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_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及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的通知.pdf
浙教办函〔2022〕158 号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2 年省级 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 及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本科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浙江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国家级一流 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 (浙教办函〔2019〕334 号),经 研究,决定开展 2022 年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 践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为培育高质量全英文授课本科 国际化课程,继续开展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认定工作。根据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开展首批省级劳动 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 下。 一、认定数量 拟认定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600 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 1 - 400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1000 门、社会实践一流 本科课程 350 门左右。 拟认定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 200 门,推荐类型主要为线 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名额单列。 拟认定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160 门左右, 推荐类型主要为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名 额单列。 二、认定范围及要求 (一)2022 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范围:申报推荐课程 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 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 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1.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在全国性公 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至少 2 个学期或 2 个教学周期(原则上每个周期不少于 6 周,下同)教学活动的全 日制本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社会 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须至少经过 2 个学 期或 2 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 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 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 - 2 - 教学周期。 鼓励学校申报体现跨学科、跨专业及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鼓励申报优势 特色鲜明、受益面广的高质量文化素质类课程。候选课程所涉及 的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及团队主要成员 每人每年限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2022 年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认定范围:推荐类 型主要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完成至少 1 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实施,取得实质性 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 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 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学周期);同时还应突出国际化课程特点, 授课对象须为(或包含)外国留学生,课程已列入外国留学生本 科专业培养方案,授课语言除汉语类、国情教育类课程外,须为 全外语。课程负责人近 5 年内应有至少 2 年从事本科层次外国留 学生教育或管理经验(提供授课记录或工作简历,并由学校教务 部门证明)。请各校在推荐国际化一流本科课程时,重点推荐学 校优势学科专业、具有在线授课基础的本科课程。本次可推荐的 非外文授课课程数占国际化一流本科课程总数的比例不超过 15%,各校可适当考虑推荐相关特色课程,如始业教育、国情教 育、中国法律教育等。候选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的在编教师 - 3 - 或管理人员。候选课程负责人每人每年限申报 1 门国际化课程。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申报 2 门课程(其中非国际化课程不 超过 1 门)。由外籍教师负责的团队必须包含中方教师。 (三)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认定范 围:申报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 分的本科课程。推荐类型主要为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 践一流本科课程。截至 2022 年 5 月 31 日,须至少经过 2 个学期 或 2 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 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 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 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在线方式授课的学时可计入教 学周期。劳动教育课程须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结合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开设的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必修课 程优先推荐。鼓励学校申报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强与行 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深化产教融合, 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提高创造性地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相关课程。鼓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和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竞赛相关高质量项目转化为高水平 劳动教育课程。候选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 每人每年限申报 1 门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最多参与 申报 2 门课程(非劳动教育课程不超过 1 门)。 本次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含国际化课程)认定继续采用“学 - 4 - 校申报、省厅评审”的方式,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 流课程(含国际化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和省级劳动教育一 流本科课程认定采用“名额到校、省厅备案”的方式。各高校按照 分配名额(详见附件 1、2)认真规范做好组织推荐、评议评审、 校内公示各环节工作,并经学校教学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在申报限额内向省教育厅申报。学校向省教育厅推荐的课 程须在申报平台内注明相应课程类型的学校推荐排序。各高校作 为课程建设主体,要严格把关,择优申报,确保申报课程内容的 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要合理统筹不同类型课程,避免过于 集中。 二、申报时间和方式 2022 年 6 月 27 日至 30 日,各高校登录“浙江省课程工作网” (www.zjooc.net)进行课程网上申报(申报材料详见附件 3-7) , 申报截止时间为 6 月 30 日。各校教务部门管理员登录工作网的 账号及初始密码已默认设置成其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 程共享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现有账号及密码。各校申报教 师需在工作网注册并由所在高校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取得账号及 密码(申报教师若有省平台账号的,登录工作网的账号及初始密 码已默认设置成其省平台现有账号及密码)。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学校申报的线上一流课程(含国际化 课程)进行评审,对申报的其他课程进行备案审核。省教育厅对 评审及备案通过的课程经公示等程序无异议后,确定认定名单并 - 5 - 发文公布。 三、申报工作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高教处联系人:卢燕,电话:0571-88008990;省 教育厅国际处联系人:杜健,电话:0571-88008992;工作网(省 课程中心)联系人:王雪,吕长生,电话:0571-89913077, 0571-89913026。 附件:1.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推 荐名额分配表 2.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推荐名额分配表 3.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 5.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申报书 6.线上课程(不含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非 省平台) 7.线上课程(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非省平 台)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2 年 6 月 2 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 - 6 - 附件 1 2022 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首批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额分配表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门数(不含国际化课程) 序号 单 位 线上课程 线下课程 线上线下混 合式课程 社会实践 课程 省级劳动教育 一流本科课程 推荐门数 1 浙江大学 60 30 60 20 10 2 中国美术学院 30 10 30 10 5 3 浙江工业大学 35 10 30 10 5 4 浙江师范大学 35 10 30 10 5 5 宁波大学 30 10 30 10 5 6 浙江理工大学 30 10 30 10 5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0 10 30 10 5 8 浙江工商大学 35 10 30 10 5 9 中国计量大学 30 10 30 10 5 10 浙江中医药大学 30 10 30 10 5 - 7 - 11 浙江海洋大学 20 8 25 8 3 12 浙江农林大学 30 10 30 10 5 13 温州医科大学 30 10 30 10 5 14 浙江财经大学 30 10 30 10 5 15 浙江科技学院 20 8 25 10 3 16 浙江传媒学院 20 10 25 10 3 17 嘉兴学院 20 8 25 8 3 18 浙江外国语学院 10 6 20 6 2 19 浙江万里学院 25 10 25 8 3 20 浙江树人学院 10 6 20 6 2 21 杭州师范大学 30 10 30 10 5 22 温州大学 30 10 30 10 5 23 衢州学院 10 6 20 6 2 24 绍兴文理学院 20 8 25 8 3 25 湖州师范学院 20 8 25 8 3 26 台州学院 20 10 25 8 3 27 宁波诺丁汉大学 10 6 20 6 2 - 8 - 28 温州肯恩大学 10 6 20 6 2 29 丽水学院 20 8 25 8 3 30 宁波工程学院 20 8 25 8 3 31 浙江警察学院 20 8 25 8 3 3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10 8 20 6 2 33 宁波财经学院 10 8 20 6 2 34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10 6 20 6 2 35 浙江音乐学院 20 8 25 8 3 36 杭州医学院 10 6 20 6 2 37 温州商学院 10 6 20 6 2 38 浙大城市学院 10 6 20 6 2 39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10 6 20 6 2 40 嘉兴南湖学院 10 6 20 6 2 41 温州理工学院 10 6 20 6 2 42 湖州学院 10 6 20 6 2 43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5 3 15 5 1 44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5 3 15 5 1 - 9 - 45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5 3 15 5 1 46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5 3 15 5 1 47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5 3 15 5 1 4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 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 术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 院 5 3 15 5 1 5 3 15 5 1 5 3 15 5 1 49 50 5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5 3 15 5 1 52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5 3 15 5 1 53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 院 5 3 15 5 1 54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5 3 15 5 1 55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5 3 15 5 1 56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 学院 5 3 15 5 1 57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5 3 15 5 1 - 10 - 附件 2 2022 年省级一流国际化本科课程推荐名额分配表 推荐门数 国际化线下一 流课程 25 国际化线上线下 混合式一流课程 5 计 浙江大学 国际化线上 一流课程 10 2 中国美术学院 3 1 1 5 3 浙江工业大学 8 4 3 15 4 浙江师范大学 2 10 3 15 5 宁波大学 5 7 3 15 6 浙江理工大学 5 8 2 15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 9 5 15 8 浙江工商大学 5 5 5 15 9 中国计量大学 0 2 1 3 10 浙江中医药大学 1 8 1 10 11 浙江海洋大学 1 1 1 3 12 浙江农林大学 1 3 2 6 13 温州医科大学 7 1 2 10 14 浙江财经大学 3 3 1 7 15 浙江科技学院 5 8 2 15 16 浙江传媒学院 1 1 0 2 17 嘉兴学院 0 1 0 1 18 浙江外国语学院 1 1 0 2 19 浙江万里学院 1 2 1 4 20 浙江树人学院 0 1 1 2 21 杭州师范大学 2 2 1 5 22 温州大学 2 5 3 10 23 台州学院 0 1 1 2 24 宁波诺丁汉大学 0 7 0 7 25 丽水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 院 宁波财经学院 0 2 1 3 1 1 0 2 0 1 0 1 序号 单 位 1 26 27 40 - 11 - 附件 3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022 年) 课程名称: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类型: ○线上一流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学校推荐序号(相应课程类型) : 申报学校: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浙江省教育厅 2022 年 5 月 - 12 -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上 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 实践一流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 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 设信息。 3.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 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4.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 13 -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非必填项)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必修 ○选修 课程性质 面向专业 ○专业课 开课年级 □学时 学时/学分 主要教材 开放程度 开课平台 学时 □学分 学分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权 页)(非必填项) ○面向社会和学校开放 ○仅对本校(机构)组织的学习者开放 主要开课平台: 其他开课平台: 课程开设期次 首次开课平台及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课程链接(近两年最优 1. 的两期,省平台课程无 2. 需填写) (二)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 14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必修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年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月 月 日— 日— 年 年 月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文化素质课 课程类型 ○必修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总学时: 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使用的在线课程 ○国家线上一流课程或及名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否 (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使用方式: ○MOOC ○SPOC 课程名称: 所属高校: 课程负责人: 课程首页网址: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15 -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实践基地 学 时 学 分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创新创业类 ○专业类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类 ○其他(填写) ○选修 名称及所在地: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践学时: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年 年 月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 的情况)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 16 - 四、课程思政实施情况(300 字以内) (本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以及育人元素于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及其实施路径。) 五、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 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 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 六、课程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七、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 - 17 - 八、附件材料清单(线上一流课程不需要提供附件材料) 1. 课程负责人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 不得少于 3 分钟。] 2.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 3. 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4. 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5.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6.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7.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 8.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9.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0.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选择性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 40 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 MP4 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 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 11. 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 定。 九、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保证课程资源知识产 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 范性问题。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 18 - 十、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课程评价意见 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十一、学校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 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十二、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 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该课程如果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供政策、 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同意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 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经审核程序后更新资源 和数据。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 19 - 附件 4 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申报书 (2022 年) 课程名称(中文): (英文):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类型: ○线上一流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学校推荐序号: 申报学校: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浙江省教育厅 2022 年 5 月 - 20 -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 上一流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 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 设信息。 3.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 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4.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 21 -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必修 ○专业课 ○选修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学 分 主要教材 开放程度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权 页) ○面向社会和学校开放 ○仅对本校(机构)组织的学习者开放 主要开课平台: 开课平台 其他开课平台: 课程开设期次 首次开课平台及时间 最近一期(学生包含留 学生)开课时间 最近一期学生总人数 (含留学生) 课程链接(近期最优的 一期,省平台课程无需 填写)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 22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必修 ○专业课 ○选修 实验课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一期(学生包含留 学生)开课时间 最近一期学生总人数 (含留学生)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文化素质课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必修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总学时: 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一期(学生包含留 学生)开课时间 最近一期学生总人数 (含留学生) 使用的在线课程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名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否 (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使用方式: ○MOOC ○SPOC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 23 -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 的情况) 课程负责人近 5 年从事外国留学生培养及管理工作经历。(需罗列具体授课信息 或留学生管理岗位经历)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四、课程思政实施情况(300 字以内) (本课程蕴含针对外国留学生培养的育人元素,以及育人元素于课程教学的切入 点及其实施路径。 ) - 24 - 五、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 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 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 六、课程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七、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 八、附件材料清单(线上一流课程不需要提供附件材料) 12. 课程负责人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 不得少于 3 分钟。] 13.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 14. 最近一学期(学生包含留学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5. 最近一学期(学生包含留学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 (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6. 最近一学期(学生包含留学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7. 最近一学期(学生包含留学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 - 25 - 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8.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 19. 最近一学期(学生包含留学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0.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1.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必须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 40 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 MP4 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 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 22. 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 定。 九、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保证课程资源知识产 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 范性问题。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十、教务部门意见 兹证明该课程负责人所申报的从事外国留学生培养及管理的工作经历属实。 学校教务(盖章) 年 - 26 - 月 日 十一、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课程评价意见 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十二、学校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 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十三、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 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该课程如果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 ,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 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同意课程建设和改 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经审核程序后 更新资源和数据。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 27 - 附件 5 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书 (2022 年) 课程名称: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类型: ○线下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学校推荐序号: 申报学校: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浙江省教育厅 2022 年 5 月 - 28 -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下 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 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 设信息。 3.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 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4.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 29 -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 ○必修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文化素质课 课程类型 ○必修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课 ○选修 总学时: 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30 -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上传封面及版 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使用的在线课程 ○国家线上一流课程或及名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否 (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使用方式: ○MOOC ○SPOC 课程名称: 所属高校: 课程负责人: 课程首页网址: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实践基地 学 时 学 分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创新创业类 ○专业类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类 ○其他(填写) ○选修 名称及所在地: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践学时: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年 年 月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注: (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 31 -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 的情况)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四、课程思政(含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实施情况(300 字以内) (本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尤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元素,及其于课程教学的切 入点及其实施路径。 ) 五、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 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 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 六、课程劳动教育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七、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 - 32 - 八、附件材料清单 23. 课程负责人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 不得少于 3 分钟。] 24.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 25. 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6. 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7.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8.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29.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 30.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31.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32.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选择性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 40 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 MP4 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 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 33. 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 定。 九、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保证课程资源知识产 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 范性问题。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 33 - 十、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课程评价意见 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十一、学校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 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十二、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 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该课程如果被认定为“省级劳动教育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 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同意课程建设和改 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经审核程序后 更新资源和数据。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 - 34 - 月 日 附件 6 线上一流课程(不含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 (非省平台) 课程平台单位(公章): 课程名称 学校名称 基本信息 课程负责人 单期课程开设周数 课程运行平台名称 开设学期 课程开设 情况 起止时间 选课人数 课程链接 1 2 … 授课视频 总数量(个) 总时长(分钟) 非视频资源 数量(个) 课程公告 数量(次) 总次数(次) 第( )、 ( ) 测验和作业 期课程资源 与学习信息 互动交流情况 习题总数(道) 参与人数(人) 发帖总数(帖) 教师发帖数(帖) 参与互动人数(人) 次数(次) 考试 试题总数(题) 参与人数(人) 高校 使用情况 使用课程学校总数 使用课程学校名称 选课总人数 填表说明: 1.“单期课程开设周数”指课程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运行周数; 2.“课程开设情况”,一门课开设多期,则填写多行记录,学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体 到日,格式如:2017-9-1(年-月-日); 3.“第() 、()期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可以任选“课程开设情况”中的两期填写所有数 据,括号中填写“开设学期”的数字; 4.“高校使用情况”仅提供课程平台系统里开设 SPOC 的数据信息,以社会学习者个人身 份注册不计算在内。 - 35 - 附件 7 线上一流课程(国际化课程)平台数据信息表 (非省平台) 课程平台单位(公章) : 课程名称 学校名称 课程负责人 基本信息 单期课程开设周数 课程运行平台名称 开设学期 课程开设 1 情况 2 起止时间 选课人数 课程链接 … 总数量(个) 授课视频 总时长(分钟) 非视频资源 数量(个) 课程公告 数量(次) 总次数(次) 测验和作业 习题总数(道) 第 ()、 期 课程资 参与人数(人) 源与学习信 发帖总数(帖) 息 互动交流情况 教师发帖数(帖) 参与互动人数(人) 次数(次) 考试 试题总数(题) 参与人数(人) 使用课程学校总数 高 校 使用情况 使用课程学校名称 选课总人数 填表说明: 1. “单期课程开设周数”指课程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运行周数; 2. “课程开设情况”,一门课开设多期,则填写多行记录,学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体到日, 格式如:2017-9-1(年-月-日) ; 3. “第() 、 期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可以任选“课程开设情况”中的一期填写所有数据,括 号中填写“开设学期”的数字; 4.“高校使用情况”仅提供课程平台系统里开设 SPOC 的数据信息,以社会学习者个 人身份注册不计算在内。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