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

heart。梦出发4 页 132.222 KB下载文档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pdf

DO I : 10. 16719/j . cnki . 1671 6981. 2007. 06. 047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 30(6): 1453 -1456 1453 ·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 卢家楣 刘 伟 贺 雯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上海 , 200234) 摘 要 构建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评价系统是教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 也 是当前新课程 改革的急迫需要 。 本研究在我们已提出的三维度四层次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的基 础上 , 采用 情绪形容 词检表方 法尝试编 制课堂教 学的情感 目标测评问卷 , 以测量由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情绪状态或情感 体验 , 评价 该课堂教 学在朝向 情感目标 上的促进 效果 。 经检验 ,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并在 7 所中学的 20 个情感教学模式的现场教学实验 中被用于对实验 班和对照班进 行促情效果的检 验 , 证实其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和可行性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感目标 情感测评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不 断推进 , 三大 教 学目标之一 ——— 情感态 度与 价值 观目 标在 各学 科教 学中 得 以明确提出[ 1] , 从 而使教学中情感因素 的作用日益 受到教 育 工作者的关注和重 视 。 如何 测评 教师 的课 堂教 学在 促进 学 生情感发展方面的作用 , 如何对 教师的课 堂教学在 落实情 感 目标方面进行客观评价等问题 , 越来越紧 迫地摆在 广大基 础 教育第一线教 师面 前 。 正 鉴于 此 , 在以 往的 研究 中 , 我们 探 讨了为实施对教学 情感目 标的 形成性 评价 而进 行情 感目 标 分类的问题[ 2] 。 具体地说 , 就是在以美国 心理学家 布卢姆 为 首的委员会于 1964 年公布的由克 拉斯沃 尔具体负 责制定 的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 3] 的启 发下 , 以情感教学 心理学 理 论为依托 , 以我国基础教育实际 情况的 概括 、提炼为 基础 , 对 教学促进学生情感 发展方 面提 出了三 维度 四层 次的 情感 目 标分类体系 。 这三个维 度 就是 乐情 度 、冶情 度和 融情 度 , 每 个维度又都分 别包 含 4 个不同 水平 的层 次结 构 。 其 中乐 情 维度反映教学在促 进学生 对其 本身喜 欢方 面所 能发 挥作 用 的程度 , 可分为由低到高逐级递 进的 4 个 层次 : 接受(对所 教 内容表现出愿意接纳的明显意向)、反 应(对教学内 容表现 出 一定的主 动 参与 态 度)、兴 趣(对 教 学内 容 表现 出 明显 的 喜 欢)和热爱(表现出欲积极追求所 教内容的 强烈情 感)。 冶 情 维度反映教学在促 进学生 获得 积极情 感体 验方 面所 能发 挥 作用的程度 , 并可分 为由 浅入深 逐 级递 进的 4 个 层次 : 感受 (体会到教 师在 教 学中 所表 现 出的 教材 内 容中 所 蕴涵 的 情 感)、感动(自己 也产生 相应 的情感)、感 悟(引起 内心 深处 的 情感上的触动)和感化(成为某种情 感形成的 一个生 发点 , 给 日后留下重要影响)。 融情维度反 映教学 在促进师 生情感 融 洽方面所能发挥作用的程度 , 并 可分为由 疏到亲逐 级递进 的 4 个层次 : 互动(师生 间发生 了人际 互动)、互悦(师 生间的 人 际关系达到积极呼应的互应程度)、互 纳(师生间的 人际关 系 达到友好互助的程 度)和互 爱(师生 间的人 际关 系达 到互 敬 互爱 、亲密无间的程度)。 那么如 何在这情感 目标 分类 体系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研 制 具有操作性的测评工具呢 ? 这正是本 文所要 研究的 内容 , 也 是长期以来为这一领域中所未解决 的 , 为 教育实践 工作者 所 企盼的 , 其迫切性又为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 客观形势 所日益 突 出的问题 ——— 编制课堂教学的情感目 标测评 问卷 , 并在实 际 通讯作者 : 卢家楣 , 男 。 Emai l:lujiamei701 @sina. com 教学中加以尝试应用 。 1 问卷形式的选定 本问卷编制的目的是获得在 课堂教学 中 , 评 价教学 如何 促进学生情感发 展的形 成性 评价 工具 。 测 评 的直 接对 象是 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学所引发的情 感反应 , 这种情 感反应 更多 地表现为某种情 绪状态 。 考虑到 以情 感为 测 评对 象的 特殊 性 , 故放弃了传统 的陈 述性问 卷方 式 , 而采 用 情绪 形容 词测 检表(adjective check list , 简称 ACL)的 形式 进 行课 堂教 学的 情感目标测评 。 情绪 形容 词测检 表多 用于 临 床上 检测 患者 当时的情绪状态 , 其主要 形式为列举出 有代表性 的心境 形容 词 , 让被检查者通过内省 逐个判断这些 词与自己 当前心 境的 符合程度 , 以此来测评个 体的情绪状况 。 伯肯(Berkun , 1967) 用 14 个形容词 构 成的 以等 距法 编制 的应 激量 表(Subjective Stress Scale)和普鲁切 克(Plutchik , 1969)由 九项 72 个形 容词 构成的 情 绪 -心 境 测查 量 表(Emo tio n -M ood M easurement Scale)都属这类形 容词 测检表 [ 4] , 其中 最有 影 响的 是由 麦克 奈尔等人编制的心境量表(Profile o f M ood States , POM S)[ 5] , 它包括六个分量表 , 共有 65 个心境 形容词 , 被检 查者在 每个 形容词的五个程度 级别 中选择 最符 合自己 一 周来 心境 特点 的一个级别 。 与其他心理测量的形 式相比 , 形容 词测检 表具 有简单 、省时 、准确 、适用范围广的 特点[ 6 , 7] 。 课堂教学的情感 目标测 评问 卷旨 在测 评 在课 堂教 学过 程中 , 由教师的教 学引 发的学 生的 情感 体验 , 这与 情绪 形容 词测检表的形式测 量人 的特定 时间 的情绪 状 况的 目标 较为 相似 , 所以课堂情 感目 标测评 问卷 的编 制 , 可 以借 鉴这 类量 表的形容词列表的形式 。 2 问卷项目的编制 问卷项目的编 制共 经过了 四个 阶段 : 形 容词 检索 、分类 筛选 、频数筛选 、确定评分方法 。 2.1 形容词检索 主要通过收集汉 语中有 关描 写人 类情 绪 与情 绪反 应的 词语 , 获取编制 量表 内容 的素 材 。 经过 文献 检索 得知 , 目前 心理学和语言学中尚无有关的研 究成果可 利用 , 所以只 能从 1454 心 较权威的词典中通过人工检索的 方式来 获得 。 经比 较 , 我 们 选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词典编辑 室所编《 现代 汉 语词典》 [ 8] 一书 作为 获取编 制量 表内容 的主 要素 材 , 并进 行 整书检索 。 对六 位发 展与教 育心 理学 专业 的硕 士研 究生 进 行了简单培训 , 然后承担此项检索工作 。 检索的具体方法为 : 对《 现代汉语 词典》 一书的 词语进 行 逐页 、逐条阅读 , 检索其中描写人类情 绪与情 绪反应 的词语 , 记下来输入电脑 。 但遇到与课堂教学 明显无 关的词语(如 描 写男女爱情 、亲人别离等情绪 的词语), 则可直 接排除 。 为 谨 慎起见 , 特规定 : 要排除一个词语 , 须经所 有参与检 索人员 的 同意 , 如果有 一人 持 异议 , 则保 留 此 词语 , 以保 证 不发 生 遗 漏 。 经检索 , 共获得词语 169 个 。 2.2 分类筛选 根据前述课堂情感分类的理论与 标准 , 通过课 题组成 员 的讨论 , 将这 169 个词语分为三 类 : 与 乐情有 关的词 语 、与 冶 情有关的词语和与融情有关的词 语 。 在分类 的同时 , 又根 据 中学课堂教学实际情 况 、中学 生情 感发 展水 平 、中学 生对 情 感语词的理解能力等 , 对以上 词语作进 一步筛 选 。 筛选中 去 除了三类词语 : 一 是与 中学课 堂教 学无关 的情 绪形 容词(如 “ 好大喜功”), 二是中 学生(特 别是 初中 生)无法 准确 理解 的 词语(如歆羡), 三是意义非常接 近的词语 只保留最 常用的 一 个(如“接纳” 与“ 容纳” , 保留“ 接 纳”)。 这样 又去 除了 43 个 词 , 保留了 126 个 。 其中与乐情有 关的词 语 42 个 、与冶情 有 关的词语 35 个 、与融情有关的词语 49 个 。 2.3 频数筛选 根据设计 , 问卷的形式是列举 出与课 堂情绪情 感有关 的 形容词 , 让学生挑选出最符合自 己在课堂 教学中的 主观情 感 感受的词语 。 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 有关词 语的选 择 , 需 要 将 126 个词 语分别归入 上 述乐 情 、冶情 、和 融情 三个 维度 课 堂情感目标分类中 的四 个不 同层次 中去 。 所以 问卷 编制 的 关键在于确定各维 度形 容词 的相应 层次 。 通过 对学 生进 行 问卷调查来完成这一工作 。 在为确定形容 词层 次 而进 行调 查的 问卷 中 , 对乐 情 、融 情 、冶情的各个层 次分别 进行 描述 , 由 被调 查者 根据 自己 的 理解 , 将词语放入相应的等 级 。 例如 , 对于乐 情维度 , 问卷 中 是这样提问的 : “ 请阅 读并 体会下 面一 些词 : 渴 求 、肯 定 、聆听 、满 意 、满 足 、享受 、笑 逐颜开 、欣赏 、欣喜 、兴奋 、兴趣 、寻根 究底 、愉快 、 全神贯注 、热爱 、入 迷 、舒畅 、专 研 、琢磨 、钟情 、注 意 、专心 致 志 、积极发言 、目 不转 睛 、兴致 勃勃 、畅所 欲言 、主 动思 考 、谈 笑风生 、陶醉 、津津有 味 、沉浸 、惊 喜 、惬 意 、欢欣 、接受 、高兴 、 活跃 、参 与 、向往 、好 奇 、执着 、踊跃 、津 津有 味 。 这些 词是 用 来形象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的 。 如果你仅仅是 被动 地 注意 、接 受新 知识 , 而 没有 主动 地 思考和探索 , 这时的情绪状态用哪四个词描述 最为合适 ? 如果你 能按照教 师要 求 , 跟随 学习 内容 进行 主动 思考 , 这时的情绪状态用哪四个词描述最为合适 ? 如果对 课堂学习 有一 定有 兴趣 , 进 行积 极主 动的 思考 , 这时的情绪状态用哪四个词描述最为合适 ? 如果你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浓厚 的兴趣 , 有进 一步探 索 的强烈愿望 , 这时的情绪状态用哪四个词描述 最为合适 ?” 调查对象为上 海 师范 大学 第 三附 属中 学 初二 年级 214 名学生 。经 过对所有被调查者回答情 况的汇 总统计 , 得出 一 理 科 学 个乐情 、融情 、冶情三 类形 容词在 各自 的层 次 中被 选中 的频 度表 。 将每一维度的 每一层 次中 被选 频度 最高 的 4 个 词语 作为该层次的代表 性最 好 的语 词 , 由此 形成 问卷 。 所 以 , 问 卷中选取的词语在 学生 心目中 最适 合用来 形 容课 堂中 的情 绪状态 , 也都是中学生能 够准确理解的 。 2. 4 评分方法 对各层次上的选词赋值 , 由低 到高 , 4 个层次上的 选词分 别计为 1 分 、2 分 、3 分和 4 分 , 考虑到有的教学确实没有促进 学生情感的效能 , 故增 设零 层次 , 计为 0 分 。 然后 将三 个维 度上选出的词语 , 按随 机顺序 放在 一起 , 这 样 在问 卷中 每个 维度共有 16 个词语供选择 。 根 据完成 问卷的学 生所选 择的 词语 , 就可以知 其在 某一 维度 上的 情感 体验 的分 值 。 比 如 , 在乐情维度上 , 学生选择 的四个词中 , “ 接受” 等级 的没有 , 得 分为 0, “反应” 等级的有两个 , 得分为 2 +2, “ 喜欢” 和“ 热爱” 等级的各一个 , 得分为 3 和 4。 这样 , 该维度的得分就 是(2 + 2+3+4) / 4 =2.75。 将 三个 维度 的得 分相 加 即是 整个 问卷 的得分 。 3 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在上海市罗山 中学 初二数 学和 语文两 节 课后 使用 该问 卷 , 让学生对课堂 教学 中的情 感感 受进 行评 价 , 从 中检 验问 卷的信度和效度 。 3.1 操作过程 3.1.1 由教师按教学的正常 进度讲 授一节 课 。 除本班 学生 外 , 编制本问卷的课题组 专家及该校中 随机抽取 的一些 教师 也参与了听课 。 3.1.2 一节课结 束时 , 将问卷 分发给学 生并宣 读指导 语 , 让 学生根据本节课中的情感感受从问 卷中选择合适的词 语。 同 时请听课的课题组专家 与教师 使用同一 问卷 , 根据对 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反应的观察 , 也从问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 。 3.1.3 回收问卷 , 以便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 3.2 信效度检验的结果 参与听课并完成问卷的人 数为 : 数学课 学生 36 人 , 课题 组专家与听课教师 14 人 ; 语文课学 生 36 人 , 课题组专家与听 课教师 19 人 。 共回收符合要求的问 卷 101 份 。 其中学 生 68 份 , 课题组专家与听课教 师 33 份 。 对所有被调查者 在三个 维度 上的 得分 进 行同 质信 度的 检验 , 得 到 Cronbach' s α系数为 0.6347 ; 将问卷 分为对 等的 两部分 , 对 学 生 完 成 的 问 卷 进 行 分 半 信 度 的 检 验 , 得 到 Spearman -Brow n 系 数为 0.6664 。 为检 验问 卷的结 构效 度 , 将问卷总分与三个维度的得分分 别求相关 , 结果 表明相 关均 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1 , 见表 1)。 表 1 问卷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 N R1 R2 R3 101 0.747 ** 0.727 ** 0.665 * * 注 :**p <0.01 。 将课题组专 家和听 课教 师(统称 专家)完 成问 卷的 分数 与学生的问卷分数进行平均数差 异的显著 性检验 , 作为 专家 效度的指标 。 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见表 2)。 4 问卷的应用 4. 1 应用背景 从新课程改革确立各学科教学的情感目标这一形势发 卢家楣等 :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 1455 表 2 专家评分与学生评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教师评分 学生评分 t p -0.120 0.905 0.5839 1.459 0.148 0.6418 -1.944 0.055 1.3544 -0.563 0.575 n M SD n M SD 第1题 33 2.5379 0.4056 68 2.5257 0.5095 第2题 33 2.3561 0.4194 68 2.5221 第3题 33 2.6515 0.4282 68 2.4118 总 分 33 7.6136 1.0310 68 7.4632 展的需要出发 , 我 们以情 感教 学心 理学 理论 为依 托 , 采用 理 论演绎和实践 归 纳相 结合 的 途径 , 突 破 教 学模 式 的传 统 格 局 , 构建了体现我国特色的由诱 发 -陶冶 -激励 -调控四 环 节组成的情感教 学模式 以及 相应 的情 感教 学策 略[ 9 , 10] 。 为 了验证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 对学生情 感的促 进作用 , 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现场教学实 验研究 , 涉及了 上海市 吴 淞二中 、上海市市西 实验 等 7 所中 学 20 组 实验 班和 对照 班 近 800 名中学生 , 并 运用 课堂 教学 的情 感目 标测 评问 卷 , 检 验运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促 情效果 , 作为该 问卷的 实 际应用的尝试 。 4. 2 应用过程 4. 2. 1 被试 在 上海 市 7 所 中学 的预 初 、初中 和高 中年 级 中挑选出同一 年 级的 20 组 在 学 习水 平 、学 习 态度 、纪律 状 况 、男女比例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 班级 , 每组两个 班级 , 共 40 个班级 。 4. 2. 2 变量 自变量 : 在 语文 和数学 两大 学科 的教 学实 验 班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 因变量 : 学生的课堂情感反应 。 4. 2. 3 程序 由同一位语文或 数学教师 在每一 组的两 个班 级中上一节课 , 教学内容 和认知方面的要 求对两 个班都 是一 样的 。 所不同的是 , 随机 选取 其中 一个 班 , 教师 运用 情感 教 学模式进行教学 , 在另 一个 班 , 教 师仍 按传 统方 法授 课 。 授 课结束后 , 无论哪 个班 , 实 验人员 都组 织学 生完 成课 堂教 学 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 。 最后 , 对 每一组两 个班级 问卷结 果的 数据用 SPSS10.0 进行统计 处理 。 表 3 每组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的班级与不使用的班级学生情感问卷总分的差异 班级编号 年级与学科 1 2 使用模式与策略班级 不使用班级 m 30.55 SD 5.70 n 37 m 16.42 SD 5.49 t p 预初语文 n 44 11.38 0.00 预初语文 56 29.96 3.89 53 24.83 5.36 5.74 0.00 3 初中语文 39 29.51 4.45 33 25.33 5.62 3.52 0.00 4 初中语文 38 27.78 6.08 37 21.78 8.70 3.33 0.00 5 初中语文 32 30.07 5.50 35 24.78 7.22 3.27 0.00 6 初中语文 34 28.15 5.82 33 24.97 7.57 1.91 0.06 7 初中语文 32 29.25 3.52 28 10.61 9.30 10.52 0.00 8 高中语文 39 25.82 3.46 38 21.78 7.73 2.99 0.00 9 高中语文 48 23.52 4.63 47 17.87 5.54 5.40 0.00 10 高中语文 39 27.92 4.62 39 23.51 6.68 3.39 0.00 11 预初数学 36 29.53 4.03 38 24.17 3.81 5.88 0.00 12 初中数学 36 27.75 5.33 35 24.17 5.52 2.78 0.01 13 初中数学 33 28.88 4.30 33 22.58 6.33 4.71 0.00 14 初中数学 42 24.82 7.48 39 20.36 7.30 2.71 0.01 15 16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45 45 24.15 29.11 5.72 3.78 39 42 19.27 24.02 6.22 4.84 3.73 5.53 0.00 0.00 17 初中数学 35 27.91 4.40 37 23.29 6.10 3.67 0.00 18 初中数学 35 30.17 8.62 32 20.69 7.52 4.64 0.00 19 高中数学 38 26.67 4.17 42 20.50 8.11 4.34 0.00 20 高中数学 40 26.58 5.79 42 22.59 6.87 2.83 0.01 4. 3 应用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 , 教学中使用情 感教学 模式的实 验班学 生 在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中 的乐情 、冶情和 融情三 维 度上获得的总分均 高于教 学中 不使用 情感 教学 模式 的对 照 班学生 , 其中 16 组 班 级 的 差异 达 到 极 为显 著 的 水 平(p < 0.01), 3 组班级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 =0.01), 1 组班级 接近 达到显著水平(p =0.06)(见表 3), 表明问卷对教学的促情效 果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和可行性 。 5 讨论 5.1 本问卷的编制是以前述“ 三维度 四层次” 的情 感目标 分 类体系为理论依据的 , 在 这一 分类 框架 下 , 问卷 编制 采用 了 从工具书中进行情绪形容词检索筛 选的方式 , 问卷 的形式 和 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特色 。 5.2 问卷中共有 48 个词供选择 , 被调 查者并不 需要对 每个 词都进行符合程度的判断 , 而只需挑选 符合心境 的几个 词即 可 , 调查者通过被选词所 属的层次即可 判断课堂 教学对 学生 情感影 响的 程度 。 这 种形 式 简单 明 了 , 学 生 在每 节 课后 的 2— 4 分钟内即可完成 , 较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 由 于课堂 教学具有双向互动 、相 互影响 的特 点 , 所以 本 问卷 旨在 通过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情绪情感感受 , 间接 地测评教 师的教 学在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方面的作用 。 5.3 本问卷用于某一节课的教学促进学生积极 情感的测评 , 即当场的促情性评价 。 而课堂教学对学生情 感的影响情况是 随时变化的 , 具有不可重复性 , 所以在本量表的信度检验中 , 就 无法使用重测信度这一 指标 , 所 以改用 了同质 信度和 分半信 心 科 学 度的指标 。 从结果来看 , 本问卷的信 度水平符合要求 ; 在进行 效度检验方面, 目前尚无可作参照的 同类的测量工具 , 其他现 有的以情绪形容词检测表形式出 现的量表多用来进 行临床诊 断, 所测量的情绪在性质与内容上与 本问卷有很大区别 , 所以 缺乏进行关联效度检验的参照工具 , 因此 , 进行了专 家效度和 结构效度的检 验 , 结果 表明 这两 种效 度也 达到 了较 高水 平。 而随后的较大规模的使用也证明了问卷的有效性 。 2 卢家楣等 .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 . 心理科学 , 2006 , 6 : 1291 - 6 结论 6 钟杰 、钱铭怡 . 中文情绪形容词检 测表的编 制与信效 度研究 . 中 《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 评问卷》 具有较 高的信 效度 , 可 以作为随堂测评教 师的课 堂教 学在促 进学 生情 感发 展上 所 发挥作用情况的工具 , 以便对教 师的课堂 教学在落 实情感 目 标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 7 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5 , 1 : 9 -13 迟松 、林文娟 . 简明心境量表(BPOM S)的初步修订 . 中国心理卫 1456 7 参考文献 1 理 1295 3 克拉斯沃尔等 . 教育目标分 类学第二 分册(情感领域). 上海 : 华 东师大出版社 , 1989 : 227 4 Plutchik A .S .Emot ion :A psychoevolut ionary synthesis .New Y ork : Harper , 1989 5 M c N air D . M , Lorr M & Drooplaman L . F.M anual for t he profile of mood stat es .EITS , 1971 生杂志 , 2003 , 11 : 786 -770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 现代汉语词典(增补 本). 北京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2002 9 卢家楣 . 论情感教学模式 . 教育研究, 2006 , 12 : 55 -60 10 卢家楣 . 教学内 容的情感性处理 策略 . 教育研究 , 2002 , 12 : 70 74 朱慕菊 . 走进新课程 ———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 2002 : 1 The Assessment of Affective Goals of Classroom Teaching L u Jiamei , Li u Wei , He Wen (College of Education , S hanghai N ormal U niversity , Shanghai , 200234) Abstract Constructing an affect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classroom teaching no t only is a problem that instruction psy chology and teaching practice seek to solve , but also is badly needed by the cur rent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s.On the ba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 classification of affective goals on four levels in three dimensions -an approach which we had put for ward previously , the research aimed at using the method of A djective Check List to compile a students' questionnaire of assessment on affective goal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 he questionnaire could be used to test students' emotion state and ex perience triggered by classroom teaching , and to asses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oriented to the affective goals.T he questionnaire w as proved to possess high reliability and v alidity .I ts application to 20 field teaching experiment classes of 7 middle schools also manifested a comparatively g ood discriminality and practicality . Key words:classroo m teaching , affective goal, affective assessment (上接第 1470 页) 3 1476 -1478 5 结论 4 新生入学时的 个性特 征对 大学期 间学 习成 绩有 影响 作 用 , 但尚不足于准确预测学习成绩 。 5 st at istics examinat ion grades . Personali ty and Indivi dual Dif ferences , 2003 , 37 :943 -955 G agne & St Pere .When IQ is cont rolled, does motivat ion sti ll predict achievement ? Intelligence, 2001 , 30 :71 -100 王芙蓉 , 张亚林 .美 、德 、比利时 的军官心 理选拔 .中国 临床心 理学杂志 , 2005 , 13(2):247 -249 2 Furnham & Chamorro -Premuzic.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 as predict ors of 6 参考文献 1 易晓明 .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心理科学 , 2005 , 28 (6): 周长株 . CPI 和 16PF 用于企业领导选拔效 度的追踪 研究 . 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 14(5):458 -459 6 戴忠衡 , 祝蓓里. 修订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 .上海 :华 东师范大学 , 1988 7 罗敏 , 胡文东 , 文治洪 . 大学生基 本能力和卡 特尔人格 特质与学 业成绩的相关性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2007 , 16(1): 70 -71 A 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College Academic Performance Y i X iaoming 1 , Huang Jin xian 2 (1 Counseling and S upport Cent er , Shanghai Jiaotong U ni versit y , Shanghai , 200240) ( Educational Administ ration S ect ion , Shanghai Jiaot ong U niversi ty , S hanghai , 200240) 2 Abstract After selection, 4476 freshmen' s 16PF test data and their college academic perfo rmance (CAP)data from 5 g rades were tracked and surveyed.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relations betw een the freshmen' s 16PF results and their college academic perfo rmances ;7. 5% of the CAP differences of the male students and 4 . 0 % o f that of the female student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reshmen' s 16PF results.G enerally , freshmen' s personality influenced their CAP , but not enoug h to be used to predict their CAP exactly . Key words:16P F , college academic performance , predi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