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

印象║ Vicious21 页 1008.451 KB下载文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
当前文档共2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质量报告-课程质量报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课程质量报告 课 程 名 称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负责人: 学 郭梦安 校 :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二O二二年六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卫生 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2学期。其先修课程为《人 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专业 课程,同期课程有《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主要为 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包括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两部分。病 原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 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原则。医学免疫学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 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在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 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课程任务 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引导下,基于医教协同理念,结合 后疫情时代医疗行业新规范,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人才 培养方案,对接“1+X”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对接全国职业技能大 赛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编排,课 程分为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2部分,病原生物学主要揭示病原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探索传染性疾病的 防治,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罪 魁祸首。医学免疫学则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 在肿瘤、感染等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除病疫”之困 的学科,事关健康大计,在未来医学领域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人常见病原生物的 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等基本知识;能够利用免疫学 知识解释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 能熟练地进行微生物显微观察等基本技能操作;能正确进行消毒 灭菌与无菌操作;会开展感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在今后工 作中具有独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題的能力;具备优良的学 习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患 者健康为基本出发点,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全过程。 (二)具体目标 【素质目标】 1.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 者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 善于沟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2.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预防为主的观念,培 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职业素质和良好 作风。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3.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刻苦勤奋、认真严谨、独立观 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知识目标】 1.掌握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能初步辨 认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微生物、免疫常用仪器的使用,学会常见病原生物的 常用检测方法。 3.熟悉常见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查法 以及防治原则; 4.熟悉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特异 性防治原则。 【能力目标】 1.应用微生物基本理论与技能,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提高生 物安全意识,在诊疗工作过程中防止医院内感染。 2.应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相关知识,能进行常见病原生物感染 后诊断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能熟练地进行微生物显微观察等基本技能操作;能运用所 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4.能正确进行消毒灭菌与无菌操作。 5.具有初步卫生宣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能力。 三、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一)课程结构与资源建设情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基于医教协同理念,学校与教 学医院一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职业能 力,注重临床专业技能的融入,按照课程资源标准要求,设计并 制作本课程教学资源。 模块 任务 非文本类资源 文本类资源 完成 计划 完成 计划 完成 率(%) 1. 能 说 出 微 生 物 的 概 念。能归纳总结微生物 2.认知细菌的大小、形 的特点分类,免疫的基 态排列、结构及其功能。 本功能。 3.对比总结革兰阳性菌 2.会进行细菌玻片制备 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 及细菌标本的染色; 差异。 3.能对细菌染色结果进 4.掌握细菌玻片制备、 行报告。 细菌染色过程及结果初 4.能对细菌生长繁殖条 件进行归纳总结,联系 步判断。 5.掌握细菌生长繁殖所 培养基的制备; 需条件以及繁殖方式; 5.通过创设情景和课堂 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 6.熟悉细菌群体生长规 题的思辨能力。 律(生长曲线); 6.会使用常用接种工具 7.掌握常见微生物接种 进行无菌操作,能进行 方法。(平板接种法、 微生物的接种。 液体接种法、穿刺接种 7.能说出细菌致病性概 法、倾注接种法。 念、细菌毒力组成; 8.掌握细菌致病性的概 8.能说出细菌进入人体 途径、感染类型。 念、细菌毒力组成; 9.能根据临床需要选择 9.熟悉细菌进入人体的 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途径、细菌感染的类型; 会使用常用灭菌设备。 10.掌握消毒灭菌的概 10.能严格按照要求对 念、方法,熟悉各种消 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 毒灭菌的设备。 27 27 12 12 100 1.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 扮演等,提高医患沟通 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会结核菌素试验结 果的判断,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辨能力。 3.能熟练进行结核杆菌 的形态学检查—抗酸染 色技能操作。 4.会进行抗“O”实验结 果的判断,会进行肥达 反应的结果分析。 5.会进行血涂片制备, 会在镜下观察识别葡萄 球菌吞噬现象。 6.能根据临床常见细菌 的特点总结出防治基本 37 37 9 9 100 知识点 技能点 1.掌握微生物,总结归 纳微生物的特点及分类 1.认识微生物 2. 微 生 物 形 态 检 查 细菌学基 础 3.识别细菌生长 4.细菌的接种 5.认识细菌的致 病性 6.微生物的控制 1.呼吸道感染细 菌--结核分枝杆 菌(抗酸染色) 临床常见 细菌 1.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 2.化脓性细菌--葡 结核病的预防; 萄球菌、链球菌、 2. 掌 握 抗 酸 染 色 的 原 理、结果判断及临床意 奈瑟菌(吞噬试 义。 验) 3.熟悉临床常见细菌的 微生物学检查与治疗。 3.消化道感染细 4.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及 菌--埃希菌、沙门 葡萄球菌吞噬现象的观 菌、志贺菌、弧菌 察。 4.厌氧性细菌--破 5.知道肥达反应临床应 用。 伤风梭菌、产气荚 6.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的 膜梭菌、肉毒梭 种类、分布、特点。 菌、艰难梭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原则。 5.其他细菌--幽 门螺杆菌、布鲁 菌、炭疽芽孢杆 菌、鼠疫杆菌等 1. 掌 握 真 菌 的 形 态 特 点、致病性。 其他微生 物 1. 真 菌 及 其 他 原 核细胞型微生物 2.熟悉临床常见致病性 真菌所致疾病及临床表 现。 3.熟悉其他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所 致疾病。 1. 病 毒 的 形 态 与 结构 病毒学基 础 2. 病 毒 的 复 制 与 增殖 3. 病 毒 的 感 染 与 防治 1.掌握病毒的概念及基 本特性;病毒的结构、 化学组成及其作用。 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 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 影响,了解病毒的分类。 3.掌握病毒的增殖方式 及基本过程。 4.熟悉病毒复制的异常 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 及其意义。 1.能概括总结真菌和其 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 致病特点。 2.通过真实案例,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辨能 力。 5 4 4 100 11 11 2 2 100 11 11 5 5 100 17 11 11 100 1.能说出病毒的概念及 结构特点。 2.能描述常见病毒的大 小及形态。 3.会选择合适的病毒灭 活的方法。 4.能说出病毒增殖的基 本过程。 5.了解病毒变异现象。 5.会利用干扰现象联系 6. 掌 握 病 毒 的 感 染 类 型、感染方式及途径。 7.熟悉病毒标本的采集 与送检原则;熟悉双份 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的 临床意义。 临床实际。 8.熟悉病毒感染的快速 5 6.能总结常见病毒的感 染方式及途径。 7.会进行病毒血清学检 查的结果判定。 8.能开出常见病毒感染 性疾病的检查单。 诊断方法;了解病毒的 分离培养与鉴定。 1. 呼 吸 道 感 染 病 毒--流感病毒、冠 状病毒及其它 临床常见 病毒 2. 消化道病毒-肠道病毒、胃肠炎 病毒 3. 肝炎病毒(乙 肝ELISA试验) 4. 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 5. 人类乳头瘤病 毒、疱疹病毒及其 他病毒 1.掌握临床常见病毒的 基本性状,认识常见病 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2.熟悉临床常见病毒的 感染过程以及临床表 现。 3.熟悉临床常见病毒的 防治方法。 4.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及 应用。 5.了解临床常见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明确流感、麻疹等疾 病可防可控的客观依 据,提高学生流感、麻 疹等疾病应对能力。 2.能具有初步临床思维 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说出临床常见病毒 的种类及生物学特点。 4.能正确进行乙肝两对 半检测,能对乙肝表面 抗原检测结果进行正确 解读。 5.能进行艾滋病防治等 的社区科普宣教。 免疫学基 础 1. 免 疫 参 与 成 分 --抗原 1.掌握抗原、完全抗原、 半抗原、抗原表位的概 念、、种类和抗原的特 异性;了解影响抗原免 疫原性的因素。 1.能说出医学常见抗原 的、种类、抗原特点, 会解释疫苗的来源。 2.能说出抗体的概念及 结构特点,总结,免疫球 17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2.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 白的概念、各类免疫球 蛋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和功能;熟悉免疫球蛋 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 和水解片段。 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3.掌握固有免疫系统的 产生的规律解释临床现 5. 免 疫 应 用 -- 免 疫预防 组成及作用,熟悉固有 象。 6. 免 疫 检 测 与 治 疗 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作 2.免疫参与成分-抗体 3. 免疫应答-抗菌免疫 4.免疫应答--抗病 毒免疫 3.能说出固有免疫系统 的组成。 4.能说出适应性免疫系 统的组成,能根据抗体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用时相。 4.掌握适应性免疫系统 的组成;熟悉干扰素的 概念、种类及其生物学 活性;熟悉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 抗体产生的规律。 临床免疫 1.熟悉抗菌、抗病毒免 疫的基本过程。 1.能应用抗感染免疫的 基本知识解释抗菌、抗 病毒免疫等临床现象 2.掌握超敏反应概念、 2.能解释常见超敏反应 分型、发生机制及常见 性疾病的发生机制,,能 疾病。 总结比较人工自动和人 3掌握常见免疫治疗方 工被动免疫的异同点, 法;熟悉凝集反应、沉 能对国家免疫规划程序 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 进行解释。 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 3.知道临床常见疾病的 途;细胞免疫检测的原 免疫检测项目,会进行 理及方法。 金标免疫技术的操作。 合计 15 15 5 5 100 123 123 48 48 100 (二)课程资源呈现形式 1.课程资源数量 本课程共建设教学资源171个(截至2022.9.7),其中,非文 本资源(视频、动画、音频、微课等)123条,占教学资源总数的 71.93%;文本类资源(word、ppt、图片等)48条,占教学资源总 数的28.07%。各种资源情况如图1所示。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图1 课程资源呈现形式截图(2022.04.10) 2.课程资源呈现 本课程2019年4月开设MOOC课程,已开设3期,课程资源总数 92个(其中视频类资源59个,视频总时长318分钟;非视频类资源 33个),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MOOC课程资源占该课程在资 源库素材资源的78.6%,实现了课程拥有一定的资源冗余,具体如 图2所示。 图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OOC课程资源及数据分布 (三)课程资源更新情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按照本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线资 源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根据学情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 合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制作微课、动画和虚拟仿真 资源,进一步改善本课程在线资源数量与结构,确保课程资源质 量。 (四)课程题库建设情况 根据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截至2022年7月,《病原生物与免疫 学》课程在线试题数量23442道,为保证试题质量,实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流程:主讲教师命题——课程负责人初审——资源库课程 负责人二审——资源库项目负责人三审——试题入库。 图3 课程活动分布及题库应用数据统计 四、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一)经费保障 本课程共投入经费10万元,全部为学校自筹经费。10万元全 部用于视频、动画制作等。经费的使用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群) 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专款专 用,专账管理,由学校相关部门监督,以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二)团队保障 本课程建设团队共有教师9人(表2),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 4人,高级职称占比55.56%;硕士研究生5人,占比55.56%;双师 素质教师9人,占比100%。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较强,分 工协助,工作成效高。 表2 课程团队情况一览表 序 号 姓名 单位 职称 学历 负责资源建设情 况 是否 双师 1 郭梦安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授/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课程负责人 是 2 曾凡胜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 何露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 谌蓉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杨杰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6 李瑜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7 何雪梅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主治医师 本科 8 周琳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师/主管护师 本科 9 李默思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师/主管护师 本科 副教授/主管检验 师 副教授/主治医师 讲师/主管微生物 检验师 讲师/主管微生物 检验师 副教授/主管微生 物检验师 硕士研究生 本科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资源总体框架构 建资源拍摄 资源拍摄、制作 资源拍摄与制作 题库制作 资源拍摄与制作 题库制作 题库制作 资源整理与上传 资源制作 题库制作 资源制作 题库制作 信息化助教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三)制度保障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团队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文件,对课程建设、实施、应用、 推广做好保障。具体见表3。 表3 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一览表 序号 文件名称 牵头制订单位 1 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管理方法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 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 临床医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审计评价办法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序号 文件名称 牵头制订单位 4 临床医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 临床医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建设标准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6 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7 课程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五、课程资源建设质量控制 1.根据《职业教育助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 办法》《临床医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建设标准》和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任务书,按照年度计划进行资源的 建设与应用推进,明确资源分类和资源质量要求,同时根据资源 库课程建设的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资源。 2.根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评议重点和指标”相 关要求,在资源的的设计上,基本资源覆盖专业所有基本知识点 和岗位基本技能点。 3.拓展资源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集合本专 业领域全国不同地域特点和技术特色的优质资源。 4.由牵头单位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子项目工作运行监控, 负责子项目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确保子项目按计划完成,并接受 相关部门其委托单位的绩效考评。 5.通过严格的资源审核、资源科学性审查、资源制作与使用 的“实名制”、科学的分级授权措施,加强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 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见表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表4 任务 课程评价内容与形式一览 理论考试知识点 技能考核项 目 其他评价形式 细菌学基础 微生物学基础 病毒学基础 革兰染色、细 调查问卷、访谈 菌人工培养 教学平台数据 真菌学基础 临床常见细菌 临床常见微生物 临床常见病毒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抗酸染色、细 调 查 问 卷 、 访 菌生化反应、 谈、教学平台数 核酸检测 据 临床常见真菌 免疫学基础 免疫分子 免疫学基础 免疫细胞 吞噬试验 免疫器官 调查问卷、访 谈、教学平台数 据 免疫应答 临床免疫 临床免疫 免疫学应用 调查问卷、访 乙肝ELISA检 谈、教学平台数 测 据 (二)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具体 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5。 表5 评价类型 理论知识 (60%) 职业技能 (30%) 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评价内容 过程性评价 主要是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测验等。 (10%) 主要是期末考试,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求的基础上注重通 终结性评价 过临床案例分析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50%) 力。 过程性评价 实验报告、实际操作能力等。 (1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以典型临床工作任务为考核内容,综合评价知识运用能力、动 终结性评价 手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评价时应体现操作规范性、结果 (20%%) 准确性、生物安全性等 职业素养 过程性评价 (10%) 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生物安全意识、质量观念、合作 精神、敬业精神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具体考核指标中体现。 (三)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 提问、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学习态度等等;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 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等(见表6)。 表6 学生成绩评定构成一览表 环节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比例 内容 (%) 50 比例 (%) 课前:学习发布的课程资源,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并提交作业 15 课中: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收获,与他人互动,完成在线测试等。 20 课后:完成作业、实操训练、答疑、交流等活动,完成发布的任务, 15 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学习态度等。 20 期末综合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考试等 30 50 (四)典型案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依托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 案,“岗课证赛”四维贯通组织教学内容。首先,调研工作岗位 能力需求,注重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引入课堂,对接1+X 老年照护、“1+X”证书要求,对接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入技能 大赛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搭建“多元化、多样化、全程 化、立体化、过程化”评价体系。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图4 模块化课程内容结构图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 间评价、服务有机结合,变单向评价为互动评价,共同分享学习 收获和评价彼此不足,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2.评价时间全程化 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课前、 课中、课后全程,平时、期中、期末全程,课前教学平台学习记 录、课中学习记录与检测、课后作业和课后拓展,以动态方式评 价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成功机会。 3.评价内容立体化 评价内容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习 态度、职业素养等结合,探求增值性评价,将教学竞赛、1+X证书 考试、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教融入评价中,关注学生 个性,关注学生进步,关注学生成长,全面评价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图5 教学评价 七、课程应用和推广情况 (一)课程注册用户 本课程MOOC已开课3期,资源总数92个,其中视频类资源59 个,总时长318分钟。累计选课人数5770人,学员所属单位223个, 累计日志总数530369次,如图6所示。 图6 课程MOOC开课情况统计(2022.06.1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二)课程访问量 本课程教学资源点击数91241次,学习时长333150分钟,讨论 3790次,如图7所示。 图7 课程资源访问情况截图(2022.06.15) (三)课程应用情况 1.本校使用情况 我校2020级和202级助产专业班级全程使用,利用云课堂形式 线上线下结合使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成绩及格率均呈上 升趋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到课率100%,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增加,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 学进入心流状态。具体如图8所示。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图8 本校学生课程使用情况 2.外校使用情况 本课程的使用院校包括广西卫视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 学、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中医药 高等专科学校等91所学校,如图9所示。 图9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选课院校情况 3.社会服务情况 我们向与我院合作的学校、医院、社区推广《病原生物与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疫学》课程资源,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等单位学习用户达95352人,其他社会用户达551人。 八、课程取得的成效 1.学生能力提升 通过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评 判性思维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2019-2022年,资源库成员单位学 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项3项。具体见表4。 表4 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情况 序号 学校 获奖名称 奖项级别 获奖学生名单 获奖时间 1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 赛高职社会与健康照护赛项 三等奖 国家级 邓双 2022.08 省级级 邓双 2021.12 省级 张紫阳 2021.12 省级级 邓双 2020.12 2 3 4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2021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 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高专组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一等奖 2021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 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高专组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一等奖 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 竞赛高职组养老服务技能赛 项一等奖 2.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资源库内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团队成员教学能力、 信息化能力、服务企业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共取得成果20余项。 本课程被立项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在省级 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7部,获得专利授权3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见表5。 表5 序号 1 2 3 成果 类型 在线精 品课程 省自然 科学基 金项目 省科学 研究优 秀青年 项目 课程团队教师成果情况一览表 姓名 成果名称 立项/发布 部门 成果 级别 排名 时间 郭梦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湖南省教育厅 省级 2 2019.10 曾凡胜 Th相关细胞因子在血吸虫 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湖南省科技厅 省级 1 2022.06 曾凡胜 抗Type V collagen、抗 -SSB、ANA在血吸虫感染患 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湖南省教育厅 省级 1 2019.05 中华地方病学 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 学报(医学版) 中文核 心期刊 科技核 心期刊 通讯作 者 2020.06 1 2018.01 科技视界 国家级 1 2021.07 生命科学研究 中文核 心期刊 1 2020.02 湖南中医药大 学学报 科技核 心 1 2020.12 副主编 2019.12 编委 2019.2 副主编 2019.12 3 2020.05 2 2020.07 日本血吸虫童虫miRNA高通 量测序分析 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CMV和 TOX感染的检测分析 基于资源库与腾讯课堂模 式的在线教学实践 2019冠状病毒病 (COVID-19)实验室诊断方 法的应用现状 穴位贴敷联合健脾益气汤 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 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3 论文 曾凡胜 4 论文 曾凡胜 5 论文 曾凡胜 6 论文 杨杰 7 论文 何露 8 教材 曾凡胜 微生物学检验 9 教材 曾凡胜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0 教材 何露 免疫学检验 11 专利 曾凡胜 抗体提取装置 12 专利 何露 一种分子生物学用防错加 样装置 表6 序 号 1 2 3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国家知识产权 局 国家知识产权 局 实用新 型 实用新 型 课程团队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 姓名 曾凡胜 李 瑜 何 露 获得荣誉名称 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 青年骨干教师 2021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 青年骨干教师 2022年湖南省“楚怡杯” 颁奖单位 时间 湖南省教育厅 2019.12 湖南省教育厅 2021.12 湖南省教育厅 2022.07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序 号 4 5 6 学校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课程质量报告 姓名 获得荣誉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 益阳市人社局 2020.06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曾凡胜 嘉奖 曾凡胜 优秀共产党员 何 露 优秀教师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2020.06 2022.09 九、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教融入思政元素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和 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对 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对接“1+X”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依托 校院一体优势,学生进入医院志愿服务、临床实践,提升职业认 知,培养职业情怀。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将救死扶伤 的职业精神、甘于奉献的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渗透课堂,因势利 导,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 二、落实三教改革 利用学校与教学医院一体办学优势,落实三教改革。 1.教材改革,医院临床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保证 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教法改革,利用国家教学资源库、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等资源,创设“理论教学三融合,实践教学三课型”教学新模式, 采用案列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线上线下相融合进行教学,突 破了教学重难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质量报告 3.教师改革,医院临床专家定期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 校教师定期到医院实践,校内教师和临床专家共建教学资源、共 同参与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标准的零距离。 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教学资源种类需更多样化,内容需要及时更新。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改进措施 1.增加课程资源制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活页教材, 进一步收集“课程思政案例”、收集“临床案例资料”,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共享共建教学资 源,加强互动、相融共促,持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临床老 师进课堂,课堂教学进医院。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团队 执笔人:郭梦安 2022年6月2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