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

黑人Rap$39 页 609.679 KB下载文档
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
当前文档共3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2020学年).pdf

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2020 学年) 2020 年 12 月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 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 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目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 3 (三)在校生规模 ....................................................................................................................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5 (一)师资队伍 ........................................................................................................................ 5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 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7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 8 1.教学用房 ........................................................................................................................ 8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 8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 8 4.信息资源 ........................................................................................................................ 9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9 (一)专业建设 ........................................................................................................................ 9 (二)课程建设 ...................................................................................................................... 10 (三)教材建设 ...................................................................................................................... 10 (四)实践教学 ...................................................................................................................... 11 1.实验教学 ...................................................................................................................... 11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2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 12 (五)创新创业教育 .............................................................................................................. 12 (六)教学改革 ...................................................................................................................... 13 四、专业培养能力 .......................................................................................................................... 13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 13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13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14 (四)实践教学环节 .............................................................................................................. 14 五、质量保障体系 .......................................................................................................................... 15 (一)校领导情况 .................................................................................................................. 15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 16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 16 (四)质量监控 ...................................................................................................................... 17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 17 2.日常监控及运行 .......................................................................................................... 17 3.规范教学行为情况 ...................................................................................................... 18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 18 六、学生学习效果 .......................................................................................................................... 18 (一)毕业情况 ...................................................................................................................... 18 (二)就业情况 ...................................................................................................................... 18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 19 (四)毕业生成就 .................................................................................................................. 19 七、特色发展 .................................................................................................................................. 19 (一)“新文科”建设日益深化 .......................................................................................... 20 (二)举办风格独特的法治文化活动季,形成浓郁的法治文化育人氛围 ..................... 20 (三)毕业生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和法治建设,服务西部基层就业特色突出 ................. 20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 21 (一)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21 (二)教师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 21 (三)跨省招生计划偏少 ...................................................................................................... 21 附录 ...................................................................................................................................................23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 23 学校概况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 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西北地 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 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 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前身是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 的陕北公学。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 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1958 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 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 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际法学院、 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 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律师学院)、体育部等 18 个教学单位。 学校坚持学者为先,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 1000 余人,专 任教师中有 80 余人次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 批”人才、“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 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社科名家” “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和荣誉 称号。学校积极推行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制度,受到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 部委的高度评价。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质量立校。从 1958 年起,开始本科教育,迄今有 62 年的本科教育历史。现有在招本科专业 28 个,其中法学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点,哲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侦查学、英语、 新闻学、刑事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市场营销、审计学、人力 资源管理、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社会学等 17 个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 建设点。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承担全部 3 个类型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任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创新实 验区。建有 7 个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学校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致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1979 年开始 1 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 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 项目”,2014 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 年学校获批陕西省国内一流 学科建设高校,法学学科获批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有 5 个一级学科、35 个二 级学科、8 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7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在全国第四 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为“B+”,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一,哲学学科为“C”。 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为“B+”,在西北地区排名 第一。 学校崇尚学术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现有“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社会稳定 与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2 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刑事法律科 学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3 个陕西(高 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教育系统 2011 协同创新中心“法治陕西 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 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设有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华法 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法治陕西建设协同 创新中心、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人工 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等 10 个实体性研究机构,其中人权研究中心是国家人权 教育与培训基地,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反恐怖 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入选“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 《法律科学》入选全国“三十佳”人文社科学报和全国百强报刊,荣获“全国高 校社科名刊”称号;《法学教育研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目录。 学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筑丝绸之路法学理论研究创新高地和 法治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学校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平台,丝 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和“中国—亚欧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由中 国法学会挂牌设立,成立陕西“一带一路”律师学院。学校大力拓展学生国际交 流途径,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70 多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 留学生教育,现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近百人。鼓励支持师生出国(境)研修、 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学校确立了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的办学目标,提出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当前,学校正紧紧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综合改革, 昂首阔步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努力奋斗! 2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 求,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在招本科专业 28 个,其中工学 1 个(占比 3.57%),文学 6 个(占比 21.43%),经济学 4 个(占比 14.29%),管理学 7 个(占比 25%),艺术学 2 个(占比 7.14%),法学 7 个(占比 25%),哲学 1 个(占比 3.57%)。各学科 专业占比情况见图 1。 图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学科 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5 个,涵盖 5 个学科 门类。 (三)在校生规模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15915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为 79.81%。2019-2020 学年本科在校生 12963 人(含 2019 级 3069 人,2018 级 3349 人,2017 级 3285 人,2016 级 3260 人)。 学校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积极与国内外院校和实 务机构开展合作,持续拓展学生长短期出国(境)交流项目,鼓励学生跨境跨校 学习交流。学生通过攻读学位、短期研修、实习实训、在线培训课程等项目,注 重提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来华留学生工作,不断规范招生、培养 和管理流程。受到全球疫情影响,2019-2020 学年学校联合合作院校推出了 12 个在线研修项目,新建了 12 个本科生出国(境)学习项目,共派出 26 名本科生 3 赴境外交流学习,招收了 12 名国境外学生攻读本科学位项目,招收了 6 名境内 学生来校进行非学位短期交流。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 1 所示(按时点统计)。 表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时点:2020 年 9 月 30 日) 普通本科生数 全日制 3037 非全日制 268 全日制 106 非全日制 0 总数 48 其中:本科生数 43 硕士研究生数 2 博士研究生人数 1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留学生数 12701 普通预科生数 25 函授学生数 148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0 年,学校计划招生 3290 人,实际录取考生 3190 人,实际报到 3104 人。 实际录取率为 96.96%,实际报到率为 97.30%。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招生,其中 理科招生省份 24 个,文科招生省份 25 个。 2020 年,各地各类别录取成绩再创新高,高分段考生报考密集,整体生源 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在陕西 3 个批次 5 个类别录取的最低成绩及位次均大幅度提 升,除省内“985”“211”大学外,一本批次文科投档分数线在省属高水平大学 中排名第一,理科投档分数线排名第三,文史类最低录取成绩为 555 分,超出一 本线 43 分,与一本线分差较 2019 年增长 7 分;理工类最低录取成绩为 508 分, 超出一本线 57 分,与一本线分差较 2019 年增长 5 分。文史类录取最低位次为 6047,比 2019 年上升 403 个位次;理工类录取最低位次为 30742,比 2019 年上 升 1720 个位次,均为近年来最好成绩。省外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分数不断攀升, 在河北、福建、海南、天津、北京、黑龙江等 12 个省份最低录取成绩高出当地 文史、理工类一本线或本科线 100 分以上。在上海最低录取成绩高出当地分数线 98 分,比 2019 年录取高出 15 分;在浙江前 20%的第一段各专业生源全部满额, 专业(类)高出 A 段线 43 分,比 2019 年高出 14 分。在广东、山东、浙江、上 海、河南等多个省份录取成绩高于或比肩省内双一流高校。文史类有 11 个省份 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地一本线或本科线 50 分以上;理工类有 17 个省份录取最低分 高出当地一本线或本科线 80 分以上、22 个省份高出 50 分以上。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截至 2020 年 9 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1012 人(其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师 892 人),外聘教师 120 人。生师比 15.73(折合生师比为 19,折合生师比=折 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数)。 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 151 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14.92%;副高级职称 311 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0.7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97 名,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49.11%;专任教师中有 80 余人次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 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 西省社科名家”“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 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 2020 年,学校 4 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法学类、电子商务类、公安学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其中副主任委员 1 人;14 名教师(共计 16 人次)入选陕西 省 13 个专业(专项)工作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 1 人,秘书长 1 人。学校 现有省部级教学团队 14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6 个。 为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升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建立了长安学者、 长安青年学者、长安青年学术骨干三级三类人才项目,已选聘 3 批长安学者、长 安青年学者,2 批长安青年学术骨干,累计聘任 74 人次。 2019-2020 学年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师总数详见表 2。教师队伍职称、学位、 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3。 表 2 近两学年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折合生师比 本学年 892 120 952.0 19 上学年 899 141 969.5 18.14 表 3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总计 职称 正高级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892 / 120 / 143 16.03 30 25.00 5 项目 最高 学位 年龄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其中教授 132 14.80 27 22.50 副高级 303 33.97 8 6.67 其中副教授 283 31.73 6 5.00 中级 386 43.27 49 40.83 其中讲师 359 40.25 45 37.50 初级 37 4.15 4 3.33 其中助教 25 2.80 0 0.00 未评级 23 2.58 29 24.17 博士 486 54.48 25 20.83 硕士 311 34.87 81 67.50 学士 95 10.65 14 11.67 无学位 0 0.00 0 0.00 35 岁及以下 162 18.16 51 42.50 36-45 岁 397 44.51 28 23.33 46-55 岁 229 25.67 19 15.83 56 岁及以上 104 11.66 22 18.33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数为 514 门,占总课程门数的 53.54%;课 程门次数为 1302,占开课总门次的 42.34%。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具有教授职 称的有 133 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为 94.33%。 图 2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6 图 3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我校在职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 12 人,所有名师均主讲本科课程,本学年 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为 97 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 72.39%。高级 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222 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 23.13%。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9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7600.39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331.0 万 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118.84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5984.09 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 260.61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361.77 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 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 4。 图 4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7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学校总占地面积 89.50 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 89.50 万平方米,学校总 建筑面积为 75.02 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 218029 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 42736 平方米(含智慧教室面积 3783.83 平方米) , 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 40780 平方米。体育馆面积 7254 平方米,运动场面积 127819 平方米。 按全日制在校生 15915 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 56.24 平方米,生均建筑 面积为 47.14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 13.70 平方米,生均实验、实习 场所面积 2.56 平方米,生均体育馆面积 0.46 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 8.03 平 方米。详见表 4。 表 4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895021.70 56.24 建筑面积 750235.00 47.14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18029.0 13.70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0780.0 2.56 体育馆面积 7254.0 0.46 运动场面积 127819.0 8.03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452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 0.80 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503.43 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的 11.55%。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114 台(套),合计总值 0.220 亿元,其中单价 10 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 39 台(套),总值 2076.28 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2701 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 1732.15 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1 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3 个,省部级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项目 2 个。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8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校区两处馆舍,总建筑面积为 35800 平方米。与国内外 21 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文献资料交换关系,校图书馆是 Calis 成员馆、中国法律 信息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成员馆,是西 北地区法学文献信息中心。 截至 2020 年 9 月,学校有图书、期刊、报纸、电子等各类阅览室 32 个,专 业书库 10 个,阅览座位 1900 余席,周开馆时间 112 小时,主要阅览室开放时间 99 小时。有纸质文献 190 万余册(含校内各院、所资料室及分馆),其中当年 新增 72672 册, 目前生均纸质图书 105.12 册;电子图书 54 万余册,音视频 1865242 小时。两校区图书馆通过校园网连接,实行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为 学生提供定题服务、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等服务,面向本科生开设《文献利用与 学术写作》通识必修课。2019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4.06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13641.20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605.74 万篇次。 4.信息资源 我校校园网建设网络基础架构已经趋于成熟,目前校园网统一互联网出口, 主干带宽达到 10Gbps,出口带宽达到了 30.4Gbps,拥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和 CERNET 教育科研网出口。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 13000 个。电子邮件 系统用户数 27350 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25000GB。信息化工作人员 15 人。 核心网络采用两台 H3C10510 和两台 H3C10508,校园网络全校覆盖,无线网覆盖 学校校务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区域。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建设了综 合服务平台,梳理了学校的办事流程,加快师生办事效率。采用购买邮件服务的 方式提供校园网邮箱服务,通过站群系统加强了各部门网站的管理和安全管控。 通过学校虚拟化平台为目前校内运行的信息系统提供计算、存储和安全服务。主 要信息系统有:OA 系统、本科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安 防监控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迎新系统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是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 点,哲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侦查学、英语、 新闻学、刑事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市场营销、审计学、人力 资源管理、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社会学等 17 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 设点。2020 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 28 个,停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 35 人(含各专业方向),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34 人,所占比例为 97.14%,获得博士学位的 23 人,所占比例为 65.71%。 9 2020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表 5 所示。 表 5 全校各学科 2020 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学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哲学 60.00 25.00 18.75 工学 59.38 25.63 31.25 经济学 61.21 24.43 18.68 管理学 59.38 25.63 22.19 法学 60.98 24.29 23.22 艺术学 59.38 25.63 21.56 文学 60.10 25.23 21.06 (二)课程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组建思想品质好, 教学能力强,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 理的课程建设团队;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优质资 源课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和教学内容建设,以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带动整体课程资源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丰 硕成果。 2019 年,学校《担保法理论与实务》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 子商务概论(MOOC)》《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训练》等三门课程获评陕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020 年,学校《行政法学》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 式一流课程,《侦查措施》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经济法学》《行政法学》 《行政诉讼法学》等 3 门课程获评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刑法 学》《国际私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侦查措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等 5 门课程获评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民事法诊所》获评陕西省社会 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960 门、3075 门次。2019-2020 学年学校完成建设 MOOC 课程 9 门,20 门课程完成 SPOC 建设任 务。 2020 年 5 月,陈玺教授主持的《中国法制史》被评为陕西省线上教学典型 案例。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教师在线教学培训会议上,高静博士作为优秀 教师向全省教育系统分享了经验。 (三)教材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0 年)》《普通 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规划》(2020-2022 年) 10 精神,落实“凡选必审、凡编必审”,严格做好教材立项、编写、选用等工作。 目前,学校正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 号)文 件制定新的教材管理实施细则,以确保学校教材工作符合新时代党中央对教材工 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和新举措。强化学校党委的核心作用,实行教材建设工作 校院分级管理,权责分明。明确“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教材工作特色。凸显 马工程教材主导地位、引导作用,及课堂全覆盖的特色成果。形成以“马工程教 材为主,特色自编教材及其他优秀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体系。近两年共有 98 门 课程使用 61 部马工程教材,其中 25 部对应多门课程,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覆 盖率达到 100%。授课教师培训率 100%。42 名教师遴选进入陕西省教材建设专家 库。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马工程教材省级培训授课资质。 充分调动教师编写与研究教材的积极性。对接人事处,确定教材建设成果作 为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重要依据;对接科研处,确定教材建设成果 作为科研奖励重要依据;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广特色自编教材参评中省及 行业各类评奖;对接出版单位,推广我校自编教材向其他学校辐射,增加学校影 响力。近两年来,已出版自编教材 17 种。舒洪水教授入选马工程教材编写组、 谢德成教授入选马工程教材审核专家组,陈京春教授入选马工程教辅编写专家 组。充分挖掘教材编写潜力,打造如《民法学》《大学体育教程》《动物保护法 学》《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等具有优良革命传统、行业影响力强的特色自编教材, 填补国内同类及校内空白。其中,韩松教授主编的《民法总论》已获省厅推荐, 参评国家级优秀教材评选。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材编审选用全过程。 下一步,将在总结学校教材工作经验并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材 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教育部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 以本为本,做到科学管理,流程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材征订、选用、审查、发 放等工作,着重特色教材培育。积极推进科学研究,探索创新模式,结合学校人 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围绕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学校教材规划。鼓励出版 影响力高、辐射性广、创新性强的自编教材,定期举办校内优秀教材评选,积极 推荐优秀自编教材参加国内各级各类评选,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学校教 材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按照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对标 2019 年教育厅对我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反馈意见,组织了 2020 年度全校实验室安全 11 整改自查工作,检查落实整改情况,对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处理。结合疫 情防控要求,将上半年开设的部分实验课程调整到下半年学生返校后开设;将《模 拟法庭》、《法庭辩论》、《实务大讲堂》等实训课程调整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保证了学校实验实训课程有序开展。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组织了全校 4 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自评工作。本学年立项建设了“虚拟仿真联合国实验教学”等 8 项校 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 17 人,具有高级职称 1 人, 所占比例为 5.8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16 人,所占比例为 94.12%。全年为本 科生开设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 37 门。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加大毕业论文指导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学年学校开展了毕业论文线 上指导和答辩工作,共提供了 3364 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共有 501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线上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 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 56.89%。利用论文查重系统,持续推进学术不端行为 检测工作。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推进实习教学改革,确保实习成效不降低。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调 整了实习工作安排,加大对低风险地区实习生的线上指导力度,高风险地区学生 通过修读网上实践类课程代替线下实习。进一步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 教务处同各学院通过网络等形式调研了省内外二十余家实习基地,听取单位意 见,了解了学生实习状况。 注重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本学年新建校外实践教育基 地 42 个,评选优秀实践教育基地 13 个;我校现有的 285 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本学年共接纳 3753 名本科生进行实习,圆满完成了年度实习工作任务。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20 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 6 人,创新创业 教育兼职导师 96 人,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4 个,其中众创空间 2 个,其他 2 个。目前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全校通识必修课及 12 门创新 创业教育相关选修课,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电子商务概论(MOOC)》《创新创 业基础》《创新创业训练》等三门课程为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019-2020 学年,学校获准立项省级项目 135 项,国家级项目 53 项。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学生在未返校的情况下,申报项目的热情不减, 学校获批省级和国家级立项项目数量和去年持平。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获陕西赛区铜奖 3 项,我校项目“长安处处有故事 ——致力打造中国品牌文创 IP”作为陕西省唯一的文创类项目,荣获高教主赛 道银奖,实现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零的突破。 (六)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搭建教学改革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将教学改革实践转化为研究成 果,丰富了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为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服务学校学科建 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 年学校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 7 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2019 年学校教师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9 项,其中,重点 攻关 1 项、重点 2 项、一般 4 项;继续教育重点 1 项、青年专项一般 1 项。校级 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共 38 项。 2019 年 9 月以来,我校教师在《法学》《法律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 文 80 余篇。一年来,学校主办的《法学教育研究》出版 4 卷,《西北高教评论》 出版 1 卷,《政法教育研究》出版 2 卷。2020 年 10 月 17 日,我校举办“新法 学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四届专题研讨 会,共有 30 余所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各专 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总体定位,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结合社 会需求及本专业实际,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细化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 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将红色育人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凝练了“法治信 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 核心要素,强化法经、法商、法管、法文等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构建了“课堂 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德 法兼修、理实并重”高水平、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着力培养德才兼备、 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0 年学校进一步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按照教育部要求顺序开设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外,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两门课 纳入通识必修课,加强学生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安全、科学精神教育。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军事理论纳入通识必修课,并开设了文化类,科学技术类, 法律类等通识选修课程,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开 设《西安历史与文化》《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纳入学校通识选修课,增强文化 自信。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作用,结合图书馆“百部经典阅读”计划,系统指 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性,取 得良好效果。 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必修课程 25.87 门,其中公共课 5.46 门,专业课 20.46 门;各专业平均总学时 2334.46,其中年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 2135.08、199.38。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西北政法大学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理论研究,优化学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红色 文化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 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 人、全方位育人。 2020 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培训 10 余场,组织各专业教师 观看中国教育电视台十集大型系列访谈节目《课程思政面对面》,并开展深入研 讨。《民俗学》《商务谈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等 12 门课程思政完成建设 任务,《价值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等 7 门课程思政正在建 设中。 举办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思政大练兵,促进教师教书和育人相结 合,2019 年至 2020 年推荐马成、马思洁等 13 名教师参加省级“思政大练兵” “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组织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高海燕等五名教 师获得省级“思政大练兵标兵”称号。 2020 年 6 月陕西省教育厅以《西北政法大学挖掘战“疫”鲜活素材 以课程 思政培根铸魂》为题肯定了我校课程思政的优秀做法;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 部以《西北政法大学坚持改革创新 抓好开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题报道推 广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情况。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育人成效显著。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课堂实 14 践教学、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独具特色的新型实践教 学体系,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科研训练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我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造特色第二课堂体系,举办“法治文化活动季”系列活动。组织学科知识 竞赛、学术讲座、文化沙龙、实务模拟、普法宣传等各类活动百余场,参与学生 20000 余人次,参与教师 500 余人次,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法治素质、 学术素质、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法兼修、理实并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从实务部门、政府企业等单位聘请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和实务导师,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定 期到学校举办实务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 加强实习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实习质量。成立校院两级级实习领导小组,统 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学校实习工作。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研” 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各专业特点,从组织形式、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等方 面不断完善,提高实习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52.15,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33.54,占比 22.04%,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50.0,最低的是经济学 专业 17.0。 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见附表 4。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 10 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4 名,所占比例为 40%,具有 博士学位 5 名,所占比例为 50%。 2019-2020 学年,校党委会召开专题会议 2 次,分别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大会 精神和部署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校长办公室研究本科教育工作 12 次, 主要涉及本科生的考风考纪、学生退学、2019 届普通本科专升本学生毕业资格 审核、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管 理办法》《2020 年春季学期延迟返校期间本科教学工作调整方案》、2019—2020 学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进展有关情况、《民法典》与教学工作衔接、申报 2020 年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备案工作情况、2020 届普通本科与专升本学生毕业资 格审核情况等 15 项议题。 2019 年学校出台《校领导联系学院办法》《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本学年学校层面召开了干部、教师、学生召开 3 场座 谈会,收到 9 方面 141 条意见建设,形成“3 个 10”的重点问题清单;校领导、 15 校长助理分别带队到学院调研 20 余次,充分听取了师生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意 见。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层面召开了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 导、校长助理根据工作需要到教学一线调研 10 余次。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学校要求各单位及时研究服务本科教学的措施,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教学管 理规章制度。教务处组织编印了《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文件制度汇编》, 在学生入校时发放,同时不定期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学习,使得教学管理有章可 循、有据可依,从而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020 年教务处立足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深入二级教学单位走访调研, 通过本科教学教师服务微信群、本科教学学生代表交流微信群和教务处处长信 箱,听取师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 订、毕业实习督导检查、研究生推免、转专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继 续组织好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2020 年教务处创新教学管理服务 模式,利用西法大教学在线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开展了“教学名师公开课” “师 生共话转专业”“选课推荐”“推免生专访”“校内开庭”“师者心语”“空闲 教室查询”“模拟法庭表演赛”“《法学实践论丛》学术沙龙”等 60 余次学业 指导活动,有效畅通了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渠道,强化了管理干部、教师、 本科生、预科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2020 年教务处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积极联系超星学习通、雨课堂、 智慧树等多个线上教学平台,制定了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了春季学 期的线上教学和秋季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作,按照教学周制作《线上教学质 量报告》。为强化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学校组织开展了《混合式教学课程案例》 《五步混合教学法》《中国大学慕课混合式教学培训》《中国大学慕课使用培训 会》《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运行经验分享》等 30 多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 组织各学院挖掘抗疫育人元素,做好课程思政。疫情期间,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 教学工作模拟演练。为 8100 余名本科生寄送教材 6.3 万余册,被西部网等多家 新闻媒体报道。 学校有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21 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 15 人,所占比例为 71.43%。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30 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所占比例为 20.00%;硕 士及以上学位 17 人,所占比例为 56.67%。 2020 年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共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7 项。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有专职学生辅导员 81 人,学生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8 人,所占 16 比例为 9.88%,具有中级职称的 38 人,所占比例为 46.91%。学生辅导员中,具 有研究生学历的 65 人,所占比例为 80.2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 16 人,所占 比例为 19.75%。 我校近年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4 名,着力提升专兼职咨询师、辅导员及心理委员的专业能力,不断创新心理健 康教育宣传形式,2020 年在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陕 西省高校百家慕课心理育人作品大赛”中,我校选送的 3 项作品获得金奖 1 项, 银奖 1 项,特等奖 1 项。我校荣获“全省高校抗疫育心先进集体奖”。 (四)质量监控 学校有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4 人。3 人具有硕士学位,所占比例为 75.00%。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 13 人。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 822 学时,校领导听课 100 学时, 中层领导干部听课 438 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 83000 人次。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大力培育质量文化,深耕质量监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不断加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 重要作用,学校制定了新的《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管理办法》,印发了《关 于进一步做好校院两级督导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 量,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学年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 障暂行办法》,印发了《关于校、院领导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安排的通知》,完 善了督导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和外部评教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 价指标体系。 2.日常监控及运行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组共 13 人,分别联系对接 15 个院(部)开展教学质 量保障工作。各教学单位成立了院(部)级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组,88 名院(部) 级督导专家对日常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每学期召开 督导专家工作部署会,安排学期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并与督导专家签署工作任务 书,不断夯实日常监控工作。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以常态化监测和专项检查 为抓手,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专家通过听课、巡考、查卷、检查毕业论文等方 式,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学校不断加强 学评教、教评教、管评教,注重对各类评价结果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本科培养过 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院(部)根据反馈及时整改,将质 量文化落实到师生的行动自觉,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17 3.规范教学行为情况 学校通过提高排课质量,优化排课结果,将各学院教师调、停课率纳入学院 年终考核指标体系等措施,减少调、停课人次,稳定教学秩序。在常态化监测的 基础上,根据我校《中期教学检查组织与实施办法》,重点对教师到岗、教学准 备、学生到课、课堂纪律和教学设备设施运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规 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不断加强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本科教育教学专家对教 学的研究和指导作用,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适时调整教学工作方案,制 定和完善本科教学计划。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专业指导委员 会,不断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着力推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 牵头统筹协调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填报工作,各部门根据任务分解表分别对学校 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 质量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填报。与同期数据对比,我校办学规模持续扩 大,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加强,对教学科研仪器的投入不断提升;具有高教职称的 专任教师比稳步提高,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94.33%;学生培 养质量逐步提高,2020 届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9.88%,2020 年学生体质达标 率为 84.69%。总体上看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实验场所齐全、 科研能力持续增强、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学校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0 年共有本科应届生 3398 人,实际毕业人数 3361 人,毕业率为 98.91%, 学位授予率为 99.88%。 (二)就业情况 截止 2020 年 12 月 1 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为 72.71%。部分专业就业率较 低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和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延后。目前,我校有 380 人进入 各类省级公务员考试公示阶段,暂未统计进入。 2020 届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 141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41.88%(其中到国 有企业就业的有 24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7.16%;到其他企业就业的有 986 人, 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9.28%;到律师事务所就业的有 177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8 5.26%)。到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有 226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71%。到事业 单位(含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及其他事 业单位)就业的有 8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61%。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含 基层项目、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3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0.92%。升学及出 国出境 668 人(含考研、第二学位、出国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 19.84%。其 他 25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0.75%。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187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47%。辅修的 学生 56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44%。获得双学位学生 50 名,占全 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39%。 (四)毕业生成就 1979 年学校恢复招生至今,培养了 11 万余名毕业生,投身改革开放后的国 家建设,尤其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西北五省区各级法、检系统的主要负责人中近 60%是我校毕业生;西北五省区的 司法行政和法学教育机构中 50%的人员毕业于我校。 学校办学 83 年至今,先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仅 2018 年以来,就有齐玉、贾宇、李琪林、张甲天、索跃、杨景海、陈马林、寇昉、王 学成、高继明、朱雅频、田立文、韩德洋、田湘利、许尔锋、郑钢淼、刘钊、贺 小荣、陈海光、尹伊君等 20 名校友履职新岗位,截止目前,我校在任的副部级 以上重要领导的校友有 26 人。 2018 年以来,有多位校友获得重大荣誉和表彰。王平信荣获“全国模范检 察官称号”、薛峰、刘振、范登峰、雷钧、张正伟荣获“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称 号,王海峰、纪胜利、代敏获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李永红获得第九届全国“人 民满意公务员”称号,梁凤云荣获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数千名我校校友活跃在律师战线,这其中有田文昌、 张伟民、杨文斌、尹恩林、汪少鹏、张金凤、赵军、张晓东、梁雅丽、吴卫明、 刘汉文、孔亚楼、朱明勇等数以百计的精英律师校友以及由他们引领的众多高端 律师事务所,他们在律师行业中凭借专精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勇立潮头、引领潮 流;据西北政法大学经济金融校友会统计,目前仅在国家经济金融领域深度参与 国家经济金融活动、从事重大管理和决策的校友就有 200 余人,他们在新时代社 会经济发展中也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七、特色发展 19 (一)“新文科”建设日益深化 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法经、法商、法管、法文等学 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课堂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 三位一体、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加强法学类、经管类、工商管理类、 新闻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将智慧司法建设成果融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教师赴实务部门挂职制度,选聘实务导师,形成学校与实务部门双向协同育 人合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进人工智能、司法大数据、融媒体等新技术应用, 以法学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安学等学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文科 培养模式。 (二)举办风格独特的法治文化活动季,形成浓郁的法治文化育人氛 围 学校自 2017 年开始组织举办“法治文化活动季”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 法学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优势,营造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各学院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对“法治文化活动季” 相关活动高度重视,各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品牌意识增强,文化氛围浓厚,精 品不断,除了校内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全员参与,还有大量校 外单位和兄弟院校的学生参加,部分活动影响力向校外辐射,产生了积极强烈的 社会影响,体现了学校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2020 年学校以“弘扬抗疫精神 礼赞法典时代”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学术讲座、文化沙龙、实务模拟、普法宣传等 活动百余场,参与学生 20000 余人次,参与教师 500 余人次。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组织举办“解读《民法典》”系列讲座。 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和伟大抗疫精神,运用传统形式和微信、微博、抖音、 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提升“第二课堂”教育实效。组队参加第十八届“理律杯” 全国模拟法庭竞赛,摘得季军,保持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传统强队地位。 (三)毕业生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和法治建设,服务西部基层就业特色 突出 近年来,学校在稳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就业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宽 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学校大力弘扬“政 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将红色育人 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优势,立足西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服从国 家需要,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实现多渠道就业,毕业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愿 望强烈。2018 年以来,还有很多扎根基层、务实进取的西北政法校友代表,用 20 努力和汗水,传承者西北政法人的精神,默默耕耘、闪耀发光。2020 届毕业生 中,有 1302 人到西部地区就业,占就业人数的 53.18%以上。毕业生中有青藏高 原留下不平凡故事的郑佩佩,有根植司法前沿、匠心为民的学者型法官薛峰,有 永远在“侦”途上的好刑警孙林虎,有用行动为刑警代言的朱红昌,有不要命不 听话却被大家送锦旗的雒堂芝,有从放羊娃到爱心天使的李晓茹,有获得加拿大 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短片最佳奖的刘译阳,有“检察之星”西鲁东,有在改革开放 中脱胎换骨的万迎军,有 12 年扎根基层为民化解矛盾的王学堂,有深情大爱、 履职尽责、有追梦雪域的王庆滨,有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章曦,有深圳“最任 性”的检察官赵丹,有铁面办案、柔情护蕾“超女”检察官徐静超,有闪耀自己 兼顾他人的梁雅丽,有法庭上对手为之点赞的余枫霜,有从“青训营”到司法部 “全国优秀法律顾问”的王小涛,有有故事的扶贫第一书记王纪超,有瞒着 79 岁老母援藏的吕智勇,有疫情中的凡人英雄李朋、见成龙、魏明、付义龙,有汉 中刑侦“牛哥”杨帆等。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一)专业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基于历史上的办学特点,我校法学以外多数专业在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等方 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学校目前在招专业 28 个,除 18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外,部分专业存在师资力量不强,发展有短板等问题。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把握好专业总量与内涵建设的关系, 严控专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在做强做大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以优势专业带动 相关专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建设布局合理、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体系。 (二)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学术水平高、具有引领相关学科专业 建设发展实力、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偏少,有的学科教师中没有 领军人物。学校将按照“传道为先、高端引领、优化结构、全员提升”的思路,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博士项目作用,实施了“长安学者”人才 工程,培养和稳定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同时,引导和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法创新,积极加强师资培训,继续推行教师到 实务岗位锻炼制度,支持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访学。 (三)跨省招生计划偏少 我校专业主要是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类整体来说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就业 21 门槛相对较高,区域岗位吸纳能力有限,而我校每年本省生源占到招生计划总数 的近 60%,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源质量,也会影响学生就业。对此,学校一直在 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调整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22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79.81%. 2.教师数量及结构 附表 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最高 学位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892 / 120 / 正高级 143 16.03 30 25.00 其中教授 132 14.80 27 22.50 副高级 303 33.97 8 6.67 其中副教授 283 31.73 6 5.00 中级 386 43.27 49 40.83 其中讲师 359 40.25 45 37.50 初级 37 4.15 4 3.33 其中助教 25 2.80 0 0.00 未评级 23 2.58 29 24.17 博士 486 54.48 25 20.83 硕士 311 34.87 81 67.50 学士 95 10.65 14 11.67 无学位 0 0.00 0 0.00 35 岁及以下 162 18.16 51 42.50 36-45 岁 397 44.51 28 23.33 46-55 岁 229 25.67 19 15.83 56 岁及以上 104 11.66 22 18.33 总计 职称 专任教师 年龄 23 3.生源情况 附表 2 学校招生具体情况表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安徽 省 本科批 招生 27 7 0 541.0 515.0 0.0 54.00 98.00 0.00 北京 市 本科批 招生 0 0 5 0.0 0.0 436.0 0.00 0.00 164.0 0 本科批 招生 27 8 0 465.0 402.0 0.0 132.0 0 204.00 0.00 本科批 招生 5 1 0 349.0 302.0 0.0 184.0 0 237.00 0.00 本科批 招生 41 12 0 520.0 458.0 0.0 59.00 82.00 0.00 提前批 招生 2 0 0 439.0 / 0.0 107.0 0 / 0.00 本科批 招生 17 4 0 536.0 0.0 0.0 47.00 598.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19 0 0 500.0 0.0 0.0 73 0 0 提前批 招生 4 0 0 381.0 0.0 0.0 76 0 0 提前批 招生 2 1 0 286.0 265.0 0.0 152 77 0 贵州 省 第一批 次招生 26 7 0 548.0 480.0 0.0 63.00 118.00 0.00 海南 省 本科批 招生 0 0 30 0.0 0.0 463.0 0.00 0.00 208.0 0 本科批 招生 46 9 0 465.0 415.0 0.0 144.0 0 221.00 0.00 提前批 招生 5 2 0 465.0 415.0 0.0 102.0 0 183.00 0.00 本科批 招生 40 16 0 556.0 544.0 0.0 52.00 82.00 0.00 本科批 招生 4 1 0 395.0 395.0 0.0 146.0 0 117.00 0.00 提前批 招生 2 1 0 465.0 418.0 0.0 120.0 0 169.00 0.00 黑龙 江省 第一批 次招生 23 2 0 483.0 455.0 0.0 101.0 0 154.00 0.00 湖北 省 第一批 次招生 26 6 0 531.0 521.0 0.0 47.00 79.00 0.00 福建 省 甘肃 省 广东 省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 河北 省 河南 省 24 录取数 省份 湖南 省 吉林 省 江苏 省 江西 省 辽宁 省 内蒙 古自 治区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青海 省 山东 省 山西 省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第一批 次招生 27 6 0 550.0 507.0 0.0 61.00 99.00 0.00 本科批 招生 4 0 0 478.0 / 0.0 75.00 / 0.00 第二批 次招生 A 4 2 0 371.0 336.0 0.0 174.0 0 184.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19 0 0 543.0 0.0 0.0 41.00 0.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51 0 0 343.0 0.0 0.0 32.00 0.00 0.00 提前批 招生 5 0 0 393.0 / 0.0 101.0 0 /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29 2 0 547.0 535.0 0.0 45.00 50.00 0.00 本科批 招生 26 4 0 567.0 500.0 0.0 53.00 121.00 0.00 提前批 招生 5 3 0 437.0 333.0 0.0 136.0 0 215.00 0.00 提前批 招生 0 0 6 / / 399 / / 134 第一批 次招生 23 15 0 520.0 452.0 0.0 88.00 126.00 0.00 提前批 招生 4 4 0 451.0 368.0 0.0 86.00 109.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35 11 0 523.0 434.0 0.0 68.00 106.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27 9 0 439.0 352.0 0.0 98.00 171.00 0.00 提前批 招生 5 3 0 401.0 330.0 0.0 98.00 160.00 0.00 本科批 招生 0 0 55 0.0 0.0 449.0 0.00 0.00 163.0 0 提前批 招生 0 0 8 0.0 0.0 150.0 0.00 0.00 420.0 0 本科批 招生 0 0 4 0.0 0.0 381.0 0.00 0.00 161.0 0 第一批 次招生 29 13 0 542.0 537.0 0.0 32.00 50.00 0.00 第一批 0 0 7 0 0 376 0 0 139 25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提前批 招生 5 5 0 469.0 449.0 0.0 80.00 102.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984 297 0 512.0 451.0 0.0 54.00 74.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100 18 0 512.0 451.0 0.0 50.00 77.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54 23 0 512.0 451.0 0.0 45.00 63.00 0.00 本科批 招生 0 0 93 0.0 0.0 0.0 0.00 0.00 0.00 提前批 招生 116 59 0 405.0 350.0 0.0 121.0 0 138.00 0.00 提前批 招生 167 42 0 304.0 263.0 0.0 189.0 0 167.00 0.00 本科批 招生 0 0 12 0.0 0.0 400.0 0.00 0.00 101.0 0 第一批 次招生 39 9 0 527.0 529.0 0.0 53.00 88.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0 0 5 0 0 430 0 0 105 本科批 招生 0 0 26 0.0 0.0 476.0 0.00 0.00 166.0 0 第二批 次招生 A 11 6 0 345.0 315.0 0.0 41.00 35.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22 0 0 320.0 293.0 0.0 191.0 0 / 0.00 提前批 招生 3 1 0 235.0 233.0 0.0 229.0 0 355.00 0.00 第二批 次招生 A 4 8 0 338 329 0.0 45 122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2 9 0 487.0 455.0 0.0 59.00 50.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13 13 0 482.0 431.0 0.0 82.00 114.00 0.00 提前批 招生 5 6 0 370.0 317.0 0.0 107.0 0 130.00 0.00 第一批 1 0 0 482.0 / 0.0 69.00 / 0.00 次招生 陕西 省 上海 市 四川 省 天津 市 西藏 自治 区 新疆 维吾 尔自 治区 26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第一批 次招生 0 25 0 0.0 0.0 0.0 0.00 391.00 0.00 提前批 招生 1 1 0 480.0 440.0 0.0 95.00 106.00 0.00 第一批 次招生 34 7 0 0.0 535.0 0.0 617.0 0 93.00 0.00 浙江 省 本科批 招生 0 0 37 0.0 0.0 594.0 0.00 0.00 52.00 重庆 市 第一批 次招生 43 4 0 536.0 500.0 0.0 40.00 70.00 0.00 次招生 云南 省 4.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 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 专业总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专 业名单 30 28 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及法律, 国际政治,网络与新媒体 劳动与社会 保障 5. 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15915.00,折合在校生数 18091.70,全校整体生师比 15.73, 折合生师比为 19。(折合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数;折合在校生数=普 通本科生数+普通专科生数+硕士研究生数*1.5+博士研究生数*2+本科留学生数+ 硕士留学生数*1.5+博士留学生数*2+函授学生数*0.1+夜大(业余)学生数*0.3+ 成人脱产学生数+中职在校生数+网络学生数*0.1+普通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折合 教师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6.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8000.00。 7.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503.43。 8. 生均纸质图书(册)105.12, 电子图书总量(册)162000。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3.7,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0.76。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5984.09。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 费总额)(万元)2638.98。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 27 (元)260.61。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 均值)(元)361.77。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009。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 1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 5)。 附表 4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 性实 践环 节 实验 教学 课外 科技 活动 实践环节 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数量 当年接收 学生数 实习实训基地 010101 哲学 24.0 6.0 0.0 18.75 0 4 41 020101 经济学 28.0 6.0 0.0 15.74 1 15 140 020301K 金融学 24.0 6.0 0.0 18.75 1 18 160 020302 金融工程 24.0 12.0 0.0 22.5 0 14 13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4.0 6.0 0.0 18.75 0 46 451 030101K 法学 24.0 108.0 0.0 24.98 3 115 1188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24.0 6.0 0.0 18.75 0 5 49 030202 国际政治 24.0 6.0 0.0 18.75 0 6 57 030301 社会学 24.0 8.0 0.0 20.0 0 11 134 030302 社会工作 24.0 12.0 0.0 22.5 1 5 53 030601K 治安学 24.0 16.0 0.0 25.0 3 13 121 030602K 侦查学 48.0 26.0 0.0 23.12 5 14 136 050201 英语 28.0 9.0 0.0 17.13 0 3 25 050209 朝鲜语 24.0 9.0 0.0 20.62 0 1 10 050262 商务英语 24.0 9.0 0.0 21.02 0 4 48 050301 新闻学 24.0 9.0 0.0 20.62 2 4 34 050302 广播电视学 24.0 15.0 0.0 24.38 0 5 58 050305 编辑出版学 24.0 12.0 0.0 22.5 0 6 57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4.0 12.0 0.0 22.5 2 5 41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24.0 26.0 0.0 31.25 6 15 160 120202 市场营销 24.0 15.0 0.0 24.38 2 12 118 120204 财务管理 24.0 12.0 0.0 22.5 2 5 6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4.0 15.0 0.0 24.38 1 16 146 120207 审计学 24.0 15.0 0.0 24.38 1 6 49 28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集中 性实 践环 节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实验 教学 课外 科技 活动 实践环节 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数量 当年接收 学生数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4.0 6.0 0.0 18.75 0 5 44 120402 行政管理 24.0 6.0 0.0 18.75 0 5 45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4.0 6.0 0.0 18.75 0 5 50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24.0 17.0 0.0 25.62 1 5 42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4.0 6.0 0.0 18.75 2 5 56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24.0 15.0 0.0 24.38 2 5 51 全校校均 / 22.46 11.08 0.00 22.04 1.26 12.6 95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表 5) 。 附表 5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 选修 理论 课占 课占 教学 比 比 占比 (%) (%) (%) 实验教 学占比 (%) 2448.00 69.85 30.15 88.97 11.03 160.00 59.38 25.63 戏剧影视文学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2448.00 69.85 30.15 87.50 12.50 160.00 59.38 25.63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120402 行政管理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120207 审计学 2448.00 69.85 30.15 88.97 11.03 160.00 59.38 25.63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448.00 69.85 30.15 88.97 11.03 160.00 59.38 25.63 120204 财务管理 2448.00 69.85 30.15 91.18 8.82 160.00 59.38 25.63 120202 市场营销 2448.00 69.85 30.15 88.97 11.03 160.00 59.38 25.63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2448.00 69.85 30.15 80.88 19.12 160.00 59.38 25.63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448.00 69.85 30.15 91.18 8.82 160.00 59.38 25.63 050305 编辑出版学 2448.00 69.85 30.15 91.18 8.82 160.00 59.38 25.63 050302 广播电视学 2448.00 69.85 30.15 88.97 11.03 160.00 59.38 25.63 050301 新闻学 2448.00 69.85 30.15 93.38 6.62 160.00 59.38 25.63 050262 商务英语 2394.00 68.42 31.58 93.23 6.77 157.00 57.96 26.7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30304 总数 29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 选修 理论 课占 课占 教学 比 比 占比 (%) (%) (%) 实验教 学占比 (%) 2448.00 69.85 30.15 93.38 6.62 160.00 59.38 25.63 英语 1692.00 73.94 26.06 95.21 4.79 108.00 64.35 22.69 030602K 侦查学 2448.00 69.85 30.15 90.44 9.56 160.00 59.38 25.63 030601K 治安学 2448.00 69.85 30.15 88.24 11.76 160.00 59.38 25.63 030302 社会工作 2448.00 70.59 29.41 91.18 8.82 160.00 60.00 25.00 030301 社会学 2448.00 70.59 29.41 94.12 5.88 160.00 60.00 25.00 030202 国际政治 2448.00 69.12 30.88 95.59 4.41 160.00 58.75 26.25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2448.00 69.12 30.88 95.59 4.41 160.00 58.75 26.25 030101K 法学 2255.14 73.32 26.68 87.69 12.31 146.43 62.73 22.83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020302 金融工程 2448.00 69.85 30.15 91.18 8.82 160.00 59.38 25.63 020301K 金融学 2448.00 69.85 30.15 95.59 4.41 160.00 59.38 25.63 020101 经济学 1692.00 75.00 25.00 96.81 3.19 108.00 65.28 21.76 010101 哲学 2448.00 70.59 29.41 95.59 4.41 160.00 60.00 25.00 全校校均 / 2334.46 70.78 29.22 91.46 8.54 152.15 60.33 24.91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050209 朝鲜语 050201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总数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94.33%。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10.21%。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 4。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8.91%,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 6。 附表 6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10101 哲学 41 41 100.00 020101 经济学 75 73 97.33 020301K 金融学 163 162 99.39 30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302 金融工程 90 89 98.89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67 167 100.00 030101K 法学 1530 1513 98.89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44 43 97.73 030301 社会学 34 33 97.06 030302 社会工作 36 36 100.00 030601K 治安学 46 42 91.30 030602K 侦查学 228 225 98.68 050201 英语 55 55 100.00 050209 朝鲜语 22 22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28 28 100.00 050301 新闻学 40 40 100.0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34 34 100.00 050305 编辑出版学 32 31 96.88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3 32 96.97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50 50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86 86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47 47 100.00 120207 审计学 160 160 100.0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38 100.00 120402 行政管理 48 46 95.83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71 71 100.00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43 43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4 33 97.06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23 121 98.37 全校整体 / 3398 3361 98.91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99.88%,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 7。 附表 7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10101 哲学 41 41 100.00 020101 经济学 73 73 100.00 020301K 金融学 162 162 100.00 020302 金融工程 89 89 100.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67 167 100.00 030101K 法学 1513 1511 99.87 31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43 43 100.00 030301 社会学 33 33 100.00 030302 社会工作 36 36 100.00 030601K 治安学 42 42 100.00 030602K 侦查学 225 225 100.00 050201 英语 55 55 100.00 050209 朝鲜语 22 22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28 28 100.00 050301 新闻学 40 40 100.0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34 33 97.06 050305 编辑出版学 31 31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2 32 100.00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50 50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86 85 98.84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47 47 100.00 120207 审计学 160 160 100.0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38 100.00 120402 行政管理 46 46 100.0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71 71 100.00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43 43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3 33 100.00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21 121 100.00 全校整体 / 3361 3357 99.88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72.71%,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附表 8 附表 8 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0101 哲学 41 31 75.61% 20101 经济学 73 51 69.86% 020301K 金融学 163 132 80.98% 20302 金融工程 89 69 77.53% 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67 114 68.26% 030101K 法学 1518 1106 72.86% 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43 35 81.40% 30301 社会学 33 26 78.79% 30302 社会工作 36 24 66.67% 030601K 治安学 42 22 52.38% 030602K 侦查学 225 99 44.00% 50201 英语 55 50 90.91% 50209 朝鲜语 22 16 72.73% 32 50262 商务英语 28 22 78.57% 50301 新闻学 40 34 85.00% 50302 广播电视学 34 26 76.47% 50305 编辑出版学 31 25 80.65%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2 22 68.75%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50 27 54.00% 120202 市场营销 86 78 90.7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47 42 89.36% 120207 审计学 160 129 80.63%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28 73.68% 120402 行政管理 46 31 67.39%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71 54 76.06%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43 35 81.4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3 32 96.97%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21 88 72.73% 全校整体 / 3367 2448 72.71% (含金融学专业 1 个结业学生、法学专业 5 个结业学生)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84.69%,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 9。 附表 9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10101 哲学 145 121 83.45 020101 经济学 271 241 88.93 020301K 金融学 560 480 85.71 020302 金融工程 194 173 89.18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58 311 86.87 030101K 法学 6079 5204 85.61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132 98 74.24 030202 国际政治 79 61 77.22 030301 社会学 113 94 83.19 030302 社会工作 117 98 83.76 030601K 治安学 178 139 78.09 030602K 侦查学 824 705 85.56 050201 英语 221 185 83.71 050209 朝鲜语 33 27 81.82 050262 商务英语 101 94 93.07 050301 新闻学 149 134 89.93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15 94 81.74 050305 编辑出版学 107 88 82.24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127 94 74.02 33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83101K 刑事科学技术 181 154 85.08 120202 市场营销 218 169 77.52 120204 财务管理 184 169 91.85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48 121 81.76 120207 审计学 574 491 85.54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18 91 77.12 120402 行政管理 157 138 87.9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19 161 73.52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142 126 88.73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91 150 78.53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607 495 81.55 全校整体 / 12642 10706 84.69 24.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020 年底,针对学生学习成效及就业状况,学校开展了“西北政法大学 2020 届毕业生短期就业状况”实名制调查,调查问卷覆盖全体毕业生,共回收 1136 条有效数据,占毕业生总人数 33.80%。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学校的整 体学习满意度为 95.6%,其中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满意度为 91.8%,对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满意度为 88.5%,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满意 度为 93.5%,对教学实践环节(含实验教学、实习、见习)效果满意度为 81.4%, 整体满意度较高。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020 年 9 月-11 月,学校针对针对用人单位进行了“用人单位对西北政法大 学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工作,从用人单位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对我校毕业 生进行评价反馈,共回收有效问卷 355 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 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 97.2%,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具备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适应性强、 执行力强,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调查结果见附表 11 附表 1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很满意 满意 满意合计 1 总体满意度 48.50% 48.70% 97.20% 2 学习能力 65.90% 31.80% 97.70% 3 创新能力 40.30% 45.90% 86.20% 34 4 人际沟通能力 53.20% 40.00% 93.20% 5 团队协作能力 58.00% 33.50% 91.50% 6 语言表达能力 56.90% 37.50% 94.40% 7 文字表达能力 51.00% 41.10% 92.10% 8 组织协调能力 52.10% 38.60% 90.70% 9 时间管理能力 49.60% 42.50% 92.10% 10 信息感知能力 49.30% 39.20% 88.50% 11 分析能力 52.40% 41.70% 94.10% 12 问题解决能力 52.10% 40.30% 92.40% 13 情绪管理能力 52.70% 39.40% 92.10% 14 执行力 58.90% 34.10% 93.00% 15 情承压抗挫能力 50.70% 41.40% 92.10% 26.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