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谁都无法取代10 页 262.052 KB下载文档
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口腔医学(520102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见表 1。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医药卫生大类 (52) 所属专业类 (代码) 临床医学类 (5201) 表 1 口腔医学专业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代码) 卫生 口腔科医师 (84) (2050107)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举例 基层口腔助理医师; 医院口腔医师助手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 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口腔医学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口腔科医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 治、修复和预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 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2 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 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口腔临床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4)掌握口腔临床工作必需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5)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策略。 (6)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口腔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7)掌握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 (8)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和健康教育知识。 3.能力 1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含英语读说写能力)。 (3)能正确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 (4)具有口腔临床工作必需的临床医学基本技能; (5)具有口腔临床基本诊疗操作技能。 (6)能够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修复及预防等工作。 (7)能够合理使用口腔临床常用药物。 (8)能够对口腔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和及时转诊。 (9)能够与患者、家属及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实施人文关怀。 (10)能够在口腔医疗工作中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技术。 (11)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口腔临床问题。 (12)具有一定的英语读、说、听、写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课程设置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 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构建“思政课 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 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 50%以上。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设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基础、军事教育、体育与健康、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 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等课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进课程,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 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 有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限选课程。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 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 神的培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 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临床实 习(跟岗实习)42 周,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进行临床综合训练,掌握常见疾 病诊治原则和基本诊治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培养良好医德和严谨工作作风。 1.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课程 设置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病理解剖学与 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等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娴熟 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包括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口 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正畸学等课程。主要课程的课程目标、主 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1)口腔解剖生理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述人体口腔、牙齿、颌面等各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的口 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口腔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牙体的组成、 临床牙位记录法、各恒牙乳牙的牙体解剖形态和髓腔解剖形态、恒牙乳牙的萌出规律和萌出时间;掌握口 腔颌面部骨、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形态,掌握牙列、咬合、颌位的特征、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咀嚼系 统和咀嚼功能的解剖基础和临床意义。掌握口腔颌面部血管、神经、淋巴的解剖形态;掌握口腔腮腺咬肌 区、面侧深区、口腔、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的位置、结构和的解剖形态;掌握口腔吞咽、语言和感觉等生 2 理功能的解剖基础;掌握握笔式牙体雕刻技术。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牙体解剖生理、牙体雕刻技术、咀嚼系统、口腔颌面颈部脉管神经、口腔颌面 颈部局部解剖、口腔生理功能 6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 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 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 (2)口腔组织病理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发生、组织结构、口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结局和转归的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口腔专业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要求学生掌握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黏膜、涎腺等口腔组织的形态特点、结构、功能和发育过程,掌 握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形态结构变化特点,为学习后续口腔临床课程和临床实习 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防治口腔疾病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牙体牙髓组织病理、牙周组织病理、口腔黏膜组织病理、牙齿发育和牙齿发育 异常、口腔颌面部发育、颌骨组织病理、涎腺组织病理、口腔颌面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等 8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倡导启 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发,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积极 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3)口腔内科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授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口腔临床课程,本课程不仅与口腔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而且为学习其他口腔专业临 床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要求掌握口腔内科学基本理论,掌握治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对牙 体牙髓组织的常见病,牙周组织疾病、口腔粘膜常见病能独立进行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培养学生科学的思 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口腔检查、龋病、牙体非龋性疾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 儿童牙病 7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 学资源。积极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实训项目和模拟诊疗项目,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 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4)口腔颌面外科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授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 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常见疾病的口腔临床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口腔颌面 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口腔颌 面外科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能写出规范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历;初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病人围手术期 的处理;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和基本口腔颌面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并能结合病因和临 床表现作出疾病诊断;初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基本临床药物的应用;培养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基本的医患沟 通技能。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病历书写和基本操作技术、口腔颌面外科麻醉、拔牙 术及牙槽外科手术、口腔种植外科、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畸 形、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面部神经疾病、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3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 学资源。积极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实训项目和模拟诊疗项目,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 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5)口腔修复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授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材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 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口腔临床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熟悉口腔修复学的新技术,新修复方法;了解种植义齿,颌面部修复,牙周病 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治疗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口腔修复理论,并能结合专业知识作出适当义 齿设计,诊断治疗常见的各类修复病例。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口腔检查及修复前准备、牙体缺损或畸形修复、牙列缺损或畸形修复、牙列缺 失修复、颌面缺损修复、牙周病修复治疗、颞下颌紊乱修复治疗 7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 3 学资源。积极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实训项目和模拟诊疗项目,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 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5)口腔预防医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授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病发生规律并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给予实施和评 价,保持个体与人群口腔健康的口腔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方法;熟悉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状况;能初步运用口腔预防保健 措施为个体和群体服务;了解口腔预防医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以适应未来口腔医学发展与人群口腔保健 的需要。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口腔流行病学、口腔保健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龋病的病因及预防、牙周病的 病因及预防、错颌畸形的预防、口腔其他疾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 8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 学资源。积极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实训项目和模拟诊疗项目,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 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7)口腔正畸学 课程目标:该课程是讲授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治疗的口腔临床课程。要求学生通 过学习,初步了解口腔正畸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对口腔正畸常见病例的临 床分析能力,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口腔正畸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治;基本能写 出规范的口腔正畸专科病历,基本掌握常见矫治装置的制作。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正畸病人的检 查及病历书写、模型测量分析、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矫治器及其制作技术、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 错牙合畸形预防和早期矫治、矫治过程维护及矫治后保持、Hawley 保持器的制作 10 个教学模块。 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需要,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善专业课程的配套教材和数字化教 学资源。积极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实训项目和模拟诊疗项目,推行基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 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3.专业拓展限选课程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需要,将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 急危重症医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眼耳鼻咽喉科学、美育等课程列入专业拓展限选课程。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时间分配见表 2。 表 2 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理论、实 践教学 一 考试 入学 教育 军训 16 2 1 2 二 18 2 20 三 四 五 18 18 2 2 20 20 22 21 六 总计 毕业 实践 70 实习前 教育 毕业 教育 21 1 21 1 42 9 1 2 合计 1 1 23 1 126 (二)教学进程具体安排 三年教学总学时为 3084,总学分 154,教学进程具体安排要求按附件 1。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建成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 “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队伍形成职称、 4 年龄合理的梯队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不低于 60%,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比例 50%以上。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口腔医学 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 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行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口腔医 学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医疗机构,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有较高的专业 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工作能力,能够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在 学校领导下,拟定和落实本专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工作。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医院或相关行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口腔医学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热心教学 工作,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实施 网络安全防护,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紧急疏散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 (1)设置原则:按照高校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和教学设备配置基本标准配备。实验或实训项目开 出,要以服务于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为理念,紧紧围绕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应之医 学基础实验或实训项目,达到培养口腔医学人才目标。 (2)实验室设置:应设置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医学机能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 病理学实验室和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等,并有相应准备室、仪器室和标本室等。 3.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1)设置原则: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口腔诊室真实情境,按真实流程设计,使实训室实训环境、实训条 件更贴近真实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实训室设置:包括口腔综合技能实训室、口腔临床模拟实训室、口腔影像技能实训室、口腔技工 技能实训室、口腔石膏模型制备室、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等。实训室面积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需求。 (3)主要实训设备: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配置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主要实训仪器 设备以 40 人/班标准配置,详见表 3。 实训室 口腔综合技能实训室 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 口腔影像技能实训室 口腔技工技能实训室 表3 序号 口腔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备一览表 实训设备 单位 台/套数 1 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 台 40 2 牙科中央无油供气系统 台 1 3 牙科负压抽吸系统 台 1 4 根管治疗仪(机用镍钛根管锉) 台 5 5 热熔牙胶充填系统 台 5 6 根管测量仪 台 5 7 光固化机 台 20 8 牙科综合治疗台 台 20 9 口腔内窥镜一体机 台 20 10 超声波洁牙机 台 20 11 牙髓活力测定仪 台 20 12 口腔锥形束 CT 系统 台 1 13 牙科 X 线机 台 1 14 口腔颌面曲面体层摄影机 台 1 15 技工桌 台 40 5 实训室 口腔石膏模型制备室 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 序号 实训设备 单位 台/套数 16 CAD/CAM 口腔数字化义齿修复系统 台 1 17 牙科压膜真空成型机 台 1 18 烤瓷炉 台 3 19 技工打磨机 台 40 20 石膏打磨机 台 5 21 超声波清洗机 台 1 22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机 台 1 23 牙科手机清洁注油机 台 1 (4)实训基地功能: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融“教、学、做” 为一体,满足培养学生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训 练,加深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能 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校内实训基地除满足专业教学外,还应成为集教学、社会培训、科研合作、职业技能 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实训基地,为本地区口腔医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 (5)校内实验(训)基地管理 1)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实验(训)基地的管理工作。 2)制定完善的实验(训)室管理制度、实验(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训)操作规程、学生实 验室行为规范,以及实验员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执行。 3)实训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或临床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职实训指导教师须按学校有关规 定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4.临床教学基地基本要求 (1)有 2 所以上设有口腔科的综合性附属医院或口腔医院,见习生与椅位比不高于 6:1。 (2)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和见习场所等能满足开出见习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带教指导教 师与见习生比例为 1:10~15。 (3)有专门的临床见习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及完善的见习管理制度。 5.毕业实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有 3 家及以上设有口腔科的综合性医院或口腔医疗机构(二级甲等以上,其中 1 家为三甲医院), 毕业实习学生与椅位比、与实习指导医师比不高于 1:1。毕业实习基地有负责毕业实习的管理人员,健全 的实习管理制度。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2)拥有一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 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胜任口腔医学实训和实习指导工作。 (3)有可供实见习之基本医疗设备,有丰富病例,患者就诊率满意,临床诊疗环境良好,有能满足实 见习所需的示教室,有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有可供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的活动场所和图书 阅览室。 (4)有毕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 90%以上,并有出科 考试和鉴定。 (5)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管理实行三级协同管理机制,即学校(实习办 公室) —系和医院(科教科或医务科)—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学校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在临床教学中 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毕业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各部门应经常性地深入各实习科室进行实习教 学检查,及时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6.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利用信息化 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包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发行适用于三年制口腔 医学专业的国家级规划、全国行业规划、职业精品教材等。禁止不及格的教材进入课堂,教材选用严格按 照学校相关规定,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 6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专业图书资料生均≥35 册;专业相关期刊种类≥15 种。图书文献配置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 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口腔医学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 准、操作规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手册等,口腔医学著作类图书和案例类图书,5 种以上口腔医学专 业学术期刊等;要有满足本专业师生需要的电子图书、期刊、在线文献检索等电子阅览资源和设备。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网站,开发随身课堂、网络课 程、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课件、实训操作视频、理论与技能测试等各种网 上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图库、实训指导、习题库、参考资料以 及相关教学网站链接等信息放置于学校课程网站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 果。 (四)教学方法 1.基于岗位职业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专业课程配套教材、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2.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之职教精神,把“工学结合”放在专业教学首要位置,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设计和开展教学做一体之情境教学方法、及“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针对不同教 学内容,开展“模拟诊疗教学”、“仿真模型教学”、“医院床边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等多种新 型教学方法,增加口腔综合性实验项目,强化教学互动,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关系,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3.开展课间社区实践和寒暑假社区见习,组织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走进社区,早接触临床、早 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 (五)学习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过程 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 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 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每门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60%)构成。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含 实验报告、学习过程考核(含阶段性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和职业态度考核(含学习态度),课程终结考 核包括期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标准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评定由专业老师和 行业专家共同完成。 (六)质量管理 1.教学组织保障 学校和二级学院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根据口腔医 学专业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实际需要,设置口腔医学教研室,成立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 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制定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健全专 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教学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文件规定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健康产业与专 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学院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文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 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 导制度,实施定期检查(开学初、期中、期末)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严明教学 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针对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 示范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 校内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四个环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校内及行业督导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等。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本专业生源情况、 7 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并发布专业 诊断报告。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 1.在校期间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要求。 2.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或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 定的全部学时学分),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并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 3.完成本专业的毕业实习(跟岗实习),通过实习轮科考试,经实习管理部门鉴定合格。 4.通过毕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试。 (完) 8 附件1:2021级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 结构 分类 公共 基础 课 考核 方式 序号 课程编号 考试 考查 学分 总课时 理论 校内 实验实 训 校外 见习.实习 一 二 三 四 五、六 21周 20周 20周 20周 43周 1 2000101 军事教育 1.2.3 .4 4.0 148 36 112 4*3 4*2 4*2 2 2000102 体育与健康 1.2.3 6.0 108 4 104 2*18 2*18 2*18 3 2000103 信息技术 2 1 3.0 48 20 28 /2*8 2*16 4 2000104 大学英语 1 3.0 54 30 24 3*8/4*8 5 2000105 概论 4.0 72 60 12 6 20001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36 12 2.3 1 7 2000107 形势与政策 1.2.3 .4 8 2000108 职业生涯规划 2 1.0 16 16 9 2000109 就业与创业指导 4 1.0 16 16 10 20001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0 32 22 11 2000111 创新与创业教育 12 2000112 劳动教育 1.2.3 .4 1.2.3 .4.5. 6 1 2.0 32 26 2*18 2*18 4*2 4*2 4*2 10 2.0 32 32 2.0 32 8 24 33.0 638.0 306.0 332.0 3.5 64 50 14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 2210202 生物化学 1 2.0 44 44 3 2210203 生理学 1 2.0 40 40 4 2210204 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 2 2.0 40 32 8 5 221020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 3.0 54 46 8 6 2210206 药理学 2 3.0 54 54 8 2210208 口腔解剖生理学★ 1 3.5 60 30 30 9 2210209 口腔组织病理学★ 2 3.0 54 40 14 22.0 410 336 74 /2*8 2*16 入 学 教 育 和 军 事 训 练 2 周 ( 共 2* 8* 7= 14 8 学 时 ) 4*2 4*2 4*2 4*2 2*4 2*4 2*4 2*4 4*16 3*16 /5*8 4*10/ 3*18 3*18 4*15 3*18 0 1 2210301 临床诊断基本技能 3 4.0 72 54 18 2 2210302 内科学 4 3.0 54 45 9 3 2210303 外科学 3 3.0 54 45 9 3*18 4 2210304 口腔预防医学★ 3 4.0 72 48 24 4*18 5 2210305 口腔内科学★ 3 9.0 162 110 34 18 6 2210306 口腔颌面外科学★ 4 7.0 126 96 24 6 7 2210307 口腔修复学★ 4 7.0 124 90 28 6 8 2210308 口腔正畸学★ 4 3 60 34 20 6 毕业实习(跟岗实习) 6 42.0 1008 82.0 1732 522 166 36 1008 137.0 2780 1164 572 36 1008 小计 必修课:总学分/总课时 4*2 /4*4 2210201 5 4*2 3*16 学 前 1 周 6 1 小计 专业 技能 课程 课程学期开设周学时数及周数 (时数*周数)(前/后) 实践 课程名称 小计 专业 基础 课程 课程教学要求及时数 4*18 3*18 9*18 7*17 3*2 7*17 3*2 2*17 3*1 1008 1.毕业 实习 (跟岗 实习) 42周, 其中口 腔科实 实 习 习 36周; 前 内科实 教 习 育 2周; 1 外科实 周 习 2周; 急诊科 实习2 周。 2.毕业 教育1 周。 专业 拓展 限选 课程 1 2210402 医学英语 2 1.0 16 16 2 2210403 医患沟通 3 1.0 16 16 3 2210404 医学伦理学 2 1.0 16 16 2*8/ 4 2210405 医学心理学 1 1.0 18 18 2*9/ 5 2210406 卫生法规 2 1.0 16 16 /2*8 6 2210407 妇产科学 4 1 20 20 7 2210408 皮肤性病学 4 1 20 20 8 2210409 美育 2 1.0 16 16 9 2210207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 2 1.0 24 10 2210210 口腔材料设备学 3 2.0 36 20 16 11 2210309 急危重症医学 4 2.0 34 18 16 12 2210310 儿科学 3 1 18 18 /2*9 13 2210311 传染病学 3 1 18 18 2*9/ 14 2210312 耳鼻咽喉科学 3 2 36 36 /4*9 17 304 248 56 154.0 3084 1412 628 小计 (必修课+专限选)课程总课时/平均周学时 毕业考试: 1.口腔医学应用能力 2.口腔医学综合知识 公共 选修 课程 /2*8 /2*8 2*10/ 2*10/ 2*8/ 24 /3*8 2*18 2*17 36 1008 23/28 23/26 学期开课门次 12 16 14 10 学期考试门次 4 4 4 4 学期考查门次 8 12 10 6 学期总学时 必修课+专限选 1 200000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培训课程 2.0 36 36 2 2000002 走进《黄帝内经》 1.0 18 18 3 2000003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1.0 18 18 4 2000004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1.0 18 18 5 2000005 医学文献检索 1.0 18 18 6 2000006 《共产党宣言》导读 1.0 18 18 7 2000007 中国书法 1.0 18 18 8 2000008 应用写作 1.0 18 18 9 2000009 大学语文 1.0 18 18 10 2000010 音乐鉴赏 1.0 18 18 11 2000011 艺术鉴赏 1.0 18 18 12 2000012 美术鉴赏 1.0 18 18 25/28 23/25 30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