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

〤King丶国王范儿30 页 679.282 KB下载文档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
当前文档共3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食品科学与工程.pdf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校长签字: 学校名称(盖章): 西安医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陕西省 专业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2701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 修业年限: 四年 申请时间: 2015-07-20 专业负责人: 杨黎彬 联系电话: 18049572570 教育部制 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邮政编码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西安医学院 710021 学校代码 校园网址 11840 http://www.xiyi. edu.cn/ o部委院校 þ地方院校 þ公办 o民办 o中外合作办学机 构 o大学 þ学院 o独立学院 o 985 o 211 现有本科专业数 12 上一年度全校本科 3249 专业招生总人数 上一年度全校本科 2104 学校所在省市区 陕西西安未央区辛 专业毕业总人数 王路1号 o哲学 o经济学 o法学 o教育学 þ文学 o历史学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o理学 o工学 o农学 þ医学 þ管理学 o艺术学 学校性质 专任教师总数 ¡综合 ¡语言 ¡理工 ¡财经 750 ¡农业 ¡林业 ¤医药 ¡师范 ¡政法 ¡体育 ¡艺术 ¡民族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 428 及以上职称教师数 建校时间 1951年01月 学校主管部门 陕西省 首次举办本科教育 2006年 年份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 ¡ 支援高校 ¡ 受援高校 ¤ 无此项任 高等学校计划 务 曾用名 是否为中西部高校 是否为中西部高校 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是 ¤否 提升综合实力工作 ¡是 ¤否 参与学校 参与学校 西安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陕西省卫生学校 、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1994年更名为陕西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更名为西安医学院。学校总占地面积79.3万㎡,建筑面 学校简介和历史沿 积44.5万㎡,固定资产总值9.94亿元。直属附属医院5所 ,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其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46所。现 革 有临床医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办有研究生教育、普通 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临床医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 位授予权,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教育开办 有临床医学等1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50人,具 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428人。 申报备案专业数据 专业代码 学位 专业类 门类 所在院系名称 082701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工学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类代码 门类代码 公共卫生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0827 08 一、学院定位 学校坚持“面向基层,立足陕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 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理念,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 ”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拟开设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面向和定位将是:面 向基层,培养学生能在食品相关领域内,特别是保健食品 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食品 质量与安全控制(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二、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陕西省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15年,陕西食品产业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将达到 1400家,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突出发展具 有比较优势的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特色资源加工业等,着 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全面推行有机 绿色、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据相关院校同类专业 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各种途径了解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初 步估算,陕西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年需 求量在1000人左右,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本 省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 依托学校动物实验中心,开展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的安 全毒理学评价与功效研究,围绕功能保健食品与新资源食 品的加工为重点,紧密结合陕西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 ,重点培养具备医学背景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复合应用 型、专业技术型人才。 三、专业筹建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 程学等学科,我院现有的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和医学 检验技术等专业长期以来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 部分相关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善的实验设备 增设专业的理由和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 基础 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打下了 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一)师资队伍情况 西安医学院拟开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下 设的公共卫生系、药学系和医学技术系,根据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的需要,集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工作和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 学团队,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优质服务。除公共课外,初步 安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任课教师40人。其中教授7人、副 教授13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共计34人。同时我校还聘请 省内相关院校与科研院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 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兼职教授,积极吸纳相关食品(尤其是 保健食品)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作为“专业 导师”,多方位的充分保障了该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 能力的有效推动和持续提高。这支高素质的教学教辅队伍 可完全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师资和实验技术人 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 果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获得的科研经费也有 大幅度提高,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这无疑对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办学会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二)实验实训条件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可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验中涉及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食 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工)工程原理、食 品营养学、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毒理学、食品仪器分析、 食品卫生理化分析、食品工艺学等课程实验和实训;目前 拥有大型仪器设备80余台,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 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批大 型、贵重仪器设备,已经具备完整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 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实验室面积达800平方米以上,可以基 本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能力 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有 实验实训条件能够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需要,教 学活动经费均能得到及时落实。 (三)图书资料 现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067594册、生均83.49册,中外 文电子图书2754756册,中外文期刊862种,各种电子资源 数据库32个,形成了以医学为主,其他学科全覆盖,融纸 质资源、数字资源为一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了图 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因特网的互联,为师生的科研和学 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图书资源广泛,并不断丰富。 (四)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依托管理先进、硬件充足的陕西省功能食品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科研机构加强 实践教学,同时已与省内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如西安银桥乳 业、西瑞集团、陕西粮农集团、陕西秦东魔芋公司、陕西 省眉县秦岭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十余家食品生产企业 建立了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这些单位成为“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学生进行实习、见习的稳定基地。 综上所述,现有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完全能满足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要求。 培养方案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701 学科门类:工学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主干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保健食品研发与应用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瞄准、 紧跟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设计、食品毒理、食品生物技术、地方传统食品、保健 (功能)食品及绿色有机食品的研发与品质控制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食品标准与法 规,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中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基 础知识,具有从事食品全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获取相关信 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 行数据处理、分析、表达等基本能力。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国内食品标准与法规,特别注重 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同时使毕业生具有较强 的择业竞争能力和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能在食品相关领域内,特别是保健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 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 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 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 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掌握水产、果蔬、畜禽、林特原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参数,掌握 食品质量的控制与食品安全卫生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 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工厂及车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CAD)、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 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食品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结构要求 2.能力结构要求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抽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准确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 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 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 的能力; ⑶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 和新技术的敏锐性。 (3)素质结构要求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 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 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 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 (2)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平,有较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相近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 本技能;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能自觉地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 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 (3)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素质,掌握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能运用外语 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具有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 力。 (4)具有从事食品工厂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工艺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 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食品贸易状况、有关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及安全等方面 的政策和法规,并具有与之相应的管理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获取与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 队意识和精神。 (7)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 务。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军事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课程设置结构体系 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类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三 个教学平台,三个教学平台下共设有 6 个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任选课; 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类分为三类:基础教育 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 本专业课程设置遵循大学科的知识构成;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修 读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 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化学、食品物性学、食品营养 与卫生(安全)学、食品工程高新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包装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毒理学、 食品物流学、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食品酶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艺学、 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食品研发综合训练等。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限选课程:食品原料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粮油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法 规与品质控制、食品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专业英语、软饮料工艺学、植物蛋白工艺 学、乳及乳制品工艺学、中草药生物技术。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程:中医食疗学、公共营养学、人群营养学、食品添加剂安全与检测、调味 品工艺学、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杂粮保健食品加工技术、瓜果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野果保健食品加工 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现代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药食兼用饮料加工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基本宗旨在于通过课程实习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参数、食品机 械与设备的应用、新产品开发以及食品流通各环节等,增强学生对食品从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的认识;通过 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劳动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外素质拓展与创 新实践、课程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八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1.入学教育与军训 入学教育与军训对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入学教育与军训时间 为 2 周,安排在第一学期入学后进行。 2.劳动教育、社会实践 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实 施。劳动教育时间为 3 周,第一、三、五学期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3 周,在寒、暑假中进 行。 3.专业见习、专业实习 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安排专人组织学生到食品工厂和企业进行考察和实习,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分组指导学 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时间为 9 周, 其中第二学期安排金工实习 2 周、第三学期安排专业认识实习 1 周、第四和第六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各安排 1 周专业见习、第八学期安排专业毕业实习 4 周。 4.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 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具体指导,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设计、大学生 科技创新等比赛, 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聘请省内外学者、专家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 识面,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选择部分专业功底好、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专业特点,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等。 5.技能训练 第四~第七学期先后安排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发酵工 程、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综合实验各 1 周,第五~第六学期分别安排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机械与设 备课程设计各 1 周,第七学期安排保健(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实验 1 周、食品研发综合训练 3 周,技能训 练与测试时间为 5 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与测试主要组织开展“四个一工程”,即掌握一套应 用自如的检测方法、学会一种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获得一个资格证书、写出一份产品可行性方案。配合 开展实验应用技能训练,强化实践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工厂管理营销、工厂分析、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 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具体做法是:①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② 开放实验室;③ 聘请食品 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 6.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规范执行,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通 过撰写学期(或学年)小论文(或小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选 题、资料查询与筛选、正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及规范化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等方面 的训练。第八学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工作占课堂教学时间 12 周。 五、学制、学时与学分 1.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 2.学时与学分:理论教学 3002 学时,171 学分,实践教学 37 学分,合计 208 学分。 六、毕业条件、学位授予与学位课程 1.毕业条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且平均学分绩点达到规 定要求方能毕业。 2.学位授予:取得毕业资格且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条件要求的毕业生,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3. 学位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保健食品研发与应用、食品工 艺学。 七、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表 7-1 教育 内容 基 础 教 育 知识领域 必修课程名称 人文社会 科学 政治、思想 品德、法律 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 军事 军事理论 数学 高等数学 物理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外语 大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体育 体育 体育 就业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基础教育 实践训练 基础教育综 合领域 自然科学 外语 计算机 信息技术 学科基础 综 合 教 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知识体系 理论基础课 专 业 教 育 见表 7-1~表 7-3。 专业基础课 实践教学基 础课 专业技术 专业核心课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课 专业教育 实践训练 专业教育 综合领域 思想及文化 素质教育 学术与 科技活动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金工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 工程制图(含 CAD 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仪器分析,电 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生物化学,食品 微生物学,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 品化学,食品物性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 养与安全(卫生)学,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微生物综合实验,食品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食品 分析与检测综合实验,食品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功能食品的设计与开发实验,食品分离综合实验 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包装学,发酵食品工 艺学,食品毒理学,保健(功能性)食品研发原 理及应用,食品物流学,食品工艺学,有机食品 生产与认证,食品感官评定,食品酶学,食品生 物技术,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等 选修课程名称 公共选修课 主要专业限选课:食品原料 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粮油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法规 与品质控制,食品试验设计及数 据处理,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专 业英语,软饮料工艺学,植物蛋 白工艺学,乳及乳制品工艺学, 中草药生物技术等。 主要专业任选课:中医食疗 学,公共营养学,人群营养学,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检测,调味品 工艺学,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中医食疗学,公共营养学,人群营养学,野 杂粮保健食品加工技术,瓜果保 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毒理学,中草药生 健食品加工技术,野果保健食品 物技术,调味品工艺学,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药食兼用饮料加工技术等 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课 技术,现代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 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 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技术,药食兼用饮料加工技术。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讲座 学术与科技 活动 学术讲座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 学生选择 表 7-2 实践教学 模块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 思想政治和专业认识教育等 军事训练 培养基本军事常识、技能和国防观念等 体育 培养体育锻炼技能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等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 实 践 基础教育 实践 教 学会查找、有效利用文献能力 金工实习 培养传统及现代加工基本技能等 学 生产劳动 随课进行的实验或独立设置 的实验课 容 与 体 系 专业教育 实践 培养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毅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等 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设计实验能力等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 培养基本设计、研究能力等 专业认识实习 认识专业设备,了解企业概况等 专业生产实习 掌握食品加工工艺和生产实际基本技能等 毕业实习 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能力的科学思维 毕业设计(论文) 综合教育 实践 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及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调查和沟 通能力等 文献检索实践 社会实践 内 基本教学目的 培养从事某种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研 究能力等 科技创新实践 培养科研能力、创新精神等 综合素质 培养身心素质、文化素养等 表 7-3 序号 专业技能 技能分解 1.1 专业学 习能力 理 论 学 习能力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4.1 4.2 4.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技能训练课程 其他途径 学期安排 贯穿 1-8 学期各门课 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技能训练、毕业论 化学类实 贯 穿 1-8 学 期 各 门 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 文、大学生科学研究和 验基本技能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品分析与检测 创业行动计划 技能训练、毕业论 生物类实 食品生物化学,食 贯 穿 1-8 学 期 各 门 文、大学生科学研究和 验基本技能 品微生物学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创业行动计划 技能训练、毕业论 仪器分 贯 穿 1-8 学 期 各 门 仪器分析 文、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 析能力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业行动计划等 专业实践 专业技能训练、毕业 能力 食品加 动物食品加工工艺, 贯 穿 4-8 学 期 各 门 论文、大学生科学研究和 工技术 植物食品加工工艺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创业行动计划 食品工程原理,食 食 品 工 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 课程设计 贯 穿 4-8 学 期 各 个 程技术 程高新技术,食品工厂 毕业设计 学习环节 设计与安装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 综合能 生产实习 贯 穿 4-8 学 期 各 门 处理 力 毕业实习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食品研发综合训练 实验报告、课程论 书面表 贯 穿 1-8 学 期 各 门 文、课程设计、毕业论 达能力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文 专业基础 口头表 课堂讨论、第二课 贯 穿 1-8 学 期 各 门 能力 达能力 堂、论文答辩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各暑期、贯穿 4-8 学 社会调 专业调研 暑期社会实践 期各门课程和各个学习 查能力 环节 有效合 贯 穿 5-8 学 期 各 门 科研训练及竞赛 作能力 课程和各个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科研训 各暑期、贯穿 4-8 学 创新创 专业拓展 练、学科竞赛、大学生 期各门课程和各个学习 业能力 能力 创业等 环节 各暑期、贯穿 4-8 学 社会适 社会实践 期各门课程和各个学习 应能力 毕业实习 环节 八、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表 8-1 见表 8-1~表 8-6。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必修课 选修课 实践教学 环节 合计 (80) 34 周 3002 — — 100% 类别 公共 基础课 专业 基础课 专业 课程 专业 任选课程 公共 选修课 课内学时 1162 832 448 480 占课内总学时的比 例(%) 38.71 24.98 14.92 15.99 序号 编 号 1 表 8-2 实践教学环节表 称 周数 学分 学期 名 内 容 及 其 安 排 入学教育 1 军事训练 2 3 生产劳动 3 1~8 课外,假期进行 4 社会实践 3 1~8 课外,假期进行 2 42351010 1 2 1 5 15351020 金工实习 2 2 2 6 04351010 专业认识实习 1 1 3 7 0432403* 食品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1 1 4 8 0432407* 食品微生物综合实验 1 1 5 9 0432303*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1 1 5 10 0432105* 食品分析与检测综合实验 1 1 5 11 0432410*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 1 1 6 12 0433106* 食品感官评定综合实验 1 1 6 13 0432107* 食品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1 1 6 14 0432111* 保健(功能)食品的设计与开发实验 1 2 7 15 0431105*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 1 2 7 16 04331090 食品研发综合训练 3 4 7 17 04351080 毕业实习 4 5 8 18 04351090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8 40 周 37 合 计 表 8-3 指导性培养计划表—必修课计划及总表 类序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别号 1 12313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123150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123150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公 4 1231605*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 5 1331101* 体育(1)~(4) 共 6 1231302* 就业指导(1)~(2) 7 13312010 军事理论 基 8 1231101* 形势政策 1、(1)~3、(4) 9 1131101* 大学英语(1)~(4) 础 10 07311010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11 0831102* 高等数学Ⅱ(1)~(2) 课 12 0831201* 大学物理(1)~ (2) 13 0831202* 物理实验(1)~ (2) 14 08312030 大学语文 小 小 计 04321050 04321060 1 2 3 04321070 4 04321080 5 04331130 专 6 04321110 7 04321120 业 8 04321130 9 04321140 课 10 04331050 11 04331060 12 04331070 13 04331080 14 04331090 小 计 各学期课内开课总学时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8 48 32 44 44 32 4 4 44 96 84 12 128 128 38 16 36 12 112 56 256 256 64 32 128 128 96 22 24 56 32 96 3 3 2 4 1 1 2 12 3 6 发酵食品工艺学 48 32 16 2 食品毒理学 食品物流学 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 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 食品酶学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工艺学及综合试验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食品研发综合训练 32 32 32 32 32 32 64 32 32 16 32 32 24 28 32 32 40 12 24 12 3周 448 336 112 2 2 3 2 2 2 4 2 2 1 4 32 36 32 16 12 8 64 64 64 8 64 8 64 288 (22) 8 64 8 8 8 152 44 24 8 64 24 32 240 食品分析与检测 食品包装学 24 20 8 4 32 24 16 4 292 20 8 8 4 32 2 2 52 3 4 4 4 2 3 2 3 3 3 3 3 3 3 2 3 2 50 2 2 16 16 16 16 16 32 48 32 24 24 32 16 16 16 122 48 48 64 32 64 40 64 40 48 16 48 32 48 32 48 32 48 48 48 32 48 32 48 32 48 32 48 32 32 32 48 32 32 28 832 540 32 12 32 24 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及实验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及实验 仪器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 电工电子学 工程力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及实验 食品机械与设备 食品化学及实验 食品物性学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学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80 32 32 5 48 工程制图(含 CAD 制图) 44 6 48 32 32 1162 960 48 16 计 1 07321010 2 01321030 3 04325200 4 04325220 5 04325230 专 6 04341020 7 04321030 业 8 04324010 9 04324020 基 10 04324030 11 04323070 础 12 04323030 04324100 课 13 14 04321010 15 04321020 16 04331010 17 04321040 总 课内学时 学 课外 学 分 理论 实验 学时 时 数 284 48 64 64 64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2 48 64 160 208 240 96 32 32 32 64 48 32 32 32 32 32 32 64 32 128 32 16 3周 144 176 (22) 专业公选课 公共选修课 实践教学环节 综合素质学分 合 计 480 360 120 (80) (80) — — 40 周 34 6周 30 5 37 — 3 — 2 — 1 64 — 1 128 — 3 160 — 3 128 — — 5 16 352 444 448 456 396 392 312 22 2 3002 2276 604 122 208 表 8-4 指导性培养计划表—专业限选课计划表 课内学时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考核 类型 开课 学期 学 分 数 1 04341010 食品原料学 32 24 8 考试 4或5 2 2 04341030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32 24 8 考试 4或5 2 3 04341020 粮油食品工艺学 32 24 8 考查 4或5 2 4 04341040 食品标准法规与品质控制 32 24 8 考查 4或5 2 5 04341050 食品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32 24 8 考查 5或6 2 6 04341060 农副产品加工 32 24 8 考查 5或6 2 7 04341070 食品专业英语 32 24 8 考查 5或6 2 8 04341080 软饮料工艺学 32 24 8 考试 6或7 2 9 04341090 植物蛋白工艺学 32 24 8 考试 6或7 2 10 04341100 乳及乳制品工艺学 32 24 8 考查 6或7 2 11 04341110 中草药生物技术 32 24 8 考试 6或7 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注:每生还必须从全校公共选修课中选满至少 80 学时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环节要求不低于 30 学 分。限选课占 20 学分,任选课占 10 学分。 表 8-5 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专业任选课计划表 课内学时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考核 类型 开课 学期 学 分 数 1 04342010 中医食疗学 16 12 4 考查 4或5 1 2 04342020 公共营养学 16 12 4 考查 4或5 1 3 04342030 人群营养学 16 12 4 考查 4或5 1 4 04342040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检测 16 12 4 考查 4或5 1 5 04342050 调味品工艺学 32 24 8 考查 5或6 2 6 04342060 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32 24 8 考查 5或6 2 7 04342070 杂粮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32 24 8 考查 5或6 2 8 04342080 瓜果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32 24 8 考查 5或6 2 9 04342090 野果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32 24 8 考查 5或6 2 10 04342100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32 24 8 考查 6或7 2 11 04342110 现代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 32 24 8 考查 6或7 2 12 04342120 药食兼用饮料加工技术 32 24 8 考查 6或7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注:每生还必须从全校公共选修课中选满至少 80 学时的公共选修课。 表 8-6 学 期 第 一 学 期 时 分 总 学时 理论 实验 考查 48 44 必修 考查 64 32 军事理论 必修 考查 36 12 1 13311011 体育(1) 必修 考查 32 32 3 12311011 形势政策 1 必修 考查 16 8 1 11311011 大学英语(1) 必修 考试 64 64 4/5 08311021 高等数学Ⅱ(1) 必修 考试 64 64 5/4 01321030 无机及分析化学 必修 考试 64 32 42351010 军事训练 必修 考查 2周 2周 入学教育 必修 序 课程编号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学期安排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称 课程 类别 考核 类型 12313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07311010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13312010 课 程 名 小 第 二 学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 三 学 期 配 周 学时 4 32 4/5 32 5/4 64 27 1周 计 352 288 13311012 体育(2) 必修 考查 32 32 2 12311012 形势政策(1) 必修 考查 16 8 1 1231505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考查 48 44 2/3 11311012 大学英语(2) 必修 考试 64 64 4 08311022 高等数学Ⅱ(2) 必修 考试 64 64 4 08312011 大学物理(1) 必修 考试 48 48 3 08312021 物理实验(1) 必修 考查 24 04325200 有机化学及实验 必修 考试 64 07321010 工程制图(含 CAD 制图) 必修 考查 04324020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必修 15351020 金工实习 必修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学 24 1/2 40 24 4 48 16 32 3 考查 48 48 考查 2周 计 456 364 3 80 27 13311013 体育(3) 必修 考查 32 32 2 12311013 形势政策 2 必修 考查 16 8 1 123150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考查 32 32 2 11311013 大学英语(3) 必修 考试 64 64 4 08312012 大学物理(2) 必修 考试 48 48 3 08312022 物理实验(2) 必修 考查 24 08312030 大学语文 必修 考查 32 32 04325220 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及实验 必修 考试 64 40 24 4 04341020 机械设计基础 必修 考查 48 32 16 3 04321030 电工电子学 必修 考查 48 32 16 3 04331010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学 必修 考查 48 32 16 3 04351010 专业认识实习 必修 考查 1周 352 96 28/29 小 计 456 24 1/2 2 备注 续表 8-6(1) 学 期 第 四 学 期 序 课程编号 号 课 程 五 学 期 六 学 期 总 学时 理论 实验 考查 32 32 2 必修 考试 48 48 3 必修 学 配 周 学时 13311014 体育(4) 2 12316051 3 4 5 6 7 8 9 10 11 12311014 形势政策(2) 必修 考查 16 8 1 11311014 必修 考试 64 64 4 04323030 食品工程原理及实验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3070 食品微生物及实验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4030 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5230 仪器分析 必修 考查 48 16 32 3 04324010 工程力学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专业公选课 必修 考试 64 48 16 4 0432403* 食品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464 344 112 2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1) 大学英语(4) 1 123160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2) 必修 考试 36 36 2/3 12311015 形势政策 3 必修 考查 16 8 1 04324100 食品机械与设备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1010 食品化学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1050 食品分析与检测 必修 考试 32 12 20 2 04321060 食品包装学 必修 考试 32 24 8 2 04321080 食品毒理学 必修 考试 32 32 04321120 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 必修 考试 32 28 4 2 专业公选课 必修 考试 128 96 32 8 0432407* 食品微生物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0432303*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必修 考查 1周 0432105* 食品分析与检测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404 300 96 25/26 小 第 称 分 考核 类型 1 小 第 名 时 课程 类别 计 2 12311016 形势政策(3) 必修 考查 16 8 1 12313021 就业指导(1) 必修 考查 16 16 1 04321020 食品物性学 必修 考试 32 32 2 04321040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必修 考试 32 28 4 2 04321070 发酵食品工艺学 必修 考试 48 32 16 3 04321130 食品酶学 专业 考试 32 32 2 04321140 食品生物技术 必修 考试 32 32 2 04331060 食品感官评定 必修 考试 32 12 20 2 专业公选课 必修 考试 160 120 40 10 0432410*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 必修 考查 1周 0433106* 食品感官评定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0432107* 食品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312 80 25 小 计 400 备注 续表 8-6(2) 学 期 第 七 学 期 序 课程编号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 程 1 2 3 称 考核 类型 学 时 分 配 总 学时 理论 实验 周 学时 12311017 形势政策(4) 必修 考查 16 8 1 04331130 食品物流学 必修 考试 32 32 2 04321110 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 必修 考试 32 24 8 2 04331050 食品工艺学及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64 40 24 4 04331070 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 必修 考查 32 24 8 2 04331080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必修 考查 16 12 4 1 专业公选课 必修 考试 128 96 32 8 0432111* 保健食品设计与开发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0431105*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 必修 考查 1周 04351090 食品研发综合训练 必修 考查 3周 320 236 76 20 小 第 八 学 期 名 课程 类别 计 04351080 毕业实习 必修 考查 4周 4周 04351090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考查 12 周 12 周 12313022 就业指导(2) 必修 考查 (22) 小 计 16 周 备注 讲座 16 周 九、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要求及学分一览表 序号 1 项目 职业技能 名称 要求 学分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合格 1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合格 2 全国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及以上 2 合格 2 一等奖 3 二等奖 2 三等奖 1 一等奖 4 二等奖 3 三等奖 2 一等奖 6 二等奖 5 三等奖 4 其它部(省)行业职业资格、水平、 证书考试(营养师、面包师等) 校级 2 学科竞赛 省级 国家级 主持或参与校级科研、教改课题 3 科研创新 实践 每项课题 毕业前应成功结题 参2 参与国家级科研、教改课题 2) 参3 4 科研论文 文艺作品 1 每篇作品为 第一作者 国家级论文、作品(专利) 实践报告 教务处 教务处 参1 (参与人须排名前 省级论文、作品 部门 主2 参与省级科研、教改课题 校级、地市级报刊文章、作品 认定 2 4 校级优秀实践报告 1 省级优秀实践报告 2 科技处 (教改 课题由 教务处 认定) 学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意见 授课教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拟任课程 专业技术职务 秦 蓓 冯永辉 女 男 49 43 教授 教授 冯锁民 男 49 杨黎燕 女 47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药食兼用饮料加工技 术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刘春叶 女 38 杨黎彬 男 42 张小庆 女 48 史小峰 男 47 马远涛 王 黎 曹炜 女 女 男 张宝善 最后学历毕业学 最后学历毕业专 最后学历毕业学 校 业 位 西北大学 有机化学 硕士 西北大学 植物学 硕士 研究领域 专职/兼职 药学 药学 专职 专职 教授 西北大学 中药学 博士 中药学 专职 教授 西北大学 硕士 药学 专职 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分析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 博士 药学 专职 副教授 中科院昆明植物 研究所 天然产物化学 博士 药学 专职 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 硕士 预防医学 专职 副教授 预防医学 专职 硕士 硕士 博士 中药学 药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职 专职 兼职 男 47 食品物性学 教授 博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兼职 曹忙选 王惠玲 女 女 53 52 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物流学 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与检测 副教授 副教授 学士 学士 生物 药学 专职 专职 刘彦彤 女 35 食品酶学/食品生物化学 副教授 硕士 药学 专职 陈 蓁 尤静 苗延青 王桂妮 张存劳 张亚正 殷鹏辉 邢昱炜 冯惠民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52 35 37 53 55 42 50 54 52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助讲 讲师 讲师 讲师 学士 硕士 硕士 学士 硕士 MBA 学士 学士 学士 药学 药学 药学 物理 药学 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专职 曹 莹 女 35 讲师 西安交通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 硕士 预防医学 专职 王 欢 女 36 食品分析与检测 食品工程原理/工程力学 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CAD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 有机食品生产与认证/食品感官评定 粮油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 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物流学 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食品机械与设备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法规与品 质控制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标准法规与品 质控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 食品工程 学 西北大学 植物学 西北大学 分析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 果树学 学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 西北大学 分析化学 西北大学 制药工程 陕西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西北大学 化学工程 西北大学 管理学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郑州粮食学院 粮油储藏专业 硕士 42 37 46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保健食品研 发原理及应用 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发酵食品工 艺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包装学/乳 及乳制品工艺学 食品生物技术/菇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讲师 西安交通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 硕士 预防医学 专职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王燕 韩文霞 女 女 35 31 讲师 讲师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分析化学 微生物学 硕士 硕士 药学、检验 微生物 专职 专职 讲师 西北工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 医学影像设备 专职 36 31 32 分析化学/食品添加剂安全与检测 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 用 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食品化学/食品酶学 工程力学/食品工程原理 李金霞 女 32 陈丽敏 梁 飞 郭璞 女 男 女 讲师 讲师 讲师 兰州大学 中北大学 西北大学 硕士 硕士 硕士 预防医学 医学科研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 专职 专职 专职 女 36 食品酶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讲师 第四军医大学 博士 生物化学 专职 高兴春 男 34 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微生物免疫 专职 沙保勇 男 33 讲师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化学 博士 生物化学 专职 刘丽君 女 29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专业英 语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专业英 语 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 营养毒理学 应用化学专业 化学工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 史曼 讲师 博士 微生物免疫 专职 任立刚 男 35 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技术 讲师 博士 生物化学 专职 杨欣雨 闫 平 任熙玲 女 男 女 36 33 40 无机化学/仪器分析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原理 讲师 讲师 讲师 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 生物化学与分子 学 生物学 西北大学 无机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药用植物学 天津大学 制药工程 硕士 硕士 硕士 无机化学 天然药物学 药理学 专职 专职 专职 核心课程表 课程名称 无机及分析化学 工程制图(CAD)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仪器分析 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 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及实验 食品机械与设备 食品化学 食品毒理学 食品包装学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食品生物技术 发酵食品工艺学 食品物流学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食品工艺学及综合实验 食品工厂设计与安装 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 课程总学时 64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2 32 32 32 48 32 32 64 32 32 课程周学时 4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3 2 2 4 2 2 拟授课教师 杨黎燕 王桂妮 史小峰 曹莹 王 黎 曹忙选 张小庆 尤静 冯惠民 刘春叶 陈丽敏 史小峰 刘春叶 马远涛 张小庆 邢昱炜 曹炜 张小庆 冯惠民 杨黎彬 授课学期 1 2 2 3 4 4 4 4 5 5 5 5 5 6 6 7 6 7 7 7 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姓名 杨黎彬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副教授 行政职务 职务 现在所在 西安医学院 单位 拟承 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 担课程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 2008.6,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产物化学 、学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开发 获教学成果奖项情 况 获科研成果奖项情 况 目前承担教学项目 情况 西安市科技局项目CXY1348(5):“五味子化学性肝损伤 目前承担科研情况 辅助保护功能研究”厅局级;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 究所协作项目:“沙棘系列功能产品研发”。 近三年获 近三年获 得教学研 得科学研 0 5 究经费 究经费 (万元) (万元) 近三年给 近三年指 本科生授 导本科毕 课(理论 120 18 业设计 教学)学 (人次) 时数 姓名 冯永辉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职务 现在所在 单位 教授 行政职务 拟承 中药学 西安医学院 担课程 中医药学概论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 硕士,2006.06,西北大学、植物学 、学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天然药物学 获教学成果奖项情 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第4参与人) 况 获科研成果奖项情 况 目前承担教学项目 情况 目前承担科研情况 近三年获 近三年获 得教学研 得科学研 0 5 究经费 究经费 (万元) (万元) 近三年给 近三年指 本科生授 导本科毕 课(理论 250 14 业设计 教学)学 (人次) 时数 姓名 冯锁民 拟承 担课程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 、学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获教学成果奖项情 况 获科研成果奖项情 况 目前承担教学项目 情况 目前承担科研情况 近三年获 得教学研 究经费 (万元) 近三年给 本科生授 课(理论 教学)学 时数 姓名 曹炜 性别 男 药剂学 专业技术 职务 现在所在 单位 教授 行政职务 西安医学院 2008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中药专业 新剂型和药物新制剂 2009年药剂学省级精品课程 新型多功能电子胃镜检查消泡乳的产业化研究,省级 近三年获 得科学研 0 12 究经费 (万元) 近三年指 导本科毕 业设计 (人次) 300 性别 男 专业技术 职务 现在所在 单位 21 教授 行政职务 系部主任 拟承 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西北大学 担课程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 2001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 、学校、专业 蜂产品深加工、溯源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 ,食品功能因子及功能食品开发,食品深加工及产业化。 获教学成果奖项情 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年 第一完成人 况 1.五味子蜂花粉有效部位及其在预防肝脏损伤中的应用【 发明专利(ZL201310083521.3)】 2.洋槐蜜中掺有油菜蜜的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获科研成果奖项情 (ZL201310647702.4)】 况 3.绿豆汁、绿豆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710018903.2)】 4.生产红枣澄清汁的方法【发明专利( ZL 200710018904.7)】 目前承担教学项目 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蜂蜜花源酚类标记物与酚类对DNA氧 化损伤的保护机制(项目编号: 31272510, 2013.12016.12); 2.陕西省农业创新计划: 蜂蜜中高毒性抗生素脱除工艺研 究(项目编号: 2012NKC01-21, 2012.2-2013.12); 目前承担科研情况 3.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蜜)建设子专题: 蜂 产品溯源性分析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CARS-45-KXJ10, 2011-2015); 4.西安市农业技术研发项目: 成熟蜂蜜生产关键技术及示 范(项目编号: NC1405(1),2014-2015); 近三年获 近三年获 得教学研 得科学研 0 300 究经费 究经费 (万元) (万元) 近三年给 近三年指 本科生授 导本科毕 课(理论 108 9 业设计 教学)学 (人次) 时数 专业技术 教授 行政职务 副院长 职务 拟承 现在所在 食品工程原理及实验 陕西师范大学 担课程 单位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 199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学校、专业 , 现在主要从事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学、果蔬加工学 主要研究方向 的教学、科研与生产服务工作 获教学成果奖项情 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况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 1.用红枣制备酵母味素的方法【发明专利发明专利(ZL 201110164425.2)】 2.用表面静态发酵法制备红枣果醋的方法【发明专利 获科研成果奖项情 (ZL201010243419.1)】 况 3.麸皮红枣汁乳酸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201010243356.X)】 4.红枣发酵起泡酒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ZL200610104402.1.)】 目前承担教学项目 情况 1.农产品节能环保型烘房及其推广应用-国家级; 2.干杂果烘制关键技术研究-省级; 目前承担科研情况 3.蘑菇风味物质提取关键技术及其风味精产品开发研究-省 级; 4.石榴皮多酚、蘑菇风味物质提取工艺研究-省级。 近三年获 近三年获 得教学研 得科学研 0 200 究经费 究经费 (万元) (万元) 姓名 张宝善 性别 男 近三年给 本科生授 课(理论 教学)学 时数 120 近三年指 导本科毕 业设计 (人次) 30 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申报专业 副高及以 其中校外 上职称 20 兼职人数 (在岗)人 数 可用于该专业的教 学设备总价值(万 元) 2 可用于该专业的教 学实验设备数量 (千元以上) 68(台/件) 146 主要设备 学校名称 西安医学院 设备名称 气相色谱仪 型号规格 7890A GC 数量 2 西安医学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2102PCS 16 西安医学院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1260 infinity 8 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高压灭菌器 高压均质机 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HA-MLS-3780 GYJ10-40 Agilent 6460 1 1 1 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恒温超声提取仪 小型口服液灌装机 LC-6AD,SPD-20A DCTZ-2000 YG-10B 1 1 1 西安医学院 分光光度计 754、RE-2000A、 UV762、UV-2102PCS 20 购入时间 2013年12月 1日 2011年12月 1日 2013年12月 1日 2014年6月1日 2005年9月1日 2013年12月 1日 2011年4月1日 2008年8月1日 2013年11月 1日 2012年12月 1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