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

In July55 页 690.911 KB下载文档
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
当前文档共5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公示稿).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 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怀集县广联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23 年 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目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二、建设内容 ............................................................................................ 8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18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29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检查清单 ..................................................51 七、结论 .................................................................................................. 53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营业执照 附件 3 探矿证 附件 4《关于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探矿权延续登记申请核查意见的函》 附件 5 各单位意见复函 附件 6 专家函审意见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项目拐点坐标图 附图 4 项目所在地现状照片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 项目代码 无 建设单位联系 人 ***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 ( 112 度 地理坐标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联系方式 22 分 51.302 秒, 24 度 7 分 37.856 秒) 四十六、专业技术服务 中 99、陆地矿产资源地 用地(用海)面积 质勘查(含油气资源勘 481503.33 (m2)/长度(km) 探);二氧化碳地质封 存 新建(迁建) 首次申报项目 □改建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建设项目 □扩建 申报情形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 准/备案)部门 (选填)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 总投资(万元) 1850 环保投资(万元) 43 环保投资占比 (%) 2.3 施工工期 / 否 是否开工建设 是: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 (试行)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及注释可知,“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专项评价设 置情况 项目应编制生态影响专项,其注释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针对该类项目所列的敏感区。”对照《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四十六、专业技术 服务中99、陆地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含油气资源勘探);二氧化碳地 质封存”,该类别下无所列敏感区,因此不设置生态专项。 规划情况 《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肇庆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2016-2020年)》 1 规划环境影 无 响评价情况 根据《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第三章矿产 总体布局及第五章矿产资源勘查可知,本项目位于全省矿产资源开发 区域布局中的北部山区肇庆市怀集县,北部山区作为全省生态发展区 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不损害生态功能与严格控制 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区内重点勘查开发铜、钼、 钨、锡、铅、锌、金、银、稀土、建材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鼓励勘 查和开发利用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 本项目为铁矿探矿项目,为地下探矿活动,前期工作中圈定了勘 查区V6、V6-1矿体,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符合《广东省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中保证重要金属矿 规划及规划 环境影响评 价符合性分 析 产有效的供给方向。 根据《肇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第三章矿产 开发与资源产业布局中(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二)矿 产资源重点发展区域中内容可知,“禁止开采区:将各级自然保护区 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 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严格控制区和生态公 益林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区域列为禁止开采区。规划期内,当 相关部门对其设立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依法作出调整时,规划的禁止开 采区应相应做出调整”、“封开、德庆、怀集、广宁等县是生态功能 区域农业生产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维护生态屏障功能,严把项目 准入关...重点勘查开发铜、钼、铅、锌、金、银等矿产...”,本项目 位于怀集县境内,项目探矿范围内涉及基本农田,根据附表4:肇庆 市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可知,本项目属于保留探矿权范畴 内,因此与开发调控方向无冲突,且项目为铁矿地下探矿活动,符合 《肇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要求。 其他符合性 分析 1、本项目与《肇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肇 府〔2021〕4号)相符性分析 表1-1 项目“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2 内容 生态保护 红线及一 般生态空 间 环境质量 底线 资源利用 上线 怀集县连 麦-汶朗茶岩水凤 岗-甘洒 镇一般管 控单元准 入清单 ZH44122 要求 全市陆域生态空间面积5958.01平方 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 39.99%。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2863.1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 的19.22%;一般生态空间面积 3094.8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 的20.77%。 本项目情况 肇庆市怀集县洽 水镇,属于优先 保护单元,经查 询,不在一般生 态空间内,不占 用生态保护红线 范围,另外勘探 范围内涉及基本 农田,但本次为 地下探矿,地面 工程不占用生态 保护红线及基本 农田。 本项目生活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 用于农肥,对地 表水环境影响不 大。项目废气以 粉尘为主,经湿 式作业、洒水降 尘及围挡等措施 处理后对环境空 气质量影响不 大。项目建设后 对区域环境质量 影响不大。 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功能进 一步恢复改善,西江干流水质确保稳 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国考省考断 面等考核指标达到或优于省下达目 标要求,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的水体断面消除劣Ⅴ类,县级及以 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 体。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PM2.5 浓度稳定达到或优于省下达目标要 求,臭氧逐步进入下降通道。土壤环 境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和污染地块。 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 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岸 本项目探矿范围 线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或优于省下 涉及基本农田, 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碳达峰实 但地面工程不占 现年限达到省设定要求。到2035年, 用基本农田,符 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巩固完 合国土空间用途 善,生态安全格局稳定,环境质量实 管制要求。项目 现根本好转,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 用电、用水量不 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 大,不会对区域 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 资源利用造成影 活方式总体形成,青山常在、绿水长 响。 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肇庆基本建成。 1-1. 【生态/禁止类】单元内 1-1本项目位于 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照禁 肇庆市怀集县洽 止开发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水镇 ,项目探矿 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 范围不位于生态 空间 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 保护红线内,项 约束 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 目选址不涉及自 建设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 然保护区,探矿 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在符合 范围涉及有基本 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 3 相符 性 符合 符合 符合 符合 430004 能源 资源 利用 污染 物排 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 农田,但项目为 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8 地下探矿活动, 类有限人为活动。 地面工程不占用 1-2. 【生态/禁止类】单元内 基本农田(补充 的一般生态空间,禁止或限 探矿巷道的高程 制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矿产 或者标高); 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 1-2 本项目选址 等有损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 不涉及一般生态 开发建设活动。主导生态功 空间,为地下探 能为生物多样性维护,禁止 矿活动,不属于 从事非法猎捕、毒杀、采 上述描述的有损 伐、采集、加工、收购、出 主导生态服务功 售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不得 能的开发建设活 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和 动; 阻隔迁徙通道。 1-3 本项目不位 1-3. 【生态/综合类】单元内 于森林自然公园 肇庆怀集丰洞地方级森林自 保护范围内; 然公园、肇庆怀集塔山地方 1-4 本项目不属 级森林自然公园按《森林公 于上述描述的严 园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重污染水环境的 1-4. 【水/禁止类】禁止新建 项目;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 1-5 本项目纳污 造纸、制革、印染、染料、 水体茶岩水执行 炼焦、炼硫、炼砷、炼汞、 (GB3838-2002 炼油、电镀、农药、石棉、 )Ⅱ类标准 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 ,但项目无废水 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 外排,无新增排 产项目。 污口; 1-5. 【水/禁止类】地表水 I、 1-6 本项目 II 类水域,以及III类水域中 不属于禁止从事 的保护区、游泳区,禁止新 的畜禽养殖业。 建排污口。 1-6. 【水/禁止类】畜禽禁养 区内不得从事畜禽养殖业。 2-1. 【水资源/限制类】到 2025年,怀集县用水总量不 超过3.5亿吨,对取用水总量 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 项目用水主要是 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 生活用水以及抑 取水。 尘用水,用水量 2-2. 【水资源/鼓励引导类】 较少,且循环使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在 用,利用电作为 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改造, 能源。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2-3. 【水资源/综合类】加强 绥江水量调度,保障生态需 水。 3-1. 【水/限制类】新建、改 3-1本项目 建、扩建“十大”重点行业建设 不属于水污染治 4 符合 符合 放管 控 环境 风险 防控 项目实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 理“十大”重点 等量或减量置换。 行业; 3-2. 【水/限制类】在城镇排 3-2本项目不在 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范围 市政污水管网收 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 集范围内,主要 产经营者、旅游区、居住 为员工生活污水 小区等,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及降尘废水,经 收集和处理产生的生活污 采取有效措施后 水,并达标排放。 回用不外排; 3-3. 【水/限制类】加强畜禽 3-3 本项目 养殖业监管,现有规模化畜 不属于畜禽养殖 禽养殖场(小区)要配套建 业; 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与利 3-4 本项目废水 用设施,新建、改建、扩建 主要为生活污水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及矿用水,经处 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 理后回用,不外 资源化利用,散养密集区要 排,不新增排污 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 口; 集、集中处理利用。 3-5 本项目生活 3-4. 【水/限制类】地表水I、 污水经处理后回 II类水域,以及III类水域中的 用,不外排; 保护区、游泳区内已建成的 3-6 本项目不涉 排污口应当实行污染物总量 及重金属污染物 控制且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 的排放。 量。 3-5. 【水/限制类】新建、改 扩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 全面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及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 排放限值》(DB44/26- 2001)的较严值。农村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 执行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排放标准》。 3-6. 【水/限制类】北江流域 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严格控制新建涉重金 属排放的项目,新建、改建、 扩建项目严格实行重金属等 特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 按照环保管理要 4-1. 【风险/综合类】绥江干 求,本项目为探 流沿岸严格控制石油加工、 矿项目,不涉及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石油加工、化学 符合 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 原料和化学制品 有色金属冶炼、印染等项目 制造、医药制造、 环境风险。 化学纤维制造、 5 有色金属冶炼、 印染等项目环境 风险。 根据查询广东省“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可知,本探矿 项目位于优先保护单元内,另外,其内容“单元内的一般生态空间, 禁止或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等有 损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主要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维 护,禁止从事非法猎捕、毒杀、采伐、采集、加工、收购、出售野生 动物等活动,不得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和阻隔迁徙通道。”可知, 本项目为探矿工程,且为地下开采,不在“一般生态空间”内,不属 于上述禁止类项目,因此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内,符合当地准入条件, 符合分区管控要求。 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铁矿勘探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2021年修改)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决定》内容,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 3、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对矿山基建 的要求: 1、对矿山勘探性钻孔应采取封闭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 安全。 2、对矿山基建可能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应优 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 3、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 理和充分利用。对表土、底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 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 4、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矿山基建临时性占地应 及时恢复。 6 本项目探矿区域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但项目勘探作业临时占地面 积很小,且为地下探矿方式,地面工程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环评要 求作业结束后将占地范围进行恢复,恢复其原有功能,不会改变临时 占地的性质和功能,因此项目勘探作业,不会对临时占地造成永久影 响。探矿工程布置,尽量避开物种丰富、高大树木较多的地方,选择 植被稀疏的地方进行施工布置,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项目区域内 见到的物种大多数都是一些常见种和广布种,在我省分布较广,只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如不要捕食和破坏其生境,就不会造成 这些物种濒危或灭绝。勘查过程中若发现国家和省级保护动、植物时 应尽快上报相关部门,并对发现的保护植物进行标记,施工时应对其 进行避让,不能对其进行破坏。施工产生的弃土石方应集中堆放于弃 土场内,探矿土石方待探矿工程结束后,部分用于探矿坑回填,不能 回用的交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地方进 行处置,并进行植被恢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的实施符合《矿 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对矿山基建的要求。 7 二、建设内容 1、项目自然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中心坐标为东经 112°22′51.302″,北纬24°7′37.856″。勘查区位于怀集县城北东43°,直距30km, 隶属怀集县洽水镇东园村委会管辖。矿区有省道S262到怀城镇50km,矿区 从南面的汕昆高速(G78)可到广州和广西。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勘查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海拔230~570m,相对高差一般在60~272m 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全区浮土覆盖厚,一般厚2.0~ 数十m。岩石露头甚差。山地多(85%)平地少(15%)。地形切割浅,水 溪发育,溪流多,水流向南东注入茶岩水,由茶岩水流入凤岗河至绥江汇 合。 勘查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0.8℃ ±, 夏季炎热期短, 冬季有短期霜冻现象。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64.5mm 左右,一般春季和夏初雨量多,且有暴雨形成山洪。山地植被发育,草木 丛生,生态环境良好。矿区及周边居民少,劳动力缺乏,居民以农业为主, 地理 位置 林业为辅。小水电站多,电力供应充足,企业少,仅有民办铁矿场。 本项目的矿区面积为2.44km2 ,项目采矿许可证范围及拐点坐标见表 2-1。 表2-1 本项目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东经 北纬 1 112°22′49″ 24°08′15″ 2 112°23′17″ 24°08′15″ 3 112°23′17″ 24°07′45″ 4 112°23′13″ 24°07′45″ 5 112°23′13″ 24°07′15″ 6 112°23′17″ 24°07′15″ 7 112°23′17″ 24°06′54″ 8 112°22′49″ 24°06′54″ 9 112°22′49″ 24°07′01″ 10 112°22′34″ 24°07′01″ 11 112°22′34″ 24°07′45″ 8 12 112°22′49″ 24°07′45″ 2、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简况 (1)水文地质 ①地形地貌 勘查区内及周边为低山丘陵地貌,总的地势起伏变化不大,往东北部逐 渐降低,最高标高为 570.00m,山体标高一般 280~540m,最低标高 230.0m,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北东端,标高约 252m。植被较发育,林木茂密。 区段内分水岭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呈条带展布。 目前矿体的南北两端由于民采形成两个较大的采坑,北部采坑面积约 20000.00m2,边坡最大高差约 120m。由于民采不是很规范,基本没有设置台 阶,边坡角约 45°,采坑底部有积水,水深不详,南部采坑面积约 16000.00m2, 边坡最大高差约 110m。 ②气象 据怀集县气象局怀城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东园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20.8℃,极端最低气温-3.5℃,极端最高 气温 39.4℃。雨季多在 4~8 月,洪水期 4~6 月,旱季 9 月至次年 3 月,多 年平均降雨量 1764.5mm,年最大降雨量 2830.2mm,年最小降雨量 1212.8mm, 日最大降雨量 187.5mm,连续降雨时间最长可达 30 日,降雨量达 662mm。多 年平均蒸发量 1478.4mm,最大年蒸发量 1725.8mm,最小年蒸发量 1186.1mm。 风季主要受台风影响,发生在每年 7~8 月,风力一般在七级以下,连续时间 不超过半天,阵风可达八级。 ③地表水 矿区内溪沟发育,流经矿区的溪流为白石坑溪流(茶岩水)。根据调查 资料统计,最大流量为 372.420L/s,最小流量为 10.475L/s,平均流量为 293.036L/s。 ④地下水 据相邻东园区段,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构造裂隙水、岩溶水、 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两者之间有一定的 水力联系。 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接受溪 9 沟水的渗入补给,其径流方式:一是沿溶洞或溶蚀裂隙运移,二是沿风化裂 隙运移,三是沿倾向 180~220°张裂隙或构造裂隙带运移,其迳流方向与溪 沟水流基本一致,总体由南西流向北东。地下水往往在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 或上升泉形式排泄。 综合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2)工程地质 矿区内矿体和围岩可分为松散岩类、软弱岩类、半坚硬岩类、坚硬岩类。 松散岩类:主要由第四系冲积砂质粉质粘土、砾质粉质粘土和坡残积砂 质粘土、粉质粘土及强风化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强风化矽卡岩、 软弱岩类:属该岩类的有半风化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半风化矽卡岩 等,碎裂结构,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 半坚硬岩类:属该岩类的有大理岩、矽卡岩等岩石,薄层状~碎裂结构, 溶洞和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较完整。 坚硬岩类:属该岩类的有微风化~新鲜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石英砂 岩、磁铁矿石(块状矿石)等,块状~层状结构,岩(矿)石较完整~完整, 裂隙较发育~不发育。 矿体围岩顶板为坚硬岩类,石英砂岩、变石砂岩、松散岩类,泥状强 风化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底板为坚硬岩类的新鲜中粒斑状云母花岗岩、 变质砂岩。因此工程地质条件暂为中等。 10 1、项目由来 2005 年 3 月怀集县广联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拍卖方式首次获得“广 东省怀集县东园铁矿详查”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后经过四次延续及第五 次分立延续将原广东省怀集县东园铁矿勘探矿证分立为广东省怀集县东园 铁矿勘探和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两个探矿证,本项目探矿权历次沿 革情况见表 1-1。 本勘查项目于 2015 年 9 月由原广东省怀集县东园铁矿勘探分立而来, 首次由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发证,勘查面积 7.05km2,有效期 2015 年 9 月 6 日至 2017 年 9 月 5 日;第二次由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发证,勘查面积 5.05km2, 有效期 2017 年 12 月 28 日至 2019 年 12 月 27 日;第三次由肇庆市自然资 源局发证,勘查面积 3.28km2,有效期 2019 年 12 月 28 日至 2021 年 12 月 27 日。 项目 组成 及规 模 根据本次勘查区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本勘查项目尚未达到详查阶段工 作要求,因此提出申请详查再延续 5 年。本次探矿权延续根据自然资源部 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7 号)文第 七条:探矿权每次延续时间为 5 年,探矿权延续登记时应扣减首设勘查许 可证载面积(证载面积视为首设面积)的 25%,本次缩减后面积为 2.44k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682 号文)中的有关规 定,需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2019 年修改)规定的:M747 地质勘查,根据《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部令第 16 号)规定:矿 产资源地质勘查(含勘探活动和油气资源勘探)类别中除海洋油气勘探类 别外的项目,需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报告表。建 设单位委托湖南中环领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编制工作。湖南中环领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开展了详细的 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对本项目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写完成了本报告表, 11 以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2、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怀集县兰洞铁矿勘探项目,本次探 矿勘查工作以坑探为主,对现有矿区范围内的矿床开展探矿勘查工程。本 次探矿工程拟设置 1 处排石场、1 处沉砂池、1 处机修场、1 间值班室、办 公生活区、材料库、配电房、空压机房、炸药库等辅助工程。探矿工程中 的爆破任务由建设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爆破。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表 2-2。 表 2-2 项目建设内容基本组成一览表 类别 设施单元 主体工程 坑探 辅助工程 及储运工 程 公用工程 说明 本项目探矿项目总工作量为 1816.72m。其中 沿脉平 1555.4m,穿脉 261.32m。共设置 2 个探点。 办公生活 区 员工生活休息区,面积 916.97m2。 材料库 储存坑探所需要的材料,面积 221.88m2。 炸药库 存放炸药 3t,面积 110.54m2 值班室 面积 130.29m2。 配电间 面积 255.58m2。 空压机房 面积 255.58m2。 运输设备 存放点 面积 225.58m2。 供水 供电 废水 环保 工程 噪声 废气 。 生活用水使用高位水池收集的山涧水,降尘 用水为探矿废水即岩溶水及初期雨水(经沉 淀后)。 依托附近村镇已有电网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处 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周边林地绿化。 探矿过程中产生的探矿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 回用于洒水降尘。 临时堆土场初期雨水经截排洪沟引至低地势 处沉砂池,经沉淀后回用于排石场洒水降尘。 使用低噪设备,通过山体隔声、距离衰减等 措施;加强管理。 湿式凿岩、洒水降尘、对槽探周边临时裸露 土方进行篷布遮盖。 12 备注 / 位于坑探 区域北侧, 与探矿区 分隔 高位水池 139.63m3 新建 /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固体废物 生态治理 措施 生活区西北侧建设 1 个 5800m2 的排石场用于 废土石堆存;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废机油、含 油抹布及手套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 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 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工程结束后,土石方及时回填,并进行植被 恢复。 新建危废 暂存间 / 3、主要生产设施及设施参数 表 2-3 项目探矿设备一览表 序 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单位 1 变压器 KS11-200/10/0.4 2 凿岩机 3 数 量 备 注 生产 备用 合计 台 1 0 1 YT28 台 1 2 3 空压机 GRF-100D-8 台 1 0 1 75kW 4 局扇 JK58-2№4.0 台 2 1 3 11kW 6 风 筒 Φ600mm m 1600 600 2200 阻燃材质 7 电动胶轮车 ht-3t 台 6 2 8 8 发电机组 ZH160GF 台 1 9 水泵 DG25-30×6 台 1 10 耙渣机 ZWY-50 台 11 探水钻 XDH69-ZDK-480 型 台 1 150kW 2 3 3kW 1 0 1 15kW 1 0 1 7.5kW 通过对照分析,上表所示的设备不属于《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 淘汰目录(第四批)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 第 13 号,不属于《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2010 年本)》工产业〔2010〕第 122 号。 4、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和用量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及用量见表 2-4。 表 2-4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种类及用量一览表 使用 最大储 计量单 有害成 序号 类型 种类 名称 量 存量 位 分 1 辅料 油类 润滑油 0.5 0.5 t/a 润滑油 2 辅料 炸药 炸药 3 0.5 t/a / 注:炸药为乳化炸药,规格为Φ32mm×200mm。 备注 材料库内 炸药库内 5、探矿工程 根据地形条件及 V6 和 V6-1 矿体的赋存条件进行设计,设计坑探工程 13 采用沿脉平硐+穿脉进行探矿。 坑探平硐口布置在 11 线东北侧以 63°方向 860m 处,在沿矿体走向延 伸方向布设沿脉坑道,在垂直矿体方向布设穿脉坑道,控制 11 线-0 线之间 V6、V6-1 矿体的走向,按倾斜延伸方向,设计坑道工作量 1363.99m。 同时在 0 线-12 线之间沿矿体走向延伸方向布设沿脉坑道,在垂直矿体 方向布设穿脉坑道,坑道工作量 452.73m。 坑口坐标:x=641055,y=2671075,坑口标高+270m。 本次坑探工作量总计 1816.72m。其中沿脉平洞 1555.4m, 穿脉 261.32m。 设计工程详见表 2-5。 表 2-5 项目设计勘察工程一览表 矿 体 编 号 V6 V6 工程号 孔深/ 长度 (m) 方位° 倾角° 11 ZK1101 95 294° 90° 9 ZK901 85 294° 90° 7 ZK702 83 294° 90° 5 ZK502 103 294° 90° 3 ZK303 91 294° 90° 1 ZK102 92 294° 90° 0 ZK002 88 294° 90° 2 ZK201 100 294° 90° 4 ZK403 93 294° 90° 6 ZK601 90 294° 90° 8 ZK801 83 294° 90° 10 ZK1001 77 294° 90° 12 ZK1202 105 294° 90° 合计 1185 / / 线 号 9 ZK902 250 294° 90° 7 ZK703 270 294° 90° 5 ZK503 253 294° 90° 3 ZK304 220 294° 90° 1 ZK103 215 294° 90° 0 ZK001 205 294° 90° 1413 / / 1200 / / 合计 V6 11 PD01 14 布置依据和施工目的 备 注 依据 ZK701、ZK501、 ZK02 揭露的矿体,控制 V6、V6-1 矿体的走向,倾 斜延伸方向 第 一 年 度 依据 ZK701、ZK 501 钻孔 揭露的矿体情况,控制 11 线-0 线 V6、V6-1 矿体的 走向,倾斜延伸方向 第 二 年 度 依据 ZK701、ZK501 钻孔 揭露的矿体情况,控制 11 第 三 9 CM01 14.15 / / 7 CM02 42.33 / / 5 CM03 51.91 / / 3 CM04 24.04 / / 1 CM05 17.94 / / 0 CM06 13.62 / / 1363.99 / / 合计 0 PD01 355.4 / / 2 CM07 13.26 / / 4 CM08 15.36 / / 6 CM09 17.63 / / 8 CM10 18.96 / / 10 CM11 18.89 / / 12 CM12 13.23 / / 小计 452.73 / / 10 ZK1002 225 294° 90° 8 ZK802 225 294° 90° 12 ZK1201 213 294° 90° 6 ZK603 222 294° 90° 4 ZK404 217 294° 90° 2 ZK202 207 294° 90° 1309 / / V6 小计 依据 ZK02 钻孔揭露的矿 体,控制 0 线-12 线 V6 矿 体的走向,倾斜延伸方向 第 四 年 度 依据 ZK02 钻孔揭露的矿 体,控制 0 线-12 线 V6 矿 体的走向,倾斜延伸方向 6、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本次项目的施工人数共为 28 人,均在矿区内食 宿,工作时间为 6 个月,每天工作 8 小时。 15 1、总平面布置 坑探平硐口布置在 11 线东北侧以 63°方向 860m 处,在沿矿体走向延 伸方向布设沿脉坑道,在垂直矿体方向布设穿脉坑道,控制 11 线-0 线之间 总平 面及 V6、V6-1 矿体的走向,倾斜延伸方向,设计坑道工作量 1363.99m。工程 进行的同时对探矿工程进行系统取样控制。在生活区西北侧设置一个排石 场,占地面积为 5800m2。 现场 2、现场布置 布置 根据现场勘查和“关于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探矿权延续登记申 请核查意见的函”可知,本项目探矿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以及矿产资源规划禁止 区和限制区,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本项目运输通道利用现有山地小 路,不进行扩大。 1、坑探施工方案 根据《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实施方案》2021.11 得知:本次主要 为坑探为主,以圈定的 V6、V6-1 矿体为主攻对象,以矽卡岩型磁铁矿床为 目标进行综合找矿,注重找矿思路及构造的综合研究。依据 ZK701、ZK501、 ZK02 揭露的矿体,控制 V6、V6-1 矿体的走向,按倾斜延伸方向进行施工, 从而对 V6、V6-1 矿体在标高上的特征、分布规律、厚度、品位变化情况进 行了解和控制,进一步摸清、揭露矿体下盘、矿体、矿体上盘等岩层的工 程地质条件,与现有地质资料进行核实验证。 施工 2、施工时序 方案 (1)地面工程施工:施工前先进行生活设施等地面工程工作任务。 (2)坑探施工:确定开挖位置与方向,清整作业场地。若遇坚硬岩石 则使用凿岩机或炸药,坑道掘进中将产生一定量永久弃渣,置于弃土场, 样品编录保存,最后进行坑道封堵。 (3)修建炸药库: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拟修建一个炸药库,炸药 库占地面积约 110.54m2,本项目仅进行土建工程,炸药库建成后暂时不存 储炸药,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交由有资质单位储存、使用炸药。 计划完成所有临时工作任务用时 40 天。根据坑探工程设计布置图及工 程量,穿脉及沿脉平巷掘进一天按 2 排炮(4.0m 进尺)计算,考虑设备检 16 修,支护,管线安装以及运输与爆破通风等影响,穿脉平硐 PD01 施工工期 可按 430 天计算,穿脉巷道 CD01-CD12 工期可按 80 天计算,沿脉掘进至 01 号穿脉后可安排穿脉同时施工。 3、建设周期 本次探矿主体工程所需工期为 430 天,施工前期准备期为 40 天,故总 工期确定为 470 天。 其他 无 17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1)生态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 年),项目范围内不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 (2)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怀集县怀城镇、闸岗镇为优化开发区域; 桥头镇、梁村镇、汶朗镇、冷坑镇、岗坪镇、马宁镇、中洲镇、连麦镇、大岗 镇、凤岗镇为重点开发区域;洽水镇、坳仔镇、诗洞镇、甘洒镇、永固镇、蓝 钟镇、下帅壮族瑶族乡为生态发展区域。 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把怀集县划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市重要水源涵 养地,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同时也是我市新兴发展载体的重要承接地。怀集县 要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粤桂湘省际物流枢纽、现代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和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服务粤桂湘连接地区的区域性生态型现 生态 代化中等城市。 环境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现状 (1)调查与评价范围 项目所在区域为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周边林木覆盖率较 高,但均为人工林或经济林,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本项目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边界外延 300m。生态现状调查主要采用 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以及资料收集等方法,对评价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进行生态背景调查。 (2)区域自然环境调查 探矿区属亚热带地区,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怀集县洽水镇,探矿区及外围主 要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形中间高两侧低,南高北低,山坡上长有大量的小型灌 木。 气候温暖多雨。1 月平均气温 11.5℃,极端最低气温-2.4℃(1999 年 1 月 23 日),7 月平均气温 28.5℃,极端最高气温 39.4℃(1989 年 7 月 17 日), 年平均气温 21.1℃左右,无霜期大于 330 天;年均降雨量 1782mm,年最大降 雨量 2054.2mm(2008 年),年最小降雨量 1146.0mm(2003 年),日最大降 18 雨量 410mm(2013 年 8 月 15 日),连续降雨时间最长可达 21 天(2006 年 5 月 22 日~2006 年 6 月 11 日),降雨量达 668.8mm。 风季主要受台风影响,发生在每年 6~9 月,风力一般在七级以下,连续 时间不超过半天,阵风可达八级。灾害性天气为早春低温阴雨,偶有冰雹、暴 雨等强对流天气。 探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流过,探矿区周边地表水系不发育。探矿区 外西侧 1.9km 为茶岩水,沿探矿区西面由北向南东部流过。常年有流水。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及玉米为主,其次为花生、大 豆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铌钽矿、陶瓷土、花岗岩及灰岩等。工业生产主要 有塑料、陶瓷、塑胶制品、服装加工等。 (3)土地利用类型 本项目探矿范围为 2.44km2,地面工程(生活区)面积为 5800m2,均为临 时占地。项目探矿范围内有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根据走访调查附近居民可知, 项目占地范围内有几处地表已裸露,占地范围内永久基本保护农田已长期未进 行种植农作物,项目的开展对区域粮食产量、植被覆盖率影响极小,且占地面 积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甚微。且本项目为地下探矿工作,不会降低现有生 态功能。 (4)植被类型 ①评价区常见物种 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现状主要包括以下类别: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田、 灌草丛等。 评价区域场址范围内常见的种类,按照其生活类型,大致地可以划分为如 下 4 类: a 乔木种类 有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柏 木 ( Cupressus funebris ) 、 潺 槁 树( Litseaglutinosa ) 、构 树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龙眼(Dimocarpus longan)、苦楝(Melia azedarach)、铁力木 (Mesua ferrea)、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橘红(Citrus maxima)。 19 以上植物主要分布在项目评价现场及其周边的山林、村边林地,是评价范 围内的主要植被建群种,基本代表了各个主要的植被类型。 b 灌木种类 有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红背 山 麻 杆 ( Alchornea trewioides ) 、 野 牡 丹 ( Melastoma candidum ) 、 泡 竹 (Pseudostachyum polymorphum)、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盐肤木 (Rhus chinensis)、黄荆(Vitex negundo)、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黄 毛楤木(Araliadecaisneana)、白花酸藤子(Embelia ribes)、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银柴(Aporosa dioica)、大叶算盘 子(Glochidion lanceolarium)、春花(Raphiolepis indica)、排钱树(Phyllodium pulchellum)、梅叶冬青(Ilexasprella)、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 酸 枣 ( Ziziphus jujuba ) 、 狗 骨 柴 ( Diplospora dubia ) 、 毛 稔 ( Melastoma sanguineum)等。 以上植物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沟溪低谷、道路两侧,也是林下灌木层的 群落组成种,分布较广。 c 草本种类 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var. major)、五节 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飞扬 草(Euphorbia hirta)、繁缕(Stellaria medi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竹 节 草 ( Chrysopogon aciculatus ) 、 白 花 鬼 针 草 ( Bidensalba ) 、 铁 芒 萁 ( Dicranopteris linearis ) 、 天 胡 荽 (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 、 酢 浆 草 (Oxaliscorniculata)、倭竹(Shibataea kumasasa)、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 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蛇莓(Duchesnea indica) 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蜈蚣草(Pteris vittata)、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苦荬菜(Ixerisrepens)、豨莶 (Siegesbeckia orientali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鹧鸪草(Eriachne pallescens)、 牵 牛 ( Pharbitis nil ) 、 海 金 沙 ( Lygodium japonicum ) 、买 麻 藤 ( Gnetum montanum)、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稻(Oryza sativa)等。 20 以上植物主要分布在各个山头、村落周边地区、农田、荒草地、道路两侧、 林下草本。草本植物植株矮小,而且生物量较低,在植被中占的比重较小。但 在农田中,草本植物则为主要的建群种,是这些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植被类型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为:1)人工植被,主要由人工林、农田 构成;2)天然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灌草丛构成。 a 人工桉树群落 人工桉树林龄介于 5~11 年,属幼~中龄林,群落结构较为简单,外貌呈浅 灰绿色,株间距整齐划一。典型样地覆盖度约 85%,乔木层桉树平均高度约 8m,郁闭度 0.7,乔木层基本无其他树种;林下灌木层有泡竹、姚金娘、两面 针、山麻杆、野牡丹、盐肤木、黄荆等,灌木层平均高度约 1.1m,盖度约 65%; 草本层有荩草、铁芒箕、竹节草、华南毛蕨、五节芒、刺子莞、小蓬草等,平 均高度约 0.4m,盖度约 22%。人工桉树群落生物量为 44.5t/hm2,净生产力为 15.8t/hm2•a。整个群落主要为人工栽培的用材林,植物多样性较低。 b 人工幼龄马尾松群落 人工马尾松林龄介于 5~9 年,属幼龄林,群落结构较为简单,外貌呈绿色, 株间距整齐划一。典型样地总盖度约 65%,乔木层马尾松平均高度约 2.5m, 郁闭度 0.2,乔木层除马尾松外,还有桉树、柏木、橘红、苦楝等,这些乔木 树种数量较小,且均为小苗;林地灌木层有泡竹、姚金娘、两面针、山麻杆、 野牡丹、野漆树等,灌木层平均高度 0.4m,盖度约 20%;草本层较为茂密, 主要有五节芒、白茅、刺子莞、小蓬草、黄茅、荩草、鬼针草等,草本层平均 高度 0.3m,盖度约 35%。人工幼龄马尾松群落生物量为 22.6t/hm2,净生产力 为 12.5t/hm2•a。人工幼龄马尾松群落处于幼林阶段,灌木及草本占用一定优势, 但随着林分的演替,杂乔木、灌木及草本层将逐渐衰退。 c 人工成熟马尾松群落 为人工马尾松林,典型样地总盖度约 75%,乔木层马尾松为优势种,此外 还有杉树、柘树、柏木等,乔木层平均高度 8.0m,郁闭度约 0.4;灌木层主要 为泡竹,另有山麻杆、两面针、姚金娘等,平均高度 1.5m,盖度约 43%;草 本层盖度较低,有猫尾草、黄茅、铁芒箕等,平均高度 0.3m,盖度约 10%。 人工成熟马尾松群落生物量为 42.8t/hm2,净生产力为 8.5t/hm2•a。人工成熟马 21 尾松群落处于人工成熟林中,植物多样性中等。 d 大叶栎群落 大叶栎群落为天然次生林,位于评价区范围内广泛分布,多位于山体。典 型样地的总盖度约为 78%,乔木层大叶栎为优势种,此外还有柘树、柏木、桉 树、潺槁树、构树、女贞等,乔木层平均高度 7.5m,郁闭度约 0.6;灌木层主 要为金合欢、山麻杆、姚金娘、野牡丹、盐肤木、大叶算盘子等,灌木层平均 高度 1.8m,盖度约 35%;草本层荩草、黄茅、铁芒萁、买麻藤、白茅等,平 均高度 0.4m, 盖度约 23%。大叶栎群落生物量为 57.6t/hm2,净生产力为 10.3t/hm2 •a。大叶栎群落处于演替中期阶段,植物多样性较高。 e 灌木群落 灌木群落为天然次生林,多位于矿区周围及山间沟道。典型样地总盖度约 72%,灌木层主要为金合欢,此外还有山麻杆、姚金娘、黄荆、盐肤木、茅莓 等,灌木层平均高度 2.5m,盖度约 53%;草本层荩草、竹节草、铁苋菜、豨 莶、飞扬草、天胡妥、买麻藤等,平均高度 0.2m,盖度约 45%。灌木群落生 物量为 23.5t/hm2,净生产力为 3.7t/hm2•a。灌木群落内的种类大多为先锋性的 灌草,适应力比较强。 f 草本群落 草本群落多位于探矿矿区周围及山间沟道,典型草本群落样地覆盖度约 80%,主要草种有五节芒、五月艾、类芦、竹节草、荩草、平车前、酢浆草、 蛇莓、刺子莞、买麻藤、白茅等,平均高度 0.6m。草本群落生物量为 11.7t/hm2, 净生产力为 2.1t/hm2•a,群落结构简单。 g 水稻群落 该群落是人工种植的农业植物群落,只有草本层,高度 0.5m,盖度 60%, 群落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 6.8t/hm2 和 19.5t/hm2•a,物种量少,为单优植物 群落。 综上可知,评价区域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未发现珍稀野生植物资源。 (5)动物资源 评价范围动物区系相对简单,因为长期的人为活动,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大多为适应性强的种类,个别野生动物甚至成为“伴人居住”的种类,与人类 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常见的种类约 4 类(纲)37 种,包括:两栖类——黑眶 22 蟾蜍(Bufomelanostictus)、泽蛙(Rana limnocharis)、斑腿树蛙(Rhacophorus megacephalus)、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花狭口蛙(Kalophrynus pulchra)等;爬行类——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壁虎(Gekko chinensis) 、 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蓝尾石龙子(Enmeces elegans)、渔游蛇(Natrix piscater)、翠青蛇(Ophepdrys major)、灰鼠蛇(Ptyas korros)、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等;鸟类——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 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phoenicur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家燕(Hirundo rustica)、红耳鹎(Pycnonotus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棕背伯 劳(Lanius schach)、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黄腹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 、 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us)、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和大山雀(Parus major)等;哺乳类——臭鼩(Suncus murinus)、普通蝠翼(Pipistrellus abramus) 、 华南兔(Lepussinensi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野猪(Sus scrofa) 、 板齿鼠(Bandicotaindica)、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和黄毛鼠(Rattusrattoides)等。 调查期间未发现国家和广东省规定的野生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评价范 围及其周边区域未涉及各种自然保护区范围。 评价区域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 综上所述,从现有工程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程 地面建设区域及其采矿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工程影响较大,其他未扰动区域生态 环境基本无影响。 3、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关于执行肇庆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肇环字 〔1997〕6 号),项目所在地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 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根据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怀集分局公开发布的《2021 年 1-11 月怀集县城区 空气质量状况公报》,2021 年 1-11 月,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城区及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 物(PM2.5)年平均浓度及一氧化碳 24 小时平均值的第 95 百分位数、臭氧日 23 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 90 百分位数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根据《2021 年 1-11 月怀集县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公报》,对肇庆市怀集县 环境空气质量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见表 3-1。 表 3-1 本项目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评价因子 平均时间 现状浓度/μg/m3 标准浓度/μg/m3 达标情况 SO2 年平均浓度 8 60 达标 NO2 年平均浓度 9 40 达标 CO 日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 800 4000 达标 臭氧 8h 平均第 90 百分位数 112 160 达标 PM2.5 年平均浓度 22 35 达标 PM10 年平均浓度 34 70 达标 从表3-1可知,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PM2.5的年平均质量浓度, CO24小时评价值,O3 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因此,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达标区。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地附近水系为茶岩水,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 〔2011〕14 号)以及《关于同意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粤 府函〔2011〕29 号),项目地表水茶岩水的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根据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 年肇庆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1 年肇庆全市 11 个县级以上饮 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 100%,14 个省考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 优良率 100%,达到 2021 年考核目标。由此可知,怀集县地表水水质现状良好。 24 图 3-1 2021 年肇庆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水质状况截图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场踏勘可知,项目所在地为山区,周围没有工矿企业,没有明显噪 声源,且项目厂界周边 5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不进行声环境 现状监测。 与项 目有 经现场调查,在勘查区仍可看到以往遗留的地表裸露痕迹,以及更为久远 关的 的私挖乱采痕迹,水土流失情况明显,虽已实施人工松土、植被恢复措施,但 原有 因时间较短,而植被靠自然恢复,其恢复过程比较漫长,形成的人工裸地上长 环境 出少量次生植被。除此之外,勘察区域未发现有其他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 污染 且本项目属于探矿工程,本项目探矿区域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但项目勘探作业 和生 临时占地面积很小,且为地下探矿方式,地面工程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对周 态破 边生态破坏影响较小,项目实施后不会降低现有生态功能。 坏问 25 题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工程设计方案遵循“环保选址”原则,经核实,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目标。根据现 场踏勘,项目探矿区附近地表已有裸露地面,探矿点施工周边 300m 范围内动 植物被列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探矿点结束后不得降低现有生态功能。生态环 境敏感目标见下表 3-2。 生态 类别 保护对象 生态环 境 项目区域范围 内动植物、土壤 表 3-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与厂界的 规模或用途 保护级别 方位距离 300m 范围 探矿点结束后不得降低现有 / 内 生态功能 环境 2、声环境、地表水、大气环境 保护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洽水镇,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 500m 范 目标 围内未发现居民、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项目边界 500 米范围内无大气环 境保护目标,50 米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见下表 3-3。 表 3-3 类别 声环境 地表水 环境 地下水 环境 声环境、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与厂界的 保护对象 规模或用途 保护级别 方位距离 《声环境质量标准》 厂界 50m 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GB3096-2008)中 2 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茶岩水 西侧 1.9km 综合用水 (GB3838-2002)中表 1 中Ⅲ类 标准 项目厂界 500m 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 下水资源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 准及其 2013 修改单。 评价 标准 表 3-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μg/m3) 浓度限值 日 1 小时平均 1平 - 51 500 58 200 0 污染物 PM10 SO2 NO2 26 年平均 70 60 40 PM2.5 CO O3 TSP 7 44 08 小 3 0 - 10000 200 - 35 - - (2)地表水:茶岩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Ⅱ类标准。 表 3-5 评价因子及标准限值(mg/L,其中 pH 为无量纲) 标准来源 GB3838-200 2 中Ⅱ类标 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pH 高锰酸 盐指数 石油类 氨氮 BOD5 总磷 粪大肠菌 群 6~9 ≤4 ≤0.05 ≤0.5 ≤3 ≤0.1 ≤2000 个/L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表 3-6 区域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 dB(A) 50 dB(A)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表 3-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无组织 项目 颗粒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1.0 (2)废水: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 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 准后,回用于区域内植被绿化,不外排。 表 3-8 废水排放标准一览表 单位:mg/L(pH 值除外) 序号 1 3 4 5 6 7 项目 pH 值 化学需氧量(CODcr)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 ) 悬浮物 氨氮 总磷 限值 6-9 90 20 60 10 0.5 (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探矿勘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表 3-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单位:dB(A) 27 执行时段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类 昼间 夜间 60 50 (4)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2021 年 7 月 1 日实施);危险固废执行《危险废物贮存 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中的标准。 其他 本项目不涉及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28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 生态环 本项目为探矿工程,其施工期与运营期几乎同步进行,故生态环境影响 境影响 基本一致,本次评价重点对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分析 一、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下图。 运营 期生态 图 4-1 环境影 响分析 项目坑探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 工艺流程简述: 本次探矿工程首先利用凿岩机进行打孔,工程中的爆破专业工作人员将 炸药带至矿井中进行爆破,爆破后的废石等用拖拉机运至平硐外的排石场进 行堆存。探矿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经设置的排水槽和水泵抽出。探矿冲程中 的岩石样品由施工人员送至具有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成分检测,其余岩石由 拖拉机运至排石场堆存。 产污情况一览表见下表 4-5。 序号 1 2 3 4 类别 废气 编号 G1 G2 G3 G4 表 4-5 项目运营期产污情况一览表 主要生产单元名称 产污环节 探矿 爆破 食堂 员工就餐 废石装卸、 排石场 堆存 施工机械所在地 / 29 主要污染物 粉尘 食堂油烟 扬尘 汽车尾气 5 6 7 8 9 废水 固废 10 11 噪声 W1 W2 W3 S1 S2 生活区 坑探 / 机修区 生活区 S3 探矿工程 N1 探矿区 员工生活 坑道涌水 / 设备维护 员工生活 坑探施工 过程 爆破 生活污水 探矿废水 初期雨水 废机油及含油抹布手套 生活垃圾 废土石及表土 设备噪声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 环境》(HJ19-2022),探矿范围面积为 2.44km2,地面工程面积为 5800m2, 均小于 20km2,项目范围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 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不涉及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 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生态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本项 目生态环境不需要开展专项评价,环境影响以定性分析为主。本项目的临时 道路、堆土场等施工内容的占地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土地利用、对植被和地形地貌、对野生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所在区域 内的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本项目为探矿项目,地面工程为临时用地。另外,根据关于对《广东省 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申请核查》的意见函及“关于广 东省怀集县兰洞矿区铁矿矿区范围是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的答 复可知,本项目矿区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 涉及天然林林地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但根据《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 实施方案》内容可知,项目地下探矿巷道及地面工程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 地面工程不涉及天然林林地,且探矿工程对土地的占用为短期,探矿完成后 对占用土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植被利用性质基本不会进行较大改变。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小。 (2)对植被、地形地貌的影响 根据现场勘探,本项目矿山周边范围的植被主要为灌木和草木,探矿过 30 程及堆土场和施工便道的施工过程中因表土剥离使占用土地中的植被完全 铲除,部分地表裸露,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产生影响。同时探矿工作期间 的弃土的临时堆放会压占植被,对植被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人为踩踏也会 对工作区域内的植被造成直接影响。对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勘探过程中,尚未 发现探矿范围内存在珍稀、濒危、名木古树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树种,因 此本项目的探矿工程不会导致珍稀物种的灭绝、引起物种损失等问题。同时 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未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性较 好,系统恢复能力较强。因此,本项目探矿工作对地表植被造成的破坏将随 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及人工重建修复,探矿工程对植被的影响较小。 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探矿过程中,加强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最 大限度地控制对地表植被的清理破坏面积,探矿工程结束后,采取有效的保 护生态环境措施进行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恢复,减少对该区域内的生态植被 的影响。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探矿作业和人为活动惊扰勘查区的野生动物,会对它们的觅食与正常活 动产生一定影响,但因探矿人员活动范围小,影响范围和程度很小, 对周边动物的影响较小。故对于以上生态影响,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建议: ①施工作业场地清理地面、坑探土石方挖掘等活动,会造成植被丧失、 干扰动物栖息环境,因此施工过程应合理规划施工并尽量减少施工占地。施 工过程中采取缩小施工作业面等措施,应尽量减少占用和破坏植被,把破坏 和影响严格控制在作业场地范围内。 ②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禁止随意开路,践踏和破坏植被,临时 施工便道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临时占地使用后要及时恢复,并尽 可能清除残留的污染物。坑探工程结束后需恢复原来的地貌,防止水土流失。 ③根据所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及周边植被覆盖现状,选择水土保 持综合效益较好的草种。尽量把工程建设及营运引起的植被破坏量减少到最 小,做到土方的及时回填,减少水土流失量,土方回填结束后,根据当地生 态条件对种植适于该区域内生长的植被进行种植。 ④在项目区设置警示牌,标明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勘探区域活动,施 工人员严禁捕猎。规划车辆的行车路线,尽量依托现有的道路,临时碾压的 31 道路固定行车路线,不得随意开道,不得对临时道路外的地表进行扰动和破 坏。 ⑤加强对开采人员的宣传教育,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使其自觉保护植 被以及野生动物,严禁工作人员狩猎及踩踏。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项目探矿工程中因进行临时堆土场和施工便道的设置施工,会对占地 范围内的植被覆盖造成面积减少,植被被短时间内完全清除。由于项目工程 工期较为短暂且占地面积范围较小,待探矿工程结束后应立即对该占地范围 内进行生态恢复,可减轻工作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本项目探矿过程中需设置临时堆土场,如遇雨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现 象,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本次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对于施工作业的临时堆土场,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将临时占用场 地平整并立即覆土,恢复植被,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以减少水土流失。 ②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强化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合理安排工序,挖方、 填方结合;避免土石方随意倾倒。 综上所述,本工程通过对施工方案等多方面改进和优化,通过加强管理 和采取以上治理恢复措施后,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影响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废气主要为坑探工程和排石场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坑探工程 施工时爆破产生的烟尘以及食堂油烟。 (1)表土剥离产生的粉尘 本项目拟新建 1 处排石场,用于废石堆存,周边设置挡土墙,会破坏一 定的植被,部分地表裸露,对原生态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本评价要求建设 单位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的控制对地表植被的 清理破坏面积,探矿结束后,采取种植等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措施进行该区 域内的生态环境恢复。另外,项目排石场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施工扬尘,且 施工扬尘呈无组织排放,受风速和空气湿度影响较大,同时随勘探工作的结 束产生的施工粉尘对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也随之消失,故在施工过程中 32 采取洒水降尘等降尘措施后,产生的粉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机械尾气 本项目中的拖拉机运输和坑探工程在工程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尾气,尾 气中含有 CO、碳氢化合物、NO2 等污染物,但产生量较小,呈无组织排放, 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勘探工程的结束而结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排石场扬尘 本项目在勘探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土石,由于项目挖掘量较小,建设 单位拟将排石场设置于生活区西北侧,占地面积为 5800m2,待探矿工程结 束后部分用于探矿坑回填,不能回用的交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 主管部门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置。本次项目工程量较小,废土石产生量较少, 且在采取定时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排石场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 影响较小。 (4)爆破粉尘 项目在探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山体进行爆破,本次探矿工程拟由建设单 位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爆破。探矿工作在剥离、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相对 集中,绝大部分粉尘粒径>10μm,容易在作业面 50 米区域范围内沉降。由 于矿山爆破产尘量无相关计算参数,本次评价不进行定量分析,仅进行定性 分析。 本次探矿工程主要为沿脉及穿脉,结合已知矿体 V6、V6-1 的地质特征, 分别选择对Ⅳ级及以下围岩进行爆破掘进,对Ⅴ级及以上围岩不采取爆破方 式,采用机器小步距挖掘。因此,本次探矿工程选用三心拱一次全断面爆破 施工,掏槽方式为直孔桶型掏槽,炸药选择 2#岩石乳化炸药(药卷规格:φ =32mm,H=200mm,G=200g),雷管选用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爆破开挖 循环进尺 2m。 爆破时共布设 28 个爆破孔,每天按 2 排炮计划,每次爆破使用炸药约 0.003t,根据爆破理论,当达到氧平衡的时候,生产 CO2、N2 等气体,并产 生一定的扬尘,每次爆破产生的 30m 高的扬尘,大约需要 5 分钟就可以扩散 开来。 为减少爆破作业粉尘产生量,在爆破结束后采用向预爆区洒水、通风等 措施,人为地提高矿岩湿度,经过采用以上措施,产尘量可减少 70%。 33 坑探工程爆破瞬间产生的污染物随着井下洒水及井下通风装置的运行, 能够得到及时的稀释和不断扩散,其浓度可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项目地势 较高且处于旷野,扩散条件较好,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5)食堂油烟 本期工程建有食堂,采用罐装液化气,用气量为 60m3/d,液化气为清洁 能源,产生污染物排放量很小。油烟废气主要在餐饮烹饪加热过程中产生, 每日员工食堂就餐按 28 人·天计算,招待所住宿人员也在此用餐,最大就餐 人数为 28 人/天,每人消耗的动植物油为 30g,则年消耗食用油量为 0.84kg, 在烹饪过程中食用油挥发损失按 3%计,烹饪时间按每日 2 小时工作时间计, 则员工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量为 0.0252kg/a,排风量按 1000m3/h 计,油烟排 放浓度为 0.035mg/m3。通过油烟排放通道经楼顶排放。排放浓度可达到《饮 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限制标准要求,使油烟排放浓度小 于 2mg/m3。 3、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水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初期雨水。 (1)生活用水 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第 3 部分:生活》(DB44/T1461.3-2021) : 办公楼(无食堂和浴室)通用值的用水定额为 38m3/人·a,本项目劳动定员 28 人,年工作时间为 365 天,则用水量为 1.064m3/d(388.36m3/a)。生活污 水产污系数按 0.9 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958m3/d(349.524m3/a)。 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 周边林地绿化,不外排。 (2)生产废水 本次探矿工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探矿废水。由于本项目探矿工程采取的 主要方式为坑探,同时结合建设单位往前的探矿经验得知,该区域的探矿过 程中,产生的地下涌水较小,几乎没有地下涌水,且由于本项目探坑的深度 较浅,地下涌水量与勘探位置、地下水位、降雨量等因素有关。若在坑探过 程中产生探矿废水,随设置的排水沟引入设置的沉砂池进行处理,用于工程 探矿过程中的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初期雨水 34 临时堆土场初期雨水经截排洪沟引至低地势处沉砂池,经沉淀后回用于 排石场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全部处理和利用,不排入地表水环境,不会对区域地 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探矿工程主要采用探矿手段进行勘查工作,其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 强为 75~90dB(A)。本项目噪声污染的特点是随着距离的增长快速消减,当勘 探工程中的高噪声设备停止使用后,其噪声的污染也随之消失。且本项目的探矿 工程所在位置较为偏僻,周围多为自然山体,山体能够有效地进行隔声,且周边 500m 范围内未有村庄等敏感点,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降噪措施,在总体布置上尽量将强噪声布置 在远离矿界处,并尽可能利用山体和布局进行噪声的传播。本项目噪声拟采用以 下措施进行治理: (1)矿山探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设备的不正常运行; (2)对于项目高噪声设备设置减振措施,从而减缓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探矿土石方、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机油及含油抹布 手套、员工的生活垃圾等。 (1)生活垃圾 项目职工总人数为 28 人,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d 计算,则 日产生生活垃圾 5.11t/a,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处 理并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2)危险废物:主要包含设备维护产生的含油抹布手、套废机油及废 机油桶等。 本项目机械设备保养会产生少量的废油,如更换机械零部件和套管时产 生的废油及含油抹布手套。根据类比同类探矿项目,机械维修、保养更换的 废机油及废机油桶产生量约为 0.15t、含油抹布手套产生量约为 0.05t/a。桶装 收集后交由相关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置。项目产生的危险固废经分类收集后 暂存于封闭型的存储容器内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工作结束后由勘查单位委托 35 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3)探矿土石方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可知,项目坑探工程量较大,产生的废石量约为 20000m3(松方),部分废石用于村镇修路及建构用石,估算剩余堆排量约 19000m3。本次探矿在项目生活区西北侧设置 1 个占地面积为 5800m2 的排土 场,用于堆存探矿工程中产生的废土石。待探矿工程结束后,部分用于探矿 坑回填等,不能回用的交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 地方进行处置。 本项目固体废物排放汇总情况见下表。 表 4-1 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固体 废物 名称 工序/ 生产线 固废 属性 产生情况 核算方 法 处置措施 产生量/ (t/a) 办公生 活 生活 垃圾 生活 垃圾 产污系 数法 5.11 探矿 废土 石 一般 固废 类比法 危险 废物 维修 废机 油及 废机 油桶 含油 抹布 手套 危险 废物 工艺 委托环 卫处置 5.11 19000m 委托处 置 19000 m3 类比法 0.15 委托处 置 0.15 类比法 0.05 委托处 置 0.05 3 最终去向 处置量 /(t/a) 生活垃圾集中收 集后移至附近村 庄垃圾收集点处 理并交由环卫部 门处理。 部分用于探矿坑 回填,不能回用 的交由施工单位 统一收集后拉运 至当地主管部门 指定的地方进行 处置 集中分类收集, 暂存于危险废物 暂存间,交由有 资质单位回收 表 4-2 项目工程分析中危险废物汇总一览表 序 号 1 医 疗 废 物 名 称 废 机 医疗 废物 类别 HW0 9 医疗废物 代码 产生 量 (吨 /年) 产生 工序 及装 置 900-005-0 9 0.15 维修 36 形 态 主 要 成 分 有 害 成 分 产 废 周 期 危 险 特 性 污染 防治 措施* 液 态 / 危 险 半 年 T/ I 暂存 于危 油 及 废 机 油 桶 含 油 抹 布 手 套 2 废 物 HW4 9 900-042-4 9 0.05 维修 固 态 / 危 险 废 物 险废 物暂 存间, 交由 有资 质单 位处 理 半 年 T/ I 6、地质灾害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岩溶地面塌陷、探矿采空区地面塌 陷、泥石流等。具体措施如下: (1)边坡失稳防治措施 ①截洪沟的边坡容许坡度值应根据地段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计 算设计。 ②对斜井工业场地的土质边坡,应在其上方开挖排水沟,以防止地表径 流对边坡侵蚀冲刷,坡面种植草皮,并在其下方修筑挡土墙护坡。 ③对崩塌体,应在其后缘开挖排水沟,防止崩塌加剧后引起滑坡而影响 上方截洪沟;对崩塌体,应在崩塌体的上方开挖截(排)水沟,在崩塌体上 进行植树种草,并在下方修筑挡土墙(坝),以防止崩塌加剧而损毁道路和 农田。 (2)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等防治措施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是由矿坑疏干排水和突水引起,而采空区地面塌陷则 主要是矿体采空后,加上矿坑疏干排水,矿体顶底板围岩失去支撑而造成, 由于已发生或预测的地质灾害均位于-200m开采崩落范围,且相互关系密切, 因此,建议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①避免在开采崩落范围内堆载和建构筑物、工业设施、道路。 ②控制疏排水强度,避免强排疏干,以防止地下水突然大幅度下降,出 现过大的水力坡降,应采取缓排稳排方法,使水位缓慢下降、降落漏斗缓慢 扩展,使其水力坡降控制在临界范围内。 ③对于井巷的采掘,应采取超前探水与掌子面封堵出水点的措施,防止 37 突水;对于突水点,应采用封堵突水点,并安设带闸门导管,化突水为人工 控制放水。 ④对井下采空区的部分巷道进行封闭,必要时采取充填措施。 ⑤对岩溶地面塌陷后已出现的裂缝应采用粘性土进行回填,并在裂缝的 上方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径流沿裂缝灌入矿坑。 ⑥建立地表检查监测机构,设置地面监测点,随时监测地面变形情况, 尤其是井下发生突水时,要加强监测。 ⑦在开采崩落范围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畜误入造成意外。 (3)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主要是民采时的废土(石)和平整斜井工业场地的废土随意堆放, 以及村民的乱挖乱掘,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形成,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在做好崩塌、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截水排洪工作, 并在临时堆土场附近沟口设置拦石坝,拦石坝坝基应置于基岩上。 综上所述,本项目为探矿项目,探矿周期相对较短,在采取上述防地质 灾害各项防范措施后,会降低对地质的影响。 38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该区域水、电、路、通讯等各项基础 设施完备。 建设单位在生活区西北侧设置 1 个占地面积 5800m2 的临时堆土场。对 其进行表面剥离,用于暂存项目探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块。排石场位于生 活区西北侧,探矿过程中会产生非土石方,其中表面剥离产生表土用于生态 治理恢复,废石中能回用的部分用于探矿坑回填,不能回用的废石交由施工 单位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置,保证临时堆场的 生态恢复。 本次项目勘探工作量为 1816.72m。经现场勘查,本项目探矿范围不在自 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 矿产资源规划禁止区和限制区以及生态红线涉及范围内。本项目在开展探矿 工程的同时,应做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且不进行与探矿无关的工程活 动。 选址选 线环境 本项目不属于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限制用地项 目目录》(2012 年本)中规定的项目;本项目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根 合理性 据“关于广东省怀集县兰洞铁矿详查探矿权延续登记申请核查意见的函”可 分析 知,项目申请探矿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地、国家地质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限 制禁止勘查开采区域范围内。 根据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环评报告书简本 P78: “《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中设置的部分区块布局与 优先保护单元、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需要 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存在一定的重叠,结合这些特别保护区域的管理要 求,矿产开发活动与这些保护区域的管控要求不符,不应在这些区域设置探 矿权和采矿权、进行矿产开采活动,否则将会给这些保护区域造成明显的不 利环境影响。 因此,对于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重点勘查区、勘查规划区块、 重点开采区、开采规划区块等可能涉及勘探、开采的规划区,如涉及上述环 境敏感区,有必要对其规划范围进行优化调整,将所涉及的区块调出规划区, 并尽量预留一定的缓冲距离;对于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地,因国家重大战略 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以及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39 措施的前提下,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区域经依法批准后可进行公益性勘查,但 不应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 本项目属于探矿工程,本项目探矿区域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但项目勘探 作业临时占地面积很小,且为地下探矿方式,地面工程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 对周边生态破坏影响较小。 项目周边 1km 范围内没有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及重要生态功能 区;项目勘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负荷较轻,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具有水、 电及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无湖田淤泥,无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选址合理。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可行。 40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探矿工程施工期与运营期几乎同步进行,故对生态环境影响基 本一致,本次评价重点对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施工期水土 流失防范措施主要如下所述。 1、植被保护 施工过程中需清除的树木应尽量移栽,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附近的植 被尽量少砍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植被。清理树木时,必须按有关程序 办理。 制定严格周密的施工方案,减少开挖范围,设计中要做到土石方平衡, 施工期间合理选择堆渣区,设立拦渣墙、挡土墙,防止土石方流失。 施工时尽可能达到土石方平衡,减少挖填方、开挖时尽可能保持原有 自然地形地貌;施工时尽量减少占用植被面积;开挖处表土应收集堆放, 以备植被恢复所用。 加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施工涉及的范围要严格进行控制,对施工区 施工期 生态环 境保护 措施 应建立隔挡并设置雾化降尘设施,减少施工场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设单位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施工期间的环保措施的监督与管理,协调 施工方对施工过程进行环境监理。 2、工程用地水土保持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区域范围,保护施工范围以外的地形、植被,将施工引 起的水土流失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对挖方场地,应随挖随整,尽量减少 挖方量,减少裸露边坡暴露时间,并处理好表层的剥离土。 边坡采取浆砌石护坡,当边坡高度平均为 6m 的采用一级护面墙,大于 6m 时采用二级护面墙防护,边坡率选取 1:1.0 到 1:1.5,并设置边沟排水。合 理安排工程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雨季进行场地平整施工。 3、施工设施用地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施工设施主要为工程建设时修建的施工便道,以及施工材料的堆 放地等,由于扰动地表面积有限,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根据地形和植被情 况,在施工区边界设置导流措施,采用碎石、草皮、防尘网等覆盖措施, 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项目在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可将水土流失影响控 41 制在最小限度,防止对区域水土资源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1、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待施工结束后应对场地进行平整清理,退还当地群众进行耕种或植草 等,尽量恢复原貌。在植被恢复与生态补偿方案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①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特点合理选择绿化品种。 ②绿化不留死角,应加强施工区边缘和外围的绿化工作,建议植树树 种以景观乔木和灌木为主,裸露地面播撒草籽,搭配一些观赏树种; ③对于目前已有的林地应尽量保持原貌,项目施工过程砍伐造成的生 物量需要在施工完成后实施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考虑到区域植物资源较 为丰富且覆盖率较高,建议制定生态恢复和补偿方案,以施工期的生物损 失量作为约束条件,生物补偿量必须大于施工期的生物损失量。 根据调查可知,项目未占用耕地、林地、草地等植被覆盖或种植经济 作物的土地,对区域粮食产量、植被覆盖率基本无影响,且占地面积对区 运营期 生态环 境保护 措施 域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甚微。 本项目施工后将对区域内进行植草绿化,可缓解施工期间对绿化的破 坏。在采取相应的工程绿化恢复措施,确定生态补偿方案并按照生物损失 量进行补偿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间的生物损失量可得到修复和补偿。综 上所述,项目运营后,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临时废土石堆场的扬尘。由于项目产生的 废土石产生量较小,在建设单位做到定时洒水降尘等措施后可有效抑制扬 尘的排放。 在项目坑探施工爆破瞬间产生的烟尘,可随着井下洒水及井下通风装 置的运行,得到及时稀释,其产生粉尘浓度可急剧降低,项目地势较高且 处于旷野,扩散条件较好,因此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食堂油烟经采取油烟净化装置净化,净化后通过预留油烟排放通道经 食堂楼顶排放。排放浓度可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中的限制标准要求,使油烟排放浓度小于 2mg/m3。 3、废水环境保护措施 42 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初期雨水。 (1)废水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①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 周边林地,不外排。 项目生活污水水质较为简单,经过自建的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 处理站(规模为 5m3/d)处理,本项目生活污水量约为 0.958m3/d<5m3/d, 能够容纳本项目所产生污水,有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用于厂区内绿化用,不外排。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因此生活污水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是可行的。 ②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排水主要为坑内探勘过程中产生,产生水主要为岩溶水, 不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项目拟在平硐地势较低一侧修建矩形断面,宽 0.4m、深度 0.4m 的截排水沟(采用石块砌筑或用水泥砂浆抹面加固)、1 座容积不小于 25m3 的沉砂池(采用水泥砂浆砖砌),岩溶水经过截排水沟 导排至沉砂池内,沉淀澄清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域内的洒水降尘。 项目生产废水产生量小,经过处理后能够用于项目区场地内洒水降尘 或回用,项目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项目污水处理及储存需 求。因此本项目探矿期间废水对地表水及径流影响较小。 因此,探矿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厂内降尘,是可行的。 ③初期雨水 在降雨季节,雨水冲刷临时堆土场。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含有大 量泥沙、粉状建筑材料中的物料等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形成初期雨水污染。 为防止大量雨水进入施工场地产生废水,应在临时堆土场周边设置截排洪 沟,尽可能将初期雨水导排至厂区内部设置的沉砂池,故施工场地初期雨 水仅为场地范围降雨产生。 由于本项目施工区面积较大,应结合收集区域的地形,进行分区收集, 尽可能将初期雨水收集。考虑到本次施工区域面积较大,采用降雨公式会 造成数据偏大,评价采用径流水深数据和场地面积进行计算。 按照临时堆土场占地面积 5800m2,径流水深 10mm,施工营地下垫面 43 一般采用可透水碎石路面,则确定径流系数为 0.4,据此计算单次降雨的初 期雨水量约为 24m3/次。 场地初期雨水因对地面及粉质材料堆场的冲刷,初期雨水中 SS 浓度较 高,可达到 2000mg/L 左右,同时携带了大量的沙石颗粒及粉料,应采取沉 砂池沉淀处理,由于初期雨水构成 SS 污染物的物质主要是泥沙、沙石颗粒, 比较易于沉降,经处理后的初期雨水中 SS 浓度可降至 100mg/L 以下。 由于本项目临时堆土场的洒水降尘用水工段对水质要求不高,在非降 雨时段,可将处理后的初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全部处理和利用,不排入地表水环境,不会对区域 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采取上述措施并加强管理后,对所在水域的影响在可 控范围内。 4、噪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噪声主要为坑探过程中产生,由于本项目探矿所处位置较为偏 僻,周围多为自然山体,山体能够起到一定的隔声作用,在总体布置上应尽量 将强噪声源布置在远离矿界处。故本项目噪声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理: (1)矿山探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 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设备的不正常运行; (2)对于项目高噪声设备设置减振措施,从而减缓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 采取上述措施,并加强维护后,场界四周噪声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且项目周边 50m 范围 内无集中居民区,因此项目运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小。 5、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探矿土石方、设备维护产生的含油抹布手套、 废机油及废机油桶、员工的生活垃圾等。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设备维护产生废机油及含油抹布手套项目产生的危险固废经分类收集后暂 存于封闭型的存储容器内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工作结束后由勘查单位委托 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探矿土石方待探矿工程结束后,部分用于探矿坑 44 回填,不能回用的交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地 方进行处置。 针对危险废物(废机油及废机油桶、含油抹布手套)按照《危险废物 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中的标准要求,拟 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为 5m2,暂定位于材料库内),随后交由有资 质单位回收处置。 6、环境监控计划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运营期制定相应的污染源监测和敏感目标的环 境质量监测,通过定期监测,以避免和控制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19-2017)要求,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控计划见表 5-1。 表 5-1 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控计划 时段 / 项目 监测点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废气 油烟净化器出 口 油烟 一年一次 环境空气 办公生活区 TSP 半年一次 废水 生活污水处理 设施 CODCr、BOD、SS、 NH3-N、TP 半年一次 声环境 生产区边界 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A 每季度一次, 昼、夜各一次 排土场 工程扰动土地面积、 降水、大风、水土流 失(类型、形式、流 失量)、水土保持措 施(数量、质量)以 及水土流失灾害等 每季度一次 水土保持 根据污染源的监测数据确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并按照排放 标准判断污染物的达标情况,根据进出口监测数据核算环保设施对污染物 的去除效率,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评估。监测报告进行存档保存,作为环保 设施日常运行记录的资料之一。 其他 一、安全生产控制 1、矿山应制定相应的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 45 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 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 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 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爆破物品管理制度、劳 动防护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制度、安全生 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 工种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 经费。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考核 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6、其他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7、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定期检测,有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 并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8、按有关要求编制矿山开采设计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依法进行安全 评价。 9、对作业环境安全条件和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有预 防事故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0、露天边坡等易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设备,有登记档案和检测、 评估报告及监控措施。 11、制定中毒窒息、边坡坍塌以及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等事故的应急救 援预案,保证发生事故后能及时处理,减少人身、财产损失。在事故发生 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杜绝发生类似事故。 12、编制完善矿山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二、防爆破事故 1、防止爆破事故的发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防止爆破产生公 害,如爆破冲击波、地震波、噪声、飞石、尘土和有害气体;二是防止爆 46 破器材的运输、装药、堵塞与起爆等事故。 2、本矿爆破工作量大,必须加强爆破安全工作。必须采用塑料导爆管 深孔微差爆破技术而非裸露药包爆破法。为减少地震波对附近建构筑物的 影响,要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分段的最大药量。 3、爆破过程中个别飞石的飞散距离受地形、风向、风量、堵塞质量、 爆破参数等影响,必须加强管理。控制爆破飞石的技术措施如下: (1)根据矿岩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爆破技术参数。 (2)采用微差爆破和合理的起爆顺序。微差间隔时间选用 30~50ms, 起爆顺序根据每次爆破现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穿孔是重要环节之一,要做到穿孔位置、方向、角度和深度的准 确性,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炮孔,应采取补救措施。 (4)充填材料可采用穿孔留下的矿岩粉堵塞,不得混入矿岩块。 (5)每次爆破都要严格遵守所规定的爆破时间,根据每次爆破现场情 况,认真做好安全警戒和安全防范。 (6)出现哑炮,采取重新起爆的严格控制措施。 4、采场爆破作业必须在昼间进行,雷雨天禁止爆破作业。装药时,无 关人员必须离开爆破现场。爆破前要用扬声器和报警器通知采场工作人员、 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在危险区周边醒目地点布设岗哨,路障或警戒标志。 为防止爆破人员免遭伤害,必须设置牢固的掩蔽场所,如避炮棚等。 5、对于必须设置在爆破危险区的建筑物,必须有可靠的防爆措施。 三、防火 各防火地点,均按规定设有灭火器材、报火警仪器等;电缆沟、配电 室均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矿山要制定完善防止火灾发生的安全措施。 四、平硐冒顶片帮事故 1、当发现作业现场有即将冒顶的征兆,应立即报告给矿山领导,并立 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2、加强对冒顶区的通风,以便被困人员自救。 3、冒顶后,如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在抢救被困人员时,迅速恢复通风 系统。 47 4、抢救被困人员,应用叫喊敲击等方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 在冒落量很大,很难及时救出被困人员时,应利用供水管向被困人员输送 新鲜空气。冒落量较小容易维护也可采用撞楔支护与出渣相结合的方法, 直接进入被困人员区域。 5、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应加强工作地点附近的巷道支护,处理冒落区 时,坚持由外向内加固冒落区周围支护,防止二次冒顶事故发生。清除巷 道堵塞物,尽快接近被困人员部位并进行抢救。 6、清理堵塞物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安全时,可使用千斤顶等起 重设备,移动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堆积状态,避免对被埋压 人员再次造成生命威胁。 7、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输 氧或由医生进行急救包扎,尽快送医院治疗。对长期被困在井巷的人员, 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搬运出坑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饮食要由医生 决定。 五、透水及突水事故 本项目为探矿项目,采取坑探进行探矿,在坑探巷道施工过程中,应 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查明施工巷道前方构造带具体位置、含水情况以及充 填情况,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发生透水、突 水或者坍塌事故。具体采取措施如下: 1、探矿掘进工作面的支架应加固,北部靠牢顶帮,在工作面迎头搭造 结实的立柱和挡板,并预备一定的坑木、麻袋和黄泥等防水材料,以便随 时堵水。 2、在探放水时,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钻,要尽快汇报处理险情。 3、在探放水时要安装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仓,以保证万一探出 水之后不会影响探矿进度或导致事故发生。 4、及时清理井下排水沟、储水仓,保障水沟通畅,使水仓达到应有的 容量。 5、加强排水设备检修维护,保持完好。 六、预防交通事故 1、采场作业人员在铲装、运输作业中,应严格遵守《金属与非金属矿 48 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的有关安全规定。 2、定期对采场运输车辆进行检修,确保刹车系统正常,保证运输车辆 正常运行。 3、矿区道路边坡、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 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挡车墙等,以防事故发生。 4、矿山区域内相关车辆行驶的道路、场所应设置限速警告标志。 5、矿区内的汽车运输车辆,汽车行驶速度应严格按厂内道路行驶速度 的要求和规定线路行驶,严禁超速和违章行驶。 6、受雾天和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低时,应暂停生产作业及运输。 7、装车时,禁止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得离开驾驶室,不得将头 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五、防机械伤害和人身坠落 1、对各类设备的转动件裸露部分,均按《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GB8196-1987)的规定,以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2、夜间工作地点、要道、运输路口等,要设置照明设施。 3、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和遵守各种设备的相应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防止机械伤害和人身坠落事故。 4、采场周边危险地段,作业场所等危险区域,要设安全警示牌或标志, 防止他人在危险场所作业或经过时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5、由专人清理边坡上的浮石、松石。采场台阶边缘的松石应及时清除, 防止滚动(落)伤人。 6、严格按照设计控制台阶高度,作业人员及挖掘机械在边坡上部作业 时,应在边缘地带设施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路桩,以避免人员设备发生 坠落事故。 7、在边坡上部进行凿岩爆破前首先应检查边坡稳定性,凿岩器材放置 位置和人员站立位置均应在稳定范围内,距离边坡边缘应保持 2~3m 的安 全距离。 8、作业高度超过 2m 时,人员要佩戴安全带。 9、在采场临边危险部位设置挡桩、护栏等安全设施以避免发生人员和 运输车辆发生坠落事故。 49 六、应急预案 1、矿山要根据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结合矿山特点,制定本矿山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矿山企业应当认真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并随时根据现场生产状况进 行修改补充。 3、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组织学习,全面掌握救援知识,并按要求组织演 练。以保证矿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 生后得到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 4、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向相关救护协议部门 求援,及时进行扑救。 项目总投资 185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43 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2.3%, 环保投资分项估算见表 5-2。 表 5-2 项目环保投资分项估算表 时段 污染防治措施 环保投资 估算(万 元) 备注 生活污水 隔油池+化粪池+ 一体化污水处理 设施 15 / 探矿废水 沉砂池 3 / 初期雨水 沉砂池 5 / 废气 粉尘 定时洒水降尘 5 / 噪声 / 隔声减震 2 /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桶 废土石 排石场 环保项目 废水 环保 投资 运营期 固废 废机油、 含油抹布 手套 合计 50 危险废物暂存 间,签订危废合 同 / / 10 / 43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检查清单 施工期 内容 要素 环境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 合理安排工期,将临时 施工范围控制在恢复 治理范围内,并及时对 其进行恢复 水生生态 / 运营期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探矿期间严格控制施工 作业范围,工作结束后, 应及时拆除工作区设 备、临时设 防治水土 施,探矿工作结束后, 流失、绿 应及时拆除工作区设 减小对陆生生物的 化美化环 备、临时设施,利用开 影响 境、防尘、 挖产生的土石方 降噪 进行回填,利用剥离的 表土对施工便道及工作 区进行覆土,进行生态 植被恢复 / / / 检查隔油池+化粪 池+一体化污水处 理厂设施、沉砂池 设置情况 地表水环境 / / 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 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 设施处理后回用;探矿 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用 于抑尘用水 地下水及土 壤环境 / / / / 声环境 / / 隔声减震、针对高噪声 设备进行封闭 《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 振动 / / / / / 施工时采取洒水降尘等 降尘措施 《大气污染物综合 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标准中无组织 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 运至附近村庄垃圾收集 点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设备维护产生废机油及 含油抹布手套项目产生 的危险固废经分类收集 后暂存于封闭型的存储 容器内贮存于危废暂存 间,工作结束后由勘查 危险废物暂存间及 危险废物合同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 / 51 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进行处理;探矿土石方 待探矿工程结束后,部 分用于探矿坑回填,不 能回用的交由施工单位 统一收集后拉运至当地 主管部门指定的地方进 行处置。 电磁环境 / / / / 环境风险 / / / / 环境监测 / / / / 其他 / / / / 52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可行,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废水、 噪声、固体废物等在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后,均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对周边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项目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 生态防治措施。故本项目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