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

Fantastic Dragon--神奇的龙8 页 244.192 KB下载文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
当前文档共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版).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与医药工程类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 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 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电子 信息等 8 种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指导性目录的说明》精神 和要求,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22 版)》,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生物与医药工程类(代码:0860)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 程管理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 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 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具有生物与医药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 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 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 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1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工程科技 文献,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了解生物与医药工程发展 前沿和动态。 二、培养领域(代码)及培养方向 1.生物技术与工程(086001)。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合 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手段, 开展靶向治疗及药物筛选、生物分析和诊断技术、精准生物 治疗技术、生物芯片与传感、智能生物材料、干细胞再生医 学、健康监测与运动康复、生态农业和种质工程等方面的应 用研究与工程开发。 2.制药工程(086002)。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化学 药物、疫苗抗体、天然药物制剂的设计开发,药物合成技术 和工艺设计,新型载药材料和系统制备等。 3.发酵工程(086004)。主要包括工程微生物的构建和 改造、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重要原料的生物合成和制备、 微生物菌剂开发等。 三、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及导师指导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 年限为 2-3 年,最短学习年限为 2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 2 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可适 当延长。 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的重要保障。我校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 师来自校内(即校内导师),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 导经验的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另一 位导师要求来自研究生的实践单位(即实践导师),是具有 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主要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学 习。具体要求遵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校内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试行)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 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导师遴选管理办法》《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课程由公共课程、硕士专业基础课、硕士专业 选修课组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生物与医药 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取得的总学分应不少于 33 学分,其 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25 学分(见表 1)。 研究生公共课程成绩通过,硕士专业基础课加权平均成 绩须达 75 分及以上,其他学位课程每门课成绩均达 60 分及 以上的,方可申请学位。 1.公共课程(9 学分) 3 包括政治理论 3 学分、工程伦理 2 学分、综合英语 2 学 分、专业英语 2 学分。 2.硕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16 学分) 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类课程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不少 于 10 学分);专业选修课主要为各单位开设的专业技术课 程(不少于 6 学分)。 3.必修环节(8 学分) 包括专业实践(6 学分)、学术报告(含学位论文开题) (1 学分)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1 学分)。 表 1 生物与医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 类别 学 时 学分 教学 方式 备注 36 2 讲授 必修 18 1 讲授 18 1 讲授 FORL6101U BPEN6201U PHIL6301U BPEN6001P BPEN6002P BPEN6003P BPEN6004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 典著作选读 研究生综合英语 专业英语 工程伦理 生物与医药导论 生物技术药物 纳米生物技术与材料 工业生物技术 40 40 40 40 60 60 40 2 2 2 2 3 3 2 BIOL5001P 生物实验安全与防护 30 1 CHEM6400P BIOL5041P BIOL5051P BIOL6451P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细胞生物学 II 分子生物学 II 高级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与原理 20 40 40 40 1 2 2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实验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40 2 讲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MARX6102U PHIL6101U 公共 课程 硕士 专业 基础 课 (不 少于 10 学 分) MARX6103U BIOL5042P 4 必修,任 选一门 必修 必修 必修 所有领 域 BIOL5241P 1 实验 40 2 讲授 60 3 讲授 60 1.5 实验 30 30 40 1 1 2 实验 实验 讲授 40 2 讲授 40 40 20 2 2 1 讲授 讲授 讲授 40 2 讲授 60 80 80 60 120 40 80 40 40 40 3 4 4 3 3 1 4 2 2 2 实验动物学 40 2 神经生物学原理 I 神经药理学与毒理学 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与 技术 基因组学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 能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设 计及计算机模拟 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专 题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分子光谱学 I 40 60 2 3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实验 实验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实验 讲授 讲授 60 3 讲授 40 2 讲授 80 4 讲授 40 2 讲授 40 2 讲授 40 2 讲授 60 40 3 2 讲授 讲授 CHEM5005P CHEM6007P CHEM6008P CHEM6022P CHEM6032P CHEM6424P INST6101P BIOL6141P BIOL6151P BIOL6142P BIOL6442P BIOL6121P BIOL6421P BIOL6051P BIOL6152P BIOL5551P BIOL6551P BIOL6552P BIOL6143P BIOL6441P BIOL5181P BIOL5182P BPEN6101P BPEN6102P 硕士 专业 选修 课 (不 少于 6学 分) 40 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实验原理 I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实验原理 II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综合实验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 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 免疫生物学 免疫学技术原理与应 用 生物信息学 生物统计学 化学生物学 现代医药生物技术概 论 药物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A 有机结构分析(A) 化学生物学基础 有机实验技能训练 综合仪器分析实验 高等工程数学 细胞生物学 III 分子生物学 III 免疫生物学 III BIOL6123P BIOL5131P BIOL6171P BIOL6181P CHEM6038P BMED7401P BMED6202P CHEM5001P 5 所有领 域 CHEM5002P CHEM6009P 必修 环节 (8 学 分) 分子光谱学 II 分子光谱学 III 高等有机化学:合成与 CHEM6430P 功能 CHEM5011P 生命分析化学 MSEN6407P 生物材料科学 MSEN6014P 纳米材料学 MPRO6406M 专业实践 学术报告(含学位论文 MPRO6201M 开题) MPRO6301M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40 40 2 2 讲授 讲授 40 2 讲授 40 40 60 2 2 3 6 讲授 讲授 讲授 1 1 修读说明: 1.硕士研究生须修读本领域的专业基础课;修读本领域专业基础课学分超过 规定学分的,多余学分可作为本领域专业选修课学分;修读本类别其他领域的专 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学分可作为本领域的专业选修课学分。 2.必修环节由各培养单位负责组织开展。 3.在学术报告(含学位论文开题)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位论文开题; 在学期间,硕士研究生必须参与不少于 8 场次的学术报告活动(各培养单位对研 究生参与学术报告活动另有不低于学校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有效报告记录 累计次数符合规定且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的,可计 1 学分。 五、专业实践 具有 2 年及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 6 个月,不具有 2 年行业企 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 不少于 1 年。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 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具体要求遵照《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其中,经校内导师、实践导师同意,参加中国研究生创 新实践系列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并取得名次或奖项的, 6 可认定为取得专业实践 4 学分(所在类别培养方案专业实践 学分不足 4 学分的,从其规定最高学分执行);剩余专业实 践学分及其对应时长、其他具体要求遵照《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 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 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 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学位论文须由工程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须具 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 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 进性、实用性。论文撰写具体工作遵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在评审学位论文时,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 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 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 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 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学位申请及授予等工作遵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 7 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七、其他 本培养方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评定 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级生物与医药工程类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施行。 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