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流浪地球 2》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df
《流浪地球 2》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流浪地球 2》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吴 双 兔年的春节档格外热闹。有猪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珠玉在前,《流浪地球 2》在万众期 待中上映了。令人惊喜的是,《流浪地球 2》打破了“自古续集不如前作”的定律,在剧情、特 效等方面全面超越前作,好评如潮,票房、口碑双丰收。用原著作者刘慈欣的话说:“如果说第 一部让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那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台上响亮的鸣笛。”(1) 看了三遍《流浪地球 2》以后,我觉得一位网友的评论非常恰当:其他类型的电影,年年都 会有几部,但“小破球”,几十年才出这么两部。换句话说,其他类型片,我们已经非常成熟, 有大量优秀的作品,但画面如此壮观、剧情如此考究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还是破天荒 头一回,这是零的突破,是从无到有的创生—“流浪地球”系列补齐了中国电影类型体系中 科幻电影的短板,自觉运用科幻电影这一大众文艺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的科技、工 业成就与先进生产力,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代表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家一说到中国,首 评 先联想起秦砖汉瓦、唐诗宋词、亭台楼阁、琴棋书画、四大发明、长城、故宫、美食、京剧、 论 武术等。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农业生产力条件下的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代表中国 Comments 过去的辉煌。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界也习惯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寻找故事资源,创作了大量 武侠片、宫廷片、历史片、战争片等。 可是,现代中国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呢?中国电影界讲不出什么故事。即便那些现代背 景的影视剧,也从来没有告诉观众现代中国取得了哪些科技和工业成就。在言情片、职场片中, 我们能看到精致的时尚男女谈恋爱、搞工作;在警匪片、剧情片、动作片中,我们能看到飙车、 追逐、打斗;在文艺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小清新、小确幸等。久而久之,在世人和相当一部 分中国人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 在农业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进入工业时代落后了,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上乏善可陈。 但这种刻板印象并不符合现实。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划分的全部工业门类 的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相当于美国、日本与德国的总和。而且,中国工业已经不是大 而不强。2021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掌握核心科技 (1) 刘慈欣 2023 年 1 月 29 日新浪微博 @workership,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410162304/4863241966590864,最后浏览日期: 2023 年 2 月 21 日。 85 东方学刊 2023 年 3 月春季刊 的企业。在基础科研方面,按照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衡量,中国稳居前两位。我们可以公 允地说,今天中国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这些成就不是一天两天取得的。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 到今天一直追求的目标。1944 年抗战期间,毛泽东对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们说, “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 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 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 后来,他 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2),“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 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3)。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宣布,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 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此基础上,周恩来提出了“四个 现代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太多值得讲述的故 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界缺乏从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中寻找故事资 源的自觉意识,对现实中中国取得的科技和工业成就缺乏敏感,更谈不上用电影艺术表现这些 成就,导致中国电影类型体系严重滞后于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的现实。结果,中国电影界不但 没有改变“中国古代辉煌,近现代落后”的刻板印象,反而常常主动制造、加固这种刻板印象。 由此,我们才能看出《流浪地球 2》的里程碑意义。“小破球”用满屏的黑科技和五花八门 的机器,展现了一个科技和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中国,展现了一个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的现代 中国,而不是农业、乡土、落后、柔弱、暮气沉沉的中国,从而砸碎了“乡土 / 农业中国”的 刻板印象,宣告中华文明已经从古老的农业文明,涅槃重生为现代工业文明。 评 在《流浪地球 2》中,面对太阳氦闪危机,中国政府提出“移山计划”,计划在地球表面建 论 造 10 000 台行星发动机,花费 2500 年时间推动地球迁移到 4.2 光年以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Comments 为此需要实施配套的“逐月计划”,在月球表面建造 3 台巨型发动机,推动月球离开地球轨道, 从而摆脱月球引力。如此天量的工程自然面临巨大的阻力,很多国家不愿意跟随中国投入如此巨 大的资源,于是产生了人类乘坐方舟号空间站逃离太阳系的方舟计划以及将人类意识上传到数字 世界的数字生命计划。因此,中国必须先向世界各国证明移山计划和逐月计划的可行性。 实施这样史诗级的计划,需要什么?除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以外,自然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需要强大的工业,需要先进生产力!一个只能肩扛手提,搞人海战术的国家,显然没有能力实 施这样的计划。 科技是科幻的基础,科幻是科技的未来。中国的科技和工业能力,为《流浪地球 2》奠定了 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流浪地球 2》中,除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行星发动机,一时半会儿 很难实现的太空电梯等科技以外,相当多的科技和机器设备都有现实的基础或原型,基于现实, (1) 毛泽东:《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6—147 页。 (2) 毛泽东: 《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 ,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第 183 页。 (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载《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80 页。 86 《流浪地球 2》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又高于现实。 比如,沙溢饰演的张鹏拿的 191 步枪以及垂直起降版歼 — 20,都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现役主力装备改装而来的。又比如,《流浪地球 2》中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地球联合 政府机械设备,并不是电脑特效,而是工程机械制造商徐工集团根据剧组的要求,用自家机器 改装出来的。再比如,《流浪地球 2》中的多款外骨骼机器人都来自机器人科技公司傲鲨智能。 还比如,电影中可调度协同上万台行星发动机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的“未 来航天中心计算机”,来源于中科曙光公司尚未发布的“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 《流浪地球 2》的主创团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培育了科幻电影 的土壤。导演郭帆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这些年,我一直在拍科幻电影,真实感受到国家的 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一方面,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我们的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为科幻产业带来难得的条件和机遇。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为 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比如,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中国航天员身着航天服, 在空间站出舱行走,会自然信服而不感到违和。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 (1) 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这是已经被文艺史、电影史证明了的。” 制片人、编剧龚格尔在接受《娱乐资本论》采访时也说,现实科技、国力与一国科幻作品 “有直接关联”,“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进步和科学技术应用突破,是科幻电影能够取得观众信任 的基础。比如,如果没有天宫空间站,没有我们的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刘培强这样的角色就 无法被可信地塑造出来。《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电影,只有在中国的航空航天、制造业、信息 产业的蓬勃发展下,才变得可信。否则科幻就可能成了玄幻”。(2) 换言之,假如现实中中国没有空间站、月球火星探测项目,你会觉得电影中的方舟空间站、 月球基地、太空电梯很假很尴尬,不过是意淫而已;假如现实中中国没有“九章” “祖冲之” “乾 评 始” “悟空”等量子计算机,你会觉得电影中的马兆和图恒宇研究数字生命、550 系列和 MOSS 论 很假很尴尬,不过是意淫而已;假如现实中中国不是“基建狂魔”,没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 Comments 工业能力,你会觉得电影中建造 10 000 台行星发动机很假很尴尬,不过是意淫而已;假如现实 中中国没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你会觉得电影中一个中国人厉声命令地球联 合政府总指挥点火行星发动机很假很尴尬,不过是意淫而已。但事实是,观众觉得这些情节顺 理成章,一点也不违和不尴尬,这恰好说明,科幻电影需要现实国力的支撑—现实中拥有这 样的实力,在电影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发挥、演绎,才会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进而调动 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 电影上映后,众多企业蹭《流浪地球 2》的热度,纷纷在社交媒体上 @ 剧组,表示“你们 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为续集出谋划策,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流浪地球 3》赶快采用 我的产品和技术,帮我带货吧!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喜人的良性循环—中国的科技和工业 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技术和装备、培育观众基础,中国科幻电影反过来为中国的科技和工业宣 传带货、扩大市场。 (1) 郭帆:《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 ,《人民日报》 ,2023 年 1 月 31 日,第 20 版。 (2) 李钟豪:《有人建议不要做了,但我们只能做得更好丨专访〈流浪地球 2〉主创》 (2023 年 1 月 26 日)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 论 Pro”,https://mp.weixin.qq.com/s/21RAQn9ssMp8GT5eGYrDHA,最后浏览日期:2023 年 2 月 21 日。 87 东方学刊 2023 年 3 月春季刊 科幻是工业文明的史诗。对中国来说,在大众文艺层面呈现自己的形象,最终要依靠中国 的文艺界自觉承担起自我表述的使命和责任,而不可能仰赖好莱坞或西方文艺界公正无偏见地 看待自己。中国不是停滞的、一成不变的老大帝国,也不是当初那个贫穷落后的乡土中国,她 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涅槃重生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面对变化了的中国,中国文艺界不 能路径依赖,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而应当积极去中国科技发展和工业化的广阔进程中寻找故事 资源,努力展现中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面,这才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式浪漫与“通三统” 不过,展示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并不是《流浪地球 2》的全部意义。先进生产力本身只是工 具,是中性的,它不能决定掌握工具的人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观众会问,掌握了先进生产力 的中国人,应当依据什么价值观去运用手中的生产力呢?中国人掌握的先进生产力,是服务大 众、造福人类,还是沦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特权,服务于资本和权贵,甚至欺凌弱小呢? 更进一步,当中国人掌握了先进生产力,是会沦为好莱坞的进口替代(复制好莱坞的叙事套路, 只不过换成中国面孔),还是会提供新的可能性?而这些问题都取决于一个根本问题,当代中国 人到底是一群具有何种认同和特质的人? 2005 年 5 月,甘阳教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新时代的“通三统”—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 华文明的复兴》中,提出当代中国并存三种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传统或曰邓小平的传 统,追求市场、自由和权利;共和国开国以来毛泽东时代的传统或曰毛泽东的传统,强调平等 和正义;以及中国数千年历史文明的传统或曰孔夫子的传统,注重人情和乡情。甘阳教授的目 的,是针对当时两个三十年相互否定以及传统文化复兴引起的争论,强调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 放时代的连续性,以及传统中国的历史文明对现代中国的奠基性,主张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 评 的传统和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套用公羊学的说法,意在达成新时代 论 的“通三统”。(1) Comments 换言之,当代中国人是“通三统”的产儿—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和邓小平的传 统,共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构成中国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在这一点上,《流浪 地球 2》的呈现相当成功。多数观众认为,《流浪地球 2》讲述了一个饱含中国文化与价值观, 充满中国式浪漫的故事—中国人一定要带着地球去流浪,而不是让少数富人精英坐飞船逃离 太阳系。这传达出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沉淀下的对家园和土地的眷恋。为此,需要实施建造 10 000 台行星发动机的移山计划,这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五十岁以上的出 列”,体现了中国人的牺牲精神;各国航天员团结一致执行核爆月球任务,象征集体主义的力 量,而不是孤胆英雄的个人英雄主义;向所有人开放地下城,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伦理色彩: 先进生产力要服务于大众,不能沦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特权;而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被很 多观众认为神似周恩来和乔冠华,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主义传统在电影中的具象符号。 在这个意义上,《流浪地球 2》运用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古典文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 会主义建设的历程赋予了生命力。因为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必须建立在先进强大的生产力基 (1) 甘阳:《通三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年版,第 3—5 页。 88 《流浪地球 2》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础上。只有运用先进生产力改造世界,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变成别人不得不正视、接受、适 应和学习的巨大现实时,你的文化和价值观才有真实的生命力,才不必逆来顺受,不必卑微地 迎合别人。这才是一个进取的工业文明应该有的样子。在《流浪地球 2》中,面对各国的犹豫和 退缩,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移山计划和逐月计划的可行性验证,最终赢得各国支持, 就是最好的证明。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网友对抗美援朝的评论:以前,我们用钢铁意志战胜 敌人的钢铁工业;今天,我们用钢铁工业武装钢铁意志。 1959 年 6 月,毛泽东回到阔别 32 年的故乡时,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1) 的诗句。在当时中国一穷二白的语境下,诗人显然是在修辞意义上说“敢教日月换新天”。 不过,工业文明应当是向前凝望的,因为科技和工业是不断进步的,现在暂时无法实现的技术, 未来终有一天会实现。在这个意义上,《流浪地球 2》呈现的正是未来那个掌握了字面意义上 “敢教日月换新天”力量的中国。而憧憬和描绘未来的中国,就是中国科幻电影人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 评 论 Comments (1)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载苏桂主编:《毛泽东诗词大典》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92 页。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