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6).pdf
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 2020-06-26 19:37:51 在2019年的秋季学期,我参加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下面简称为“国大”)的交流计划。我在盛夏的七月出发,现在已经结束新国大的学 习返回本校。四个多月的交流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下面是我的交流小结。 一、交流的经历 1、学习经历 初入国大校园,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并没有一个很正式的校门。在这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设计可能有其他的含义。她的整个校 园一共由五个区域组成,对应五个系别,在位置中央矗立着一座中央图书馆。因地势的原因,校园内的建筑并不像复旦一样呈矩形排 列,而是依着起伏的地势错落有致的落在合适的位置。校园内的绿化,或者不能称作“绿化”,因为她并不是在房子之外种上草和树木, 而是在草和树木之间修建房屋。这样看来,漫步校园就不是一件悠闲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项需要体力的运动。 在国大的课堂上,与在国内时并无什么太大的不同。这一点也很容易解释,因为教育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在交流的学期我并没有选择专 业课程,而是修读了一门语言课和两门文科类的课程,因为这几门课程都有讨论课,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当地的同学和其他外国学生 接触,以便更好地融入国大的学习和生活。至于上课的形式,比如上课、交作业、小组讨论和作展示等,也跟复旦的形式大同小异,区 别只在于内容上和角度上而已。比如在上法语课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老师给我们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自由探索在新加坡的法 国风情,最常见的自然就是吃法餐、看法国电影和参加活动;又比如在完成小组课题报告时,需要加入的采访内容包括又补局限于校园 内,要求小组成员去往人流量较多,比如乌节路、圣淘沙等地,选择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对象进行;又比如为了更加创造性和个性化地 理解“文化引入”这个概念,小组成员需要通力合作完成“故事新编”,在课堂上别的小组的同学就之做成了动画,十分有趣。 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也是十分丰富的。除开新加坡原本就是一个旅游胜地,又众多的景点可供参观之外,在国大的校园内的课外生活 也很精彩,比如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当然我觉得最棒的就是“全民运动”氛围。不仅在国大校园内有条件健全、干净整洁的校园体育中 心,校园之外的城市各处也有可供锻炼的体育场。所以在交流的这个学期,利用充分的课余时间我学会了游泳这项运动并且乐在其中。 2、其他经历 在交流开始之前,最令我们头痛的是住宿问题。在网上提交申请时,几乎复旦同去国大交流的同伴的住宿申请都没有通过,不得已我们 在外面找了另外的房子,距离国大校园大概二十分钟的车程(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住了八年校园宿舍的我来说,刚开始时并 不太适应。可是后来通过查询网络,我发现在其他国家,比如日本、欧洲,他们是不提供或者很少提供宿舍的。虽然刚开始很不能理 解,但是经过一学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校园内提供宿舍确实可以带来很多便利,比如:上课时更加方便、更有利于融入大学生活、环 境更加安全等等;但不在校内住宿到外面租房子也并非不可取,比如:隐私性很高、有利于锻炼独立能力等等。 当我们到达新加坡并且在提前定好的地方住下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探索周围的环境。今年正好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在城市的各处都 会有表演和其他的活动,比如在新加坡国庆烟花表演的彩排之前,在鱼尾狮公园的露天看台上就有一场有当地华语音乐电台举办的演唱 会,在之后的几天,同样的地方还举行了音乐会等其他的节目。除了鱼尾狮公园,我还探索了克拉码头、唐人街、滨海花园、国家博物 馆等地,欣赏了热带风光,也体会到当地人的友好热情。 在九月下旬,正赶上印度的屠妖节,于是在长达九天的期中休息周的时候我和同伴约好了去泰国游玩。我们先游览了曼谷,参观了金碧 辉煌的大皇宫,逛了商品玲琅满目的免税店;之后我们去往了芭提雅,享受沙滩风光,观看了大象表演和人妖秀;再之后时清迈,迈过 塔佩门高高的门槛漫步在古城的街道,去往瓦诺诺市场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最后再回到曼谷,美美地享用了一顿海鲜自助。在这次 以休闲为目的的旅行中我学会了如何为自己制定旅行的计划并且将旅行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交流的感悟 让我们回文章最开始没有校门的这个话题上,在经过一学期的交流之后,我对于这样的设计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就像是在宣告一 种没有界限和自由的意识。当然国大的学业压力并不比复旦的低,国大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机会复旦同样也有,至于我的关于自由与界限 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所处的身份和目的。就像走之前林老师对我们说的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以用来开拓眼界,并且可以不用 承受过多的各种压力。在走之前我便将这次交流视为一次很好的“停下来”的机会,一边探索新奇的事物,一边“停下来”想一想未来的方 向,因为见识不同的人或事总会给你提供新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多余的空闲时间被用来读完一直想读却被耽搁的书籍。现在,在这次的 交流结束之后,我很开心自己对与未来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和前进。 结语:在交流 结束前的最后几天我确实是归心似箭,但当我真的再次抵达樟宜机场时,内心还是有很多的不舍。不过无论如何,我非常感激学校以及 提供资助的人能够让我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见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