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小结 (6).pdf
UCB交流小结 2017-03-27 08:27:50 2016年8月8日,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开始了我在美国四个月的生活。坐上从机场到伯克利的BART,看着窗外的风景飞驰, 旁边座位的外国大叔看到我的行李,冲我笑了笑。 UCB的校园不像复旦一样,用大门和栏杆把校园和周边的建筑间隔开来,而是隐匿 在伯克利这座小镇中。校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却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最喜欢的东亚图书馆带着几分古色古香,甚至可以在图书馆里 看到很多中文图书,倍感亲切。 我在伯克利修了4门课,两门专业相关,两门凭兴趣而选。在伯克利学习,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高 中,不是指压力多大,而是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会有一大群学生举起手,有时老师会故意 说“someone from the back”,给教室后方的学生机会。所有的课程都会配套1-2节Discussion,由助教带领我们复习或者进一步深 入讨论课程内容。所有的老师和助教都会设置office hour,解答学生的课后疑问,常常是人满为患。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是 我花费时间最多,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每周2-3篇的reading,再加上不定时的quiz和reading assignments。从简单有趣的社会 学文章开始,再一步步深入到专业的社会学论文和著作,这门课以inequality为核心主题,从阶级、种族和性别出发,从多个角度和层 面探讨了相关现象。我纯粹出于对社会学的兴趣选了这门课,这样“事多”又“自由而无用”的一门课,我却学得十分享受。 让我觉得最 幸运的一件事,是赶上了美国的大选。选举日当天,老师们会允许学生翘课去投票,公布的结果晚上,学校租了大屏幕放在广场内,黑 压压的一群群学生挤坐在屏幕前看CNN直播。加州是深蓝州,每当希拉里赢得一个州的时候,全场就会响起兴奋的尖叫声。有些老师 甚至会发邮件说推迟交作业的Deadline,理由是“it’s a crazy night for all of us”。川普当选的第二天,统计课的老师让我们从统计 角度讨论为什么先前的选票预测会和实际结果相差如此之大,环境课的老师只是说了一句“We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climate change anymore.”,社会学的老师甚至直接空出了一堂课和两节discussion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我的语伴和我说她哭了 一整个晚上,伯克利的学生甚至自发组织了一场抗议游行。作为一个对政治几乎淡漠的中国学生,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美国人对政治的 投入之深。 伯克利是一个很开放的学校。新修建的Moffitt Library的卫生间没有男女性别之分;各个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卫生间的墙 上有很多文字涂鸦,表达对各种社会议题的看法;会有学生组织认为自己的权益受损,就占领校园标志性建筑Sather Gate,表达自己 的愤怒。 我在一门课的学习小组里认识了4位好朋友,和他们讨论作业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我和美国学生思维的差异。有些我认 为理所当然的结论,他们会花几十分钟反复讨论,提出质疑。而当涉及到一些数学计算问题时,折磨了我多年的数学竟然成了我的强 项,一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非常简单的计算技巧,于他们却是十分新奇。 除了学习之外,交流必不可缺的当然是各种浪浪浪。登上帝 国大厦眺望纽约全景,参观MIT和哈佛,漫步于Santa Monica Beach,在西雅图的唐人街吃车仔面,有人会热心地告诉你如何从纽 瓦克机场到纽约,也有人会一脸嫌弃地说“你就往那走”,会碰上经历过越战的老兵在图书馆里对你讲一小时他的人生经历,也会碰到热 情的中国人和你聊天。旅行的意义,不只是看各式各样的风景。 经历了刮彩票般的UC系统分校,我幸运地来到了伯克利,度过了平 淡却精彩的四个月的异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