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

Care who18 页 522.853 KB下载文档
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
当前文档共1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pdf

云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 成 果 名 称 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李映松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云南师范大学 成 果 科 类 教育学 类 别 代 码 0 4 5 1 1 3 推 荐 等 级 省级二等 推荐 单位 名称 云南师范大学 推 间 2021 年 3 月 12 日 号 □□□□□□ 编 荐 时 一、 成 果 简 介(可加页) 获 奖 成 时 间 2017 年 曾 2019 年 奖 励 授 奖 等 级 部 门 奖项名称 果 获 获 奖 2019 年 情 2020 年 况 2020 年 坚卓 公 益 教育 — —边疆 及少 数 民 族地 区教 育脱 贫引领者 读美教育:中国最大的专 注于 为 少 数民 族贫 困地 区提 供 优 质教 学资 源助 力教育公平的教育平台 中诺教育:中国西部少数 民族地区规模最大的 K12 教育服务机构 云南 师 范 大学 创新 创业 教育 协 同 工作 体系 构建 与实践 《创 新 创 业教 育与 实践 (理论)》 第三届中国“互 中国“互联网+” 联网+”大赛银 大赛组委会 奖 第五届中国“互 中国“互联网+” 联网+”大赛银 大赛组委会 奖 第五届中国“互 中国“互联网+” 联网+”大赛银 大赛组委会 奖 校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云南师范大学 省级一流课程 云南省教育厅 成果 起始:2016 年 12 月 实践检验期: 四年 起止 完成:2020 年 9 月 时间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 1000 字) 1)成果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以协同创新为突破点,构建了师范类院校创新创业人 才教育培养新体系,形成了“双创”教育二个模块、五个中心、六个载 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外协同联动机制。结合师范类高校实际,创新性提 出对创业课程进行“1+1”培养模式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课程列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性 质为必修,32 学时,学分设置为“1(理论)+1(实践) ”,既有实践性的 课堂又有线下的理论知识学习(1 个学分)以及相关实践应用等(1 个学 分),采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结合的模式进行。理论课程已开设 8 轮,建成共享课程《 “玩”创未来》,该课程于 2018 年 11 月在智慧树平 台上线,已在全国运行 5 学期。自 2018 年 11 月起,校内理论课程全面 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学习模式。实践课程 的学分认定办法已制定并在校内实施,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避免创新创 业教育的理论化、形式化。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通识课均以理论 课形式开展,缺乏实践应用,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够理想。 “理论+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学生从创新创业活动实践中去主 动探究知识应用,消化理论知识并提升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理论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解决了课程资源紧张和授课 方式单一的问题。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线上课程《“玩”创未来》,以 “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教学,有效解决课程师资授课水平参差不齐和 开放课程平台现有课程不满足需求的问题,突破课时限制。课程运用多 媒体、线上平台、知到等教学工具,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 践结合的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 (3)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 受知识的问题。课程以项目教学为主导,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 脑风暴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 (4)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破除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局限,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理论课程结合思政教育 开展教学,激励学生为人生事业努力奋斗。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激发学生 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受益终身。 (5)通识教育与专业结合,解决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脱离专业教育的 现状。传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仅停留在创业基础知识传授,忽略了专 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知识应 用与实践,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有效融合。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 1000 字) (1) 构建“理论+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设置“1(理论)+1(实践)”学分模式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 创业教育与实践》 ,理论学分通过课堂学习创业基础知识获得,实践学分 通过自主创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学术活动和其 他实践活动获得。既有知识性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技能,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延伸课时和丰富课堂。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理论)课程呈现内容多,课时少,内 容枯燥等特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学团队自主建设了共享课程《 “玩” 创未来》,将教学设计考虑为“课堂前+课堂+课堂后”,有效的延伸了课 时,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与饱满。将在线下课堂的实际教学中,结合线 上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课后任务,增加案例分析,提前布置,学生分 组讨论、汇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授课方式单一的问题。 (3) 部分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紧密衔接。 为避免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并保证课程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经过反复研讨,教学团队决定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的方式进 行线下教学。教师课堂抽查学生网课学习情况,解析重难点知识,再通 过项目教学、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教学带任务、游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 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4) 融合“课程思政”,打造育人大课堂。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理论)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 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 践》 (实践)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导师进课堂,建设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实现教学 与实践的互动、学校与社会的衔接。学生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激发 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受益终身。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的培养为重点,破除课堂限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 (5)结合学科背景,促进“专创融合”。 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创新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沙 盘模拟大赛等,设有“学术创新活动”学分获取途径,鼓励学生发表创 新论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推动创新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质量和层次。 3. 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颠覆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设置“1(理论)+1(实践)” 学分模式,既有实践性的课堂又有线下的理论知识学习(1 个学分)以 及相关实践应用等(1 个学分) ,采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结合的模 式进行。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让理论知识得以实 践应用,完成知识内化,避免了“考过即忘”的现象。 2)自建在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与线下课程无缝对接。 以情景剧开篇,让学生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寻找答案,张强、蒋楠等 6 位企业导师从不同维度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直播见面课满 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高度吻合,能够更好地与 线下的课堂教学衔接,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更有 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3)多途径、多方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探究式学习、叠高塔游戏、吐 槽大会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让学生从活动中探究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 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实践课程学分获取途径广, 包括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比赛、培训、学术活动、其他实践活动等,多 方位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4)双创教育模式育人功能强。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至大二至大四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在强 调知识教育的同时,推动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使学生能够近距观 察社会发展的多元景象,引导其认识国家发展成就,理解社会发展艰难 进程,培育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课程打造了“实践育人”模式,让学生 从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达成课程的育人功能。 5)教学团队学缘广泛、多学科融合、校内外交叉。 课程由 20 余名校内导师和 30 余名校外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授 课和实践指导,校外导师的加入弥补了高校教师理论扎实但缺乏创业实 践的不足,保证课程的授课质量。 4.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 1000 字) 1)自建线上课程《“玩”创未来》全国应用效果好。 2018 年 11 月,负责人带领团队建设的《“玩”创未来》在智慧树平 台上线,截止目前,课程已面向全国运行 5 学期,累次选课 5.09 万人 次,累计学校 84 所,累计互动 31.52 万次。在教学调查中,学生认为 课程内容设计合理,讲授精彩,具有通识性,启发性,学习有收获,愿 意向他人推荐课程。 2)理论课程校内混合教学模式受学生好评。 自《 “玩”创未来》在校内上线后,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理论) 课程所有班级实施混合教学模式,形成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 等教学文件供所有授课教师使用。至今,已有 270 个班级完成混合教学 模式授课。在教学调查中,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方法新颖,授课教师具有 创新意识,学习过程有趣并比较有收获。问卷显示,全课程 80%以上的 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表示满意。 3)教材《“玩”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出版发行。 结合我校师范院校背景,成果负责人组织优质教师资源编写理论课 程教材,该项目由云南省教育厅领衔申报,获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 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立项建设,目前已使用 2 学期。 4)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基于“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为顺利实施课程实践学分并确保学 生创新创业实践有方向、有途径、有依据,我校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在实践学分实施过程 中,各学院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创 新创业氛围浓厚。截止目前,课程共开课两期,268 个班,13156 名学 生选课,12620 名学生顺利获取学分。其中,2016 级 3799 人通过创新 创业比赛获得学分,其中取得省级以上奖励 165 人,另有 42 人参与省 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1 人自主创业。2017 级目前有 6137 名学生通过认定,4626 人通过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学分,其中取得 省级以上奖励 164 人,另有 64 人参与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14 人发表创新论文、1 人申报新型专利、111 人自主创业。 5)“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佳绩不断。 2017 年, 《坚卓教育》项目获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赛银奖。2018 年,《读美教育:云南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引领者》项目获省第四届“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总冠军。2019 年,我校在中国第五 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银奖 2 项、铜奖 2 项, 省赛金奖 12 项、银奖 9 项、铜奖 14 项的好成绩。学生创业项目《中诺 教育》荣获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SERVE 奖)。2020 年,我校在云南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4 项,银奖 6 项、铜奖 11 项。学校连续四年获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 持 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李映松 性 别 男 1981 年 2 月 最后学历 硕士 2003 年 7 月 高校教龄 18 年 讲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主任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0871-65913811 移动电话 13888524523 33477775@qq.com 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云南师范大学 指导或参与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铜奖 3 项、银奖 3 项,省赛金奖 6 项等;指导学生参加 2018 年“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 何时何地受何种 创业大赛获得铜奖 2 项;指导学生参加云台青年创新创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业邀请赛获得优胜奖 1 项,一等奖 1 项;指导学生申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3 项,省级 立项 1 项,国家级立项 1 项等。2018 年、2019 年获得 省教育厅、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等。 作为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和和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具体 主 负责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施,起草《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 业教育协同工作体系方案》、培养方案落实和课程教学组织。作为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骨干 要 教师,组织申报课程各项课题,参与申报的多项课题获校级、省级 和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立项。在做好创新创业教 育教学与研究的同时,进行创业园建设与管理、创业竞赛项目指导 贡 等大量实践性工作,对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到实践起到较 大的支撑作用。 本 人 签 名: 献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2)完成人 姓 名 杨荣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6 年 8 月 最后学历 硕士 2011 年 7 月 高校教龄 9 讲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副科长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65913811 移动电话 15974826102 电子信箱 350894194@qq.com 通讯地址 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云南师范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 种 无 省部级及以上 奖励 在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工作体系中,负责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与 实践》课程的日常教学运行、实践学分认定组织与审核、与协同体 系中各部门的联系工作,参与共享课程《“玩”创未来》建设,并 主 担任《“玩”创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程》第二主编,参与 课程多项教改、教研课题,对成果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要 贡 献 本 人 签 名: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3)完成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李红 性 别 女 1970 年 12 月 最后学历 硕士 1991 年 7 月 高校教龄 30 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处长、主任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高教管理 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0871-65913811 移动电话 13888082323 651035658@qq.com 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云南师范大学 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获得国赛银奖 3 项,铜奖 5 项,省赛金奖 6 项等;指 导学生参加 2018 年“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获得铜奖 2 项;指导学生参加云台青年创新创业邀请赛 何时何地受何种 获得金奖 1 项;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省部级及以上奖 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2 项。2017、2018、2019 年获得省教 励 育厅、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入选全国万 名首批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被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 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聘为“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培训特聘专家”。 作为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和创新创业学院实 践中心主任,项目的第三完成人,具体负责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各 主 个环节的组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理论)课程的主要 负责人,加强课程研究,组织教研活动,构建具有师范类院校特色 要 的师资队伍,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支撑。入选全国万名首批 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被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 贡 心聘为“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并在各 种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献 本 人 签 名: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4)完成人 姓 名 明文钦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7 年 2 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2013 年 8 月 高校教龄 8年 讲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科长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云南师范大学就业处 0871-65919691 移动电话 15987189515 电子信箱 siuming@ynnu.edu.cn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 何时何地受何 种 省部级及以上 奖励 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 得省赛金、银、铜奖各 1 项。 主 要 配合负责人做好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的实施工作,并承担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课程的多 项教学研究项目和《“玩”创未来建设》 ,参与创业竞赛项目指导、 创业指导讲座等大量实践性工作,对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的实践 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贡 献 本 人 签 名: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5)完成人 姓 名 白宇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 年 10 最后学历 硕士 参加工作时间 1997 年 7 月 高校教龄 24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现 任 党 党委副书记 政 职 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情商教 育 工作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 副教授 0871-65395051 移动电话 13888082412 电子信箱 2979108561@qq.com 通讯地址 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云南师范大学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何时何地受何 获奖 12 项,其中,国家级银奖 1 项,铜奖 1 项,省级金 种 奖 4 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 省部级及以上 得立项 12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级 4 项。获省教育厅、 奖励 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 主 要 贡 献 配合负责人做好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的实施工作,并承担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突出, 在云南省创新创业师资教学技能大赛中获铜奖,参与课程的多项教 学研究项目和《 “玩”创未来建设》 ,参与创业竞赛项目指导、创业 指导讲座等大量实践性工作,对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模式的实践具有 较好的支撑作用。 本 人 签 名: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 持 单位名称 云南师范大学 主管部门 云南省教育厅 联 系 人 周辉 联系电话 13888836137 0871-65912889 邮政编码 650500 传 真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 768 号 电子信箱 1227360357@qq.com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 键部门,负责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推进我校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主 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对校级通识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进行教学管理、课程研究、师资建设与培训、课程研讨,做好课 要 程的过程管理与督促检查等全程工作。同时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进 行教育引导,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做好学生创业园、创业导师、 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为我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贡 起到沟通协调、课程教育、实践指导等诸多支撑作用。 献 单 位 盖 章(加盖公章) 2021 年 3 月 12 日 四、推荐单位意见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 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 该项目依托我校就业创业课程实际,在对省内外高校进行大 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出一 条具有师范特色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之路并进行有效实践,经过 四年的课程实践,该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在省内具有一定的 推 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能较好地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荐 团队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创赛指导经验,建设的 《“玩”创未来》课程在全国推广效果较好,编写的教材较好地 意 服务了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该模式已在校内运行四年并进行了有效验证,效果显著,经 见 创新创业学院邀请相关专家评审,该成果符合教学成果奖各项条 件,决定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2021 年 3 月 15 日 五、评审意见 评 审 意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见 年 月 日 年 月 审 定 意 签字: 见 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