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第五期.pdf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2 年第三批 x 批准号 12&ZD146】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本期编辑:华林甫) 2013 年 4 月 8 日 中 国x北 京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关于《清史地图集》的若干决定(草案) 华林甫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一.目标 纸质本《清史地图集》,标准八开本,简体汉字,古、今对照(套印)。 二.定位 普通历史地图集。继承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风格,又有发展。 继承是指学术领域范围限于疆域、政区和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如山川、居民点、 海岸线与岛屿、清代重要设施等。发展有两个含义:一是标准年份重点做宣统三 年,二是要标示的地物、小地名应比谭先生地图集增多,如此则可弥补晚清历史 地图集之不足,比谭先生地图集也详细。 又,关于书名,目前暂按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的名称行事;今后出版时是否有 更为妥帖的书名,请大家献计献策,届时也可以征求学术界意见和建议。 三.标准年份 1. 宣统三年和其它五个代表性年份(分别是:康熙五十八年、乾隆二十五年、 。 嘉庆二十五年、道光二十年、光绪二十年) 2. 宣统三年分省地图画出县级政区界线、府级政区界线,总图画出省界、 府界;其它年份只画出省级、府级政区界线。未设省地区比照执行。 四.地域范围 不仅涵盖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全部,还包括近现代史上失去的中国领土。 近代以来失地,包括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库页岛、海兰 1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泡、江东六十四屯、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外蒙古、唐努乌梁海、非法的“麦克 马洪线”以南、茶山江心坡与麻栗坝、夜莺岛等。 五.工作流程 主要分四步走: 1. 第一步是收集资料、考证阶段,这是从 2004 年《地理志》立项以来一直 在进行的,所以《地理志》为《清史地图集》之基础和先声,资料收集、考证今 后仍将继续下去。 2. 第二步是在《地理志》基础上做《编稿表》 ,凡是地图上要画的点、线、 面,都必须先体现在《编稿表》里,有史料、有考证、也有结论,做到事事有依 据、句句有来历,经得起后人检验。 3. 第三步是画草图,是在地图出版社的底图上,把《编稿表》“图面表示” 标到草图上;同时,撰写该幅地图的“释文” 。 “图面表示”对于清史地理研究而 言是结论,对于绘图专业人员而言、则是工作的起点。 4. 第四步是地图出版社根据草图,绘成正式地图。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辅助性工作(如插图等) 。 六.底图 1.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提供。前提是:每位成员须提出底图需求,包括:地 域范围,比例尺,今地的类型、数量和地点,等等。其中“今地”数量,以《编 稿表》 “今地”一栏为基本条目,在此基础上适量增加。所以, 《编稿表》进度制 约着底图的提供,何时能提供底图取决于《编稿表》的完成时间。 2. 底图是否带有地形?须做试验,然后定夺。 3. 底图的形式是纸本还是电子版?待定。 七.上图手段(技术路线) 1. 方案之一:各位成员在纸质底图上标示,一如宁波府做法。这种做法要 2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求彩笔颜色搭配得当,字体大小适宜,写字必须工工整整,书写不得潦草、连笔。 2. 方案之二:自行在电子版底图上标示。同时,须在与地图出版社的保密 协议上签字(如果有保密协议的话),承诺不得将电子底图另作它用。 3. 绘图应古今对照。城市图、租界图、小幅插图,若获允许则可例外。 八.计划、进度与质量 1. 2013、2014、2015 年前三年只抓宣统三年地图,第四年 2016 年抓其它年 份的地图。第五年 2017 年核查、修订、结项。 2. 承担三个省的作者,前三年只做宣统三年《编稿表》和绘图的研究,2015 年 12 月之前全部完成;第四年(2016 年)上半年从事其它五个年份的地图之绘 制,2016 年 10 月完成。 3. 承担两个省及相当于两个省的, 2015 年 12 月之前全部完成。 4. 承担一个省、或者相当、少于一个省的,在 2015 年 6 月之前全部完成。 5. 本项目设计的是分阶段编稿、绘图的陆续交稿之做法。不同时间的陆续 交叉交稿,以利于统筹安排审稿和审图。 6. 任何计划都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凡是《编稿表》、草图的任何一个环节, 完成之后都要签字确认,以便今后之学术验证。 九.编稿表 1. 现阶段《编稿表》的做法,参见上一期简报之《<编稿表>则例》(试行稿)。 2. 样本为宁波府、定海直隶厅《编稿表》,见本简报第一期之附件。 3.《编稿表》不是本项目的目的,只是阶段性工作。 4. 欢迎继续为《编稿表》献计献策,以日臻完善。 十.数据库(Access) 项目今后可建设 Access 数据库。因 Access 不能容纳古地图等图片(只能另建 图库、做妥链接),以此使用满、蒙文字也是未知数,更关键的是 Access 不能像 3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word 文档那样自由批注、提出意见。故此决定:一般情况下,每位成员都应做 word 文档《编稿表》;即使直接从 Access 入手做,也须导出 word 文档《编稿表》, 以便批注、讨论。因此,目前阶段各位所交成果以 word 文档《编稿表》为准。 Access 数据库具体如何建设,容待今后再议。 十一.GIS 在出版纸质本《清史地图集》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从事 GIS 建设,具体是 指 QDGIS,即:清代地理信息系统。人大校内项目是两者并行,故现在要做成 QDGIS 框架,以便于按时交稿;但从目前看来,似乎安排为前后关系更为合适, 即:先研制纸本《清史地图集》 ,此后再建设 QDGIS(GIS 网站建设何时启动, 待定) 。 十二.符号库 1. 分为普通地图符号库和专题地图符号库两类,不久将以《简报》发送。 总图、分省图采用前者,专题地图采用后者。 2. 局部地区扩大图、小幅插图,实际上是从省图中切出的局部地域,原则 上同于分省图。 3. 若仍有不敷使用之图例符号,则请具体指出,以便增加。 十三.如何对待专家组的建议? 1. 关于局部放大图、小幅插图的区分思路,暂时按 2012 年 8 月投标的标书 划分来进行。今后绘成之后、出版之时,是不分类的,所以现在去探讨到底如何 划分分类似乎意义不大。 2. 专家们建议增加图幅之处理。专家组建议涉及到京师、三山五园、镇市、 关(税关) 、商埠、军队驻地、顺治地图、康熙中期总图、海疆图,今决定如下: ①关于京师、三山五园、镇市、关(税关) 、商埠、军队驻地等图或要素, 因我们的定位为普通历史地图集,故宜将这些图幅划归专题地图集序列,容待今 4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后再做,可以纳入《清史地图集》后续规划(第二集、第三集……)。 ②关于顺治地图,原则上清朝入关后的每一年都可以绘制全国总图,但目前 《清史地图集》总图已有六幅,工作量已经相当之大;若以明末地图为序图,设 想甚好,但要另起炉灶(因为增绘一幅全国总图相当于研制一部全国地图集,如 果不是以各分省地图集合而成,又恐质量无保证)。绘此二图暂有困难,待议。 ③康熙二十九年总图,从收复台湾、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而言具有一定 合理性;而从清朝疆域发展、清朝舆图绘制两个角度来看,选择康熙五十八年似 乎更佳。 ④有专家建议绘制五幅海疆地图(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大洋、南大洋、南海), 其实今后可专门绘制清朝的海疆地图集。目前已设计东海、南海两幅。 3. 专家们建议增加要素之处理。有专家建议增加“沙漠”要素,可从。 十四.政区界线 关于国界、海疆的画法:按照我们学术观点来画,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 关于省界、府界、县界,我们在做好文字考证的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收集古 旧地图,多多益善。详下。 十五.资料收集 文字史料收集,因大家都较为熟悉,在此从略。 舆图史料,是一个待开发的宝藏。我们项目需要的是大量的晚清舆图,特别 是府、州、县舆图(含蒙古地区分旗的游牧图),最为有用。国内舆图收藏最为 丰富的,是北京的国家图书馆舆图组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有各省的图书馆、 档案馆、博物馆;因政治变迁的原因,台湾省收藏晚清全国和各省、府、州、县 舆图也非常丰富。海外收藏晚清舆图较为丰富的,是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美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这些舆地图都是近代史上侵华时收刮去的。 如何对待舆地图?应该像对待文献史料那样,讲究史源、孤证不立、多多益 5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善,既不可拿来就用、又不能因其不精确而摒弃,须待考辨之后再予利用。 建议各位成员充分利用各单位所在城市和各个单位的国内、海外出差机会, 收集、研究、利用这些晚清舆地图资料。 十六.与实务部门打交道 主要是外交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这是项目后期工作,待议。 十七.署名方式 1. 每一幅地图,由具体作者署名。目前分工大局已定,由一人独立承担《编 稿表》和绘制草图的,毫无问题;若有联合编稿、联合绘制草图者,请事先妥善 处理联合署名关系,不要留下任何隐患。 2. 顾问:邹逸麟。主编:华林甫。副主编:(若干,待定)。 3. 若有必要,得以为《清史地图集》专门设立学术委员会、编稿委员会、 制图设计委员会。 十八.《工作简报》 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要求,应编发不定期的《工作简报》 , 上交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简报是本项目的一个内部窗口,拟由各子课题负责人 和成员轮流负责,分期编辑,及时向项目组全体成员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6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说 总第五期 ) 明 这份项目文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围绕开题会议主题展开。 开题报告会上,领导、专家组和项目组成员们群策群力,提出很好的意 见和建议;项目组首次讨论会上,大家也踊跃发言、献计献策,碰撞出许多 思维的火花。会后,我与博士生卢祥亮、施剑按讨论主题整理出《会议纪要》, 见本《工作简报》第 2 期(2013 年 3 月 28 日已发送)。 因讨论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而具体执行必须步调一致、统一做法,因此 我依《会议纪要》执笔写出了关于项目若干做法的初步决定,征求了邹逸麟 老师、段伟、丁超、杨伟兵、胡恒的意见,也曾在研究生课堂上讨论过,我 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吸纳了大部分建议,才形成了现在的十八项决定(草案)。 我相信,随着项目的有序展开、逐步深入,这份决定(草案)肯定要陆续修 订、完善,而个别尚未决定的事项也将会陆续告诉大家。 这份《决定》(草案),修订将不止一次,定稿之日、恐怕也是项目完成 之时。在相关事项的决定于下一阶段获得修订之前,敬请大家遵照执行。 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则请随时沟通、讨论。 华林甫 谨志 2013 年 4 月 8 日 7 《清史地图集》工作简报( 2013 年第 5 期 总第五期 ) 【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 本期简报,发送给项目组成员巴兆祥、宝音朝克图、丁超、段伟、 傅林祥、郭红、胡恒、侯毅、李国强、李海萍、刘文鹏、那顺达来、 牛淑贞、任玉雪、石忠献、孙宏年、孙喆、王均、王汶、许鹏、杨伟 兵、杨煜达、张敏,人大清史所历史地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7 人: 卢祥亮、高茂兵、施剑、朱江琳、李诚、夏建立、陈栋) 。 请各位师友转发给您名下从事《清史地图集》工作的在读研究生。 抄送:邹逸麟、黄兴涛、芦仲进、吴瑾。 存档:李静。 编辑:华林甫(手机号 15901137433,电子信箱 hualinfu@263.net)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五十九号(邮编:10087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