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研病理学(2022.7.11–8.3开课).pdf
基础科研病理学 课程目标: 让研究生掌握病理学常见概念(前 章),有助于在阅读文献及论 文撰写中理解使用正确描述。进而选择性学习自己课题相关的疾病及 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学习疾病发生时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演变过 程,为探究其背后的机制提供帮助。 刘颖: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 病理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病理委员会 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神经系 统疾病多学科诊断学组委员,中国病理教学委员会秘书;中国国家 自然基金一审评审专家。 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担任本科生五年制、八年制和留学生 班的《病理学》教学工作。担任八年制科研指导老师和五年制本科 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3 项,上海市 自然基金 1 项;参加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 肿瘤分子病理,先后发表 20 余篇科研论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5 篇,包 括 Nature Communications , JCI , Cancer letters , Cancer Cell, Oncogene, J Neuro-oncology, Acta Neuropathologica,JNEN 等。 刘秀萍:具有长期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2005 年 10 月回国后一直工 作在病理学教学和尸检工作的第一线。担当本科生五年制、八年制和留 学生班的《病理学》教学工作。多次担当八年制科研指导老师和五年制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同时承担研究生的《现代组织化学》《病 理解剖》《分子病理学》等的授课任务。参编全国《病理学》和英文版 《病理学》教材。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乳腺癌和肝纤维机制的研究,发 表科研 SCI 论文六十余篇,2006 年回国工作 13 年共获国自然面上项目 五项。每年指导 5 名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直接指导的 2 名博士生毕业 论文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曾获上海市科技奖励(三等奖) 、上海市育才奖、复旦 大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李慧: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师,副教授。2007 年获复旦大 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经遴选后留校任教,以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为核心研究方向,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 陆续申请并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新教 师 基金”在内的多个国家和部委的相关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 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22 篇,SCI 收录 9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发表 11 篇。 王漱阳: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和博士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和病理 学专业。先后在复旦大学和范德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病理学系副主任,中华医 学会病理学分会病理教学工作委员会副组长、第十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病理专科分 会第十一届常委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承担临床五年、八年、六年(全英文)制,基础医学, 法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病理解剖学理论、实验、PBL 和 CPC 讨论课;承担研究生分 子病理学、现代免疫组化、病理学剖验的理论、实验和讨论课。获复旦大学教改项目,徐汇 区科普项目。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标记物。2009 年至今获 NSFC 在内的 10 项科研基金。 发表 SCI 论文 17 篇,总引用:475 次。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SCI 论文 7 篇 (GUT, JCI 等)。 刘学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 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2002 年获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 年留校工作,承担科研、诊断、教学等多项工作。2006 年赴美国南卡罗 莱纳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2012 年赴哈佛大学附属 Brigham & Women’ s 医院病理科进修肾活检病理诊断。主要研究领域:足细胞损伤、肾小 球肾炎及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发表论文数十余篇,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基金。 刘国元: 博士,副教授,硕导。原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复旦大学基 础医学院病理学硕士、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博士。现任基础医学院病 理系副教授,参与本科生《病理解剖学》、《临床病理讨论》及研究生《现 代组织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尸检死亡原因 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分析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 份共发表 SCI 论文共 6 篇(复旦大学为通讯单位),其中 2 篇发表在国际著 名刊物 Hepatology 上。以合作者发表 SCI 文章 8 篇。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共 2 项。 朱荣: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外检经 验,对病理学组织切片染色结果判读能力强。 1. 预修课程要求(如涉及) 生物学,分子遗传学 2. 教学内容及授课安排 教学内容: 课程将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 科研密切相关的基本病理学概念。 第二个版块: 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分子病理检测观察要点。 第三个版块:常见动物实验模型重要脏器切片的观察。这一部分 内容可以部分动物实验实例,讲解重要病理改变,贴近研究生的 实际科研工作。 第四个版块:分子病理学实验结果判读。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标记、特殊染色、原位杂交等实验结 果的判读。 授课安排: 教 学 周 1 日期 节 次 2022-7-11 ( 周 1-4 一) 7-8 1 2022-7-13 ( 周 1-4 三) 教学内容及预期效 果 组织适应与损伤-刘 颖 作业/实验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答疑-刘颖 血液循环障碍-王漱 阳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7-8 1 2 2 2022-7-15 ( 周 1-4 五) 7-8 炎症与修复-刘国元 2022-7-18(周 一) 1-4 肿瘤的基本病理特 征-刘秀萍 7-8 答疑-刘秀萍 1-4 心血管系统疾病-刘 学光 7-8 答疑-刘学光 1-4 呼吸系统疾病-李慧 7-8 答疑-李慧 1-4 消化系统疾病-朱荣 7-8 答疑-朱荣 1-4 生殖系统疾病-王漱 阳 7-8 答疑-王漱阳 2022-7-20(周 三) 2 2022-7-21(周 四) 2 2022-7-22(周 五) 3 2022-7-25(周 一) 3 2022-7-26(周 二) 1-4 7-8 3 答疑-王漱阳 2022-7-27(周 三)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答疑-刘国元 泌尿系统疾病-刘学 光 肾炎动物模型-刘学 光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答疑-刘学光 神经系统疾病-刘颖 1-4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 模型 切片观察并完成实 验报告 -刘颖 3 2022-7-28(周 四) 7-8 答疑-刘颖 1-2 肝脏疾病动物模型- 3-4 肿瘤皮下成瘤动物 模型 -刘国元 3 4 2022-7-29(周 五) 7-8 答疑-刘国元 1-2 糖尿病动物模型-李 慧 3-4 答疑-李慧 2021-8-1(周一) 1-2 3-4 4 2022-8-2(周二) 1-2 3-4 4 2021-8-3(周三) 1-2 3-4 分子实验结果判断 李慧 答疑-李慧 分子实验结果判断朱荣 答疑-朱荣 分子实验结果判断刘秀萍 答疑-刘秀萍 3. 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 考核指标 权重 评定标准 Assessment Percentage Assessment Standard Criteria 出勤 按时上课 10 Attendance attend classes on time 课堂表现 积极与老师互动 Participat 20 Actively interact with teachers ion 作业/实验 40 认真、准确完成实验报告 Assignment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其他 Other(s)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report carefully and accurately 实验/文献的形态学观察报告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report in own experiment 完成调研表格 Complete survey 20 10 4. 教学参考资料 序 名称(Title) 作者 号 (Author s) (N o.) 出版机构 (Publish er) 出版日 期 是否必读 (Mandatory (Public or ation Elective) Date) 1 病理学实验指 张志刚 导 刘颖 复旦大学 出版社 2017 是 2 病理学 复旦大学 出版社 2019 是 张志刚 5. 联系方式(授课教师或助教联系方式均可) 刘颖, Email: liu_ying@fudan.edu.cn 电话: 139175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