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

じò ぴé今生最爱11 页 517.997 KB下载文档
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培养计划_2022国豪力学.pdf

附件 1 2022 级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工程力学方向 专业教育培养方案 一、 专业历史沿革 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设立于 2022 年,依托国豪书院,赋 予学生书院与学院的双属身份,兼得书院与学院双重关爱。以学生成 长为中心,精准把握“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定 位,施行书院制下高端导师引导的完全学分制,打造强化通专基础、 注重学术素养的“2+1+X”精英化人才培养体系。 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创办于 1958 年,创办目的是为解决工程 人才短缺的困境,响应国家在若干重点工科院校创办力学专业的号召, 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工程力学专业之一。李国豪、徐次达、朱颐龄、翁 智远、徐植信等是早期的学术带头人。1984 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 位授予权,1990 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 年成为首批 工程力学博士点,2000 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设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 年工程力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 年再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2010 年,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 业被列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 年,同济大学力学学科列入上 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21 年工程力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 科专业,入选“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2021 年,依托力学学科,“飞行器力学与控制”纳入上海市Ⅳ类高 峰学科建设范围。半个世纪以来,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先后为国家 和各省市主要设计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 1 计的优秀的业务骨干和高级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同济大学力学学科目前有教授 30 人,副教授 18 人,其中包括国 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 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2 人,教 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 1 人。学科下设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设计五个二级 学科,拥有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以及民航航空器结构智能辅助适航重点 实验室、上海市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发商发-同济大学航 空发动机适航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同济大学-中国商飞飞机内饰与创 意设计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2009 年起建立同济大学五个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的“工程力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二、 学制及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工程力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要求(红字部分的学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学分(如内含实 践学时,请加括 号注明对应学分 数)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 24(0) 14.86%(0) 通识选修课 8(2) 4.95%(1.24%) 46(1) 28.48%(0.62%) 专业基础课 10(0.47) 6.19%(0.29%) 专业必修课 18.5(5) 11.46%(3.10%)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比例(如内含实践学 时,请加括号注明占 比情况) 2 学分(如内含实 践学时,请加括 号注明对应学分 数)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10(0.59) 比例(如内含实践学 时,请加括号注明占 比情况) 6.19%(0.36%) 实践环节课程[包含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 实习、课程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 习等)、企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军训、创新 创业能力拓展项目等] 32(不包括通识 教育课程、公共 基础课程、专业 教育课程的实践 学时学分) 19.81% 个性化课程(包括其他专业类的课程、跨专业交叉课 程等,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使用和认定。各专业可 向学生推荐本专业之外的个性课程修读建议) 13 8.05% 161.5 100% 合计毕业学分 备注:实践环节课程总学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实践学时学 分)为 41.06,占合计毕业学分的 25.42%,本专业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学分占比”已达标。另 外,本培养方案包含本研衔接课程 18 学分,不包含在合计毕业学分内。 本方向毕业时合计修满 161.5 学分。 三、 培养目标 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 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 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 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因材施教,强调个 性化、多样化课程的建设,培养既能从事力学学科科学研究和解决力 学相关工程实际问题,又能从事现代工程结构计算与设计、工程数值 仿真、结构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新材料开发与研制等工作的复合型 人才。 3 四、 毕业要求 同济大学国豪精英班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要求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能将其用于工程制造和维护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 中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 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 1.2 掌握工程数学、工程基础科学和工程力学专业核心知识内 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容,分析、解决航空航天、土木、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复 问题。 杂工程问题。 2.1 具备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综述分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 析航空航天、土木、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2.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 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达结构分析、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价中的复杂工程问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 题。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 2.3 能够分析判断结构分析、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价 论。 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制定评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 路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 3.1 能根据市场需求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 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法和技术,设计针对结构分析、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价中的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用图纸、设计报告、工艺规范 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 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 3.2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 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够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3.3 能够运用经济和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方案及其可行性,主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 导并实施解决方案。 等因素。 4.1 能够基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根据待研究问题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 的特点,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 4.2 针对结构分析、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价等的复杂 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性、综合性及系统性特点,掌握在复杂工程问题中发现并筛选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出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4.3 能正确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用设备及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合理有效的结论。 和分析,并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 5.1 掌握 CAD/CAE/CAM 等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相关软件完成对 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 力学问题的数值建模和分析的初步能力。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5.2 能够选择、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结构分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析、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价等,并理解其局限性。 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 5.3 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本专业复杂 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工程问题的系统应用与开发。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 6.1 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合 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 理分析工程实践的内容、过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 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 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4 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2 能够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相关基础知识, 分析航空航天、土木、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中遇到的复杂工 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评价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等的影响,用于解决方案的完善。 6.3 能够识别、量化和分析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 用对社会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工业生产和研发的要求,了 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7.2 能够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层面评价航空航天、土木、材料、 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工程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 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 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 8.1 具有健康人格、道德修养、思辨能力、社会责任和科学精 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 神。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 8.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程伦理,了解国情、维护国 遵 守 工 程 职 业 道 德 和 规 家利益,具有工程师职业道德、操守和素质,以及推动社会进 范,履行责任。 步的责任感。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 9.1 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 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 任,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 9.2 具有与相关专业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工作与合作的能力, 人的角色。 能够从力学分析的角度进行工程任务的开展。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 10.1 能够熟练运用报告、文稿及多媒体等形式,对结构分析、 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 建模仿真、可靠性与完整性评价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 公 众 进 行 有 效 沟 通 和 交 社会公众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 10.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相关学科 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 和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能够与跨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 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 流。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 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 流。 11.1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谈判技巧,能够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 按照技术标准或规范编制工程文档。 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 11.2 能够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管理计划及预算,协调 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具备与项目相关方协商、约定和管理 中应用。 变化需求的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 12.1 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 学习的意识。 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具 力。 有创新、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13.1 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用字规范,书写工整。 13.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13.2 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普通话,语言 规范,条理清楚,自然流畅。 五、 主干学科 5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 七、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图 见附表一。 八、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 学、计算力学。 九、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二。 十、有关说明 1、任选课程模块由学业导师为学生制订选课方案,不少于 13 学分。 学业导师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与学生商讨后制订选课方案。 6 附表一 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图 7 附表二 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工程力学方向教学安排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周数分配 考 学 上 实 时 试 机 验 / / 时 时 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查 分 数 数 数 一、通识教育课程(32 学分) 通识必修课(24 学分) 540039 中国近现代史纲 试 要 3 51 540112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试 3 51 540111 马克思主义基本 试 原理 3 51 毛泽东思想和中 500029500 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 29 理论体系概论 3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 500029500 国特色社会主义 试 30 思想概论 3 51 540099 形势与政策 1 查 0.5 17 540100 形势与政策 2 查 0.5 17 540101 形势与政策 3 查 0.5 17 540102 形势与政策 4 查 0.5 17 360029 军事理论 查 2 36 320001 体育(1) 查 1 34 320002 体育(2) 查 1 34 320003 体育(3) 查 1 34 320004 体育(4) 查 1 34 320005 体育(5) 查 0.5 17 320006 体育(6) 查 0.5 17 320007 体育(7) 查 3 3 3 3 3 1 1 1 1 2 2 2 2 2 2 2 体 测 0 8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320008 体育(8) 学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周数分配 考 学 上 实 时 试 机 验 / / 时 时 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查 分 数 数 数 体 查 0 测 通识选修课(8 学分) 二、公共基础课程(46 学分) 大学英语 查 6 102 2 500059000 23 工科数学分析 (上) 试 6 102 6 500059000 24 工科数学分析 (下) 试 6 102 6 500059000 14 线性代数(荣) 试 5 102 5 500059000 概率论与数理统 试 25 计(荣) 4 68 500028100 普通物理(荣)上 试 32 4 68 500028100 普通物理(荣)下 试 33 3 51 500058900 04 试 4 68 4 500024400 高级语言程序设 试 16 计 2 34 2 普通化学(荣) 画法几何 查 1.5 34 100294 电工学(全) 查 3 2 4 4 3 500024400 高级语言程序设 试 1.5 34 65 计(进阶) 040563 2 2 2 51 17 3 三、专业教育课程(38.5 学分) 专业基础课(必修 10 学分) 450168 理论力学 B # 试 4 68 2 4 450170 材料力学 A # 试 4 68 6 4 500028300 23 数理方程 查 2 34 2 专业必修课(必修 18.5 学分) 125019 弹性力学 试 4 68 4 9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周数分配 考 学 上 实 时 试 机 验 / / 时 时 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查 分 数 数 数 450255 流体力学 B1 试 3 51 125020 振动力学 试 3 51 450203 实验力学* 试 3 51 450052 计算力学 试 3 51 125131 材料力学实验 # 查 0.5 17 125106 有限元程序设计 查 2 4 6.5 3 3 32 3 3 22 1 2 周 34 34 专业选修课(选修 10 学分) 125007 结构力学 试 3 51 3 125071 塑性力学 查 2 34 125036 断裂力学 试 2 34 2 450094 板壳力学 试 2 34 2 450075 复合材料力学 试 3 51 125128 计算流体力学 查 2 34 2 450095 随机振动 查 1.5 34 2 450195 张量分析基础 查 2 34 450148 空气动力学 查 2 34 450209 非线性振动 查 1.5 34 2 10 3 2 2 2 四、实践环节课程(32 学分) 002137 100717 社会实践 查 0 32 2 高级语言程序设 查 计实验 1 34 17 1 500024400 高级语言程序设 查 0.5 17 66 计实验(进阶) 1 500028100 物理实验(荣)上 查 34 1 34 34 500028100 物理实验(荣)下 查 35 1 34 34 查 0.5 17 17 123002 普化实验 10 2 2 1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360002 军训 学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周数分配 考 学 上 实 时 试 机 验 / / 时 时 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查 分 数 数 数 暑 查 2 2周 期 500070500 科研前沿与实践 查 01 (上) 1 34 2 500070500 科研前沿与实践 查 0.5 17 02 (中) 1 500070500 科研前沿与实践 查 0.5 17 03 (下) 241009 工程实践 查 2 125087 专业实习 查 2 2周 450254 毕业设计 1 查 4 68 450114 毕业设计 查 16 16 周 1 4 周 34 暑 期 4 16 周 五、任选课程(13 分) 导师可在全校课程中选择,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建议学生通过“跨学科选课”选 修非本专业的课程。 六、本研衔接课程(18 学分)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