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

Allure(诱惑)5 页 362.819 KB下载文档
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雕塑——《泥塑(人体速塑)》课程教学大纲.pdf

《泥塑(人体速塑)》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24) 本课程标准由美术学院雕塑系讨论制定,美术学院教学 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泥塑(人体速塑) 课程代码:1311242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雕塑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雕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对雕塑专业的学生在泥塑语言表达能力 和艺术素养上进行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泥塑》 (120 公分人体挂 布、浮雕) ,本课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观察、整体塑造对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体结 构、动态、体态在感受上的敏锐度和塑造上的准确度,使学生在今后的写生训练和创作中能 够更准确地理解对象、把握对象,为进入下一阶段《泥塑》 (全身着衣、等大人体)课程的 学习奠定基础。 三 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高强度、高频率的人体速塑练习,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人体泥塑写生相关知识 点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塑造、表现对象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敏锐的观 察能力和准确的塑造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分析、塑造对象方面的主动性,强化学生 的独立塑造能力和创作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人体解剖规律,掌握人体解剖法则,并能根据解剖规律塑造人体速塑。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人体认识的审美眼光,掌握解剖法则并能应用到人体速塑练习、鉴赏、评价 中。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理论 实践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人体速 塑概述 1.掌握人体速塑的基本概念;了解人体速 塑在西方的沿革与变迁,人体速塑在中国 后的发展与演变; 2.掌握人体速塑主要的工具、材料特性以 及人体速塑的基本特点,人体运动变化规 律。 3.掌握了解人体速塑实际运用,开阔学生 的艺术视野。 1.理论教学内容: 1.学习时注意了解速塑在国 (1)人体泥塑在西方的发展; 外的发展历史;速塑传入中 (2)人体泥塑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国后,各时期速塑作品表现 (3)人体泥塑主要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方式; (4)人体速塑在实际中的运用; 2.重点掌握速塑的工具、材 (5)人体泥塑的审美特征。 料特性和泥塑基本特征。 1 0 1.了解人体三大体块与运动规律; 2.基本形的塑造; 3.人体基本结构关系与连接关系; 4.人体速塑的整体性与完整性; 5.动态、体态、空间关系的表现与处理 6.观察与分析 1.理论教学内容: (1)人体运动规律; (2)人体速塑的概念. 2.实践教学内容: (1)体量的控制与尺度的把握; (2)对人体客观自然形态的艺术提炼与 概括; (3)对象个体特征的塑造与作者个人情 感的表达; (4)表现的合理与适度。 2 15 人体速 塑基本 要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 析能力,提升整体塑造和表 现对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人体结构、动 态、体态在感受上的敏锐度 和塑造上的准确度; 3.强化学生的独立塑造能力 和创作能力。 3 人体速 塑基本 方法与 步骤 1.理论教学内容: (1)人体速塑基本方法与步骤; (2)人体速塑构图技巧。 1.掌握人体泥塑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2.初步了解人体泥塑的基本技法;提高学 (1)准备工作; 生的构图能力。 (2)骨架的搭建;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大形的塑造; (4)整体深入; (5)宏观调整。 1.重点掌握雕塑造型的基本 规律与法则; 2.引导学生根据主观感受调 整对象形体结构、空间关系、 人物动态等,培养学生在分 析、塑造对象方面的主动性; 3..尝试运用塑造能力表现 技法,创作能力及个人风格。 2 15 4 人体雕 塑作品 欣赏 1.初步掌握人体速塑作品的欣赏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重点掌握人体速塑作品的欣 赏方法。 1 0 1.理论教学内容: 中外优秀雕塑家人体速塑作品赏析。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雕塑基础教程》.隋建国.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 [2]《雕塑》.陈刚.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双重基础》霍波洋.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年 [4]《雕塑》张向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5]《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乔治·伯里曼.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年 执笔人:杨 帆 审定人:彭 博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