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

Bubble. 泡沫ξ11 页 187.454 KB下载文档
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pdf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 践探索 经济学院 摘 段白鸽 要: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新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共同叠加的时代变局,以教育部全面推进 “新文科建设”和复旦大学“2+X”培养体系改革为契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本项目立足中国的保险实践,结合保险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 一些悖论或不解之谜,通过设计一项具有启发意义、探索性质的课程学习任务, 将多个相关保险学专业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保险经济学理 论和相关保险学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从传统“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输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 总结实践效果和经验,为更好的落实经济学院“2+X”培养体系构建的“五位一 体”的课程体系及其对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着力提升复旦保险学专业人才 培养的整体质量,为更好的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世界未来发展大局提供保险 领域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 “2+X”培养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改革;人 才培养 一、引言 风险与保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 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局势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人工智能、大数 据、云计算、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涌而至,世界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加之全球气候变化、 新冠疫情冲击、金融危机频发等,人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也使保险学 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伟 大实践铸就了中国保险市场的迅猛发展,2016 年中国保险市场已跃升为全球第 二大保险市场,这对形成中国保险学科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也为 中国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适应时代变化,中国保险学专业的高等教育应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积 极应对、主动作为。“新文科”建设倡导以人为本和需求导向,强调多层次的学 科交叉融合,主张在文科教育中融入新技术。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强化“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寻求创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着力提升 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对推动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国 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世界未来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背景 (一)复旦本科“2+X”培养体系助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复旦大学本科“2+X”培养体系为加快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研 究与改革实践奠定了基石。 2019 年,经济学院开始实施“2+X”本科培养体系,并构建形成“夯实经济 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注重学科前沿,强化价值引领”五位一体 的课程体系,要求每门专业课程按照“五位一体”原则设计课程内容,并开展教 学工作,以更好的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经济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有鉴于此,本次教学改革项目的申请依托 2020 年春季学期面向 2017 级经济 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本科生开设的《保险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程和 2019 级 经济学院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保险经济学前沿专题》学位专业课程进行 先行探索,保险学专业共有 27 名本科生和 45 名硕士生全程参与了这项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并在后续年级不断探索升级,为更好的落实“五位一体”的保险学 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二)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积累的有益经验 结合 2020 年春季学期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和方法,我 们及时反思了常规课堂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虽然 网上教学缺少现场互动,但是能保存课程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也便于教师发 现不足,改进教学能力。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1. 课前细致准备很重要。 提前在教学平台上传课程大纲、课件、各章习题和相关文献等教学参考资料、 录播视频链接,以及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数据、软件及计算方法,供学生提前预 习;准备一份消化授课内容的课堂测验,让助教制作成问卷星,便于统计答题情 况、交流讨论、课后查缺补漏。 2. 课上微信群答疑解惑很关键。 及时解答学生观看视频、课堂测验中遇到的问题;在线帮助同学们梳理课程 框架和重点知识点,答疑解惑,最大程度地还原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根据 授课内容,录播视频中抛出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启发同学们在预习中思考,课上 线上交流群答疑环节按一定节奏依次回答这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有助于进一步充实知识体系。 3. 课后主动探索和动手能力锻炼很必要。 结合课程内容,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完成一项具有启发意义、探索性质的课程 任务,有助于激发兴趣,发挥分工优势和同群效应。 经过 2020 年开展的线上教学,我们反思往常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输方式,没有充分挖掘学生主 动学习的潜力;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一起参与完成一项带有启发意义、探索性质 的课程任务,从而引导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有鉴于此,我们积极探索并开展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及时总结线上线下教学经验,吸收其他老师的有益做法,充分挖掘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教学优势;并通过对自我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给学生创设内 涵更加丰富、选择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机会,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思考和 分析问题,为学生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与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后的及时自 我思考和互动反馈,提升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真正把课堂从传授知识的场 所转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任务设计 1. 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结合保险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悖论(Paradox)或不解之谜(Puzzle) , 我们设计了一项具有启发意义、探索性质的课程学习任务,将多个相关保险学专 业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保险经济学理论和相关保险学专业 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 识传输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2. 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背景 Mossin(1968)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的论 文,采用理论分析表明,保险商品属于低档商品;然而,国内外学者结合全球保 险市场的实证研究却发现,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是违背的(Enz, 2000; Handschke and Rozumek, 2015; Millo, 2016; 石晓军和闫竹, 2015; 段白鸽,2019) 。 3. 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题目 (1)必答题 请同学们自由分组认领中国保险市场中的 6 种人身保险险种(普通寿险、分 红寿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 10 种财产保 险险种(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 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其他) ,并结合认领 的感兴趣的险种,实证检验一下中国商业保险市场是否遵循这个理论结论(或理 论假说)?如果也是相悖的,那么能否给出合适的解释? (2)选答题 能否把这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到中国社会保险领域?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 研究结论有哪些异同?如何解释这种异同?结合这项探索研究,针对这次新冠疫 情(COVID-19),同学们对中国保险行业的险种创新或产品创新有哪些政策建议? 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丰富社会民生领域的保 险产品供给,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保险产品体系? 4. 课程学习任务的提交要求 采用分组提交课程作业和每位同学提交一篇课程论文相结合的形式,其中, 分组提交的课程作业由每组组长统一提交,提交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学号、姓 名、认领的险种的原始数据搜集与整理、实证分析过程等;每位同学提交的课程 论文内容包括:结合分组认领的险种,以及具体采用的数据、研究方法和分析结 果、结论与政策建议等,写一篇研究总结报告性质的课程论文。 5. 课程学习任务的预期目标 这项课程学习任务旨在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牵引,引导学生将保险学、保 险经济学、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社会保险比较研究、风险管理学 等多门保险学专业课程,以及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截面与面板数 据分析、数量分析软件应用等多门数理基础与方法课程所学知识融合起来,并应 用所学的保险经济学理论和保险学专业知识、计量经济学方法和 Stata、R 软件 等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写作能 力,未来各组同学可以形成数据共享,发挥分工优势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大四下 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扎实的前期资料准备和研究基础,提前了解一篇学术 论文的写作框架,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进一步地,希望通过这项课程学习任务,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强化“以学 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和前沿探索,丰富教学 互动,强调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发挥同群效应,激发研究志趣和发展 潜能,提升学习效果,把课堂从传授知识的场所转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研究的场所。 (二)讨论与互动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客观地评价每位同学在完成课程任务中的努 力程度,保证课程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三点措 施。 1. 充分利用线上互动工具的优势 充分挖掘课程微信群、腾讯会议、E-learning 平台等线上互动工具的优势, 方便组内同学、各组同学、师生互动,通过第一时间解答同学们在完成课程任务 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自我思考和互动反馈,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热情,提升课 程学习效果。 2. 客观评价学生的细心程度和动手能力 高度重视教学改革过程中数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客观地评价每位同学的努 力程度、细心程度和动手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在前期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已经整 理了完成课程任务所需的全部数据集(段白鸽等,2021),通过同学自由分组和 组内同学分工情况,可以准确地判断每位同学的努力程度、细心程度和动手能力。 3. 利用分析结果和报告质量评价同群效应 利用各组同学完成的实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总结报告的质量进一步评价 各组同学的同群效应(Peer Effect)和集体智慧。 (三)学习测评设计、学习反馈方式 为了提升课程学习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四点措施。 1. 制订评价标准 针对课程学习任务,设定了六项评价标准来评价各组同学的课程作业的完成 情况,主要评价指标是:选取的数据维度、是否发现了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实证分析和结果正确性,辅助评价指标是:有无文献和理论基础、格式规范性、 是否有对选答题的扩展探索。同时,按照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框架和学生完成的 论文之间的相对水平,来评价每位同学的课程论文质量。 2. 准备课堂测验 根据课程内容,及时准备消化授课内容的课堂测验,让助教提前制作成问卷 星,随堂布置,快速检验学习效果,也便于统计答题情况、交流讨论、课后查缺 补漏。 3. 重视课堂讨论 针对课堂讨论环节,将学生提问或发言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之一,而不 简单以发言次数或回答内容的多寡来评定平时成绩。 4. 优化反馈方式 根据课程授课内容和课程学习任务设计灵活多样的互动和反馈方式,及时总 结线上线下教学经验;注重了解学生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和方 法,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四)充分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其他教学改革优势 2020 年春季学期录播的课程视频素材可以供以后年级的学生反复使用,尤 其是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提高学生课上充分讨论的质量,有助于进一步充实知识 体系。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采取以下一些有益的做法:①安排时间让 学生课前学习 2020 年春季学期录制的讲课视频或课件。②及时解答学生课前和 课上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③深入讲授要点、难点,集体回答学生课前或课上 学习时提出的共性问题。④随堂提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⑤ 在课程指导答疑过程中,按一定节奏依次提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充分挖掘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扬长避 短。就线上教学而言,其优势主要包括: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间 来安排学习,容易的地方选择快进,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更容易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②可以有效缓解传统课程(尤其是人数较多 的课程),由于教室空间和座位限制,后排听课效果较差的问题。③使用平板等 工具绘图比在黑板上相对更容易,颜色也有更多的选择,且方便涂改;课上绘图 和板书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络平台,解决了学生可能存在的笔记记不全的问题。这 些对保险学这类图表较多的专业课程尤其有优势。④在线教学可以录制视频,方 便学生反复观看,学生如果错过了上课也能观看视频,比借同学的笔记效果更好。 此外,也便于教师发现不足,改进教学能力。然而,线上教学的最大劣势在于缺 少即时的互动。录制的课程没有当场的互动,直播的课程,如 ZOOM、腾讯会议 等软件,主讲人讲课时,为了避免噪音,需要设置全场静音,这样就缺少了即时 的互动,可能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课程效果。这可以通过课堂答疑来弥补。 因此,为了在疫情结束后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坚持“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 发挥线下教学中板书讲解、即时互动的优势,希望线下授课也可以增加同时含有 电脑屏幕和黑板两个视角的录像,可以供学生之后反复观看,逐步形成具有保险 学专业学科竞争力的在线课程资源。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旦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开展这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学习在促进学生主动学 习和师生互动、强化价值引领和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在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通过组织这项有益的课程学习任务 (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和前沿探索,启发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提炼原创性思维,丰富了教学互动、自主学习和 创新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把课堂从传授知识的场所转变成了 促进学生学习研究的场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融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应 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及时自我思考和互动反馈,激发了 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同群效应,跟周围优秀的同学学习,启发大家一 起思考,激发研究志趣和发展潜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这些保险基础 数据和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任务,在同学们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中也会用到,鼓 励同学们养成数据共享,互帮互助,发挥分工优势和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更大的 价值。 未来期待能将这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常态化,采用 著名国际期刊论文、前沿工作论文和最新研究报告辅助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动态革新线下教学方法,引入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模式,重视慕课等网络和优质 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 (二)在强化价值引领和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 这项课程学习任务注重价值引领和实践教学,对价值观引导及融入的思政教 育元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鼓舞学生自信、培养奋斗精神 结合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当代中国成就鼓舞学生自信; 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激励学生担当,激发学生不懈努力、不断超越的奋斗 精神。 2. 感动学生心灵、领悟风险分担思想 结合课程学习任务,分享大师思想和人物事迹,感动学生心灵,理解保险的 本源,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险分担思想、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从 风险的种类、不同风险的承担主体(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更好地思 考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应该积极探索哪些保险产品创新? 3. 引领感召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结合课程学习任务,拓展启发性研讨,引领感召学生,树立学生关心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思考未来人类可能会面临哪 些生存灾难,以及这些生存灾难等风险与不确定性对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和保险学 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在学生成长和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个案成效 在学生成长和能力提升方面,以本科生为例,2017 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本科生张右锡同学结合所在小组认领的健康保险险种,独立完成了题为“中国商 业健康保险市场存在 S 型曲线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的期末课 程论文,并以该文章成功入选并参加了 2020 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举办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他于 2021 年 9 月起,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保险方向)学位。 以研究生为例,2019 级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丁北晨和沈婕两名同学全程参 与了这项研究型学习任务的全部数据集的前期数据整理工作。基于这篇“以学生 发展为中心”的学习任务设计,我们一起完成的研究论文“中国的保险发展:重 要特征性事实与解释”发表于 CSSCI 核心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 年第 7 期(段白鸽等,2021),该论文为理解中国保险市场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转变,引导保险行业更好地探索社会服务领域的保险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 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和有差异的保险机构体系提供了学术依据和洞见;也因 此受到了保险业界的广泛关注,已被中国精算师协会内刊收录,并被中国精算师 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e2x8JRD tXCHgcS9IQt_bA);也被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精算通讯》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全文 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r322OdxhYpmpgDQo3SpFgA);还被雪球、 MEWS 矩阵、知乎等网站或公众号全文转载,标题为“健康险精算师必读系列 36 | 中 国 的 保 险 发 展 : 重 要 特 征 性 事 实 与 解 释 ” ( https://xueqiu.com/1833394677/19459407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4684809)。 (四)其他有待改进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数据、实证方法、写作能力训练三个方面,重点总结一下学生在 完成这项课程任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 数据选取的维度 在完成这项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历年《中国保险年鉴》统计 数据。历年《中国保险年鉴》除了全国版的加总数据之外,还有公司版和地方版 数据。其中,全国版数据有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数据和在全国层面的加总数据; 公司版数据有各省份层面所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加总数据;地方版数据有各省 份乃至地级市层面的每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数据。显然,全国版数据是加 总的宏观经营数据,而每家保险公司在各地分支机构的数据属于保险公司层面的 微观经营数据,通常采用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更可靠。这是因为,异质性是 社会科学的熵,有了更多的微观数据,才能揭示更多的信息,更好的理解和解释 现实。但更细致的微观数据的搜集整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建议学生在未来的 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2. 数据质量评估 在完成这项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先入为主的认为统计的数据 都是正确的,忽视了数据录入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忽略了对统计数据正确 性进行检查和核对的环节。建议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对不同渠道获取 的数据充满好奇心,养成尊重数据和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交叉验证的好习惯。 3. 实证方法 在完成这项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同学们在 Stata 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得到 了很好的训练,对计量经济学、截面与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及其在保险学中的应 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 写作能力训练 在完成这项课程学习任务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文笔亟待提高,未来开展写 作能力训练非常有必要。“2+X”培养方案改革后,为了突出写作能力培养,经 济学院统一开设了经典文献选读与写作课程,着力提升论文撰写能力和质量,这 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能打下扎实 的保险、经济学理论基础,不断积累创新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养成能吃苦、 耐心、细心和有毅力的品格,更好地完成本科阶段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提升 保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为今后从事保险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 在金融与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统计与大数据等交叉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 识储备和专业技能。 五、结语 我们将以这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学习任务为起点,牢牢抓紧课堂 教学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积极探索如何用高深学 问来增强学生本领,逐步实现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输的课堂 教学模式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把课堂从传授知 识的场所转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研究的场所,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保险经济现象, 培养学生对保险领域的研究兴趣和悟性,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跳出保险看保险, 把整个社会当成保险学、经济学研究的实验场,逐步形成看问题、观察世界的直 觉和观点。 我们将以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保险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 写入讲义,转化为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形成高质量研究与高质量教学的良性互 动,致力于形成“夯实保险与经济理论、加强计量与精算方法训练、扎根中国保 险与经济实践、注重保险学科前沿、强化价值引领”的五位一体的高效课程育人 模式,着力提升保险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Enz, R. The S-Curve Relation Between Per-Capita Income and Insurance Penetration[J].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2000, 25(3): 396-406. [2] Handschke, J., Rozumek, P. Analysis of Insurance Market Development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Based on S-Curve[M]. Karasavvoglou A. EU Crisis and the Role of the Periphery. New York: Springer, 2015: 203-216. [3] Millo, G. The S-curve and Reality[J].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Issues and Practice, 2016, 41(4): 608-625. [4] Mossin, J. Aspects of Rational Insurance Purchas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8, 76(4): 553-568. [5] 段白鸽. 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的 S 曲线成立吗?——来自 87 个经济体的证据[J]. 保险研究,2019, (9): 11-29. [6] 段白鸽,丁北晨,沈婕. 中国的保险发展:重要特征性事实与解释[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 (7): 25-41. [7] 石晓军, 闫竹. 发达国家保险发展特点及其经验借鉴——OECD 国家 20 年保险发展透视[J]. 保险研究, 2015, (7): 3-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