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4期.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简报 2021 年第 4 期(总第 16 期) 中科院南京分院编印 2022 年 2 月 10 日 本 期 导 读 【重要进展】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研究成果获 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史生才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士、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2 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获江苏省 创新能力建设计划专项资金支持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嫦娥五号首批月 球样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科学数据中 心正式挂牌中科院、科技部数据中心、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牵头 编制的《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正式发布、中科院南京 天光所研制冰状雪质量检测仪器助力北京冬奥会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实 现四地联通实验、首个开放实验床启用、“开源软件供应链重 大基础设施”构建当前已知最大规模开源软件知识图谱、联合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卫星移动通信完整研发布局形成 【重要进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研究成果获 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 学奖二等奖、史生才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 月 3 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紫台青海观测站首席 研究员徐烨领衔的研究团队成果“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 —1— 旋臂结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团队瞄准当代天体物理领 域最具挑战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历经二 十多年努力,实现了测量方法和技术的新突破,在银河系测量和旋臂 结构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开创性的科学贡献。 11 月 18 日,中科院公布了 2021 年院士增选结果,紫台史生才 研究员当选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史生才是我国太赫兹天文探测 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机理、芯片技术和系统 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2 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获江苏省创新能 力建设计划专项资金支持 麒麟区域创新高地培育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信息高铁综合 试验基础设施——算力网”入选 2021 年江苏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唯 一的“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将打造世界首个以算力、算法、 算据三元融合、端边网云一体协同为核心的智能计算基础设施,为我 国形成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自主技术体系提供支撑。“中科南京未 来能源系统研究院”入选 2021 年江苏省双碳专项唯一的“重大创新 载体建设”项目,将以“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与集成验证 平台”建设为主抓手,巩固我国在全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领跑地位。 两个项目预计获得省拨款近 7000 万元,总占地 130 余亩的两个科研 园区已全面启动建设。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样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紫台徐伟彪研究员领衔的行星化学团队联合南京地质古生 物所在嫦娥五号首批月球样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分析嫦 娥五号带回的一个月球样品,揭示了其着陆区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多次 火山喷发活动,有望解读月幔源区不同物质成分、火山岩浆形成的能 —2— 量来源和月球晚期火山活动的精细时空分布规律。该成果在线发表于 著名综合性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重要诱因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近 5 亿年以来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严重 的生物灭绝事件。日前,由南京古生物所和南京大学等国内外多家机 构学者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华南周缘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也是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诱因,而曾经所认为的西伯利亚大规 模基性火山喷发并非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唯一推手。相关研究成果 在线发表于著名综合性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挂牌中科院、科技部数据 中心 12 月 23 日,南京土壤所土壤科学数据中心成为首批通过认定的 中科院科学数据中心。2022 年 1 月 16 日,该中心获科技部和财政部 联合授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土壤分中心”,并获 2021 年度 “突出贡献优秀团队”称号。经过长期建设,中心已成为国内学科最 齐全、开放规模最大的土壤专题数据库,数据广泛应用于资源、农业、 水文、生态、气候、环境等领域,年访问量超过 50 万人次。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牵头编制的《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正式 发布 12 月 24 日,南京地湖所张奇研究员牵头编制的《全球典型湖泊 生态环境状况》正式发布,相关成果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报告以 全球最大水体范围大于 500 平方千米的 197 个自然湖泊为研究对象, 评估了这些典型湖泊的分布格局、水文特征和藻华暴发的变化趋势, 并揭示其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 化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支撑。 —3— ★中科院南京天光所研制冰状雪质量检测仪器助力北京冬奥会 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雪道均采用冰状雪。南京天光所南极团队 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不同气候条 件下冰状雪赛道制作关键技术”中关于冰状雪赛道质量检测的专用仪 器研制工作,针对冰状雪赛道特点,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 出测量冰雪粒径大小的冰雪粒径检测仪和测量冰雪硬度大小的雪硬 度计,为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项目获 2021 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 项目 日前,由科技部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 术创新大赛(领域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 员团队“高分子气凝胶纤维”项目从 119 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高票入 选“优胜项目” ,进入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并晋级该赛事全国总 决赛。高分子气凝胶纤维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优异的隔热保温性 能,有望替代羽绒、超细纤维等现有材料,成为下一代保暖纤维。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顺利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 准认证 12 月 27 日,苏州医工所顺利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33250-2016)国家标准认证,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 书》,认证范围覆盖医用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康复工程方向 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标志着苏州医工 所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中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中科院赣江创新院稀土高端铁氧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赣江创新院针对我国稀土高端铁氧体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 致力于研发晶粒显微结构可控磁粉短流程焙烧工艺关键技术和窄粒 散磁粉取向成型与致密化关键技术,初步解决了原料焙烧工艺中的晶 —4— 粒结晶度、晶形、尺寸与粒度分布、分散性等调控机制与制备技术问 题。此外,着力推进万吨级高性能稀土铁氧体永磁材料预烧料示范线 和千吨级稀土铁氧体永磁制品示范线建设,于 12 月 16 日试车成功。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实现四地联通实验、首个开放实验床启 用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内场硬件架构连接完成,首次实现南 京、北京、盐城、郑州四地联通实验,未来南京总站将与全国各地子 站相连,形成辐射全国的信息高铁服务网络。试验场首个对外测试服 务的多模态接入网开放实验床启用,已服务用户近 20 家,涵盖了中 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科、未来网络研究院、东南大学、北京邮 电大学、中科曙光、京东集团、阿里巴巴达摩院等政产学研各界。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构建当前已知最大规模开源软件 知识图谱、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目前已完成超过 500 万款开源 软件知识图谱构建,为全球已知最大规模;系统原型和可视化平台完 成建设,覆盖当前主流商用开源软件;2021 年入选南京市工程研究 中心。依托设施,与中科院软件所、华为公司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 专项“XXXX 基础软件核心组件”,项目总经费超过 10 亿元。 ★卫星移动通信完整研发布局形成 移动通信与计算团队突破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多项核心 技术,研制成功系统装备并实现规模量产,为相关单位提供验证、测 试环境支撑和服务,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的研 制提供测试保障,并为后续研发面向 6G 与卫星通信融合的终端综合 测试系统、进一步推进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类脑超级计算机“问天 1”原型机、边缘计算芯片“神算 S01”研发成 功 类脑超级计算团队搭建了类脑超级计算机“问天 1”的原型机, 完成软件体系架构、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此外,研发出面向智 能传感器校准与数据融合的边缘计算芯片“神算 S01”,并成功应用 于机械臂项目。 ★基于极低比特量化人工智能芯片 WATT-A1 开发出一系列软硬件核 心产品 人工智能芯片团队在前期自主研发的极低比特量化人工智能芯 片 WATT-A1 基础上,深耕电力、教育、影像、园区管理四大领域, 成功研发出人工智能加速卡、边缘计算盒、智慧视觉终端、无人机模 组等硬件类核心产品,以及量化云平台 QTrainer、边缘端推理加速引 擎 QEngine 等软件类核心产品。 ★新型抗菌抗病毒聚酰亚胺纤维材料研发成功 生命健康团队结合物理长效抗菌抗病毒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材料 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学科交叉融合,研发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 型抗菌抗病毒聚酰亚胺纤维材料,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并开发出能 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种抗菌抗病毒产品,目前正加快推进材料的产业 化进程。 ★生物相容全降解塑料低成本制备、电极材料流态化粉体工程等技术 取得突破 绿色制造研发团队围绕资源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在生物相容全 降解塑料低成本制备、电极材料流态化粉体工程等共性理论与关键技 术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研制降解塑料成膜、粉体宏量生产等系列高 端装备。 —6— 【简讯】 1、1 月 12 日,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夏心旻一行调研南京地湖所、南京土壤所和南京古生物所,实地查看 重大科研平台,并听取研究所相关工作汇报。 2、12 月 9 日,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一行、1 月 24 日,江西省委 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一行分别调研赣江创新院,并听取创新 院园区建设和科研进展情况汇报。 3、11 月 1 日,苏州医工所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并进 入投资阶段。该基金总规模 1 亿元,在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支持 下设立,主要用于投资苏州医工所孵化项目,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4、12 月,南京天仪公司获评 2021 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第一名。 5、1 月 13 日,南京分院组织召开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2021 年度 工作交流。1 月 18 日,组织召开系统研究所 2021 年度科技创新工作 交流会。 发送:院机关相关厅局、分院系统各研究所 抄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 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方圆 沈琛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