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

Dislike(不喜)44 页 955.163 KB下载文档
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
当前文档共4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麻醉学相关材料.pdf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校长签字: 学校名称(盖章): 济宁医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山东省 专业名称: 麻醉学 专业代码: 100202TK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医学 临床医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 医学 修业年限: 五年 申请时间: 2023-08-20 专业负责人: 李彦东 联系电话: 18678766855 教育部制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济宁医学院 学校代码 10443 主管部门 山东省 学校网址 http://www.jnmc.edu.cn 邮政编码 272067 学校所在省市区 山东济宁太白湖新区荷 花路133号 教育部直属院校 学校办学基本类型 已有专业学科门类 学校性质 公办 其他部委所属院校 民办 地方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综合 理工 农业 林业 医药 师范 语言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民族 曾用名 济宁医士学校、济宁医学专科学校 建校时间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 估类型 1952 首次举办本科教育年份 1987年 审核评估 通过时间 2017年11月 专任教师总数 1255 现有本科专业数 36 上一年度全校本科毕业 4655 人数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 上职称教师数 上一年度全校本科招生 人数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 就业率 666 4021 80.19% 济宁医学院创建于1952年,设医疗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临床 学校简要历史沿革 医学专业学生;1959年全国院系调整更名为济宁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1月 ,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重新定名为济宁医学院,同年招收临床医学专 业本科生。 济宁医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 需求,强化专业动态调整。近5年,先后增设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助产学 学校近五年专业增设、 、临床药学、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学、康复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开设 停招、撤并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积极开展麻醉学紧缺人才培养。2021年撤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23年撤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业结构布局不断优 化。 2.申报专业基本情况 申报类型 新增国控专业 专业代码 100202TK 专业名称 麻醉学 学位授予门类 医学 修业年限 五年 专业类 临床医学类 专业类代码 1002 门类 医学 门类代码 10 所在院系名称 第二临床医学院 学校现有相近专业情况 相近专业1专业名称 临床医学 开设年份 1987年 相近专业2专业名称 精神医学 开设年份 1989年 相近专业3专业名称 儿科学 开设年份 2019年 3.申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济宁医学院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区域、面向山东、部分优势学科专业辐射 全国”,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 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麻醉医师数量严重短缺,难以满 申报专业主要就业领域 足临床医疗基本需求。济宁医学院作为鲁南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培养的麻醉学人才主要面向山东省特别是鲁南地区,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 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从事临床麻醉、急诊急救、危重病监测治疗、 疼痛诊疗及药物依赖戒断工作。 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麻醉医师数量严重短缺,整体学历层次不高 ,给医疗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质量诊疗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我国有麻醉医师约9万人(0.64人/万人),山东省有麻醉医师 7800余人(0.78人/万人),与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 的意见》(国卫医发[2018]21号)规定的0.9-1人/万人差距较大,与美国 人才需求情况 2.5人/万人、英国2.8人/万人的配置差距更大。 2018年11月,山东省卫健委、教育厅等七厅局发布《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 务实施方案》(鲁卫办字[2018]212号),明确提出推动济宁医学院、青岛 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增设麻醉学本科招生。 学校地处的鲁南地区人口近3500万,占山东省总人口的1/3。该区域人口众 多、经济总体欠发达、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麻醉医师不足0.5人/万人,麻醉 医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已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目前,山东省培养麻醉学本科生的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 医学院,地处鲁中和沿海地区,培养的麻醉学本科生每届不足200人,大部 分考取研究生,在鲁南地区就业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该区域对麻醉医师的迫 切需求。 年度招生人数 40 预计升学人数 25 预计就业人数 15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3 申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3 情况 临沂市人民医院 3 枣庄市立医院 1 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 1 附属滕州市中心医院 2 菏泽市立医院 2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02T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优秀品 格、开放视野、发展潜质和较深厚的医学人文素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麻醉治 疗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能从事临床麻 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与治疗、急救医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 医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领域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 3.能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 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4.能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服务中。能够与患者 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5.能够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如疲劳、压力和交叉感染等,并注意在医 疗服务中有意识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知晓自身健康对患者可能构成的风险。 6.能够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7.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其他卫生从业人员,并注重相互 合作和学习。 8.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 求卓越。 9.初步具备对麻醉专业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快速 判断能力、情景意识和决策能力等。 (二)科学和学术领域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的问题。 3.能够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以及预后。 4.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 5.能够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基本原则。 6.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7.能够掌握与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药 理学和医疗设备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临床实践。 (三)临床能力领域 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 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 3.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 4.能够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 出合理的治疗原则。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 并能说明其合理性,对检查结果能做出判断和解释。 6.能够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各种常见的临床基本操作。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确定进 一步的诊疗方案并说明其合理性。 8.能够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病 情;努力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诊疗计划,并就诊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进行沟 通,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9.能够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监护人提供相关信息,使他们在充分知情的前提 下选择诊疗方案。 10.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结 合到临床实践中。 11.能够依据客观证据,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2.能够发现并评价病情程度及变化,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13.能够掌握临终患者的治疗原则,沟通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避免不必要的 检查或治疗。用对症、心理支持等姑息治疗的方法来达到人道主义的目的,提高 舒适度并使患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14.能够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有效地检索、解读和记录信息。 15.能够掌握气管内插管、椎管内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复合麻醉、控制性降压等常用麻醉技术。 16.能够掌握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体温、中心静脉置管 及 CVP 监测、外周动脉穿刺及有创血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常用围术 期监测技术。 17.能够初步的判断及处理围术期临床常见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危象。 18.能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知识及诊治,具有初步对常见危重病人的判 断与处理能力。 19.能够初步掌握对常见急、慢性疼痛病人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 (四)健康与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能够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有效治疗的因素,包括健康不公平和不平 等的相关问题,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 自然环境因素。 3.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开展健康教育等。 4.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 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5.能够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 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 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 7.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5 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弹性修业年限:5-7 年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 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内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总论、外科学、妇产科学、儿 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技能学、中医学、医患沟通学、医 学伦理学、麻醉学导论、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机能学实 验、麻醉设备学基础、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急 救医学。 五、教学时间分配 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年 学期 二 三 四 五 合计 军事技 实习 早实践 毕业 教育 能训练 实训 活动 教育 (1) 2 教学 考试 假期 合计 (1) 16 1 6 25 2 (1) 19 1 6 26 3 (1) 19 1 6 26 4 (1) 19 1 6 26 5 (1) 19 1 6 26 6 19 1 6 26 7 19 1 6 26 18 1 1 26 1 26 1 一 入学 8 6 9 25 10 17 (1) 2 48 1 1 (5) 1 148 9 19 44 252 六、课程教学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 通识教育必修主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外语类、体育类、国防教育类、劳 动教育等课程;专业基础必修主要开设自然科学、医学人文、基础医学等课程; 专业必修主要开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等课程。 (二)选修课程 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公共艺 术类、创新创业类、信息素养类等 6 大模块,各模块设最低选修学分;专业基础 和专业选修主要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相关课程;专业拓展选修 主要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跨平台课程,实行专业 互选、学分互认。 七、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通识实践、专业实践和第二课堂三部分。 通识实践主要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事技能训练等;专业实践主要包 括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课内实验(实践)、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课程课外实践、 临床综合实践、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德育教育实践类 (1 学分)、文学艺术实践类(1 学分)、劳动教育实践类(1 学分)、体育实 践类(1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类(4 学分)等 5 类,最低 8 学分;创新创业实 践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学分,最多可替代 4 个学分。 八、考核要求 加强过程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引导校内考核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毕 业后考核有效衔接,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实行分阶段毕业综合考试, 理论考试占 60%,OSCE 考试占 40%。 九、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比例统计表 课程 课程性 课程 体系 质 类别 必修 课程 教学 选修 最低修读学时 学时 其中实践/ 实验学时 最低修读学分 学分 其中实践/ 实验学分 占比(%) 学分 其中实践/ 实验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762 168 40 8 16.95 3.39 专业基础课程 1280 394 59.5 11.5 25.21 4.87 专业课程 1167 353 54.5 12 23.09 5.09 小 3209 915 154 31.5 65.25 13.35 通识教育课程 176 0 11 0 4.66 0 专业基础课程 252 0 14 0 5.93 0 专业课程 126 0 7 0 2.97 0 专业拓展课程 36 0 2 0 0.85 0 计 计 590 0 34 0 14.41 0 通识实践 — — — 4 — — 毕业实习 — — 48 48 20.34 20.34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48 52 — 8 — — — 33.69 小 必修 实践 小 教学 计 第二课堂 选修 小 总 — — 8 计 计 3799 915 236 79.5 十、毕业资格认定及学位授予 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成绩合格,达到毕业最低规定的学分和《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 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进程表 附件 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附件 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学时分配 课程 性质 类别 必 修 课 程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理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 3.0 48 40 “四史”课程 1.0 16 大学语文 1.0 军事理论 实 验 见 习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8 1 40 8 16 1 16 16 16 1 16 2.0 36 36 1 3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 32 32 1 32 创新思维导论 1.0 16 16 2 16 劳动教育课 2.0 32 32 2 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48 40 8 2 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3.0 48 40 8 3 5.0 80 72 8 4 大学英语1 2.5 45 30 15 1 大学英语2 2.5 54 36 18 2 大学英语3 2.5 54 36 18 3 大学英语4 2.5 45 30 15 4 公共体育1 1.0 36 2 24 10 1 公共体育2 1.0 36 0 26 10 2 公共体育3 1.0 36 0 26 10 3 公共体育4 1.0 36 0 26 10 4 8 40 30 72 8 30 15 15 36 18 36 2 8 18 34 36 36 36 修 课 程 通 识 教 育 课程 课 性质 程 类别 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理论 实 验 0.5 8 8 1 形势与政策教育2 0.5 8 8 2 形势与政策教育3 0.5 8 8 3 形势与政策教育4 0.5 8 8 4 0 72 8 8 8 8 1、6 8 8 — 188 57 132 62 84 62 110 59 32 人文科学类 2.0 32 32 1-6 社会科学类 2.0 32 32 1-6 自然科学类 2.0 32 32 1-6 文学艺术类 2.0 32 32 1-6 创新创业类 1.0 16 16 1-6 信息素养类 2.0 32 32 1-6 11.0 176 176 — 医用高等数学 2.0 40 40 1 40 基础化学 2.5 58 38 20 1 38 20 医用物理学 2.0 48 32 16 1 32 16 医学细胞生物学 1.5 32 22 10 1 22 10 有机化学 3.0 72 48 24 2 48 24 人体解剖学 4.5 104 60 44 2 60 44 组织学与胚胎学 3.5 76 44 32 2 44 3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 5.0 102 70 32 3 70 生理学 4.0 70 70 3 70 小计 必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形势与政策教育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1.0 16 16 业指导 40.0 762 522 168 小计 选 修 课 程 见 习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0 0 8 0 0 0 0 0 学时分配 课程 性质 类别 必 修 课 程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课程名称 总计 理论 实 验 见 习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麻醉学导论 1.0 16 16 3 16 医学伦理学 1.5 24 24 3 24 医学遗传学 1.5 28 28 3 28 病原生物学 2.0 44 32 12 4 32 12 麻醉解剖学 3.0 60 42 18 4 42 18 医学免疫学 2.0 48 32 16 4 32 16 医学心理学 1.5 30 22 8 5 22 8 病理学 4.5 96 60 36 5 60 36 药理学 3.5 64 64 5 64 病理生理学 2.5 44 44 5 44 麻醉生理学 2.0 40 40 6 麻醉机能学实验 1.0 30 麻醉药理学 2.0 40 40 6 40 医患沟通学 1.0 18 18 6 18 机能学实验 2.5 96 0 小计 ( 选 修 课 程 学分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3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58 32 实验室安全教育 1.0 16 医学社会学 1.0 普通心理学 医学信息检索 6 96 59.5 1280 886 394 26 40 30 3/5/6 0 0 — 28 132 46 152 100 208 60 106 46 190 72 2 32 16 2 16 16 16 3 16 1.0 16 16 3 16 1.5 26 14 3 14 12 28 40 98 70 0 0 0 0 26 12 毕 业 实 课 程 学时分配 课程 性质 类别 ( 选 修 课 程 ) 至 少 选 修 1 4 学 分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理论 实 验 见 习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健康教育学 1.0 18 18 3 18 神经生物学 1.0 16 16 3 16 发展心理学 1.0 16 16 3 16 社会医学 1.0 16 16 3 16 人体寄生虫学 1.5 36 16 3 16 卫生法学 1.0 16 16 3 16 程序设计基础 2.5 56 40 医学分子生物学 1.5 26 26 医学统计学 1.5 28 18 生物信息学 1.0 16 卫生事业管理学 1.0 行为医学 20 16 10 毕 业 实 习 20 4 40 4 26 16 5 18 16 5 16 16 16 5 16 1.0 18 18 5 18 社区医学 1.0 16 16 5 16 医学科研概论 1.0 16 16 6 84 0 23.5 442 358 中医学 2.0 36 36 4 麻醉设备学基础 1.0 20 20 5 20 诊断学 5.0 136 68 64 5-6 22 卫生学 2.5 54 40 14 3 流行病学 1.5 28 18 10 麻醉设备学 2.0 38 32 6 医学影像学 2.5 48 40 4 4 — 16 小计 4 0 10 0 0 48 26 144 32 66 16 84 10 16 0 22 46 46 6 18 10 6 32 6 6 40 8 36 40 14 0 0 0 0 学时分配 课程 性质 类别 必 修 课 程 专 业 课 程 课程名称 ( 至 少 总计 理论 实 验 见 习 32 3 30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外科学总论 2.5 65 临床技能学 1.0 42 妇产科学 3.0 60 44 16 7 44 16 儿科学 3.0 60 44 16 7 44 16 外科学 6.0 124 88 36 7 88 36 内科学 6.5 140 104 36 7 104 36 危重病医学 2.5 58 40 7 4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1.0 18 18 7 18 眼科学 1.0 18 18 7 18 急救医学 1.0 16 16 8 16 神经病学 1.5 26 18 8 8 18 8 精神病学 1.5 26 18 8 8 18 8 传染病学 2.0 40 32 8 8 32 8 疼痛诊疗学 2.0 34 30 4 8 30 4 临床麻醉学 3.5 80 60 20 8 60 20 小计 选 修 课 程 学分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6 42 30 6 18 54.5 1167 814 214 139 0 — 35 42 0 0 0 0 40 14 36 0 42 18 22 166 147 356 122 174 48 循证医学 1.0 16 16 5 16 全科医学概论 1.0 16 16 5 16 临床药学 1.0 16 16 6 16 社区康复 1.0 16 16 6 16 康复医学 1.0 16 16 6 16 课 程 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理论 实 验 见 习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0 16 16 6 16 物理治疗 1.0 16 16 6 16 至 少 选 修 7 学 分 医院感染管理学 1.0 16 16 7 16 皮肤性病学 1.0 18 18 7 18 口腔科学 1.0 18 18 7 18 老年医学 1.0 16 16 8 16 临床思维训练 1.0 16 16 8 16 超声诊断学 1.0 16 16 8 16 超声检查方法学 1.0 36 超声治疗学 1.0 16 ) 舒缓医学 ( 课程 性质 类别 选 修 课 程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小计 36 8 16 15.0 264 228 8 36 0 0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必 修 本专业以外的任选课 程(每学期循环开 课) 2.0 36 小计 2.0 36 入学教育 1.0 1w 军事技能训练 2.0 2w 毕业教育 1.0 1w 小计 4.0 4w 16 0 ( 至拓 少 展 2 学课 分程 36 通识 实践 0 0 0 0 0 0 0 32 0 80 0 52 0 64 36 学时分配 课程 性质 类别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必 修 选 修 课程名称 学分 总计 理论 ICU实习 8.0 8w 心内科实习 8.0 8w 呼吸内科实习 8.0 8w 麻醉科实习 24.0 24w 小计 48.0 48w 第二课堂 8.0 小计 8.0 实 验 见 习 学年及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设 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3学期 第4学期 第5学期 第6学期 第7学期 第8学期 课 学期 16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8周 外 必修课总学分(学时)数及学期学 154.0 3209 2222 776 139 72 时数 第五学年 第9学期 第10学期 ≥47周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毕业 实习 — — 34.0 590 — 总学分、总学时(含通识实践和第 248.0 3799 二课堂学分) — 选修课总学分、学时数 320 103 284 162 332 136 252 105 232 94 272 217 356 122 174 48 5.教师及课程基本情况表 5.1专业核心课程情况表 课程名称 课程总学时 课程周学时 拟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医学细胞生物学 32 4 季丙元等 1 人体解剖学 104 6 程葆华等 2 组织学与胚胎学 76 4 王凤鸽等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2 6 史兵兵等 3 生理学 70 4 陈飞等 3 麻醉学导论 16 2 李梁涛等 3 医学伦理学 24 4 顾怀婷等 3 医学遗传学 28 4 王姗姗等 3 病原生物学 44 4 杜峰等 4 麻醉解剖学 60 4 刘福朋等 4 医学免疫学 48 4 车荣波等 4 医学心理学 30 4 赵维燕等 5 病理学 96 6 刘雪等 5 药理学 64 4 姚静等 5 病理生理学 44 4 王建礼等 5 麻醉生理学 40 4 陈雪英等 6 麻醉机能学实验 30 4 尹光明等 6 麻醉药理学 40 4 张志龙等 6 医患沟通学 18 2 李文福等 6 机能学实验 96 6 王培香等 3,5,6 中医学 36 4 孙冰等 4 麻醉设备学基础 20 4 张来柱等 5 诊断学 136 4 张茜茜等 5,6 卫生学 54 4 李欢等 3 流行病学 28 4 魏胤等 6 麻醉设备学 38 4 张来柱等 6 医学影像学 48 4 于昊等 6 外科学总论 65 4 刘欢等 6 临床技能学 42 4 陈明台等 6 内科学 140 6 林楠等 7 外科学 124 6 金真真等 7 妇产科学 60 4 王云飞等 7 儿科学 60 4 杨蕾等 7 危重病医学 58 4 刘宏生等 7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18 4 吴允刚等 7 眼科学 18 4 丁建光等 7 急救医学 16 4 靳松等 8 神经病学 26 4 刘燕等 8 精神病学 26 4 王海涛等 8 传染病学 40 4 曹勇等 8 疼痛诊疗学 34 4 侯景栋等 8 临床麻醉学 80 4 谢学猛等 8 5.2本专业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拟授课程 尤培军 男 1972-05 陈传玉 男 1973-12 尹光明 女 1967-06 张来柱 男 1970-05 张志龙 男 1965-04 王建国 男 1973-03 刘宏生 男 1976-07 李彦东 男 1973-04 临床麻醉 学 临床麻醉 学 麻醉解剖 学 麻醉设备 学 麻醉生理 学 麻醉药理 学 危重病医 学 麻醉学导 专业技术 职务 学历 最后学历 最后学历 最后学历 毕业学校 毕业专业 毕业学位 专职 研究领域 /兼 职 教授 大学本科 北京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兼职 教授 大学本科 山东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兼职 麻醉学 博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华中科技 教授 研究生 大学同济 医学院 徐州医科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临床医学 硕士 重症医学 专职 教授 大学本科 济宁医学 临床医学 学士 临床麻醉 专职 大学 徐州医科 大学 徐州医科 大学 济宁医学 院 论 赵香菊 女 1975-12 亚白柳 女 1981-04 孔令斌 男 孙冰 麻醉机能 院 潍坊医学 教授 大学本科 生理学 教授 研究生 1966-07 内科学 教授 研究生 女 1964-02 中医学 教授 研究生 王春梅 女 1975-02 教授 研究生 李娴 女 1975-01 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刘博 男 1979-07 口腔科学 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口腔医学 王宝蕙 女 1978-08 眼科学 教授 研究生 林立 男 1967-11 王元会 女 1976-11 吉峰 女 1965-06 季丙元 男 1976-12 程葆华 李士根 男 男 1979-12 1966-01 学实验 细胞生物 学 医学影像 学 卫生学 康复医学 医学心理 学 细胞生物 学 人体解剖 学 病原生物 学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院 麻醉学 学士 临床麻醉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中药学 博士 中药学 专职 遗传学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口腔医学 专职 首都医科 神经生物 大学 学 华中科技 影像医学 大学 山东中医 药大学 南京农业 大学 与核医学 临床医学 博士 山东中医 中西医结 药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青岛大学 合临床 劳动卫生 与环境卫 临床医学 博士 育心理学 山东农业 发育生物 大学 学 中西医结 合 专职 公共卫生 博士 生学 天津师范 发展与教 大学 博士 专职 与预防医 专职 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心理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人体解剖 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与组织胚 胎学 教授 研究生 教授 研究生 日本德岛 大学 医学 生物化学 王其宝 男 1979-04 与分子生 山东大学 有机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物学 劳动卫生 张璟 女 1976-04 卫生学 教授 研究生 复旦大学 与环境卫 公共卫生 博士 生学 郁昊 男 1986-05 精神医学 教授 研究生 清华大学 生物学 与预防医 专职 学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生物化学 王冠男 男 1984-10 与分子生 教授 研究生 吉林大学 分析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物学 张卫红 男 1970-06 外科学 教授 研究生 安国营 男 1979-08 外科学 教授 研究生 丁建光 男 1972-12 眼科学 教授 研究生 孔令胜 男 1970-11 外科学 教授 研究生 王海涛 男 1976-10 精神病学 教授 研究生 孔宪刚 男 1978-11 副教授 研究生 张成栋 男 1982-08 副教授 研究生 王昆 男 1973-01 杨占云 女 1981-11 陈奎 男 1978-11 田海涛 男 1975-03 李爱梅 女 1982-01 李兆国 男 1977-07 白雪波 男 1980-10 朱炬 男 1977-09 侯景栋 徐香玉 男 女 1969-03 1982-12 麻醉学导 论 临床麻醉 学 临床麻醉 学 临床麻醉 学 麻醉机能 学实验 麻醉机能 学实验 麻醉解剖 学 麻醉设备 学基础 麻醉生理 学 麻醉药理 学 疼痛诊疗 学 生物化学 第二军医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眼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南昌大学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青岛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兼职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大学 首都医科 大学 中南大学 徐州医学 院 潍坊医学 院 临床麻醉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麻醉学 硕士 、疼痛诊 兼职 疗 副教授 研究生 四川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兼职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兼职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徐州医科 大学 青岛大学 临床麻醉 麻醉学 硕士 、疼痛诊 专职 疗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青岛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青岛大学 麻醉学 硕士 临床麻醉 专职 潍坊医学 院 徐州医学 院 临床麻醉 麻醉学 北京师范 分析化学 硕士 、疼痛诊 兼职 疗 博士 化学 专职 与分子生 大学 物学 生物化学 陈瑞蛟 男 1985-09 与分子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四川大学 有机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物学 牛士贞 男 1971-03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沈大庆 男 1979-11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顾怀婷 女 1983-06 张惠 女 1979-10 杜中玉 男 1981-03 武菲 女 1986-04 卫生学 医学免疫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生理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学 生物化学 马晓磊 女 1981-01 与分子生 副教授 研究生 物学 华中科技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青岛大学 临床医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华中科技 女 1985-11 与分子生 副教授 研究生 王友 王建礼 男 男 1978-01 1980-03 明建扩 男 1966-11 戴军 男 1976-12 李振泉 男 1979-08 解增洋 男 1985-09 赵维燕 女 1979-08 学 病理生理 学 医学免疫 副教授 副教授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博士 健学 与预防医 专职 学 博士 兰州大学 物理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山东农业 发育生物 大学 中国海洋 大学 武汉大学 物学 病理生理 与妇幼保 公共卫生 免疫学 大学 生物化学 于红莲 儿少卫生 解放军医 学院 解放军医 学院 华中科技 学 基础医学 专职 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 物学 病原生物 学 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 学 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 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上海大学 材料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南京大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心理学 专职 学 医学免疫 学 医学心理 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大学 北京师范 大学 免疫学 微生物与 生化药学 化学 学生发展 与教育领 域教育 吴涛 男 1972-11 李运清 女 1986-10 李文福 男 1984-04 乔艺 女 姜靓 医学影像 影像医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浙江大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武汉大学 微生物学 精神病学 副教授 研究生 西南大学 1985-12 卫生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江南大学 男 1987-02 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姚静 女 1987-06 药理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成洪聚 男 1975-11 病理学 副教授 学 病原生物 学 中国科学 院大学 男 1981-01 与分子生 于伟 男 女 1985-12 1981-09 董冠军 男 1988-03 于婷 女 1981-05 连福明 高玉花 白春雨 男 女 男 1983-03 1984-03 1983-02 艾志营 男 1985-09 刘雪 女 1987-04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 学 医学免疫 学 生理学 精神病学 转化医学 精准医学 分子生物 学 病理学 育心理学 食品营养 与安全 物理化学 大学 生化药学 研究生 武汉大学 生理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四川大学 分析化学 物学 魏胤 发展与教 中国药科 微生物与 生物化学 宋志刚 与核医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副教授 研究生 南京大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 东北林业 大学 东北林业 大学 微生物与 生化药学 与分子生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心理学 专职 博士 食品科学 与工程 专职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药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林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物学 生物学 神经生物 学 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 物学 野生动植 物保护与 利用 野生动植 物保护与 利用 学 第三军医 病理学与 大学 临床医学 专职 生物化学 西北农林 细胞生物 科技大学 博士 病理生理 学 邵波 张俊凤 史慧 男 女 女 1985-04 1985-08 1987-05 刘昂 男 1988-03 王琴琴 女 1987-09 刘燕 女 马明放 男 沈文志 杨丽杰 闫思源 李学智 杨睿 尹海燕 陈飞 李艳平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卫生学 医学免疫 学 医学免疫 学 病原生物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1979-09 精神病学 副教授 研究生 1988-04 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1986-08 1990-03 1982-10 1989-07 1981-07 1991-07 1986-11 化学 细胞生物 学 精神病学 细胞生物 学 组织学与 胚胎学 生理学 组织学与 胚胎学 与工程 专职 四川大学 与分子生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社会医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山东大学 有机化学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南开大学 与分子生 物学 副教授 学 环境科学 生物化学 精神病学 1989-06 博士 物学 研究生 细胞生物 院大学 环境科学 生物化学 副教授 学 中国科学 山东大学 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 神经生物 院大学 日本北海 道大学 学 生物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南开大学 与分子生 物学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哈尔滨工 化学工程 业大学 中国科学 院大学 山东大学 与技术 博士 化学工程 与技术 专职 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畜牧学 专职 物学 细胞生物 学 生物化学 副教授 研究生 西南大学 与分子生 物学 病理学与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病理生理 学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东北农业 发育生物 大学 山东农业 大学 学 动物遗传 育种与繁 殖 王凤鸽 女 1989-08 组织学与 胚胎学 动物遗传 副教授 研究生 吉林大学 育种与繁 博士 畜牧学 专职 殖 左汉恒 男 1974-03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南昌大学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蒋胜华 男 1979-08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南华大学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孙占国 男 1982-06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曹勇 男 1981-08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临床医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儿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肿瘤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医学影像 学 内科学 耳鼻咽喉 吴允刚 男 1979-06 -头颈外 科学 靳松 男 1982-05 外科学 副教授 大学本科 苏琳 女 1983-08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崔昌萌 男 1989-11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马俊丽 女 1987-02 副教授 研究生 临床技能 学 泸州医学 影像医学 院 哈尔滨医 科大学 与核医学 内科学 首都医科 耳鼻咽喉 大学 泸州医学 院 青岛大学 河北医科 大学 中南大学 科学 中国人民 李彦明 男 1981-04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解放军第 二军医大 学 李忠海 张韶辉 男 男 1981-08 1981-10 外科学 内科学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赵战魁 男 1984-03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张保贵 男 1984-06 外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南方医科 大学 天津医科 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 大学 外科学 (泌尿外 ) 内科学 (心血管 病) 内科学 闵亚楠 女 1985-06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血液病 ) 陈明台 男 1989-11 临床技能 学 副教授 研究生 北京协和 生物化学 医学院、 与分子生 专职 清华大学 渠海洋 男 1979-10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李艳英 女 1982-09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胡玲爱 女 1980-11 内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林楠 袁硕 金真真 男 男 女 1982-08 1985-11 1986-04 内科学 外科学 外科学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重庆医科 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医科 大学 天津医科 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上海交通 王云飞 男 1984-08 妇产科学 副教授 研究生 薛建军 男 1977-04 药理学 讲师 研究生 王姗姗 女 1984-07 精准医学 讲师 研究生 中山大学 张茜茜 女 1987-02 诊断学 讲师 研究生 吉林大学 高洋 王培香 女 女 1988-10 1987-04 组织学与 胚胎学 机能学实 验 讲师 讲师 研究生 研究生 大学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华中科技 大学 物学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妇产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药物化学 博士 药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生物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免疫学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内科学 (心血管 病) 外科学 人体解剖 与组织胚 胎学 细胞生物 学 内科学 人体解剖 与组织胚 胎学 华中科技 神经生物 大学 学 专职 病态控制 姜颖哲 女 1983-03 临床医学 专业英语 讲师 研究生 日本大阪 医学(基 大学 因治疗学 ) 刘欢 男 1986-09 王长莹 女 1990-10 车荣波 男 1990-07 王华 女 1987-07 外科学总 论 医学免疫 学 医学免疫 学 化学 哈尔滨医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浙江大学 讲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科大学 天津医科 大学 病原生物 学 化学(理 论与计算 博士 化学 专职 化学) 王森 女 1991-04 张欣 女 1990-05 李娜 女 1989-07 临床医学 专业英语 临床医学 专业英语 儿科学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重庆医科 大学 北京协和 微生物与 医学院 女 1991-03 与分子生 药大学 男 1987-12 卫生学 讲师 研究生 女 1988-06 与妇幼保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健学 周聪 男 1990-10 闫业浩 男 1992-11 杜峰 男 1984-10 张彦可 男 1988-05 于昊 男 1988-04 刘福朋 男 1986-03 陈宗兰 女 杨东 内科学 化学 北京大学 学基因组 讲师 研究生 山西医科 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昆明医科 大学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麻醉解剖 讲师 研究生 1985-12 内科学 讲师 研究生 男 1984-03 外科学 讲师 研究生 杨蕾 女 1987-04 儿科学 讲师 研究生 李梁涛 男 1987-07 讲师 研究生 吉林大学 陈雪英 女 1983-02 讲师 研究生 山东大学 病原生物 学 内科学 医学影像 学 麻醉学导 论 麻醉生理 学 药学 专职 博士 药学 专职 博士 中医学 专职 博士 化学 专职 学) 儿少卫生 刘玲飞 学 博士 化学(化 物学 李欢 生化药学 山东中医 中医儿科 生物化学 史兵兵 制药工程 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 与环境卫 公共卫生 博士 与预防医 专职 生学 学 儿少卫生 公共卫生 与妇幼保 博士 健学 与预防医 专职 学 精神病与 精神卫生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学 高分子化 学与物理 中国医科 病原生物 博士 化学 专职 博士 基础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临床医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中山大学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山东大学 肿瘤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儿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外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大学 重庆医科 大学 学 神经病学 南方医科 影像医学 大学 德国弗赖 堡大学 南京医科 大学 与核医学 内科学 (心血管 病) 朱凤琴 女 1987-11 谢学猛 男 1986-07 内科学 临床麻醉 学 讲师 研究生 讲师 研究生 中山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内科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急诊医学 博士 临床医学 专职 5.3教师及开课情况汇总表 专任教师总数 137 具有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教师数 31 比例 21.53%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含其他副高级)职称教师数 115 比例 79.86%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 142 比例 98.61%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 125 比例 86.81% 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数 25 比例 17.36% 36-55岁教师数 112 比例 77.78% 兼职/专职教师比例 7:137 专业核心课程门数 42 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数 144 6.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姓名 李彦东 性别 拟承担课程 男 行政职务 主任 济宁医学院 位 1995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教授 务 现在所在单 麻醉学导论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 专业技术职 临床麻醉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1年获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教师; 及获奖情况(含教改项目 2013、2015年获济宁市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研究论文、慕课、教材 2013年获院长提名奖; 等) 2019年获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 1.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TWEAK通过Fn14-NF-KB通路对高肺血流性肺动 从事科学研究及获奖情 脉高压PASMCs增殖、迁移及凋亡的调控作用(立项编号ZR2021MH346); 况 2.主持济宁市重点研发项目:FKBP12.6在不同浓度七氟烷麻醉后POCD发生机 制中的作用(立项编号2021YXNS002)。 近三年获得 近三年获得 教学研究经 2.0 科学研究经 费(万元) 费(万元) 近三年给本 近三年指导 科生授课课 授课外科学课程学时60 本科毕业设 程及学时数 姓名 75.0 6 计(人次) 田海涛 拟承担课程 性别 麻醉机能学实验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 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男 专业技术职 务 副教授 现在所在单 位 行政职务 济宁医学院 2009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 围术期气道管理、脏器保护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8年获菏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优秀临床带教教师; 及获奖情况(含教改项目 2019年获济宁医学院学校实践教学优秀教师; 、研究论文、慕课、教材 2022年获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教学优秀教师。 副主任 等) 从事科学研究及获奖情 况 2008年获徐州医科大学麻醉重点实验室技术进步奖 近三年获得 近三年获得 教学研究经 5.0 科学研究经 费(万元) 费(万元) 近三年给本 近三年指导 科生授课课 授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学时60 程及学时数 姓名 17.5 本科毕业设 2 计(人次) 刘宏生 拟承担课程 性别 男 教授 行政职务 主任 济宁医学院 位 2015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外科学专业 校、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务 现在所在单 危重病医学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 专业技术职 心血管重症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及获奖情况(含教改项目 、研究论文、慕课、教材 2022年获济宁医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等) 从事科学研究及获奖情 2011年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况 2013年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三年获得 近三年获得 教学研究经 2.0 科学研究经 费(万元) 费(万元) 近三年给本 近三年指导 75.0 科生授课课 授课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课程学时60 本科毕业设 程及学时数 姓名 5 计(人次) 王建国 拟承担课程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 校、专业 性别 临床麻醉学 男 专业技术职 务 现在所在单 位 教授 行政职务 济宁医学院 2002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 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机制及其防治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4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访学3个月,学习心血管手术麻醉及经食道 及获奖情况(含教改项目 超声心电图; 、研究论文、慕课、教材 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做为期2年的访问学 等) 者,进行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著4篇: 1. Su K, Wang J, Lv Y, Tian M, Zhao YY, Minshall RD, Hu G. YAP expression in endothelial cells prevents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21 Apr; 320(4): 568-582. 2. Zhang L, Wang J, Chi H, Wang S. Local anesthetic lidocaine delivery system: chitosan and hyaluronic acid-modified layer-by- 从事科学研究及获奖情 layer lipid nanoparticles[J]. Drug Deliv. 2016 Nov; 23(9): 3529况 37. 3. Wang J, Zhang L, Chi H, Wang S. An alternative choice of lidocaine-loaded liposomes: lidocaine-loaded lip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s for local anesthetic therapy[J]. Drug Deliv. 2016 May; 23(4): 1254-60. 4. Li Y, Jia Z, Zhang L, Wang J, Yin G. Caspase-2 and microRNA34a/c regulate lidocaine-induced dorsal root ganglia apoptosis in vitro[J]. Eur J Pharmacol. 2015 Nov 15; 767: 61-66. 近三年获得 教学研究经 近三年获得 1.0 科学研究经 费(万元) 费(万元) 近三年给本 近三年指导 科生授课课 程及学时数 授课麻醉学课程学时30 本科毕业设 计(人次) 30.0 2 7.教学条件情况表 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 10037.05 验设备总价值(万元) 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 验设备数量(千元以上) 1647(台/件) 我校已将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列为十四五重点建设专业方向,前期 已投入8000余万元升级改造医学综合实训中心(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基础 开办经费及来源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麻醉学专业开办经费主要来源为山东省财政拨款和学校 自筹经费,包括:教学运行及专业建设经费50万元;人才柔性引进及师资队 伍建设200万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太白湖院区麻醉科启用及仪器设备更 新3500万元。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 4440.58 出(元) 实践教学基地(个) 8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建设 麻醉学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医学专业已建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儿科学专 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医学免疫学、社会心理学等9门基 础医学相关课程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相关专业和课程对麻醉 学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二、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师资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十四五”期间,通过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水 平麻醉学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2-3人,博士5-8人,硕博比达90%以上,专 教学条件建设规划及保 障措施 业设置推动鲁南区域麻醉学科建设发展,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质量 投入2200余万元建设互动型智慧教室11间,标准型智慧教室45间。投入 8000余万元全面升级改造医学综合实训中心(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基础医 学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麻醉学重点专科和鲁南麻醉学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麻醉联盟、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麻醉学人才培养质量 。 四、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麻醉学专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完善制度,组织开展 麻醉学专业方向评估及整改,设置专项经费,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专业建设 成效。 主要教学实验设备情况表 教学实验设备名称 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 超级无线综合模拟人 多功能麻醉机 高级综合模拟人 型号规格 Thermofisher Cellnsight CX7 212-00050 Ohmeda、GE、 Drager、Mindray ECS-100、20505050 心肌细胞收缩与钙离子 IonoPtix 浓度同步测量系统 HyperSwitch 综合穿刺虚拟训练系统 敏行 MIS-Puncture 数量 购入时间 设备价值(千元) 1 2018 2742.63 1 2014 2139.25 4 2021 1530.96 2 2011 1521.4 1 2019 1155.46 1 2017 1150.2 2 2018 898.0 1 2019 897.9 德国美添 麻醉深度监测仪 NarcotrendCompact 动物绝望行为分析系统 CleverSyInc(CSI) DepressionScan SimBaby婴儿模拟病人 245-02033 1 2015 875.4 自体血液回收机 费森9005401 3 2021 863.0 4 2021 801.46 EMI0300011ASC 1 2014 790.0 易创 1 2016 628.9 LM064 1 2015 580.27 天堰SWL0600043ADC 1 2015 580.0 蛋白纯化仪器 GE AKTApure 25L 1 2019 570.22 超声诊断系统 ACUSONX300 1 2009 564.85 回路消毒机 圣宁 SN-803B1 4 2013 55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安捷伦1260 1 2019 512.54 SimJunior模拟儿童病人 232-05050 1 2015 500.23 SimNewB新生儿模拟病人 226-05050 1 2015 500.23 虚拟仿真实验室系统 泰盟 VMC-100 1 2015 498.9 超声 智能化医学综合模拟系 统 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 平台系统 Simmom模拟妇产病人 临床技能中心OSCE智能 化考核平台 飞利浦、索诺声、 便携式Edge.II 扫描探针显微镜 岛津 SPM-9700 1 2015 490.14 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爱德华 1 2016 456.8 Pannoramic DESK 1 2018 450.77 1 2017 449.13 Transonic ADV500 1 2019 448.35 全自动封片机 Leica CV5030 1 2017 443.0 全功能综合模拟病人 211-00050 1 2009 436.15 天堰SWL0600046ADC 1 2015 425.0 1 2014 419.31 全自动数字病理切片扫 描仪 定时荧光定量PCR仪 压力容量环心功能检测 仪 临床技能中心多媒体控 制平台 复苏模型CPR-D 罗氏 LightCycler480II 175-00150/20230015 流式细胞仪 贝克曼cyto FLEX 1 2017 410.4 手术显微镜 徕卡 M320F12 1 2019 408.8 荧光倒置显微镜 NIKON Ti-U 1 2018 407.12 1 2018 405.4 荧光定量PCR仪 罗氏 LightCycler 480II 高频喷射呼吸机 TKR-400(T) 2 2017 401.0 纤维支气管镜 日本FI-13RBS 4 2013 400.0 1 2019 397.08 1 2017 394.07 1 2019 392.01 高通量荧光定量PCR仪 Roche LightCycler 480II 微孔板检测仪 BIOTEK CYTATION 5 96孔生物化学发光检测 PerkinElmer 系统 Ensight 封片机(自动盖片机) 樱花 Film-JC2 1 2020 381.0 BIOPAC MP160 1 2019 364.0 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仪 Transonic T402 1 2019 361.93 全自动组织脱水机 leica ASP300S 1 2018 345.81 倒置荧光显微镜 尼康 Ti-S 1 2018 332.97 1 2018 329.41 小动物手术监护仪(包 含血压和心电图功能) 全自动染色机 leica XL(ST50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安捷伦 Cary 8454 1 2019 317.93 落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Tomy suprema25 1 2019 316.58 正置荧光显微镜 NIKON Ni--U 1 2016 299.5 监护系统 美国伟伦 动态血压 1 2015 299.2 超灵敏多功能成像仪 GE AI600 1 2017 290.51 天堰SWL0600044ADC 1 2015 290.0 1 2017 287.3 临床技能中心数字化教 学管理平台 超灵敏全自动成像分析 ProteinSimple 系统 FluorR Chem E 连续心排量监测系统 唯捷流 1 2008 286.0 自动染片机 DRS-2000JC-D2 1 2018 282.4 体外循环机 XF-4B 1 2010 279.9 肌松监测仪 爱尔兰 欧加衣 3 2015 276.0 冰冻切片机 leica CM1950 1 2018 268.09 脑血氧无创监测仪 重庆名希MNIR-P100 1 2021 263.11 1 2017 261.61 天堰SWL0600045ADC 1 2015 260.0 血细胞分析仪 BC-5500 1 2008 242.0 除颤仪 美敦力 4 2017 235.16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ADI INL191 1 2019 225.86 荧光光谱仪 HITACHI F-7000 1 2019 200.54 呼吸机 Evolution3e 1 2014 189.31 RADNOTI 120108EZ 1 2019 184.32 1 2019 183.05 SPF动物小鼠笼具 临床技能中心实训室智 能化模拟控制平台 小鼠心脏灌流系统(心 肌细胞分离型) 泰尼百斯 1285L63-拖=+30% 纯水/超纯水一体化智能 Millipore Milli-Q 系统 Integral 5 高速冷冻离心机 RC-50C 1 2000 174.0 荧光分光光度计 F-4600 1 2011 166.38 输血输液加温仪 佛山奇汇 FT2800 4 2019 165.72 1 2019 155.01 4 2021 151.8 全自动酶标仪 温毯机 MD SpectraMax Plus384 北京谊安W001A PCR分析仪 电转仪 红外光谱仪 全自动血气分析仪 MY CYCLER Bio-Rad Gene pulser Xcell 岛津 IYAffinitg1S 沃芬GEM Premier 4000 1 2011 148.2 1 2019 145.84 1 2014 140.5 3 2021 138.0 荧光显微镜 BX51 1 2007 127.2 多功能监护仪 飞利浦 2 2020 117.26 1 2018 114.79 石蜡包埋机 莱卡 Histo Croe Arcadia 蛋白成像 Tanon 5200 1 2015 113.5 超纯水系统 THERMO EDI15 1 2017 113.29 1 2019 106.61 1 2013 105.0 1 2016 102.89 1 2016 102.59 冰冻组织研磨仪器 数字人解剖教学软件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超低温冰箱 mp The FastPrep24 易创 服务器端 Thermo NanoDrop2000c thermofisher forma907 台式高速离心机 Eppendorf 5810R 1 2019 100.08 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 BOU/CPR290型高级 3 2014 100.0 1 2019 97.8 1 2018 96.97 4 2021 95.88 凝胶成像系统 光学体视显微镜 神经刺激器 Protein simple AlphaImager HP 尼康 SM2800N 司徒科特、德国宝 雅 倒置式系列显微镜 IX70 1 2001 95.7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AMS-18A 1 2007 95.0 新生儿生命体征模型 LM-098 1 2019 90.0 冷冻研磨仪(自动样本 净信 JXFSTPRP- 均浆系统) CLN-24 1 2022 88.0 1 2020 84.39 科研级弧光灯光源 Newport 66984-300XF--RI 麻醉呼吸机 SC-M3B 1 2001 84.2 凝血计时器 美敦力 1 2021 78.0 切片机 莱卡 Rm2235 1 2016 77.19 喉镜 VL3S、视可尼 4 2021 72.44 1 2019 67.77 全自动细胞计数仪 thermo Countess II FL 体视显微镜 奥林巴斯 SZX16 1 2021 67.5 蛋白晶体生长培养箱 MD MD5-605 1 2020 64.8 上海智城ZWYR-4912 1 2019 63.8 移液器气流 VOYAGER Ⅱ 1 2018 55.0 化学发光检测仪 promega Glomax20 1 2016 52.12 1 2018 38.65 大型落地式恒温冷冻摇 床 困难气道车 南京天奥YC-21-J0200166 8.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健康理念的逐步成熟, 现代麻醉学科已由单纯主导舒适化镇痛医疗发展成为集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麻醉医师不仅能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无痛、肌松及合理 控制应激等必需条件,更能对围术期患者生命功能进行监测 、调节和控制,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患者在术后顺利康 复。现代麻醉学已拓展至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 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研等领域,成为临床医学 领域重要的支柱学科。 一、申请增设麻醉学本科专业的主要理由 现代麻醉学技术的发展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麻醉医师数量明显不足,且普遍 存在学历和职称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麻 醉学专业水平的提高,甚至已经成为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因素。因此,培养具备麻醉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高素质 应用型麻醉学人才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麻醉学是本科专业目录内的独立学科,专业代码为: 100202TK。济宁医学院为鲁西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本科院 校,申请开设5年制麻醉学专业,以尽快弥补高素质麻醉学 专业人才的缺口。 二、人才需求 据 2021 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 学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和国家麻 醉专业质控中心联合统计,按2.5个麻醉医生/每万人的配置 标准,当前全国麻醉学专业人才缺口30余万人;山东省2021 年共有麻醉医师7800人,手术量为150万台,麻醉医师缺口 近万人。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医疗资源下沉投入的力度,基层医疗 机构的条件不断改善,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不仅缺乏足够数量 的麻醉医师,更缺乏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麻醉学专业人才, 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各级医疗机构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 我校所在的鲁西南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医疗服务人群 的基数庞大,各医疗卫生机构麻醉医生更为紧缺。经对参加 我校校园招聘的山东省87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完全统计,仅 2022年拟招聘麻醉学专业毕业生计划就达200余人,其中鲁 西、鲁南的聊城、菏泽、枣庄、临沂 34家市(县)级医疗 卫生机构计划招聘约150人,以本科学历层次为主。 麻醉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我校开设 麻醉学专业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用得上、留得 住的高素质实用型麻醉人才。 三、支撑麻醉学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 济宁医学院经历了建校70年,现有临床医学、精神医学 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儿科学等18个省级一流专业,具备齐 全的医学基础学科和优质的麻醉学办学条件。学校重视麻醉 学专业学科建设,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在多个角度、不同维度进行了细致认真的 研究论证;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质 量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办学实力,构建 了适应现代麻醉学专业发展的专业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务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于2021级开始培养临床医学麻醉学专 业方向,每年招生大约50人。 1. 师资队伍完整,教研组织齐全 麻醉学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麻醉学专业教 学任务,现有专业教师7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 高级职称占33.33%;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0人,研 究生学历占66.67%。根据麻醉学专业特点和相关工程技术领 域,有计划的将专业教师细分为4个亚专业教学团队,逐步 形成了以老带新的麻醉学专业教学梯队,团队中多数专业课 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医疗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 验。 2.教学设施先进,培养条件优越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订了《麻醉学专 业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加大教学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构 建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建有麻醉设备学实验室和麻醉 2 机能学实验室,总面积约604m ,固定资产价值2700多万元, 拥有德国 GE/Carestation650C 麻醉机、美国血流动力学监 测系统 ACT 检测仪、日本可视光纤喉镜、芬兰监护仪、体 外循环机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麻醉学模拟教学系统, 学生能够真实的体会到医院的设备环境及工作流程,较好地 满足了相关实验教学的需要。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均为 “三级甲等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均拥有众多的 先进麻醉设施。附属医院两个院区,占地面积357亩,现开 放床位4600张,门诊量400多万人次,年手术量12.8万台。 拥有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9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 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所。附院麻醉科是省级重点专 科,麻醉学教研室依托附院麻醉科构建,组成了一支具备扎 实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实践教学团队,为理论和实践 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麻醉科设备先进、齐全,有世界先进 水平的设备110余件,价值2亿余元,如 GE-欧美达麻醉机、 德国得尔格麻醉机、迈瑞麻醉机;迈瑞监护仪;德国 Narcotrend-Compact麻醉深度检测仪;XF-4B 体外循环机; 美国伟伦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等等。院校共建临床技能培训中 心,开辟了学校与医院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的新途 径,学生可在“中心”完成见习、实习以及部分理论课的讲 授,将专业课程理论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充分 利用丰富地临床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分流分层培养,充分发 挥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优化培养方案,完善教学体系 我校在 2021 年设立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制 定了《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 基础上,我校对麻醉学专业办学进行了充分研讨和论证,明 确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强调理论与技能并 重,制定了《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地完成 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及教材选定的 工作。 4.学科持续发展,提升科研质量 麻醉学是济宁医学院重点学科,在心血管、普外科、胸 外科、泌尿外科等系统疾病的麻醉诊疗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引领了鲁西南地区麻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本学科近年 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6 项,市科技进步奖12项;申请或授权技术发明专利12项。发 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出版专著、教 材20余部。科室长期承担着大学本科、研究生、实习医师、 进修转岗医师、留学生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任务。 四、麻醉学专业发展规划 1.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围绕麻醉学专业本科培养, 继续加强麻醉学科和专业课程建设,积极研讨、明确学科方 向,加强国内外交流学习,力争五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 业。 2.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早期根 据课程需要引进和聘请国内知名麻醉学家和教学名师作兼 职教授,确保教学质量;加强本校教师的培养,根据课程需 要不断引进、培养,形成更为合理的师资梯队;实行“走出 去,引进来”双向政策,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凝练 学科特色,形成优势研究方向。 3.完善教学组织建设。在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 教研室的基础上,围绕专业主干课程,完善教研室、实验室 建设,组成科学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组 建麻醉学系或学院。 4.不断提升教学平台。根据教学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 辅助用书,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数字教学平台。 5.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探索 PBL、CBL、TBL 等教 学模式与方法,加强网上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6.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和附属济宁市第一 人民医院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医疗、教学、科研优势,更加注 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五、麻醉学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麻醉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相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先后发布了 《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 知》、《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服务的意见》、《关于印发 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培训 大纲的通知》、《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和《 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等 文件,为中国麻醉学科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均质化发展 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说明国内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麻醉学从业 人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医疗资源下沉投入的力度,基层医疗 机构的条件不断改善,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不仅缺乏足够数量 的麻醉医师,更缺乏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麻醉学专业人才, 为麻醉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较好的就业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