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招生专业及人才培养简介-哲学[MD5:22739a9edcfa778b8c8b113f12fb90d0].pdf
一、专业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中国的哲学教学科研重镇,新中 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是目前国内教授最多、规模最 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哲 学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0 年入选 全国首批“强基计划”,入选教育部“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计划 2.0”基地,QS 世界大学哲学学科排名第 32 位 (2020),连续两年大陆高校排名第一。哲学专业入选 2019 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伦理学专业入选 2019 年北京 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哲学院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 究基地,拥有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以及 PPE(哲学、政治学、 经济学)4 个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 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 管理哲学、政治哲学 10 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哲学院现有教师 近 80 人,其中教授 40 余人,获境外博士学位者 20 余人,国 际化突出,师资雄厚,在中国人民大学首批 14 名一级教授 中,哲学院有 4 位。 二、专业培养 1.通专结合,本硕博衔接。设置“跨哲学专业+跨人文 社科专业”系列课程,融合文史哲和多学科知识。按照学校 - 20 - 强基计划总体培养目标,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在高年级打 通研究生课程学习,因材施教。第三学年考核通过后,将自 动获得转段候选人资格,获得转段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将根 据学生自身兴趣、特点、条件以及相关培养方案,可通过相 关程序录取到强基计划培养单位相关学科或相关交叉学科 专业进行硕士培养或直接进行博士培养。 2.全员全程导师制,实行研究性学习模式。强基培养 单独编班,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拔尖师资配对指导。在 导师指导下,依托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立学生的研究 性学习平台,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化。 3.国际化培养平台,专项奖学金支撑。哲学院的国际合 作研究项目对学生开放,聘请国际一流师资开设系列讲座, 全英文系列课程,资助学生赴海外名校进行短期访学。设立 各类专项奖学金:学生学习奖学金、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 学生海外研习奖学金等。 4.完备的课程体系,系统的哲学训练。哲学专业强基计 划培养课程包括三大类:1)通识教育,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识核心课等;2)专业教育,开设哲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 核心课程;3)个性化选修,开设经典文献课、学术前沿课、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跨专业课程等。这些课程形成完备 的课程体系,包含哲学史、经典原著、前沿研究的系统训练。 5.因材施教,实行动态进出机制。落实因材施教、分类 培养的理念和强基计划目标要求,实施科学考核与动态进出 - 21 - 机制。强基计划培养学生入校后不能转专业,达不到考核标 准的,应退出强基计划,进入哲学院本科普通班级继续培养。 入校第一学年后,根据资源条件,哲学院可以在普通本科班 级中增选适量学生进入强基培养计划。 三、培养目标 适应全球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培养学生中西 兼修,既研习经典、强基固本,又瞄准学科前沿、不断创新, 成为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学识和卓越创新思维的 杰出人才,成为能够潜心学术,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未 来思想者。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