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J-47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定位基准站网.pdf
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定位基准站网 根据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达 2019 年自然资源项目经费预算(第 二批)的通知》 (青财建字[2019]1752 号)和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 财政厅关于批复 2020 年省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青财预字[2020]63 号)文件精神确立本项目。空间基准包含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 基准,是确定地理空间信息几何形态和时空分布的基础,也是一个国 家战略性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还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 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本项目新建 34 个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 准站、15 座重力基本点,34 座重力一等点,实现我省斗高精度位置 服务的全省覆盖。重力基本点和一等点的观测记录采用了天津·天维 科技公司的重力测量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准确记录点名、点 号、经纬度、高程、观测值、仪器高、时间、外温、气压、天气、位 置等,且能在现场自动识别输入的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快速告警数 据人为读错或输错,还能阻止人为篡改数据,使测量成果更加精确。 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定位基准站网为青海省地球空间信息建设提供 现代化、大众化、集约化、高质量的服务,提供跨部门、跨专业的智 能化服务平台,能大力减轻相关行业数据信息采集难、更新慢等问题, 是支撑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化社会服 务的必要基础设施,也是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子 制造业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标准 化的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总投资 1675 万元,历时两年建 设完成。 主要建设内容: 1)在已建成的 96 座基准站(含 74 座自建、22 座共享站)的基础 上,新建 34 座北斗 GNSS 基准站、共享 11 座陆态网参考站,使全省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准站网容量达到 130 座,形成基本满 足需求、层次鲜明、自主可控的北斗基准站集群; 2)建成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定位基准站网服务平台:通过对原有 系统控制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改建、加装,采用国产服务软件实现北 斗基准站的数据接入、处理,并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一个与国家 空间基准相统一的、安全可靠的实时空间定位服务平台; 3)建设青海省国家 2000 重力参考框架:青海省建成重力参考框架, 以省内的 15 座重力基准点和基本点为基础,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 基准站建设 15 座重力基本点,34 座重力一等点,完善省内重力控制 点的布局,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一期工程、1606 工程联合形成我 省国家 2000 重力参考框架,为探矿找矿、军民融合和似大地水准面 工作提供服务。有利于全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进一步提高精度,也为 青海省内各地质单位探矿找矿提供基础资料,高精度的重力信息是研 究确定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规律,查明地质体储存状态比不可少的基 础资料。重大工程设计、实施都需要重力成果,在环境预测、防灾减 灾等工作中也需要重力资料。 此外,项目聘请长安大学舒宝博士为技术顾问,通过了青海省测绘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第三方质量检查。累计取得国家标准 2 项、实用 型专利 4 项(见附件)、软件著作权 3 项(附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20 余篇(附件) 。促进了高原地区的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技术的发展。 基准站自运行以来系统稳定,精度可靠,社会反响良好。在满足测绘 地理信息部门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向国土、气象、地震、交通等其他 行业部门提供连续、可靠的北斗卫星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定位服务,为 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引大济湟、引黄济宁、兰西城市 群、西宁机场三期、西成铁路建设、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省内重 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内容可靠、形式丰富的差别化高精度 定位服务,从而加快我省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