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学成果奖申请书-14025-田岳凤.pdf
填 表 说 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 个汉字。 2. 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 年)》(教高[2012]9 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写。 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填 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 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理 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 1,继续教育填 2,其他填 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 1,研究生教育填 2,其他填 0。 4.推荐序号由 5 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 1 《2014 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推荐单位代码及推荐限额指标》 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6.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 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 7.本申请书统一用 A4 纸双面打印,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4 号 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 成 果 简 介(可另加附页) 获奖 时间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2018.04 2016.11 2014.12 2014.10 奖项名称 2017 年山西省教学 成果奖(高等教育) 成绩分析系统 1.0 计 算机软件著作权 高等中医教育课程 体系改革与内涵建 设的探讨 获奖 等级 特等奖 授奖 部门 山西省教育厅 原始取得,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全部权利 国国家版权局 三等奖 中医学专业临床课 程 小 组 式 教 学 模 式 优秀论文 的探讨与思考 全国中医药高 等教育学会 全国中医药高 教学会教学管 理、教学科学 研究会 成果 起始: 2011 年 9 月 实践检验期: 4 年 起止 完成: 2013 年 9 月 时间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 1000 字) 成果简介 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 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针对目前中医药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围绕中医思维、临证实践、人文底蕴和多元 发展四个核心要素,进行了文化自发、文化实践、文化自觉、文化自为 四重维度的中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由传统的“4+1”模式转变为 “2+2.5+0.5+A+B”模式。项目组成员发表了《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 革与内涵建设的探索》等22篇研究论文;主编、参编著作14部;8所中 医药大学学习、借鉴、应用相关成果;《中国中医药报》 2次专题报 道;实验班学生33人次获国家奖励9项;58人次在《中国中医药报》发 表《治人与治病》等41篇学术文章。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针对中医学文化内涵和特色优势衰减的问题,以文化自信的 四重维度理论,重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新构建的“2+2.5+0.5+A+B”模式。即 2 年基础,2.5 年临床,0.5 年 理论提高,A 传统文化融入体系,B 第二课堂贯穿 5 年。2 年强基础、 诵经典,中医思维形成于文化自发中;2 年临床课程小组式教学,0.5 年 临床实践,0.5 年理论提高,理论实践合一,思辨能力提升于文化实践 中;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自觉感悟文化精髓;第二课堂多元发 展,凸现文化自为。形成文化自信四重维度的完整育人体系。 (2)针对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问题,创建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 编写了《山西中医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大纲》、《山西中医学院 大学生素质成长手册》。将大学生的素质成长依托于第二课堂的思想政 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创业就业素质 5 个平台,在 文化自为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针对不同培养模式,为客观评价改革效果,创建了“四度分析 模型”的成绩分析系统。 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实验班和平行班之间教学效果差异, 创建基于“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的教育测量学四度分析模型。 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已 获得国家专利,发表了《基于“四度分析模型”的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评价研究》论文。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 1000 字)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 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四重维度理论指导,结合正在进 行的改革,思想认识和实践效果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1)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文化自觉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精髓融入课程改革中,增 设了《中国文化概论》、《国学经典选读》等中国传统课程,总时数达 560学时,31学分。同时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培育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2)通过中医课程的先行导入,实现学生文化自发 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的思维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在 进入大学前一直是在现代科学语言环境的熏陶中学习长大,对中医学独 特的思维方式几乎没有接触,培植学生的传统中医思维至关重要。一入 学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藏象理论”学习后,渐进式地加入《中医 诊断学》的内容,同时开设相应的《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等中医 人文课程;之后的《中药学》、《方剂学》在2、3学期进行;四大经典 课程在2-4学期完成后,第10学期再回到课堂进行《四大经典精讲》, 带着思考和问题再回到课堂,其认知和感悟能力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文 化自发中培养中医思维。西医课程在2学期后半段逐渐加入。 (3)通过临床课程学习模式改革,增强学生文化实践 三、四学年“学生进诊室,患者进课堂”,全部临床课程在医院完 成。上午分小组跟随导师临床实践,下午(晚上)小组授课,学生的课 程考核分为集中理论知识的笔试和直接面对患者“一对一”的实践考 核。几人一组的小组式教学,学生的疑惑在面对面的教学中迅速得到解 答,教师对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了于胸,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 主体地位。这种文化实践的体会发表于《中医学专业临床课程小组式教 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等文章。 (4)通过二课堂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文化自为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 20 个模块的活动方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 学习任务和特点设计,活动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让同学们根据自 身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活动,既注重整体规划又注重个性发展。通过 《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分步、分层、分年级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二课 堂活动中,学生的多元发展能力提高于潜移默化的文化自为中。该体系 的创立始于实验班,推广于全校学生,受益学生 15300 余名。发表了 《基于第二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大学中的重要作用》等文章。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新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新,模式的课程体系有突破。 以文化自信的四重维度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 想,将中医思维形成、理论实践合一、传统文化辐射、多元知识结构四 个改革要素置于文化自发、文化实践、文化自觉、文化自为四个维度 中。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 献数据库,均未有此相关内容和提法。 “2+2.5+0.5+A+B”新课程体系在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先提出和实施,把中医药人才培养置于文化自信高 度,中华文化精髓内化于心;通过中医药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信,中医 理念实践外化于行。 (2)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多元知识 体系的创新。 以促进学生中医药文化自觉及文化自发,创建了富有中医药文化特 色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突破以往活动单一、随意的特点,构建了 系统全面、有组织、应用性强、评价科学的平台式、模块化的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体系,引导了学生的文化自为,与第一课堂共同构建完整的育 人体系。 (3)“四度分析模型”成绩分析系统,是教学测量学应用的创新。 2016 年 11 月“山西中医学院成绩分析系统 1.0”获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全部权利,为原始取得。运用于改革实 验班教学效果的评价中,为兄弟院校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可借鉴 客观、高效的成绩评价方法。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 1000 字) (1)新的培养模式,应用于3个不同专业 自2011年此模式在中医学专业实验班开展以来,已连续7年在中医 学专业进行,独立成班。并将改革模式应用于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西医 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截止2017年12月,学校共有3个专业、7个年级、19 个实验班中开展,受益学生630名。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从教学改革实验班开始推广至全校所有23 本科专业(方向),并将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成绩单列学分。截止2017年 12月,受益学生15300余名。 (2)广泛交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获得赞誉 大会交流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术会议年会上,《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与内涵建设的探索》(2013年)、《中医学专业临床课程小组式教学模 式的探索与思考》(2014年)、《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2016年)等改革实践文章均进行了大会交流,获 得荣誉奖励。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工作研究会上《基于第二课堂的中医药 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1 年)、《以整体观为指导 构建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工作体系》(2015 年)进行了大会交流,得到 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兄弟院校借鉴 湖南中医药大学对理论实践合一的小组式教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对 第一、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陕西中医药大学对经典课程分段式教学; 贵阳中医学院对改革评价考试的“四度分析模型”以及上海中医药大 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对第二课堂素 质教育等改革内容进行了学习、借鉴和应用。 (3)显现成效,学生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选取2012 级中医1 班作为平行班和2012 级中医实验班进行对 照比较,选取了10 门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6 门基础、4 门临床)进行 分析评价。四度检测成绩有效性,10 门课程试卷质量优秀,学生成绩 受试卷质量影响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8 门平均成绩均高于平行班, 7门标准差低于平行班,实验班平均成绩高,离散度小。其中6 门课程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箱线图观察实验班成绩箱体较小,分布比平行 班整体靠上,成绩分布较为集中。成绩相关系数分析,实验班两个相关 系数与平行班的比较均明显增大。 实验班学生在第一、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均进入半决 赛,获得三等奖;2013-2017年间,实验班学生33人次获国家奖励9项; 58人次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治人与治病》等41篇学术文章。 五、评审意见 评 审 意 见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终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 月 日 审 定 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