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

Feel sad 感到悲伤7 页 1.699 MB下载文档
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治理转型_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以A大学....pdf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治理转型: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范式演进 ——以 A 大学“十四五”规划为例 张端鸿,陈孙延,蔡三发 (同济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2) 摘要: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大学战略规划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战 略规划编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五年一轮的必修课,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拟探究“十四五”期 间高校战略规划的变化,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利用布赖森“战略变革循环模式”对 A 大学“十四五”规划的 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校战略规划制定实现了旧范式(文秘范式)向新范式(专业范式)的转移。在 “十四五”规划期间,A 大学的战略规划编制模式日趋成熟:继承过去编制的经验,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根本指 针,与战略研究相结合进行规划文本的编制,并通过规划体系下的权力再配置完成了治理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战略规划;高校治理;战略变革循环模式;新公共管理 DOI:10.13397/j.cnki.fef.2021.04.005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 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ZHANG Duanhong,CHEN Sunyan,CAI Sanfa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Influenced by New Public Management,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universities has been given unprecedented importance. As a means of governance,strategic planning has become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five-year round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show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trategic planning of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rough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Bryson Model of Strategic Planning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A University's 14th Five-Year Pla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universities has switched from the old secretarial paradigm to the new professional paradigm.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A University's strategic plann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mature by inheriting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on preparation,taking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as the fundamental guideline,combining with strategic research to prepare the planning,and comple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behavior through the re-allocation of power. Keywords: strategic planning; university governance; The Bryson Model of Strategic Planning; New Public Management · 30 ·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的文字整合工作。在规划编制形成后, “ 墙上挂挂”,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抽屉放放”,未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的发展实践。在新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在公共管理部门内出 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大学拥有了一定的自治空间 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新型管理方法,主要 并开始进行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改革,高校意识到 表现为通过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利用经济理 战略管理将为推动组织发展提供动力,而其中的实践 论、模型与绩效管理等,对公共管理部门的运作方式、 落脚点——战略规划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性,成 治理模式、战略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进行改革,实现从 为一种管理方式的更新,通过组织共同体成员谋划发 公 共 行 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向 公 共 管 理(public 展的一个动态过程。 [5] 在我国,有关战略规划编制的 management)的转变。 [1] 改革率先在政府部门中盛行, 研究主要集中在过程和意义研究两方面。在过程研 随后逐渐影响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这种替代了 究方面,学者们针对高校应如何科学地进行规划编制 传统公共行政并在各种情境下逐渐成形的新型管理 提出建议,反映高校战略规划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 范 式 被 称 为 新 公 共 管 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控等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 NPM)。 法。 [6]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者们通过研究引导高校 过去的 30 多年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不断发展对 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大学的治理也产生 战略规划制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解决实际问题,不 断提高战略规划的有效性。 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自治权限的分 高校的战略规划正在发生着何种变化,当前战略 配。受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影响,英国大学治理体系成 规划的制定是否正接近科学的战略管理模式,又存 [2] 为践行该理念的典范; 德国大学经过治理机制改革, [3] 在怎样的改进空间,这些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回 在行动力、自治性和竞争力方面均有提升; 美国大学 顾过往战略规划的制定模式,研究当下战略规划的 治理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总之,大学治理更加关注 制定过程,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高校战略规 绩效,政府通过立法、激励、问责和目标管理多种方式 划编制的实质性内涵,探知高校战略规划在高校发 “遥控”大学,大学享有一定的自治空间。 [2] 目标管理是政府“遥控”大学的方式之一,在新公 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完成了其实现方式由普通规划 至战略规划的转变。在传统公共行政的模式内,目标 管理主要通过规划实现,公共部门的规划仅仅在于经 展中的作用,明晰高校战略规划制定的范式,总结经 验并加以推广,从而提升战略规划对我国高校发展 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战略规划制定模式的转换 费预算的实施与完成。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由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我国 企业管理中战略规划的发展,公共部门内也出现了战 学习苏联建立了五年计划体制。从 1953 年的第一个 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公共部门逐渐开始寻求外 五年计划到目前已完成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 五年 部专业代理机构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的战略 计划(规划)”几乎伴随了新中国成长的全过程。五年 规划引入公共部门之中,被公共部门采纳,但与企业 规划在我国各个领域被广泛地执行,发挥了重要的纲 的战略规划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公共管理视 领作用,已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突显出制 角下,战略规划成为战略管理的表现形式,事关组织 度优势。 所设定的未来发展方向。战略并不是一种详细的计 我国最早的高校发展规划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划或是一系列指示的集合,它是个人或者组织有关行 年代。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战略规划编制已经成为高 [4] 动和决策的统一指南。 战略视角会注重结合内外部 校五年一轮的必修课。虽然五年计划来自苏联,但受 环境切实考虑组织的定位,制定准确而清晰的目标, 国情影响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国家的五年 更系统、更长远地思考未来组织的走向及相应的行动 规划还是高校发展规划都经历了一个内生演化的过 策略。 程,历经艰辛探索,阶段特征鲜明,在不断完善中焕发 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公共管理部 出旺盛的生命力。 门的目标管理,还逐渐对大学治理产生影响。高校在 (一)行政指令管理下的计划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目标管 第一阶段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战略 理方式,规划高度重视领导的设想,是一项文秘性质 规划制定阶段,时间跨度约为“一五”时期至“五五”时 · 31 ·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期。该阶段高校规划采取行政指令管理下的计划模 “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年,编制了《 “十五”期间 A 式,在“管制型”的治理方式下进行统一编制。当时全 大学发展规划纲要》。 国高等学校均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统一领导,高校 (三)自主权扩大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 的招生和分配、教员的任免、经费的筹措等全部由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高校规划编 央统一管理,各高校的规章制度和建设计划等由教育 制进入了第三阶段,时间跨度约为“十五”时期至“十 部统一掌握。1955 年 12 月,教育部制定《高等教育十 三五”时期。随着办学自主权的提升,高校开始认同 二年规划(草案)》,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分别制定第 规划编制的价值,积极进行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编 一个五年计划的后两年计划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和 制逐渐趋于专业化。2000 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真 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一阶段的高校战略规划是国家 正认识到规划编制与执行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开 计划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新中 始对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谋划。 [7] 在这一过程 国成立初期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的特点,实行“管制 中,专业咨询力量在高校规划的编制中出现,高校普 型”的治理方式。高校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本质上是 遍设置了专门的规划机构。2004 年 5 月,A 大学成立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指令性计划的贯彻执行 发展规划处,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具体负责学 过程,具有政治严肃性和强制性。高校规划的编制有 校发展规划、政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办学质量评 统一的内容和格式,以便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与 估等工作。2007 年 5 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 考核,编制与执行也主要依靠审核批准、行政命令、资 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这是第一部由国务院审议并批 源划拨、行政问责等强制性的方式来保障,甚至有部 转发布的教育五年规划,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 分编制规划由政府直接包办。 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 (二)法人地位确立过程中的文秘模式 该《纲要》进一步明确: “ 全面加强教育规划工作,建立 第二阶段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规划的动态调整和实施监测机制。”国家运用规划手 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时间跨度约为“六五”时期至 段引导高等教育改革,使其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 “九五”时期。高校在多元主体共治模式下逐渐建立 变,高校自主权的赋予大大增强了其自主办学和民主 起新型规划体系,在法人地位确立过程中形成文秘模 管理的意识,而规划编制成为实现高校自谋发展和民 式。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政府对计划与市 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同规划编制 场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转 的价值,并自觉遵循民主程序,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 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方式也逐步实现从“管 积极性参与发展规划的编制,为构建共治共管的新机 制”向“管理”转变,高校法人地位逐步确立,形成多元 制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模式中,各高校的自主权逐渐 主体的共治模式。五年规划体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扩大,规划编制也逐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具体 逐步建立起新型的规划体系,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体 体现为:编制过程更加科学完整,领导权与各条线的 制也随之调整与完善。这一时期,高校在规划编制过 行政权、专业规划机构与人员的咨询权以及师生的民 程中采取传统的文秘模式,由校领导发布编制规划的 主参与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指令并确定规划编制的整体框架,各职能部门擅长文 从“管制型”到“管理型”再到“共治共管”理念的 秘工作的员工负责规划相关内容的撰写工作。党办、 出现,大学治理的不断革新,使发展规划发生了从行 组织部、学科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因规划涉及其部门 政指令性的计划到文秘模式下的规划文本、再到专业 的内容要点偏多而展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其余部门 化的战略蓝图的转变。高校治理方式的逐渐完善,使 则仅限于文本的提供,由此形成了合作程度从密到疏 得原有的发展规划制定模式不能有效适应现实需求, 的文秘工作圈层,内层沟通紧密,外层相对松散。文 制定模式的转换成为必然。 秘模式下的高校规划编制主要是领导意志的文本化, 学校领导规定整体框架与核心要点,各职能部门部分 三、高校战略规划制定的范式转移 员工依据要求完成资料提交和相关内容撰写等“规定 高校战略规划的编制本质上是一种大学治理行 动作”。1993 年 7 月,我国正式决定启动“211 工程”重 为,已逐渐成为完善高校治理的手段之一。随着新公 点建设项目,这使规划编制工作前期出现弱化的局面 共管理理念深入高校管理领域,高校战略规划过程也 在一些高水平大学得到扭转。2002 年,A 大学列入 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美国,高校的战略规划采取不 · 32 ·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同的模式。其中,布赖森针对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 [8] 提出的战略规划模式被广泛应用。 布赖森借鉴企业 委会议(全委会)进行审定,通过后报相关行政部门 备案。 管理中的战略规划过程并加以改进,使其适应公共管 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是“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 理部门的运作,从而提出了布赖森“战略变革循环模 中的显著特点之一,学校领导的参与实际上贯穿了规 式” (The Bryson Model of Strategic Planning),如表 1 所 划编制的全过程,在发起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编制进 [9] 示。 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采用布赖森“战略变革循 程和采纳规划环节均发挥了统领作用,同时,在规划 环模式”对 A 高校“十四五”规划的过程进行分析。 的执行与监控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各职能部门向领 表1 布赖森“战略变革循环模式” 导机构及时汇报执行情况。在“十四五”规划制定期 间,领导机构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以系统的、全局的 观点进行实践,重视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沟通 下方,向上传达,努力当好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 (一)领导机构:完善顶层设计 图 1 “十四五”规划编制进程 决策者的支持与认可是组织战略规划成功的关 键,学校领导者在发起与采纳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二)行政分权:上下协同联动 作用。首先,战略规划的开始需要组织内关键决策者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逐渐尝试通过 和领导者达成关于整体战略规划方案和主要规划步 权 力 的 分 散 化(deconcentration)提 高 学 校 自 治 程 骤的初始协议,这是一种“规划的规划”,即发起和达 度,[10]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进入 21 成战略规划过程的协议。初始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世纪,我国不断调整高教行政管理中各主体的关系, 行动的目的,程序的步骤,报告的形式和时间,应该参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战略 与的组织、群体或个人,以及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等。A 规划是高校有效利用办学自主权、强化发展自主性的 大学自上而下制定战略规划的总体规划,由学校领导 重要手段。[11]然而,在文秘模式阶段,高校战略规划主 班子讨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过校长办公会议的讨 要是将领导意志文本化的文秘工作,各职能部门仅围 论,编制印发了《A 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绕领导要求提供相应资料,导致出现同质化现象。 “十 (简称《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 四五”期间,高校开始致力于构建战略规划体系,并通 基本原则和进度安排。规划编制的整体进程有清晰 过工作部署让各行政条线充分参与其中。 的模块划分,如图 1 所示。 《方案》规定,A 大学“十四 A 大学的“十四五”规划体系包含“1+9+N”的总体 五”规划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重要 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提倡规划的编制加强协 事项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 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与院 A 大学“十四五”规划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 系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将需编制的具体规划项目 任组长(访谈编号 1)。发起和达成战略规划过程协议 划分至相关编制责任单位,具体安排如表 2 所示。要 的制定明确了学校领导者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 求各职能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重视 角色,理顺了相关参与主体的关系,明确了推进战略 对国际、国内标杆学校和学科的调研,认真研究规划 规划制定的程序。学校领导既负责战略规划编制工 内容,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制定;牵头单位加 作的发起,也掌握规划定稿的终审与采纳权。在“审 强协调,注重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学院规划之间的 查和采纳战略或战略规划”环节,经咨询后形成的规 衔接。 划定稿文本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进行审议、学校党委常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强调自下而上地进 · 33 ·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行规划编制,才能做到立足现实进行深入而切实的研 重要的环节,否则会沦为一纸空文,不会发挥其应有 究,而不是根据经验等凭空臆想。加强协同,上下联 的作用。在“十三五”末期至“十四五”规划起始阶段, 动,给予各职能部门充分参与学校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A 大学开始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性评估,让 的权力,实现了高校权力向各行政条线的分权。这在 战略规划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具体表现为各职能 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内部分散化治理的体现,在落实高 部门以月度报告形式督办,每年年底汇报完成率,由 校自主权、加强高校自治方面实现了创新。 发展规划部对各个学院开展办学绩效评估,并将结果 表 2 “十四五”规划体系与责任单位 反馈至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院系。这项工作已成为重 要的管理手段,成为人事处年度绩效考核、组织班子 考核和研究生院指标分配的依据(访谈编号 3)。然 而,成功实施战略规划并不是“战略变革循环模式”的 终点。由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有效的战略必须通 过持续性和适应性的更新执行计划进行维持, “ 战略 及战略规划过程的再评估”也是不容忽视的。战略规 划的再评估与修订近年来也受到了高校的关注,高校 组织已经有意识地对战略规划依据环境变化进行适 时调整,制定规划管理制度。A 大学 2020 年制定《A 大 学发展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学校 发展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提升战略与实施进程的合理性与连贯性。 尊重专业咨询力量,专业咨询人员成为战略规划 队伍的主力军,遵循科学的战略规划制定程序,基于 研究形成战略规划内容。同时,专业人员采用一定的 评估方法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有效落实战略规划。 最终,关注战略规划的再评估与修订,建立规划管理 制度,在推进战略规划制度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 (三)咨询力量:强化专业咨询 专业咨询力量在“十四五”规划中得到明显提升, 具体表现为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规划工作。一方面, 专业化。 表3 A 大学规划文本的编制 发展规划部与各职能部门内的专业规划人员成为战 略规划制定队伍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规划的程序 与内容日趋科学完善。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中,由专业规划人员评估内外部环境以确定自身的优 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形成了《A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 划环境分析报告》。接着,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和学校 内部情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社会服务 等)分析,阐明了“十四五”期间 A 大学发展面临的机 遇与挑战(访谈编号 2)。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确定 (四)民主参与:共绘发展蓝图 组织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并制定应对这些问题的战略 A 大学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 是战略规划的核心。由此可见,A 大学遵循了布赖森 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集体智慧,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 “战略变革循环模式”,采取了科学的战略规划文本编 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开言路、广聚民意、 制步骤,形成了包含各个要素的较为完整的战略规 广纳民智。学校举办“我为 A 大学‘十四五’规划献一 划,具体见表 3。 策”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征 战略规划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其成功实施是最 · 34 · 求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广泛的民主参与使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得学校“十四五”规划充分体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意 志,不再局限于领导意志的体现。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2020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直属高 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在该文件的指导 广大师生员工的意志充分体现在战略规划中,战 下,教育部直属高校拉开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 略规划便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师生员工会更积极 序幕。A 大学在“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坚持以习 地去实施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中的组织愿景对战略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实施的指导作用往往比对战略制定的指导作用更加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重大,经过广泛民主参与的大学组织愿景不再仅仅是 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密 领导的规划,还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心愿,将会为大学 结合国家及区域中长期规划和经济、教育、科技、社会 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发展的重大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高校规 由此可见,高校战略规划的范式转移正在发生, 划传承前期经验,首先做到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根本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步骤的专业化。现 指针,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国情。其次,在新时期内, 行的战略规划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其过程基本 高校战略规划积极联系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在国家 遵循布赖森“战略变革循环模式”。二是权力配置的 与社会需求中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12]服务社会,不断 实现。在战略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由学校领导牵头, 适应社会发展对于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为社会发展与 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与院系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 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组,专业机构与专业规划人员成为编制工作的“主力 (二)权力配置重构正在发生 军”,专业咨询力量得到尊重,充分听取学校教职工与 在“十三五”期间,A 大学开始构建由总体规划、专 全体学生的意见,从而实现党政领导权、条线行政权 项规划和院系规划共同组成的学校“十三五”及中长 和专业权力三者的再配置,权力重心下移,民主权力 期规划体系。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中,由各责任部 扩大(访谈编号 4)。 门牵头制定 14 项专项规划再进行后续衔接的方式仍 四、结论与展望 为传统的单一部门工作模式。A 大学的“十四五”规划 体系由“1+9+N”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高校战略规划从“十三 成。与“十三五”规划不同,在工作部署的前期,学校 五”时期开始,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发生了制 对于专项规划进行整合,由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 定范式的转移,从旧范式逐渐走向了新范式。旧范式 与直属单位跨部门联合成立工作小组,开展规划编制 是传统的文秘范式,其本质是多部门协作的文秘协作 工作。 过程,将领导的意志文本化。新范式是专业范式。在 在现行的规划体系下,战略规划制定基本形成了 新范式下,高校重视愿景与使命的构建,充分发挥组 校领导牵头、专业人员为行动主体和全员参与的局 织愿景的潜在作用,规划的制定过程以战略思维为导 面。这样的战略规划过程,归根结底是高校权力再配 向,遵循科学的战略规划编制程序。新范式的本质是 置的治理行为的转变过程。 “ 十四五”期间,党政领导 对高校权力进行多元配置的治理过程,实现高校战略 权在战略规划的编制中仍具有重要地位,高校领导 规划制定的专业化。 “自上而下”积极推动战略规划的编制,确保了编制工 (一)行政逻辑仍然存在 作在一定时间内得以完成,同时也保障了后期规划的 高校的战略规划主要解决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发 落实。与过去以领导意愿为主导的情形不同,专项规 展的路径是什么,从而对学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理 划和学院规划的编制工作交由主要责任部门与学院 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必须以中央的方针政策以 负责,由部门与学院成立的规划编制小组“自下而上” 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规划)为依据。国 编制成稿,实质上实现了权力重心的下移,通过战略 家的发展规划既有对宏观战略的分解落实,又有各领 规划实现了权力在大学内的分配。在组织层面,逐步 域规划的有机整合,是兼具具体性和完备性的纲领性 实现了从领导机构到职能部门的分权。在规划审定 文件,对高校发展规划的编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发布前,学校就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文本进一步征 在新范式中,高校规划的编制依然坚持以国家层面的 求全校师生员工、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以及咨询专家的 规划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立足国情的根本要求,行 意见。重视来自各方的意见,让全员参与到大学的规 政逻辑仍然存在。 划制定中来,本质上赋予了师生参与治理的权力。在 · 35 · 复旦教育论坛 202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个体层面,逐步实现了由校领导至教职工、学生的分 权。此外,在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专业规划人员 的作用显著,专业咨询权得到充分利用,具有独立性 的专业咨询力量得到尊重。由此可见, “ 自上而下”的 领导与“自下而上”的协同编制上下互融,共同促进了 高校战略规划的完成,实现了党政领导权、条线行政 权和专业权力的配置重构,权力重心下移,民主权力 进一步扩大。 (三)专业化转型基本完成 现阶段,我国高校战略规划逐渐走出单一文本编 制的误区,将战略规划文本的编制与战略研究相结 合,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文本。[11]研究表明,A 大 学“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基本遵循科学的战略规划编 制程序,与布赖森“战略变革循环模式”基本吻合。 以战略研究为基础进行规划编制,使得规划的科 学性得到了有力保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 度重视规划制定的前期准备。A 大学在规划的前期准 备过程中,编制印发了《A 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方案》,对基本原则、时间进度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做出 了明确部署。二是高度重视规划内容的制定研究。 规划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确认组织的训 令、阐明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评估内外部环境以确定 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一系列科学论证与 研究形成的。在开展战略研究后,高校更加明晰其所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21. Vol. 19,No. 4 参考文献 [1]HUGHES O E.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4-76. [2]朱贺玲,袁本涛 .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大学治理的影响——德、英、 美三国的经验[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3):24-30. [3]郭婧 .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德国大学治理机制改革的内涵与特征[J]. 德国研究,2019(3):117-131,136. [4]MCKECHNIE D S,GRANT J,KATSIOLOUDES M. Positions and positioning: strategy simply stated[J]. Business Strategy,2008,9(5): 224-230. [5]杨江水,陈昌蓉,吴家胤 . 高校战略规划决策评价的多维度探析[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2):9-16. [6]汪育文 . 国内外高校战略规划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 2000 —2017 年 CSSCI 和 SSCI 期 刊 论 文 比 较 [J].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 2019,35(4):35-52,111-112. [7]陈廷柱,齐明明 .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的变革历程、意义及挑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1):12-18. [8]徐小洲,黄艳霞 . 美国高校战略规划过程模式评析[J]. 高等教育研 究,2009,30(1):101-105. [9]布赖森 . 公共与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28-30. [10]张雅慧,王阳,唐汉卫 . 多元学校问责:OECD 国家教育治理的新 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2019,41(8):86-91. [11]别敦荣 《纲要》 . 解读及大学“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J]. 高校 教育管理,2010,4(4):10-17. [12]别 敦 荣 . 论 大 学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J]. 教 育 研 究 ,2010,31(8):3639. 处环境与自身情况,构建使命、价值与愿景等,解决整 体性问题,为未来的行动提供发展动力。三是高度重 视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战略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 A 大学在识别战略性问题后,制定应对这些问题的可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张端鸿,1981 年生,江苏如东人,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陈孙延,1996 年 生,江苏如东人,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操作性战略。通过面向全校师生、各职能部门和学院 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蔡三发,1973 年生,福建长泰人,同济大学发展 征求意见的方式,推动全体师生对于战略规划的认同 规划部部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 和践行,从而更有效地落实战略规划。 育管理与院校研究。 · 36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