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年第4期(全文).pdf

Shine (光芒)148 页 37.122 MB下载文档
2021年第4期(全文).pdf2021年第4期(全文).pdf2021年第4期(全文).pdf2021年第4期(全文).pdf2021年第4期(全文).pdf2021年第4期(全文).pdf
当前文档共14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年第4期(全文).pdf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七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犜犺犲 犛犲狏犲狀狋犺 犈犱犻狋狅狉犻犪犾 犆狅犿犿犻狋狋犲犲 狅犳 犑狅狌狉狀犪犾狅犳犎狌犪狇犻犪狅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 (犖犪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 ) 主 任 ( 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张云波 ( ZHANG Yunbo) 副主任 ( 犞犻 犮 犲犇犻 狉 犲 犮 狋 狅 狉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陈国华 ( 黄仲一 (HUANGZhongy CHEN Guohua) i) 编 委 (犕犲犿犫 犲 狉 狊狅 犳犈犱 犻 狋 狅 狉 犻 犪 犾犆狅犿犿犻 狋 狋 犲 犲) (按姓氏笔画为序) 刁 勇 ( 王士斌 (WANGSh DIAO Yong) i b i n) 刘 ? ( 江开勇 ( LIU Gong) J IANG Ka i yong) 孙 涛 ( 肖美添 ( SUN Tao) XIAO Me i t i an) 吴季怀 (WUJ 宋秋玲 ( i hua i) SONG Qi u l i ng) 张认成 ( ZHANG Rencheng) 张云波 ( ZHANG Yunbo) 陈国华 ( 苑宝玲 ( CHEN Guohua) YUAN Bao l i ng) 周树峰 ( 郑力新 ( ZHOUShu f eng) ZHENGL i x i n) 徐西鹏 ( 郭子雄 ( XU Xi GUOZ i x i ong) peng) 黄仲一 (HUANGZhongy i) 黄华林 (HUANG Hua l i n) 葛悦禾 ( 蒲继雄 ( GE Yuehe) PUJ i x i ong) 蔡绍滨 ( CAIShaob i n) 主 编 (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黄仲一 (HUANGZhongy i)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2021 年 7 月 然 科 学 版 ) 总第 180 期 目 第 42 卷 第4期 次 OpenCV 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 李军,钟鹏 ( 421) 弹簧压并状态下悬架减振器绕流涡旋特性分析 !!!!!!!!!!!!!!!!!!!!!!!!!! 李明星,柳江,赵健,袁策 ( 425) 伺服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振动抑制方法 !!!!!!!!!!!!!!!!!!!!!!!!! 赵云,王泽飞,王晓光,祝珊 ( 433)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T 形简支梁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 赵明岩,董毓利,雒家琪 ( 441)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 王浩宇,淳庆 ( 450) 水浸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CFRP 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 朱万旭,黄宗宁,桑润辉,杨龙 ( 457) 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 徐杭,冉茂宇 ( 465) 采用 SP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 李渊,黄竞雄,王灿,陈瑶 ( 474) 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 胡昂,戴维维,郭仲薇,牛韶斐,晏智翔,李想 ( 483) 能值分析与碳足迹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比较 !!!!!!!!!!!!!!!!!!!!!!!!!! 周红,沈希文,沈强,舒婷 ( 494) 石墨烯量子点对 PVA 偏光膜的改性 !!!!!!!!!!!!!!!!!!!!! 杨洋,汪亚威,黄睿,蔡福水,陈国华 ( 501)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 王晓,黄晓平,黎玲,刁勇 ( 507) 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研发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 杨镇伟,林琪,陈虹,张蕊,王立强 ( 512) 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 林金城,肖桂荣,林建伟 ( 519) 采用风机限转矩控制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 赵熙临,吴恒 ( 530) 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 吴莞姝,胡龙超,赵凯 ( 537) 一类解析函数的 Bohr定理 !!!!!!!!!!!!!!!!!!!!!!!!!!!!!!! 李程鹏,李锦成 ( 547)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 孙传志,汪佳玲 ( 551) 期刊基本参数: 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182021  07n 犑犗犝犚犖犃犔 犗犉 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 SCIENCE ) 犞狅 犾. 42 犖狅. 4 犛狌犿180 犑狌 犾. 2021 犆犗犖犜犈犖犜犛 LaneL i neDe t e c t i on Me t hodBa s edonOpenCV !!!!!!!!!!!!!!!!!!!!!!!!!!! LIJun,ZHONGPeng ( 421) Ana l i sonFl ow Ar oundVo r t ex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uspens i onSho ckAbs o rbe ro fSpr i ng ys a sPr e Pr e s s i ngS t a t e !!!!!!!!!!!!!!! LIMi ngx i ng,LIUJ i ang,ZHAOJ i an,YUAN Ce ( 425) Vi b r a t i onSupp r e s s i on Me t hodf o rHi i nVe l oc i t fSe r voDr i veSys t em ghGa yLoopo !!!!!!!!!!! ZHAO Yun,WANGZe f e i,WANG Xi aoguang,ZHU Shan ( 433) She a rLagEf f e c to fS imp l r t edTBe amonDi f f e r en tSe c t i onsUnde rConc en t r a t ed ySuppo LoadandUn i f o rm Load !!!!!!!!!!!!!!!!!!! ZHAO Mi ngyan,DONG Yu l i,LUOJ i aq i( 441) Mod i f i c a t i on Me t hodo fCa l cu l a t i on Mode lo fRe i n f o r c edConc r e t eDoub l eCu r vedAr chBr i dge !!!!!!!!!!!!!!!!!!!!!!!! WANG Haoyu,CHUN Qi ng ( 450) Dur ab i l i t l i so fCFRPAncho r i ngSys t em Unde rWa t e rImme r s i onandPe r i od i cLoad y Ana ys !!!!!!!!! ZHU Wanxu,HUANGZongn i ng,SANG Runhu i,YANG Long ( 457) I n f l uenc eo fCo l o randPo r eS t ruc t ur eo fFoam Gl a s sonEvapo r a t i onandCoo l i ngo fRoo f !!!!!!!!!!!!!!!!!!!!!!!!!!! XU Hang,RAN Maoyu ( 465) Ana l i so fTour i s t s ′Pr e f e r enc eo fGu l angyuOrgan Mus eum Exh i b i t i onSpa c eUs i ng ys SP Me t hod !!!!!!!!!!!!! LIYuan,HUANGJ i ngx i ong,WANG Can,CHEN Yao ( 474) La rge Sc a l eMe a su r emen to fVi sua lQua l i t fSpa c ei nUrbanL i v i ngS t r e e t s yo !! HU Ang,DAIWe iwe i,GUOZhongwe i,NIUShao f e i,YANZh i x i ang,LIXi ang ( 483) Compa r i sono fBu i l d i ngSus t a i nab i l i t l ua t i on Me t hodsBa s edonEme r l i sand yEva gy Ana ys Ca rbonFoo t i n t pr !!!!!!!!!!!!! ZHOU Hong,SHEN Xiwen,SHEN Qi ang,SHU Ti ng ( 494) Mod i f i c a t i ono fPVA Po l a r i z i ngF i lmby Gr apheneQuan t um Do t s !!!!! YANG Yang,WANG Yawe i,HUANG Ru i,CAIFushu i,CHEN Guohua ( 501) Compa r i sonandAna l i so fThr e eTi t e r so fRe c omb i nan tAdeno so c i a t edVi rusGene ?As ys Drugs !!!!!!!!!!!!! WANG Xi ao,HUANG Xi aop i ng,LIL i ng,DIAO Yong ( 507) Re s e a r chandDeve l opmen to fNew Typeo fSo l i dSus t a i ned Re l e a s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gen t Wi t hUl t r a Hi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a sCa r r i e r gh Mo !!!!!! YANGZhenwe i,LIN Qi,CHEN Hong,ZHANG Ru i,WANG L i i ang ( 512) q 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o fThr e e Dimens i on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i da lCu r r en tandRe s i dua l Cur r en tand Mo t i onTr a e c t o r fPo l l u t an t si n Mi n i angEs t ua r j yo j y !!!!!!!!!!!!!!!!!! LINJ i ncheng,XIAO Gu i r ong,LINJ i anwe i( 519) Pr ima r equencyCon t r o lMe t hodUs i ngL imi t edTo r t r o lf o rMi c r og r i d yFr queCon !!!!!!!!!!!!!!!!!!!!!!!!!!! ZHAO Xi l i n,WU Heng ( 530) Spa t i a lAna l i so f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ous i ngPr i c eandPr ed i c t i on Wi t hCon t i nuousDe ep ys Be l i e fNeur a lNe two rk !!!!!!!!!!!!!!!!!!! WU Wanshu,HU Longchao,ZHAO Ka i( 537) BohrTheo r emf o rA Cl a s so fAna l t i cFunc t i ons y !!!!!!!!!!!!!!!!!!!!!!!!! LIChengpeng,LIJ i ncheng ( 547) Seve r a lDi f f e r enc eScheme sf o r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qua t i on !!!!!!!!!!!!!!!!!!!!!!!! SUN Chuanzh i,WANGJ i a l i ng ( 551) 犛 犲 狉 犻 犪 犾犘犪 狉 犪犿犲 狋 犲 狉 狊:CN35  1079/N1980bA4140zhP ¥10. 001000182021  07n 第 42 卷 第4期 2021 年 7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9036 ? 犗狆犲狀犆犞 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李军,钟鹏 (重庆交通大学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 基于开源计算机视觉库( OpenCV),提 出 一 种 轻 量 级 的 车 道 线 检 测 方 法 .首 先,对 输 入 的 原 始 图 像 进 行灰度化处理,紧接着使用双边滤波滤除噪声,大幅度保留原始 图 像 的 边 缘 信 息;然 后,用 Canny 边 缘 检 测 提 取图像边缘;最后,使用速度更快的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 PPHT)识 别 车 道 线 .仿 真 结 果 表 明:预 期 检 测 车 道 线的效果较好 .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Canny 边缘检测;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双边滤波 中图分类号: U491. 5;TP391. 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21 04 ? ? ? 犔犪狀犲犔 犻 狀犲犇犲 狋 犲 犮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犗狆犲 狀犆犞 LIJun,ZHONGPeng ( Schoo lo fMe cha t r on i c sandVeh i c l eEng i ne e r i ng,Chongq i ngJ i ao t ongUn i ve r s i t i ng400074,Ch i na) y,Chongq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a s edont heopens ou r c ec ompu t e rv i s i onl i b r a r i twe i tl anel i nede t e c t i on y (OpenCV),al gh gh hei npu to r i i na limagewa sg r ayed,andnex tt heno i s ewa sf i l t e r edou twi t hb i  me t hodwa sp r opo s ed.F i r s t,t g l a t e r a lf i l t e r i ngt og r e a t l r e s e r vet heedgei n f o rma t i ono ft heo r i i na limage.Then, t heme t hodo fCannyedge yp g a s t e rp r og r e s s i vep r obab i l i t r ans f o rm de t e c t i onwa sus edt oex t r a c tt heedgeo ft heimage.F i na l l y Hought y,af ( PPHT)wa sadop t edt or e c ogn i z el anel i ne s.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e f f e c to fexpe c t edl anede  t e c t i oni sbe t t e r. 犓犲 狉 犱 狊: l anel i nede t e c t i on;Cannyedgede t e c t i on;p i l a t e r a lf i l  r og r e s s i vep r obab i l i t r ans f o rm;b y Hought 狔狑狅 t e r i ng 车道线检测经过多 年 的 研 究 发 展,主 要 分 为 基 于 特 征、基 于 模 型 和 基 于 机 器 学 习 的 3 种 检 测 方 法 [ 1] ,基于模型检测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模型的选取 .储开斌等 [2]虽提出一直有效的边缘噪声 消除方 案,但最后使用的是直线拟合车道线,此方法在测试曲率较大的道路时,效果较差 .洪伟等 [3]使用抛物线 模型的随机抽样一致( RANSAC)算法 拟 合 提 取 车 道 线,该 方 法 虽 在 曲 率 较 大 的 弯 道 有 较 好 的 结 果,但 在弯道末端依然 未 能 拟 合,并 且 计 算 量 很 大 .由 于 RANSAC 算 法 的 检 测 性 能 并 不 稳 定,所 以 Moon 等 [4]提出一种使用和声搜索(HS)算 法 估 算 消 失 点 的 新 方 法,相 较 于 RANSAC 算 法,该 方 法 可 稳 定 估 计消失点 .近年来,机器学习的高准确性和高适应性使它成为近年的研究热潮,刘彬等 [5]对 Ene t网络进 [] 行改进优化,对车道线进行像素级的语义分割,检 测 准 确 率 较 高 .除 使 用 Ene t网 络 以 外,崔 文 靓 等 6 根 据车道线固有特点,将 YOLOv3 结构进行改良完善,检测的平均准确率可达95%.田锦等 [7]基于改进的 Ma skRCNN 模型 对道路 图像进 行分割,结 合 直线和 多项 式进行 拟合,生 成优 化的车道 线参数 方 程,可 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 .基于模型的检测方法虽然在特定的道路环境下准确度很高,但选取和建立能 收稿日期: 2020 09 18 ? ? 通信作者: 李军( 1964 E?ma i l: ?),男,教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发 动 机 排 放 与 控 制、新 能 源 汽 车 和 智 能 车 辆 控 制 的 研 究 . c l e e un@163. c om. q j 基金项目: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CSTC2015y f t  z dsy s 30001) p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22 2021 年 够适应复杂多变道路的车道线模型难度很大 .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虽然检测精度高、适应性好,但其计算 复 杂 且 依 赖 大 量 的 已 标 定 样 本 数 据;而 且用于训练的数据 集 中 还 需 要 包 含 待 检 测 数 据 的 样 本,计 算 成 本 也 较 高,难 以 满 足 快 速 处 理 和 实 时 性 [8].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基于开源计 算 机 视 觉 库( OpenCV),提 出 一 种 更 加 便 捷 的 轻 量 级 车 道 线 检 测 方法 . 1 车道线检测步骤 车道线检测步骤,如图 1 所示 .对输入图像 进行 灰 度 化 处 理、双 边 滤 波 和 Canny 边缘检测,使 用 速 度 更 快 的 渐 进 概 率 Hough 变 换 ( PPHT)检 测 车道线 . 2 灰度化处理 目前,灰度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3 种 [9],对应的公式如下: 1)最大值法 Gr ay( 犻, 犚( 犻, 犌( 犻, 犅( 犻, 犼)=max( 犼), 犼), 犼)), 2)平均值法 ( 1) ]3, Gr ay( 犻, 犅( 犻, 犻, 犻, 犼)= [ 犼)+犌( 犼)+犚( 犼)/ 3)加权平均法 ( 2) 图 1 车道线检测步骤 F i 1 Lanel i ne g. de t e c t i ons t eps Gr ay( 犻, 299×犚( 犻, 587×犌( 犻, 114×犅( 犻, 犼)=0. 犼)+0. 犼)+0. 犼). 式( 1),( 2)只是简单地 取 最 大 值 或 平 均 值,无 法 最 大 限 度 地 保 留 原 有 值,进 而 影 响 后 续 的 梯 度 计 算 和 边 缘 提 取;而 式( 3)符 合 人 眼 观 察 特 性,故 ( 3) 有利于后续的操作 .灰度化处理后的图像,如图 2 所示 . 3 双边滤波 车道线检测的滤波应是在达到滤除 噪 声的 基础上,为 了 增 加 边 缘 检 测 图 2 灰度化处理后图像 2 Imagea f t e rg r ay s c a l ed 的准确性,尽力保留 图 像 边 缘 信 息 .双 边 滤 波 是 一 种 综 合 考 虑 滤 波 器 内 图 Fig. 像空域信息和像素灰度值相似性的滤波算法,在保留区域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噪声的去除 .双边滤波对 高频率的波动信息起到平滑作用,同时,保留大幅值变化的信号波动,进而保留图像边缘信息 [10]. 双边滤波器与其他滤波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滤波器大多只计算图像的值域信息,而双边滤波器 还计算图像的空域信息,使滤波器对边缘附近的像素进行滤波时,距离边缘较远的像素值不会对边缘上 的像素值影响太多,从而保留边缘的清晰性 . 双边滤波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犻, 犵( 犼)= 犾) 犻, 犽, 犾) ω( 犼, ∑ 犳(犽, . ( , , , ) 犻 犽 犾 ω 犼 ∑ 犽, 犾 ( 4) 犽, 犾 式( 4)中: 犻, 犽, 犾)为加权系数 . ω( 犼, 空域滤波器和值域滤波器的乘积决定加权系数取值,空域滤波器表示形式为 2 2 ( 犻-犽) +( 犼-犾) 犱( 犻, 犽, 犾)=exp - . 犼, 2 2 σd ( 5) 犻, 犽, 犾)‖2 ‖犳( 犼)-犳( , , ) - 狉( 犻, 犽 犾 =e x . p 犼 2 2 σr ( 6) [ ] 值域滤波器表示形式为 [ ] 两者相乘后,加权系数为 2 2 ( 犻-犽) +( 犻, 犽, 犾)‖2 犼-犾) ‖犳( 犼)-犳( ( , , , ) - - 犻 犽 犾 =e x . ω 犼 p 2 2 2 2 σd σr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 7) 第4期 李军,等:OpenCV 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423 4 犆犪狀狀狔边缘检测 Canny 算法能够在准确提取图像边缘的前提下,不受噪声的影响,且能够识别图像中的弱边 缘和强 边缘 [1113].对于车道线略微残损的道路,相较于其他算法, Canny 算法鲁棒性较强,并综合强弱边 缘的位 置关系,给出图像整体的边缘信息 .该方法的检测过程有以下 5 个步骤 . 熿1 2 1燄 1 1)使用高斯核模糊图像 .为保留边缘信息,使用的 3×3 高斯滤波器为 犌= 2 4 2 . 16 燀1 2 1燅 2)获得像素的梯度幅值和梯度方向 .使用 Sobe l算子分别计算图像 犡, 犢 方向的夹角,幅值,计算式 犐狔 , 2 2 分别为θ=a r c t an 犃=a r c t an 槡 犐狓 +犐狔 . 犐狓 3)使用非极大值抑制的方法,比较当前像素的梯度强度与沿正、负方向上的两个 像素,当当 前像素 () 梯度强度均大于其余两个像素梯度强度时,该像素点为边缘点;反之,该像素点被抑制 . 4)检测强边缘和弱边缘 .设置两个一大一小阈值,将检测到的边缘点的梯度值与 双阈 值进行 比较, 若边缘点梯度值小 于 较 小 阈 值,则 消 除 该 点;若 边 缘 点 梯 度 值 大 于 较 小 阈 值,小于较大阈值,则确 定 为 弱 边 缘;若 边 缘 点 梯 度 值 大 于 较 大 阈 值,则 确 定为强边缘 . 5)清除单独的弱边缘 .在步骤 4 中确定的弱边缘点的 8 邻域范围中寻 找强边缘,若存在,则保留;若不存在,则去除该弱边缘 .最后,输出结果 . Canny 边缘检测图,如图 3 所示 . 图 3 Canny 边缘检测图 F i 3 Cannyedge g. 5 犘犘犎犜 检测车道线 de t e c t i ong r aph [ ] Hough 变换虽然不易受噪声的影响,但 计 算 复 杂、峰 值 不 易 确 定 1415 .为 此,使 用 计 算 时 间 更 少 的 PPHT 检测车道线 . 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的步骤如下: 1)随机 获取 边缘图像上 的前景 点,映 射到极坐 标系画 曲线; 2) 当极坐标系 里 面 的交点 达到 最小 投票数 时,找 出 该点 对应 狓 狔 坐 标系的直 线 犔 ; 3)搜 索边缘 图像上 前 景点,将直线 犔 上的点(点与点之间距离要小于 maxL i neGap)连成线段,然后,全部删 除这 些点,并且记 录该线段的参数(起始点和终止点),线段长度要满足最小长度; 4)重复步骤 1, 2, 3. 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除了计算一条独立直线的方 向 外,还 计 算 它 的 延 长 线,并 且 它 没 有 对 平 面 中 的每一个可能点进行累积,而是只累积其中的一小 部 分. 所 以,相 较 于 标 准 Hough 变 换 的 累 积 平 面 中 每一个点的时间,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的速度更快 .在 Mi c r os o f tVi sua lS t ud i o2017 的编译环境下,利 用 OpenCV,在 Ca l i f o rn i aI ns t i t u t eo fTe chno l ogySURFp r o e c t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测试的 PC 设备为 j i n t e li 5  4200H CPU2. 8GHz.经过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检测后的车道线检测图,如图 4 所示 . ( a)在不同车道时的检测图 ( b)阴影路面检测图 图 4 车道线检测图 F i 4 Lanel i nede t e c t i onp i c t u r e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24 2021 年 6 结束语 OpenCV 库有大量的可用于视觉处理的函数,可 减 少 开 发 过 程 的 周 期 时 间 .但 同 时 应 当 看 到,虽 然 在滤波和车道线检测两个部分各使用一些改进优化方法,能够达到预期检测车道线的目标,却仍然难以 避免误检和漏检 .后续为解决误检和漏检的问题,可在渐进概率 Hough 变换检测后,基于车道线的宽度 特征匹配对检测出的线段进行筛选过滤,去除车道线以外的直线 . 参考文献: [ 1] NAROTESP, BHUJBALP N, NAROTE A S, 犲 狋犪 犾.Ar e v i ewo fr e c en tadvanc e si nl anede t e c t i onanddepa r t u r e wa r n i ngsy s t em[ J]. 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2018, 73: 216  234. DOI: 10. 1016/ t c og. 2017. 08. 014. j. pa [ 2] 储开斌,郭俊俊,朱栋 .复杂道路环境下车道 线 快 速 提 取 方 法 [ J].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2020, 39( 7): 11  15. DOI: 10. i s sn. 1006  7167. 2020. 07. 003. 3969/ j. [ 3] 洪伟,王吉通,刘宇,等 .基于 DBSCAN 的 复 杂 环 境 下 车 道 线 鲁 棒 检 测 与 跟 踪 [ J].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 2020, 212( 6): 187  195. [ 4] MOON Y Y, GEEM Z W, HAN G T. Van i sh i ngpo i n tde t e c t i onf o rs e l f  d r i v i ngc a rus i ngha rmonys e a r cha l r i t hm go [ swe vo. 2018. 02. 007. J]. Swa rmandEvo l u t i ona r t a t i on, 2018, 41: 111  119. DOI: 10. 1016/ j. yCompu [ 5] 刘彬,刘宏哲 .基于改进 Ene t网络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J].计 算 机 科 学, 2020, 47( 4): 142  149. DOI: 10. 11896/ s kx. j j 190500021. [ /OL].自动化学报, 6] 崔文靓,王玉静,康守强,等 .基于改进 YOLOv3 算法的公路车道线检测方法[ J 2019: 1  9.[ 2019  //kns. /kcms /de /11. 06  06]. h t t cnk i. ne t t a i l 2109. TP. 20190605. 1051. 001. h tml. DOI: 10. 16383/ a a s. c 190178 . p: j. [ 7] 田锦,袁家政,刘 宏 哲 .基 于 实 例 分 割 的 车 道 线 检 测 及 自 适 应 拟 合 算 法 [ J].计 算 机 应 用, 2020, 40( 7): 1932  1937. DOI: i s sn. 1001  9081. 2019112030. 10. 11772/ j. [ 8] 吴一全,刘莉 .基于 视 觉 的 车 道 线 检 测 方 法 研 究 进 展 [ J].仪 器 仪 表 学 报, 2019, 40( 12): 92  109. DOI: 10. 19650/ j. cnk i. c s i. J 1905719. j [ 9] TIAN You i n, CUIWe i, LIXi ngguang, 犲 狋犪 犾.Ar obus tl anede t e c t i on me t hodba s edonvan i sh i ngpo i n te s t ima t i on j [ r o c s. 2018. 04. 174. J]. Pr o c ed i ac ompu t e rs c i enc e, 2018, 131: 354  360. DOI: 10. 1016/ j. p [ 10] YAO Xi f eng, ZHAO Chunhu i.Hype r spe c t r a lanoma l t e c t i onba s edont heb i l a t e r a lf i l t e r[ J]. I n f r a r edPhy s i c s yde 2018, 92: 144  153. DOI: 10. 1016/ andTe chno l ogy, i n f r a r ed. 2018. 05. 028. j. [ 11] 车畅,兰文宝 . Canny 算法和中值滤波法的红外全景图像拼接[ J].激光杂志, 2020, 41( 5): 109  113. DOI: 10. 14016/ cnk i. z z. 2020. 05. 109. j. j g [ 12] LAAROUSS IS, BAATAOUIA, HALLIA, 犲 狋犪 犾.A dynami cmo s a i ck i ng me t hodf o rf i nd i nganop t ima ls e aml i ne wi t hCannyedgede t e c t o r[ J]. Pr o c ed i aCompu t e rSc i enc e, 2019, 148: 618  626. DOI: 10. 1016/ r o c s. 2019. 01. 050. j. p [ 13] GAURAV K, GHANEKAR U. Images t eganog r aphyba s edonCannyedgede t e c t i on,d i l a t i onope r a t o randhyb r i d c od i ng[ J]. J ou r na lo fI n f o rma t i onSe cu r i t l i c a t i ons, 2018, 41: 41  51. DOI: 10. 1016/ i s a. 2018. 05. 001. yandApp j. j [ 14] 徐超,平雪良 .基于改进随机 Hough 变换的直线检测算法[ J].激 光 与 光 电 子 学 进 展, 2019, 56( 5): 66  73. DOI: 10. 3788/LOP56. 051001. [ 15] CHENJ i i ng, QIANG Hu,WUJ i ahua, 犲 狋犪 犾. Ex t r a c t i ngt henav i t i onpa t ho fat oma t o  cucumbe rg r e enhous er o  q ga J]. Compu t e r sandEl e c t r on i c si n Ag r i cu l t u r e, 2020, 174: 105472. bo tba s edonamed i anpo i n tHought r ans f o rm[ DOI: 10. 1016/ c ompag. 2020. 105.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9032 ? 弹簧压并状态下悬架减振器 绕流涡旋特性分析 李明星,柳江,赵健,袁策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摘要: 为研究汽车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弹簧压并状态下翼 子 板 内 流 场 特 性 的 变 化,将 该 状 态 下 的 减 振 器 简 化 为三维变截面圆柱模型,并建立变截面圆柱绕流三维流场模型,利用 Tr ans i t i onSST 四方程转捩模型模 拟 低、 中、高 3 种车速对大、小圆柱绕流涡旋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绕流后尾涡的大小、形态、上升角均受圆柱直径、 雷诺数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在变截面处验证“下洗”运 动 对 N 区 边 缘 涡 生 长 的 直 接 作 用 及 对 L 区 涡 旋 分 布 的 干扰作用; 3 种流速下适合绕流涡旋振动压电 能 量 回 收 的 最 优 夹 角 分 别 为 ±10 °,±15 °,±20 °;在 有 界 的 高 雷 诺数流场下对变截面圆柱绕流涡旋重新分区,发现新的涡旋连接方式 . 关键词: 变截面圆柱模型;三维流场;圆柱绕流涡旋;流致振动 中图分类号: U463. 335. 1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25 08 ? ? ? 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狀犉 犾 狅狑犃狉 狅狌狀犱犞狅 狉 狋 犲 狓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狅 犳犛狌 狊 狊 犻 狅狀 狔 狆犲狀 犛犺狅 犮犽犃犫 狊 狅 狉 犫 犲 狉狅 犳犛狆狉 犻 狀犵犪 狊犘狉 犲 犘狉 犲 狊 狊 犻 狀犵犛 狋 犪 狋 犲 LIMi ngx i ng,LIUJ i ang,ZHAOJ i an,YUAN Ce ( Schoo lo fMe chan i c a landAu t omo t i veEng i ne e r i ng,Qi ngdao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Qi ngdao266520,Ch i na)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t udyt hechangeo ff l owf i e l 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ef ende rwhent hesp r i nga sp r e p r e s s  i ngs t a t ei nt hep r o c e s so fveh i c l ed r i v i ng,t hesho ckabs o r be ri nt h i ss t a t ewa ss imp l i f i edi n t oat hr e e  d imen  s i ona ls t epcy l i nde rmode l,andt he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f l owf i e l d mode lo fs t epcy l i nde rwa se s t ab l i shed.The Tr ans i t i onSSTf ou re t i onst r ans i t i onmode lwa sus edt os imu l a t et hee f f e c t so fl ow,med i umandh i i  ghveh qua c l espe edsont hef l owa r oundvo r t ex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r l lcy l i nde r s.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 geandsma s i z e,shapeandr i s i ngang l eo fwakevo r t exa r ea f f e c t edbycy l i nde rd i ame t e r,Reyno l dsnumbe randbounda r y downwa sh”mo t i onont heg r owt ho fedgevo r t i c e si nNz oneandt hei n t e r f e r  c ond i t i ons.Thed i r e c te f f e c to f“ enc ee f f e c tonvo r t exd i s t r i bu t i oni nLz onea r eve r i f i eda tt hes t eps e c t i on.Theop t ima lang l e sf o rt heene r gy °and ±20 °.I nt heboundedh i r e c ove r ff l owa r oundvo r t exv i b r a t i ona tt hr e ef l owr a t e sa r e ±10 °,±15 gh yo Reyno l dsnumbe rf l owf i e l d,t hef l owa r oundvo r t exo ft hes t epcy l i nde rwa sz oned,andt henewvo r t exc on  ne c t i onmodewa sf ound. 犓犲 狉 犱 狊: mode lo fs t epcy l i nde r;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f l owf i e l d;vo r t exf l owa r oundcy l i nde r;f l ow i nduc ed 狔狑狅 v i b r a t i on 悬架振动能量的回收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垂向振动方面 .由于不需要考虑车 身承载的问题,纵向振动能量尽管远小于垂向振动能 量,但 也是 悬架能 量 回 收 的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悬 架 的 收稿日期: 2020 09 29 ? ? 通信作者: 柳江( 1977 ),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 E ma i l: z eh@163.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57528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26 2021 年 纵向振动主要是由于前翼子板内部流场引起的减振 器绕 流涡 旋 振动,其振 动 机 理 及 能 量 回 收 方 法 是 研 究的难点 .文献[ 1  2]重点研究了风致振动对车辆、桥墩的影 响,得 到 不 同 车 速 下 风车桥 整 体 系 统 响 应 的变化,但未对车辆内部结构绕流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 .王夫亮等 [3]研究轮腔内导流板和车轮旋转引起 的流场变化,仿真和试验中能明确观测到减振器柱后的绕流涡旋,但缺乏对发生机理和能量利用潜力的 探讨 .刘双双等 [4]将悬架减振器简化为二维圆柱模型,模拟 减 振 器 静 止 及 振 动 时 的 绕 流 情 况,发 现 减 振 器后部涡旋激励会引起压电材料的变形,产生可储存 的电能,但忽 略了 减 振 器 筒、弹 簧 的 直 径 差 异 及 结 构的三维效应,使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采用更精细的 减 振器三 维变 截 面 模 型 有 利 于 提 高 分 析 计 算 的精度 .文献[ 5  7]对变截面绕流柱的流场特征进行仿真及试验,在涡旋形态、分区 等方面得 到了一 些极 有价值的结论 .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变截面圆柱绕流方面 的研究多 集中 于 理 想 模 型 的 流 体 分 析,对 复 杂 工程产品的模型简化,以及产品实际工况对流场形态特征的影响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基于此,本文根据实际的麦弗逊悬架减振器参数,在减振器 弹 簧 压 并 状 态 下,将 减 振 器 简 化 为 三 维 变截面圆柱模型,对低、中、高 3 种车速下减振器的绕流涡旋特性进行分析 . 1 减振器及流场模型的建立 在减振器弹簧压并状态下,将 减振器 简 化 为 三 维 变 截面圆柱模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 1. 1 数值计算方法 通过 ANSYS Fl uen t软件进行流 场 数 值 计 算,参 考 汽车与空气 的 相 对 运动速度,当车速 狏v ≤120km·h-1 时,可得雷诺数 犚犲<3. 0×105 ;当 300<犚犲<3. 0×105 (亚临界)时,流 场 形 态 由 层 流 向 湍 流 过 渡 [ 8] ,故 模 拟 时 图 1 减振器三维变截面圆柱模型示意图 F i 1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 g. 采用 Tr ans i t i onSST 四方程转捩模型,从而 更好 地模拟 s t epcy l i nde rmode lo fsho ckabs o r be r 层流向湍流的转捩过程,算法采用 S IMPLE 压力速度耦合迭代 . 犚犲θ,狋转捩模 型 和 SST犽 ω 模 型 耦 合 而 成 .流 动 间 歇 因 子 γ 的 Tr ans i t i onSST 四方程转捩模型由γ 输运方程为 ( ρ犝犼犽)=犘 -犈 +  ρ犽)+ ( γ γ 狋  狓犼 狓犼 [(μ+μσ )狓γ ], t f ( 1) 犼 1 犘γ =犮犪1犉lρ犛( 1-犮犲1γ), γ犉o)2 ( 犈γ =犮犪2ρΩγ犉t( 犮犲2γ-1). ( 2) ( 3) 式( 1)~ ( 3)中: 犽 为湍动能; 狋 为时间; 犝犼 为流体在犼 方向的流动速度; 狓犼 为 流体 在犼 方向 ρ 为流体密度; 的位移; 犘γ 为流体压力; 犈γ 为流体动能; σf 为 湍 流 普 朗 特 数;系 μ 为流体粘性 系数; μt 为湍 流 粘 性 系 数; 数犮犪1 取 2. 0;系数犮犪2 取 0. 5; 犉l为控制转捩区长度参数; 犛 为应变率张量的模; 犉o为涡量雷诺数 犚犲ν 和转 捩临界动量厚度雷诺数 犚犲θ,犮的函数, 犚犲θ,犮=犳( 犚犲θ,犮), 犚犲θ,犮)为 经 验 关 联 函 数; 犉t为 粘 Ω 为 旋 涡 强 度; 犳( 性系数比的函数;系数犮犲1 取 1. 0;系数犮犲2 取 0. 5. 1. 2 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参考圆柱绕流的流场设计方法,结合车身及减振器的 实际尺寸,按照卡门涡 街 效 应 的 产 生 要 求,设 置 下 端 减 振 器 支 柱 部 分 的 小 圆 柱 直 径 犱 为 45 mm,高 度 犺 为 200 mm;上端弹 簧压 并 部 分的大圆柱直径 犇 为 90 mm( 2犱), 高度 犎 为 100mm( 犺/2).流场计算区域设置为长方体,其 流向为 3150 mm( 70犱),横 向 为 900 mm( 20犱),展 向 为 300mm( 犺+犎 ),圆柱中 心 距 入 口 边 界 900 mm( 20犱),距 出口边界 2250mm( 50犱). 图 2 流场模型三维图(单位: mm) F i 2 Thr e e  d imens i ona ld i ag r amo f g. f l owf i e l dmode l( un i t:mm) 流场模型三维图,如图 2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明星,等:弹簧压并状态下悬架减振器绕流涡旋特性分析 427 采用 Fl uen t网格对流场域进行结构 化 网 格 划 分,网 格 共 计 198 万 个,在 圆 柱 近 壁 面 区 域 及 绕 流 的 后部流场区域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仿真计算的可靠性 .计算域结构化网格划分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 ( a)网格划分俯视图 ( b)变截面圆柱附近网格划分 图 3 计算域结构化网格划分示意图 F i 3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s t r uc t u r edg r i dd i v i s i ono fc ompu t a t i ona ldoma i n g. 2 变截面圆柱体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以 10, 20, 30m·s-1 的空气流速( 狏)分别代表汽车行驶的低速、中速、高速,通 过这 3 种 空气 流速对 变截面圆柱绕流进行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 证 .需 要指 出,考虑 翼 子 板 边 界 及 车 轮 转 动 等 实 际 工况 [3],从前轮腔内流速分布图中取得的空气流速为 0~35m·s-1 ,故设置的 3 种仿真流速较为合理 . 雷诺数的计算公式为 ( 犚犲=ρ狏犱l/μ. 4) -3 式( 4)中: 犱l 为特征长度,即弹簧压并部分大圆柱直径( 0. 09m); 8× ρ 取 1kg·m ; μ 在常温 下约为 1. -5 -2 10 N·s·m . 由此可得空气流速为 10, 20, 30 m·s-1 的雷诺 数分 别为 5. 0×104 , 1. 0×105 , 1. 5×105 .根 据 描 述 圆柱体受力状态的两个关键参数(与来流方向垂直的升力 犉l、与来 流 方向 平行的 阻 力 犉d),可 得 升 力 系 数 犆l 和阻力系数 犆d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犉l , 1 2 狏 犛dl 2ρ 式( 5)中: 犛dl为变截面圆柱迎流向的投影面积 . 犆l= 犆d= 犉d . 1 2 狏 犛 d l 2ρ ( 5) 空气流速为 20m·s-1 时变截面圆柱的升力系数曲线,如图 4 所示 .对升 力系 数曲线进 行快速 傅里 叶变换,可得升力系数曲线的频谱 分 析 图,如 图 5 所 示 .图 5 中: PSD 为 功 率 谱 密 度; 犳 为 频 率; 犳s 为 脱 涡频率 . 由于变截面的存在,变截面圆柱模型无法直接代入斯特劳哈尔数计算公式 犛狋=犳s犇l/犝 ( 犇l为绕流 图 4 变截面圆柱的升力系数曲线( 狏=20m·s-1 ) 图 5 升力系数曲线的频谱分析图( 狏=20m·s-1 ) F i 4 L i f tc oe f f i c i en tcu r ve so f g. F i 5 Spe c t r umana l s i sd i ag r amo f g. y s t epcy l i nde r( 狏=20m·s-1 ) l i f tc oe f f i c i en tcu r ve s( 狏=20m·s-1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28 2021 年 体的水力直径; 犝 为 流 速),故 选 择 当 量 直 径,根 据 脱 涡 19. 7 ,可 得 高 雷 诺 犝 频率的经验公式 犳s=0. 1- 198 犚犲 犇l ( ) 数下的 犛狋≈0. 198,代入 狏=20 m·s-1 时 升 力 系 数 曲 线 的脱涡频率 犳s=55. 5 Hz(图 5),反 推 得 均 匀 圆 柱 当 量 直径 为 0. 071 m.当 量 圆 柱 升 力 系 数 曲 线 的 频 谱 分 析 图,如图 6 所示 .由 图 6 可 知:当 狏=20 m·s-1 时,当 量 直径为 0. 071m 的均匀圆 柱 脱 涡 频 率 犳s=56. 5 Hz,误 差约为1. 77% ,故认为当量直径为0. 071m 的均匀圆柱 能够代替变截面圆柱 . 图 6 当量圆柱升力系数曲线的 频谱分析图( 狏=20m·s-1 ) 在高雷诺数下,以当量直径为 0. 071m 的 均匀 圆柱 6 Spe c t r umana l s i sd i ag r amo fl i f tc oe f f i c i en t y 作为算例,验证数值模拟在三维变截面 绕 流方面 的 精 确 Fig. 性,并与文 献[ 9  15]的 参数进行对 比,结果 如 表 1 所示 . 狏=20m·s-1 ) cu r ve so fe i va l en tcy l i nde r( qu 表 1 中: 犆d 为平均阻力系数; η1 为 犛狋 的相对误差; η2 为平均阻力系数的相对误差 .由表 1 可知:在 犚犲 为 5. 0×104 , 1. 0×105 , 1. 5×105(文 献[ 15]为 1. 4×105 )的 条 件 下, 犛狋 的 相 对 误 差 较 小,文 中 数 据 与 文 献 [ 11]的试验数据误差仅为 3. 2% ; 犆d 的 相 对 误 差 值 也 不 大,文 中 数 据 与 文 献 [ 14]的 试 验 数 据 吻 合 较 好 ( 0. 8% ),故选用的计算模型和参数设置是合理、有效的 . 表 1 亚临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参数的对比 Tab. 1 Compa r i s ono fcy l i nde rf l owa r oundpa r ame t e r sa tsubc r i t i c a lReyno l dsnumbe r 0. 202 η1/% - 1. 17 η2/% - 0. 225 10. 2 1. 20 2. 5 0. 198 2. 0 1. 17 0 文中 0. 196 - 1. 18 - 0. 190 3. 2 1. 25 5. 6 1. 0×10 文献[ 11] 文献[ 12] 0. 196 0 1. 21 2. 5 1. 5×105 文中 0. 198 - 1. 21 - 文献[ 13] 文献[ 14] 0. 190 1. 1 1. 13 7. 1 0. 220 10. 0 1. 20 0. 8 文献[ 15] 0. 200 1. 0 1. 29 6. 2 数据来源 犛狋 5. 0×10 文中 5. 0×104 文献[ 9] 文献[ 10] 5 5 犚犲 4 4 5. 0×10 1. 0×10 1. 0×10 5 5 1. 5×10 5 1. 5×10 5 1. 4×10 犆d 3 模拟结果分析 弹簧压并状态下的减振器变截面圆柱模型在 3 种流速( 10, 20, 30m·s-1)下,模拟低、中、高车速对 大、小圆柱中截面、交界面及 狓狕 截面等主要截面涡旋特征的影响 . 3. 1 变截面圆柱绕流流线分析 对弹簧压并状态下的减振器变截面圆柱模型进行流场状态分析,根据文献[ 3]的变截面圆柱绕流涡 流核心分区的思想,对脱涡时刻涡流区域进行划分,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犙 为定义涡量等势面的准则 . 图 7( a), 7( b)可 相 互 对 应,由 图 7 可 得 以 下 3 点 结 论 . 1)在 尾 流 与 边 界 交 界 处 易 形 成 涡 旋 ( L, S 区),由于大、小圆柱直径与长径比的影响,在小圆柱绕流后形成管状小尺度涡,脱涡频率高、速度小且速 度矢量方向变化快,发展趋于稳定的时间短;在大圆柱绕 流 后形成 粘连 在 上 壁 面 的 条 状 大 尺 度 涡,脱 涡 频率低 . 2)在变截面的影响下, N 区在上游 Ⅰ 区 域 出 现 大 圆 柱 向 小 圆 柱 倾 斜 的 外 区 大 涡 尾 迹,证 明 “下 洗”运动开始发生,边缘涡逐渐生成;变截面处的连接涡在流向旋转和流速的作用下进入 Ⅱ 区域下部,与 边缘涡发生耦合作用,致使边缘涡在变截面的两侧卷起并朝向大圆柱,在 Ⅱ 区域上部形成一个由小圆柱 延伸到大圆柱后方的小涡,小涡与 L 区的大涡形成对流,造成大涡的涡柱 破损 . 3)图 7( a)中 L, N, S区 靠近圆柱部分都形成了明显的低速回流区,对应 图 7( b)中 涡 管 和 涡 条 靠 近 中 心 线 的 内 侧 区 域,其 外 侧 区域为高速区,内外速度差及空气的粘滞作用导致涡 旋的产 生,涡 旋随 着 流 动 逐 渐 向 下 游 发 展,速 度 差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明星,等:弹簧压并状态下悬架减振器绕流涡旋特性分析 ( a)狓狕 截面流速矢量图( 狔=0m) 429 ( b)流速涡量等值面云图( 犙=0. 027) 图 7 变截面圆柱脱涡时刻涡流分区示意图( 狏=20m·s-1 ) F i 7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vo r t expa r t i t i ona tvo r t exshedd i ng momen to fs t epcy l i nde r( 狏=20m·s-1 ) g. 减小,旋涡消失,流线变得较为规则 . 为探究不同水平 面 的气流绕流 后 的运动特征,以 狏=20 m ·s-1 为例,截取 多个 狓狔 平 面的三 维 流 线图,并由此拓展到其他情况,如图 8 所示 .图 8 中: 犺min, 犺max分别最小高度和最大高度;Δ犺 为高度差 . ( a)狏=20m·s-1 ,狕=0. 100m ( b)狏=20m·s-1 ,狕=0. 200m ( c)狏=20m·s -1 ,狕=0. 208m ( d)狏=20m·s-1 ,狕=0. 250m ( e)狏=10m·s-1 ,狕=0. 214m ( f)狏=30m·s-1 ,狕=0. 213m 图 8 不同流速下 狓狔 截面的三维流线图 F i 8 Thr e e  d imens i ona ls t r e aml i ned i ag r amo f狓狔s e c t i onsa td i f f e r en tf l owr a t e s g. 由图 8( a)~ ( d)可知:当 狏=20m·s-1 时,不同截面的 来流绕 流后 形成 的 尾 流 升 角 不 同,小 圆 柱 后 的尾流升角普遍小于大圆柱;大圆柱截面绕流后形成的尾流升角随着 狕 截面的升高而上升,直至接触上 壁面; 4 个 截 面中,每 个截面都产生 螺旋 下降,并逐渐 趋于平 稳的流 线,但随 着截面 高度的升 高,趋于 平 稳的时间不断延长;小圆柱截面绕流后不能产生螺旋上升的涡旋,而大圆柱截面绕流后可产生螺旋上升 的涡旋,但由于变截面的扰流作用,接近变截面的大圆柱 截面绕流 后也 不 会 产 生 螺 旋 上 升 的 涡 旋,只 有 当 狕=0. 208m,即高于变截面 8mm 的情况下可 产 生 螺 旋 上 升 的 涡 旋,这 个 最 小 高 度 犺min 标 志 了 N 区 的涡旋线从核心区向 +狕 方向逃逸的起始位置,涡旋线沿展向回旋并 接触大 圆柱表面,其垂 向高 度定义 为最大高度 犺max,再沿表面下降至重新汇入 S 区的流向涡,高度差 Δ犺=犺max-犺min 是 N 区间 涡旋 发展的 重要参数之一 . 由图 8( e)~ ( f)可知:当 狏 为 10, 30m·s-1 时,发 生 逃 逸 的 起 始 高 度 不 同, 狏=10 m·s-1 时 的 最 小 截面高度出现在 狕=0. 214m, 狏=20m·s-1 时的最小截面高度出现在 狕=0. 213m.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30 2021 年 3. 2 变截面圆柱绕流流速分析 对汽车运动过程中空气经历变截面圆柱绕流后的流速变化进行研究,以大、小圆柱中截面及变截面 为研究对象,在 3 种流速下经模拟可得流速云图,如图 9 所示 . ( a)狏=10m·s-1 ,狕=0. 100m ( b)狏=10m·s-1 ,狕=0. 200m ( c)狏=10m·s-1 ,狕=0. 250m ( d)狏=20m·s-1 ,狕=0. 100m ( e)狏=20m·s-1 ,狕=0. 200m ( f)狏=20m·s-1 ,狕=0. 250m -1 ( 100m g)狏=30m·s ,狕=0. ( h)狏=30m·s-1 ,狕=0. 200m ( i)狏=30m·s-1 ,狕=0. 250m 图 9 大、小圆柱中截面及变截面流速云图 F i 9 F l owr a t e snephog r amo fmed i umands t eps e c t i onso fl a r l lcy l i nde r s g. geandsma 由图 9 可得以下 4 点结论 . 1)在有限场的圆柱绕流中,小圆柱的脱涡频率约为大圆柱的两倍,大圆 柱对尾流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绕流后形成的尾涡清晰,交错排布整 齐,一直 延续至 边界 处(图 9( a),( c), ( d),( f),( i)). 2)3 种流速下的小圆柱中 截面绕流均 在下 游约 10犇 范围内 出 现 清 晰 的 尾 涡,高、低 g),( 速区交错排 布规律 明显,但由 于受到变截面 及大圆柱的 影响,之后范 围内涡旋 特征变 得模 糊(图 9( a), ( d),( 3)随着流速的增加,整个尾流区向两 侧 边 界 延 伸,同 时,低 速 区 和 高 速 区 面 积 扩 大,中、高 速 g)). 时涡旋的形态更加规整,基本呈椭圆状(图 9( c),( f),( i)). 4)3 种流速下变截面绕流后的尾 涡具 备卡门 涡街的基本形态,但在变截面下游 5犇 范围内并未观测到明显的涡旋,反而在 之后 范围内出 现形状 不规 则但交替排列的涡旋(图 9( b),( e),( h)). 3. 3 变截面圆柱绕流压力分析 由流速云图的对比可知,气流在大圆柱中截面绕流后形成的尾涡清晰且交错排列规律,故在 3 种流 速下将大圆柱中截面作为压力研究对象,其压力云图,如图 10 所示 . 由图 10 可知:流速 与流场整体 的平均压 力( 犘ave)成 正比关系, 犘ave∝狏,但 犘ave≠犽狏, 犽 为 系 数;低 压 涡旋面积增大,且形态逐渐趋近于椭圆,同 侧 涡 旋 相 距 约 为 2犇,两 侧 涡 旋 的 扩 散 角 逐 渐 增 大;当 狏=10 m·s-1 时,沿着与 狓 轴约 ±10 °的夹角向外扩散;当 狏=20 m·s-1 时,夹 角 约 为 ±15 °;当 狏=30 m·s-1 时,夹角约为 ±20 °;规律明显的压差分布适合进行压电能量的回收,上述 3 个夹角 为进行压 电能量 回收 的最优夹角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明星,等:弹簧压并状态下悬架减振器绕流涡旋特性分析 ( a)狏=10m·s-1 ( b)狏=20m·s-1 431 ( c)狏=30m·s-1 图 10 不同流速下大圆柱中截面的压力云图 F i 10 Pr e s su r enephog r amo fmed i ums e c t i ono fl a r l i nde r sa td i f f e r en tf l owr a t e s g. gecy 3. 4 变截面圆柱绕流涡量等值面分区 采用 犙 准则绘制涡量等值面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中:图 11( a)为 犚犲=150, 犙≈2×10-3 时的 涡量等值面示意图 [6];图 11( b)~ ( d)为高雷诺数 下 犙≈1. 5×10-3 的 涡 核 心 分 区 示 意 图;图 11( e)由 图 11( d)翻转而得,作为补充; S1~S9 为 S 区涡旋 . 由图 11 可 得 以 下 5 点 结 论 . 1)大、小 圆 柱 高 度 比 对 N 区 涡 旋的生长位置和发 展 方 式 有 重 要 影 响 .在 高 雷 诺 数 下,由 于 减 振 器模型的大圆柱高度 仅 为 小 圆 柱 的 1/2,受 到 上 边 界 与 小 圆 柱 涡 旋的影响, L 区未 能 形 成 完 整 的 涡 管,而 是 呈 条 状 拖 长 粘 连 在 上 壁面,旋转方向未能标 出;高 度 为 大 圆 柱 两 倍 的 小 圆 柱 对 N 区 涡 旋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 2)S 区 涡 旋 通 常 与 N 区 涡 旋 形 成 直 接 的 涡连接 [4],但此处 N 区杂乱地与 S 区连 接、生 长(图 11( b),( c)), 难以区 分 完 整 的 N 区,故 将 其 划 为 S 区 与 N 区 的 混 合 区 ( S&N 区). 3)随着雷诺数的提 高, S 区 的 涡 管 排 列 更 加 整 齐, N 区生长 延伸更加明显,当 犚犲=1. 5×105 时出现 了呈 条状分 布 的 N 区 涡 ( a)犚犲=150 旋(图 11( d),( e)),且 N 区与整齐 排列相 距约 为 1 倍大 圆 柱 直 径 ( b)犚犲=5. 0×104 ( c)犚犲=1. 0×105 ( d)犚犲=1. 5×105 ( e)犚犲=1. 5×105 的翻转图 图 11 不同雷诺数下的涡量等值面示意图 F i 11 I s o su r f a c eo fvo r t i c i t td i f f e r en tReyno l dsnumbe r s g. ya 的 S2, S4, S6 直接相连(图 11( e)). 4)形成了大 量 半 环 连 接,甚 至 出 现 了 S1, S3, S5 的 同 侧 双 半 环 连 接 (图 11( b)),同时,存在类似 S7 与 L 区的跨越变截面边界的直接连接,以及 S9 与混合区域 中 N 区的直 接连接 . 5)出现了 S2 与 S3, S4 与 S5 的异侧半环连接(图 11( c)),并在 S4, S2 的同侧 半环 连接后,形成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32 2021 年 整体与 L 区发生跨越变截面边界的直接连接 .具体直观的 涡旋 运动的 连接方 式和位置分 布为涡旋 形态 控制和涡旋振动压电能量回收装置的设计和布置提供了理论参考的依据 . 4 结论 1)将汽车的减振器弹簧简化为三维变截面圆柱模型,将当量圆柱作为算例,获得 斯特 劳哈尔 数、阻 力系数等关 键 特 征 值 .与已有 文献进 行对比,最小相对误差分别 为 3. 2% , 0. 8% ,可保证 涡旋 流 场 分 析 的准确度 . 2)观测 3 种流速下减振器绕流 N 区涡旋线从核心区向 +狕 方向逃逸的起始位 置,并将 起始 逃逸高 度差 Δ犺 作为 N 区涡旋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验证“下洗”运动对 N 区边缘涡生长的影响 . 3)分析 3 种流速下,不同截面绕流流速 和 压 力 的 分 布 规 律,从 而 确 定 不 同 流 速 下 适 合 绕 流 涡 旋 振 动压电能量回收的最优夹角,分别为 ±10 °,±15 °,±20 °. 4)针对高雷诺数有界工况,对变截面圆 柱 绕 流 涡 旋 进 行 重 新 分 区,在 同 区 域 或 跨 区 域 的 经 典 连 接 方式之外,发现了异侧半环连接、同侧双半环连接两种新 的 涡旋连 接方 式,为 涡 旋 形 态 控 制 和 涡 旋 振 动 压电能量回收装置的设计和布置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参考文献: [ 1] 李军,张云飞,高健博 .遭遇横风时 高 墩 高 架 上 的 地 铁 车 辆 运 行 安 全 性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9, 40 ( 4): 421  428.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810055. [ 2] 张云飞,李军 .山区地铁车辆曲线通过时的风致安全性分析[ 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0( 3): 291  29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811058. [ 3] 王夫亮,尹章顺,陈 枫,等 .车 轮 旋 转 条 件 下 前 轮 导 流 板 气 动 减 阻 机 理 研 究 [ J].汽 车 工 程, 2016, 38( 2): 157  162. DOI: 10. 19562/ ch i na s a e. cgc. 2016. 02. 004. j. q [ 4] 刘双双,柳江,王政皓 .汽车悬架减振器绕流涡旋动态特性分析[ 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 19( 5): 297  306. [ 5] DUNN W, TAVOULARI SS. Expe r imen t a ls t ud i e so fvo r t i c e sshedf r omcy l i nde r swi t has t ep  changei nd i ame t e r [ J]. J ou r na lo fF l u i d Me chan i c s, 2006, 555: 409  437. DOI: 10. 1017/S002211200600927X. [ 6] MORTON C, YARUSEVYCHS. Vo r t exshedd i ngi nt hewakeo fas t epcy l i nde r[ J]. Phy s i c so fF l u i ds, 2010, 22( 8): 083602. DOI: 10. 1063/1. 3459157. [ 7] CAITi an, J IANGFeng i an, PETTERSENB, 犲 狋犪 犾. An t i symme t r i cvo r t exi n t e r a c t i onsi nt hewakebeh i ndas t epcy l  j i nde r[ J]. Phy s i c so fF l u i ds, 2017, 29( 10): 101704. DOI: 10. 1063/1. 4991530. [ 8] 乔永亮,桂洪斌,刘祥鑫 .三维圆柱绕流数值模 拟 湍 流 方 法 的 选 择 [ J].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2016( 3): 119  125. DOI: 10. 16198/ cnk i. 1009  640X. 2016. 03. 016. j. [ 9] BOTTERILL N,MORVAN H P, OWENJS. I nve s t i t i oni n t ot henume r i c a lmode l l i ngo ft hed r agc r i s i sf o rc i r cu  ga l a rcy l i nde r s[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5 t hEu r ope anandAf r i c anCon f e r enc eon Wi ndEng i ne e r i ng. F l o r enc e:[ s. n.], 2009: 1000  1004. [ 10] 任晓鹏 .圆柱振荡尾流与涡激振动的被动吹气控制方法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 11] FANG Yuanyuan,HAN Zhao l i n.Nume r i c a lexpe r imen t a lr e s e a r chont hehyd r odynami cpe r f o rmanc eo ff l ow a  r oundat hr e ed imens i ona lc i r cu l a rcy l i nde r[ J]. Advanc e si n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 2011( 90/91/92/93): 2778  2781. [ 12] 李燕玲 .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 2014. [ 13] 方芳 .内河码头钢构件防腐涂层冲蚀模拟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8. [ 14] 王响军 .斜拉索涡激振动被动吹气控制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 15] BREUER M. Acha l l eng i ngt e s tc a s ef o rl a r imu l a t i on:Hi l dsnumbe rc i r cu l a rcy l i nde rf l ow[ J]. geeddys ghReyno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He a tandF l u i dF l ow, 2000, 21( 5): 648  654. DOI: 10. 1016/S0142  727X( 00) 00056  4.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8030 ? 伺服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 振动抑制方法 赵云1,王泽飞1,王晓光1,祝珊2 ( 1.湖北工业大学 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8; 2.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市咸安区供电公司,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 为解决速度控制器增益过大和负载扰动等因素引起伺服系统振动,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伺服 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振动抑制方法 .首先,采用速度振动信号反馈补偿的方法,设计滤波器提取振动速度 信号作为速度反馈补偿;然后,采用内模控制( IMC)观测器进行负载扰动补偿,将观测出的扰动转 换 成 对 应 的 电流量,对电流环指令信号进行前馈补偿 .仿真结果表 明:与 比 例 积 分( PI)控 制 和 传 统 的 观 测 器 补 偿 法 相 比, 文中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响应和抗扰动性 . 关键词: 伺服驱动系统;内模控制观测器;反馈补偿;振动抑制 中图分类号: TN820.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33 08 ? ? ? 犞犻 犫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犛狌狆狆狉 犲 狊 狊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犳 狅 狉犎犻 犻 狀 犵犺犌犪 犞犲 犾 狅 犮 犻 狋 犳犛 犲 狉 狏 狅犇狉 犻 狏 犲犛狔 狊 狋 犲犿 狔犔狅狅狆狅 ZHAO Yun1,WANGZe f e i1,WANG Xi aoguang1,ZHUShan2 ( 1.Hube iKeyLabo r a t o r o rHi f i c i enc i l i z a t i ono fSo l a rEne r r a t i onCon t r o lo f yf ghEf yUt gyandOpe Ene r t o r ageSys t em,Hube i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Wuhan430068,Ch i na; gyS yo 2.Xi an ′ anDi s t r i c tPowe rSupp l fHube iEl e c t r i cPowe rCompanyo fS t a t eGr i d,Xi ann i ng437000,Ch i na) yCompan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s o l vet hep r ob l emo fexc e s s i vespe edc on t r o l l e rga i nandl oadd i s t u r banc et ha twi l lc aus e t hes e r vosy s t emv i b r a t i onandi ns t ab i l i t i b r a t i onsupp r e s s i on me t hodf o rt heh i i nspe edl oopo ft he y,av ghga l o c i t i b r a t i ons i lf e edba ckc ompens a t i onme t hodwa sadop t ed s e r vod r i vesy s t em wa sp r opo s ed.F i r s t,ave yv gna t hei n t e r na l t ode s i i l t e rt oex t r a c tt hev i b r a t i onve l o c i t i la sve l o c i t e edba ckc ompens a t i on.Then, gnaf ys gna yf mode lc on t r o l( IMC)obs e r ve rwa sus edt oc ompens a t et hel oadd i s t u r banc e.Theobs e r vedd i s t u r banc ewa s c onve r t edi n t oc o r r e spond i ngcu r r en tf l ow.Thecu r r en tl oopi ns t r uc t i ons i lwa sc ompens a t edf e ed f o rwa r d. gna 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p r opo s ed me t hodc ane f f e c t i ve l r ovet her e spons eandan t i i s t u r b  ?d yimp anc eo ft hesy s t em c ompa r i ng wi t hp r opo r t i ona li n t eg r a l( PI)c on t r o landt r ad i t i ona lobs e r ve rc ompens a t i on me t hod. 犓犲 狉 犱 狊: s e r vod r i vesy s t em;i n t e r na lmode lc on t r o lobs e r ve r;f e edba ckc ompens a t i on;v i b r a t i onsupp r e s s 狔狑狅 以永磁同步电机( PMSM)为控制对象的交流伺服系统在工业中应用广泛 .某些场合(如数控雕铣机 和高速钻攻中心等)对 永 磁 同 步 电 机 伺 服 系 统 的 快 速 响 应 性 能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12].由 于 比 例 积 分 ( PI)控制器算法简单、参数少、优化简易,使其在伺服系 统中 应 用 最 广 泛 .一 般 情 况 下,设 计 速 度 环 比 例 收稿日期: 2020 08 20 ? ? 通信作者: 赵云( 1985 E ma i l: zhao@163. ?),男,副教授,博士,主 要 从 事 高 性 能 伺 服 电 机 控 制 算 法 的 研 究 . guangyun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67705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34 2021 年 增益( 犓p)是为了使响应尽可能快,且不降低其稳 定 性 .较 大 的 犓p 可 以 提 高 速 度 响 应 性 能,但 可 能 会 引 起系统的振动 [34],因此,在不引起振动的情况下,实现伺服系统的快速响应极具现实意义 . [] PID)控制器结构的方法,有效地抑制驱动系统的振动,但 该方法 Ma等 5 通过改变比例?积分?微分( 仅针对大惯量比的系统,降低了其应用的普遍性 .文献[ 6  7]采用分数阶控制器,解 决了稳定 裕度损 失与 [] 抑制振动强度之间的矛盾,然而,分数阶控制器计算复杂,是工程应用的难点 . Zhu 等 8 建立 PID 参数与 闭环响应的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 出 PID 参 数 整 定 的 控 制 方 式,然 而,研 究 仅 提 供 了 理 论 结 果,却 没 有对实验进行验证 .解决负载干扰影响主要有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观测器等方 法 .文 献[ 9  10]对传统 的滑模结构进行部分改进,通过仿真证实抑制负载扰动的能力,然而,系统振动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 .文 献[ 11  12]提出变增益的方法以减小外部干扰 对 系 统 的 影 响,但 需 要 对 外 部 干 扰 有 准 确 的 时 间 判 断,难 度较大 .文献[ 13  14]构建负载扰动观测器进行负载扰动的观测,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观测 器时 间常数 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 通过建立伺服系统控制模型,推导出从负载转矩扰 动到输 出速度 和 输 出 速 度 到 给 定 速 度 的 传 递 函 数 .对系统的频域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增大比例参数可以提高速度响应性能,但会引起系统振动 .本 文在不改变传统 PI调节器结构的前提下,通过一种 内 模 控 制 ( IMC)观 测 器 得 出 观 测 速 度,将 其 作 为 滤 波器的输入,提取振动速度信号作为补偿量施加到给定速度信号中,基于上述方案设计了观测器和滤波 器,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1 伺服驱动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1. 1 伺服驱动系统控制模型 伺服系统速度环在实现矢量控制后的控制结构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ωref, ωfed 分别 为给 定速度 指令和速度反馈值; 犕e, 犕L 分别为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 犻狇 , 犻狇 为狇 轴 电流 指令值 和实际电流 值; ωm 为 输出速度; 犓t 为转矩系数; 犅a 为粘滞摩擦系数; 犜d 为速度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犑m 为电机转动惯量 . 图 1 伺服系统控制结构框图 F i 1 Con t r o ls t r uc t u r ed i ag r amo fs e r vosy s t em g. 一般将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修正为传统的 Ⅱ 型系统,由于系统速度环的带宽远低于电流环的带宽, 通常可简化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忽略高阶项,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 犌c( 狊)表示为 犌c( 狊)= 1 , 2犜c狊+1 犜c=犜cf+犜sf. 式( ) , ( ) 中: 为电流环的时间周期; 为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1 2 犜c 犜cf 犜sf为逆变器开关周期 . ( 1) ( 2) 因此, ωm 到 ωref的闭环传递函数 犌mr表示为 犌mr= ωm = ωref 犓t( 犓p狊+犓i) . 犓t( 犓p狊+犓i) 犑m狊2 + ( 2犜c狊+1)( 犜d狊+1) ( 3) 式( 3)中: 犓p 为比例增益系数; 犓i 为积分系数 . ωm 到 犕L 的闭环传递函数 犌mL 表示为 犌mL = ωm = 犕L 狊 . 犓 犓p狊+犓i) t( 犑m狊2 + ( 2犜c狊+1)( 犜d狊+1) 1. 2 谐振频率分析 由式( 3)可知, ωm 到 ωref闭环传递函数中的 犜c 和 犜d 相对较小,可近似为零,进一步简化 犌mr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4) 第4期 赵云,等:伺服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振动抑制方法 犓t( 犓p狊+犓i) 犓t( 犓p狊+犓i) 犌mr= = . 2 2 ( ) 犑m狊 +犓t 犓p狊+犓i 狊 狊 +2 ξ+1 ωn ωn 式( 5)中: ωn 为自然频率; ξ 为阻尼系数 . () 435 ( 5) 2 式( 5)可 看 作 标 准 的 二 阶 系 统, 1-2 ωn = 槡犓i/犑m ,谐 振 频 率 ωa = 槡 ξ ωn.根 据 二 阶 系 统 的 频 率 响 应,由 犌mr的传递函数可得到系统的谐振频率 ωa 为 ωa= 犓i犓t 犓t犓2 p - . 犑m 2犑m犓i 槡 ( 6) 犓p 为电气时间常数,通常电气时间常数较小,则可推导出 式( 6)中: 犓i= , τ τ 犓t犓p . τ犑m 由式( 7)可以看出,比例增益 犓p 与谐振频率 ωa 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关系 . 2 ωa ≈ ( 7) 2 振动抑制策略的设计和实现 在伺服系统中,较大的速度环比例增益 犓p 会导致驱动系统发 生振动,这种振 动会被传 递到速 度环 的反馈中 .因此,通过IMC 观测器观测速度,将观测 的 速 度 作 为 滤 波 器 的 输 入,提 取 振 动 速 度 信 号 作 为 补偿量,抵消系统的振动;此外,将观测出的转矩观测值 ^ 犕L 转换成对应的电流量,对速度环 控制器 输出 的电流环指令信号进行前馈补偿,削弱负载转矩扰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 速度反馈补偿控制策略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ωobs为 观测 速 度 值; ω0 为 速 度 补 偿 值; ωerr为 速 ′ 度差值; 犻 犉( 狊)为滤波器; 犓a 为反馈系数 . 狇 为转矩电流; 图 2 速度反馈补偿控制策略结构图 F i 2 S t r uc t u r ed i ag r amo fspe edf e edba ckc ompens a t i onc on t r o ls t r a t egy g. 2. 1 内模控制观测器 根据系统的动力学平衡关系,建立电机与负载之间的微分方程组,即 dωm 烌 +犅aωm +犕L =犕e, d 狋 烍 d θ =ωm . d 狋 烎 犑m ( 8) 将式( 8)用状态方程描述为 · 狓=犪狓+犫( 狌-犱). ( 9) 犅a 1 式( 9)中: 狓=ωm ; 狌=犕e; 犱=犕L ; 犪=- ; 犫= . 犑m 犑m 根据式( 9)建立状态观测方程,即 · ^+犫( 狓=犪狓 狌-^ 犱). ^, ^ 式( 10)中: 狓, 犱 分别为狓 犱的估计变量 . 槇 槇 =狓-^ 定义误差变量 狓 狓, 犱=犱-^ 犱,由式( 9)和式( 10)相减得到新的状态方程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36 2021 年 · 槇 =犪狓 槇 -犫犱 槇, 狓 烌 ( 11) 烍 槇. 狔=狓 烎 式( 11)表示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状态方程 .利用内模控制设计原理,假设式( 11)的一个参考输入 为 0,将^ 犱视为待设计的控制量,则跟踪误差犲 为 犲=0-狔, 烌 烍 槇. 烎 犲=-狔=-狓 · · · ( 12) · · 槇, 槇 ,则有 引入 2 个新的状态变量犮1 , 犮2 ,令犮1 =狓 犮2 =犱 ·· · 槇 =犪犮1 -犫 犮1 = 狓 犮2 . 由式( 12),( 13)构成新的增广系统方程为 ( 13) · ( 14) 犆=犃犆+犅 犮2 . 式( 14)中: 犃= 0 -1 ; 犅= 0 ; 犆= 犲 . 0 犪 -犫 犮1 由式( 14)可控判别矩阵 r ank|犅 犃犅|=2,可 知 该 式 完 全 可 控 .根 据 状 态 反 馈 原 理,可 实 现 状 态 反 馈控制,令犮2 =犓犆, 犓=|犽1 犽2|, 犽1 , 犽2 为 待 优 化 的 参 数,使 被 控 式 ( 14)实 现 渐 进 稳 定,则 由 式 ( 12), ( 14)可得控制量犮2 为 · · 槇 +犽2 狓 槇 =犱 槇. 犮2 =犽1犲+犽2犮1 =-犽1 狓 ( 15) · 同时,在控制系统的一个采样周期内, 犱 值视为不变,即 犱=0,则式( 15)可进一步表示为 · · 槇 -犽2 狓 槇. ^ 犱=犽1 狓 由式( 14)实现状态反馈后的闭环系统矩阵 犃-犅犓,令特征方程 犐- ( 犃 -犅犓 )狘=狊2 - ( 犪+犽2犫) 狊+犽1犫, λ =狘狊 ( 16) 狆1 +狆2 -犪 其中, , 为 取 犽1 =狆1狆2 , 犽2 = . 狆1 狆2 IMC 观测器 的 闭 环 期 望 极 点,通 过 对 犃-犅犓 进 行 合 适 的 犫 犫 极点配置优化反馈矩阵 犓 的参数犽1 , 犽2 ,由此 确 定 观 测 器 的 控 制 律 .将 式( 8)与 式 ( 16)构 成 的 观 测 器 状 态方程写成 ^ d 犅a ^ 犕L 犕e, ωm =-^ - + ωm d 狋 犑m 犑m 犑m 烌 烍 d^ 犕L 犽 1 =-犽2( ωm -^ ωm )+ ( ωm -^ ωm ). d 狋 狊 烎 根据式( 17)设 计 IMC 观 测 器,其 控 制 结 构 图, 如图 3 所示 .由 图 3 可 知:相 比 于 传 统 观 测 器, IMC ( 17) 观测器的观测值^ 犕L 是以比例 + 积 分 的 形 式 进 行 的, 这样不仅可 以 提 高 转 矩 的 观 测 精 度,还 能 改 善 补 偿 的效果 . 2. 2 谐振频率的检测与提取 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 ( DFT)分 析 速 度 误 差 对 振 动 频 率 进 行 检 测 [1516].转 速 误 差 的 有 限 离 散 时 间 序 图 3 IMC 观测器控制结构图 F i 3 Con t r o ls t r uc t u r eo fIMCobs e r ve r g. 列 犡( 犽)为 犖-1 犡( 犽)= DFT[ 狓( 狀)]= ∑狓( 狀) 犠犽犖狀 , / 犠犽犖狀 = e-j2狀 犖 , 犽 = 0, 1,…, 犖 -1. ( 18) 狀=0 式( 18)中: 狓( 狀)为采样的模拟信号; 犖 为采集样本的个数 . 由于 DFT 分析的计算时间较长,将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算法进行替换减少运行时间 .首先,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云,等:伺服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振动抑制方法 437 将速度观测误差数据采集使用带缓冲的直接存贮 器访问( DMA)进行 数据收集 和处 理;然 后,根 据 FFT 算法将离散数据转换到频域 .因此,功率谱密度可 以 通 过 平 方 FFT 输 出 的 振 幅 计 算,谐 振 频 率 ωa 估 算 值对应最大的振幅 . 2. 3 滤波器的设计 伺服系统以负载转矩作为系统 输 入、转 速 作 为 系 统 输 出 时,系 统 的 频 域 特 性 具 有 带 通 滤 波 器 的 特 性 .由于高通、低通滤波器串联与带通滤波器具有相同的 特性 且 参 数 变 量 更 少,因 此,采 用 高 通、低 通 滤 波器串联的方式检测速度信号中的振动速度信号,将其反馈到给定速度信号中抑制系统的振动 . 滤波器采用高通、低通滤波器串联的方式,表达式为 狊 · ωlf ( 犉( 狊)= . 19) 狊+ωhf 狊+ωlf 式( 19)中: ωhf, ωlf分别为高通、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 通过 FFT 分析可得谐振频率 ωa,设 ωa=ωhf,为 了 得 到 速 度 补 偿 值 ω0 ,对 ωlf进 行 计 算 分 析 .如 图 2 所示, 犜q 和 犅a 相对较小可近似为零,从而推断得到 ωm 到 ωref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犓t( 犓p狊+犓i) ωm 犌( 狊)= = . 2 犓p狊+犓i) 犉( 狊) ωref 犑m狊 +犓i( 根据式( 20)可得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式为 ( 20) ( 狊)=犪4狊4 +犪3狊3 +犪2狊2 +犪1狊+犪0 . 21) Δ犘( 式( 21)中: 犪4 =犑m ; 犪3 =犑m ( 犪2 =犓i犓p+犓t犓p( 犪1 =犓t犓pωhfωlf+ ωhf+ωlf)+犓t犓p; ωhf+2ωlf)+犑mωhfωlf; 犓t犓i( 犪0 =犓t犓iωhfωlf.且分子多项式为 ωhf+2ωlf); 狊)=犓t犓p狊3 + [ 犓t犓p( 狊2 + Δ犖( ωhf +ωlf)+ 犓t犓i] [ 犓t犓pωhfωlf + 犓t犓i( 狊+ 犓t犓iωhfωlf. ωhf +ωlf)] ( 22) 通过劳斯稳定性原理可了解抑制振动的关键是降低振动频率处的幅值 .为了 降低 犌( 狊)在振 动频点 处的幅值,则希望特征方程式与分子多项式在振动点处的幅值一样,即|犌( 狊) |=1,可得 犫1 +犫0 j ( 23) = 1. 犮1 +犮0 j 2 式( 23)中: 犮1 = [- ( 犑m ( 犮0 = 犓t犓iωhfωlf - ωhf +ωlf)+ 犓t犓p ) ωhf + 犓t犓pωhfωlf + 犓t犓i( ωhf +2ωlf)] ωhf; 2 ( 犑mωhfωlf+ 犓t犓i + 犓t犓p ( 犫1 = [- 犓t犓pω2 犫0 = ωhf +狑ωlf)) ωhf; ωhfωlf + 犓t犓i ( ωhf +ωlf)] ωhf; h f + 犓t犓p 2 犓t犓iωhfωlf- [ 犓t犓p( ωhf+ωlf)+犓t犓i] ωhf. 2 由式( 7)可知, 23)及 犓i=犓p/ τ犑mωhf≈犓t犓p.设 ωlf=犿ωhf,通过式( τ,可以进一步简化得到方程式 3 2 3 2 + 2 2 ( 24) 2 =1. 1( 1 ) ( ) 犿+1 + - 犿+1 2 2 最终,根据式( 24)可得出方程的解,即 犿1 =6. 84, 犿2 =1. 16.由于方程( 23)必 须 满 足 犫1 >0, 犫0 <0, ( 犿- [ ) () ][ ] 犮0 <0,为了保证系统的相位裕度,则需要满足犮1 >0,所 以 取 犿 =6. 84.将 设 计 的 参 数 进 行 仿 真,验 证 滤 波器的有效性 . 3 仿真结果 在 Ma t l ab/S imu l i nk 软件中,对系统振动抑制 及 扰 动 补 偿 策 略 进 行 仿 真 .电 机 参 数 如 下:额 定 电 流 为 6A,额定转速为 2000r·mi n-1 ,额定转矩为 5N·m,极对数为 4 对,转子电阻 犚 为 2. 875 Ω, 狇轴 电感犔 为 0. 00835 H,转动惯量 犑m 为 0. 008kg·m2 ,转矩系数 犓t 为 1. 05N·m-1 .搭建系统仿真模 型,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知:控制律部分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SVPWM)变换,将速度信号经 过速度环 和电流 环调 节后转换为电压信号,将其作为电压 输 入 信 号 经 过 SVPWM 变 换 得 到 调 制 信 号 输 入 逆 变 器,进 而 控 制 电机的运行 .反馈部分包 括 IMC 观 测 器 和 滤 波 器, IMC 观 测 器 主 要 对 负 载 转 矩 和 转 速 进 行 精 确 的 观 测,将观测值作为相应的输入量和反馈量;滤波器主要提取振动速度信号作为补偿量施加到速度给定信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38 2021 年 图 4 系统仿真模型 F i 4 Sy s t ems imu l a t i onmode l g. 号中,从而抑制系统的振动 . 当 直流母线电压为310V,电流采样频率为20kHz时,在0 时刻分别给定转速( n-1 ωref)为50r·mi 和 1000r·mi n-1 的阶跃指令 .在传统的 PI控制算法下,逐渐加大速度环增益,直至 犓p 为 20 时发生剧 烈振动,采用文中的速度反馈控制进行振动抑制,得到系统的速度响应,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狋 为时间 . ( a)ωref=50r·mi n-1 ( b)ωref=1000r·mi n-1 图 5 系统的速度响应 F i 5 Spe edr e spons eo fsy s t em g. 由图 5( a)可知:在 传 统 PI 控 制 下,当 给 定 转 速 为 50r· mi n 时,速 度 环 增 益 加 大, 0. 01s 后 系 统 速 度 响 应 在 一 定 范 围内上、下波动;在 文 中 的 速 度 反 馈 补 偿 控 制 下,速 度 响 应 在 -1 0. 01s内恢复平稳,速度波动得到有效的抑制,且与传统 PI控 制无振动的情 况 相 比,加 大 速 度 环 增 益 能 够 提 高 系 统 的 速 度 响应 . 由图 5( b)可知:当给定转速为 1000r·mi n-1 时, 0. 024s 左右系统速度响应在一 定 范 围 内 上、下 波 动,在 文 中 的 速 度 反 馈补偿控制下,速度的波 动 同 样 得 到 抑 制 .通 过 比 较 分 析 可 以 图 6 有、无转矩补偿的速度响应比较 看出,文中方法 能 够 有 效 地 抑 制 由 速 度 环 增 益 增 大 引 起 的 系 Fig. 6 Compa r i s ono fspe edr e spons ewi t h 统振动 . andwi t hou tt o r ompens a t i on quec 当 0 时刻转速给定为 50r·mi n-1 时,在 0. 025s时刻突加 1N·m 的恒定负载,利用IMC 观测器、 传统观测器和 PI控制的方法,比较有转矩补偿和无转矩补偿的速度响应情况,如图 6 所示 . 由图 6 可知:当 0. 025s突加 1N·m 负载后,在 PI无转矩补偿的控制方法下,系统速度响应波动 较大,且速度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至平稳状态;在 传统 观测器 转 矩 补 偿 的 控 制 方 法 下,系 统 速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云,等:伺服驱动系统高增益速度环的振动抑制方法 439 度响应开始波动较大,在 0. 03s后,速度响应波动逐渐减小,而后缓 慢趋近于 平稳状态;在文 中 IMC 观 测器转矩补偿的控制方法下,系统速度响应波动更小,恢复 时间 也较少,表 明 文 中 方 法 的 抗 负 载 扰 动 能 力更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 通过仿真后,对系统速度误差进行频谱分析 .给定转速为 50r·mi n-1 时的 PI控制和速度反馈控制 频谱图,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犕g 为幅值; 犳 为频率 . 给定转速为 1000r·mi n-1 时,系统在 PI控 制 下 发 生 振 动 和 速 度 反 馈 控 制 下 振 动 抑 制 的 频 谱 图, 如图 8 所示 . 由图 7, 8 可知:在 PI控制下,频率 犳 约为 400 Hz,与 理 论 分 析 下 的 系 统 谐 振 频 率 ωa 十 分 接 近;在 速度反馈控制策略下,系统振动频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 ( a)PI控制 ( b)速度反馈控制 -1 图 7 50r·mi n 时的 PI控制和速度反馈控制频谱图 F i 7 PIc on t r o landspe edf e edba ckc on t r o lspe c t r umd i ag r ama t50r·mi n-1 g. ( a)PI控制 ( b)速度反馈控制 图 8 1000r·mi n-1 时的 PI控制和速度反馈控制频谱图 F i 8 PIc on t r o landspe edf e edba ckc on t r o lspe c t r umd i ag r ama t1000r·mi n-1 g. 4 结束语 分析伺服驱动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基于振动速度信号反馈的振动抑制方法 .通过对伺服系统 进行频域分析,设计基于内模控制( IMC)的观测器,对负载转矩扰动进行精确的观测补偿;同时,将观测 的速度作为输入信号,设计滤波器,通过滤波器提取振动 速度信号,将其 作 为 补 偿 量 施 加 到 速 度 给 定 信 号中,从而达到抑制系统振动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振动,提高系统速度 响应性能和抗扰动性能力 . 参考文献: [ 1] 徐楠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高性能控制策略研究[ 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2017. [ 2] CIMINIG, FOSS IV, IPPOLITIG, 犲 狋犪 犾.Mode lp r ed i c t i vec on t r o ls o l u t i onf o rPe rmanen tMagne tSynchr onousMo  C]∥IECON 2013  39 t h Annua lCon f e r enc eo ft heIEEEI ndus t r i a lEl e c t r on i c sSo c i e t enna: IEEE Pr e s s, t o r s[ y.Vi 2013: 5824  5829. DOI: 10. 1109/ IECON. 2013. 6700089. [ 3] 王莉娜,朱鸿悦,杨宗军,等 .永磁同步 电 动 机 调 速 系 统 PI控 制 器 参 数 整 定 方 法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4, 29( 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40 2021 年 104  117.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6753. 2014. 05. 014. j. [ 4] 刘景林,公超,韩泽秀,等 .永磁同步电机闭环控 制 系 统 数 字 PI参 数 整 定[ J].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2018, 22( 4): 26  32. 10. 15938/ DOI: emc. 2018. 04. 004. j. [ 5] MA Chengb i n, CAOJuny i, QIAO Yue. Po l a l me t hod ba s edde s i fl ow o r de rc on t r o l l e r sf o rtwo ma s ssy s  ynomi gno t ems[ J]. IEEETr ans a c t i onsonI ndus t r i a lEl e c t r on i c s, 2013, 60( 3): 969  978. DOI: 10. 1109/TIE. 2012. 2188869. [ 6] MA Chengb i n, HORIY. Ba ck l a shv i b r a t i onsupp r e s s i oni nt o r s i ona lsy s t emba s edont hef r a c t i ona lo r de rQ f i l t e ro f d i s t u r banc eobs e r ve r[ C]∥8 t h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Wo r kshoponAdvanc ed Mo t i onCon t r o l. Kawa s ak i: IEEEPr e s s, 2004: 577  582. DOI: 10. 1109/AMC. 2004. 1297932. [ 7] LIXi ao c ong, CHENS i l u, TEO CS, 犲 狋犪 犾. Enhanc eds ens i t i v i t i ngbyda t a ba s edt un i ngo fd i s t u r banc eobs e r ve r yshap i s a t r a. 2018. 10. 023. wi t hnon b i nomi a lf i l t e r[ J]. I SA Tr ans a c t i ons, 2019, 85: 284  292. DOI: 10. 1016/ j. [ 8] ZHU Zh i i ang, HE Yuq i ng, QIJun t ong, 犲 狋犪 犾. Theana l s i sandsyn t he s i so fPIDc on t r o l l e rba s edonc l o s edl oopr e  q y spons 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IEEE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Robo t i c sandB i omime t i c s. Guang zhou: IEEE Pr e s s, 2012: 1930  1936. DOI: 10. 1109/ROBIO. 2012. 6491250. [ 9] 袁亮,张斌,张增华,等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异步 电 机 转 速 控 制 系 统 [ J].电 机 与 控 制 应 用, 2017, 44( 1): 34  39. DOI: i s sn. 1673  6540. 2017. 01. 007. 10. 3969/ j. [ 10] 周慧龙,张迁,钟 钦 洪,等 .模 糊 滑 模 变 结 构 控 制 在 低 压 永 磁 同 步 电 机 中 的 应 用 [ J].微 电 机, 2018, 51( 8): 50  54. 10. 3969/ DOI: i s sn. 1001  6848. 2018. 08. 009. j. [ 11] ZHOUJ i a t eng, GARTLIBEA.Me cha t r on i csy s t emo fma i ne l e c t r i cd r i veo fho tp l a t emi l l[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 l i c a t i onsand Manu f a c t u r i ng.Mo s c ow:[ s. n.], 2018: 1  4.DOI: 10. 1109/ f e r enc eonI ndus t r i a lEng i ne e r i ng,App ICIEAM. 2018. 8728825. [ 12] RADIONOV A A,MAKLAKOV A S, GAS IYAROV V R, 犲 狋犪 犾. Re s e a r cho fe l e c t r i cd r i vea tl oadimpa c tonho t l a t emi l l5000[ C]∥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u t oma t i onandCon t r o lSy s t ems. Tom p sk: IEEEPr e s s, 2015: 1  4. DOI: 10. 1109/MEACS. 2015. 7414864. [ 13] 荀倩,王培良,蔡志 端,等 .基 于 负 载 转 矩 观 测 器 的 PMSM 抗 负 载 扰 动 控 制 策 略 [ J].电 工 电 能 新 技 术, 2016, 35 ( 5): 36  41. DOI: 10. 3969/ i s sn. 1003  3076. 2016. 05. 007. j. [ 14] 郎志,杨明,徐殿国,等 .双惯量弹性 系 统 负 载 扰 动 观 测 器 设 计 研 究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6, 31(增 刊 2): 84  91. DOI: 10. 19595/ cnk i. 1000  6753. 2016. s 2. 010. j. [ 15] 李浩源,张兴,杨淑英,等 .基 于 旋 转 高 频 注 入 的 内 置 式 永 磁 同 步 电 机 初 始 位 置 检 测 算 法 简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8, 33( 8): 1723  1731. DOI: 10. 19595/ cnk i. 1000  6753. t c e s. 162013. j. [ 16] 刘娜,向学辅,周建平,等 .基于 MATLAB 图形用户界面的离散信号谐波分析[ 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 13): 255  260.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 1815. 2018. 13. 041.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崔长彩)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103022 ?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犜 形简支梁 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赵明岩,董毓利,雒家琪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对有机玻璃 T 形简支梁进行两点集中加载和 均 布 加 载,研 究 T 形 简 支 梁 不 同 截 面 的 剪 力 滞 效 应,分 析正、负剪力滞的产生原因和传递机理 .试验结果表明: T 形 简 支 梁 支 座 位 置 存 在 明 显 的 负 剪 力 滞 效 应,且 随 着荷载的增加,负剪力滞效应增强,远离支座截面则为 明 显 的 正 剪 力 滞 现 象,有 效 翼 缘 宽 度 为 正;集 中 荷 载 作 用时,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均布荷 载 作 用 时,剪 力 滞 效 应 随 着 荷 载 的 增 加 先 逐 渐 增 强,后 逐渐减弱;剪力滞效应主要集中在腹板对应的翼板处,向两侧逐渐减弱,且不可简单地根据剪力滞系数推断剪 力滞效应的正负 . 关键词: T 形简支梁;有机玻璃;正剪力滞;负剪力滞;剪力滞系数 中图分类号: U448. 217. 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41 09 ? ? ? 犛犺犲 犪 狉犔犪犵犈犳 犳 犲 犮 狋狅 犳犛 犻犿狆 犾 狉 狋 犲 犱犜 犅犲 犪犿狅狀犇犻 犳 犳 犲 狉 犲狀 狋 狔犛狌狆狆狅 犛 犲 犮 狋 犻 狅狀 狊犝狀犱 犲 狉犆狅狀犮 犲狀 狋 狉 犪 狋 犲 犱犔狅犪犱犪狀犱犝狀 犻 犳 狅 狉犿 犔狅犪犱 ZHAO Mi ngyan,DONG Yu l i,LUOJ i aq i ( Co l l egeo f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wo po i n tc onc en t r a t edl oadandun i f o rml oadwe r eapp l i edont hep l ex i l a s ss imp l r t edT g ysuppo be am,t heshe a rl ag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n ts e c t i onso ft hes imp l r t edTbe am wa ss t ud i ed.Thec aus e sand ysuppo t r ans f e rme chan i smo ft hepo s i t i veandnega t i veshe a rl ag we r eana l z ed.Thet e s tr e su l t sshowt ha t:obv i ous y nega t i veshe a rl age f f e c tex i s t sa tt hesuppo r tpo s i t i ono fs imp l r t edTbe am,anda st hel oadi nc r e a s e s, ysuppo t henega t i veshe a rl age f f e c ti nc r e a s e s;obv i ouspo s i t i veshe a rl agex i s t sa tt hes e c t i onawayf r omt hesuppo r t, t hee f f e c t i vef l angewi d t hi spo s i t i ve.Unde rt hec onc en t r a t edl oad,t heshe a rl age f f e c tg r adua l l akensa s y we t hel oadi nc r e a s e s.Unde rt heun i f o rml oad,t heshe a rl age f f e c tg r adua l l nc r e a s e sf i r s t l hende c r e a s e s yi yandt r adua l l st hel oadi nc r e a s e s.Theshe a rl age f f e c tma i n l onc en t r a t e si nt hec o r r e spond i ngf l angeo ft heweb g ya yc andg r adua l l c r e a s e st ot hes i de s.Thepo s i t i veo rnega t i veo ft heshe a rl age f f e c tc anno tbej udgeds imp l yde yby t he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 犓犲 狉 犱 狊: s imp l r t edTbe am;p l ex i l a s s;po s i t i veshe a rl ag;nega t i veshe a rl ag;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 ysuppo g 狔狑狅 混凝土 T 形薄壁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这种结构形式广泛 应用于 城市高 架道 路、立 交桥等,且更 倾向于应用大悬臂结构,但其受力特性较为复杂,与传统 矩 形截 面 等 相 比, T 形截面的剪力滞效应尤为 突出 [12],其中,温度、梁高、腹板厚度等参数的 变 化 都 会 影 响 剪 力 滞 效 应 [35],而 同 一 截 面 剪 力 滞 效 应 沿 翼缘分布是不均匀的 [6].剪切变形对 梁 挠 度 的 影 响 不 仅 反 映 在 剪 力 自 身 引 起 挠 度,即 竖 向 相 邻 截 面 滑 收稿日期: 2021 03 07 ? ? 通信作者: 董毓利( 1965 E i l: DongYL@hqu. edu. cn. ?),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抗火的研究 . ?m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278207,51978293)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42 2021 年 动,还反映在剪切变形对翘曲函数的影响,进而导致附加挠度的增加 [7].在荷载作用下, T 形简支梁翼板 内靠近支座位置区域存在显著的负剪力滞现象 [8].因此,应 用 初 等 梁 理 论,进 行 混 凝 土 抗 弯 性 能 试 验 研 究时,探究翼板剪力滞效应分布规律是关键 . 国内有很多针对剪力滞效应研究的理论方法,罗旗帜 [9]利用有机玻璃箱梁模型开展试验,研究连续 箱梁和简 支 箱梁的 剪 力滞效应,验证 了基于 能 量变分 法原理研究 剪力滞效 应的准 确性 .程海根等 [10]采 用级数近似解的方法,计算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且得到 较 满意的 结果,表 明 该 方 法 对 箱 梁 进 行 简 化 分 析是足够的 .本文采用有机玻璃 T 形简支梁代替混凝土,从试验数据出发,探究剪 力滞沿翼 缘的分 布规 律 [1112],重点研究在集中荷载和均布 荷 载 作 用 下, T 形简支梁的剪力滞系数沿翼缘长度方向的传递规 律,将试验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1 试验概况 1. 1 试验模型 为研究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有机玻 璃 T 形 简 支 梁 的 剪 力 滞 效 应,依 据 JTG D60-2015《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3],参考杨 燕 飞 [14]研 究 的 悬 臂 T 梁 交 接 处 的 剪 应 力 传 递 模 型 设 计 试 验 模 型 . T 形简支梁长度( 犔)为900mm,腹板高度为72mm,腹板宽度为10mm,翼板宽度为200mm,翼板厚度为 8mm,两端设有厚度为 25mm 的隔板,以增强简支梁的稳定性 . T 形简支梁模型的设计,如图 1 所示 . 选择有机玻璃作为模型材料,因为有机玻璃与应变片连 接更 紧 密,应 变 片 不 容 易 损 坏,且 有 机 玻 璃 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相似,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可以更好地 模 拟桥梁 的力 学 性 能,易 于 制 作 同 系 数 三 维 模 型缩尺,对实际桥梁尺寸进行同系数缩放,可以更好地贴合实际 .经试验测 得材料 的弹 性模量 犈=2425 [ ] MPa,泊松比 μ=0. 436515 . ( a)模型平面图 ( b)截面尺寸及应变片布置 图 1 T 形简支梁模型的设计(单位: mm) F i 1 De s i fs imp l r t edTbe am mode l( un i t:mm) g. gno ysuppo 1. 2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由于 T 形简支梁在放置时不具稳定性,故在支座两端设置厚度为 25 mm 的隔板以增加稳定性,在 保证构件不发 生 开 裂的情况下,使构 件 保持在 弹性范 围内 .为了研 究有机 玻璃 T 形简支 梁模型的 剪 力 滞效应,取跨中 7 个 控制截面( AA, B B, CC, DD, EE, F F, GG)作为研究 对象,每 个 控 制 截 面 上、下 共布置 25 个应变片(图 1( b)). 简支梁集中荷载研究采用分配梁对称加载,加力螺栓下方连接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读数,控制加载力 大小,分 4 级加载,每级 100N,加载点布置在 简 支 梁 三 分 点 处 .均 布 荷 载 采 用 砝 码 加 载,每 个 砝 码 质 量 为 3kg,分 4 级加载,每级满布 5 个砝码 .集中加载和均布加载的力作用点均为腹板对应的翼板位置,每 级加载完毕后,采用 DH3816 型静态应变采集仪记录 15mi n 内的应变变化,收集应变测量数据 .计算简 图和加载装置,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犘 为集中荷载; 狇 为均布荷载 . ( a)计算简图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明岩,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T 形简支梁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443 ( b)加载装置 图 2 计算简图及加载装置(单位: mm) F i 2 Ca l cu l a t i ons chema t i cd i ag r amandl oad i ngde v i c e( un i t:mm) g.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试验结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剪力滞传递机理,工程中采用剪力滞系数( λ)表示剪力滞效应的大小,其计算式为 λ=σ/ σ. 式( 1)中: σ 为考虑剪切变形的实测应力; σ 为初等梁计算的理论应力 . ( 1) T 形截面中性轴在距底端 63. 6mm 处,对犢 轴的惯性矩犐犢 =1114056mm4 ,初等梁理论应力的计 算式为 犐犢 . σ=犕狔/ 式( 2)中: 犕 为弯矩; 狔 为计算截面至中性轴距离 . ( 2) 根据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所得集 中 荷 载( 犘)和 均 布 荷 载( 狇)作 用 的 弯 矩,得 到 理 论 正 应 力 结 果,如 表 1 所示 .由于 AA 截面位于边缘支座处,数据稳定性较差,故不作为代表性数据 . 表 1 理论正应力结果 Tab. 1 The o r e t i c a lno rma ls t r e s sr e su l t s 截面 F F σ(集中荷载) 截面 E 截面 DD E 截面 C C 截面 B B 0. 0184 0. 1398 0. 3136 0. 4416 0. 4416 0. 4195 200 0. 0368 0. 2797 0. 6271 0. 8833 0. 8833 0. 8391 300 0. 0552 0. 4195 0. 9407 1. 3249 1. 3249 1. 2586 400 0. 0736 0. 5594 1. 2542 1. 7665 σ(均布荷载) 1. 7665 1. 6782 截面 GG 截面 F F 截面 E E 截面 DD 截面 C C 截面 B B 荷载等级 犘/ N 2 截面 GG 第1级 100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荷载等级 狇/N·m-1 第1级 166. 7 0. 0138 0. 1020 0. 1954 0. 2591 0. 2711 0. 2343 第2级 333. 3 0. 0276 0. 2040 0. 3909 0. 5182 0. 5421 0. 4686 第3级 500. 0 0. 0414 0. 3060 0. 5863 0. 7773 0. 8132 0. 7029 第4级 666. 7 0. 0552 0. 4080 0. 7818 1. 0364 1. 0842 0. 9372 考虑到 T 形简支梁受力基本处于弹性范围内,采取相同试验 重复进 行,利 用截面 对称 性,取 平均值 作为最终试验结果,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不同截面翼板的应变分布和剪力滞系数分布 . 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测得有机玻璃 T 形 简 支 梁 不 同 截 面 的 应 变 分 布 .取 拉 应 变 为 正,压 应 变 为 负 . 为了减少试验误差,采取相同试验进行多次,取各组数据的应变平均值 . 由于截面 GG 位于支座位置处,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截面不承受弯矩,正应力为 0,只承 受剪力 .将截面 GG 翼板上表面应变( ε)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截面 GG 的应变分布,如图 3( a),( b)所示 .由图 3( a),( b)可 知:施 加 第 1 级 荷 载 后,截 面 GG 的 应 变 变 化 均 表 现 为 翼 板 腹 板 处 最 大,向两侧逐渐变小,且翼板两侧出现了压应变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位置均为翼板腹板处,根据圣 维南原理,翼板腹板处一定范围内会出现拉应变且应 变较大 .在支 座位 置,支 座 反 力 通 过 隔 板 传 递 给 翼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44 2021 年 板,使腹板处翼板出现拉应变,忽略支反力作用,腹 板 处 翼 板 应 为 压 应 变,即 将 图 3( a),( b)的 应 变 平 移 至 0 以下,变为压应变,但应变的变化趋势不变,此时,腹板处 翼板应 变 绝 对 值 小 于 相 邻 截 面 应 变 值,为 负剪力滞效应 . 截 面 GG 翼板变形示意图,如图3( c)所示 .由图3( c)可知:在支座处,由于支座反力作用,翼板出现 了虚线所示变形,翼板腹板受拉,边缘受压,两部分变形量不一致 . ( a)集中荷载作用 ( b)均布荷载作用 ( c)翼板变形示意图 图 3 截面 GG 翼板上的表面应变 F i 3 S t r a i nd i s t r i bu t i on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GG g. 为方便讲述,取支座附近隔离体,分析截面的受力状态 . T 形简支梁受支座集中力作用,翼板产生变 形的平面图及受力分析,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可知:隔离体 1 为靠近支座一侧,翼 板 两 侧 为 压 应 变,中 间 为 拉 应 变,截 面 AA 移 动 到 虚 线 所示位置;由于结构具有连续性,截面 AA 和截面 B B 为同 一 截 面,满 足 变 形 协 调 条 件,截 面 B B 对 截 面 AA 有力的约束,应变方向不同导致约束方向不同(图 4( b));翼板腹板 处受 压,压应变 向两侧减小, 逐渐变为拉应变,边缘处与翼板腹板处位移差最大,拉应力最大 .故 在 T 形简 支梁 翼板出现 边缘应 力大 于翼板腹板处应力的负剪力滞效应,随荷载的增加,负剪力滞效应逐渐增强 . ( a)翼板变形图 ( b)翼板受力分析 图 4 翼板变形图及受力分析 F i 4 De f o rma t i ond i ag r amandf o r c eana l s i so ff l ange g. y 由于加载点位置具有对称性,故只分析截面 F F, EE, DD.截面 F F 距左侧支座 90mm( 犔/10).集 中荷载作用下,截面 F F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如图 5 所示 .因应变数值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 故根据绝对值判断应变大小 .由图 5 可知:第 1 级荷载( 100N)加载时,翼板腹板处应变大于相邻两测点 应变,为正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的增 加,腹 板 处 应 变 与 相 邻 测 点 应 变 的 差 值 逐 渐 增 大,截 面 F F 在 各 级荷载作用下,翼板腹板处及相邻两测 点 的 剪 力 滞 系 数 均 小 于 1,且 变 化 趋 势 基 本 相 同,翼 板 腹 板 部 分 范围内的剪力滞系数小于 1,向两侧逐渐增大至大于 1. 均布荷载作用下,截面 F F 翼板上表面 应 变 及 剪 力 滞 系 数,如 图 6 所 示 .由 图 6 可 知:第 1 级 荷 载 ( 166. 7N·m-1)加载后,翼板腹板处应变大于 相 邻 测 点 应 变,为 正 剪 力 滞 效 应;随 着 荷 载 的 增 加,翼 板 腹板处应变与相邻测点差值增大;截面 F F 的 剪 力 滞 系 数 全 部 小 于 1,翼 板 腹 板 处 剪 力 滞 系 数 最 小,向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明岩,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T 形简支梁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445 两侧逐渐增大,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力滞系数逐渐增大,但不超过 1.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5 集中荷载下截面 F F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5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F Funde rc onc en t r a t edl oad g.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6 均布荷载下截面 F F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6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F Funde run i f o rml oad g. 由图 5, 6 可知: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时,截面 F F 腹板 处翼 板均为正 剪力 滞 效 应,但 该 处 剪 力 滞系数均小于 1,表明不可简单地根据剪力滞系数判断剪力滞效应的 正负,剪力滞 系数仅代 表实际 应力 与理论应力之比,与正负剪力滞效应无直接关系 . 截 面 EE 距左侧支座 220mm( 犔/4).集中荷载作用下,截面 EE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如 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知:各级荷载作用时,翼板腹板处应 变均 大于相 邻 两 测 点 应 变,且 随 荷 载 的 增 大,应 变差值逐渐增大,至第 4 级荷载作用时,应变差值接近 100×10-6 ;该 截 面 剪 力 滞 系 数 均 大 于 1,为 正 剪 力滞效应,翼板腹板处剪力滞系数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随着 荷载 增 加,剪 力 滞 系 数 逐 渐 减 小,即 正 剪 力滞效应逐渐减弱 .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7 集中荷载下截面 E E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7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E Eunde rc onc en t r a t edl oad g. 均布荷载作用下,截面 EE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如图8 所示 .由图8 可知:翼板腹板处与 相邻两侧无 较 大 应 变差值,最 大差值 为第 4 级 荷载作 用时 的 10×10-6 ;剪 力滞系数 在翼板 腹 板 处 一 定 范围内大于 1,向两侧逐渐减小至小于 1,第 1, 2, 3 级 荷 载 作 用 时,剪 力 滞 系 数 随 着 荷 载 的 增 加 逐 渐 增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46 2021 年 大,最大值为第 3 级荷 载荷载作用时的 1. 25,即正剪 力滞 效应逐 渐 增强,但当 第 4 级荷载作 用时,剪 力 滞系数整体小于第 3 级荷载,但大于第 2 级荷载,为 1. 21.施加荷载后, T 形简 支梁腹 板底 部受拉,翼板 上表面受压,翼板与腹板交界面产生的剪切力通过肋 板传递 给翼板,剪 切 力 在 翼 板 上 分 布 不 均 匀,在 靠 近腹板处最大,远离腹板逐渐减小 .因此,剪切变形沿翼板分布不均匀,引起弯曲时远离腹板的翼板的纵 向位移滞后于靠近腹板的翼板的纵向位移,即正剪力滞效应 .截 面 EE 远离 支座 截面,支座 反力 对截面 的负剪力滞效应有限,该截面为正剪力滞效应 .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8 均布荷载下截面 E E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8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E Eunde run i f o rml oad g. 截面 DD 距左侧支座 300mm( 犔/3),属 于 纯 弯 段 .集 中 荷 载 作 用 下,截 面 DD 翼 板 上 表 面 应 变 及 剪力滞系数,如图 9 所示 .由图 9 可知: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翼板腹 板处的 应变无较 大差 值;截 面 DD 的 剪力滞系数在翼板腹板处大于 1,仅有靠边缘两侧翼板 的剪力 滞系数小于 1,最 大 值 为 第 1 级 荷 载 作 用 下的 1. 13,为正剪力滞效应;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力滞系数逐渐减小,即正剪力滞效应逐渐减弱 .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9 集中荷载下截面 DD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9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DDunde rc onc en t r a t edl oad g. 均布荷载作用下,截面 DD 翼板上 表 面 应 变 及 剪 力 滞 系 数,如 图 10 所 示 .由 图 10 可 知:翼 板 腹 板 处应变与相邻两测点在各级荷载作用时无较大差值,剪力滞系数仅在翼 板腹 板处及 相邻两测点 大于 1, ( a)上表面应变 ( b)剪力滞系数 图 10 均布荷载下截面 DD 翼板上表面应变及剪力滞系数 F i 10 S t r a i nand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nuppe rsu r f a c eo ff l angeons e c t i onDDunde run i f o rml oad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明岩,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T 形简支梁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447 最大值为 1. 05,即 正 剪力滞系数;随 着荷 载 的增加,剪力滞 系 数逐渐 较小 .综 上可知,两 种荷载 作 用 下, 同一级荷载时,剪力滞系数均向两侧逐渐减小 . 2. 2 结果分析 不同荷载形式、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翼板腹板处的剪力滞系数,如表 2 所示 .由于截面 GG 位于支座截面,弯矩为 0,故无法计算其剪力滞系数 . 表 2 各截面翼板腹板处的剪力滞系数 Tab. 2 She a rl agc oe f f i c i en to fwebandf l angei ne a chs e c t i on 荷载等级 λ(集中荷载) 截面 F F 截面 E E 截面 DD 截面 C C 截面 B B λ(均布荷载) 截面 F F 截面 E E 截面 DD 截面 C C 截面 B B 第1级 0. 9218 1. 2106 1. 1347 1. 0152 1. 1625 0. 4855 1. 0269 1. 0490 1. 0650 1. 1213 第2级 0. 8971 1. 2161 1. 1176 1. 0440 1. 1487 0. 5555 1. 1063 1. 0253 1. 0599 1. 0825 第3级 0. 8906 1. 1831 1. 1038 1. 0521 1. 1254 0. 6694 1. 2456 1. 0343 1. 0333 1. 0719 第4级 0. 8452 1. 1798 1. 0896 1. 0486 1. 1063 0. 8113 1. 2103 1. 0362 1. 0366 1. 0739 集中荷载作用下,截面 F F 为正剪力滞效应,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 力滞系数 降低了 8. 3% ,下 降幅度较大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根据实际受力的大小,在 靠近支 座截 面 的 翼 板 上 表 面 适 当 布 置 受 压 钢筋 .截面 EE 为正剪力滞效应,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力滞系数下降了 2. 5%.截面 DD 为正剪力 滞效应,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力滞系数下降 4. 0% ;其弯矩大于截面 EE,剪力小于截面 EE,属纯 弯段;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截面 DD 的剪 力 滞 系 数 均 小 于 截 面 EE.由 此 可 知,纯 弯 段 剪 力 滞 系 数 小 于 相邻截面剪力滞系数,但随着荷载增加,剪 力 滞 系 数 的 降 幅 较 大 .截 面 CC, DD 均 属 纯 弯 段,剪 力 滞 系 数降幅相比截面 EE 较小 .根据加载点位置判断,截面 B B 与截面 EE 属对称位置,性质相同不赘述 . 均布荷载作用时,截面 F F 为正剪力 滞 效 应,随 着 荷 载 的 增 加,剪 力 滞 系 数 逐 渐 增 大,其 变 化 趋 势 与 集中荷载作用时相反;截面 F F 的剪力滞系数整体偏小,最小值为第 1 级荷载作用下的0. 4855,这是 因为截面 F F 靠近简支梁支座截面,支座反力约束较 强,导致 实测应 变 值较 小,而 理论计 算 所 得 应 变 值 未考虑支座反力的影响 .截面 EE 为 正 剪 力 滞 效 应,其 剪 力 滞 系 数 随 荷 载 的 增 加,先 逐 渐 增 大,后 逐 渐 减小,最大值为第 3 级荷载作用时的 1. 2456,最小值为第 4 级荷载作用时的 1. 2103.截 面 DD 的剪力 滞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力 滞系数下 降了 1. 2% ,降 幅较小;其弯 矩大于截面 EE,剪力小于截面 EE,剪力滞系数整体小于截面 EE.截面 CC 仍为正 剪力 滞效应,剪力 滞系数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力滞系数降低了 2. 6%.截面 B B 剪力为负值, 剪力滞系数随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第 1 级荷载到第 4 级,剪 力滞系数 下降 4. 2%.结合截 面 DD, CC, B B 的数据可知,剪力滞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剪力的正负无关 . 3 有效翼缘宽度算例 由于剪力滞效应的存在,使靠近腹板处的翼板受力较 大,应 力 较 集 中 .为 了 在 计 算 中 应 用 初 等 梁 理 论计算方法,引入有效翼缘宽度的概念 . 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以均布荷载为主,以本试验为例,计算 T 形 简支梁 在不 同等级荷 载作用 时的 有效翼缘宽 度 . T 形 简 支 梁 示 意 图,如 图 11 所 示 .图 11 中: 狋, 狋w 分别为翼板、腹板的厚度; 犫 为 翼 板 宽 度; σmax 为 翼 板 最 大 正 应 力; 犺1 , 犎1 , 犎2 分别为中性轴 距 翼 板 中 心、上 表 面、下 表 面 的 距 离;翼 板最大正应力σmax的虚线 所 示 面 积 等 于 实 际 应 力 曲 线 包 围 面 积, 虚线矩形面积的边长就是翼缘的有效宽度( 犫f′),其表达式为 犫 2 狋 σ( 狓, d狔 狔) 0 犫′ . f = 狋 σmax 横截面上相应于翘曲位移的翘曲正应力( σw )为 ∫ ( 3 ( 3) ) 狔 狓). σw =犈犺1 1- 3 +犇 犝′( 犫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图 11 T 形简支梁示意图 F i 11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 g. s imp l r t edTbe am ysuppo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48 2021 年 上式中: 犇 为附加于梁全截面的均匀纵向翘曲位移; 犝( 狓)为广义位移函数 . 由σw 的纵向自平衡条件 σwd犃 = 0,可得 ∫ 狔 ∫犺 (1-犫 +犇 )狋d狔+∫ 犇犺狋 d狕 = 0. 犃 3 犫 1 0 犎2 1 w 3 -犎1 即得 犇=-3 犫 狋/( 2犃). 上式中: 犃 为 T 形简支梁的全截面面积 . 由文献 [ 16],[ 17]可得剪力广义位移微分方程和应力表达式分别为 7狀1 ( ), 犝″( 狓)-犽2犝 ( 狓)= 犙狓 6犈犐犢 3 狓) 狔 犝 ( 狓)=犈 =犈犎2 犝″( 狓)+ 1- 3 +犇 犝′( 狓) . σ( 犫 狓 ( [ ) ( 4) ] ( 5) 1 14犌狀 , 为 剪 切 模 量, 1 式( , 4),( 5)中: 犽= 犌 狀= 犐f 为 翼 板 对 截 面 形 心 轴 的 惯 性 矩, 犐f = 2 犫 5犈 犐f1 7 犐f 0 - 犐f 8 犐犢犐f 槡 狋 犫犺2 犐f0 , 犐f1 为翼板广义惯性矩, 犐f0 =犐f+ 2 1, 3 14 4 ( 犇 犐f-犺1犛w ), 犐f1 =犐f+ 犇 犐f犇+犺2 犛w 为 腹 f , 1犇犃w + 犐 2 3 9 ( ) 1 板面积对截面形心轴的静面矩, 犃w 为腹板截面积; 狀1 = . 犐f1 7 犐f0 - 犐f0 8 犐犢 承受均布荷载的 T 形简支梁,如 图 12 所 示,其 弯 矩 犕 ( 狓)和 剪力 犙( 狓)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2 狇犔狓 狇狓 , - 犕( 狓)= 2 2 0<狓<犔/2, 图 12 承受均布荷载的 T 形简支梁 F i 12 S imp l r t edTbe am g. ysuppo 狇 犙( 狓)= ( 犔-狓), 0<狓<犔/2. 2 非固定端支座的边界条件为 犝1|狓=犔/2 =犝2|狓=犔/2 . unde run i f o rml oad 将 犙( 狓)代入式( 2),再由边界条件可得均布荷载作用下 T 形简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为 7狀1狇 犐f0 4犇 cosh[ 犔( 犔-狓)]+犽犔×s i nh( 犽狓) 犕( 狓)- 2 1- 1- + ( ) cosh 犽狓 犐犢 3 8 犽 犫f′= ×2 犫. [ ( )]+犽犔×s ( ) 7 狀 犐 犔 犔 - 狓 i n h 犽 狓 c o s h 狇 4犇 1 f 0 犕( 狓)- 2 1- - + cosh( 犽狓) 犐犢 3 8 犽 计算可得均布荷载作用下 T 形简支梁翼板的最大正应力和有效翼缘宽度,如表 3 所示 . )( )( ( ( ) ) 表 3 均布荷载作用下 T 形简支梁翼板的最大正应力和有效翼缘宽度 Tab. 3 Max imumno rma ls t r e s sande f f e c t i vef l angewi d t ho fs imp l r t edTbe amunde run i f o rml oad ysuppo -1 狇/N·m 166. 7 333. 3 500. 0 666. 7 截面 F F σmax/MPa 0. 1177 0. 2397 0. 3736 0. 4728 截面 E E /mm 犫f′ 6. 8296 6. 8296 6. 8297 6. 8296 σmax/MPa 0. 3796 0. 7626 1. 1082 1. 4798 /mm 犫f′ 47. 3365 47. 3365 47. 3365 47. 3365 截面 DD σmax/MPa 0. 5041 0. 9763 1. 4717 1. 9279 /mm 犫f′ 3729 11. 11. 3729 11. 3729 3729 11. 截面 GG 位于支座截面,无弯矩,故无法计算其有效翼缘宽度 .由表 3 可知:同一截 面位 置处, T形 简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与该截面的正应力大 小 无 关 .截 面 F F, EE, DD 均 为 正 剪 力 滞 效 应,其 有 效 翼 缘宽度为正,分别为 35 犫,250犫 和 60 犫.截面 DD 的弯矩 大于 截面 EE,剪力 小于 截 面 EE,有 效 1000 1000 1000 翼缘宽度小于截面 EE,约为截面 EE 的 1/4,由此可知,有效翼缘宽度受剪力影响较大 . 4 结论 通过有机玻璃 T 形简支梁试验,研究 T 形梁不同 截 面 应 变 和 剪 力 滞 系 数 的 大 小,分 析 剪 力 滞 传 递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明岩,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下 T 形简支梁不同截面的剪力滞效应 449 的机理,利用公式计算有效翼缘宽度,探究不同剪力滞效应对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得出以下 4 点结论 . 1)集中荷载作用下,翼板存在明显的剪力滞现象,靠近支座截面存在负剪力滞效 应,剪 力滞 系数沿 腹板向两侧逐渐增大,距左侧支座 犔/4 截面处开始 出 现 正 剪 力 滞 效 应,且 该 截 面 剪 力 滞 系 数 均 大 于 1, 实测最大剪力滞系数为 1. 22,沿腹板向两侧逐渐减小,在纯弯段出现正剪力滞效应,但效应不明显 . 2)均布荷载作用下,靠近支座截面为负剪力滞现象,且剪力滞 系数均 小于 1,距左 侧支 座 犔/4 截面 为正剪力滞 效应,剪力 滞系数在 1 上下 浮动,实测 最大值为 1. 25.与集 中荷 载作用 相比,均布荷载 作 用 时的剪力滞系数普遍较小,且降幅不大 . 3)剪力滞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剪力的正负 无 关,随 着 弯 矩 的 增 加,同 一 截 面 的 剪 力 滞 系 数 降 幅 逐 渐 增大 . 4)正剪力滞效应作用时的有效翼缘宽度为正,同一截面位置处的 T 形简支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与该 截面的正应力大小无关,不同截面的有效翼缘宽度受剪力影响较大 . 参考文献: [ 1] 罗旗帜 .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 2005. [ 2] 朱波 .超高性能混凝土 π 形梁横向力学性能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3] 黄贤国 .大跨混凝土箱 梁 桥 温 度 荷 载 作 用 下 剪 力 滞 效 应 分 析 [ J].惠 州 学 院 学 报, 2007, 27( 3): 102  107.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 5934. 2007. 03. 023. j. [ 4] 潘旦光,程业,陈钒,等 .非线性温度梯度下悬臂箱 梁 的 剪 力 滞 效 应 [ J].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8, 41 ( i s sn. 1003  5060. 2018. 03. 016. 3): 384  389. DOI: 10. 3969/ j. [ 5] 郭增伟,李龙景,张俊波 .变 截 面 悬 臂 箱 梁 剪 力 滞 效 应 的 比 拟 杆 分 析 方 法 [ J].土 木 工 程 学 报, 2019, 52( 8): 72  80. 10. 15951/ DOI: tmgcxb. 2019. 08. 006. j. [ 6] 陈鸿鸣,乔静 宇 .混 凝 土 箱 梁 桥 剪 力 滞 研 究 现 状 与 发 展 [ J].结 构 工 程 师, 2011, 27( 1): 161  166.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5  0159. 2011. 01. 027. [ 7] 李夏元,范伟,万水,等 .基于 Timo shenko 梁及能量变分原 理 的 薄 壁 箱 梁 挠 度 计 算 分 析 [ J].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科学版), 2018, 46( 4): 51  57, 84.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565X. 2018. 04. 008. j. [ 8] 郑威,曾刚,董毓利,等 .集中荷载下钢筋混凝土简 支 T 型 梁 剪 力 滞 效 应[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20, 41 ( 6): 707  71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2008005. [ 9] 罗旗帜 .变截面多 跨 箱 梁 桥 剪 滞 效 应 分 析 [ J].中 国 公 路 学 报, 1998( 1): 63  70. DOI: 10. 19721/ cnk i. 1001  7372. j. 1998. 01. 010. [ 10] 程海根,强士中 .钢混凝土组合箱 梁 剪 力 滞 效 应 级 数 解 [ J].土 木 工 程 学 报, 2004, 37( 9): 37  40. DOI: 10. 3321/ j. i s sn: 1000  131X. 2004. 09. 007. [ 11] 祝明桥,魏启智,曾垂军,等 .混凝土 薄 壁 连 续 箱 梁 剪 力 滞 效 应 分 析 与 对 比 [ J].湘 潭 大 学 自 然 科 学 学 报, 2009, 31 ( 3): 117  122.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5900. 2009. 03. 022. j. [ 12] 祝明桥 .混凝土薄壁连续箱梁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9( 2): 375  379.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 14] 杨燕飞 . T 梁交接处剪应力传递与应力分布[ D].厦门:华侨大学, 2015. [ 15] 程军,扶名福,林治平 .有机玻璃的力学与光塑性 性 能 [ J].天 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与 工 程 技 术 版), 2000, 33( 1): 85  87. DOI: 10. 3969/ i s sn. 0493  2137. 2000. 01. 022. j. [ 16] 张元海,李乔 .宽翼缘 T 梁剪滞效 应 分 析 的 改 进 方 法 [ J].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4, 23( 3): 94  97. i s sn. 1001  4373. 2004. 03. 025. DOI: 10. 3969/ j. [ 17] 田明,张元海 .宽 翼 缘 T 梁 的 有 效 宽 度 研 究 [ J].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9, 28( 1): 27  30. DOI: 10. i s sn. 1001  4373. 2009. 01. 007. 3969/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2005 ?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王浩宇,淳庆 (东南大学 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 分别用实体单元和梁杆单元建立双 曲 拱 桥 有 限 元 模 型 ( FEM),对 其 进 行 静 动 力 的 分 析,并 将 得 到 的 挠度、固有频率、振型等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表 明:梁 杆 单 元 模 型 的 计 算 结 果 精 度 要 略 差 于 实 体 单 元模型,但计算效率大大高于实体单元模型;对梁杆单元模型进行合理的模型修正,可以使其静动力特性更加 符合实际,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由原先的 24. 6% 降低至 8. 33% 以内 .研究结果可为钢筋混凝土双曲 拱 桥的建模方法、模型修正和科学计算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双曲拱桥;等效模型;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灵敏度分析;模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48. 22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50 07 ? ? ? 犕狅犱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狅 犳犆犪 犾 犮 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 犕狅犱 犲 犾狅 犳 犚犲 犻 狀 犳 狅 狉 犮 犲 犱犆狅狀犮 狉 犲 狋 犲犇狅狌犫 犾 犲犆狌 狉 狏 犲 犱犃狉 犮犺犅狉 犻 犱犵 犲 WANG Haoyu,CHUN Qi ng (Schoo lo fAr ch i t e c t ur e,Sou t he a s tUn i ve r s i t i ng210096) y,Nan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f i n i t ee l emen tmode l s( FEM)o ft he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we r ee s t ab l i shedus i ngs o l i de l e  hes t a t i canddynami cana l s i so ft hetwof i n i t ee l emen tmode l s( FEM) men t sandbe ame l emen t sr e spe c t i ve l y y,t wa sc a r r i edou t.Compa r i ngt hede f l e c t i onr e su l t s,t hena t u r a lf r e i b r a t i on moder e su l t so ft he quencyandv FEM mode l swi t ht hef i e l d me a su r edr e su l t s,i ti sshownt ha t:t hea c cu r a cyo ft hebe am e l emen tmode li s s l i t l owe rt hant ha to ft hes o l i de l emen tmode l,bu tt hec a l cu l a t i one f f i c i encyi smuchh i rt hant ha to f gh yl ghe t hes o l i de l emen tmode l.Ther e a s onab l emode lmod i f i c a t i ono ft hebe ame l emen tmode lc anmakei t ss t a t i cand hee r r o rbe twe ent hec a l cu l a t i onr e su l t s dynam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on f o rm mo r ewi t ht hea c t ua ls i t ua t i on,andt andt heme a su r edr e su l t si sr educ edf r om24. 6%t o8. 33% ,wh i chba s i c a l l e t st heeng i ne e r i nga c cu r a cyr e  yme i r emen t s.Ther e s e a r chr e su l t sc anp r ov i det heba s i sf o rt hemode lmod i f i c a t i onands c i en t i f i cc a l cu l a t i ono f qu 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 犓犲 狉 犱 狊: 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e i va l en tmode l;r e i n f o r c edc onc r e t e;f i n i t ee l emen tmode l;s ens i t i v i  qu 狔狑狅 t l s i s;moda lana l s i s yana y y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是我国六七十年代特殊国情背 景下兴 起的 一 种 特 殊 结 构 类 型 的 拱 桥,它 有 着 结构轻巧、用料较少、造型极具民族 特 色、施 工 快 速 等 诸 多 优 点,但 是 限 于 当 时 荷 载 等 级 和 设 计 水 平 较 低,大多沿用至今的双曲拱桥都存在各种残损病害,亟需对其进行加固修缮 . [] 在国外,由于实际工程的缺乏,大多学者研究的对象都是石制单向拱桥,如 Cava l ag l i等 1 对 多种几 [] 何尺寸的砌体拱桥进行的安全性分析, Pep i等 2 对砌体古桥 的动力特性 分析等 .目前,国 内 的 一 些 学 者 收稿日期: 2020 12 01 ? ? 通信作者: 淳庆( 1979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结 构 安 全 评 估、既 有 建 筑 加 固 改 造 和 木 结 构技术等研究 . E ma i l: c 1979@163. c om. qn j 基金项目: 江苏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 BE2017717);江苏省文物局科研资助项目( 2017SK02) 第4期 王浩宇,等: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451 也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双曲拱桥 .如陈旭 勇 等 [3]通 过 理 论 计 算 和 ANSYS 有 限 元 模 拟 来 研 究 双 曲 拱 桥 加固前后的结构性能对比;赵人达等 [6]、张向东等 [7]利用平面杆梁单元模拟主拱圈、空腹及实腹 段;刘加 湾等 [8]、漆泰生等 [9]用空间梁单元模拟主拱圈及空腹 墙,填 料 则 结 合 空 间 杆 单 元 模 拟,横 向 拱 波 及 桥 面 板用空间板单元;徐家云等 [10]、王敏强等 [11]用实体单元模拟主拱肋,横向拱波,空腹墙等,并根据具体问 题作适当简 化;程章 宏 等 [12]将拱波拱肋 通 过等 效得到 一种等 效的 模 型截 面,从而 用梁单元 直接模 拟拱 波和拱肋,并用杆单元模拟填料,桥面板用等效格子梁方式建模 . 综上,国外学者研究的拱桥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双曲拱桥,而国内学者偏重于双曲拱桥的受力性能研 究. 关于双曲拱桥的模型修正方法研究鲜有报道 .鉴于此,本文将 以南 京 长 江 大 桥 双 曲 拱 桥 为 例,对 双 曲拱桥的模型修正方法进行研究 . 1 双曲拱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1. 1 实体单元模型的建立 南京长江大桥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公路桥共有 33 孔双曲拱桥,包括北岸 4 孔、 南岸 18 孔和回龙桥 11 孔;每孔双曲拱的主拱圈由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和工地现浇的混凝土结合而成,即 下层由预制的 16 根拱肋和 15 跨拱波拼成,拱波上表面浇筑 6c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 . 文中以南京长江大桥 双 曲 拱 引 桥 为 例 (图 1),通 过 有 限 元 模 型 计 算 结 果 与 双 曲 拱 桥 现 场 测 试 结 果 [ 16] 的对比分析,研究适合于双曲拱桥性能计算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 ( a)外侧 ( b)内侧 图 1 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 F i 1 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o fNan i ng Yang t z eRi ve rBr i dge g. j 主拱圈的简化是通过面扫掠线形成体的方式来对主 拱圈进 行建 模,主 拱 圈 中 央 截 面 简 化 为 一 个 矩 形,减去了 15 个半圆弧与矩形的和 .拱肋之间的横杆无需再单独建立,一是考虑到主拱圈截面在原拱波 处模拟的厚度偏大,此处横向刚度的增加正好对应连杆所具有的一定横向刚度;二是由于如果需要完全 精细化模拟,连杆的尺寸相对于拱肋过小,在划分 网格时 相 接处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的网格,增加了计算量 . 南京长江大 桥 双 曲 拱 桥 单 跨 的 实 体 单 元 模 型,如 图 2 所示. 模型选用的单元 So l i d65(共 650639 个),结构阻尼 比为 0. 05,混凝土 选 用 C30 混 凝 土,抗 压 强 度 为 30 MPa, 弹 性模量为30GPa,密度为2350kg·m-3 ,泊松比为0. 3; 拱顶填料弹性模量为 19GPa ,密度取天然砂砾石的堆积密 图 2 双曲拱桥的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 度 1374kg·m ,泊松比为 0. 3. -3 F i 2 So l i de l emen tFEM o f g. 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 1. 2 梁杆单元等效模型的建立 将拱肋拱波组成的主拱圈截 面 进 行 等 效 [12],得 到 简 化 后 等 效 的 主 拱 圈 截 面,如 图 3 所 示 .在 AN SYS 中导入等效的拱肋截面,通过创建等效截面的各个点,点连线,线围成面的方式完成等效拱肋截面 的绘制,并将其存入作为 一 号 梁 截 面 .然 后,建 立 拱 轴 线 上 的 关 键 点,查《公 路 桥 涵 设 计 手 册:拱 桥 (上 册)》可以得到拱轴线上各个点的坐标与跨高的比值 [13].最后,将关键点连线 并复制出 所有的 拱肋,横向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52 2021 年 联结每一个节点得到横向单元,至此完成等效的主拱圈的建模 . ( a)拱肋拱波原截面 ( b)等效后的截面(中间拱和边拱) 图 3 双曲拱桥的主拱圈等效模拟方法 F i 3 Equ i va l en ts imu l a t i onme t hodf o rma i na r chr i ngo f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 g. 双曲拱桥的上部结构由空腹墙、墙上的空腹拱、拱顶填 料和 桥 面 板 构 成 .由 于 拱 顶 填 料 只 是 负 责 传 递桥面荷载,所以只需用受压杆单元模拟即可;空腹墙转化为立柱的形式,立柱沿横向设置联系梁;墙上 的空腹拱横向间同样也设置联系梁;桥面板采用等效格子梁的方式建模,除了拱顶填料其余构件均采用 空间梁单元模拟 . 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单跨的 ANSYS 有限元模型,如图 4 所示. 模型左右两侧完全 固定,梁单元 选用 Be am188(共 16800 个),杆单元选用 L i nk180(共 2410 个)结构阻 尼比为 0. 05,混 凝土 选用 C30 混凝土,抗压强度为 30 MPa,弹性模量为 30GPa,密度为 2350kg·m-3 ,泊松比为 0. 3;拱顶填 料弹性 模量为 19GPa ,密度取天然砂砾石的堆积密度 1374kg·m-3 ,泊松比为 0. 3. 图 4 双曲拱桥的梁杆单元有限元模型 F i 4 Be am e l emen tFEMf o r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 g. 2 静动力分析 2. 1 有限元模型静力分析 为证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有效性,将模型计算数据与现场 实测数 据 进 行 比 较. 选 取 两 种 典 型 的 工 况进行分析,工况一为按跨中断面正弯矩最不利加载位置对称加载,工况二为按拱脚断面负弯矩最不利 加载位置偏心 加 载 .图 5 为不 同工况下 的 荷载 布置,表 1 为 模 型计算及 现场实测 的数据 [16].表 1 中:模 型 1 为梁杆单元模型;模型 2 为实体单元模型 . ( a)工况一车辆横向布置图 ( b)工况一车辆纵向布置图 ( c)工况二车辆横向布置图 ( d)工况二车辆纵向布置图 图 5 不同工况下的荷载布置图 F i 5 Loadl ayou tunde rd i f f e r en two r k i ngc ond i t i ons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王浩宇,等: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453 表 1 有限元计算及现场实测的 犔/2 处竖向挠度 Tab. 1 Ve r t i c a lde f l e c t i onsa t犔/2o fFEMandf i e l dme a su r emen t 工况一 工况二 拱肋编号 试验/ mm 模型 1/ mm 模型 2/ mm 误差 1/ % 误差 2/ % 试验/ mm 模型 1/ mm 模型 2/ mm 误差 1/ % 误差 2/ % 3 2. 00 2. 15 1. 93 7. 50 -3. 50 0. 69 0. 86 0. 55 24. 6 30 -20. 5 2. 26 2. 37 2. 20 4. 87 -2. 65 0. 80 0. 85 0. 77 5. 90 -3. 60 7 2. 39 2. 49 2. 32 4. 18 -2. 93 0. 76 0. 87 0. 65 14. 50 -14. 40 10 2. 51 2. 55 2. 47 1. 59 -1. 59 0. 51 0. 61 0. 45 19. 61 -11. 80 12 2. 42 2. 50 2. 39 3. 31 -1. 24 0. 40 0. 47 0. 31 17. 50 -9. 10 14 2. 02 2. 18 1. 93 7. 92 -4. 46 0. 36 0. 44 0. 30 22. 20 -16. 70 由表 1 可知:梁杆单元模型的竖向挠度总体上要比现场试验结果稍微的偏大一些,靠近边跨的地方 误差较大,在跨中误差较小,总体误 差 范 围 为 1. 59% ~24. 60% ;实 体 单 元 模 型 的 竖 向 挠 度 在 跨 中 部 分 与现场试验值吻合较好,总体误差范围为1. 59% ~20. 30%. 但是能够看出的是,实体单元模拟的模型 刚度稍稍偏大,计算挠度值都小于现场实测的数据. 这 主要是 因为在主拱 圈 的 等 效 过 程 中 加 厚 了 拱 波 的厚度,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竖向承载 能 力,参 与 了 结 构 竖 向 的 承 载 增 加 了 结 构 的 竖 向 刚 度 .另 外,因 为 ANSYS 中实体单元建模等于各个构件之 间 默 认 刚 接,所 以 增 大 了 模 型 的 刚 度,从 静 力 分 析 来 看,实 体 单元模型比梁杆单元模型更加准确 . 2. 2 有限元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计算分析梁杆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的动力特性,将双曲拱桥有限元模型的前 3 阶自振周期、自 振频率及振型描述与现场实测结构动力特性 [17]进行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狀 为振型阶次. 表 2 双曲拱桥有限元模型与实测的结构动力特性对比表 Tab. 2 Compa r i s ono fdynam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e twe enFEMandf i e l dme a su r emen t 自振周期/s 自振频率/Hz 频率与实测 误差/% 振型描述 梁杆单元模型 现场测试 参数 实体单元模型 狀=1 狀=2 狀=3 狀=1 狀=2 狀=3 狀=1 狀=2 狀=3 0. 290 0. 259 0. 244 0. 327 0. 319 0. 251 0. 284 0. 247 0. 236 3. 45 3. 86 4. 09 3. 05 3. 13 3. 99 3. 52 4. 05 4. 24 0 0 0 -11. 6 -18. 9 -2. 5 2. 0 4. 9 3. 7 一阶竖弯 二阶扭转 三阶扭转 一阶竖弯 二阶扭转 三阶扭转 一阶竖弯 二阶扭转 三阶扭转 由表 2 可知:现场测试的单跨双曲拱桥基 频 为 3. 45 Hz,第 一 阶 振 型 为 竖 直 方 向 上 的 弯 曲 振 动,第 二阶振型为横向的扭转振动,第三阶振型为沿桥纵向的扭转振动 .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 显示,采用 梁杆 单元 模拟的双 曲拱桥,前三 阶固有频率 都要略 微小于现场实测 值,总 体误差 为 2. 5% ~ 18. 9% ,说明其竖向抗弯与纵横方向上的抗扭刚度都较为明显地低于实际情况 . 实体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复合. 从固 有 频率 看,前 三 阶 固 有 频 率 实 体 单 元 模 型 大于现场数据,总体 误差 为 2. 0% ~4. 9% ;从振型上看 也基 本吻 合,一阶振型 是沿横 向的 扭转 振 动,二 阶振型是沿纵向的扭转振动,三阶振型是竖向的弯曲振动 .这说明梁杆单元模型较真实情况存在着刚度 的缺失,而实体单元模型由于较为精细地模拟了双曲拱桥,所以动力特性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 2. 3 模型的选取 实体单元模型由于是精细化模拟,所以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模型的静、动力特性也就最准确 .但它 的缺陷也十分明显,网格划分过多导致的结果使得计算时间变长,计算效率低下 .因此,选取修正的模型 是梁杆单元等效模型,使其静动力特性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从而满足后续计算效率与精度的要求 . 3 有限元模型的改进方案 3. 1 修正等效模型建立 由上可知,梁杆单元模拟的等效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存 在 25% 以内 的误差 .在等 效过程中,首 先等效的拱肋截面在原拱波拱顶处是圆弧面,立柱模拟 的空 腹墙可 能在与 主 拱 圈 交 接 处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45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空隙,从而会影响到结构的整体刚度;其次,上述方法忽略了空腹式拱桥拱上建筑与主拱圈的联结作用, 这种联结作用也能够很好的增强模型的整体刚度;最后,用 等效 的格子 梁 来 代 替 桥 面 板,并 不 能 很 好 地 反应桥面板纵横方向上的抗弯、抗扭刚度,等效的格子梁只能够简单地代替桥面板起到竖向传力作用和 一些纵横方向上的刚度 .据此,需要对等效模型进一步修正. 1)考虑立柱模拟的空腹墙与主拱圈相接 处 可 能 存 在 空 隙 导 致 整 体 刚 度 的 缺 失,根 据 实 际 情 况,拱 波现浇层上部为水平线,将等效的拱肋截面最顶部改为平面. 2)拱上建筑与主拱圈的联结作用的模拟是在同一排立柱之间加上斜撑,由于 同一排空 腹墙在 其顶 部有着拱形墙连接,这部分墙体在单用立柱模拟时并 没有被 表现,因此,需 要 增 加 斜 撑 来 增 加 同 一 排 柱 的关联性,弥补缺失的抗侧刚度 .抗侧刚度公式 [18]为 犺 2 犺· 0. 4 +1 . 犫 犌犃 式中: 犓 为抗侧刚度; 犺 为墙的高度; 犫 为截面长度; 犌 为剪切模量; 犃 为截面面积. / 犓 =1 ( ( ) )] [ ( 1) 每根斜撑的截面应由其模拟的墙截面来定 .斜撑的加入同时也加大了空腹墙与主拱圈的接触面积, 以模拟拱上建筑与主拱圈的联结作用 . 3)用壳单元模拟桥面板来代替等效格子梁模拟桥面板,其厚度设置为空腹拱 顶部至桥 面的距 离为 40cm,壳单元模拟桥面板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 .另外,杆单元与梁、壳单元耦合时,有公共节点即可无需 约束方程;梁单元与壳单元耦合时,由于自由度数目相同,自由度也相同,所以也无需约束方程 . 修正后的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单跨梁杆单元模型,如 图 6 所 示. 模 型 中 除 了 等 效 拱 肋 截 面 更 改 以外,其余截 面 参 数 都 不 变 .梁 单 元 选 用 Be am188(共 89063 个),杆单元选用 L i nk180(共 3520 个),桥 面 板 单元采用 She l l81(共 1433 个),结构阻尼比取 0. 05,混 凝土选用 C30 混凝土,抗压强度为 30 MPa,弹性模量 为 30GPa,密度为 2350kg·m-3 ,泊 松 比 为 0. 3;拱 顶 填 料弹性模量取 19GPa,密 度 取 天 然 砂 砾 石 的 堆 积 密 度 1374kg·m-3 ,泊松比为 0. 3. 3. 2 参数灵敏度分析 图 6 修正后的双曲拱桥梁杆单元有限元模型 F i 6 Mod i f i edbe am e l emen tFEM g. o fdoub l ecu r veda r chb r i dge 对重新建模后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后,发现仍然存在 一 定的 刚 度 缺 失,固 有 频 率 虽 然 有 所 提 高,但 是与现场实际测试结果仍存在较大的出入. 因此引入参 数的 灵 敏度 分析,对 重 新 建 模 后 的 模 型 进 行 修 正 .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和理论的频率值构造目标函数 [19]为 狀 2 犉( 狓)= ∑α犻 ( 1-λa犻/ λt犻) . ( 2) 1 式中: 犉 为目标函数; λa犻为频率有限元计算值; λt犻为现场实测频率; α犻 为各阶自振频率权重系数 . 修正参数的选取将直接关系到有限元模型修 正 的 成 败 和 优 化 效 率,应 遵 循 2 个 基 本 原 则: 1)选 取 的参数数量不能过多,参数数量太多 将 导 致 分 析 和 优 化 的 工 作 量 增 加,并 且 使 优 化 迭 代 陷 入 局 部 最 优 解; 2)结合工程经验选择灵敏度较高的参数 .因此,本研究 选取桥 面板 厚 度、混 凝 土 弹 性 模 量、密 度 等 作 为设计参数,并进行灵敏度分析 .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为 犉 , 犉 , 犉 ,…, 犉 犉 ( = 3) 1 2 3 狀 . 狓狉 狓 狓 狓 狓 用 ANSYS 中的最优梯度法对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模型中设计参数的变化,以及 目标函 [ ] 数灵敏度. 结果表明:目标函数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密度和桥面板厚度等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别 为 7. 0% , 6. 1% 和 2. 3%. 说明,混凝土 弹性模 量和密度对 于频率 的计 算结 果 影响 很大,桥面 板 的 厚 度 也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密度和桥面板的厚度选取为待修正的设计参数 . 3. 3 模型修正计算结果 将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进行比较,结果如 表 3 所示. 表 3 中: 狀为 振型阶次. 优化迭代后的设计参数 修 正 值,如 表 4 所 示 .表 4 中: 犈c 为 混 凝 土 弹 性 模 量; ρ为混凝土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王浩宇,等: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455 度; 犺B 为桥面板厚度. 表 3 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与现场实测的动力特性对比 Tab. 3 Compa r i s ono fdynam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e twe enmod i f i edbe am FEMandf i e l dme a su r emen t 现场测试 参数 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 狀=1 狀=2 狀=3 狀=1 狀=2 狀=3 自振周期/s 自振频率/Hz 0. 290 0. 259 0. 244 0. 287 0. 254 0. 241 3. 45 3. 86 4. 09 3. 48 3. 94 4. 15 频率与实测误差/% 振型描述 0 一阶竖弯 0 二阶扭转 0 三阶扭转 0. 86 一阶竖弯 2. 07 二阶扭转 1. 47 三阶扭转 表 4 设计参数修正值与初始值 从表 4 可 知:混 凝 土 的 弹 性 模 量 比 原 选 取 值 增 大 Tab. 4 Va l ue so fde s i r ame t e r s gnpa 21. 67%. 材料弹 性 模 量 的 增 大 表 征 的 是 对 整 个 结 构 的 刚度的修正,说明初始计算模型的结构刚度存在不足;混 凝土的密度的增加是与混凝土中的配筋率和施工时的均 匀程度有关;桥面板厚 度 的 增 大 也 说 明 了 等 效 格 子 梁 模 型并不能较好的模拟 桥 面 板 受 力 情 况,采 用 壳 单 元 模 拟 桥面板能够弥补刚度的缺失 . a f t e randbe f o r emod i f i c a t i on 修正前 犈c/GPa ρ/kg·cm-3 30. 0 2350 0. 400 修正后 36. 5 2547 0. 417 偏差/% 21. 67 8. 38 4. 25 设计参数 犺B/m 修正后梁杆单元模型的模态振型,如图 7 所示. 从图 7 可知:修正后的等效模型比初始模型整体刚 度要大,竖向抗弯与纵向抗扭刚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自振周期明显降低,振型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 ( a)修正后模型的一阶振型 ( b)修正后模型的二阶振型 ( c)修正后模型的三阶振型 图 7 修正后梁杆单元模型的模态振型 F i 7 Moda lshape so fmod i f i edbe am e l emen tFEM g. 3. 4 静力分析验证 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增大了整体刚度,更加符合实际情 况. 对 修 正 后 的 梁 杆 单 元 模 型 在 两 种 工 况下的竖向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其计算结果 与 现 场 实 测 结 果 的 比 较,如 表 5 所 示 .表 5 中:模 型 A 为 未 修正的模型,模型 B 为修正后的模型 . 表 5 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与现场实测的 犔/2 处竖向挠度对比 Tab. 5 Compa r i s ono fve r t i c a lde f l e c t i ona t犔/2be twe enmod i f i edbe am e l emen tFEMandf i e l dme a su r emen t 工况一 工况二 拱肋编号 试验/ mm 模型 A/ 模型 B/ 误差 A/ 误差 B/ mm mm % % 试验/ mm 模型 A/ mm 模型 B/ 误差 A/ 误差 B/ mm % % 3 2. 00 2. 15 1. 95 7. 50 -2. 50 0. 69 0. 86 0. 65 24. 60 -4. 44 5 2. 26 2. 37 2. 20 4. 87 -2. 65 0. 80 0. 85 0. 77 5. 90 -3. 75 7 2. 39 2. 49 2. 35 4. 18 -1. 67 0. 76 0. 87 0. 72 14. 50 -5. 26 10 2. 51 2. 55 2. 50 1. 59 -0. 40 0. 51 0. 61 0. 48 19. 61 -5. 88 12 2. 42 2. 50 2. 38 3. 31 -1. 65 0. 40 0. 47 0. 38 17. 50 -5. 00 14 2. 02 2. 18 1. 95 7. 92 -3. 47 0. 36 0. 44 0. 33 22. 20 -8. 33 由表 5 可知: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 果更 加接近,误差为 0. 40% ~8. 33%. 说明,修正后的模型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双曲拱桥真实的结构受力状况 . 4 结论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有限元建模方法的研究,以及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 下 3 点结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56 2021 年 1)双曲拱桥采用梁杆单元模型进行静力计算时,其总体误差范围为1. 59% ~24. 60% ;而采用实体 单元模型计算时,其总体误差范围为 1. 59% ~20. 30%. 采用梁 杆 单 元 模 型 进 行 动 力 计 算 时,其 总 体 误 差为 2. 5% ~18. 9% ;而采用实体单元模型计算时,其总体误差为 2. 0% ~4. 9%. 2)由于在模拟时的各种简化导致双曲拱桥梁杆单元模型存在较大的刚度缺失,计算结 果精 度要略 差于实体单元模型 .考虑到梁杆单元计算的效率与建模难度等因素,在建模方式上对梁杆单元模型进行 一定的改进,并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计算模型 进 行了混 凝土 弹 性 模 量、混 凝 土 密 度 和 桥 面 板 厚度的参数修正 .修正后的梁杆单元模型静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并且各阶模态振型 也较为接近实测值,静力计算误差在 8. 33% 以内,动力计算误差在 2. 07% 以内. 因此,提出的梁杆单元 模型在修正后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 3)所提出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方法,其研究结果 可以为钢 筋混凝 土双 曲拱桥的建模方法、模型修正和科学计算提供依据,建议在后续研究中采用更多的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 参考文献: [ 1] CAVALAGIL N, GUSELLA V, SEVERINIL. Thes a f e t fma s on r r che swi t hunc e r t a i nge ome t r J]. Compu t  yo ya y[ e r sandS t r uc t u r e s, 2017, 188: 17  31. DOI: 10. 1016/ c omps t r uc. 2017. 04. 003 . j. [ 2] PEPIC, GIOFFRE M, COMANDUCCIG. Dyna ami c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o fas e ve r e l i s t o r i cma s on r r i dge ydamagedh yb [ J]. Pr o c ed i aEng i ne e r i ng, 2017, 199: 3398  3403. DOI: 10. 1016/ r oeng. 2017. 09. 579 . j. p [ 3] 陈旭勇,樊建平,邓泽贤,等 .异型截面拱加固法 与 优 化 设 计 研 究 [ J].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9, 31( 5): 70  74. DOI: i s sn. 1671  4431. 2009. 05. 018. 10. 3963/ j. [ 4] 白海强 .浅析双曲拱桥主拱圈的 维 修 加 固 [ J].智 能 城 市, 2019, 5( 2): 81  82. DOI: 10. 19301/ cnk i. znc s. 2019. 02. j. 047. [ 5] 刘敬涛 .双曲拱桥检测与承 载 力 研 究 [ J].中 国 新 技 术 新 产 品, 2019( 2): 108  109. DOI: 10. 3969/ i s sn. 1673  9957. j. 2019. 02. 057 . [ 6] 王晓阳,赵人达 .危旧双曲拱桥的内力分析[ J].工程设计 CAD 与智能建筑, 2001( 9): 59  60. [ 7] 张向东,赵志军 .基于 ADINA 的敖汉双曲拱桥承载力验算[ 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 7( 4): 488  491, 496. DOI: 10. i s sn. 1671  1815. 2007. 04. 017 . 3969/ j. [ i s sn. 1009  7767. 2003. 8] 刘加湾 .既有双曲拱桥承载力评估及加固[ J].市政技术, 2003, 21( 1): 25  29. DOI: 10. 3969/ j. 01. 006 . [ 9] 漆泰生 .有限元法在危旧双曲拱桥力学分析中的运用[ J].科教文汇, 2006( 2): 195  197. [ 10] 徐家云,袁海庆,王 吉 .双 曲 拱 桥 加 固 新 措 施 [ J].武 汉 城 市 建 设 学 院 学 报, 2001, 18( 4): 14  17. DOI: 10. 3969/ j. i s sn. 2095  0985. 2001. 04. 004. [ 11] 王敏强,王乐,张桓,等 .空腹式双曲拱桥有限元 分 析 与 试 验 研 究[ J].武 汉 大 学 学 报(工 学 版), 2005, 38( 5): 88  93. DOI: 10. 3969/ i s sn. 1671  8844. 2005. 05. 020 . j. [ 12] 程章宏,顾萍 .双曲拱桥有限元分析中建模方法研究[ J].上海公路, 2008( 4): 52  54, 63.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 j. 0109. 2008. 04. 013. [ 13] 顾懋清,石绍甫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拱桥(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 14] 张癑 .悬链线无铰拱的 挠 度 计 算 [ C]∥ 第 15 届 全 国 结 构 工 程 学 术 会 议 论 文 集 .焦 作:中 国 力 学 学 会, 2006: 135  138. [ 15] 陈伟卿 .双曲拱桥维修加固方案研究及工程应用[ J].福建交通科技, 2018( 5): 95  97. [ 16] 南京长江大桥工作总结小组,本刊编辑组 .双曲拱桥[ J].桥梁建设, 1973( 2): 55  64. [ 17] 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检测评估项目[ R].南京:中铁大桥(南京) 桥隧诊治有限公司, 2016 [ 18] 乔雪梅 .多 种 结 构 抗 侧 刚 度 计 算 方 法 对 比 [ J].山 西 建 筑, 2017, 43( 9): 39  40. DOI: 10. 3969/ i s sn. 1009  6825. j. 2017. 09. 021 . [ 19] 宗周红,任伟新 .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和模型确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黄仲一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9011 ? 水浸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犆犉犚犘 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朱万旭1,2,黄宗宁1,2,桑润辉1,杨龙1,2 ( 1.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借助光纤布拉格光栅( FBG)传感器,在不同 浸 润 时 间 下,对 碳 纤 维 复 合 材 料( CFRP)锚 固 结 构 进 行 周 期荷载实验,探 究 水 浸 与 周 期 荷 载 下 CFRP 锚 固 结 构 的 耐 久 性 .试 验 结 果 表 明:随 着 循 环 次 数 的 增 加,环 氧 体 塑性变形减小,并趋于稳定;水浸与周期荷载作用下,锚具内 CFRP 筋发生变形,但 无 脱 锚 现 象 发 生; CFRP 筋 与环氧体界面受水浸环境影响小,筋材表面无腐蚀 . 关键词: 锚固结构;CFRP 筋;水浸环境;周期荷载;耐久性;光纤布拉格光栅( FBG)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 U448. 243. 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57 08 ? ? ? 犇狌 狉 犪犫 犻 犾 犻 狋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犆犉犚犘犃狀犮犺狅 狉 犻 狀犵犛狔 狊 狋 犲犿 犝狀犱 犲 狉 狔犃狀犪 狔 犠犪 狋 犲 狉犐犿犿犲 狉 狊 犻 狅狀犪狀犱犘犲 狉 犻 狅犱 犻 犮犔狅犪犱 , , ZHU Wanxu1 2,HUANGZongn i ng1 2, , SANG Runhu i1,YANGLong1 2 ( 1.Schoo lo fC i v i landAr ch i t e c t ur a lEng i ne e r i ng,Gu i l i 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Gu i l i n541004,Ch i na; yo 2.Guangx iKeyLabo r a t o r fRo ck i lMe chan i candEng i ne e r i ng,Gu i l i n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Gu i l i n541004,Ch i na) ?So yo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Wi t ht hehe l ff i be rBr aggg r a t i ng ( FBG)s ens o r,pe r i od i cl oad i ngexpe r imen t swe r ec a r r i edou t po CFRP)ancho r ages t r uc t u r eunde rd i f f e r en twe t t i ngt imet oexp l o r et hedu  onc a r bonf i be rr e i n f o r c edpo l r( yme r ab i l i t fCFRPancho r ages t r uc t u r eunde rwa t e rimme r s i onandpe r i od i cl oad.Theexpe r imen t a lr e su l t sshow yo t ha t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cy c l et ime s,t hep l a s t i cde f o rma t i ono fepoxybodyde c r e a s e sandt endst obes t ab l e; CFRPba r sde f o rmi nancho r age,bu tnos l i c cu r sunde rwa t e rimme r s i onandpe r i od i cl oad;t hei n t e r f a c ebe  po twe enCFRPba r sandepoxybodyi sl e s sa f f e c t edbyt hewa t e rimme r s i onenv i r onmen t,andt he r ei snoc o r r o  s i onont hesu r f a c eo fCFRPba r s. r i od i cl oad;du 犓犲 狉 犱 狊: ancho r ages t r uc t u r e;CFRPba r;wa t e rimme r s i onenv i r onmen t;pe r ab i l i t i be r y;f 狔狑狅 Br aggg r a t i ng ( FBG)s ens o r 桥梁钢制拉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会出现许多问题,如 自重 大、腐 蚀 问 题 严 重 等 .碳 纤 维 复 合 材 料 ( CFRP)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桥梁等结构及特殊工程中 传统钢 材替 代品的 首选材料 .碳纤 维 复 合 材 料 具有拉伸强度高、模量大、耐腐蚀等优点,为了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 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5].材料具 有 优 良 的 耐 久 性 是 保 障 桥 梁 结 构 在 服 役 期 间 安 全 及 稳 定 的 重 要 条 收稿日期: 2020 09 06 ? ? 通信 作 者: 朱 万 旭 ( 1972?),男,教 授,博 士,主 要 从 事 预 应 力 结 构 及 加 固 工 程 的 研 究 . E ma i l: zhuwanxu@v i 163. p.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0703007) 45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件 .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内在原因使组成、性能发生变 化,还长 期受到 周 围 环 境 和 各 种 因 素 的 破 坏 作 用,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化学作用(酸碱盐)、物理作用、生物 作用 和机械 作 用 4 个 方 面,内 部 因 素 包 括 材 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耐久性方面 .王磊等 [6]分析了纤 维复合材料( FRP)筋?珊瑚混凝土破 坏 形 态 及 粘 结 强 度 的 变 化,发 现 随 着 浸 泡 时 间 的 增 加, CFRP 筋 仅 [ 7] 表面基体有少许损伤且粘结强度降低较 少 .张 玲 玲 等 对 海 洋 环 境 下 CFRP 材 料、混 凝 土、 CFRP 混 凝 土粘结界面及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研究,发现海洋环境对材料、粘结界面和加固后柱的性能 均有影响,使其力学性能指标值降低 .李江林等 [8]探讨了氯盐环境下碳纤维布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构件 界面的耐久性,研究发现裂缝修补后粘贴 CFRP 加固法和替 换受 损 混凝 土 后加 固法更能 发挥 CFRP 材 料的高强性能,提高界面的耐久性 .在桥梁中索锚结构受到 荷 载 与 复 杂 环 境 耦 合 作 用 [9],为 了 推 广 碳 纤 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有必要对 CFRP 锚固结构的耐久性进行研究 . CFRP 筋锚 具的 主要类 型有夹片型、粘结型及复合型 [10?15].夹片型锚具受荷端的“切口效应”会夹伤碳纤维筋材,同时,夹片型与 复合 型锚 具 中的金 属 夹片容易受 到盐溶 液的腐 蚀 .在粘结 型锚具 中,虽 然碳纤维 复合材 料与 粘结剂 [16] 均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 CFRP 锚固 结 构 在 水 浸 与 周 期 荷 载 作 用 下 能 否 保 持 不 脱 锚,水 通 过 纤 维 材料与粘结剂界面的微小裂缝渗入是否会影响锚固性能仍有待研究 . 因此,本文以光纤光栅为检测方式对锚具内部碳纤维筋进行实时 监测,通 过对 比不泡 水、泡水 端 0, 7, 28d 的周期荷载试验结果,研究在水浸环境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CFRP 锚固结构的耐久性 . 1 试验设计及理论 1. 1 仪器及方案 采用上海市华龙测试仪器有限 公 司 制 作 的 WAW 1000 型 钢 绞 线 万 能 试 验 机 进 行 试 验 .按 照 JTT 29-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规定进行循环次数为 50 次的周期试验 . 在试验前期,对光纤光栅的检测能力进行验证,发现当施加的拉力荷载大于 60kN 时,光纤光栅监 测到的数据不稳定,因此,试验选择拉力荷载的取值 范 围 为 12~50kN.加 载 方 式 为 常 应 力 幅 值 循 环 正 弦加载,从初始状态开始加载至 12kN,加载速度不大于 100 MPa·mi n-1 ,加载至 50kN 时记录光栅读 数,再逐级卸载至疲劳下限值,卸载速度不大于 100 MPa·mi n-1 ,持荷 2 mi n 后 记 录 相 应 读 数,根 据 次 数需要重复加卸载过程 . 试验一共制作 3 组 试 件,每 组 试 件 有 4 个 光 纤 光 栅,分 别 编 号 1. 1~1. 4, 2. 1~2. 4, 3. 1~3. 4.首 先,对所有试件进行 50 次周期张拉试验,标记为 0d 组;接着,给每组试件加装泡水 装置,并 加入 一定量 的水溶液浸泡 7d 后,观察试件的变化,水浸状 态 下 进 行 50 次 周 期 张 拉 试 验,标 记 为 7d 组;泡 水 28d 后,再次进行周期张拉试验,标记为 28d 组 . 1. 2 试件的设计 参考国家标准 GB/T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并结合试验仪器情况制作试件 .测量试 件均从同一 批 成 品 CFRP 筋 上 截 取 并 加 工 而 成 .由于粘结 的 光 纤 光 栅 传 感 器 较 长,周 期 荷 载实验所用 的 试 件 长 度 需 保 证 两 端 之 间 的 距 离不 小 于 1000 mm,锚 固 长 度 设 计 为 350 mm.试件采 用 耦 合 5 根 直 径 为 2 mm 的 钢 丝 碳纤维复合筋,公称直径为 8mm,截面面积为 50. 24mm2 . 在 CFRP 筋 两 端 各 刻 长 350 mm、深 0. 7 mm、宽 1 mm 的 凹 槽,用 酒 精 将 凹 槽 清 洗 干 净,待凹槽干燥后,距 筋 材 尾 部 50, 100 mm 处 图 1 周期荷载试样 图 2 光纤光栅监测点 粘贴光纤光栅,待胶体干燥后将 CFRP 筋 锚固 F i 1 Pe r i od i cl oad g. F i 2 Mon i t o r i ngpo i n t s g. (图 1).光纤光栅监测点,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spe c imen o ff i be rb r aggg r a t i n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朱万旭,等:水浸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CFRP 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459 监测点 1, 2 为泡水端;监测点 3, 4 为非泡水端 . CFRP 筋锚固结构尺寸及各测点的分布,如图 3 所示 . 图 3 CFRP 筋锚固结构尺寸及各测点的分布(单位: mm) F i 3 Ancho r ages t r uc t u r es i z eo fCFRPba r sandd i s t r i bu t i ono fme a su r i ngpo i n t s( un i t:mm) g. 1. 3 试验原理分析 试验碳纤维筋由 4 个物理相组成,分别为高强钢丝、环氧树脂、纤维及树脂和纤维之间的界面 .碳纤 维原丝及高强钢丝的弹性模量较高,承受 95% 以上的荷载;浸渍树脂 基体的 弹性模量 较小,能承 担纤维 方向的荷载有限,主要用于保护、固定纤维丝,传递纤维 间的 剪应力;界 面 是 纤 维 与 基 体 间 的 连 接 层,其 主要作用是传递基体与纤维之间的应变差异,使两者 应变相 协调 .对于 单 根 碳 纤 维 原 丝,周 期 试 验 失 效 的原因是荷载达到剩余承载力失效或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开裂失效;对于复合纤维筋,疲劳损伤情况较为 复杂,当树脂和纤维之间界面较弱时,纤维受力传递给树脂,界 面处 出 现 微 裂 缝,随 着 循 环 圈 数 的 增 加, 界面处的裂缝逐渐扩展,最终形成宏观裂缝(图 4( a));当树脂和纤维之间的 界面较强 时,微 裂缝 出现在 纤维内部,随着循环圈数的增加,微裂缝扩展成为横向裂缝,导致其他纤维丝承受荷载增大,裂缝扩展加 快,最终破坏形式为纤维筋破断(图 4( b)). ( a)界面破坏 ( b)纤维破坏 图 4 纤维筋周期荷载试验破坏机理 F i 4 Fa i l u r eme chan i smo ff i be rba ri npe r i od i cl oadt e s t g. 1. 4 光纤光栅原理 光纤光栅的本质就是由于光纤芯区折射率周期变化 造成光 纤波 导 条 件 的 改 变,从 而 导 致 一 定 波 长 发生相应的模式耦合,使得其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对 该波长 出现奇 异 性 .随 着 碳 纤 维 筋 应 力 的 改 变,筋 内光纤光栅波长发生相应的变化 . 以均匀周期正弦型光纤光栅为例说明耦合特性,均匀光纤光栅的折射率微扰为 2π· 狕 . 狕)=Δ狀·cos Δ狀( Λ 式( 1)中: Δ狀 为折射率最大变化量; Λ 为光栅周期 . 由式( 1)可以得到光纤光栅的耦合波长方程为 ( ) ( 1) ( ) d犃狊- ( ) =犽犃狊+ ·exp( 2 iΔβ狕), 烌 d 狕 烍 ( ) d犃狊+ (- ) · ( ) =犽犃狊 exp -2 iΔβ狕 . 烎 d 狕 (+ ) (- ) 式( 2)中: 犃狊 , 犃狊 为前、后传导模; 犽 为耦合系数; Δβ狕 为相位失配条件 . 相应地,可得到正弦型光栅的相位匹配条件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60 2021 年 犽 烌 Δβ= -β狊=0, 2 烍 烎 λB =狀effΛ. ( 3) 式( 3)中: 狀eff为第狊 阶模式的有效折射率; λB 为中心波长 . 应力引起的光纤光栅波长漂移描述为 ( 4) ΔλB =2( Λ·狀e+ΔΛ·狀eff). 式( 4)中: 狀e为光纤光栅折射率因应力产生的 变 化; ΔΛ 为 光 栅 栅 距 因 应 力 产 生 的 变 化; Δ狀eff为 光 纤 光 栅 的弹光效应引起的折射率变化 . 当光纤光栅 轴向( 狕 方向)受 到均 匀 力时,光栅产 生轴向 均匀应 变 .此时,各方 向的 应力可 以表示 为 σ狕 =狆, σ狓σ狔 =0,其中, 狆 为外加压强,且不存在切向应力 .根据材料力学原理可求得各方向的应变为 狆 狆 T [ -ν ε狓 ε狔 ε狕 ] = -ν 犈 犈 式( 5)中: 犈 为光纤光栅的弹性模量 . ν 为光纤光栅的泊松比; [ 狆 犈 T ]. ( 5) 将式( 4)展开可得 ΔλB =2Λ (狀犔 ·Δ犔+狀犪 Δ犪)+2犔Λ·Δ犔·狀 . e f f e f f e f f ( 6) 式( 6)中: Δ犔 为光纤的纵向伸缩量; Δ犪 为由于纵向拉伸引起 的光纤 直径变化; 狀eff/犔 表示 弹光 效应引 起的有效折射率变化; 狀eff/犪 表示波导效应引起的有效折射率变化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水浸环境前、后周期试验分析 在安装试件 1 时, 1. 3 号 光栅被 夹片夹 坏,仅 有 3 个光纤 光栅的 数据可 以使用 .由于 环氧 体 为 非 完 全弹性材料,因 此,每 张 拉 一 次 均 有 残 余 变 形 .试 件 1 的 波 长 变化量循环 次 数 曲 线,如 图 5 所 示 .图 5 中: Δλ 为 波 长 变 化 量; 犖 为循环次数; 犉 为施加的拉力荷载 .由 图 5 可 知: 1. 1 号、 1. 2 号光纤光栅的波长变化均单调增 加,曲 率随 着循环 次数 的 增加而减小 且 趋 于 平 缓,在 同 一 个 循 环 内,拉 力 荷 载 12~50 kN 之间的波长变化量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 1. 4 号光纤 光栅随着循环 次 数 的 增 加,波 长 变 化 较 快,趋 近 45 次 循 环 荷 载后,变化幅度开始 放 缓,同 一 个 循 环 内,在 荷 载 12~50kN 之间的波长变化量为 28d 组 >7d 组 >0d 组; 3个光纤光栅 的变化率皆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 . ( b)1. 2 号光纤光栅 ( a)1. 1 号光纤光栅 ( c)1. 4 号光纤光栅 图 5 试件 1 的波长变化量循环次数曲线 F i 5 Wave l eng t hva r i a t i on  cy c l enumbe rcu r ve so fspe c imen1 g. 试件 2 的波长变化量循环次数曲线,如图 6 所 示 .由 图 6 可 知:在 第 1 组 循 环 张 拉 过 程 中,各 光 纤 光栅的波长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波长变化的幅度逐渐变小; 2. 1 号、 2. 2 号光纤光栅的变化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朱万旭,等:水浸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CFRP 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461 曲率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同一循环内的波长变化量为 28d 组 >7d 组 >0d 组; 2. 3 号、 2. 4 号光 纤光栅的变化曲率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同一循环内的波长变化量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泡 水端的 2. 1 号、 2. 2 号光纤光栅的变化是单调 递 增 的,而 未 泡 水 端 2. 3 号、 2. 4 号 光 纤 光 栅 的 7, 28d 组 变化曲线呈现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 . ( a)2. 1 号光纤光栅 ( b)2. 2 号光纤光栅 ( c)2. 3 号光纤光栅 ( d)2. 4 号光纤光栅 图 6 试件 2 的波长变化量循环次数曲线 F i 6 Wave l eng t hva r i a t i on  cy c l enumbe rcu r ve so fspe c imen2 g. 试件 3 的波长变化量循环次数曲线,如图 7 所示 .由图 7 可知: 3. 1 号、 3. 2 号 光纤光栅 在各组 周期 试验中,波长都是线性递增,波长变化 率 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在 同 一 个 循 环 内 的 波 长 变 化 量 为 28d 组 >7d 组 >0d 组; 3. 3 号、 3. 4 号光纤光栅在 0d 组周期试验中的波长线性递增,波长变化曲率随 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在 7d 组、 28d 组试验中,波长变化近似一 条平稳 的直 线,波 长变化率 为 0 d 组 >7d 组 >28d 组,循环内波长为 0d 组 >7d 组 >28d 组 . 综合对比分析 3 组试件在泡水前、后的几次循环张拉 试 验情 况 .除 个 别 特 殊 情 况 外,在 未 泡 水 试 验 中,两端的变形基本相同;在泡水试 验 中,泡 水 端 的 波 长 变 化 量 明 显 大 于 非 泡 水 端,随 着 泡 水 时 间 的 增 加,泡水端循环周期内的波长变化量不断增加,而非泡水端则随循环次数的增多,波长变化量越来越小; 循环荷载试验对锚固结构的影响大于水浸泡对锚固结构的影响 . 3 组试件各监测点试验后的波长变化量,如表1 所示 .表1 中:光纤光栅1. 1 代表试件1 的第1 个光 ( a)3. 1 号光纤光栅 ( b)3. 2 号光纤光栅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62 ( c)3. 3 号光纤光栅 2021 年 ( d)3. 4 号光纤光栅 图 7 试件 3 的波长变化量循环次数曲线 F i 7 Wave l eng t hva r i a t i on  cy c l enumbe rcu r ve so fspe c imen3 g. 纤光栅监测点,表中数值为试验后取下试件,等光纤光栅完全稳定后测得的数值减去初始值所得 . 表 1 3 组试件各监测点试验后的波长变化量 Tab. 1 Wave l eng t hva r i a t i ono ft hr e eg r oupso fspe c imensa te a chde t e c t i onpo i n ta f t e rt e s t 28d 组 Δλ/nm 7d 组 0d 组 光纤光栅 1. 1 0. 3461 0. 2039 0. 0453 光纤光栅 1. 3 - - 光纤光栅 2. 1 0. 2929 0. 1807 监测点 28d 组 Δλ/nm 7d 组 0d 组 光纤光栅 1. 2 0. 9208 0. 4983 0. 4088 - 光纤光栅 1. 4 0. 7699 0. 4804 0. 4085 0. 1034 光纤光栅 2. 2 1. 1051 0. 8370 0. 1040 监测点 光纤光栅 2. 3 0. 3882 0. 2593 0. 1385 光纤光栅 2. 4 0. 5179 0. 2607 0. 1247 光纤光栅 3. 1 1. 0574 0. 8917 0. 2470 光纤光栅 3. 2 1. 2695 0. 9953 0. 5491 光纤光栅 3. 3 0. 4703 0. 3878 0. 1783 光纤光栅 3. 4 0. 6639 0. 5295 0. 1561 由表 1 可知:在每次循环张拉试验过程中,虽然波长 有 较大的 变化,但 是 绝 大 部 分 为 筋 材 的 弹 性 变 形,只有少数部分为环氧体的塑性变形;泡水端的 塑 性 变 形 略 大 于 非 泡 水 端,在 泡 水 7d 后 的 塑 性 变 形 略大于泡水 28d 后的塑性变形 . 2. 2 静载实验 为了研究 CFRP 锚固系统在水浸 及 周 期 荷 载 情 况 下 对 锚 固 性 能 的 影响,将 3 个试件进行静力张拉试验,得到 CFRP 锚结构的剩余强度 . 在 泡水 7d 后的周期试验中,在水中掺入体积分数为50% 的红色染 料(图 8),以便观察渗漏情况 .加载方案为每级 10kN 加载 至 80kN,每 级记录 1 组光纤光栅数据,然后,由 80kN 拉至试件破坏 . 加载初期,筋材无明显变化,环氧体也无任何异常现象;当持续加载 至 70~80kN 时,隐约听见环氧体相互挤压、摩擦的声音;加载至 90kN 图 8 浸染料静载拉伸试验 后,有铁砂受挤 压 脱 落 的 声 音;加 载 至 100kN 时,筋 材 开 始 发 出 嘣 丝 F i 8 S t a t i ct ens i l et e s t g. o fdyeimme r s i on 声, 105kN 开始随着碳纤维丝的破裂、破断,荷载有所下降,此 时的荷载 位移曲线表现为锯齿状;最终, 3 个试件的破坏荷载均超过 120kN,而 且其破 坏形 式均为理 想的发 散式 破环 .周期荷载试验后试件的拉伸破坏情况,如图 9 所示 . 试验完成后,沿着距离端口 5cm 处锯开锚具,观察其 截面内 部 情况,锚 具 切 口 截 面,如 图 10 所 示 . 由图 10 可知:试件经过周期试验及长时间冷凝水浸泡后,距离锚具端口 5cm 处的截面并没有红色液体 进入锚具内部,说明环氧体有良好的密封 性; CFRP 筋 与 树 脂 间 界 面 受 到 冷 凝 水 影 响 小,在 试 验 过 程 中 也没有发生界面滑移;在初期的探 索 试 验 中,光 纤 光 栅 往 往 只 能 跟 随 至 拉 力 荷 载 60kN 左 右 就 不 能 正 常检测到数值,经过周期循环张拉试验后发现,光纤光栅检测的量程变大,在拉伸破坏后,部分光纤光栅 仍能读出有效数据 . 2. 3 锚固区筋材应变分析 锚固区内筋材的应变监测结果,如图 11 所示 .由图 11 可知:随着荷载的增加,锚固区筋材的应变线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朱万旭,等:水浸与周期荷载耦合下 CFRP 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 a)试件 1 ( b)试件 2 463 ( c)试件 3 图 9 周期荷载试验后试件的拉伸破坏情况 图 10 锚具切口截面 F i 9 Tens i l ef a i l u r eo fspe c imensa f t e rcy c l i cl oad i ngt e s t g. F i 10 Ancho r agecu ts e c t i on g. 性增加,当拉力荷载为 0~80kN 时,没 有明 显 突 变;泡 水 端 筋 材的变形较大,验证了泡 水 端 的 变 形 大 于 非 泡 水 端 的 结 论;除 了第一级荷载 会 受 夹 持 的 影 响 造 成 不 规 则 变 形 外,在 拉 力 荷 载为 10~80kN 之间的波长变化规 律 为泡 水端 比 非 泡 水 端 大 10% ~30%. 周期荷 载试 验后 筋材的剩余强 度数值 表,如表 2 所 示 .表 2 中: 犉max为极限荷载; 狆max为极限强度; 狆max为平均极限强度 . 对比表 1 与 表 2 可 知:周 期 荷 载 试 验 后,泡 水 端 的 CFRP 锚固结构依然 具 有 良 好 的 锚 固 性 能,试 件 的 极 限 强 度 均 值 大 ( b)试件 2 ( a)试件 1 ( c)试件 3 图 11 锚固区内筋材的应变监测结果 F i 11 S t r a i nmon i t o r i ngo fr e i n f o r c emen ti nancho r agez one g. 于母材试验均值,说明在循环荷载与水浸环境下, CFRP 的锚固性能仍保持稳定 . 表 2 剩余强度数值表 Tab. 2 Re s i dua ls t r eng t ht ab l e 试件编号 犉max/kN 狆max/MPa 试件 1 124 2468 狆max/MPa 2433 试件 2 120 2388 2433 试件 3 124 2468 2433 3 结论 锚固区内筋材以光纤光栅为检测方式对锚固结构在 水浸条 件下 的 锚 固 性 能 进 行 检 测,通 过 对 试 验 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 3 点结论 . 1)50 次循环的周期荷 载 试 验 中,初 始 几 个 循 环 的 环 氧 体 塑 性 变 形 开 始 较 大,随 着 循 环 次 数 的 增 大,每个循环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减小并趋于稳定 . 2)对比泡水端与非泡水端在周期荷载试 验 的 数 据 可 知,泡 水 端 的 波 长 变 化 曲 率 大 于 非 泡 水 端;泡 水端碳纤维筋受到较大的形变,而 CFRP 筋与环氧体界面受到水浸影响小,试验中无脱锚发生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64 2021 年 3)水浸及周期荷载耦合作用虽然会使锚 具 内 部 筋 材 变 形,但 并 不 能 影 响 锚 固 结 构 的 锚 固 性 能,观 察浸水端碳纤维筋表面无腐蚀现象 . 参考文献: [ 1] SMITH S, TENGJ. FRP  s t r eng t henedRCbe ams Ⅰ :Re v i ewo fdebond i ngs t r eng t hmode l s[ J]. Eng i ne e r i ngS t r uc  2002, 24: 385  395. DOI: 10. 1016/S0141  0296( 01) 00105  5. t u r e s, [ 2] ABDESSEMED M, KENAIS, BALIA, 犲 狋犪 犾. Dynami cana l s i so fab r i dger epa i r edbyCFRP:Expe r imen t a landnu  y me r i c a lmode l l i ng[ c onbu i l dma t. J]. Cons t r uc t i onandBu i l d i ng Ma t e r i a l s, 2011, 25( 3): 1270  1276. DOI: 10. 1016/ j. 2010. 09. 025. [ 3] S IWOWSKIT, PITEK B, S IWOWSKA P, 犲 狋犪 犾. De ve l opmen tandimp l emen t a t i ono fCFRPpo s t  t ens i on i ngsy s t em f o rb r i dges t r eng t hen i ng[ engs t r uc t. 2020. J].Eng i ne e r i ng S t r uc t u r e s, 2020, 207: 110266( 1  13).DOI: 10. 1016/ j. 110266. [ 4] 季园园,韩庆华,芦燕,等 . CFRP 在土木工程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结 构 工 程 师, 2014, 30( 5): 210  219. DOI: 10. 15935/ cnk i. s. 2014. 05. 032. j. j ggc [ 5] ZHAO Xi n. Theapp l i c a t i ono fCFRPr e i n f o r c emen ts chemei naove r s sb r i dger e i n f o r c emen teng i ne e r i ng[ J]. Ad  pa /AMR. vanc ed Ma t e r i a l sRe s e a r ch, 2013, 753/754/755: 520  524. DOI: 10. 4028/www. s c i en t i f i c. ne t 753  755. 520. [ 6] 王磊,李威,陈 爽,等 .海 水 浸 泡 对 FRP 筋珊 瑚 混 凝 土 粘 结 性 能 的 影 响 [ J].复 合 材 料 学 报, 2018, 35( 12): 3458  cnk i. f hc l xb. 20180211. 001. 3465. DOI: 10. 13801/ j. [ 7] 张玲玲,张陵,马建勋 .外粘贴 CFRP 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试验研 究[ J].土 木 工 程 学 报, 2010, 43 ( tmgcxb. 2010. 01. 015. 1): 77  81. DOI: 10. 15951/ j. [ 8] 李江林,谢建和,陆中宇,等 .氯盐环境下碳纤维布加 固 受 损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界 面 耐 久 性 研 究 [ J].工 业 建 筑, 2019, 49( 9): 124  129. DOI: 10. 13204/ z 201909022. j. gy j [ 9] 孙得璋,陈斌,孙柏涛,等 .桥梁多灾害研究综述[ J].自然灾 害 学 报, 2014, 23( 6): 32  37. DOI: 10. 13577/ nd. 2014. j. j 0604. [ 10] 刘荣桂,李明君,刘德鑫,等 .碳纤维 增 强 复 合 材 料 筋 复 合 型 锚 具 试 验 研 究 和 有 限 元 分 析 [ J].工 业 建 筑, 2012, 42 ( 11): 92  96. DOI: 10. 13204/ z 201211020. j. gy j [ 11] 邓朗妮,燕柳斌,陈华,等 .预应力 CFRP 板夹片式锚具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J].建筑技术, 2009, 40( 11): 1043  1045. i s sn. 1000  4726. 2009. 11. 030. DOI: 10. 3969/ j. [ 12] 刘荣桂,刘德鑫,延永东 . CFRP 筋复合型锚具锚固性能研究[ 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0( 2): 9  14. DOI: 10. i s sn. 1673  2049. 2013. 02. 002. 3969/ j. [ 13] 侯苏伟,龙佩恒,黄国平,等 . CFRP 筋 锚 固 技 术 试 验 研 究 [ J].施 工 技 术, 2018, 47( 10): 90  95, 100. DOI: 10. 7672/ sg s 2018100090. j [ 14] 李十泉,刘荣桂,陈蓓,等 .改进型碳纤维复材筋用锚具静载测试及黏结应力分布[ J].工业建筑, 2016, 46( 12): 157  162. DOI: 10. 13204/ z 201612030. j. gy j [ 15] 梅葵花,吕志涛,张继文 . CFRP 筋黏 结 型 锚 具 试 验 研 究 及 实 桥 应 用 分 析 [ J].中 国 公 路 学 报, 2016, 29( 1): 53  60. DOI: 10. 3969/ i s sn. 1001  7372. 2016. 01. 007. j. [ 16] 任慧韬,姚谦峰,胡安妮 .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 的 耐 久 性 能 试 验 研 究 [ J].建 筑 材 料 学 报, 2005( 5): 520  526.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 9629. 2005. 05. 009. j.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0022 ? 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 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徐杭1,2,冉茂宇1,2 ( 1.华侨大学 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厦门市生态建筑营造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为了探究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首先,对比不同颜色和孔隙结构的泡沫玻 璃、红色饰面磁砖和灰色加气混凝土在不同波长下的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然 后,测 试 不 同 材 料 块 的 饱 和 含 水 量, 并将其贴于绝热块上,模拟其在夏季 气 候 条 件 下 的 水 平 屋 面 被 动 蒸 发 降 温 效 果、水 分 蒸 发 量、贴 面 和 外 表 温 度 .结果表明:白色、深灰色、黑色泡沫玻璃的太阳 辐 射 吸 收 率 依 次 为 0. 32, 0. 71, 0. 94;通 孔 泡 沫 玻 璃 的 体 积 保水量是闭孔泡沫玻璃的 2. 5~3. 0 倍,采用通孔泡沫玻璃可以极大提高材料的保水量;白色通孔泡沫玻璃不 仅可以减少太阳辐射量的吸收,并且饱和含水量较大,可延长蒸发降温持续时间,是适合用于屋面被动蒸发的 多孔材料 . 关键词: 多孔材料;泡沫玻璃;孔隙结构;太阳辐射吸收量;建筑屋面;蒸发降温 中图分类号: TU551. 3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65 09 ? ? ? 犐 狀 犳 犾 狌 犲狀犮 犲狅 犳犆狅 犾 狅 狉犪狀犱犘狅 狉 犲犛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狅 犳犉狅 犪犿 犌犾 犪 狊 狊狅狀 犈狏 犪狆狅 狉 犪 狋 犻 狅狀犪狀犱犆狅狅 犾 犻 狀犵狅 犳犚狅 狅 犳 , , XU Hang1 2,RAN Maoyu1 2 ( 1.Schoo lo fAr ch i t e c t ur 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Xi amenKeyLabo r a t o r fEc o l og i c a lBu i l d i ngCons t r uc t i on,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o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I no r de rt or e s e a r cht hei n f l uenc eo fc o l o randpo r es t r uc t u r eo ff oamg l a s sone vapo r a t i onandc oo l  heabs o r t i onr a t e so fd i f f e r en twave l eng t hso fs o l a rr ad i a t i ononf oam g l a s swi t hd i f f e r en tc o l o r i ngo fr oo f,t p andpo r es t r uc t u r e,r edf a c i ngt i l e sandg r aya e r a t edc onc r e t ewe r ec ompa r ed.Thes a t u r a t edwa t e rc on t en to f d i f f e r en tma t e r i a lb l o ckswa st e s t ed,andt hey we r ea t t a chedt ot hei nsu l a t i onb l o ckt os imu l a t et hepa s s i vee  vapo r a t i vec oo l i nge f f e c t,wa t e re vapo r a t i on,vene e randappe a r anc et empe r a t u r eo ft heho r i z on t a lr oo funde r o l a rr ad i a t i onabs o r t i onr a t e so fwh i t e,da r kg r ay,and summe rwe a t he rc ond i t i on.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s p b l a ckf oam g l a s sa r e0. 32,0. 71and0. 94i ns e e;t hevo l umewa t e rr e t en t i ono ft hr ough c e l lf oamg l a s si s ? quenc 0t ime sa sl a r st ha to fc l o s ed c e l lf oamg l a s s,t het hr ough l ef oamg l a s sc ang r e a t l nc r e a s ewa  2. 5~3. ? ?ho gea yi t e rr e t en t i onc apa c i t ft hema t e r i a l.Wh i t et hr ough l ef oam g l a s sc anno ton l educ et heabs o r t i ono fs o  ?ho yo yr p ta l s oex t endt hedu r a t i ono fe vapo r a t i onandc oo l i ngduet og r e a t e rs a t u r a t edwa t e rc on t en t, l a rr ad i a t i on,bu wh i chc anbeus eda spo r ousma t e r i a lsu i t ab l ef o rr oo fpa s s i vee vapo r a t i on. r ousma t e r i a l;f r es t r uc t u r e;s 犓犲 狉 犱 狊: po oam g l a s s;po o l a rr ad i a t i onabs o r t i on;bu i l d i ngr oo f;e vapo r a  p 狔狑狅 t i onc oo l i ng 屋面是炎热地区建筑隔热的重要部位 .研究表明,对于有屋 面 的 房 间,通 过 屋 面 得 热 占 房 间 总 得 热 收稿日期: 2020 10 16 ? ? 通信作者: 冉茂宇( 1967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的研究 . E ma i l: 373664489@qq.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678254);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项目( 18014085035)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66 2021 年 [] [] 的 40% ~60% [12],是南墙得热的 2. 78 倍 3 ,对屋面进行隔 热处理 可 有效 改善室 内热环境 4 .太 阳 辐 射 当量温度反映了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热使室外热作 用 提高 的程 度,而 屋 面 受 太 阳 照 射 时 间 最 久、强度最大,因此,降低屋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是屋面隔热的有效途径 [5]. 为了减少屋面的太阳辐射吸收量,国内外研究人员相继对 屋面材 料 的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 进 行 了 实 测 [ ] 和研究 [610]. Akba r i等 11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 1 所 住 宅 测 试 低 吸 收 率 涂 料 对 屋 面 的 节 能 作 用,屋 面 吸 收 率从0. 82 降至 0. 27 后,平均每天节省了 2. 2kW ·h 的电能,预计空调季可节省 264. 0kW·h 的电能 . [ ] [ ] Suehr cke12 利用方程推导出在澳大利亚北 部 浅 色 屋 面 比 深 色 屋 面 获 得 的 热 量 低 约 30%.庄 超 群 13 在 福建省厦门市某宿舍建筑屋顶分别涂黑色、白色和黄 色涂料,测试 发现 在 夏 季 典 型 日,白 色 和 黄 色 热 反 射屋顶的房间空调节电率分别为 28. 2% 和 23. 7% ,且 可 减 少 房 间 尖 峰 负 荷,延 迟 用 电 尖 峰 时 段 . Chen 等 [14]利用流体动力学( CFD)模拟,发现城市 10 m 以 上 高 度 的 建 筑 采 用 高 反 射 率 的 材 料 可 有 效 缓 解 城 市热岛效应 . 建筑屋面覆盖一层浅色热反射涂料虽然能够阻隔大部分的太阳辐射热,但涂料的耐热性较差,容易 老化,且在雨水冲刷和灰尘蓄积条件下其反射率会减小 [15].因此,各国学者又 相继 研究了在 屋面使 用含 水多孔质被动蒸发降温的效果 .浦野良美等 [16]首先测试白色发泡砂浆贴附透 气岩 棉硅酸钙 对试验 房壁 体的蒸发降温效果,表明日间室内温度相比无蒸发降温 隔热 结构温 度可降 低 2~4 ℃ ,在 空调 能 耗 方 面 [ ] 节能 24% 左右 . Run 等 17 在美国实测多孔 织 物 贴 附 泡 沫 浸 飘 于 屋 顶 水 池 对 屋 面 的 蒸 发 降 温 效 果 . Na  [ ] ha r等 18 在印度干旱地区测试麻袋浸水蒸发对屋面 的 降 温 效 果,研 究 表 明 建 筑 外 表 多 孔 织 物 浸 润 蒸 发 [ ] 具有最好的降温功效 . 2009 年,Wanphen 等 19 在日本对比实测卵石、硅砂、火山灰 和硅质页 岩对屋 面蒸 发降温的影响,发现大颗硅质页岩含水蒸发对屋面降 温效果 较好,相比 混 凝 土 砂 浆 屋 面,可 使 外 表 温 度 [ ] 降低 8. 63 ℃.孟庆林 20 测试砂层含水蒸发对屋面的降温功效 .文献[ 21  30]对加 气混 凝土、多孔 饰面砖 等的含水蒸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 30mm 厚度砂层含水蒸发可降低屋面内、外表面温度,最 大分别 [ ] 可降低 5, 25 ℃ ,有效降温时间为 3d20 .加气混凝土用于屋面被动蒸发推荐的厚度因气候不同 而各异, 在高温低湿条件下, 100mm 厚度可减少屋面热流最大达20 W·m-2 ;在中温、中湿条件下, 50mm 厚度 [ 21] 适用性更强 .多孔砖因孔隙结构不同而吸水和保水 特性各 异,保 水 率 为 16. 4% 的 多 孔 砖 吸 放 湿 能 力 较好,将其作为广东省广州市夏季典型气象日的蒸发降温较为合适 [22].刘才丰等 [31]对比实测 30 mm 厚 砂层和加气混凝土在重庆地区的含水蒸发对刚性屋面降温的影响,与文献[ 20]研究结论类似,砂层和加 气混凝土含水蒸发可降低内表面温度,最大分别降低4. 6, 4. 1 ℃.由于聚氨酯泡沫具有极大的吸水保水 性能 [32],王波等 [33]利用模型箱对比测试了聚氨酯泡沫实 铺和架 空 含水 蒸 发 对 厦 门 市 屋 面 的 降 温 影 响, 指出材料实铺在屋面更能发挥其降温效果,同时极大减少水分蒸发量 . 国内外学者在降低屋面太阳辐射吸收率和多孔材料用于建筑外表含水蒸发的降温两方面都进行不 少研究,结果表明,低吸收高反射率的屋面可以极大减小 屋面综合 温度,含 水 多 孔 材 料 蒸 发 对 建 筑 降 温 和节能作用相当明显,但目前的研究尚未综合考虑材料含水蒸发和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共同作用的影响 . 泡沫玻璃是一种新型无机多孔材料,依孔隙结构不同可以分为闭孔和开孔两类,具有质量轻、孔隙率大、 耐酸抗碱、耐气候性强、干燥后导热系数小等诸多优点,从其 性能上 看是 比 较 适 合 用 于 建 筑 外 表 被 动 蒸 发降温的材料;另外,泡沫玻璃还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颜 色选择,这 为综 合 考 察 材 料 的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 和含水被动式蒸发共同降温提供了条件 .本文通过测试不同颜色泡沫玻璃的太阳辐射吸收率、不同孔隙 结构泡沫玻璃的饱和含水量,明确泡沫 玻 璃用于 屋 面 被 动蒸发降温的机制和优劣 . 1 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测试与计算 1. 1 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的测试 选取的 5 种多孔材料试样,如图 1 所 示 .图 1 中:从 图 1 5 种多孔材料试样 左至右依次为红 色 饰 面 磁 砖、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闭 孔 黑 色、通孔深灰和 闭 孔 白 色 泡 沫 玻 璃 .红 色 饰 面 磁 砖 是 建 F i 1 5po r ousma t e r i a ls amp l e s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徐杭,等: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467 筑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外饰面材料;灰色加气混凝土主要用于墙体保温隔热,是现有蒸发降温研究中关注 较多的材料 . 5 种多孔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 试 样 尺 寸 (长 × 宽 × 高)及 其 干 物 性 参 数,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犮 为比热 .尺寸、干密度由 自测 得到,孔隙率、 λ 为导热系数; 犳c 为抗压强度; ρ0 为干密度; η 为孔隙率; 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比热来自厂家检测报告 . 表 1 多孔材料试样尺寸及其干物性参数 Tab. 1 Po r ousma t e r i a ls amp l e s ′s i z e sandd r s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 yphy 试样 尺寸/ mm×mm×mm ρ0/kg·m η/% 犳c/MPa λ/ W·( m·K)-1 犮/ kJ·(kg· K)-1 红色饰面磁砖 200×98×20 1908. 16 10. 9 12. 0 0. 760 0. 80 灰色加气混凝土 195×95×22 687. 03 70. 0 6. 0 0. 220 1. 05 -3 黑色泡沫玻璃 200×98×20 160. 00 60. 0 0. 8 0. 058 0. 84 深灰色泡沫玻璃 192×100×21 223. 21 80. 0 1. 1 0. 080 0. 84 白色泡沫玻璃 198×100×22 227. 27 47. 0 1. 1 0. 064 0. 84 为了获得不同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将5 种多孔材料切成50mm×50mm×20mm 的方形块, 采 用分度值为 1nm 和测试范围为280~2500nm 的 LAMBDA1050 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测定各种材料在短波段的吸收率,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狇 为太阳的单 色辐射强度 . ρ 为吸收率; 由图 2 可知:在 5 种材料中,黑色泡沫玻璃在整个短波范 围 内吸收 率都 较 大,白 色 泡 沫 玻 璃 的 吸 收 率 在 多数波段上最小,其他 3 种材料的吸收率介于白色和黑色泡沫玻璃之间;红色饰面磁砖和深灰色泡沫玻 璃的吸收率随波长的增加呈不规则逐渐减小,而白色泡 沫玻 璃和灰 色加气 混 凝 土 的 吸 收 率 在 紫 外 波 段 迅速降低后变化较为平缓,且稍有上升;白色泡沫玻璃、灰色 加气混 凝土 和 深 灰 色 泡 沫 玻 璃 的 吸 收 率 在 波长 2000nm 附近出现了一个顶峰值 . 图 2 太阳辐射能量分布及各材料光谱吸收率 F i 2 So l a rr ad i a t i onene r i s t r i bu t i onandspe c t r a labs o r t i onr a t eo fe a chma t e r i a l g. gyd p 1. 2 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率的计算 由于所测材料的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不出材料对太阳辐射整体能量的吸收情况,且太 阳的单色辐射能力随波长变化也不同(图 2).因 此,有 必 要 计 算 材 料 对 太 阳 辐 射 的 吸 收 率 .太 阳 辐 射 在 [ ] 280~2500nm 范围内的能量占比为 96% 以 上 34 ,根 据 该 波 长 范 围 内 的 能 量 分 布,不 同 波 段 范 围 的 太 阳辐射吸收率为 犪 ( 犪, 犫) ρ d λ)·狇( λ) λ ρ( ∫ . = ( ) ∫狇 λ dλ 犫 犪 ( 1) 犫 ( 犪, 犫) 式( 1)中: ρ 为 犪~犫 波段的太阳辐射吸收率,% ; nm; λ 为 波 长, λ)为 波 长 为 λ 时 的 太 阳 单 色 辐 射 强 狇( 度, J·( cm ·s·μm)-1 . 2 由式( 1)可得不同波段下多孔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知:在 380~780nm 可见光区域, 5 种多孔材料的吸收率大小排序为ρ(白色泡沫玻璃)< ρ(灰色加气混凝土)<ρ(红色饰面磁砖)≈ρ(深 灰 色 泡 沫 玻 璃)<ρ(黑 色 泡 沫 玻 璃),红 色 饰 面 磁 砖 的 颜 色虽然偏暗,但由于表面相对平滑,因此其吸收率与深灰色 泡 沫 玻 璃 相 近;在 780~2500nm 近 红 外 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68 2021 年 域,吸收率大小排序为ρ(白色泡沫玻璃)<ρ(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ρ(深 灰 色 泡 沫 玻 璃)<ρ(红 色 饰 面 磁 砖)<ρ(黑色泡沫玻璃);在 280~2500nm 全 波 段,材 料 对 太 阳 辐 射 的 吸 收 能 力 排 序 为ρ(白 色 泡 沫 玻 璃)<ρ(灰色加气混凝土)<ρ(深灰色泡沫玻璃)≈ρ(红色饰面瓷砖)<ρ(黑色泡沫玻璃). 表 2 不同波段下多孔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率 Tab. 2 So l a rr ad i a t i onabs o r t i onr a t eo fpo r ousma t e r i a l si nd i f f e r en twavebands p ρ 试样 λ=280~380nm λ=380~780nm λ=780~2500nm λ=280~2500nm 红色饰面磁砖 0. 93 0. 83 0. 58 0. 73 灰色加气混凝土 0. 66 0. 51 0. 53 0. 53 黑色泡沫玻璃 0. 97 0. 95 0. 93 0. 94 深灰色泡沫玻璃 0. 88 0. 83 0. 54 0. 71 白色泡沫玻璃 0. 59 0. 30 0. 30 0. 32 2 材料干基保水量及体积保水量测算 多孔材料含水蒸发降温的效果 与 其 蓄 水 能 力 有 关,蓄 水 能 力 大 的 材 料 蒸 发 降 温 的 时 间 会 延 长;反 之,则会很快变干 .因此,有必要对 5 种材料的保水能力进行测试 . 先将各材料块置于烘干箱中,在( 110±5)℃ 下烘干,连续间隔 1h、称重 3 次,将不变的质量作为材 料干质量;然后,在室温 25 ℃ 下,用自 来 水 持 续 浸 泡 48h,水 深 超 过 材 料 上 表 面 50cm,浸 泡 后 取 出 材 料,在室内水平静置 10mi n,表面水分充分蒸发后称饱和湿质量;重复上 述步骤,测试 3 次,分别 取干质 量和饱和湿质量平均值进行保水量计算 .用饱和湿质量减去干质量可得材料的饱和含水量,用饱和含水 量除以干质量可得单位干质量的保水量,用饱和含水量除以材料体积可得单位体积的保水量 . 各材料的干基保水量( 犿d 为 干 质 量; 犿w 为 湿 δ)及体 积 保 水 量( ρv)测 试 结 果,如 表 3 所 示 .表 3 中: 质量 .由表 3 可知:干基保水量大小依 次 为 δ(深 灰 色 泡 沫 玻 璃)>δ(黑色泡沫玻璃)>δ(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δ(白色泡沫玻璃)>δ(红 色 饰 面 磁 砖),深 灰 色 泡 沫 玻 璃 干 基 保 水 量 最 大 为 1. 544,分 别 是 黑 色 泡 沫玻璃的 2 倍,是灰加气混凝土和白色泡沫玻璃的 3 倍,是饰面磁砖的 23 倍左右;但体积保水量大小依 次为ρv(灰色加气混凝土)>ρv(深灰色泡沫玻璃)>ρv(黑色泡沫玻璃)>ρv(红 色饰 面磁砖)>ρv(白色泡 沫玻璃),其中,深灰泡沫玻璃略低于灰色加气混凝土,两者 体积 含水量 基 本 相 当,远 大 于 其 他 3 种 材 料 的体积保水量,对比 3 种泡沫玻璃的体积含水量,深灰泡 沫 玻璃的 保水 量 最 大,原 因 在 于 其 为 内 部 含 有 大量连通孔的开孔泡沫玻璃 . 表 3 各材料干基保水量与体积保水量测试结果 Tab. 3 Te s tr e su l t so fd r s i swa t e rr e t en t i onandvo l umewa t e rr e t en t i ono fe a chma t e r i a l yba 试样 犿d/g 犿w/g δ 红色饰面磁砖 748 796 0. 064 -3 ρv/kg·m 122. 45 灰色加气混凝土 277 423 0. 527 358. 24 黑色泡沫玻璃 68 121 0. 779 135. 20 深灰色泡沫玻璃 90 229 1. 544 344. 74 白色泡沫玻璃 99 150 0. 515 117. 08 3 屋面被动蒸发降温效果实测模拟 3. 1 模拟方法 首 先,制作材料块试件,材料块试件用厚 2mm、长 350mm、宽 200mm 木板作底板,用宽 50mm 泡 沫围合成开口空腔,以保证材料块侧向绝热 .材料块试件 的布 置,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用 整 块 塑 料 薄 膜 压贴到空腔内表面,以保证材料块底部和侧壁绝湿 .然后,制作泡沫绝热块并布置测温热电偶 .用泡沫切 割机将大块泡沫切割成小块泡沫,并叠加,粘合成 1200 mm(长)×300 mm(宽)×400 mm(高)的 泡 沫 绝热块,在其顶面放置材料块试件的中心处布置 T 型热电偶探头 .最 后,将泡 沫绝 热块置于 厦门市 某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徐杭,等: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469 筑屋顶的通风良好及日照不 受遮挡处,将 材料 块试 件 底 部涂上导热硅胶,平 放 在 泡 沫 绝 热 块 顶 面 上,再 将 饱 和 含水材料块嵌入到空腔中,实验模拟水 平 屋面被 动 蒸 发 降温效果 .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水 平太阳 辐 射 强 度、空气温度、相 对 湿 度 和 风 速 大 小 )、材 料 块 试 件 逐 时 水分蒸发量、底部界面温度和上表面温度 . PH 1 气象站 布置在测试 现 场附 近,测温范 围为 -40~80 ℃ ,精度为 ±0. 1 ℃ ;相对湿 度 范 围 为 0~100% ,精 度 为 ±2% ;风 速测试范围为 0~70 m·s-1 ,精 度为 ±0. 3 m·s-1 ;太 图 3 材料块试件的布置 F i 3 Ma t e r i a lb l o ckl ayou t g. 阳 辐射测试范围为0~2000 W·m-2 ,精度小于5 W·m-2 .实测期间,每隔10mi n 记录1 次数据 .用范 围为 0~10kg 和 精 度为 0. 001kg ACS  JS 型电子称 每 隔 1h 连 续 3 次 称材料块 试件的 逐时 水分蒸 发 量,并取其平均值 .用 JTRGⅡ 型 温度巡检仪 和 T 型 热电偶每 隔 10 mi n 记录 1 次底部 界面温 度,测 温 范围为 -200~300 ℃ ,精度为 0. 001 ℃.材料试件上表面温 度 采用 OPTRI SMS 型 红外 热像仪 每隔 1h 测 试1 次,测温范围为 -32~420 ℃ ,精度为 ±0. 2 ℃.测试时间为2020  07  04 至2020  07  06,天气晴朗 . 3. 2 实验模拟测试结果与分析 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4 所 示 .图 4 中: 狋out为 室 外 空 气 温 度; φ 为 相 对 湿 度. 室外水平辐射强度瞬时值及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犐 为水 平太 阳 辐射 强度; 犞 为风速 大小 .由图 4, 5 可知:室外平均气温为 31. 5 ℃ ,平均相对湿度为 69. 8% ,平均风速为 1. 30m·s-1 ,白天 水平太阳辐射强度平均值为 526. 50 W·m-2 ,这是厦门夏季典型气候特征 . 图 4 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F i 4 Ou t doo ra i rt empe r a t u r eandr e l a t i vehumi d i t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g. yva 图 5 室外水平辐射强度及风速随着时间的变化 F i 5 Ou t doo rho r i z on t a lr ad i a t i oni n t ens i t ndspe edva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g. yandwi 材料单位面积逐时蒸发量,如图 6 所示 .图 6 中: 犠 h 为逐时蒸发量 .由图 6 可知:各材料单位面积逐 时水分蒸发量在首日最大,其后逐日递减;材料在白天太阳辐射下蒸发量大,而在夜间蒸发量极低;与白 天逐时太阳辐射强度对比(图 5),白天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大 时,水 平 向 材 料 水 分 蒸 发 量 也 大,说 明 太 阳 辐 射 强度是影响水分蒸发的主要因素;深灰色泡沫玻璃在第 1 小 时的蒸 发 量 最 大,但 从 第 2 小 时 以 后,灰 色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70 2021 年 加气混凝土的逐时蒸发量最大,可达 0. 918kg·m-2 .根 据 表 3 材 料 含 水 量 测 试 结 果,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 和深灰色泡沫玻璃初始体积保水量较大,单位时间水分蒸发量也大,说明用初始体积保水量指标评判材 料维持蒸发降温时间较为合理 . 图 6 材料单位面积逐时蒸发量 F i 6 Hou re vapo r a t i onpe run i ta r e ao fma t e r i a l g. 各材料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犠 d 为日蒸发量 .由图 7 可知:深灰色泡沫玻璃和灰 色加气混凝土因初始体积保水量大,日蒸发量也大,维持 水 分蒸发 降温 的 时 间 也 较 长;在 3 种 泡 沫 玻 璃 中,深灰色泡沫玻璃持续蒸发降温时间较长,而黑色和白 色 泡沫玻 璃维 持 水 分 蒸 发 降 温 时 间 较 短,这 是 因为黑色和白色泡沫玻璃体积含水量较少,白色泡沫玻 璃比 黑色泡 沫玻璃 维 持 水 分 蒸 发 降 温 的 时 间 稍 长,这是因为白色泡沫玻璃太阳辐射吸收率小;红色饰面磁砖的初始体积保水量虽然与白色泡沫玻璃相 当,但因其太阳辐射量吸收大,最易 被 晒 干,实 测 期 间 的 红 色 饰 面 磁 砖 的 保 水 时 间 约 为 10h,灰 色 加 气 混凝土和深灰色泡沫玻璃均大于 60h,黑色和白色泡沫玻璃均约为 8h,红色 饰面 砖虽然初 始体积 保水 量小,但由于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后,密实的结构阻止了内部水分快速蒸发,水分缓慢持续地减少,反而比 黑色和白色泡沫玻璃有更长的保水时间 . 因此,多孔材料水分蒸发量不仅与其体积保水量有关,还与 其 表 面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 有 关,选 用 体 积 保水量大和浅色外表的多孔材料有利于促进蒸发降温效果和延长蒸发降温时间 . 图 7 各材料单位面积日蒸发量 F i 7 Daye vapo r a t i onpe run i ta r e ao fe a chma t e r i a l g. 水平向各材料贴 附界面温度( 狋0 )随时 间的变 化,如图 8 所示 .由 图 8 可知:各 材料块 底面 温 度 在 夜 间稳定下降且差别不大,都低于环境气温,而在白天波动剧烈,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强度瞬时波动的影响 . 对比同一材料在 3 个白天的测试结果,发现界面温度随测试天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增加趋势在前 期表现较大而在后期表现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材料中含水量随蒸发天数的增加而逐日减少,蒸发降温能 力逐渐下降 .对比不同材料在 3 个白天的界面温度大小,第 1 个蒸发日差别明显, 狋0(黑色泡沫玻璃)>狋0 (红色饰面磁砖)>狋0(白色泡沫玻璃)>狋0(深灰色泡沫玻璃)>狋0 (灰色 加气混 凝土),而在第 2, 3 个蒸发 日,这种差别有所变动,出现白色泡沫玻璃在第 2 个蒸发日低于灰色泡沫玻璃和在第 3 个蒸发日下午低 于灰色加气混凝土的现象,原因在于白泡沫玻璃在蒸发 8h 后就近于干燥,其低导热系数和 太阳 辐射吸 收率起到的降温作用高于深灰色泡沫玻璃和灰色加气混凝土在相应时段依靠蒸发起到的降温作用 . 在实测期间,由于正午接受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各材料 块试 件 底 面 温 度 在 中 午 达 到 高 峰 .在 第 1 个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徐杭,等: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471 图 8 水平向各材料贴附界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F i 8 Tempe r a t u r eo ft heho r i z on t a l l t t a chedi n t e r f a c eo fe a chma t e r i a lva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g. ya 蒸发日,底面温度峰值依次为黑色泡沫玻璃 61. 8 ℃ 、红色饰面砖 57. 7 ℃ 、白色泡 沫玻璃 50. 3 ℃ 、深灰 色泡沫玻璃 46. 1 ℃ 和灰色加气混凝土 43. 0 ℃.在第 2 个蒸发日下午,白色泡沫玻璃试件底面温度开始 低于灰色加气混凝土,最多低 0. 5 ℃ ,但在第 3 个蒸发日 上午再 次高于灰色 加气混凝 土,而在 第 3 个 蒸 发日下午又明显低于灰色加气混凝土 .深灰色泡沫玻璃 试件 底面温 度在第 1 个 蒸 发 日 仅 高 于 灰 色 加 气 混凝土,比白色泡沫玻璃试件低,最 多 可 降 5. 6 ℃ ,但 在 第 2 个 蒸 发 日 的 7: 30 又 开 始 高 于 白 色 泡 沫 玻 璃,最大达6. 4 ℃.此时,深灰色泡沫玻璃吸收太阳辐射升温作用逐渐增强,这说明干燥的白色泡沫玻璃 隔热降温效果甚至优于深灰色泡沫玻璃含湿蒸发的降温效果 . 从降温持续时间看,黑色泡沫玻璃蒸发量小且吸收辐 射 量大,试 件 底 面 温 度 持 续 高,降 温 持 续 时 间 很短;白泡沫玻璃虽然持续蒸发降温 时 间 仅 为 8h,但 依 靠 辐 射 吸 收 率 低 和 干 燥 时 导 热 系 数 低 的 特 性, 到蒸发后期仍可保持与灰色加气混凝土相当的较低温度,降温效果较好;深灰色泡沫玻璃因蒸发量大降 温效果好,但在太阳辐射强度类同的情况下,第 2 个蒸发 日 温度比 第 1 个 蒸 发 日 高,水 分 减 少 到 一 定 程 度后,降温效果减弱,在第 3 个 蒸 发 日 温 度 甚 至 高 于 灰 色 加 气 混凝土和白色 泡 沫 玻 璃 .因 此,在 材 料 近 于 干 燥 的 情 况 下,材 料的降温效果 取 决 于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即 白 色 泡 沫 玻 璃 的 隔 热降温效果最 好,而 红 色 饰 面 磁 砖 与 黑 色 泡 沫 玻 璃 隔 热 降 温 效果最差 . 用 OPTRISMS 型 红 外 热 像 仪 检 测,第 2 个 蒸 发 日 14: 00 的材料块试件的表面温度分布,如图9 所示 .利用 Ana l IR 软 yz 件统计各时刻 材 料 外 表 面 中 心 温 度,材 料 块 试 件 外 表 面 中 心 图 9 第 2 个蒸发日 14: 00 的 温度( 狋s)随时间变化,如图 10 所示 . 由图 10 可知:黑 色 泡 沫 玻 璃 因 吸 收 太 阳 辐 射 量 最 多,在 材料块试件的表面温度分布 白天大部分时刻外表温 度 最 高,红 色 饰 面 磁 砖 次 之;灰 色 加 气 混凝土在第 1 个蒸发日 由 于 蒸 发 量 大 而 降 温,表 面 温 度 最 低, F i 9 Su r f a c et empe r a t u r ed i s t r i bu t i on g. o fma t e r i a lb l o ckspe c imena t 14: 00on2nde vapo r a t i onday 图 10 材料块试件外表面中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F i 10 Tempe r a t u r eo fou t e rsu r f a c ec en t e ro fma t e r i a lb l o ckva r i a t i onwi t ht ime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72 2021 年 在第 2, 3 个蒸发日,其外表温度比白色泡沫玻璃高;白色泡沫玻璃外表面平均温度为 39. 4 ℃ ,比灰色加 气混凝土低了 0. 2 ℃ ,这是因为灰色加气混凝土含水量因蒸发逐渐减少,外表水分蒸发缓慢或接近干燥 状态后,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大于白色泡沫玻璃;对于 3 种 颜色 的泡沫 玻 璃,在 各 朝 向 均 表 现 出 白 色 泡 沫玻璃外表面温度最低、黑色泡沫玻璃外表面温度最高的规律,在水平向第 1 个蒸发日的 13: 00 极差值 可达到 34. 6 ℃ ,进一步证明了材料外表低太阳辐射吸收 率(即 浅色或白 色)对 被动蒸发 降温效 果 有 利 .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颜色对多孔材料蒸发降温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 通过实测不同颜色和孔隙结构的泡沫玻璃、红色饰面 磁 砖、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 的 太 阳 辐 射 吸 收 率、体 积保水量,对比分析材料块试件水平放置时的逐时水 分蒸发 量、外 表面 温 度 及 底 部 界 面 温 度,得 出 了 如 下 4 个主要结论 . 1)3 种颜色泡沫玻璃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分别为白色 0. 32、深灰色 0. 71、黑色 0. 94. 2)测试获得了闭孔和通孔泡沫玻璃的干基保水量和体积保水量,表明闭孔泡 沫玻璃的 干基保 水量 和体积保水量分别在 0. 515~0. 779 和 117. 08~135. 20kg·m-3 ;通 孔 泡 沫 玻 璃 的 干 基 保 水 量 和 体 积 保水量分别为 1. 544 和 344. 74kg·m-3 左右,通孔 泡 沫 玻 璃 和 灰 色 加 气 混 凝 土 的 体 积 保 水 量 相 当,是 闭孔泡沫玻璃和红色饰面磁砖的 2. 5~3. 0倍. 3)多孔材料的蒸发降温效果和维持蒸发降温的时间与材料体积保水量成正相关,材料 体积 保水量 越大,蒸发降温效果越好,维持蒸发降温的时间越长,表明 将 体积保 水量 作 为 衡 量 多 孔 材 料 含 水 蒸 发 降 温的指标之一是合适的 . 4)多孔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对被动蒸发降温有较大影响,浅色或白色的材 料对太阳 辐射吸 收较 少,可降低水分蒸发量,维持更长的蒸发降温时间 .因此,选择通孔白色泡沫玻璃不仅有较高的体积保水 量和较长的蒸发降温时间,而且干燥后具有较好的隔热降温性能,能充分发挥其被动蒸发和隔热降温优 势. 参考文献: [ 1] SOUBDHAN T, FEUILLARD T, BADEF. Expe r imen t a le va l ua t i ono fi nsu l a t i on ma t e r i a li nr oo f i ngsy s t em unde r s o l ene r. 2004. 10. 009. t r op i c a lc l ima t e[ J]. So l a rEne r 2005, 79( 3): 311  320. DOI: 10. 1016/ j. gy, [ 2] BIWOLEPH,WOLOSZYN M, POMPEOC. He a tt r ans f e r si nadoub l e  sk i nr oo fven t i l a t edbyna t u r a lc onve c t i oni n J]. Ene r i l d i ngs, 2008, 40( 8): 1487  1497. DOI: 10. 1016/ summe rt ime[ enbu i l d. 2008. 02. 004. gyandBu j. [ 3] 项铮,储依 .几种屋顶绿化形式的隔热及节能效果研究[ 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 33(增刊 1): 42  44. [ 4] 薛佳薇,冉茂宇,吴扬 .泉州洋楼民居的夏季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2, 33( 2): 201 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2. 02. 0201. 206. DOI: [ 5] 柳孝图 .建筑物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6] GRIGGSEI, SHARPTR,MACDONALDJM. Gu i def o re s t ima t i ngd i f f e r enc e si nbu i l d i nghe a t i ngandc oo l i ngen  e r ochange si ns o l a rr e f l e c t anc eo fal ow s l opedr oo f[ R].Wa sh i ng t onDC:[ s. n.], 1989: 2  57. gyduet [ 7] PARKER D, SHERWINJ, SONNEJ, 犲 狋犪 犾. Demons t r a t i ono fc oo l i ngs av i ngso fl i tc o l o r edr oo fsu r f a c i ngi nF l o r i  gh dac omme r c i a lbu i l d i ngs:Ou rs av i o r ′ ss choo l[ R]. F l o r i da:[ s. n.], 1996: 4  23. [ 8] S IMPSONJR,MCPHERSON E G. Thee f f e c t so fr oo fa l bedo mod i f i c a t i ononc oo l i ngl oadso fs c a l e mode lr e s i  denc e si nTuc s on,Ar i z ona[ J]. Ene r i l d i ngs, 1997, 25( 2): 127  137. DOI: 10. 1016/S0378  7788( 96) 01002 X. gyandBu [ 9] 徐江民 .热反射屋面与种植屋面节能对比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 2014. [ 10] 谭康豪,覃英宏,苏 益 声,等 .城 市 模 型 反 射 率 测 量 方 法 与 运 用 [ J].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2016, 38( 2): 111  117. 10. 11835/ i s sn. 1674  4764. 2016. 02. 015. DOI: j. [ 11] AKBARIH, BRETZS, DA N M K. Pe akpowe randc oo l i ngene r av i ngso fh i  a l bedor oo f s[ J]. Ene r gys gh gyand 1997, 25( 2): 117  126. DOI: 10. 1016/s 0378  7788( 96) 01001  8. Bu i l d i ngs, [ 12] SUEHRCKE H. Ef f e c to fr oo fs o l a rr e f l e c t anc eont hebu i l d i nghe a tga i ni naho tc l ima t e[ J]. Ene r i l d i ngs, gyandBu enbu i l d. 2008. 06. 015. 2008, 40( 12): 2224  2235. DOI: 10. 1016/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徐杭,等:泡沫玻璃颜色及孔隙结构对屋面蒸发降温的影响 473 [ 13] 庄超群 .热反射屋面自然老化性能与节能实效研究:以厦门宿舍建筑为例[ D].重庆:重庆大学, 2016. [ 14] CHEN Ruon i ng, YOU Xuey i. Reduc t i ono fu r banhe a ti s l andanda s s o c i a t edg r e enhous ega semi s s i ons[ J].Mi t i  ga 2020, 25( 4): 689  711. DOI: 10. 1007/s 11027  019  09886  1. t i onandAdap t a t i onS t r a t eg i e sf o rGl oba lChange, [ 15] 高亚锋,郭睿,徐 江 民,等 .高 反 射 涂 料 自 然 老 化 后 的 隔 热 性 能 [ J].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2017, 39( 6): 129  134. DOI: 10. 11835/ i s sn. 1674  4764. 2017. 06. 018. j. [ 16] 良美浦野,渡边俊行,林彻夫,等 .外保温墙体蒸发冷却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C]∥ 日本建筑 学 会 计 画 系 论 文 报 告 集 .东京:[ s. n.], 1986: 19  29. [ 17] RUNST, ETZION Y, ERELLE. Expe r imen t a ls t ud i e sonanove lr oo fpondc on f i r a t i onf o rt hec oo l i ngo fbu i l d  gu J]. Renewab l eEne r 2003, 28( 10): 1513  1522. DOI: 10. 1016/S0960  1481( 03) 00002  8. i ngs[ gy, [ 18] NAHAR N M, SHARMA P, PUROHIT M M. Pe r f o rmanc eo fd f f e r en tpa s s i vet e chn i sf o rc oo l i ngo fbu i l d i ngs que J]. Bu i l d i ngandEnv i r onmen t, 2003, 38( 1): 109  116. DOI: 10. 1016/S0360  1323( 02) 00029 X. i na r i dr eg i ons[ [ 19] WANPHENS, NAGANO K. Expe r imen t a ls t udyo ft hepe r f o rmanc eo fpo r ousma t e r i a l st omode r a t et her oo fsu r  J]. Bu i l d i ngandEnv i r onmen t, 2009, 44( 2): 338  351. DOI: 10. f a c et empe r a t u r ebyi t se vapo r a t i vec oo l i nge f f e c t[ bu i l denv. 2008. 03. 012. 1016/ j. [ 20] 孟庆林 .建筑屋面利用含湿多孔材料被动蒸 发 降 温 技 术 研 究 [ J].土 木 与 环 境 工 程 学 报:中 英 文, 1997, 19( 6): 35  41. DOI: 10. 11835/ i s sn. 1674  4764. 1997. 06. 006. j. [ 21] 许伊那,李宁,孟庆林 .不同厚度多孔砖在被动蒸发冷却技术中 的 适 应 性 研 究 [ J].新 型 建 筑 材 料, 2011( 7): 30  33, 37. [ 22] 许伊那 .多孔材料饰面建筑构件的被动蒸发冷却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 23] 许伊那,张磊,孟庆林 .多孔贴面 墙 体 构 件 在 热 湿 气 候 风 洞 中 的 被 动 蒸 发 冷 却 效 果 研 究 [ J].四 川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i s sn. 1008  1933. 2013. 04. 087. 2013, 39( 4): 355  358. DOI: 10. 3969/ j. [ 24] 张磊,冯燕珊,孟庆林,等 .建筑多孔 饰 面 砖 蒸 发 降 温 的 风 洞 实 验 研 究 [ J].湖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4, 41 ( i s sn. 1674  2974. 2014. 09. 018. 9): 113  119. DOI: 10. 3969/ j. [ 25] 张磊,刘习康,孟 庆 林,等 .多 孔 饰 面 砖 墙 体 蒸 发 降 温 效 果 试 验 研 究 [ J].建 筑 材 料 学 报, 2014, 17( 6): 1036  1042, 1048.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 9629. 2014. 06. 017. j. [ 26] 潘振皓,孟庆林,李琼 .多孔建筑材料含盐被 动 蒸 发 降 温 研 究 综 述 [ J].建 筑 科 学, 2016, 32( 10): 105  112. DOI: 10. 13614/ t u. 2016. 10. 18. cnk i. 11  1962/ j. [ 27] 李丽,周孝清,赵立华,等 .广州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J].暖通空调, 2016, 46( 12): 132  137. [ 28] 张玉,张磊,孟 庆 林,等 .建 筑 多 孔 材 料 太 阳 能 蒸 发 冷 却 性 能 动 态 实 验 研 究 [ J].太 阳 能 学 报, 2017, 38( 4): 1130  1137. [ 29] 汪俊松,孟庆林,张玉,等 .透水砖吸水及保水性能研究[ J].建 筑 科 学, 2017, 33( 10): 45  52. DOI: 10. 13614/ cnk i. j. t u. 2017. 10. 08. 11  1962/ [ 30] 潘振皓,孟庆林,李 琼 .多 孔 烧 结 陶 片 在 盐 溶 液 中 的 吸 水 特 性 [ J].土 木 建 筑 与 环 境 工 程, 2017, 39( 6): 117  122. DOI: 10. 11835/ i s sn. 1674  4764. 2017. 06. 016. j. [ 31] 刘才丰,冯雅,陈启高 .屋面蒸发隔 热 及 应 用 措 施 [ J].重 庆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1, 24( 3): 41  44. DOI: 10. i s sn. 1000  582X. 2001. 03. 012. 3969/ j. [ 32] 高云天,冉茂宇,池佩富 .应用于屋面蒸发降温的多孔质材料重复吸水性能实验[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19, 40( 6): 741  74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903057 [ 33] 王波,冉茂宇 .被动蒸发与架空遮 阳 不 同 组 合 对 屋 面 防 热 降 温 的 影 响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18, 39 ( 5): 689  695.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804057. [ 34] 冯 驰,孟 庆 林,李 宁,等 .佛 甲 草 辐 射 特 性 的 研 究 [ J].建 筑 科 学, 2010, 26( 4): 65  68.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 j. 8528. 2010. 04. 013.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101031 ? 采用 犛犘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 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李渊1,2,黄竞雄1,2,王灿3,陈瑶1,2 ( 1.厦门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厦门大学 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3.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 以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为 例,构 建 离 散 选 择 模 型,采 用 陈 述 性 偏 好 ( SP)法 分 析 空 间 要 素 对旅游者产生的效用差异,调整隔断的形状、色调及展 品 的 布 局,形 成 展 厅 之 间 的 效 用 差 异,为 馆 内 游 览 线 路 的优化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旅游者的展陈空间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的效用从高到低依次是展 陈模式、墙面色调、空间形状和地面色调;相较于折线形空间,旅游者对矩形空间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偏好,对圆 形空间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偏好倾向;旅游者对墙面的冷色 调 和 暖 色 调 均 表 现 出 显 著 的 正 向 偏 好,对 地 面 的 冷 色调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偏好;不同性别群体的偏好在展陈模式、空间形状与地面色调上存在差异,在墙面色调 上表现一致 . 关键词: 展陈空间要素;陈述性偏好法;离散选择模型;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游览路线 中图分类号: TU242.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74 09 ? ? ? 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犜狅狌 狉 犻 狊 狋 狊 ′犘狉 犲 犳 犲 狉 犲 狀犮 犲狅 犳犌狌 犾 犪狀犵 犪狀 犕狌 狊 犲 狌犿 狔 狔狌犗狉 犵 犈狓犺 犻 犫 犻 狋 犻 狅狀犛狆犪 犮 犲犝狊 犻 狀犵犛犘 犕犲 狋 犺狅犱 , , , LIYuan1 2,HUANGJ i ngx i ong1 2,WANGCan3,CHEN Yao1 2 ( 1.Schoo lo fAr ch i t e c t ur eand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Xi amenUn i ve r s i t amen361005,Ch i na; y,Xi 2.Fu i anKeyLabo r a t o r fSens i ngandCompu t i ngf o rSma r tC i t i e s,Xi amenUn i ve r s i t amen361005,Ch i na; j yo y,Xi 3.Co l l egeo fAr ch i t e c t ur eandUr banP l ann i ng,Tong iUn i ve r s i t i200092,Ch i na) j y,Shangh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ak i ng Gu l angyuOr eumi nXi amen,Fu i anPr ov i nc ea sanexamp l e,ad i s c r e t es e l e c t i on gan Mus j mode li sc ons t r uc t edt oana l z et heu t i l i t i f f e r enc eo fexh i b i t i onspa c ef a c t o r sont ou r i s t sus i ngs t a t edp r e f e r  y yd enc eme t hod ( SP )me t hod.Theshapeandc o l o ro ft hepa r t i t i onandt hel ayou to ft heexh i b i t sa r ead us t edt o j f o rmt heu t i l i t i f f e r enc ebe twe ent heexh i b i t i onha l l s,andt op r ov i det heba s i sf o rt heop t imi z a t i ono ft het ou r yd r ou t e si nt hemus eum.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t ou r i s t s ′p r e f e r enc ei nexh i b i t i onspa c ei sa f f e c t edby manyf a c  t o r s,t hei n f l uenc i nge f f e c tf a c t o r sf r om h i ol owa r eexh i b i t i on mode,wa l lt one,spa c eshapeandg r ound ght t one.Byc ompa r i s onwi t ht hepo l lspa c e,t ou r i s t shaveas i i f i c an tnega t i vep r e f e r enc eonr e c t angu l a r ygona gn spa c e,bu thaveno tas i i f i c an tp r e f e r enc eont hec i r cu l a rspa c e.Tou r i s t shaveas i i f i c an tpo s i t i vep r e f e r ? gn gn 收稿日期: 2021 01 22 ? ? 通信作者: 李渊( 1979 E?ma i l: l i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 要 从 事 文 化 遗 产 数 字 化 保 护 与 应 用 的 研 究 . yuan79 edu. cn. @xmu.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67114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20J 01011);福 建 省 厦 门 市 科 技计划项目( 3502Z20183005);福建省厦门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 XJK2019 1 9) ? ? 第4期 李渊,等:采用 SP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475 enc eonbo t ht hec oo landwa rmt oneo ft hewa l l,andhaveas i i f i c an tnega t i vep r e f e r enc eont hec oo lg r ound gn t one.Thep r e f e r enc e so fd i f f e r en tgende rg r oupsa r ed i f f e r en ti nexh i b i t i on mode,spa c eshapeand g r ound t one,bu ta r et hes amei nt hep r e f e r enc eont hewa l lt one. 犓犲 狉 犱 狊: exh i b i t i onspa c e( SP)me t hod;d i s c r e t es e l e c t i onmode l;exh i b i t i onspa c ef a c t o r;Gu l angyuOr gan 狔狑狅 Mus eum;t ou rr ou t e 博物馆作为承载文化的城市窗口,是旅游者到访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迈向存量 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文化旅游的需求,诸多建筑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功能活化 .然而,在置换与转变建 筑功能时,原有的功能尺度或空间格局等并不完全符合展陈功能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导致旅游者难以与 展品形成有效交流 [1].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艺术性 [2]和文化性 [3],或强调新 建的 博物馆 应该符合遗址的特征和主题 [45].较少关注兼顾功能转型和旅游者偏好的空间的优化方案 . 当前,在人本主义的语境下,学者们给予旅游者的 空 间 行 为 更 多 关 注 [6].对 旅 游 者 行 为 偏 好 研 究 的 方法众多,常见的量化 评 估 方 法 有 陈 述 性 偏 好 ( s t a t edpr e f e r enc e, SP)法 和 揭 示 性 偏 好 ( r eve a lp r e f e r  [] RP)法 .其中, RP 法需要基于现有场景进 行 评 分,是 针 对 现 状 的 评 价 方 法 7 ;而 SP 法 可 以 根 据 预 enc e, 设的不同要素水平设计虚拟场景,构建离散选择模型供受访者进行选择 [8].相较之下, SP 法 更适 用于功 能转换时未知场景的虚拟与偏好的研究,可对建筑的功能活化提出设想,并验证不同要素水平对旅游者 在场景中获得的效用值的影响 . 基于以上认知,本文构建离散选择模型,为旅游者提供 不同 的 博 物 馆 虚 拟 展 陈 空 间 备 选 方 案,分 析 不同环境要素对旅游者游览偏好的影响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界关于建筑保护与活化更新方面的研究已衍生出较多方向,建筑活化需要尊重建筑物 [ ] 的历史特征 [9],置入的新功能应增强 而 不 是 破 坏 建 筑 物 的 历 史 特 征 [10].Howa r d 等 11 认 为 建 筑 物 的 保 护应 严 格 地从 建筑 和设 计的角度 考虑,通过改 变建筑物的 功能实 现建筑 的适应 性再 利用 [12],以 确保城 [ ] 市风貌的传承和环境的可持续 [13]. Pou l i os14 讨论既有建筑的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认为历史建 [ ] 筑的原始结构应当受到严格保护,旅 游 的 发 展 不 应 模 糊 建 筑 的 历 史 . P l evoe t s 等 15 提 出 既 有 建 筑 的 功 能转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空间被占用到新的建筑 内饰自 发出现,建 筑 的 主 要 特 征 将 被 保 留 或 加 强 . 当前,伴随着文化旅游的兴盛,在 建 筑 中 植 入 展 陈 功 能 已 成 为 活 化 利 用 的 主 要 方 式 之 一 . Sha r i f Aska r i 等 [16]对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进行研究,讨论不同温度、湿度、照明和室内空气质 量下 的博物馆 环境对 参观 [ ] 者和展品的影响 .Ma r z ouk 等 17 关注博物 馆 展 陈 空 间 采 光 和 立 面 设 计,提 出 一 种 简 化 的 采 光 设 计 工 作 流程,在满足展品保存要求的条件下,试图为建筑提供更有趣的空间氛围 .反观国内,目前尚未形成较为 系统的既有建筑展陈功能活化研究 .杨建斌等 [18]从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学视 角对 建筑的展 陈设计 进行 探究,诠释历史建筑展陈这一类开放方式 .总体上,当前的 研 究多从 自上 而 下 的 角 度 对 建 筑 内 部 环 境 和 功能需求进行解析与优化,兼顾功能转型和旅游者偏好的研究仍有所欠缺 .旅游者作为展陈空间的体验 主体,对其偏好的分析在建筑功能转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自下而上的文化旅游开发 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 既有建筑的功能活化涉及到具体场景的设计, SP 法 通 过 设 计 虚 拟 场 景 推 断 受 访 者 的 要 素 偏 好,其 核心是随机效用理论 .当前, SP 法在空间行为与旅游偏好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 设施的偏好, 街道步行行为的刻画,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等的偏好和 评价,也有 相关 案 例 用 于 建 筑 活 化 设 计 的 经 济 [ ] 效益或功能偏好评价 .国外相关研 究 起 步 较 早,且 研 究 较 为 深 入 和 细 致 . Gl uma c 等 19 以 埃 因 霍 芬 的 历 [ ] 史建筑再利用项目为案例,构建 SP 法 的 模 型,测 度 使 用 者 对 既 有 建 筑 重 用 功 能 的 偏 好 . Opp i o 等 20 以 意大利北部三座暂时空置的城堡为例,从多功能性、保护 性、排他 性等方 面 了 解 居 民 和 旅 游 者 支 付 不 同 活化功能的 意 愿 .国 内 研究较多集中 于城 市 建成环境 与 居民 偏好方面 .刘昱 宏等 [21]以河南 省郑 州市为 例,使用城市居民田园综合体建立 SP 法的模型,测 度 居 民 的 游 憩 偏 好 .李 渊 等 [22]聚 焦 于 旅 游 者 的 需 求 偏好,对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的旅游者展开调研,分析旅 游 者的景 点选 择 需 求 偏 好,并 提 出 相 应 的 规 划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47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应对措施 .郭艳芳等 [23]对无景点旅游行为开展研究,量化影响大学生选择无 景点旅游 的概率 因素 .刘臖 等 [24]将 SP 法应用于城市休闲步行环境的改善,量化研究休闲步行者对休闲环境的偏好机制,提 出具体 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 SP 法通过选择不同的虚拟环境得出受访群体的偏好特征,构建不同 的评 价模型 对研究案例进行评价 .该方法能够定量测度旅游者对于虚拟场景某项属性的偏好与效用,本质上是预测 受访者的需求,并辅助提出改善建议 . 2 研究设计 2. 1 研究案例 鼓浪屿八卦楼建于 1907 年,建造之初是富商林鹤寿的私人别墅,总面积为 5436 m2 , 2004 年,选址 成为厦门市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最 大 的风琴 博物 馆 .建 筑 本 身 极 具 历 史 意 义 和 展 示价值,然而,随着八卦楼居住功能向展陈功能转变,展陈功能的植入受到现有空间格局的限制,陈列品 在展厅入口处一览无余,缺少游览的趣味性 .风琴博物馆 展陈 空 间 实 景,如 图 1 所 示 .由 图 1 可 知:当 博 物馆的展陈模式未能呈现符合参观需求的空间关系时,将极大降低参观者与展品交流的意愿 . 图 1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实景 F i 1 Re a ls c eneo fGu l angyuOr eumexh i b i t i onspa c e g. ganmus 2. 2 研究框架 首先,采用图示法构造 SP 法的调查问卷,获取受访旅游者的 偏好 数据,建立 离散 选择模 型,对旅游 者需求偏好特征机制进行探索,并根据人群的不同属 性建立 模型,加深 对 旅 游 者 偏 好 特 征 机 制 的 把 握; 其次,对各展厅的效用进行对比,根据博物馆内游线的设计目标制定不同展厅的优化策略;最后,对比优 化前、后的展厅效用及旅游者的选择概率,并讨论其作用机制 .研究框架图,如图 2 所示 . 图 2 研究框架图 F i 2 Re s e a r chf r amewo r kd i ag r am g. 2. 3 调查设计 2. 3. 1 要素水平设计 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受 到设计 者的 重视 [25],展陈空 间服务于展示活动,空间要素的优劣影响着旅游者与 展品的 交流质 量 .相 关 研 究 表 明,在 既 有 建 筑 中 置 入新功能时应充 分 考 虑 与 原 建 筑 空 间 的 兼 容 程 度,新 功 能 不 应 对 原 始 结 构 或 文 化 意 义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26].因此,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结构与外立面等均应维持现状,进行展陈布 局与 设计时应 考虑到 原始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渊,等:采用 SP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477 空间的潜在影响 .就展陈空间的组织模式而言,墙面、地 面、门窗 在旅 游 者 视 野 中 的 占 比 较 大,是 展 陈 空 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将墙面与地面纳入研究范围 . 首先,作为展陈空间的主体,展品 的 展 陈 模 式 是 影 响 展 览 质 量 的 主 要 因 素 [27],在 同 一 展 厅 中,常 见 的展陈模式包括 中 心 围 合 式、中 心 式 和 围 合 式 .其 次,展 厅 空 间 形 状 对 旅 游 者 的 总 体 满 意 度 存 在 影 响 [28],为进一步探索在不同要素组合模式下,空间形状对旅游者偏好产生的 协同影响,具体 空间 形状可 划分为折线形、矩形和圆形 .再次,环境色彩和光线是影响旅游者环境心理的主要因素 [29]. 在与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得知,风琴对于环境的温度、光照、气流等均有严格要求, 日常管理中需要保持窗户和窗帘的紧闭 .为降低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仅对环境色彩进行讨论,可以细 分到墙面色调与 地 面 色 调 两 个 要 素 .最 后,考 虑 到 表 1 展陈空间要素水平设置 装饰材料的属性是由本身结构和物化特性组成的, Tab. 1 Se t t i ngo fexh i b i t i onspa c ef a c t o r s 其质感与颜色属 性 共 同 呈 现 出 材 料 的 审 美 和 情 感 特征 [30],故将墙面 材 质、地 面 材 质 纳 入 SP 法 的 调 查 .综 上 所 述, SP 法 的 调 查 6 类 要 素 包 括 展 陈 模 式、空间形状、墙面色调、墙面材质、地面色调、地面 要素 要素等级 展陈模式 水平 1 中心围合式  水平 2 中心式 水平 3 围合式 空间形状 折线形  矩形 圆形 冷色调 暖色调 冷色调 暖色调 粗糙 粗糙 - - 墙面色调 中色调  材质,要素 等 级 分 设 2~3 个 取 值 水 平,如 表 1 所 地面色调 中色调  示 .表 1 中: 为展陈空间的现况 . 墙面材质 地面材质 光滑  光滑  2. 3. 2 问卷设计 调 查 问 卷 主 要 包 含 个 人 属 性、 行为偏好两部分 .其中,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行为偏好需要在确定各要素 水平值的情况下,使用 SPSS 软件进行正交设计 .根据实 验设计 对要 素组 合 进 行 审 查 与 筛 选,最 终 对 16 组要素重组,形成 8 组选项,并设置一组重复选项用于检 验 问卷有 效性 .因 受 访 者 可 能 对 展 陈 空 间 要 素 的理解 有 偏 差,所 以 问 卷 中 虚 拟 展 陈 空 间 的 表 达 选 用 图 示 法,降 低 受 访 者 的 理 解 难 度 .使 用 Ske t chUp 2019 和 Lumi on10. 0 软件进行场景建模,按照场 景 组 合 生 成 三 维 空 间 场 景,以 收 集 数 据 支 撑 离 散 选 择 模型的求解 . 虚拟展陈空间效果图及其要 素 水 平,如 图 3 所 示 .图 3( a)中 的 空 间 形 状 为 矩 形,墙 面 色 调 为 暖 色 调,墙面材质为粗糙材质,地面色调为暖色调,地面材质为光滑材质 .图 3( b)的中空间形状 为圆形空间, 墙面选用中色调和粗糙材质,地面选用中色调和光滑 材质 .为了确 保场 景 测 试 要 素 的 一 致 性,在 效 果 图 中使用同一颜色、材质的窗帘遮蔽所有门、窗;在建模过程中,选取符合现有风琴展品色调的模型作为模 拟演示 . ( a)中心围合式展阵模式 ( b)中心式展阵模式 图 3 虚拟展陈空间效果图及其要素水平 F i 3 Vi r t ua lexh i b i t i onspa c er ende r i ngsandf a c t o rl e ve l s g. 问卷调查于 2020 年 9 月进行,地点选择在鼓浪屿风 琴博 物 馆 的 出 口 处,调 研 对 象 是 参 观 完 鼓 浪 屿 风琴博物馆准备离开的旅游者,这部分旅游者对于风琴博物馆内展陈空间特点、展品风格等有最直接的 认识 .首先,进行小范围的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调整问 卷内 容 .随后,由 调 查 员 分 两 天 在 鼓 浪 屿 风 琴 博 物馆进行正式问卷调研,总共发放问卷 2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19 份,回收率为 87. 60%.受 访人 群涵盖 青少年、中年和老 年群 体,男女性别 比例为 1∶1. 07, 18~45 岁年 龄段占比达 到 87. 21% ,本科 占 比 达 到 59. 36%.样本整体结构均衡,符合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旅游者的分布特征,基本满足模型分析的要求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78 2021 年 2. 4 模型建构 通过 SP 法可以获得各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在离散选择 模型 中,选择的 依据 是各要素 组合带 给受 访者的效用,一般认为,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对其效用最高的选项 .效用公式为 犞犻=α1犕犻+α2犛犻+α3犆W,犻+α4犆G,犻+α5犜W,犻+α6犜G,犻+α7犖犻. 上式中: 犞犻 为参观者在展陈空间犻 中获得的效用; α1 ~α7 为 展 陈空间要素 变量的 效 用 系 数,在 假 定 正 态 分布的前提下,可求出α1 ~α7 的均值和标准差 [3132]; 犕犻 为 展厅犻 的展陈模 式; 犛犻 为 展厅犻 的 空 间 形 状, 犆W,犻为展厅犻 的墙面色调; 犆G,犻为展厅犻 的地面色调; 犜W,犻表示展厅犻 的墙面材 质; 犜G,犻为展 厅犻 的 地面材 质; 犖犻 为虚拟变量,代表不选择任何一个展厅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 1 模型拟合结果 调查员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发现部分受访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图像中墙面或地面的材质变化带来的影 /MP14. 响,因此,受访者进行偏好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忽略部分要素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使用 S t a t a 0软 件对 219 份问卷的 1752 条有效数据进行模型拟合 .离散选择模型拟合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模型 1 为原始模型;模型 2 为剔除材质要素 模 型;模 型 3 为 剔 除 色 调 要 素 模 型;当 前 展 陈 空 间 的 效 用 水 平 为 0; 犘 为误差概率, 犘<0. 10 表示变量在 90% 置信度水平下显著 . α 为各变量的效用系数; 表 2 离散选择模型拟合结果 Tab. 2 F i t t i ngr e su l t so fd i s c r e t es e l e c t i onmode l 要素 展陈模式 空间形状 墙面色调 地面色调 墙面材质 地面材质 要素等级 模型 2 模型 1 要素变量 模型 3 α 犘 α 犘 α 犘 0 - 0 - 0 - 中心围合式 - 中心式 犕1 -0. 0084 0. 97 -0. 2909 0. 02 -0. 3668 0 围合式 犕2 -0. 5791 0. 03 -0. 7779 0 -0. 6901 0 折线形 - 矩形 犛1 -0. 6137 0. 01 -0. 5280 0. 01 -0. 0475 0. 70 圆形 犛2 -0. 0534 0. 65 -0. 0293 0. 74 0. 0597 0. 49 中色调 - 0 0 - 0 - 0 - - 0 - - - 冷色调 犆W,1 -0. 1288 0. 45 0. 2558 0. 09 - - 暖色调 犆W,2 -1. 0478 0. 01 0. 5697 0 - - 中色调 - 0 - - 冷色调 犆G,1 -0. 5681 0. 01 -0. 3408 0. 01 - - 暖色调 犆G,2 -0. 2775 0. 06 -0. 1341 0. 23 - - 光滑 - 0 - 粗糙 犜W,1 光滑 - 粗糙 犜G,1 0 0 - - -0. 2009 0. 11 0 - -0. 0622 0. 75 - - - - - - - - - -0. 0152 0. 90 0 - -0. 0374 0. 55 3 个模型的总体拟合优度(对数似然值)分别为 0. 2921(-1362. 5624), 0. 2914(-1363. 9588), 0. 2883(-1369. 8725).拟合优度大于 0. 1000 时即可接受模型,大于 0. 2000 时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 解释能力 .因 此,模型 1, 2 解释能 力稍优于模 型 3.由于 图示 法的 限 制,材质 要素在 图像中表 达粗糙,旅 游者通过描述的文字难以获取展陈环境中材质要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模型 2 进行后续分析 . 展陈环境内各要素对旅游者效用的影响程度是通过 对α 进 行 联 合 分 析 反 映 的,展 陈 模 式 是 影 响 最 大的因素,其次是墙面色调、空间形状和地面色调 .这也证 实 了旅游 者在 博 物 馆 内 的 游 览 更 在 意 展 品 的 展陈模式,良好的展陈模式对于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 引力,符合旅 游者 偏 好 的 一 般 规 律;相 较 于 折 线 形 的空间形状,矩形空间对旅游者产生了显著的负效用,圆形 空间 未产生 显 著 差 异,这 可 能 是 由 于 空 间 形 状的转折角度在视觉中产生的刺激程度不同,圆形空间与折线形空间的差异在视觉上不够明显;在色调 方面,受访者对于两类色调均表达出显著的偏好倾向,暖色 调墙 面产生 的 正 向 效 用 强 于 冷 色 调,而 地 面 色调中仅有冷色调要素表现出显著的负效用,暖色调则表现为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旅游者的视线主要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渊,等:采用 SP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479 集中于展品本身,暖色调墙面相较于地面颜色对视觉的刺激更为明显 . 3. 2 群体的偏好差异 博物馆作为知识输出的窗口,到访人群的属性多样,因而对不同属性人群的展陈空间要素偏好进行 研究 .对不同参观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进 行调查,由 于 多 数 受 访 者 认 为 平 均 月 收 入 属于个人隐私拒绝作答,因此,该部分数据不具有代表意义 .由于 18~35 岁年龄段的旅游者占据了大多 数,本科学历达到 59. 36% ,因此,分析结果存在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可 能 .分析 结果 和提出策 略应具 有普 适意义,参 考 调 查 员 对 旅 游 者 的 实 际 分 布 情 况 的 观 察,分 析 不 同 性 别 群 体 的 偏 好 差 异,男 性 共 有 数 据 848 条,女性共有数据 904 条 .群体偏好差异模型拟合结果,如表 3 所示 . 表 3 群体偏好差异模型拟合结果 Tab. 3 F i t t i ngr e su l t so fg r oupp r e f e r enc ed i f f e r enc emode l 要素 要素等级 中心围合式 展陈模式 空间形状 墙面色调 地面色调 男性 要素变量 - 女性 α 犘 α 犘 0 - 0 - 中心式 犕1 -0. 5748 0. 12 -0. 0589 0. 73 围合式 犕2 -0. 9135 0. 12 -0. 7055 0. 12 折线形 - 矩形 犛1 圆形 中色调 冷色调 犆W,1 0. 3628 0. 13 0. 1951 0. 34 暖色调 犆W,2 0. 7225 0. 12 0. 4529 0. 12 0 - 0 - -0. 5211 0. 12 -0. 5996 0. 12 犛2 0. 0856 0. 52 -0. 1422 0. 24 - 0 - 0 - 中色调 - 冷色调 犆G,1 -0. 4560 0. 12 -0. 2531 0. 13 暖色调 犆G,2 -0. 0256 0. 89 -0. 2243 0. 14 0 - 0 - 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对数似然值)分别为 0. 3266(-627. 3143)和 0. 2736(-721. 4565).由表 3 可知:不同性别旅游者对于展陈空间要素的关注点不同,偏好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展陈模式上,两类展陈 模式均对男性旅游者带来显著的负向效应,其中,围合式 展 陈模式 的负 向 效 应 更 强 烈,对 于 女 性 旅 游 者 而言,相较于现有的中心围合展陈模式,仅围合式展陈模式体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在空间形状方面,男性 对于该要素均未表现出显著的偏好模式,说明其对于空间形状的关注度较低,而矩形空间形状则对女性 旅游者表现显著的负向效用,与全样本模型的结果一 致;在 墙面 色调方 面,不 同 性 别 旅 游 者 对 暖 色 调 均 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用,对于冷色调与中色调的对比 则未体 现出显 著 差 异;在 地 面 色 调 上,仅 有 男 性 旅 游者对于冷色调的地面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效用,女性则对地面色调的变化未表现出显著的偏好程度 . 4 优化策略 展陈空间布局与旅游者游线分布情况,如图 4 所示 . 由图 4( a)可知:展陈模式以中心围合式和围合式为主,除展厅 2 外,其余 3 个 展厅的空 间形状 均为 折线形,展厅墙面均为白色,地面采用的是浅绿色水磨石方砖,属于中色调,各展厅对于旅游者的效用值 ( a)风琴博物馆现状展厅 ( b)旅游者轨迹分布情况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80 ( c)典型女性旅游者参观轨迹 2021 年 ( d)典型男性旅游者参观轨迹 图 4 展陈空间现状布局与旅游者游线分布情况 F i 4 S i t ua t i ononexh i b i t i onspa c eandt ou rr ou t eo ft ou r i s t s g. 差距较小,旅游者的游览顺 序 主 要 依 赖 馆 内 标 识 进 行 .由 图 4( b)可 知:旅 游 者 在 展 馆 中 的 游 线 较 为 混 乱 .由图 4( c),( d)可知:从轨迹走向和停留时间可以判断,各展厅 未能 配合标 识形成显著 的先后游 览顺 序,旅游者在展厅中的流动轨迹呈无序化特征,因而,需对展厅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 当前,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主入口为北侧大门,与住宅设 计之 初 的 主 入 口 相 符 .受 限 于 博 物 馆 中 央 巨 型管风琴“凯思文特”的保护需要,仅开放了东、西、南三侧的门,旅游者通常从主入口右侧的楼梯间进入 博物馆,出口为博物馆东侧面向外部庭院的大门 .在主入 口 与出口 指示 牌 的 引 导 下,旅 游 者 通 常 以 展 厅 1 为最后浏览的节点,而对于展厅 2, 3, 4 游览序列则未有显著的区分 .结合展 厅内 容的设计 及旅游 者在 空间内的活动特点,设计“入口 → 展厅 4→ 展厅 3→ 展厅 2→ 展厅 1→ 出口”的馆内游览线路 . 综合 SP 法的偏好调查结果,设置不同材质、形状的隔断,适当 调整各展 厅的展 陈模 式,强化 不同展 厅对旅游者产生的效用差异,通过影响旅游者对各展厅的选择概率达到强化展厅游览序列、优化旅游者 体验的目的 .优 化 前、后各 展 厅效用 值比较,如 表 4 所示 .表 4 中: 犘犻 为选 择概 率,选择概 率的计算 公 式 4 为 犘犻 = exp犞犻/ ∑exp犞 ;“- ”表示未作变动 . 犻 犿=1 表 4 优化前、后各展厅效用值比较 Tab. 4 Compa r i s ono fu t i l i t fe a chexh i b i t i onha l lbe f o r eanda f t e rop t imi z a t i on yo 变量 展厅 2 展厅 1 优化前 展厅 3 展厅 4 优化后 优化前 优化后 优化前 优化后 优化前 优化后 展陈模式 围合式 - 围合式 - 中心围合式 中心式 中心围合式 - 空间形状 折线形 矩形 矩形 折线形 中色调 中色调 - 暖色调 折线形 墙面色调 - 暖色调 中色调 暖色调 中色调 - 暖色调 地面色调 中色调 - 中色调 - 中色调 - 中色调 - 犞犻 -0. 7779 -0. 2082 -1. 3059 -0. 7362 0 0. 3734 0 0. 5697 犘犻/% 16. 82 18. 00 9. 92 10. 62 36. 63 32. 20 36. 63 39. 18 由表 4 可知:旅游者对暖色调的墙面具有显著的 正向效 用 .因 此,在 需 要 强 化 正 向 效 用 的 展 厅 入 口 以使用暖色调隔断,例如展厅 4,一 方 面,隔 断 的 形 状 与 颜 色 均 可 以 灵 活 定 制,不 会 破 坏 建 筑 的 原 始 结 构;另一方面,隔断的设置可以部分 遮 挡 室 内 的 展 陈 空 间,形 成 类 似 屏 风 的 效 果,提 升 展 陈 空 间 的 效 用 值,吸引旅游者进入展厅 .在需要强 化 负 向 效 用 的 展 厅 中,可 以 在 展 厅 入 口 处 使 用 矩 形 隔 断,例 如 展 厅 3,并以中心式展陈模型进行空间布局,形成的展厅微布局的效用值与展厅 4 产生显著差异 .为保证展厅 风格的延续,仍采用暖色调进行隔断布局 . 由表 4 还可知:展厅 3, 4 产生明显的效用值差异,旅游者对两 个展厅的 选择概率 分别为 32. 20% 和 39. 18%.同理,展厅 1, 2 由于空间面积较小,优化前呈现较低的效用值 .为强化展厅内的游览秩序,同时 保障展陈空间整体设计风格的稳定,采用同样的设计方法在两个空间内设置暖色调隔断 . 5 结论 随着人本主义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从个体尺度研究微 观视角 下 的 旅 游 者 行 为 和 偏 好 受 到 越 来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渊,等:采用 SP 法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陈空间游览偏好分析 481 越多的关注 .当前,在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成为既有建筑活化复兴的方式之一,良好的旅游体 验能够吸引更多旅游者的到访 .因此,应当深入、准确把 握旅 游者的 需 求 偏 好,为 未 来 景 区 旅 游 管 理、文 化旅游的发展等多个领域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 聚焦旅游者游览偏好,以鼓浪屿风 琴 博 物 馆 为 例,结 合 建 筑 设 计 理 论 采 用 SP 法 建 立 调 查,通 过 离 散选择模型分析旅游者对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展厅的游览偏好,评价各展厅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 .以量 化的方式验证理论假设,得到如下 4 个主要结论. 1)旅游者的展陈空间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是展陈模式、墙面 色调、空间 形状和 地面色调,各要素水平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均存在差异,证实展品的陈列模式是影响旅游者选择的主要因 素,符合旅游者偏好的一般规律. 2)相较于折线形空间,旅游者对矩形空 间 产 生 了 显 著 的 负 效 用,对 圆 形 空 间 则 未 表 现 出 显 著 偏 好 倾向,在空间色调方面,旅游者对墙面的冷色调和暖色调 均 表现出 显著 的 正 向 效 用,对 地 面 则 仅 有 冷 色 调表现出显著的负向效用. 3)基于性别的群体偏好显示,在展陈模式、空间形状与地面色调上体现差异,而在墙面 色调上 则表 现一致. 4)基于旅游者的偏好,可针对展厅 3, 4 设置入口隔断,通过调整隔断的形状和色 调,配 合展 品的布 局,形成展厅之间的效用差异,为馆内游览线路的优化提供依据 . 参考文献: [ 1] 关昕 .文物建筑再利用的博物馆化研究[ J].中国博物馆, 2017( 2): 41  47. [ 2] 伍端 .艺术与日常的庆典:当代公共建筑的意义转向[ J].建 筑 学 报, 2018( 5): 1  4. DOI: 10. 3969/ i s sn. 0529  1399. j. 2018. 05. 001. [ 3] 王桉 .主题性展览空间的界面及陈设设计实践探析:以武家嘴村史馆展陈设计为例[ J].建筑与文 化, 2019( 6): 101  10. 3969/ 103. DOI: i s sn. 1672  4909. 2019. 06. 035. j. [ i s sn. 1674  4] 钟旭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 局 研 究[ J].文 物 鉴 定 与 鉴 赏, 2019( 5): 124  125. DOI: 10. 3969/ j. 8697. 2019. 05. 056. [ 5] 邓璐 .建筑空间与展陈空间形态的塑造: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为例[ J].中国博物馆, 2017( 2): 1  6. [ 6] 李渊,郑伟民,王德 .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综述[ J].旅游学刊, 2018, 33( 4): 103  112.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 j. 5006. 2018. 04. 015. [ 7] 林帅君,俞悦,张英奇,等 .基于 SD 语义差异法的展陈空间环境评价研究[ J].建筑与文化, 2019( 6): 92  93. DOI: 10. i s sn. 1672  4909. 2019. 06. 032. 3969/ j. [ 8] 王灿,王德,朱玮,等 .离 散 选 择 模 型 研 究 进 展 [ J].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015, 34( 10): 1275  1287. DOI: 10. 18306/d l kx z. j 2015. 10. 008. [ 9] 李渊,黄竞雄,李芝也,等 .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 之 句 法 解 析:以 鼓 浪 屿 八 卦 楼 为 例 [ J].建 筑 遗 产, 2020( 3): 88  93. cnk i. ha. 2020. 03. 010. DOI: 10. 19673/ j. [ 10] LIYuan, ZHAO Long,HUANGJ i ngx i ong, 犲 狋犪 犾. Re s e a r chf r amewo r ks,me t hodo l og i e s,anda s s e s smen tme t hods e v i ew[ J]. Bu i l tHe r i t age, 2021, 5( 1): 6. DOI: 10. 1186/ c onc e r n i ngt headap t i ver eus eo fa r ch i t e c t u r a lhe r i t age:Ar s 43238  021  00025 x. [ 11] HOWARDP, ASHWORTH GJ. Eu r ope anhe r i t age,p l ann i ngandmanagemen t[M]. Br i s t o l:[ s. n.], 1999. [ 12] BULLENPA. Adap t i ver eus eandsus t a i nab i l i t fc omme r c i a lbu i l d i ngs[ J]. Fa c i l i t i e s, 2007, 25( 1/2): 20  31. DOI: yo 10. 1108/02632770710716911. [ 13] SEKULARAC N, IVANOVIC SEKULARACJ, PETROVSKIA, 犲 狋犪 犾. Re s t o r a t i ono fah i s t o r i cbu i l d i ngi no r de r t oimp r oveene r f f i c i encyandene r av i ng  c a s es t udy  t hed i n i ngr oom wi t h i nt hez i c amona s t e r r ope r t J]. gye gys yp y[ Sus t a i nab i l i t 2020, 12( 15): 6271. DOI: 10. 3390/su12156271. y, [ 14] POULIOSI. I se ve r r i t ages i t ea “ l i v i ng”one?L i nk i ngc ons e r va t i ont oc ommun i t i e s ′a s s o c i a t i onwi t hs i t e s[ J]. yhe 2013, 2( 2): 144  156. DOI: 10. 1179/175675011X13122044136550. TheHi s t o r i cEnv i r onmen tPo l i cyandPr a c t i c e, [ 15] PLEVOETSB, SOWI SKAHEIMJ. Commun i t n i t i a t i ve sa sac a t a l s tf o rr egene r a t i ono fhe r i t ages i t e s:Ve r na c  yi y u l a rt r ans f o rma t i onandi t si n f l uenc eont hef o rma ladap t i ver eus ep r a c t i c e[ J]. C i t i e s, 2018, 78: 128  139. DOI: 1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82 2021 年 1016/ c i t i e s. 2018. 02. 007. j. [ 16] SHARIF ASKARIH, ABUHI JLEH B. Re v i ewo fmus eums ′i ndoo renv i r onmen tc ond i t i onss t ud i e sandgu i de l i ne s J]. Bu i l d i ngandEnv i r onmen t, 2018, 143: 186  andt he i rimpa c tont hemus eums ′a r t i f a c t sandene r onsump t i on[ gyc 195. DOI: 10. 1016/ bu i l denv. 2018. 07. 012. j. [ 17] MARZOUK M, EI SSA A, ELSHARKAWY M. I n f l uenc eo fl i tr ed i r e c t i ngc on t r o le l emen tonday l i tpe r f o rm gh gh a s eo fEgyp t i anhe r i t agepa l a c esky l i t[ J]. J ou r na lo fBu i l d i ng Eng i ne e r i ng, 2020, 31: 101309. DOI: 10. anc e:Ac gh obe. 2020. 101309. 1016/ j. j [ 18] 杨建斌,付思文 .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学视角下的文物建筑展陈设计[ J].城 市 建 筑, 2020, 17( 20): 77  79. DOI: 10. i s sn. 1673  0232. 2020. 20. 027. 3969/ j. [ 19] GLUMACB, I SLAM N.Hous i ngp r e f e r enc e sf o radap t i ver e us eo fo f f i c eandi ndus t r i a lbu i l d i ngs:Demands i de [ J]. Sus t a i nab l eC i t i e sandSo c i e t 2020, 62: 102379. y, [ 20] OPPIO A, BOTTERO M, FERRETTIV. De s i i ngadap t i ver eus es t r a t eg i e sf o rcu l t u r a lhe r i t agewi t hcho i c eex  gn 犲 狋犪 犾. App r a i s a l:Fr omt he o r op r a c t i c e:Re su l t so fS IEV2015. Cham: Sp r i nge rI n  r imen t s[M]∥MORANOP, yt pe t e r na t i ona lPub l i sh i ng, 2017: 303  315. [ 21] 刘昱宏,邢露华,冯露丹,等 .基于 SP 法的城市居民田 园 综 合 体 游 憩 偏 好 研 究:以 河 南 省 郑 州 市 为 例 [ J].林 业 与 生态科学, 2019, 34( 2): 201  205. DOI: 10. 13320/ cnk i. h f o r. 2019. 0032. j. j [ 22] 李渊,谢嘉,杨林川 .基 于 SP 法 的 旅 游 者 景 点 选 择 需 求 偏 好 与 规 划 应 对 [ J].旅 游 学 刊, 2018, 33( 12): 88  98.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 5006. 2018. 12. 016. j. [ 23] 郭艳芳,宋保平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大学生无景点旅游实证研究:以 西 安 三 所 高 校 为 例[ J].曲 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7( 2): 103  108. DOI: 10. 3969/ i s sn. 1001  5337. 2011. 02. 023. j. [ 24] 刘臖,王德,朱玮,等 .基于行为偏好的休闲 步 行 环 境 改 善 研 究 [ J].城 市 规 划, 2017, 41( 9): 58  63. DOI: 10. 11819/ cp r 20170908a. [ 25] 杨正宏 .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 J].东南文化, 2013( 5): 117  122. [ 26] ELSORADY D A. As s e s smen to ft hec ompa t i b i l i t fnewus e sf o rhe r i t agebu i l d i ngs:Theexamp l eo fa l exand r i a yo na t i ona lmus eum,a l exand r i a,Egyp t[ J]. J ou r na lo fCu l t u r a lHe r i t age, 2014, 15( 5): 511  521. DOI: 10. 1016/ cu l  j. he r. 2013. 10. 011. [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 .中国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 28] 黄璇璇,林德荣 .游客密度、拥挤 感 与 满 意 度:展 览 馆 情 境 下 游 客 拥 挤 感 知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 J].旅 游 学 刊, 2019, 34( 3): 86  101. DOI: 10. 19765/ cnk i. 1002  5006. 2019. 03. 012. j. [ 29] 金海鑫 .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J].大众文艺, 2015( 13): 57. DOI: 10. 3969/ i s sn. 1007  5828. 2015. j. 13. 044. [ 30] 唐洪流,张妍 .浅析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与 情 感 化 表 达 的 关 系[ J].城 市 建 筑, 2019, 16( 2): 72  73. DOI: 10. 3969/ j. i s sn. 1673  0232. 2019. 02. 027. [ 31] 朱玮,翟宝昕,简单 .基于可视化 SP 法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及优化:模型构建及上 海 中 心 城 区 的 应 用 [ J].城市规划学刊, 2016( 3): 85  92. DOI: 10. 16361/ up f. 201603010. j. [ 32] 宋姗,王德,朱玮,等 .基于需求偏好的上海 市 养 老 机 构 空 间 配 置 研 究 [ J].城 市 规 划, 2016, 40( 8): 77  82. DOI: 10. 11819/cp r 20160813a. [ 33] 李渊,高小涵,黄竞雄,等 .基 于 摄 影 照 片 与 眼 动 实 验 的 旅 游 者 视 觉 行 为 分 析:以 厦 门 大 学 为 例 [ J].旅 游 学 刊, 2020, 35( 9): 41  52. DOI: 10. 19765/ cnk i. 1002  5006. 2020. 09. 009. j.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0007 ? 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 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胡昂1,戴维维1,郭仲薇2,牛韶斐1,晏智翔1,李想3 ( 1.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四川大学 锦江学院,四川 成都 620860; 3.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 对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评价方法进行优化,采集街景图片并对其进行物理和感知层面的视觉品质评价 . 首先,通过 5 个指标描述街道骨架,采用机器学习分割 技 术 对 绿 视 率、围 合 度 和 天 空 开 阔 度 进 行 三 维 计 算,对 贴线率和横截面比进行二维计算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 对 街 景 视 觉 品 质 进 行 主 观 的 满 意 度 评 价 .最 后,通 过 相 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及拟合公式 .结果表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与绿视率和贴线率呈显著正 相关,与围合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天空开阔度和横截面比无明显相关性; 3 个强相关 指 标 对 视 觉 品 质 的 影 响 程 度从大到小为贴线率 > 围合度 > 绿视率 . 关键词: 生活型街道;视觉品质;街景图片;机器学习 中图分类号: TU984. 1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83 11 ? ? ? 犔犪 狉 犲  犛 犮 犪 犾 犲犕犲 犪 狊 狌 狉 犲犿犲狀 狋狅 犳犞犻 狊 狌犪 犾犙狌犪 犾 犻 狋 犳 犵 狔狅 犛狆犪 犮 犲犻 狀犝狉 犫犪狀犔 犻 狏 犻 狀犵犛 狋 狉 犲 犲 狋 狊 HU Ang1,DAIWe iwe i1,GUOZhongwe i2, NIUShao f e i1,YANZh i x i ang1,LIXi ang3 ( 1.Co l l egeo fAr ch i t e c t ur eandEnv i r onmen t,S i chuanUn i ve r s i t i na; y,Chengdu610064,Ch 2.Co l l egeo fJ i n i ang,S i chuanUn i ve r s i t i na; j y,Chengdu620860,Ch 3.Schoo lo fEc onomi c s,S i chuanUn i ve r s i t i na) y,Chengdu610064,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v i sua lqua l i t va l ua t i onme t hodo fs t r e e tspa c ewa sop t imi z ed,s t r e e tv i ew p i c t u r e swe r ec o l  ye l e c t ed,andt he i rv i sua lqua l i t se va l ua t edonphy s i c a landpe r c ep t ua ll e ve l s.5i ndexe swe r eus edt ode s c r i be ywa t hes t r e e tske l e t on,t hema ch i nel e a r n i ngs egmen t a t i ont e chno l ogy wa sus edt oc a l cu l a t eg r e ene r l o su r e y,enc andopenne s si nt hr e e imens i ons,t hes t r e e twa l lc on t i nu i t r o s s s e c t i ona lp r opo r t i onwe r ec a l cu l a t edi n ?d ? yandc two imens i ons.Thr ought heque s t i onna i r esu r vey,t hesub e c t i ves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v i ew ?d j yo her eg r e s s i onmode landf i t t i ngf o rmu l awe r ec on  wa se va l ua t ed.Thr oughc o r r e l a t i onandr eg r e s s i onana l s i s,t y s t r uc t ed.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s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i ss i i f i c an t l s i t i ve l o r r e l a t ed yo gn ypo yc wi t ht heg r e ene r hes t r e e twa l lc on t i nu i t t i ve l o r r e l a t edwi t henc l o su r e,bu ti sno tc o r r e l a t ed yandt y,andnega yc s e c t i ona lp r opo r t i on.Thei n f l uenc edeg r e eo ft het hr e es t r ongc o r r e l a t i oni ndexe s wi t ht heopenne s sandc r o s s ? onv i sua lqua l i t s:s t r e e twa l lc on t i nu i t l o su r e> g r e ene r yi y > enc y. 犓犲 狉 犱 狊: l i v i ngs t r e e t;v i sua lqua l i t t r e e tv i ew p i c t u r e;ma ch i nel e a r n i ng y;s 狔狑狅 收稿日期: 2020 10 10 ? ? 通信作者: 郭仲薇( 1996 E ma i l: zhongwe i@s t u. s cu. edu. cn. ?),女,助教,主要从事城市设计的研究 . guo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 18JF1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20826041C4133) 48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街道作为占据城 市 面 积 10% ~20% 的 主 要 公 共 活 动 空 间,是 人 们 感 知 城 市 最 直 接、最 关 键 的 元 []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 公 共 活 动 空 间 的 需 求 也 越 来 越 大 3 .占 据 街 道 面 积 50% 的 生 活型街道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数量最多的街道 .生活型街道不仅需要兼顾交通和生活服务 素 [ 1 2] ? 的功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和 文 化 服 务 价 值 [2].一 条 街 道 的 整 体 品 质 感 知 包 含 了 视 觉 和 非 视 觉 感 受,非视觉感受(如气温、污染、气味等)是多变的,而视觉 感 受则是 直接 且 相 对 稳 定 的,良 好 的 街 道 空 间 视觉品质有利于增加情感吸引力和街道活力 .目前,在街 道 品质评 价的 研 究 中,传 统 方 法 大 多 采 用 先 实 地调研和小规模实证研究,再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总结的评价方法 [4?5].虽然传统方法可获得精细 化及相 对真实的数据,但无法实现大规模评价 .为了实现大规模量化评价,还需进行大规模测度 . 街景图片作为一种新媒介,推动了人本视角的街 道 品 质 研 究 [6].随 着 图 片 分 割、机 器 学 习 技 术 的 发 展,基于大数据的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评价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主要从客观物理数据测度和人的主观感受 两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 [7?10],这使大规模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调查和评价具 有可能性,但该 方法 目前仍 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本土化的评价体系 .道路作 为 城市物 化环 境 中 最 突 出 的 景 观 要 素,基 于 视 觉感知的意向学说是城市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研究的理论基础 [11].街道视觉品 质是 最直观的 基础空 间品 质之一,从 街道 空间 获取的 70% 的信息 都来源 于视觉感知 .然而,在 目前街道 空间品 质评 价中,关 于 视 觉品质评价 的研究 却较 为少见 .周韬等 [12]选取 3 条 街道进 行实地 拍照调 研,从视 觉认知的 角度对 街道 [ ] 进行量化研究,评价街道的景观特征和连续性,但调研样本数 量较少,规律 不稳定 . Tang 等 13 利 用街景 图片,通过机器学习及二维空间数据实现街道空间视觉品 质 的大规 模 自 动 计 算,同 时,结 合 主 观 停 留 意 愿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一种主客观评价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新方法,该方法中影响视觉品质的各要素权 重相等,未详细探讨各要素是否真正对视觉品质产生影响,以及各要素的影响程度 . 基于此,本文选取绿视率、围合度、天空开阔度、贴线率和横截面比 5 个最能体现街道空间特征的指 标,对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进行大规模测度 . 1 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域 选取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 2093. 8 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成都进行研究,具 体的研究 对象是 成都 市三环以内(约 190km2)的生活型街道(约 3500 条).成都市 地处 平原,城市 以皇 城区域为 中心不 断地 向外扩张,道路呈现出典型的环形、放射状格局,而成都市三环以内区域是发展最成熟的中心城区(即旧 城区),拥有最能体现城市特点的传统街道,生活气息浓烈,但也可能存在新时代下城市街道有待有机更 新的问题 .因此,选取该区域的生活型街道进行研究 . 研究的生活型街道两侧以居住用地( R 类)为主,车行道宽度不超过 双向四 车道,道路 总宽度为 5~ 30m,街道两侧以服务本地居民的 生 活 服 务 类 公 共 设 施 和 商 业 为 主,如 便 利 店、五 金 店、菜 店、餐 馆、理 发店和社区活动中心等 . 1. 2 研究数据 1. 2. 1 百度街景图片 街景图片( SVPs)数据的收集 以 开放街 道地图( OSM)获取 的相应 路 网 为 基 础, 先以经纬度 为 参 数,以 60 m 为 间 距,在 生 活型街道路网 上 生 成 相 应 的 采 样 点;然 后, 调用百度地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获取街景图片 . 以某百度街景图片(图 1)为例,通过 设 置经纬度、俯仰角 度、偏航角度等参数获 取 每个采样 点 的 街 景 .设 置 每 个 采 样 点 的 俯 仰角为 0 °(视 平 角 ),水 平 方 向 分 别 按 0 °, 90 °, 180 °, 270 °抓 取 4 个 方 向 (前、右、后、 左)的街景图像,将 4 张 图 像 无 缝 拼 接 为 一 图 1 百度街景示例图片 F i 1 Ba i dus t r e e tv i ews amp l eimage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胡昂,等: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485 个采样点的全景图像(图 2),这样的采集方式可确保对采样点的全角度观察 . 图 2 4 个方向的百度街景图 F i 2 Ba i dus t r e e tv i ew p i c t u r e si nf ou rd i r e c t i ons g. 1. 2. 2 相关数据 除了含道路宽度的 OSM 路网数据和百度街 景数据 外,还采用 了成都市 内建筑 的地 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每个建筑 都 是 具 有 位 置、高 程 信 息 的 多 边 形 .成 都 市 三 环 内 约 有 103414 栋 建 筑,通过建筑信息与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街道空间的相关指标,从而为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评估模型的建 立提供依据 . 1. 3 具体方法 1. 3. 1 研究框架 文中的研究框架,如图 3 所示 .研究框架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 1)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物理指标的客观计算 .参考相关文献,选取绿视率、围合度、天空 开阔度、贴线 率和横截面比 5 个物理指标描述街道空间典型的物理 特征 .采用 机器学 习图像 分 割 技 术(三 维 层 面)和 [ ] Ar cGIS 软件(二维层面)进行数据分析 13 . 2)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主观感知评价 .以街景图片为信息基础,随机选点,通过 问卷 调查的 方式,采用李克特 7 级量表法对街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的 感 知 进 行 满 意 度 评 分 .基 于 SPSS21 统 计 分 析 软 件,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探究街道空间的客观物理特征 对 街道视 觉 品 质 的 影 响,并 构 建 回 归 模 型,以 便在城市尺度上大规模测度生活型街道的空间视觉品质 . 图 3 研究框架 F i 3 Re s e a r chf r amewo r k g. [ ] 1. 3. 2 指 标体 系构 建 街景可以从 宏 观、中观、微观 3 个 尺度 进 行描 述和量 化 14 .宏观尺 度似 乎无法 与人的直接感受建立起关系;中观尺度 主 要 观 察 形 成“U 形”街 道 空 间 的 要 素 (如 建 筑、道 路、树 木 等), 相对而言,中观尺度(如定义空间结构的街道骨架等)更适 合从街景层 面进行 探 讨;微 观 尺 度(如 建 筑 立 面、道路铺装等)更像是街道骨架上的附着物,能够增 加街道 的趣味 和 视 觉 美 .因 此,主 要 对 中 观 尺 度 的 街景进行研究 . 无论走到任何街道,都会看到树木、天空、建筑物 3 个要素, 3 个要 素的不 同组 合会影响 直接视 觉感 受 .绿视率是指视野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 .围合度主要 描 述街道 两侧 界 面 对 街 道 的 围 合 程 度,围 合 度 较高 的街 道 会给人 较 强的安全感 [15],可 为人们 提 供更多街 道活动 的机会,围合度 较低的街 道则会 产生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86 2021 年 一种空虚、缺乏活力的感觉 [13].天空开阔度反映街道的开阔程度及街道可感 知光线亮 度的情 况,影响人 们的视觉感知和愉悦性 .绿视率、围合度和天空开阔度等三维层面的指标图示,如图 4 所示 . ( a)绿视率 ( b)围合度 ( c)天空开阔度 图 4 三维层面的指标图示 F i 4 I nd i c a t o rd i ag r amo f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l e ve l g. 建筑的连续性和街道 尺 度 通 常 被 视 为 “人 的 尺 度”的 研 究 指 标,是 街 道 空 间 二 维 层 面 最 基 础 的 指 标 [ 14, 16] .贴线率和横截面比等二维层面的指标图示,如图 5 所示 .贴线率 作为街道界 面品 质 量化 研 究 的 首要指标,可用于衡量街道空间视觉的连续性,贴线率越 高,街 道界 面 越 整 齐,视 觉 感 知 越 平 直 开 阔,可 给人安全感 [17]. ( a)贴线率 ( b)横截面比 图 5 二维层面的指标图示 F i 5 I nd i c a t o rd i ag r amo ftwo  d imens i ona ll e ve l g. 街道两旁有一个完整、连续的建筑立面,更利于形成有 秩序 且 充 满 活 力 的 街 道 景 观,形 成 的 封 闭 氛 围能吸引更多行人停留 [1819].街道空间中影响“人的尺度”的 主 要 因 素 是 建 筑 高 度 犎 和 街 道 宽 度 犇 ,故 通过横截面比( 犇/犎 )反映街道尺度 .当 犇/犎 <1 时,更易形成热闹的街道氛围;当 犇/犎 >1 时,随着 犇/ [ ] 犎 增大,逐渐产生远离感 .街道越宽反映机动化程度越高 20 .综合文献[ 21  28],选 取使用频 率最高 且能 描述街道基础骨架的 5 个指标,即绿视率、围合度、天空开阔度、贴线率和横截面比 . 1. 3. 3 街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的 物 理 特 征 数 据 随 着 技术的不断 革 新,运 用 深 度 卷 积 神 经 网 络 对 街 景 图 片信息进行深度处理 并 获 取 街 道 特 征 数 据 的 方 法 逐 渐得到认可 和 运 用,这 从 人 本 视 角 对 街 道 空 间 进 行 了新的认 识 .文 中 采 用 金 字 塔 场 景 解 析 网 络 ( PSP Ne t)作为深度学习模型,与 其 他 卷 积 网 络 模 型 相 比, PSPNe t的体系结构更加注重 特 征 集 成 和 结 构 预 测, 且基 于 全 卷 积 神 经 网 络 框 架 的 PSPNe t模 型 在 处 理 复杂场景时更具有优势 [29].研究范围 及 街景 采样点, 如图 6 所示 . 将街景图 片 解 释 为 颜 色 组,识 别 出 街 道 各 构 成 要素,如 建 筑、树 木、天 空、道 路 和 车 辆 等 .每 种 颜 色 代表不同的街道组成 元 素,每 张 照 片、每 种 颜 色 的 像 图 6 研究范围及街景采样点 F i 6 Re s e a r cha r e aands t r e e tv i ews amp l i ngpo i n t s g.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胡昂,等: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487 素大小占比代表该元素的构成份额;将每个采样点东、南、西、北 4 个 方 向 各 元 素 的 占 比 相 加,并 计 算 其 平均值;以绿色植物的占比作为绿视率,天空的占比作为天空开阔度,建筑物的占比作为围合度 .百度街 景图像 4 个方向元素的获取,如图 7 所示 . ( a)东 ( b)南 ( c)西 ( d)北 图 7 百度街景图像 4 个方向元素的获取 F i 7 Ob t a i nmen to fe l emen t si n4d i r e c t i onso fBa i dus t r e e tv i ew p i c t u r e s g. 贴线率和横截面比借鉴文献[ 14]的方法,利用 Ar cGI S 软件进行计算 .贴线率 犘=犠/犔.其中, 犠 为 街墙长度; 犔 为路段长度 .通过 Ar cGIS 软件的缓冲功能,对道路中心线 两侧 建立 40 m 缓 冲区,然后,将 缓冲区边线与道路红线之间的矩形面积减去建筑投影面积以 外 的多 边形 面 积,再 除 以 缓 冲 区 边 线 和 道 路红线之间的矩形面积,可计算得出街道界面的贴线 率 .以 道路 中心线 为 起 点 建 立 二 维 缓 冲 区,缓 冲 范 围为 40m,计算缓冲区总面积与去除缓冲区内建 筑 基 底 面 积 后 剩 余 面 积 的 比 值,再 进 一 步 计 算 街 道 界 面的贴线率 . 1. 3. 4 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感知评估 根据成都市生活型街道的街景图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感知的满意度评价 .首先,通过随机选取再筛选的方式,选取 100 条宽窄不一、类型丰 富且最能够体现成都生活气息的街道 .然后,在每条街道 上 随机选 取 1 个 街 景 采 样 点,在 开 放 街 道 地 图 上,根据经纬度,以默认的行车方向视角截取对应的街景图片,共截取 100 张街景图片 .截取图片的宽度 为 1356px,高度为 570px,分辨率为 96do t·i n-1( 1do t·i n-1 ≈0. 039do t·mm-1). 调研对象为 30 位成都市高校的在校师生和 20 位成都 居民 . 30 名 在 校 师 生 的 男 女 比 例 为 1. 0∶1. 3,均在成都生活 2a以上,专业背景涵盖 了 建 筑 学、城 市 规 划、风 景 园 林、环 境 科 学,且 学 生 都 是 硕 士 或 博士 . 20 位成都居民的男女比例为 1∶1,均在成都居住 3a 以上 . 50 位调研对象对成都市中心城区核心 街道概况相对熟悉,年龄涵盖青年、中年和老年 . 将截取的 100 张街景图片编号为 1~100,按等差数列 分 为 5 组 图 片 集,第 1 组 编 号 为 1, 6, 11,…, 96,第 2 组编号为 2, 7, 12,…, 97,第 3 组编号为 3, 8, 13,…, 98,第 4 组编号 为 4, 9, 14,…, 99,第 5 组编 号为 5, 15, 20,…, 100,每位调研对象需做 2 组实验, 2 组实验至 少间隔 10 mi n,最 终保证每 张街景 图片 有 20 次评价结果,这样可避免调研对象因一次性看太多图片、太长时间而产生视觉审美疲劳,从而影响 实验结果 .每位调研对象在对街景图片进行评价前,需要 先 整体浏 览图 片,对 所 有 图 片 都 有 所 了 解 后 再 进行评价 .实验过程中,调研对象在一张表格中根据编号对每张街景图片的视觉品质整体满意度进行评 价,评价度量采用李克特 7 级量表法,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满意、非常 满意 7 个等级,调研对象需写出每张图片视觉品质满意度的评分原因,以供分析 . 2 数据分析 2. 1 数据处理 将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 7 个等级分别赋值为 1. 0~7. 0 分,将每张街景图片视觉品质满意度 评价的 20 个得分去掉 1 个最高分,去掉 1 个最低分,并将 计 算的平 均值 作 为 本 张 街 景 图 片 视 觉 品 质 满 意度的最后得分 .根据每张街景图片对应的采样点,搜索 整理 街 道 空 间 的 绿 视 率、围 合 度、天 空 开 阔 度、 贴线率和横截面比 .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评分示例,如图 8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48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 a)4. 0 分以上 ( b)3. 5~4. 0分 ( c)3. 0~3. 5分 ( d)2. 0~3. 0分 ( e)2. 0 分以下 图 8 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评分示例 F i 8 Examp l e so fs t r e e tspa c ev i sua lqua l i t a t i s f a c t i ons c o r e g. ys 2. 2 变量相关性检验 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街道空间物理指标与街道空间 视觉品 质满意度(简 称 满 意 度)之 间 的 关 系,如 表 1 所示 .表 1 中: 表示在 0.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 0. 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由 表 1 可知:满意度与天空开阔度、横截面比的 Pe a r 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 071, 0. 034,两个指标均 接近 0,说明其与满意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满 意 度 与 绿 视 率、贴 线 率 的 Pe a r s on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为 0. 514, 0. 366,并呈现出 0. 01 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绿视率、贴线率与满意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满意度和围 合度的 Pe a r son 相关系数为 -0. 553,并呈现出 0. 01 水平的显著性,说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 满意 度与围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胡昂,等: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489 合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表 1 相关性分析结果 Tab. 1 Re su l t so fc o r r e l a t i onana l s i s y 横截面比 贴线率 绿视率 围合度 天空开阔度 项目 Pe a r s on 相关系数 显著性 (双侧) Pe a r s on 相关系数 显著性 (双侧) Pe a r s on 相关系数 显著性 (双侧) Pe a r s on 相关系数 显著性 (双侧) Pe a r s on 相关系数 显著性 (双侧) 满意度 0. 034 0. 735 0. 366 0 0. 514 0 -0. 553 0 0. 071 0. 482 2. 3 影响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指标的回归分析 2. 3. 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筛选出影响街道空间视 觉品质 的街道 空间 物理 特 征 最 主 要 的 3 个 指 标 为 绿视率、贴线率和围合度,但各指标与空间视觉品质满意 度 的关系 需进 一 步 进 行 分 析 .采 用 散 点 图 分 析 和曲线估计,根 据 拟 合 模 型 结 果 分 析 比 较 线 性 方 程、对 数方程、倒数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复合 方 程、幂 方 程、 S 方程、增长方程、指数方程和 Log i s t i c方程等 11 个 模型的相关系数 犚2 和 方 差 检 验 值 犉,并 选 取 拟 合 最 优 的模型 .结果表明,绿视率、贴线率和 围合 度 3 个 指 标 与 视觉品质满意度的线性方程 模型最优,故 进一 步进 行 线 性回归分析 . 指标与街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满 意 度 的 散 点 分 布 与 线 性回归关系,如图 9 所示 .由图 9 可得以下 4 个结论 . 1)绿 视率 与满 意度 的拟合呈 正相 关. 随 着绿 视率 ( b)围合度 ( a)绿视率 ( c)贴线率 ( d)天空开阔度 ( e)横截面比 图 9 指标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散点分布与线性回归关系 F i 9 Sc a t t e rd i s t r i bu t i onandl i ne a rr eg r e s s i onr e l a t i onsh i twe en g. pbe i ndexe sands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 yo 的增加,满意度不断上升 .满意度在 4. 0 分以上的街道绿视率主要分布 范围为 0. 35~0. 75,且分 布相对 均匀 .以绿视率为 自变 量,以满意度 为因变 量进 行线性回 归, 犚2 为 0. 400, 犚2 的 矫正 值 犚2 388,模 c 为 0. 型通过 犉 检验( 犉=38. 940,概率 狆=0<0. 01),回归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犅 为 回归系 数; β 为标准 化系数; SEM 为标准误; VIF 为方差膨胀系数; 狋 为 回 归 参 数 显 著 性 检 验 值; 表 示 狆<0. 05,  表 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90 2021 年 01, 804狓1 +2. 384.其中, 狓1 狆<0. 狆 越小,表示关联度越高 .拟合的模型公式为 狔=2. 狔 为满意度; 表 2 绿视率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Tab. 2 Reg r e s s i onr e su l t so fg r e ene r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 yands yo 非标准化系数 指标 常数 绿视率 犅 SEM 2. 384 0. 249 2. 804 0. 495 β 狋 狆 VIF - 9. 584 0  - 5. 660  0. 633 0 1. 000 为绿视率 .由此可知,绿视率回归系数为 2. 804, 犚2 为 0. 400,说明绿视率可以解释满意度 40. 0% 的变化 原因;模型通过 犉 检验,说明绿视率一定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 . 0分以上街 2)围合度与满意度的拟合呈负相关. 随着 围 合 度 增 加,满 意 度 不 断 下 降 .满 意 度 在 4. 道的围合度分布范围为 0. 1~0. 5,且满意度较高的围合度集中分布在 0. 2 左 右 .以围 合度 为自变 量,以 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 犚2 为 0. 448, 犚2 436,模型通过 犉 检 验( 犉=38. 940, 01). 狆=0<0. c 为 0. 拟合的模型公式为 狔=-3. 559狓2 +5. 066.其中, 狓2 为围合度,回归结果,如表 3 所示 .由此可知,围合度 回归系数为 -3. 559, 犚2 为 0. 448,说明围合 度 可 以 解 释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满 意 度 44. 8% 的 变 化 原 因; 模型通过 犉 检验,说明围合度一定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 . 表 3 围合度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Tab. 3 Reg r e s s i onr e su l t so fenc l o su r eands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 yo 非标准化系数 指标 β 狋 狆 0. 238 - 21. 327 0  - 0. 570 -0. 669 -6. 240 0  1. 000 犅 SEM 常数 5. 066 围合度 -3. 559 VIF 3)贴线率与满意度的拟合呈正相关. 随着 贴 线 率 的 增 加,满 意 度 也 不 断 地 上 升 .满 意 度 在 4. 0分 以上街道贴线率主要分布范围为 0. 70~0. 85,且满意度较高的贴线率集 中分布 在 0. 75 左 右 .以 贴线率 为自变量,以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 犚2 为0. 134, 犚2 115,模型通过 犉 检验( 犉=7. 398, 狆= c 为 0. 0. 009<0. 01).拟合的模型公式为 狔=4. 336狓3 +0. 318.其中, 狓3 为贴线率,回归结果,如表 4 所示 .由此 可 知,贴线率回归系数为 4. 336, 犚2 为 0. 134,说明贴线率可以解释满意度 13. 4% 的变化原因;模型通过 犉 检验,说明贴线率一定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 . 表 4 贴线率与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Tab. 4 Reg r e s s i onr e su l t so fs t r e e twa l lc on t i nu i t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 yands yo 非标准化系数 指标 常数 贴线率 犅 SEM 0. 318 4. 336 1. 245 1. 594 β 狋 狆 VIF - 0. 365 0. 255 2. 720 0. 799 0. 009  - 1. 000 4)天空开阔度、横截面比与满意度无明显相关性. 横截面比主要集中在 0. 25~1. 75,相对 均匀地 分布在 1. 0 左右,说明选取的样本街道尺度大都满足生活型街道的基本尺度,而街道天空开阔度主要集 中在 0. 10~0. 25. 2. 3. 2 多元线性 回 归 分 析 为 进 一 步 探 究 绿 视 率、贴线率和围 合 度 对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的 综 合 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围合度和绿视 率的 Pe a r son 相关系数为 -0. 897,其绝对值 大于 0. 700,存在着 共 线 性 问 题 .因 此,为 了 规 避 共 线 问题 引 起 的 误 差,采 用 岭 回 归 分 析,从 而 更 准 确、 真实地反映相关规律 .以贴线率、绿视率和围合度 为自变量,以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岭回归分析,结 果如图 10 所示 .图 10 中: 犓 为岭参数 .由图 10 可 图 10 岭迹图 知:当 犓 为 0. 18 时,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趋 F i 10 Ri dget r a c ef i r e g. gu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胡昂,等: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491 于稳定,故 犓 取 0. 18 . 此时,回归模型的 犚2 为 0. 353,说明贴 线率、绿 视率和 围合 度可以解 释街道 空间 视觉品质 35. 3% 的变化原因 . 岭回归方程的 犚2 通常低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但其 估计的 偏回归系 数往 往更接 近 真 实 的 情 况, 从而提高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回归模型通过 犉 检 验( 犉=17. 437, 01),回 归 模 型 公 式 狆=0<0. 为 狔=1. 034狓1 -1. 298狓2 +2. 705狓3 +1. 226,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回归结果,如表 5 所示 .由表 5 可知:回归模型通过 犉 检验,说明贴 线 率、绿 视 率 和 围 合 度 中 至 少 有 一 项 对 满 意 度 产 生 影 响;各 自 变 量 对街道空间视觉品质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贴线率 > 围合度 > 绿视率 . 表 5 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Tab. 5 Reg r e s s i onr e su l t so fs a t i s f a c t i ono f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 yo 非标准化系数 指标 β 狋 狆 0. 773 - 1. 586 0. 116 2. 705 0. 904 0. 212 2. 991 0. 004  绿视率 1. 034 0. 351 0. 221 2. 942 0. 004  围合度 -1. 298 0. 404 -0. 243 -3. 216 0. 002  犅 SEM 常数 1. 226 贴线率 2. 3. 3 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评价 分析影响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物理指标,从较精准的小数据 角度,筛选出影响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构建评价模型 .对街道空间视 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的绿视率、围合度和贴线率 3 个指标进行大范围的测度,并根据街道空间视觉品质 满意度回归模型对街道进行总体满意度的描述和评价,为提 升街道 视觉品 质 建 设 的 合 理 建 议 提 供 科 学 的理论支撑 . 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指标测度结果,如图 11 所示 . ( a)绿视率 ( b)围合度 ( c)贴线率 ( d)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 图 11 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指标测度结果 F i 11 Me a su r emen tr e su l t so fi ndexe si n3r dr i ngr oadi nChengduC i t g. y 由图 11 可得以下 3 个结论 . 1)在绿视率方面,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绿视率平均值为0. 42,总体绿视率较高,绿化水平较 [ ] 高 .研究表明,在绿视率为 0. 15 以上的区域,人们的平均寿命将高于其他地 区 21 .文中研究 区域的 绿视 率低于 0. 15 的街道较少,且多为短窄型小街道,普遍街道等级较低,分布较为零散,此外,临近大型商业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92 2021 年 中心(如春熙路)附近的低绿视率街道也较集中 . 2)在围合度方面,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围合度平均值为0. 35;一环内的街道围合度较高,沿 二环、三环逐渐向外扩展,街道围合度逐渐降低,靠近三环 的 街道围 合度 普 遍 较 低. 这 说 明 一 环 内 城 市 化最严重,建筑密集且容积率高 . 3)在贴线率方面,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的贴线率 平均值 为 0. 79,二环内 的街 道贴 线 率 整 体 比 二、三环间区域更高. 这是因为越靠近市中心区域,建筑越密集,贴线率普遍更高 . 4)由回归模型模拟可计算出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满意度,满意度平均值为3. 34 分,最小值为 1. 50 分,最大值为 4. 60 分 .从地理分布来看,二环 内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 总 体 较 差 一 些,一 环东部视觉品差的街道较为集中,二、三环之间零散有少量视觉品质较差的街道,但总体视觉品质较好 . 在前期问卷中,从调研对象为街道视觉品质满意度评分的原因可知,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街道视 觉品质,如街道此刻停留的车辆数量、行道树是否是观叶观花期等,此外,还掺杂着个人喜好差异的主观 因素 .因此,回归模型的 犚2 仅为 0. 353.基于大 量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感 知 的 调 研 和 访 问 发 现,虽 然 不 同 受 访 者对同一街道景观的感知和喜好不同,但绝大部分是受空间视觉品质本身的影响,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越 高,人们的偏好越趋于统一,可达成共识 .因此,文中模型能够 大规模、较 为 准 确 地 测 度 成 都 市 生 活 型 街 道物理空间骨架的视觉品质优劣 . 3 结束语 基于人们的主观感知,充分了解居民对街道空间视觉 品 质的 偏 好,通 过 精 细 的 调 查 数 据 统 计,分 析 人们对视觉品质感知趋于统一时的规律 .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将街道物理环境与主观感知联 系在一起,将结果数据化、可视化,可以得到以下 3 个结论 . 1)在描述街道空间骨架的 5 个物理指标 中,绿 视 率 和 贴 线 率 显 著 正 向 影 响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品 质,围 合度显著负向影响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而天空开阔度和横截面比对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 2)绿视率、贴线率和围合度与街道空间视 觉 品 质 满 意 度 均 呈 线 性 关 系,通 过 回 归 分 析 发 现 3 个 有 效指标对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影响程度为贴线率 > 围合 度 > 绿 视率 .贴线 率 和 围 合 度 都 是 衡 量 街 道 两 侧建筑概况的指标,故改善生活型街道两侧的建筑品质可提升街道空间视觉品质 . 3)成都市三环内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 满 意 度 的 平 均 值 为 3. 34 分,最 小 值 为 1. 50 分,最 大 值 为 4. 60 分 .从地理分布来看,二环以内街道空间视觉品 质总 体较差 一 些,二、三 环 之 间 的 街 道 空 间 视 觉 品质总体较好一些 . 文中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定性描述,可实现街道视觉品 质 的大 规 模 测 度,不 仅 统 一 了 标 准,也 减 少 了 主观干扰因素,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使微观环境数据应用于城市宏观社会的研究中 .然而,文中只 选取了生活型街道,不同类型的街道由于功能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相同 .因此,文中构建的评价模型无 法适用于所有街道 .目前,文中的评价模型只能解释部分 生 活型街 道空 间 视 觉 品 质 的 变 化 原 因,还 需 纳 入更多的有效指标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机器学习对 主观感知 调研 方 法 进 行 优 化,并 增 大 调 研 样 本 量,丰富调研人群类型,使调研数据更加精准,从而降低评价模型的误差 . 参考文献: [ 1] JACOBSJ.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 cnk i. 2] 李昆澄,程世丹,李欣 .城市街道品质指标及测度方法[ J].统 计 与 决 策, 2019, 35( 11): 56  59. DOI: 10. 13546/ j. t c. 2019. 11. 013. j y j [ 3] 黄丹,戴冬晖 .生活性街道构成要素对活力 的 影 响:以 深 圳 典 型 街 道 为 例 [ J].中 国 园 林, 2019, 35( 9): 89  94. DOI: c l a. 2019. 09. 0089. 10. 19775/ j. [ 4] 王彦春,陈秋晓,侯焱,等 .基于 物 质 要 素 的 街 道 空 间 品 质 评 价 研 究:以 桐 庐 县 老 城 区 为 例 [ J].建 筑 与 文 化, 2017 ( i s sn. 1672  4909. 2017. 03. 072. 3): 201  203. DOI: 10. 3969/ j. [ 5] 徐磊青,施婧 .步行 活 动 品 质 与 建 成 环 境:以 上 海 三 条 商 业 街 为 例 [ J].上 海 城 市 规 划, 2017( 1): 17  24. DOI: 10. i s sn. 1673  8985. 2017. 01. 005. 3969/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胡昂,等:城市生活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大规模测度 493 [ 6] 韩洁,蒋浩宇,王量量 .基于语义与街景数据的生活型街道界面研 究:以 南 宁 市 新 竹 路、凤 翔 路 为 例[ J].城 市 建 筑, 2019, 16( 7): 89  94, 99. DOI: 10. 19892/ cnk i. c s z. 2019. 07. 018. j. j [ 7] 唐婧娴,龙瀛,翟炜,等 .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变化评价与影响因素 识 别:基 于 大 规 模 多 时 相 街 景 图 片 的 分 析[ J]. 新建筑, 2016( 5): 110  115.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3959. 2016. 05. 021. j. [ 8] 李诗卉,杨卓,梁潇,等 .东四历史街区:基于多时相街景图片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 J].北京规划 建 设, 2016( 6): 39  48. [ 9] 唐婧娴,龙瀛 .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 测 度:以 北 京 二 三 环 和 上 海 内 环 为 例[ J].规 划 师, 2017, 33( 2): 68  i s sn. 1006  0022. 2017. 02. 011. 73. DOI: 10. 3969/ j. [ 10] 叶宇,张昭希,张啸虎,等 .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 品 质 测 度:结 合 街 景 数 据 和 新 分 析 技 术 的 大 规 模、高 精 度 评 价 框 架[ J].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 1): 18  27. DOI: 10. 22217. up i. 2018. 490. [ 11] LYNCH K.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 12] 周韬,郑文晖,陈启泉 .城 市 街 道 景 观 特 征 与 连 续 性 评 价 方 法 研 究 [ J].风 景 园 林, 2019, 26( 3): 99  104. DOI: 10. f l. 2019. 03. 0099. 06. 14085/ j. j y [ 13] TANGJ i ngx i an, LONG Yi ng.Me a su r i ngv i sua lqua l i t fs t r e e tspa c eandi t st empo r a lva r i a t i on:Me t hodo l ogyand yo i t sapp l i c a t i oni nt heHu t onga r e ai nBe i i ng[ J]. Lands c apeand Ur banP l ann i ng, 2019, 191: 1  18. DOI: 10. 1016/ j j. l andu r bp l an. 2018. 09. 015. [ 14] HARVEYC W.Me a su r i ngs t r e e t s c apede s i o rl i vab i l i t i ngspa t i a lda t aandme t hods[ D]. Bu r l i ng t on: Un i ve r  gnf yus s i t fVe rmon t, 2014. yo [ 15] 姜斌 .日常绿色景观的健康效应测度及其设计转化四个重要议题[ J].时代建筑, 2017( 5): 34  37. DOI: 10. 13717/ j. cnk i. t a. 2017. 05. 007. [ 16] EWING R, HANDYS, BROWNSON RC, 犲 狋犪 犾. I den t i f i ngandme a su r i ngu r bande s i l i t i e sr e l a t edt owa l k  y gnqua 3. s 1. s 223. ab i l i t J]. J ou r na lo fPhy s i c a lAc t i v i t a l t h, 2006, 3( s 1): s 223  s 240. DOI: 10. 1123/ j pah. y[ yand He [ 17] 吴振东 .基于 3D GI S 的建筑遗产空间视觉感知定量方法研究[ D].无锡:江南大学, 2018. [ 18] EWING R,HANDY S.Me a su r i ng t heunme a su r ab l e:Ur bande s i l i t i e sr e l a t edt owa l kab i l i t J]. J ou r na lo f gnqua y[ Ur banDe s i 2009, 14( 1): 65  84. DOI: 10. 1080/13574800802451155. gn, [ 19] GEHLJ, SVARREB. Howt os t udypub l i cl i f e[M].Wa sh i ng t onDC:I s l andPr e s s, 2013. [ 20] 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21]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 .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 J].风景园林, 2017, 33( 10): 27  33. DOI: 10. 14085/ f l. 2017. 10. 0027. 07. j. j y [ 22] EWING R, CERVERO R.Tr ave landt hebu i l tenv i r onmen t:Asyn t he s i s[ J].Tr anspo t t a t i on Re s e a r ch Re c o r d: J ou r na lo ft heTr anspo r t a t i onRe s e a r chBoa r d, 2010, 76( 3): 265  294. DOI: 10. 3141/1780  10. [ 23] REIDE, CLEMENTE O.Me a su r i ngu r bande s i t r i c sf o rl i vab l ep l a c e s[M].Wa sh i ng t onDC:I s l andPr e s s, gn:Me 2013. [ 24] 周进,黄建中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J].建筑师, 2003( 3): 54  58. [ 25] J IANGB, CHANGC, SULLIVNA W. Ado s eo fna t u r e:Tr e ec ove r,s t r e s sr educ t i on,andgende rd i f f e r enc e s[ J]. l andu r bp l an. 2014. 08. 005. Lands c apeandUr banP l ann i ng, 2014, 132: 26  36. DOI: 10. 1016/ j. [ 26] HARVEY C, AULTMANHALLL, HURLEYSE, 犲 狋犪 犾. Ef f e c t so fske l e t a ls t r e e t s c apede s i r c e i veds a f e t gnonpe y [ J]. Lands c apeandUr banP l ann i ng, 2015, 142: 18  28. DOI: 10. 1016/ l andu r bp l an. 2015. 05. 007. j. [ 27] 龙瀛,周垠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J].新建筑, 2016( 1): 52  57. DOI: 10. 3969/ i s sn. j. 1000  3959. 2016. 01. 009. [ 28] 许轲,涂平 .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 J].华侨大学学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20, 41( 3): 340  347. DOI: 10. 11830/ I SSN. 1000  5013. 201909009. [ 29] ZHAO Hengshuang, SHIJ i anp i ng,QiXi ao uan, 犲 狋犪 犾. Py r ami ds c enepa r s i ngne two r k[ C]∥IEEE Con f e r enc eon j Compu t e rVi s i onand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 Hawa i i:IEEEPr e s s, 2017: 6230  6239. DOI: 10. 1109/CVPR. 2017. 660.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2012 ? 能值分析与碳足迹的建筑 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比较 周红,沈希文,沈强,舒婷 (厦门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对一个太阳能建筑案例“ SunnyI ns i de”进 行 能 值 分 析 与 碳 足 迹 计 算,分 析 二 者 结 论 的 一 致 性 与 差 异 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可再生资源 的 能 值 投 入 和 碳 足 迹 分 析 结 论 一 致,不 可 再 生 能 值 投 入越多,产生的碳足迹也越多;能值分析将自然环境、社 会 和 经 济 的 可 再 生 和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都 纳 入 考 虑,侧 重 于从资源消耗的角度对建筑能耗进行计算,且可以直接评 价 建 筑 的 可 持 续 性;碳 足 迹 方 法 则 着 眼 于 建 筑 的 碳 排放,用各个阶段、各种材料的 CO2 排放量表示建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 关键词: 建筑可持续性;能值分析;碳足迹;生态经济学;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20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494 07 ? ? ? 犆狅犿狆犪 狉 犻 狊 狅狀狅 犳犅狌 犻 犾 犱 犻 狀犵犛狌 狊 狋 犪 犻 狀犪犫 犻 犾 犻 狋 犪 犾 狌犪 狋 犻 狅狀 犕犲 狋 犺狅犱 狊 狔犈狏 犅犪 狊 犲 犱狅狀犈犿犲 狉 犾 狊 犻 狊犪狀犱犆犪 狉 犫狅狀犉狅 狅 狋 犻 狀 狋 犵 狔犃狀犪 狔 狆狉 ZHOU Hong,SHEN Xiwen,SHEN Qi ang,SHU Ti ng ( Schoo lo fAr ch i t e c t ur eandC i v i lEng i ne e r i ng,Xi amenUn i ve r s i t amen361005,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Ene r l s i sandc a r bonf oo t r i n twe r ec a l cu l a t edf o ras o l a rbu i l d i ngc a s e“ SunnyI ns i de”,t o gyana y p ana l z et hec ons i s t encyandd i f f e r enc ebe twe ent he i rc onc l us i ons.Ther e s e a r ch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ene r n  y gyi r enewab l er e s ou r c e si sc ons i s t en twi t ht hec onc l us i ono fc a r bonf oo t r i n ti nt hewho l ebu i l d i ngl i f e to fnon ? p pu cy c l e.Themo r et henon r enewab l eene r npu to fbu i l d i ngi s,t hemo r et hec a r bonf oo t r i n ti sgene r a t ed.En  ? gyi p r enewab l er e s ou r c e so fna t u r a lenv i r onmen t,s o c i e t  e r l s i st ake si n t oa c c oun tr enewab l eandnon ? yande gyana y o cus e sonc a l cu l a t i ng bu i l d i ngene r onsump t i onf r omt hepe r spe c t i veo fr e s ou r c ec onsump t i on, c onomy,f gyc andc and i r e c t l va l ua t et hesus t a i nab i l i t fbu i l d i ngs.Thec a r bonf oo t r i n tme t hodf o cus e sont hec a r bone  ye yo p mi s s i onso fbu i l d i ngs,andus e st heCO2 emi s s i onso fva r i ouss t age sandma t e r i a l st oshowt heimpa c to fbu i l d  i ngsont heg r e enhous ee f f e c t. 犓犲 狉 犱 狊: bu i l d i ng sus t a i nab i l i t r l s i s;c a r bon f oo t r i n t;e c o l og i c a le c onomi c s;e va l ua t i on y;eme gy ana y p 狔狑狅 me t hod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能源消耗大幅增长,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与德国、日 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相去甚远,能源浪费极其严重 [1],因此,需要对建筑进行可持续 性评估 .目前,已有研究将生态经济学方法引入建筑可持续性评估 [2]中,主要有能值分析和碳足迹方法 . 两种方法对建筑可持续性研究的出发角度完全不同 .碳 足迹方 法从全生命 周 期 的 角 度 揭 示 不 同 对 象 的 收稿日期: 2020 12 04 ? ? 通信作者: 周红( 1973 ),女,教授,博士,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从 事 可 持 续 建 筑 与 建 筑 信 息 的 研 究 . E ma i l:mcwang zh@ xmu.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G71271180);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项目( 2020R0002) 第4期 周红,等:能值分析与碳足迹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比较 495 碳排放过程,是评价碳排放影响的测度方法,也是国内外 普 遍认可 的评 估 方 法 .碳 足 迹 考 虑 建 筑 原 材 料 的生产加工、产品的运输使用及废弃物处理再利用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够统计建筑全生 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达到 节能减 排的目 的 .能 值 分 析 方 法 涵 盖 了 自 然、经 济 和社会系统,通过梳理能源结构,将异质性的能源和物质 同 质化,从 而对 建 筑 的 能 耗 和 可 持 续 性 进 行 评 价,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进而做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 因此,本文对能值分析与碳足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梳 理,并 对 同 一 建 筑 进 行 可 持 续 性 评 价,分 析 两 者在该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异同之处,借此认识两者在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中的适用性,以分清两种方 法对建筑可持续性评价的作用与价值 . 1 研究方法 1. 1 能值分析 [] 能值分析方法( eme r l i s)起源于生态能量学,由美国生态学家 Odum 等 3 提出 .能值 分析方 gyana ys 法假设任何形式的能量均直接或 间 接 源 于 太 阳 能,因 此,通 过 能 值 转 换 率( UEV)把 生 态 系 统 中 不 同 种 类、不同 形 式 的 能 量 转 换 为 同 一 标 准 的 能 量,常 转 化 为 太 阳 能,单 位 为 太 阳 能 焦 耳 ( s o l a remj ou l e s,即 [] 4 s e j) ,从而衡量各种资源、产品或劳务 直 接 和 间 接 应 用 的 能 量,实 现 物 质 流、货 币 流、能 量 流 的 统 一 度 量;另外,可以利用能值指标定量评价系统的生态经济效 益及可 持续性 .能 值 分 析 方 法 的 基 本 步 骤 包 括 获取收集资料、能量系统图、能量分析表、能值综合指标计算、系统发展综合评价 . [] 能值分析逐步延伸到了土木建筑领域 .Me i l l aud 等 5 使用能值模型测算建筑的生态能源消 耗,进而 [] 对知识、信息等进行量化评估; Ho s s a i n i等 6 应用能值分析模型对加拿大建筑工业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可 持续发展评估,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保证;张学军等 [7]采 用 能 值 方 法 评 估 高 层 建 筑 生 态 可 持 续 性, 对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两方面的选择进行评估对比,发 现不可 再生资源比 例 过 大 会 对 建 筑 可 持 续 性 产 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 1. 2 碳足迹分析 碳足迹的概念起源于“生态足迹”[8],是指在人类生产 和消 费 活 动 中 所 排 放 的 与 气 候 变 化 相 关 的 气 体总量,可以 用 二氧 化碳当量( CO2e)表示 .相较于其 他碳排 放研 究,碳 足迹 从生命 周期的角 度出发,分 析产品生命周期中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过程 .建筑 产品的碳足 迹 分 析 是 评 价 其 整 个 生 命 周 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又有效的途径之一,其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系统边界、收集数据、计算碳足迹、结果 检验 .碳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狀 犈 = ∑( 犙犻 ×犆犻). 犻=1 上式中: 犈 为产品的碳足迹; 犙犻 为犻 物质或活动的数量或强度数据; 犆犻 为碳足迹因子 . [ 9] 在计算建筑碳足迹方面,李飞等 针对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计算两种不同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阶段 碳排放,为发展低碳建筑提供依据;曾杰等 [10]梳理了国内建筑材料的碳足迹 研究进展,总结 不同 建筑材 料碳足迹的特点,提出建 材 企 业 的 碳 减 排 工 作、能 源 利 用 效 率 研究的重要性;李 水 生 等 [11]为 研 究 施 工 各 环 节 的 碳 足 迹 构 成 情况,建立了建 筑 材 料 运 输 和 现 场 机 械 施 工 两 个 环 节 的 碳 足 迹计算模型,为施工企业开展建筑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 2 案例分析 2. 1 案例概况 案例采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SD)厦门 大学参赛 作 图 1 厦门大学太阳能建筑“ SunnyI ns i de” 品零能耗住宅“ SunnyI ns i de”,如 图 1 所 示 .“ SunnyI ns i de”的 设计初衷是建 造 具 有 可 持 续 性 的 太 阳 能 住 宅,使 用 多 晶 硅 光 bu i l d i ngo fXi amenUn i ve r s i t y F i 1 “ SunnyI ns i de”s o l a rene r g. gy 伏板发电,从而满足室内的所有用电需求,同时,通过被动式热环境调节策略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 .原始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96 2021 年 工程数据来源于设计文件,环境数据以比赛地山西省大同市为准,该建筑的建设期按照比赛实际建设期 ( 14d)计算,由于测算数据的运营期仅为 17d,不利于核算环境影响,因此,设定该建筑物的使用 年限为 20a.本项目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在评价方法的示例上比普通住宅有优 势,尤 其对于 能值 分析方 法,可 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上更加直 观 .普 通 住 宅 建 筑 或 其 他 建 筑 工 程 均 可 按 照 节 2. 2, 2. 3的步 骤,列表计算 .由于比赛建筑建造在公园湖边,没有发生土地资源的占用,故不计算土地这部分不可再生 资源的消耗,若对于一个开发项目,则需要考虑 . 2. 2 能值分析 根据能值理论,对该系统全生命周期进行能值分 析,主 要有以下 3 个步骤 . 步骤 1 依据 SD 太 阳 能 建 筑 全 生 命 期 的 能 量 流 入 和 流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组分的相互关系,确 定能量系 统边界,梳理系统主要能量来源及内部主要能量流动,包 括 物质流、货币流和其他 生 态 流 .接 着,依 据 Odum 能 量 系 统 语言规则,绘制能值系统图,如图 2 所示 . “ SunnyI ns i de”在建造期间需要投入劳动力、建筑材料 等,而在运营期间所有运行能量完全由太阳能设备供给,包 图 2 能值系统图 F i 2 Ene r s t emd i ag r am g. gysy 括照明、采暖通风等 .由于 SD 太 阳 能 建 筑 要 求 废 弃 物 也 能 够进行回收利用,并以一定比例继续用于建筑工程中,因此,建筑 垃圾和 生 活 垃 圾 经 过 处 理 后 能 够 部 分 回收利用,其余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会造成污染 .测算得出太阳能发电量满足建筑的使用,因此不需要 外界投入电量,运营期耗电量的能值计为 0. 步骤 2 从本地可再生资源( 犚)、本地不可 再 生 资 源( 犖 )和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输 入 ( 犉) 3方面展开能值 项目梳理 .根据项目资料获得计算 的 原 始 数 据,单 位 一 般 为 J, g,元,人 等 .太 阳 能 值 由 原 始 数 据 和 能 值 -1 -1 -1 -1 转换率相乘得出,能值转换率单位为 s e s e s e e j·J , j·g , j· 元 或 s j· 人 等 .按 照 能 值 系 统 图,分 析环境投入、人类反馈等各项投入量,得出项目的能值消耗量,基于此辨 识系 统结构,得到 SD 太 阳能建 [ 12] 筑的能值分析表,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能 值 转 换 率 统 一 以 每 单 位 15. 83×1024 s e j 为 能 值 基 线;“ ” [ ] [ 14] “ ”分别表示该能值转换率的单位能值基线为 9. 26×1024 13 , 9. 44×1024 s e 71 j ,文中 分别乘 以 1. 24 -1 ( 15. 83/9. 26)与 1. 68( 15. 83/9. 44),从而得到 15. 83×10 s e j·单位 基线下的能值转换率 . 表 1 能值分析表 Tab. 1 Ene r l s i s gyana y 类别 本地可再生 资源( 犚) 项目 原始数据 太阳光能 2. 59×10 J 风能 2. 35×1010 J 18 雨水化学能 5. 17×10 J 水势能 5. 23×108 J 9 能值转换率 数据来源 太阳能值/s e j 1. 00s e j·J 3 -1 2. 45×10 s e j·J 文献[ 15] 文献[ 16] 2. 59×1018 4 文献[ 16] 文献[ 16] 1. 58×1014 -1 -1 3. 05×10 s e j·J 4 -1 1. 76×10 s e j·J 合计 建设期表土侵蚀 本地不可再 生资源( 犖) 建设期不可 再生资源输 入( 犉1 ) 生命期主要植被损失 5. 76×1013 9. 20×1012 2. 59×1018 9. 59×103 J 10 1. 26×10 J -1 1. 05×105 s e j·J 5 -1 5. 86×10 s e j·J 文献[ 17] 文献[ 18] 合计 1. 01×109 7. 40×1015 7. 40×1015 钢材 2. 16×106 g 木材 4. 48×107 g 铝材 2. 46×105 g -1 4. 13×109 s e j·g -1 5. 86×104 s e j·g 文献[ 16] 文献[ 16] 8. 94×1015 -1 7. 90×109 s e j·g 9 -1 7. 90×10 s e j·g 文献[ 19] 文献[ 19] 1. 94×1015 文献[ 20] 文献[ 16] 2. 04×1015 2. 63×1012 玻璃 3. 51×10 g 其他材料 3. 93×102 g 施工用电 3. 67×109 J -1 5. 20×1012 s e j·g -1 2. 69×105 s e j·J 施工用水 -1 1. 92×106 s e j·g 12 -1 5. 20×10 s e j·元 文献[ 21] 文献[ 20] 2. 78×1013 施工机械能量 1. 45×107 g 5. 22×103 元 设备与安装 1. 75×105 J -1 5. 20×1012 s e j·J 文献[ 20] 9. 08×1017 5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2. 77×1015 9. 87×1014 2. 72×1016 第4期 周红,等:能值分析与碳足迹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比较 类别 续表 Con t i nuet ab l e 原始数据 能值转换率 项目 教师脑力服务 4人 1人 研究生脑力服务 施工体力劳动 建设期不可 再生资源输 入( 犉1 ) 数据来源 太阳能值/s e j 1. 81×10 s e j·人 15 -1 6. 03×10 s e j·人  文献[ 15] 文献[ 15] 7. 24×1016 7 16 -1 文献[ 20] 文献[ 15] 6. 71×1015 施工管理脑力服务 5. 11×10 s e j·J 15 -1 2. 17×10 s e j·人  施工固体废弃物 3. 88×109 J 3. 30×106 J 文献[ 15] 文献[ 15] 1. 17×1016 施工废水 -1 3. 02×106 s e j·J  -1 1. 44×106 s e j·J  6 文献[ 15] 文献[ 15] 7. 28×1013 施工生活污水 5. 04×10 J 施工生活垃圾 6. 91×108 J 7 -1 -1 1. 44×10 s e j·J 6 -1 3. 02×10 s e j·J  运营用水 2. 63×109 g 运营维修 8. 09×104 J 运营生活垃圾 6. 00×10 J 运营生活污水 5. 97×108 J 拆除机械能量 3. 90×1016 4. 77×1012 2. 09×1015 1. 09×1018 10 -1 6. 60×105 s e j·g -1 5. 20×1012 s e j·J 文献[ 20] 文献[ 20] 1. 73×1015 6 文献[ 15] 文献[ 16] 1. 81×1017 -1 3. 02×10 s e j·J 6 -1 1. 12×10 s e j·J 合计 运营后期不 可再生资源 输入( 犉3 ) 6. 03×1015 1. 31×10 J 18 人 8 合计 运营期不可 再生资源输 入( 犉2 ) 497 4. 21×1017 6. 69×1014 6. 04×1017 1. 36×102 J 拆除体力劳动 1. 17×10 J -1 5. 20×1012 s e j·J 7 -1 5. 11×10 s e j·J 拆除期固体废弃物 2. 89×109 J -1 1. 80×106 s e j·J  8 文献[ 20] 文献[ 15] 7. 07×1014 文献[ 15] 8. 74×1015 合计 1. 00×1016 1. 95×1016 不可再生资源输入( 犉=犉1 + 犉2 + 犉3 ) 1. 71×1018 步骤 3 根据能量流特点,引入能值分析指标,构建 SD 太阳能建筑的能值分析指标体系(表 2),据 表 2 能值评价指标 此评价太阳能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情况 . Tab. 2 Eme r va l ua t i oni nd i c e s gye 由表 1, 2 可知: SD 建筑最主要的能源 消耗 为 太 阳 能,共 使 用 太 阳 能 2. 59×10 指标 量符号 计算公式 数值 s e 13% ,满足竞赛 对 j,占总能值投入的 60. 太阳能的使 用 要 求,即 建 筑 运 营 期 的 所 有 本地可再生资源 犚 - 2. 59×1018 s e j 本地不可再生资源 犖 - 7. 40×1015 s e j 输入资源 犉 - 1. 71×1018 s e j 能值产出率 EYR 2. 52 环境负载率 ELR ( /犉 犚+犖 +犉) ( /犚 犖 +犉) 18 能量使用都 由 太 阳 能 来 提 供;而 在 所 有 的 输 入 资 源 中,建 设 期 的 输 入 能 值 最 大,为 0. 66 可持续发展性能 1. 09×10 s e 31%. ES I EYR/ELR 3. 80 j,占总能值投入 的 25. 这是因为这一阶段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水电、劳动 力 进行建 造,而 运 营 期 能 够 依 赖 太 阳 能 进 行 能 18 源供给,降低了对输入资源的依赖,仅占总能值投入的 14. 02% ;运营后期,建筑的 拆卸工作 产生了 一定 的能值消耗,但由于对大部分材料进行了回收再利用,因此,固 体废 弃 物 少,建 筑 能 耗 小,仅 占 总 能 值 投 入的 0. 45%. 根据能值指标 [18]对“ SunnyI ns i de”进行可持续性 评 价 可 得 出:能 值 产 出 率 ( EYR)为 2. 52,大 于 1, 表明 SD 建筑项目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较高,依赖自 然 环境产 生效 益;环 境 负 荷 率( ELR)为 0. 66,小 于 1,表明 SD 建筑对环境压力小,经济系统的作用相对 自然 系统而 言 较 小,使 用 大 量 的 可 再 生 资 源,从 而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排放;可 持 续 发 展 性 能 ES I为 3. 80, 1<ES I<10,说 明 该 建 筑 可 持 续性好,这是由于其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本地可再生资源,增强自然环境的作用,降低经济社会投入,使 系统可持续发展性得以提升 . 2. 3 碳足迹分析 依据全生命周期理论,碳足迹方法计算过程主要分为 3 个阶段 [22]:建设期、运营 期、运 营后期 .建设 期碳足迹主要考虑 SD 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和安装设备生产、运 输、施工 安装 过程及施 工安装 废弃 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运营期碳足迹 主 要 来 自 SD 建 筑 运 营 期 内 各 种 能 源 和 物 质 消 耗 所 产 生 的 温 室 气体排放;运营后期碳足迹主要考虑建筑拆除过程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 .碳足迹分析对象 包含 CO2 , CH4 , NO犡 等温室气体,均 以 CO2 等 价 物 表 示 .“ SunnyI ns i de”的 碳 足 迹 来 源 主 要 有 2 个 方 面:全生命周期中使用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均乘以相应的碳排因子 [23]计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98 2021 年 1)物质和能源消耗 .建设期物质和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等)、安装设备 及使用 能源 (水、电等),根据消耗量清单确定;运营期的能源消耗包括照明负荷、制冷与空调负荷,主要为水和电,而 该太阳能建筑使用太阳能发电,因此,运营用电不产生碳 足迹;运营 后期 碳 足 迹 主 要 由 建 筑 拆 除 过 程 中 的消耗能源产生,如拆卸时使用的机械能量 . 2)废弃物排放 .建设期和运营后期产生建筑垃圾、施工污水、 废气等,运营期产生的主要是生活 垃圾 和 生活污水 .其 中,建 筑 废 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碳足迹由处理过程产生的 碳 排放量 确 定,机 械 能量根据设备使用的柴油计量 [23]. 碳足迹计算结果,如图 3 和表 3 所示 .图 3 中: ηc 为碳足迹 占 比 .由图 3 可知:“ SunnyI ns i de”的 建 设 中,建 设 期 和 运 营 期 产 生 的碳足迹分别占 总 碳 排 放 的 48. 33% 和 48. 63% ;运 营 后 期 的 碳 足迹比例仅为 3. 04%.在 建 设 期, SD 建 筑 投 入 大 量 建 筑 材 料、燃 图 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占比 料等非可再生能源,同时产生建筑 废弃 物,相 应 的碳 排 放 也 多,碳 F i 3 Pr opo r t i ono fc a r bonf oo t r i n t g. p 足迹占比高;在 运 营 期,由 于 需 要 投 入 资 源 对 建 筑 进 行 维 护,因 i nwho l ebu i l d i ngl i f ecy c l e 此,也有较大的碳足迹;而在运营后期,产生碳足迹的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及机械能量 . 表 3 碳足迹分析表 Tab. 3 Ca r bonf oo t r i n tana l s i s p y 建筑生命周期 消耗量 碳足迹因子 数据来源 钢材 2. 16t 木材 3 74. 66m 1550kgCO2e·t-1 146. 3kgCO2e·m-3 文献[ 24] 文献[ 24] 铝材 0. 22t 0. 35t 文献[ 24] 文献[ 24] 6469. 27 玻璃 29900kgCO2e·t-1 7910kgCO2e·t-1 -1 文献[ 25] 文献[ 24] 0. 70 其他材料 施工用电 建设期 施工用水 1. 78kgCO2e·kg · kW·h)-1 1018. 18kW h 1. 04kgCO2e·( 3 0. 26kgCO2e·m-3 14. 52m 0. 39kg 施工机械能量 255. 37kg 设备与安装 249. 42kg 施工固体废弃物 5616. 00kg 施工废水 14. 52m3 施工生活污水 施工生活垃圾 3 10. 08m -1 4. 37kgCO2e·kg 1027. 42kgCO2e·kg-1 1058. 91 3. 76 1115. 97 3. 76 1942. 47kgCO2e·t 文献[ 27] 317. 84 文献[ 24] 文献[ 25] 24541. 92 2. 61 306822. 21 2628. 00m 运营维修 - - 3 -1 14. 22t 3 2628. 00m 1942. 47kgCO2e·t 0. 26kgCO2e·m-3 文献[ 27] 文献[ 24] 合计 运营后期 2768. 50 文献[ 24] 文献[ 24] 0. 26kgCO2e·m-3 运营生活污水 10923. 42 256261. 90 运营用水 运营生活垃圾 3353. 64 文献[ 26] 文献[ 24] 4. 37kgCO2e·kg-1 0. 26kgCO2e·m-3 0. 26kgCO2e·m-3 -1 0. 16t 文献[ 24] 文献[ 24] 合计 运营期 碳足迹/ kgCO2e 项目 681. 18 279777. 43 27621. 92 681. 18 308761. 71 拆除机械能量 232. 57kg 拆除期固体废弃物 4190. 80kg 4. 37kgCO2e·kg-1 4. 37kgCO2e·kg-1 合计 文献[ 24] 文献[ 24] 1016. 31 18313. 80 19330. 11 建筑全生命期碳足迹总计 634914. 03 2. 4 比较分析 2. 4. 1 一致性/相关性 能值分析和碳足迹方法都可以 描 述一个 建筑 的 能 耗,并 且 从 不 同 方 面 描 述 建 筑对环境的影响 .将能值分析的各项不可再生资源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与碳足迹占比进行对比,结果如 表 4 所示 .表 4 中: ηn 为不可再生能值占比 .由表 4 可知:输入最多的不可再生能值为设备与安装及运营 维修,分别占总能值的 21. 08% 和 9. 77% ,碳足迹也呈现 同样 的 结 果,设 备 与 安 装 及 运 营 维 修 的 碳 足 迹 占比分别为 40. 36% 和 44. 07% ,其余物质、商品和服务的排 放 量 相 对 较 小 .对 比 数 据 可 知,全 生 命 周 期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周红,等:能值分析与碳足迹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比较 499 的不可再生能值消耗与碳足迹的产生趋势相一致,不可再生能值投入越多,碳排放也越多 . 表 4 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可再生能值和碳足迹占比 Tab. 4 Pr opo r t i ono fnon  r enewab l eeme r a r bonf oo t r i n ti nwho l ebu i l d i ngl i f ecy c l e gyandc p ηc/% 0. 53 项目 钢材 ηn/% 0. 21 铝材 0. 05 1. 02 0 项目 其他材料 施工用水 0 木材 ηn/% 0. 06 ηc/% 1. 72 玻璃 0. 06 0. 44 0 施工用电 0. 02 0. 17 0 施工机械能量 0. 63 0. 18 设备与安装 21. 08 40. 36 施工固体废弃物 0. 27 3. 87 施工废水 0 0 施工生活污水 0. 06 0 施工生活垃圾 0. 05 0. 05 运营用水 0. 04 0. 11 运营维修 9. 77 44. 07 运营生活垃圾 4. 20 4. 35 拆除机械能量 0. 02 0. 16 运营生活污水 0. 02 0. 11 拆除期固体废弃物 0. 20 2. 88 2. 4. 2 差异性 尽管能值分析方法的不可再生资源与碳足迹方法的结果相似,两种评价方法却存在一 定的差异性:二者从不同角度对建筑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能值分析方法涵盖了自然资源、社会和经济,将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类能源和物质按来源不同,细分为 不同类 别(本 地 可 再 生 资 源 犚、本 地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犖 、不可再生资源输入 犉),采用能值指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不同的 能源 输入结构 表明建 筑不 同的资源利用情况,也会产生不同的废弃物,如增加本地可再生资源 犚 的投 入会 减轻环 境负 担,从而提 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 SunnyI ns i de”的 3 类资源分别占总 投 入 的 60. 13% , 0. 17% 和 39. 70% ,可 再 生 资 源(主要是太阳能)在总投入中占很大比例,因此相比经 济投入,该建筑 更 依 赖 自 然 资 源,从 而 使 建 筑 的 可持续性高, ES I=3. 80.碳足迹通过研究建筑全生命 周 期的碳 排 放进 行评价,排放的 温 室 气 体 越 多,建 筑对环境的影响越大,造成的温室效应越严重 .建筑全生 命 周期中,生产 运 输 建 筑 材 料 与 进 行 运 营 维 修 产生的 温室 气体共占 88. 13% ,说明应从降 低建 筑材 料 和运营 维修的碳排 放方 面来降 低建筑物 产生 的 环境影响 . 此外,能值分析方法在计算建筑废弃物的能值时,将废弃物 的 能 量 算 作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投 入,无 法 明 确计算建筑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碳足迹则旨在计算建筑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计算各类 建筑材料和能源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 体,从 而得 出 建 筑 代 谢 产 生 的 温 室 效 应 .因 此, 能值分析侧重分析所有输入能量的结构,计算建筑的能耗,但是对建筑废弃物造成的环境影响无法得出 精确结论;碳足迹则侧重对建筑的废气排放进行具体计算,直接得出建筑对环境产生的温室效应 . 3 结论 对比两种评价建筑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学方 法:能值分 析和碳足迹,并 以“ SunnyI ns i de”太 阳 能 建 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在建筑可持续性上定量评价结果的 一 致性和 差 异 性 .结 果 表 明,建 筑 碳 足 迹 的 产 生和不可再生能值的投入相一致;能值分析与碳足迹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 能值方法使用能值转换率将不同能量采用统一能值 单位 进行 度 量,从资源 消 耗 的 角 度 对 建 筑 的 能 耗 进 行分析,进而做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能值指标能够 对建筑的 可持 续 性 进 行 评 价,有 助 于 更 准 确 地 理解建筑的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及环境压力 .碳足迹仅从排放的角度,即建筑物 排放 CO2 等 温室 气体的 角度评估建筑对环境产生的温室效应,并不包括材料及设备本身的“包被能”,且没有考虑自然环境及人 力资本投入等 . 两种方法评价建筑可持续性各有侧重 .分析建筑消耗的资源结构时,采用能值方法从资源投入的输 入端进行;分析建筑对环境产生的温室效应时,则使用碳足迹从建筑产物的代谢端进行 . 参考文献: [ i s sn. 1671  3915. 2008. 16. 021. 1] 黄玲 .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思考[ J].建设科技, 2008( 16): 74  75. DOI: 10. 3969/ j. [ 2] 张军学,王晨杨 .基于能值法和碳排放法的建筑可持续性对比评估研究[ J].城 市 建 筑, 2018( 11): 103  106. DOI: 1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00 2021 年 3969/ i s sn. 1673  0232. 2018. 11. 027. j. [ 3] ODUM H T,ODUM E C, BROWN M T.Env i r onmen tands o c i e t nF l o r i da[M ]. Co l o r ado: Lewi sPub l i she r s, yi 1997. DOI: 10. 1201/9780203757222. [ 4] ODUM H T. Sy s t eme c o l ogy:Ani n t r oduc t i on[M]. New Yo r k:Wi l ey, 1983. DOI: 10. 2307/3899786. [ 5] MEILLAUDF, GAYJB, BROWN M T. Eva l ua t i ono fabu i l d i ngus i ngt heeme r t hod[ J]. So l a rEne r 2005, gy me gy, 79( 2): 204  212. DOI: 10. 1016/ s o l ene r. 2004. 11. 003. j. [ 6] HOSSAININ, HEWAGE K. Sus t a i nab l ema t e r i a l ss e l e c t i onf o rc anad i anc ons t r uc t i oni ndus t r r ba s ed y:Aneme gy l i f e  cy c l eana l s i s( EmLCA)o fc onven t i ona landLEEDsugge s t edc ons t r uc t i onma t e r i a l s[ J]. J ou r na lo fSus t a i nab l e y sd. v5n1p2. 2012, 5( 1): 2  12. DOI: 10. 5539/ De ve l opmen t, j [ 7] 张学军,彭昌海,王晨杨 .基于能值方法评估高层办公建筑生态可持续 性:以 东 南 大 学 逸 夫 建 筑 楼 为 例[ J].华 中 建 筑, 2019, 37( 2): 44  48. DOI: 10. 13942/ cnk i. hz z. 2019. 02. 011. j. j [ 8] REES W E. Ec o l og i c a lf oo t r i n t sandapp r op r i a t edc a r r i ngc apa c i t tu r bane c onomi c sl e ave sou t[ J]. Env i r on  p y y:Wha 1992, 4( 2): 121  130. DOI: 10. 1177/095624789200400212. men tandUr ban i z a t i on, [ 9] 李飞,崔胜辉,高莉洁,等 .砖混和剪力墙结构住 宅 建 筑 碳 足 迹 对 比 研 究[ J].环 境 科 学 与 技 术, 2012, 35( 6 I): 18  22. DOI: i s sn. 1003  6504. 2012. 06 I. 005. 10. 3969/ j. [ 10] 曾杰,颜伟国,赫赫,等 .建筑材料碳足迹研究进展[ J].材料导报, 2013, 27(增 刊 1): 321  325. DOI: 10. 3969/ i s sn. j. 1005  023X. 2013. z 1. 090. [ 11] 李水生,肖初华,杨建宇,等 .建筑施工阶段碳足迹计算与分析研究[ J].环 境 科 学 与 管 理, 2020, 45( 3): 41  45. DOI: 10. 3969/ i s sn. 1673  1212. 2020. 03. 009. j. [ 12] ODUM H T, BROWN M T, BRANDTWILLIAMSSL. Handbooko feme r va l ua t i onf o l i o1:I n t r oduc t i onand gye Ga i ne s v i l l e: Un i ve r s i t fF l o r i da, 2000. l oba lbudge t[M]. yo g [ 13] CAMPBELLDE. Eme r l s i so fhumanc a r r i ngc apa c i t eg i ona lsus t a i nab i l i t l eus i ngt he gyana y y yandr y:Anexamp s t a t eo fMa i ne[ J]. Env i r onmen t a lMon i t o r i ngandAs s e s smen t, 1998, 51( 1): 531  569. [ 14] ODUM H T. Env i r onmen t a la c c oun t i ng:EMERGYandenv i r onmen t a lde c i s i onmak i ng[ J]. Fo r e s tSc i enc e, 1997, 43 ( /43. 2): 305  306. DOI: 10. 1093/ f o r e s t s c i enc e 2. 305. [ 15] ODUM H T. Env i r onmen t a la c c oun t i ng:Eme r i r onmen t a lde c i s i onmak i ng[M]. New Yo r k:Wi l ey, 1996. gyandenv DOI: 10. 5860/cho i c e. 34  0412. [ 16] 李鹏飞 .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 17] 王红彦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能值分析[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 18] BROWN M T, BARDIE. Handbooko feme r va l ua t i on:Ac ompend i umo fda t af o reme r ompu t a t i oni s sued gye gyc i nas e r i e so ff o l i o s[M]. Ga i ne s v i l l e: Cen t e rf o rEnv i r onmen t a lPo l i cy, 2001. [ 19] AMOEDA R. De s i o rde c ons t r uc t i on:Eme r r oa cht oe va l ua t ede c ons t r uc t i one f f e c t i vene s s[ D]. Po r t uga l: gnf gyapp Un i ve r s i dadedo Mi nho, 2009. [ 20] 钱锋,王伟东 .建筑环境 效 率 能 值 分 析 与 评 价:以 北 京 大 学 体 育 馆 为 例 [ J].建 筑 学 报, 2007( 7): 39  42. DOI: 10. 3969/ i s sn. 0529  1399. 2007. 07. 011. j. [ 21] HAUKOOSDS. Sus t a i nab l ea r ch i t e c t u r eandi t sr e l a t i onsh i oi ndus t r i a l i z edbu i l d i ng[ D]. Ga i ne s v i l l e: Un i ve r s i t pt y o fF l o r i da, 1995. [ 22] 李鹏,黄继华,莫延芬,等 .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分析[ J].旅 游 学 刊, 2010, 25( 3): 27  34. DOI: 10. 3969/ i s sn. 1002  5006. 2010. 03. 009. j. [ 23] 刘亮 .基于 LCA 模型的工程项目碳足迹评估实证研究[ 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 2011. [ 24] 高源雪 .建筑产品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D].北京:清华大学, 2012. [ 25] 申娟娟 .基于 LCA 的建筑碳足迹测算及减排对策研究[ 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19. [ 26] 胡建星,郁亚娟,黄凯,等 . 3 种先进新能源电池的足迹家族分析[ 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 44( 7): 83  87. DOI: 10. i s sn. 1001  425X. 2018. 07. 021. 3969/ j. [ 27] 朱文婷,韦保仁 .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碳足迹核查[ J].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7): 828  834.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方德平)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7034 ? 石墨烯量子点对 犘犞犃 偏光膜的改性 杨洋1,汪亚威1,黄睿2,蔡福水2,陈国华1 ( 1.华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厦门祥福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101) 摘要: 用刮膜机在镜面不锈钢钢 板 上 铺 出 聚 乙 烯 醇 ( PVA)原 膜,再 经 过 染 色、拉 伸、补 正 等 工 艺 制 备 PVA 偏光膜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 GQDs)尺寸主要分布在 2~4nm,且其水溶液在 500~400nm 间的 光透过率下降 22% ,将 PVA 粉体溶 在 制 得 的 GQDs 水 溶 液 中,制 备 PVA/GQDs 复 合 偏 光 膜 .结 果 表 明:与 PVA 偏光膜相比,单片透过率略有下降,但 GQDs 的 加 入 使 偏 光 膜 的 直 交 透 过 率 降 低 且 低 于 0. 1% ,从 而 提 高偏光膜的偏振度,达到 99. 9% 以上 . 关键词: PVA 偏光膜;石墨烯量子点;PVA/GQDs复合偏光膜;直交透过率;偏振度 中图分类号: O484. 41;TB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01 06 ? ? ? 犕狅犱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犘犞犃犘狅 犾 犪 狉 犻 狕 犻 狀犵犉 犻 犾犿犫狔 犌狉 犪狆犺犲 狀犲犙狌犪狀 狋 狌犿 犇狅 狋 狊 YANG Yang1,WANG Yawe i1,HUANG Ru i2, CAIFushu i2,CHEN Guohua1 ( 1.Co l l egeo f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Xi amenXi ang f ux i ngTe chno l ogyL imi t edCompany,Xi amen361101,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o r i i na lpo l i ny la l c oho l( PVA)f i lm wa ssp r e adon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p l a t ebyamemb r anec a s t  g yv i nge i t,andt hent hePVA po l a r i z i ngf i lm wa sp r epa r edbydye i ng,s t r e t ch i ngandc o r r e c t i ng.Thes i z e qu pmen GQDs)p he o fg r aphenequan t umdo t s( r epa r edbyhyd r o t he rma lme t hod ma i n l i s t r i bu t edi n2  4nm,andt yd op t i c a lt r ansmi t t anc eo fi t saque ouss o l u t i onde c r e a s edby22%i nt her angeo f500  400nm.PVA/GQDsc om s i t epo l a r i z i ngf i lm wa sp r epa r edbyd i s s o l v i ng PVA powde ri n GQDsaque ouss o l u t i on.Ther e su l t sshow po t ha tc ompa r edwi t hPVA po l a r i z i ngf i lm,t het r ansmi t t anc eo fs i ng l ech i c r e a s e ss l i t l ve r,wi t h pde gh y.Howe t headd i t i ono fGQDs,t hed i r e c tc r o s st r ansmi t t anc eo ft hepo l a r i z i ngf i lmi sl owe rt han0. 1% ,andt hepo l a r i  z a t i ondeg r e eo ft hepo l a r i z i ngf i lmi simp r ovedupt o99. 9%. 犓犲 狉 犱 狊: PVApo l a r i z i ngf i lm;g r aphenequan t umdo t s;PVA/GQDsc ompo s i t epo l a r i z i ngf i lm;d i r e c tc r o s s 狔狑狅 l a r i z a t i ondeg r e e t r ansmi t t anc e;po 在当今的平板 显 示 技 术 中,涌 现 出 许 多 新 型 的 平 板 显 示 技 术,如 液 晶 显 示 ( LCD)、等 离 子 显 示 ( 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OLED)、真空荧光显示( VFD)和投影显示( LCDS)等,与传统的 阴极管 显示 ( CRT)技术相比,均有较大的性能提升 .其 中,液 晶 显 示 具 有 分 辨 率 高、工 作 电 压 低、功 耗 小、电 磁 辐 射 少量、可视面积大等众多优点,在平板显示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1].偏光片是实现液晶显示的关键材料,在 整个液晶模组中,由两片偏光片构成一个偏振光的光学系统 .结合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电学各向异性, 收稿日期: 2020 07 16 ? ? 通信作者: 陈国华( 1964 E ma i l: hdcgh@hqu. edu. cn.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聚合物与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科研资助项目( 2017H2001);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项目( 2018H601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02 2021 年 薄膜晶体管( TFT)对 驱 动 液 晶 的 电 信 号 起 到 开 关 作 用,对 由 背 光 源 入 射 进 液 晶 盒 的 光 起 到 调 制 作 [ 2] 用 .偏光片的类型主要有碘系偏振片、散射型偏振片、金 属 丝 光 栅、反 射 型 偏 振 片 等 .碘 系 偏 光 片 由 于 其高偏振度、高光透过率及大宽幅生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摄像机、游戏 机、车载导航等电子产品中 .偏光片由多层光学膜压制而 成,如常 用的碘 系 偏 光 片 是 由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乙 二醇酯( PET)上保护膜、上 三 醋 酸 纤 维 ( TAC)膜、聚 乙 烯 醇 ( PVA)膜、下 三 醋 酸 纤 维 ( TAC)膜、 PSA [ 3] 胶、 PET 离型膜组成,具有偏振作用的是 PVA 偏光膜 . 1938 年,兰特发明 H 偏光片并发表 偏 光 片 的 第 一 个 发 明 专 利,“H 片”的 制 造 方 法 迄 今 仍 在 使 用, 即将聚乙烯醇薄膜在一定温度的水蒸气中加热并均匀拉 伸,使 PVA 分子链 延拉 伸方向 取向,再 浸泡在 [] I2/KI中,吸附在 PVA 膜上的碘离子也形成有序结构而产生偏光效 果 4 .自此 以后,虽然偏 光片 的生产 设备与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生产工艺大体都是经过水洗、染色、拉伸、补 正 等 工 序 .许 多 学 者 对 偏 光 片 的 主体材料碘聚乙烯醇络合物做大量 研 究,为 碘 系 偏 光 片 的 生 产 提 供 坚 实 的 理 论 依 据 .例 如,聚 乙 烯 醇 碘系偏光片 主要 通过 二向色性组分( I3- 和 I5- )在 PVA 中取向,并吸收相 应的可见光 实现偏振,所 以 偏 振器的透光率和偏振 度 与 二 向 色 性 的 物 种 和 数 量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文 献 [ 1, 5  12]相 继 证 明, I- , I3- , I3- bound, I2 ·I3- , I5-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相应的峰值位置,为 PVA碘系偏光 片的研 究做 出重大 贡献 . [ ] 13 Takami I络合物的显色随 PVA 间同立构度的 提高 而增加,而 且在 低温、有硼 酸存在 ya等 提出 PVA 的条件下 PVA I复合膜的拉伸能使其在 600nm 处的吸收增强,而此吸收 峰来源 于 I5- .在 相同条件下, 于汇洋等 [14]用 日本 Ku r a r y、台湾长春、安徽皖 维的 PVA 偏 光膜基膜加工制 备偏光 膜,证明 PVA 的 间 规立构度能直接影响偏光性质 .邓浩等 [15]采用 溶 液 成 膜 法 制 备 聚 乙 烯 醇 ( /纳 米 二 氧 化 硅 ( PVA) S iO2 ) 碘系复合偏光膜 .虽然偏光片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存在着漏蓝光、耐湿热性能差等问题 .所以 为实现偏光片多功能化,将偏光片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 [16]. 石墨烯由于各方面优异的性能备受关注 [17],石墨烯量子点( r aphenequan t umdo t s, GQDs)除了具 g 有石墨烯的优良 性 质 (如 超 高 光 透 过 率 为 97. 7% )外,还 富 含 含 氧 官 能 团,能 够 均 匀、稳 定 地 分 散 在 PVA 链中 . GQDs和石墨烯一样,除了由于芳烃狊狆2 杂化领域的 π  π 跃迁而导 致紫外可见 分光 光谱在 [ ] 230~280nm 处存在吸收峰,还在 320~380nm 存 在 吸 收 峰,其 吸 收 范 围 可 以 延 至 400~500nm 1820 . 因此,针对偏光膜直交漏光问题,本 文 将 GQDs 加 入 PVA 膜 中 制 备 偏 光 片,在 不 影 响 偏 光 片 光 学 性 能 的前提下,希望能改善 PVA 偏光膜直交漏光的问题 . 1 实验部分 1. 1 原料及仪器 原料:聚乙烯醇( PVA 117,阿 拉 丁 试 剂 )、甲 醇 ( AR)、丙 三 醇 (AR)、碘 (AR)、碘 化 钾 (AR)、硼 酸 ( AR)、氯化锌( AR)、鳞片石墨( 8000 目,纯 度 99. 9% ,福 建 省 厦 门 市 凯 纳 石 墨 烯 技 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浓硫酸( AR)、高锰酸钾( AR)、硝酸( AR)、氢氧化钠( AR)、水(实验室自制超纯水). 仪器:自动涂膜机( BEVS1811,广东省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薄膜拉伸机(实验室自制)、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 s,美国赛默飞世尔科 技 有 限 公 司)、真 空 干 燥 箱 ( DZG 6050D,上 海 森 信 实 验 仪 器有限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日本 JEOL 公司)、实验室超纯水机( SUS I  20L,四川 省成 都市德 立世科技有限公司). 1. 2 犌犙犇狊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用水热法制备 GQDs,制备流程如下: 1)称取 2g 的 8000 目鳞片石墨置于 100mL 浓硫酸中, 加入 12g 高锰酸钾冰浴插层 40mi n,再加热至 40 ℃ ,氧化 2h 后加入 150mL 蒸馏水,待蒸馏水冷却后 加入适量质量分数为 30% 的双氧水至溶液呈金黄色,离心 水 洗至 pH 值 为 6,冷 冻 干 燥 48h,得 到 氧 化 石墨烯( GO); 2)将 GO 置于 N2 氛围下,在 500 ℃ 管式炉中热还原 2h(升温速 率为 10 ℃ ·mi n-1 ),得 到石墨烯片( GSs); 3)称取 4 份 100mgGSs分别置于 H2SO4( 20 mL)和 HNO3 ( 80 mL)混 合酸 中氧化 超声 10h,分 别 用 超 纯 水 稀 释、离 心 水 洗,取 沉 淀 物 分 别 溶 于 40 mL 蒸 馏 水 中,用 1 mo l· mL-1 的 NaOH 溶液调节溶液 pH 值至 12,再分别置于 50mL 反 应釜中, 200℃ 水 热 反应 10h,制 得 石 墨 烯 量 子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杨洋,等:石墨烯量子点对 PVA 偏光膜的改性 503 点; 4)所得的 GQDs水溶液用透析袋( 3500u)透析3d,最终 4 份 GQDs溶液总体积大约为 350mL.制 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 犇 为量子点的直径; η 为相应 尺寸的 石墨 烯量子点 数量与 总数 量的比例 . ( a)透射图 ( b)尺寸统计图 图 1 石墨烯量子点 F i 1 Gr aphenequan t umdo t s g. 由图 1 可知: GQDs的尺寸主 要 分 布 在 2~4nm;用 紫 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 定 原 溶 液 的 光 透 过 率,在 500~400nm 波 段处,透过率下降 22%.石墨 烯 量 子 点 溶 液 UVVi s透 过 率 谱 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犜 为光的透过率 . λ 为光的波长; 1. 3 犘犞犃 偏光膜与 犘犞犃/犌犙犇狊复合偏光膜的制备与表征 1. 3. 1 PVA 偏 光 膜 与 PVA/GQDs 复 合 偏 光 膜 的 制 备 PVA 偏光膜与 PVA/GQDs复 合 偏 光 膜 的 制 备 步 骤 有 如 下 2 个步骤 . 117 粉 体、质 量 分 数 为 1)将 质 量 分 数 为 12% 的 PVA 10% 的甲醇、质 量分 数 为 2% 丙三醇 加入 盛 有 150 mL 超 纯 水 (或 150mLGQDs水溶液 )的 烧 杯 中, 80 ℃ 水 浴 溶 解,其 中 丙 图 2 石墨烯量子点溶液 UVVi s透过率谱图 F i 2 UVVi st r ansmi t t anc espe c t r ao f g. 三醇为增塑剂 .将 溶 解 的 PVA 溶 液 静 置 脱 泡 后,倒 适 量 的 溶 r aphenequan t umdo t ss o l u t i on g 液于干净的镜面不 锈 钢 板 上,用 刮 膜 机 刮 涂,得 100μm 厚 的 PVA 膜,于真空干燥箱中 40 ℃ 烘干 6h, 70 ℃ 烘干 3h,得到 80μm 的 PVA 膜 . 2)将制得的 PVA 膜(或 PVA/GQDs 复 合 膜 )夹 持 在 自 制 的 薄 膜 拉 伸 机 上,经 过 水 洗 15s、染 色 1mi n、拉伸、补正 1mi n,再 80 ℃ 烘干,制得所需的 PVA 偏光膜(或 PVA/GQDs复合偏光膜).其中,水 洗( 30 ℃ )的作用就是洗出 PVA 中 的 增 塑 剂,使 PVA 吸 收 水 分 并 让 PVA 结 晶 区 减 少,有 利 于 碘 离 子 进入;染色( 33 ℃ )的作用是使 PVA 吸收的碘原液生成I5-B( OR) 狓PVA, PVA 膜在染色槽中染色时先 延伸 2 倍以提升染色效率;在延伸槽( 50 ℃ )中,将 PVA 薄膜拉伸至所需倍数,以延伸提升I5-B( OR) 狓 PVA 的配向程度,延伸槽中的 KI能改变碘离子在 PVA 中的化学平衡,使碘离子生成 表 1 实验槽的药液配比 I3- 及I- ·I2 ;补 正 槽 ( 41 ℃ )中 的 KI 能 改 变 多 碘 离 子在 PVA 中的化学 平 衡( I5- +I- →2 I3- ),生 成 的 I3- Tab. 1 So l u t i onc onc en t r a t i onr a t i o o fexpe r imen t a lt ank 可降低蓝光 . 水洗槽中为蒸馏水 .染色、延伸、补正槽的药液配 比,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狑 为质量分数 1. 3. 2 PVA 偏 光 膜 与 PVA/GQDs 复 合 偏 光 膜 的 表征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 s)对 PVA 偏 实验槽 狑(H3BO3 )% 狑( I2 )% 狑( KI)% 染色槽 2. 8 0. 1 0. 9 延伸槽 3. 6 0 2. 1 补正槽 2. 5 0 2. 1 光膜与 PVA/GQDs复合偏光膜进行单片透过率( 犜S)、平行透过率( 犜P)、直交透 过率( 犜D )测试,测试光 谱范围为 700~400nm. PVA 偏光膜与 PVA/GQDs复合偏光膜表征对比图,如 图 3 所示 .图 3 中: δ为 拉伸倍数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04 2021 年 由图 3 可知: PVA 偏光膜的单片、平行透 过 率 随 拉 伸 倍 数 的 增 高 而 增 高,直 交 透 过 率 在 500~400 nm 逐渐上升,且越靠近 400nm 处拉伸倍数为 5. 5, 6. 0, 6. 5 的 PVA 偏光膜直交透过率大于 0. 1% ,因 此,有直交漏光的问题, PVA/GQDs复合偏光膜的单片、平行 透 过 率 也 随 拉 伸 倍 数 的 增 高 而 增 高,说 明 GQDs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在 PVA 链中且透光率良好,随着 GQDs 的加 入, PVA/GQDs 复 合 偏 光 膜 的 直交透过率均低于 0. 1%. ( a)PVA 偏光膜的单片透光率 ( b)PVA/GQDs复合偏光膜的单片透光率 ( c)PVA 偏光膜的平行透光率 ( d)PVA/GQDs复合偏光膜的平行透光率 ( e)PVA 偏光膜的直交透过率 ( f)PVA/GQDs复合偏光膜的直交透过率 图 3 PVA 偏光膜与 PVA/GQDs复合偏光膜表征对比图 F i 3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c ompa r i s oncha r tbe twe en g. PVA po l a r i z i ngf i lmsandPVA/GQDsc ompo s i t epo l a r i z i ngf i lm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按照 HG/T4357-2012《薄膜 晶体 管液 晶显示 器( TFTLCD)用偏 光片》,制 备的偏光 膜单片 透过 率、平行透过率、直交透过率的计算公式为 700 ∫ 犘(λ)狔(λ)犜(λ)dλ. 犜=犓 式( 1)中: 犓 = 100 / 400 ( 1) 700 ∫ 犘(λ)狔(λ)dλ;犘(λ)为标准光源光谱能量分布值;狔(λ)是以2° 视野 犡犢犣 系为基 40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杨洋,等:石墨烯量子点对 PVA 偏光膜的改性 505 准的等色系数; 犜( λ)为透过率分布值 . 试样的偏振度为 犘= 犜P-犜D ( 2) ×100%. 犜 +犜 槡 P D 式( 2)中: 犘 为偏振度,%. PVA 偏光膜与 PVA/GQDs复合偏光膜计算值对比,如图 4 所 示 .由 图 4 可知:加了 GQDs 的偏光 膜单片透过率略低于纯 PVA 偏光膜的 单 片 透 过 率,但 它 的 直 交 透 过 率 却 没 有 随 拉 伸 倍 数 的 增 大 而 出 现漏光现象,低 于 PVA 偏光膜的直交 透过率,所 以它的 偏振度 没有像 PVA 偏光 膜的偏振 度随着 拉伸 倍数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高于 PVA 偏光膜的偏振度,均在 99. 9% 以上 . ( a)单片透过率 ( b)平行透过率 ( c)直交透过率 ( d)偏振度 图 4 PVA 偏光膜与 PVA/GQDs复合偏光膜计算值对比 F i 4 Compa r i s ono fc a l cu l a t edva l ue sbe twe enPVA po l a r i z i ngf i lmsandPVA/GQDsc ompo s i t epo l a r i z i ngf i lms g. 3 结束语 将石墨烯量子点加入 PVA 偏光 膜 中,所 制 得 的 PVA/GQDs 复 合 偏 光 膜 的 单 片 透 过 率 低 于 PVA 偏光膜,但是由于 GQDs波长为 500~400nm 间有部分被吸收,所以 GQDs的加入降低了 PVA 偏光膜 在接近400nm 处的直交透光率,提升了偏光片的性能 .实验所制备的水溶性 GQDs产率有限, GQDs的 质量浓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便达到更好的改性效 果 .未 来的 研究中,还 将 继 续 通 过 添 加 其 他 各 类 纳 米材料并改变 PVA I2 络合结构途径,改变不同二向色性物种在 PVA 分子中的比例,改善 PVA 偏光膜 的光学性能 . 参考文献: [ 1] YASUOF, TAKESHIK, HIROYUKIY. Imp r ovemen to fop t i c a lf i lmsf o rh i pe r f o rmanc eLCDs[ J]. Pr o c e ed i ngs gh o fSPIE TheI n t e r na t i ona lSo c i e t o rOp t i c a lEng i ne e r i ng, 2003, 5003( 1): 96  105. DOI: 10. 1117/12. 473857. yf [ 2] 廖燕平,宋勇志,邵喜斌,等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 3] 谢宜风,刘军英,李宇航,等 .光学功能薄膜的制造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 4] LAND E H. Tr e a tmen to fpo l a r i z i ngpo l i ny la l c oho l  i od i nes o r t i onc omp l eximagewi t hbo r i ca c i d:US2445581 yv p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06 2021 年 [ P]. 1948  07  20. [ 5] ZWICK M M. Po l v i ny la l c oho l)  i od i nec omp l exe s[ J].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Po l rSc i enc e, 1965, 9( 7): 2393  2424. y( yme 10. 1002/app. 1965. 070090706. DOI: [ 6] AWTREY A D, CONNICKRE. Theabs o r t i onspe c t r ao fI2 ,I3- ,I- ,IO3- ,S4O6 =andS2O3 =he a to ft her e a c t i on p J]. J ou r na lo ft heAme r i c anChemi c a lSo c i e t 1951, 73( 4): 1842  1843. DOI: 10. 1021/ I3- =I2 +I- [ a 01148a 504. y, j [ 7] HAYASHIS,HIRAIT, SHIMOMICHIS, 犲 狋犪 犾. Po l i od i dec ompo s i t i oni npo l v i ny la c e t a t e)  i od i ne  i od i dec om y y( J]. J ou r na lo fPo l rSc i enc ePo l rChemi s t r i t i on, 1982, 20( 3): 839. DOI: 10. 1002/po l. 1982. 170200 l ex[ yme yme y Ed p 320. [ 8] TEITELBAUM RC, RUBYSL,MARKSTJ. Ar e s onanc er aman/ i od i nemoe s sbaue ri nve s t i t i ono ft hes t a r ch  I o  ga ouss o l u t i onandi od i nevapo rp r epa r a t i ons[ J]. Chemi s che rI n f o rma t i onsd i ens t, 1980, 11( 10): d i nes t r uc t u r e:Aque 3322  3328. DOI: 10. 1002/ch i n. 198032057. [ 9] TOSHIO Y, YOSHIHARU K. Ape cu l i a rt empe r a t u r e  dependen tbehav i o ro fi od i nespe c i e sa tt hef o rma t i ono fchr o  mopho r ebe twe eni od i neandaque ouspo l v i ny la l c oho l)[ J]. Di eMakr omo l eku l a r eChemi e, 1984, 185( 4): 749  755. y( DOI: 10. 1002/ma cp. 1984. 021850411. [ 10] TOSHIO Y,YOSHIHARU K. Lod i ne po l v i ny la l c oho l)i n t e r a c t i ons ( 2):Anoma l ouss l ow quench i ngo ft he y( chr omopho r ea f t e rex t r a c t i ono ff r e ei od i newi t hc a r bont e t r a ch l o r i de[ J]. Di e Makr omo l eku l a r eChemi e, 1985, 186 ( 3): 549  557. DOI: 10. 1002/ma cp. 1985. 021860310. [ 11] TOSHIO Y, YOSHIHARU K. Lod i ne po l v i ny la l c oho l)i n t e r a c t i ons ( 3):Tr e a tmen to ft heb l ue  c o l o r eds o l u  y( t i onwi t han i onexchanger e s i nt os epa r a t et hec agespe c i e so fi od i ne[ J]. Di eMakr omo l eku l a r eChemi e,Rap i dCom 1986, 7( 5): 249  253. DOI: 10. 1002/ma r c. 1986. 030070503. mun i c a t i ons, [ / 12] TOSHIO Y, YOSHIHARU K. Lod i ne po l v i ny la l c oho l)i n t e r a c t i ons ( 4):S t o i ch i ome t r fi od i ne i od i dei nt he y( yo v i ny la l c oho l)[ J]. Di e Makr omo l eku l a r eChemi e, 1989, 190( 5): 939  950. l i od i dei onboundi nt hec ageo fpo l po y y( DOI: 10. 1002/ma cp. 1989. 021900503. [ 13] TAKAMIYA H,TANAHASHIY,MATSUYAMA T, 犲 狋犪 犾.Ont hepo l v i ny la l c oho l)  i od i nec omp l exe s[ J]. y(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Po l rSc i enc e, 1993, 50( 10): 1807  1813. DOI: 10. 1002/app. 1993. 070501017. yme [ 14] 于汇洋,曹 亚,陈 金 耀 .不 同 聚 乙 烯 醇 偏 光 基 膜 的 结 构 与 性 能 [ J].高 分 子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2016, 32( 4): 47  50. cnk i. 1000  7555. 2016. 04. 009. DOI: 10. 16865/ j. [ 15] 邓浩,项爱民 .聚乙烯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偏光膜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J].中 国 塑 料, 2008( 4): 70  73. DOI: 10. 19491/ i s sn. 1001  9278. 2008. 04. 023. j. [ i s sn. 16] 范志新 .偏光片知识讲座 第六讲 偏光片制造业的发展和现状[ J].现代 显 示, 2012( 7): 5  12. DOI: 10. 3969/ j. 1006  6268. 2012. 07. 002. [ 17] NOVOSELOV K S, GEIM A K,MOROZOV S V, 犲 狋犪 犾. Di s c ove ro fg r aphene:El e c t r i cf i e l de f f e c ti na t omi c a l l y t h i nc a r bonf i lms[ J]. Sc i enc e, 2004, 306( 5696): 666  669. DOI: 10. 1126/s c i enc e. 1102896. [ 18] SUN Yi i ng,WANGSh i i, LIChun, 犲 狋犪 犾. La r c a l ep r epa r a t i ono fg r aphenequan t um do t sf r om g r aph i t ewi t h q q ges t unab l ef l uo r e s c enc ep r ope r t i e s[ J]. Phy s i c a lChemi s t r c a lPhy s i c s, 2013, 15( 24): 9907  9913. DOI: 10. 1039/ yChemi c 3cp50691 f. [ 19] PAN Dengyu, ZHANGJ i ngchun, LIZhen, 犲 狋犪 犾.Hydr o t he rma lr ou t ef o rcu t t i ngg r apheneshe e t si n t ob l ue  l umi ne s  c en tg r aphenequan t umdo t s[ J]. Advanc ed Ma t e r i a l s, 2010, 22( 6): 734  738. DOI: 10. 1002/adma. 200902825. [ 20] LIYan,HU Yue, ZHAO Yang, 犲 狋犪 犾.Ane l e c t r o chemi c a lavenuet og r e en  l umi ne s c en tg r aphenequan t um do t sa s t en t i a le l e c t r on  a c c ep t o r sf o rpho t ovo l t a i c s[ J]. Advanc ed Ma t e r i a l s, 2011, 23( 6): 776  780. DOI: 10. 1002/adma. po 201003819.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2 卷 第4期 2021 年 7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0006 ?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 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王晓1,黄晓平2,黎玲1,刁勇1 ( 1.华侨大学 医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泉州师范学院 化工与材料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 SA)、实时荧光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QPCR)和 转 导 方 法 对 重 组 腺 相 关 病 毒( rAAV)的衣壳滴度、基因 组 滴 度、转 导 滴 度 进 行 定 量,并 比 较 衣 壳 滴 度/基 因 组 滴 度 ( P/GC)和 基 因 组 滴 度/转导滴度( GC/TU).实验结果表明: 3 批 rAAV 的平均衣壳滴度为 3. 65×1013 P·mL-1 ,平均 基 因 组 滴 度 为 8. 67×1011 GC·mL-1 ,平均转导滴度为 9. 85×109 TU· mL-1 , P/GC 平 均 值 为 41. 70, GC/TU 平 均 值 为 88. 20, P/GC 和 GC/TU 平均值接近于 AAV2 标准品,说明文中方法的制备工艺成熟、稳定,制 备 的 rAAV 感 染活性较高 .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衣壳滴度;基因组滴度;转导滴度;基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6. 6;R394.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07 05 ? ? ? 犆狅犿狆犪 狉 犻 狊 狅狀犪狀犱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犜犺狉 犲 犲犜 犻 狋 犲 狉 狊狅 犳犚犲 犮 狅犿犫 犻 狀犪狀 狋 狔 犃犱 犲狀狅 狊 狅 犮 犻 犪 狋 犲 犱犞犻 狉 狌 狊犌犲狀犲犇狉 狌犵 狊 ?犃狊 WANG Xi ao1,HUANG Xi aop i ng2,LIL i ng1,DIAO Yong1 ( 1.Schoo lo fMed i c i n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Co l l egeo fChemi c a lEng i ne e r i ngand Ma t e r i a l sSc i enc e s,QuanzhouNo rma l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00,Ch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 pa r t i c l et i t e r,genomet i t e randt r ansduc t i ont i t e ro fr e c omb i nan t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 v i r us ( rAAV)we r equan t i f i edbyen z  l i nkedimmunos o r ben ta s s ay ( ELI SA),quan t i t a t i ver e a l  t imepo l r a s e yme yme /genomet i t e r( cha i nr e a c t i on ( QPCR)andt r ansduc t i onme t hod,andt hent hepa r t i c l et i t e r P/GC)andgenome / t i t e r t r ansduc t i ont i t e r( GC/TU)we r ec ompa r ed.Theexpe r imen tr e su l t sshowedt ha tt heave r agepa r t i c l et i  t e ro frAAVi nt hr e eba t che swa s3. 65×1013 P·mL-1 ,t heave r agegenomet i t e rwa s8. 67×1011 GC·mL-1 , t heave r aget r ansduc t i ont i t e rwa s9. 85×109 TU·mL-1 ,t heave r ageva l ueo fP/GCwa s41. 70andt heave r  ageva l ueo fGC/TU wa s88. 20.Theave r ageva l ue so fP/GCandGC/TU we r ec l o s et ot heAAV2s t anda r d, i nd i c a t i ngt ha tt hep r epa r a t i on p r o c e s so ft he me t hodi nt h i spape ri s ma t u r eands t ab l e,andt hep r epa r ed rAAVha sh i n f e c t i ousa c t i v i t ghi y. r t i c l et i t e r;genomet i t e r;t he r apy 犓犲 狉 犱 狊: r e c omb i nan tadeno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pa r ansduc t i ont i t e r;genet ? 狔狑狅 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是一种无包膜的单链 DNA 病毒,因自身复制缺陷、基因组结构简单、免疫 原性小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基因治疗载体之一 [12].近年来, rAAV 载体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已 收稿日期: 2020 10 08 ? ? 通信作者: 刁勇( 1967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因药物的研究 . E ma i l: d i aoyong@hqu. edu. 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37166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7J 01548);福 建 省 泉 州 市 科 技计划项目( 2020C061,2016N070);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17BS501) 508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在遗传性疾病、癌症、干细胞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研 究 中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治 疗 效 果 [36].目 前,世 界 范 围 内 有 100 余项以 rAAV 为载体的基因药物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7]. 2017 年 12 月,治疗遗传 性视网 [] 膜病变的基因药物 Lux t u rna上市 8 ,这给基因治疗带来了美好前景 .然而,规模化制备和质量控制等因 素制约了 rAAV 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是缺少准确、可靠的 rAAV 滴度定量标准方法,这使 不同 实验室 的 rAAV 剂量由于缺少参比标准而无法进行归一化处理 . rAAV 滴度分为衣壳滴度、基因 组 滴 度、转 导 滴 度 和 感 染 滴 度 等 .目 前,临 床 剂 量 通 常 基 于 rAAV 载体的基因组滴度,准确地定量载体是药物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的前提条件 [9],也是不同工艺和不 同厂家产品横向比较的依据 [101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PCR)是 常用的 rAAV 基 因组 滴度测 定法,但传统的 QPCR 具有适用范围 窄、易 产 生 系 统 性 误 差 和 易 受 杂 质 干 扰 等 缺 点 [1112];采 用 酶 联 免 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衣壳滴度的价格昂贵,且无法区分空心病毒;转导滴度受转基因和细胞的限 制,不具有普适性;感染滴度测定需要腺病毒辅助,再提取细胞 DNA,通过 QPCR 测定病毒基因组拷贝 数,测定过程繁琐,尚未广泛得到应用 .腺相关病毒参比标准事务 委员 会推荐 ELI SA, QPCR,半 数组织 [ ] 培养感染剂量( TCID50)等方法一起使用,作为 rAAV 检定的测量方法 13 .由于 TCID50 的 测量 过程繁 琐、费时费力,故采用转导方法代替 TCID50.基于此,本文采 用 ELISA, QPCR 和 转导方法 对实验 室制 备的 rAAV 进行定量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质粒与细胞株 质粒 pCMV ITRGFP, f 6 为 实 验 室 保 存;细 胞 株 293T 购 自 美 国 模 式 菌 种 收 藏 中 心 pH22, pd ( ATCC). 1. 2 主要试剂 Re a l  t imePCR 试剂 盒 (美 国 The rmoF i she r 公 司 );AAV2 Ti t r a t i onELISA 试 剂 盒 (德 国 PRO GENB i o t e chn i k 公司); RNa s e(北京市庄盟生物科技公司);氯化铯(德国 S i Benz ona s e(德国 gma公司); Me rk 公司);聚乙烯亚胺( Po l t hy l en imi ne, PEI,美国 Po l c i enc e s公司); DMEM, 1640 培 养基 和胎牛 ye ys 血清(美国 Gi bco 公司). 1. 3 狉犃犃犞 的制备 参照实验室建立的制备 rAAV 方法,当 293T 细胞密度 为 85% 时,进 行 三 质 粒 共 转 染,质 粒 与 PEI 按照质量比为 1∶3 进行混合,静置后加入 293T 细 胞 中; 72h 后 收 获 病 毒,进 行 氯 化 铯 梯 度 离 心 分 离、 透析和浓缩,制备 rAAV,共制备 3 批 rAAV,后续实验每批重复 3 次 . 1. 4 犈犔犐 犛犃 测定 狉犃犃犞 衣壳滴度 采用 AAV2 Ti t r a t i onELISA 试 剂 盒 对 rAAV 进 行 定量 .首 先,将 试 剂 盒 中 的 标 准 品 稀 释 至 107 ~109 P· mL-1 范围内,以标准样品浓度的 对数值( l g犆s)为 横 坐 标, 以其光密度的对数值( l g犇)为纵 坐标,绘制 rAAV 标 准曲 线(图 1).然 后,将 rAAV2 原 液 进 行 稀 释,按 照 说 明 书 进 行操 作,酶 标 仪 读 取 光 密 度 犇450 ,通 过 标 准 曲 线 计 算 rAAV2 衣壳滴度 . 1. 5 犙犘犆犚 测定 狉犃犃犞 基因组滴度 以 GFPF5 ′ GAGCGCACCATCTTCTTCAA 3 ′;GF 图 1 rAAV 标准曲线 F i 1 S t anda r dcu r ve so frAAV g. PR5 ′ TCCTTGAAGTCGATGCCCTT 3 ′为引物,以 SYB  R Gr e en 为染料,反应体系为 25μL,反应条件为 94 ℃ 变性 20s, 60 ℃ 退火延伸 40s, 40 个反应循环 . 1. 6 转导滴度的测定 制备 293T 细胞悬液密度为 1×105 个·mL-1 ,按照 100μL·孔 -1 接种至 96 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加 入 rAAV;取 10μL 病毒原液,按 10 倍进行梯度稀释,取 10μL 稀释后的rAAV 加入96 孔板中; 4h 后,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王晓,等: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509 更换为新鲜培养液并添加丁酸钠; 24h 后,观察荧光表 达 情况,在最高 稀释梯 度的孔中计 算绿色荧 光细 胞数目,可得 rAAV 的转导滴度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狉犃犃犞 衣壳滴度 rAAV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狔=0. 915狓-8. 032,相 关 系 数 犚2 =0. 998,根 据 标 准 曲 线 计 算 3 批 包装、纯化的 rAAV 的衣壳滴度,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SD 为 标 准 差 .由 表 1 计 算 可 知: 3 批 rAAV 平均衣壳滴度为 3. 65×1013 P· mL-1 ;不 同 批 次 制 备 得 到 的 rAAV 产 量 相 差 2 倍 左 右,这 是 因 为 rAAV 在制备过程中受到细胞状态、数目、转染条件和纯化工艺等的影响 . 表 1 不同批次的 rAAV 衣壳滴度 P·mL-1 Tab. 1 Pa r t i c l et i t e r so frAAVi nd i f f e r en tba t che s 批次 衣壳滴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衣壳滴度平均值 SD 1 3. 51×1013 3. 72×1013 3. 43×1013 3. 55×1013 1. 50×1012 2 13 1. 64×10 13 1. 75×10 13 1. 89×10 13 1. 69×10 1. 40×1012 3 5. 81×1013 5. 23×1013 6. 09×1013 5. 71×1013 4. 30×1012 2. 2 狉犃犃犞 基因组滴度 以质粒 pAMGEGFP 为标准品,绘制 QPCR 扩增曲线和标准曲线,如图 2 所示 .图 2 中: Δ犚狀 为产 物的荧光值; 犆 为循环次数; 犆t 为扩增 过 程 中,扩 增 产 物 的 荧 光 信 号 达 到 设 定 的 阈 值 时,荧 光 值 对 应 的 PCR 循环次数; 犚2 =0. 998.依据标准曲线计算 3 批 rAAV 基因组滴度,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计算可 知: 3 批 rAAV 平均基 因组滴度为 8. 67×1011 GC·mL-1 . ELI SA 方 法测得的 rAAV 不 仅包 括 实 心 病 毒、空心病毒,还包括不完整病毒 .因此, ELI SA 测定的衣壳滴度一般 比基因 组滴度大,衣壳 滴度 与基因 组的比值 P/GC 能体现 rAAV 在包装和纯化过程中的工艺优劣 .腺相 关病毒 参比 标准事务 委员会 推出 AAV2 标准品的 P/GC 为 28,而实验室制备的3 批rAAV 的 P/GC 分别为42. 16, 40. 33, 42. 61(平均值 为 41. 70),与 AAV2 标准品的 P/GC 较为接近 . ( a)QPCR 扩增曲线 ( b)QPCR 标准曲线 图 2 QPCR 扩增曲线与标准曲线 F i 2 QPCRamp l i f i c a t i oncu r ve sands t anda r dcu r ve s g. 表 2 不同批次的 rAAV 基因组滴度 Tab. 2 Genomet i t e r so frAAVi nd i f f e r en tba t che s 批次 基因组滴度 GC·mL-1 基因组滴度平均值 SD 8. 19×1011 8. 42×1011 3. 57×1010 4. 16×1011 4. 49×1011 4. 19×1011 2. 90×1010 1. 24×1012 1. 42×1012 1. 34×1012 9. 57×1010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8. 32×1011 8. 82×1011 2 3. 91×1011 3 1. 37×1012 2. 3 狉犃犃犞 转导滴度 以感染复数(MOI)为 250∶1, 500∶1, 1000∶1 分 别 转 导 He l a 细 胞,其 荧 光 表 达 情 况,如 图 3 所 示 .由图 3 可知:随着 MOI增大,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数目增多 . rAAV 经过稀 释后 转 导 293T 细胞,观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10 2021 年 察表达 GFP 细胞数目,统计分析得到 rAAV 转导滴度,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计算 可 知: 3 批 rAAV 平 均 转导滴度为 9. 85×109 TU·mL-1 .基因组滴度与转导滴度的比值 GC/TU 可反映 rAAV 的转 染、亲嗜 和表达能力的优劣, GC/TU 越小,则能力越强 .腺相 关 病 毒 参 比 标 准 事 务 委 员 会 推 出 AAV2 标 准 品 的 GC/TU 为 64. 4,实验室制备的 3 批 rAAV 的 GC/TU 分 别 为 88. 45, 88. 58, 87. 58(平 均 值 为 88. 20), 与 AAV2 标准品的 GC/TU 较为接近 . ( a)MOI=250∶1 ( b)MOI=500∶1 ( c)MOI=1000∶1 图 3 rAAVGFP 转导荧光表达情况 F i 3 Tr ansduc t i onf l uo r e s c enc eexp r e s s i ons i t ua t i ono frAAVGFP g. 表 3 不同批次的 rAAV 转导滴度 Tab. 3 Tr ansduc t i ont i t e r so frAAVi nd i f f e r en tba t che s 批次 转导滴度 TU·mL-1 转导滴度平均值 SD 9. 18×109 9. 52×109 4. 04×108 4. 70×109 5. 07×109 4. 73×109 3. 36×108 1. 41×1010 1. 62×1010 1. 53×1010 1. 07×109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9. 41×109 9. 97×109 2 4. 42×109 3 1. 55×1010 3 讨论 目前,多数实验室对 rAAV 滴度定量采用 QPCR 方法,但 QPCR 只能测定 rAAV 包裹的基因组, 无法 测 定 空 壳 rAAV,而 空 壳 rAAV 不 仅 不 会 表 达 转 基 因,反 而 会 引 起 免 疫 反 应 [1420].文 中 利 用 ELISA, QPCR 和转导方法,分别测定 rAAV 的衣壳滴 度、基 因 组 滴 度 和 转 导 滴 度,并 计 算 其 P/GC 平 [ ] 均 值为 41. 70, GC/TU 平均值为 88. 20,这与 AAV2 标准品的 P/GC, GC/TU 较为接近 21 ,表明制备的 rAAV 质量与标准品相当 . rAAV 基因药物的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其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临床试验仍发现 rAAV 衣壳蛋 白会引起严重的细胞免疫毒性 .建立完整的 rAAV 基因药物的质 量控 制体系,降 低免 疫反应,需 要保证 [ ] rAAV 转基因药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剂量 16 ,这要 求 rAAV 的 纯 度 高、空 壳 少、亲 嗜 性 高 .单 一 的 基 因 组 滴度或转导滴度无法反映rAAV 的质量标准,因此,在rAAV 质量标准建立时,需要测定rAAV 的衣壳 滴度、基因组滴度和转导滴度,文中研究为 rAAV 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参考文献: [ 1] DHAMA K, GOWTHAMAN V, KARTHIK K, 犲 狋犪 犾.Ha emo r r hag i cen t e r i t i so ft u r key s  cu r r en tknowl edge[ J]. The 2017, 37( 1): 31  42. DOI: 10. 1080/01652176. 2016. 1277281. Ve t e r i na r r t e r l y Qua y, [ 2] NATHWANIA C,TUDDENHAM E G,RANGARAJAN S, 犲 狋犪 犾.Adenov i r us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ve c t o r med i a t ed r ans f e ri nhemoph i l i aB[ J]. New Eng l andJ ou r na lo fMed i c i ne, 2011, 365( 25): 2357  2365. DOI: 10. 1056/NEJ  genet Moa 1108046. [ 3] DECRESSAC M,MATTSSONB, LUNDBLAD M, 犲 狋犪 犾. Pr og r e s s i veneu r odegene r a t i veandbehav i ou r a lchange si n  J]. Neu r ob i o l ogyo fDi s  duc edby AAVmed i a t edove r exp r e s s i ono fa l  synuc l e i ni nmi db r a i ndopami neneu r ons[ pha nbd. 2011. 12. 013. e a s e, 2012, 45( 3): 939  953. DOI: 10. 1016/ j.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王晓,等: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511 [ 4] MORSCHEID S,REYRICO A, SCHMITT G, 犲 狋犪 犾.The r apeu t i ce f f e c t so frAAVmed i a t edc onc omi t t an tgene t r ans f e randove r exp r e s s i ono fTGF   Iont hechond r ogene s i so fhumanbone ma r r ow de r i vedme s enchyma l βandIGF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Mo l e cu l a rSc i enc e s, 2019, 20( 10): 2591. DOI: 10. 3390/ i 20102591. s t emc e l l s[ jms [ 5] PIERCEE A, BENNETTJ. Thes t a t uso fRPE65genet he r apyt r i a l s:Sa f e t f f i c a cy[ J]. Co l dSp r i ng Ha r bo r yande Pe r spe c t i ve si n Med i c i ne, 2015, 5( 9): a 017285. DOI: 10. 1101/c shpe r spe c t. a 017285. [ 6] SUN Er l i n, HAN Ru i f a, LU B i ngx i n. Genet he r apyo fr ena lc anc e rus i ngr e c omb i nan t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enc o  d i nghumanendo s t a t i n[ J]. Onc o l ogyLe t t e r s, 2018, 16( 3): 2789  2796. DOI: 10. 3892/o l. 2018. 9036. [ 7] WANG Dan, TAIP W L, GAO Guangp i ng.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ve c t o ra sap l a t f o rmf o rgenet he r apyde l i ve r y [ J]. Na t u r eRe v i ewsDr ugDi s c ove r 2019, 18( 5): 358  378. DOI: 10. 1038/s 41573  019  0012  9. y, [ 8] DARROW JJ. Lux t u r na:FDA do cumen t sr e ve a lt heva l ueo fac o s t l he r apy[ J].Dr ug Di s c ove r ygenet y Today, 2019, 24( 4): 949  954. DOI: 10. 1016/ d r ud i s. 2019. 01. 019. j. [ 9] WAGNER A, R?HRS V,KEDZIERSKIR, 犲 狋犪 犾.A nove lme t hodf o rt hequan t i f i c a t i ono f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 ve c t o r sf o rRNAi n t e r f e r enc eapp l i c a t i onsus i ngquan t i t a t i vepo l r a s echa i nr e a c t i onandpu r i f i edgenomi cadeno  yme J]. HumanGeneThe r apy Me t hods, 2013, 24( 6): 355  363. DOI: 10. 1089/hg t b.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DNAa sas t anda r d[ 2013. 095. [ 10] 刁勇,王启钊,吕颖慧 .重组腺相关 病 毒 基 因 药 物 的 病 毒 滴 度 定 量 测 定 [ J].中 国 新 药 与 临 床 杂 志, 2010, 29( 10): 728  732. [ 11] 肖桂清,杨会勇,刁勇 .重组腺相关病毒质量 控 制 的 qPCR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 J].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14, 35( 2): 191  195. DOI: 10. 11830/ i s sn. 1000  5013. 2014. 02. 0191. [ 12] WERLING NJ, SATKUNANATHANS, THORPER, 犲 狋犪 犾. Sy s t ema t i cc ompa r i s onandva l i da t i ono fquan t i t a t i ve r e a l  t imePCR me t hodsf o rt hequan t i t a t i ono f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a lp r oduc t s[ J]. HumanGeneThe r apy Me t hods, 2015, 26( 3): 82  92. DOI: 10. 1089/hg t b. 2015. 013. [ 13] SNYDER R O, FLOTTET R. Pr oduc t i ono fc l i n i c a l  r ader e c omb i nan t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ve c t o r s[ J]. Cu r r en t g 2002, 13( 5): 418  423. DOI: 10. 1016/S0958  1669( 02) 00369  5. Op i n i onB i o t e chno l ogy, [ 14] 刁勇,王启钊,肖卫东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的细胞免疫毒性及对策[ J].药学学报, 2010, 45( 9): 1071  1077. [ 15] 刁勇,许瑞安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及机制[ J].微生物学报, 2012, 52( 5): 550  557. [ 16] 张 国 海,曾 淑 兰,许 瑞 安 .在 降 低 rAAV 基 因 药 物 免 疫 反 应 中 减 少 载 体 剂 量 并 保 持 高 效 表 达 和 药 效 的 实 施 策 略 [ J].药学学报, 2013, 48( 3): 305  314. [ 17] KHASA H, KILBY G, CHEN Xi aoyu, 犲 狋犪 犾. Ana l t i c a lbandc en t r i f uga t i onf o rt hes epa r a t i onandquan t i f i c a t i ono f y emp t u l lAAV pa r t i c l e s[ J].Mo l e cu l a rThe r apy:Me t hodsandCl i n i c a lDe ve l opmen t, 2021, 21: 585  591. DOI: yandf 10. 1016/ omtm. 2021. 04. 008. j. [ 18] WANG Qi zhao,DONG B i ao,KATIE A, 犲 狋犪 犾. Syngene i c AAV ps eudo pa r t i c l e spo t en t i a t egenet r ansduc t i ono f omtm. AAVve c t o r s[ J].Mo l e cu l a rThe r apy:Me t hodsandCl i n i c a lDe ve l opmen t, 2017, 4: 149  158. DOI: 10. 1016/ j. 2016. 12. 004. [ 19] BENSKEY M J, SANDOVAL L M,MANFREDSSON F, 犲 狋犪 犾.Con t i nuousc o l l e c t i ono f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 f r om p r oduc e rc e l lmed i ums i i f i c an t l nc r e a s e st o t a lv i r a ly i e l d[ J]. HumanGeneThe r apy Me t hods, 2016, 27( 1): gn yi 32  45. DOI: 10. 1089/hg t b. 2015. 117. [ 20] QU Guang, BAHRDAVIDSONJ, PRADOJ, 犲 狋犪 犾. Sepa r a t i ono fadeno  a s s o c i a t edv i r ust t r t i c l e s ype2emp ypa f r om genomec on t a i n i ngve c t o r sbyan i on  exchangec o l umnchr oma t og r aphy[ J]. J ou r na lo fVi r o l og i c a l Me t hods, 2007, 140( 1/2): 183  192. DOI: 10. 1016/ v i r ome t. 2006. 11. 019. j. j [ 21] 蒙青林,张彬彬,张春 .测定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组滴度的 qPCR 新方法[ J].生物工程学报, 2013, 29( 2): 235  242.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2030 ? 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研发 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杨镇伟1,林琪1,陈虹2,张蕊3,王立强1 ( 1.华侨大学 医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2.苏州凯虹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11; 3.深圳联创立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6) 摘要: 利 用 超 高 分 子 材 料 载 体 制 备 一 种 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对 其 进 行 表 征,检 验 其 缓 释 及 抑 菌 效 果 .将 挥 发 性 中西药复配抑菌液吸附于特定的超高分子材料载体,对超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考察,观察其微观结构, 并对固体缓释抑菌剂的缓 释 效 果 和 抑 菌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结 果 表 明:超 高 分 子 材 料 的 拉 伸 断 裂 应 力 为 28. 79 -3 MPa,抗冲击强度为 78. 85kJ·m-2 ,超高分子材料的孔隙率为 69. 17% ,抑菌液吸附量为 0. 58g·cm ,抑菌 液吸附率为 141. 38% ;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 的 有 效 释 放 时 长 为 10d,对 多 种 致 病 菌 的 平 均 杀 灭 率 均 高 于 99% ;超 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度的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抑菌液吸附 率;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 释 放 速 率 稳 定,在 空 气 中 分 布 均 匀,缓释效果和抑菌效果良好 . 关键词: 挥发性抑菌液;超高分子材料;固态;缓释效果;空气消毒 中图分类号: R187. 1;TB3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12 07 ? ? ? 犚犲 狊 犲 犪 狉 犮犺犪狀犱犇犲 狏 犲 犾 狅狆犿犲 狀 狋狅 犳犖犲狑犜狔狆犲狅 犳犛狅 犾 犻 犱 犛狌 狊 狋 犪 犻 狀犲 犱 犚犲 犾 犲 犪 狊 犲犅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狅 狊 狋 犪 狋 犻 犮犃犵 犲 狀 狋犠犻 狋 犺 犝犾 狋 狉 犪 犎犻 犾 犲 犮 狌 犾 犪 狉犕犪 狋 犲 狉 犻 犪 犾犪 狊犆犪 狉 狉 犻 犲 狉 犵犺 犕狅 YANGZhenwe i1,LIN Qi1,CHEN Hong2, ZHANG Ru i3,WANGL i i ang1 q ( 1.Schoo lo fMed i c i n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2.SuzhouKa iHongPo l rTe chno l ogyL imi t edCompany,Suzhou215211,Ch i na; yme 3.ShenzhenL i anchuang l i daEnv i r onmen t a lTe chno l ogyL imi t edCompany,Shenzhen518116,Ch i na)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A k i ndo fs o l i d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gen twa sp r epa r edbyus i ng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 gh mo ma t e r i a l,andcha r a c t e r i z edt ot e s ti t s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andan t i ba c t e r i a le f f e c t.Thevo l a t i l eCh i ne s eand We s t  e r nmed i c i nec ompound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s o l u t i onwa sads o r bedont hespe c i f i c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 sc a r r i  ghmo e r,t heme chan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o ft he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 swe r ei nve s t i t ed, t he i r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wa s ghmo ga obs e r ved, andt he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e f f e c tandan t i ba c t e r i a le f f e c to ft hes o l i d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 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 s twe r ee va l ua t ed.Ther e su l t sshowedt ha tt het ens i l ef r a c t u r es t r e s so ft heu l t r a h i gen ghmo 收稿日期: 2020 12 16 ? ? 通信作者: 王立强( 1970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剂学和创新药物的研究 . E ma i l: wl c om. q1599@16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 计 划 项 目 ( 2016YFE0101700);福 建 省 高 校 产 学 合 作 重 大 项 目 ( 2019Y4007);福 建 省 泉 州 市 2020 年抗新冠应急项目( 2020SY001) 第4期 杨镇伟,等: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研发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513 wa s28. 79 MPa,t heimpa c ts t r eng t hwa s78. 85kJ·m-2 ,t hepo r o s i t s69. 17% ,andt heads o r t i onc a  y wa p c i t o r t i onr a t eo ft h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s o l u t i onwe r e0. 58g·cm-3and141. 38% r e spe c t i ve l f  pa yandads p y.Thee f e c t i ver e l e a s et imeo ft hes o l i d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gen twa s10d,andt heave r agek i l l i ngr a t eo f va r i ouspa t hogen i cba c t e r i aexc e eded99%.I ti nd i c a t e st ha tt he 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 ma t e r i a l s have h i gh mo gh s t r eng t hme chan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andh i c t e r i o s t a t i cs o l u t i onads o r t i onr a t e.I nadd i t i on,t her e l e a s er a t eo f ghba p hed i s t r i bu t i oni nt hea i ri sun i f o rm,andt hesus t a i ned  r e  s o l i d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gen ti ss t ab l e,t l e a s ee f f e c tandandan t i ba c t e r i a le f f e c ta r ebo t hgood. 犓犲 狉 犱 狊: 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vo l a t i l e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s o l u t i on;s o l i ds t a t e;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e f f e c t; ghmo 狔狑狅 a i rd i s i n f e c t i on 消毒灭菌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2019 年的 新型冠 状病 毒肺炎疫 情启示 公众 需要对病毒和致病菌做好防护措施 .病 毒 和 致 病 菌 通 常 以 飞 沫、气 溶 胶 或 接 触 传 播 等 方 式 在 环 境 中 传 播,通过空气消毒能够阻断其传播途径,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12].随着环境卫生意识和 个人防 护意识的提升,各种消菌、抑菌产品也随之在市场上流行 .日常使用的消毒抑菌剂多为乙醇消毒液、含氯 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等液态消毒抑菌剂 [3],这些液 态消毒 抑 菌 剂 不 仅 在 运 输、使 用 和 贮 存 方 面 存 在 一定的不便,而且抑菌效果短暂,需要频繁操作才能保持 抑菌 效 果 .因 此,有 待 研 发 一 种 使 用 便 捷、缓 释 效果和抑菌效果较好的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 超高分子材料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高分子聚丙 烯原料 通过 半 熔 融 烧 结 制 得 的 多 孔 材 料,该 材 料具有高机械强度、耐热、耐化学侵蚀、无毒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材料、机械化工、服装及医 疗器械等领域 [45].半熔融烧结技术可使高分子原料粉 体 颗 粒 呈 现 出 表 面 熔 融、内 部 不 熔 融 的 半 熔 融 状 态,通过控制成 型 工 艺,可 使 相 互 接 触 的 颗 粒 表 面 熔 融 粘 连,粉 体 颗 粒 之 间 相 互 堆 砌 的 空 隙 形 成 微 孔 [67].因超高分子材料性质安全稳定,内部颗粒间相 互 堆 砌 形 成 微 孔 的 孔 隙 大 小、分 布 均 匀,故 可 用 于 气体、液体的吸附和缓释 .制备一种挥发性中西药复配抑 菌 液,该复 配抑 菌 液 由 复 方 中 药 提 取 物 与 季 铵 盐类衍生复合物复配制得,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并且药 效温 和、持 久,对 人 体 无 明 显 刺 激 性,具 有 良 好 的安全性 .复配抑菌液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并全面分布于室内空气中,从而对环境产生抑菌效果 .基于 此,本文将超高分子材料作为复配抑菌液的载体,将挥发 性 中西药 复配 抑 菌 液 作 为 主 药 成 分,制 备 一 种 具有长效抑菌能力的固体缓释抑菌剂,并考察其缓释效果及抑菌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仪器与用菌 1)试验材料 .挥发性中西药复配抑菌液、超高分子材料(江苏省苏州市凯虹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2)试验仪器 . Phenom pr oX 型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荷 兰 PhenomWo r l dBV 公 司); BSA124S 型 电 子 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HB  ⅢG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 泵(河南 省郑州市 长城科 工贸 有限公司); SMVB60 型真空热压烧结机(河南省郑 州市金海威 科技实 业有限 公 司);WAWD 型 微 机 控 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山东省济南市欧贝 特(山 东)试 验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JB W300A 型 微 机 控 制 摆 锤 式冲击试验机(山东省济南市方圆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3)试验用 菌 .大 肠 杆 菌 (ATCC8099)、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ATCC6538)、日 沟 维 肠 杆 菌 (ATCC ATCC6538)均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消毒检测中心提供 . 25922)、白色念珠菌( 1. 2 超高分子材料和固体缓释抑菌剂的制备 1. 2. 1 超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料(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万)、高分子聚丙烯原料 (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万)过 100~150 目筛 .通过高速搅拌 将 超高分 子量 聚 乙 烯 和 高 分 子 聚 丙 烯 原 料 混 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准备好的模具中,将模具持 续加压 5 mi n 至 10 MPa,使 原 料 固 定 成 型;成 型 后 逐 渐加热至 145 ℃ ,进行半熔融烧结,烧制时间为 45mi n;烧结完成后,自然冷 却,将 超高分子 材料从 模具 中取出,即得超高分子材料 . 1. 2. 2 固体缓释抑菌剂的制备 取超高分子材料(尺 寸 为 10cm×5cm×1cm(长 × 宽 × 高),体 积 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514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50cm3)与 100mL 复配抑菌液一同放入布氏漏斗,复配抑菌液浸润超 高分子 材料,间歇性减 压( 0. 01~ 0. 05 MPa),使复配抑菌液完全饱和后取出,即得固体缓释抑菌剂 . 1. 3 超高分子材料的表征 1. 3. 1 孔隙率的测定 将超高分子材料切割成 1 mm 左 右 的 薄 片,镀 金 后 制 备 成 样 品,使 用 扫 描 电 子 [] 显微镜( SEM)观察超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 8 .运 用 Image J 软 件对 扫 描电 镜图进 行分 析,可 得 孔 径 和 表观密度,由此计算出孔隙率 [910].孔隙率狀 的计算公式为狀= ( ρA/ ρ)×100%.其中, ρA 为样品的表观密 -3 -3 度, g·cm ; g·cm . ρ 为样品的实际密度, 1. 3. 2 力学性能的测定 取超高分子材料,通过万能测试机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其拉伸断裂强度和 抗冲击性能进行测试 [11]. 1. 3. 3 抑菌液吸附量和吸附率的测定 取 50cm3 的 超高 分 子 材 料,采 用 节 1. 2. 2方法吸附复配抑菌 液后,精密称量质量,记为 犿1 ,将其破碎后,放入 90 ℃ 烘箱中烘干 6h 后取出,精密 称量 质量,记为 犿2 . 抑菌液吸附量 犕 的 计算 公式为 犕 = ( /犞 ,其 中, 犿1 -犿2 ) 犞 为超 高分子 材料的 体积 .抑 菌液吸 附 率 狉= ( /犿1 ×100% [1213]. 犿1 -犿2) 1. 4 固体缓释抑菌剂缓释和分布效果的测定 1. 4. 1 空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的测定 以抑菌剂中 含量最 高的樟 精油 成分 作 为 空 气 中 抑 菌 剂 质 量 浓 度的监测成分,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法测定空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 [1415]. 1. 4. 2 空气中抑菌剂分布均匀度的测定 取 50cm3 的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 1m3 的洁净密闭恒温箱 中(温度为 25 ℃ ,相对湿度为 90% ,下文恒温箱条件相同).将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恒 温箱 中央位 置,分 别于 0, 5, 10, 15, 30, 45, 60, 90, 120 mi n 的 时 间 点 采 集 空 气 样 本, 5个采样点分别位于恒温箱正中及4 个边角靠近底座处,由此可得不同采样点的抑菌剂质量浓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不同采样点 的抑菌剂质量浓度时间( 狋)变化曲线 . ρn 1. 4. 3 固体缓释抑菌剂释放时间的测定 取 50cm3 的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 1m3 的洁净密闭恒温箱 中 .将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恒温箱中央位置,每天采集空气样本,采样点位于恒温箱中部,检测空气中抑 菌剂质量浓度,并绘制空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时间变化曲线 . 1. 5 固体缓释抑菌剂抑菌效果的测定 1. 5. 1 空气自然菌的采集 根据文献[ 16]的技术操作步骤,采用自然菌沉降法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进 行检测 [17].在消毒前及消毒后 0, 6, 12, 24, 72, 120h,于 室 内 中 央 及 4 个 角 落 分 别 采 样,在 离 地 面 高 10 n.然后,将 采集到 的样本 培养 48h,计算平均 菌落 数 .空 cm 处放置琼胶培养 皿,并在空气中 暴露 30 mi 气中总菌落数的计算公式为 犅=50000犖/犃犜. 上式中: 犅 为空气中总菌落数, c f u·m ; 犃 为培养皿面积, cm2 ; 犜 为培养皿 暴露 时间, mi n; 犖 为 培养皿 -1 平均菌落数, c f u·培养皿 . -3 1. 5. 2 不同消毒方法抑菌效果的检验 采用不同消毒 方法对 1 m3 的恒 温箱 进 行 消 毒,消 毒 结 束 后 进 行自然通风,分别于消毒前及消毒 后 0, 6, 12, 24, 72, 120h,采 用 自 然 菌 沉 降 法 采 集 空 气 中 的 细 菌 和 病 毒,进行培养计数 .设置 1 个实验组和 3 个对照组,根据文 献[ 16]的技 术 操 作 步 骤,将 紫 外 灯 消 毒 法、过 氧乙酸消毒法作为阳性对照,将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 3 个对照 组分别 在与 实验组相 同的时 间点 采集空气样本,计算空气中总菌落数,从而比较不同消毒方法的抑菌效果 . 固体缓释抑菌剂、紫外灯消毒法和过氧乙酸消毒法的消毒过程如下 . 1)固体缓释抑菌剂 .取 50cm3 的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 1m3 的恒温箱中,消毒时间为 1h. 2)紫外灯消毒法 .使用 30 W 紫 外 线 灯 对 1 m3 的 恒 温 箱 进 行 消 毒 灭 菌,紫 外 线 灯 辐 射 强 度 >70 -2 μW ·cm ,恒温箱中连续照射消毒 1h. 3)过氧乙酸消毒法 .采用过氧乙酸雾化熏蒸消毒,准 备质量 分数为 0. 5% 的过氧 乙 酸 溶 液,将 过 氧 乙酸溶液通过气溶胶喷雾器进行雾化,在 1m3 的 恒 温 箱 中 进 行 熏 蒸 消 毒,过 氧 乙 酸 用 量 为 1g·m-3 , 消毒时间为 2h. 1. 5. 3 染菌载体的制备 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日 沟维 肠杆菌 和 白 色 念 珠 菌 4 种 较 为 常 见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杨镇伟,等: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研发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515 的致病菌作为试验菌,进行载体染菌杀灭试验 .根据文献[ 16]的技术操作步骤,制备试验菌悬液 .取 4 种 试验菌悬液各 10μL 滴染于脱脂棉布片( 2cm×2cm)上,置于 37 ℃ 恒温箱中,干燥 30 mi n 后,制成染 菌载体片,回收菌量为 5×105 ~5×106 c f u·片 -1 ,备用 . 1. 5. 4 固体缓释抑菌剂抑菌效果的检验 取 50cm3 的固体缓释抑菌剂,置于 1m3 的无菌密闭恒温箱 中 .分别在 1, 3, 5, 10d,将染菌载体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30mi n 后取出菌片,洗脱并培养 48h,计 算平板 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犔.每组设置 3 个平行试验,取平均值,计算平均杀灭率 犔ave. 2 结果与分析 2. 1 超高分子材料的表征 超高分子材料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高分子聚丙烯原料烧结而成,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疏松多 孔的空间结构,以及稳定 的 理 化 性 质 .使 用 SEM 观 察 超 高 分 子 材 料 样 品 的 表 观 结 构,发 射 电 压 为 10 500, 800 倍 . kV,放大倍数分别为 300, 超高分子材料扫描电镜图,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可知:通 过半熔 融 烧 结 技 术 制 得 的 超 高 分 子 材 料 具 有多孔结构,通过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孔径约为 30~80μm,经计算得到超高分子材料 的表观 密度为 0. 29g·cm-3 ,孔隙率为 69. 17%. 疏松多孔的结构表明,超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 的 贮 存 能 力 . 30~80μm 的 孔 径 表 明,超 高 分 子 材 料 具有较强的空间位阻,能够极大延缓流体的通过速率,故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能够使抑菌剂缓慢、匀速 地通过孔隙扩散并释放 .因此,选择超高分子材料作为抑菌液的载体,用于吸附和缓释抑菌成分 . ( a)300 倍 ( b)500 倍 ( c)800 倍 图 1 超高分子材料扫描电镜图 F i 1 Sc ann i nge l e c t r onmi c r o s c opeimage so fu l t r a h i l e cu l a rma t e r i a l s g. ghmo 平行测定 3 组超高分子材料,其表征结果,如 表 1 所 示 .表 1 中: 犚 为简支梁双 σt 为 拉 伸 断 裂 应 力; 缺口冲击强度; 狓 为均值; 狊 为标准差 . 表 1 超高分子材料的表征结果 Tab. 1 C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r e su l t so fu l t r a h i l rma t e r i a l s ghpo yme 项目 测量结果 狓±狊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σt/MPa 犚/kJ·m-2 28. 56 30. 04 27. 78 28. 79±1. 15 78. 38 75. 93 82. 25 78. 85±3. 19 -3 ρA/g·cm -3 ρ/g·cm 0. 29 0. 27 0. 30 0. 29±0. 02 0. 41 0. 41 0. 42 0. 41±0. 01 狀/% 犕/g·cm-3 69. 42 67. 65 70. 45 69. 17±1. 42 0. 58 0. 57 0. 60 0. 58±0. 02 狉/% 140. 84 140. 74 142. 57 141. 38±1. 03 由表 1 可知:超高分子材料拉伸断裂应力 均 值 为 28. 79 MPa,抗 冲 击 强 度 均 值 为 78. 85kJ· m-2 , 这表明超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度的力学性能,结构和形态稳定性良好;超高分子材料的抑菌液吸附量均 值为 0. 58g·cm-3 ,吸附率均值为 141. 38% ,这表明超高分 子材 料内部 疏松 多 孔 的 结 构 能 够 吸 附 大 量 的抑菌液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16 2021 年 综上可知,超高分子材料能够用于抑菌液的吸附和缓释,超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及较 高的抑菌液吸附率,能够吸附大量 的抑 菌 液,从 而 延 长 抑 菌剂的作用时间 . 2. 2 固体缓释抑菌剂的缓释和分布效果 2. 2. 1 固体缓 释 抑 菌 剂 的 释 放 时 间 将 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置于恒温箱内,每 天 检 测 恒 温 箱 空 气 中 抑 菌 剂 质 量 浓 度,由 此 得 到 空 气 中 抑 菌 剂 质 量 浓 度时 间 变 化 曲 线,如 图 2 所示 . 由图 2 可知:空气中 抑 菌 剂 质 量 浓 度 在 前 10d 内 保 持相对稳定,第10d 后开始降低,这是因为超高分子材料 图 2 空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时间变化曲线 对抑菌液吸附量有限,持续释放10d 后,抑菌剂的释放速 F i 2 Conc en t r a t i on  t imecu r ve so f g. 率减缓,释放速率小于自然沉降速 率,故空 气 中 抑 菌 剂 质 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agen t si na i r 量 浓度开始逐渐降低;第11d,空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仍大于60mg·cm-3 ,能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第 12d,空气中抑菌 剂 质量浓 度降至 30 mg·cm-3 左右,未 达到有 效抑菌浓 度;第 13d 后,抑 菌剂 质量浓 度降至接近 0mg·cm-3 ,表明固体缓释抑菌剂已经完全释放 . 由此可知,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固体缓释抑菌剂持续释放时间为11d,释放过程中抑菌剂质量 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 2. 2. 2 空气中抑菌剂的分布均匀度 测定恒温箱 5 个采样点不同时间的抑菌剂质量浓度,抑菌剂质量 浓度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采样点 1 为中部采样点;采样点 2~5 为 4 个角落的采样点 . 由图 3 可 知: 30 mi n 之 前,中 部 采 样 点 质 量 浓 度 较 高; 45mi n 之 后,各 采 样 点 的 抑 菌 剂 质 量 浓 度 无 明 显 差 异,说明抑菌剂由中部向四周扩散;各 采样 点 的 抑 菌 剂 质 量浓度在 45mi n 之后均达到 最 高 值 且 保 持 稳 定,抑 菌 剂 质量浓度分布均匀 . 因超高分子 材 料 的 骨 架 空 间 位 阻 作 用,抑 菌 液 的 扩 散和气体的挥发 受 到 限 制,抑 菌 液 的 平 均 释 放 速 率 在 一 定时间内保 持 恒 定,呈 零 级 释 放 动 力 学 特 征 .在 45 mi n 之后,抑菌剂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且 不 再 继 续 升 高,此 时, 图 3 不同采样点抑菌剂 抑菌剂的释放速 率 与 其 自 然 沉 降 速 率 达 到 动 态 平 衡,空 质量浓度时间变化曲线 气中抑菌剂质量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2. 3 固体缓释抑菌剂的抑菌效果 2. 3. 1 不同消毒方法抑菌效果的对比 F i 3 Conc en t r a t i on  t imecu r ve so fb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 g. agen t sa td i f f e r en ts amp l i ngpo i n t s 在不同时间点对空气样本进行菌落培养计数,比较不同消毒方 法的抑菌效果,结果如表 2 所示 . 由表 2 可知: 3 种消毒方法都可以达到显著的抑菌效果,紫外灯灭 菌法和 过氧 乙酸灭菌 法在短 时间 内的抑菌效果优秀,但 24h 后恒温箱空气中菌落 数 逐 渐 恢 复 正 常 水 平;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 不 仅 在 短 时 间 内对病菌的杀灭效果表现优秀,并且对细菌的抑制效 果能够 保持长 时 间,在 作 用 期 间,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 的抑菌效果显著且稳定 . 表 2 不同消毒方法的抑菌效果 Tab. 2 An t i ba c t e r i a l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n td i s i n f e c t i onme t hods 组别 犅/c f u·m-3 消毒前 狋=0h 狋=6h 狋=12h 狋=24h 狋=72h 狋=120h 实验组(固体缓释抑菌剂) 632±45 119±22 136±16 128±25 117±11 139±13 146±31 对照组(紫外灯消毒法) 634±51 73±15 171±34 373±41 536±43 633±66 639±41 对照组(过氧乙酸消毒法) 612±32 94±17 203±26 294±29 461±41 614±34 637±83 空白对照 597±41 612±51 620±63 591±52 589±45 642±33 617±69 2. 3. 2 固体缓释抑菌剂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 对固体缓释抑菌剂进行抑菌效果检验,采用 4 种常见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杨镇伟,等:以超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研发新型固体缓释抑菌剂 517 的致病菌进行试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 由表 3 可知:在 10d 内,固体缓释抑菌剂对 4 种 常 见 致 病 菌 的 平 均 杀 灭 率 均 高 于 99 % ,说 明 固 体 缓释抑菌剂能够显著抑制 4 种致病菌 .因此,固体缓释抑菌剂能够应用于日常不同场所的消毒抑菌 . 表 3 固体缓释消毒剂的抑菌效果 Tab. 3 An t i ba c t e r i a le f f e c to fs o l i dsus t a i ned  r e l e a s ed i s i n f e c t an t 犔ave/% 致病菌 狋=1d 狋=3d 狋=5d 狋=10d 大肠杆菌 99. 71±0. 11 99. 53±0. 35 98. 98±0. 34 99. 08±0. 26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 91±0. 11 99. 43±0. 31 99. 18±0. 12 99. 52±0. 11 日沟维肠杆菌 99. 63±0. 23 99. 32±0. 21 99. 22±0. 09 98. 90±0. 33 白色念珠菌 99. 85±0. 15 99. 83±0. 21 99. 74±0. 24 99. 22±0. 14 3 结论 采用挥发性中西药复配抑菌液作为主药成分,采用超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制备长效的固体缓释抑 菌剂 .通过半熔融烧结技术制得的超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的分子微观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 性,超高分子材料内部相互堆砌形成微孔,能够很好地吸附抑菌液,具有较高的抑菌液吸附率 .超高分子 材料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对抑菌液进行缓释,延缓抑菌 液的扩 散和挥 发 速 率,延 长 抑 菌 时 间 .中 西 药 复 配 抑菌液主要成分包括中药提取物(大黄、姜黄、苦参和 金银花 等)和季铵 盐 类 衍 生 复 合 物,将 中 药 与 季 铵 盐类消毒剂配伍,可提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稳定性 .中西 药复 配抑菌 液 具 有 较 强 挥 发 性,能 够 挥 发 并 随空气流动分布于周围环境的空气中,与含氯消毒剂、乙醇 消毒 剂相比,中 西 药 复 配 抑 菌 液 不 仅 能 够 在 空气中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抑菌效果,而且具有更温和的性质,无明显的生理刺激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对固体缓释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制得 的 固体缓 释抑 菌 剂 抑 菌 效 果 优 秀,能 够 显 著 抑 制多种常见的致病菌 . 固体缓释抑菌剂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及缓释性,不仅弥补了传统液体抑菌剂在使用、运输和储存上 的不便性,而且延长了抑菌剂的作用时间,无需频繁更换,节约成本的同时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传 统的消毒方法相比,固体缓释抑菌剂不仅表现出优秀的抑菌效果,对一定范围环境中的多种致病菌具备 显著的抑菌作用,而且作用时间大为延长,能够保持长达 11d 的持续抑菌,为大众的日常消 毒抑菌 防护 提供了新的选择 . 在 1m3 的较小空间内对固体缓释抑菌剂的缓释性能和抑菌效果进行考察,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更 多的固体缓释抑菌剂才能达到有效抑菌质量浓度 .今后的研究将采用不同分子量原料、不同工艺制备超 高分子量材料,得到不同结构的超高分子材料,通过调整 超 高分子 材料 的 大 小 和 形 状,增 强 其 吸 附 和 缓 释性能,使其吸附更多抑菌液,延长作用时间,扩大作用 范围,增强抑 菌 效 果,使 固 体 缓 释 抑 菌 剂 具 有 更 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1] HAMIDS,MIR M Y, ROHELA G K. Nove lc o r onav i r usd i s e a s e( COVID 19):A pandemi c( ep i demi o l ogy,pa t ho  s i sandpo t en t i a lt he r apeu t i c s)[ nmn i. J]. New Mi c r obe sandNewI n f e c t i ons, 2020, 35: 100679. DOI: 10. 1016/ gene j. 2020. 100679. [ 2]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R].北 京:中 华 人 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 3] LU Mi ngchun, CHEN Po l i n,HUANG Da i, 犲 狋犪 犾.Di s i n f e c t i one f f i c i encyo fho sp i t a li n f e c t i ousd i s e a s ewa r dswi t h j J]. Ae r ob i o l og i a, 2021, 37( 1/2): 11  10. DOI: 10. 1007/s 10453  020  09670  8. ch l o r i ned i ox i deandhypo ch l o r ousa c i d[ [ 4] ZHANG Heng, ZHEN Qi, GUAN Xi aoyu, 犲 狋犪 犾. F l u f f l r opy l ene po l t hy l eneg l c o lf ab r i c swi t hb r anchedmi  ypo yp ye y c r oandnano f i b r ouss t r uc t u r e sf o rr ap i dl i i dt r anspo r t[ J]. Po l rTe s t i ng, 2020, 83: 106310.DOI: 10. 1016/ j. qu yme l r t e s t i ng. 2019. 106310. po yme [ 5] YUAN Shangq i n, SHEN Fe i, CHUA Ka i z e, 犲 狋犪 犾. Po l r i cc ompo s i t e sf o rpowde r ba s edadd i t i vemanu f a c t u r i ng: ym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18 2021 年 Ma t e r i a l sandapp l i c a t i ons[ J]. Pr og r e s si nPo l rSc i enc e, 2019, 91: 141  168. DOI: 10. 1016/ r ogpo l c i. 2018. yme j. p yms 11. 001. [ 6] LAADOUA H, PRADEILLESN, LUCASR, 犲 狋犪 犾. Pr epa r a t i ono fZrC/S i Cc ompo s i t e sbyus i ngpo l r  de r i vedc e  yme r ami c sandspa r kp l a smas i n t e r i ng[ J]. J ou r na lo ft heEu r ope anCe r ami cSo c i e t 2020, 40( 5): 1811  1819. DOI: 10. y, 1016/ eu r c e r ams o c. 2019. 12. 019. j. j [ 7] CASTELLANOSD,MARTIN PJ, BUTTERFIELDJ, 犲 狋犪 犾. S i n t e r i nganddens i f i c a t i ono ff i b r er e i n f o r c emen ti n l r sdu r i ngr o t a t i ona lmou l d i ng[ r omf 2020. J]. Pr o c ed i a Manu f a c t u r i ng, 2020, 47: 980  986. DOI: 10. 1016/ po yme j. p g. 04. 301. [ 8] LERMONTOV S A,MAKS IMKIN A V,MALKOVA A N, 犲 狋犪 犾.Ul t r a h i l e cu l a rwe i tpo l t hy l enewi t h gh mo gh ye l r. 2020. 122744. hyb r i dpo r ouss t r uc t u r e[ J]. Po l r, 2020, 202: 122744. DOI: 10. 1016/ j. po yme yme [ /h 9] ZHANG Qi ng f a, XU Hang, LU Wenyu, 犲 狋犪 犾. Pr ope r t i e se va l ua t i ono fb i o cha r i  dens i t l t hy l enec ompo s  gh ypo ye i t e s:Empha s i z i ngt hepo r ouss t r uc t u r eo fb i o cha rbya c t i va t i on[ J]. Sc i enc eo ft heTo t a lEnv i r onmen t, 2020, 737: 139770. DOI: 10. 1016/ s c i t o t env. 2020. 139770. j. [ 10] RANGSWAMY M K, HALDARS, RAJESH K, 犲 狋犪 犾. Compa r a t i ves t udyont hee f f i c a cyo ft heUHMWPEsu r f a c e mod i f i c a t i onbychemi c a le t ch i ngande l e c t r o s t a t i csp r ay i ng me t hodf o rd r ugr e l e a s ebyo r t hoped i cimp l an t s[ J].Ma  t e r i a l sSc i enc eandEng i ne e r i ng:C, 2019, 105: 110117. DOI: 10. 1016/ ms e c. 2019. 110117. j. [ 11] SUNZh i J IANGZh i i n. The rma l,c r s t a l l i z a t i onand me chan i c a lp r ope r t i e so fb r anchedPo l peng, guo,QIU Zhaob y y ( bu t l enesuc c i na t e)c opo l r swi t h1,2  de c aned i o lbe i ngt hec omonome r[ J]. Po l r, 2020, 213: 123197. DOI: y yme yme 10. 1016/ l r. 2020. 123197. j. po yme [ 12] ZHAO Hu i zhong, LEIMi n, LIU Tao, 犲 狋犪 犾. Syn t he s i so fc ompo s i t ema t e r i a lHKUST 1/L i Clwi t hh i t e rup  gh wa t akef o rwa t e rex t r a c t i onf r oma tmo sphe r i ca i r[ J]. I no r i c aCh imi c aAc t a, 2020, 511: 119842. DOI: 10. 1016/ j. gan i c a. 2020. 119842. [ 13] SUGIMANS, SALMANS,MARYUDIM. Ef f e c t so fvo l umef r a c t i ononwa t e rup t akeandt ens i l ep r ope r t i e so fep  J].Ma t e r i a l sTodayCommun i c a t i ons, 2020, 24: oxyf i l l edwi t hi no r i cf i l l e r shav i ngd i f f e r en tr e a c t i v i t owa t e r[ gan yt 101360. DOI: 10. 1016/ mt c omm. 2020. 101360. j. [ 14] BRETT N, RICHARDC, HAEWOOJ, 犲 狋犪 犾. Oc cu r r enc eo fbo t hnonvo l a t i l eands emi vo l a t i l ec a r bona c e ousa i rpa r  t i cu l a t ema r ke r sus i ngt he rma lde s o r t i on py r o l s i s  schr oma t og r aphy ma s sspe c t r ome t r J]. Atmo sphe r i cEnv i  p y ga y[ 2020, 24( 6): 118058. DOI: 10. 1016/ r onmen t, a tmo s env. 2020. 118058. j. [ 15] LIU Za i zh i, DENGBaoq i n, LIShua i l an, 犲 狋犪 犾. Op t imi z a t i ono fs o l ven t  f r e emi c r owavea s s i s t edex t r a c t i ono fe s s en t i a l o i lf r om 犆犻 狀狀犪犿狅犿狌犿犮犪犿狆犺狅 狉犪l e ave s[ J]. I ndus t r i a lCr opsandPr oduc t s, 2018, 124: 353  362. DOI: 10. 1016/ i n  j. dc r op. 2018. 08. 016.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 17] 赵杨,许明,王秋芸,等 .两种采样方 法 对 洁 净 手 术 室 空 气 细 菌 监 测 结 果 比 较 分 析 [ J].中 国 消 毒 学 杂 志, 2019, 36 ( 5): 340  342. DOI: 10. 11726/ i s sn. 1001  7658. 2019. 05. 007. j.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0027 ? 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 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林金城1,肖桂荣1,林建伟2 ( 1.福州大学 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福建 福州 350108; 2.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 基于河口、陆架和海洋沉积物( ECOMSED)模 型,将 干 湿 网 格 判 别 技 术 引 入 潮 汐 潮 流 的 漫 滩 过 程,建 立闽江河口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开 展 闽 江 口 潮 流、余 流 的 三 维 动 力 学 特 征 研 究,并 基 于 Lag r ang i an 粒 子示踪法进行污染物迁移轨迹的模拟 .结果表明:潮流 受 闽 江 径 流 作 用 影 响 明 显,落 潮 流 速 大 于 涨 潮 流 速;与 涨急时相比,落急时的流速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且随 水 深 的 增 大 而 逐 渐 减 小,流 速 减 小 的 幅 度 较 大;北 支 水 道余流强度大于南支水道;垂向上,表层余流流速大于底层余流流速,表、中层余流以落潮余流为主,而底层余 流则以涨潮余流为主 .粒子追踪的模拟结果表明:涨憩时刻是较理想的排污时间,梅花水道与川石水道以南沿 岸是较理想的排污口位置,表层排放的污染物更容易且更快向闽江河口外迁移 . 关键词: 三维潮流;余流特征;污染物;ECOMSED 模型;闽江河口;粒子追踪;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P731. 2( 257);X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19 11 ? ? ? 犖狌犿犲 狉 犻 犮 犪 犾犛 犻犿狌 犾 犪 狋 犻 狅狀狅 犳犜犺狉 犲 犲 犇犻犿犲狀 狊 犻 狅狀犪 犾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狅 犳 犜 犻 犱犪 犾犆狌 狉 狉 犲狀 狋犪狀犱犚犲 狊 犻 犱狌犪 犾犆狌 狉 狉 犲 狀 狋犪狀犱 犕狅 狋 犻 狅狀 犜狉 犪 犲 犮 狋 狅 狉 犳犘狅 犾 犾 狌 狋 犪狀 狋 狊犻 狀 犕犻 狀 犻 犪狀犵犈狊 狋 狌犪 狉 犼 狔狅 犼 狔 LINJ i ncheng1,XIAO Gu i r ong1,LINJ i anwe i2 ( 1.Ac ademyo fDi i t a lCh i na ( Fu i an),FuzhouUn i ve r s i t i na; g j y,Fuzhou350108,Ch 2.F i she r i e sRe s e a r chI ns t i t u t eo fFu i an,Xi amen361012,Ch i na)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Ba s edone s t ua r i ne,c oa s t a lando c e anmode lsy s t em wi t hs ed imen t s( ECOMSED)mode l,a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p r ogno s t i ct i da lcu r r en tnume r i c a lmode lo ft he Mi n i ang Es t ua r se s t ab l i shedbyi n t r oduc i ng j y wa t het i da lcu r r en tf l oodp l a i np r o c e s st hr ought hed r we tg r i di den t i f i c a t i ont e chno l ogy.The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 y hepo l  dynami c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i da lcu r r en tandr e s i dua lcu r r en ti nt heMi n i angEs t ua r r es t ud i ed,andt j ywe l u t an tmi r a t i ont r a e c t o r ss imu l a t edba s edont heLag r ang i anpa r t i c l et r a c e rme t hod.Ther e su l t sshowed g j y wa t ha tt het i da lcu r r en twa ss i i f i c an t l f f e c t edbyt he Mi n i angr uno f f,andt heve l o c i t ft heebbt i dewa s gn ya j yo r e a t e rt hant ha to ft her i s i ngt i da lcu r r en t.Compa r edwi t ht hef l oo rt i de,t heve l o c i t ft heebbt i dep r e s en t s g yo obv i ous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n,and g r adua l l c r e a s e s wi t ht hei nc r e a s eo fwa t e rdep t h,andt heve l o c i t c r e a s e s yde y de r e a t l n t ens i t fr e s i dua lcu r r en ti nt heno r t he r nb r anchchanne lwa sg r e a t e rt hant ha ti nt hes ou t he r n g y.Thei yo hesu r f a c er e s i dua lcu r r en tve l o c i t sh i rt hant hebo t t omr e  b r anchchanne l.I nt heve r t i c a ld i r e c t i on,t y wa ghe s i dua lcu r r en tve l o c i t hesu r f a c er e s i dua lcu r r en tandt hemi dd l er e s i dua lcu r r en twe r edomi na t edbyebbt i de y,t 收稿日期: 2020 10 20 ? ? 通信作者: 肖桂荣( 1972 ),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E ma i l: x i aog r@f zu. edu. cn.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 XDA23100504);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 2017NZ0003  1  5) 52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r e s i dua lcu r r en t,wh i l et hebo t t omr e s i dua lcu r r en twa sdomi na t edbyf l oodt i der e s i dua lcu r r en t.Thes imu l a  t i onr e su l t so fpa r t i c l et r a ck i ngshowedt ha tt het imeo ff l oods l a ckwa st hei de a lt imef o rpo l l u t an td i s cha r ge, andt hes ou t hc oa s to fme i huawa t e rwayandchuansh iwa t e rwaywe r et hei de a ll o c a t i onf o rpo l l u t an td i s cha r ge, andt hesu r f a c epo l l u t an t swe r emo r ee a s i l a s t e rt omi r a t et ot heou t s i deo ft heMi n i angEs t ua r yandf g j y. 犓犲 狉 犱 狊: 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t i da lcu r r en t;r e s i dua lcu r r en t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o l; l l u t an t;ECOMSED mode 狔狑狅 Mi n i angEs t ua r r t i c l et r a ck i ng;nume r i c a ls imu l a t i on j y;pa 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全长 559km,是沿海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1].闽 江河口 属于强潮三角洲型河口,闽江东流 入 海,受 琅 岐、粗 芦、川 石、壶 江 诸 岛 阻 隔,形 成 了 五 口 入 海 的 复 杂 河 网 [2].随着闽江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沿岸地区 形成 了 密 集 的 居 住 区,大 量 的 污 染 物 随 着 闽 江 东 流入海,给闽江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潮流 是河 口海湾 物 质 输 运 的 动 力 基 础,对 污 染 物 的迁移扩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余流则体现了水体的输运和交换过程,与河口内物质的长期输运、扩散、 沉积等有着密切联系 [3].利用 Lag r ang i an 粒 子 示 踪 法 模 拟 水 体 中 污 染 物 的 运 动 过 程,通 过 计 算 水 体 中 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能够直观地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三维运移轨迹、滞留时间及归宿等 [4].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闽江河口潮流及污染物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季杜鑫等 [5]通过实测闽江河 口的水文、泥 沙 资 料 等,指 出 闽 江 河 口 的 潮 汐 特 征 为 涨 潮 历 时 短、退 潮 历 时 长,且 以 往 复 流 为 主;刘 梅 冰 [6]建立闽江下游河道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闽江下游水 流、污 染 物 运 动 规 律 及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研 究; 文献[ 7  8]通过建立闽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闽江河口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 布特征及 运动变 化规 律;汤军健等 [9]选用二维浅水方程组模拟闽江河口的 潮流场,建 立 拉 格 朗 日 质 点 跟 踪 方 法,近 似 模 拟 闽 江河口海域的泥沙输运特征;夏泽宇等 [10]基于非 结 构 网 格、有 限 体 积 的 近 岸、河 口 海 洋 模 型( FVCOM) 建立闽江河口三维潮流数值模型,讨论海底摩阻系数的选取,并分析闽江河口的水动力特征 . 学者们的工作虽然较好地揭示了闽江河口潮流运动及污染物运移特征,但仍有不足之处:早期研究 仅限于一维与二维模型,不能较好地模拟河口内潮;绝大 部 分研究 忽视 了 闽 江 河 口 广 阔 的 潮 间 带,未 考 虑漫滩 效应,而漫 滩 过程的引 入对闽 江河口 潮流 速度 的模 拟至 关 重要 [11];大部分 研究侧重 于对闽 江河 口潮流场的模拟,鲜有对余流特征及污染物粒子运移规律的研究 .因此,深入研究闽江河口三维潮、余流 及污染物运动规律特征,充分认识闽江河口物质输运的动力基础,对于闽江河口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本文选用三维水动力模型,即河口、陆架和海 洋沉积物( ECOMSED)模 型 12 ,对闽 江河 口 进 行 三 维 斜压潮流数值模拟,将干湿网格判别技术引入潮汐潮 流的漫 滩过程,在 模 型 验 证 良 好 的 基 础 上,分 析 研 究闽江河口的潮流、余 流 等 特 征,深 入 了 解 闽 江 河 口 的 水 动 力 状 况 及 物 质 输 运 的 动 力 基 础;采 用 La  r ang i an 粒子示踪技术,模拟闽江河口保守污染物运移过程,以揭示污染物在闽江河口的运移规律 . g 1 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模型对潮流运动与 物 质 输 运 进 行 研 究 [11,1318]. ECOMSED 模 型 是 以 普 林 斯 顿 [ ] [ ] 海洋模型( POM)19 与三维河口、海 岸 与 海 洋 模 型( ECOM)20 为 基 础 发 展 起 来 的 较 为 成 熟 的 浅 海 三 维 水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河口及近岸海域的海洋模拟 .该模型主要包括水动力模块、沉积物输运模块、风浪 模块、热通量模块、水质模块和粒子追踪模块;模型采用 模态 分离技 术,考 虑 垂 向 分 层 .文 中 模 型 是 基 于 ECOMSED 的水动力模块和粒子追踪模块建立的 .模型的主要控制方程详见文献[ 21]. 1. 1 动边界处理 闽江河口具有大面积的淤泥质潮滩,潮间带上的水陆 边 界随 着 潮 涨、潮 落 不 断 变 化,使 计 算 区 域 不 断发生改变 .然而, ECOMSED 模型采用固定边界技术,无 法模拟漫滩过程,使计 算区 域随 着 潮 涨、潮 落 而发生改变,因此,引入动边界处理技术,即干湿网格判别法 .在若干时间步长内,对水深做一次判断,若 发现网格点总水深 犎 小于某一临界水深 犎 dry,则认为该水位网格为干网络;若网格总水深 犎 大 于临界 水深 犎 dry,则认为其为湿网格 .在模型 运 行 过 程 中,当 判 断 为 湿 网 格 时 才 参 与 计 算,而 干 网 格 不 参 与 计 [ ] 算,且其流速应为零 .临界水深的大小可根据潮间带坡度和时间步长确定,取 犎dry=0. 4m 13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林金城,等: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521 1. 2 数值模拟与验证 考虑闽江河口河网复杂、岸线曲 折、滩 涂 面 积 大 等 特 点,模 型 的 经 纬 度 范 围 为 119 ° 23 ′~119 ° 50 ′E, 25 ° 55 ′~26 ° 18 ′N.闽江河口模型的计算网格、水深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模拟采 用正交 矩形 网 格,网 格 分 辨率为 200m×200m,共有网格数量 222×208 个,垂 向 采 用 s i gma 坐 标,等 间 距 分 为 11 层 .底 摩 擦 系 数犐BFR 根据文献[ 10]取为 0. 007,再微调至恰当值;底粗糙系数 犅ZO 为 0. 006;水平对流扩 散参数 犖HORCO 取 0. 1;垂向紊动参数 犔UMO 取 1×10-6 m2 ·s-1 .内模时间步长为 5s,内外模时间步长分裂比为 5.模拟 采用冷启动条件,不考 虑波浪及 风应 力的影响 .模拟 时间为 2014 年 6 月 11 日 0: 00 至 2014 年 6 月 25 日 0: 00,考虑模型稳定所需时间,提取 2d 后的数据作为验证数据 . ( a)计算网格 ( b)计算域水深 图 1 闽江河口模型的计算网格、水深示意图 F i 1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c a l cu l a t i ong r i dandwa t e rdep t ho fMi n i angEs t ua r l g. j y mode 计算水域地形数据采用海军航保部 1∶30000 的 闽 江 口 海 图(图 号 为 13991)与 1∶20000 的 金 牌 门至马尾海图(图号为 13992A, 13992B),经数字化获得网格水深后,利用内插方法进行计算 . N2, K1, P1, O1 这 6 个分潮,采用 美国 俄勒冈 1. 2. 1 边界条件 模型通过潮汐调和常数法,取 S2,M2, 州立大学建立的中国海区域潮汐潮流模型的分潮 调和常 数, 在最小二乘法的规则下,拟合 TOPE/Pos e i donandJ a s on 沿 轨迹平均数据和拉普拉斯潮汐方程获得的模拟结果 . 在闽江河口,模 型 采 用 开 边 界 处 理,在 河 流 相 应 的 网 格 上加入 2014 年 6 月闽江平均径流量形成的“源”,约为 3770 m3 ·s-1 ,以反映闽江入海流量 . 1. 2. 2 模型的验证 选取 2014 年 6 月 13-24 日的 实测资 料验证模型 .潮位及潮流的测点位置,如图 2 所示 .潮 流观测 设 4 个站点( P1~P4);潮位观察设 2 个站点( T1 和头). 对 6 个观测 站 连 续 观 测 的 潮 位、潮 流 资 料 进 行 对 比 验 证,结果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犺 为 潮 位; 狏 为 流 速; α 为 流 向. 图 2 潮位及潮流的测点位置 F i 2 Ti da le l e va t i onandt i da lcu r r en t g. 由图 3 可知:各观测站的潮位、流速、流向都与 实测 结 果较 为 me a su r i ngpo i n t sl o c a t i on 吻合 .模型验证结果,如表 1, 2 所示 .表 1 中: 狏f, 狏e 分 别 为 涨 潮、落 潮 的 平 均 流 速; ε1 , ε2 分 别 为 涨 潮、落 潮平均流速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的 偏 差; 犈1 , 犈2 分 别 为 涨 潮、落 潮 平 αf, αe 分 别 为 涨 潮、落 潮 的 平 均 流 向; ( a)头站点 ( b)T1 站点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22 2021 年 ( c)P1 站点 ( d)P2 站点 ( e)P3 站点 ( f)P4 站点 图 3 调查站位的流速、流向( P1~P4)及潮位(头、 T1)验证图 F i 3 Ce r t i f i edcha r to fcu r r en tve l o c i t i r e c t i on ( P1~P4) g. yandd andt i da le l e va t i on ( Guan t ouandT1)a tobs e r veds t a t i ons 均流向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的偏差 .表 2 中: 犺h, 犺l 分 别 为 高、低 潮 位; δ1 , δ2 分 别 为 高、低 潮 位 观 测 值 和 模 拟值的偏差 .由表 1, 2 可知: P1~P4 潮 流 观 测 点 的 涨、落 潮 流 速 的 偏 差 值 较 小,相 对 误 差 均 小 于 10% , 其对应的流向误差小于 10 °;头、 T1 潮位站平均高、低潮位的偏差值在 ±0. 1m 以内 .表 1 和表 2 的结 果均符合技术规范 [22]对潮流场的验证要求 .综上可知,模型采用的物理参数 和计算参 数基本 合理,计算 方法可靠,能够模拟闽江河口内潮波运动特性 . 表 1 P1~P4 潮流站流速、流向的验证结果 Tab. 1 Va l i da t i onr e su l t so ft i da lve l o c i t i r e c t i ona tt i da lcu r r en ts t a t i onP1~P4 yandd 站位 狏f/m·s-1 观测值 模拟值 ε1/% °) αf/( 观测值 模拟值 犈1/( °) 狏e/m·s-1 观测值 模拟值 ε2/% °) αe/( 观测值 模拟值 犈2/( °) P1 0. 62 0. 65 4. 98 244. 35 247. 96 3. 61 0. 75 0. 73 -2. 40 52. 23 49. 86 -2. 37 P2 0. 87 0. 85 -2. 16 227. 57 237. 31 9. 74 1. 05 1. 01 -3. 39 58. 66 49. 01 -9. 65 P3 0. 63 0. 59 -5. 12 323. 43 327. 93 4. 50 0. 83 0. 81 -2. 17 144. 40 141. 81 -2. 59 P4 0. 70 0. 74 6. 15 305. 42 296. 21 -9. 21 1. 12 1. 23 9. 64 116. 20 110. 22 -5. 98 表 2 T1 和头站潮位的验证结果 Tab. 2 Va l i da t i onr e su l t so ft i da le l e va t i ona ts t a t i onT1andGuan t ou 站位 T1 头 犺h/m 观测值 模拟值 3. 421 3. 446 3. 321 3. 238 δ1/m 犺l/m δ2/m 观测值 模拟值 0. 025 -1. 839 -1. 894 -0. 055 0. 007 -2. 129 -2. 108 0. 021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 闽江河口潮流场数值模拟 闽江河口大潮涨急和落急的表层流速矢量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狏f,max, 狏e,max分别为涨潮、落潮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林金城,等: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523 最大流速 .闽江河口潮流以半日潮为主,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 .潮流受闽江径流作用影响,落潮流 速明显大于涨潮流速 .潮流特征受地形变化影响较大,在外 海 10 m 水 深等值 线与 潮流流速 呈现出 的分 界线相一致 . ( a)涨急 ( b)落急 图 4 闽江河口大潮涨急和落急的表层流速矢量图 F i 4 Di s t r i bu t i onso fsu r f a c ecu r r en tve c t o r sf o rf l oodt i deandebbt i dei n Mi n i angEs t ua r g. j y 由图 4( a)可知:外海潮波向河口内陆传递,沿水道流速逐渐增大,在 10m 水深等值线可见明显 1. 0 m·s-1 流速分界 .在涨潮过程中,外海潮波受粗芦岛、川石岛与琅 岐岛 阻隔分 叉,分别 从乌猪 水道、熨斗 水道、川石水道和梅花水道进入向福州近岸海域传播 .其中,涨潮流在川石水道(深槽)的流场较强,由于 水道水深相较周围深,因此,流速增大,最大 涨 潮 流 速 约 为 1. 8 m·s-1 ;在 乌 猪 水 道 上 的 最 大 涨 潮 流 速 约为 1. 4m·s-1 ;在熨斗水道上的最大涨 潮 流 速 约 为 1. 3 m·s-1 ;在 金 牌 门 峡 道 口,汇 拢 了 从 乌 猪 水 道、熨斗水道、川 石水 道的潮 流,水道狭窄 且深,产生 高流速区,流 速最大可 达 1. 7 m·s-1 ,向长 门水道 推进;由于梅花 水道 区域淤积严 重、水 深较 浅,潮 流流场较 弱,流 速约为 0. 7 m·s-1 ;南、北 两支 水道主 流在亭江区域汇拢,沿着河岸线朝西南方向向闽江上游推进 . 由图 4( b)可知:落潮时,落潮方向与 闽 江 径 流 方 向 一 致,与 涨 潮 流 方 向 相 反 流 出 闽 江 河 口,最 大 流 速发生在长门水道与川石水道之间,可达 1. 8 m·s-1 ,落 潮 流 速 大 于 涨 潮 流 速 .落 潮 时,闽 江 河 口 与 外 海未见明显整齐的流速分界线,流速分界主要表现在 沿水道 深槽处 .乌 猪 水 道、熨 斗 水 道 的 深 槽 流 速 比 涨潮时刻更快,且作用明显 .落潮时,潮流整体偏向东南 处流动 .东北 部 海 域 在 涨 落 潮 时 流 速 相 差 不 大, 而东南处海域落潮流速稍大于涨潮时流速,表明东北部海域比东南部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弱,容易滞留 污染物;污染物更容易向东南部海域输运 . 通过闽江河口 4 个断面( D1~D4)大潮期间的流速垂向剖面图,分析其三维潮流特性,如图 5 所示 . 图 5 中: 犎 为水深 .由图 5 可知:涨急 时,在 长 门 水 道 至 川 石 水 道 区 域,由 于 航 道 水 深 远 深 于 近 岸 两 侧, ( a)D1 断面涨急 ( b)D1 断面落急 ( c)D2 断面涨急 ( d)D2 断面落急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24 2021 年 ( e)D3 断面涨急 ( f)D3 断面落急 ( g)D4 断面涨急 ( h)D4 断面落急 图 5 D1~D4 断面涨急、落急时流速垂向剖面图 F i 5 Ve r t i c a lve l o c i t r o f i l e si nD1~D4c r o s ss e c t i onsi nf l oodt i deandebbt i de g. yp D1~D4 断面流速从表层至中层均保持较高流速,且断面中间流速高于两侧,为 1. 2~1. 8 m·s-1 ,随着 水深的增加,流速逐渐减小且减小幅度较小,表 层 流 速 比 底 层 大 约 0. 5 m·s-1 ;由 于 地 形 变 化,梅 花 水 道开口处流速较为平缓,水深较浅,总流速明显低于北支水道,而在 水 深 较 深 的 水 道,流 速 则 明 显 增 大, 表明流速受地形影响较大;北支水道流速均大于南支水道流速 . 落急时, D1~D4 断面流速自表层随水 深 的 增 大 而 逐 渐 减 小,呈 现 出 明 显 的 分 层 现 象,垂 向 分 布 较 为均匀 .受径流作用影响,落急时表层流速大于涨急时流速,但中层流速小于涨急时流速 .南支水道在落 潮时流速为 0. 43~1. 40m·s-1 ,流速减小的幅度较大,表层流速比底层大约 0. 80m·s-1 . 由于南北支水道水深地形差异, D1~D4 断面北支水道的涨落流速均大于南支水道 .落急时流速呈 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流速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流速减小的幅度较大 .南支水道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 2. 2 闽江河口余流场数值模拟 余流是指海流剔除掉周期性潮流运动后剩下的部分,与河口污染物的长期输移有着密切关系 .余流 分析是研究海岸带物质输移方向的重要手段 [23].采用欧拉余流计算方法,取两个半日潮周 期(约 25h), 计算大潮表层、中层、底层的余流流速 .欧拉余流场分布示意图,如图 6 所示 .图 6 中: 狏r 为余流流速 . 由图 6( a)可知:闽江河口大潮表层余流流向与闽江河口水 道走向一 致,以 径流为 主要 动力,沿河道 向外海传递,以落潮余流为主;由于闽江径流输入影响,欧拉 余流流 速较 大 的 区 域 主 要 在 长 门 - 川 石 水 道(航道深槽);在熨斗水道岛群周围出现 较 强 余 流 区,余 流 流 速 约 为 0. 40 m·s-1 ;乌 猪 水 道 水 深 较 浅 是弱余流区,随着向外海流动,水 深 增 大,河 道 变 宽,余 流 流 速 提 高 至 0. 27 m·s-1 ;在 南、北 两 支 水 道 上,余流强度南北不对称,梅花水道余流强度随着水深变浅,余流流速 由 0. 40 m·s-1 减弱 至 0. 15 m· s-1 ,而北支水道的平均余流 流 速 则 保 持 在 0. 50 m·s-1 左 右;川石水道与梅花水 道 流 出 的 余 流 在 琅 岐 岛 东 侧 近 岸 区 域相互作用,产生一条狭长的滞留区域;粗芦岛东 北侧及 熨 斗岛东侧为水深较浅的滩涂区域,余流流速较低,出现大 面 积的滞留区域 . 由图 6( b)可 知:中 层 余 流 流 速 弱 于 表 层 余 流 流 速,仍 沿河道向外海传递,以 落 潮 余 流 为 主;不 同 于 表 层,南 支 梅 花水道中层余流比北 支 长 门 水 道 余 流 强 度 大,主 要 发 生 在 猴屿镇东侧、粗芦岛、熨斗岛 南 侧 水 道,余 流 流 速 约 为 0. 28 m·s-1 ;在水深较浅的滩 涂 区 域,余 流 流 速 明 显 降 低,仅 为 0. 04m·s-1 左右;由于 闽 江 径 流 输 入 作 用,马 尾 至 闽 安 附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a)表面余流 第4期 林金城,等: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 b)中层余流 525 ( c)底层余流 图 6 欧拉余流场分布示意图 F i 6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Eu l e rr e s i dua lcu r r en tf i e l dd i s t r i bu t i on g. 近水道的中层余流场与表层基本一致 . 由图 6( c)可知:底层余流 比 中 层 余 流 弱,但 余 流 基 本 趋 势 差 别 明 显,表 现 出 以 涨 潮 余 流 为 主 导 地 位;在马尾附近水道,余流流向为东北方向,但在亭江附近水道,余流流向为西南方向,南、北两道余流在 闽安附近相互作用;长门水道深槽没有出现较明显的 强余流,底层 余流 方 向 为 西 南 方 向;乌 猪 水 道 与 熨 斗水道的余流由外海传入,流向为西南方向;在琅岐岛东 侧 以及熨 斗岛 东 侧 附 近 海 域,底 层 余 流 形 成 余 流涡旋的趋势;金牌门峡道窄口附近为强余流区,余流流速最大为 0. 35 m·s-1 ,流向 为西 向;梅 花水道 底层余流整体上朝东向,但在梅花镇西北侧余流流向表现为涨潮向西 . 闽江河口的余流呈明显的层化 现 象,余 流 流 速 由 表 层 至 底 层 逐 层 递 减,表 层 和 底 层 余 流 在 长 门 水 道、川石水道等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流向趋势 .在亭江附近、北支 水道,表 层 余 流 表 现 为 落 潮 流,底 层 余 流 则表现为涨潮流 .在梅花水道,表层、中层余流整体上表现为落潮流,底层余流在猴屿镇东侧表现为落潮 流,但在梅花 镇 西北 侧余流表 现为涨 潮流 .在东 北部海 域,余 流场整体表 现较弱,余流流 速仅有 0. 02~ 0. 03m·s-1 ,表明污染物在此容易滞留,不易向外海继续迁移;而在东北部海域,表层余流则较强,余流 流速约为 0. 15m·s-1 ,表明污染物在此容易向外海输移扩散,这与节 2. 1 潮流场分析结果一致 . 2. 3 犔犪 狉 犪狀犵 犻 犪狀 粒子运移轨迹模拟 犵 2. 3. 1 粒子源设置 从排污口空间分布上看,闽江下游排污口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区北支台江与南支乌 龙江;在闽江河口,长乐区梅花镇附近有 2 个排污口,如图 7 所示 . 图 7 闽江河口主要排污口位置示意图 F i 7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l o c a t i ono fma i ns ewageou t l e t si n Mi n i angEs t ua r g. j y 为研究污染物的运动规律,分别在潭头、梅花排污口与 研究 区 域 台 江、乌 龙 江 的 开 边 界 处 设 置 模 拟 粒子释放点源,通过 Lag r ang i an 粒子示踪 法 模 拟 计 算 粒 子 的 运 动 轨 迹 .由 于 粒 子 的 运 动 轨 迹 不 仅 与 释 放点位置有关,还与释放时刻有关,研究中选择在涨憩和落憩 时 刻 释 放 .闽 江 河 口 地 形 复 杂,五 口 入 海, 且单个粒子运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通过对污染物 粒子群进 行数 值 模 拟,从 而 更 准 确 地 研 究 污 染 物的整体运移规律 .梅花镇附近的排污口数目较少,仅有 2 个(潭 头排污 口 与 梅 花 排 污 口),分 别 将 粒 子 释放在表、中、底 3 个水层,每层释放 10 个粒子;在研究区域台江与乌龙江的开边界处,于水体表层分别 同时释放 200 个粒子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26 2021 年 2. 3. 2 粒子运移轨迹 涨憩和落憩时刻,分别在潭头排污口 与 梅花 排污 口 2 个 释 放 点 的 水 体 表 层、中 层、底层释放粒子,每 10mi n 间隔的粒子运动轨迹图,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知:粒子 在 2d 内的 运动轨 迹基本符合闽江河口内流场状况,受往复潮流的影响,粒子 在近 岸海域 做 往 复 运 动,最 终 在 径 流 与 潮 流 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迁移至外海 . ( a)涨憩时刻释放的粒子 ( b)落憩时刻释放的粒子 图 8 排污口污染物粒子轨迹 F i 8 Tr a e c t o r fpo l l u t an tpa r t i c l e sa tou t l e t g. j yo 2 个排污口处的粒子运动轨迹粒子均向东南方向迁移 .潭头与梅 花排污 口释放点 处,表 层的 粒子运 动轨迹比中层、底层的粒子简单,在涨憩时刻释放的粒子未做过多往复运动,往东南方向海域向下迁移, 离开闽江河口,而落憩时刻释放的粒子,受涨潮流影响,先在 梅花水 道 附 近 做 往 复 运 动,移 动 距 离 较 长, 后慢慢前进向东南方向迁移 .而中层与底层的粒子由 于流速 较慢,受潮 流 场 往 复 作 用 明 显,粒 子 在 梅 花 水道向东南方向海域往复前进;落憩时刻释放的粒子受潮流往复流作用 更为 显著 . 2 个排污 口释 放的粒 子由表及底向外海迁移的运动轨迹逐渐复杂,往复运动越来越强烈 . 统计在表、中、底 3 个水层释放 10 个粒子的迁移时间( 狋)与轨迹长度( 犔),结果如表 3 所示 . 表 3 粒子的迁移时间和轨迹长度 Tab. 3 Pa r t i c l emi r a t i ont imeandt r a e c t o r eng t h g j yl 释放时刻 涨憩 落憩 释放位置 潭头排污口 梅花排污口 /d 狋 犔/km /d 狋 犔/km 表层 0. 80 26. 67 0. 62 23. 44 中层 1. 83 58. 32 0. 95 36. 20 底层 1. 70 57. 80 1. 28 55. 28 表层 1. 54 53. 51 1. 52 58. 31 中层 1. 52 52. 69 1. 53 53. 95 底层 1. 53 51. 56 1. 44 52. 43 由表 3 可知:表层的粒子比中层、底层的粒子更快向 闽江河口 外迁 移 .粒 子 的 轨 迹 长 度 表 明 了 粒 子 的滞留能力,轨迹越长,表明粒子更易滞留;反之,表明粒子容 易向外 迁 移 .落 憩 时 刻 释 放 粒 子 的 运 动 轨 迹长度均明显大于涨憩时刻,表明涨憩时刻释放的粒 子更容 易向闽 江 河 口 外 迁 移,不 易 滞 留;涨 憩 时 刻 释放粒子运动轨迹长度由表层及底层逐渐变长,表明表层污染物更易向闽江河口外迁移 . 图 9 为闽江河口粒子群位置示意图 .由图 9 可知:在径流与 潮 流 作 用 下,粒 子 群 在 涨 憩 与 落 憩 时 刻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林金城,等: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527 ( a)表层涨憩时刻释放 ( b)表层落憩时刻释放 图 9 闽江河口粒子群位置示意图 F i 9 Schema t i cd i ag r amo fl o c a t i ono fpa r t i c l e si n Mi n i angEs t ua r g. j y 释放时,都呈现向外海输移扩散的态势 .由于北支长门水道表层余流流速较快,在 1. 5d 后,受河 口开口 方向影响,北支长门水道流速比南支 梅 花 水 道 快,涨 憩 时 刻 释 放 的 一 部 分 粒 子 群 已 经 运 移 到 金 牌 门 附 近,而梅花水道流速较慢,较少粒子运移到猴屿乡右侧水道,个别粒子经由梅花水道运移到琅岐岛东侧; 而落憩时刻释放的粒子群迁移速度比涨憩时刻释放 的粒 子群 更 快,长门水 道 裹 挟 大 部 分 的 粒 子 到 达 川 石水道,再分别从乌猪水道、熨斗水道迁移,而涨憩时刻释放的粒子群在 2d 后才发生这一过程 . 3d 后, 绝大部分粒子均离开长门水道,一部分粒子从乌猪水 道、熨 斗水 道迁移 进 入 东 北 部 海 域,而 进 入 东 北 部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28 2021 年 海域的粒子位移距离变短,容易滞留较长时间,向东北方向迁移缓慢,这是由于该海域余流流速较弱,水 体交换能力弱,污染物不易向外海迁移,需要较长时间通 过海水交 换净 化,这 与 节 2. 2分析余流场的结 果一致;从川石水道与梅花水道迁移出的粒子均向东与东 南 方向移 动,由 于 此 处 余 流 流 速 较 大,使 其 运 动范围扩大,向外海迁移扩散, 5d 后,此海域的大部分粒子均离开闽江河口 .大概 6d 后,闽江河 口的全 部粒子均迁移至外海 .由此可见,乌猪水道与熨斗水道沿 岸 即川石 水道 以 北 沿 岸 不 是 较 理 想 的 排 污 口, 排污口应设于梅花水道或琅岐岛东侧,便于污染物向外海输移扩散 . 在闽江河口自梅花镇向寨洋镇方向设置一处断面(如图 9 红色 线段 所 示),分 别 统 计 在 2 个 时 刻 释 放粒子群后,半数粒子群通过断面的时间 .经统计,在 涨 憩 时 刻 释 放 粒 子 群,大 概 3d 后,半 数 粒 子 群 通 过断面;在落憩时刻释放粒子群,大概 2. 5d 后,半 数 粒 子 群 通 过 断 面 .结 果 表 明,落 憩 时 刻 释 放 粒 子 群 的迁移速度更快,更利于污染物向闽江河口外运移 . 统计涨憩与落憩时刻,在 5 条水道释放的粒子数量( 犖),结果如表 4 所示 .由表 4 可知:与南 支梅花 水道相比,北支长门水道输移污染物能力更强,能够裹挟 较 多粒子 向外 海 迁 移 扩 散;在 不 同 时 刻 释 放 粒 子群,南北支水道表现的输移污染物能力相差不大,但在涨憩时刻释放的粒子群比落憩时刻更容易向梅 花水道输运迁移 .表现差距较明显的是熨斗水道,相比涨 憩 时刻释 放的 粒 子 群,在 落 憩 时 刻 释 放 的 粒 子 群更容易进入熨斗水道 .相比涨憩时刻,虽然落憩时刻释 放的粒子 群能 更 快 地 向 闽 江 河 口 外 迁 移,但 落 憩时刻释放的粒子群更易向东北部海域迁移,滞留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涨憩时刻是较理想的排污时间, 该时刻污染物易于向外海进行迁移扩散,不易滞留于东北部海域 . 表 4 水道粒子数统计结果 Tab. 4 S t a t i s t i c a lr e su l t so fpa r t i c l enumbe ro fwa t e rway 长门水道 川石水道 犖/个 乌猪水道 涨憩 232 154 35 43 168 落憩 254 115 24 115 146 释放时刻 熨斗水道 梅花水道 3 结论 基于 ECOMSED 模型和干湿网格判断法,考虑漫滩效应,建立闽江河口水动力数值模 型,研 究闽江 河口潮流和余流结构的三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粒子追 踪模 型,模 拟 闽 江 河 口 内 粒 子 运 动 轨 迹,得 出以下 4 点主要结论 . 1)闽江河口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河 道 内 涨 落 潮 流 方 向 与 岸 线 走 向 基 本 一 致,航 道 深 槽 通 道 流 速大于两侧 .潮流受闽江径流、地形水深的影响较为明显,落潮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速 .北支水道的涨落 潮流速均大于南支水道 .落急时流速呈现明显的垂向 分层现 象,流 速随 水 深 的 增 大 而 逐 渐 减 小,流 速 减 小的幅度较大 . 2)根据余流场模拟结果可知,北支水道 余 流 强 度 大 于 南 支 水 道,表 明 北 支 水 道 的 水 体 输 移 和 交 换 能力强于南支水道;垂向上,表层余流流速大于底层余流流速 .闽江河口的表、中层余流场以落潮余流为 主,而底层余流场则以涨潮余流为主 . 3)粒子运移轨迹模拟结果表明,位于梅花水道的 2 个排污口释放的粒子在水体 表层、中层、底层的 运动轨迹有些不同,在涨憩时刻排放的污染物较不易滞留;表层排放的污染物比底层更容易向闽江河口 外迁移 . 4)川石水道以北沿岸不是较理想的排污 口 位 置,此 处 释 放 的 粒 子 容 易 滞 留 在 东 北 部 海 域;排 污 口 应设于梅花水道或川石水道以南沿岸,此处潮、余流较为强烈,水体交换能力较强,便于污染物向外海输 移扩散 .通过统计粒子群在各个水道的数量,得出涨憩时 刻 是较理 想的 排 污 时 间,污 染 物 易 于 向 外 海 进 行迁移扩散,不易滞留于东北部海域 .由此可为排污口选址、陆源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18[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林金城,等: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529 [ 2]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海湾志第十四分册:重要河口[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8. [ 3] LOPESJF, DIASJ M. Re s i dua lc i r cu l a t i onands ed imen td i s t r i bu t i oni nt heRi adeAve i r ol agoon,Po r t uga l[ J]. 2007, 68( 3/4): 507  528. DOI: 10. 1016/ J ou r na lo fMa r i neSy s t ems, r sy s. 2007. 02. 005. j. jma [ 4] NAVASJM, TELFER TC, ROSSLG. App l i c a t i ono f3Dhyd r odynami candpa r t i c l et r a ck i ngmode l sf o rbe t t e ren  v i r onmen t a lmanagemen to ff i n f i shcu l t u r e[ J]. Con t i nen t a lShe l fRe s e a r ch, 2011, 31( 6): 675  684. DOI: 10. 1016/ j. c s r. 2011. 01. 001. [ 5] 季杜鑫,潘伟然,张国荣 .闽江北支水道水文、泥沙特征分析[ 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6( 2): 217  220. i s sn: DOI: 10. 3321/ 0438  0479. 2007. 02. 016. j. [ 6] 刘梅冰 .闽江下游河道水动力水质动态模拟[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 7] 江毓武,张珞平,陈宗团 .闽江口水动力和污染扩散数值模拟[ J].台湾海峡, 1997, 16( 2): 169  173. [ 8] 方艺辉 .闽江河口水环境数值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8. [ 9] 汤军健,余兴光,陈 坚,等 .闽 江 口 入 海 悬 沙 输 运 的 数 值 模 拟 [ J].台 湾 海 峡, 2009, 28( 1): 90  95.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0  8160. 2009. 01. 015. [ 10] 夏泽宇,蔡辉,谭亚 .闽江河口三维潮流数 值 模 拟 及 特 性 分 析[ J].水 运 工 程, 2017( 6): 57  64, 91. DOI: 10. 16233/ j. cnk i. i s sn1002  4972. 2017. 06. 010. [ 11] 张威,唐军,梁丙臣 .胶州湾前湾围填海工程对其污染物输运影响 的 模 拟 研 究 [ J].海 洋 环 境 科 学, 2017, 36( 1): 29  42. DOI: 10. 13634/ 36, cnk i. me s. 2017. 01. 005. j. [ 12] BLUMBERG A F, HERRING HJ. C i r cu l a t i onmode l l i ngus i ngo r t hogona lcu r v i l i ne a rc oo r d i na t e s[ J]. El s e v i e rO 1987, 45: 55  88. DOI: 10. 1016/S0422  9894( 08) 70442  2. c e anog r aphySe r i e s, [ 13] 堵盘军,胡克林,孔亚珍,等 . ECOMSED 模 式 在 杭 州 湾 海 域 流 场 模 拟 中 的 应 用 [ J].海 洋 学 报 (中 文 版 ), 2007, 29 ( i s sn: 1): 7  16. DOI: 10. 3321/ 0253  4193. 2007. 01. 002. j. [ 14] WANGJ i nhua, SHEN Yongmi ng, GUO Yayun. Se a s ona lc i r cu l a t i onandi n f l uenc ef a c t o r so ft heBoha iSe a:Anu  me r i c a ls t udyba s edonLag r ang i anpa r t i c l et r a ck i ng me t hod[ J]. Oc e anDynami c s, 2010, 60( 6): 1581  1596. DOI: 10. 10236  010  0346  7. 1007/s [ 15] 王振华,唐军,李春良,等 .长 江 口 污 染 物 运 动 轨 迹 模 拟 [ J].海 洋 环 境 科 学, 2012, 31( 1): 1  5, 19. DOI: 10. 3969/ j. i s sn. 1007  6336. 2012. 01. 001. [ 16] BENTO A R, COELHO H, YANGChunxue. Eva l ua t i ono ft heo c e anc i r cu l a t i onf o rt hes o l omons e aus i ngt her e  r oms)[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ASME201938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O i ona lo c e anmode l i ngsy s t em ( g c e an,Of f sho r eandAr c t i cEng i ne e r i ng. Gl a sgow: Ame r i c anSo c i e t fMe chan i c a lEng i ne e r s, 2019: 96179. yo [ 17] 马方凯 .河口三维水沙输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D].北京:清华大学, 2010. [ 18] PREMATHILAKEL, KHANGAONKAR T. FVCOMp l ume:A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Lag r ang i anou t f a l lp l umed i l u  t i onandt r anspo r tmode lf o rdynami ct i da lenv i r onmen t s:Mode lde ve l opmen t[ J].Ma r i nePo l l u t i onBu l l e t i n, 2019 ( ma r l bu l. 2019. 110554. 149): 110554( 1  12). DOI: 10. 1016/ j. po [ 19] BLUMBERG A F,MELLOR G L.A de s c r i t i ono fat hr e e  d imens i ona lc oa s t a lo c e anc i r cu l a t i on mode l[M ]∥ p HEAPSNS. Thr e e  d imens i ona lc oa s t a lo c e an mode l s.Wa sh i ng t onD C: Ame r i c anGe ophy s i c a lUn i on, 1986. DOI: 10. 1029/CO004p0001. [ 20] BLUMBERG A. Ane s t ua r i neandc oa s t a lo c e anve r s i ono fPOM[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Pr i nc e t onOc e an Mode l Us e r sMe e t i ng. Pr i nc e t on: Pr i nc e t onUn i ve r s i t 1996: 78  82. y, [ 21] MELLORB A F. Ap r ime rf o rECOMSED ( ve r s i on1. 3)[M].Mahwah: Hyd r oQua lI nc, 2002. [ 22]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海岸 与 河 口 潮 流 泥 沙 模 拟 技 术 规 程:JTS/T231  2-2010[ S].北 京:人 民 交通出版社, 2010. [ 23] 河海大学《水利大辞典》编辑修订委员会 .水利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刘源岗)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7044 ? 采用风机限转矩控制的 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赵熙临,吴恒 (湖北工业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 对风电主导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进行研 究 .首 先,提 出 双 馈 感 应 式 风 机 ( DFIG)限 转 矩 惯 性 控 制 方 法,使风机能在短时内提取大量转子动能,对微电网进行频率支撑;然后,提出附加桨距角调整的补偿方法,通 过桨距角变化使风机捕获更多 机 械 功 率,减 少 电 网 频 率 二 次 跌 落 幅 度;最 后,在 Ma t l ab/S imu l i nk 环 境 下,构 建微电网模型并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 表 明:在 不 同 的 风 速 下,文 中 方 法 能 提 升 微 电 网 频 率 调 整 的 动 态 响 应 能 力,有效地减少电网频率二次跌落幅度 . 关键词: 微电网;双馈感应式风机;限转矩控制;桨距角控制;一次调频 中图分类号: TM315;TM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30 07 ? ? ? 犘狉 犻犿犪 狉 犲狇狌 犲 狀犮 狋 狉 狅 犾犕犲 狋 犺狅犱犝狊 犻 狀犵 狔犉狉 狔犆狅狀 犔 犻犿犻 狋 犲 犱犜狅 狉 犲犆狅狀 狋 狉 狅 犾犳 狅 狉犕犻 犮 狉 狅犵 狉 犻 犱 狇狌 ZHAO Xi l i n,WU Heng ( Schoo lo fEl e c t r i c a landEl e c t r on i cEng i ne e r i ng,Hube iUn i ve r s i t fTe chno l ogy,Wuhan430068,Ch i na) yo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Re s e a r chont hep r ima r r e on t r o lme t hodo fmi c r og r i ddomi na t edbywi ndpowe r.F i r s t l yf quencyc y, l imi t edt o r ne r t i ac on t r o lme t hodf o rdoub l edi nduc t i onwi ndt u r b i ne s( DFIG)i sp r opo s ed,wh i chena  quei yf b l e st hewi ndt u r b i net oex t r a c tal a r to fr o t o rk i ne t i cene r nasho r tt imet osuppo r tt hef r e geamoun gyi quency ompens a t i on me t hodf o radd i t i ona lp i t chang l ead us tmen ti sp r opo s edbychang i ng o ft hemi c r og r i d.Then,c j t hep i t chang l e,t hewi ndt u r b i nec anc ap t u r emo r eme chan i c a lpowe randr educ et hes e c onda r r opr angeo f yd nt heMa t l ab/S imu l i nkenv i r onmen t,t hemi c r og r i dmode li sc ons t r uc t edands im t heg r i df r e i na l l quency.F y,i u l a t ed.The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showt ha tunde rd i f f e r en twi ndspe eds,t hep r opo s ed me t hodsc animp r ovet he dynami cr e spons eab i l i t ft hef r e us tmen to ft he mi c r og r i d,ande f f e c t i ve l educ et hes e c onda r yo quencyad j yr y d r opr angeo ft heg r i df r e quency. 犓犲 狉 犱 狊: mi c r og r i d;doub l edi nduc t i onwi ndt u r b i ne s; l imi t edt o r on t r o l;p i t chang l ec on t r o l;p r ima  yf quec 狔狑狅 r r e on t r o l yf quencyc 传统能源的短缺使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 小型 分布式 能 源 组 成 的 微 电 网 受 到 众 多 学 者 的 关注 .微电网作为一 个 可 控 的 供 电 单 元,既 能 与 大 型 电 网 并 网 运 行,也 能 与 主 系 统 分 离,进 行 孤 岛 运 行 [12].当微电网孤岛运行时,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单元需要参与微电网的频率调整 [35]. 针对风电主导的微电网频率控制,国内外学者大多关 注 于风 机 的 惯 性 控 制 .一 般 而 言,风 机 的 惯 性 控制通过附加频率辅助控制回路,使风机在短时内释放转子 动能,从而 补 偿 系 统 有 功 功 率 的 缺 失,具 有 收稿日期: 2020 07 24 ? ? 通信作者: 赵熙临( 1969 E ma i l: zhaox l@ma i l. hbu t. edu. cn.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603127) 第4期 赵熙临,等:采用风机限转矩控制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531 支撑频率的作用 [67].文献[ 8]提出下垂控制方法,使风机模拟同步发电机响应频率偏差,提取转 子动能, 参与系统调频 [9].文献[ 10]提出虚拟惯性控制方法,通过响应电网的频率偏差率,更快地释放转子动能, 在短时内对电网提供频率支撑 .文献[ 11]提出综合惯性控制方法,使风机同时响应频率偏差和频率偏差 率两种信号,提高风机对系统的响应能力 .然而,传统虚拟惯性控制受转速恢复模块的影响,短时内提取 的动能十分有限 [12].因此,一些学者提出限转矩控制 方 法 [13],当频率 偏 差 触 发 控 制 后,将 风 机 的 功 率 瞬 间增大,并限制在转矩的极限内 .限转矩控制方法使风机 对 频率的 变化 做 出 快 速 响 应,在 短 时 内 提 取 大 量动能对电网提供频率支撑,但在转速恢复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频率二次跌 落问题 [14].为减 少风 机惯性 控制对电网频率二次跌落的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 行 了分 析 [1517].基 于 此,本 文 提 出 一 种 采 用 风 机限转矩控制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 1 微电网模型 [ ] DFIG 的 简 化 模 型 1819 ,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中: 狏 为风速; 犘t 为风机捕获的机械 β 为桨距角; 功率; ωt 为风力涡 轮 机 的 转 速; ωg 为 转 子 转 速; 犆狆 为风能利用系数; 犜t 为机械转矩; 犜em 为电 磁 转矩; 犜em 为 电 磁 转 矩 参 考 值; 犑eq 为 等 效 转 动 惯 量; 狀 为变速比; 犘WT 为风机输出功率; ωg,max为转 子转速最大值; τc 为 DFIG 的 时 间 常 数; τp 为 桨 距角执行器的时间常数; PI为控制器 .不失一般 图 1 DFIG 的简化模型 F i 1 S imp l i f i edmode lo fDFIG g. 性,研究由双馈感应式风机( DFIG)和柴油机组成的微电网调频问题 . 1. 1 犇犉犐犌 模型 风机捕获的机械功率输出取决于桨距角、风速等变量,其空气动力学模型 [15]为 1 3 犘t= 犆狆 ( λ, β) ρ犃狏 . 2 式( 1)中: 犃 为叶片的扫风面积; λ 为叶尖速比,计算公式为 ρ 为空气密度; λ=犚rωt/狏. ( 1) ( 2) 式( 2)中: 犚r 为叶片半径 . 犆狆 由λ, β 决定,即 犆狆 ( 5176× λ, β)=0. (1λ16-0.4β-5)exp(-2λ1)+0.0068λ, 犻 ( 3) 犻 1 035 1 0. = - 3 . 08 λ犻 λ+0. β β +1 ( 4) 犜t=犘t/ωt. ( 5) 1 2 犈犽 = 犑ωt . 2 ( 6) 风力涡轮机输出的机械转矩 犜t 为 储存在转子上的动能 犈犽 [ 11] 为 式( 6)中: 犑 为旋转轴系的转动惯量 . 当风电机组正常运行时,一般利用全功率变流器和变桨距系统实现最大功率 跟踪(MPPT).最大功 率跟踪曲线 [14]表达式为 3 烄 犓optω0 ( - ωg ωmin), ωmin≤ωg<ω0 , ω0 -ωmin 犓optω3 ω0 ≤ωg≤ω1 , g, 犘opt=烅 犘max-犓optω3 1 ( ωg-ωmax)+犘max, ω1 <ωg≤ωmax, ωmax-ω1 烆犘max, ωg>ωmax.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7) 53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21 年 式( 7)中: 犘opt为最优功率参考值; 犘max为风机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犓opt为 MPPT 曲 线 的 比 例 系 数; ωmin 为 转 速 最小值; ω0 为进入 MPPT 区的转速; ω1 为进入恒转速区的转速; ωmax为转速最大值 . 1. 2 柴油机模型 当微电网发生较大负荷扰动时,仅凭风机的补偿能力无法满足系统的需求,因此需要柴油机参与微 电网的发电控制 .根据柴油机的发电特性,可将柴油机等 效为一阶 惯性 环 节,并 用 传 递 函 数 的 形 式 来 表 达,其数学模型 [20],如 图 2 所 示 .图 2 中: 犜g 为 调 速 器 时 间 常 数; 犓g 为柴油机频率因子; Δ犘c 为控制器控制信号; Δ犘g 为柴油 机的 输 出功 率变化量 . 图 2 柴油机的数学模型 2 基于限转矩的风机一次调频方法 F i 2 Ma t hema t i c a lmode l g. o fd i e s e leng i ne 2. 1 风机的惯性控制 风机的惯性控制本质上是根据系统状态实现转子动 能的快 速吞 吐,在 短 时 内 对 电 网 频 率 起 到 支 撑 的作用 [11].为 了 使风 机具有同 步发电机的 惯量特性,传统虚拟 惯性控 制在风 电机组的转 子侧变流 器附 加控 制 环 节,从而 改 变风电机 组的有 功功率 输出 [10].由于传统 虚拟惯 性控制 在短时内可 提供的惯 性较 小,为适应更大的负荷波动,探讨短时内能够提供更多惯性的控制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 限转矩控制由频率偏差触发,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 率参考 值迅速 提 高 至 当 前 时 刻 转 速 对 应 的 转 矩 极限功率,此后风机有功功率输出随转速变化以斜坡方式逐渐减小 .由于限转矩控制响应速度比传统虚 拟惯性控制更快,且短时内能够提供的惯性更多,故发生负荷扰动时,相较于传统虚拟惯性控制,限转矩 控制可以显著地提高系统频率的最低点 [14]. 2. 2 限转矩控制的原理 当发生负荷扰动时,限转矩控 制的响 应 过 程 可 以 分 为动能提取和转 速 恢 复 两 个 阶 段 .整 个 响 应 过 程 中,限 转矩控制的运行特性 图 [13],如 图 3 所 示 .图 3 中: 犘ref为 电磁功率 参 考 值; u.为 标 幺 值;点 犗 为 DFIG 停 机 时 p. 的状态;点 犃~犈 分 别 为 DFIG 运 行 于 MPPT 模 式、转 矩极限、机械功率与电磁功率功率 平衡、减载模 式、重 新 运行 于 MPPT 模 式 的 状 态;犘犜,lim 为 转 矩 极 限 功 率; 犘MPPT 为 MPPT 模 式 下 的 电 磁 功 率; 犘犃 , 犘犇 分 别 为 点 犃, 犇 的 电 磁 功 率; 犈 的 转 子 转 速; ω犆 , ω犈 分 别 为 点 犆, 图 3 限转矩控制的运行特性图 F i 3 Ope r a t i on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f i r eont o r imi tc on t r o l gu quel Δ犘de为电磁电磁功率减载量 . 在动能提取阶段(曲线 犃 犅犆),当风机正 常 运 行 时,工 作 点(点 犃)位 于 MPPT 曲 线 上,此 时,电 磁 功率与机械功率相等;当发生负荷扰动时,频率偏差超过死 区, DFIG 将 电磁功 率参 考值提 升 至 点 犅,此 时,增发电磁功率值取决于该 时 刻 的 风 速 ( 犗犅 对 应 不 同 转 速 下 转 矩 极 限 的 有 功 功 率 参 考 值),该 阶 段 DFIG 电磁功率 犘1 为 犘犜,lim ( ω0)-犘MPPT ( ωmin)( ( 犘1 = 8) ωg-ωmin)+犘MPPT ( ωmin). ω0 -ωmin 为了避免出现转速过小导致风机宕机的情况,默认 ωmin为 0. 67p. u.,转 速变化 率 dωr/d 狋 的 最大值 为 0. 45p. u.·s-1 . 在动能提取阶段,电磁功率与机械功率 的 差 值 Δ犘 均 大 于 0,说 明 该 过 程 中 转 子 处 于 减 速 状 态;转 速变化率 dωr/d 狋 随 Δ犘 的减小而减小,当点 犆 变为 0 时,转速达到整个响应阶 段的最 小值,转子 动能释 放完毕 .在转速恢复阶段(曲线 犆 犇犈犃 ),为 了 使 转 速 尽 快 恢 复,调 整 电 磁 转 矩 的 参 考 值,使 其 略 低 于 机械功率 .减载后的 DFIG 从点 犆 运行至点 犇 ,此时的电磁功率 犘2 为 ( 犘2 =犘犆 -Δ犘de. 9) Δ犘de使风机功率出现骤降,导 致 电 网 频 率 发 生 二 次 跌 落 .随 后 电 磁 功 率 参 考 值 在 犘犇 维 持 一 段 时 间,直至转速重新回到 MPPT 曲线上的点 犈,其电磁功率 犘3 为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熙临,等:采用风机限转矩控制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533 ( 10) 犘3 =犘MPPT =犽gωr3 . 式( 10)中: 犽g 为最大功率追踪系数 . 此时,电磁功率仍小于机械功率,转子 将 会 加 速,并 沿 着 MPPT 曲 线 重 新 运 行 至 点 犃,完 成 整 个 转 速恢复的过程 . 综上可知,在动能提取阶段,限转矩控制能够快速地响应系统频率的变化,提供大量的转子动能;在 转速恢复阶段,为了使转子加速恢复,对风机进行一定程度的减载会加剧电网频率的二次跌落 . 2. 3 基于桨距角补偿的限转矩控制 由式( 1)~ ( 4)可知:当桨距角减少时,风机将捕获更多的 机 械功 率,这 部 分 机 械 功 率 可 用 于 转 速 恢 复 [11,18].根据系统频率偏差调整桨距角的大小,可使风机 从源 头上捕获 更多的 机械 功率,补 偿限转 矩 恢 复过程中由电磁功率减载量 Δ犘de造成的风机有功功率缺失,缓解电网频 率二 次跌落 .风机 的运行曲线, 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当发生负荷扰动时,调整桨距角可使工作点由点 犅 运行至点犃 ,输出功率可从 犘t,犅 提升至 犘t,犃 ,转子转速由 ω犅 提升至ω犃 .该过程提升的机械功率 Δ犘β 为 ( 11) Δ犘β=犘t,犃 -犘t,犅 . 该过程捕获的机械功率一部分是为了补偿风机的功率跌落 犘犆犇 (曲线 犆 犇 ),缓解 Δ犘de给系 统带来 的二次跌落,另一部分则是为了提供加速转子恢复的功率 犘犇犃 (曲线 DA),即 ( 12) Δ犘β=犘犆-犇 +犘犇-犃 .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基于桨距角补偿的风机限转矩控制框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中: Δ犳 为频率偏差;  犓pa为桨距角频率特性斜率; Δβ 为桨距角控制信号; β 为桨距角的跟踪信号; β0 为初始桨距角 . 桨距角频率控制策略通过附加 的 桨 距 角 控 制 信 号 Δβ,使 桨 距 角 的 跟 踪 信 号 β 能 够 响 应 Δ犳 的 变 化 .同时,为了留出用于调频的裕度,一般将β0 设置为正值,使风机运行于减载状态 . 图 4 风机的运行曲线 图 5 基于桨距角补偿的风机限转矩控制框图 F i 4 Ope r a t i oncu r ve so fwi ndt u r b i ne g. F i 5 B l o ckd i ag r amo fl imi t edt o r on t r o lba s edon g. quec i t chang l ec on t r o lf o rwi ndt u r b i ne p 将基于桨距角控制的二次跌落补偿方法运用于限转 矩风机 的一 次 调 频 中. 一 方 面,可 以 发 挥 限 转 矩控制在负荷扰动响应初期的优势,即转子在短时内释放 出 大量动 能,有 效 地 提 高 频 率 的 最 低 点,为 微 电网在短时内提供频率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桨距角 补偿风机 功率 跌 落 和 转 速 恢 复 所 需 能 量,不 仅 减少了频率二次跌落,而且可以使得转速快速地恢复至稳定状态 . 3 仿真分析 3. 1 仿真系统 在 Ma t l ab/S imu l i nk 环 境 下 构 建 微 电 网 模 型,如图 6 所 示 .风 机 采 用 Ve s t a s 型 5 MW 双 馈 感应式 发 电 机;柴 油 机 组 的 额 定 输 出 功 率 为 2 MW;桨距角初始角度为 1. 1 °.在不同风速 下进 行 仿真实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 图 6 微电网模型 F i 6 Mode lo fmi c r og r i d g. 风机的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 犘base为基本功率; 狀p 为发电机极对数; 犓p 为功 率系 数; βmax, βmin分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34 2021 年 别为桨距角最大值和最小值; 犜w 为滤波器时间常数; d 狋 为桨距角最大调节速率 . β/d 柴油机的参数,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 犜g 为 调 速 器 时 间 常 数; Δ犘G 为 柴 油 机 组 功 率 偏 差; Δ犘L 为 负 荷扰动; 犓L 为负荷阻尼系数; 犎 为发电机转动惯量; 犓G 为柴油机频率因子 . 表 1 风机的参数 Tab. 1 Pa r ame t e r so fDFIG 参数 犘base/MW 犓p/m·s-3 取值 参数 2 取值 参数 取值 11300 2 30 1. 901×10 犃/m -3 ρ/kg·m 1. 225 狀p °) βmax/( 犚r/m 58. 5 犜w/s 10 °) βmin/( 0 d β/( °)·s-1 d 狋 0. 5 τp/s 0. 3 取值 参数 取值 0. 1 u. Δ犘G/p. / · 犓L Hz p. u.-1 — 5 -3 表 2 柴油机的参数 Tab. 2 Pa r ame t e r so fd i e s e leng i ne 参数 取值 参数 — 犜g/s u. Δ犘L/p. Δ犳/Hz / 犓G p. u.· Hz-1 20 犎/kg·m2 6 — 2 3. 2 不同风速下微电网频率响应分析 在限转矩控制过程中,由于不同风速对应的转矩极限使风机的输出功率不同,造成的二次跌落影响 也不相同 .因此,为了验证不同风速下文中方法 的 有 效 性,在 200s 时,增 加 0. 1p. u.的 负 荷 波 动,对 不 同风速下微电网一次频率响应进行分析 . 当风速为 9m·s-1 ,将文中方法与传统虚拟惯性与桨距角结合控制、限转 矩控制、传统 虚拟 惯性控 制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4 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如图 7 所示 . ( a)微电网频率偏差 ( b)风机输出功率 ( c)风机转子转速 ( d)风机桨距角 图 7 4 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 狏=9m·s-1 ) F i 7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f ou rc on t r o lme t hods ( 狏=9m·s-1 ) g. 由图 7( a)可知:当负荷突变时,相较于传统虚拟惯性与桨距角结合控制 方法,文中方法 的暂态 频率 最低点提高了 0. 011 Hz,能够有效地抑制转速恢复过程中的频率二次跌落,同时,稳态频率 误差提 高了 -0. 107 Hz;相较于虚拟惯性控制方法,文中方法的响应速度更快,能够更好地提高频率最低点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赵熙临,等:采用风机限转矩控制的微电网一次调频方法 535 由图 7( b)可知:在响应初 期,相 较 于 传 统 虚 拟 惯 性 控 制 方 法、传 统 虚 拟 惯 性 与 桨 距 角 结 合 控 制 方 法,文中方法的曲线斜率更大,说明文中方法在短时内能 够提取更 大的 惯 性 以 弥 补 系 统 的 功 率 缺 失;相 较于限转矩控制方法,文中方法在转速恢复阶段避免了风机功率大幅跌落,减小了频率的二次跌落 . 由图 7( c),( d)可知:相较于虚拟惯性控制方法,文中方法在响 应初期能 够更快 地提 取转子 动能,在 转速恢复阶段,由于桨距角减小使机械功率高于电磁功率,转子能够加速恢复至 MPPT 状态 . 当风速为 11m·s-1(高风速)时,仿真结果如图 8 所示 . 由图 8 可知:在风速增大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虚拟惯 性与桨 距 角 结 合 控 制 方 法,文 中 方 法 能 够 在 短时内提供更多的能量参与频率支撑,可将暂态频率最低点提高 0. 011 Hz,通过减小 桨距 角,捕 获更多 机械功率,抑制频率二次跌落,并将稳态误差提高 0. 047 Hz.因此,在不同风速下,文中方法 都能够 有效 地提升风电参与微电网一次调频的性能 . ( a)微电网频率 ( b)风机输出功率 ( c)风机转子转速 ( d)风机桨距角 -1 图 8 4 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 狏=11m·s ) F i 8 S imu l a t i onr e su l t so ff ou rc on t r o lme t hods ( 狏=11m·s-1 ) g. 4 结论 1)限转矩控制方法可以使风机在短时内 提 取 更 多 的 转 子 动 能,为 系 统 提 供 频 率 支 撑,提 高 频 率 最 低点和微电网系统频率调整的动态响应能力 . 2)附加的桨距角控制可以使风机在必要 时 捕 获 更 多 的 机 械 功 率,一 方 面,减 少 转 速 恢 复 过 程 中 的 电网频率二次跌落;另一方面,能够为微电网提供一定的功率支撑,减小微电网系统的稳态频率误差 . 参考文献: [ 1] 黄金鑫,李华强,陆杨 .基于蒙特卡 洛 模 拟 和 频 谱 分 析 法 的 孤 岛 微 电 网 储 能 容 量 配 置 [ J].电 网 技 术, 2020, 44( 5): 1622  1629. DOI: 10. 13335/ 1000  3673. t. 2019. 2216. j. ps [ 2] MOHAMMADIF. I n t eg r a t i ono fAC/DC mi c r og r i dsi n t opowe rg r i ds[ J]. Sus t a i nab i l i t 2020, 12( 8): 3313  3324. y, DOI: 10. 3390/su12083313. [ 3] 边晓燕,姜莹,李东东,等 .基于可 变 减 载 率 超 速 控 制 的 双 馈 异 步 风 机 参 与 微 电 网 调 频 研 究 [ J].电 机 与 控 制 应 用, 2017, 44( 9): 118  124. DOI: 10. 3969/ i s sn. 1673  6540. 2017. 09. 022. j. [ 4] S IMON E, KRZYSZTOFR. I n f l uenc eo fPLLonsyn t he t i ci ne r t i ao fDFIG wi ndt u r b i nei nd r oopc on t r o l l edmi c r o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36 2021 年 r i ds[ J]. TheJ ou r na lo fEng i ne e r i ng, 2019, 2019( 18): 5314  5319. DOI: 10. 1049/JOE. 2018. 9316. g [ 5] ABDULHAMEED A,AHMAD B,HASSAN E. Pr ima r r e e spons eenhanc emen tf o rf u t u r el owi ne r t i a yf quencyr J]. Ene r i e s, 2018, 11( 4): 699. DOI: 10. 3390/en11040699. rsy s t emsus i nghyb r i dc on t r o lt e chn i g powe que[ [ 6] 刘彬彬,杨健维,廖凯,等 .基 于 转 子 动 能 控 制 的 双 馈 风 电 机 组 频 率 控 制 改 进 方 案 [ J].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 2016, 40 ( 16): 17  22. DOI: 10. 7500/AEPS20150930009. [ 7] LIUJue l i n, YANGZh i f ang, YUJuan, 犲 狋犪 犾. Coo r d i na t edc on t r o lpa r ame t e rs e t t i ngo fDFIG wi ndf a rmswi t hv i r t ua l i ne r t i ac on t r o l[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El e c t r i c a lPowe randEne r s t ems, 2020, 122( 12): 985  997. DOI:10. gySy i epe s. 2020. 106167. 1016/ j. j [ 8] LIU Yancheng, ZHUANG Xu zhou, ZHANG Qi n i n, 犲 狋犪 犾. Anove ld r oopc on t r o lme t hodba s edonv i r t ua lf r e j quency i nDC mi c r og r i d[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El e c t r i c a lPowe randEne r s t ems, 2020, 119( 7): 963  974. DOI:10. gySy i epe s. 2020. 105946. 1016/ j. j [ 9] BAO Yuq i ng, LIYang. Onde l oad i ngc on t r o ls t r a t eg i e so fwi ndgene r a t o r sf o rsy s t emf r e egu l a t i on[ J]. I n t e r  quencyr 2015, 25( 4): 623  635. DOI: 10. 1002/e t ep. 1855. na t i ona lTr ans a c t i onsonEl e c t r i c a lEne r s t ems, gySy [ 10] 张志恒,王毅,李 和 明,等 .基 于 虚 拟 惯 量 的 双 馈 风 电 机 组 惯 性 控 制 方 式 研 究 [ J].现 代 电 力, 2013, 30( 6): 47  50. DOI: cnk i. 1007  2322. 2013. 06. 010. 10. 19725/ j. [ 11] 付媛,王毅,张祥宇,等 .变速风电机 组 的 惯 性 与 一 次 调 频 特 性 分 析 及 综 合 控 制 [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2014, 34 ( 27): 4706  4716. DOI: 10. 13334/ 0258  8013. s e e. 2014. 27. 018. j. pc [ 12] 唐西胜,苗福 丰,齐 智 平,等 .风 力 发 电 的 调 频 技 术 研 究 综 述 [ J].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2014, 34( 25): 4304  4314. 10. 13334/ DOI: 0258  8013. s e e. 2014. 25. 013. j. pc [ 13] KANG M, KIM K,MULJADIE, 犲 狋犪 犾. Fr e on t r o lsuppo r to fadoub l  f edi nduc t i ongene r a t o rba s edont he quencyc y t o r imi t[ J]. IEEE Tr ans a c t i onson Powe rSy s t ems, 2016, 31( 6): 4574  4583.DOI: 10. 1109/TPWRS. 2015. quel 2514240. [ 14] 赵晶晶,李敏,何 欣 芹 .基 于 限 转 矩 控 制 的 风 储 联 合 调 频 控 制 策 略 [ J].电 工 技 术 学 报, 2019, 34( 23): 4982  4990. 10. 19595/ cnk i. 1000  6753. t c e s. 181472. DOI: j. [ 15] 乔颖,郭晓茜,鲁宗相,等 .考虑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的风电机组辅助调频参数确 定 方 法[ J].电 网 技 术, 2020, 44( 3): 1000  3673. t. 2019. 0467. 807  815. DOI: 10. 13335/ j. ps [ 16] 刘瑞 .双馈风机参与系统 调 频 的 二 次 跌 落 优 化 控 制 方 法 研 究 [ D].北 京:华 北 电 力 大 学, 2019. DOI: 10. 27140/d. cnk i. 2019. 001213. ghbbu. [ 17] 丁磊,尹善耀,王同晓,等 .结合超速备用 和 模 拟 惯 性 的 双 馈 风 机 频 率 控 制 策 略 [ J].电 网 技 术, 2015, 39( 9): 2385  2391. DOI: 10. 13335/ 1000  3673. t. 2015. 09. 002. j. ps [ 18] OCHOA D,MARTINEZS. Fr e ts t r a t egyf o rmi t i t i ng wi ndpowe rf l uc t ua t i onso fadoub l  f ed quencydependen ga y i nduc t i ongene r a t o rwi ndt u r b i neba s edonv i r t ua li ne r t i ac on t r o landb l adep i t chang l er egu l a t i on[ J].Renewab l e r enene. 2018. 05. 047. Ene r 2018, 128: 108  124. DOI: 10. 1016/ gy, j. [ 19] ZHANG Zhao su i, SUN Yuan zhang, LIN Guo i e, 犲 狋犪 犾. Coo r d i na t edf r e egu l a t i onbydoub l edi nduc t i on j quencyr yf r a t o r ba s edwi ndpowe rp l an t s[ J]. Renewab l ePowe rGene r a t i onI e t, 2012, 6( 1): 38  47. DOI: 10. 1049/ i e t  r gene pg. 2010. 0208. [ 20] 赵晶晶,吕雪,符杨,等 .基于可变系数的双馈风机虚拟惯量与超速控制协调的风光柴微 电 网 频 率 调 节 技 术[ J].电 工技术学报, 2015, 30( 5): 59  68.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6753. 2015. 05. 008. j. (责任编辑:钱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Vo l. 42 No. 4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09029 ? 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 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吴莞姝1,胡龙超2,赵凯2 ( 1.华侨大学 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华侨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以 上 海 为 研 究 区 域,利 用 数 据 爬 虫 手 段 搜 集、整 理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 易 数 据,通 过 空 间 自 相 关 分 析 二 手 房交易价格的空间效应,并使用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对二手房交易价格进行分析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 二手房交易价格在空间上具有显著 的 自 相 关 效 应,在 上 海 市 核 心 区 域 存 在 高高 集 聚 效 应,在 周 边 区 域 呈 现 低低集聚效应,而在核心与周边交界地区存在高低集聚 和 低高 集 聚 的 负 向 空 间 效 应;特 征 变 量 对 价 格 偏 高 区域的二手房交易价格解释力度较小;除中心区域外,基 于 连 续 型 深 度 置 信 网 络 的 特 征 变 量 对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易价格预测能力良好 . 关键词: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建筑特征;区位特征;邻里特征;空间自相关;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 TP18;F293. 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37 10 ? ? ? 犛狆犪 狋 犻 犪 犾犃狀犪 犾 狊 犻 狊狅 犳犆犺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犎狅狌 狊 犻 狀犵犘狉 犻 犮 犲犪狀犱 狔 犘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狀 犠犻 狋 犺犆狅狀 狋 犻 狀狌狅狌 狊犇犲 犲狆犅犲 犾 犻 犲 犳犖犲 狌 狉 犪 犾犖犲 狋狑狅 狉 犽 WU Wanshu1,HU Longchao2,ZHAO Ka i2 ( 1.Schoo lo fAr ch i t e c t ur e,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2.I ns t i t u t ef o rQuan t i t a t i veEc onomi c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amen361021,Ch i na) y,Xi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ak i ngShangha iC i t st her e s e a r cha r e a,da t ac r awl e r sa r eus edt oc o l l e c tando r i z et hes e c  ya gan ond handhous i ngt r ans a c t i onda t a,t hespa t i a le f f e c to fs e c ond handhous ep r i c e sa r eana l z edt hr oughspa t i a l y hec on t i nuousde epbe l i e fneu r a lne two r ksa r eus edt oana l z eandp r ed i c tt hes e c ond hand a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n,andt y hous i ngp r i c e s.Re s e a r chr e su l t sshowt ha tt het r ans a c t i onp r i c e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i nShangha iC i t sa yha s i i f i c an tspa t i a la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ne f f e c t.The r ei sah i h i l ome r a t i one f f e c ti nt hec o r ea r e ao fShangha i gn gh ghagg ow l owagg l ome r a t i one f f e c ti nt hesu r r ound i nga r e a s.The r ea r enega t i vespa t i a le f f e c t so fh i  C i t gh y,andal l owagg r ega t i onandl owh i r ega t i ona tt hej unc t i ono ft hec o r eandsu r r ound i nga r e a s.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va r i  ghagg ab l e shavel e s spowe rt oexp l a i nt het r ans a c t i onp r i c e s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i na r e a swi t hh i r i c e s.Exc ep t ghp he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va r i ab l e sba s edont hec on t i nuousde epbe l i e fneu r a lne two r khaveagood f o rt hec o r ea r e a s,t ab i l i t op r ed i c tt het r ans a c t i onp r i c e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i nShangha iC i t yt y. 犓犲 狉 犱 狊: c on t i nuousde ep be l i e fneu r a lne two r k;a r ch i t e c t u r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l o c a t i on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狔狑狅 ne i r hood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pa t i a la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n;Shangha iC i t ghbo y 收稿日期: 2020 09 14 ? ? 通信作者: 吴 莞 姝 ( 1988 ),女,讲 师,博 士,主 要 从 事 城 市 规 划、大 数 据 与 GI S的 研 究. E ma i l: wuwanshu131@163.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1908229,71603087);福 建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资 助 项 目 ( 2019J 01063); 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 ZQN? 816)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38 2021 年 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 为房地 产价值体现 的 房 价 不 仅 关 系 到 国 民 经 济 的健康、平稳发展,其涨跌变动还关系到居民的财 富 及 生 活 水 平 [12].影 响 房 价 的 因 素 众 多,不 仅 受 建 筑 特征的影响,还会因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产生差异 .人们根据对公共服务和设施 的偏好选择居住区域,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丰富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居民往往愿意支付较高的价 格以获得优质的公共服务,而这部分优质公共资源的价值就资本化于房价之中 [3]. [] 针对房价的研究多基于特征价 格 模 型 . Ri dke r等 4 采 用 特 征 价 格 法 分 析 空 气 污 染 对 房 价 的 影 响 . [] Xi ao 等 5 利用特征向量空间滤波方法消除空间自相关性 后,发现 北京 周围的 设施对北京 房价的影 响参 差不齐 .张骥 [6]以北京市二手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和非商品住宅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特征价格的配对回 归模型,研究北京学区房交易价格,发现北京市的 学区房 溢价 已高出 24. 3%.文献[ 7  8]以 北 京 为 例,通 过特征价格模型探寻房价影响因素,研究证实地铁、公交 等 交通基 础设 施 及 优 质 教 育 资 源、高 水 平 的 医 [] 疗机构、公园等公共服务设 施 对 房 价 上 涨 皆 具 有 明 显 的 正 效 应 . L i等 9 则 通 过 整 合 链 家 网 站、Mob i ke 网站及百度地图兴趣点的公开数据,分析上海公寓价格的空间模式及其与当地配套属性的关联,研究发 现公园、学校、医院和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娱乐、购物等私人服务设施推高了市中心地区的房价 . 利用特征价格模型构建房价分析模型需要“先验”地设 定函 数形式,这 往 往 容 易 损 失 房 价 与 其 特 征 变量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应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房价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 素等问题 .申瑞娜等 [10]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综合考察影响上海住 房价格的 8 种 因素,并对上 海房价进行预测 .文献[ 11  12]利用灰度 GM ( 1, 1)预 测 模 型 分 别 对 福 州 市 和 周 口 市 的 房 价 走 势 进 行 预 测,并得到精准度较高的预测结果 .张智鹏等 [13]利用 梯度提升 树( GBDT)算 法 对 房 价 进 行 预 测,实 验 结 果表明,公共设施、生活服务、学校、购物服务等是对房价产生 明显影 响 的 因 素 .这 些 文 献 均 采 用 结 构 较 为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并且分析数据的特征维度偏低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全面且精确地挖掘特征 因素和房价之间的联系 . 浅层 BP 神经网络模型( BPNN)在预测上优于传统机器 学 习 模 型,但 仍 存 在 学 习 速 度 慢、易 陷 入 局 部收敛等问题 .而深度置信网络采用无监督训练方式,具有较好的降维性能 .一方面,深度置信网络能有 效克服传统人工神经网络需要大量有监督信号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点;另一方面,深度置信网络可高 效处理高维的数据并挖掘变量之间的深层关系 .此外,深度置信网络解决了大规模数据计算耗时问题且 精度较高,并成功应用于多种人工智能问题的研究,尤其 在 图像处 理、声 音 辨 识 和 智 能 网 络 分 析 等 方 面 的应用中成效显著 [1415].由于深度置信网络在运算时使用数据离散化方法进行特征提取,隐藏层和可见 [ ] 层节点均为伯努利值( 0 或 1),这使深度置信网络 不适用于 对连续 型变 量 的 高 精 度 预 测 1617 .为 提 高 模 型的预测精度,学者们将深度置信网络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有效处理连续型的输入变量 [1819]. 尽管深度置信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模式识别 任务中 取得 了 较 好 的 成 果,但 将 其 应 用 于 现 实 经济问题的研究仍较少见 .基于此,本文尝试将连续型深 度置信网 络扩 展 至 房 价 问 题 的 研 究 中,依 据 特 征房价理论并考虑到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可能存在的空间 相 关性,构建 空 间 计 量 模 型 以 分 析 各 特 征 变量对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利用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建立房价与多维影响因素之间的 深度学习预测模型,深层挖掘其潜在规律 . 1 研究介绍及数据探索 1. 1 研究区域界定 由于上海是我国“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上海浦 东和浦西在城市化建设和房屋价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为探讨建筑特征、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对二手 房交易价格的影响效果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因此,选择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 . 1. 2 数据来源 房屋交易数据源于“链家二手房交易平台”( h t t l i an i a. c om),链家的楼盘数据库管理着 160 ps:∥m. j 多个城市 1. 1 亿套真实的房产数据,依托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信息的无差别共享 . 基于 Py t hon 语言的爬虫技术,按照不同行政区对链家上 海 市二手房交 易 平 台 上 的 数 据 进 行 收 集 . 利用 Be au t i f u lSoup 对网页返回结果进行重构,得到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树状结构,再使用正则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吴莞姝,等: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539 表达式对所需信息进行提取,进而获取变量数据 .最终,所爬 取的数 据 涉 及 房 屋 交 易 额、交 易 单 价、百 度 地理坐标( BD08)、房屋户型、所在楼层、建 筑 面 积、户 型 结 构、建 筑 类 型、建 成 年 代、装 修 情 况、梯 户 情 况 等变量信息,共计 45131 条原始信息 .同时,搜集整理上海市全部 40 家三甲医院(及其分院)、上海市 34 所重点中小学及上海市所有地铁站出口的地理坐标 数据 .上海 市的主要三 甲 医 院 及 重 点 中 小 学 的 地 理 位置信息,如表 1 所示 . 表 1 上海市的主要三甲医院及重点中小学的地理位置信息 Tab. 1 Ge og r aph i c a ll o c a t i oni n f o rma t i ono f3A g r adeho sp i t a l s andkeyp r ima r e c onda r choo l si nShangha iC i t yands ys y 三甲医院 名称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同济医院 经度 重点中小学 纬度 名称 经度 纬度 121. 4224697 31. 17907722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 121. 4180479 31. 15094173 121. 4311196 31. 26664294 上海实验学校 88. 8896454 29. 2348255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仁济医院北院 121. 5512648 31. 23257046 上海市第一师范 附属小学 121. 4389559 31. 22573896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 121. 5127858 31. 14828410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121. 4490012 31. 23023146 明珠小学 A 区 121. 5185842 31. 22632058 明珠小学 B 区 121. 5245371 31. 22381382 明珠小学 C 区 110. 9815199 36. 1699606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21. 4435402 31. 2164258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21. 4893424 31. 25338828 上海市东方医院 121. 5122683 31. 23766520 1. 3 数据清洗 上海市各行政区的原始数据交 易 时 间 跨 度 不 一,为 剔 除 时 间 跨 度 的 影 响,对 各 行 政 区 数 据 进 行 切 割,保留共同交易时间跨度的数据为研究样本 .另外,由 于在房 屋的 交 易 权 属 中 个 税 的 收 取 不 同,因 而, 删除交易权属中的售后公房 .为避免极端价格对数据 分析的 影响,房屋 用 途 中 删 除 别 墅、车 库 和 商 业 办 公类房屋,只保留普通住宅 .剔除含有缺失值 的 数 据 条 目,最 终 获 得 9058 个 样 本,涉 及 房 屋 户 型、建 筑 面积、建成年代、所在楼层、装修情况、配备电梯等变量 . 房屋户型变量的形式以字符数字组合为主,采用正则 表 达式 将 卧 室、大 厅、厨 房 和 卫 生 间 这 几 个 数 值提取出来,并分别作为建筑特征的变量 .建筑面积的原始数据中带有面积单位 m2 ,利用正则表 达式剔 除该单 位,并 把 面 积 值 变 为 浮 点 型 数 据 .原 始 数 据 中 建 成 年 代 为 房 屋 建 成 年 代,采 用 爬 取 数 据 的 年 份 ( 2019 年)减 去建 成年 代 的方式,计算房 屋建 成 年数 .所在楼层 的原始 数据为 高楼层、中楼层 和低楼 层 . 对所在楼层进行数值化处理,把高楼层、中 楼 层 和 低 楼 层 分 别 赋 值 为 2, 1 和 0.装 修 情 况 和 配 备 电 梯 为 二值数据,装 修 情 况 为 已 装 修 或 未 装 修,配 备 电 梯 为 有 或 无,利用 1 和 0 进行数值化处理 . 链家官网 的 坐 标 数 据 来 源 于 百 度 地 图,利 用 Ar cGIS 软件将清洗 后 样 本 数 据 的 地 理 坐 标 转 化 为 WGS84 坐 标, 其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 . 1. 4 特征变量的选取 借鉴以往研究,将二手房的特征梳理为建筑特征、区 位 特征和邻里特征 3 类 .二手房建筑特征为房屋本身的 属性, 涉及的变量包括房屋户型、所在楼层、建筑面积、建成 年代、 装修情况及配备电梯 .区 位 特 征 量 化 了 二 手 房 区 位 对 整 个 城市的可达性,如出行成本等 . 将二手房到城市中心的距离作为二手房的区 位特征 变 量;以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域的质心为城市中心点 .邻 里 图 1 样本数据的空间分布 F i 1 Spa t i a ld i s t r i bu t i ono fs amp l eda t a g. 特征通常指房屋周 围 的 环 境 及 配 套,如 交 通 站 点、学 校、医 院等 .选取到最近三甲医院的距离、到最近重点中小学的 距离及到 最近 地 铁 站 的 距 离 体 现 邻 里 特 征 .距 离计算方式取大圆距离,大圆距离是将地球看作一个 球形,计算球 面上 两 点 的 最 短 路 径 .特 征 变 量 的 相 关说明,如表 2 所示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40 2021 年 表 2 特征变量说明 Tab. 2 De s c r i t i ono f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va r i ab l e s p 类别 变量符号 变量名称 a r e a 面积 房屋的建筑面积 r oom 卧室 房屋所拥有的卧室数量 ha l l 客厅 房屋所拥有的客厅数量 k i t chen 厨房 房屋所拥有的厨房数量 ba t h 洗手间 房屋所拥有的洗手间数量 age 楼龄 房屋建筑年限(利用建筑的建成时代计算) de c o r a t i on 装修 房屋是否已装修(否 =0,是 =1) e l e va t o r 电梯 房屋是否配备电梯(否 =0,是 =1) f l oo r 楼层 房屋的相对楼层(低楼层 =0,中楼层 =1,高楼层 =2) 建筑的总楼层 区位特征 t o t a l f l oo r D_ c en t e r 总楼层 距市中心距离 距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域质心的距离 地铁站 住宅与最近地铁站的大圆距离 邻里特征 D_ subway D_ ho sp i t a l 三甲医院 住宅与最近三甲医院的大圆距离 D_ s choo l 重点中小学 住宅与最近重点中小学的大圆距离 建筑特征 变量说明 1. 5 描述性统计 清洗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可知:二手 房成交单价 最大 值 为 147668 元 ·m-2 , 最 小值为7059 元·m-2 ,均值为49577 元·m-2 ,偏度为1. 011452,属于右偏数据,大多数交易价格集 中在 50000 元·m-2 左右 . 表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Tab. 3 De s c r i t i ves t a t i s t i c so fda t a s p 变量符号 变量名称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单位 un i t r i c e p 交易单价 7059 147668 49577 元·m-2 a r e a 面积 17 343 73. 67 r oom 卧室 1 6 1. 92 m2 个 ha l l 客厅 0 5 1. 32 个 k i t chen 厨房 0 2 1 个 ba t h 洗手间 0 5 1. 12 个 age 楼龄 1 107 20. 2 年 de c o r a t i on 装修 0 1 0. 90 - e l e va t o r 电梯 0 1 0. 38 - f l oo r 楼层 0 2 1. 11 t o t a l f l oo r _ Dc en t e r 总楼层 1 61 10 - 层 距市中心距离 0. 75 56. 81 14. 64 km D_ subway D_ ho sp i t a l 地铁站 0. 01 32. 86 3. 66 km 三甲医院 0. 03 48. 66 5. 56 km D_ s choo l 重点中小学 0. 02 52. 85 6. 75 km 绘制 QQP l o t分布图,将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中: 犛 为标准正态值; 犙 代表数据的分位数 .由图 2 可知:对数成交单价数据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 . 化后的利用空间趋势分析将二手 房 成 交 单 价 投 影 到 犡犣 和 犢犣 平 面 上,绘 制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分布的空间趋势,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 犡 为经度; 犢 为 纬 度; 犣 为 单 价 .由 图 3 可 知:不 论 在 东 西 方 向 还是南北方向,上海市二手房交易单价都呈现由中心 向两头 递减的 趋 势 .综 上 可 知,上 海 市 二 手 房 市 场 具有中心高价的特点 . 2 特征房价空间分析 2. 1 空间自相关 由于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高价、边缘低价”的特 点(图 3),故 二手 房交易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吴莞姝,等: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541 图 2 对数化后的二手房成交单价分布 F i 2 Tr ans a c t i onun i tp r i c ed i s t r i bu t i on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a f t e rl oga r i t hm g. 价格之间很可能具有 空 间 关 联 性 .利 用 莫 兰 指 数 进 行 空 间 自相关检验,包括建立空间权重矩阵和确定判断指标 .关 于 狀 则 可定 建立空间权重矩阵,如果二手房交易数据为{ 狓犻} 犻=1 , 义基于反向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为 1/犱1,2 烄 0 1/犱2,1 0 犠=   … 1/犱1,狀烌 … 1/犱2,狀  ( 1) . 0 烎 烆1/犱狀,1 1/犱狀,2 … 式( 1)中: 犱犻,犼为样本犻 与 样 本犼 之 间 的 距 离,若 样 本犻 与 样 本犼 的平面坐标分别为犘犻( 狓犻, 狓犼, 狔犻)和 犘犼( 狔犼),则有 犱犻,犼= 图 3 二手房成交单价的空间趋势 F i 3 Spa t i a lt r endo ft r ans a c t i onun i t g. 狓犻-狓犼)+ ( 狀 为总样本数 . 狔犻-狔犼) ; 槡( 2 2 r i c e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 p 由于二手房交易 价 格 数 据 在 空 间 上 是 点 要 素 的 形 式, 没有多边形的拓扑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也较不均衡,故整体的空间关联程度可以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判 断,莫兰指数( 犐)的表达式为 狀 狀 ∑ ∑犠 (犘 -犘)(犘 -犘) 犻, 犼 犐= 犻 犼 犻=1 犼=1 狀 狀 ( 2) . 2 犛 ∑ ∑犠犻,犼 犻=1 犼=1 式( 2)中: 犘犻 和 犘犼 分别为样本犻, 犘 为交易单价 犘 的平均值; 犛2 为样本交易价格的方差 . 犼 的交易价格; 计算得到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检验结果如下:莫兰指数犐 为 0. 2368623;统计量为 -0. 000271; 狆近 似为 0.由 检 验 结 果 可 知: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的 莫 兰 指 数 显 著 为 正,说明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具有空间集聚效应 . 上海市二手 房 交 易 价 格 全 局 空 间 自 相 关 散 点 图,如 图 4 所示 .通过莫兰 散 点 图 将 空 间 自 相 关 分 为 高高 集 聚、高低 集 聚、低高集聚、低低集聚这 4 种 类 型 .图 4 中: 犔 为l n犘 的 空 间一阶滞后;第 1, 3 象限是高高集 聚、低低 集 聚 区 域,即 同 质 化明显的区域;而第 2, 4 象限是高低集 聚、低高 集 聚 区 域,即 异质性较强的区域 . 由图 4 可 知:绝大多 数样本落入 第 1, 3 象 限,少部 分 样 本 落入第 2 象限,空间集聚特点较为明显 . 2. 2 空间异质性 借助 Ar cGI S 软 件 绘 制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的 LISA 集聚状况,如图 5 所示 .由 图 5 可 知:中 心 城 区 的 房 价 呈 现 高 图 4 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全局 空间自相关散点图 F i 4 Gl oba lspa t i a la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n g. s c a t t e rd i ag r am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 t r ans a c t i onp r i c ei nShangha iC i t y 高集聚的空间效应,且越靠近城市中心点,高高集聚的 特 征 越 显 著;高低 集 聚 区 域 沿 着 高高 集 聚 区 域 的边缘分布;而低低集聚效应区域大多分布在上海周边地区 . 进一步,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探讨分析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的空间异质性 .局部空间自相关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42 2021 年 水平的冷热点分 布,如图 6 所 示 .由 图 6 可 知:热 点区域和 冷点区 域均在 99% 的置 信水平 上显 著 .上 海 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相较于 LISA 集聚,冷热点分布 更宽,涉及 更多边 缘样本 .城市中部的浦西七区、宝山区及闵 行 区 的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为 高高 集 聚,环 绕 四 周 的 嘉 定 区、青 浦区、松江区、奉贤区和浦东新区外环城区的二手房交易价格为低低集聚 . 图 5 LI SA 集聚状况 图 6 冷热点分布 F i 5 LI SAagg l ome r a t i on g. F i 6 Co l d ho tspo td i s t r i bu t i on g. 2. 3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 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具有空间关联性,应选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项 L  Ml ag, LMe r r 及 其 稳 健 值 RLMl ag, RLMe r r 的 检 验 结 果,如 表 4 所示 .由于 LMl ag, LMe r r均显著,需进一步比较 RLMl ag 表 4 拉格朗日乘数的检验结果 Tab. 4 Lag r angemu l t i l i e rt e s tr e su l t s p 和 RLMe r r的显著性,又因 为 RLMe r r显 著 而 RLMl ag 不 显 诊断依据 统计值 狆 著,故选择空间误差模型( SEM)进行分析 . 基于特征价 格 法 建 立 SEM,探 讨 影 响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 易 LMl ag 1089. 4 0 LMe r r 6530 0 RLMl ag 0. 21226 0. 645 RLMe r r 5440. 7 0 价格的可能因素 . SEM 回归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中: 犈S 为标 准误差; λ 为空间自 相 关 系 数; , , 分 别 表 示 在 10% , 5% , 1% 水平上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对数似然值为 1004. 224;赤池信息准则 AIC 为 -1974. 4. 由表 5 可知:除厨房数量外,其他特征变量对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影响皆有统计学意义;已装修、带电 梯、有客厅且洗手间数量较多的二手房交易价更高;临近 重 点中小 学、医 院 和 市 中 心 的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较高;然而,卧室数量及建筑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二手 房交易 价格产 生 一 定 的 抑 制 作 用,原 因 可 能 是 上海市过高的单价抑制了人们对大面 积 住 宅 的 需 求;楼 龄 与 楼 层 均 在 1% 的 显 著 性 水 平 下 对 房 价 有 反 向影响,但系数较小 . 表 5 SEM 回归结果 Tab. 5 SEMr eg r e s s i onr e su l t s 特征变量 常数项 r oom 系数估计值  7. 785190  犈S 1. 080750 犣 7. 2035 特征变量 a r e a 系数估计值 犈S 犣  0. 000246 -2. 3746  -0. 000580 -0. 016990 0. 007863 -2. 1604 ha l l 0. 036266 0. 008882 4. 0831 k i t chen -0. 007580 0. 044481 -0. 1703 ba t h 012953 0. 061285 0. 4. 7312 age e l e va t o r  -0. 001420  0. 084272  t o t a l f l oo r 0. 003172 D_ subway 0. 003701 D_ s choo l -0. 010300 0. 000485 0. 011930 -2. 9318 0. 014439 8. 2278  0. 004709 -5. 3174  0. 001026 -25. 1166 0. 118799 0. 000731 4. 3393 f l oo r _ Dc en t e r 0. 001622 2. 2819 D_ ho sp i t a l 001373 -0. 004090 0. λ  0. 001372 7. 0636 de c o r a t i on  -7. 5093 -0. 025040 -0. 025760 0. 997080 0. 001969 -2. 9826 506. 43 3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房价预测 3. 1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简介 连续型深度 置 信 网 络 ( CDBNN)改 造 于 深 度 置 信 网 络 ( DBN).DBN 是 由 多 个 受 限 玻 尔 兹 曼 机 ( RBM)逐层堆叠而成,其核心思想是自底向上每一层 RBM 对 输 入 数 据 进 行 提 取、抽 象,尽 可 能 保 留 重 要信息,训练过程一般采用贪婪无监督方式,即逐层对 DBN 中的每一个 RBM 进行训练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吴莞姝,等: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543 RBM 是一种基于能量的概率生成模型,生成模型是对 特 征 和 标 签 之 间 的 联 合 分 布 进 行 建 模 .当 可 见层的状态ν 和隐藏层的状态犺 确定后, RBM 模型中的能量可以表示为 狀 犿 狀 犿 犈( 犺 θ)=- ∑犪犻ν犻 - ∑犫犼犺犼 - ∑ ∑ν犻ω犻,犼犺犼 . ν, 犻=1 ( 3) 犻=1 犼=1 犼=1 式( 3)中: 犪犻 和犫犼 分别为可见层第犻 个神经元上的偏置和隐藏层第犼 个神经元上的偏置; θ 为参数向量; ω犻,犼 为可见层神经元和隐藏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值 . 基于能量函数,可得ν 和犺 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1 -犈(ν,犺 θ), 犘θ( 犺)= ( ) e ν, 狕θ 上式中: 狕( θ)为归一化函数,使得概率之和为 1. 犈(, 犺 ) 狕( θ)= ∑e- ν θ . 犺 ν, 依据联合概率分布,可以得到在可见层状态ν 确 定 时,隐 藏 层 每 个 神 经 元 被 激 活 的 概 率,以 及 在 隐 藏层状态 犺 确定时,可见层每个神经元被激活的概率分别为 犘( 犪犻 + ∑ω犻,犼犺犼), ν犻 = 1 犺, θ)=σ( ( 4) 犘( 犺犼 = 1 ν, 犫犼 + ∑ν犻ω犻,犼). θ)=σ( ( 5) ν 犻 1 式( 4),( 5)中: 狓)为 s i i d 激活函数, 狓)= . σ( σ( gmo 1+e-狓 犜 对 RBM 的训练就 是 最 大 化 对 数 似 然 函 数,得 到 最 优 的 参 数 值 犔( θ)= ( 狋) ν θ),其 中, ∑lg 犘( 狋=1 ( ( ( 1) 2) 犜) { 犜 为样本容量 . ν , ν …, ν }为训练样本集合; 一般采用梯度下降方法 求 取 最 优 参 数 值,过 程 中 涉 及 难 以 求 解 的 归 一 化 函 数 狕( θ),常 用 吉 布 斯 [ ] ( Gi bbs)采样方法近似计算 20 . CDBNN 是在 DBN 的基础上改进,对式( 4),( 5)和激活函 数σ( 狓)进行改 进,使其适用于连续型数据,即 犘( 犪犻 + ∑ω犻,犼犺犼 +φ犖犻( 0, 1)), ν犻 = 1 犺, θ)=σ( ( 6) 犘( 犺犼 = 1 ν, 犫犼 + ∑ν犻ω犻,犼 +φ犖犼( 0, 1)), θ)=σ( ( 7) ν 犻 1 ( 狓)=θL + ( . 8) σ( θH -θL) 1+e-狓 式( 6)~ ( 8)中: 犖犻( 0, 1), 犖犼( 0, 1)表示均值为 0 且方差为 1 的高斯 随 机变量; θH 和θL 为渐近 φ 为常 量; 线,一般取样本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由于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是在深度置信网络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因此,该方法同样采用误差反向传 播的算法进行网络调优 . CDBNN 算法主要有以下 8 个步骤 . 步 骤1 准备训练数据 犇= ( 狓1 , 狓2 ,…, 狓狀 ),共狀 个样本,假设所有神经元的状态使用状态集{ 犛犻}表 示,随机初始化所有神经元的参数,设训练的最大次数为 犓 次 . 步骤 2 随机选择样本 狓犻,输入可见层,由 犘( 犺犼=1|狏, 犫犼+ θ)=σ( ∑狏狑 )计算第一 个隐藏 层的 犻 犻, 犼 犻 所有神经元的状态 犛犼. 步骤 3 根据步骤 2 得出的 犛犼,同步骤 2,由 犘( 狏犻=1|狏, 犪犻+ θ)=σ( ∑ 狑 犺 )计算可见层的重构 犻, 犼 犻 犻 神经元状态 犛犻. 步骤 4 根据步骤 3 所得的 犛犻,同步骤 2,计算隐藏层的重构神经元状态 犛犼. 步骤 5 继续随机选择下一个训练样本,返回步骤 2,如 果样本 集中的 样 本 都 选 完 毕,则 依 据 式( 8) 计算参数变化量,更新方式为 狑犻,犼( 犽+1)=狑犻,犼( 犽)+Δ狑, 犪犻( 犽+1)=犪犻( 犽)+Δ犪犻. 步骤 6 进行第 犽+1 次训练,当权重的变化量落入预定的 范围内,即 Δ狑犻,犼 <ε,其中, ε 是 预先设 定的误差范围,或者训练次数达到 犽 次,则训练停止 . 步骤 7 将训练好的 RBM 的输出作为下一层 RBM 的输入层输入数据,按照 步骤 1~6 进 行训练, 直到训练完 DBN 的所有 RBM 层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44 2021 年 步骤 8 网络调优:完成 DBN 的训练后,需进 一 步 优 化 深 度 神 经 网 络 权 值 .将 训 练 好 的 DBN 网 络 作为网络的初始状态,训练得出的参数作为 DBN 的初始参数;然 后,使 用反 向传播 的方 法,运 用 梯 度 下 降法对网络的整体权值进行有监督的学习 . 3. 2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结构的确定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结构的确定实质上就是选择深 度置信 网的 超 参 数 .待 确 定 的 神 经 网 络 结 构 的 超参数包括神经网络的层数、神经网络隐藏层的节点数、学习率的确定、高斯随机变量中的方差值和样 表 6 主要超参数的估计值 本迭代次数的选择及其他参数的选择 . 超参数调优即选择超参数使网络 结 构达 到 最 优 的 效 果,是 训练神经网络的核 心 任 务 .目 前,常 用 的 超 参 数 调 优 方 法 有 网 格搜索与随机搜 索 .前 者 基 于 整 个 超 参 数 空 间 进 行 搜 索,速 度 较慢,但可获得最优的超参数组合 .后 者速度快,但 可 能 会 错 过 搜索空间中最优的 超 参 数 值 .借 鉴 Snoek 等 [21]的 思 路,利 用 贝 叶斯思想自动优化超参数,不仅能 有效 兼 顾上述两 种 方 法 的 优 点,还能借助 Py t hon 的 hype r op t模块轻松实现优化超参数 .主 要超参数的估计值,如表 6 所示 . Tab. 6 Es t ima t edva l ue so f ma i nhype r pa r ame t e r s 超参数 估计值 RBM 层数 RBM 中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 RBM 训练的学习率 1 0. 402 高斯随机变量中的方差 0. 006 RBM 训练中样本迭代次数 网络调优中训练的学习率 网络调优中样本迭代次数 2 5 0. 36 4 3. 3 预测模型性能的比较 在建立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的过程中,将所有样本按 7∶3 的比 例 随 机 分 成 训 练 集 和 测 试 集,先 通 过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再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 .将文中的预测结果与现有文献 采用的支持向量机( SVM)、集成模型(采用 Adaboo s t算法)和 BP 神经 网 络 模 型 的 预 测 结 果 进 行 对 比 . 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 SVM、集成模型、 BP 神经 网 络 的 预 测 误 差 分 别 为 0. 00667, 0. 00761, 0. 00842, 0. 02903. BP 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远高于其 他 3 个 模 型,这 是 由 于 随 机 初 始 化 使 其 难 以 达 到 全 局 最 优 值 .而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可 预 先 对 BP 神 经 网 络 进 行 预 处 理,有 效 缓 解 随 机 初 始 化 对 最 优 预 测 的 阻 碍 .此外, CDBNN 的预测结果也略优于 SVM 和集成 模 型,表 明 CDBNN 有 更 高 的 复 杂 度,能 够 更 加 深 入且全面地进行特征分析 . 4 种模型测试集样本点的预测残差绝对值,如图 7 所示 .图 7 中: ε 为残差绝对值 .由图 7 可 知:与其 他模型相比, CDBNN 的预测残差总体 情 况 更 优, CDBNN 能 够 有 效 地 解 决 BP 神 经 网 络 在 预 测 模 型 上 存在的不足 . 3. 4 预测结果与讨论 通过绘制残差绝对值,可对 CDBNN 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 .残差绝对值与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关 系,如图 8 所示 .由图 8 可知:对于房 价 偏 低 或 偏 高 的 区 域,影 响 上 海 市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的 因 素 较 为 复 杂,不仅局限于房屋建筑特征变量;房价偏低的区域大部分偏离市中心,距上海市重点中小学、三甲医院 图 7 测试集样本点的预测残差绝对值 图 8 残差绝对值与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关系 F i 7 Abs o l u t eva l ueo fp r ed i c t ed g. F i 8 Re l a t i onsh i twe enabs o l u t er e s i dua l g. pbe r e s i dua l so ft e s ts e ts amp l epo i n t s andt r ans a c t i onp r i c eo fs e c ond handhous i ng 以及地铁站距离较远,利用特征价格法选取的变量对房价偏低区域的房价预测能力相对较差 .这些区域 的二手房交易价格可能会更多地受到其所在区域的 亚中 心及 该 区域 所配 套 的 基 础 设 施 的 影 响 .对 于 二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吴莞姝,等:特征房价空间分析及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预测 545 手房交易价格偏高的区域,预 测 的 残 差 绝 对 值 相 对 较 大,可 以 认 为 当 房 价 过 高 ( 犘 ≥80000 元 · m-2 ) 时,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这其中除特征 变量之外,还可 能 与 购 房 者 的 购 房 目 的 等 因 素 有关 .对上海市高房价区域的购买者来说,房价弹性相对较低,他们对高房价并不敏感;高房价的购买者 对房屋的消费不仅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可能是出于政策便利性和高房价周围的邻里交际环境 . 各行政区预测结果的残差绝对值平方,如图 9 所示 .由图 9 可知:崇明区、黄浦区和静安区的预测结 果的残差绝对值较大;崇明区的二手房交易价格偏低,而 交 易价格偏高的区域大多集中在黄浦区和静安区这 两个市 中 心区域;浦东新区预测结果的残差绝对值较小,基 于特征房 价探讨的变量对浦东新区这样的非市中心的二手 房交易 价 格的预测效果较好;杨 浦 区 和 浦 东 新 区 的 预 测 结 果 的 残 差 绝对值很相近,而静安区和黄埔区的残差绝对值相对 较大 . 这可能是因为杨浦区 和 浦 东 新 区 隔 海 相 望,杨 浦 区 的 经 济 和浦东新区的经济相 互 影 响 较 大,黄 浦 区 和 静 安 区 作 为 上 海一直以来的市中心,其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的 影 响 因 素 较 为 复杂;而浦东 新 区 是 改 革 开 放 后 繁 荣 的 区 域,受 上 个 世 纪 图 9 各行政区预测结果的残差绝对值平方 F i 9 Squa r eo fr e s i dua labs o l u t eva l ueo f g. 90 年代开放的房地产市场 影 响 较 大,所 以,预 测 效 果 较 好, r ed i c t i onr e su l t so fe a chadmi n i s t r a t i ver eg i on p 特征价格法所选的建 筑 特 征、邻 里 特 征 和 区 位 特 征 对 新 区 房价的解释力度更强;对于黄浦区和静安区这样的老 中心区 域,其 房价 的 解 释 力 度 相 对 较 小;黄 浦 区 和 静安区的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影响因素已经超出特征价格变量的解释范围 . 4 结论 以上海市二手房交易市场为例,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上海市二手房交易单价在空间上具有显 著的自相关效应 .二手房交易价格在上海市核心区域存在 高高 集聚效 应,在周 边 区域 呈现低低 集聚效 应,而在核心与周边交界地区存在 高低 集 聚 和 低高 集 聚 的 负 向 空 间 效 应 .与 此 同 时,基 于 连 续 型 深 度 置信网络对特征二手房交易价格进行分析预测,发现特 征变 量对价 格偏高 区 域 的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解 释 力度较小,价格偏高区域的二手房交易价格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从区域角度分析,除中心区域外,基于深 度置信网络的特征变量对上海市二手房交易价格预 测能 力良 好 .连 续型深 度 置 信 网 络 不 仅 能 有 效 地 解 决 BP 神经网络在预测模型上存在的不足,而且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相比,连续型 深度置信 网络能 更精 准地对房价进行预测,从而为政府部门进行房价预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引 . 文中采用一种能够处理大数据 的 深 度 学 习 模 型,但 由 于 获 取 数 据 的 难 度 大,仅 选 取 十 余 个 解 释 变 量 .现实中,影响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如加入更多的解释变量,基于连续型深度置信网络对特 征二手房交易价格模型的预测将会更加精准 .采用空间 分析 及深度 学习技 术 对 二 手 房 交 易 价 格 进 行 研 究,在各大城市均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应用于其他城市的房价研究 . 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模 型借鉴 .通 过 对 上 海 市 不 同 行 政 区 及 不 同 价 格 区间的房价预测模型效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在价格偏高的区域和上海市中心区域的预测效果较差 . 这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两方面借鉴:一方面,在预测房价时,需要考虑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应针对不同 区域构建不同的预测模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房价预测 的 精 度,需 要 在 建 筑、区 位、邻 里 等 特 征 变 量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从而提升 模型的 预测能 力 .对 房 价 走 势 进 行 高 精 度 预 判,有 助于政府制定调控政策 .房地产市场调控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而稳定房价是调控的主要目 标 .对房价走势进行高精度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 政府 相关部 门 完 善 房 地 产 市 场、优 化 城 市 规 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参考文献: [ 1] 刘建丰,于雪,彭俞超,等 .房产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 J].金融研究, 2020( 8): 34  53. DOI: 1002  7246( 2020) 08  0034  2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46 2021 年 [ 2] 冯苑 .城 市 高 房 价 会 抑 制 居 民 劳 动 参 与 吗? [ J].财 经 研 究, 2020, 46( 10): 154  168.DOI: 10. 16538/ cnk i. f e. j. j 20200518. 401. [ 3] 丛颖,杜泓钰,杨文静 .公共服务资本化对房价影响的空间计量分 析:基 于 我 国 269 个 地 级 市 的 经 验 研 究[ J].财 经 问题研究, 2020( 7): 69  77. DOI: 10. 19654/ cnk i. c 2020. 07. 007. j. jwt y j. [ 4] RIDKER RG, HENNINGJA. Thede t e rmi nan t so fr e s i den t i a lp r ope r t l ue swi t hspe c i a lr e f e r enc et oa i rpo l l u t i on yva [ J]. TheRe v i ewo fEc onomi c sandS t a t i s t i c s, 1967, 49( 2): 246  257. DOI: 10. 2307/1928231. [ 5] XIAO Yi x i ong, CHEN XIANG, LIQi ang, 犲 狋犪 犾. Exp l o r i ngde t e rmi nan t so fhous i ngp r i c e si nBe i i ng:Anenhanc ed j hedon i cr eg r e s s i onwi t hopena c c e s sPOIda t a[ J]. I SPRS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Ge o  I n f o rma t i on, 2017, 6( 11): 358  10. 3390/ i i 6110358. 370. DOI: j g [ 6] 张骥 .学区房溢价的再估计:以北京市为例[ J].经济问题探索, 2017( 8): 57  63. [ 7] 王芳,高晓路,颜秉秋 .基于住宅价格的北京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研 究 [ J].地 理 科 学 进 展, 2014, 33( 10): 1322  1331. DOI: 10. 11820/d l kx z. 2014. 10. 004. j [ 8] 沈体雁,于瀚辰,周麟,等 .北京市二手住宅价格影 响 机 制:基 于 多 尺 度 地 理 加 权 回 归 模 型 (MGWR)的 研 究 [ J].经 济地理, cnk i. d l. 2020. 03. 009. 2020, 40( 3): 75  83. DOI: 10. 15957/ j. j j [ 9] LIHan,WEIY D,WU Yangy i, 犲 狋犪 犾. Ana l z i nghous i ngp r i c e si nShangha iwi t hopenda t a:Amen i t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y,a y andu r bans t r uc t u r e[ J]. C i t i e s, 2019, 91: 165  179. DOI: 10. 1016/ c i t i e s. 2018. 11. 016. j. [ 10] 申瑞娜,曹昶,樊重俊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支持向量 机 模 型 对 上 海 房 价 的 预 测 研 究 [ J].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 2013, 43( 23): 11  16. DOI: 10. 3969/ i s sn. 1000  0984. 2013. 23. 002. j. [ 11] 刘琼芳 .基于灰度 GM( 1, 1)模型的福州市 房 价 预 测[ J].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2018( 1): 44  50. DOI: 1009  4768( 2018) 01  0044  07. [ 12] 陈娜,唐晨旭,刘伟,等 .周口市住宅商品房价格的分析与预测[ 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 49( 19): 291  299. [ 13] 张智鹏,郑大庆 .影响 区 域 房 价 的 客 观 因 素 挖 掘 分 析 [ J].计 算 机 应 用 与 软 件, 2019, 36( 11): 32  38, 85. DOI: 10. i s sn. 1000  386x. 2019. 11. 006. 3969/ j. [ 14] HINTON G E, OS INDEROS, TEH Y W. Af a s tl e a r n i nga l r i t hmf o rde epbe l i e fne t s[ J]. Neu r a lCompu t a t i on, go 2006, 18( 7): 1527  1554. DOI: 10. 1162/ne c o. 2006. 18. 7. 1527. [ 15] DESELAERST, HASANS, BENDER O, 犲 狋犪 犾. Ade epl e a r n i ngapp r oa cht oma ch i net r ans l i t e r a t i on[ C]∥Pr o c e ed  i ngso ft he4 t hEACL Wo r kshoponS t a t i s t i c a lMa ch i neTr ans l a t i on.At hens:As s o c i a t i onf o rCompu t a t i ona lL i n  2009: 233  241. DOI: 10. 3115/1626431. 1626476. i s t i c s, gu [ 16] SCHMIDHUBERJ. De epl e a r n i ngi nneu r a lne two r ks:Anove r v i ew[ J].Neu r a lNe two r k, 2015, 61: 85  117. DOI: 10. 1016/ neune t. 2014. 09. 003. j. [ 17] LANGKVI ST M, KARLSSO L, LOUTFIA. Ar e v i ewo funsupe r v i s edf e a t u r el e a r n i ngandde epl e a r n i ngf o rt ime  t r e c. 2014. 01. 008. s e r i e smode l i ng[ J]. Pa t t e r nRe c ogn i t i onLe t t e r s, 2014, 42: 11  24. DOI: 10. 1016/ j. pa [ 18] ZHANG Ren, SHEN Fu r ao, ZHAOJ i nx i.A mode lwi t hf u z z r anu l a t i onandde epbe l i e fne two r ksf o rexchange yg r a t ef o r e c a s t i ng[ C]∥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014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 i n tCon f e r enc eon Neu r a lNe two r ks. Be i i ng: IEEE j Pr e s s, 2014: 366  373. DOI: 10. 1109/ I JCNN. 2014. 6889448. [ 19] CHEN H,MURRAY AF. Con t i nuousr e s t r i c t edbo l t zmannma ch i newi t hanimp l emen t ab l et r a i n i nga l r i t hm[ J]. go IEEEPr o c e ed i ngs Vi s i onImageS i lPr o c e s s, 2003, 150( 3): 153  158. DOI: 10. 1049/ i  v i s: 20030362. gna p [ 20] HINTON G E. Tr a i n i ngp r oduc t so fexpe r t sby mi n imi z i ngc on t r a s t i ved i ve r e[ J]. Neu r a lCompu t a t i on, 2002, genc 14( 8): 1771  1800. DOI: 10. 1162/089976602760128018. [ 21] SNOEKJ, LAROCHELLE H, ADAMSRP. Pr a c t i c a lbaye s i anop t imi z a t i ono fma ch i nel e a r n i nga l r i t hms[ C]∥ go Pr o c e ed i ngso ft he25 t hI n t e r na t i ona lCon f e r enc eon Neu r a lI n f o rma t i onPr o c e s s i ng Sy s t ems.New Yo r k: Cu r r an As s o c i a t e sI nc, 2012: 2960  2968.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吴逢铁) 第 42 卷 第4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21 年 7 月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1005 ? 一类解析函数的 犅狅犺狉定理 李程鹏,李锦成 (华侨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 定义单位开圆盘 犇 内 的 一 个 解 析 函 数 类 犘α ( ( / 犇)= { 0<α≤1),给 出 其 犇): Re[ 狕) 狕]≥α} 犳∈犃( 犳( 增长和掩盖定理 .作为应用,得到 犘α ( 犇)上 的 Bohr半 径 狉0 .特 别 地,当 α=1/2 时, 狉0 =1/3,推 广 了 凸 函 数 的 Bohr半径 . 关键词: Bohr半径;Bohr不等式;凸函数;解析函数 中图分类号: O174.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47 04 ? ? ? 犅狅犺狉犜犺犲 狅 狉 犲犿犳 狅 狉犃犆 犾 犪 狊 狊狅 犳犃狀犪 犾 狋 犻 犮犉狌狀犮 狋 犻 狅狀 狊 狔 LIChengpeng,LIJ i ncheng ( Schoo lo fMa t hema t i c a lSc i enc e s,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i na) y,Quanzhou362021,Ch /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hec l a s s犘α ( 犇)= { 0<α≤1)o fana l t i cf unc t i onsi nt heopenun i t 犇): Re[ 狕) 狕]≥α}( y 犳∈犃( 犳( si n t r oduc ed.Wee s t ab l i sht heg r owt handc ove r i ngt he o r emf o rt h i sana l t i cf unc t i onc l a s s.Asanap  d i sk犇i y t a i nt heBohrr ad i us狉0 .I npa r t i cu l a r,狉0 =1/3whenα=1/2,wh i chex t endst heBohrr ad i uso f l i c a t i on,weob p c onvexf unc t i ons. 犓犲 狉 犱 狊: Bohrr ad i us;Bohri ne l i t onvexf unc t i on;ana l t i cf unc t i on qua y;c y 狔狑狅 用 犆 表示复平面, 犇= { 狕∈犆: 狕|<1}表 示 犆 中 的 单 位 开 圆 盘, 犇狉 =犇 ( 0, 狉)表 示 以 原 点 为 圆 心、 狉 | 为半径的开圆盘 . 犎( 犇, 犃( 犇)表示 犇 内正规化 解析函 数的 Ω)表示从 犇 映到Ω 犆 中的解析函数全体, 全体, 犓( 犇)表示 犇 内正规化单叶解析凸函数的 全 体 .在 单 复 变 几 何 函 数 论 中,凸 函 数 都 与 正 实 部 函 数 [] 密切相关 .定义正实部函数子类,记为 犘α( 犇)1 , 0<α≤1,即 / 犘α( 犇):= { 犇): Re[ 狕) 狕]≥α}. 犳∈犃( 犳( 注 1 当α=1 时,由极值原理可知, 狕)≡狕. 犳( [ 1] 注2 犓( 犇)犘1/2( 犇). [] 在单复变中, Bohr2 得到了经典的 Bohr定理 . ∞ ∞ 1 定理 犃[2] 设 犳( 狕)= ∑ 犪狀狕狀 在 犇 内解析,且 犳( 狕) <1,则在 犇1/3 内,∑ 犪狀狕狀 < 1.且 是最 3 狀=0 狀=0 佳半径,称为 Bohr半径 . ∞ [] 该定理被应用到数论中,并与 Di r i ch l e t级数有关 . Bohr2 最早得到不等式 狀 ∑ 犪狕 < 1 对所有的 狀 狀=0 1 1 1 1 1 狕|< 恒成立,并标注精确值为 .之后, 狕|< 被改进为|狕|< ,而且证明了 是最好的常数 .这个 | | 6 3 6 3 3 收稿日期: 2020 11 02 ? ? 通信作者: 李锦成( 1974 ),男,讲师,主要从事复分析的研究 . E ma i l: hqu l c@hqu. edu. cn. j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207116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20J 01073);华 侨 大 学 高 层 次 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19BS10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48 2021 年 最好的结果分别由数学家 Wi ene r, Ri e s z和 Schur等独立给出,更多关于 Bohr半径的证明见文献[ 3  5]. ∞ ∞ 狀 定理 A 中 的 不 等 式 ∑ 犪狕 狀 < 1 称 为 Bohr 不 等 式,可 将 其 改 写 成 狀=0 狀 ∑ 犪狕 <1- 犪 ,从 而 狀 0 狀=1 Bohr不等式可以表示为距离形式 ∞ ∞ 犱(∑ 犪狀狕狀 ,犪0 狀=0 )= ∑ 犪狕 < 1- 犪 = 犱(犳(0),犇 ). 狀 狀 0 狀=1 [ ] 上式中: 犱 为欧式距离; Bohr不等式可以被推广到任何区域 Ω犆69 . 犇 为 犇 的边界 .基于此形式, 给定一个区域 Ω犆,找出最大的半径狉Ω >0,使得对任一 犳∈犎 ( 犇, Ω)和|狕|<狉Ω ,有 ∞ ∞ 犱(∑ 犪狀狕狀 ,犳( 0) )= ∑ 犪狀狕狀 < 犱( 0), Ω). 犳( 狀=0 狀=1 1 文献[ 6]研究表明:当 Ω 是凸域时, 狉Ω 与经典 Bohr半径一致为 ,且不依赖于 Ω. 3 类似地,可以定义一类解析函数满足 Bohr现象 . ∞ 定义 1[1011] 设 犕 是由 犇 内解析函数犳( 狕)= 狀 ∑ 犪狕 组成的类,若 存在狉 >0,使得 对于 任意一 狀  狀=0 个 犳∈犕 和| 狕|<狉 ,有 ∞ ∞ 犱(∑ 犪狀狕狀 ,犳( 0) )= ∑ 犪狀狕狀 < 犱( 0), 犇)), 犳( 犳( 狀=0 狀=1 则称 犕 满足 Bohr现象,其中,最大的狉 称为 犕 的 Bohr半径 . [ ] Al i等 11 确定了几类解析函数的 Bohr半径,包括α 级凸函数类 Bohr现象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及近于凸函数子类 . 由于 犓( 犇)犘1/2( 犇),解析函数族 犘α( 犇)的 Bohr半径将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 给出上述问题的 解 答,通过建立 犘α ( 犇)的增长和掩 盖定理,得 到 了 犘α ( 犇)的 Bohr定理,给 出 了 相 应的 Bohr半径 . 1 相关引理 为了给出文中的主要结果,需引入以下 2 个引理 . 引理 1[12] 设函数 犺( 狕)在 犇 内解析, Re[ 犺( 狕)]>0,且 犺( 0)=1,则当 狕∈犇 时, 1-| 狕| 1+| 狕| 犺( 狕)]≤ 犺( 狕) ≤ . ≤Re[ 1+| 狕| 1-| 狕| ∞ 引理 2[13] 设函数 犳( 狕)= 狀 ∑犪狕 在 犇 内解析,且 Re[犳(狕)]>0,则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狀≥1, 狀 狀=0 犪狀 ≤2Re( 犪0). 证明:为了读者方便,给出证明,具体可参考文献[ 13]. 不妨设 犳( 狕)在 犇= { 狕∈犆: 狕|≤1}内解析,这是因为一般情形可用 犳( 狉狕)( 0<狉<1)代 替 犳( 狕),然 | 后,令狉→1 即可 . 对于任一正整数 狀≥1,由于 犪狀 = 1 2π (iθ)-i狀θ 1 2π ( (iθ) 1 2π eiθ)) e-i狀θd 2Re[ eiθ)] e-i狀θd θ= θ= θ, 犳e e d 犳 e +犳( 犳( 2π 0 2π 0 2π 0 ∫ ∫ ∫ 从而, 犪狀 ≤ 1 2π 1 2π 2Re[ eiθ)]d 2Re[ eiθ) d 0)], θ= θ = 2Re[ 犳( 犳( 犳( 2π 0 2π 0 ∫ ∫ 即 犪狀 ≤2Re( 犪0). 2 主要结果 定理 1 设 犳∈犘α( 犇), 0<α≤1,则当 狕∈犇 时,有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李程鹏,等:一类解析函数的 Bohr定理 549 狕|( 1- ( 1-2 狕|) 狕|( 1+ ( 1-2 狕|) | α) | | α) | 狕) . ≤|犳( |≤ 1+| 狕| 1-| 狕| 从而, 犇α 犳( 犇). 狕) 狕) 犳( 犳( 证明:由于 犳∈犘α( -α >0. 犇),从而当 狕∈犇 时, Re >α,即 Re 狕 狕 [ ] [ ] 狕) 1 犳( 令 φ( -α ,则 φ( 狕)= 0)=1, Re[ 狕)]>0.由引理 1,可得 φ( 1-α 狕 ( ) 1-| 狕| 1+| 狕| 狕)]≤ φ( 狕) ≤ . ≤Re[ φ( 1+| 狕| 1-| 狕| 从而, 狕) 狕) 1-| 狕| 1+| 狕| 犳( 犳( -α +α≤α+ ( 1-α) 1-α) . ≤Re α+ ( ≤ 狕 狕 1+| 狕| 1-| 狕| [ ] 于是, 狕) 狕) 狕) 1- ( 1-2 狕| 1+ ( 1-2 狕|, α) | α) | 犳( 犳( 犳( -α +α≤ ≤Re ≤ ≤ 狕 狕 狕 1+| 狕| 1-| 狕| [ ] 即 狕|( 1- ( 1-2 狕|) 狕|( 1+ ( 1-2 狕|) | α) | | α) | 狕) ≤ . ≤ 犳( 1+| 狕| 1-| 狕| 上式左边令| 狕|→1,可得 犇α 犳( 犇). 注 3 若 犳∈犘α( 犇),则 犳( 0)=0,且 犱( 0), 犇))=犱( 0, 犇))≥α. 犳( 犳( 犳( ∞ 定理 2 设 犳∈犘α( 犇), 0<α≤1.记 犳( 狕)= ∑ 犪狀狕狀 ,则当|狕|<狉0 时,有 狀=0 ∞ 狀 ∑ 犪狕 < 犱(犳(0),犳(犇)), ( 1) 狀 狀=1 其中, 1+α)+ 槡( 1-α)( 1+7 1 烄- ( α), 0<α< , 2( 1-2 2 α) 1 狉0 =烅 , 3 α= ( 1+α)- 槡( 1-α)( 1+7 α), ( ) 烆 22 α-1 1, 2 1 <α≤1 2 为 犘α( 犇)的 Bohr半径 . 狕) 犳( 证明:由于 犳∈犘α( -α >0. 犇),故 犳( 0)=犳 ′( 0)-1=0,且 Re 狕 [ ] ∞ ( 狕) ,则 ( ) ( 狀-1 令 φ( 狕)= 犳 狕)]> 0. -α φ 狕 = 1-α)+ ∑犪狀狕 在 犇 内解析,且 Re[ φ( 狕 狀=2 根据引理 2,有 犪狀 ≤2( 1-α), 狀≥2. 从而, ∞ ∞ 狕|2 狀 狀 ( )| 犪 狕 狕 犪 狕 狕 +2 1- . =狘 狘 + ≤| | α 狀 狀 ∑ ∑ 1-| 狕| 狀=1 狀=2 再结合注 3,有 犱( 0), 犇))=犱( 0, 犇))≥α. 犳( 犳( 犳( 狕|2 | 于是,当| 狕|<1,且|狕|+2( 1-α) 1)成立 . <α 时,式( 1-| 狕| 解不等式组 狕|<1, 烄| 烅 狕|2 | 狕 +2( 1-α) | | <α. 烆 1-| 狕|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2)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50 2021 年 经计算,可得| 狕|<狉0 .故当|狕|<狉0 时,式( 1)成立 . 下面证明狉0 为 犘α( 犇)的 Bohr半径,即狉0 为最佳常数 . () 1+狕,则 取犳 狕 =α+ ( 1-α) 狕 1-狕 ∞ 狕( 1+ ( 1-2 狕) α) 狕)= 1-α)∑狕狀 , = 狕+2( 犳( 1-狕 狀=2 () 且 Re 犳 狕 >α(当 狕∈犇 时).从而, 狕)∈犘α( 犇),且 犱( 0), 犇))=α.因此, 犳( 犳( 犳( 狕 [ ] ∞ 狕|2 狀 ( ( ), ( ))| ( )| 犪 狕 犱 0 犇 狕 +2 1- 狕|<狉0 . <  | α <α| 犳 犳 狀 ∑ 1-| 狕| 狀=1 这表明狉0 为 犘α( 犇)的 Bohr半径 . ∞ 推论 1 设 犳( 狕)= ∞ 1 时, 1 犪狀狕 ∈ 犓( 犇),则 当 狘狕狘< 犪狀狕狀 < 犱( 0), 犇)),且 为 犳( 犳( ∑ ∑ 3 3 狀=0 狀=1 狀 Bohr半径 . 1 1 证明:由文献[ 1]知, 犓( 犇)犘1/2( 犇).由 定 理 2 知,当 α= 时, 狉0 = .此 时,极 值 函 数 为 犳( 狕)= 2 3 狕 犇),故结论成立 . ∈犓( 1-狕 参考文献: [ 1] SUFFRIDGETJ. Somespe c i a lc l a s s e so fc on f o rma lmapp i ngs[M]∥KHNAU R. Handbooko fComp l exAna l s i s: y Ge ome t r i cFunc t i onThe o r Ams t e r dam:El s e v i e rSc i enc ePub l i she r s, 2005. DOI: 10. 1016/S1874  5709( 05) 80011  3. y. [ 2] BOHR H. At he o r emc onc e r n i ngpowe rs e r i e s[ J]. Pr o c e ed i ngso ft heLondon Ma t hema t i c a lSo c i e t 1914, 13( 1): 1  y, /s 5. DOI: lms 10. 1112/p 2  13. 1. 1. [ 3] TOMIC M. Su runt hé o r êmede H. Bohr[ J].Ma t hema t i c aSc and i nav i c a, 1962, 11: 103  106.DOI: 10. 7146/ma t h. s c and. a  10653. [ 4] PAULSEN VI, POPESCU G, S INGH D. OnBohr ′ si ne l i t J]. Pr o c e ed i ngo ft heLondon Ma t hma t i c a l, 2002, 85 qua y[ ( 2): 493  512. DOI: 10. 1112/S0024611502013692. [ 5] S IDONS. be re i nenSa t zvon He r r nBohr[ J].Ma t hema t i s cheZe i t s chr i f t, 1927, 26: 731  732. DOI: 10. 1007/b f 01475 487. [ 6] AI ZENBERGL. Gene r a l i z a t i ono fr e su l t sabou tt heBohrr ad i usf o rpowe rs e r i e s[ J]. S t ud i a Ma t hema t i c a, 2007, 180 ( 2): 161  168. DOI: 10. 4064/sm180  2  5. [ 7] ALIR M, BARNARD R W, SOLYNIN A Y. Ano t eonBohr ′ sphenomenonf o rpowe rs e r i e s[ J]. J ou r na lo fMa t he  ma t i c a lAna l s i sandApp l i c a t i on, 2017, 449( 1): 154  167. DOI: 10. 1016/ a. 2016. 11. 049. y j. jma [ 8] MUHANNA Y A. Bohr ′ sphenomenoni nsubo r d i na t i onandboundedha rmon i cc l a s s e s[ J]. Comp l ex Va r i ab l e sand El l i t i cEqua t i ons, 2010, 5( 11): 1071  1078. DOI: 10. 1080/17476931003628190. p [ 9] BHOWMIK B, DAS N. Bohrphenomenonf o rsubo r d i na t i ngf ami l i e so fc e r t a i nun i va l en tf unc t i ons[ J]. J ou r na lo f a. 2018. 01. 035. Ma t hema t i c a lAna l s i sandApp l i c a t i on, 2018, 462( 2): 1087  1098. DOI: 10. 1016/ j. jma y [ 10] ALLU V,HALDER H. Bohrr ad i usf o rc e r t a i nc l a s s e so fs t a r l i keandc onvexun i va l en tf unc t i ons[ J]. J ou r na lo f a. 2020. 124519. 2021, 493( 1): 124519. DOI: 10. 1016/ Ma t hema t i c a lAna l s i sandApp l i c a t i on, j. jma y [ 11] ALIR M, JAIN N K, RAVICHANDRAN V. Bohrr ad i usf o rc l a s s e so fana l t i cf unc t i ons[ J]. Re su l t si nMa t hema t  y i c s, 2019, 74( 4): 179( 1  13). DOI: 10. 1007/s 00025  019  1102  z. [ 12] CONWAYJB. Func t i onso fonec omp l exva r i ab l e Ⅱ [M]. Be r l i n: Sp r i ng Ve r l ag, 1995. [ 13] LANDAU E, GAIER D. Da r s t e l l ungundbeg r ündunge i n i rneue r e re r i s s ede rf unk t i onen t he o r i e[M]. Be r l i n: ge gebn Sp r i nge r Ve r l ag, 1986. (责任编辑:黄晓楠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黄心中) 第 42 卷 第4期 2021 年 7 月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l. 42 No. 4 J ou r na lo f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 r a lSc i enc e) y( Ju l. 2021 犇犗犐: 10. 11830/ I SSN. 1000 5013. 202011019 ?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孙传志,汪佳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要: 在满足一定的初值、边值条件下,结合不同的 差 分 格 式 对 非 线 性 薛 定 谔( NLS)方 程 进 行 数 值 求 解 .分 别利用经典的向前差分算子、二阶中心差分算 子、 Cr ank Ni c o l s on 方 法 和 紧 致 差 分 算 子 构 造 向 前 Eu l e r格 式、 Cr ank Ni c o l s 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并证明 Cr ank Ni c o l s on 格式和紧致 差 分 格 式 精 确 保 持 离 散 质 量 守 恒 和 能量守恒 .利用数学软件 MATLAB 进行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所构造的 3 种格式具有合理性及有效性 . 关键词: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向前 Eu l e r格式;Cr ank Ni c o l s on 格式;紧致差分格式;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中图分类号: O241. 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013( 2021) 04 0551 10 ? ? ? 犛 犲 狏 犲 狉 犪 犾犇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犮 犲犛 犮犺犲犿犲 狊犳 狅 狉犖狅狀 犾 犻 狀犲 犪 狉犛 犮犺狉 犱 犻 狀犵 犲 狉犈狇狌犪 狋 犻 狅狀 SUN Chuanzh i,WANGJ i a l i ng ( Schoo lo fMa t hema t i c sandS t a t i s t i c s,Nan i ngUn i ve r s i t fI n f o rma t i onSc i enc eandTe chno l ogy,Nan i ng210044,Ch i na) j yo j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Unde rt hec ond i t i ono fi n i t i a lva l ueandbounda r l ue,t he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 NLS)e t i on yva qua nume r i c a ls o l u t i oni ss o l vedbyd i f f e r en td i f f e r enc es cheme s.Thef o rwa r dEu l e rs cheme,t heCr ank Ni c o l s on s chemeandt hec ompa c td i f f e r enc es chemea r ec ons t r uc t edbyus i ngt hec l a s s i c a lf o rwa r dd i f f e r enc eope r a t o r, t hes e c ond  o r de rc en t r a ld i f f e r enc eope r a t o r,t heCr ank Ni c o l s onme t hodandt hec ompa c td i f f e r enc eope r a t o r. I ti sp r ovedt ha tt heCr ank Ni c o l s ons chemeandt hec ompa c td i f f e r enc es chemeke ept hec ons e r va t i ono fd i s  c r e t ema s sandene r c cu r a t e l r r i ngou texpe r imon t a lc a l cu l a t i onbyus i ngma t hema t i c a ls o f twa r eMAT gya y.Ca y LAB,wef i ndt ha tt het hr e es cheme sc ons t r uc t eda r er e a s onab l eande f f e c t i ve. 犓犲 狉 犱 狊: 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f o rwa r dEu l e rs cheme;Cr ank Ni c o l s ons cheme;c ompa c td i f f e r  qua 狔狑狅 s sc ons e r va t i on;ene r ons e r va t i on enc es cheme;ma gyc 1926 年,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薛定谔方程,作为量子力学领域的 基本方 程,它 对物理领 域的研 究具 有深远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单纯线性模型已经不 足以描述 这个 世 界 的 所 有 现 象,学 者 们 将 视 线 逐渐转移到非线性模型的研究 . 20 世纪 70 年代,在含非线性项的色散方程 的研究中,Ha s egawa 推导出 非线性薛定谔( 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qua t i on, NLS)方 程,广 泛 应 用 于 应 用 数 学 和 量 子 力 学 等 物 理 领 域,如光脉冲在色散与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原子激光产生的 Bos e E i ns t e i n 凝 聚效应,电磁 场中 超导电 子的运动等 . 狌狋+狌狓狓 +β 狌 2狌=0.其 中, i为 虚 数 单 位 . NLS 方 程 对 分 析 NLS 方程的一般形式为i β 为 实 常 数; 求解具有一定难度,没有统一和高效的方法,在对非线性 方 程的各 类研 究 中 发 现,非 线 性 方 程 在 很 多 情 况下都不具备解析解,只有给出具体的限定条件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 .关于同一个 NLS 方程,若给定的 初始波函数不同,波函数的随时演化模式也会产生变化,为此,利用数值模拟研究 NLS 方程 . 收稿日期: 2020 11 12 ? ? 通信作者: 汪佳玲( 1990 ),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 E ma i l: wj l 19900724@126. c 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1180127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启动项目( 2017r 09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52 2021 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张云峰 [1]运用算子 半群方法证明了 NLS 方程的解存在唯一性及解 的 一 些 性 质;孟 佳 [2]利 用 有 限 差 分 法 对 具 体 的 NLS 方 [] 程问题展开数值求解; Bo rhan i f a r等 3 研究薛定谔方程 近 似 解 的 构 造,并 在 实 验 中 加 以 验 证; Ashy r a l  y [] ev 等 4 研究含相关系数的高维分数阶薛定谔微分方程混合问 题的一 阶及二 阶精度 差分 格式,并 得到这 [] 些差分格式解的稳定性分析; Z i s owsky 等 5 建 立 并 分 析 求 解 NLS 方 程 的 不 同 有 限 差 分 格 式 的 离 散 人 工边界条件,借助数值算例证明其稳定性和正确性 . 偏微分方程领域中的数值计算方法都很经典,主要包括算子分裂法,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 等 [6].有 限差分法是求常(偏)微分方程及方程组的定解的方法,它较为 灵活 简单,普 遍 性 强,因 而 方 便 利 用 计 算 机进行编程求解 .在相关格式数值研究中,王海等 [7]简 要分 析 二 阶 中 心 差 分 的 理 论 基 础,在 此 基 础 上 构 造声波方程的该格式,建立相关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吴宏 伟 [8]证 明 紧 致 差 分 格 式 的 解 的 相 关 性 质,并 利用该格式数值求解一类半 线 性 抛 物 型 方 程;李 华 等 [9]对 Cr ank Ni co l son 差 分 格 式 的 误 差、稳 定 性 等 展开分析证明,并联立具体的数值算例加以论证;文献[ 10  11]提出非线性差分格式,证明解 存在 唯一性 和二阶收敛 犔∞ 范数,并提出一种迭代 算 法 求 解 非 线 性 差 分 格 式;Wang[12]构 造 最 优 收 敛 速 度 的 紧 致 有 [ ] 限差分格式,即 犔∞ 范 数下 空间上 4 阶及 时间 上 2 阶精度; Pa t e l等 13 针 对具体 偏微分方 程提出 一 种 无 条件稳定的紧致有限差分格式,并证明所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收敛性 . [ ] [ ] NLS 方程格式守恒性一直备受学者 们 的 重 视 1417 ,张 鲁 明 等 18?19 针 对 NLS 方 程 构 造 新 的 守 恒 差 [ ] 分格式,并对该守恒格式的收敛稳定性展开证明; Lü 等 20 推导 出 NLS 方程 的一 种新求 解方 法,并利用 [ ] 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准确保持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I sma i l等 21 提出 求解 NLS 方程的 一 种 线 性 隐 式 守 恒 方法,并在数值实验中表明该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备二 阶精度且能精确 地保持能 量守恒;Wang[22] 提出一种求解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的能量守恒算 法,并 分析所 提 算 法 的 可 解 性、稳 定 性 和 误 差 估 计; [ ] Wang23 提出并分析一个关于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 的线 性 守恒 差分格 式;文 献[ 24  26]针 对 带 周 期 边 界条件的非线性 薛 定 谔 方 程,分 别 提 出 紧 差 分 的 能 量 守 恒 格 式,并 给 出 无 网 格 比 的 误 差 估 计;Gong 等 [27]利用 Four i e r拟谱方法构造求解 2 维非线性薛 定 谔 方 程 的 一 个 能 量 和 质 量 守 恒 格 式 并 加 以 分 析; [ ] [ ] He28 构造并分析了非线性薛定谔方 程 的 一 个 质 量 且 能 量 守 恒 的 局 部 非 连 续 Ga l e rk i n 方 法; Cu i等 29 [ ] 结合 SAV 方法构造非线性薛 定 谔 方 程 的 任 意 高 阶 的 保 结 构 指 数 Runge Ku t t a 方 法;Wang 等 30 研 究 两个高维薛定谔方程的傅里叶拟谱格式及方程的爆破行为 .本文 在一 定 初 值、边 值 条 件 下,结 合 不 同 的 差分格式对 NLS 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 1 数值格式的构造 考虑如下 NLS 方程的初值、边值问题,即 i 狌狋+狌狓狓 +β 狌 2狌=0, 狓∈犚, 狋>0, ( 1) 狓∈犚, ( 2) 初值条件为 狌( 狓, 0)=狌0( 狓), 边值条件为 狌( 狓, 狋)→0, 狓 →∞ , 狋>0. 式( 1)~ ( 3)中: 狌0( 狓)为已知光滑函数,函数随着 狓 →∞ 迅速向 0 衰减 . ( 3) 当 狓 ≥1 时,方程的解飞快地向0 衰减,所以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Ω= ( 狓L , 狓R )上对式( 1)~ ( 2)展 开数值求解,其中, 狓L , 狓R ≥1,得到如下初值、边值问题,即 i 狌狋+狌狓狓 +β 狌 2狌=0, 狓∈Ω, 狋∈ [ 0, 犜], ( 4) 狓∈Ω= [ 狓L , 狓R ], ( 5) 初值条件为 狌( 狓, 0)=狌0( 狓), 边值条件为 狌( 狓, 狋)=0, 式( 4)~ ( 6)的质量守恒律为 狓=狓L 或 狓=狓R , 狓∈Ω.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6) 第4期 孙传志,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狓R 犕( 狋)= 553 ∫ 狌(狓,狋) d狓 = 犕(0). ( 7) 2 狓L 能量守恒律为 1 狓R 1 狓R 犈( 狋)=- 狌狓 ( 狓, 狋) 2d狓 + β 狌( 狓, 狋) 4d狓 = 犈( 0). 2 狓L 4 狓L ∫ ( 8) ∫ 狓R -狓L , , 犜 对区域 Ω= [ 0, 犜]× [ 狓L , 狓R ]划分网格,取时 间 步 长τ= ,空 间 步 长 犺= 犖 犑∈犖  ,则 有 犖 犑 狋狀 =狀τ( 0≤狀≤犖), 狓犼=狓0 +犼犺( 0≤犼≤犑, 狓0 =狓L).记 Ωτ= { 狋狀|1≤狀≤犖 -1}, 狋狀|0≤狀≤犖 }, Ωτ = { Ω犺 = 狀 { 狓犼|1≤犼≤犑-1}, 狓犼|0≤犼≤犑}, 狏犼 0≤犼≤犑}为 Ω犺,τ上 Ω犺 = { Ω犺,τ=Ωτ×Ω犺 , Ω犺,τ=Ωτ×Ω犺 ,设{ |0≤狀≤犖 , 的一个网格分量,引入差分记号,有 1 狀+ 2 狏犼 = 1 (狀 狀+1), 狏 +狏 2 犼 犼 1 狀-1 狀+1 ), 狀 ^ 狏犼 = ( 狏 +狏犼 2 犼 狀 δ狋狏犼 = 1 (狀+1 狀 ), 狏犼 -狏犼 τ 狀+1 狀-1 ^狋狏狀 = 1 ( ), 犇 狏犼 -狏犼 犼 2 τ 狀 δ狓狏犼 = 1 (狀 狀 ) 狏 +1 -狏犼 犺 犼 狀≠犖 , 狀≠0, 犖, 犼≠犑, 1 狀 2 狀 狀 狀 , 犼≠0, 狏犼+1 -2狏犼 +狏犼 犑. δ狓狏犼 = 2 ( -1 ) 犺 槇 槇 ° 令狏狀 = { …, ,则狏狀 为Ω犺 上的一个网格函数 . 狏狀 狏狀 狏狀 犞犺 = { 狏| 狏=狏1 , 狏2 ,…, 狏犑-1 },记 犞犺 = { 狏| 狏= 犑} 0, 1, 犑-1 ° { 狏犼|0≤犼≤犑}∈犞犺 ,且 狏0 =狏犑 =0},设 狌, 狏∈犞h,离散内积定 义为 〈 狌, 狏〉 犑 =犺 ∑狌犼狏犼,离散 范数 定义为 犼=0 犑-1 1 2 犑-1 1 4 1 2 ,狏 , 狏, 狏〉 犺 狏犼 4 ) ,‖狏‖ ∞ = max 狏犼 ,‖δ狓狏‖犑 = ( 犺∑ δ狓狏犼 2 ) .其中, ‖狏‖犑 = 〈 犑 ‖ ‖犑 4 = ( ∑ 0≤犼≤犑 犼=0 犼=0 1 狏 +1 -狏犼), 狏 表示狏 的共轭复数 . δ狓狏犼= ( 犺 犼 1 1 2 通过简单计算,能够得到 ‖δ狓狏‖犑 = 〈-犃 狏, 狏〉 .矩阵 犃 是根据二阶中心差分算子得到的,即 犃= 2 犑 犺 0 0 … 0烌 烄-2 1 烄10 1 0 0 … 0烌 0 1 -2 1 0 … 1 10 1 0 … 0 0 1 -2 1 … 0 1 0 1 10 1 … 0 , 对 角 占 优,可 逆, .记矩 阵 犛= 犛 犎= 12             0 … 0 1 -2 1 0 … 0 1 10 1 烆0 … 0 0 1 -2烎 烆0 … 0 0 1 10烎 ~ ~ ~ 1 犛-1 ,再定义范数 ‖ 狏〉 ,其中 狏∈犞犺 .‖狏‖ ∞ ,‖狏‖犑 和 ‖狏‖犑,4 都 是 犞犺 上 的 范 数,依 | δ狓狏‖ |= 〈-犎犃狏, 2 ∞ 次为 犔 范数(无穷范数),平均范数( 2 范数)和 4 范数 .‖δ狓狏‖犑 和 ‖ | δ狓狏‖ |均是 犞犺 上的半范数 . 2 几种差分格式 2. 1 向前 犈狌 犾 犲 狉格式 狀 狀 设函数 犝 = { 犝犼 0≤犼≤犑}为空间 Ω犺,τ 上的网格函数,其中, 犝犼 =狌( 狓犼, 狋狀 ), 0≤狀≤犖 , 0≤ |0≤狀≤犖 , 狓犼, 狋狀 )处,考虑方程( 4),有 犼≤犑.在结点( 2 狌 , ) 狌( , ) i ( 狓犼 狋狀 + 2 狓犼 狋狀 +β 狌( 狓犼, 狋狀 ) 2狌( 狓犼, 狋狀 )=0, 狋  狓 由二阶中心差分算子和向前差分算子,有 0≤狀≤犖 -1, 1≤犼≤犑-1. ( 9) 2 犺24狌( , ) 狌( , ) 1 [ ( , 狋狀 )-2狌( 狓犼, 狋狀 )+狌( 狓犼+1 , 狋狀 )]- 狀 = 2 狌狓 狀狋 狀 = 犼狋 犼-1 , 2 狓 12狓4 ζ犼 犺 狓 犺24狌( , ), 2 狀 , δ狓犝犼 - 狀狋 狀 12狓4 ζ犼 狓犼-1 <ζ犼,狀 <狓犼+1 ,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10)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54 2021 年 2 狌( , ) 1 [ ( , ) ( , )] τ狌( , ) 狓犼 狋狀 = 狌 狓犼 狋狀+1 -狌 狓犼 狋狀 - 狓犼 η犼,狀 = 狋 2 狋2  τ 2 狀 δ狋犝犼 - τ狌( , ), 狓犼 η犼,狀 2 狋2 ( 11) 狋狀 <η犼,狀 <狋狀+1 . 将式( 10),( 11)代入式( 9),有 i2狌( , ) 犺24狌( , ), τ 狀 2 狀 狀 2 狀 , i 狓犼 η犼,狀 + δ狋犝犼 +δ狓犝犼 +β 狌犼 狌犼 = 狀狋 狀 2 12狓4 ζ犼 狋2 结合式( 5)~ ( 6),有 0 犝犼 =φ( 狓犼), 狀 犝狀 0 =犝犑 =0, 0≤狀≤犖 -1, 1≤犼≤犑-1.( 12) 0≤犼≤犑, 1≤狀≤犖 . 忽略式( 12)的小量项,用 狌 代替 犝 ,得到差分格式,即 狀 2 狀 狀 2 狀 i 0≤狀≤犖 -1, 1≤犼≤犑-1, δ狋狌犼 +δ狓狌犼 +β 狌犼 狌犼 =0, 狀 犼 ( 13) ( 14) 狀 犼 狌 =φ( 狓犼), 狀 狌狀 0 =狌犑 =0, 0≤犼≤犑, 0 犼 ( 17) 1≤狀≤犖 . 以上格式即为 NLS 方程的向前 Eu l e r格式,是一个非线性显式格式,记 2 4 i 狌 ,) ,1 狌 ,) , 狓狋 狓狋 max 2 ( max 4 ( 2 12 狋  狓 根据上面格式的构造过程,截断误差 犚犼(1,狀) 满足 { } 犮1 =max ( 15) ( 16) 犡L ≤狓≤犡R , 0≤狋≤犜. () 2 犚犼1,狀 ≤犮1( τ+犺 ), 0≤狀≤犖 -1, 1≤犼≤犑-1. 向前 Eu l e r格式( 15)~ ( 17)的数值解在时间和空间方向分别具有 1 阶、 2 阶精度 . 2. 2 犆狉 犪狀犽 犖犻 犮 狅 犾 狊 狅狀 格式 ( 18) 令狋狀+ 12 = 1 ( 狋狀 +狋狀+1),在点 ( 狓犼, 狋狀+ 12 )处考虑方程( 4),有 2 2 狌 狌 i ( 狋狀+ 12 )+ 2 ( 狓犼, 狋狀+ 12 )+β 狌( 狓犼, 狋狀+ 12 ) 2狌( 狓犼, 狋狀+ 12 )=0. 狓犼, 狋  狓 式( 19)中: 0≤狀≤犖 -1; 1≤犼≤犑-1. 结合式( 10)及如下式( 20)~ ( 22),即 2 2 2 4 狌( , 1 ) 1 狌( , ) 狌( , ) τ 狌 ( , ), 狓 狋 + 狓 狋 狓 狋 = - 狓犼 ξ犼,狀 狀 狀 +1 狀 + 犼 犼 犼 2 2 2 2 狓2 8狓2 狋2 狓 狓 [ ] 2 3 狌( , 1 ) τ 狌( , ), 狀 狓犼 狋狀+ 2 =δ狋犝犼 - 狓犼 η犼,狀 狋 24 狋3  ( 19) 狋狀 <ξ犼,狀 <狋狀+1 , ( 20) 狋狀 <η犼,狀 <狋狀+1 , ( 21) 1 1 2 狀 2 狀+1 2 2 )+狅( 狌( 狓犼, 狋狀+ 12 ) 2 = (狌( 狓犼, 狋狀 ) 2 + 狌( 狓犼, 狋狀+1) 2 )+狅( 22) τ )= (犝犼 + 犝犼 τ ),( 2 2 并利用向前 Eu l e r格式类似的推导过程,有 1 1 () 狀 2 狀+ 狀 2 狀+1 2 狀+ 2 ) i 犝犼 =犚犼2,狀 , 0≤狀≤犖 -1, 1≤犼≤犑-1. ( 23) δ狋犝犼 +δ狓犝犼 2 +β (犝犼 + 犝犼 2 () 2 2 式( 23)中: 犚犼2,狀 =犮2( 0≤狀≤犖 -1, 1≤犼≤犑-1 称为局部截断误差, 犮2 是与 犺 和τ 无关的常数 . τ +犺 ), 狀 狀 忽略式( 代替 犝犼 得到 Cr 23)小量项,结合初边值条件( 5),( 6),用 狌犼 ank Ni co l son 格式,即 1 1 狀 2 狀+ 狀 2 狀+1 2 狀+ 2 ) i 狌犼 =0, 0≤狀≤犖 -1, 1≤犼≤犑-1, δ狋狌犼 +δ狓狌犼 2 +β (狌犼 + 狌犼 2 0 狌犼 =φ( 狓犼), 0≤犼≤犑, ( 24) ( 25) ( 26) 狀 狌狀 1≤狀≤犖 . 0 =狌犑 =0, 与向前 Eu l e r格式不同, Cr ank Ni co l son 格式是一 个 非 线 性 隐 式 格 式, Cr ank Ni c o l son 格 式( 24)~ ( 26)的数值解在时间和空间方向上都具有 2 阶精度 . 2. 3 紧致差分格式 犽 犽 犽 烄1 ( , 狌犼 0狌犼 +狌犼 1≤犼≤犑-1, -1 +1 +1 ) 犽 定义紧致差分算子 犃犺狌犼 然 后,在 点 ( =烅12 狓犼, 狋狀+ 12 )处 考 虑 NLS 犽 烆狌犼 , 犼=0, 犑.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孙传志,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555 方程,有 2 狌 狌 i ( 狓犼, 狋狀+ 12 )+ 2 ( 狓犼, 狋狀+ 12 )+β 狌( 狓犼, 狋狀+ 12 ) 2狌( 狓犼, 狋狀+ 12 )=0, 狋  狓 ( 27) 式( 27)中: 0≤犼≤犑; 0≤狀≤犖 -1. 结合式( 20)~ ( 22),有 1 1 2狌( , ) 2狌( , ) β ( 狀 2 狀+1 2 狀+ 2 ) + 犝犼 + 犝犼 犝犼 +犮3τ2 =0. 狀 + 狀+1 犼狋 犼狋 2 狓 2 狓 2 2 狓 狓 式( 28)中: 0≤狀≤犖 -1; 0≤犼≤犑-1; 犮3 是与 犺 和τ 无关的常数 . 对式( 28)两边同时乘以 犃犺 ,经过变换有 狀 i δ狋犝犼 + 狀 i 犃犺δ狋犝犼 + [ ] ( 28) 2 2 1 狌 , ) 狌 , ) 犃犺 2 ( 狓犼 狋狀 +犃犺 2 ( 狓犼 狋狀+1 + 2 狓 狓 [ ] 1 狀 2 狀+1 2 狀+ 2 ) 犃犺 β (犝犼 + 犝犼 犝犼 +犮3τ2 =0, 2 0≤狀≤犖 -1, 1≤犼≤犑-1. ( 29) 由于 犃犺 2 4 6 狌( , ) 2 狀 犺 狌( , ), , 狀 =δ 狓犝犼 - 狀狋 狀 犼狋 2 狓 240狓6 ξ犼 狓 狓犼-1 <ξ犼,狀 <狓犼+1 , 2 2 狌 , ) 1 犃 狌( 犺4 6狌( , ) 2 狀 2 狀 1 狋狀 )+犃犺  2 ( 狓犼 狋狀+1 = 1 ( 犺 δ狓犝犼 +δ狓犝犼+ )+ θ犼,狀 θ犼,狀 . 犼, 2 狓 2 2 240狓6 狓 狓 式( 31)中: 狓犼-1 <θ犼,狀 <狓犼+1 ; 狋狀 <θ犼,狀 <狋狀+1 . [ 可得 ] ( 30) ( 31) 将式( 31)代入式( 29),有 1 1 狀 2 狀+ 2 狀 2 狀+1 2 狀+ 2 ) i 犃犺δ狋犝犼 +δ狓 犝犼 +犃犺 β (犝犼 + 犝犼 犝犼 =犚犼3,狀 , 2 () 2 4 式( 32)中: 犚犼3,狀 =犮3( 犮3 是与 犺 和τ 无关的常数 . τ +犺 ), () ( 32) 狀 狀 结合初边值条件( 代替 犝犼 ,得到紧致差分格式,即 5),( 6),并忽略小量项,用 狌犼 1 1 狀 2 狀+ 2 狀 2 狀+1 2 狀+ 2 ) i 犃犺δ狋狌犼 +δ狓 狌犼 +犃犺 β (狌犼 + 狌犼 狌犼 =0, 0≤狀≤犖 -1, 1≤犼≤犑-1, 2 0 狌犼 =φ( 狓犼), 0≤犼≤犑, ( 33) ( 34) 狀 ( 狌狀 1≤狀≤犖 . 35) 0 =狌犑 =0, 紧致差分格式也是一个非线性隐式格式,利用前面定义的矩阵 犃 和 犎 ,可以将式( 33)表示为 1 1 狀 狀+ 狀 2 狀+1 2 ) i 狌狀+ 2 =0, 0≤狀≤犖 -1. δ狋狌 +犎犃狌 2 +β (狌 + 狌 2 紧致差分格式( 33)~ ( 35)的数值解在时间和空间方向上分别具有 2 阶, 4 阶精度 . ( 36) 3 守恒性 ° 2 引理 1[26] 对于任意的 狌, 狏∈犞犺 ,有〈 狏〉=- 〈 δ狓狌, δ狓狌, δ狓狏〉. 槇 ~狀+1 ~狀 ) ~狀+1 ~狀 〉 引理 2[26] 对于任意的 狌狀 ∈犞犺 , , 狀=0, 1, 2,…, 犖 -1,则有 Re〈 犎犃( 狌 +狌 狌 -狌 = 2 2 狀+1 狀 ~狀+1 狀 ~狀+1 ~狀 ~ ~ ~ Im〈 犎犃( 狌 +狌 ) 狌 +狌 〉=0.其中, Re, Im 分别表示函数的实部和虚部 . ‖ | δ狓狌 ‖ | -‖ | δ狓狌 ‖ |, 定理 1 Cr ank Ni co l s on 格式( 24)~ ( 26)精 确 保 离 散 质 量 守 恒 和 能 量 守 恒,质 量 守 恒 和 能 量 守 恒 分别为 0 犕狀 = ‖狌狀 ‖2 犑 ≡犕 , 1 狀 2 0 犈狀 =β ‖狌狀 ‖4 ‖δ狓狌 ‖犑 =犈 . 犑, 4- 4 2 式( 37)~ ( 38)中: 狀=0, 1, 2,…, 犖. 证明:式( 24)的紧形式为 1 狌狀+1 -狌狀 2 狀+ 12 β ( 狀 2 i +δ狓狌 + 狌 + 狌狀+1 2 ) 狌狀+ 2 =0. 2 τ 1 式( 39)两边与 狌狀+ 2 作离散内积,得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 37) ( 38) ( 39)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56 2021 年 1 1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2 狀+ 12 ,狀+ 12 〉 β 〈( 狀 2 〈 i + δ狓狌 狌 狌 + 狌狀+1 2 ) 狌狀+ 2 , 狌狀+ 2 〉 犑+ 犑 =0. 2 2 τ 犑 对上式取虚部,有 1 1 1 1 1 ( 狀+1 2 狀 2 2 狀+ βIm 〈(狌狀 2 + 狌狀+1 2 ) 狌狀+ 2 〉 狌狀+ 2 , 狌狀+ 2 〉 ‖狌 ‖犑 - ‖狌 ‖犑 )+Im 〈 δ狓狌 2 , 犑+ 犑 =0. 2 2 τ 1 1 1 1 1 1 2 狀+ 狀+ 狀+ 由引理 1,有〈 又因为〈(狌狀 2 + 狌狀+1 2 ) 狌狀+ 2 〉 狌狀+ 2 , 狌狀+ 2 〉 δ狓狌 2 , δ狓狌 2 , δ狓狌 2 〉 犑 =〈 犑 ∈犚. 犑= 犑-1 1 狀 2 狀 1 2 狀+2 )狌犼 犺 ∑ (狌犼 + 狌犼+ 2 犼=0 1 狀+1 2 狀 2 狀+1 2 狀 2 ∈ 犚.所以 (‖狌 ‖犑 - ‖狌 ‖犑 )=0,即 ‖狌 ‖犑 = ‖狌 ‖犑 ,由此, 2 τ 式( 37)质量守恒 . 将( 狌狀+1 -狌狀 )与式( 39)两边同时作内积,并取实部,有 1 1 2 狀+ βRe〈(狌狀 2 + 狌狀+1 2 ) Re〈 狌狀+1 -狌狀 )〉 狌狀+ 2 ,( 狌狀+1 -狌狀 )〉 δ狓狌 2 ,( 犑+ 犑 =0. 2 ( 40) 1 1 〈2 (狀+1 狀 ),(狀+1 狀 )〉 1 〈 狀+1 , 狀+1〉 1 2 狀+ 因为〈 × 狌狀+1 -狌狀 )〉 狌 -狌 犑 = - δ狓狌 2 ,( δ狓 狌 +狌 δ狓狌 δ狓狌 犑 = 犑 + 2 2 2 1 1 〈 狀+1 , 狀 〉 1 〈 狀 , 狀+1〉,故 1 狀 狀 2 狀+ 狀+1 2 〈 Re〈 狌狀+1 -狌狀 )〉 δ狓狌 , δ狓狌 〉 δ狓狌 δ狓狌 犑 - δ狓狌 δ狓狌 δ狓狌 2 ,( ‖δ狓狌 ‖犑 + 犑+ 犑 =- 2 2 2 犑 1 1 1 1 1 狀 2 狀+1 狀 狀 狀+1 狀+1 2 狀 2 Re 〈 ‖δ狓狌 ‖犑 + Re〈 δ狓狌 , δ狓狌 〉 δ狓狌 , δ狓狌 〉 ‖δ狓狌 ‖犑 + ‖δ狓狌 ‖犑 ,而 犑 - 犑 = - 2 2 2 2 2 犑-1 - 1 狀 2 狀 1 2 狀 2 狀 1 2 狀+1 狀 狀 βRe〈( βRe( ))= 狌狀+2 ,( 狌狀+1 -狌狀 )〉 犺∑ ( 狌犼 狌狀+1犼 -狌犼 狘狌 狘 +狘狌 + 狘 ) 狘狌犼狘 +狘狌犼+ 狘 )( +狌犼 )( 犑 = 2 4 犼=0 犑-1 1 狀 2 狀 1 2 狀 1 2 狀 2 狀 1 4 狀 4 狀+1 4 β犺 ( 狘狌犼 狘 +狘狌犼+ 狘 )( 狘狌犼+ 狘 -狘狌犼 狘 )= β (‖狌 + ‖犑,4 - ‖狌 ‖犑,4).即 β ‖狌 ‖犑,4 - × 4 2 4 ∑ 4 犼=0 1 2 狀 2 2 狀 4 狀+1 狀 38)成立 . ‖犑 =β ‖狌 ‖犑,4 - ‖δ狓狌 ‖犑 .所以 犈 =犈 ,即可证式( 4 2 定理 2 紧致差分格式( 34)~ ( 36)精确保离散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别为 2 狀+1 ‖δ狓狌 0 犕狀 = ‖狌狀 ‖2 犑 ≡犕 , 狀=0, 1, 2,…, 犖. 1 狀 2 0 犈狀 =β ‖狌狀+1 ‖4 ‖ δ狓狌 ‖犑 =犈 , 犑, 4- 4 2 ( 41) 狀=0, 1, 2,…, 犖. ( 42) 1 证明:对式( 36)两边与 狌狀+ 2 作内积,得 1 1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 狀+ 12 ,狀+ 12 〉 β 〈( 狀 2 〈 i + 犎犃狌 狌 狌 + 狌狀+1 2 ) 狌狀+ 2 , 狌狀+ 2 〉 犑+ 犑 =0. 2 2 τ 犑 1 1 1 1 对上式取虚部,由引理 2 可得 Im 〈 又 因 为 〈(狌狀 2 + 狌狀+1 2 ) 犎犃狌狀+ 2 , 狌狀+ 2 〉 狌狀+2 , 狌狀+2 〉 犑 =0. 犑 ∈ 1 狀 2 狀 2 因此,式( 犚.所以 (‖狌狀+1 ‖2 =0,即 ‖狌狀+1 ‖2 41)质量守恒 . 犑 - ‖狌 ‖犑 ) 犑 = ‖狌 ‖犑 . 2 τ 将式( 36)的两边与( 狌狀+1 -狌狀 )作内积并取实部,得 1 βRe〈(狌狀 2 + 狌狀+1 2 )( Re〈 犎犃(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犑+ 犑 =0. 2 4 1 1 狀+1 2 狀 2 由引理 2 可得 1Re〈 犎犃(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 | δ狓狌 ‖ |犑 - ‖ | δ狓狌 ‖ |犑 ,而有β × 犑= 4 2 2 2 1 狀 4 狀+1 2 β (‖狌狀+1 ‖4 Re〈(狌狀 2 + 狌狀+1 2 )( 狌狀+1 +狌狀 ),( 狌狀+1 -狌狀 )〉 .故 - ‖ |δ狓狌 ‖ |犑 + 犑= 犑, 4 - ‖狌 ‖犑, 4) 4 2 1 狀 2 狀 4 β ‖狌狀+1 ‖4 犈狀+1 =犈狀 .因此,式( 42)能量守恒 . ‖ | δ狓狌 ‖ |犑 +β ‖狌 ‖犑,4 , 犑, 4 =- 2 4 4 4 数值实验 4. 1 孤立波的演化实验 初始状况狋=0s时的孤立波波形,如图 1 所示 .选 取 空 间 步 长 犺= 30 ,时 间 步 长τ=0. 0001,对 应 200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孙传志,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的计算区间为[-15, 15]× [ 0, 狋].向 前 Eu l e r格 式 的 孤 立波的波形,如图 2 所示 . Cr ank Ni c o l son 格式 和 紧 致 差 分 格 式 的 孤 立 波 波 形分别如图 3, 4 所示 . 由图2~4 可知:当狋=10s时,向前 Eu l e r格式所得 的孤立波波形有一 些 振 荡,可 能 是 因 为 向 前 Eu l e r格 式 作为显格式,对差分步长较敏感 .因 此,相 对其他 两 种 格 式而言,向前 Eu l e r格式稍显不足 . 当狋=10s时,选取时间步 长( 00001)继 续 采 τ=0. 用向前 Eu l e r格式进行数值模拟,孤立波波形,如图5 所 图 1 初始条件下狋=0s时的孤立波波形 示 .当狋=10狊 时,孤 立 波 波 形 随 着 时 间 步 长 τ 的 减 小, F i 1 So l i t a r f o rmunde r g. y wave 振荡越弱即波形更加稳定 . i n i t i a lc ond i t i ona t狋=0s ( a)狋=1s ( b)狋=10s 图 2 向前 Eu l e r格式的孤立波波形 F i 2 So l i t a r f o rmso ff o rwa r dEu l e rs cheme g. y wave ( a)狋=1s ( b)狋=10s 图 3 Cr ank Ni c o l s on 格式的孤立波波形 F i 3 So l i t a r f o rmso fCr ank Ni c o l s ons cheme g. y wave ( a)狋=1s ( b)狋=10s 图 4 紧致差分格式的孤立波波形 F i 4 So l i t a r f o rmso fc ompa c td i f f e r enc es cheme g. y wave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557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58 2021 年 4. 2 守恒量的保持实验 选取空间步长为 犺= 30 ,空 间 步 长 为 τ=0. 001, 200 对应的计算区间为 [-15, 15]× [ 0, 狋],实 验 结 果 以 图 形的方式给出 .其中, Cr ank Ni co l son 格式对守 恒量 的 保持情况,如图 6 所示 .紧致差 分格 式 守恒量 的保持结 果,如图 7 所示 . 由图 6, 7 可 知: Cr ank Ni co l son 格 式 和 紧 致 差 分 格式均能很好地保持离散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 4. 3 数值格式的计算效率实验 图 5 向前 Eu l e r格式在τ=0. 00001 的孤立波波形 F i 5 So l i t a r f o rmso ff o rwa r d g. y wave 选取空间步长 犺= 30 ,空 间 步 长 τ=0. 0001,对 200 Eu l e rs chemea tτ=0. 00001 ( a)总质量 ( b)质量误差 ( c)总能量 ( d)能量误差 图 6 Cr ank Ni c o l s on 格式对守恒量的保持情况 F i 6 Cons e r va t i ons i t ua t i ono fc ons e r vedquan t i t i e si nCr ank Ni c o l s ons cheme g. 应的计算区间为[-15, 15]× [ 0, 10]. 3 种数值格式在 MATLAB 中的运行时间如下:向前 Eu l e r格式的 运行时间为 15. 072s; Cr ank Ni co l son 格式的运行时间为 1286. 743s;紧致差分格式为 1574. 862s.因 此,向前 Eu l e r格式 的 计 算 时 间 远 远 少 于 其 他 两 个 数 值 格 式,具 有 很 高 的 计 算 效 率 .这 主 要 是 由 于 Cr ank Ni c o l s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是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求解需要使用迭代算法,而 迭代 需要消 耗更多的计算时间,因而计算效率相对较低 . ( a)总质量 ( b)质量误差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第4期 孙传志,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几种差分格式 ( c)总能量 559 ( d)能量误差 图 7 紧致差分格式对守恒量的保持情况 F i 7 Cons e r va t i ons i t ua t i ono fc ons e r vedquan t i t i e si nc ompa c td i f f e r enc es cheme g. 5 结论 分别利用经典的向前差分算子、二阶中心差分算子、 Cr ank Ni co l s on 方法和紧致差分算 子构 造了向 前 Eu l e r格式、 Cr ank Ni co l s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 .引 用 守 恒 性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证 明 了 Cr ank Ni co l s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精确保持离散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 通过数学软件 MATLAB,分别对 3 种 格 式 进 行 了 孤 立 波 的 数 值 实 验 和 计 算,并 研 究 了 Cr ank Ni  co l s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对守恒量的保持 .虽然 3 种 格 式 均 能 对 NLS 方 程 进 行 数 值 求 解,但 是 具 有 不同的特性 .向前 Eu l e r差分格式作为非线性显式格式,易于理解和编程,并且计算时间较少 .而 Cr ank  Ni co l son 格式和紧致差分格式都是非线性隐式格式,通过数 值 实 验 可 以 验 证 它 们 都 能 够 精 确 保 持 离 散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与理论证明相符合 . 这些格式不仅 能 应 用 于 NLS 方 程,还 能 应 用 于 偏 微 分 方 程 领 域 的 诸 多 方 程 中,如 KdV 方 程、 Kl e i n Go r don 方程等 .每种差分格式都具有不同的优劣性,在 具 体的实际情 况 下,可 采 用 较 为 理 想 的 差 分格式进行数值计算 . 参考文献: [ 1] 张云峰 .一类低维广义非线性 Schr d i nge r方程解的研究[ 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0( 2): 1  4. [ 2] 孟佳 .一类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法[ D].开封:河南大学, 2015. [ 3] BORHANIFAR A, ABAZARIR.Nume r i c a ls t udyo f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andc oup l edSchr d i nge re t i onsby qua d i f f e r en t i a lt r ans f o rma t i onme t hod[ op t c om. J]. Op t i c sCommun i c a t i ons, 2010, 283( 10): 2026  2032. DOI: 10. 1016/ j. 2010. 01. 046. [ 4] ASHYRALYEV A, HICDURMAZB. Ont henume r i c a ls o l u t i ono ff r a c t i ona lSchr d i nge rd i f f e r en t i a le t i onswi t h qua t heDi r i ch l e tc ond i t i on[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ompu t e r Ma t hema t i c s, 2012, 89( 13/14): 1927  1936. DOI: 10. 2012. 698841. 1080/00207160. [ 5] ZI SOWSKY A, EHRHARDT M.Di s c r e t ea r t i f i c i a lbounda r ond i t i onsf o r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s[ J]. yc qua 2008, 47( 11): 1264  1283. DOI: 10. 1016/ mcm. 2007. 07. 007. Compu t a t i ona lMa t hema t i c sand Mode l i ng, j. [ 6] 孙志忠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 i s sn. 1005  7] 王海,黄金辉,屈凤林,等 .理论地质模型的 声 波 波 场 数 值 模 拟 [ J].煤, 2011, 20( 3): 3  5. DOI: 10. 3969/ j. 2798. 2011. 03. 002. [ i s sn. 1001  8] 吴宏伟 .一类半线性抛物型方程 的 紧 致 差 分 格 式 [ J].应 用 数 学, 2007, 20( 2): 421  426. DOI: 10. 3969/ j. 9847. 2007. 02. 031. [ 9] 李华,周维奎,邓培智 . Cr ank Ni c o l s on 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研究[ J].矿物岩石, 1998(增刊 1): 239 242. [ 10] SONNIER W J, CHRI STOV CI. S t r ongc oup l i ngo fSchr d i nge re t i ons:Cons e r va t i ves chemeapp r oa ch[ J]. qua Ma t hema t i c sandCompu t e r si nS imu l a t i on, 2005, 69( 5/6): 514  525. DOI: 10. 1016/ ma t c om. 2005. 03. 016. j. [ 11] SUNZh i zhong, ZHAO Dandan. Ont he犔∞ c onve r eo fad i f f e r enc es chemef o rc oup l ed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 genc c amwa. t i ons[ J]. Compu t e r sand Ma t hema t i c s wi t h App l i c a t i ons, 2010, 59( 10): 3286  3300.DOI: 10. 1016/ j. qua 2010. 03. 012.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560 2021 年 [ 12] WANG Ti ngchun. Op t ima lpo i n t wi s ee r r o re s t ima t eo fac ompa c tf i n i t ed i f f e r enc es chemef o rt hec oup l ednon l i ne a r Schr d i nge re t i ons[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a lMa t hema t i c s, 2014, 32( 10): 58  74. DOI: 10. 1016/10. 1016/ qua j. a. 2013. 10. 038. jma [ 13] PATEL KS,MANIM. A nume r i c a ls t udyo fAs i anop t i onwi t hh i  o r de rc ompa c tf i n i t ed i f f e r enc es cheme[ J]. gh J ou r na lo f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andCompu t i ng, 2018, 57( 1/2): 467  491. DOI: 10. 1007/s 12190  017  1115  2. [ 14] WANG Yushun, HONGJ i a l i n.Mu l t i  symp l e c t i ca l r i t hmsf o rHami l t on i anpa r t i a ld i f f e r en t i a le t i ons[ J]. Com go qua i s sn. 1006  6330. mun i c a t i onon 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and Compu t a t i on, 2013, 27( 2): 163  230.DOI: 10. 3969/ j. 2013. 02. 001. [ 15] STRAUSS W, V?ZQUEZL. Nume r i c l as o l u t i ono fanon l i ne a rKl e i n Go r dene t i on[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  qua a lPhy s i c s, 1978, 28( 2): 271  278. DOI: 10. 1016/0021  9991( 78) 90038  4. [ 16] 郭本瑜, V?ZQUEZL.非线性 Kl e i n Go r don 方程的数值解[ J].应用科学学报, 1983( 1): 25  32. [ 17] GUOBenyu, PASCUALPJ. Nume r i c a ls o l u t i ono ft heS i ne Go r done t i on[ J]. App l i edMa t hema t i c sandCompu  qua 1986, 18( 1): 1  14. DOI: 10. 1016/0096  3003( 86) 90025  1. t a t i on, [ 18] 张鲁明,常谦顺 .非 线 性 Schr d i r方 程 初 边 值 问 题 的 守 恒 数 值 格 式 [ J].数 学 物 理 学 报, 2000, 20( 2): 240  245. ge DOI: i s sn: 10. 3321/ 1003  3998. 2000. 02. 015. j. [ 19] 张鲁明,常谦顺 .非线性 Schr d i r方程的一个新的 守 恒 差 分 格 式[ J].高 校 应 用 数 学 学 报: A 辑, 2000, 15( 1): 72  ge 10. 3969/ 78. DOI: i s sn. 1000  4424. 2000. 01. 012. j. [ 20] L Zhongquan, ZHANGLumi ng,WANG Yushun. Ac ons e r va t i veFou r i e rps eudo spe c t r a la l r i t hmf o rt henon l i n  go J]. Ch i ne s ePhy s i c sB, 2014, 23( 12): 120203. DOI: 10. 1088/1674  1056/23/12120203. e a rSchr d i re t i on[ ge qua [ 21] I SMAIL M S, TAHA T R.Al i ne a r l l i c i tc ons e r va t i ves chemef o rt hec oup l ednon l i ne a rSchr d i re t i on yimp ge qua [ ma t c om. 2006. 10. 020. J].Ma t hema t i c sandCompu t e r si nS imu l a t i on, 2007, 74( 4/5): 302  311. DOI: 10. 1016/ j. [ 22] WANG J i a l i ng,WANG Yushun.Nume r i c a lana l s i so fanew c ons e r va t i ves chemef o rt hec oup l ed non l i ne a r y Schr d i nge re t i ons[ J]. I n t e r na t i ona lJ ou r na lo fCompu t e rMa t hema t i c s, 2018, 95( 8): 1583  1608. DOI: 10. 1080/ qua 00207160. 2017. 1322692. [ 23] WANG Ti ngchun.Max imum no rm e r r o r bound o fal i ne a r i z ed d i f f e r enc es chemef o rac oup l ed non l i ne a r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a land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 2011, 235( 14/15): 4237  4250. DOI: Schr d i nge re t i ons[ qua 10. 1016/ c am. 2011. 03. 019. j. [ 24] WANG Ti ngchun, GUO Bo l i n, XU Qi ub i n. Fou r t h  o r de rc ompa c tandene r ons e r va t i ved i f f e r enc es cheme sf o r gyc t he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si ntwod imens i ons[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a lPhy s i c s, 2013, 243( 15): 382  qua 399. DOI: 10. 1016/ cp. 2013. 03. 007. j. j [ 25] HONGJ i a l i n, J IL i ha i, KONGL i nghua, 犲 狋犪 犾. Op t ima le r r o re s t ima t eo fac ompa c ts chemef o r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 apnum. 2017. 05. 004. e t i on[ J]. App l i edNume r i c a lMa t hema t i c s, 2017, 120: 68  81. DOI: 10. 1016/ j. qua [ 26] WANG Ti ngchun, ZHAO Xi ao f e i.Unc ond i t i ona l犔∞ c onve r eo ftwoc ompa c tc ons e r va t i vef i n i t ed i f f e r enc e genc s cheme sf o rt he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i nmu l t i  d imens i ons[ J]. Ca l c o l o, 2018, 55( 3): 34  59. DOI: 10. 1007/ qua s 10092  018  0277  0. [ 27] GONG Yue zheng,WANG Qi,WANG Yushun, 犲 狋犪 犾. Ac ons e r va t i veFou r i e rps eudo  spe c t r a lme t hodf o rt henon l i n  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a lPhy s i c s, 2017, 328: 354  370. DOI: 10. 1016/ cp. 2016. 10. qua j. j 022. [ 28] HE Yang. Cons e r va t i vel o c a ld i s c on t i nuousGa l e r k i n me t hodsf o rt hecub i c  i n t i c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 qu qua [ J]. Op t i k, 2020, 226( 1): 165821. DOI: 10. 1016/ i l e o. 2020. 165821. j. j [ 29] CUIJ i n, XU Zhuang zh i,WANG Yushun, 犲 狋犪 犾.Ma s s  andene r p r e s e r v i ngexponen t i a lRunge Ku t t ame t hodsf o r gy t he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 aml. J].App l i ed Ma t hema t i c s Le t t e r s, 2020, 112: 106770.DOI: 10. 1016/ qua j. 2020. 106770. [ 30] WANG Ti ngchun,WANG J i a l i ng,GUO Bo l i n.Twoc omp l e t e l l i c i tandunc ond i t i ona l l onve r tFou r i e r yexp yc gen eudo  spe c t r a lme t hodsf o rs o l v i ngt henon l i ne a rSchr d i nge re t i on[ J]. J ou r na lo fCompu t a t i ona lPhy s i c s, ps qua /JCP. 2019, 404: 109116. DOI: 10. 1016/J 2019. 109116. (责任编辑:陈志贤 犺 狋 狋 犺犱狓犫. 犺狇狌. 犲 犱狌. 犮狀 狆:∥狑狑狑. 英文审校:黄心中)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华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 然科学综 合性学 术刊 物. 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和理 论与实 践相 结 合 的 方 针,广 泛 联 系 海 外 华 侨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华侨大 学等高 等 学 府 在 基 础 研 究、应 用 研 究 和 开 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华侨高等教育和繁荣 社会 主义科 技事业 服 务. 本 刊 主 要 刊 登 机 械 工 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 机 技术、应 用 化 学、材 料 与 环 境 工 程、化 工 与 生 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数学和管理工程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 结,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理论的论述,以及国内外科技动态的综合评论等内容. 1 投稿约定 1. 1 作者应保证文稿为首发稿及文稿的合法性;署名作者对文稿均应有实质性贡献,署名正确,顺序无 争议;文稿中所有事实均应是真实的和准确的,引 用他 人 成 果 时,应 作 必 要 的 标 注;不 违 反 与 其 他 出版机构的版权协议及与其他合作机构的保密协议;无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数据伪造及一稿两 投等不良行为 .如由上述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由作者本人负全部责任 . 2 个 月 之 后,作 者 若 没 有 收 到 反 馈 意 见,可 与 编 辑 1. 2 自投稿日期起 2 个月之内,作者 不 得 另 投 他 刊 . 部联系 .无论何种原因,要求撤回所投稿件,或者变更作 者 署 名 及 顺 序,需 由 第 一 作 者 以 书 面 形 式 通知编辑部并经编辑部同意 . 1. 3 作者同意将该文稿的发表权,汇编权,纸型版、网络 版 及其他 电子 版 的 发 行 权、传 播 权 和 复 制 权 交 本刊独家使用,并同意由编辑部统一纳入相关的信息服务系统 . 1. 4 来稿一经刊用,作者须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同时编辑部按篇一次性付给稿酬并赠送该期刊物 .本刊 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收录刊源,对此特别声明不另收费用,也不再付给稿酬 . 1. 5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 1 来稿务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论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数据可靠. 2. 2 论文题名字数一般不超过 18 字,必要时可加副题 .文中各级层次 标题要 简短 明确,一般不超 过 15 字,且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 2. 3 署名作者应对选题、研究、撰稿等作出主要贡献 并能文 责自负,一 般 以 不 超 过 3 名 为 宜 .作 者 单 位 应标明单位、所在城市、省份及邮政编码 . 2. 4 摘要应包括研究的目的、使用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和引出的结论等,应写成独立性短文且不含图表 和引用参考文献序号等 .其篇幅一般以 150~250 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 4~8 个为宜 . 2. 5 量和单位符号等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2. 6 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画成曲线图的数据,不宜再列表 .图表应有中英文标题 . 2. 7 参考文献仅选最主要的,且已公开发表的,按规范的内容、顺序、标点书写列入,并按其在文中出现 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和标注. 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引用 . 2. 8 英文摘要尽可能与中文摘要对应,包括题目、作者 姓名、作 者 单 位、摘 要、关 键 词 .用 过 去 时 态 叙 述 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并符合英文写作规范 . 2. 9 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收稿日期;通信作 者为可 联系 作 者 的 姓 名、出 生 年、性 别、职 称、学 历、研 究方向、电子邮件地址;基金项目为课题资助背景及编号,可几项依次排列 . 2. 10 投稿请直接登陆本刊唯一官方网站( www. hdxb. hqu. edu. cn)在线投稿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犚犆犆犛犈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犐 犛犜犐犆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本刊被以下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刊源 ·美国《化学文摘》( CAS) ·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 STN 国际”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期刊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力学文摘 ·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国数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VINITI)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copus) ·德国《数学文摘》( Zb lMATH)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中国物理文摘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犑犗犝犚犖犃犔犗犉犎犝犃犙犐犃犗 犝犖犐犞犈犚犛 犐犜犢 (NATURALSCIENCE ) Huaq i aoDaxueXuebao (Z i r anKexueBan ) (双月刊,1980 年创刊 ) 第 42 卷 第 4 期 (总第 180 期) 2021 年 7 月 20 日 主管单位: 福 建 省 教 育 厅 主办单位: 华 侨 大 学 ( 中 国 福 建 泉 州 362021 ) ( 中 国 福 建 厦 门 361021 ) 编辑出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话:0595  22692545 烄电 烌 电子信箱:j ourna l@hqu. edu. cn 址:www. hdxb. hqu. edu. cn烎 烆网 主 编: 黄 仲 一 印 刷: 泉 州 晚 报 印 刷 厂 国内发行: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邮 政 局 订 购 处: 全 国 各 地 邮 政 局 (所 ) 国外发行: 中 国 出 版 对 外 贸 易 总 公 司 (北京 782 信箱,邮政编码 100011) (B imon t h l t a r t edi n1980 ) y,S Vo l. 42No. 4 ( Sum180) Ju l.20,2021 犆狅犿狆犲 狋 犲 狀 狋犃狌 狋 犺狅 狉 犻 狋 a t i on 狔: TheEduc Depa r tmen to fFu i a nP r o v i n c e j 犛狆狅狀 狊 狅 狉: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y ( , Quanzhou362021 Fu i an,Ch i na) j ( Xi amen361021,Fu i an,Ch i na) j 犈犱 犻 狋 狅 狉犻 狀犆犺 犻 犲 犳 : HUANGZhongy i 犈犱 犻 狋 犲 犱犪狀犱犘狌犫 犾 犻 狊 犺犲 犱犫狔 Ed i t o r i a l Depa r tmen to fJ ou rna lo f Huaq i aoUn i ve r s i t Na t ur a lSc i enc e) y( l:0595  22692545 烄 Te 烌 Ema i l:j edu. cn ou rna l@hqu. //www. t hdxb. hqu. edu. cn烎 p: 烆 Ht 犇犻 狊 狋 狉 犻 犫狌 狋 犲 犱犫狔 Ch i naPub l i c a t i onFo r e i gn Tr ad i ngCo rpo r a t i on ( , P. O. Box782 Be i i ng,100011,Ch i na) j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  50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  1079/N 国内邮发代号:34  41 国外发行代号:NTZ1050 00 元/册 国内定价:10. 60. 00 元/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