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姿色Amor゜114 页 1.254 MB下载文档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当前文档共11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目 录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节 发展成果…………………………………………………2 第二节 主要问题…………………………………………………10 第三节 重要经验…………………………………………………11 第二章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总体要求…………………………………………………13 第二节 发展形势…………………………………………………20 第三章 强化旅游引领,塑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新标杆 第一节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全域旅游景区…………24 第二节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26 第四章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第一节 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29 第二节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32 第三节 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33 第四节 加速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35 第五章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一节 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骨干企业………………………37 第二节 强化项目谋划,抓紧抓实重大项目………………………40 第三节 着力集群提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42 第四节 夯实发展平台,完善工业园区建设………………………44 第六章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一节 稳定农业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48 第二节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50 第三节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53 第四节 以人才支撑激发乡村活力………………………………57 第五节 落实保障措施,提升农村高效运转服务…………………59 第七章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第一节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0 第二节 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发展新潜能………………………61 第三节 进一步加快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62 第四节 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64 第五节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66 第八章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第一节 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69 第二节 生态建设和保护…………………………………………70 第三节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73 第九章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新庐山 第一节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76 第二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79 第十章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一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83 第二节 推进健康庐山……………………………………………85 第三节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88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9 第五节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91 第六节 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93 第七节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94 第十一章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第一节 加强“五型”政府建设……………………………………96 第二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100 第十二章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高效保障机制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04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105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105 第四节 加强规划监督考评………………………………………106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开局期,是我省高质量建设富裕幸福美丽江西的发展期,是 我市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 规划,对庐山市全面巩固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力争在 2035 年与全国 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十三五”时期,在庐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协调做好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 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呈现平稳有序发展 态势,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节 发展成果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财政收入显著增加。“十三五”期间庐 山市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5.0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三五”期间(下 同)年均增长 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8691 元,年均增长 7.3%。 2020 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25.59 亿元,年均增长 8.4%,增幅位居九江市 前列;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元。2020 年全市三次产业比 7.1:35.7:57.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专栏 1-1:庐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2020 年 指标绝对值 “十三五”累计 或年均增长(%) 实现值 规划 目标 实现值 规划 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5.03 138 7.6 -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58691 47580 7.3 - 3.财政总收入(亿元) 25.59 25.4 8.4 12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0.48 20.2 5.6 12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137.2 - - 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 入(亿元) 329.7 634.8 [53.3] - -2-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6.52 - [3.68] - 7.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93 37.6 27.5 15 8.出口总额(亿美元) 1.97 3.6 -3 - 9.实际利用外资(现汇)(万 美元) 13321 17900 9.3 16 1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7.1:35.7 :57.2 6.5:51: 42.5 - - 11.城镇化率(%) 59.41 55 [13.57] [9.16] 1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 61.3 80 [-18.7] - 13.发展试验(R&D)经费占 GDP 比重(%) - 1 - - 37200 39370 7.7 11 1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17792 18680 8.3 11 16.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 人) 0.283 0.253 [0.036] - 17.城镇登记失业率(%) 3.41 4 [-0.59] 18.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72 11.7 [1.52] [1.50] 19.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7 [1.3] [1.0] 2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率(%) 95 95 [96.17] [96]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 率(%) - 98 - - 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6.9 - - - 23.万元 GDP 综合能源消耗 (吨标准煤) - 0.15 - - 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 0.0255 - - 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 吨) - 0.178 - - 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 100 - - 27.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85 85 [5] - 2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 100 98 [5] - 29.森林覆盖率(%) 34.47 32 [4.63] 稳定 说明:[ ]表示五年内累计增加值 ——旅游品牌持续唱响,旅游经济高速增长。庐山体制改革步伐 加快,成功实现市(局)合一,“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 成效初显。按照“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的思 路,全面推改革、建项目、优环境、强产业、提形象,大力实施“旅 游+”战略,庐山旅游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顺利通过世界地质公园评 估检查,荣获“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景”“2018 中国十佳旅 游影响力文化景区”“中国天然氧吧”“2019 中国最美优质生态人气 景区”等荣誉称号。除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外,2016 至 2019 年庐 山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双增长,旅游消费竞争力 稳步提高。 -4-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表 1:2016 年-2020 年庐山市(庐山管理局)旅游接待数据◆ 单位:万人次 年份 旅游接待人次 亿元 旅游总收入 2016 4235.02 286.46 2017 5012.24 342.7 2018 6180.17 400.18 2019 7102.25 502.32 2020 4913.18 270.48 大庐山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启动,亚洲第一条 3S 索道—庐山交通 索道项目投入运营,完成 33.4 公里环庐山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提 升、鄱阳湖二桥顺利通车、昌九客专庐山成功设站,对观音桥、大口、 天合谷等景区新增标识标牌 1000 余处,完成了桃花源景区道路“白改 黑”、昌九高速生态提升、芦林湖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牯 岭艺术小镇完成土建工程,花径“文创园”正式营业;海会特色小镇 快速推进,总投资 5 亿元的鄱湖湾景区投入运营,沿湖旅游取得突破; 温泉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 5 亿元的汤太宗温泉正式营业;遗产保 护和文化精品传承不断加强,“山语—庐山历代石刻”陈列展荣获全 国十大陈列精品奖。围绕旅游节庆营销、旅游产品推介等重点,挖掘 庐山核心资源,组织策划特色营销活动。紧紧依托庐山四季分明的景 观特点,持续策划打造了“赏花节”、“赏枫节”、“冰雪节”等主 -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题节庆活动和“中国庐山国际诗词楹联擂台赛”、“九江国际名茶名 泉博览会”、“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庐山森林歌会”、 “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等重大活动,进一步唱响“庐山天下悠”品 牌,提升影响力。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工业基础更加扎实。工业经济总量明显 增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迈上 300 亿台阶,工业固投增幅 10%以 上。投资 9.5 亿元的横塘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 年开工、当年投产;投资 20 亿元的羽绒电商创业园(三期)实现当年签 约、当年开工;投资 10 亿元的数字产业园快速推进,近 7 万平方米标 准厂房主体封顶。沙岭山采矿权以 31.5 亿元成功挂牌出让,西牯岭矿 权顺利挂牌。辛克利得等 17 家企业投入 8.2 亿元实施技术升级。新增 锦隆食品等 11 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标准厂房 40 万平方米,净增规 上企业 6 家。 全市从单一工业园区跨向了“一区三园两基地”,净增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 11 家、研发企业 28 家,园区面积由 2.8 平方公里拓展到 5.6 平方公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7 家,新增农旅休闲示范点 15 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 8 个,荣获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整合百企 入驻环保石材产业园,被中央环保督査组赞扬“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市电商销售额较“十二五”翻番,迈入全 国电商百佳县行列。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58 个,引进市外资金 590.3 亿元。引进了和润现代粮油产业园、庐山港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等重 大项目;2020 年全年新签约项目 59 个、资金达 294 亿元,确保了数字 -6-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收回闲置土地 1073 亩、厂房 5.6 万 平方米,消化了 777 亩批而未用工业用地,为“十四五”工业发展奠 定了扎实的基础。 ——城市品质大幅跃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以来, 庐山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庐山市不断加强城市建设,通过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城市面 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院审判大楼、公安技术服务用房、货运 码头、神灵湖安置家园、城东保障房二期等项目成为城市新的亮点。 累计投入资金 14 亿,加强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完成冰玉北路(南 段)、桃源大道北延工程、旅游大道工程、鄱阳湖西大道延伸段、鄱 湖高新项目区四纵四横路网柳絮路、冰玉路、金鹿大道改造提升等工 程。先后完成了南康大道、庐阳路北段,柳絮路、紫阳路建筑立面改 造工程项目,环庐山公路的路灯改造,白鹿大道、南康大道、星光大 道、秀峰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内容含路面白改黑工程、市政管网 工程、建筑立面改造、强弱电地埋、照明工程等建设内容,累计完成 建筑立面改造展开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城市品质与形象进一步突显。 “十三五”期间,庐山市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部乡镇 集镇进行了路面、立面等改造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到 59.41%。温泉健 康小镇、沙湖山湿地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投入 27000 万元,完成 了 1079 个新农村点建设,62 个村庄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品质 -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完成了白鹿饶家楞、海会欧阳家湾两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打 造了华林虎口冲新村、横塘石溪畈、温泉观门口、白鹿邱家坳、星子 井口章等一批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示范村庄以及南康大塘渔村、蛟 塘盛家咀、蓼南沟子口等沿湖景观。修缮农村公路 220.5 公里,改造危 桥 14 座。整合资金 1.9 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城乡 供水取水口上移,蛟塘镇、横塘镇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全市农村自 来水普及率超过 80%,农村饮水指标全面达标。海会镇启动了垃圾分 类试点,横塘镇、蓼南乡、白鹿镇等 7 个乡镇实施了生活垃圾第三方 治理,全市农村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 庐山市紧盯 1.2 万贫困人口脱贫、15 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不断强化 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贫困人口全 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了同步小康。累计投入财政专 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类资金 3.4 亿余元,新建及维修农村 危房 876 户,发放各教育资助 3.15 万人次 1793 万元。为贫困患者报销 住院费用 0.96 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自付费用稳定在 10%以内。投入财 政产业扶贫资金 4620 万元,扶持产业项目 282 个,建成产业基地 66 个,联结带动 2796 户贫困户增收,开发农村公益岗位 553 个,帮助 849 人就业,实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精准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社会民生更加和谐,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全市认真践行“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民生工作。“十三五”期间,全 市民生投入 22.8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25%。全面实施城乡居 -8-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新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2 个,异 地就医直接结算 15500 万元。2020 年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完成合 并,支付医疗保险费用 28100 万元,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 完成养老金发放 121000 万元。完成城乡低保提补,发放低保资金 21000 余万元;为 960 户城镇困难居民发放廉租住房补贴 320 万元;为困难 残疾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 344.63 万元。完成 39 个农村(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设施建设。2020 年,面对新冠疫情爆发和超历史特大洪水,组 织动员了全市力量抗疫和抗洪救险,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安全感位居九江市第一,公、检、法、司工作满 意度位居九江市第一方阵。安全生产综合考评位居江西省、九江市前 列。 ——污染防治攻坚拔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 全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 善。完成 108 个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关闭非法石材 开采矿点 260 余个,整治拆除青石加工企业厂房 831 家;实现乡(镇、 场、处)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牯岭镇、海会镇荣获九江市“特色 气候小镇”称号。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完 成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 100%;未有受污染农用耕地,无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 定。同时服务“六稳”“六保”工作,简化清洁生产和排污许可项目 审核程序。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迈向小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完成了三所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实施了普通高中扩容改造项目,新建 并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完成了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改扩建。 率先完成县级天气预报节目改版升级。36 座新建城市免费公厕投入使 用。新建、改造乡村供电线路 1083.57 公里。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 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市退役军人服务 中心正式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镇村级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 13543 人,就业率达到 98%,转移农村劳动力 15527 人,城镇、农村 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7410 元、18038 元,分别增长 7.8%、8.6%,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经济发展量质有待提升。一是庐山市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但是在全省、九江市处于后列,与全省发达县(市、区)相比还存在 较大差距。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但产业链条还不太完整,上下游 配套尚不充分,还需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联链、融链工程,完善 产业链势在必行。三是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效慢,石材企业转型升级 受阻。 ——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明显。一是庐山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着力 化解融合发展难题。二是内引外联的交通网络有待完善。与区域外联 系的高速公路、高铁、码头建设等还需加强;庐山市内交通和山、城、 湖三带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不畅,公、铁、水一体化联运有待完善。 -10- “十三五”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庐山市踏上新的征程 第一章 三是城市空间发展用地受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迫切需求。四是聚焦 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大 项目数量极少,项目库及项目动态管理不足。五是加快发展与生态保 护的双重考验。随着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生态红线控制、人民对美好 生活追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极大,环境对资源型工业发展的约束加 大。 ——城乡融合的任务艰巨。城市发展文化内涵需要提质增效,地 方文化内涵提炼不足,尚未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城乡发展不太均衡, 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供给结构不够合理,公共资源配置尚不完善。乡 村振兴提升空间巨大,乡村产业、村庄布局、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 境、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村庄治理方面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第三节 重要经验 “十三五”时期庐山市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进步,关键在于全市上 下积极探索并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走对 路、干对事、用对人,以坚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走 上了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施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 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重点主攻“庐山旅游、中心城区、工业园区 和农业产业园”四个主战场,形成了多元推进、多点发力的生动局面。 ----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市 -1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着 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提供优质 公共服务精准发力,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动庐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自觉践行统筹、集约、绿色发展理 念,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旅游显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 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 发展理念,沉静务实抓发展,构筑了庐山市发展的新优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在城市既注重拓展建设中心 城区又注重改造提升老城区,在农村开辟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两个 主战场”,在社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保 障性住房等民生事业,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12-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第二章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庐山市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与全国全省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稳步发展阶段,必须顺应发展大势、遵循 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开启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 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江市委全会精神和庐山市委全会 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庐山体制改革为手段,立足攻坚克难, 坚持旅游引领战略,“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联动发展的格局,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庐山建设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 游景区和度假区,将庐山市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 城市。做大全市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协同推进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推 -1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项目大 建设、资源大整合、城乡大发展、作风大整治、能力大提升,以全域 旅游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旅游+”、“+旅游”为路 径,争创国家级卫生城、生态园林城、文明城和省级“双拥”模范城, 按照“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定位, 将庐山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 区,全面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 二、基本原则 ——坚持旅游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 展作为新时代庐山市的首要任务,以经济转型为发展主线,以旅游高 质量发展,协调带动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突出发展开放型经济, 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高 人均均量,实现质量、效益持续发展,朝着争创“全国旅游强市”的 目标奋勇迈进。 ——坚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我市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逐步向 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将给庐山市带来新的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也 将进入新阶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突出改革的系统 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推动庐山市走向“山城湖”联动时代提供强 大动力。 ——坚持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坚持优化布局和联动发展,将园 区、城区、景区、湖区连珠成串、连点成线、连块成带,融合发展、 “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整合“山”“城” -14-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湖”资源,做活“山”“水”文章,推动产城融合、旅游城镇、以 城带乡、以景显特,全力激发“山城湖”发展潜力和活力。 ——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民生是庐山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着力办好事 关广大群众利益的医疗、教育等民生大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 烦心事。重点扶助城市低收入人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 居民收入,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奋力 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在创新社会治理上攻坚突破,持续增强全市 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举全市之力,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全面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山上山下融合发展总体目标,将庐山打造成世 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市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到 2025 年,实现庐山景区旅游五 年累计投资达 500 亿元,实际购票人数突破 500 万人/年,旅游总人数 突破 1.5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1500 亿元。充分彰显“人文圣山、 世界景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地位 更加巩固,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旅游经营做 大做强,旅游服务优质高效,旅游品牌特色突出,“庐山天下悠”品 牌更加响亮,庐山稳居全省旅游龙头地位。 ——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到 2025 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明显扩 张,经济总量全省排位在 2020 年的基础上前移 10 位以上;主要经济 -1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指标位居九江市中等水平;各项人均指标位居全省中等偏上,其中城 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排位前移 10 位。工业集聚化、科 技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 500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固投等工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 10%以上, 工业短板得到有力补充。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招商引资氛围浓厚, 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增幅在全市位次前移 3 位。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 ——实现山上山下融合发展。到 2025 年,打通山上山下融合发展 通道,实现“山上大景区、山下大本营;品牌在山上、潜力在山下; 以庐山为龙头,山城湖联动,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定 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逐年攀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水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 制更加健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 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绿色发展水平走在 全国前列。 ——民生福祉改善迈出新步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 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进一 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 -16-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系更加健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市域治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 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 过硬型”政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 成效保持全省一流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等关键性领域 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 2-1:庐山市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2020 年 2025 年 基期值 地区生产总值(GDP) 145.03 (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3.36 (万元/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综合 增速(%) 质效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 个)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2.93 (亿元)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1.26 目标值 年均/累 计增长 属性 (%) 285.75 10 左右 预期性 4.82 7.5 左右 预期性 - 10 左右 预期性 - 15 左右 预期性 95 8.5 左右 预期性 1.3 保持稳 定 约束性 -1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亿吨标准煤)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创新 占 GDP 比重 指标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 (4 个) 专利拥有量(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 加值占 GDP 比重(%) - 市里下达的标准 约束性 0.49 1.01 [0.52] 预期性 - - - 预期值 0.85 2.04 [1.19] 预期性 - - - 预期性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9 1.97 [-0.12]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 个) (%) 59.41 64.52 [5.11] 预期性 开放 进出口总额(亿元) 2.02 2.7 6 左右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 (2 个) 元) 1.33 1.78 6 左右 预期性 国土开发强度 10.52 12 [1.48] 约束性 - 市里下达的标准 约束性 - 省、市下达的标准 约束性 - 省、市下达的标准 约束性 - 省、市下达的标准 约束性 协调 指标 指标 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 幅(%)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 绿色 放降幅(%) 指标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 (6 个) 数比例(%)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 III 类水体比例(%) 森林覆盖率(%) -18- 34.47 42.7 [8.23] 约束性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 7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预期性 11.74 [0.17] 约束性 2.3 [0.51] 预期性 97 [0.1] 预期性 3.7 [3.33]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 11.72 教育年限(年)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 共享 1.79 (助理)医师数(人) 指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 96.9 (8 个) 数(%) 每千人口拥有 0—3 3.57 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8 [0.7] 预期性 公众安全感(%) 98.9 99.1 [0.2] 预期性 说明:[ ]表示五年内累计增加值 四、远景目标 展望 2035 年,庐山市将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市人民享 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 庐山、法治庐山;旅游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庐山建设取 得更大成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推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 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山 -1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效显著;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水平显著 提升,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 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 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 第二节 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期,经济发展质 量持续改善的窗口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十四五”时期也将 是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期,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推进期。 ——从全球发展环境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 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 都将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 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 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将加快重塑。 ——从我国发展环境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未来国内市场主导经济 -20-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生产、分配、 流通、消费将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从全省发展环境来看,“十四五”时期是江西践行“作示范、 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的关键时期。全省“创新 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进程 将持续推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随着我省现代化交 通网络,内陆双向开放高地的加快形成,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 带、中部地区崛起,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 略叠加效应愈发显现,特别是全国区域经济分化明显,经济重心进一 步南移,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创造巨大空间。 ——从区域发展环境来看,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大 南昌都市圈、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战略将深入实施,区域经 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将带来新机遇,尤其是九江市确立了“建设江西通 江达海的门户城市、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际知名的山 水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为我市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的发展机 遇。 ——从庐山市发展来看。庐山市地处鄱阳湖腹地,大山、大江、 大湖浑然一体,拥有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禀赋较好的自然资源优势, 有利于优化提升市域发展软环境和要素资源吸引力;有利于高端承接 产业转移与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秀美风景、优 越区位等要素,都将增强我市经济社会承载能力,有利于发挥后发优 -2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势,推进跨越赶超。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庐山市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 一些挑战。 ——持续稳定增长的挑战。庐山市经济总量偏小,地区总产值相 比“全省十强市(县区)”还有不少的差距。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 响,需求下降、动能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庐山市经济加速追 赶、跨越发展带来挑战。 ——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庐山市产业层次偏低,附加值不高, 工业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环境的关注度、 重要性日益强化。重点项目少、入库进度慢、新兴业态培育不足等问 题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分散,还没有形成有效集聚。这些对庐山市产 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挑战。 ——“山城湖”缺乏有效联动的挑战。庐山市全域联动不足,城 景一体化建设不足,“山湖城”联系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 善;以旅游业为主的北部环山区域与以工农业为主的南部区域发展相 对割裂,中心城区开发缺乏旅游服务功能;山下的旅游设施对山上旅 游的支撑能力不强。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政策要 素等原因,导致庐山市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需 要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 强要素的集聚效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增强城镇吸纳农村 -22- “十四五”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 第二章 剩余劳动力能力。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 需求更加多元,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类隐性风险可能逐步显性 化,社会矛盾风险呈现外部内部联动,显性隐性交织放大的高发态势。 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十四五”时期庐 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走扩总 量、提质量,优化结构、内涵发展的路子,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章 强化旅游引领,塑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新标杆 坚持旅游引领战略,举全市之力,全面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山上山下融合发展,将庐山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 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四五”期末,旅游景区实际购票人数 达到 500 万人/年,旅游总收入突破 1500 亿元。 第一节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全域旅游景区 围绕“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总体要求,坚持“山上大景 区、山下大本营;品牌在山上、潜力在山下;以庐山为龙头,山城湖 联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的发展定位,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国有资产、经 营资源、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业态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 建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 验收,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做亮山上明珠。实施牯岭街业态布局与调整,丰富文化、休 闲、娱乐项目,完善“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引 进国际标准特色小店示范品牌和商业模式,新建“牯岭街+如琴湖”夜 -24- 强化旅游引领,塑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新标杆 第三章 游灯光秀项目,打造“不夜山”、“浪漫之山”和兼具民国风情、西 洋风情的特色商业街区。依托庐山四季美景,举办名茶名泉博览会、 国际爱情电影周、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冰雪嘉年华等一系列特色节庆 主题活动。挖掘别墅文化,编制别墅保护利用规划,加强老别墅和历 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利用。展示宗教文化,盘活五教祈福园项目,打造 宗教文化特色体验产品。按照国际水准、全国一流、江西最好的标准, 加快完成智慧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整合优化旅游投诉咨询平台,建 立健全游客投诉受理机制。深入开展景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进 一步完善庐山公厕环境和使用功能,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和游览体 验。 ——串好山下珍珠。完成环山各景区景点经营权清理整合,推进 环山景区(点)统一开发管理经营。积极推进庐山交通索道下站台旅 游综合体建设,将桃花源景区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归园田居民宿,筹建 名茶名泉博览会永久会址。推动高铁新区与温泉旅游度假区相向融合 发展,加快完成温泉项目整合与业态提升步伐,培育壮大温泉夜间旅 游经济,高标准打造国际医疗养老先行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加快完成秀峰景区国家 4A 级景区创建,2021 年通过省级验收。 申报和启动庐山防火体系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建设完成含鄱口至太乙 村防火通道,全力打通山上山下融合通道。邀请全国顶级书院专家担 任院长,线上、线下开设专家讲坛,打造白鹿洞书院研学基地和国家 教育基地。着力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亿元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 1 家省级服务业聚集区和牯岭特色街区、温泉健康小镇、海会云雾小 -2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镇、蛟塘民间文化艺术小镇等多个特色街区。 第二节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十四五”时期,按照江西省对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深入挖掘庐山人文生态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际 旅游度假胜地,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高位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市 旅游一盘棋思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招 商引资、规划布局、市场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 旅游品牌效应,延伸旅游发展空间,促进庐山市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 展。加快庐山旅游上市步伐,“力争两年,确保三年”完成环山旅游 中小板上市。 ——构建山城湖文化旅游格局。以牯岭人文休闲、庐山市区综合 服务、庐山风景名胜区、山下城镇特色发展区、鄱阳湖生态湿地保护 区为基础,形成山上与山下联动发展轴、环庐山联动发展轴、滨湖联 动发展轴的环轴支撑,以环庐山具有不同文化主题和功能特征的特色 城镇,联动周边簇群整体发展的众星捧月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丰富文旅产品新内涵。丰富庐山文化、休闲、娱乐项目,引 进各类知名品牌入驻。弘扬田园文化、诗词文化、隐逸文化、休闲文 化,邀请知名企业打造全省一流的归园田居民宿,打造名茶名泉博览 会永久会址,充分展现桃花源“天下第一泉、桃源第一境、庐山第一 -26- 强化旅游引领,塑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新标杆 第三章 谷”的特质。深度挖掘庐山茶文化、养生文化、儒家文化、佛道文化、 非遗文化等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创意文化街区、动漫产业园、研学旅 游基地、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微电影基地等文化旅游基地,继续办 好“金秋赏枫节”“冰雪嘉年华”等节庆活动,继续办好“庐山恋” 爱情电影周、如琴湖音乐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创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促进农旅加速融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庐山传统村落保护, 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风情的特色旅游小镇(村)、 名镇名村,推出一批民宿客栈、非遗展示、乡村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 度假产品,提升桃花花海、油菜花海、鄱阳湖蓼子花海、最佳打卡点 和摄影点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实现旅游精品线路串珠成线。加强乡 镇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依托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繁 荣旅游市场,提升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融入世界旅游舞台,讲好“庐山故 事”,唱响“庐山天下悠”的国际旅游品牌。加速推进温泉旅游转型 升级,创建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庐山+鄱阳湖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山、城、湖联动,聚焦海外客源市场,打造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推动完成白鹿洞书院国际研学基地、牯岭国际教育基地、桃花源、庐 山杏林养生园等建设,举办名茶名泉博览会、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等一 系列特色节庆主题活动。 ——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理顺政企关系,整合经营资源,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营机制,构建集中统一、标准规范的服 务体系。按照国际水准、全国一流、江西最好的标准,加快智慧景区 -2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的建设,不断完善“智慧庐山”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全覆盖。深入开 展景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升级,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游览体验。以“5A” 级景区为目标,提升山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以及道路、 通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太乙村至植物园通道建设, 和太乙索道改造提升,发挥东林寺、庐山交通索道的带动作用,积极 推进庐山交通索道下站台旅游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庐山公厕环境 和使用功能,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昌九客专庐山站建设步伐, 深化环山旅游公路改造提升,推进滨湖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并适时启 动环山轻轨、环山绿道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加 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整合优化旅游 投诉咨询平台,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受理机制,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 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旅游交通、餐饮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 督检查,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 布制度,提升游客满意度。 ——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围绕“庐山天下悠”这一核心品牌,强 化旅游宣传,加强对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整 体营销,实现山上山下、山南山北、景区城区同步推进,共创品牌。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营销系统,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 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形成营销合力。丰富网络营销、活动营 销和新媒体营销等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数字旅游 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 的全覆盖。加强对客源地市场的调研,以客源地营销体系为突破口, 开展目的地营销。 -28-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第四章 第四章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突出山水特色,着力加强与九江市城市基 础设施、重点产业、开放平台和市场体系对接,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水 平,努力把庐山市建成鄱阳湖城市群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构建以中 心城区为核心,大力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 30 分钟城市 圈。 第一节 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把“一切为了庐山人民的美好生活”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庐山发展, 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传承文脉,提高城镇品质和建设水 平,进一步提升老城区、新城区、园区、景区和集镇功能,实现集约 紧凑、功能复合,增强宜居宜业宜游性。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十四五”时期,参照国土空间规划方 案,将重点结合新时代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规划形成“双心引领、 中线带动、廊带支撑、三区协同”的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空间发展 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专栏 4-1:“十四五”庐山市国土空间格局 “双心引领”,引领区域旅游发展:建设庐山中心城区综合 服务中心和山上牯岭人文休闲中心。 “中线带动”,带动山上山下融合: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发展 轴。 “廊带支撑”,支撑山水资源串联:建成山南特色城镇走廊 和滨湖城镇联动发展带。 “三区协同”,协同片区特色功能:划分庐山生态文化保护 区、山下城镇特色发展区、鄱阳湖生态保护区。 ——提升老城区核心功能集聚水平。聚焦庐山市发展定位目标, 打造区域旅游战略发展高地,大力提升老城区核心功能集聚水平,促 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老城 区发展统筹协调,着力打造老城区综合服务的核心功能。以“增功能、 增空间、增活力”为导向,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以社区为载体,打造便捷舒适的生活圈。逐步做 大做美中心城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旅游新城区功能建设。按照建设“主客共享的城市 客厅”要求,高标准打造峰德新区旅游新城。发挥新城区优化空间、 集聚人口、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人口和产 业集聚,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产城融合、集约 紧凑、功能混合、生态良好的城市。加强新城区与周边工业园区、大 -30-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第四章 型居住区、牯岭人文休闲区的联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分类推进乡镇发展。中心城区周边乡镇,要重点强化与城区 的协同发展,组团式配置公共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一般镇按照服务 地区的标准配置服务功能,突出现代农业、生态保护等功能,发挥对 农村发展带动能力。区位条件较好、人口集聚度较高、具有独立发展 潜力的集镇,要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执法管理力量配套。 重点规划建设庐山交通索道下站台“中国庐山云雾茶博馆”,继续完 善温泉健康小镇、海会云雾小镇、牯岭艺术小镇、蛟塘民间文化艺术 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推进区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紧抓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 机遇,改善交通,突出大网络,铸就交通大格局。加快新客运站、游 客集散中心、码头、物流园区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逐步形成公路、 水路、铁路多式联运、衔接紧密、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立体综合交 通运输网络。公路方面:主动对接都九高速、昌九大道等建设,大力 发展城市公交和旅游公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偏远乡村道路 拓宽改造,加快推进滨湖旅游公路、神灵湖二桥、大蓼线、钱蚌线、 艾沙线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庐山山南、山北公路改造提升,重点推 进庐山峰植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筹划 G532、S516 庐山市 内路面提升改造等。水运方面:抓住国家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有 利机遇,利用丰富的鄱阳湖岸线资源,积极对接、全力推动鄱阳湖水 利枢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尽快建成货运码头;加速推进 鄱湖高新科技项目区公用码头建设,启动客运港码头建设。轨道交通 -3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方面:全力推进昌九客专高铁建设,适时规划建设环山轻轨。索道方 面:高标准完成太乙村至含鄱口索道改造提升。 第二节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 ——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按照打造“一中心、两支点”的思路,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以南康镇为中心,推进老城区“三城同创”,确 保省级文明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创建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 家级品牌的创建。启动城东片区整体开发建设;按照建设“主客共享 的城市客厅”要求,高标准打造峰德新区旅游新城。以海会、温泉为 支点,加快海会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全力创建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高标准打造国际医疗疗养先行区。 加快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城区建设由 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由拉开架向完善功能、由夯实基础向聚集人气 转变,切实提升城区功能,改善城区面貌。把牯岭街区纳入中心城区 同步规划建设提升,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打造“无烟山”, 对山上居民区进行分片分区改造提升和逐步下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腾出发展空间。着力推进旅游新城、高铁新区、华砂二期、现代粮食 物流和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园、数字产业园、庐山峰植重点区域森林防 火应急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 2025 年,中心城区(含园区)常 驻人口达到 10 万。 ——加快推进对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按“整 -32-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第四章 区推进、整体提升”的要求,采取有机更新方式,加快推进老旧小区 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拆迁,结合老旧小区电梯改造,优化提 升小区服务功能。提高城区绿地率,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地域、历史 和文化特色,合理设置文化景观、文化雕塑,保护修缮紫阳堤、西宁 老街、南康古城,提升古城文化内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十四五”末,城区内背街小巷装灯率 100%,亮灯率 95%以上,做到 “巷内整洁、特色鲜明、环境宜居、文明有序”。 ——打造城市绿道绿廊。推进城市型、郊野型、山地型绿道建设, 重点筹划环山旅游绿道建设,提升和完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旅游 规划和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道里程达 到 1 公里以上。 ——大力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力提高污水收集和处 理能力,城镇污水收集率达到 100%,全面启动并完成市区污水扩容改 造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再生水生产能力并优先利用再生水和雨 水等非常规水源。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 河道生态补水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第三节 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推进信息化与城市管理 的深度融合,完善数字城管系统,推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网 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常态化、标准化。严格制 -3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定和执行城管执法人员进入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将城管执法人 员下沉到社区、分配到网格,建立“权责明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 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和大城管工作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 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环卫、市政、物业管理等领域,健全城市 管理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 的城市管理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推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水平,建立政 府主导,全民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大城管考评体系,逐 步形成“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的属地管理模 式。 ——落实网格化责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标准化管理, 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 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快速 响应市民需求,调动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可查 询、可评价、可追溯,有依据、有记录、有考核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覆 盖”管理。 ——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建立三级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 台和网格“社管通”终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按照网格 划分,建立管理层面协同机制,实现“信息连接或合成传递、边界统 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工作体系和格局,为各级网格化社会服 务工作提供应急指挥、实时监控、资源共享、分析决策等辅助管理。 调动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 -34- 注重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旅游城市新品质 第四章 行动,持续开展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努力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好城市家园。 第四节 加速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 式,发展壮大旅游业,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 体系。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与新型工业 相融合、与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 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支撑,服务业占 GDP 比重不低于 60%。 ——提升旅游城市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峰德新区为核心,打造主 客共享的城市客厅。鼓励和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庐山落户,支持发 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 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市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积极吸引银行、保险 公司、证券、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机构落户,形成全市 金融服务业集聚中心。在各中心镇发展经营灵活的金融保险机构营业 部,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互助机构。加快信息、金融、保险、 物流、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创新的商务模式改造提升现 有市场。 ——加速发展城市商贸物流业。发挥庐山滨湖岸线优势,加快商 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综合性、 -3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专业性的现代物流园区,强化专业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大 力扶持和培育现代商贸企业发展,做大城市商贸经济。大力发展电子 商务产业,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电子支付、信用 认证等配套设施,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科学优 化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布局,与乡村党建、宣传等基层阵地综合利 用,拓宽物流进出通道。确保沙山作业区码头一期全面投入使用,二 期启动建设。大力推进横塘羽绒电商创业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园区建 设和运营,建立行业或产品标准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设计、制造水平。 到 2025 年,培育规模企业 25 家,5000 万元企业 6 家,应用电子商务 企业数达 2000 家,打造 10 家以上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创建国家级公 共服务平台 1 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设计)中心 1 家。 ——拓展城市服务业新兴领域。提升庐山市服务业水平,增强规 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培育一批新型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创建 一批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建设一批主体功能明确、服务水 平较高、示范作用强的服务业功能区。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大力 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家庭服 务、养生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建立新兴服务业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 新兴服务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各级各类产 业重点项目支持。 ——拓展城市创意设计产业基地。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装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 挖掘旅游资源、园林资源、民俗工艺资源等优势,打造 1-2 个具有特 色的创意设计产业基地。 -36-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第五章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坚持“工旅互融、产城一体、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实施“改革攻坚、平台升级、龙头培育、集群提质、创新引领和服务 提效”等六大行动,推动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上再壮大、改革开放上 再深化、营商环境上再提升、责任落实上再发力,着力实现“规模总 量翻番、质量效益提升、综合位次前移”的目标。 第一节 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线,坚持新发展和“工旅 互融”理念,以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建 设为抓手,着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推动高科技 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努力打造 一批百亿产业,培育出一批大中型企业,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 动我市工业赶超进位。 ——培育优势产业。主要围绕新型建材、羽绒服装、装备制造、 绿色食品、文体用品、新科技新动能等产业进行项目引进和产业扶持。 重点高标准建设华林、横塘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做大做强融兴石 -3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绿色开采项目,实现绿色开采、加工、物流一体化发展,推动花岗石、 青石等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打造江西省板材加工示范基地。加快 西牯岭矿山绿色开采、东牯岭生态恢复等资源开发,建设运输廊道, 打造高精加工产业园区,建成全省一流的一体化矿山绿色开采加工物流 基地。依托横塘镇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积极整合、引进龙头加工企 业,发展羽绒服装业,形成资源整合、集中生产、规范管理、做大做 强的服装生产新格局。重点引进整车配套生产企业,做大汽配产业总 量,打造全省汽配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品牌健身器材制造商,做大做 强体育用品产业。 专栏 5-1 “十四五”期间优势产业发展重点 新型建材:进一步优化环保石材产业园,督促石材企业优化升 级或转型升级,打造环保低碳、无尘加工、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 的新型石材精加工产业。对石材废渣等排放物的环保综合处理,选 择扶持一批轻型、新型建筑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启动砂石交易平台 建设,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知名的砂石交易市场。扶持 15-20 家新型 建材企业上规模,力争 2025 年新型建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 200 亿元。 羽绒服装:依托横塘镇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积极整合、引进 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商产业,引进轻工业标准厂房建 设项目,完成城区内所有零散羽绒服装加工店的搬迁整治工作。力 争 2025 年前完成羽绒服装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工作,扶持若干家羽 绒服装企业上规模,推进全市羽绒服装行业的全面发展。 -38-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装备制造:鼓励和支持现有汽车部件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 度,采用自动智能生产设备,进一步做大做强。围绕旅游开发,引 进游艇、救生艇制造企业。重点引进精密机械、精密仪表、无人机 等先进制造业生产项目,力争 2025 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务收入 50 亿元以上。 体育用品制造:加快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实施“机器换 人”计划,自主品牌创建;大力引进品牌健身器材制造商,鼓励更 多社会主体投身体育用品生产创新创业。 新科技新动能:围绕电子芯片,智能终端、触摸屏、数控仪表 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展针对性招商,力争 2025 年形成产业规模。全力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产业发展,努力培育 8-10 家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争取企业上规模。 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和润集团粮油加工产业园建成投产,形 成规模优势,带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产业链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九江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市级 综合试点项目,重点引入体育运动器材、汽车配件、建材、纺织服装 等传统制造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不断提升 传统产业规模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到 2025 年,培育 10 家以上重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示范项目和企业,指导帮助 10 家以上 重点企业组建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 机构,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投比重达到 30% 以上。 -3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强扶优工程,围绕绿色 建材、文体用品、汽车配件,建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库,鼓励实施上 下游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对绿色建材、文体用 品、汽车配件、羽绒电商和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由市领导领衔产业 链链长,推进全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进一步巩固现有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接续 转化,做大做优做强全产业链条。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提升工程,培育 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进新建企业入规入统、临规企业培育上规, 尽快完成宋先制造、思特达、捷豹药械、荣腾汽配、睿禾石材、融兴 矿业、康顺石材、正荣实业等一批企业上规入统,确保新增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突破 40 家。 专栏 5-2 “十四五”期间骨干企业培育 50 亿以上营业收入:庐山华砂和思麦博 20-50 亿营业收入:中盛陶瓷和泰盛汽配(5 家) 10-20 亿营业收入:筑颐实业、万晟石业(10 家) 1-10 亿营业收入:乐胜运动、新恒机械、呈祥环保等 第二节 强化项目谋划,抓紧抓实重大项目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狠抓项目招引、谋划、落地、推进、 -40-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建设,强化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 确保一批带动性强、高质量的大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创新方式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庐山品牌效应,围绕“九大” 产业,主攻特色资源、文体用品、汽车配件、羽绒服装主导产业,紧 盯行业龙头企业招商。不断优化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全员招商等 方式,通过实行市委常委包挂乡(镇、场、处),人大、政协领导带 领人大、政协机关,市政府副市长(其他市领导)带领相关产业招商 推进组及分管(联系)的市直部门、驻市单位开展招商工作。各地、 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要投入到招商引资和 项目建设推进上,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招商,全力营造浓厚招 商氛围。借力世界赣商大会、赣港经贸合作活动、长江经济带·九江 新经济新动能投资洽谈会等省、九江市各类高层次平台,全力推介我 市投资环境、发展优势,招商取得实效。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赣服通、 政务网、公众号等平台,高频次、高精度、大范围进行招商推介和项 目洽谈,建立长期、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着力引进一批 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民营前 500 强和“中字号”“国字号”等 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 市政府推进“项目大会战”部署,扎实推进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严格 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和市领导包挂重点项目机制,进一步完善重 点项目调度、督查、考核机制。按照“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原则, 将土地、林地、建筑用砂、建设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 -4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着力保障重大项目要素需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问题协调解决机制, 积极化解项目推进中各种困难和问题。强化各地、各部门主动担当、 密切协作和主动服务意识,促进在谈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 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着力推进旅游新城、高铁新区、 华砂二期、现代粮食物流和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园、数字产业园、庐山 峰植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应急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促进争资争项。加强全市争资争项工作,从“九大”产 业中挖掘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从优势龙头企业裂变中挖掘一 批集群衍生项目,从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中挖掘一批协作配套项目,谋 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联链项目。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提高债券 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全力调动各地、各部门向上争取 项目、资金支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节 着力集群提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抢抓发展机遇,实施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条,注重科技创新和 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以产业链式延伸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到“十四五” 期末,产业集聚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100 家以上。 ——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建立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支持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绿色建材、羽绒电商、传统产业、数字经 济、城市经济、新科技新动能等产业中挖掘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 目,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大中小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等, -42-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加强资源高效配置,分类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机制抓产业链, 充分发挥链长制、产业协会以及企业联合党委的作用,建立完善链长 制挂点推进机制、产业链议事协调机制、产业链调度考核机制和产业 链政策扶持机制,统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共同推进庐山市 “九大”产业链发展壮大。 ——实施铸链、补链、强链工程。聚焦聚力重点产业,聚焦庐山 市“九大”产业链,进一步抓好落实铸链、补链、强链重点工程,推 动园区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支持 砂石集团、庐山华砂、正荣实业等企业延伸链条、做大做强,支持辛 克利得、大余石材、筑颐实业等企业技改升级、靠大联强,支持昆泰 建材、融兴石材、康顺石材等企业建成投产、升规入统,成为全省重 点产业集群。发挥大庐山超级 IP 效应,依托科技创新产业园,围绕思 麦博、乐胜运动、宋先制造和金星宝砚斋等龙头骨干企业,以文创产 品和文体旅用品为重点,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壮大产业链。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园建设,打造数字经 济、文化创意、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聚集地。大力研发庐山 IP 的旅游文创、科创产品,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购的文旅产品。到 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规上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 1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数突破 200 家;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内 5G 全 覆盖;初步建成以数字驱动为特征、数据资源为要素的“智慧庐山” 城市综合发展平台。 -4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四节 夯实发展平台,完善工业园区建设 做大做强“一区三园两基地”,加快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 制改革和调区扩区,积极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和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建 设。到 2025 年建成标准厂房 80 万平方米,亩均投资强度、营业收入 达到 600 万元,亩均税收达九江市中等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 到 150 家以上,园区利润总额超 40 亿元,在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 评价排名进入前 80 位,调区扩区获得省级正式批复,积极冲刺省级重 点开发区。 ——加快完成扩区调区。按照“规划科学、布局集中、用地集约、 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总体要求,抓紧启动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在 城东新经济产业园、鄱湖数字产业园基础上,整合红星羽绒电商创业 园、华林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和横塘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 地,构建“一区三园两基地”的工业园区空间格局,力争园区规划面 积突破 10 平方公里,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按照“多规 合一”、“多评合一”的要求,抓紧完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国土空 间规划、区域规划环评、区域节能评估等综合性评估结果,供入园项 目共享使用。合理规划推进鄱湖数字产业园砂山采矿权设置和开采, 统筹推进新增用地征迁,储备园区发展用地。实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新九通一平”建设,建成砂山货运 码头,有序推进区域道路管网建设,高标准改造提升建成区环境,打 造绿色生态园区,实现园区资产总额翻番。 -44-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推行入园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建立企业体检档案,实施用地、排污、信贷、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 供给差别化政策,加大激励和惩戒力度,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 板,加快“亩产效益”提档升级。以城东新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坚持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分类处置、依法推进的工作原则,统筹运用经 济、行政、法律、金融等政策措施,一企一策,倒逼低效闲置企业整 改提升、重组腾退,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群、发展集聚,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加快功能性平台建设。实施“工业上楼”计划,推进“特色 园中园”、专业楼宇、标准厂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人才公寓等 综合功能性平台建设,完善产业生态。按照“产城一体、工旅互融、 创新驱动”的思路,加快数字产业园建设,完成标准厂房和企业总部 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贸展示中心、人才公寓等生 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入驻率达到 70%以上,打造“九江领先、江西 一流”的企业孵化、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羽绒电商产业园标 准厂房和电子商务总部大楼、羽绒服装展销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功 能性平台建设,推动羽绒电商由分散经营向园区集聚,增强羽绒电商 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园区土地再开发,加快推进 标准厂房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标准厂房 80 万平方米,开发特 色产业园 3 个。 ——创新要素支撑保障。在保证园区收入全部用于园区建设的基 础上,支持园区发行债券融资,优先安排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支持园区 -4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包装一批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 产业项目。鼓励园区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倒贷基金, 制订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培育重点产业和优质企业。新增工业用 地原则上安排在园区,保障园区发展用地需要。加快落实“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要求,明确准入范围、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 指标,实施资源要素供给差别化配置政策,提升集约用地水平。全面 落实“人才新政 30 条”及“人才强市六项计划”,对园区引进高层次 人才,在落户、住房、社保、职称、子女入学和个税等方面予以优先 保障和优惠,破解人才制约。 ——深化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提升管 理效率为目标,借鉴学习先进园区改革经验,围绕园区整合优化、“政 园合一”、一级财政、“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 “管委会+公司+基金”、“园区+主题产业园”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开 展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封闭式管理”的园区发展 新模式。 专栏 5-3:“十四五”期间优化升级产业园 城东新经济产业园:全面提升形象,全力建设绿色园区。切实解 决园区企业生产生活、生根问题,把园区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示范 区。重点提升发展文旅体育用品、装备制造、医药医疗、绿色食品产 业。重点培育工业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潜力企 业扩能增效,支持优质产品实行品牌战略;实施重点产业链发展战略, 全面形成传统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文体用品产业集群。 -46- 推动工业壮大发展,实现现代产业链新突破 第五章 鄱湖数字产业园:重点推进现有建材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引进部 分新型产业替代更新。规划启动工业码头建设,增强项目区配套服务 功能,提升项目区综合承载力。在调园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产 业布局,加大招引高新技术项目力度,逐步形成新型建材、智能机械、 循环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把项目区打造成全市新 型工业示范区。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园发展,重点落户电子信息、大数 据、人工智能、冷链物流等数字经济产业;文创科创、医疗健康、新 材料等低碳制造业;设计研发、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 抱团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羽绒服装、电子商贸等产业。以打造全 国最大羽绒童装基地为目标,主攻产业链协同发展。引进服装生产龙 头企业,填补服装设计打版等辅助行业,实施品牌创建,完善质量体 系,引导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鼓 励、支持企业靠大联强、抱团发展,强力推进羽绒集群化,品牌化, 高效化,支持园区打造信息化示范区。 华林、横塘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华林、横塘 板岩加工优化升级示范基地,推动青石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积极 引进大企业开展整体合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全省一流的一体 化矿山绿色开采和加工物流基地。 -4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六章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稳步提高综合生产效 益。推进乡村活力计划、乡村产业振兴计划、美丽乡村计划、城乡统 筹计划等工程,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县区)。 第一节 稳定农业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稳定农业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储粮工作。稳定粮食现有种植 规模,保障 15.5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6.5 万吨。油 料作物面积稳定在 7 万亩,总产 0.8 万吨。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1 万亩, 设施蔬菜面积稳定 0.3 万亩。生猪年出栏 6 万头,家禽出笼 130 万羽。 全力做好庐山市沙山粮库建设,新建粮仓 16 栋,容量 5 万吨,做好县 级储备粮轮换工作。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左右,提高粮食 产量,提升大米品质,突出做大“绿游”大米品牌。到 2025 年,全市 水稻优质化率达 90%以上。保障军粮供应,完善粮油供应应急保障体 系建设,协调做好市内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在粮食调控、行业指导、 监督检查方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48-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专栏 6-1:农业农村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粮食产量:2020 年种植面积 15.43 万亩、产量 5.6 万吨,力争“十 四五”期间每年粮食种植面积 16.5 万亩、年产量实现 6.0 万吨。 蔬菜产量:2020 年种植面积 1.8 万亩、产量 2.3 万吨,力争“十 四五”期间每年蔬菜种植面积 2 万亩、年产量 3 万吨。 油料作物产量:2020 年种植面积 7 万亩、产量 0.7 万吨,力争 “十四五”期间每年播种面积 7.5 万亩,总产量 0.8 万吨。 肉类总产量:2020 年 5287 吨,力争“十四五”期末生猪出栏 6 万头,家禽出笼 130 万羽,肉牛出栏 6000 头,羊出栏 3000 头,草地 畜牧业综合产值实现 1 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2020 年 11646 吨,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 1 万吨。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十四五”期间达到 15 亿元;农产品加工 业营业收入达到 10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1.5:1,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70%;新增 8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15 个。 ——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突出打造沿山“一茶一 蔬一果,沿湖一稻一畜一虾”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一是沿山乡镇依 托庐山云雾茶品质资源优势,稳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实施名茶名泉 创建工作,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山上山下联动,打造名茶名泉 -4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茶泉融合发展。在加工工艺、种植规模、品牌 包装和销售手段上下功夫,统一标准,进一步做大做强庐山云雾茶产 业;在果业上着重发展草莓、敦颐莲、庐山柚等当地特色水果;在特 色上着重发展大棚蔬菜、油茶、渊明菊,结合旅游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二是沿湖乡镇稳定生猪生产的前提下,统筹发展提升禽类产业规模和 质量,重点在沿湖蓼南、蛟塘、沙湖山等乡镇发展蟹虾产业,重点高 质量发展牛羊产业,推广圈养、种草养牛技术。 第二节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项目建设和机械化水平。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统筹安排相关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开展农田提升改造。我市将新建高标准农田约 1.5 万亩,提质改造约 3 万亩,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覆盖,确保已建成的高标 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全覆盖。二是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白鹿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整治渠道长度 76 千米,改善灌溉面积 1.7 万亩。 在农业园区发展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低压管道输水灌 溉。加强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完善灌区计量设施体系。开展观音 塘灌区、白鹿灌区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灌 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争取达到 0.55 以上, 全市计划新增灌溉面积 0.45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3.5 万亩,新增节水 灌溉面积 4.6 万亩。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主要农作物生产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75%以上,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5%以上,现代 -50-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农业信息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 还田利用和特色农机推广等重点农机化项目。大力推广水稻育插机械、 设施农业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 全程机械化。力争水稻机械化插秧占比 50%以上,现有农业机械更新 率达到 95%以上,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 300 台以上。 ——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产业联合 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 创办社办企业,探索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采 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加强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 民专业合作社,注重质量建设。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宣传工作, 深入指导全市合作组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引导合作社实 施品牌建设和规模化发展。立足我市农业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和财税 贡献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新增 3 个省级龙头企业;引导省市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扩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业适度规 模经营比重达 5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 60%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 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新增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 10 个, 优质农产品生产总量达 75%以上。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 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建设要求,结合高标准农田、秀美 乡村、“四好公路”、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全域旅游要 -5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素。将海会、沙湖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为九江市标杆园区。力争 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 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5 个,市级 4 个。全面实现“一乡一园、一园一景”目标任务,构建以国家级园区 为引领、省级园区为支撑、市级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创优农业产业品牌。多渠道推介,努力打响庐山地域农业名 片。鼓励茶企申报绿色、有机品牌认证,积极在国际市场推广“庐山 云雾”茶品牌。重点对圆通、东林雨露、庐星绿地、神州通山茶果等 知名品牌,重点对蔬菜、敦颐莲、渊明菊等新型产业品牌,不断加大 政策扶持、平台推介和品牌营销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 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奖补机制, 新增 15 个认证农产品,新增 2 家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 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以现代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艺融合、 病虫害统防统治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引导扶持有专 业技术的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利用互联 网进行创业,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构建面 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重点加强重 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 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以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站为骨干,市场、基地、 企业速测为补充的检验检测机构框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 -52-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快标准化 基地建设,试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完成农村土地承包地 确权登记办证,贯彻落实农村承包地二轮到期延期发包工作。推进农 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 营权,促进土地流转。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 打破农村传统宅基地土地属性的固化性,完善农民建房规范化管理。 三是扶优扶强,外引内培,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社 会化服务合作组织。 第三节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坚持乡村振兴理念,着力夯实三农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向旅游业、农民向居民、农 村向景区转变。 ——围绕人居环境扩面提质,塑造美丽乡村“一片美”。因地制 宜完善规划编制,修编完善《庐山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庐 山市村庄布局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描绘出大 美庐山的宏伟蓝图。依托庐山、鄱阳湖两大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以 环山公路、鄱阳湖最美岸线为纽带,支持海会云雾小镇、沙湖山湿地 小镇、牯岭艺术小镇、温泉健康小镇等环山、环湖乡镇做特做强,打 造环庐山、环鄱阳湖“旅游+农业农村”产业带。串珠成链打造风景线, -5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巧借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产业特色、传统村落人文历史等资源,着 力打造环庐山公路、蓼温公路、鄱阳湖岸线美丽示范风景线,巩固提 升沿线主干道环境整治成果,提升靓丽主轴形象。切实做好新农村建 设工作,完成 150 个自然村整治建设,创建 4A 级乡村旅游点 6 个,3A 级乡村旅游点 20 个;高标准建设 3 条美丽示范风景线、3 个美丽示范 乡镇、50 个美丽示范村庄、2.5 万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把我市打造成 全省最具特色的新美丽宜居示范市(县区)。 ——围绕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力求美丽乡村“持久美”。 全面实 施美丽乡村建设,以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镇村联动、统筹推进,整 合各方力量,抓好“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和“四工程”(村庄整治全面覆盖工程、村 容村貌提档升级工程、美丽宜居示范创建工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 程),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要求,逐步实现我市农村现代化。 加大乡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投 入力度,每年改造提升 2 到 3 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进农村学校达标 建设,完成蓼温公路和环山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将沙湖山圩工程打造 成为标杆性工程。全面提升道路路况路貌,形成“通达通畅、干支相 连、承接县域、服务农村”的农村公路网建设,争创省级“四好农村 路”示范县。推进危桥改造,完成余家桥危桥重建等民生工程,实施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数量与新增危桥总量动态平衡,大力实施生命安全 防护工程。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提升县级汽车客运站及公交首 末站服务功能,完成新客运站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站(亭)等民生工 -54-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程建设,开通两条旅游专线,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和垃圾分类工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分类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好已建设好的深度污水 处理村庄。加强农民建房规划审批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合法建房用地 需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扩面,统筹推进城乡污水一体化建设,新 建庐山市海会自来水厂工程。加快管网进村入户工作,全市自来水普 及率达到 100%。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综合体,加强农村商贸 中心、配送中心和农村直营连锁店建设。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丰富农 村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围绕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美丽乡村“发展美”。大力发 展新型业态,着力推进粮油、茶叶、菊花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天 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孵化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幅提升农业附 加产值。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做强乡村旅游。分类重点开展示范创建, 重点培育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型、山水资源开发型和人口集中集聚型村 庄等示范村庄,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打造海会镇光 明村、长岭村,白鹿镇秀峰村、交通村,温泉镇东山村、通书院村等 10 个主题鲜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精品景 点村庄建设,同时建设 20 个融合环境保护、生态发展、个性突出的美 丽宜居示范村庄。 ——围绕乡风文明转变提升,弘扬美丽乡村“风尚美”。提升农 村社会治理水平,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传承发展乡土特色文化。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 -5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设,全面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让农村处处可见好乡 风、好家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 传承建设“传统文化”,重视古建筑和古民居的保护,强化古树名木、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海会镇鄱湖湾、白鹿镇秀峰村、温泉镇 归宗灿村等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建设。启动非遗科技园建设。实施文 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四馆和民间艺术小镇建设,建设 3 个乡镇 西河戏舞台和 4 个社会足球场,为群众性文化的开展提供保障。 专栏 6-2:“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重点实施项目 庐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在全市除南康镇、东牯山林场 的十个有园区建设任务的乡镇实施,建设内容为园区内“六通一平” (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排水、通燃气及平整土地)基础设施 建设;园区内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厕所革命和 村容村貌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 200 亿元。 庐山市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在各乡镇村,建 设村庄内部道路 196.1 千米,道路等级达四级标准。完善村庄综合性 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 18.15 亿元。 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全市各乡镇新建高标准农田 1.5 万亩,提质改造 3 万亩,计划投资 1.2 亿元。 庐山市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在庐山市神灵湖建设渔政执法码 头,购置执法趸船、快艇、无人机等,计划投资 1000 万元。 庐山市粮库建设:庐山市粮库退城进郊工程建设国家粮食储备 -56-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库,新建仓房 3 栋、容量 1.1 万吨,计划投资 800 万元。沙山粮库建 设在沙山工业园新建仓库 16 栋、容量 5 万吨,预计投资 5000 万元。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庐山市(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治理流域面积 200 平方公里以下河流 10 条,治理区涉及乡镇 10 个,生态治理河道 长度 30 千米,计划总投资 6000 万元。 农村绿色小水电建设:对照岭等 5 座小水电站进行改造,淘汰老 旧设备,更换成环保机电设备,改造水工建筑物,提高水电站自动化 水平,改造装机容量 0.2046 万千瓦,计划投资 1265 万元。 第四节 以人才支撑激发乡村活力 强化“人才先行”在农业农村工作全局中的定位,实行更加积极、 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 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重点引进农业科技人才。以柔性引才、引培并举方式,着力 打造农业现代化创新团队,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一村 一名大学生”工程,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农村干事创业,吸引进 城务工农民及管理型、科技型人员“回流”农村,鼓励新乡贤等返乡 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生力军。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成果 转化应用的迫切要求,以充实一线、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 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5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针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 素质偏低、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的状况,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着力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带头人队 伍。 ——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 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 动生产率,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为重点,着 力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 ——扶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 求,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以农村经纪人、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为重点,着力培 养农村经营型人才。 ——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 信息化、专业化发展需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培养动物防 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 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以及农产 品加工仓储运输人员、畜禽繁殖服务人员等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 ——加快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全面 挖掘、整理和记载历史文化村落里的生态人居、经济社会、制度习俗、 传统工艺、人物传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乡村旅游管理、服务、 策划、创意、创业等人才,为实现庐山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 支撑。 -58- 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路径 第六章 第五节 落实保障措施,提升农村高效运转服务 一是保障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的要求,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通过强化市委农办机构 建设,配强人员队伍,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 统筹协调”的作用。二是保障惠农政策落地落细。建立乡村振兴项目 库,谋划、储备、实施重大项目,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财政惠农信贷通、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 策的宣传和落实。三是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加快构建 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积极组织 高素质农民培训,及时开展高职扩招报名工作,完善学员数据库和农 村实用人才库,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引进培育机制。四是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保障体系和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 建设。一要加快推进和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专 业执法人才队伍建设、执法培训提升、执法装备改善、执法经费保障、 机制体制的完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业执法保障体系,形成一支政 治合格、专业过硬、服务高效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二要开展社 会资源调查和研究,探索摸索壮大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为最终实现农业现代目标铺好路,开好头,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5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七章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十四五”时期,庐山市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转型升级为 核心,推动产权、要素、市场等重大基础性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束缚 市场活力和阻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改革和机制改革。 第一节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深入和推进“市局合一”体制运行,实现无缝对接。加快推 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和政府服 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 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一 体化、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构建精简高效融合统一的管理体 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政府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 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创新政府服务方式,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建立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提高公 共服务产品质量,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形成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 -60-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第七章 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 精简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完善负面准入清单,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 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同时改革监管 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由“事前”监管逐步向“事中 事后”监管转变。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 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大力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办 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整合基层 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街道党政综合(便 民)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建设。争取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支 持,在牯岭镇试点强镇扩权,赋权在山上办理日常行政审批和服务事 项。 ——强化政务诚信建设。继续加强依法行政的教育和宣传,完善 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问责制,畅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渠道,提高 政府公信力。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向市场主体 有序开放机制。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 制度。建立基于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的政府科学考评体系。 第二节 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发展新潜能 深入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推动科技创新, -6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持续深化改革,深挖改革潜力,全面激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推进重大改革落地。按照“一体化、专业化、集团化、市场 化”改革目标,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动力活力,扎 实开展好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好砂石、城发、农发、工发、温发、 环山文旅等六大市属国有集团作用,大力盘活整合砂石、旅游、城市、 土地、温泉、工业、农业、国有资产等八大资源,促进资源变资产。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调动乡镇理财创收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围绕中央、省委、九江市委改革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国家级、 省级、九江市级改革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 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打造国家、省级、九江市级先行先试 改革试点示范。 ——创新国有资产开发利用。进一步突出政府主导,加快西牯岭 矿山挂牌出让、调区扩区土地平整利用等资源开发项目的操作,实现 砂石、地热水、矿泉等优质自然资源政府统一经营管理。强化政府资 本运作能力,充分发挥砂石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的作用,运作好土地、 矿产、景区等优质国有资源资产,在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过程中, 实现政府利益最大化。扶持中植集团在我市落户,实现自然资源的绿 色开发、高效利用。持续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国有资产 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步伐,做大做强国有资产。 第三节 进一步加快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实施 -62-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第七章 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推进约束有力的目标绩效管理,强化政府内部 控制与财务管理。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构建可持续的地方税费体系。 推动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拓展投资新空间,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能力。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市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财 政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资金统筹使 用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事权、 财力与责任相匹配的财政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约束和执行监督,严控 财政收支风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资金使用管理的 评价机制。定期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优化乡镇财力分配体系,进 一步理顺乡镇收入划分。严格执行政府购买公开招投标制,继续坚持 和完善“管、采”分离的政府采购机制,优化流程、完善监管,提高 政府采购的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政府财务管理等配套管理机制,深入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价管 控。牯岭镇参照一般乡镇设立一级财政平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 强牯岭镇自我保障能力。 ——加快税收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制度并 逐步提高其比重。着力培育地方主力税种,规范和强化税基,构建可 持续的地方税费体系。继续完善和规范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企业所 得税和消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稳步完善地方税源管理,提升税收征 管效能。积极推进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激发市场活力。 -6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简企业投资的核准范围,放宽市场 准入限制,推动企业股改,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坚持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发展聚焦重点领域的政府引导基 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产业投资建设, 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运营规范的地方性多元化 市场投融资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加强投资的分类管理,建立 科学的投融资机构考评机制,并逐步完善投融资机构资本退出机制。 加快砂石集团、工发集团、文旅集团市场化转型、专业化运营,实现 资产保值增值,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全面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 资担保公司、商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守住不发生区域 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增强服 务实体经济能力。 第四节 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 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推动形成高质量、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 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依规合理界定产权归属,合理 化产权结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 -64-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第七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权、林权的有效激励,创新农村集体 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以公平 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 产权的依法保护。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 规则,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维权 援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健全产权交易制度,推动产 权有序流转、高效配置。 ——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体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消除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制度壁垒,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公 平竞争,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 制企业发展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 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非公有制企 业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各项扶持和服务力 度,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绩效管理工作范围。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在项 目开发中吸纳村民资金或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大力弘 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适宜创新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 会氛围,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有效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加快培育会计、税务、法律、公证 等商业服务性中介组织,扩大市场中介组织的业务范围,进一步降低 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公平合法交易。加大政府向市场 中介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部分公共服 -6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务和市场监管事项交给中介机构承担,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对市场中介的监督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中介组织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协会、地区商会等自律 性中介组织的培育,促进行业内部企业间的有序竞争,约束成员的市 场行为,实行集体自律。 第五节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精心服务市场主体。强化市场主体保护,保障各类市场主体 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公共服务资源和支持发展政策。持续简 化企业从申请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办理的手续,优化市场 主体注销办理流程。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力资 源有序社会性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创新服务,充分 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 政策,确保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各类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 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健 康发展,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综合融资 成本。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动线下政务服务大厅与各类线上政务 服务平台全面对接融合。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多方式及时 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和完善以 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加快打造市 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66- 坚持深化改革工程,建设活力新庐山 第七章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全社 会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信 用监管体系。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事前”探索开展 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健全信用承诺制度,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 “事中”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 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 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深入 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健全完善企业信用修复 机制。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 数据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着力 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将诚信机制纳入依法治市、营商环境 评价、开放型经济工作考评等内容,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目标,深入 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年”活动,积 极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 36 项改革措施,切实抓好“减税降费” “降 成本优环境”、挂企帮扶等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深化与农发行、工商银行、九江银行的战略合作,拓展融资渠道,提 高融资质量,确保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 15%以上。大力推进企业 上市“映山红行动”,鼓励优势项目上市融资。加强要素保障,降低 企业成本,扎实开展“入园区、进企业、解难题”挂企帮扶活动,完 善园区企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纵深推 进“放管服”改革,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升软件服务水平,完成行 -6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政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推动审批事项应进必进,实行行政审批“一窗 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建设“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 台、统一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持续推动“赣服通”迭代升级,推进“赣 服通”4.0 版建设;进一步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全面实行政务 服务“好差评”和营商环境督查评价并建立奖惩机制,全力推进营商 环境在九江作示范、全省走前列。 -68-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第八章 第八章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 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 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做好庐山市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第一节 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 庐山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一 个攻坚战,一套作战方案”制定专项攻坚作战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治 理工作,同时严肃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全面担负起生态文明建 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落细,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重点企业大气污染源和重点行业挥发 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以扬尘颗粒物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散乱污” 企业综合整治和燃煤锅炉、餐饮油烟、柴油货车、机动车尾气等专项 整治,狠抓扬尘防治、秸秆禁烧和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不断完善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逐年 -6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升,确保完成上级目标考核任务。 ——打赢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地表水水质监测;规范饮用水水 源地建设,巩固饮用水水源保护成效;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强 化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整治,开展入河排污 口污染治理和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农村黑臭水体,强化黑臭水体污染 防治。严格落实“两区”划定,持续巩固我市禁限养区关停退养成果, 指导畜禽养殖主体做好防污设施,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 配套到位率 100%。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和实施《庐山市水体达标 方案》、《庐山市打赢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对辖区河 道实施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集 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 100%。 ——打赢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做好重点行 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积极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治,布设点位 进行土壤样品检测。开展建设用地点位设置和采样监测工作,对全市 建设用地污染情况进行排查。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完善危废贮存 场所。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 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推广生物防控技术, 大力使用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负增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第二节 生态建设和保护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优化自然保护地。 实施高产油茶、防护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生态林业工程, -70-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第八章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自然保护和生 态修复护协同共生。完善由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自然保护地的森林 生态网络建设,加快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加强防沙治沙工程建 设。到 2025 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 51.2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42.7%以 上,森林蓄积量达 232 万立方米以上。完成新增造林面积 2 万亩,低 产低效林改造 1 万亩,封山育林 2 万亩。实施沙山新造林措施 215 公 顷,封育措施 380 公顷。切实提升林长制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加强 森林资源保护,到 2025 年,完成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战”,全市林 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10‰以内,环庐山森林火灾监测覆盖率达 95%以上;建成湿地监测监控指挥系统,遏制天然湿地下降趋势,使 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编制自然 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形成“三国两省”格局(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庐山国家级风景自然公园、江西庐山 星湖湾省级湿地自然公园、鄱阳湖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增强森林 资源生态功能。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有效地预防、 控制野生动物疫病,严防珍稀濒危动物感染。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和管理力度,完善和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拯救保护一批国家珍稀濒 危野生动植物。到 2025 年,新建 5 个自然保护小区,使全市 95%的典 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将星湖湾省级湿地公园提升为国家级 湿地公园,提高湿地管理和监测,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7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进一步加强森 林植物检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迅速遏制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等有害 生物严重发生和危害的局面,逐步实现由被动减灾向主动御灾的转变, 全面提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水平。到 2025 年,全市林 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10‰以内、无公害防治率 95%以上、测报准 确率达到 95%、种苗产地检疫率 95%以上。 ——加强水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相适应。实施辖区内河流清洁工程,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湖源头 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保护,加强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及 水量监测。以小流域为基准进行细致规划,以联通为途径实行全域联 动,以统筹为手段打造全市智慧水利。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保护辖区内河流、湖泊生态安全。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湿 地利用规划、湿地开发许可证、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科学划定 湿地自然恢复区,提高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强化渔业资源保护, 全面抓好鄱阳湖禁捕退捕,发展健康水产养殖。 ——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实行高耗能行 业能耗管控,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健全节能统计、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快建设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区, 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继续推进“矿 山复绿”行动,加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创建绿色矿业发展 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引导使用可再 生、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进交通运输方 -72-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第八章 式低碳发展。 第三节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绿色管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倡导 绿色生活理念,全面推进庐山市生态文明建设。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实施绿色开采,开 展生态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节水技术改造。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农业 体系。发展节约集约型农业,大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 子商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推进餐饮住宿 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节能降耗、固体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引领绿色消费。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 普及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 农村、进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绿色饮食, 践行“光盘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商品,推动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促进物品循环利用。大力推行绿色出行,促 进居民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转变。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 节能环保产品制度,提高政府采购中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比重。 -7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开展节能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 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生态绿色殡葬。 ——落实环境保护监管制度。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 惩、责任严究的要求,推进用途管控和红线管控,划定和严守生态、 水资源、耕地“三条红线”,严格“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线 管制,以红线管控守住生态底线,构建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利益 导向机制。建立污染物源头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 制,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进一步健全“环保管家”机制,为园区提供专业环保技术支持。推进 环保法庭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案件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格 责任倒查追究制,严肃处理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制度,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严 格控制空气污染排放,加大“四尘、三烟、三气”整治力度。巩固蓝 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 践创新基地建设。 ——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保护河流沿岸线等重要生态地区的 空间管制,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 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严格 -74- 坚持绿色崛起工程,构筑生态文明新庐山 第八章 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和非农建筑占用耕地,加快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严格耕地 占补平衡。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 度。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证制度,严格土地用 途管制。 ——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差别化 的绿色建养、绿色生活、绿色产业、绿色保护、绿色文化指标,加强 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 标在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 资源资产任中、离任审计。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制、与生态 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 “一票否决制”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7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九章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新庐山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创 新驱动”工程,是适应新常态的主动作为,是顺应主基调、主战略新要求 的战略选择,是庐山市发展阶段性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园区创新发展, 在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系统化集成 化的支持政策。创新推进科创、文创项目招引、高端人才引进,加快 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实体企业建立科技研发平台,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从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创建、计划项目 支持、科技专业人才和团队的下乡入企等各方面明确政策鼓励与资金 支持。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 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 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九江市“人才新 政 30 条”和我市“人才强市六项计划”政策,加强重点领域创新人才 -76-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新庐山 第九章 的培养和使用,组织实施好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和优势创新团队 建设,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 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九江市“双百双千”等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采 取项目合作、股权激励、咨询兼职、聘请首席专家和技术顾问等形式, 着力引进对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 术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和 高技能人才。 强化实用人才培养。发挥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围绕庐山市主导 产业,突出本地特色人才培养,通过院校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 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队伍。加强乡土人才培养,继续采取定向委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 方式,培养一批乡土实用人才。结合庐山市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发展现 实需求,大力实施旅游服务人才培养工程,挖掘庐山悠久的历史文化 积淀,展现其特有魅力。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建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储备制 度和市场化选聘机制,积极鼓励各类企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级经营 管理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驾驭能力强的优秀 企业家队伍。继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 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院校、知名企业带职培训,帮 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 -7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才的培养,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 ——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鼓励支持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主体 参与投资新建一批专业、创新型或综合类孵化器、加速器,完善孵化 功能,提升孵化能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全省平 均水平。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科技扶持资金、企业技改资金等 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 着力构建以科技型挂牌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 成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 50 家。重点扶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和加大研发 投入。着力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5 年全市有研发活动 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 30%。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庐山市数字产业园(科创园)建设, 按照“调园扩区”和新科技新动能产业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工作,突出 科创园区的科技支撑,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呈梯级培育创建众创 空间、科技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星创天地等科创平 台(载体)。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对接, 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专家工作站。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 院所和国内 500 强研发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本 -78-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新庐山 第九章 市重大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科研技术人员、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和 返乡人员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依托“互联网+”、AI、人工智能 VR、 5G 等新技术,鼓励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推进众创 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鼓励 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支持营业收入前 50 名的大中型工 业企业加快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 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平台。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或载体实现突 破,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 5 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简 称“高企”)20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30 家以上。 第二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深入推动“网络强基、平台提升、应用示范、产业跨越”四大工 程。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 能科技为引领,着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 2025 年,全市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规上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1 亿元; 工业企业上云数突破 200 家;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内 5G 全覆盖;初步建 成以数字驱动为特征、数据资源为要素的“智慧庐山”城市综合发展 平台。 ——全面建设“智慧庐山”。加快建设“智慧庐山”大数据中心, 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建设大数据平台、中心机房、“数智庐山”指挥 中心等,完善 5G 网络建设,逐步向社会开放公共领域数据。大力促进 -7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智慧庐山”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跨层级、 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专栏9-1 “十四五”期间智慧庐山建设项目 智慧旅游:按照国际水准、全国一流、江西最好的标准,加快智 慧景区的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全覆盖。 智慧农林:推进信息技术与林业资源经营管理融合,加强林业大 数据挖掘与分析,创新林业资源数据管理和更新机制,创新林业管理 理念和治理模式;建设 “互联网+”林业建设的业务服务应用。 智慧园区: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 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协同、调度和共享机制;以 云平台为枢纽,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内与对外服务这 2 大服务和 2 大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园区综合 管理服务体系。 智慧产业:积极探索智慧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 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智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重点从优势项目羽绒、石材等入手,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智慧交通:以“智慧管理、信息惠民”理念为导向的智慧交通建 设思路,推进交通感知体系建设、强化交通大数据开放领域工程设计 部分共享与应用、提升交通智慧化管理水平、拓展交通智慧化服务功 能、布置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弥补交通前端设施建设。 智慧城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协 同等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智慧城管业务应用,扩大城市管 -80-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全面建设智慧新庐山 第九章 理可视、可控范围,增强平台服务能力,提高应用的智能化程度,将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 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面向贫困地区的优质教育 资源推送平台,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独具 特色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供给模式,开展远 程教学和网络化教学,实施农村中小学免费宽带工程,促进优质教育 资源城乡共享,实现智慧学校全覆盖。 智慧医疗: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 服务的深度融合,不断健全网络化、数据共享、协同应用等健康医疗 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协作、移动医疗系统等 重点工程建设,围绕远程医疗协作信息系统,融入开展区域影像、区 域心电、区域检验信息工作,实现以远程医疗协作和区域影像中心、 移动医疗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健康信息安 全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智慧气象:优化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设庐山生态气象观测 基地。建立“智联数据、智能观测、智慧预报、智惠服务、智创科技、 智谋管理”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 弱区和敏感区的生态气象观测网络全覆盖。建成全亚洲最大云雾物理 试验基地—庐山云雾物理试验基地。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以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 合”为抓手,促羽绒、石材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提升企业市场 -8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竞争力;加快推进城东新经济产业园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以生 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现代 物流、电子商务、工业安全大数据产业,促进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 利用九江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工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大数据为核心, 整合上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完善企业成长性服务,推动工业制造与 互联网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做大做强大 数据关联产业,以基地和园区为载体,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引 导大数据上下游产业加速聚集,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培育前 沿信息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 实等数字经济新业态。 ——建立数字企业培育库。开展园区企业数字化支持行动,聚焦 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推进技术攻关,筛选一批效益好、潜力大、 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列入重点数字企业培育名录。推出 “优势产业+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等行 业实施“机联网”、“厂联网”等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 造,开展细分行业“工业机器人”改造示范,培育发展一批系统集成 和售后服务能力强的机器人工程服务产业群,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 重点在精细农林业、工业智能生产、交通物流、电网、金融、医疗卫 生等领域开展物联网特色服务示范。推进重点平台打造,力争把庐山 市科创园(一期)和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三期)打造成我市数字产 业化集聚区和产业数字化示范区。 -82-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第十章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改 革力度,在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育事业、医疗卫生、 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急管理等方面探索和创 造更多制度性成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水平,解决好群众 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扩 充公办教育资源,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扎实推进国际教育学院、 第二小学迁建、峰德九年制学校建设和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第五小 学、第四中学,启动第六小学建设;城区在“十四五”新增中小学学 位及学前教育学位 9000 个,全面化解城区学校“大额班”。加快山上 山下学校深度融合,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学校绩效考核,加强教 育教学管理,提升师资整体质量。完善和解决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校舍、场地及设备设施不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向优质均 -8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衡发展,优化整合城乡教师资源,深化学校绩效考核,提升整体教育 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高中阶 段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新建一中实验楼、科技楼、学生学涯规 划中心,完善体育场馆、场地及学校相应配套设施设备,推进智慧化 校园建设。扩建第三中学,做大第三中学高中部。发展民办教育,引 进一批民办学校,高中毛入学率达到省定标准。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 展,在庐山市创办一所现代化智慧型国际学校,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 展,提升庐山市教育教学国际化。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加强党史、国 史、军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发特色地方课程,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 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各类科普基地、旅游基地等 为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和校外教育提供便利。 ——夯实职业教育。庐山市职业中专与市三中分离并完成职业中 专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比达到 5:5。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培基 固本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持续加大职业教育 经费投入,拓宽投入渠道,将庐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服务庐山 市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庐山市各类学习群体的办学实体和学习中心。 结合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旅游人才。 ——办好特殊教育。构建“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 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扩建特殊教育学校, 逐步实行特殊教育学校与三小剥离。探索特殊教育新方式新方法,努 力提高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 -84-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第二节 推进健康庐山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 地位,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 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改革。鼓励中医院参与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以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 骨干,以村卫生健康服务室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完善中医药服 务功能,提升中医在重大疑难杂症的诊疗、传染病防控、中医药教育 和科学研究、指导和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完善药 品价格机制,创新运行新机制。加快山上山下医院深度融合,进一步 建立健全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深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市 乡两级医院住院服务能力,逐年增加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编制。加快产 权公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以交钥匙形式交付村卫生室免费长 久使用,实现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绩 效制。推动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公平配置,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稳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 医联动”。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共体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 励社会资本发展提供儿科、康复、老年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相对薄弱 且需求潜力大的专科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及行风投诉监督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和患者投诉反 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市乡之间,乡乡之 -8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间人才流动,建立起正常有序,择优考虑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发基层 人才队伍活力。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新建、中医院新建、温泉景区急 救中心新建、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新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和乡镇 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建设。 ——完善重大疾病与流行病治疗防控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 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测 预警中的应用,提升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与水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 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 突发疫情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 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 缝衔接。提高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具备开展 96 项生活 饮用水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加强慢性 病、地方病的防控。巩固和维持无脊灰状态,提高对输入脊髓灰质炎 野病毒的发现和反应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整合与运行。加强公共卫生 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待遇、 考评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加 强血吸虫防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 ——大力发展健康多元化服务业。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 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 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优先支持 -86-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老年护理院、健康中心等医疗康养机构。支持医疗机构合理利用医疗 资源,增设老年人门诊、护理院、老年病科室,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开展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业务。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 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快中医药 特色医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重点生态旅游资 源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医疗保健游、养生康复游、休闲调理游、文化 体验游、康体运动游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大数据、物联 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不断健全网络化、 数据共享、协同应用等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全流程就医 服务”,启动“庐山云医院”医疗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治疗; 继续完善利用微信、支付宝平台,提供网上“预约挂号”、“移动支 付”、“验单查询”、“住院导引”、“问医生”、“患者出院健康 指导”等全程健康服务。 ——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 效、面向大众”的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依托我市医药科技、文化 旅游、大宗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健康产业,推动健 康产业转型升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和 设施建设,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加强心 理健康服务。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不少于 0.35 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面积 -8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不少于 1.8 平方米,形成市区 15 分钟体育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 达到 80%。 专栏 10-1 “十四五”期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建立健全心理监测、疏导服务、心理矫治、危机干预等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心理人才库”,推进社会心理服 务队伍和机构建设。搭建信息化的市级心理援助公益服务平台。 加强村居、社区、校园等心理咨询室建设,推动心理服务进社区、 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 第三节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全面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 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体系。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 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 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就业。 ——完善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 -88-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 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拓展公共就业服务 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加强社 会保险多层次体系建设。全力做好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城乡居 民的参保缴费工作,落实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确保待遇及时足额 发放,鼓励参保人员参加商业补充保险,积极做好工伤保险、失业保 险的权益保障工作。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扎实开展安老助孤、助医关怀、 助学支教、赈灾济困、公益建设等救助项目。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体系,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服务保障、教育管理、权益维护等各 项工作。 ——发展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补 助标准。建立探视特困人员巡访制度,全面签订照料服务协议,落实 照料服务内容,提升照料服务水平。加强临时救助、救急机制建设, 开展“先行救助”,提升救助时效。实施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健全信 息核对机制,编密织牢兜底救助保障网。落实低保延退制度。 ——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引进人才购房安置措施。直 接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同时享受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 -8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激励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来庐就业创业,享受租房购房、子 女教育、创新创业、企业补贴、机构奖励、住房租赁优惠等系列优惠 政策。推进低收入家庭、特殊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推动 公租房或产业功能区配套住房建设,完善“保障+市场”的城镇双轨住 房供应体系。庐山牯岭居民应享受房改政策。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 试点,推进医养结合。到 2025 年,健全完善以机构养老为引领,社区 居家养老为依托,集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养老设施。鼓励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以其它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公建民 营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积极把庐山市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成公办民营的 养老机构,努力打造具有庐山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继续实施 80 周岁 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两项补贴制度。继续 完善相关设施,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 施建设,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加快补齐农村养老 服务短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工作,持续开展养老机构等级 评定,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严格落实社区养老 服务设施配建工作,做好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站照护服务功能。规划建设覆盖全山居民的公益养老服务场所。 ——持续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继续大力推行遗体全员火化,加大 殡葬领域豪华大墓、活人墓和宗族墓地等整治力度,建立完善殡葬惠 民制度。培育推广新型殡葬礼仪,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投资 1 亿 元,新建庐山市殡仪馆及公墓,高标准打造办丧环境及墓区道路、公 -90-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殡仪馆改建和城市公益性墓地建设。 第五节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文化设施 按人口密度、结构、需求均衡布局,科学规划项目建设。新建一处综 合性文化场馆,多馆合一整体利用,解决庐山市美术馆、图书馆、博 物馆无固定场馆的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题美术馆、博物馆,提 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巩固和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 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全面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 分馆制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把优质服务向基层延伸。推 进 24 小时城市书屋、社区书吧、校园书吧及社区阅报栏、电子阅报屏 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紧盯乡、村一级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环 节,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 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快推 动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 级。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 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 影视业,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文化制造业、 印刷包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鼓 励个人从事文化产业或经营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的 -91-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范管理,加强播出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打击侵权盗版, 保护知识产权。实施“文化+”工程,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 体育等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 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文化产业 带、特色文化产业园、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文创孵化、交易、展 示等专业平台。 ——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组织创作一批革命历史、重大现实、庐 山地域题材文艺精品,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精品力作。加快实施文 化精品工程和庐山原创精品创作计划,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保护利用,实施文化遗产活化工程,修复紫阳堤,抓好观音桥、摩 崖石刻等文物保护单位科学保护和综合利用。实施南康古城文化遗产 “历史再现”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研究 基地、传承基地和传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以西河戏传承展示为主题 的蛟塘镇文化艺术小镇,建设 1-2 个非遗文创基地,重点扶持推出一 批非遗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制订古籍保护计划,推动古籍的修复、 整理和开发利用。加大对文学、编剧、作曲等原创基础性环节的扶持 力度,提升文艺原创力。实施地方戏曲(西河戏)振兴工程,提升戏 曲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深化文化体制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化”、“项目 化”,加快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职能转变;构建科学化、规范 化、制度化的文化创作管理机制。实施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鼓励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文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推动跨地区、跨 -92-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龙头企 业和上市企业。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 第六节 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 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 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 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 止返贫致贫底线。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 引导他们勤劳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 入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 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 时救助。对扶贫项目资产,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提升产业保险、防 贫保险等机制。 ——健全内生动力提升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发展的政治功 能和组织能力,继续推行产业帮扶“一领办三参与”等有效机制。开 展感恩教育“四大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增强巩固脱贫 成果和自我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和成就展示, 讲好扶贫脱贫和全面小康故事。 -9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七节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从根本上消除 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 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制建设,有效 控制一般事故,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安全生产方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 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细化制定职责和工作清单;持续推进重点行业 领域攻坚治理,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体系;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加强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 持续深化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基础配套 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 ——防灾减灾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重点抓 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实施;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 防”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大力推进 应急救援队伍营房场所、训练场所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 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减灾救灾,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 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应急救援方面: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 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强化应急演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 -94- 坚持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庐山 第十章 设,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以“智慧城市”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 平台系统建设,实施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调“一体化”、应 急联动“一键通”;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9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十一章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全面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法治庐山”建设是长期 毫不动摇的重要方略,对于全面提升市域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在我市切实实施“四个全面”的 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 第一节 加强“五型”政府建设 ——建设忠诚型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旗帜鲜明讲政治,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 思考和研究处理问题,审视、谋划和推进政府工作把握政治因素、落 实政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原则, 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铭记和自觉践行习近 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 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忠实秉持执政为民理念,努力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千方百计赢得人民群众的 -96-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第十一章 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形象工 程”、“政绩工程”等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的言行,坚持多做让老百 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 长远的好事,既求显绩、也重潜绩,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 “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以推进庐山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际 作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创新型政府。在全市政府系统推动思想大解放,开阔思 路视野,突破思维定势,坚持知行合一,在政府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 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尤其是紧紧扭住庐 山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推出更多实质性动作、突破性措施和创新性招法。坚决破除一 切不利于发展的桎梏,激活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子,只要符合中央要 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闯、大胆试。不断提高政府 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 策措施的起点,把工作举措建立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满足人 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之上。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行政运行机 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进一步推 动政府工作流程再造,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 服务”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互联互通、高效安全的政务云平台。畅 通政府与企业、群众的联系渠道,让企业和群众的声音能够全面、真 实、及时地反映上来,成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下更大 -97-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气力、以更新举措全面优化政务环境,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规范 行政执法行为。 ——建设担当型政府。全市上下要把功夫下在狠抓工作落实上, 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着力整治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 “顽疾”,坚持“到事、到人、到岗”抓落实,对经济运行中的关键 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指标紧盯不放,对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制定严格 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一条一条对账,一件一件对标,推动任 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建立完善全市各 级政府和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系统完整、运转协调的机制,形成联席 会商、限时办结、信息反馈等良性互动制度,着力解决一些部门职能 不顺、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的问题,坚决反对上推下卸、等待观 望、拖拉扯皮等懒政怠政的思想和行为,以狠抓落实的态度与责任、 效率与执着,赢得企业和群众的认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提 质与提效。面对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挑战和考验,敢于承担 艰巨任务,锐意做开创性工作,义无反顾、攻坚克难,做到平常工作 看得出、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之际豁得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绝 不允许表态好、调门高、落实差搞“忽悠”,消极被动、随波逐流搞 “顺溜”,推诿扯皮、回避矛盾搞“开溜”。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问 责相结合,大力营造敢担当、善担当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市政府工作 人员努力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建设服务型政府。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聚焦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政府在促进市场公平有 -98-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第十一章 序竞争、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依法保护产权等方面的职能,加快实现 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围绕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 融合,加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编制,着力 打造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政府”和建设集约、服务集聚的“政 务超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审批智能化、服务 自动化、办事移动化,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建立和完善 多样化政企沟通机制,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行重点工程项目 企业“定制化”服务、包保责任制等措施,对投资者遇到的困难、提 出的问题、反映的诉求,真心诚意、合法合规、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既同企业家保持清白、清纯关系,不怀贪心私心,不搞权钱交易,不 行不正当交往,又积极主动多谋利民惠企之策、多为雪中送炭之事、 多尽扶危济困之责,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建设过硬型政府。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善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推动政府工作,强化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真正用 法律管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放活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完善 社会这只“自治之手”,使庐山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始终在法治轨 道上行稳致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引导全市政府系统及其 工作人员严以修身立政德、干干净净干事业。坚持为民用权不谋私、 依法用权不任性、阳光用权不放纵、秉公用权不失职,决不允许做有 损党和政府形象、伤害人民群众感情、贻误全市发展的事情。坚持把 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 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全省政府系统和全体 -99-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政府工作人员的鲜明底色。 第二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积极培育全社会法治理念,用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建设法治庐山。坚持依法推动改 革发展。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法治政府,深入推进政务公 开,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进 市本级“宪法主题公园”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健全依法决策机 制,探索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 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 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稳妥配合推进司 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 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完善庐山世界文化遗 产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体系,完成庐山别墅保护的立法工作。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减轻基层压力、激发基层活 力、增强基层社区服务功能,深化镇管社区模式,做实基本管理单元, 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 动。建立健全社区共治平台。建立健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 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 织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规范社区委员会职能,完善社区代表大会 -100-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第十一章 制度。理顺社区共治基本规则流程,增强社区议事活动的规范性和有 序性,夯实社区共治资源基础,有序拓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的渠 道。深化居(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以议事协商为重点的民主决 策机制,切实发挥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作用,积极探索自治规则 和自治方法,拓展丰富社区自治载体和项目,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 自治事务。做实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努力提升村民自治、自管、自 我服务水平。 ——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引 领塑造志愿精神。广泛推动志愿服务便利化参与、日常化开展。完善 全区志愿服务平台,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推广社区 同创共建机制,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志愿服务信息 化管理水平,逐步推动形成智慧志愿网络体系。大力培育社会发展组 织。分类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公益 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加大政府向社会组 织购买服务的力度,落实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财税政策。拓展社会 组织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和满足文化、体育、教育 需求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完善供需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 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推进地方群团工作改革,发挥工会、共青团、 妇联、残联、社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促进男女平等发 展、儿童优先发展,注重女性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 健康和生命安全等。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外事工作,不断加强 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扎实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鼓励社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人才,增强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长。进 一步完善社工薪酬体系和职业化成长体系,完善社工人才服务、管理、 评估、使用长效机制。 ——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 把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摆在首位,提高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 水平,确保城区安全有序。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 法,整合执法资源,推动重心下沉,形成执法合力,加强执法队伍建 设和管理。加大对违法无证建筑、群租、黑车、扬尘和垃圾运输跑冒 滴漏等脏乱差现象的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健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强化源 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信息共享,提高消防安全 能力。侧重对油气危化品管道,水、电、天然气等市政公用管线的定 期专业化检测和管理,聚焦高层建筑、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危 化品储存和生产运输等人流密集场所区域和环节,开展风险管理和隐 患排查整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农村“雪亮工程” 建设,进一步完善湖区、景区等重点区域治安防控,依法严密防范和 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可控。完善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体系,建立由多部门组建的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高效统筹 的庐山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可控的网络安全 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预 防治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强化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加强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坚持推进现代治理工程,建设法治平安新庐山 第十一章 恐怖袭击的风险预警、灾前准备和灾害应对。 专栏 11-1 “十四五”期间社会治理工作任务 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按照每个行政村 5 个监控、每个自 然村主干道 2 个监控任务建设,确保农村治安防控全覆盖。 湖区治安防控建设项目:提升完善水域治安防控规范化智能 化水平,深化湖区“雪亮工程”建设。 -103-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十二章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高效保障机制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 用,为实施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 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 平。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 同、社会参与的纲要推进机制,重点对纲要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改革突 破、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遴选、重大工程推进、 重点要素保障,开展研究决策和综合指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领导 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完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 领,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组织编 制相关平台、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等专项规划,细化落实规划纲要提 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各部门 根据自身职能,对所负责领域的任务,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好纲要规划的内容。 -104-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高效保障机制 第十二章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完善《纲要》落实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纲要》的分类实施、 责任落实和监督评估,形成实施《纲要》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确 保《纲要》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加强规划衔接。做好专项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 衔接,确保时序安排和空间配置协调有序,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为基础,以城市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为支撑,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 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强化分类实施。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导向有机结合起 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推动《纲 要》的有效实施。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以《纲要》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纲要》落实。组织实施 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纲要》 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科学谋划重大项目。把《纲要》实施尽可能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工 作方案,把实施项目带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项目带动 要素集聚、服务提升、作风改进、工作落实。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 -105- 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视野,优先谋划实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发 展后劲。加强项目储备,推进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布局,完 善和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形成规划期内竣工一批、启动一批、 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 加强项目管理。把重点项目列入各地、各部门重要议程,强化层 级互动,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项目需要,依法依规推进建设。严格落实 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建设、 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优化建设环 境,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征地拆迁责任主体,实施 考评和奖惩激励制度,排除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各种障碍。完善市级 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健全推进机制,全面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完善《纲要》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强化组织实施,扩大公众参与, 落实《纲要》目标任务。 强化指标约束。《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要纳入各地、各部门经 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市直有关部门、园区 和各乡(镇、处),实行目标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园区和各乡镇 政府要将约束性指标和各项任务分解到年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 计划。 -106-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立高效保障机制 第十二章 加强评估考核。实施《纲要》中期评估。“十四五”中期,由市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力量,对《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检查《纲要》落实情况,评价《纲要》实施效果,分析《纲要》实施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中期评估报告,由市政府 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完善调整制度。《纲要》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导致经济社会运行与《纲要》目标发生重大偏 离,以及中期评估认为需要对《纲要》进行调整或者修订的,市政府 将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实施评价考核。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 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强化社会监督。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使公众深入了解 《纲要》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蓝图。完善《纲要》实施的公众参与 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纲要》实施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公 众的沟通互动,接受全社会监督。 -1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