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

Colpe6 页 199.314 KB下载文档
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
当前文档共6页 3.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点击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pdf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Jiangsu A dm inistration Institu te 2010年第 4期 总第 52期 N o. 4, 2010 G enera lN o. 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考 尚庆飞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南京 210093) 摘要: 应时而生、 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需要在空间与时间双重维度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其特定的 ! 古今中西 ∀之背景, 加强与当代资本主 义的对话,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时代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 文章编号: 1009 8860( 2010) 04 0012 06 做出重要贡献。 与不同时代的发展及其特征结合起来, 使之能 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 脉搏、回 答时代课 一、应时而生、 因时而变、 与时俱进是 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人 类先进思想 文化的结 晶, 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 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 义的显著特征之一, 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更是马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复杂, 但归根到底, 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 160多 年来, 不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云如何变换, 马克思主 理论源起于实践, 实践对于理论具有不可争议 的逻辑在先性。即使是理论对未来实践的超前 义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从而焕发出恒 预测, 也必须建基于对现实实践的分析和把握。 久的生命力、 创造力、感召力, 成为广大人民群 因此, 理论是特定时代中人类实践的产物, 人类 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个 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 实践发展到特定时代, 就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 条件, 提出了要求, 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 程中,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化、 大众 生活的时代,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 资 化的同时, 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在中 本主义社会及其各种矛盾 有了一定发展的时 国革命、 建设、 改革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历史 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提供了新质元素, 代。那样的一个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 也为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使马克思主义的 为当代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生命活力的焕发 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 收稿日期: 2010 04 21 作者简介: 尚庆飞 ( 1971 ) , 男, 山东莒南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当代中国。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 08ZD005) 子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08CK S004 ) 的阶段性成果。 12 义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理论, 原因就在于, 它 速进入一切日常社会关系的失序状态。这是剧 能够对于那个时代给出很好的、很有力地阐释 烈的阵痛期。在这样一个时期, 人们茫然失措。 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民众, 尤其是大量的无产 和说明。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马克思恩格斯生 活的时代, 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各种矛盾 完全呈现的时代, 这种未能完全呈现出现的时 代特点,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必须 在对新的时代的解释中完成理论的自我更新, 从而最终变革新的时代。 离开了特定的时代背景、 时代需要和知识积 累, 马克思主义是无法产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不可能出现马克思主义。产业革命不仅使 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 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而且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标志就是雇佣劳动 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产业革命爆 发的时期, 也就是社会发展转型的时期。考察转 型时期人类社会的特点, 最为突出的就是新旧两 种势力在价值观、 人生观和伦理观领域的剧烈冲 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就是在 人类社会转型时期诞生的一种理论。它本身就 阶级, 处于信仰理念缺位的状态。资本究竟是 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 资本家究竟是如何神 通广大地成为 ! 新时代 ∀的佼佼者, 进而能够左 右和支配大多数人的命运? 这些问题, 就是新 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 个时代诞生的一种新理论, 目的就是要为民众 阐疑释惑, 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 才说马克 思主义理论是 应时而生 的。 同样,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 断阶段之后提出来的, 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 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使资本主义统治链条出现了有利于革命的薄弱 环节。列宁 立足 俄国 社会 的 国情 实际, 提 出 ! 社会主义可以在 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 ∀的论 断, 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时代。列宁帝国主 是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如果没有这场产业革 义论的形成,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应时而 生, 而且是因时而变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 命, 也就不会有这种社会批判理论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 就成为其所处时代 革命理论, 也有其特定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 十月革命胜利后, 世界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革 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批判理论。我们知道,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越是进入当代, 越是思 命的新时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 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维与理性发达程度提高, 人类自我反思、 社会批 判的能力就超强。换句话说, 社会也正是在反 下,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革命的 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 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 思与批判中前进的。哲学也好, 理论也好, 皆应 征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的理论 诞生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经受严峻考验的时 时而生, 因时而变。尽管人类哲思具有超前预 测的功能, 但是任何一种理论若能得到人们的 重视, 若能改变现实、改变世界, 都必须与具体 时代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理论 诞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 原因是在这 一时代背景下, 资本主义内部固有的矛盾冲突 及其运行机制已经初露端倪, 人类在面对资本 主义这一 ! 崭新时代 ∀之时, 既由于先进生产技 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体会到机器大工业带来的 巨大震撼并由此而欢欣鼓舞, 同时, 作为底层的 工人阶 级, 在摆 脱土地 束 缚之 后所 体会 的是 ! 一无所有 ∀的自由, 他们不得不承担巨大社会 变迁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社会关系的激烈 代, 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 到 80年代末、90 年代初,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这是国际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总结 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在突现中国特色的同时, 也为世界范围的马克 思主义时代化做出了贡献。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的那样, 历史与 逻辑是统一的, ! 历史过程 ∀从 哪里开始, ! 思想过程 ∀也应从哪里开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化与马克思 主义时代化之间的联系 调整。在资本主义的时代, 惯常的、 传统的价值 观、 人生观、伦理观尚未完全转换过来, 社会迅 十七大报告中讲要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13 义鲜明的实践性、 民族性和时代性, 这里提到的 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自信度在提高。从战略上 ! 时代性 ∀, 实际上是在着重强调中国化的背景 看, 这是从 ! 消极防守 ∀向 ! 主动出击 ∀的转变, 下强调时代特色和特点。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 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放在一起 是战略上的 ! 以攻为守 ∀; 从心态上看, 这是从 ! 依附 ∀向 ! 自主 ∀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 这绝 来讲, 这里讲的 ! 中国化 ∀, 侧重强调当代中国 不是一种态度上的自大和自我满足, 而是更多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 地域性, 主要是从空间的 地、更为开拓式地去思考如何完成对经典马克 维度出发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 诞生的西欧国家, 列宁主 义诞生的俄罗斯 ( 斯 思主义的推进, 索求经典走入当代的进程, 探寻 经典走入当代的路径。中国不能脱离世界而独 大林时期以来直到解体前的苏 联 ) , 当然也包 立发展, 世界问题、全球性问题必然在中国有所 括依然存在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执政建 国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提到的 ! 中国 反映, 否认这一点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就是逆历 史的潮流而进。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能解释和 化 ∀, 更多的是以经典马克思主 义为相对固定 回答世界范围内已经遇到、且中国也可能遇到 的参照系, 强调的是中国特色, 强调中国革命、 的问题, 那么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就沦为 建设与改革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不同于一般意 义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 过去相当 教条, 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当代世界的经济 政治文化不断变革, 资本主义自身不断调整, 劳 长一段时间一直是我们理论研究强调的重心。 资冲突的形式不断转换,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 如果仅仅从这一点出发,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竞争时代资本主义的理解需要超越, 列宁在垄 这一背景下看, 那么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 之可资借鉴的范围是相当窄的。而且, 从这样 断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论指导下的资本主 义观需要重新审视、辩证发展。如何以马克思 的理论逻辑出发, 中国经验在一部分人看来只 主义的立场方法推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解、 不过是反抗教条主义的一种修补。 十七届四中全会, 第一次把 ! 时代化 ∀上升 把握和批判, 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当积极介入和 关注的问题。 到与 ! 中国化 ∀并列的层面上来, 看上去只是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化的一个组成部 个表述上的差异, 但其背后 的意义不 可忽视。 分, 它更多强调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 这是自觉地将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世界问题的解 决联系起来了。这种联系的结果必将是对马克 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则更多强调的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 创新 和发 展。 马克 思主 义 ! 时 代 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重要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不 化 ∀, 可以说侧重在时间的维度上讲, 讲的是当 仅是中国大地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仅只会用 ! 地方性语 言 ∀去表 达、理解和 运用马 克思主 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 在马克思主 义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义, 而且是国际的共产主义者, 应当而且能够自 的中心和重心是不断发生位移的。换句话说, 觉地去讲 ! 普通话 ∀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 民族化的进程, 也一定程度上与时代转换的历 从过去只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到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 史进程相统一, 即, 民族化进程与时代进程是密 不可分的。但是, 根据笔者的理解, 十七届四中 代化, 这不只是一种表述方式的不同, 它潜在地 全会讲的马克思主义的 ! 时代化 ∀, 不仅仅是就 意味着: 过去, 我们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 实际上是论证中国化的合理性, 是争取在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时 间推移概念而言, 它还有其超越意识形态、 超越 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合法性地位, 在教条主义 中国一国、 超越东西方差别的意蕴。如何理解 面前, 在原教旨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解面前, 这一点呢? 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 消极地、 防御式地论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合理、 合法性地位。今天, 在中国化的基础上提出时 的发展, 不单纯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而且是 针对人类现代化、 工业化建设的时代化而言的。 代化,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在增强, 标志 中国共产党人今天所生活的时代, 不同于经典 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执政治国实践形成的中 马克思主义作家生活的时代, 不同于苏联社会 14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当然, 我们知道, 即使 如果说中国已经是初步的现代化国家, 西方则 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自身, 也是针对全世界的时 可以说已经成为所谓的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换过 代进展而言。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 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追求, 是基于 渡的国家。在这种动态的差异中, 如果说中国 将长期处于 ! 传统 ∀的地位, 西方则是长期处于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意义而言的。在现实的国 ! 现代 ∀的地位。具体 说, 传统与现代之争, 东 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我们 虽然不主张 ! 输出革 西之争, 出现了时空的历史错位。 命 ∀, 但是, 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和科学性及其适用范围是狭小的, 列宁主义的 中国共产党人讲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是 在与世界相联系的意义上讲的。单就中国一国 诞生,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一国胜利论的 而言, 我们可能还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攻坚 提出,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随之而来的世界革 命之火的点燃。革命最早从世界的东方爆发, 阶段, 这是西方国家已经经历过的时代, 从国情 角度讲, 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尊重国情, 进而引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 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我们处在别人已经经历的 最终在全 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时代。但是,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没有创造性的, 利, 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因此, 在经典 马克思主义作家那里, 在相对而非绝对的意义 我们脚踏实地干好当前工作的同时, 不能没有 超前的眼光, 不能对未来没有规划。这种规划, 上, 不追求自身理论适用范围的普遍性, 不能算 很重要的一个参照物, 就是当代世界发达资本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主义国家所处的时代, 把握这个世界现状与走 因此, 我们在这里讲的时代性, 显然是基于 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特征而言的。社 向, 对中国而言, 意义极其重大。第一, 人家的 错误做法我们要避免; 第二, 形成我们对全球共 会主义能不能战胜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性问题的个性化主张, 共同担负起大国责任。 能否得以发挥,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过时了, 这些问题的回答, 归根到底就要体现在这一理论 承认差距, 可以使我们对国情和世情有更 好的认识, 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认同社 对变动不居的时代的解释力。社会主义想要战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但是, 东西方的差距 胜资本主义, 体现自身优越性, 那就必须在资本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包括中国在内, 落后的东方 主义社会形成以来 ! 时代 ∀中体现出真实有效的 ! 解释世界 ∀和 ! 改变世界 ∀的能力。历史 也证 完全可以通过自 己的努力缩 短这一差 距。当 然, 差距的缩短并不是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 这 实, 马克思主义在每个阶段、 每个时代的发展, 无 还要看不同国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没有 不打上其所处时代的烙印, 无不是马克思及其之 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把握时代特征、掌握时代 忧患意识, 没有比较赶超的动力, 导致这种差距 进一步扩大也完全可能。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七 趋势的基础上而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晶, 无不彰显 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出强烈的与时俱进之品格。 意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三、! 古今中西 ∀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在把握时代性的过程中, 思 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 经验及其严重教训, 借鉴其优长, 回避其不足, 这里可能要涉及的一个问题是世界的时代 性与中国的时代性之间的异同。在人类走向现 或者尽量少付出 一些惨痛的 代价。在此 基础 上, 还应当超前思考问题, 以世界的眼光规划本 代化进程这一时 间维度上, 东方落后 于西方。 土现代化的未来进路。 同时, 空间与地缘上的差异则强烈地显现出传 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的地理分布中, 东西 统与现代的差距。对当代中国而言, 可以说, 古 今之争与东西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交错在一 方差距是明显的。但是, 由于人类所能占有的 资源是有限的, 发达国家无法脱离后发现代化 起。同样是在 21世纪的初叶, 西方发达资本主 国家从而孤身前行。也就是说, 在资源有限性、 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大多数东方国家, 匮乏性背景下, 东西方国家又不得不共同生活 15 在同一个 ! 地球村 ∀上。固然, 世界资源在何时 枯竭, 并不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 四、在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对话中 上, 完全不必时刻忧心忡忡。但是, 对于传统不 可再生资源逐步走向枯竭的趋势的判断, 决不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是杞人忧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全球范围 在任何一个时代, 马克思主义都要面对当 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问题浮出水面。在这个 下时代问题的回答, 并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上与 意义上, 我们完全可以说, 我们与西方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处于同一个时代。 资本主义的各种理论相对话、相竞争。经典马 克思主义创立了一些原则和方法, 如果用这些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要是用马克 原则和方法来解释当下世界、 改变当下世界, 能 思主义来解释中国问题, 那么, 马克思主义时代 化, 就是要 用马克思主义来 解释当代 的时代。 够提供比非马克思主义更好、 更为有效的方案, 这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生命力。但 这个时代既是世界的时代, 当然也包括中国的 是, 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科学性并不是不证 时代, 不仅是针对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 自明的, 它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科学原 且包括中国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义国家, 不仅针对发展中国家, 而且是针对发达 理来结合实践提出阐释。 在任何一个时代, 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一 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开放的今天, 在全球一 切理论, 即使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一样, 都面 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者, 特 临一个 ! 是否过时 ∀这样的提问。所谓的过时, 别是中国 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只看中国不看世 界, 必须放眼 世界, 只有 把握现时代 的世界潮 就是能否解释现实, 能否改变现实。推动马克 思主义的时代化, 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都要有 流, 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正确定位。我们既要用 意识去肩负起来的责任, 我们都要有忧患意识 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自身的问题, 也要用马克 思主义分析世界的问题、 别国的问题, 分析世界 和责任感、 使命感。我们要证明马克思主义是 否过时, 首先要正本清源, 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 与别国的问题是解决好我们自身问题的一个不 原理, 尽可能准确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 了解 可或缺的维度。世界问题的解决与中国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 解决, 是相互关照、 相辅相成的。因此, 所谓的 时代性, 在今天, 在当代中国, 不仅仅是个时间 泽东, 到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 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念, 同时也具有空间意义。 中科学的、 超越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因素。更为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无疑就 体现出极强的解释力,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 重要的是, 我们要去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 生成的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分析当时西 现其时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诸种因素, 综合当时 ( 当然也包括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 ) , 代的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 不仅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问题的良方, 也可 以为世界提供借鉴。在现时代, 中国社会主义 学的精华性因素, 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的。一 切都不是凝固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在发展, 一切 的优越性如何体现, 就应当体现在对人类、 对中 非马克思主义也在发展。我们要当一个称职的 国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上。这些问题解决了, 就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就在现时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 原则和方法来综合提升当代的各种最新理论成 代焕发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西方人近期 果, 来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话。事实上, 以来提出一个所谓的 ! 中国模式 ∀, 更明确地开 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的发展是不可忽视 始总结概括中国经验及其普遍性意义。我们有 理由相信, 冷战意识形态背景下的中国或许并 的, 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且从心态和学 习态度上看, 与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相比, 他们当 不可怕, 但一个另类现代性成功构建的中国却 中的一部分人比我们更加虚心, 比我们更加善 可能让西方人更觉得头痛。 于学习, 更能够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16 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合理性因素。比如说, 在如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 何化解马克思恩格斯尖锐揭露的劳资矛盾问题 为指导, 与时俱进地完成这一理论对现时代的 上, 他们坚定地走出一条在改良背景下的社会 福利与保障之路, 从而延 续了资本主义 ! 垂而 理解和阐释。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创建经典理 论的过程, 就是建基于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 不死 ∀的特征。 之上, 是对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世界问题的 毛泽东说过: !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 不能将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自由 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 也就不能在那 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 资本主义时代, 它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经济、 政 治、文化、 科技的印记。因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只能由列宁解决, 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 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 马克思针对特定时代、 决。∀ 邓小平强调: ! 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 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 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 特定情况所作出的具体结论和一些观点, 必然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 马克思主 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 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时代发展决定的。 以后五十年、 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 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 要始终以如下问题 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 现在的情况, 认识、继承 和发展马克 思列宁主 的回答告诫自己: 能不能像恩格 斯创作 #英国 工人阶级分析 ∃一样, 写出一部当代的 ! 社会各 义。∀ 毛泽东、 邓小平的上述两段话, 是对 阶级分析 ∀? 能不能像马克思创作 #资本论 ∃一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归纳,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样, 写出一部当代的 ! 资本论 ∀? 能不能像列宁 直白地说, 就是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不能 做理论上的懒汉。相反, 必须始终善于学习, 必 一样, 写出一部 当代的 ! 帝国主义论 ∀, 能不能 像毛泽东那样, 写出当代背景下的 #矛盾论 ∃、 须谦虚谨慎学习新东西, 必须在与当代西方资 #实践论 ∃? 总之, 时代的变化, 既对马 克思主 本主义的对话中不断加强学习, 在脚踏实地做 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工作的同时, 不 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又为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践永无止境, 的对话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将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永无止境。为此, 我们 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 一方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不动摇, 另一方面, 还要能够敞开胸怀、解放思想、 消除 参考文献: 成见, 积极学习借鉴一切最新的人文和社会科 [ 1]毛泽东文集: 第 8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学的理论, 人类文明的一切最新成果, 不断深入 调研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 [ 2]邓小平文选: 第 3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1] ( P5) [ 2] ( P291) 责任编辑 周文彬 On AdvancingM arxistM odernization SHANG Q ing fei ( R esea rch Cen ter o fM arx ist Soc ial T heory and Ph ilosoph ica l D epartm ent, N an jing Un iv ers ity, N an jing 210093, Ch ina) Abstrac t: It is the im portant theoretica l na ture ofM arx ism to be bo rn w ith the tim es, change w ith the tim es and ad vance w ith the tim es. It needs to adhere to and deve lopM a rx ism in double d im ensions of space and tim e in o rder to advance active ly the modern ization ofM arx ism on the bas is o f sign ifica tion. It has a specific anc ient and m ode rn, western and Ch i nese backg round for the CPC to advance M arx istm ode rn iza tion wh ile it is an essential pa th to enforce the dia logue between it and m odern capita lism. K ey W ords: M arx ism; S inification; M ode rniza tion; A ge 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