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作出疾病诊断;初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基本临床药物的应用;培养认 真、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会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基本的医患沟通技能。 (2)教学内容:基于口腔颌面外科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构建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包括口腔颌面 外科临床检查、病历书写和基本操作技术、口腔颌面外科麻醉、拔牙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种植外科、口腔 颌面部感染、损伤、肿瘤、畸形、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部神经疾病、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 查技术等 12 个学习任务。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 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 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4.口腔修复学 (1)课程目标: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熟悉口腔修复学的新 技术,新修复方法;了解种植义齿,颌面部修复,牙周病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治疗的相关知识;学 会正确运用口腔修复理论,并能结合专业知识作出适当义齿设计,诊断治疗常见的各类修复病例。 (2)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以口腔修复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学 内容包括口腔检查及修复前准备、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 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病的修复治疗、颞下颌紊乱的修复治疗等 7 个部分。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 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 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5.口腔预防医学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方法;熟悉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状况;能初步运用口腔预防 保健措施为个体和群体服务;了解口腔预防医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并让学生开展社区工作、团队协作、 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得到初步的锻炼,以适应未来口腔医学发展与人群口腔保健的需要。 (2)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以口腔预防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学 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口腔保健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龋病的病因及预防、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错颌 畸形的预防、口腔其他疾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等 8 个部分。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 要通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 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资 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1.教学时间分配(见表 2) 表 2 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理论、实 践教学 一 考试、 机动 入学 教育 军训 16 2 1 2 二 18 2 20 三 四 五 18 18 2 2 20 20 22 六 毕业 实践 21 21 实习前 教育 毕业 教育 21 1 1 1 4 合计 23 总计 70 42 9 1 2 1 1 126 2、教学进程安排表及说明(见附件 1) 三年课程总学时一般为 2964。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 1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等。教学团 队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有合理的比例。 (1)专业教师生师比≤16:1; (2)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应达 80%以上。 2.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3)原则上具有口腔医学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4)任职期间应具有一定岗位实践经历,专任教师每 2 学年累计在行业一线工作时间应达 90 个工作 日或以上; (5)具有较为深厚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熟练掌握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6)熟知口腔医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副高)以上职称; (2)具有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的状况有一定的 了解,对行业企业对专业的需求非常了解,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较深的研究或将专 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科教研工作业绩突出,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本专 业著作、译著、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主持过相关教科研项目或获市级以上科教研成果。 4.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聘任讲师以上职务。 (2)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一定的 研究或将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参编高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获得 校级以上教科研成果获、其他校级以上荣誉和表彰或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研究。 5.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 年以上口腔医学工作经验,精通口腔医学专业技 术。 (3)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 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 (4)身体健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岁。 (5)与学校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服从教学安排与管理,并认真履行协议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基本要求 按照高校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和教学设备配置基本标准配备。实验或实训项目开出,要以服务于 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为理念,紧紧围绕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之医学基础实验或实 训项目,达到培养口腔医学人才目标。应设置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医学机能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组 织胚胎及病理学实验室和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等,并有相应准备室、仪器室和标本室等。 2.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口腔诊室真实情境,按真实流程设计,使实训室实训环境、实训条件更贴近真实工 作岗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实训室设置 包括口腔基础技能实训室、口腔综合技能实训室、口腔临床模拟实训室、口腔颌面影像技能实训室、 口腔手术实训室、口腔操作示教实训室、口腔技工实训室、口腔石膏模型制备室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 5 实训室面积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需求。 (2)主要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配置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主要实训仪器设备(以 60 人/班 标准配置)详见附表 2。 (3)实训基地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融“教、学、做”为一体,满足培养学 生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深了专业基本 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除满足专业教学外,还应成为集教学、社会培训、科研合作、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 为一体实训基地,为本地区口腔医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 (4)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 90%以上。 3.实验(训)基地管理 (1)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实验(训)基地的管理工作; (2)制定完善的实验(训)室管理制度、实验(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训)操作规程、学生 实验室行为规范,以及实验员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执行; (3)实训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或临床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职实训指导教师须按学校有关 规定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4.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技能之重要教学环节。按照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标准要求, 建立与本专业实训要求和学生规模相适应、稳定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毕业实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有 3 家及以上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其中 1 家为三甲医院),生均椅位比≥0.5 台,有一批(≥20 家)经省级教育厅和卫生厅行政部门评审合格,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之教学医院(二级 甲等以上)。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有实见习管理组织和完善之实见习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2)拥有一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 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胜任口腔医学实训和实习指导工作。实习带教指导老师与实习生 比例 1:2~4; 3)有可供实见习之基本医疗设备,有丰富病例,患者就诊率满意,临床诊疗环境良好,有能满足实 见习所需的示教室,有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有可供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的活动场所和图书 阅览室。 4)有毕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 90%以上,并有出科考试 和鉴定。 (2)教学见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本地区三甲以上综合医院或二甲以上口腔专科医院等。 2)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和见习场所等能满足开出见习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带教指导教师 与见习生比例为 1:10~15。 3)与学校之间交通便捷。 (3)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管理实行三级协同管理机制,即学校(实习办 公室) —系和医院(科教科或医务科)—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学校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在临床教学中 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毕业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各部门应经常性地深入各实习科室进行实习教 学检查,及时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 原则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教育部教 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工学结合”校本特色教材。突出职业能力培 养的要求,并能根据口腔医学的发展及时修订、更新。 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能较好地体现现代口腔医学治 疗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图书 专业图书资料生均≥35 册;专业相关期刊种类≥15 种。 6 3.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网站, 开发随身课堂、网络课 程、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课件、实训操作视频、理论与技能测试等各种网 上学习资源。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图库、实训指导、考核手册、习题库、参考资料以及相 关教学网站链接等信息放置于学校课程网站中,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基于岗位职业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专业课程配套教材、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2.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之职教精神,把“工学结合”放在专业教学首要位置,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设计和开展教学做一体之情境教学方法、及“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针对不同教学 内容,开展“模拟诊疗教学” 、 “仿真模型教学”、 “医院床边教学” 、 “多媒体实验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 法,增加口腔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教学互动,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展课间社区实践和寒暑假社区见习,组织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走进社区,早接触临床、早 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 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 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每门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60%)构成。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含实 验报告、学习过程考核(含阶段性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和职业态度考核(含学习态度),课程终结考核 包括期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标准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评定由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 (六)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逐级承担 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各教学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完善,并从授课 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到期末考核都要严格统一之标准,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日常教 学基本文件和档案资料齐全,接受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检查。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听、评、议、导”原则,制定《教学事故界定及 处理办法》,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和督导。对于年青教师,有相应听课制度和培训 制度,保证年青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水平进步。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途径 (一)学历提升 报考和就读专升本、成人本科,继续深造。 (二)职称提升 专科毕业后参与临床工作,报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口腔执业医师证书,晋升医师、主治医师资 格(中级)及更高职称。 (三)专业技能提升 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专业讲座和医疗学术培训班,或参加网络课程学习,阅读专业杂志和图书。 附表 2 实训室 序号 口腔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备一览表 实训设备 单位 7 台/套数 实训室 口腔综合技能实训室 口腔模拟技能实训室 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 口腔颌面影像技能实 训室 口腔技工实训室 口腔石膏模型制备室 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 临床医学技能实训室 序号 实训设备 单位 台/套数 1 1:1 透明上下颌标准牙列模型 套 30 2 全口 2.5 倍双色恒牙树脂模型 套 30 3 4 倍窝洞置备树脂模型(10 种形态) 套 20 4 正畸错牙合树脂模型(10 种形态) 套 20 5 牙列缺失模型(10 种类型) 套 20 6 口腔颌面部解剖标本 套 20 7 根管治疗仪(机用镍钛根管锉) 台 5 8 热熔牙胶充填系统 台 5 9 牙髓活力测定仪 台 5 10 电脑、投影仪、音箱、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套 1 11 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 台 60 12 牙科中央无油供气系统 台 1 13 牙科负压抽吸系统 台 1 14 光固化机 台 20 15 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 台 2 16 电脑、投影仪、音箱、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套 1 17 牙科综合治疗台 台 20 18 口腔内窥镜一体机 台 20 19 超声波洁牙机 台 20 20 洁牙喷砂枪 台 20 21 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 台 2 22 电脑、投影仪、音箱、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套 1 23 口腔三维体层 X 线成像系统 台 1 24 牙科 X 线机投映成像系统 台 1 25 口腔颌面曲面体层摄影机 台 1 26 技工桌 台 30 27 CAD/CAM 口腔 3D 打印系统 台 1 28 CAD/CAM 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 台 1 29 牙科压膜真空成型机 台 1 30 烤瓷炉 台 3 31 技工打磨机 台 60 32 电脑、投影仪、音箱、摄像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套 1 33 石膏打磨机 台 5 34 技工振荡器 台 5 35 超声波清洗机 台 1 36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机 台 1 37 牙科手机清洁注油机 台 1 与临床医学专业共用 注:实训室设备以 60 人/班标准配置 (完) 8 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 结构 分类 通识 社科 课程 考核 方式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教学要求及时数 1.2. 3.4 1.2. 3 1 2000101 军事教育 2 2000102 体育与健康 3 2000103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2 4 2000104 大学英语 1 6 2000105 概论 10 20001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2.3 1 三 四 五、六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43周 4*2 4*2 4*2 108 2*16 2*18 2*18 20 28 /2*8 2*16 54 30 24 3*8/4*8 4.0 72 60 12 12 理论 2.0 32 32 6.0 108 4 2.5 48 3.0 2.5 48 36 2.0 32 32 2000107 形势与政策 7 2000108 职业生涯规划 2 1.0 16 16 8 2000109 就业与创业指导 4 1.0 16 16 2000110 1 校内 实验 实训 2.0 32 16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 32 32 23.5 490 294 138 3.5 64 50 14 1 2210202 生物化学 1 2.0 32 26 3 2210203 生理学 1 2.0 40 40 4 2210204 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 2 2.0 40 32 8 5 221020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 3.0 54 46 8 6 2210206 药理学☆ 2 3.0 54 54 7 2210207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 1.0 24 8 2210208 口腔解剖生理学★ 1 3.0 60 30 30 9 2210209 口腔组织病理学☆ 2 3.0 54 40 14 10 2210210 口腔材料设备学 2.0 36 20 16 24.5 458 338 120 3 小计 学 前 1 周 16 2 2 4*2 4*2 2*16 4*2 4*2 4*2 6 2*16 4*10/ 3*18 3*18 24 /3*8 4*15 3*18 2*18 0 3 4.0 72 54 18 2 2210302 内科学☆ 4 3.0 54 45 9 3 2210303 外科学☆ 3 3.0 54 45 9 4 2210304 口腔预防医学★ 3 4.0 72 48 24 4*18 6*10/7*8 3*3 4*18 3*18 3*18 5 2210305 口腔内科学★ 3 7.0 125 80 36 9 6 2210306 口腔颌面外科学★ 4 7.0 126 96 24 6 7 2210307 口腔修复学★ 4 7.0 124 90 28 6 8 2210308 口腔正畸学 4 3 57 34 20 3 9 2210309 急危重症医学 4 2.0 34 18 16 10 2210310 儿科学 3 1 18 18 /2*9 11 2210311 传染病学 3 1 18 18 2*9/ 12 2210312 耳鼻咽喉科学 3 2 36 36 /4*9 13 2210313 毕业实习与教育 5 43.0 1070 20 87.0 1860 602 184 24 1050 135.0 2808 1234 442 24 1050 必修课:总学分/总课时 1.毕业 实习42 周,其 中口腔 科实习 36周; 实 内科实 习 习 前 2周; 教 外科实 育 习 1 2周; 周 急诊科 实习2 周。 2.毕业 教育1 周。 /5*8 2210301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小计 4*2 4*16 入 学 教 育 和 军 事 训 练 2 周 1 6 4*2 /4*4 1 22102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18 /2*8 1.2. 3.4 2000111 2*18 4*2 3*16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计 专业 限选 课程 二 总课 时 5 11 专业 技术 课程 一 校外 见习.实习 学分 1.2. 3.4 9 专业 基础 课程 实践 课程名称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期开设周学时数及周数(时数*周数)(前/后) 7*17 3*2 7*17 3*2 2*17 3*1 2*17 1050 1 2210401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2 1.0 16 2*8/ 2 2210402 医学英语 2 1.0 16 /2*8 3 2210403 医患沟通 2 1.0 16 /2*8 4 2210404 医学伦理学 2 1.0 16 2*8/ 专业 限选 课程 5 2210405 医学心理学 2 2.0 36 2*18 6 2210406 卫生法规 2 1.0 16 /2*8 7 2210407 妇产科学 4 1 20 20 8 2210408 皮肤性病学 4 1 20 20 9.0 156 40 0 0 144.0 2964 1274 442 24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培训课程 临床应用解剖操作技术 中国书法 应用写作 2.0 2.0 1.0 1.0 学期总学时 学期开课门次 学期考试门次 学期考查门次 36 36 18 18 小计 (必修课+专限选)课程总课时/平均周学时 毕业考试: 1.口腔医学实践技能 2.口腔医学综合知识 公共 选修 课程 必修课+专限选 1 2 3 4 2000001 2000002 2000003 2000004 5 2000005 音乐鉴赏 1.0 18 6 2000006 医学机能探索性实验 2.0 36 7 2000007 医学文献检索 1.0 18 8 2000008 英语(四级) 2.0 36 9 2000009 英语(六级) 2.0 36 10 2000010 网络选修课程 4.0 72 小计 18.0 324 2*10/ 2*10/ 1050 22/28 12 4 8 23/26 27/30 23/25 16 3 12 2964 12 4 8 12 3 9 说明: 1.第一、二学年的每学期教学安排为20周,其中第一学期安排2周军事训练,原则上每学期最后2周为复习考试周; 2.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按每周25学时计算。 3.《时事与政策》安排周一至五看半小时《中央新闻》,另每学期安排时事政策讲坛8学时。“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大学英语》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5. 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上课,在校期间每生需修学分不少于6学分。 6.学生寒假1周、暑假2周到当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社会实践。 7.★为专业核心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