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申报文件汇编2-课程案例-202201.pdf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成果 2 课程·案例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本科、研究生)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 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 2022 年 1 月 目 录 2 课程·案例.....................................................................................................1 2.1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工作的 通知............................................................................................................ 1 2.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 通知............................................................................................................ 4 2.3 关于开展 2020 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教 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21 2.4 关于开展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推荐 工作的通知.............................................................................................. 46 2.5 关于开展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暨国家级课程思政 示范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56 2.6 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 黑龙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 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暨开展庆祝建党 100 周年研究生课 程思政系列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64 2.7 关于开展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验收和课程思政 精品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96 2 课程·案例 2.1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 工作的通知 https://camel.wvpn.hrbeu.edu.cn/2021/0428/c1235a268625/page.htm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 8 号),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3 号)精神,学校决定组织开展第二 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1.本次推荐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和社会实践等五类一流课程。 2.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推荐,包括思 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 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3.2020 年 11 月已经过学院推荐到学校的课程,由学院通知教师仔 细研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 通知》(教高厅函〔2021〕13 号)(见附件 1)精神,并按照通知要求 填写新版申报材料提交至所在学院。学院还可组织开展补充推荐,推荐 数量不限。学院须根据通知要求,对推荐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 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真 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做好相关审查、评价工作。 二、推荐要求和条件 1.申报推荐课程须于 2021 年 1 月 31 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 教育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 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此前参加过首批国 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 1 上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在 2020 年春季学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 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 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 2.课程可由主讲教师个人申报或团队负责人牵头申报。课程主讲教 师、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一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须为申报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教 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课程,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可作为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申报课程的所有 团队成员均须由其所在单位党委出具政治审查意见。 3.具体申报推荐要求和申报条件可参见相关类型课程申报书和申 报说明要求。《申报书》(模板)和《申报说明》可在“国家级一流本 科课程建设工作网(www.chinaooc.cn)”(以下简称“工作网”)查询, 也可参见附件。 三、材料提交 请各学院于 2021 年 5 月 10 日前提交申报材料,纸质版申报材料按 照要求签字盖章后将申报书与附件材料一起装订成册按类别分别报送。 每门课程电子版材料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以“申报类型+申报级别+课程 名称+课程负责人姓名”命名,打包汇总后以“学院名称”命名,逾期 不予受理。纸面材料提交至本科生院专业建设处(主楼 511 房间),联 系 人 : 朱 志 伟 , 联 系 电 话 : 82588883 , 电 子 版 材 料 发 送 至 邮 箱 : 469386419@qq.com。 提交材料: 1.《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包含附件材料清单所列 各项内容)(纸质版上交一式五份,至少一份原件,同时上报电子版) 2.《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各学院需对上 报的课程审核后分类汇总,按照类别分别排序后填写《第二批国家级一 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纸质版上交一式二份,同时上报电子版) 。 2 3.申报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师由课 程负责人自行组织完成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 的录制和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录制工作。请用“学院名称+申 报类型+课程名称+出镜人姓名(按顺序标注)”命名视频文件。 4.申报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需要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请 申报教师自主联系相关平台。中国大学 MOOC 平台联系人:夏明,联系 电话:18045185755;超星平台联系人:历冬梅,联系电话:13351813693; 智慧树平台联系人:张磊,联系电话:15724736139,学堂在线联系人: 刘翔远,联系电话:18645041617。 5.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先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要求 填报相关材料。 四、校内遴选推荐流程 1.各学院于 5 月 10 日前提交申报材料,学校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2.5 月 21 日前,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校内评审,根据遴选结果,按各 课程类别排序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审。 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此次申报推荐工作,仔细研读《教育部办公 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及附件、第二 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和五类课程申报书,全面了解申报内容 和要求,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 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工作的通知》 2.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 3.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课程数据信息表 5.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6.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 7.模板(校外评价意见、政治审查意见、学术性评价意见)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 2021 年 4 月 26 日 3 2.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 作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104/t20210419_527007.html 教高厅函〔2021〕1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 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有关课程平台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 育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 高〔2019〕8 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决定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 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推荐基本要求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拟认定 5000 门左右线上、线下、线上 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依照《“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规定开展课程 推荐认定工作。 申报推荐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 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 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高 等职业院校课程不在此次申报推荐范围内。 申报推荐课程须于 2021 年 1 月 31 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 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 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此前参加过首批国家 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 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在 2020 年春季学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 4 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 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 课程可由主讲教师个人申报或团队负责人牵头申报。课程主讲教师、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一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 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 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可作为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申报课程的所有团队成 员均须由其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校级党委或相当级别党组织出具政 治审查意见。 具体申报推荐要求可参见相关类型课程申报书和申报说明要求。 《申报书》(模板)和《申报说明》可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 作网(www.chinaooc.cn)”(以下简称“工作网”)查阅。 二、申报推荐原则 (一)质量为本。进一步优化一流课程结构,鼓励围绕重点领域申 报满足人才培养迫切需求的课程,注重健全和完善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严格遴选标准,重点考查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严把政治关、 学术关、质量关,坚持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确保认定课程经得住检验。 (二)分类推荐。线上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应突出优质、 开放、共享等特征,并配套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线下课程、线上线下 混合式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强调 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注重实效。注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改革;关注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以及使用新型教学 方式方法取得的学习成效。 (四)广泛参与。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 国家、区域、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学 资源以及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5 三、申报推荐程序 (一)推荐单位 教育部直属高校课程直接向我部推荐。其他中央部门(单位)所属 高校课程由其主管部门相关教育司(局)向我部推荐。地方高校课程由 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我部推荐。军队系统高校课程推荐工作,由中央 军委训练管理部商我部后另行组织实施。在境内课程平台上线的港澳地 区高校线上课程参评事项,由我部港澳台办另行安排。 (二)报送联系人 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课程平台单位请于 2021 年 4 月 13 日前,将加盖 单位公章的联系人信息表(见附件 1)的扫描件及 word 文档发送至“工 作网”电子信箱(zhangxq@crct.edu.cn),邮件主题及文件名应包含 单位名称。 (三)网络申报 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于 2021 年 4 月 19 日之后登录“工作网”,查询推 荐限额。2021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 10 日期间,课程负责人须在线填写申 报书及上传相关材料,申报高校和推荐单位须完成报送信息的审核和在 线申报、推荐提交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组织相关高校进行申报、 评价,并向我部推荐: 1.网下评价网上推荐。组织高校申报并进行一定形式评价,确定推 荐课程后,登录“工作网”,按要求在网上填报申报材料,上传推荐意 见。 2.网上申报与推荐。组织高校直接通过“工作网”进行申报并开展 评价和推荐。“工作网”可为此提供平台支持与技术服务。请有此需要 的部门联系人于 2021 年 4 月 19 日前联系“工作网”(如为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课程,则直接联系“实验空间”)。 (四)纸质材料报送 6 相关单位完成网上申报、推荐后,须通过“工作网”打印具有防伪 标识的申报备案表(附件 2),与平台生成的汇总表(附件 3)一并按 要求签字盖章,于 2021 年 7 月 10 日前寄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 材与实验室处,每份材料一式一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纸质材料直接报 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和其他地方高校的纸质 材料由其主管部门统一报教育部。 本次认定工作不再接受其他纸质申报材料,一律以网络填报和打印 提交的材料为准。 四、评价与认定 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按照五类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网络 和会议综合评议。其中,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 程三类课程,通过中央高校赛道和地方高校赛道分别进行评议。 在认定工作中,对于涉嫌违规行为的,一经发现并核实,一律取消 参评资格。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 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 决。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名单将在教育部网站和“工作网” 公示,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予以公布。 五、认定后管理 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自认定结果公布之日起, 应按照各类课程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不少于 5 年。教育部将通过使 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课程继续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 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六、组织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荐单位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国家级一 流本科课程的申报、推荐等组织工作,规范评价、遴选工作程序,确保 课程质量。 (二)严把质量关。推荐单位和各高校须对申报推荐课程的内容、 教学活动和所有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对课程团队以及课程政治性、合法 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把关。 7 (三)严格工作纪律。推荐单位和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推荐遴选条件 和程序组织推荐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职渎职或弄虚作假、谋求 私利、收受贿赂、违法违纪等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四)接受社会监督。各高校、推荐单位须分别对拟申报推荐课程 的相关信息材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天。 七、相关联系方式 (一)政策咨询及材料邮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 仓胡同 35 号, 邮编:100816, 联系人: 许学琳、竺超今, 电话:010-66097856、 010-66096925,电子信箱:gaojs_jxtj@moe.edu.cn。 (二)填报咨询及技术支持 1.“工作网”联系人:张秀芹,电话:010-58581673,电子信箱: zhangxq@crct.edu.cn。技术支持:陈老师,电话:18612096969。 2.有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填报咨询,请联系“实验空间”。联 系人:王妍,电话:010-58582357,010-58581546,010-58582301,电 子 信 箱 : service@ilab-x.com ; 技 术 接 口 联 系 人 : 韩 老 师 , 电 话 : 010-58582364。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www.chinaooc.cn) 8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课程名称: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学校: 填表日期: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二一年四月 9 填报说明 1.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2.以课程团队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课程团队牵头人; 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该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主要 成员一般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 3.申报课程名称、所有团队主要成员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 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4.文中○为单选;□可多选。 5.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6.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及申报材料由推荐单位打印留存 备查,国家级评审以网络提交的电子版为准。 7.涉密课程或不能公开个人信息的涉密人员不得参与申报。 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是否曾被推荐 ○是 ○否 课程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通识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分类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创业教育课 □教师教育课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学 分 总学时: 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上传封面及版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教师名称 (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教师名称 (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使用的在线课程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及名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其他课程(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使用方式: ○MOOC ○SPOC 课程链接及查看教学 活动的密码等 注:2020 年春季学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如符合教改设 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 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11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单位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授课任务 1 2 3 4 5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教学情况(5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 方面的情况)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20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混合式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12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六、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七、附件材料清单 1.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 不得少于 3 分钟。“说课”使用的语言及字幕为国家通用语言及文字。] 2.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3.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4.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5.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6.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7.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 (课程负责人签字。) 8.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3 9.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10.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 提供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视频(标注课程内容、课程对象、上课时间以及上 课地点,至少 40 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图像清晰 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单位;要有学生的镜 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少数民族语言视频须配国 家通用语言字幕。) 11.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 (申报课程高校党委负责对本校课程团队成员以及申报课程的内容进行政 审,出具政审意见并加盖党委印章;团队成员涉及多校时,各校党委分别对本校 人员出具意见;非高校成员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意见。团队成员政审意见内 容包括政治表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记录、师德师风、学术不端、五年内是否出 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等问题;课程内容审查包括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于我国政治 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国家主 权、领土表述及标注是否准确,等等。) 12.课程内容学术性评价意见 [由学校学术性组织(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等),或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应 学科专业领域专家(不少于 3 名)组成的学术审查小组,经一定程序评价后出具。 须由学术性组织盖章或学术审查小组全部专家签字。无统一格式要求。] 13.学校支持混合式教学、认定混合式教学工作量等有关政策文件(选择性 提供) (申报学校盖章。) 14.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 定。 14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线下课程) 课程名称: 专业类代码: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学校: 填表日期: 推荐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二一年四月 15 填报说明 1.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2.以课程团队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课程团队牵头人; 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该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主要 成员一般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 3.申报课程名称、所有团队主要成员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 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开设信息。 4.文中○为单选;□可多选。 5.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6.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及申报材料由推荐单位打印留存 备查,国家级评审以网络提交的电子版为准。 7.涉密课程或不能公开个人信息的涉密人员不得参与申报。 16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是否曾被推荐 ○是 ○否 课程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程编码+选课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通识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分类 □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创业教育课 □教师教育课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学 时 学 分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后续课程名称 主要教材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上传封面及版权页)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教师名称 (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教师名称 (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最近两期学生人数 注:2020 年春季学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如符合教改设 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课程编码、 选课编码、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单位 职务 职称 1 2 3 4 5 17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授课任务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教学情况(500 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 5 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 方面的情况) 三、课程目标(300 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 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2000 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 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 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500 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18 六、课程建设计划(500 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等) 七、附件材料清单 1.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 10 分钟“说课”视频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 不得少于 3 分钟。“说课”使用的语言及字幕为国家通用语言及文字。] 2.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3.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4.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5.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6.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 (课程负责人签字。) 7.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8.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9.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 提供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视频(标注课程内容、课程对象、上课时间以及 上课地点,至少 40 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图像清 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单位;要有学生 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少数民族语言视频 须配国家通用语言字幕。) 10.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 (申报课程高校党委负责对本校课程团队成员以及申报课程的内容进行政 审,出具政审意见并加盖党委印章;团队成员涉及多校时,各校党委分别对本校 19 人员出具意见;非高校成员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意见。团队成员政审意见内 容包括政治表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记录、师德师风、学术不端、五年内是否出 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等问题;课程内容审查包括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于我国政治 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国家主 权、领土表述及标注是否准确,等等。) 11.课程内容学术性评价意见 [由学校学术性组织(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等),或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应 学科专业领域专家(不少于 3 名)组成的学术审查小组,经一定程序评价后出具。 须由学术性组织盖章或学术审查小组全部专家签字。无统一格式要求。] 12.其他材料,不超过 2 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 定。 20 2.3 关于开展 2020 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http://ugs.hrbeu.edu.cn/2020/0922/c2821a255555/page.htm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 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 和《深化新时代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行动方案》《黑 龙江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 开展 2020 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示范课程、教 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遴选工作的通知》(黑高教函〔2020〕222 号)要 求,现开展 2020 年黑龙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 学团队等项目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内容及要求 1.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主要面向在授的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等,且授课不少于 2 个教学周期。申报课程必须围 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做好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 上,结合理工类、文史哲类、经管法类、艺术类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 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 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 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优化课程内容供给,加强课堂教学建设,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 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于课程授课、教学研讨、 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教学名师。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名师主要面向承担教学任务的在职 专任教师。申报教师必须师德师风评价好,有较强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至少主持或参与 1 门课程思政建设),重 21 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能力突出,投身课程思政实践,政治素质过 硬,能够较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创新课 堂教学模式,找准育人角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水 平,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申报教师原则上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近 3 年(2017-2019 年)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平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 48 学时 /学年。申报教师应为非现任校级领导,非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3.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主要面向在授课程所在课程团 队或基层学术组织。申报团队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 革,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推进开发教学资源, 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推进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注重培养可持续发展 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团队原则上以院、系、教研室、教学中心、实验 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依托,重点围绕公共基础课、 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含创新创业课程)等组建,一般由 5 人以 上组成,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成员必须是直 接参与者、实施者。鼓励学校内跨学科和专业组建互相支撑、良性互动 的教学团队,以及不同学院间相同专业或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 二、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教师和教学团队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各 学院经遴选后向学校推荐申报,每个学院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 队各限报 1 个。 2.原则上同一教师只能选择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中的一 项进行申报。 3.各学院需在 2020 年 9 月 28 日 17:00 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一份) 报送专业建设处(主楼 512 室),电子版发送至 wln@hrbeu.edu.cn。逾 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孙梦楠,王丽楠;电话:82588883。 22 附件.1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学校名称: 填报日期: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2020 年 9 月 23 填 写 说 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 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申报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 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并须截图上传教务系统中 课程开设信息。 3.WORD 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表格各栏目 大小必要时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但应注意整体美观,便于阅 读。 4.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5.申报书签字、加盖公章后,与附件、佐证材料等一并扫 描为 1 个 PDF 文件,上报电子版。 24 一、课程基本情况 1-1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 对象 课程名称 课程总学时 讲授课时 实验课时 课程总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实践类课程 其他课程 近三年课程 开设和推进 课程思政建 设、教学改 革、奖励等 情况 25 实践课时 选用 教材 1-2 课程团队基本信息 课程负责人 姓 名 性 别 职称/职务 出生年月 手 电子邮箱 机 教学团队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5 人之内)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职务 1 2 3 4 5 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2-1 课程目标 教学 目标 思政育 人目标 26 任务及分工 2-2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思政设计与融入点: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教学 周次 授课知识点 思政设计 与融入点 27 授课形式与 教学方法 思政育人 成效 2-3 “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思路、主要举措、创新点及典型经验等 1.总体实施思路 2.主要举措 3.创新点及典型经验 4.其他 2-4 同行推荐(选填项) 原则上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重点对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思路、主要举措、创新 点及典型经验,以及是否具有可推广应用价值等进行评议推荐。 28 四、推荐意见 4-1 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申请书填报内容真实,按时完成工作 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等相关材料。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4-2 学院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课程评价意见 (重点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价值导向、思想性、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及 师德师风、课程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推荐。) (签字): 年 月 日 4-2 学院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 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 教学事故。 (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4-2 申报学院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 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 签字: (公章) 年 29 月 日 附件.2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推荐表 候 选 人 姓 名 主 讲 课 程 学 科 门 类 (专业代码) 学校名称(盖章)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2020 年 9 月 30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2. 学科门类限填:(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 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 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14)综合实践、学前及其他。 3. 基本信息中,出生日期填写 8 位数字,如 19620101;政治面貌限填中共党员、 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民革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 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无党派人士和群众;一级学 科名称应与教育部学科目录一致。 4. 申请人所填内容,由所在学校负责审核。 5. 表中栏目没有内容的一律填“无”。 6. 申报书签字、加盖公章后,与附件、佐证材料等一并扫描为 1 个 PDF 文件,上 报电子版。 申请人承诺: 本人承诺以下所填内容完全真实,如有虚假,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申请人(签章): 2020 年 31 月 日 一、基本情况 学校: 姓 院(系): 名 出生日期 政治面貌 民 性 别 族 身份证件号码 最终学历 (最终学位)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学科门类 参加工作时间 一级学科 年 从事高等教育 教学工作年限 月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晋升时间) 现任行政职务 (任命时间)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传 电子信箱 真 联系地址、邮编 奖励名称 颁奖部门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限填 10 项, 按重要性排序) 32 获奖时间 署名 次序 学生评价情况 (限填 400 字) 二、师德表现情况 (师德师风表现简况,所获得的相关荣誉奖励等。不超过 400 字。) 33 三、教学工作情况 1.课程思政设计与融入情况 (限填 500 字) 2. 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情况 (限填 500 字) 34 3. 课程思政教学梯队建设情况 (限填 400 字) 4. 主讲本科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本校实际 课堂教学学时 35 授课班级 总人数 5. 同时承担的其它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 总人数 6. 其它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限填 300 字) 7.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奖励以及代表作等情况 名称 授予单位、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等 36 时 间 8.课程思政成果推广应用及同行评价情况(选填) (荣誉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限填 400 字) 9.下一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想 (限填 400 字) 37 四、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对 候选人课程 思政教学效 果的评价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院教指委 或学术委员 会意 见 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该教师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 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该负 学院政治审 责人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 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查意见 (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学 院 学校负责人(签字) (公章) 意 见 联系电话: 年 38 月 日 附件.3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申报书 学校名称: 主要负责人: 填报日期: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2020 年 9 月 39 填 写 说 明 1.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 明确、简洁。学校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WORD 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表格各栏目大 小必要时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原则上每项内容限 500 字以内, 但应注意整体美观,便于阅读。 3.团队及成员获得的奖励、教改项目、编写书目等可作为 佐证材料一并报送。 4.申报书签字、加盖公章后,与附件、佐证材料等一并扫 描为 1 个 PDF 文件,上报电子版。 40 1. 课程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不超过 300 字) 2.课程团队成员情况 2-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政治面貌 最终学历(学位) 高校教龄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 时间 民 性 族 别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职 行政职务 称 联系地址、邮编 移动 电话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2-2.团队成员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职务 41 任务及分工 3.教学情况 3-1 主要授课情况(2017 年以来) 课程名称 类别 授课人 起止时间 公共基 础课 专业课 实践类 课程 3-2 教学改革、教学奖励、教材建设、代表作等情况(不超过 10 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42 总课时 4.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元素 方法和载体 43 教学成效 5.课程思政建设特色 课程团队结合三大类七个专业类课程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实 施的切实可行创新性改革措施,含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方面。不超过 500 字。 6. 培训青年教师情况 7. 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44 8. 申报团队承诺及学校意见 诚信承诺: 本人及团队成员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申请书填报内容真实,按时 完成工作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等相关材料。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团队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 容,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该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 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 过重大教学事故。 (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签字、公章): 年 45 月 日 2.4 关于开展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 推荐工作的通知 http://ugs.hrbeu.edu.cn/2021/1130/c2821a279376/page.htm 各有关单位: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 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预通知》有关要求,学校决定开展第二批黑龙 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条件 1.课程应为非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 程),且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 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 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 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系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法治教育、劳动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伟大抗疫精神教育、龙 江“四大精神”教育和“五色”教育,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 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想政治教育 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 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 借鉴共享的模式、经验和成果。 5.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高 级职称,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 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 46 备课制度等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 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6.申报教师应为非现任校级领导,鼓励和支持院士、教学名师等高 水平专家学者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7.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结果优 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具 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8.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创新型、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 二、遴选要求 1.各单位要根据通知要求组织遴选推荐工作,规范遴选工作程序,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确保推荐项目质量。 2.申报教师和团队须如实填写申报书,凡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行为者,一经查实,取消其评选资格,且连续三届不得申报学校、省级 和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及教学竞赛评奖。各单位要严把候选人政治 关、师德关和教学质量关,认真审核申报书内容和佐证材料,申报单位 对所有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本次推荐工作实行限额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负责人向所在 单位提出申请,各单位经遴选后向学校推荐申报,每个单位限报本科课 程 1 门。学校将择优推荐申报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 程和教学团队。 4.已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 师和团队的,免评直接入选省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 团队,不需要参加本次申报。 5.已获得 2020 年首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的获奖者不得重复申报第二批示范项目。 三、材料报送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申报书》(见附件 1)纸质版 5 份及电子版,电子版以“学院名称+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命名。 47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申报汇总表》(见附件 2)纸质 版 1 份及电子版,纸制版由教学院长(主任)签字加盖学院公章后上报, 电子版以“学院名称+申报汇总表”命名。 3.相关佐证材料按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佐证材料清单 (见附件 3)准备相关材料,全部佐证材料须整理到一个文档中,并转 换为 PDF 格式提交电子版,纸质版按照要求签字后提交一份。其中最近 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和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在校内遴选 阶段暂不需提供。 4.在佐证材料中,每门示范课程均须提供 1 学时代表性课程教学的 完整视频(资源库使用,格式见申报书要求)和从中截取的 10 分钟教 学片段(评审使用,视频参数大小 500M 以内、分辨率 1280*720、格式 mp4)。校内遴选阶段暂不需提供。 以上材料纸制版请于 12 月 2 日 16:00 前报送至本科生院专业建设 处 ( 主 楼 511 房 间 ) , 电 子 版 打 包 后 以 “ 学 院 名 称 ” 命 名 发 送 至 469386419@qq.com。由于时间紧迫,逾期未上报材料视为放弃申报。所 有申报材料不退还,请自行留底。联系人:朱志伟;联系电话:82588883。 附件: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申报书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申报汇总表 3.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佐证材料清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 2021 年 11 月 30 日 48 附件 1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推荐类别: ○普通本科教育 ○职业教育 ○继续教育 申报学校: 二○二一年十一月 49 填 报 说 明 1.每门课程均需明确“推荐类别”,只能从“普通本科教 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选择一个选项填报。 2.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多人共同讲授。 3.“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 和“0000”。 4.按照申报书内“九、佐证材料清单”提供相关材料。 5.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 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5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类型 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代码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学 时 学 分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必修 ○选修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需提供教务系统截图附后)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需提供教务系统截图附后)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教学方式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8 人之内) 院系/ 出生 手机 电子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教学任务 部门 年月 号码 邮箱 1 2 3 4 5 6 7 8 三、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近 5 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 课程负责人 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情况 教学团队情况 (近 5 年来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 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等 方面的情况。如不是教学团队,可填无) 51 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 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 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 字以内)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 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 字以内) 六、课程评价与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 字以内)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 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 1—2 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 字以内) 52 八、课程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 5 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 字以内) 九、佐证材料清单 1.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2.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3.教学视频(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提供一学时代表性课程的完整视频,视频文件采用 MP4 格式,分辨率 720P 以上,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 1200MB,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提交评 审视频为从中截取 10 分钟片段,视频参数大小 500M 以内、分辨率 1280*720、 格式 mp4。) 4.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5.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十、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 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53 月 日 十一、申报学院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 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院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十一、申报学院承诺意见 学院进行择优申报推荐,并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 了认真核实,保证真实性。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学院(公章) 年 54 月 日 附件 3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 佐证材料清单 1.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 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 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 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2.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3.教学视频(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提供一学时代表性课程的完整视频,视频文件采用 MP4 格式,分辨率 720P 以上,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 1200MB, 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提交评审视频为从中截取 10 分 钟片段,视频参数大小 500M 以内、分辨率 1280*720、格式 mp4。) 4.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5.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校内申报暂不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6.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需 提供教务系统截图。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 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55 2.5 关于开展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暨国家级课 程思政示范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https://camel.wvpn.hrbeu.edu.cn/2021/0318/c1235a264981/page.htm 各有关单位: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103/t20210322_521681.ht ml(教高厅函〔2021〕11 号,精神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面推进课 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哈工程党发〔2021〕6 号)要求,学校决定 启动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 目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 依托“哈军工”文化传承,立足“三个第一”价值追求,发挥教师队 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 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 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在全校各层次、各阶段、 各学科专业教育中全面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 3 年时间的改 革和实践,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育品牌,培育一 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支有意愿、 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达成广泛 共识,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基本健全,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完善, 教学内容融盐于水,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全面增强,学生政治认 同、家国情怀、文化素质、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全面提升的良 好局面。 56 三、申报条件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 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 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 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 内容供给。 3.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 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将思政教育 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 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 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其中入选 国家级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团队国家将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 名师和教学团队。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 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 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 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 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7.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 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 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8.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 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 融合;研究生课程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突出科研育人。 四、推荐名额 1.实行限额推荐。本科课程每个学院(系)推荐 2 门,研究生 57 课程推荐 1 门。 2.2020 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课程 可参与本次评审推荐工作。 3.已入选学校 2020 年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的 课程,可参与本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推荐工作,并按要求一并 报送材料。 五、材料报送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见附件 1) 纸质版 7 份及电子版,电子版以“学院名称+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 命名。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汇总表》(见附件 2)纸质版 1 份及电子版,纸制版由教学院长(主任)签字加盖学院 (系)公章后上报,电子版以“学院名称+申报汇总表”命名。 本科项目材料纸制版请于 3 月 24 日 11:00 前报送至学校专业 建设处(主楼 511 房间),研究生项目材料纸质版请于 3 月 24 日下 班前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楼 726 房间),电子版打包后 以“学院名称”命名分别发送至 469386419@qq.com(本科项目)、 yjsypyb@hrbeu.edu.cn(研究生项目),逾期未上报材料视为放弃申 报。 本科生项目联系人:朱志伟 联系电话:82588883 研究生项目联系人:栾旭 联系电话:82518779 附件: 1.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汇总表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 2021 年 3 月 17 日 58 附件 1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推荐类别: ○职业教育 ○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申报学校: 推荐单位: 二○二一年三月 59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均需明确“推荐类别”,只能从“职业教育”、 “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中选择一 个选项填报。 2.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 授。 3.“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 码”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 写“00”和“0000”。 4.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 5.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 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6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类型 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大类代码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学 时 学 分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教学方式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线下○线上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必修 ○选修 年 年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月 月 ○线上线下混合式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8 人之内) 院系/ 出生 手机 电子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教学任务 部门 年月 号码 邮箱 1 2 3 4 5 6 7 8 三、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近 5 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 课程负责人 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情况 教学团队情况 (近 5 年来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 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等 方面的情况。如不是教学团队,可填无) 61 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 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 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 字以内)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 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 字以内) 六、课程评价与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 字以内)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 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 1—2 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 字以内) 八、课程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 5 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 字以内) 62 九、附件材料清单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 5 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 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十、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 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一、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 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院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十二、推荐意见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学院(公章) 年 63 月 日 2.6 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 黑龙省教育厅《关于推 进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暨开展庆祝建党 100 周年 研究生课程思政系列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有关院系(部): 现将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 黑龙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 代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暨开展庆祝建党 100 周年研究生 课程思政系列活动的通知》(黑学位联〔2021〕1 号)进行转 发,并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校内遴选推荐工作,具体要求 如下 一、“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每个院系限报 1 个;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每个院系限报 1 门; 三、“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每个院系限报 1 个; 四、“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每个院系不设申报限额。 请各院系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学校 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进行公示。 以上材料,“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须最晚于 6 月 25 日 下班前提交,其他材料须最晚于 7 月 1 日下班前提交,申报项 目材料纸质版报送至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电子版打包后以 “学院名称”命名 yjsypyb@hrbeu.edu.cn,逾期未上报材料视 为放弃申报。 联系人:栾旭 82518779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2021 年 6 月 24 日 64 附件 1-1 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 申报书 单位(公章): 团队负责人: 联系电话: 65 团队学科研究 团队名称 方向/领域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姓名 名单 团队近 3 年毕业研究生数 团队指导在读研究生数 团队近 5 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选填 5 门) 序 号 姓名 课程名称 专业 年级 学时 1 2 3 4 5 团队近 5 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选填 5 项) 序 号 姓名 项目名称 和编号 项目类别 起止时间 经费 1 2 3 4 5 团队近 5 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选填 15 篇/部,其中团队负责人至少 3 篇/部) 序 号 姓名 论文名称/ 著作名称 期刊名称/类型;出版社 年/期 排序 1 1/5 2 4/5T 3 4 5 66 6 7 8 9 10 “类型”指 SCI(E),CSSCI,或核心期刊等;“排序”指本人为第几作者/共几位作者,是否通讯作 者(T) 团队近 5 年获奖情况(选填 5 项) 序 号 姓名 名称 备注 1 2 3 4 5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选填 15 项) 序 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专业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荣誉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67 近 5 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序 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专业 考取院校 考取专业 1 2 3 4 5 近 5 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选填 10 项) 序 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专业 优秀业绩 1 2 3 4 5 是否有学术不端或师德失范行为,是否发生教学事故 用于网络展评,要求如下。 标题自拟 导学团队 ——XXXX 学校 XXX 团队简介 (插入团队代表性照片一张,含导师和研究生) 可侧重某一或几个方面,突出团队特色和亮点,350 字以内。参考格式: ***团队由***教授领衔,主要从事***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 名,博士生**名,硕士生**名。 ***团队……。 简介 68 详细介绍导学团队建设情况,导学过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生动案例,坚持“四 个面向”的研究生培养情况等,2000 字以上,框架结构自拟,并附团队建 设、科学研究、各类活动等具有代表性的清晰照片 5-10 张。 导学团队主 要事迹 单位党委意见: 研究生院(部、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单位党委盖章: 日 年 69 月 日 附件 1-2 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遴选标准及材料提交要求 材料提交要 求及评分说 明 总分(100 分) 评分具体要求 基本条件 (20 分) ①政治素质过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②师德师风高尚。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关心关爱学生。传播优 秀文化,投身社会实践,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需要。弘扬师表精 神,保持廉洁自律,立足岗位奉献。 ③业务素养优良。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 方式,致力研究生培养,自觉践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健 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团队负责人指导三届及以上的毕业研究生,所 指导的在读研究生表现优秀,已毕业研究生考博率高或在工作岗位上作出 优秀业绩。 团队结构及建 设 (10 分) 团队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及合理的组成结构(团队成员不 少于 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于 3 人)。团队负责 人为人师表,学术水平高;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课题、完成 研究生指导工作,有规范的组会制度或学术沙龙制度,具 有良好的协同创新精神。 培养模式 (30 分) 团队能够根据研究生培养新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研究生培 养计划;定期修订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研 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研究 生的科技自立自强品质。 团队建设及培 养(40 分) 育人成效 (30 分) 导学团队主要 事迹 (10 分) 评选等级 团队培养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就业质量高。近五年团队坚持“四个面向”, 培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以第一单位 公开发表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或获得重要科研奖励;团队培养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有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奖或专业实践成果。 导学思政建设情况、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优秀案例等。 优秀:90 分及以上 良好:80-89 分 70 一般:79 分及以下 佐证材料 (非必须提 供) 附件 2-1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申报书 中心名称: 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 71 填 报 说 明 1.中心针对于研究生教学研究,面向对象为研究生。 2.中心应为申报单位的实体机构,成立时间具体到年月。 3.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 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72 一、基本情况 中心名称 成立时间 设置形式 ○独立设置 ○依托职能部门设置 ○依托研究生院(部) ○依托培养单位 ○其他 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描述中心组织架构和具体运行机制,300 字以内) 二、队伍建设 2.1 中心负责人 姓 名 职 务 手 机 课程思政教 学实践情况 课程思政教 学研究情况 课程思政相 关教学奖励 2.2 中心人员 序 号 姓名 院系/ 部门 出生年月 职 称 电子邮箱 出生 年月 职务 职称 1 2 3 4 5 73 手机 号码 电子 邮箱 课程思政教 学研究情况 专 (兼) 职 三、建设内容 发展定位和主 要职责 (描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300 字以内) 建设目标和已 开展的建设内 容 (描述中心的建设目标、理念以及已经开展的建设内容,800 字以内) 创新情况 (探索中心关于创新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方法的情况, 500 字以内) 资源建设 (描述中心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建设及其推广共享 的情况,500 字以内) 培训交流 (描述中心开展校内外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和 培训情况,培训应包括培训内容、对象、规模、时长及效果等, 500 字以内。) 评价体系 (描述中心探索建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 励机制情况等,500 字以内。) 四、成果成效 成果取得情况 (描述中心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包 括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品质培养情况。500 字以内。) 74 成果使用情况 (描述中心建设成果在指导推进学校、研究生院(部)、研 究生培养单位、教学团队、教师等不同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 设的情况,以及校内外辐射情况,500 字以内。) 五、支持保障 政策支持 (描述支持中心建设所出台的保障政策及实施情况等,500 字 以内。) 经费支持 (描述支持中心建设所给予的经费支持及来源、使用情况等, 500 字以内。) 条件支持 (描述中心建设其他方面的支持,如场地等,300 字以内) 六、建设计划 (中心今后 2 年的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困难、主要举措和支持保障, 字数为 1000 字左右) 75 七、附件材料清单 6.中心政策支持的文件(非必须提供) 7.中心经费支持的证明(非必须提供,提供文件需有财务部门或其他职能 部门盖章) 8.中心的建设条件或已经开展的建设内容证明(必须提供) 9.中心负责人及成员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佐证材料(必须提供) 10.中心建设成果成效佐证文件(非必须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八、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 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中心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九、申报单位政治审查意见 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 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中心负责人(成员)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 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申报单位党委(盖章) 年 76 月 日 附件 2-2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标准 及材料提交要求 总分 (100 分) 中心建设简介 (20 分) 中心建设内容 (50 分) 成果成效 (10 分) 支持保障 (10 分) 建设计划 (10 分) 评选等级 内容具体要求 材料提交要求 1.中心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定位准确,育人理 中心负责人及成员 念先进,工作规划清晰,任务职责明确,运行机制完备,建设特色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 鲜明。 方面的佐证材料 2.中心负责人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中心人员配备科学合 (必须提供) 理,具有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基础。 发展定位和主要 坚持“四个面向”,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 职责 色确定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支持指导不同学科 (10 分) 专业、不同类型课程。 对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 建设目标和已开 政建设有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建设实 展的建设内容 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中心人员配备科学合理, (10 分) 具有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基 础。 已经开展的建设内 创新情况 中心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课程思政建设特色鲜 容证明(必须提供) (10 分) 明,创新点突出。 中心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 培训交流 和培训活动,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积 (10 分) 极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整体提高。 中心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 评价体系 机制,推动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院系、 (10 分) 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 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心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注重研究生科技自立自 中心建设成果成效 强品质培养,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佐证文件(非必须 能够有效指导和有力推进学校、院系、教师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建 提供) 设,并在校内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中心政策支持的文 件(非必须提供) 中心经费支持的证 明(非必须提供, 中心在政策、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提供文件需有财务 设计、分享、展示、培训、研讨等活动的良好基础和支撑能力。 部门或其他职能部 门盖章) 中心的建设条件 (必须提供) 中心今后 2 年的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困难、主要举措 和支持保障 优秀:90 分及以上 良好:80-89 分 一般:79 分及以下 77 附件 3-1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申报书 单位(公章):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78 填 报 说 明 1.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 2.“学科门类/专业大类代码”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 和“0000”。 3.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 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79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 学科交叉前沿导论课 课程类型 所属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 课程性质 开课年级 学 时 学 分 ○必修 年 年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教学方式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线下 ○线上 月 月 日— 日— ○选修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线上线下混合式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1 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 8 人之内) 院系/ 出生 手机 电子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教学任务 部门 年月 号码 邮箱 1 2 3 4 5 6 7 8 三、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近 5 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 课程负责人 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情况 教学团队情况 (近 5 年来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 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等 方面的情况。如不是教学团队,可填无) 80 四、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 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 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 字以内)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建设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 建设目标、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品质塑造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 字 以内) 六、课程计划评价机制与预期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 字以内) 七、课程建设预期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 享的经验做法等。500 字以内) 81 八、课程持续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 2 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 字以内) 九、附件材料清单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 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 晰流畅。)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院盖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十、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 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一、申报学校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 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 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82 月 日 附件 3-2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标准及材料提交要求 总分(100 分) 内容具体要求 1-1 课程负责 人 1.课程负责人 (10 分) 及教学团队(20 分) 材料提交要求 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政治立场坚定,有强烈家国情 怀,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注重为人师 表,善于提炼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因素,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成果突出。 团队成员不少于 3 人,结构合理,均承担了实质教学 1-2 教学团队 任务。团队成员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 (10 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教研制 备注:如果不是教学团 队,课程负责人按照该项 总分打分。 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2.课程负责人 ①主讲的课程已经开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相关成果显著, (教学团队)课 获得过相关奖励; 程思政建设基 ②已经开展相关其他工作,具有实践的基础,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 础(20 分) ③教风建设成效明显,教书育人氛围好,整体教学效果优良。 佐证材料(必须提供)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 3-1 总体目标 (5 分) 课程目标能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授课对象等,坚持 提供) “四个面向”,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价值 ( 提 供一 节 代 表 性 课程 引领目标符合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特色鲜明。 3.总体建设情 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 况(15 分) 能根据授课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找 3-2 内容供给 (10 分) 4-1 教学方法 况(15 分) (10 分) 4-2 教学手段 (5 分) 致 地 反映 出 教 师 的 思考 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在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 和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 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能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 计 样 例应 具 有 较 强 的可 素,做到恰当合理、不生硬。 4.教学实践情 的 完 整教 学 设 计 和 教学 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采取启发式、研究性、 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精神。 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思政元 其他支撑材料 (非必须提供) 素展现形式,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①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 5.评价与成效 (10 分) 6.特色与创新 (10 分) 素质中。(督导、同行、学生评价督导评价优秀,同行认可度高,学 生对教师师德师风评价高,学习满意度高,评教效果好。 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及实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辐射 和推广价值。 其他支撑材料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 (非必须提供) 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 7.课程建设计 概述今后 5 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 划(10 分) 的问题、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 83 附件 4-1 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导师) 申报书 单位(公章): 团队负责人(导师): 联系电话: 84 团队名称 团队(导师)学 (导师姓名) 科研究方向/领域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姓名 名单 团队近 3 年毕业研究生数 团队指导在读研究生数 团队(导师)近 5 年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选填 5 门) 序号 姓名 课程名称 专业 年级 学时 1 2 3 4 5 团队(导师)近 5 年主持科研项目情况(选填 5 项)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和编号 项目类别 起止时间 经费 1 2 3 4 5 团队(导师)近 5 年发表/出版高水平论文/著作情况 (选填 15 篇/部,其中团队负责人至少 3 篇/部) 序号 姓名 论文名称/著作名称 期刊名称/类型;出版社 年/期 排序 1 1/5 2 4/5T 3 4 5 6 7 85 8 9 10 “类型”指 SCI(E),CSSCI,或核心期刊等;“排序”指本人为第几作者/共几位作者,是否通讯作 者(T) 团队(导师)近 5 年获奖情况(选填 5 项) 序号 姓名 名称 备注 1 2 3 4 5 目前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表现情况(选填 10 项) 序号 研究生姓 名 年级/专业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荣誉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近 5 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博士情况 序号 研究生姓 名 年级/专业 考取院校 1 86 考取专业 2 3 4 5 近 5 年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情况(选填 5 项) 序号 研究生姓 名 年级/专业 优秀业绩 1 2 3 4 5 是否有学术不端或师德失范行为,是否发生教学事故 团队(导师)事迹 (要展现导师团队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案 例或感人故事,对研究生导师群体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和鼓舞性,限 1000 字以内) 87 未来 2 年团队(导师)导学思政措施 (要展现导师团队在未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预期目标和特色做法,限 1000 字以内) 单位党委意见: 研究生院(部、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单位党委盖章: 日 年 88 月 日 附件 4-2 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导师)建设标准 及材料提交要求 材料提交要 求及评分说 明 总分(100 分) 评分具体要求 基本条件 (20 分) ①政治素质过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②师德师风高尚。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关心关爱学生。传播优 秀文化,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国家需要。弘扬师表精神,保持廉洁自律, 立足岗位奉献。 ③业务素养优良。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 方式,致力研究生培养,自觉践行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健 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指导两届及以上的毕业研究生,所指导的在读 研究生表现优秀,已毕业研究生考博率高或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优秀业绩。 团队结构及建 设 (10 分) 团队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及合理的组成结构(团队成员不 少于 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于 3 人)。团队负责 人为人师表,学术水平高;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课题、完成 研究生指导工作,有规范的组会制度或学术沙龙制度,具 有良好的协同创新精神。 培养模式 (30 分) 团队能够根据研究生培养新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研究生培 养计划;定期修订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研 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的科 技自立自强品质。 团队建设及培 养(40 分) 育人成效 (30 分) 团队事迹和未 来做法 (10 分) 评选等级 佐证材料 (非必须提 供) 团队培养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就业质量高。近五年团队坚持“四个面向”, 培养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以第一单位 公开发表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或获得重要科研奖励;团队培养的专业学位 研究生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有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奖或专业实践成果。 团队事迹感人、未来团队导学思政目标明确、做法有特色 优秀:90 分及以上 良好:80-89 分 89 一般:79 分及以下 不是必须提 交的材料 附件 5-1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 90 填 报 说 明 1.教学案例按照 1 个学时(50 分钟)或者 1 个完整的课程 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说明,思政元素的事例结合教学设 计简要介绍即可,字数 2000-3500 字。 2.每门课程精选 1 个教学案例提交,教学案例请编辑在本 WORD 文档中,没有模板,请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案例请根据案 例特点命名并注明节选的课程章节。 3. 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 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91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1: 授课对象: 微课章节名称 1. (3 个) 2. 3. 教学设计 (具体的课程知识要点) 切入课程思政 的课程知识点 思政教育的课 程目标 (包括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入与衔接思政教育,具体思政教育 内容,运用什么方法组织实施等。不少于 3 个教学设计。3 个设计 分开陈述,不够可另附页) 知识点与思政 教育结合的教 学设计 92 特色及创新 (300 字左右) 研究生院(处、部)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单位意见: 月 单位盖章: 年 日 如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93 月 日 附件 5-2 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标准及材料提交要求 总分(100 分) 课程思政 建设简介 (10 分) 课程 教学 大纲 (15 分) 教学 案例 (50 分) 教学案例对应 的教学 PPT (25 分) 评分具体要求 材料提交要求 及评分说明 实施思路正确,能清楚阐明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确立课 程思政建设目标、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创新 重点说明课程思政 课程育人方式; 主要资源、实施方 实施成效明显,能清晰陈述已达成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课程育人 式和实施成效,字 方面取得的整体上可呈现可考证的改变和提升; 数在 1000 字左右。 反思深刻,能进一步阐述如何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教学大纲规范,文字表达准确、简洁,阐述清楚; 课程目标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其中素质目标要体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品质,并能 在教学单元目标中有具体呈现; 提交简版课程大 各教学单元内容能够有机结合具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知 纲,包含课程教学 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现象和问题; 大纲基本要素、能 教学活动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综合思考、启发灵感与智慧, 够突出体现课程思 能够培养研究生科技自立自强品质,完善人格、培育情感、提升修养, 政的要求即可,字 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数 1500-2000 字。 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元,注重形成性评价和非标答案设计,对课程思 政目标的达成有相应的测评设计; 有关于学术诚信、课堂纪律等行为规范的声明。 教学案例按照 1 个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 教学 学时(50 分钟)或 知识和能力目标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目标 者 1 个完整的课程 素质目标体现价值性、引领性、科学精神; (5 分) 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及实施的说明,思 体现教学设计理念,课程授课思路清晰、合理。 政元素的事例结合 了解学生基础,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 教学设计简要介绍 中心”的理念; 即 可 , 字 数 教学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前沿性; 2000-3500 字。 过程 思政案例符合国情社情,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针 每门课程精选 1 个 (35 分) 对性; 教学案例提交。 教学方法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能够促使学生体验 教学案例请编辑在 和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WORD 文档中,没有 教学 考核评价方式多元,体现对教学过程的考核; 模板,请教师自行 考核评价 考核目标和课程目标对应,能够有效考核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案例请 (5 分) 的达成情况。 根据案例特点命名 教学反思 说明思政教育实施要点、策略方法以及难点问题; 并注明节选的课程 章节。 (5 分) 陈述思政教育目标具体达成情况以及改进思路。 符合教学 PPT 制作的规范,能够完整清晰呈现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思 路,学习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活动 指令明确,课程思政元素能全要素全过程的有机融合在 PPT 中。 94 提交 PDF 版 PPT, 不需要添加动画效 果和视频资源。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成果真实丰富,且有推广和借鉴价值,包括本门课 附件材料 不是必须提交的材 程的课程思政素材集,基于本门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的相关调查报告、 (附加 10 分) 料 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 评选等级 优秀:90 分及以上 良好:80-89 分 95 一般:79 分及以下 2.7 关于开展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验收和课 程思政精品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http://ugs.hrbeu.edu.cn/2021/1110/c2821a278353/page.htm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哈尔滨 工程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发挥课程思政 示范课程引领示范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建 “一师一优、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格局,学校决定组织开展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验收和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征集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验收工作基本要求 (一)验收范围 2021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见附件 1) (二)验收要求 各课程负责人结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 中的课程建设计划,及时总结课程建设情况,如课程建设计划完成情 况、课程建设成效及前后对比、典型教学案例、后期建设安排等。学 校将组织专家对课程验收材料进行审核并明确验收意见,给出“通过” 或“不通过”的验收结论。 二、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征集工作基本要求 (一)征集范围 全校所有本科生课程任课教师。 (二)征集要求 1.申报典型案例的课程要全面系统总结所依托课程的课程思政 建设情况,充分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良好呈现 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育教学 96 全过程和各环节,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明确,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有效,已经形 成典型的“课程思政”讲授案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设计科学合 理,与课程教学结合紧密,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借鉴推广性强。 3.本次征集工作申报名额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精品案 例申报名额分配表》(附件 2)。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征集工作.并组 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按照申报名额上报。 三、相关材料报送要求 (一)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验收工作 课程负责人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结题 验收书》(见附件 3,一式五份),各学院(系)对验收材料审核汇 总后,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结题验收汇总 表》(见附件 4,一式一份)。纸制版材料签字加盖学院(系)公章 后上报,电子版材料为验收书和汇总表(Word 和 Excel 版)以及分 别签字盖章后扫描件(PDF 版)。以上材料(含纸质版及电子版)请 于 2021 年 11 月 18 日前报送至本科生院专业建设处 (主楼 511 房间) 。 (二)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征集工作 申报教师需填写《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精品案例申报书》 (见 附件 5,一式一份)。各学院(系)对案例材料评审汇总后,填写《哈 尔滨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精品案例汇总表》(见附件 6,一式一份)。 纸制版材料签字加盖学院(系)公章后上报,电子版材料为申报书和 汇总表(Word 和 Excel 版)以及分别签字盖章后扫描件(PDF 版)。 以上材料(含纸质版及电子版)请于 2021 年 11 月 22 日前报送至本 科生院专业建设处(主楼 511 房间)。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 朱 志 伟 , 联 系 电 话 : 82588883 , 电 子 邮 箱 : 469386419@qq.com。 97 哈尔滨工程大学 课程思政精品案例申报书 课程名称: 申报人: 联系电话: 所在学院: 填报日期: 98 填 报 说 明 1.精品案例按照 1 个学时或者 1 个完整的课程单元进行 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说明,思政元素的事例结合教学设计简要 介绍即可,字数 2000-3500 字。 2.所有报送材料均应可上网公开,请各学院严格审查, 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99 申报人 职称 所在单位 课程名称及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学时 开课学期 总学时: 其中讲授: 实践: 案例整体情况 简介 教学设计 案例所属教学 大纲章节及主 要知识点 思政教育的课 程目标 100 学分 (包括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入与衔接思政教育,具体思政教育 内容,运用什么方法组织实施等。不少于 3 个教学设计。3 个设计 分开陈述,不够可另附页) 知识点与思政 教育结合的教 学设计 特色及创新 案例实践成效 学院专家组评审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日 学院意见: 教学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大类教育课程、学院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