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程标准-核心课程标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df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二、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为 整个医学提供心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使医学生形成心身 统一的整体认识观,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不仅对疾病的症状及其生物学病因有所认识,更重 要的是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对疾病 进行干预,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 发展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心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基本的心理干预能力, 为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整体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模式,强调心理学与医学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融合。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入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 参与教学过程,将问题与学习内容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的应用,体现工学结 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课程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注重技能培养”为依据,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紧密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组织、选取并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识、能 力与素质的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卫生、心理应激与调节、心理障碍、心身问题、 病人心理、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治疗等。 本课程总学时 36 节,其中理论学时 30 节,实践学时 6 节,建议第二学期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2.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3.能够尊重及保护病人的隐私。 4.能够应用心理学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医学心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熟悉心理因素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作 用,建立对疾病与健康的整体观。 3.知道个体在进入医学情景后,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三)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病人的心理现象。 2.具有判断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性质的能力。 3.具有正确运用应激理论,有效降低病人的心理应激强度的能力。 4.学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 5.能将医学心理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6.具有科学学习和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角色转化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 表 1 医学心理课程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 学习任务 序号 参考学时(节)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单元) (理论+实践) 1.掌握心理学、医学心理 学概念及基本观点。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 1 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 3.知道 心理现 象的内 容 授、讨论式教学法。 绪论 2 及心理的实质。 4.了解 医学心理 学的研 究对象、任务及方法。 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情绪情感、人格、 气质、性格、需要、动机、 动机冲突的概念。 2.熟悉思维的特征、情绪 与情感的分类、气质的分 类及 特点、 需要的 层次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 2 心理学基础 论、动机冲突的类型。 6+2 授、讨论式教学法。 3.知道情绪、情感对工作 效率、人际关系和心身健 康的影响。 4.了解能力、意志的概念 及基本特征,性格与气质 的关系。 5.学会 气质调 查与分 析 方法 1.掌握 心理 健康与 心理 卫生的概念。 心理健康与心理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卫生 3.了解 各年龄 段的心 理 3 2 特征、常见问题及心理健 康的维护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1.掌握应激、应激源、心 理应 激、心身 疾病的 概 念,应激产生的原因以及 应对方式。 2.熟悉 影响应 激反应 的 中介因素,心理应激与健 康的关系,应激反应的心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心理应激与心身 理反应,心身疾病致病的 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及诊断、治 4 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 6 法。 疗和预防原则。 3.了解 心理应 激的理 论 及相关的研究,心理防御 机制的常见类型,心身疾 病与 精神疾 病及一 般躯 体疾病的区别,常见的心 身疾病的类型。 1.掌握 异常心 理的概 念 和判别标准。 2.熟悉人格障碍、性心理 5 障碍、神经症的主要表现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特征。 讨论式教学法。 异常心理 2 3.了解 心理障碍 形成 的 原因,常见心理障碍的分 类。 1.掌握心理测验、效度、 信度、常模的概念,应用 心理 测验的 原则及 基本 要求,常用心理测验的名 6 称及应用。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2.熟悉 :心理 评估的 概 讨论式教学法。 心理评估 2+2 念、 种类和用途,标准 化测验的基本要求。 3.学会 常用 心理评 定量 表的使用方法。 1.掌握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心理护理的定义,心 理咨询常用的技术,精神 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 知疗法、人本疗法的主要 理论及技术手段。 3.熟悉 心理咨 询和治 疗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支持 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 临床心理干预技 7 术 性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 法。 心理护理实施的程序。 4. 了 解 心 理 咨 询 的 形 式、心理咨询人员的应具 备的条件、其他心理治疗 的方法。 6.学会松弛疗法。 8+2 1.掌握病人角色的概念, 病人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 案例导入与分析、讲授、 病人心理及其干 2.熟悉病人的心理需要, 预 病人 常见心 理问题 及不 8 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 2 法。 同类型病人的心理干预。 3.了解 病人的 求医行 为 及影响因素。 合 计 30+6 七、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注重技能培养”为原则,以及 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注重实践训练的渐 进性,包含直观认知能力、基本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训练,突出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性、科学性、 系统性和实用性,体现“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心理干预技能的培养与形成。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 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将课后练习、多媒体课件、授课计划、教案等放入平台,方便 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本课程理论性强,必须 使学生明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体系,在该层面注重知识的讲解和运用。 2.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方法 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相应临床案例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使他 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点。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相应章节选用案例分 析法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教学更生动活泼,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兴趣; 4.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紧密联系 实际,贴近学生、贴近职业,使学生充分掌握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技术,为今后适应临床实践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室,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 九、教学评价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课程考核成绩由形 成性考核成绩(占 40%)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占 60%)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课堂表现、考 勤等;课程终结性考核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内容参考本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