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
《内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内科学 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总学时:100 学时 学 分:5.5 适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药理学、诊断学 后续课程:临床实践技能、临床实习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 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 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关键。 本课程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 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进展。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 础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诊疗。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 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引入病例的方法,以病例 带出疾病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学习问题,通过问题把将完成学习内容结 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融 “教、学、做”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临床 技能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职业能力为 主线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包括内科学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 泌尿、造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营养、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 素所致疾病等。 1 本课程总学时 100 节,其中理论 76 节,实践 24 节,第三、四学 期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 3.能够尊重同情病人; 4.能够保护病人的隐私; 5.能够保证病人的安全;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二)知识目标 1.熟悉人体解剖及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 2.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3.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 4.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5.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三)能力目标 1.能够规范操作常用内科临床基本操作; 2.能够对内科病人的病情作出基本的判断; 3.学会对内科病人进行基本的诊疗活动; 4.学会对内科危急重症病人进行抢救; 5.具备对内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六、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 表 1 内科学课程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 序号 学习任务 (单元)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教学安排、 1 2 绪论 呼吸系统 疾病 采用案例分析、任务 学习方法和课程考核标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驱动、小组讨论、视 频教学法 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1.了解本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本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 诊断和防治原则 2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组讨论法 参考学时 (理/实) 2 16+6 序号 学习任务 (单元)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理/实) 3.解释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过程 4.能确认重症哮喘、大咯血、休克型肺炎、呼吸 衰竭并实施抢救措施 5.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能为本系统慢性病患者 制定预防、保健措施,能开展卫生宣教 1.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说出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心 肌病及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 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 循环系统 疾病 3.解释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 间的关系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组讨论教学法 16+3 4.能确认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 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急症并实施抢救措施 5.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能为本系统慢性病患者 制定预防、保健措施,能开展卫生宣教 1.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说出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3.会确认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 组讨论教学法 脑病、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 4 消化系统 疾病 10+3 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并实施相应抢救措施 4.树立预防为主观念,具有体贴、爱护病人的良 好医德医风 1.了解泌尿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说出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 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 5 泌尿系统 疾病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4.对尿液检查、肾功能测定结果作出正确分析、 组讨论教学法 判断 5.树立辨证观点,认识肾脏与全身的辨证统一关 系) 3.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 10+3 1.熟悉贫血的概念、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 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临 6 血液系统 床表现、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 2.了解白血病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熟悉临床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铁的代谢过程及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 3 采用临床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小组讨论 教学法 8+3 序号 学习任务 (单元)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理/实) 机理,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熟悉慢性白血病急性变、DIC 等急症的临床表 现、诊断依据及相应急救措施。 5.掌握使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时的病情观 察及防治。 6.熟悉造血系统辅助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学、细胞 免疫学、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报告的 分析、判断。 1.了解内分泌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7 8 内分泌系 统及代谢 性疾病 风湿性疾 病 并发症、诊断要点、治疗和预防原则。 3.熟悉甲亢、糖尿病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组讨论教学法 4+3 析和判断 4.掌握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的临 床表现及处理措施 1.了解风湿性疾病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2.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 表现、诊断要点、活动性判断及治疗原则。 理论知识采用案例 分析、任务驱动、小 组讨论、视频教学法 4+3 100 (80+20) 合计 七、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本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临床 内科工作岗位为基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中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 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导向,教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 力为本位、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在不同任 务步骤中融入相关知识内容、技能操作项目,体现“教、学、做”为 一体,注重学生内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及临床思维 的培养与形成。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 程平台,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等网络 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课后练习、实践操作视频、多媒体课件、 4 授课计划、教案等放入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实现师生网上 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 任务引领、多媒体讲授与演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小 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仿真练习、床边授课、校内实训、临床 见习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 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本课程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内科技术综合训练室,主要实训设备见表 2。 表 2 内科主要实训设备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四大穿刺术 设备名称 单位 台/套数 胸腔穿刺模拟人 个 4 腹腔穿刺模拟人 个 4 骨髓穿刺模拟人 个 4 腰椎穿刺模拟人 个 4 常用穿刺包 个 60 诊断病床 张 40 常用抢救药物 个 10 常用麻醉药物 个 60 消毒敷料包 个 60 注:本实训设备配备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临床专业实训仪器设备达标”标准(30 人/班) 进行配备,执行中可视班级实际人数进行调整。 (二)校外实训基地 1.有相对固定的、满足毕业生实习需要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 医院为毕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有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 度,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等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比例 1:2~4; 2.根据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各级各类医院为教学见习 基地。教学见习基地的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范围能满 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带教指导教师与见习生比例为 1:10~15。 十、教学评价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 5 合”的评价方式。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占 50%)和课程 终结考核成绩(占 50%)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态度、 学习纪律、作业、实验报告、期中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等;课程终结 考核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核成绩(50%)和技能考核成绩(50%)。 理论考核采用客观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重点考核内科科 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技能操作、服务态度、沟通交流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