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阎什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pdf
鄄城县阎什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 公示稿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2023年7月 目标策略 开发保护格局 镇村发展布局 镇区规划布局 地方特色塑造 支撑体系完善 国土整治修复 规划实施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1 目标策略 一、目标策略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鄄城县阎什镇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68.2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一、目标策略 总体定位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镇 鲁西南地区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田园宜居精致小镇 鄄城县南部中心镇 发展目标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序推进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补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持续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借助政策优势集聚合力,推动阎什镇高质量发 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精致 小镇。 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资源保护:界线明确,应保尽保,原汁原味,永续发展; 开发利用:适度开发,循环生态,节约高效; 城乡品质:地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安全宜居,城乡融 合发展; 整治修复: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建设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系统安 全一体。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一、目标策略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 1.生态美,环境优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以 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 发展美丽经济,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 的统一,将阎什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精致小镇。 2.生产美,产业强 以绿色低碳、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传统产业升 级改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阎 什镇打造成为高效集约的精致小镇。 3.生活美,家园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镇 驻地,有序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村庄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 百姓收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阎什镇打造成为 安居乐业的精致小镇。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2 开发保护格局 二、开发保护格局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统筹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与 治理,规划形成“一心两园多点,一轴两廊三区”的总体格局。 一心:城镇集聚核心,是镇域人口、产业、服务集聚核心; 两园:镇域范围内的木材加工园区和铁路物流园区; 多点:集中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和保留的特色村庄; 一轴:省道S327城乡发展轴; 两廊:临濮沙河生态廊道和三分干渠生态廊道; 三区:中部两新融合片区、东部木材加工片区、西部田园综合体 片区。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二、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分区 以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为基础,结合镇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 局,按照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合理优化全域规划分区。 一级规划分区 二级规划分区 含义 生态保护区 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地和海 洋自然区域,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 农田保护区 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严格保护的区域。 城镇发展区 城镇集中建设 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并可满足城镇生产、生活 区 需要的区域。 农田保护区外,为满足农林牧渔等农业发展以及农民集中生活和生产配套为主的区域。 乡村发展区 村庄建设区 城镇开发边界外,规划重点发展的村庄用地区域。 一般农业区 以农业生产发展为主要利用功能导向划定的区域。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二、开发保护格局 底线约束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等重要控制线和管控要求。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严格遵守国家 关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规则。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 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 的前提下,仅允许以下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 有限人为活动。 城镇开发边界 历史文化控制线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 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并加强与“城市四线”、 洪涝风险控制线等协同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实施后,不得擅自改变。 加强对镇域内各级文物古迹的保护,营造历 史文化环境氛围,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建 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划定文物保护单 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边界线。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二、开发保护格局 底线约束 • 根据上位规划指标分解,落实阎什镇重要控制线: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 结合阎什镇实际,确定文物保护范围: 历山古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土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3 镇村发展布局 三、镇村发展布局 村庄分类 统筹阎什镇村庄建设管控,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公布的村庄分类,并结合《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确定的村庄 类别,明确阎什镇村庄类别。 集聚提升类村庄 • 规划应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设施服务能力,开展宅基地整理等 微循环式村庄更新并合理预留发展空间,逐步吸引周边零散居民点向此类 村庄集聚。 城郊融合类村庄 • 规划可纳入城镇详细规划统筹编制,应加快推进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共 建共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承接城镇功能外溢,促进城乡之间资 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双向流动。 特色保护类村庄 • 规划应充分衔接相关保护规划,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与特色要素,统筹 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保持村庄特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搬迁撤并类村庄 • 原则上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可纳入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或上位国土空间 规划统筹编制,暂时不能迁并的村庄应严格控制现状规模、限制新建和扩 建行为,并保障其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暂不分类村庄 • 原则上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依据上位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的国土空间用 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进行管控;待村庄分类明确后,按需编制村庄 规划。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三、镇村发展布局 乡村社区生活圈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原则,结合村庄分类和 村民意愿,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引导搬迁撤并类村庄向镇区、社区生 活圈中心集聚。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4 镇区规划布局 四、镇区规划布局 范围规模 落实上位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结合自然地理格局和现状基础,考虑 城镇空间发展需求和功能布局完善需要,避让自然资源环境底线、灾害 风险、历史文化保护等限制因素,明确镇区主要发展方向和镇区范围, 确定镇区规划的常住人口、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城 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四、镇区规划布局 城市设计指引 规划坚持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传承历史文化特色,以生态、水体为主线,在充分尊重城镇景观风 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系统发掘和整理城镇特色要 素,利用周边的自然水体、绿带、绿廊,组织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城镇景 观系统,构筑和谐共生的用地布局,将阎什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尺度 宜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精致小镇。 生态宜居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尺度宜人 环境优美 特色鲜明 05 地方特色塑造 五、地方特色塑造 历史文化保护 明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保 护要求,保护历史性城镇景观和文化景观,营造历史文化环境氛围。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五、地方特色塑造 历史文化保护 明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保 护要求,保护历史性城镇景观和文化景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 存的文化生态,营造历史文化环境氛围。 (一)历山古遗址 历山古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阎什 镇红旗行政村历山庙村西. 以历山庙村西现存小学教室门口南一米为基 点,向南100米,向北450米,向西160米,向 东150米的范围,大约17万平方米的范围为历山 古遗址的保护范围。从历山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 20米的范围为历山古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 (二)沙土庙遗址 位于山东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阎什口村,始 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每年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 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 2011年被公布为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沙土庙门前50厘米为基点,向北延伸220米, 向南延伸10米,向东延伸40.5米,向西延伸40.5 米的长方形范围为沙土庙的保护范围,面积 18630平方米。自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20米的长 方形范围为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4040平方米。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6 支撑体系完善 六、支撑体系完善 综合交通系统 以建设与阎什镇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快速便捷的绿色交通系统为目标, 明确道路分级体系,加强地区内外部交通,形成高效便捷、布局完善、 秩序良好的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五横四纵”的路网格局 ➢ 五横: • 刘(垓)周(垓)路、红(旗)刘(寺)、庙前街、甄(庄)闫(集)路 ➢ 四纵: • 东(军集)红(旗)路、阎(什)楚(集)路、旅游路、周(垓)前(刘寺)路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六、支撑体系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城乡社区生活圈,明确镇域教育、医疗、文 体、社会福利(含殡葬)、管理服务等村庄生活和生产服务设施的空间 布局。 (1)行政办公 •规划改造提升镇政府,建设综合行政办公区。整合原有行政办公用地,结合镇区发展方向, 形成办公相对集中的行政中心面貌。新型农村社区分别设置各自的行政管理中心,实行村民 自治管理。 (2)教育设施 •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设置小学、中学。 (3)医疗设施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构建分布合理、功能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改变医疗设施城乡二元结构,建设运转协调、职能清晰的疾病预防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城乡一体化。 (4)文化设施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城乡文化事业, 促进城乡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居住小区内的居民文化设施用地结合公共绿地及休闲广场建设, 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5)体育设施 •以提高全民体质为目标,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在 学校,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各个居住组团建设体育活动 场地,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圈内的需求。 (6)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敬老院,满足镇域养老服务需求,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 (7)商服设施 •规划商服用地。镇级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包含大型商业购物楼、大型超市、旅馆、银行、市 场等。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六、支撑体系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 大力提升镇驻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农村新型社 区和新农村总体建设水平。 配套目标——构建“镇级—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在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配置公共服务中心、教育、 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两新”融合发展试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指标表》(20有)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7 国土整治修复 七、国土整治修复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综合考虑阎什镇国土整治潜力、经济社会发展 状况、农民意愿及资金保障水平等因素,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国土整治、 城镇低效用地盘活和城镇更新。 生态修复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 修复,明确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通过理 水、营田、置绿、添彩,改善阎什镇整体生态环境。 国土整治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两条底线,聚焦土 壤退化、耕地碎片化、村庄用地粗放等问题,统筹推 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 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重点工程。 城镇低效用地盘 活和城镇更新 • 加强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控制与管理以实现长效发 展,根据城镇发展阶段和目标,确定有机更新空间单 元,提出城镇更新改造策略。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七、国土整治修复 生态修复 以生态红线为主要范围,实施临濮沙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 建设用地整治 坚持把农民群众生活宜居作为首要任务,结合镇村体系格局优化,实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期内在红旗村、沈口村、桑树刘庄村、刘寺村等村 庄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腾出的土地用途实施耕作优先。推进沈口社区、刘 寺社区、申魏社区建设。 农用地整治 结合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统筹农业生态基础设施、现有耕地提质改 造、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建设,开展整治零星低效 林地、园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08 规划实施 八、规划实施 规划传导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其 他重要控制线。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 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 实施保障措施 在省、市明确的激励政策基础上,探索制定惠农、支农政策,规 划预留规划空间优先用于民生项目。积极引进社会社会力量参与项目 实施,实现资金渠道多元化、实施模式多样化、途径多种化。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按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与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建设、 同步报批,规划成果纳入“一张图”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上下贯通、 联动共享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规划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近期行动计划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 保障体系,统筹考虑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重大区域基础设施、道 路交通设施建设,加速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旧动 能转换和铁路物流园区配套建设。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现按程序进行公示 ! 公示时间: 30天(2023年7月29日—2023年8月29日) 公示地点: 鄄城县人民政府网 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请在公示期间以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反馈并注明联系方式,逾期反馈 的意见建议不再受理。 联系单位及联系方式: ◆ 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鄄城县阎什镇人民政府 ◆ 联系方式: 0530-2810005 ◆ 联系人:陈先生 ◆ 邮箱: jcghj2012@163.com ◆ 联系电话:18653090176 ◆ 邮箱:yanshizhen@126.com ◆ 通讯地址:鄄城县阎什镇闫什街1号 本草案所有数据和内容以最终批复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