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

_半城烟沙つ19 页 545.179 KB下载文档
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
当前文档共1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15、《防火卷帘 第2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征求意见稿.pdf

ICS 13.220.50 C 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102.2—20XX 稿 见 防火卷帘 第 2 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Fire shutter assembly—Part2:Motors for fire rolling shutter 意 求 (征求意见稿) 征 20XX - XX - XX 发布 20XX - XX - XX 实施 稿 见 意 征 求 GB 14102.2—20XX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型号................................................................................................................................................................. 2 5 要求................................................................................................................................................................. 2 5.1 5.2 5.3 5.4 5.5 6 外观......................................................................................................................................................... 3 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3 基本性能................................................................................................................................................. 3 安全性能................................................................................................................................................. 4 机械寿命................................................................................................................................................. 5 见 稿 试验方法......................................................................................................................................................... 5 6.1 总则........................................................................................................................................................... 5 6.2 外观检查................................................................................................................................................. 6 6.3 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试验.........................................................................................................................6 6.4 基本性能试验......................................................................................................................................... 7 6.5 安全性能检验 ..................................................................................................................................... 10 6.6 机械寿命检验....................................................................................................................................... 11 6.7 气候环境耐受性检验 .........................................................................................................................11 征 意 求 7 检验规则....................................................................................................................................................... 12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4 8.1 8.2 8.3 8.4 标志 ..................................................................................................................................................... 14 包装 ..................................................................................................................................................... 15 运输 ..................................................................................................................................................... 15 贮存 ..................................................................................................................................................... 15 I GB 14102.2—20XX 前 言 本文件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 14102《防火卷帘》分为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第 2 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第 3 部分:防火卷帘控制器。 本文件为GB 14102《防火卷帘》的第2部分。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为首次制定。 征 II 意 求 见 稿 GB 14102.2—20XX 防火卷帘 第 2 部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火卷帘用卷门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5907.5 消防词汇 第5部分:消防产品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 12350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 14102.1 防火卷帘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14102.3 防火卷帘 第3部分:防火卷帘控制器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 14711 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安全要求 GA 863 消防用易熔合金元件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征 意 求 见 稿 GB/T 5907.5、GB/T 14102.1和GB 14102.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 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4102.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motor for fire rolling shutter 与防火卷帘控制器配套使用,能够使防火卷帘帘面完成开启、定位、关闭功能的动力装置。 [来源:GB/T 5907.5-2015, 2.14.4.5,有修改] 注:防火卷帘用卷门机一般由电动机、温控释放装置、限位总成、变速箱总成、制动与手动操作总成以及电气总成 等部分组成。 3.2 温控释放装置 thermal release mechanism 1 GB 14102.2—20XX 与防火卷帘用卷门机的制动与手动操作总成中的离合释放拉杆连接,通过其自带的感温元件动作, 可联动解除卷门机制动的机械装置。 注:温控释放装置是防火卷帘用卷门机的关键部件,在建筑发生火灾并断电的紧急情况下,当其环境温度达到所规 定的公称动作温度(70℃)时,感温元件受热动作,联动离合释放拉杆,使防火卷帘用卷门机的制动部件与传 动机构分离,解除对帘面的制动,防火卷帘帘面将依自重自动下降并封闭防火(隔)墙开口,防止火灾蔓延。 3.3 温控释放驱动距离 driving distance 温控释放装置中传动部件(驱动绳索)的长度。 注:传动部件的作用是在温控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动作后将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离合释放拉杆。 3.4 额定输出转矩 rated output torque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变速箱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3.5 额定输出转速 rated output speed 见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变速箱输出轴输出的转速。 3.6 额定负载 rated load 意 求 稿 安装在试验支架上的防火卷帘用卷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下卷轴处对应的负载值。 4 型号 征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以下简称卷门机)的型号编制方法如下,其中制造商自定义内容中应包含温控 释放驱动距离的数值(单位为米)。 FJJ □/□ - □□ - □ 制造商自定义内容 工作电源相数:1P 表示单相,3P 表示三相;DC 表示直流电源 额定输出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额定输出转矩,单位为牛·米(N·m) 防火卷帘用卷门机 示例:FJJ 70/15-3P-2.0/DY 表示额定输出转矩为 70 N•m、额定输出转速为 15 r/min、工作电源为三相交流电的防火 卷帘用卷门机,制造商自定义内容为 2.0/DY,其温控释放装置的温控释放驱动距离为 2.0 m。 5 要求 5.1 外观 2 GB 14102.2—20XX 5.1.1 5.1.2 5.1.3 5.1.4 卷门机外壳应完整、无缺损,不应有裂纹或明显变形。 卷门机各零部件涂覆部位表面应光滑,组装应无明显错位。 卷门机应设有接地装置和标识,电机出线端子与电机连接应牢固。 卷门机产品应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其内容应符合 8.1 的规定。 5.2 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5.2.1 材料 5.2.1.1 5.2.1.2 5.2.1.3 5.2.2 卷门机零部件的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标准规定。 卷门机零部件不应采用易燃或可燃材料制作,电气接线端应套装耐热绝缘套管。 卷门机的传动齿轮、传动螺母、滑动轴套等传动部件不应使用塑料或铝质材料。 关键零部件 5.2.2.1 卷门机采用的电动机应符合 GB 12350 或 GB 14711 的规定。 5.2.2.2 卷门机配用的温控释放装置性能应符合下述规定: a) 温控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 70℃的易熔合金元件,其性能应符合 GA 863 的规定; b) 卷门机应装配温控释放装置,其温控释放驱动距离不应小于型号中的标称值,且不应大于型号 中标称值的 1.05 倍; c) 将温控释放装置的驱动绳索进行折弯后,其动作时的输出力 Fwk 不应小于卷门机制动部件释放 力 Fsf 的 1.5 倍。 5.3 基本性能 5.3.1 意 求 见 稿 额定输出转矩和额定输出转速 卷门机的额定输出转矩不应低于型号中的标称值。 卷门机的额定输出转速不应低于型号中的标称值。 5.3.2 制动性能 征 卷门机制动部件应工作可靠,在下述工作情况下的制动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a) b) c) 5.3.3 卷门机制动滑行位移 卷门机额定输出转矩 T 制动滑行位移 N·m mm T≤90 ≤10 90<T≤150 ≤15 T>150 ≤25 在 1.2 倍的额定负载条件下,卷门机模拟提升防火卷帘开启运行并制动; 在 1.2 倍的额定负载条件下,卷门机模拟释放防火卷帘关闭运行并制动; 卷门机处于制动静止状态时,施加 1.5 倍的额定负载。 限位 3 GB 14102.2—20XX 卷门机应具有自动限位功能,限位部件应安装准确、运行可靠,限位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当 防火卷帘启闭至限位位置时应能自动停止,其重复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5 mm。 5.3.4 电动操作 卷门机应具有电动启闭功能,电动启闭防火卷帘时,防火卷帘可以在限位位置停止。在电动操作过 程中,卷门机运行应平稳,不应出现卡滞、振动或异常声响。 5.3.5 手动操作 卷门机应具有手动操作启闭功能,手动操作部件应便于操作且灵活、可靠,在手动操作过程中,卷 门机运行应平稳,不应出现卡滞、顿挫、滑行、撞击等现象。 5.3.6 温控释放装置自动释放 卷门机应具有温控释放装置自动释放功能,温控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动作,应能联动释放卷门机的 制动部件,使防火卷帘依自重自动释放下降,从感温元件动作至卷门机动作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5s。 5.3.7 制动释放臂力和自重下降转矩 稿 卷门机应具有手动操作释放制动部件并使防火卷帘依自重下降的功能,其制动释放臂力和自重下降 转矩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卷门机额定输出转矩 T N·m T≤90 5.3.8 电源适应性 意 求 制动释放臂力 f0 自重下降转矩 T0 N N·m ≤60 90<T≤150 >150 见 卷门机制动释放臂力和自重下降转矩 ≤1.8 ≤100 征 ≤T×2% ≤140 卷门机的交流工作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85%~110%时,或卷门机的直流工作电源电压为额定电 压的85%时,卷门机应能正常运行。 5.4 安全性能 5.4.1 绝缘电阻 卷门机有绝缘要求的外部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卷门机有绝缘要求的外部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30 MΩ ; b) 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3)%,温度为 20 ℃~30 ℃的潮湿环境条件下,卷门机有绝缘要求的 外部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3 MΩ。 5.4.2 泄漏电流与电气强度 卷门机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应符合GB 4706.1-2005第13章的规定。 5.4.3 4 接地措施 GB 14102.2—20XX 卷门机的接地措施应符合GB 4706.1-2005第27章的规定。 5.4.4 双重限位保护装置 卷门机在上行和下行限位处都应设置双重限位装置,两道限位开关都应能起到限位作用。 5.5 机械寿命 卷门机在额定负载下工作,启闭运行循环3000次后,其零部件不应出现松脱、损坏等现象,卷门机 基本性能仍应符合5.3的要求。 注:防火卷帘完全关闭-完全开启-完全关闭(即下限位-上限位-下限位)为一个循环。 5.6 气候环境耐受性 卷门机应能承受表3所规定的气候环境下的各项试验,试验后涂覆应无破坏、表面应无腐蚀现象, 基本性能仍应符合5.3的要求。 表3 序号 气候环境耐受性试验 试验名称 ——温度:55 ℃±2 ℃; 1 高温试验 稿 试验条件 见 ——时间:16 h; ——工作状态:接通电源,并处于待机状态。 意 求 ——温度:-25 ℃±3 ℃; 2 低温试验 ——时间:16 h; ——工作状态:接通电源,并处于待机状态。 ——温度:40 ℃±2 ℃; 3 恒定湿热试验 征 4 6 低温贮存试验 ——相对湿度:90 %~95 %; ——时间:4 d; ——工作状态:接通电源,并处于待机状态。 ——温度:-40 ℃±3 ℃; ——时间:16 h; ——工作状态:非通电状态。 试验方法 6.1 总则 6.1.1 试验环境的一般要求 除非有特殊规定,卷门机的各项试验均应在下列环境中进行: a) 环境温度:5 ℃~35 ℃; d) 环境相对湿度:25 %RH~75 %RH; e) 环境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6.1.2 试样安装 试验时,卷门机应按照企业的使用要求进行安装,且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 GB 14102.2—20XX 6.2 外观检查 在正常光线条件下,采用目测、手触摸和简单辅助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对卷门机的外观进行检查。 6.3 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试验 6.3.1 材料 卷门机零部件使用的材料,应按照相应国家、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3.2 关键零部件 6.3.2.1 电动机的性能按照 GB 12350 或 GB 14711 的规定进行检验。 6.3.2.2 防火卷帘用温控释放装置的性能按下述规定进行试验: a) 温控释放装置中感温元件的性能按照 GA 863 的规定进行检验; b) 温控释放装置的温控释放驱动距离采用钢卷尺进行测量; c) 温控释放装置的输出力 Fwk 和卷门机制动部件释放力 Fsf 采用推拉力计进行测量。 将温控释放装置的驱动绳索截断,截取长度不小于温控释放驱动距离标称值的90%,将截取的驱动 绳索折弯4次并固定,每次折弯角度为45°,然后将推拉力计与温控释放装置的驱动绳索连接并固定, 熔断温控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测量其动作时的输出力Fwk,重复3次取平均值,详见图1。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卷门机额定负载按6.4.2中公式(1)进行计算),启 动卷门机至上限位停止,然后将推拉力计与温控释放装置的驱动绳索连接,释放卷门机的制动部件,测 量其释放力Fsf,重复3次取平均值,详见图2。 说明: 1——推拉力计; 征 意 求 见 稿 2——传动部件(驱动绳索); 3——易熔合金元件; 4——弹簧; 5——拉环; 6——固定点。 图1 6 温控释放装置的输出力测量示意图 GB 14102.2—20XX 说明: 1——卷门机主体外壳; 2——连接轴; 3——传动部件(驱动绳索); 4——推拉力计; 5——传动部件的固定支架; 6——离合释放拉杆。 图2 6.4 基本性能试验 6.4.1 试验设备 征 意 求 见 稿 卷门机制动部件释放力测量示意图 卷门机基本性能试验装置如图3 所示,其它测量器具及其精度要求如下: ——钢直尺:±0.5 mm; ——测力计:±2 N; ——钢卷尺:±1 mm; ——秒表:±0.1 s; ——推拉力计:±2 N; ——卷轴:直径Φ165 mm(T≤90 N·m 时),直径Φ220 mm(90 N·m<T≤150 N·m 时),直径Φ300 mm (T>150 N·m 时)。 7 GB 14102.2—20XX 说明: 1——试验框架; 2——卷轴; 3——卷门机; 4——支架板; 5——钢丝绳; 6——配重砝码或重块; 意 求 见 稿 H——卷轴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4 m。 图3 6.4.2 试验准备 征 基本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卷门机按图3所示安装到试验框架上,并按照产品图纸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组装和接线。计算 卷门机额定负载,准备好所需的配重砝码或重块。 按公式(1)计算卷门机额定负载: G=(T×N/n)/r..................................................................................... (1) 式中: G ——额定负载,单位为牛(N), T ——额定输出转矩标称值,单位为牛·米(N·m); r ——卷轴半径,单位为米(m); N——支架板上与卷轴连接的链轮齿数; n——与卷门机输出轴连接的链轮齿数。 6.4.3 额定输出转矩和额定输出转速试验 6.4.3.1 额定输出转矩试验 按下列步骤进行额定输出转矩试验: a) 将卷门机调整至额定工作状态 b) 用准确度不低于5%的转矩测量装置在卷门机的输出端测量其输出转矩。 8 GB 14102.2—20XX c) 重复3次取平均值。 6.4.3.2 额定输出转速试验 按下列步骤进行额定输出转速试验: a) 对卷门机施加额定负载; b) 分别在试验装置上做出测试砝码行程距离为2m的上位和下位标记,可用带刻度的标尺记录读 数; c) 采用电动或手动方式使配重砝码在脱离支承200mm的位置停止,该位置作为下位,然后启动卷 门机使配重砝码从下位向上运行2m至上位; d) 用准确度不低于5%的转速表或类似转速计时装置,测量卷门机输出端在上升运行过程中的平 均转速,具有慢速起动、减速停止功能的卷门机,应避开慢速启动和减速停止过程取值; e) 重复3次取平均值。 6.4.4 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述步骤对卷门机进行制动性能试验: a)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 1.2 倍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使配重砝码上行至中位附近停 机,观察卷门机运行和制动情况,用钢直尺测量配重砝码从停机制动开始至完全停止时的滑行 位移; b)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 1.2 倍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使配重砝码下行至中位附近停 机,观察卷门机运行和制动情况,用钢直尺测量配重砝码从停机制动开始至完全停止时的滑行 位移; c)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运行一段距离后停机,标记配重砝码 位置;然后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 1.5 倍额定负载,10 min 后用钢直尺测量同一配重砝 码的滑行位移。 6.4.5 限位性能试验 征 意 求 见 稿 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 b) 在试验装置的上部、下部分别标记配重砝码运行的上限位、下限位的设定位置,调节卷门机上 的限位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启动卷门机使配重砝码从下限位运行至上限位,再从上限位运行至下限位; d) 配重砝码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卷门机上限位、下限位等限位装置的限制而停止运行,用记号笔标 记配重砝码的停止位置; e) 采用钢直尺分别测量配重砝码停止位置与对应限位设定位置的偏差; f) 重复 3 次试验,取最大值为重复定位偏差测试结果。 6.4.6 电动操作性能试验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电动启动卷门机,模拟开启和关闭防火卷帘,观察并 记录卷门机及其配重砝码的运行情况和在限位位置的停止情况。 6.4.7 手动操作性能试验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手动操作启动卷门机,模拟开启和关闭防火卷帘,观 察并记录卷门机及其配重砝码的运行情况。 9 GB 14102.2—20XX 6.4.8 温控释放装置自动释放试验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将配重砝码提升至上限位,对温控释放装 置的感温元件进行加温至动作,观察卷门机的制动部件能否释放,配重砝码能否自动下降至地面,采用 秒表测量从感温元件动作至配重砝码开始依自重下降动作的时间间隔。 6.4.9 制动释放臂力和自重下降转矩试验 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动释放臂力和自重下降转矩试验: a) 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至上限位停止,然后用测力计测量释 放制动部件所需的臂力; b) 移除施加的配重砝码,打开卷门机的制动部件至释放状态,用测力计(或适当重量的砝码)沿 图 3 中钢丝绳方向测量启动自重下降拉力 f0,然后按公式(2)计算启动自重下降转矩: T0=f0×r×(n/N)……………………………………………………(2) 式中: T0 ——启动自重下降转矩,单位为牛·米(N·m); f0——启动自重下降拉力,单位为牛(N); r ——卷轴半径,单位为米(m); N——支架板上与卷轴连接的链轮齿数; n——与卷门机输出轴连接的链轮齿数。 6.4.10 电源适应性试验 意 求 见 稿 对卷门机施加额定负载,将卷门机通过调压器与供电电源连接,调节调压器,使卷门机的交流工作 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85%和110%,或者使卷门机的直流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的85%,启动卷门机, 观察其上升、停止、下降、限位、制动等运行是否正常。 6.5 安全性能检验 6.5.1 绝缘电阻测试 6.5.1.1 试验设备 征 试验设备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且满足下列要求: a) 试验电压:500 V±50V,DC; b) 测量范围:0 MΩ~500 MΩ; c) 准确度级别:10 级。 6.5.1.2 试验步骤 按下述步骤对卷门机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a)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通过绝缘电阻测试仪,对卷门机有绝缘要求的外部接线 端子与机壳之间施 加500V±50V的直流电压,待电阻示值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值。如果电阻示值不能稳定,则施 加电压60s±5s后,读取绝缘电阻值。 b) 将卷门机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3)%,温度为20 ℃~30 ℃的潮湿环境条 件下放置48 h后,通过绝缘电阻测试仪,对卷门机有绝缘要求的外部接线端 子与机壳之间施加500V±50V的直流电压,待电阻示值稳定后,读取绝缘电 阻值。如果电阻示值不能稳定,则施加电压60s±5s后,读取绝缘电阻值。 10 GB 14102.2—20XX 6.5.2 泄漏电流与电气强度 泄漏电流与电气强度按照GB 4706.1-2005中第13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6.5.3 接地措施 接地措施按照GB 4706.1-2005中第27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6.5.4 双重限位保护装置 对卷门机施加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在上、下限位间进行上升、下降运行,观察并记录: a) 在额定负载作用下上升和下降时,第 1 道限位开关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起到限位作用; b) 短接第 1 道限位开关使之失效,第 2 道限位开关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起到限位作用。 6.6 机械寿命检验 将卷门机安装在试验框架上,一次性均匀施加配重砝码至卷门机额定负载,启动卷门机,以配重砝 码从下限位运行至上限位,然后再运行至下限位停止为一个启闭循环,卷门机每连续运行3个启闭循环 停止一段时间,使电机温度冷却至与环境温度之差在2 ℃以内再进行下一组操作。完成3000次启闭循环 试验后,观察卷门机的零部件是否出现松脱、损坏等现象,然后再按6.4的规定重复进行基本性能检验。 6.7 气候环境耐受性检验 6.7.1 高温试验 6.7.1.1 试验设备 意 求 见 稿 高温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2的相关规定。 6.7.1.2 试验步骤 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 a) 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2 h~4 h。然后将试样放入高温试验箱中,接通电源, 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b) 调节试验箱温度在 20 ℃±2 ℃下保持 30 min ,然后以不大于 1 ℃/min 的平均升温速率使温度 升高至 55 ℃±2 ℃,在此温度下保持 16 h; c) 调节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 1 ℃/min 的平均降温速率使温度降低至 20 ℃±2 ℃,保持 30 min; d) 取出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处于待机状态 1 h~2 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 征 6.7.2 低温试验 6.7.2.1 试验设备 低温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1的相关规定。 6.7.2.2 试验步骤 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 a) 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2 h~4 h。然后将试样放入低温试验箱中,接通电源, 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b) 调节试验箱温度在 20 ℃±2 ℃下保持 30 min,然后以不大于 1℃/min 的平均降温速率使温度 降低至-25℃±3℃,在此温度下下保持 16h ; c) 调节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 1 ℃/min 的平均升温速率使温度升高至 20 ℃±2 ℃,保持 30 min; 11 GB 14102.2—20XX 取出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处于待机状态 1 h~2 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 d) 6.7.3 恒定湿热试验 6.7.3.1 试验设备 恒定湿热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3的相关规定。 6.7.3.2 试验步骤 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 a) 试验前,将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2 h~4 h。然后将其放入恒定湿热试验箱中,接通电源, 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b) 调节试验箱,使温度为 40 ℃±2 ℃,相对湿度 90%~95%(先调节温度,当温度达到稳定后 再加湿),连续保持 4 d; c) 取出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处于待机状态 1 h~2 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 6.7.4 低温贮存试验 6.7.4.1 试验设备 低温贮存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1相关规定。 6.7.4.2 试验步骤 见 稿 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 a) 试验前,将卷门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2 h~4h。然后不接通电源,将其放入低温试验箱中; b) 调节试验箱温度在 20℃±2℃下保持 30 min ,然后以不大于 1℃/min 的平均降温速率使温度 降低至– 40℃±3℃,在此温度下保持 16 h; c) 调节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 1 ℃/min 的平均升温速率使温度升高至 20 ℃±2 ℃,保持 30 min; d) 取出试样,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1 h~2 h 后,检查试样表面涂覆情况。 6.7.5 征 意 求 气候耐受性试验后的基本性能 卷门机完成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低温贮存试验等气候耐受性试验后,再按6.4的 规定重复进行基本性能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7.1.2 卷门机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卷门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4。 7.2 出厂检验 7.2.1 出厂检验的全检项目,生产厂应对每台产品逐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允 许返工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7.2.2 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生产厂应制定相关检验文件,对产品抽样方法、检验周期、检验程序以 及检验结果判定准则等要求予以规定。 7.2.3 卷门机应经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出厂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12 GB 14102.2—20XX 7.3 型式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 正式生产后,产品的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 c) 产品停产 1 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整改后; e) 监督机构依法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 型式检验样品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次产品中抽取 2 台,抽样基数不少于 10 台。 7.3.3 检验程序按表 5 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前对试验样品予以编号。 7.3.4 两台卷门机试验样品的型式检验结果中,不含 A 类不合格项,B 类与 C 类不合格项之和不大于 2 项且 B 类不合格项不大于 1 项,则判定产品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表4 卷门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项目和不合格分类 出厂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条款 零部件 C √ —— √ C √ —— √ B 见 √ —— √ A 5.2.1.1 √ —— √ A 5.2.1.2 √ —— √ A 5.2.1.3 √ —— √ A 5.2.2.1 —— √ √ A 5.2.2.2 a) —— √ √ A 5.2.2.2 b) √ —— √ A 5.2.2.2 c) —— √ √ A 5.3.1 —— √ √ A 5.3.2 a) √ —— √ A 5.3.2 b) √ —— √ A 5.3.2 c) —— √ √ A 限位 5.3.3 √ —— √ A 电动操作 5.3.4 √ —— √ A 手动操作 5.3.5 —— √ √ A 5.3.6 —— √ √ A 5.1.3 征 意 求 关键零部件 额定输出转矩和额 定输出转速 制动性能 3 √ 5.1.4 外观 材料及关键 —— √ 5.1.2 材料 2 不合格分类 抽检 5.1.1 1 稿 型式检验 全检 基本性能 温控释放装置自动 释放 13 GB 14102.2—20XX 出厂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条款 型式检验 不合格分类 √ √ A —— √ √ A 5.4.1 a) √ —— √ A 5.4.1 b) —— √ √ A 5.4.2 √ —— √ A 接地措施 5.4.3 √ —— √ A 双重限位保护装置 5.4.4 —— √ √ A √ √ A √ A 刹车释放臂力和自 重下降转矩 电源适应性 绝缘电阻 泄漏电流与 4 安全性能 电气强度 全检 抽检 5.3.7 —— 5.3.8 5 机械寿命 5.5 —— 6 气候环境耐受性 5.6 —— “√”表示进行此项试验;“——”表示不进行此项试验。 表5 试验项目顺序 2 外 观 √ √ 材料和关键零部件 √ √ 基本性能 √ √ 安全性能 √ √ 机械寿命 √ —— 气候环境耐受性 —— √ 试验项目 1 3 4 5 征 6 样品编号 1 序号 2 见 试验程序 意 求 稿 √ “√”表示该样品进行此项试验,“——”表示该样品不进行此项试验。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每台卷门机应在明显位置处设置清晰、永久的产品标志铭牌,铭牌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型号和商标; b)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至少应包括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电流、频率、电机功率等; c) 执行标准; d) 生产日期及出厂编号; e) 制造商和生产厂名称、生产厂地址、联系电话。 14 GB 14102.2—20XX 8.2 包装 产品包装应安全可靠,便于装卸、运输和贮存,防潮防水,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要 求。随产品提供如下文件资料并装入防水袋中: a) 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应符合 GB/T 14436 的规定; b) 产品使用说明书,其内容应符合 GB/T 9969 的规定; c) 产品安装图; d) 装箱单; e) 零部件及附件清单。 8.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因行车时碰撞损产品,装卸时应轻抬轻放,严格避免磕、摔、撬等行为, 防止损坏产品。 8.4 贮存 稿 产品存放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环境温度应在– 40℃~55℃范围内,避免与有腐蚀性 的物质接触,并要有必要的防潮、防晒、防雨等措施。 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 意 求 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