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指标体系.pdf
附件 1 2020 年度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定性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要点 评价方法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3分)。 1.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 务;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积极开展相关专题学习和培训。 3.学校党委制定贯彻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措施。 查阅文件、记录、 纪要和培训计划 等,座谈访谈。 1.推进落实的机制和措施。 2.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3.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措施。 4.学校党委积极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查阅资料,满意 度测评。 3.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学校领导 班子建设,健全党委会(常委会)议事 决策规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3分)。 1.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责情 况。 2.修定完善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建立党委书记 和校长经常性沟通制度;班子自身建设措施健全。 3.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情况。 4.党委班子运行顺畅,决策科学。 查阅资料、会议 记录,民主测评, 座谈访谈。 4.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 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落实省委 省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部署, 维护安全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 质量发展(7分)。 1.学校党委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制定任务清单、措施 清单、责任清单。 2.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3.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根据党委研究情况、复学率 情况、疫情防控情况视情赋分)。 4.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情况。 5.健全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定期排查风险隐患,建立风险台账。 查阅党委会议记 录、年度工作计 划、工作报告、 相关资料等,查 阅相关部门提供 情况。 坚持社 会主义 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 办学方 精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建立 向(6分) 健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制 定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具 体措施(3分)。 政治 建设 (20分) 坚持党 委领导 下的校 长负责 制(10分) —7— 一级 指标 思想 建设 (25分)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要点 评价方法 严守政 治纪律 和政治 规矩 (4分) 5.落实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 度(2分)。 6.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落实党 1.校内政治生态良好,风清气正。 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2分)。 2.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群众监督。 民主测评,座谈 访谈,查阅记录。 强化理 论武装 (2分) 1.制定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 7.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 2.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2分)。 3.建立并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查阅资料。 8.加强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 (4分)。 1.建立校内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制度,加强各类阵地管控。 2.建立意识形态校内巡察机制和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3.发生噪音杂音、网络负面舆情的,视情扣分。 查阅资料,听取 相关部门情况反 馈。 9.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教师引进、 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 问题的政治把关(2分)。 1.建立落实政治把关制度。 2.发生政治把关不严,“一会一报”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的,视情扣分。 查阅资料,听取 学校和有关部门 情况反馈。 落实意 识形态 工作责 任制 (10分) 加强思 想政治 工作 (13分) 1.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1.党外知识分子相关组织健全。 10.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贯 2.落实校领导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制度。 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抵御境外利 3.学校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宗教工作。 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校园传教(4分)。 4.信教团员转化工作成效明显,无团员信教情况。 5.存在党员信教的,视情扣分。 11.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加强大学生 1.学校党委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制定落实“三全育人”制度措施。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4分)。 2.开展理念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四史”教育。 1.学校党委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 12.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校、院(系) 2.制定思政课改革创新措施,注重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3.思政课教学计划、专项经费等落实(每生每年不低于 40 元)。 领导带头上思政课(4分)。 4.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校(院)长为师生讲思政课、讲党课。 13.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配 备要求和待遇(5分)。 1.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例达到 1:350。 2.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例达到 1:200。 3.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 4.落实辅导员绩效工资。 —8— 查阅资料,相关 部门提供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 会议记录等,听 取学校和有关部 门情况反馈。 查阅党委会议记 录、相关资料。 查阅资料、党委 会议记录。 查阅资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要点 评价方法 14.党委定期研究督导基层党建工作,班 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抓实党组织书 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用好“灯塔— 党建在线”平台,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 水平(4分)。 1.学校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督导检查。 2.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 3.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实施党组织书记抓基层 党建工作突破项目。 4.加强“灯塔—党建在线”平台维护,党员注册率和 e 支部开通率 90%以上, 支部及时上传“三会一课”活动情况。 查阅资料,有关 部门提供平台使 用统计情况。 加强基 15.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完善院 层组织 (系)议事决策规则,院(系)党政班 建设 子成员交叉任职,配齐专职副书记、专 (14分) 职组织员(5分)。 1.落实院(系)党组织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及书记院长定期沟通 机制,做到重大问题政治把关前置。 2.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行政负责人担任党组织副书记。 3.每个院(系)配备 1 名专职副书记、至少配备 1—2 名专职组织员。 4.院(系)级党组织按期换届。 查阅资料,抽查 学校党委提醒督 促记录和批复 等,座谈访谈。 组织 建设 (30分) 做好干 部与人 才工作 (8分) 16.开展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教师 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5 分)。 1.研究制定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先进、中间、后进党支部台账。 查阅资料,抽查 2.制定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考核办法。 院(系)党组织 提醒督促记录和 3.党支部按期换届。 批复等。 4.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17.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从严监督管 理干部。规范选人用人程序,重视优秀 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和干部梯队建设(5 分)。 1.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群众认可。 2.规范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政策规定。 3.制定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培训、调训任务。 4.落实年轻干部配比要求,干部队伍结构和梯队配备合理。 查阅资料,座谈 访谈,民主测评, 听取有关部门情 况反馈。 18.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优先发 1.学校党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 展战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激励 查阅相关文件、 2.人才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定位;激励保障机制健全、落实到位。 资料,座谈访谈。 保障机制。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程项目, 3.党委书记定期联系服务专家,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成效显著。 做好党委书记联系服务专家工作(3分)。 —9—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要点 1.建立落实“双培养”机制和措施。 19.健全“双培养”机制,重视在高知识 2.重视和加强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单列、联系青年教师、跟踪培养 群体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严格标 等情况)。 准,规范程序,提高发展质量(4分)。 3.党员发展程序规范严格。 4.加大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落实党员发展计划。 做好党 员发展 与教育 1.党员教育培训有规划、有计划,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党员每年不少于 32 管理工 20.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监督, 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不少于 56 学时。 作(8分) 积极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党建专 2.“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落实到位。 项经费、活动场所等保障措施全部落实 3.“我来讲党课”活动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 到位(4分)。 4.落实院(系)党组织每年不少于 2 万元、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 100 元党建工 作经费标准,党员活动场所设施有保障。 作风 建设 (10分) 纪律 建设 (15 分) 21.持续整治“四风”,着力解决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问题。加强师德师 风、校风学风建设(5分)。 1.制定落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措施。 2.“四风”整治成效明显。 3.健全完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办法措施。 4.师德师风良好、校风学风纯正。 落实中 央八项 规定 精神 1.建立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措施。 (10分) 22.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及时解 2.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联系师生。 决师生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5分)。 3.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严明党 2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规范权 的纪律 力运行,开展校内巡察(6 分)。 (15 分) 1.成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每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研究专题会议不少于两次。 2.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措施。 3.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健全、正确规范。 4.成立学校巡察工作机构,制定巡察工作措施,开展校内巡察。 — 10 — 评价方法 查阅资料、党员 发展记实等材 料。 查阅资料,查看 现场。 查阅资料,民主 测评,座谈访谈。 查阅资料,民主 测评,座谈访谈。 查阅资料,民主 测评,座谈访谈。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核要点 评价方法 24.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 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党员 领导干部问责追究相关规定(5 分)。 1.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 2.学校信访机制健全。 3.落实任前谈话、廉政谈话等制度。 4.对违纪违法问题问责追究落实到位。 查阅资料,座谈 访谈。 25.加强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 教育(4 分)。 1.制定落实党风党纪教育计划。 2.教育活动开展经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未发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查阅资料。 — 11 — 附件 2 2020 年度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定量指标) (一)Ι类高校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学校落实省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情况,年度高质量发展突破项 目完成情况。学校落实《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 (一)重点任 务(90 分) 1.省委省政府确定 (鲁教师发〔2020〕2号),完善绩效工资校内分配办法情况。学校推进重点工作 对学校自评材 料 的年度重点工作完 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60 采取主观评价 赋 成情况(90 分) 分) 分 (2)服务我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列举 2 个典型案例)(30 分)。 一、履行职 责(700 分) (1)当年新增省高水平建设学科数(30分),以及高水平学科总数占学校拥有博士或 2.高水平学科(80分) (二)学科专 3.高水平专业(60分) 业(160 分) 4. 学 位 授 权 点 (20 分)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总数(按学科名称计)的比例(50分)。 (2)拥有国家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和教育部第三级 认证的专业等高水平专业数量(20分,同一专业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折合 系数类型计算,下同),以及占本科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40分)。 (3)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数与硕士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数 比例(10 分),当年新增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数(10 分)。 — 12 — 根据折合总数,按 照归一法赋分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折合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以事业统计数据为准,10分)。学校专 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0分)。 5.生师比与博士比 (三)师资队 伍(100 分) 例(30分) 6.杰出人才(50分) 7.教授为本科生授 课情况(20 分) (2)当年度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20分)。 生师比指标达到 (3)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国家级重大、重 教育部规定的合 点项目,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人数(10分)及占学校 格标准,得2分, 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10分)。(仅限教师以本校为完成单位获批的项目,下同) 每超出0.2扣0.1 (4)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省部级重大、重 分,最低0分。 点项目(体育和艺术表演类教师含担任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和国际A级竞赛评 其他指标根据 折 委、裁判)的人数(5分)及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5分); 合总数或比例,按 (5)当年度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按实际上课学时达到学校规定最 照归一法赋分 低要求的人数计算,未规定最低学时的,按上课学时达到或超过 32 学时的人数 计算)(20 分)。 (1)学校教师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数,当年获批国家和省一流课 程数(以下统称高水平课程数,同一课程或教材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折合 系数类型计算,下同;10分),以及生均高水平课程数(10分); (四)人才培 养质量 (150 分) 8.高水平课程(30分) (2)2019年以来新增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专业学位案例库)数(5分),以及生均优质 9.校企合作办学(30 课程数(5分)。 分) (3)当年度实施校企合作的本科专业数(含校企合作项目及校企共建专业,以双方 10.国际交流与合作 协议为准;同一专业与多个企业合作的,按一个专业统计)占本科专业设置总数 (30分) 比例(20分);当年度立项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数占申报数 11.学生竞赛获奖 比例(10分)。 (30分) (4)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在校期间赴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有 3 个月以 12.就业情况(30 分) 上国(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学习、实习学生,以及来校学习交流国(境)外学 生(含学历生)数占比(10 分);当年度专任教师中具有 6 个月及以上国(境)外学术 经历的教师(含外籍教师)占比(10 分);当年度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中外合 作办学机构内专业)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 分)。 — 13 — 根据折合总数 或 比例,按照归一法 赋分;实现高质量 升学情况采取 主 观评价赋分。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5)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决赛奖励、大学生科创大赛省 级奖励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人次数占比(10 分), 以及年度同比增长情况(10 分);当年度在校研究生生均获得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 文和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数量(10 分)。 (6)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10 分)和实现高质量升学情况(提供 30 名优 秀学生案例)(20 分)。 (1)当年度师均(按专任教师数计算,下同)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纵向科研经费 (30分),以及年度同比增长率(2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评价) (2)当年度学校代表性科研成果情况(提供不超过20项代表性成果,论文类成果需 (五)科学研 13.科研经费(50分) 究与社会服 14.科研成果(50分) 务(180 分) 15.社会服务(80 分) 包含一定数量的中国期刊论文)(50分)。 (3)当年度学校接受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师均到 账经费额度(3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评价)。 (4)当年度学校开展成果转移转化(不含横向课题经费)、社会培训、接受社会捐赠 等实际到账的师均社会收入经费(30 分),以及代表性科技成果转化和社科类成果 根据折合总数 或 比例,按照归一法 赋分;代表性成果 和代表性案例 采 取主观评价赋分。 被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情况(提供不超过 10 项代表性成果转化(采用)案例)(20 分)。 (六)预算绩 效管理 (20 分) (1)当年度学校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上年度绩效目标自评及当年度绩效运行 经费考核按照 归 监控情况;预决算和绩效信息公开和问题整改情况;学校落实三个三分之一政策 一法赋分,其他任 16.绩效管理(15分) 管理机制建立情况(公办高校);当年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何一项考核内 容 17.资产管理(5 分) 等等(15分)。 违反规定要求 的 (2)学校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当年度执行情况,资产清查盘点、处置情况,如实 扣 0.3,同一指标 进行产权登记及变更情况等。(5 分) 满 3 项不得分 — 14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情况(20分);以及学校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 出台或实施重大、创新性政策规定情况(20分)。 18.机制创新(60分) 二、创新创 (七)创新创 优(150 分) 优(150 分) 19.教学科研创优 (40分) 20.经验推广(20分) 21.办学特色(30 分) (2)当年度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进教师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职称评 聘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情况(20分)。 对学校自评材 料 (3)当年度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情况(40分)。 采取主观评价 赋 (4)当年度学校改革经验被省级及以上部门(媒体)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情况(限推 分;教学科研奖励 荐20条)(20分)。 按归一法赋分 (5)学校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限推荐 5 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必选项)。(30 分) 22.举办单位评价 三、综合测 评(150 分) (八)满意度 评价 (150 分) (50分) 23.本校师生评价 (50分) 24. 用 人 单 位 评 价 (1)举办单位对学校年度工作成效、领导班子、公益服务的满意情况(50分)。 根据评价主体 满 (2)师生代表对学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的满意情况(50分)。 意度反馈情况 赋 (3)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代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的满意情况(50 分)。 分 (50 分) 注:各项考核内容中涉及不同等级的,均按不同等级数值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加和后得出折合总数或比例。 — 15 — (二)Ⅱ类高校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学校落实省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情况,年度高质量发展突破项目 (一)重点 1.省委省政府确定 完成情况。学校落实《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鲁 任务 的年度重点工作完 (90 分) 成情况(90 分) 教师发〔2020〕2号),完善绩效工资校内分配办法情况。学校推进重点工作攻坚、 采 取 主 观 评 价 赋 分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60分) 对学校自评材料 (2)服务我省 “八大发展战略” 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列举 2 个典型案例)(30 分)。 一、履行 职责 (700 分) 2. 高 水 平 学 科 (50 (二)学科 专业 (140 分) (1)当年新增省高水平建设学科数(20分),以及高水平学科总数占学校拥有博士或 分)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总数(按学科名称计)的比例(30分)。 3. 高 水 平 专 业 (80 (2)拥有国家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和教育部第三级认 根据折合总数,按 分) 证的专业等高水平专业数量(30分,同一专业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折合系数 照归一法赋分 4. 学 位 授 权 点 (10 分) 类型计算,下同),以及占本科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50分)。 (3)当年新增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数(10 分)。 — 16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折合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以事业统计数据为准,10分)。学校专 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0分),以及具有3个月及以上行业企业锻 生师比指标达到 炼经历的教师(含外籍教师)比例(10分)。 教育部规定的合 (2)当年度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20分)。 格标准,得2分, 5.生师比与师资队 (3)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 每 超 出 0.2 扣 0.1 (三)师资 伍结构(40分) 项目,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人数(7分)及占学校专任 分,最低0分。 队伍(110 6.杰出人才(50分) 教师总数的比例(8分)。(仅限教师以本校为完成单位获批的项目,下同) 高层次人才引进 分) 7.教授为本科生授 (4)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省部级重大、重点 情况采取主观评 课情况(20 分) 项目(体育和艺术表演类教师含担任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和国际A级竞赛评委、 价。 裁判)的人数(7分)及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8分)。 其他指标根据折 (5)当年度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按实际上课学时达到学校规定最低 合总数或比例,按 要求的人数计算,未规定最低学时的,按上课学时达到或超过 32 学时的人数计 照归一法赋分 算)。(20 分) (1)学校教师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数,当年获批国家和省一流课程 数(以下统称高水平课程数,同一课程或教材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折合系数 8. 高 水 平 课 程 (35 类型计算,下同;10分),以及生均高水平课程数(15分)。 分) (2)2019年以来新增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专业学位案例库)数(5分),以及生均优质 9.校企合作办学(40 课程数(5分)。 根据折合总数或 (四)人才 分) (3)当年度实施校企合作的本科专业数(含校企合作项目及校企共建专业,以双方协 比例,按照归一法 培养质量 10.国际交流与合作 议为准,同一专业与多个企业合作的,按一个专业统计)占本科专业设置总数比例 赋分;实现高质量 (170 分) (25分) (30分);当年度立项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数占申报数比例 升学情况采取主 11. 学 生 竞 赛 获 奖 (10分)。 观评价赋分。 (30分) (4)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在校期间赴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有3个月以上 12.就业情况(40 分) 国(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学习、实习学生,以及来校学习交流国(境)外学生(含 学历生)数占比(10分);当年度专任教师中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学术经历的教 师(含外籍教师)占比(10分);当年度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中外合作办学机 — 17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构内专业)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5分)。 (5)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决赛奖励、大学生科创大赛省级 奖励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人次数占比(10分),以 及年度同比增长情况(10分);当年度在校研究生生均获得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和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数量(10分)。 (6)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20 分)和实现高质量升学情况(提供 30 名优 秀学生案例)(20 分)。 (1)当年度师均(按专任教师数计算,下同)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纵向科研经费 (30分),以及年度同比增长率(2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评价) (五)科学 研究与社 会服务 (170 分) (2)当年度学校代表性科研成果情况(提供20项代表性成果,论文类成果需包含一定 根据折合总数或 13.科研经费(50分) 数量的中国期刊论文)(40分)。 比例,按照归一法 14.科研成果(40分) (3)当年度学校接受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师均到账 赋分;代表性成果 15.社会服务(80 分) 经费额度(3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评价)。 和代表性案例采 (4)当年度学校开展成果转移转化(不含横向课题经费)、社会培训、接受社会捐赠 取主观评价赋分。 等实际到账的师均社会收入经费(30 分),以及代表性科技成果转化和社科类成果 被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情况(提供 10 项代表性成果转化(采用)案例)(20 分)。 (六)预算 绩效管理 (20 分) (1)当年度学校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上年度绩效目标自评及当年度绩效运行监 经费考核按照归 控情况;预决算和绩效信息公开和问题整改情况;学校落实三个三分之一政策管 一法赋分,其他任 16.绩效管理(15分) 理机制建立情况(公办高校);当年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何一项考核内容 17.资产管理(5 分) 等(15分)。 违反规定要求的 (2)学校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当年度执行情况,资产清查盘点、处置情况,如实进 扣 0.3,同一指标 行产权登记及变更情况等。(5 分) 满 3 项不得分 — 18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情况(20分),以及学校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革, 出台或实施重大、创新性政策规定情况(20分)。 18.机制创新(60分) 二、创新 (七)创新 创优 创优 (150 分) (150 分) 19. 教 学 科 研 创 优 (40分) 20.经验推广(20分) 21.办学特色(30 分) (2)当年度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进教师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职称评聘 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情况(20分)。 对学校自评材料 (3)当年度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情况(40分)。 采取主观评价赋 (4)当年度学校改革经验被省级及以上部门(媒体)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情况(限推 分;教学科研奖励 荐20条)(20分)。 按归一法赋分 (5)学校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限推荐 5 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必选项)。(30 分) 22. 举 办 单 位 评 价 三、综合 (八)满意 测评 度评价 (150 分) (150 分) (50分) 23. 本 校 师 生 评 价 (50分) 24. 用 人 单 位 评 价 (1)举办单位对学校年度工作成效、领导班子、公益服务的满意情况(50分)。 根据评价主体满 (2)师生代表对学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的满意情况(50分)。 意度反馈情况赋 (3)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代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的满意情况(50 分)。 分 (50 分) 注:各项考核内容中涉及不同等级的,均按不同等级数值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加和后得出折合总数或比例。 — 19 — (三)Ⅲ类高校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学校落实省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情况,年度高质量发展突破 项目完成情况。学校落实《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 (一)重点任 务(90 分) 1.省委省政府确定的 意见》(鲁教师发〔2020〕2号),完善绩效工资校内分配办法情况。学校推进 对学校自评材料 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 重点工作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创新举措与 采取主观评价赋 况(90 分) 实践成效。(60分) 分 (2)服务我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列举 2 个典型案例)(30 分)。 一、履行 职责 (1)拥有国家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和教育部第三 (700 分) 级认证的专业等高水平专业数量(20分,同一专业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 2.高水平专业(60分) 折合系数类型计算,下同),以及占本科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40分)。 (二)专业建 3.专业结构(30分) (2)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当年度新上本科专业、新增停招(撤销)本科专业占上年 根据折合总数, 设(150 分) 4.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60 度招生本科专业总数比例。(30分) 按照归一法赋分 分) (3)当年度实施校企合作的本科专业数(含校企合作项目及校企共建专业,以双 方协议为准,同一专业与多个企业合作的,按一个专业统计)占本科专业设置 总数比例情况(60 分)。 — 20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折合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以事业统计数据为准,10分)。学校 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10分),以及具有3个月及以上行业 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含外籍教师)比例(30分)。 (2)当年度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20分)。 5.生师比与师资队伍 (三)师资队 伍(130 分) 结构(50分) 6.杰出人才(50分) 7.教授为本专科生授 课情况(30 分) 一、履行 (3)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国家级重大、 重点项目,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人数(5分)及占 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5分)(仅限教师以本校为完成单位获批的项目,下 同)。 (4)当年度学校专任教师中,2018年以来,作为负责人新增获批省部级重大、 重点项目(体育和艺术表演类教师含担任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和国际A级 竞赛评委、裁判)的人数(10分)及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10分)。 职责 (5)当年度学校教授、副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比例(按实际上课学时达到学校规 (700 分) 定最低要求的人数计算,未规定最低学时的,按上课学时达到或超过 32 学时 生师比指标达到 教育部规定的合 格标准,得2分, 每超出0.2扣0.1 分,最低0分。 高层次人才引进 情况采取主观评 价。 其他指标根据折 合总数或比例, 按照归一法赋分 的人数计算)。(30 分) (1)学校教师主编“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数,当年获批国家和省一流 课程数(以下统称高水平课程数,同一课程或教材符合多个类型的,仅按最高 (四)人才培 养(150 分) 8.高水平课程(50分) 9.学生竞赛获奖(40分) 10.就业情况(60 分) 折合系数类型计算,下同;20分),以及生均高水平课程数(30分)。 (2)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决赛奖励、大学生科创大赛 省级奖励和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人次数占比(20 分),以及年度同比增长情况(20 分)。 (3)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40 分)和实现高质量升学情况(提供 30 名优秀学生案例)(20 分)。 — 21 — 根据折合总数或 比例,按照归一 法赋分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师均(按专任教师数计算,下同)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纵向科研经 费(20分),以及年度同比增长率(2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 评价) (2)当年度学校代表性科研成果情况(提供20项代表性成果,论文类成果需包含 (五)科学研 11.科研经费(40分) 一定数量的中国期刊论文)(40分)。 究与社会服 12.科研成果(40分) (3)当年度学校接受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师均 务(160 分) 13.社会服务(80 分) 到账经费额度(30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经费分别统计评价)。 (4)当年度学校开展成果转移转化(不含横向课题经费)、社会培训、接受社会捐 赠等实际到账的师均社会收入经费(30 分),以及代表性科技成果转化和社科 根据折合总数或 比例,按照归一 法赋分;代表性 成果和代表性案 例采取主观评价 赋分。 类成果被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情况(提供 10 项代表性成果转化(采用)案 例)(20 分)。 (六)预算绩 效管理(20 分) (1)当年度学校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上年度绩效目标自评及当年度绩效运 经费考核按照归 行监控情况;预决算和绩效信息公开和问题整改情况;学校落实三个三分之 一法赋分,其他 14.绩效管理(15分) 一政策管理机制建立情况(公办高校);当年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财政资 任何一项考核内 15.资产管理(5 分) 金使用情况等等(15分)。 容违反规定要求 (2)学校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当年度执行情况,资产清查盘点、处置情况,如 的扣 0.3,同一指 实进行产权登记及变更情况等(5 分)。 标满 3 项不得分 — 22 — 考核类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0 年度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1)当年度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情况(20分),以及学校深化教学科研管理改 革,出台或实施重大、创新性政策规定情况(20分)。 16.机制创新(60分) 二、创新 创优 (150 分) (七)创新创 优(150 分) 17.教学科研创优(40 分) 18.经验推广(20分) 19.办学特色(30 分) (2)当年度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进教师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职称 评聘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情况(20分)。 对学校自评材料 (3)当年度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情况(40分)。 采取主观评价赋 (4)当年度学校改革经验被省级及以上部门(媒体)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情况(限 分;教学科研奖 推荐20条)(20分)。 励按归一法赋分 (5)学校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管 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办学特色(限推荐 5 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必选 项)。(30 分) 20.举办单位评价(50 三、综合 (八)满意度 测评 评价 (150 分) (150 分) 分) 21.本校师生评价(50 分) 22. 用 人 单 位 评 价 (50 (1)举办单位对学校年度工作成效、领导班子、公益服务的满意情况(50分)。 根据评价主体满 (2)师生代表对学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的满意情况(50分)。 意度反馈情况赋 (3)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代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的满意情况(50 分)。 分 分) 注:各项考核内容中涉及不同等级的,均按不同等级数值乘以相应权重系数,加和后得出折合总数或比例。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