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瑞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pdf
一图读懂 瑞金市“十四五” 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认真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 市政府以及瑞金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 合《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赣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要 求,组织编制了《瑞金市“十四五”科技 创新发展规划》(后简称《规划》)。 “新”起点 “新”起点 “十三五”期间,瑞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 市委市政府以及瑞金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作 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创新江西”建 设,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紧紧围绕建 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牢牢把握“四个面向” 战略方向,围绕精工智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现 代综合物流(电商)等重点产业,瑞金市深入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综合 实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 增强,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 综合考评先进县市。 ü 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从1.33%增长到1.88% ü 全市R&D投入经费增长4.22倍; ü 全市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从0.55%增长到3.30% ü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338.24万元,增长2倍 ü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7家,增长5.4倍 ü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38.69%,提高16.98% ü 创新平台载体数量达到31个,增长3.2倍 “新”目标 到2025年 1.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关 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和质量技术标 准,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达到2.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 2. 主导产业发展展现“新动能” 培育精工智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产业集 群新动能,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 实现独角兽(含潜在、种子)和瞪羚(含潜在)企 业“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达到4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 产总值比重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科技型企业达到200家。 3. 创新平台载体集聚“新突破” 新增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 发活动、研发机构比例大幅度增加,力争省级以上 创新平台载体新增46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重 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4. 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达到“新规模 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加 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 业团队,培育本土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5. 开放创新能级实现“新跨越” 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 深化院地合作、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技 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亿元,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 创新生态。 “新”重点 “新”重点 1. 加快优势领域创新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聚焦瑞金市精工智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现 代综合物流(电商)、红色文创制造等领域技术的研 发攻关,集中突破关键技术短板,提供高水平的科技 供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2.全力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发展新动能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 向企业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提升企 业创新能级,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战略支撑。 3. 着力数字赋能科技,全力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 围绕工业、农业、旅游、城市大脑等领域,大力推进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增效。 4. 创造科技惠民新场景,全面推进老区共同富裕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农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 坚持科技赋能,更高层次定位县域发展,全方位推进 科技惠民新场景应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及其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老区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瑞金在革命老区共 同富裕中走前列、当标杆。 “新”支撑 “新“支撑 1. 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坚持以产学研融合为方向,以创新平台载体为支 撑,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提升承载平台能级,着力培 育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2.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 “磁石效应”和“裂变效应”,加强本土人才创新能 力的培养,推进后备科技人才力量储备。突出发挥 “头雁效应”,引领本地人才创新活力的提升。 “新”生态 “新”生态 1.营造最优创新生态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优化科技创新资源 配置,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2. 着眼深度融湾入海,对接融入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探索科技合作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区位、主导 产业等优势,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坚持在开放中创造 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 共享的科技合作战略,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合作体系,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区。 “新”措施 “新”措施 01 加强监测评估 02 完善政策体系 03 加大科技投入 04 加强监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