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护理专业(普专)人才培养方案.pdf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护理 二、专业代码: 6202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专科 五、就业面向 (一)职业领域 1.各级各类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康复疗养院等。 2.各类学校校医室。 (二)工作岗位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养老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等岗位。 六、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医疗、卫生、 康复和保健机构等行业,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 养、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2.知识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 学、护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等)。 (3)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及临床护理等专业知识。 (4)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5)具有现代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基本知识。 (7)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8)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基本知识。 (9)具有医疗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 护士执业注册等法规或行业指导。 3.能力要求 (1)具备较熟练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2)具备较强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1 (4)具备初步的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能力。 (5)具备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等。 (6)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指导及护理的能力。 (7)具有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8)具有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4.职业素养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对其发 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热爱专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具有良好的职业法律观念、医护伦理道德和医疗安全意识。 (5)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和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6)尊重病人的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7)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七、职业证书: (一)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护士条例》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 74 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在中 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 3 年以上的护理、 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 8 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可以 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 可取得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申请护士执业注 册。 1.从事护士工作满三年,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职称)考试,合格者可获得护师资 格; 2.从事护师岗位工作满三年,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主管护师(中级) 资格; 3.从事主管护师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符合晋升条件(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人事厅颁发的关于《卫生系 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的规定),通过考评结合方式,晋升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专业技术 资格。 (二)职业技能证书 1.公共营养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2.育婴师,由各地级市劳动局颁发。 3.推拿按摩师,由各地级市劳动局颁发。 4.美容师,由各地级市劳动局颁发。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社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课、 专业限选课)和毕业实习五大模块。各模块学时分配见表 1。 表1 模块 性质 通识社科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选修课程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护理专业各模块学时分配表 学时数 理论 实践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 278 286 552 176 138 86 210 28 14.8 13.3 27.2 7.3 2 毕业实习 合计 必修 1050 1512 1292 37.4 100 公共选修课 模块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选修课 选修 6 108 3.73% 1. 通识社科课程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设置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和形 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护理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 础。 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技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与病理 生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用药理等课程。 3.专业课程 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娴 熟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置包括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母婴妇科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 理、急救护理、精神与心理护理、社区护理等课程。 4.选修课程 主要由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组成。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职业 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卫生法规、护理伦理、护患沟通、护理心理、护理礼仪、康复护理、护理管理等课程。 5.毕业实习 通过毕业实习,将前期所学知识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和固化,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及较好的基 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较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专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具备上岗工作的能力及初级 专科护士的能力。本专业临床实习 43 周,实习单位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 (二)专业核心课程 1.健康评估 (1)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评估原理和基本方法,能 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理护理(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健康评估 护理技能,掌握头面颈部、胸部、腹部和神经系统的检查等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身体评估、常见症状的评估、心电图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共 5 大 部分,具体包括头面颈部评估、胸部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全身体格检查等。 (3)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知识点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小组案例讨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构造护理评 估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采用视频教学和分组现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教学 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2.基础护理技术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 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协助和指导病人 进行自我保健,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 3 (2)教学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安全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和出院护理等内容,具备包括常用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三十多项,如铺床、搬运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书写医疗文件、头发护理、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口服给药、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氧气吸入、吸痰、临终护理等操 作。 (3)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可采用多 媒体、PPT、电教视频、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方法。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示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床边授课、一对一带教等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其主动参与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4)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网络课程网站建设,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等网络 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练习题、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自学,同时实现师生网上 互动,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母婴妇科护理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母婴妇科专科护理技能,对 孕产妇及新生儿、妇科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突出“以 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为女性生殖健康提供服务。 (2)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 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妇产科基础知识、产 科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护理、计划生育、妇产科常用护理技能等学习模块。 (3)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任务引领、多媒 体讲授与演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仿真练习、床边授课、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开发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课后练习、实践操作 视频、多媒体课件、授课计划、教案等放入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 质量。 4.儿童护理 (1)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儿科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具有应用 护理程序为儿童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家庭和社区提供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儿科门诊、急诊、 病房及新生儿室的基本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正确测量和评价不 同年龄儿童的生长发育,能够正确进行儿童保健,能够熟练、正确评估和护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 (2)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童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儿童营养、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 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等。 (3)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临床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 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讲授与演示、案例导入、任务引领、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病例分析、 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以团队为中心教学、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临床 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及临床沟通、应变能力的培养。 (4)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网络课程网站建设,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等网络 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练习题、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放入网站,方便自学,同时实现师生网上 互动,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5.成人护理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成人护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成 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通过技能实训培养学生成人护理技能,掌握成人伤口处理、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操作、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血糖测量等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协助和指导病人进行自 我保健,并进行相关的家庭及社区护理,具备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护理临床工作打下 基础。 4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体液平衡失调、成人营养支持、休克、围手术期、感染、损伤、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病、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 性疾病病、神经系统系统疾病、传染病、乳腺、骨与关节疾病等病人的护理等。 (3)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导入、任务引领、多媒体 讲授与演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仿真练习、床边授课、校 内实训、临床见习等,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4)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开发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身课堂、网络课程、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课后练习、实践操作 视频、多媒体课件、授课计划、教案等放入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提高教学 质量。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1.教学时间分配(见表 2) 表 2 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学期 理论、实 践教学 一 考试、 机动 入学 教育 军训 16 2 1 2 二 18 2 20 三 四 五 18 18 2 2 20 20 22 21 六 总计 毕业 实践 70 实习前 教育 毕业 教育 21 1 21 1 42 9 1 2 合计 1 1 23 1 126 2、教学进程安排表及说明(见附件 1) 总学时 2854 学时,平均周学时 26 学时。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 1 九、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等。教学 团队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有合理的比例。 (1)专业教师生师比≤16:1; (2)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应达 80%以上。 2.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3)原则上具有护理专业教育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他专业教育背景(如临床医学)的 教师,应具备至少一年以上时间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实践进修的经历; (4)任职期间应具有一定岗位实践经历,专任教师每 2 学年累计在行业一线工作时间应达 90 个工 作日或以上; (5)具有较为深厚的护理专业知识、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熟练 掌握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6)熟知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副高)以上职称; (2)具有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的状况有一定的 5 了解,对行业企业对专业的需求非常了解,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较深的研究或将专 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科教研工作业绩突出,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或正式出版过本专 业著作、译著、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主持过相关教科研项目或获市级以上科教研成果。 4.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聘任讲师以上职务。 (2)具有较系统和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的某一方向有一定的 研究或将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要求有机紧密地结合。 (3)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参编高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获得 校级以上教科研成果获、其他校级以上荣誉和表彰或参加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研究。 5.兼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1)热爱卫生职业教育,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教学相长; (2)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 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精通护理专业操作 技术。 (3)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 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 (4)身体健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岁。 (5)与学校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议,服从教学安排与管理,并认真履行协议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 围绕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主线,配备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达到培养高级 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护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本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实验 室、病理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等。 2.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医院病房的真实情境,按真实设备、真实流程设计,使实训环境、实训条件更 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实训室设置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应设置基础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手术室、换药室、成人护理实训室、 康复护理实训室、老年护理实训室、社区护理实训室、精神心理护理实训室、护理礼仪实训室等。 (2)主要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配置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主要实训仪器设备(以 40 人/班 标准配置)详见附表 2。 (3)实训基地功能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融“教、学、做”为一体,满足培养学生护理职 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深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 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母婴妇科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 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还可为师生开展护理学科学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 供条件,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 (4)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 100%。 3.实验(训)基地管理 1)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实验(训)基地的管理工作; 2)制定完善的实验(训)室管理制度、实验(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训)操作规程、学生实 验室行为规范,以及实验员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执行; 3)实训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或临床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职实训指导教师须按学校有关规 定参加临床实践工作。 4.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1)毕业实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有相对固定的、满足毕业生实习和护士执业资格注册需要的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教学、综合医 院为毕业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基地有完善的实习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6 2)拥有一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 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胜任护理专业实训和实习指导工作。实习带教指导老师与实习生 比例 1:2~4; 3)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综合住院病房,各科病员充足,常见病种齐全,能满足护理 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要求。 4)有毕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实习大纲规定项目的完成率应达 90%以上,并有出科考试 和鉴定。 (2)教学见习基地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项目选择各级各类医院所有临床护理科室、社区服务中心、康复医疗机 构、养老院、学校等作为教学见习基地。 2)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和见习场所等能满足开出见习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带教指导教师 与见习生比例为 1:10~15。 3)与学校之间交通便捷。 (3)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习管理实行三级协同管理机制,即学校(实习办 公室) —系和医院(科教科或医务科)—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学校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在临床教学中 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毕业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各部门应经常性地深入各实习科室进行实习教 学检查,及时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 原则上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教育部教学指 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可根据护理专业办学特色与需要,选用一定数量的“工学结合”校本特色教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 要求,并能根据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时修订、更新。 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与教材内容相配套,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护理理论、 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图书 专业图书资料生均≥35 册;专业相关期刊种类≥15 种。 3.数字化教学资源 通过校院(企)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课程教学网站, 开发随身课堂、网络课 程、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课件、实训操作视频、理论与技能测试等各种网 上学习资源。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图库、实训指导、考核手册、习题库、参考资料以及相 关教学网站链接等信息放置于学校课程网站中,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夯实基础、突出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原则,在教学 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教 学方法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做”为一体,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主要通 过示教、角色扮演、仿真练习、医院见习、床边授课、案例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 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应用,注重人文关 怀、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 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 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每门 7 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60%)构成。形成性考核包括作业(含实 验报告、学习过程考核(含阶段性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和职业态度考核(含学习态度),课程终结考核 包括期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标准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评定由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 (六)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 根据本专业办学规模和教学管理实际需要,设置基础护理教研室和临床护理教研室。成立护理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教 学督导小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成立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2.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文件规定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健康产业与专 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基于护理行业调研及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分 析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规范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表、实训教学计划、 实习计划等各类教学文件。根据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表安排教学任务,下发教学任务书,编写授课计划和教 案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施定期检查(开学初、期中、期末)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教 学管理。针对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和观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途径 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继续专业学习深造: 1.在职参加护理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阶段学习,完成学业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成人教育 本科学历。 2.参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护理学教育培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实训室名称 基础护理实训室 附件 2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实训设备 单位 数 量 (台/套) 成人女性护理人 个 10 成人男性护理人 个 2 高级成人护理人 个 1 护士工作台 个 1 住院病人一览表及病区呼叫系统 套 1 医院办公系统 套 1 医用人体秤 个 1 病历车 台 1 电子病历车 台 1 电子钟 个 1 普通病床 张 16 多功能病床 张 4 多功能电控病床 张 4 床旁桌 个 21 床旁椅 把 21 床头设备带 套 21 床上用品 套 42 8 实训室名称 单位 数 量 (台/套) 平车 个 1 轮椅 个 2 担架 个 1 脚踏凳 个 4 约束带 个 10 支被架 个 2 拐杖、手杖、助行器 个 2 电热煮沸消毒器 个 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个 1 紫外线消毒车 台 2 持物钳(镊)、置物钳筒 个 20 治疗碗 个 40 治疗盘 个 40 有盖罐 个 20 三叉钳 个 2 卫浴设施 套 1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个 1 紫外线消毒灯 个 2 洗手池 个 6 手烘干器 个 6 手消毒检测仪 个 2 隔离衣 件 20 防护衣 件 20 医用防护面罩 个 20 医用防护口罩 个 40 治疗车 台 20 晨间护理车 台 5 洗头车 台 2 床上洗头盆 个 2 气垫褥 个 10 压疮仿真模型 个 2 红外线治疗灯 个 1 序号 实训设备 9 实训室名称 单位 数 量 (台/套) 牙模型 个 1 抗血栓泵 个 2 玻璃体温计(口表) 支 40 红外线体温计 个 10 体温计甩降器 个 5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显示仪 个 1 电子血压手臂 个 5 吞咽与呼吸机制演示模型 个 2 鼻饲与洗胃模型 个 5 鼻饲泵(营养泵) 个 1 透明女性导尿模型 个 4 不透明女性导尿模型 个 4 透明男性导尿模型 个 4 灌肠与肛管排气训练仿真模型 个 4 灌肠筒 个 20 电子导尿灌肠模型 个 1 药柜 个 1 器械柜 个 8 发药车 台 5 超声雾化器 个 5 压缩雾化器 个 2 皮内注射模型 个 20 上臂肌内注射模型 个 20 臀部肌内注射模型 个 20 静脉注射手臂模型 个 20 静脉注射泵 个 2 快速过敏试验仪 个 2 输液泵 个 10 输液架 个 20 输液椅 个 5 冰袋、冰帽、热水袋 个 5 坐浴椅及盆 个 2 序号 实训设备 10 实训室名称 健康评估实训室 成人护理(内科)实 训室 手术室 成人护理(外科)实 训室 单位 数 量 (台/套) 血气分析模型 个 2 自动静脉采血器 个 4 抢救车 台 2 全自动洗胃机 个 2 电动吸引器 个 2 氧气瓶 个 10 氧气瓶推车 个 10 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 个 2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师机) 个 1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个 20 听诊器 个 10 台式水银血压计 个 10 医用人体秤 个 1 叩诊锤 个 20 心电图机 台 5 标准化病人综合评估系统 个 1 开放式健康评估辅助教学系统 个 1 多参数监护仪 个 2 模拟人 个 2 闭式引流拔管换药模型 个 10 胃肠减压器 个 10 手术床 张 2 无影灯 个 2 手术室洗手池 个 3 麻醉呼吸机 台 2 多参数监护仪 台 2 模拟人 个 2 手术器械台 个 2 无菌手术衣 件 10 常用手术器械包 个 2 多功能创伤护理模型病人 个 2 床单位 个 5 序号 实训设备 11 实训室名称 母婴妇科护理实训室 儿童护理实训室 单位 数 量 (台/套) 创伤护理模拟人 个 1 局部创伤模型 个 10 换药车 台 6 无菌换药包 个 6 闭式引流拔管换药模型 个 10 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 个 4 鼻饲与洗胃模型 个 5 胃肠减压吸引器 个 10 外科打结技能训练模型 个 3 外科基本技能训练模型 个 3 多技能外科训练组合模型 个 3 骨科牵引床 张 1 牵引用物 套 1 开放式外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个 1 分娩机制示教模型 个 5 女性骨盆模型 个 20 孕妇产科检查模拟人 个 5 胎心监护仪 个 2 多普勒胎心检测仪 台 2 模拟产房 张 1 多功能产床 张 5 产科接生操作台 个 5 婴儿辐射保暖台 个 分娩综合技能训练模型 个 5 电子婴儿秤 个 2 卧式婴儿身长测量板 个 2 妇科检查模型 个 8 婴儿护理模型 个 20 电子婴儿秤 个 6 坐式体重秤(幼儿) 个 2 儿童磅秤(可测身高) 个 2 卧式婴幼儿测量床 个 5 序号 实训设备 12 2 实训室名称 重症监护实训室 ICU 老年护理实训室 单位 数 量 (台/套) 软尺 个 50 手足约束带、丁字带、包带 个 16 配奶用具 套 20 冰箱 台 1 微波炉 台 1 红外灯或鹅颈灯 个 6 新生儿床 张 12 婴儿、儿童高护栏安全床 张 12 婴儿游泳池 个 4 婴儿浴盆 个 10 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 个 4 婴儿心肺复苏模型人 个 10 婴儿培养箱 个 4 婴儿辐射保暖台 个 4 新生儿光疗箱 个 2 幼儿全身静脉穿刺模型 个 4 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 个 10 吸氧头罩 个 32 红外辐射保暖台 个 2 新生儿光疗箱 个 2 功能支持设备 套 1 基本设备 套 1 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教学系统(模 拟中心监护站) 个 1 序号 实训设备 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教学系统(急 危重症模拟人) 个 儿童用床 张 1 儿童专用设备 套 1 多媒体设备 套 1 影视资料 套 1 网络资源 套 1 老年护理模拟人 个 5 评估量表 个 20 13 1 实训室名称 社区护理实训室 单位 数 量 (台/套) 老年人行动体验装置 套 2 老年护理模拟人 个 5 老年人助起立床 张 1 老年人坐式便椅 个 1 老年人助行器 个 2 老年人取物器 个 3 老年人静脉穿刺训练手臂 个 5 快速血糖仪及其附属装置 套 10 胰岛素注射笔 支 5 胰岛素注射练习模块 个 5 老年痴呆症病人护理用物 个 1 老年人运动平板 个 1 老年人肩、肘、腕关节训练器 个 1 老年人下肢关节活动训练器 个 1 老年人脊柱牵引器 个 1 老年人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训练器 个 1 文件柜 个 1 办公桌 张 2 办公椅 张 2 激光打印机 台 1 多媒体设备 套 1 影音设备 套 1 墙面健康宣传栏 个 1 家庭访视包 套 2 生活用床 张 1 家庭生活设施 套 1 新生儿家庭访视包 套 2 儿童预防接种模型 个 5 操作台 个 1 凳子 个 5 家庭访视包 套 2 平行杠 个 1 序号 实训设备 14 实训室名称 单位 数 量 (台/套) 肋木 个 1 阶梯 个 1 PT 床 张 1 楔形垫 个 1 砂磨台 个 1 木钉板 个 1 平衡木 个 1 姿势镜(移动式) 个 1 轮椅 个 1 手杖 个 1 腋杖 个 1 前臂杖 个 1 框式助行架 个 1 序号 实训设备 注:实训设备配备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护理专业实训仪器设备达标”标准进行配备。实训设备的台(套) 数为同时满足 40 人/班开设实训教学的装备要求。在保证实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专业的实际班级 数及班级学生数对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并根据需要增加实训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数量。 执笔人:陈晓霞 审核人: 审定时间: 15 2018级护理专业 (普专)教学计划表 考核方式 课程 序 结构 号 分类 课程编号 1 2000101 2 2000102 体育与健康 3 2000103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2 4 2000104 大学英语 1 5 2000105 概论 6 20001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7 2000107 形势与政策 8 2000108 职业生涯规划 2 通识 社科 课程 课程名称 考试 军事教育 四 五、六 20周 20周 43周 4*2 4*2 4*2 4*2 62 2*15 2*18 28 /2*8 2*16 30 24 4*7/3*8 72 60 12 48 36 12 1.0 16 16 1.0 16 16 32 1.2 3.5 66 4 1 2.5 48 20 3.0 54 4.0 2.5 2.3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校内 校外 实验实训 见习 .实习 32 9 2000109 就业指导 4 1.0 16 16 10 20001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0 16 16 11 2000111 创新与创业教育 1.2.3. 4 2.0 32 32 23.5 416 278 138.0 1 2410201 人体解剖学 4.0 74 54 20 2 2410202 组织胚胎学 1 1.5 30 20 10 3 2410203 生物化学 2 2.5 44 38 6 4 2410204 生理学 1 2.5 48 48 5 2410205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2 3.0 54 44 10 6 2410206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5 44 36 8 7 2410207 护用药理 3.0 54 46 8 2410208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 1.5 24 20.5 372 286 1 1 2 2 学 前 1 周 入 学 教 育 和 军 事 训 练 2 周 中 秋 国 庆 放 假 1 周 2*18 2*18 4*1 4*1 3*16 4*1 2*8/ 4*2 4*2 4*2 6*7/4*8 临 床 集 中 见 习 1 周 /3*5 4*2 2*10/3*8 3*18 3*15 8 3*18 24 3*8/ 86 护理学导论 1 2.0 30 30 2410302 健康评估 3 3.0 54 42 12 3*18 3 2410303 基础护理技术 3.4 7.5 134 86 48 5*18 4 2410304 妇产科护理 3 3.5 64 48 16 4*10/3*8 5 2410305 儿科护理 3 2.5 44 34 10 2*10/3*8 6 2410306 内科护理 3.4 7.5 132 118 14 4*17 4*16 7 2410307 外科护理 3.4 7.5 132 108 24 4*17 4*16 8 2410308 老年护理 4 1.5 30 30 9 2410309 急救护理 4 1.5 30 20 10 2410310 社区护理 4 1.5 30 30 11 2410311 精神与心理护理 3 2.0 36 32 12 2410312 护理技能综合实训 4 1.5 26 13 2410313 临床见习 3.4 2.0 50 14 2410314 毕业实习 5 43.0 1070 20 86.5 1862 598 164 50 1050 2*15 388 50 1050 2*15 2*15 2*15 4 2*18 26 2*13 50 25 25*43 130.5 2650 1162 护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3 1.0 18 18 2 2410402 护理英语 2 1.0 18 18 /2*9 3 2410403 护理心理 2 2.0 32 32 /4*8 4 2410404 护患沟通 2 1.0 16 16 5 2410405 护理伦理 2 1.0 16 16 6 2410406 卫生法规 2 1.0 16 16 7 2410407 中医护理 3 1.0 18 12 6 8 2410408 康复护理 4 1.5 30 20 10 9 2410409 护理管理 4 1.5 24 24 10 2410410 护理礼仪 2 1.0 16 4 24/27 19/15 1 2000001 2 200000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培 训课程 临床应用解剖操作技术 /2*8 2*9/ 2*15 2*15 12 204 176 28 2854 1338 416 2*8/ 50 1050 26/29 21/23 3 2000003 4 28/26 21/24 2854 每学期开课门次 11 16 10 11 每学期考试门次 4 3 4 2 每学期考查门次 7 13 6 9 2.0 36 2.0 36 中国书法 1.0 18 2000004 应用写作 1.0 18 5 2000005 音乐鉴赏 1.0 18 6 2000006 医学机能探索性实验 2.0 36 7 2000007 医学文献检索 1.0 18 8 2000008 英语(四级) 2.0 36 9 2000009 英语(六级) 2.0 36 10 2000010 网络选修课程 4.0 72 小计 18.0 324 25 /2*8 12.0 必修课 17/20 2*8/ 总学时 1.专业实务 2.实践能力 24/26 2*9/ 142.5 毕业考试: 25 1050 2410401 小计 3*15 10 1 (必修课+专限选)课程总课时/平均周学时 毕业 实习 43周 /6*8 2410301 6 临 床 集 中 见 习 1 周 2*15 2 必修课:总学分/总课时 公共 选修 课程 4*1 2*8/ 1 小计 专业 限选 课程 三 20周 2.0 小计 专业 技能 课程 二 20周 1.2.3. 4 1 课程学期开设周学时数及周数 一 学分 小计 专业 基础 课程 课程教学要求及时数 考查 说明: 1.第一、二学年的每学期教学安排为 20周,其中第一学期安排 2周军事训练 ,原则上每学期最后 2周为复习考试周 ; 2.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按每周 25学时计算。 3.《时事与政策 》安排周一至五看半小时 《中央新闻》,另每学期安排时事政策讲坛 8学时。“概论”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大学英语 》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 5. 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上课 ,在校期间每生需修学分不少于 6学分。 6.学生寒假1周、暑假2周到当地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社会实践 。 7.★为专业核心课程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