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资讯网.pdf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2022 电子信息 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设立时间最早、办学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师资队伍群英荟 萃,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各类英才桃李天下。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学院紧密结合电子 信息与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长远发展,在宽带移动信息通信、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光纤通信、移 动专用网络、电磁兼容等领域始终走在学科前沿,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奠定了坚 实基础。 招生专业(类):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招生专业咨询电话:010-51683681 学院网址:http://eie.bjtu.edu.cn/ 招生专业咨询 QQ 群:442137126 突出优势和特色 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2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分别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 一流的 学科资源 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连续 4 年蝉联全国第一;2021 软科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 3,通信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 22 位。 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通信与控 一流的 教学环境 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5 个国家级教学 实践平台。 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 一流的 专业建设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 制专业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信工程和自 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 IEEE 专业认证专家评估。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2 个专业列入国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序列国家研究中心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轨道交 雄厚的 科研实力 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 4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年均科研经费高达 1.5 亿余元。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5 2022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师资力量 知名学者 名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 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后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 北京市教学名师:陈后金、侯建军、刘颖、戴胜华、胡健、 IEEE Fellow:张宏科、钟章队、艾渤 郭宇春、陶丹 全国高校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陈后金 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 35 人次 荣誉团队 教师职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279 人 103 人 107 人 97.6%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 个: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教育部 创新团队、“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 教育部创新团队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张宏科院士团队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2 个:轨道交通控制研究所教 学团队、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06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职工总数 副教授 教授(研究员)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2022 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平台、供学生学习的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等优质资源, 秉承交大“知行”校训,因材施教,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点班等特色班。 招生专业(类) 电子信息类(通信与控制) 01 专业分流时间 一年级第二学期 科类 理工 包含专业 所授学位 通信工程 工学学士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工学学士 自动化 工学学士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学士 信息工程 工学学士 智能装备与系统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专业特色 通信工程是北京交通大学优势和特色专业,历史悠久。2016 年、2018 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被评为国 家一流专业。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定位“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建设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实 践教学平台;形成了光通信和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专业特色课 程群;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国家教学名师、杰青等在内的专任教师 130 余人;以学生为中心,支持个性化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工程素质,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够在公共和专业通信领域胜任研究、设计、 制造、运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7 2022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网理论基础、光波技术基础、互联网原理与技术、无线通信基础。 升学就业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涉及通信运营商、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类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企事 业单位等,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50%,学生毕业后可报考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专业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升学就业情况(近三年平均) 204 人 285 人 毕业人数 上研人数 45 人 留学人数 96.5% 毕业去向落实率 上研院校示例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留学院校示例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明尼苏达大学 就业单位示例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阿里,腾讯,百度 02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专业特色 本专业历史可追溯至 1909 年,底蕴深厚。2010 年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并通过首批验收,2017 年通过 自动化专业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同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1 年 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首。专业注重科教与产教融合,拥有从工程基础到面向专业的国家级实践平台,依托“交 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轨道交通控制领域全国唯一国家级系列创新平台,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 的大批杰出人才和行业精英。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优秀品德,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08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2022 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够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相关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工 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电磁场与 电磁兼容、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等前沿技术、创新实践等。 升学就业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涉及国家铁路集团、地铁运营公司、通信信号生产及技术研发企业、互联网高新技术科技公司、 政府及事业单位等。优秀学生直接保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学生亦可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10%。 升学就业情况(近三年平均) 140 人 毕业人数 63 人 上研人数 19 人 留学人数 98.10% 毕业去向落实率 上研院校示例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留学院校示例 新加坡国立大学,纽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南加州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就业单位示例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03 自动化 专业特色 自 动 化 专 业 2017 年 通 过 中 国 工 程 教 育 专 业 认 证 ,2020 年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面向 信息时代发展,凸显新工科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培养 具有扎实自动化专业理论基础,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交通与自动化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建设具备轨道交通自动化鲜明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 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 培养理念,培养自动控制领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9 2022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机原理与接口,自动控制原理 I,自动控制原理 II,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机与运动控制,智能系统与无人装备,智能机器人原理,轨道交通信号基础。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 IT、AI 等高科技企业,轨道交通相关行业,国家机关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算法设计、软硬件 开发、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工作。优秀学生直接保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学生亦可报考各大高校自动化相关专业研究生。近 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89%。 升学就业情况(近三年平均) 10 人 30 人 毕业人数 上研人数 98.89% 3人 留学人数 毕业去向落实率 上研院校示例 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 留学院校示例 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 就业单位示例 中科讯飞互联(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交控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04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于 2001 年,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纳传感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知名教授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建设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本专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 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位列全国第 32 名,同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工程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善于合 1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2022 作与表达,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工作并可持 续发展的精英人才。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器件与技术基础、微波 技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天线原理与设计、光波技术基础等。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集成电路、通信、物联网、电网等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国家 机关从事电子信息方向的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亦可报考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 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近三年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 为 97.51%。 升学就业情况(近三年平均) 72 人 毕业人数 27 人 上研人数 4人 留学人数 97.51% 毕业去向落实率 上研院校示例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留学院校示例 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巴黎大学,香港大学 就业单位示例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 公司,用友广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05 信息工程 专业特色 专业创建于 1988 年,于 2018 年恢复招生, 2021 年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根据新的培 养目标设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 的课程。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拥有 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 名教授,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等, 师资力量雄厚。建设有多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科研 平台,以及校企共建实践培养基地,教学资源丰富。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 2022 北京交通大学 普通招生专业(类)简介 求,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 知识、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新一代信息 技术领域胜任研究、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互联网原理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基 础、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技术基础、信息安全理论基础、搜索引擎与社会媒体安全计算、区块链等。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大数据等领域从事研 究开发、系统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工作,就职单位如电子信息类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运营商、互联网公司、 企事业单位等(包括华为、腾讯、百度、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 06 智能装备与系统 专业特色 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于 2020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和“新工科”战略的宽口径特色专业。 本专业充分发挥北京交通大学“智慧交通”的优势,依托“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博士硕 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学者及创新团队,建设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 学平台,为国家智能系统前沿领域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在电子信息框架下, 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融合,培养新工科人才, 突出四个特点: “控制优化结合、 软件硬件兼施、 强电弱电并重、智能移动特色”。学生将具备智能理论和方法、智能装备研发技术、复杂智能系统设计技术及专业认证综 合能力,成为下一代信息自动化与智能技术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核心课程 模拟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电路、自控原理、传感器、单片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智能系统与无人装备、 数据分析与决策、电机与运动控制、智能机器人原理、自主导航与定位、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C 语言、Python 等。 升学就业 该专业暂无毕业生,从目前与本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学生统计情况看,毕业生具有宽口径出路,可在无人系统、信息 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从事研发管理工作,如科研院所(中车、国电、航天院、交通院)及企事业单位(如国网、 中电、百度、阿里、腾讯);也可在控制、交通、计算机学科读研,或在 EE(电子电气)、IS(智能系统)等领域出国深造。 1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