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

perpetual4 页 671.036 KB下载文档
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pdf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北京 100084 Beijing 100084, China 第四十八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函 ——深化混合教学改革,推动一流本科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在“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部分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 、 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年工作要点》也要求“把 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等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 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为准确把握本科教学改革政策走向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 12 月 19 日至 12 月 20 日在广东珠海举办第四十八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 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深化混合教学改革,推动一流本科建设”。 诚挚邀请各高校主管教学或信息化建设的校级领导,教务处、信息办、规划办、现代教育 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参加研讨。  会议专题 专题一 互联网+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对高等教 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 “双 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等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解读。 专题二 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变革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院校混合教学改革框架与整体改革方案;一流本科课 程建设及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信息时代高校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专题三 院校混合教学支撑环境与方法的研究 混合教学的技术环境研究与发展;混合教学的管理环境探索与创新;混合教学支持服务体 系的构建与运行研究;基于混合教学的教师培训体系研究;混合课程设计模式与方法研究。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北京 Beijing 100084, 100084 China 专题四 混合课程与混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院校混合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功经验分享;课程混合教学设计实践与成功案例分享;混合 教学促进教研与教师发展的案例分享;混合教学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研究;本科院校的混合 教学支撑环境实践案例分享。 专题五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和路径的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发展的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混合教学的教师培训体系研究,混合教学促进教研与教师发 展的案例分享。  时 间: 时 间  地 安 排 12 月 18 日(周五) 全天:会议报到 12 月 19 日(周六) 全天:8:30-17:30 12 月 20 日(周日) 上午:8:30-12:00 大会专题报告 下午:14:00-17:00 参观、交流 大会专题报告 点:广东 珠海  会务费:800 元/人,食宿自理  会务联系:清华大学 周潜 theti@tsinghua.edu.cn 北京师范大学 胡嘉骢 hjc@bnu.edu.cn 010-62799072 0756-3683009 184-1089-5746 134-1136-1496 与历届会议相同,为保证交流效果,坚持高质量的专家学术报告和代表畅所欲言、互动并 举,研讨会严格控制规模,烦请各高校将参会人数控制在 2 人以内,并请于 12 月 11 日前邮件 发回参会回执。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北京 100084 Beijing 100084, China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简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承担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硕士、博士、Ed.D 和博士后 的培养、指导以及学科建设工作。学科点始建于 1998 年,一直秉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研 究思路,长期聚焦于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变革,是国内从事教育技术学和高等教 育、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标志性团队之一。 研究所参与起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构建高校混合教学能力》白皮书;独家解读并出版国 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纵观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倡导远程、在线与混合 学习驱动下的院校教育变革。牵头制定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2015)和《职 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2020) ;牵头专家组评审及指导 428 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2015-2020);出版《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 (第 1 版及第 2 版);主持编制《职业教育信 息化发展报告》(2018)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案例报告》(2019) ;主持《疫情防控期间职 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专题研究》 (2020) 、牵头编制《职业教育信息化中长期(2035)发展规划 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0)等。 研究所十九年来,坚持以中国高校职校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混合教学为抓手,解决日常 教学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院校迎接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所以 “顶天”的学术视野和“立地”的实践作风,进一步指出人类学习方式也将由此而迈向泛在学 习新生态。 研究所持续二十一年研发的“清华教育在线(THEOL)”系列平台软件在 500 多所院校深 度应用,持续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2014 年转让给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北京)有 限责任公司,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让的成功案例。成果应用由公司全面接管,继续深度影响中 国高校职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点聚焦前沿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 要特色的著名学府。2017 年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 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 学前列,打造“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 化办学格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北京师范大学按照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高标 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打造的与北京校区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 2017 年 8 月,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协议》,三方协力共同推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19 年 4 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珠海校 区建设。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北京 100084 Beijing 100084, China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简介 立足于学校“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同时加速落实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 现代化,服务国家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需求,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一体两翼”的 发展战略,把珠海校区打造成中国基础教育教师“黄埔军校”,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实施 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与情怀、持续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宽 厚的学科基础、优异的交流合作与领导力、开阔的国际视野与竞争力,勇于面对变革并大胆探 索的创新型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 2019 年 5 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北 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为建制性教学科研机构,设立在珠海校区。未来教育学院承担本科生、 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培养卓越教师、拔尖创新人才。植根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积淀,迎着新时代 教育改革的东风,未来教育学院正扬帆启航,开创光辉灿烂的明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简介 2011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率先成立了面向教师提供教学支持的服务性专设机 构——教师教学发展(支援)中心;2013 年 8 月,中心获得广东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立项 建设,并于 2016 年 12 月顺利通过省厅验收,被广东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 心,是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最早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项目立项且通过验收的高校。 2013 年以来,中心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树立“一切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努力探索并 不断完善适应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在培训内容、组织形态、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 革创新,探索多平台全方位服务型教师发展体系。 2019 年 1 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当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教师发展专业 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十九年历程 “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 年创办并延续 至今的年度系列研讨会。十九年来围绕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不同主题,先后成功举办四十六届全 国性研讨会,累计 7000 多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兄弟院校主管领导、研究和管理人员以及课程 教师参会。“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因历次会议中提出的观点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 引领作用,已成为该领域的风向标:如 2003 年,提出数字校园的 5E 架构,强调以“教学” 和“科研”应用为本;2007 年提出“先进的软件、优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良好的应用环境” 是教育教学信息化成功的关联三要素;2009 年提出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实践先进、实用、可扩 展与可持续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2011 年倡导中国高校实施“千门课程上网工程”等;2012 年指出 MOOCs 虚火太旺;2013 年提出要辩证分析、理性对待 MOOCs;2014 年倡导 MOOCs 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15 年系统化自主构建 U-MOOCS,促进教育教学变革,面向校内 实施混合教学改革,面向校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全面 深度推进高校、职校混合教学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