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_评_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_王剑.pdf

日、久生情3 页 1.227 MB下载文档
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_评_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_王剑.pdf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_评_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_王剑.pdf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_评_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_王剑.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_评_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_王剑.pdf

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3 年第 2 期 ·文艺论丛· 民族民间文艺领域的拓新之作 ——— 评《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 王 剑 ( 长江师范学院 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摘要: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大潮浩荡席卷而来。一国、一族何以在此巨潮中安身立命,继而发展承续,成为世纪 命题。以民族文化的存异因素对抗全球化的趋同特性,是中华民族求索之路。此背景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以乌江为起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视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阀域、全球文化异质化为观照,开拓民族民间文艺领 域一方新土。 关键词:《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民族民间文艺; 拓新之作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342( 2013) 02 - 82 - 03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研究中心余继平教授的专著《乌 在此基础上总结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为原始 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2012 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十六 混沌思维方式基础上的象征寓意性 、感知随意性、互渗组合 开 804 页,洋洋洒洒八十余万言,更有图片资料数百幅,亲自 性、集体程式性和概括式性等,而其审美特征为民俗美学基础 调查之田野资料若干。单从一书之体量论,亦可知其治学之 上的形式美、色彩美、工艺美、材质美、娱乐美、寓意美、宗教美 精、研究之深、耕耘之细。然而此书的价值绝非限于数量,从 等生命和谐之美,最后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定位为民族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学的角度看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 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和艺术观念的实物承载者 ,从民族传统文 可视为一本具有开创学科领域意义的拓新之作 。 第一,《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实现了研究范围的广度 化精神的高度来看待其传承与发展 。研究内容涵盖了整个民 族民间艺术的具体领域和精神世界 ,更兼具有文化视野、美学 与研究层次的深度的有机结合。 此书计十二章共五十二节, 深度。 从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的概念、生长环境、基本特征和分 第二,《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一书的研究区域划定为 类情况破题,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品中的苗族与土家民 乌江流域,实现了将特定的地域与普遍的民族和谐规律的结 族服饰、苗族蜡染、土家族织锦、苗族挑花、布依族花土布、布 合。乌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东麓三岔河 ,流经云南、贵 依族地毯等染织品,竹编、藤编、棕竹、手杖等竹藤制品,苗族 州、湖北、重庆 4 省市,55 个区、县 ( 包括自治县、市 ) ,在重庆 芦笙、苗族古瓢琴、布依族牛角二胡、侗族牛腿琴、铜鼓等乐 市涪陵城 东 汇 入 长 江,全 长 1050 公 里,流 域 总 面 积 达 到 器,地戏面具、傩堂面具、民间剪纸、雄精雕刻、织金砚台、印江 87920 平方公里。乌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 石雕、根雕木刻等雕刻,牙舟陶器、大方漆器、织金砂陶等器具 区,境内世代杂居着土家、苗、侗、彝、白、布依、哈尼等 30 多个 作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为乌江流域的民族服饰艺术 、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1800 余万。乌江流域少数民族遍及全流域, 民间织染艺术、民族民间挑花刺绣艺术、民族民间剪纸艺术、 从具体分布来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或各少数民族成片聚 民族银饰艺术、民族建筑艺术、傩戏面具艺术等研究内容,并 居、多民族交错杂居的特点。“从少数民族分布的总体情况 收稿日期: 2012 - 12 - 03 作者简介: 王剑( 1981 - ) ,男,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 82 看,苗族除主要集中在松桃苗族自治县 、黄平县、务川县、思南 规律之蛛丝马迹。随手撷取“乌江流域民族服饰 ”一章析之, 县、水城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该章从乌江流域民族服饰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梳理入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恩施市等区县外,在安顺市、黔西北 手,在详细研究乌江流域布依、土家、苗、彝、仡佬、侗、仫佬、 的毕节地区也有一定数量。 土家族除主要集中在石柱土家 回、白、满、蒙古等族的服饰艺术特点的基础之上 ,深入从美术 族自治县、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 学的传统工艺、纹样造型角度,民俗学的实用功能、吉祥观念、 自治县、利川市、咸丰县、恩施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 民俗心理和人生礼仪角度,民族学的族群意识角度以及美学 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思南县等区县外,在遵义地区东北 的审美价值角度对民族服饰进行深入剖析 ,在交叉学科领域, 部也有部分分布。彝族主要集中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安 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展开全方位的立体研究 , 顺地区西部也有一定数量。 布依族主要集中在安顺地区的 力图从文化蕴涵方面全面把握乌江流域的民族服饰特征 。从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平坝县、安 而使《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一书在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 顺市、普定县、六枝特区、水城县、贵阳市郊区及清镇市、开阳 艺术细致的分类、梳理、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县,毕节地区的威宁、织金、金沙、赫章、大方等县。回族散居 了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融会贯通,可谓 在威宁、平坝、水城、安顺和贵阳市区各地。仡佬族除集中分 水到渠成。 布于遵义地区的道真、务川、正安诸县外,还分布于遵义、安 第四,《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实现了精美的文图和翔 顺、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东部。 满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 实的资料的结合。美在民间。即使艺术白丁,亦能从民族民 区的黔西、大方和金沙诸县。 白族则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 间的艺术中感受到美的震撼。《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中 威宁、纳雍、大方、赫章各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 的数百美图,有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成品展示、文献记录,也 大方。毛南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州的都匀市一带 。从总体分布 有民族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和表演场景 。即使作为一本图书 情况看,苗族主要居于乌江流域中下游,布依、彝、白、满、回、 来欣赏,亦可堪称精美,让人爱不释手。单举“乌江流域民族 蒙古各族主要分布于乌江流域上游 ,土家族主要分布乌江流 民间织染艺术”一章为例,计有图片 58 张 ( 幅 ) ,内容涉及织 域下游,仡佬族则分布于乌江流域中游的狭长地带 。”乌江流 品展示、织染工具记录、织染过程场景、织品应用情况介绍等, 域作为自古以来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区 ,其范围内的各族在长 牵涉黔西北的威宁、毕节、织金、黔西、纳雍、赫章、六枝、黄平、 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生共荣,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安顺、普定、清镇、平坝,黔南的贵定、福泉、龙里、惠水,以及渝 和鲜明独特的民间艺术。由于山高林深、道路险阻,乌江流域 东南的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和鄂西南的恩施、利川、咸 的少数民族自古就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 ,汉族民间美术 丰、来凤,湖南湘西州的龙山、保靖、永顺等地的苗族、布依族、 流传到此地的时间较晚,同样因为交流不便,一些汉族业已 土家族织染艺术。内容之丰富、形象之精美、视野之开阔、分 消亡的传统民间工艺传入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与本地民 析之透彻,一时鲜有出其右者。独特、创新的观点和视角往往 族传统民间美术结合后,便长期地保留了下来。 将视野对准 来自第一手资料。 此书的完成,历十年之功,在乌江流域土 这一范围,不仅具有大杂居民族区域艺术研究的范式意义 , 家、苗、彝、仡佬、布依等少数民族区域、村寨开展考察,并广泛 更能以此为突破口,管窥民族和谐发展的规律性。 收集到乌江流域 50 余个市、区、县的地方志 ( 包括部分清代 第三,《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一书采用的独特的研究 和民国时期的府、县志 ) 300 余本 ( 册 ) ,乌江流域历史、民族、 方法,实现了交叉学科领域与专业艺术研究的结合 。 民间美 民俗、文学、科技教育、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资料 5000 术是由普通民众集体创造的,经过长期历史形成和传承发展 余册,以及《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中关于贵州的 的文化形态。民间美术的最突出特征应是其装饰性 、形式感、 省、府、县、军、卫的志书 140 余种。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 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的传承方式。 前人对于民间美术的研 艰苦劳动中寻求学术的创新和文明的传承 。 就学问而论,此 究,或受一时、一种、一类美术形式的桎梏,缺乏跨学科的研究 书对于各个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者而言 ,其 视野,或在学科交叉之处徘徊无定,往往流于浅层次的理论 资料和参考价值,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忽视 ,今后的 探讨和方法尝试。《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一书贵在平实, 研究但凡涉及“乌江流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工艺 沉心静气,专注从年复一年艰苦的田野调查资料中寻觅学术 美术”等关键词,未将此书列为参考资料者, ( 下转第 91 页) 83 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次日的鸿门 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生态保护等方略。然而,由于世界性的 宴上,刘邦得免于罹难,其根本原因在此。也就在鸿门宴上, 贫富不均导致的富则霸,贫则困———霸极,必欲主宰万事万 项羽将曹无伤所言具实告知刘邦,曹无伤的悲惨下场不言 物; 贫极,必欲反抗而求生。因此,动乱迭起,人为的死伤事故 而喻。 层出不穷。鉴此,有识之士钟情于孔子的学说,企盼实施仁 在上述事件中,张良和曹无伤的处事态度,堪称是对义 和不义的极好阐释。张良面临危境,不为苟生而失义; 曹无伤 政,以缓解矛盾。 从中不难窥见孔学的魅力和仁义的固有 价值。 作为刘邦的下属,在两军对垒之际,不惜背信弃义,卖主求荣。 孔子生在中国,孔学倡导的仁义和陆贾、贾谊的仁义观, 两相对照,何其鲜明也。尽管在张良的一生中,这不过是一个 在今天的历史效应,是更值得探索的。 这样的古为今用自有 细小的插曲,而细微之处见精神。 这种精神与他作为帝王师 其积极意义。今天在改革开放颇获成效之时,随着国民经济 的光辉建树同不朽焉。 的增长,各地相继兴建不少惠民工程。 汉中最著者如一江两 另据清嘉庆《汉中府志 · 职官 》所记,南北朝时,汉中人 岸工程,集观赏游乐、健生运动为一体,从早到晚持续开放,不 范柏年奉命赴京师见宋明帝 ( 当时汉中为南朝宋所辖 ) ,因言 收费,出入自由,任随玩味,其乐无穷。这种由政府出资民众 及贪泉,帝问: “卿州( 梁州) 有此水否?”对曰: “梁州唯有廉泉 无赏享用的设施,即仁政之见证。 逊水。”又问: “乡宅何在?”对曰: “居在廉逊之间。”帝嘉其对,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创建新中国,自当有能力建设好社会 拜梁州剌史。从这一事例中,自可窥见汉中人淳厚、重义之古 主义,也有能力在此过程中改造执政党自己 。我们相信,在十 风。这应是汉文化熏陶的结果,自当永远发扬光大之。发人 八大之后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不断扬长避短,贴 深省的是,这种淳厚、重义之风能有几多? 曾记得西汉高速通 近人民,拜人民为师,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真正把我国几千年 车后,来汉中观光者甚众,以致食宿供不应求,于是宾馆、饭馆 来施仁义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竞相提价,服务质量也大大降低。外来客人扫兴而归,汉中旅 游业深受影响。这个教训提示我们,必须继承优良传统,警戒 注释: 见利记义。 ①③⑤《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 仁义的现实效应 ②惜伯翳为舜主畜,赐姓嬴,其子嗣皆嬴姓; 又因秦与赵 同祖,始皇生于赵,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 报载,1988 年 1 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宣言中有 ④贾谊: 《过秦论》。 这样一段话: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 ⑥《汉书·武帝纪》。 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段话出自世界诺贝尔奖 ⑦《礼记·中庸》。 得主之口,当有所据依,虽未言明,或可推想而知。 ⑧《史记·秦始皇本记》。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工业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已 到了最大限度。君不见,地震、海啸、龙卷风、核辐射、传染病 等灾害还有雾霾不断袭来,人们苦于应对,提出了种种可持 ⑨ 瑡《史记·陈涉世家》。 瑏 瑠唐司马贞索隐据顾氏引《孔丛子》所云。 瑏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瑢 瑏 ( 上接第 83 页) 护意识与传承民族文化薪火的自觉性融入该书的实践之中,在拓 可以断言其搜罗不够,储备不足。 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 》一书内容深广、对象独 特、理论交叉、丰富精美,且此书的部分成果已转化为“乌江流 参考文献: 域民族民间美术”、“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鉴赏”、“乌江流域 [1]余继平. 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M]. 重庆出版社, 民族民间泥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扎染 ”等特色校本课程, 2012 年. 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乌江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民族 文化艺术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也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 [2]李良品,祝国超,曾超. 乌江流域民族史[M]. 北京: 2007 年. 中央文献出版社, 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