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交流小结(5).pdf

Emotiona°3 页 360.935 KB下载文档
2017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交流小结(5).pdf2017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交流小结(5).pdf2017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交流小结(5).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秋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交流小结(5).pdf

UCSB交流小结 2018-05-30 13:35:41 从9月下旬到UCSB开始交流算起,到2月春节时分回国,我已经在圣芭芭拉这个小城待了6个月。期间遇到过加州大火,火势严峻到 UCLA、UCSB停课,雾霾严重到无法呼吸;也遇过洪水和泥石流,看着101公路和西海岸gold line封锁数周,教授们划着船来SB教 课;还遇到过旧金山地震,在木质结构的小屋里感受到了4.3级的震感。父母在国内心惊肉跳,天天关注着加州的新闻,毕竟如此丰富 的人生阅历是生长在鱼米水乡的我从未体验过的。但是,这绝不是我体验的全部。UCSB的交流经历是一次让我重新出发的起点。 一、 学业篇:一个社科学生的学术研究 在一所以Party School著称的研究性大学中,我却惊讶地发现它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让你尝试和 突破自我的机会,所以我必须要为UCSB正名:这个学校有着数量巨多的party,也有恨不得长在图书馆、内心很平静的做学术的学 生。 我在UCSB的秋季学期选修了16个学分,作为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我在那儿选了Political Science专业的三门专业课和一门法语 课。 1. 听讲与发言 在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Politics的两节课之后就要求提交你的听课笔记,而这位老师有着萌萌的加拿大口音 和极快的语速,投影是五彩缤纷的图片,所有的干货都需要你的耳朵竖起来听并且非常专注才能听得懂并且同时记下来。老师会教你如 何做Lecture Notes,最好的听课笔记不是逐字逐句的录音整理稿,而且大多数老师的讲座都是有版权的不能录音,而是能够自己把握 关键的概念、理论和论证过程,最后整理出自己的逻辑和思考。原本我以为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在语言上并 没有遇到很大的障碍。只要做好Reading就会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甚至是深度的了解和思考,由于我在Asian American Politics上养成了做Reading Notes的好习惯,因而在Lecture上就是归纳和再整理的过程。我在Discussion 环节的表现令自己也很 意外,助教主要是归纳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解读Readings的主旨然后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一直都是很踊跃的发言也和别的同学有 相当多的交流。 在一次关于全球汞污染治理的模拟谈判上,我代表WCPA (world coal power association)和别的发达国家斗智斗 勇。虽然没有符合我心目中的期待那样唇枪舌战——毕竟分配到每个人的时间很有限,但是这种换位思考的学习其实在国际政治是必要 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印度裔小哥代表印度,一位墨西哥裔的小哥代表了中国,他们在阅读Position Paper和呈现自己的观点的时 候其实已经知道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利益权衡和现实考量,中国需要承担大国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但也必须回应国内对于经济发展 的呼声,印度的手工业是经济的命脉而手工业进行汞污染治理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因而发达国家需要作出一定的技术、资金补偿,还有 非洲国家作为洋垃圾进口地区之一深受汞污染之害。 Discussion课上还要求每个人选择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介绍该地的环境治理问题, 运用课上所学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策来进行分析原因。我选择了介绍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并且以2014年的APEC蓝作为切入点,以 一个横切面介绍了北京雾霾的不同成因,APEC开会期间北京令人惊讶的蓝天白云,以及这种迅速处理雾霾的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以 及为什么不能长期保持APEC Blue的原因。当我最后说 Hope Air Pollution Eventually Controlled 以呼应APEC 蓝之后全场响起 了掌声,我回到座位上之后,我的课友们纷纷向我微笑点头致意,一位女生对我说:”You really did a great job!” 最后我的 presentation拿到了满分的最高分。在我看来,最大的勇气不是与他们当面争执对中国的片面看法,而是自信地介绍真实的中国制 度,虽然造成了一些困境然而我们意识到并且正在积极应对着空气污染问题。敢于发声、敢于接受质疑,是我学会的重要一课。 2. 阅 读与写作 International Security是一门特别火爆热门的课,虽然大家在一个那么宁静的海滨小镇读书,却对天下大事和国土安全有 着别样的热忱。所以说,作为政治学学生,无论在哪儿都是“喝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啊!老师是非常的幽默风趣,并且非常 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他还说自己曾经到过中国研究,对于中国非常了解也有很开放的心态。 这门课有着虐死人的阅读材料,每周平均 200页不止,我甚至听到本土学生都在抱怨Readings艰涩难懂。因而我有时半夜两点仍然在兢兢业业啃这门课的经典阅读,最后认认 真真做Reading Notes的我竟然成了每次Discussion发言的学生。虽然一开始读一篇谢林写的Arms and Influence我需要2小时才 能读完一个章节,甚至读得云里雾里,但是我深切的明白这是所有英语非母语的学生都必须历经的考验,而能否应对这样的挑战真的只 是意志力的问题。回到复旦之后一段时间变得非常浮躁、情感遭受很大起伏,每每想起当初一个人留在自习室读书的样子就觉得非常安 心。此后每次开始读文章就觉得内心非常平静,并且真的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与作者探讨、总结归纳他的想法,尝试灵活运用他的策略。 老师的课程安排非常有趣,基本上以国土安全为主线,讲解保障国家安全的不同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手段、外交策略以及关照当下的 恐怖主义、海盗、内战的叛乱分子的不对称战略。 在UCSB上的每一门课都要求提交两到三篇短作文,因而短短十周的学期我写了10 篇essay。更加严格的是所有作文都限定字数或者篇幅,而这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而言的要求更高,要用更少的字数表达更多的思考。 在复旦可以洋洋洒洒一万字到了那儿只能精挑细选、反复斟酌我的论点和论据。 以International security这门课为例,一个学期有三 次战略报告的课程作业,第一次是作为萨达姆的幕僚,在伊拉克与美国交恶之际拯救萨达姆,灵活运用军事战略保全萨达姆的姓名和伊 拉克稳定改写历史;第二次是美国应当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和军事手段来解决阿富汗毒品走私问题;第三次则是鉴于奥巴马对于库尔德独 立分子的态度改变,给出你的想法,是否应该支持库尔德从伊拉克独立以及军事、经济、外交策略以及原因。这些政策报告都有字数限 制,为此还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事情。为了精简字数又囊括我所有想要包括的内容我只能运用复杂的语法,助教非常认真地帮我修改不太 恰当的语句,到了期末不再限定字数的时候,助教竟然非常兴奋地和我开玩笑说“没想到你的英语原来这么好!” 3. 学术研究与海外实 践 在出发交流之前我就立项了望道计划和海外交流社会实践,阅读了许多相关文献之后我特别想要了解华裔美国人和海外中国留学生这 两个特殊而又时常被人忽视的群体。世界对他们有太多的误解和成见,而他们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于是在UCSB我选修了Asian American Politics的课程,老师是一位台湾裔美国人,来到美国三十多年对族裔关系感慨万千,对国际学生有着特殊的关爱,在感恩 节的时候她还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让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有温暖如家的感受。 在学期结束之后我就在她的指导下进行了一项针对 中国学生对美国族裔关系看法的研究,采访了17位在UCSB留学的中国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老师以为我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没办法找 到愿意接受采访的学生、或者没法开始研究等,但是我却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找到了采访对象,而且他们对我非常友善,来自不同专 业、却个个满怀理想奔赴他乡求学。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也发现身边真实地存在着花天酒地的中国富二代留学生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都 是踏实肯干、努力进取的留学生。在与他们一对一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非常敏感,甚至遭受过种族歧视。 在美国生活,他们有着太多的无奈和酸楚,一开始的语言不通,自己处理从生活细节到学习未来的种种决定,教授们的特殊“优待”,和 外国朋友确实就是玩不到一起,无法接受party文化,为之后毕业就业而发愁,但是这也不妨碍内心对梦想的追求,仍可以惺惺相惜、 一起写歌做音乐,一起去海滩吹风看星星。最让我感动的是,许多受访者甚至将我当成好朋友一般诉说自己内心的苦恼和做过的傻事、 犯过的错,仿佛我和他们已经认识许久。而在此过程中,我结识了不少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各地的华人留学生,并从与他们的交流中 得知不少中国留学生都会参加基督教会的活动,还针对此进行了调研。 而与这个群体截然不同的,是一个加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二代移 民们——有着中国人面孔的美国学生。“Model Minority(模范亚裔)”是美国主流媒体给他们的称谓。他们普遍不怎么说中文,即使 父母仍然尝试和他们说中文。他们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大多数已经与美国白人学生相差无几。他们渴望融入美国主流的社交圈子,却 非常无奈地被拒之门外,他们不屑于与留学生一起玩耍,却在大马路上被认为是外国人。在不停的撕扯下,有人保持着对自己故土文化 的热爱、秉承着重视教育的家庭传统,专心读书、自信并且成功地交到一群朋友,跻身上游。除了课上与我一起学习的华裔之外,我还 深入了解了一个亚裔美国人聚居的block其中的一个寝室,发现更多的人背负着父母对高绩点的期待,背负着社会对他们作为模范亚裔 的“期待”,而自己却为无法融入大学的社交生活而苦恼,加入兄弟会、参加party,在两种行为准则当中来回撕扯。 二、人文交流篇 1. 坚定自我与拥抱他人 美国人很热情,见面不管认不认识你都会和你打招呼,是我经常听到别人对我说的话。Orientation老师向我 们介绍加州英语的时候我却在玩笑之余读到了距离感:”How are you today” = “Hi” 而不是真正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Let’s have lunch together sometime” = “I have to leave now but I want to be polite”;”That’s very interesting” = “I have nothing to say” 是反讽而不是说这真的很有趣。但也许止步于此、我就再也不敢与别人聊天了,在和别人搭话之前还必须做一番思想 斗争看看对方到底是不是愿意和我聊天。 主动搭话、主动介绍自己、主动询问是我在美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永远充满自信,收起自 己的害怕和恐惧是拥抱别人善意的第一步。即便是短短的相聚也可以恣意洒脱。我的EAP Buddy在我到校后带我走遍校园的每个角 落,去到美丽的海岸线、Campus point,带我找到我每个需要上课的教室(因为UCSB的教室编码真的非常难懂),甚至非常贴心地 告诉我学校里不同饮用水的区别,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黄昏我们曾一起品尝不同水龙头里的水的滋味,笑得那样张扬又开心。作为一 个华裔二代移民,她对学习中文有很大热情,对自己的生物学研究有着极大的热忱并且准备攻读博士,我们时常交流自己的未来、在午 后喝一杯咖啡。当我问起她对UCSB party文化的认同的时候她对我说,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成功的秘诀。 更多时候也许只是偶 遇,让我们相识。新生周的时候参观图书馆,我和两位美国本土Freshman探索了图书馆的每一层藏书室,学校运动社团招新的时候和 越南裔女孩一同攀岩通关,在去迪士尼的时候和墨西哥裔男孩探讨过山车的心理学,把最刺激的项目全部玩遍;走在回家路上因为一起 注意到地上的箴言而结识了一位印度裔女博士,而她竟然是印度瑜伽大赛的金奖得主,还提出免费教我做瑜伽;在做研究的时候与我的 研究对象们成为好朋友,在政治学课上成为唯一敢说话的亚裔女孩,与许多课友成为共同学习的好伙伴;甚至还因为在排队买饭时的一 次大胆搭讪邂逅浪漫。 在此次交流之前我就知道和外国学生很容易交流而很难真正做到知心。我的舍友也是交换生,其中有语言学专业 的新加坡室友、经济学的爱尔兰室友,我们进行过深度探讨,为何作为亚裔即使英语是母语也无法真正融入到西方生活中去,以及爱尔 兰裔在各地遭受歧视的历史,也许骨髓中的文化基因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但是我们当时悲伤的结论却被我们自己推翻,我们成为了相当 要好的朋友,互诉思乡之情、畅想未来之路,排解生活琐碎的烦扰,一起参加社交舞会和做瑜伽,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和音乐。 图 2宿舍组织的迪士尼游乐活动 图 3和室友一起练瑜伽后回家 2. 艺术气息与海滩风景 图 4UCSB海滩的日出 UCSB最让我惊讶的,除了四季宜人的气候和永远温暖的加州阳光,独具一方的海滩和色彩鲜艳的植物,还有萦 绕整个校园的艺术浪漫气息。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我与音乐系、艺术设计建筑系的学生成为好朋友。于是我开始发现了这个校园真正 的魅力。它的建筑和雕塑都是灵动的,借助物理原理而始终做圆周运动的雕塑、隧道里跟随人的移动而闪烁的灯光、草地植物与建筑的 交相呼应。还有丰富多彩的讲座、艺术展览和表演。浪漫的还有10月在海滩边的岩石上看狮子座流星雨,听着海浪拍打峭壁、仰头看见 的繁星点点;一路远足看见云雾缭绕地环抱着UCSB的山脉;长号老师极力鼓励大家去参观她美丽的妻子的画廊…… 舞蹈专业的学生们 自己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热热闹闹地全校选角;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天鹅湖》在这个小镇里上演,人们纷纷穿着亮丽的服饰 前去观看;UCSB的学生还可以拿到各种演出的打折票甚至是免费观看。还记得Andrew Birds的小提琴演奏会在UCSB的礼堂里举 办,运用多种乐器、借助现代科技,他的音乐可以说很是现代,却真能令人声临其境地看到山、触到水;UCSB音乐系学生自己的交响 乐团、自己的声乐学生表演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而且是用意大利语演唱,虽然只有两场,但是每场都爆满轰动一时;还有那每周三 中午音乐系圆圆的中庭里的各种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露天演奏会……回忆起来我竟然自己都感到惊讶,我在这半年内接受了多少艺术 的熏陶。 三、玩乐生活篇:吃穿住行与体验指南 难得出来一次,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各处游玩一下,作为资深玩家我也有很多心 得体会。 首先讲最重要的“住”,我一开始住在Tropicana Gardens房租特别贵而且空间很是狭小都没有独立的空间,但是好处是有自 己的餐厅不用做饭,而且是欢迎多文化的住宿区,因而可以认识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他们有专门的前台和RA(resident assistant),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距离学校也很近大概走路15分钟的距离。但是如果胆大而心细可以尝试住在远一些地方, UCSB周围普遍比较安全,因为UCSB学生卡的持有者在整个小镇坐公交车都是免费的。所以在第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我就租住在稍远的 公寓里,健身设施一样不少也有租房公司的看顾。当然也有比较便宜的转租,但是有可能会住在非常吵闹的party街上,如果室友非常 爱party那就会比较惨了。但是美国的房租真的不是一般的吓人,所以找到一处价格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离学校近且方便还安全让父 母放心的住处是需要详细到了学校之后才能了解清楚的。 说到出行,除了免费公交直达UCSB之外,别的公共交通可以说是让人绝望。 毕竟美国是汽车的社会,没有汽车就寸步难行,美国没有中国那么发达的高铁,因此两个小时车程的洛杉矶与圣芭芭拉我们得坐4小时 的golden line观光列车,虽然圣芭芭拉附近的海岸线景致确实美观,但是列车从不准时。除了汽车之外,你会发现校园里遍地是滑 板、自行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UCSB学生们的滑板技巧都如此高超。开学周的时候学生们为了买一辆学长学姐淘汰下来的便宜的自行 车甚至可以排一条街的队伍。 说起我最爱的食物,多亏我有一个愿意陪我到处吃饭的饭友。UCSB附近有一个大学城Isla Vista,我几 乎尝遍了这个地方所有的餐厅和学校的饭菜。为了缓解我对中餐的想念,我和饭友费尽心思每天吃的不重样。除了校园里的panda express,Isla Vista有一家奶茶店,奶茶旁边是一家中国餐馆,我到的那个学期竟然让一位UCSB的中国学生承包了,雇佣中国留学 生打零工让他们赚些零花钱也吸引了众多同伴去就餐,还有实诚的饺子王,号称麻辣烫的中国面店……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 Woodstock Pizza。最后我与饭友决定自己做菜,两个人双双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钻研菜谱和“今天吃啥”。虽然制造过不少黑料,但 是毕竟是异国他乡的那道番茄炒蛋,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 趁节假日到处游玩是我觉得交流中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去到不同城市,甚至不用去著名景观你都会有别样的感受——来自你真实的体验。在交流开始之前、结束之后、感恩节、圣诞 节、甚至周末的时候都被利用起来进行深度旅游。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我去了加州的旧金山与洛杉矶,东部的纽约、华盛顿与波士 顿,还去了一趟黄石公园, 对美国东西中部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都有了很多新的感受。 总而言之,把握好交流的难得机会,如何在 自己的交流期间平衡自己的学业、人际交往,以及感受当地文化和到处走走看看是关键,也许也是人这一生幸福而充实的关键。感谢这 次半年之旅,让我学会了这么多、心大得可以装得下世界,也涤荡了我浮躁的灵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