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二一七年十二月 目 录 目 录 一、学校简介........................................................................................................... 1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 (二)本科专业设置...............................................................................................................2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4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4 1.第一志愿率及报到率....................................................................................................4 2.录取分数线....................................................................................................................4 (五)本科生海外交流...........................................................................................................5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 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主讲教师情况...............................................................................................................7 1.主讲教师........................................................................................................................7 2.教授承担本科课程........................................................................................................7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设备...........................................................................................................8 (五)图书资源.......................................................................................................................8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8 1.校园网络概况................................................................................................................8 2.信息资源建设情况........................................................................................................8 3.应用情况........................................................................................................................8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 9 (一)专业建设.......................................................................................................................9 1.一流专业建设................................................................................................................9 2.新办专业建设................................................................................................................9 (二)课程建设.......................................................................................................................9 1.开设课程和课堂教学规模............................................................................................9 2.建设情况......................................................................................................................10 (三)教材建设.....................................................................................................................10 1.制度建设与自编教材..................................................................................................10 2.教材选用与评估..........................................................................................................10 (四)教学改革.....................................................................................................................10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 i 目 录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1 3.实践教学改革.............................................................................................................. 11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2 五、创新创业教育..................................................................................................13 (一)顶层设计.....................................................................................................................13 (二)平台构建.....................................................................................................................13 (三)师资队伍和资金保障.................................................................................................13 (四)制度建设.....................................................................................................................13 (五)创新创业训练.............................................................................................................13 六、质量保障体系..................................................................................................14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4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14 2.科研促进教学,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4 3.管理服务教学,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4 (二)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 1.开展“教风学风大检查”活动,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 ..........................15 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15 3.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工作..........................................................................16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16 (四)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16 七、学生学习效果..................................................................................................17 (一)学习满意度.................................................................................................................17 (二)毕业与学位授予.........................................................................................................17 (三)就业情况.....................................................................................................................18 (四)用人单位评价.............................................................................................................19 八、特色发展..........................................................................................................20 (一)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20 (二)强化实践教学,突显应用创新能力培养.................................................................20 (三)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形成了需求导向、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 .................21 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一)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2 (二)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22 (三)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有待提升.....................................................................................23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4 ii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校简介 西安财经学院座落于古都西安,建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 4 个校区, 占地面积 1564 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 滈河、潏河环绕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具有 60 余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 1952 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 2001 年由原陕西经贸学院与原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0 年, 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协议,共建西安财经学院。 建校 60 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和管理 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 学等学科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 10 个二级学 院和 1 个教学部,有 3 个一级学科,20 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3 个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 4 个省级优势学科、1 个省级特色学科,2 个省级一流学 科;有 45 个本科专业,2 个国家级、8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 个国家 级、6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 个省级名牌专业,12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成 35 门省级精品课程。2016-2017 学年,学校专任教师 1013 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 教师约占 40%,全日制在校学生 17144 人。 学校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2007 年 12 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17 年 4 月通 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肯定。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拥有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 9 个省部级科 研基地和 7 个校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000 余 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245 项,先后有 26 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 科研成果奖励。 学校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比 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 30 余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 关系。 学校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已然形成浓郁的西 财特色,2010 年学校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以学 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 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目前,学校正在为全 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按照《西安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原则意 见》 《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加强 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深厚的基础 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术的操作 技能等相关技术综合能力,并善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60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人才强校、特色发展” 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先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培养了 13 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基层财经管理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目前专业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学科门类 序号 名称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一级学科 序号 名称 1 经济学类 2 专业代码及名称 财政学类 序号 专业代码 1 020101 经济学 2 020102 经济统计学 3 020201K 财政学 4 020202 税收学 5 020301K 金融学 6 020303 保险学 7 020304 投资学 8 020402 贸易经济 9 020401 国际贸易与经济 社会学科 (经济学、 1 法学、政治 3 金融学类 学) 4 人文学科 2 经济与贸易类 5 法学类 10 030101K 法学 6 政治学类 11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12 050201 英语 7 13 050207 日语 14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5 050107T 秘书学 16 130503 环境设计 (文学、艺 术学) 专业名称 8 9 中国语言文学类 设计学类 2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人文学科 2 10 (文学、艺 术学) 11 12 3 14 15 数学类 管理学 工学 统计学类 计算机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7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8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9 050302 广播电视学 20 050303 广告学 21 050301 新闻学 22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3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4 071201 统计学 25 071202 应用统计学 26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7 120103 工程管理 28 120102 29 120105 工程造价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16 工业工程类 30 120701 工业工程 17 电子商务类 31 120801 电子商务 32 120203K 会计学 33 120204 财务管理 34 120201K 工商管理 3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36 120207 审计学 37 120202 市场营销 18 工商管理类 19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38 120601 物流管理 20 旅游管理类 39 120901K 旅游管理 40 120402 行政管理 41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42 120405 城市管理 43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44 080902 软件工程 45 080903 网络工程 21 5 新闻传播学类 理学 13 4 戏剧影视学类 公共管理类 22 农业经济管理类 23 计算机类 3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144人,其中本科生16434人, 占各类全日制在校生的95.86%。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6-2017学年,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影响力 的扩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地优秀考生竞相报考的热门院校。 1.第一志愿率及报到率 生源质量好,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97%以上,如表2所示,新生报到率达到 97%以上,如表3所示。 表 2 2016-2017 学年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统计表 录取总人数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录取率 3927 3842 97.84% 表 3 2016-2017 学年新生报到情况统计表 录取总人数 未报到人数 报到率 3927 90 97.71% 2.录取分数线 (1)总体数据 学校的生源省份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近两年来,除陕西省 外,每年有近20个地区的录取平均分超过当地二批次省控线50分以上,每年有近 16个地区的录取平均分接近或超过当地一批次省控线,其中,2016年文史类有13 个地区录取平均分超过当地一批省控线;理工类有16个地区录取平均分超过当地 一批省控线。 (2)在陕录取分数线 为了更好的支持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一般每年下达本省招生 计划均占到总体的70%。 学校在陕招生生源质量高,近年来,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保持陕西高校同批 次录取最高分。一批次省控线上生源比例逐年提高,如表4所示。 4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4 2016-2017 学年在陕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文史类 二批 省控 录取 线 线 460 理工类 超二 一批 批省 省控 控线 线 40 511 500 一批 二批 线上 省控 生源 线 比例 25.2% 423 录取 线 超二 一批 批省 省控 控线 线 42 470 465 一批 线上 生源 比例 50.8% 近几年来,各专业招生录取生源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经济类、工商管理类等 专业在陕西以及整个西北地区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陕招生优势专业 及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均接近或超过一批次省控线。其中,会计学文理科全部在 一批次线上招生;金融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理工类全部在一批次线上招生,文史类 一批次线上生源比例逐年大幅提高;统计学及相关专业一批次线上生源比例也逐 年大幅提高,如表5所示。 表 5 2016-2017 学年特色专业在陕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文史类 专业 录取线 理工类 一批省 一批线上生 控线 源比例 录取线 一批省 一批线上生 控线 源比例 会计学 515 511 100% 488 470 100% 金融学 511 511 95.1% 478 470 100% 财务管理 509 511 74.7% 473 470 100% / 511 / 465 470 46.36.% / 511 / 465 470 36.89.% 统计学类(含 统计学、应用 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五)本科生海外交流 学校不断加大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与 32 个国家和地区 的 45 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 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如比利时安 特卫普大学管理学院开展了“4+1”培养项目;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布拉德福德 5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开展了“3+1”、“4+1”合作培养项目;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了 “4+1”合作培养项目,进一步推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 授。同时开展赴美带薪实习和赴日带薪实习等海外交流项目,设立专项基金,支 持和引进国(境)外优秀专家来校授课或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引进国(境)外优 秀教材,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推动本科教学国际合作交流进程。2017 年开始 招收外国留学生来学校学习。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数量、质量、结构的协调 发展与整体优化,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西安财 经学院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西安财经学院高层次人才从事 学术工作支持办法(暂行)》《西安财经学院“雁塔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设置暂行规 定》《西安财经学院“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贯彻落 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博士化率提升 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科研团队建设工程、国际化学术背景培训工程等四项 子工程,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2016-2017 学年,学校专任教师1013人,兼任教师80人,本科生师比16.92。师资队伍结构 如表6~表9所示。 表6 专任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一览表 学位 人数 比例 博士 223 22.01% 硕士 575 56.76% 学士 215 21.23% 合计 1013 100% 表 7 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一览表 职称 人数 比例 正高 121 11.94% 副高 281 27.74% 中级 538 53.12% 初级及见习 75 7.20% 合计 1013 100% 6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8 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一览表 年龄段 人数 比例 35 岁及以下 190 18.76% 36 岁至 45 岁 388 38.30% 46 岁及以上 435 42.94% 合计 1013 100% 表 9 专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一览表 毕业学校 人数 比例 本校 30 2.96% 外校 983 97.04% 合计 1013 100% (二)主讲教师情况 1.主讲教师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生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的选拔和聘任工作,力求让最优秀的 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与聘任管理办 法》(西财院人字2007[1]号),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各教学单位在 落实本科教学任务时,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优先考虑责任心强、有教学 经验、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2016-2017学年学校共聘任核心课程主讲教师745 名。 2.教授承担本科课程 学校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来抓,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 聘用的基本条件,并将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比例与授课时数作为二级学院(教 学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16-2017学年,全校各二级学院(教 学部)共有教授118人,有88人承担本科课堂教学任务,承担本科课程406门次。 学校坚持“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 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知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坚持服务本科教学一线,起到了良 好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经费投入 2016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总投入5626.57万元,本科专项教育经费投入 7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88.88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投入318.34万元,生均实验经费投入193.77元,本科 实习经费投入169.61万元,生均实习经费投入103.24元。 (四)教学用房、设备 学校占地面积104.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4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27.32万平方米,生均15.94平方米;其中实验室3.35万平方米,生均1.95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055.53万元,生均8198.51元,其中当年新增848.65 万元。 (五)图书资源 图书馆由长安校区、翠华校区、雁塔校区三部分馆舍组成,建筑面积总计 40838.99 平方米,设置阅览座位共计 2207 个。阅览室每周开放 90 小时,公共区 域自习室每周开放 94 小时。图书馆各校区图书实行通借通还的借阅制度,各馆 阅览室(书库)实行开架式、借阅藏咨询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累计馆藏量 192.98 万册。在订纸质期刊 1490 种,拥有电子图书 53.64 万册,电子期刊 11240 种。购买各类数据库 71 个,建设了西安财经学院专家学 者库、硕士论文库、优秀本科毕业生论文库、陕西地方志、陕西文史资料、丝绸 之路记事专题、统计信息书库、西安财经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成果集萃、西安财 经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专题书库,形成共计 9 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1.校园网络概况 学校校园网络始建于2000年,已形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与中国教育科研 计算机网3.2G接入、校内万兆骨干、千兆到楼宇、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星型三层结 构校园网络。校园网覆盖所有楼宇及家属区,建设信息点19224个,覆盖楼宇110 栋,铺设校内外光缆50.29公里。 2.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学校专门出台了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 训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到校对老师进行面对面培 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鼓励和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开 展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资源建设采用自建与引进相结合的方 式,鼓励教师申请建设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和学术报告等 方面,同时引进了451门示范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校级50多门精品资 源共享课。 3.应用情况 8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和 工作效率,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可供查询图书馆相关信息,检索电子资 源,浏览馆藏多种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借助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西财教育在 线”服务教学,搭建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更好的实现科教融合。2017 年学校投入 500 万元建设校园一卡通项目。通过校园一卡通建设,在优化教务管理方式的同 时可大力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老师和学生可方便的通过 PC 端或手机端 APP 获得 信息查询、信息定向投送和相关业务处理等服务。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一流专业建设 经省教育厅专家评审,我校统计学、财政学等 12 个专业进入陕西省一流专 业行列,其中,统计学、财政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会计学、 金融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法学、汉语言文 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10 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学校积 极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 实施意见》(陕办发〔2016〕33 号)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 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方案》(陕教[2017]171 号)等文件精神, 紧扣“一流专业”指标体系,组织省级一流专业自查摸底,明确现状,明晰思路, 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分专业方 案);开展以省级一流专业为主要对象的的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推动专业建设水 平不断提高。 2.新办专业建设 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 平。2016 年“贸易经济”、 “应用统计学”、“新闻学”通过陕西省教育厅增列学 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验收; “经济统计学”、“秘书学” 、“城市管理”专业经陕西 省教育厅检查评定为新设合格专业。组织开展“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商务英语”3 个新设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申请撤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 业。 (二)课程建设 1.开设课程和课堂教学规模 学校严格按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制定教学执行计划,下达学期教 学任务,保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随意增减课时数。2016-2017学年,全 9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校开设总课程门数872门,其中公共必修课149门,公共选修课39门,专业课684 门。全校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执行本科课程教学任务4755门次,其中,30人及 以下课堂535个,30~50人课堂2195个,50~70人课堂350个。 2.建设情况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教授为课程建设带头人, 形成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推进精品课、优质课建设。适应网络教育高速 发展趋势,加快慕课微课在线资源课程建设步伐。目前超过 50%的必修课达到优 质课程,并建成了《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 35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7 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0 门,校级慕课 10 门,学校申报陕西省 高等教育 MOOC 中心 2017 年高校在线课程转化项目,有 2 个项目获准立项。在 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 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的好成绩,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各二级学院加大课程投入 力度,开展慕课、优质课建设。 (三)教材建设 1.制度建设与自编教材 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高度重视教材 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教材管理的新精神,修改《西安财经学院教材管理办法》, 完善教材的选用、编写等方面管理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 证了教材建设工作的落实。 组织 2017 年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 工作,共立项 6 部,资助经费总计 180000 元。 2.教材选用与评估 为了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对教材选用的原则、范围和程序均作了明确的 规定,原则上要求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省(部)级规划或 统编教材、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高质量的新教材;鼓励有条件的课程引进 适用的优秀原版教材。同时,通过“课程主讲教师提出、系(教研室)评议、二 级学院(部)审议和核准”的教材选用工作程序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 (四)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实际,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推进“2+2”专 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选择自主权和强 化本科导师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0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全面推进“2+2”大类人才培养,优化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打通学科专 业基础课,整合专业方向课,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支撑、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环节,适当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充实课程内容,提高专业教学 质量。 (2) 推进学分制试点,增强学生课程选择自主权。2017 年制定西安财经学院 本科生学分制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提升选修课的质 量;鼓励在选课制和导师制基础上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度放宽学生转专 业的限制,开展辅修专业教育,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完善学业预警和帮扶制度, 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每位在职教师都担任本科生导师,加强对学生 指导的过程管理,强化对学生学业的辅导,强化指导教师责任意识和目标考核。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吸收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精心编写课程教学 大纲、教案,系统化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流程。鼓励教师加强对课程相关学科背 景的研究,在教学过程引入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了解课程内容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2)倡导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上好讨论课,各学院应根 据实际,对各类课程的讨论课应有一定时数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认 真组织讨论过程,切实提高讨论质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在线课程, 逐步改进传统授课方式,探索“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小班化教学,确保 授课效果和质量。 (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学生学习情况 等,采用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调查报告、专题演讲、口试、 实践操作、小组辩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推进教考分离制度建设,考试内容更 多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倾斜。 3.实践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17 年新增“信 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 161 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3 人。2016-2017 学年,学校共开设 115 门独 立实验课程,承担各类实验实训实习项目 400 余个,实验课教学评价满意度达 90%以上。 11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按照《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西财党发〔2016〕 13 号)中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了《西安财 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西财院发〔2016〕21 号),加强对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 (1)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的国家、省、校、院 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实践、专业实践、双创实训、综合实践教学模块的“四层次 四模块”基本框架,不断完善“四年不断线”的本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制定《西 安财经学院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目前有 145 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践需 要。 (2)扎实做好双周实践教学活动。各二级学院在双周实践活动的项目选择、 实践活动的形式及实践内容的设计上,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考虑学科发展方向, 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设计、思考、分析和讨论,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3)积极开展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研基地平台开展 实践教学,以“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究项目”为导向,以反映地方社 会经济发展和社情民意为主要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社会调查研究,促进学生社会 实践和调查能力的提升。 (4)严格实践教学活动考评。为了保证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实验实训 教学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对本科生学年度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考 核。同时按比例对评出的优秀院系和学生优秀调研论文和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表 彰。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组织与指导。学校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严格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组织教师科学规范指导学生的论文撰写,在毕业 论文选题、指导、答辩、评审、成绩评定、检查、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等 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学 生社会实践调研,科学设定论文选题。2017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教师的 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应用的选题占选题总数的80%以上,部分毕业论文(设计) 密切结合西部区域经济实际,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 (2)质量保证。2017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和 监控,利用CNKI信息化平台严格毕业生论文(设计)查重环节,特别加强了对 优秀和中等以下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监控。2016-2017学年第一 学期,进行了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校内专项评估,本科教学督导对39 个本科专业(方向)各分别随机抽取了6份共计237份毕业论文(设计)及有关材料 12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进行评估;聘请校外专家从全校39个本科专业(方向)中随机抽取1份共计39份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良好率为97%。 五、创新创业教育 (一)顶层设计 制定并实施了《西安财经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在《西 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 养目标,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全过程。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涵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 课、集中实践环节等模块的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 和考试方式改革,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结合专业课 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平台构建 以省级、校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为牵引,依托 9 个省部级科研机构、26 个 校级实验室及 6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创新创 业开放共享环境,建立面积 500 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学校与国家统计 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陕 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优 质的条件和空间。 (三)师资队伍和资金保障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机构 5 个,专 职教师 95 人,兼职导师 185 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 炼制度,并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等各行各业杰出人士, 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指导教师;每年设立 100 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专项资 金,设立科研基地向大学生开放项目、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究项目, 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竞赛活动。 (四)制度建设 学校修改完善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完善弹性学制, 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明确规定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优 秀成果的,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认定加分,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五)创新创业训练 13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务处、团委、实验实训中心、各二级学院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举办创新创 业讲座论坛 32 场次,新成立创新创业社团 2 个,2016-2017 学年获得省级以上创 新创业项目 80 项(其中国家级 25 项),在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 新创意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省级以上奖励 180 余项。2017 年统计学院获准立项建 设为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新增校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 点学院 1 个。 六、质量保障体系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2016-2017 学年根据审核评估的要求,做出了许多加强本科教育的政策和举 措。在 2016-2017 学年召开的 23 次党委会中,有 18 次涉及本科教学工作,其中 本科教学工作议题有 28 项。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目标,围绕内 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进行研究 和部署,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西 安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西安财经学院“第 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任课教师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 评价办法(试行)》等制度和办法;修订了《西安财经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 其运行办法》《西安财经学院课堂教学师生互评实施办法》等办法。 学校坚持执行“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 决制度”、“校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制度。党政领导经常 深入院(部)和课堂教学第一线,其中深入课堂听课 40 节次,听取广大师生的 意见和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给予有力的指导和帮 助,确保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运行。 2.科研促进教学,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倡导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依托现有省部级科研基地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 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推进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教师引领学生参与 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研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3.管理服务教学,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各部门围绕教学工作,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积极支持 14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保障教学、服务教学。全校上下形成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良 好局面。 (二)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开展“教风学风大检查”活动,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 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分为校、院(部)两级。在学校层面,常规质量监控的 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课程考试、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质量监控 的形式主要是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 反映、教风学风检查等。在二级学院层面,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教学的全过程, 其形式主要是教材选用、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同行教师互评、教学督导、教授 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检查、课程考核方式及试卷审查等。 学校坚持做好开学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巡视工作,做好优良考风单位评 选工作。学期开学初对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到课情况及学校的后勤保障情况进行 重点检查;期中重点做好课堂教学检查;期末则对考风、考纪情况进行重点巡视。 每学期末做好优良考风单位评选工作,严格按照优良考风单位评选标准和程序进 行评选,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督导听课 1123 节次, 通过采用指定听课与随机听课、分阶段听课与重点听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改进 督导方式,做好日常教学督导工作,不断发挥教学督导在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 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为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发挥了良好的监控作用,在端正 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 学校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06 年制定文件, 着手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010 年进行了完善和修订,2016 年,在试行的基 础上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办法》。学校质量保障体 系包括 6 个子系统,即教学质量决策与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教 学资源管理与支持系统、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教 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校院两级。目前,正在形成:闭合的信 息管理流程,闭合的调控、保障管理流程,紧密的日常教学质量质量监控流程。 2017 年学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体育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 行)》 《西安财经学院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西安财经学院 数学类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 》等 3 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细化了评价标准,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为下一步开展 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根据《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任课教师学 15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行)》2016 年 12 月奖励了在 2015-2016 学年教学 质量综合评价前 20 名教师,激励了广大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016-2017 学年《教学督导听课意见反馈表》和在 2017 年 6 月的试卷评价中,将 132 门课 程试卷的详细评价结论和整改意见都反馈到教师本人,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整 改。 3.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工作 2016 年 10 月,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 核评估的通知》的精神,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 成立了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开展审核评估的各项工作。 2017 年 4 月 16 日到 20 日,审核评估专家组对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开展 了实地考察评估。从专家组反馈意见看,学校达到了既定工作目标,专家组一致 认为:学校教学工作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学校审核评估的整改方 向和主要内容,布置、落实整改工作。2017 年 7 月,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 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展开了审核评估的整改工作。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于 2014 年首次开展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工作,每年 均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工作任务。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表明,截止 2017 年 9 月 30 日,学校生均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值 8198.51 元,生均纸质图书 113 册,生均占地面积 60.83 平方米,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5.94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2088.88 万元,办学条件符合教 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要求,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 需要。 现有 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 个专 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5 个本科专业。2016-2017 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872 门, 其中公共必修课 149 门,公共选修课 39 门,专业课 684 门。在实验、实习、工 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毕业综合训练比例 100%。 (四)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 2016 年 12 月,学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试行) 》 ,依 据此方案,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开展本科专业评估的工作安排》和《关于 2017 年本科专业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时间安排的通知》等,对统计学、财政学、 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 理、工程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行政管理等 14 个专业进行专业评估。 16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尚未开展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工作。但对专业认证展开了积极的调研和 准备。2017 年,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专业认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成立 了学校专业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参加认定的专业,鼓励具备条 件的专业参加专业认定。此外,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与管理学院一起参加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研讨会,积极了解和推进学校工程管理专 业、工程造价专业参加专业认证的具体工作,争取 2018 年向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专业评估委员会提出认证申请。 七、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坚持实施“四分一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系统中设置有教学 质量评价模块,能将分层分类评教指标体系与教学管理系统融合运用,每学期对 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网上评价,科学统计分析,及时公布结果,督 促排名靠后的教师提高改进教学水平。2016-2017 学年,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的学生比例达 90.7%,测评教师 2022 人次,评教覆盖率达 95.1%,其中,被学 生评价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91.10%、8.90%、0%、 0%。2016-2017 学年年第 2 学期,学校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对课堂效果情况进行问 卷调查,随机抽取了 135 个班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发了 135 张调查表,有效调查表 收回率 100%。结果表明 50.18%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感到很满意,46.61%的学 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感到比较满意,课堂教学效果满意率达到 96.79%。 (二)毕业与学位授予 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2017 届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 如表 10 所示。2017 届毕业生共有 175 人考取研究生,3760 人次先后获得各类各 等级奖学金;学校表彰先进班集体 32 个、三好学生 675 人次、优秀学生干部 110 人、优秀毕业生 208 人;全校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 69.30%、英语六级考试通 过率为 22.09%。 表 10 2017 届本科生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统计表 毕业 比 率 年 毕业生总人数 毕业率 毕业人数 (%) 度 2017 4505 学位授予 4491 99.68% 17 授学位人数 4483 学位授予率 (%) 99.51%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就业情况 学校结合办学定位,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就 业去向在地域、行业及层次上分布合理,面向西部地区就业比例较高,2017 届 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占 67.25%;特别是集中在陕 西省,占 65.56%。具体情况如表 11~表 12: 表 11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统计表 房地 建筑 仓储 金融 科学 公共 医疗 文化 信息 制造 住宿 租赁 能源 业 研究 管理 卫生 娱乐 软件 业 行业 教育 产业 业 物流 其他 餐饮 服务 2.31% 9.72% 4.13% 4.31% 9.51% 2.08% 4.68% 0.84% 5.23% 14.29% 6.99% 1.84% 11.53% 1.97% 20.57% 表 12 2015-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区域汇总表 单位所在地 2017 届 2016 届 2015 届 安徽省 0.47% 0.39% 0.65% 北京市 3.47% 3.55% 2.71% 福建省 0.50% 0.8% 0.58% 甘肃省 0.71% 0.73% 0.68% 广东省 6.07% 6.03% 4.81% 广 西 0.47% 0.3% 0.25% 贵州省 0.66% 0.46% 0.53% 海南省 0.60% 0.53% 0.43% 河北省 1.26% 0.96% 1.03% 河南省 1.97% 1.53% 1.48% 黑龙江省 0.16% 0.09% 0.1% 湖北省 0.74% 1.24% 0.65% 湖南省 0.37% 0.41% 0.65% 吉林省 0.16% 0.11% 0.03% 江苏省 1.65% 1.4% 1.83% 江西省 0.18% 0.21% 0.53% 辽宁省 0.13% 0.37% 0.15% 内蒙古 0.53% 0.46% 0.68% 宁 夏 0.53% 0.55% 0.65% 青海省 0.45% 0.76% 0.33% 山东省 1.52% 1.12% 1.13% 18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山西省 0.71% 0.64% 1.15% 陕西省 65.56% 67.35% 68.71% 上海市 3.15% 3.48% 3.13% 四川省 1.58% 1.33% 1.38% 天津市 0.53% 0.71% 1.05% 西 藏 0.11% 0164% 0.15% 新 疆 1.00% 0.34% 0.5% 云南省 0.58% 0.69% 0.78% 浙江省 3.18% 2.75% 2.96% 重庆市 1.02% 0.55% 0.33% (四)用人单位评价 通过就业跟踪调查问卷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 2017 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达到了 99.2%,如表 5 所示,这表明学校毕业生素质高、质量好,毕业生专业能 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主动性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 可,也充分说明了学校对学生的软、硬技能培养成效显著。 表 13 2017 届毕业生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表 A 很满意 B 满意 C 基本满意 D 不满意 积极要求进步 34.43% 38.11% 8.61% 0.00% 有理想 有目标 33.19% 34.89% 11.06% 0.85% 充满自信 30.47% 35.94% 14.06% 0.39% 虚心 务实 30.58% 35.54% 12.40% 0.41% 专业基础扎实 30.20% 40.00% 10.20% 0.00% 不断学习 31.69% 37.45% 9.47% 0.41% 30.68% 36.65% 12.75% 0.40% 28.79% 33.07% 17.12% 0.00% 勇于创新 28.79% 31.91% 18.29% 1.56% 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1.91% 33.46% 15.56% 0.78% 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29.96% 36.10% 15.52% 1.08% 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 31.80% 33.72% 15.71% 0.00% 项 思想素质 专业素质 目 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 力 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职业素质 19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2.55% 37.25% 10.98% 0.39% 较强的求知欲 34.59% 33.08% 13.91% 0.00% 八、特色发展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行业的育人宗旨,“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厚德强 能,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在学科专业定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三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学校紧密围绕“地方性”和“应用型”两个办学基准点,充分发挥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4 个省级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在统计理论与应 用、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西部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装备制 造业与国防经济发展、西部农村公共经济与财税政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 色。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在西北地区及陕西省高校居先进水平。在全国第四轮学科 评估中,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3 个一级学科全部参加了学科评估。在 参评高校及学科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校三个学科全部进入前 50%,应用经济学 参评学校 155 所,其中有博士授予权的 58 所,我校 C+,位次 63,百分位 40.6%; 工商管理参评高校 240 所,其中有博士授予权的 63 所,我校 C+,位次 97,百 分位 40%;统计学参评高校 120 所,其中有博士授权的 58 所,我校 C+,位次 50,百分位 40.83%。2017 年统计学、应用经济学获批省级一流学科,统计学、 财政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10 专业 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目前,专业设置以经济、管理为主,优势和特色主 要集中在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等应用经济学学科 和专业,以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工商管理学科 和专业,这些专业大部分在全省高校具有稀缺性或唯一性,其中保险学、财政学、 审计学、统计学专业全省仅有少数高校开设,税收学、投资学专业只有学校开设。 学校的特色专业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税务、商务、商贸、物流等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的多个领域,在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 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应用经济”学科专业特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二)强化实践教学,突显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设立“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制定学校实验室整体规划和建 设,学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实验教学的管理、考核和公共实验教学课程的开 发与建设。学校设有经济类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管理类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创新 20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创业类综合实训平台等多个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结合专业建设,建立了多个 教学资源数据库,建成了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经济学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工 程实验教学平台、统计学实验教学平台等学科综合性教学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了网络化、开放式、高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环境。2017 年新增“信息技术与电 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人才 素质为目标”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依托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和各专业实验室,促进 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各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资 源,构建了“形式多样、管理灵活、层次分明、创新突出”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 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2016-2017 学年在实验教学创新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批省级创 新创业教改研究专项 1 项,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系)1 项。2016-2017 学年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 80 项,其中国家级 25 项,省级 55 项。在“挑战杯”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创业”挑战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三)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形成了需求导向、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 特色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先、能力为重、全面 发展”的育人理念,按照“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以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培养信得过、用 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成才 和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是构建了融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了完备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诚信教育实施体 系和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财经职业道德;三是以社会调查为 牵引,构建了“理论课堂——实验实训中心——科研基地——现场实践”四位一体 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现场”为核心的学 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国教育报》两次突出报道了学校积极探索财经类高校 诚信教育模式和建立“五育人”机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育部专家组在充分肯定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 21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也提出了学校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确定了学校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形成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一)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教学队伍建设中存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教师 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问题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育旗帜 型领军人才。依托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的重大项目,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努力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优秀创新团队, 带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注重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加大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学专 业等新办专业的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新办专业师资数量,优化新办专业师 资结构,缩小各专业之间生师比的差距。 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实施西安财经学院“青年英 才发展支持计划”,坚持实施“导师制”,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选派青年教 师到国家统计局等系统挂职。 4.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制定系统的教师发展分 类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5.加强师德建设。深化实施《西安财经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 》 ,完 善师德建设机制,突出师德评价的导向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建设 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 (二)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滞后, 新建专业的建设投入不足,课堂教学改革明显不足,试卷、毕业论文(设计)中 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1.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探索“公共必修+核心选修+第二课堂讲座”教学模 式,合理分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块总学分比例。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课的基础上, 注重各专业中传统文化课的设置与执行,认真研究开设一、二门富有特色的人文 教育校本课程。 22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加强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把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作为学校“一流专业”建 设的抓手,进一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实施校内专业评估工作, 注重对新办专业的评估;积极调研学校经管类和信息科学类专业开展专业认证的 可行性,制定具体的措施,适时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4.加强新专业建设。增加对新办专业师资建设、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 对新办专业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讨论,加强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 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确保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出台政策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加强对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管理。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加强试卷 分析环节,发挥试卷分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鼓励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论 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有待提升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有待 进一步提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 服务工作,对学生就业教育从招生入学开始,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就业工 作本科四年不断线。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倡导抓质量就是抓就业的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 育,进一步强化“学历+证书”培养方式;完善专业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提 高毕业生就业比例。 23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填报内容 填报数据 本科生 16434 硕士生 710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95.86% 教师总数量 1013 正高级职称人数 121 副高级职称人数 281 中级职称人数 538 数 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 73 量 35 岁以下教师人数 190 36-45 岁教师人数 388 46 岁以上教师人数 435 博士学位教师人数 223 硕士学位教师人数 575 学位教师人数 215 教 职称结构 师 与 年龄结构 结 构 学位结构 专业设置情况 外聘教师数 80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 45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44 当年停招专业数 1 当年停招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生师比 仪器 16.92: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设备 总值 14055.53 生均 8198.51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848.65 总册数(万册) 192.98 生均册数 113 电子图书种数(万种) 53.64 电子期刊种数 11240 图书 24 备注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行 总面积(万平方米) 27.32 生均面积(平方米) 15.94 实验室总面积(万平方米) 3.35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1.95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 0.34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2088.88 政用房 (面积) 经费使用 总值(万元) 318.34 生均 193.77 总值(万元) 169.61 生均 103.24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872 课程门次总数 4755 经济学 155 法学 155 文学 155 理学 155 工学 155 管理学 155 艺术学 155 课程 总学分 实践教 经济学 35 23% 法学 35 23% 文学 35 23% 理学 47 30% 工学 47 30% 管理学 35 23% 艺术学 47 30% 学学分 占总学 分比例 25 西安财经学院 2016-201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选修课 学分占 总学分 比例 经济学 26 17% 法学 26 17% 文学 26 17% 理学 26 17% 工学 26 17% 管理学 26 17% 艺术学 26 17% 教授总人数 118 教授授 在岗教授人数 111 课情况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人数 88 教授独立讲授的课程门次总数 406 当年应届本科生人数 4505 毕业生 当年应届本科生毕业人数及比率 4491 99.68% 当年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人数及比率 4483 99.51% 当年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人数及比率 4091 90.81% 当年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人数 175 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80.27% 学生学习满意度 96.7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99.20% “四分一发展”课堂教 校外实习基地数 145 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累计) 20 省级及以上专业建设项目数量(累计) 12 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量(累计) 29 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个数(累计) 9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累计) 3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量(累计) 7 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累计) 4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累计) 2 26 学质量评价数据 就业跟踪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