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年度报告.pdf
批准立项年份 2007 通过验收年份 2013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20年01月01日-12月31日) 实验室名称: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李 力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马晓娥/18589912016 E-mail地址:1005603801@qq.com 依托单位名称:广西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何英/15977671280 2021年04月21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 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月 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 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 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 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 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 (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 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 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 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 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 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 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实验室 主任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 删) 学术 委员会 主任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1 妇科肿瘤 研究方向2 肝癌 研究方向3 鼻咽癌 姓名 李力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58-06 职称 姓名 唐卫中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9-08 职称 姓名 黎乐群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57-01 职称 姓名 何敏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6-01 职称 姓名 曾小云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71-09 职称 姓名 曾益新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2-10 职称 论文与专著 奖励 研究水 平与贡 献 项目到账 总经费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标准与规范 发表高水平论 文 妇科肿瘤学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3-12 肿瘤学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7-12 肝癌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3-12 肝癌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3-12 肝癌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3-12 肿瘤学 正高级 50 篇 任职时间 国内论文 2011-07 28 篇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2 部 国外出版 0 部 国家自然科学 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国家技术发明 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省、部级科技 奖励 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0 项 1094.028 万 元 纵向经费 784.028 万 元 横向经费 310.000 万 元 发明专利 申请数 11 项 授权数 4 项 成果转化 转化数 1 项 转化总经费 21.800 万 元 1 项 行业/地方标准 2 项 国家标准 实验室固定人员 44 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11 人 科技人才 研究队 伍建设 高层次人才 9 人 青年人才 8 人 新引进人才 0 人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何松青 Cell Mol Biol Lett ;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编委 卢小玲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 会员 何松青 美国肝病学会(AASLD)国际肝胆胰协会;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肿瘤、胆道结石 以及ERAS专业委员会 会员 常务委 员 卢国栋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 会员 唐博 日本肝脏学会 日本癌学会 会员 黎乐群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外科 委员 彭涛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ACR) Associate Member 委员 访问学者 国内 0 人 国外 2 人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5 人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2 人 学科2 肿瘤学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学科1 研究生培养 基础医学 在读博士生 71 人 承担本科课程 357 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1 部 承办学术会议 开放与 运行管 理 0 人 姓名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发 展与人 才培养 院士 国际 1 次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实验室面积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6450.000 M2 (教育部直属高校不填) 100.000 万元 实验室 网址 学科3 临床医学 在读硕士生 244 人 承担研究生课程 144 学时 国内 (含港澳台) 1 次 国际合作计划 1 项 https://www.gxmu.edu.cn/ykdbm/zlzqfz/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520.000 万元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 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 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2020年,本实验室针对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肝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的特点及难题开展三大方向研究: 1)病因学及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措施研究;2)高发肿瘤“早诊早治”防治策略的研究及推广应用;3)个性化精准诊疗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 本年度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8篇,其中SCI论文50篇,中文期刊28篇。申请专利11项,获授权专利4项;获得专家共 识2项和治疗指南1项;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5项。 (1)基于资源优势建立生物样本库,为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实验室专家团队通过制定《广西鼻咽癌肝 癌筛查随访技术规范》、《广西鼻咽癌诊疗规范》、《省、市、县、乡四级防控网络建设标准》等地方性行业标准,推动项 目在县区开展肝癌、鼻咽癌联合筛查。 (2)在自治区政府主导下开展了项目地区高风险人群中的肝癌、鼻咽癌早诊早治系统的筛查及早期治疗。肝癌队列初筛10 万人次,随访4.4万人次;鼻咽癌队列初筛8.7万人次,随访1.6万人次。肝癌患者治疗率88.5%,鼻咽癌治疗率达95%,达 到国内外的先进水平。 (3)开展鼻咽癌放射治疗模式研究,建立了鼻咽癌放射敏感性预测模型及鼻咽癌复发诊断模型,较好的区分不同放射敏感 性的患者,放射敏感鼻咽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4.6%,放射抗拒鼻咽癌患者的检出率为70.8%,总准确率为78.0%,对设计 治疗靶点、开展鼻咽癌复发的随访监测、早期诊断、个体化精准治疗及改善鼻咽癌复发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4)开展大样本肝癌临床及循证医学研究,首次系统论证中期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明了手术治疗中期肝癌 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并未明显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突破了国际指南中晚期肝癌不能手术的观点,使肝癌患者5年 生存率从19%提高到4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治方面,确定了广西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构建了一套适应广西卫生经济学特点的宫颈癌 早诊早治模式,根据宫颈癌发病时间点构建HPV单一筛查指标模型,并且成功研发宮颈癌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开展了卵巢癌 早期诊断和多药耐药标志物的鉴定,以及针对晚期卵巢癌的生物免疫治疗研究,在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基础上,建立诊断预 测对卵巢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标记物模型,并已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2020年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围绕区域性高发肿瘤(肝癌、鼻咽 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早期防治开展研究,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2020年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等各类项目共57项,到账经费为1094.028万元。主要包括如下: (1)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 (2)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 (3)承担国家自然基金30项(新增3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 (4)承担省级项目22项(新增4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 另外,实验室共设立自主课题20项,项目经费达154.95万,为实验室成员提供申报国家级重点项目所需的前期研究经 费。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10项以内)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肿瘤/DC 融合细胞疫苗促 进纳米抗体CAR-T细胞抗 肿瘤研究 2019YFE0117300 卢小玲 2020-12-01--2023-11-30 247.000 国家重 点研发 计划 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人群 预警和早诊试剂盒及相关 国家重 2 设备研发子课题:基于核 酸、蛋白质及多肽分子的 乙肝相关肝癌防诊试剂研 发* 2018ZX10732202 崔英 2018-01-01--2020-12-31 186.640 大科技 专项 3 肝脏衰老及再生障碍的补 体依赖性机制与调控 91949122 何松青 2020-01-20--2022-12-31 69.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4 PD-1纳米抗体增强肿瘤特 异性CTL抗癌效应及 81773254 卢小玲 2018-01-01--2021-12-31 59.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5 红桂木凝集素扩增移植诱 导的忘忆干性T细胞抗肝癌 研究 81872491 周素芳 2019-01-01--2022-12-31 57.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6 线粒体自噬对肝癌细胞在 葡萄糖饥饿下存活的作用 机制研究和转化应用 81972291 卢国栋 2020-01-01--2023-12-31 55.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7 C/EBPalpha-ACSL通路促 进肝癌细胞存活和转移的 基础和转化研究 81672370 卢国栋 2017-01-01--2020-12-31 55.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8 雷公藤抑制外泌体整合素 相关蛋白α6β4参与肠癌亲 器官转移的机制研究 81973533 唐卫中 2020-01-01--2023-12-31 55.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9 β-羟丁酸表观遗传调控鼻 咽癌细胞和EB病毒病促进 细胞分化和抑制转移的分 子机制 81772882 张哲 2018-01-01--2021-12-31 50.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10 潜在抑癌基因LAMC3和 LAMA2调控细胞自噬参与 卵巢癌耐药的机制研究 81860458 尹富强 2019-01-01--2022-12-31 35.000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 注:请依次以国家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 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 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非涉密项目或课题。 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妇科肿瘤 李力 阳志军、王琪、张洁清、黎丹戎、姚 德生、高琨、尹富强、王鹤、赵冰 冰、马晓娥、吴柳 肝癌 黎乐群 唐卫中、何敏、何松青、卢小玲、彭 涛、曾小云、周素芳、江建宁、向邦 德、卢国栋、秦雪、曹骥、胡艳玲、 吴飞翔、廖明、周怡、唐博、钟伏 弟、余水平、齐鲁楠 鼻咽癌 唐安洲 黄光武、张哲、朱小东、王仁生、崔 英、谢莹、曲颂、易翔、周晓莹、姚 茜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出生年 月 1 李力 管理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58- 06 2 唐卫中 管理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908 3 黎乐群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5701 4 何敏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6601 5 曾小云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109 6 尹富强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8102 7 廖明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903 8 黄光武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4909 9 唐安洲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203 10 何松青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004 11 彭涛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910 12 秦雪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6312 13 朱小东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604 14 崔英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6308 15 姚德生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701 16 张洁清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6408 17 黎丹戎 研究人员 女 学士 正高级 196309 18 曹骥 研究人员 男 硕士 正高级 197310 19 吴飞翔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312 20 向邦德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207 21 张哲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504 22 卢小玲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511 23 卢国栋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704 24 周素芳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6411 25 江建宁 研究人员 女 硕士 正高级 195912 26 曲颂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811 27 谢莹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811 28 王琪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609 29 阳志军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7502 30 高琨 研究人员 女 硕士 正高级 197107 31 王仁生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正高级 196312 32 胡艳玲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703 33 王鹤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正高级 197401 34 余水平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高级 197512 35 唐博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高级 197901 36 易翔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高级 197005 37 赵冰冰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高级 198207 38 周晓莹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高级 198207 39 齐鲁楠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高级 198211 40 钟伏弟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高级 197608 41 周怡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高级 198206 42 马晓娥 管理人员 女 博士 中级 198106 43 吴柳 技术人员 女 硕士 中级 199012 44 姚茜 技术人员 女 硕士 初级 198907 注:(1)固定人员包括教学科研人员、专职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四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 全职人员。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 号 姓名 类型 性 别 出生日 期 职称 国 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月) 1 牛志杰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708 其他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 10 2 杨小李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712 其他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 10 3 石玮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女 198011 其他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 10 4 叶洁梅 广西医科大学 10 博士后 研究人 女 1982- 其他 中 员 国 06 5 罗涛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903 其他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 10 6 蒋能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403 其他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 10 7 戴红良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201 副高级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 8 贾桂枝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女 198103 中级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 9 苏辉昭 博士后 研究人 员 男 198309 中级 中 国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 10 Stephen Tomlinson 访问学 者 男 195809 其他 英 国 美国南卡罗拉纳医科大学 0.5 11 Carl Atkinson 访问学 者 男 197207 其他 英 国 美国南卡罗拉纳医科大学 0.5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 期限”指流动人员本年度工作的月数。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本实验室依托肿瘤学、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针对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肝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的特点 及难题,深入开展遗传、环境和病毒等因素交互作用与肿瘤发生的病因学基础研究,优化现有筛查方案的早诊早治转化医学 研究,以及探索新的肿瘤精准治疗策略,提升广西肿瘤诊治水平,建设成为具有广西特色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肿瘤防 治研究中心。 (1) 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高危人群、健康人群及癌症病人的生物样本库,为开展精准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 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 发挥肿瘤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健康产业。在自治区政府主导下开展了项目地区高风险人群中的肝癌、鼻咽癌早诊早 治系统的筛查及早期治疗。本实验室专家团队制定了《广西鼻咽癌肝癌筛查随访技术规范》、《广西鼻咽癌诊疗规范》、 《省、市、县、乡四级防控网络建设标准》等地方性行业标准,推动项目县区开展肝癌鼻咽癌联合筛查,为社会获得降费增 效的经济效益。 (3) 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积极培养创新团队。本实验室成员向邦德及其带领的肝癌复发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20 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充分体现人才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4) 学科融合创新,促进学科交叉发展。围绕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特点,强化肝癌、鼻咽癌、卵巢癌和宫颈癌在肿瘤 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优势与特色研究,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研究,促进新型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 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2020年度实验室固定成员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1) 实验室固定成员承担本科生教学共357学时,研究生教学共144学时。开设主要课程包括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学、核医学、仪器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2) 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 84位、毕业博士生18位和博士后出站 2位。 (3) 何敏教授参编的《预防医学(案例版)》,被指定为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规划教材。曾小云教授参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准健康管理》。李力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主编专家,阳志军教 授作为共同执笔专家参与编写《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2020年版)》。李力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主编专家参与编写 《中国卵巢上皮性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2020)》。王仁生教授牵头制定行业标准《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 (4) 实验室固定成员承担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肿瘤学、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在实验室人 才培养上,学术带头人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本领域的前沿研究,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 创新人才等。 本实验室制定行之有效的培养规划,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申报课题项目、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人才培 养。 (1) 2020年度本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唐卫中教授和向邦德教授共同入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第三批广西医学高层次 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充分发挥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向邦德教授及其带领的肝癌复发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促 进了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对全面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4) 本年度举行了1项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暨2020年广西肿瘤学大会,搭建了以 区域特色资源为主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发展。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 国际竞赛获奖等。 研究生在本实验平台锻炼中,取得如下代表性科研成果: (1)积极培养学生项目申请、论文写作的能力,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优秀学生代表包括: 博士研究生夏巍,2020年获自治区教育厅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影响因子2.7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博士研究生李耀威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影响因子最高大于3.0。 博士研究生冯利园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影响因子总计5.98。 (2)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发言、发表会议论文、做口头报告等。其中优秀代表包括: 硕士研究生郭凯迪荣获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暨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术论坛“口头演讲优胜 奖”。 硕士研究生柯瑶荣获2020年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海报演讲特等奖”、2020年第二届中国—东盟衰老与疾病 学术论坛“优秀海报展三等奖”。 (3)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中优秀代表: 硕士研究生陈小祺荣获2020年国家级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20年英语“外研社杯”阅读大赛二等奖。 硕士研究生李葵娜荣获2020年国家级学业奖学金三等奖、2020年校级“三好学生”。 硕士研究生陈翠兰荣获2020年校级“三好学生”。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 号 参加会议 形式 学生 姓名 硕士/ 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口头报告 陈翠 兰 硕士 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暨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术论 坛,主办方:广西医科大学 尹富 强 2 口头报告 郭凯 迪 硕士 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暨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术论 坛,主办方:广西医科大学 李力 3 发表会议 论文 柯瑶 硕士 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办方:中国抗癌学会 尹富 强 4 发表会议 论文 韦猛 博士 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办方:中国抗癌学会 吴飞 翔 5 发表会议 论文 杨艳 平 硕士 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办方:中国抗癌学会 张哲 6 发表会议 论文 钟雪 敏 硕士 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主办方:中国抗癌学会 黄光 武 7 口头报告 杨艳 平 硕士 第79届日本癌学会,主办方:日本癌学会 张哲 8 口头报告 钟雪 敏 硕士 第79届日本癌学会, 主办方:日本癌学会 黄光 武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 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实验室本年度投入75万元作为专项经费设立开放课题,用于资助国内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开展与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相关 的研究,吸引和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开放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和专家评审的方式确立资助项目,每年向全社会公布开放课题申报指南,吸收优秀人才参与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学术委员会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进行评审,审批通过后,择优确 定开放课题项目,执行期一般为1-2年。 所获得的优秀成果如下: (1) 新型uPAR受体靶向型NIR-II荧光诊疗一体化造影剂的构建及肝癌诊治研究。承担人:孙耀。申请人在体外构建了一种CO响 应型荧光/电化学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可以在外界环境中高效、快速、高特异性检测出极低浓度的CO(10 nM)而不 受其他干扰。 (2) 重楼皂苷I抑制GRP78克服鼻咽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承担人:夏元铮。本项目发现,小剂量顺铂能诱导CNE细胞发生内 质网应激(ER Stress),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修复因小剂量顺铂导致的细胞生理紊乱,使细胞适应顺铂带来的干 扰。为鼻咽癌顺铂耐药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序 号 课题名称 经费额度 承 担 人 职称 承担人 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miR-194靶基因MCM7调控肝癌细胞Bmi-1表达影响肝癌发生 发展的机制 70000.000 牟 贤 波 讲师 宁波大 学 2020-01-01-2022-12-31 2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的子宫内膜癌分子标志物筛选和验证 80000.000 贺 红 英 主任 医师 柳铁中 心医院 2020-11-01-2022-11-30 3 新型荜茇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70000.000 韩 京 副教 授 江苏师 范大学 2020-01-01-2022-12-31 4 Hedgehog 信号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70000.000 张 若 昕 副研 究员 复旦大 学 2020-01-01-2022-12-31 5 重楼皂苷I抑制GRP78克服鼻咽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 90000.000 夏 元 铮 副教 授 中国药 科大学 2020-11-01-2022-11-30 6 肝癌乐伐替尼耐药基因筛选和验证 70000.000 孙 一 帆 副主 任技 师 柳铁中 心医院 2020-01-01-2022-12-31 7 PIK3R3与卵巢癌患者预后及耐药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 80000.000 韦 任 姬 主治 医师 贵港市 人民医 院 2021-01-01-2022-12-31 8 基于精细化学结构可控的多功能 GlycoAuNCs-Lectin/DOX 复 合靶向载药纳米平台的构建及其肿瘤协同治疗研究 70000.000 权 静 副教 授 东华大 学 2020-01-01-2022-12-31 9 细胞核纳米药物富集策略用于卵巢癌的早期治疗 80000.000 吴 富 根 教授 东南大 学 2020-11-01-2022-11-30 10 新型uPAR受体靶向型NIR-II荧光诊疗一体化造影剂的构建及肝 癌诊治研究 70000.000 孙 耀 教授 华中师 范大学 2020-01-01-2022-12-31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 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 间 参加人 数 类 别 1 第三届中国-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暨 2020年广西肿瘤学大会 广西抗癌协会 广西医科大 学附属肿瘤医院 詹启敏院士 高枫教授 赵劲民教授 202011-06 15000 全 球 性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 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2020年度实验室李力教授、黄光武教授、唐安洲教授、黎乐群教授、彭涛教授、何敏教授、江建宁教授、朱小东教 授、曾小云教授、吴飞翔教授、谢莹教授等参加30余次国际国内会议。其中: 李力教授参加了“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全国学术大会”、“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 (BOC)”、“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七届学术大会”、“2020年度第六届妇产科疑难病例讨论会”等重 要会议”,此外,还参加了“乐赢中国 乐巢高端网络研讨会”、“疫”路无阻 为妳护航、“妇产科公益直播-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系 列讲座”、“卵巢癌精准治疗网络巡讲”、“AJOG妇孕专刊2020线上读书会”、“2020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及丽人港湾线上 会”等数十场线上会议,并进行了重要报告。 唐安洲教授参加了国家级“202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学术会议”、“2020沈阳耳科论坛”,分别进行了“咽鼓管异 常开放症的诊断与治疗和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报告。 朱小东教授参加并主持在中国广西举办的“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指南全国巡讲-广西站”,并担任执 行主席进行大会致辞。同年,还主持了“头颈部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研讨会”和“广西鼻咽癌高峰论坛”,并做了重要报告。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1)义诊活动。实验室固定专家成员积极响应广西自治区卫健委号召,本年度陆续开展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 “关注肿瘤相关血栓疾病危害”等一系列多学科联合义诊、健康宣教活动。各专家为肿瘤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并开展健 康宣教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肿瘤相关疾病,加强防治肿瘤意识。 (2)肿瘤防治宣传。实验室长期坚持肿瘤科普教育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直播、在线免费咨询、线上防癌科普课堂以及线下 教育宣讲讲座、环南湖慢跑防癌宣传活动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 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为广大群众的健康谋“福祉”。 (3)举办广西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国际妇科肿瘤和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提高本地区医疗卫生人 才素质,促进肿瘤临床诊疗技术发展。 (4)本实验室对在读学生定期举办“实验室安全培训”、“实验室常用仪器规范操作培训”、“疫情防控应急培训”、“学术诚信 普及教育”、“实验室重要仪器专题培训”等,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科研诚信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维护实验室 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年度累计培训100多人次。 2、运行管理流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 国别 1 曾益新 男 正高级 1962-10 中山大学 中国 2 赵永祥 男 正高级 1965-09 广西医科大学 中国 3 曾木圣 男 正高级 1967-12 中山大学 中国 4 周宜开 男 正高级 1945-12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5 刘银坤 男 正高级 1944-12 复旦大学 中国 6 崔恒 男 正高级 1956-02 北京大学 中国 7 胡丽娜 女 正高级 1959-03 重庆医科大学 中国 8 冉宇靓 男 正高级 1973-0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 9 朱晓峰 男 正高级 1960-11 中山大学 中国 朱孝峰 10 男 正高级 1970-09 中山大学 中国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本年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要求,本年度学术委员会议工作采取“线 下+线上”方式进行。本实验室学术委员参加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 会议纪要: (1) 实验室主任就实验室2020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平台建设、合作交流、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进行详细汇报。 (2) 各研究方向负责人汇报本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 (3) 学术委员会专家们审定年度规划、开放课题基金指南,监督经费使用。 (4) 学术委员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绩效。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思路,帮助实验室进一步 凝练研究方向,积极推动实验室的发展。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 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本年度主管部门下拨本实验室经费100万元,依托单位本年度下拨本实验室配套经费520万。本实验室的科研场所集中 位于广西医科大学科技大楼4-8楼,占地面积6450m²。 广西医科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人才人才培养措施,设立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帮助实验室扩充研究队伍,完善人才队伍梯 队。在研究生招生指标上,对重点实验室成员给予优先照顾,保证每个研究生导师每年均能招收至少一名研究生。 本年度共设立自主课题20项,助力固定成员开展科研工作,为更好的申请国家重要项目提供研究基础。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实验室为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的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制定了一系列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及操作规 程,定期开展仪器操作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确保仪器使用情况良好。 本实验室具有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与免疫学、电镜技术实验室及公共实验室共五大类共享技术平台。实验室 仪器设备总值5538余万元,包括高内涵细胞分析平台、冰冻切片机、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为促 进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根据不同的学科研究需要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归类组合,实验室仪 器使用采用预约开放,简化进入实验室的程序,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其中常用仪器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年均 校内开机总时达2000余小时,校外开机总时300小时;流式细胞仪年均校内开机总时达1500余小时,校外开机总时200小 时,服务各类课题百余项,检测样本近万例。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依托高校意见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10月21日通过了广西医科大学组织的年度 考核。下一步,学校继续严格贯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优先保障实验室建设所 需人、财、物等条件。将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在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 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的年度计划中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提供人力资源、科 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赋予实验室主任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全力支持重点实验室 建设和运行,并切实履行依托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责任。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