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 2022年报.pdf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22 年度) 一、实验室简介 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是由复旦大学与上海市 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于2014年10月共同申请创建的综合实验室。实验室 立足于中医理论,开展对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的现代科学研究,探索 针灸学的科学理论,研发针灸治疗新型仪器设备,进行针灸临床治疗 研究,为系统推进针灸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针灸目前 已经担负起了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医的重要使命。在近50年的针灸全球 推广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研究者为针灸神奇的功效所打动,选 择针灸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利用科学手段完整解释针灸与穴位机制 是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对针灸和穴位的机制进行完善的科学解释, 有利于促进针灸临床的发展。当前针灸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寻 找支持针灸效应的科学证据,而是对针灸理论做系统性的科学阐释。 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实验室通过从整体、系统、器官、组织、 细胞到功能蛋白的多尺度研究平台,利用基因技术、组织化学、分子 生物学、电生理学等技术进行多学科研究。实验室同时针对适合针灸 研究的方法和设备开展原始创新性研究。实验室围绕针灸和穴位的科 学机制的系列工作显示出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目前上海市针 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已经实现了两年建设期目标,组建了稳 固的科研团队,构建了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系统的针灸机制 与穴位功能科学研究。未来实验室也将以服务上海中医研究发展,引 领国际针灸领域突破为目标,为上海市针灸机制研究提供软硬件条件, 培养人才,促进上海市在中医研究和产业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1. 实验动物针刺效应研究:针刺过程中实验动物生理参数测定;大 鼠及转基因动物的针刺镇痛效应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家兔针刺效应的 靶器官机制和穴位功能循经特异性研究;针刺穴位功能与外周传入神 经有效信号关系的研究。 2. 针刺临床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针刺临床研究标准化和数据统计 挖掘方法研究;针刺治疗痛症和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穴位超声治疗 仪的开发;穴位信号物质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 3. 针刺效应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灵长类动物皮肤中肥大细胞穴位特 异性研究;穴位肥大细胞、腺苷、组胺等参与穴位启动机制的研究; Delta-阿片受体、Gat1受体、TRPV2蛋白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物理 刺激引起的肥大细胞激活过程。 三、代表性论著(10篇): 序 号 论著名称 作者 期刊/出版社 1 Advanced Acupuncture Research: From Bench to Bedside 夏萤主编 Springer 2 Yingchen Li, Yi Yu, Mast Cells and Acupuncture Yuhang cells Analgesia Liu, Wei Yao 3 4 5 Wei Yao, Yingchen Li, Zhihao Ou, Dynamic analysis of neural Mingzhu signal based on Hodgkin– Sun, Huxley model Qiongxu Ma, Guanghong Ding Wang,L.N.; Wang,X.Z.; Li,Y.J.; Li,.R.; Activation of Subcutaneous Huang,M.; Mast Cells in Acupuncture Wang,X.Y.; Points Triggers Analgesia Grygorczyk ,R.; Ding,G.H.; Schwarz,W. 出版 卷/期 时间 2022 05 2022 11,860 03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2022 1,12 11 Cells 2022 11,809 02 Xu Y, Zhi A Critical Role of δ F, Peng Y, -Opioid Receptor in Mao J, Front Aging Anti-microglial Activation Balboni G, Neurosci Under Stress. Yang Y, Xia Y 2022 05 Vol14, Article 847386 6 Neuronal GRK2 regulates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on infammatory pain in mice 7 Spinal Neuronal GRK2 Contributes to Preventive Effect by Electroacupuncture on Cis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Mice 8 Geraniol enhances inhibitory inputs to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 and induces sedation in mice Yu Chen, Yang Zhou, Xiao‑Chen Li, Xue Ma, Wen‑Li Mi, Yu‑Xia Chu, Yan‑Qing Wang, Qi‑Liang Mao‑Ying Xue Ma, Yu Chen, Xiao-Chen Li, Wen-Li Mi, Yu-Xia Chu, Yan-Qing Wang, Qi-Liang Mao-Ying Ling Xu, Ming-Zhe Liu, Ya-Yue Yang, Yan Wang, Xiao-Xiao Hua, Li-Xia Du, Jian-Yu Zhu, Yang Shen, Yan-Qing Wang, Ling Zhang, Wen-Li Mi, Di Mu Biological Research 2022 55:5 02 Anesthesia-A nalgesia 2022 Vol134 01 Phytomedicin e 2022 Vol98 03 9 10 Wen‑Wen Zhang, Xin‑Yue Light‑emitting diode Wang, phototherapy: pain relief Yu‑Xia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Chu, Yan‑Qing Wang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Modulation of Itch Lasers Med Sci Li-Xia Du, Jian-Yu Neuorscience Zhu, Wen-Li Mi 37, 2022 2343 – 03 2352 2022 Vol495 07 四、典型案例 1. 科研成果: 2022年7月,大型针灸学英文著作《Advanced Acupuncture Research: From Bench to Bedside》由国际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 全球出版发行。该书编著者均是国际针灸基础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主编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夏萤先生、副主编为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机 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丁光宏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沈雪勇教授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王彦青教授。该书共25章,达750 页。本书由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全球 70多位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撰写。它涵盖了从基础实 验到临床应用中针灸研究的前沿进展。除了探索针灸的组织病理学基 础和穴位对刺激反应的数学模拟外,本书还广泛讨论了针灸信号的起 始和转导、针灸作用过程中的细胞机制以及穴位艾灸的化学和物理特 性。主题还包括使用先进成像技术研究针灸效应的新数据,经络—内 脏相关性的独特理解,经络与稳态调节系统中经络与神经感觉器官之 间的特定相互作用,以及针灸诱导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有几章介 绍了干针、银针和不锈钢针刺治疗某些疾病的具体方法,如肌筋膜炎、 乳腺癌针灸支持性治疗、化疗诱导的外周性神经性粒病以及手术患者 的围手术期护理。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近年来针灸治疗的研究以及一 些严重和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轴的高适应性、口面部疼痛、慢性疼痛、瘙痒、多发性硬化症、自闭 症谱系障碍、脑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缺血性脑损伤。本书的 作者是各专业的针灸专家。他们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针灸研究的广泛见 解。本书提供了海量信息,包括近450个图表,不仅为针灸师,而且 为神经科学家,神经学家和其他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针灸视角。对 于生物学、生理学和神经科学专业的医学生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本 书提供了一门高级课程,以了解替代和补充医学的机制驱动进展。 2. 人才队伍建设: 本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分别由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生物医学工 程方向的研究团队9人、生命科学学院6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 医学院14人及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5人组成。 今年基础医学院科研组引进了一名年轻的助理实验师,为实验室 带来新鲜血液,争取培养成优秀的青年骨干人才。她目前已参与了几 项研究项目并且发表SCI论文2篇。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今年也新 增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是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的教授,自带项目及研究成果,同时参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 作。她今年积极申报了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复旦大学的 研究团队及针灸中心团队合作愉快,相信在未来会擦出更多的火花。 今年新进站博士后1名,出站2名,2022年期间共有5名在训博士 后。博士后是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员们的助手,协助带 领指导学生做动物实验,参与项目的研究。他们发表了约10篇的SCI 论文。复旦大学的学生在实验方面也经常和中医药大学进校合作交流, 分享实验经验。 为了鼓励研究员们的科研积极性和促进实验成果的产出,除了给 予评估后的奖励金外,年底工作总结时会按照每位人员研究成果的质 量和数量进行核算,便于分配部分实验室的项目经费。 3.开放交流: 2022年5月8日,“你好心脏”公益科普系列——大咖谈“疫”在 线上举行。支持的单位有: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康复医学会慢 病康复专委会、番茄树心脏健康关爱中心(NGO)、CDMS全国专家服 务平台、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浦东经济总部公共平台。沈雪勇主 讲“艾灸与免疫力”。人气高达9.5万,直播收看人数约4000人。9 月24-25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针灸学会软组织专委 会、浦东新区医学会针灸专委会主办的“浦东中医非药物技术论坛及 中医非药物疗法特色技术应用与推广学习班、基层医院针灸特色技术 应用和创新知识培训班”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沈雪勇、丁光宏、黄奏 琴等作为主办人员及主讲人,做了三场科普讲座,线下30人,线上注 册近600人,在线观看7万多人次。向网友们科普中医针灸增强自身免 疫力,抵御传染疾病侵袭。而王彦青团队9月组织了组织各类线上神 经科学科普活动,除此以外,还将此项活动带入了长三角中小学生中, 给上海浦东进才实验小学生做科普讲座,还指导青少年实践工作站的 中学生,培养学生们的科学观和科学热情以及加强自身和家庭的健康 管理意识。 今年中医国际合作交流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歇,10月底-11月初, 沈雪勇、邓海平等研究人员参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高端 人士中医药研习班”,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 办,邀请了包括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巴西、日本、韩 国、美国等21个国家200余名学员,包括著名大学医学部教授、医疗 机构主要科室负责人、相关从业者及海外中医爱好者等参加学习。期 间各国专家学者进行了专业、友好的学术交流,收获颇丰。另外,在 11月20~29日,沈雪勇受欧洲中医学院(比利时、瑞士)邀请,参加 了为期10天的中医针灸学术交流,会议人数100余人。 五、年终总结 1. 研究成果: 2022年完成了应激性溃疡模型大鼠的下肢穴位点痛阈检测,完成 敏化穴位筛选。进行了针刺敏化穴位干预应激性溃疡效应观察,对针 刺干预后对穴处痛阈进行检测,对胃黏膜进行损伤指数评分和HE染色 观察病理变化、使用ELISA法对血清炎症因子、下丘脑垂体相关神经 递质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蓝斑DBH神经元进行检 测。 本年度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共43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39篇, 其中25篇文章已标注,其他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1篇有标注)。 编写1部大型英文专著和6个长篇英文书章,多位实验室研究人员参与 著作章节编写;还参与了一本中文书籍和一个章节的编写。申请3项 发明专利,获得2项奖项荣誉,分别为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实验室共承担项目38项,其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基金委面上项目15 项、重点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1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14项, 收到经费总计608.57万元。本年新增课题共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 项,省部级级项目2项,其他项目8项,新增合同经费663.93万元。本 年度共有12个项目结题,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 课题6项。 2.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以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为特色,阐明针刺效应和穴位功能的 科学机制,建立在国际针刺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是 实验室成立时确定的目标。围绕这样的目标,我们建立了国内第一支 涵盖针灸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电生理学、模式动物 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针灸机制这一个目标开展协同攻关的团队。 他们有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国内专家,也 有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全职专家。 今年实验室领导班子及学术委员会正式换届结束。丁光宏教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 头人)连任实验室主任,执行主任仍由夏萤教授担任(原耶鲁大学教 授,Sheikh Zayed国际传统医学奖金质奖获得者),学术带头人唐惠 儒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沈雪勇教授、 Wolfgang Schwarz教授(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吴根诚教 授等在相关研究领域学术思想活跃成果显著的专家。实验室固定人员 (含学术带头人)共34人,其中学术带头人5人,高级职称30人,其 中复旦大学力学系教授和研究员有9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 结合团队14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7人,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团队4人。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金力校长连任,变更委员3人,本届学委 会成员共11人。引进新的固定研究员2人,进站博士后1人,出站博士 后2人,2022年期间在站博士后共5人,在培养博士生共34人,硕士生 33人,其中7人顺利毕业。 3.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今年实验室参与了6次线上线下讲学,16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主 办了关于艾灸与免疫力推广的学习班和创新知识培训班,线下参与人 数30人,线上注册近600人,观看人数7万多人次,交流推广了各种中 医针灸等非药物特色技术与临床经验;同时今年也协办了2021年上海 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参与人数约100人,弘扬了传统针灸医学,加 强了各医院之间的沟通了解,提高了针灸学术水平,扩大了针灸治疗 领域的应用。 5月进行了线上“你好心脏”公益医学科普微课堂,向民众普及 艾灸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0月开办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病学习班,面向全市初中级医护人员,进行集中授课,传播新理念新 经验;11月20日至29日开展线上讲座,完成了对比利时中医学院的针 灸理论培训;12月推出了针刺麻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学习班,采 用线上授课方式加强了对于临床针刺麻醉的学习与研究。今年也与沪 东医院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中医科研机构培养医 疗人才、医疗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了中医科研成果向医 疗临床方向转化。 实验室配备有1名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和2名专职的实验室管理 人员。由于实验室安全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学生、研究人 员安全,为了保障实验室安全,制定了越来越完善的制度,加强实验 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从我做起。 依托单位 不定时组织安全员进行检查。特殊设备的操作人员已参加培训并取得 操作证书,还有专业人员定时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4. 依托单位支撑和保障情况: 学校持续在建设运行经费、实验室场地、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等 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实验室的顺利运行。实验室运行经费12.5 万元、双一流学科经费10万元以及20万元的人才引进经费合计42.5 万元;还有上海市科学委员会下拨的40万元(5年共200万元)。所有 经费主要用于日常运行、会议差旅费以及全职科研、行政人员的工资 薪金和学生、校外专家的劳务费等。经费使用严格按照《上海市科研 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复旦大学财务制度和各项目 预算管理执行。依托单位时常组织安全员进行检查,保证实验气体和 危化品的存放及实验室安全,同时对特殊设备的使用培训也定期进行, 让上机操作的研究员及学生们培养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保障自 身与实验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