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School leave 毕业生43 页 1.069 MB下载文档
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4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0~2021 学年) 2021 年 11 月 说 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 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 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 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I 目 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8 (一)师资队伍..................................................................................................... 8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1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2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3 1.教学用房..................................................................................................... 13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4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5 (一)专业建设................................................................................................... 15 (二)课程建设................................................................................................... 16 (三)教材建设................................................................................................... 16 (四)实践教学................................................................................................... 17 1.实验教学..................................................................................................... 17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8 (五)创新创业教育........................................................................................... 18 (六)教学改革...................................................................................................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19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9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 (三) 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2 2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25 (五)实践教学................................................................................................... 28 五、质量保障体系...................................................................................................... 31 (一)校领导情况............................................................................................... 31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31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31 (四)质量监控................................................................................................... 31 六、学生学习效果...................................................................................................... 33 (一)毕业情况................................................................................................... 33 (二)就业情况................................................................................................... 33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33 七、特色发展.............................................................................................................. 33 (一)全员落实在课堂中汲养的实践教学....................................................... 33 (二)全员落实在在实践中前行的实践教学................................................... 34 (三)全员落实在反思中成长的实践教学....................................................... 36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37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37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改革问题................................................................... 37 (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加快改进....................... 37 (四)教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38 3 说 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 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 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 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4 学校概况 上饶师范学院地处江西省上饶市,是师范院校,举办者为省级教育部门,上 饶师范学院的前身是 1958 年创立的上饶师专,1959 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 革”期间停办,1977 年复校,于 2000 年 3 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 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05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 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 106.25 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 106.25 万 m2,学校 总建筑面积为 59.38 万 m2。学校设有 15 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和马克思 主义学院)及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 学教辅机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 标准塑胶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 上饶师范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 15441 人,折合在校生 16411.7 人。全校教职 工 1204 人,其中专任教师 890 人。学校共有 1 个校区。 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18 人,省部级高层次人 才 35 人。 学校有党政单位 27 个,教学科研单位 17 个。 ※以上数据来源:1-1 学校概况,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 本信息,表 1-7-2 科研基地,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4-1-1 学科建设,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6-3-2 近一级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科生数+普通专科生数+硕士研究生数*1.5+博士研究生数 *2+(学历教育本科生留学生数+非学历教育本科生留学生数)+(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留学生 数+非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数)*1.5+(学历教育博士研究生留学生数+非学历教育博士 研究生留学生数)*2+函授学生数*0.1+夜大(业余)学生数*0.3+成人脱产学生数+中职在校 生数+网络学生数*0.1+普通预科生数+进修生数。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学历教育 本科生留学生数+非学历教育本科生留学生数)+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数+非学历教育 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数)+(学历教育博士研究生留学生数+非学历教育博士研究生留学生数)+ 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中职在校生数。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以教师教育为基础,巩固发展师范特色;围绕地 方经济社会需要,促进文、理、经、管、工、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 为主体,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上饶、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系统 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及社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把 学校建设成为本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文化中心,成为在省 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 ※数据来源表 1-1 学校概况。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在招生专业 48 个,其中工学专业 6 个占 12.50%、理学专业 9 个占 18.75%、文学专业 5 个占 10.42%、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4.17%、管理学专业 5 个占 10.42%、艺术学专业 11 个占 22.92%、农学专业 2 个占 4.17%、历史学专 业 1 个占 2.08%、教育学专业 5 个占 10.42%、法学专业 2 个占 4.17%。 ※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 2 图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2020-2021 学年本科在校生 15245 人(含一年级 3801 人,二年级 4228 人, 三年级 3552 人,四年级 3618 人,其他 46 人)。 【注】此处数据统计不含新生。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15441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为 100.00%。 ※数据来源表 1-6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 1 所示(按时点统计) 。 3 表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15441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0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0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总数 0 其中:本科生数 0 硕士研究生数 0 博士研究生人数 0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0 普通预科生数 0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116 函授学生数 9359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0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留学生数 ※数据来源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1 年,学校计划招生 3888 人,实际录取考生 3886 人,实际报到 3800 人。 实际录取率为 99.95%,实际报到率为 97.79%。自主招生 680 人,招收本省学生 2693 人。 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5 个,文科招生省份 25 个。 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4 表 2 生源情况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北京 市 本科 批招 生 0 0 6 0.0 0.0 400.0 0.00 0.00 60.67 天津 市 本科 批招 生 0 0 6 0.0 0.0 463.0 0.00 0.00 89.17 河北 省 本科 批招 生 23 21 0 454.0 412.0 0.0 64.61 68.48 0.00 山西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8 20 0 458.0 410.0 0.0 48.56 40.90 0.00 内蒙 古自 治区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3 8 0 392.0 301.0 0.0 69.54 63.38 0.00 辽宁 省 本科 批招 生 6 8 0 456.0 336.0 0.0 75.67 160.1 3 0.00 吉林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6 14 0 335.0 305.0 0.0 148.0 0 143.7 9 0.00 黑龙 江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7 15 0 354.0 280.0 0.0 87.65 143.4 7 0.00 上海 市 本科 批招 生 0 0 6 0.0 0.0 400.0 0.00 0.00 46.50 江苏 省 本科 批招 生 39 24 0 476.0 417.0 0.0 39.74 73.75 0.00 浙江 省 本科 批招 生 0 0 62 0.0 0.0 495.0 0.00 0.00 74.63 安徽 省 第二 批次 9 24 0 519.0 415.0 0.0 37.22 63.27 0.00 5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招生 A 福建 省 本科 批招 生 29 27 0 467.0 423.0 0.0 54.66 86.22 0.00 江西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873 1132 0 496.0 443.0 0.0 50.09 47.78 0.00 山东 省 本科 批招 生 0 0 18 0.0 0.0 444.0 0.00 0.00 53.61 河南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22 9 0 466.0 400.0 0.0 75.82 91.33 0.00 湖北 省 本科 批招 生 29 19 0 463.0 397.0 0.0 65.38 84.16 0.00 湖南 省 本科 批招 生 46 33 0 466.0 434.0 0.0 52.50 61.15 0.00 广东 省 本科 批招 生 40 32 0 448.0 432.0 0.0 59.30 59.25 0.00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0 12 0 413.0 348.0 0.0 95.10 87.67 0.00 海南 省 本科 批招 生 0 0 21 0.0 0.0 466.0 0.00 0.00 105.7 6 重庆 市 本科 批招 生 17 13 0 456.0 446.0 0.0 74.06 78.69 0.00 四川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8 13 0 474.0 430.0 0.0 48.00 51.31 0.00 贵州 第二 8 17 0 479.0 367.0 0.0 44.38 62.35 0.00 6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 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云南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1 13 0 500.0 435.0 0.0 54.09 64.62 0.00 陕西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9 12 0 406.0 341.0 0.0 72.44 68.92 0.00 甘肃 省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6 20 0 432.0 336.0 0.0 50.81 67.70 0.00 青海 省 第一 批次 招生 7 7 0 405.0 330.0 0.0 14.71 37.86 0.00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第二 批次 招生 A 12 8 0 430.0 345.0 0.0 67.58 64.63 0.00 新疆 维吾 尔自 治区 第二 批次 招生 A 3 5 0 350.0 302.0 0.0 80.67 73.40 0.00 不分 省份 第二 批次 招生 A 6 23 0 310.0 353.0 0.0 79.17 36.57 0.00 省 批次 招生 A 学校按照 35 个专业进行招生。 ※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1-4-2 专业大类情况表,表 6-3-1 近一 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表 1-6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表 6-3-2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 标准及人数,表 6-3-3 近一届各专业(大类)招生报到情况。 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890 人、外聘教师 173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976.5 人,外 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19:1。 按折合学生数 16411.7 计算,生师比为 16.81。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111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12.47%;具有高级 职称的专任教师 310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4.83%;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 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744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3.60%。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 3。 表 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本学年 890 173 976.5 16.81 上学年 838 166 921.0 16.55 注: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0.5+ 临床教师*0.5)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4。 表 4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890 / 173 / 正高级 76 8.54 32 18.50 其中教授 72 8.09 23 13.29 副高级 234 26.29 87 50.29 其中副教授 221 24.83 4 2.31 中级 395 44.38 32 18.50 其中讲师 382 42.92 6 3.47 初级 151 16.97 7 4.05 其中助教 146 16.40 1 0.58 总计 职称 专任教师 8 专任教师 项目 最高 学位 年龄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未评级 34 3.82 15 8.67 博士 239 26.85 21 12.14 硕士 505 56.74 41 23.70 学士 106 11.91 61 35.26 无学位 40 4.49 50 28.90 35 岁及以下 358 40.22 18 10.40 36-45 岁 273 30.67 63 36.42 46-55 岁 185 20.79 57 32.95 56 岁及以上 74 8.31 35 20.23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 2、图 3、图 4。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9 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图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目前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6 人;省级高层次人才 35 人,省级教学 名师 2 人。 省部级教学团队 11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1 个。 ※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3-3-2 高层次 人才教学、研究团队。 10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580,占总课程门数的 40.96%;课程 门次数为 1543,占开课总门次的 32.92%。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70,占总课程门数的 12.01%;课程门次 数为 349,占开课总门次的 7.45%。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56, 占总课程门数的 11.02%;课程门次数为 326,占开课总门次的 6.96%。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474,占总课程门数的 33.47%;课程门次 数为 1226, 占开课总门次的 26.16%。 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439, 占总课程门数的 31.00%;课程门次数为 1130,占开课总门次的 24.11%。 注:以上统计包含外聘人员与离职人员。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 76 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 90 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 84.44%。 注:以上统计包含离职人员,只统计本校人员。 ※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1-5-3 外聘和兼职教师基本信息,表 1-5-4 附属医院师资情况,表 5-1-1 开课情况。 图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11 图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我校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2 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 师 1 人,占比为 50.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 46 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 56.10%。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223 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 课程的比例为 40.77%。 ※数据来源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5-1-1 开课情况。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0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3778.1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109.05 万元, 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344.57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2446.80 元,生均本 科实验经费为 70.62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223.15 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 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 7。 ※数据来源表 2-8-2 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12 图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 2021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106.25 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 106.25 万 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59.38 万 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 236992.0m2,其中教室面积 47842.0m2(含智慧教室面积 110.0m2),实验室及实 习场所面积 69828.0m2。拥有体育馆面积 26873.0m2。拥有运动场面积 62722.0m2。 按全日制在校生 15441 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 68.81(m2/生),生均建 筑面积为 38.46(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 15.35(m2/生),生均实验、 实习场所面积 4.52(m2/生) ,生均体育馆面积 1.74(m2/生) ,生均运动场面积 4.06 (m2/生) 。详见表 5。 13 表 5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1062482.00 68.81 建筑面积 593814.00 38.46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36992.0 15.35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69828.0 4.52 体育馆面积 26873.0 1.74 运动场面积 62722.0 4.06 ※数据来源表 2-1 占地与建筑面积,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621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 0.99 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027.4 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 仪器设备总值的 6.77%。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5765 台(套),合计总值 0.781 亿元,其中单价 10 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 107 台(套) ,总值 4261.66 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5441 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 5057.96 元。 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3 个。 ※数据来源表 2-5 固定资产,表 2-6 本科实验设备情况,表 2-7-1 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表 2-7-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 2021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2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28240.0m2,阅 览室座位数 2368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164.55 万册,当年新增 19078 册,生 均纸质图书 100.26 册;拥有电子期刊 99.81 万册,学位论文 938.69 万册,音视 频 262245.36 小时。 2020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3.85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5781.61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121.86 万篇次。 ※数据来源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表 2-3-1 图书馆,表 2-3-2 图书当年新 增情况。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我校以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级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省级 卓越新闻人才项目专业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教学团队、课程与教 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 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校专业现有 3 个省级一流专业。2 个入选“卓越 工程人才”计划 2.0 专业,1 个入选“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 2.0 专业。当年学校 招生的本科专业 37 个,停招的校内专业 11 个,停招的校内专业分别是:材料化 学,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生物技术,园艺,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舞蹈 学(体育艺术),商务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以上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4-3 优势(一流)专业情况。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 48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36 人,所占比例为 75.00%,获得博士学位的 14 人,所占比例为 29.17%。 ※以上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2021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 6 所示。 表6 全校各学科 2021 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学科 必修课学 分比例 (%) 选修课学 分比例 (%)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 哲学 - - - 理学 70.93 18.36 23.35 经济学 72.59 18.37 23.80 工学 68.51 15.41 29.12 法学 58.72 21.41 19.11 农学 53.42 19.88 24.22 教育学 68.97 24.94 38.97 医学 - - - 文学 74.45 20.93 17.56 管理学 69.82 24.12 21.52 历史学 58.18 16.36 16.36 艺术学 72.53 25.66 46.06 ※以上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15 (二)课程建设 我校已建设有 10 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SPOC 课程 228 门。本学年, 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1416 门、4687 门次。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 7。 表7 班额 30 人及以下 31-60 人 61-90 人 90 人以上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本学年 3.63 27.12 30.44 上学年 0.69 21.18 31.85 本学年 58.34 62.71 62.28 上学年 52.23 70.59 60.12 本学年 28.91 10.17 6.13 上学年 37.41 8.24 7.27 本学年 9.12 0.00 1.16 上学年 9.68 0.00 0.75 ※以上数据来源:表 5-3 本科在线课程情况,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2 专 业课教学实施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材建设 2020 年,共出版教材 4 种(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2 本,本校教师作为第二 主编 2 本) 。具体情况如下: 1.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2 本 (1)缪丽珺主编《中学生心理发展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罗朝晖主编《江西武夷山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本校教师作为第二主编 2 本 (1)严晓球副主编《PowerPoint 课件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2)胡兰第二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南京大学出版社. 3.学校“十三五”本科教材建设其它主要业绩与成效 (1)学校坚决要求选用马工程教材,严格做到 100%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 16 使用情况在全省排名前列。 (2)学校坚决要求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教材、各 种获奖教材和“十三五”期间已出版优秀教材,本科必修课选用优秀教材占比 90% 左右。 (3)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着“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学校与复旦 大学出版社签订了框架协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双方共建出版 30 种左右具 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冠名“弘教系列”的校本教材。截止 2021 年 8 月, 已经出版弘教系列教材 21 种。学校教材主编或参与编写非弘教系列教材 35 种。 (4)大部分已出版教材都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编撰 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适用面不够广泛,有一定的局限性,深度和广度也不够, 难对外推广。 ※以上数据来源:表 3-5-1 教师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情况。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 243 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 程 28 门。 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 28 人,具有高级职称 6 人,所占比例为 21.43%,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 10 人,所占比例为 35.71%。 ※以上数据来源: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3 分专业(大类)专业实验课情 况。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学年共提供了 3622 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 。我校共有 612 名 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的人数比例约占 40.20%,学校还聘请了 4 位校外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 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 5.88 人。 17 ※以上数据来源:表 5-2 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56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9018 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表 2-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有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牵头单位为: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 新创业奖学金 4.0 万元。 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6 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 44 人,创新创业教育 兼职导师 40 人。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2 个,大学生创业园 2 个。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5 个(其中创新 14 个,创业 11 个) ,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40 个(其中创新 23 个,创业 17 个)。 ※以上数据来源:表 3-6 相关教师情况,表 5-4-1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表 5-4-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表 6-6-1 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情况。 (六)教学改革 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5 项,建设经费达 18.40 万元,省部级 18.40 万元。 表8 2020 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国家级(教育部)项目数 省部级项目数 总数 产学合作协同育 人项目 0 2 2 线上线下混合式 一流课程 0 3 3 线下一流课程 0 1 1 ※以上数据来源: 表 7-2-1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表 7-2-2 教学成果奖(近 一届),表 7-2-3 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情况。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 学宗旨,坚持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努力建成师范类、应用型、多科化、区域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着力打造师范特色鲜明,以师范教育为第一职责的国内知名、 全省一流的高等师范院校;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全力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类型定位:应用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上饶、服务江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基础学科为支撑,注重师范优势及其特色学科,发展 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学科,形成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办学理念: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以开门办学为抓手,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地方服务的工 作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强化师 范专业教育、拓展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非师范专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以申办硕士授权单位和创建全省一流师范教育为驱动,通过转型发展, 突出“三性”(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 、“三型”(教学型、技能型、综合型) 、 “三贴近”(贴近校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特点,致力建设成为在省内 外有定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为创建上饶师范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2.培养目标 19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 模式,分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特色发展、与学校 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 专门人才。 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优良教师职业品格、 过硬教师职业能力、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掌握科学教育方 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教育师资;培养具有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初步掌握教学研究基本技能 与方法的基础教育师资。 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道德品质高尚、适应地方经济文化 建设、社会改革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较鲜明、个性较突出、适应能力较强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 30.72 门,其中公共课 6.43 门,专业课 24.38 门; 各专业平均总学时 2582.43,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 1960.11、 618.23; 。各专业学时、学分具体情况参见表 9。 表 9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130503 环境设计 2749.00 74.10 25.90 45.25 54.75 163.00 75.46 24.54 130502 视觉传达 设计 2700.00 74.00 26.00 47.37 52.63 160.00 75.00 25.00 130405 T 书法学 2665.00 74.78 25.22 56.44 43.56 165.00 80.00 20.00 130401 美术学 2765.00 69.19 30.81 55.77 44.23 165.00 77.58 22.42 130310 动画 2583.00 77.47 22.53 44.91 55.09 160.00 81.25 18.75 130309 播音与主 持艺术 2788.00 77.44 22.56 75.30 20.43 158.00 65.82 23.42 总数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20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130305 广播电视 编导 2686.00 77.53 22.47 75.00 25.00 158.00 64.24 22.47 130301 表演 2500.00 75.76 24.24 61.12 38.88 162.00 80.25 19.75 130205 舞蹈学 2673.00 81.44 18.56 63.82 36.18 163.00 68.10 31.90 130204 舞蹈表演 2452.00 73.90 26.10 81.04 18.96 160.00 58.13 41.88 130202 音乐学 2852.00 77.49 22.51 53.65 46.35 166.00 80.12 19.88 120901 K 旅游管理 2554.00 75.41 24.59 84.65 15.35 165.00 57.58 28.48 120801 电子商务 2548.00 80.97 19.03 75.39 24.61 166.00 68.07 14.46 120402 行政管理 2659.00 72.88 27.12 95.07 4.93 164.00 64.02 19.51 120203 K 会计学 2630.00 74.94 25.06 84.75 15.25 165.00 78.18 21.82 120202 市场营销 2585.00 80.66 19.34 89.79 10.21 166.00 74.10 25.90 120201 K 工商管理 2613.00 73.48 26.52 85.53 14.47 165.00 75.15 24.85 090502 园林 2719.00 77.79 22.21 76.57 23.43 162.00 53.70 19.75 090102 园艺 2630.00 77.03 22.97 78.48 21.52 160.00 53.13 20.00 082503 环境科学 2728.00 83.58 16.42 78.01 21.99 167.00 67.66 16.77 080910 T 数据科学 与大数据 技术 2635.00 82.88 17.12 79.39 18.75 171.00 69.01 14.04 080901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2618.50 82.55 17.45 82.70 17.30 172.00 69.48 13.08 080714 T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 术 2566.00 84.49 15.51 75.64 24.36 162.00 71.60 14.81 080705 光电信息 科学与工 程 1662.00 75.93 24.07 79.42 20.58 107.00 58.88 22.43 080403 材料化学 2788.00 89.67 10.33 78.87 21.13 169.50 69.62 18.58 071101 心理学 2549.00 81.13 18.87 85.60 14.40 162.00 84.57 15.43 071002 生物技术 2882.00 76.23 23.77 78.83 21.17 170.50 76.54 23.46 071001 生物科学 2771.00 79.86 20.14 74.81 25.19 168.50 81.01 18.99 070501 地理科学 2663.00 71.09 28.91 87.53 12.47 169.00 63.91 23.67 070302 应用化学 2714.00 75.64 24.36 74.76 25.24 163.00 69.94 17.18 070301 化学 2754.00 76.65 23.35 73.97 26.03 165.50 75.83 16.92 070201 物理学 2771.00 81.52 18.48 76.11 23.89 166.00 60.24 13.86 总数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21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070101 数学与应 用数学 2681.00 87.24 12.76 92.06 6.12 172.00 59.30 18.60 060101 历史学 2805.00 81.82 18.18 83.64 16.36 165.00 58.18 16.36 050301 新闻学 2805.00 63.64 36.36 80.30 19.70 165.00 66.06 21.21 050262 商务英语 2743.00 79.37 20.63 85.16 14.84 163.50 79.20 20.80 050261 翻译 2605.00 75.59 24.41 90.10 9.90 162.00 75.93 24.07 050201 英语 2732.00 77.45 22.55 93.70 6.30 166.00 77.71 22.29 050101 汉语言文 学 1960.50 82.22 17.78 85.91 14.09 116.00 73.71 17.67 040203 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 理 2708.00 66.17 33.83 63.59 36.41 160.00 55.00 45.00 040201 体育教育 1812.50 77.68 22.32 55.06 44.94 115.00 66.09 31.30 040107 小学教育 2424.00 88.94 11.06 84.36 15.64 160.00 75.63 10.00 040106 学前教育 2516.00 85.81 14.19 73.49 26.51 160.00 69.38 15.63 040104 教育技术 学 2488.00 80.27 19.73 77.73 22.27 160.00 80.00 20.00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2737.00 73.29 26.71 79.83 20.17 161.00 53.42 24.84 030101 K 法学 2493.00 94.87 5.13 94.75 5.25 166.00 63.86 18.07 020401 国际经济 与贸易 2594.00 76.99 23.01 88.67 11.33 167.00 80.24 19.76 020102 经济统计 学 2575.00 91.15 8.85 86.33 13.67 165.00 64.85 16.97 全校校 均 / 2582.43 78.71 21.29 75.90 23.94 159.59 69.75 21.43 总数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以上数据源自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表 5-1-1 开课情况。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程 学校坚持把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学校 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 22 设,如何做好师范专业教学,如何加强教学成果培育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专题 研究。学校建立了校领导挂钩联系二级学院的工作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深 入教学实习点调研和看望专业实习师生制度,以及分别联系 1 个班级、联系 2 名教师、联系 3 名学生的“三联系”制度。学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 例会,及时研究部署阶段性教学工作,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 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管理干部为基本会议组成人员。遇有涉及重要教学事项的 例会,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二级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并参会。同时, 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始终坚持机关后勤服务本科教学流 程,教师配备保障教学,后勤管理服务教学,基础设施满足教学。如教务部门恪 守“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全面履行教学管理各项职责,切实发 挥在教学工作中的统筹、规划、调度、指挥作用;人事部门认真落实“人才强校” 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师 资队伍水平;办公室牵头制定《关于扩大二级学院若干管理权限的通知》 《二级 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激发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积 极性。凡此种种,都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了教 风学风建设,确保了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以制度建设为要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出台《上饶师范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上饶师范学院“十四五”发展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修订)》《上饶师范 学院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上饶师范学院混合式教学实施管理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实践技能业绩转换学分管理暂行办法(修订) 》 《上饶师范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上饶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 范(修订)》 《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实施意见(修 订) 》 《上饶师范学院保障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实施办法》《上饶师范学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高教学质量工作 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清晰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我校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通过 教务网及时发布和宣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编印《教务指南》 《教学工 作通报》 《教务处年度工作文件汇编》 《毕业学位学籍相关事项告知》等,及时发 23 布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求和执行结果,促进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再者,学校还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教学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教学工作 标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人事管理制度在确保课堂教学中心地位中的引导 作用。此外,通过制定并实施《上饶师范学院教学十佳”评选暂行办法》 《上饶师 范学院课堂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关于优化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教学 类指标的若干激励措施》等系列奖励制度,嘉奖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一线、教学 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 3.构建基础-专业一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维度,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 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类 10 多个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出台《上饶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 ,对 实验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和保障提出了具体规定,如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要 求精选基础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印发 《上饶师范学院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管理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师范专业 建设和改革的决定》 《上饶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对实习点遴 选、实习组织、实习时间与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派和职责、实习生守则、实习成 绩评定、实习工作总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实习期间,学校组织有关领导深入 实习点看望实习师生、走访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观摩实习生公开教学课(或 实习活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实习工作结 束后,进行校级“优秀实习生”评选表彰,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总结, 邀请实习单位领导和骨干来校座谈开讲座,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此外, 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开展“实践教学年”专项活动,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模 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 应社会能力。 4.健全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理念,在不断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的同时,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健 全各个数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运行,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切 24 实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按照“决策-运行-监控-反馈-改进”的流 程,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工作推进有序、 运行规范、监控到位、反馈及时、改进有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既定目标,使运行 过程和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基本构建了包括由教 学决策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过程管理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信息收集反馈系统、 教学评估系统、质量改进系统七个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教学运 行过程中,通过常规听课评课、教学综合评价评优、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沟通 等方式,学校的教学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初步形成, 教风也日渐醇厚,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改革,提 高了全员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学校各专业专任教师生师比最高的学院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师比为 25.48; 生师比最低的学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师比为 6.86;生师比最高的专业是会计 学,生师比为 43.53;生师比最低的专业是动画,生师比为 9.50。分专业专任教 师情况参见表 10、表 11。 表 10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 进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020102 经济统计学 6 25.83 4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 易 17 20.94 10 0 2 030101K 法学 21 27.71 7 0 8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5 15.92 7 7 0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6 11.13 6 2 1 040106 学前教育 19 17.89 6 2 3 040107 小学教育 22 17.00 13 5 8 040201 体育教育 58 14.64 22 24 5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 与管理 6 27.50 2 1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2 16.05 15 5 2 050201 英语 53 16.49 11 2 2 050261 翻译 10 20.80 6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3 41.00 0 0 0 050301 新闻学 14 17.50 6 1 0 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 进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 背景教师 060101 历史学 12 30.75 6 2 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 学 30 17.60 8 0 0 070201 物理学 28 16.43 16 0 2 070301 化学 35 12.66 13 2 2 070302 应用化学 10 23.50 4 1 1 070501 地理科学 13 26.77 6 4 5 071001 生物科学 26 16.50 17 8 4 071002 生物技术 12 13.08 6 2 2 071101 心理学 12 12.58 5 3 2 080403 材料化学 4 33.25 3 0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 与工程 7 33.00 3 0 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 与技术 14 23.86 9 3 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18 12.11 2 0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 数据技术 13 31.54 10 0 3 082503 环境科学 7 32.29 3 1 0 090102 园艺 7 18.29 5 3 1 090502 园林 25 17.44 11 5 6 120201K 工商管理 14 21.43 5 3 3 120202 市场营销 12 12.33 5 3 2 120203K 会计学 19 43.53 10 8 7 120402 行政管理 9 22.33 4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8 22.61 3 9 6 130202 音乐学 39 14.72 11 0 0 130205 舞蹈学 16 25.81 5 1 0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9 18.00 3 0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 术 6 19.17 1 0 0 130310 动画 4 9.50 0 1 0 130401 美术学 35 17.03 14 2 4 130405T 书法学 11 21.91 8 1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 18.13 3 0 0 130503 环境设计 12 29.33 5 0 1 表 11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职称结构 26 学历结构 教授 数量 授课教 授比例 (%) 副 教 授 中级 及以 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020102 经济统计学 6 0 -- 1 5 1 5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 贸易 17 0 -- 3 14 4 12 1 030101K 法学 21 1 100.00 5 15 1 15 5 030503 思想政治教 育 25 5 80.00 8 12 12 9 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6 0 -- 5 11 3 9 4 040106 学前教育 19 0 -- 4 15 3 13 3 040107 小学教育 22 2 100.00 4 16 5 14 3 040201 体育教育 58 5 100.00 15 37 16 29 13 040203 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 6 0 -- 0 6 1 1 4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2 6 100.00 18 17 17 17 8 050201 英语 53 3 100.00 17 33 7 36 10 050261 翻译 10 0 -- 1 9 0 9 1 050262 商务英语 3 0 -- 0 3 0 2 1 050301 新闻学 14 2 100.00 0 10 0 10 4 060101 历史学 12 2 100.00 2 8 8 2 2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30 4 100.00 14 12 11 14 5 070201 物理学 28 4 75.00 11 13 21 4 3 070301 化学 35 10 90.00 9 16 22 11 2 070302 应用化学 10 1 100.00 3 4 6 4 0 070501 地理科学 13 3 100.00 5 5 6 5 2 071001 生物科学 26 3 67.00 6 16 17 8 1 071002 生物技术 12 1 100.00 6 4 6 5 1 071101 心理学 12 0 -- 4 8 0 12 0 080403 材料化学 4 0 -- 1 3 4 0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7 0 -- 2 5 4 3 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14 0 -- 2 10 6 7 1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18 4 75.00 7 7 2 13 3 080910T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 13 1 100.00 2 10 3 10 0 082503 环境科学 7 0 -- 3 4 3 4 0 090102 园艺 7 0 -- 3 3 3 2 2 090502 园林 25 5 80.00 3 17 15 10 0 27 专业代码 专任教 师总数 专业名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120201K 工商管理 14 2 100.00 副 教 2 120202 市场营销 12 1 100.00 3 8 1 10 1 120203K 会计学 19 0 -- 4 15 4 13 2 120402 行政管理 9 2 100.00 0 5 1 7 1 120801 电子商务 0 0 -- 0 0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8 0 -- 3 15 2 14 2 130202 音乐学 39 2 100.00 8 29 1 23 15 130204 舞蹈表演 0 0 -- 0 0 0 0 0 130205 舞蹈学 16 0 -- 1 15 2 8 6 130301 表演 3 0 -- 0 3 0 1 2 130305 广播电视编 导 9 0 -- 1 8 0 9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6 0 -- 0 6 0 4 2 130310 动画 4 0 -- 2 2 0 4 0 130401 美术学 35 2 100.00 12 21 3 25 7 130405T 书法学 11 0 -- 0 11 1 8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 计 8 0 -- 1 7 0 7 1 130503 环境设计 12 0 -- 3 8 1 10 1 教授 中级 及以 10 博 士 7 硕 士 5 学士 及以 2 (五)实践教学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59.59,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48.42,占比 30.34%,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表演专业 104.0,最低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16.25。校 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见表 12。 表 12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 践环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20102 经济统计学 26.0 18.0 0.0 26.67 1 2 55 020401 国际经济与 贸易 21.0 14.0 0.0 20.96 1 17 25 030101 K 法学 25.0 5.0 0.0 18.07 0 16 130 28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 践环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030503 思想政治教 育 23.0 9.5 0.0 20.19 0 66 1042 040104 教育技术学 20.0 35.0 1.0 34.38 0 21 80 040106 学前教育 20.0 35.0 0.0 34.38 0 13 434 040107 小学教育 23.0 18.0 0.0 25.62 0 13 224 040201 体育教育 15.0 43.0 0.0 50.43 3 16 271 040203 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 22.0 50.0 0.0 45.0 1 0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0.0 6.25 0.0 14.01 0 62 335 050201 英语 21.0 9.0 0.0 18.07 0 65 432 050261 翻译 20.0 8.5 0.0 17.59 0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20.0 12.5 0.0 19.88 0 1 5 050301 新闻学 21.0 11.5 0.0 19.7 0 7 12 060101 历史学 19.0 8.0 0.0 16.36 0 50 267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20.0 4.5 0.0 14.24 1 55 315 070201 物理学 20.0 25.0 0.0 27.11 2 54 235 070301 化学 20.0 23.0 0.0 25.98 3 31 112 070302 应用化学 21.0 21.5 0.0 26.07 2 22 32 070501 地理科学 21.0 13.0 0.0 20.12 0 43 628 071001 生物科学 22.0 21.5 0.0 25.82 5 67 708 071002 生物技术 19.0 18.5 2.0 21.99 5 4 82 071101 心理学 20.0 20.0 0.0 24.69 1 50 317 080403 材料化学 20.0 22.0 0.0 24.78 3 8 18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20.0 19.0 0.0 36.45 4 2 93 080714 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21.0 34.0 1.0 33.95 7 3 128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21.5 23.0 0.0 25.87 2 32 96 080910 T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 21.0 26.0 0.0 27.49 1 2 56 082503 环境科学 20.0 21.0 0.0 24.55 3 7 26 090102 园艺 21.0 18.0 0.0 24.38 4 3 270 090502 园林 21.0 18.0 0.0 24.07 2 3 268 120201 K 工商管理 21.0 18.0 0.0 23.64 3 19 33 120202 市场营销 21.0 12.0 0.0 19.88 1 21 30 29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 践环节 实验 教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 验室数 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 收学生 数 120203 K 会计学 21.0 15.0 0.0 21.82 4 26 68 120402 行政管理 22.0 5.0 0.0 16.46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21.0 33.0 2.0 32.53 0 1 25 120901 K 旅游管理 19.0 23.5 0.0 25.76 0 17 519 130202 音乐学 20.0 59.0 2.0 47.59 1 10 137 130204 舞蹈表演 22.0 45.0 0.0 41.88 1 0 0 130205 舞蹈学 21.33 53.33 1.33 45.81 0 11 119 130301 表演 21.0 83.0 2.0 64.2 0 0 0 130305 广播电视编 导 21.0 18.5 0.0 25.0 0 6 11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17.0 16.5 0.0 21.2 0 5 10 130310 动画 88.0 0.0 0.0 55.0 1 0 0 130401 美术学 76.0 0.0 0.0 46.06 1 7 1145 130405 T 书法学 77.0 0.0 0.0 46.67 0 1 5 130502 视觉传达设 计 88.0 0.0 0.0 55.0 2 1 20 130503 环境设计 94.0 0.0 0.0 57.67 2 1 200 全校校 均 / 26.30 22.11 0.26 30.34 2.83 6 170 注:实践学分主要指集中性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的学分。 ※数据源自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30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 15 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10 名,所占比例为 66.67%,具 有博士学位 7 名,所占比例为 46.67%。 ※以上数据来源:表 3-1 校领导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4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所占比例为 25.00%;硕士及以 上学位 2 人,所占比例为 50.00%。 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28 人,其中高级职称 20 人,所占比例为 71.43%;硕士及 以上学位 22 人,所占比例为 78.57%。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有专职学生辅导员 37 人,其中本科生辅导员 37 人,按本科生数 15441 计算,学生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比例为 417:1。 学生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3 人,所占比例为 8.11%,具有中级职称的 10 人,所占比例为 27.03%。学生辅导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20 人,所占比例 为 54.0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 17 人,所占比例为 45.95%。 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 名,学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之比为 5147.00:1。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四)质量监控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 49 人。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 1213 学时,校领导听课 380 学时,中层领导干部听课 1438 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 112651 人次。 31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表 7-1 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 32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1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 3665 人,实际毕业人数 3623 人,毕业率为 98.85%, 学位授予率为 99.56%。 ※数据来源表 6-5-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二)就业情况 截至 2021 年 8 月 31 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88.35%。毕业生 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 57.04%。升学 561 人,占 15.48%,其中出国(境) 留学 13 人,占 0.41%。 ※以上数据来源:表 6-5-1 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表 6-5-2 应届本科 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157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02%。双学位 学生 65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42%。 ※以上数据来源:表 6-2-1 本科生转专业情况,表 6-2-2 本科生辅修、双学位 情况。 七、特色发展 历年来学校一直在不断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 实践教学制度,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实践教学师资,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全员落实在课堂中汲养的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见习、实习、研习”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 33 环节。为进一步契合师范专业认证需求,强化师范生教育认知意识,提升师范生 教师专业能力,学校注重教育实践中教育见习工作,学校召开教育实践工作会议, 强调教育见习要按照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实开展,真正落实线上线下相结 合开展的教育见习,形成一批教育见习成果(见习报告、见习总结材料汇编、见 习网络支持课程等) 。 (二)全员落实在在实践中前行的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体系的有机构成,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师范生成为 合格师资的综合性、实践性必修课程,是引导师范生认同并完成教师职业角色转 化的关键步骤,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推手。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 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 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 系的重要纽带,每个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教育实习。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我校统筹采取以不同专业混合编队为主,专业编队 实习为辅,严控自主实习人数的形式开展 2022 届师范专业 2064 名学生全员集中 定点教育实习,其中 1744 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统筹开展的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257 名学生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63 名书 法学专业学生因专业特殊情况申请开展了自主教育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1.学校统筹开展的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根据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统一部署,2001 名(占本届 2064 名师范实习生 总数的 96.95%)2022 届师范专业学生参加了学校统筹开展的全员集中定点教育 实习,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两个专业 264 名学生(占本届 2064 名 师范实习生总数的 12.79%)开展专业编队形式的教育实习,全校其余师范专业 1737 名学生(占本届 2064 名师范实习生总数的 84.16%)开展不同专业混合编队 形式的教育实习,严控自主教育实习学生 63 名(占本届 2064 名师范实习生总数 的 3.05%) 。 教务处协同各举办师范专业二级学院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情况下, 联系落实了“义乌、鹰潭、抚州、上饶”四个不同地区 50 多个实习点来统筹集中 安排 2001 名师范实习生。 34 为做好此次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工作,我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工 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院两级具体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教育实习工作方案, 召开了多次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工作调度与协调会,遴选联系落实了 60 多个实 习点学校,落实了实习生分配工作,开展了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学生相关实习培 训,确定教育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并召开带队指导教师工作布置会、带队指导教师 与实习学生见面会,组织印制与发放了《上饶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习生工作手册》 及安全承诺书,组织教育实习分实习点集体出发,由带队指导教师带领实习学生 统一前往实习点学校。在实习点学校,召开了实习队与实习点学校对接工作会, 实习生与实习点学校指导教师见面会,切实做到了教育实习“双导师制”。 为切实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指导与实习宣传工作,建设了教育实 习网络支持平台,建立了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工作微信群,坚持实习点带队指 导教师实习情况微信群“日报”制度,教务处编制并发布教育实习工作简报,开展 以“汇报材料查阅+实地走访检查”方式的教育实习阶段性活动开展情况中期检查 工作,开展各实习点教育实习总结材料汇编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实习调研工作,教育实习期间,校领导、教务处和二级学 院领导组队集体走访实习学校领导、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听取 实习生公开教学课,回校后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各实习点编撰并发布教育实习工 作纪实制度,坚持各实习点教育实习交流微信群发布日常指导活动制度,坚持优 秀实习生评选制度;坚持实习与研习相结合的工作总结交流制度,以二级学院为 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总结,组织实习生进行研讨,邀请实习学校领导和骨干来校 座谈交流,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举办教育实习活动成果展。 2021 年深入探索以不同师范专业混合编队的形式组织开展全员集中定点教 育实习活动,顺利完成 2000 余名 2022 届师范专业毕业生集中定点教育实习,取 得了丰厚的实习成果,赢得了实习点的一致好评。 2.江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 2021 年秋季,我校共完成选派、岗前培训音体美专业师范生 257 名(占本 届 2064 名师范实习生总数的 12.45%)分赴上饶市与抚州市合计 17 个县(市、 区)85 所农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支教活动。其中,向上饶市 11 个县(市、 区)56 所学校共派出音乐 56 生、美术 56 生、体育 58 生;向抚州市 6 个县(市、 35 区)29 所学校共派出音乐 28 生、美术 29 生、体育 29 生。为做好此次实习支教 工作,我校成立了实习支教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习支教方案,召开实习支 教工作动员会,选派实习支教学生,开展实习支教学生岗前培训,确定了实习支 教指导教师,组织实习支教学生签订《江西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协 议》四方协议及安全承诺书,组织实习支教统一出征,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将支 教学生送至受援学校所在的县(市、区)教育局,开展了上饶师范学院第四届音 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微视频大赛,有序开展实习支教各项活动。 为切实加强实习支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在实习支教期间,校党委书记陈洪生、 校长詹世友亲自带队走访受援学校,探望实习支教学生,了解支教学生的日常教 学与生活情况,并对实习支教学生反馈的各项问题现场沟通解决。当地教育局和 受援学校领导对我校实习支教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给予 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我校支教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工作作 风踏实肯干。 通过选派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实习支教,让大学生到农村历练成长, 既缓解了农村小学音体美专职教师紧缺状况,探索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新机制, 让农村孩子也同样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同时,通过教学相长,实习支教 学生逐渐成长成熟,有效锻炼提升了实习支教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全员落实在反思中成长的实践教学 教育研习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见习、实习、研习”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 环节。为进一步契合师范专业认证需求,强化师范生实践性反思意识,提升师范 生教师专业能力,学校注重教育实践中教育研习工作,发文《关于做好 2022 届 师范生教育研习工作的通知》(饶师院教字〔2021〕30 号),明确研习内容与研 习方式及具体要求,真正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的教育研习,形成一批教育研 习成果(研习报告、研习总结材料汇编、研习网络支持课程等)。 36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近年来,我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但还存 在以下问题: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较,师资队伍结构、水平和素养方 面存在不足: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高,少数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周课时 20 学时 以上的现象,“双师型”教师包括富有中学一线教学经验的师范专业课程教学论教 师不足,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仍待进 一步提升,部分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为此,学校拟继续加大急 需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 引进专业急需人才,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学激励机 制和各类岗位、各类人才工程的考核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改革问题 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而课程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最核 心环节。传统的课程教学依然不可或缺,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 技术的展开、物联网技术的发达,高校信息化教学摆在了我们面前。虽然我校在 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信息化教学与建设,但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教学建 设时,或多或少存在着对经费投入不是很够,项目与平台无法立项等现实困境。 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立项,轻建设;重建设,轻使用等问题。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教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教学的能力素养不足。尽管国家制定了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对这方面有些明确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 该指南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如何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让更多的教师 熟练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加快改进 虽然我校采用了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内容依然 37 还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个别教师教学内容依然陈旧,没有能完全体现时代感。 同时,教学硬件比如多媒体教室等建设还相对滞后,智慧教室尚未建设成功,致 使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无法与教学内容实现匹配。根据新高教 40 条,要加快建设 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打造适应学生自 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 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 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 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未来几年,我校 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四)教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学校取得的标志性的成果仍然缺 乏,表现在:教师出版的高水平教材偏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尚 没有零的突破,应用到教学一线并发挥积极效果的教学改革成果不多。高层次教 学成果奖的选题凝练、集体攻关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待进一步落实;科研成果 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修定了《上饶师范学院本 科教学奖励办法》 ,对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各类教学成果加大了奖励力度。希 望通过制度化构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培育出更好的教学成果。 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