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处 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录 一、课程说明........................................................................................................................... 3 二、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 5 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 5 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 5 专业名称:光学(070207)........................................................................................... 6 专业名称: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 6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 8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 8 专业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 9 专业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 9 专业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 10 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070205) ............................................................................. 10 专业名称:生物物理学(071011) ............................................................................. 11 一、课程说明 博士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 成,总学分应不低于 23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综合英语、学术交 流英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课堂教学为主,由科学岛分院统 一组织;专业学位课学习可采用读书笔记报告或笔试等多种形式,由 导师和导师组负责。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确 定,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半内完成。申请 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博 士学位论文答辩。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补考,并取消学籍。 (一)公共必修课,共 10 学分: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二)专业学位课,2 门,各 4 学分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 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 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 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对于学科交叉或所学 专业,研究方向改变的博士生,必须补充学习 2-3 门本专业或相关专 业的基础理论或专业课程。课程的选择和内容应注意与硕士学位课程 的衔接,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拓宽加深。 专业学位课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 专著,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来完成;考试须由科学岛分院组织,三位 研究员(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成绩 由考试委员会主席签字生效。 (三)课程成绩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并达到成 绩要求。其中: 1、公共必修课每门课程成绩必须为“通过”或不低于 75 分(含 75 分); 2、专业学位课的单门课程成绩不低于 75 分。 (四)必修环节,5 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 1 学分、中期考核 2 学分、学术报告 2 学 分。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必修环节的总学分为 5 学分。 1、开题报告(1 学分) 3 研究生在经过广泛调研、系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拟研究方 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所选研究课题 应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研 究生应针对选题意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基础与条件、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可行性、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 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进行开题报 告,广泛地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经导师和指导小组严格把关,填 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 。除涉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 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完成。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开题报告环节采取统一标准集中考核, 实行一定比例的通过率。科学岛分院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 进行分组,考核小组由 5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正高级职称不得少于 3 人)的研究人员组成,各考核小组组长应为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考核小组名单须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定。考核小组针对学生的论文选 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 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论证,评审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开题报告 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需参加下一年度的集中考核。两次考核均不通过 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分流、退学。 2、中期考核(2 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 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 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填 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评审表》 ,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 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在入学后第 5 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小组 由 5 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正高级职称不得少于 3 人)的研究人员组 成。除涉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中期考核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 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 理规定》进行分流、退学。 3、学术报告(2 学分)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 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应公开做学术报告 和参加学术报告至少 10 次,且其中至少一次作为报告人。学术报告 环节为 2 学分。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 中,申请答辩前需将导师签字认可的表格提交科学岛分院备案。 4 二、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类别 课程名称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业学位课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核材料专题 80 4 光电材料专题 80 4 复合材料专题 80 4 薄膜材料专题 80 4 特种材料专题 80 4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高等电动力学 80 4 核技术应用 80 4 粒子探测技术 80 4 核与粒子物理导论 80 4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 80 4 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 80 4 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80 4 核科学与技术概论 80 4 现代辐射探测与测量 80 4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80 4 功能材料性能与表征 80 4 核辐射物理基础 80 4 托卡马克平衡、稳定性 80 4 等离子体约束与输运 80 4 中性束物理与技术 80 4 原子分子理论与物理实验方法 80 4 磁约束核聚变实践 80 4 等离子体物理学 80 4 等离子体动力学 80 4 磁化等离子体回旋动理论导论 80 4 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 业 学 位 课 5 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原理 80 4 惯性约束等离子体原理 80 4 前沿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 80 4 X 射线基础 80 4 傅立叶光学导论 80 4 辐射剂量及防护 80 4 聚变研究前沿讨论 80 4 专业名称:光学(070207)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业学位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学术交流英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前沿光学综合 大气光学 大气辐射学 激光雷达技术 激光光谱学 光纤光学 量子电子学 晶体生长理论 光学精密仪器与工程 光辐射精确测量技术 光学遥感信息技术及应用 大气物理与化学 大气遥感专题 72 72 36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4 4 2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专业名称: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位课 | 专 业 学 位 课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高等机械原理 80 4 现代机械设计 80 4 光机电一体化 80 4 低温绝热工程技术 80 4 绝缘材料技术 80 4 高等传热学 80 4 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方法 80 4 高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80 4 6 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 80 4 电气设备研制及实践 80 4 高级电路分析 80 4 复杂电磁场分析 80 4 特种设备过程控制及实践 80 4 计算机实时控制及应用 80 4 现代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80 4 高速实时网络技术 80 4 等离子体控制基础 80 4 高级电动力学 80 4 超导技术及其应用 80 4 中性束技术 80 4 强流离子源物理 80 4 计算热物理 80 4 实验理论和测量仪器 80 4 超导电性及其应用 80 4 超导磁体技术 80 4 核真空科学技术 80 4 磁约束聚变原理与实践 80 4 电磁场理论 80 4 微波技术 80 4 放射化学基础和前沿 80 4 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 80 4 聚变堆材料科学与工程 80 4 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 80 4 聚变堆包层设计与实践 80 4 聚变堆氚循环与核安全 80 4 反应堆物理 80 4 原子核物理 80 4 核能物理及技术概论 80 4 核安全学导论 80 4 工程热物理 80 4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80 4 光电技术及应用 80 4 光电探测方法 80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0 4 高等软件工程 80 4 计算机图形学 80 4 数值分析 80 4 7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大气环境化学 80 4 大气动力学 80 4 高等大气物理学 80 4 大气辐射传输 80 4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80 4 差分吸收光谱学 80 4 激光雷达大气参数测量 80 4 现代大气光学 80 4 光谱学和光谱分析 80 4 专 现代信号处理 80 4 业 光电子学 80 4 学 微粒的光散射、吸收和发射 80 4 位 气溶胶测量原理、技术及应用 80 4 课 大气纳米颗粒的成核与生长 80 4 大气化学与物理-从空气污染到气候变化 80 4 环境化学 80 4 环境纳米技术 80 4 污染控制化学 80 4 生物物理化学 80 4 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 80 4 环境毒理 80 4 生物光谱 80 4 纳米材料与器件 80 4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专 操作系统分析与设计 80 4 业 大气光谱及高光谱遥感 80 4 学 电路与系统专题 80 4 位 多智能体系统前沿 80 4 课 计算机视觉 80 4 公共学位课 学 位 课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8 计算机应用数学 80 4 算法设计与分析 80 4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题 80 4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80 4 数字图像分析 80 4 图像测量技术 80 4 图像工程 80 4 卫星对地遥感及应用 80 4 现代光机电系统工程学 80 4 信息科学中的数学理论 80 4 医学图像处理 80 4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综论 80 4 专业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电力电子技术 80 4 检测及转换技术 80 4 经典专著精读 80 4 专 生物医学专题 80 4 业 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 80 4 学 微弱信号处理 80 4 位 传感技术 80 4 课 先进制造技术学科前沿综论 80 4 智能信息系统 80 4 自动化装置及系统 80 4 自动控制原理 80 4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机器人技术 80 4 机械故障诊断学 80 4 鲁棒控制 80 4 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 80 4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业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9 现代制造系统导论 80 4 优化设计 80 4 机器人技术 80 4 机械故障诊断学 80 4 鲁棒控制 80 4 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 80 4 现代制造系统导论 80 4 优化设计 80 4 专业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业学位课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形式化方法与应用 80 4 导航系统 80 4 人工智能专题 80 4 高性能算法研究前沿 80 4 机器学习 80 4 计算机软件理论与算法设计基础 80 4 矩阵代数 80 4 模式识别 80 4 人机交互文献阅读 80 4 网络建模 80 4 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 80 4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凝聚态物理专题 80 4 固体表面与界面 80 4 低维物理 80 4 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070205) 类别 学 公共必修课 位 课 专业学位课 10 专业名称:生物物理学(071011)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综合英语 72 4 学术交流英语 72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分子细胞遗传学 80 4 环境毒理学 80 4 生命科学前沿 80 4 生物光谱 80 4 生物核磁共振 80 4 辐射生物学 80 4 药物化学 80 4 医学物理 80 4 专 肿瘤生物学 80 4 业 发酵工程学 80 4 学 电分析化学 80 4 位 离子束生物工程 80 4 课 医学影像 80 4 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 80 4 植物分子生物学 80 4 环境科学前沿 80 4 运动生物力学 80 4 智能信息处理导论 80 4 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 80 4 信号检测与估计 80 4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80 4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