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

※ Tiredness (疲惫)10 页 852.871 KB下载文档
《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体育教育).pdf

《篮球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篮球Ⅰ 2.课程编号:PC2054245 3.总学时/总学分:64 学时/2 学分 4.学时分配:理论 8 学时,实践 56 学时 5.课程性质:必修 6.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7.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8.开课学期:第 1、2 学期 二、课程简介与课程目标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64 学时,2 学分。该课程重点是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理论与实 践知识,培养学生一般篮球运动和教学能力、组织一般竞赛活动的一门课程。因此,通过篮球运动的 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担当立德树人责任,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并能 够运用篮球运动基本技战术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学生通 过学习篮球运动的技战术,体验篮球文化,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将来走出校园实现终身体 育锻炼的目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了解篮球发展概况、竞赛规则、教学训练等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正确讲解与示范移 动、运球、传接球、投篮、持球突破、防守有(无)球队员等基本技术,区分不同战术基础配合的方 法和要领,具有会学、会训、会赛、会研的篮球教学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 2:积极应对篮球学与教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具有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正确看待篮球比赛的胜负,并能挖掘篮球运动的课程思 政元素,准确理解篮球运动培养团队合作的功能优势,有效运用于篮球教学与训练实践。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3.1 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 3 学科素养 能。 8.3 理解体育运动具有培养团队合作的功能优势,有团 课程目标 2 队意识,在体育术科教学、体育竞赛组织、见习实习 8 沟通合作 等教学活动中团队合作表现良好。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序 教学内容 号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推荐 教学 支撑课 学时 方式 程目标 教学要求: (1)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 (2)掌握篮球基本技、战术要领、比赛 第一章 篮球运动理论教学 的编排、组织方法和规则,学会篮球教学 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 课堂 第二节 篮球基本技、战术分析 疗 讲授 1 第三节 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教学重点:篮球基础理论 篮球技术教学 8 第四节 篮球竞赛的编排与组织工 与训练 篮球运动的竞赛组织与裁判法 线上 作 自学 教学难点:篮球规则及临场运用 课程目标 1 课程思政: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和趋 势,理解篮球运动的价值和篮球教学与训 练对未来从事教学与训练的重要意义与 内涵,提高对篮球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 为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做贡献的信心。 第二章 篮球技术教学 教学要求: 第一节 脚步动作:起动、变向跑、(1)掌握篮球运动攻守动作体系,明确 侧身跑、后退跑、起跳、急停、转 技术动作的运动姿势和它们运动结构上 身、滑步、后撤步、交叉步 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课堂 第二节 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提高学生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准确 2 双手头上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 性、实效性和稳定性 单手体侧传球 讲授 30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方法和技 第三节 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 术要领 线上 投篮、进行间低、高手投篮、接球 教学难点:篮球基本技术的运用 自学 急停跳起投篮、运动急停跳起投篮 课程思政:增强学习自信,强化体育运动 第四节 运球:原地或行进间高、 健身意识,培养学生勇敢拼搏,不断挑战 课程目标 1 低运球 自我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 训练 第五节 突破:交叉步突破,同侧 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实践 步突破 观。 第六节 防守: 防守移动、防守无 球人员、防守有求人员、抢球、打 球、断球技术。 第七节 篮板球:抢占位置、起跳 动作技术、抢球动作技术 第三章 篮球战术教学 教学要求: (1)理解现代篮球配合技巧以及比赛中 第一节 攻防基础战术配合:传切、 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相互协 突分、掩护、策应、关门、补防、 调配合的关系 防掩护 (2)掌握篮球战术组成的基本要求,提 第二节 快攻与防守快攻 3 高学生篮球战术的组织和应用能力 20 第三节 三人篮球实战对抗 教学重点:攻防基础战术的方法与要领 第四节 介绍全队攻防战术配合: 教学难点:篮球战术的组织和运用 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区 课程思政:养成勇敢拼搏、挑战自我、团 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 课堂 讲授 线上 自学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训练 实践 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了解篮球教学原则、技战术的教学 步骤 4 第四章 实践与实训教学 (2)掌握篮球技术课的结构及各部分的 第一节 篮球教学的原则与步骤 主要任务和教学内容 第二节 篮球技术课教学结构与竞 教学重点:篮球技术课的开始部分及程序 6 赛组织 训练 课程目标 1 实践 课程目标 2 教学难点:准备活动内容设计和组织训练 课程思政:认识到体育教师的作用和价 值,理解并体育教师职业规范,强化职业 信念,提高职业技能。 课程教学方式说明: 1. 课堂讲授 (1)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篮球知识与技、战术。 (2)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实现自主学习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3)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篮球技术并能够运用于实践。 (4)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 性。 2. 线上自学 基于移动智慧课堂平台(学习通),推送教学资源,采用互动式教学,形成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 模式。通过观看技战术教学视频,明确技术动作的结构、特征和原理,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篮球技术动 作的正确形式和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对抗条件下技战术运用的实际效果,加深学生对技战术运用的理 解。 3. 训练与实践 训练与实践是篮球术科教学的重要特点,对掌握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掌握篮球 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操作方法,掌握篮球常规教学方法与步骤,具备中学篮球教学与指导社会篮球活动 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篮球活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安排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要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术科教学重点是 抓好基本技战术的教学,突出教材内容重点。以练为主,精讲多练。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多样化,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程考核 第一学期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序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 号 求指标点) 考核内容 (%) 成绩 比例 课堂 平时 期末 表现 作业 考试 10 20 70 100 10 20 70 100 (%) 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考勤、理 1 目标 1:(支撑毕业要求 论测验) ;篮球技术动作教学、训 指标点 3.1) 练与运用;投篮、运球投篮运动 技术评定 合计 第二学期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序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 号 求指标点) 1 考核内容 目标 1:(支撑毕业要求 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考勤、理 指标点 3.1) 论测验) ;教学训练理论;传、运、 投个人综合技术评定 (%) 课堂 平时 期末 表现 作业 考试 5 5 30 成绩 比例 (%) 40 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考勤、理 2 目标 2(支撑毕业要求指 论测验) ;篮球竞赛组织与训练实 标点 8.3) 践;全场行进间传接球投篮配合 5 15 40 60 10 20 70 100 能力评定 合计 考核方式说明: 1.课堂表现 结合学生线上学习,理论小测验、考勤以及教学中的团队意识等,给予学生总体评价。但学生在 一学期内因病、事假等缺课 1 节扣除 10 分,但累计达本门课时数 1/3(含 1/3)以上者,该学期课程成 绩为 0 分。课堂表现占总成绩为 10%。 2.平时作业 每学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通平台布置 4 次作业,课程目标 1 的作业量占 62.5%,课程目标 2 的作业量占 37.5%。作业占总成绩 20%。 3.期末考试 每学期末安排 1 次严格的术科考试。通过考试,使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强调过程教学的 重要性,更好地促进教学。课程目标 1 考试占比 71%左右,课程目标 2 考试占比 29%左右。考试占总 成绩 70%。 六、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情况  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支撑环节学生平均得分之和 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支撑环节目标分值总和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及示例如下表。字母 A、B、C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对应课程目标 1 的 考试(期末考试 1、2、3)、作业和课堂表现的目标分值,字母 D、E、F 表示总评成绩中对应课程目 标 2 的考试(期末考试 4)、作业和课堂表现的目标分值;字母 A1 、B1、C1 分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对应 课程目标 1 的考试(术科考试 1、2、3)、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学生实际平均得分,字母 D1 、E1、F1 分 别表示总评成绩中对应课程目标 2 的考试(期末考试 4)的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课程目标 支撑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A1 (=学生该项实际 课程目标 1 期末考试 第 1 学期 A(=100×70%) 得分平均分×70%或 1、2、3 第 2 学期 A(=100×30%) 30%)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A1+B1+C1)/ (A+B+C) 平时作业 B1 (=学生该项实际 第 1 学期 B(=100×20%) 得分平均分×20%或 第 2 学期 B(=100×5%) 5%) C1 (=学生该项实际 第 1 学期 C(=100×10%) 课堂表现 得分平均分×10%或 第 2 学期 C(=100×5%) 5%) 期末考试 4 课程目标 2 课程总体 目标 D(=100×40%) 平时作业 E(=100×15%) 课堂表现 F(=100×5%) 总评成绩 100 D1(=学生该项实际 得分平均分×40%) E1(=学生该项实际 得分平均分×15%)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D1+E1+F1)/ (D+E+F) F1(=学生该项实际 得分平均分×5%) A1+B1+C1+D1+E1+F1 第 1 学期课程目标达成度= (A1+B1+C 1)/(A+B+C); 第 2 学期课程目标达成度=(A1+B1+C1 +D1+E1+ F1)/(A+B+C+D+E+F) 课程目标总达成度=(第 1 学期课程 目标 1 达成度+第 2 学期课程目标 1 达成度)/2*70%+第 2 学期课程目标 2 达成度*3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12 月第 3 版 2.主要参考书 [1]孙民治主编.《篮球运动教程》.北京:人体体育出版社.2007 年 4 月第 1 版 [2]中国篮球协会.《2018 篮球规则》.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8 年 4 月第 1 版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 学院审核: 附:各类考核的方法及评分参考标准 一、期末考试分为技评和达标,按各占 50%计成绩。 1、一分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以篮圈中心投影点到罚球线所在圆弧外原地单手肩上(女生可采用双手胸前)投篮一分钟(女生为 罚球线定点连续投篮 10 个) ,投篮后自己抢篮板球,再运至弧线外投篮。如学生对投篮成绩不满意, 可选择第二次机会,但技评以第一次为主,达标选二次最好成绩。 达标评分标准 投 中 次 数 分值 男 分值 投 中 次 数 女 男 女 10 5 70 80 9 4 60 70 3 50 60 8 100 7 90 100 2 30 40 6 80 90 1 20 20 技评评分参考标准 等级 分值 评 价 参 考 标 准 优 90—100 动作正确、协调、熟练,对篮板球有明显的判断能力。 良 80—89 动作较正确、熟练,有一定的篮板球判断能力。 中 70—79 动作基本正确、熟练,身体不够协调。 及格 60—69 动作基本正确,不熟练,不协调。 差 60 以下 动作不正确,不熟练,不协调。 2、半场往返运球投篮 由球场右侧边线中点开始,面向球篮以右手运球上篮,同时开始计时。球中篮后,还以运球至左 侧边线中点,然后折回运球上篮,投中篮后,还以运球回到原起点,再重复上述运球投篮,第四次投 中停表。 达标评分标准 性别 分值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男 成绩(秒)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女 成绩(秒)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技评评分参考标准 等 级 分 值 评 价 参 考 标 准 优 90—100 动作正确、协调、熟练,没有补篮情况。 良 80—89 动作较正确、熟练,有 1 次补篮情况。 中 70—79 动作基本正确、熟练,身体不够协调,有 2 次补篮。 及格 60—69 动作基本正确,不熟练,不协调,有 2 次以上补篮。 差 60 以下 动作不正确,不熟练,不协调,失误多。 3、个人综合技术 考生从端线与三分线交叉点出发用左手运球到达罚球线附近,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至中线与边线 交叉点处做后转身后双手胸前传球给陪考人 1, 接球跳步急停做持球突破投篮 (同侧步或交叉步不限) , 投中后自抢篮板球,传球给陪考人 2 后,从其身后跑过再接回传球,接着单手肩上长传球至站在罚球 线上的陪考人 3,跑至篮下接 3 的回传球后行进间投篮。个人综合技术包括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后转 身、持球突破、单手肩上长传球和行进间接球投篮。 达标评分标准 性别 分值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男 成绩(秒)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女 成绩(秒)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技评评分参考标准 等 级 分 值 评 价 参 考 标 准 优 90—100 动作正确、协调、熟练,没有补篮情况,有明显实战感。 良 80—89 动作较正确、熟练,有 1 次补篮或失误情况,有较好的实战感。 中 70—79 动作基本正确、熟练,身体不够协调,有 2 次补篮或失误。 及格 60—69 动作基本正确,不熟练,不协调失误较多。 差 60 以下 动作不正确,不熟练,不协调,失误多。 4、二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投篮 二人一组一球,听监考老师鸣哨开表后,甲传球给乙后立即起动向前跑动接乙的回传球,乙传球 后向前跑动接甲的回传球,如此反复传接球至前场篮下投篮,并以同样方法再传球返回,连续两个来 回,完成四次投篮(每名考生至少完成一次投篮) ,并在第四次投中停表。 达标评分标准 性别 分值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男 成绩(秒)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女 成绩(秒)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技评评分参考标准 等 级 分 值 评 价 参 考 标 准 优 90—100 动作正确、协调,配合熟练,没有走步、失误、补篮情况。 良 80—89 动作较正确、配合较熟练,有 1 次走步、失误或补篮情况。 中 70—79 动作基本正确、配合基本熟练,身体不够协调,有 2 次补篮。 及格 60—69 动作基本正确,但配合不够熟练、协调,有 2 次以上补篮。 差 60 以下 动作不正确,不协调,配合不熟练,失误多。 二、课堂表现评分参考标准 评分标准(分) 课程目标要求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目标 1:了解篮球发 非常积极的 积极完成线 比较积极的 完成线上测 完成线上测 展概况、竞赛规则、 完成线上测 上测验等任 完成线上测 试等任务一 试等任务 教学训练等基本理论 验等任务;课 务;课堂听讲 验等任务;课 般;课堂听 差;课堂听 知识,能够正确讲解 堂听讲认真, 认真,能积极 堂听讲较认 讲较认真, 讲不认真, 与示范移动、运球、 积极参与各 参与各项教 真,参与各项 参与各项教 不能积极参 传接球、投篮、持球 项教学活动, 学活动,学练 教学活动、学 学活动、学 与各项教学 突破、防守有(无) 学练积极性 积极性高,解 练积极性较 练积极性一 活动,学练 球队员等基本技术, 高,解决问题 决问题的能 高,能解决一 般;能解决 积极性不 区分不同战术基础配 能力很强;遵 力比较强,遵 定的问题;能 一定的问 高,不能独 合的方法和要领,具 守课堂纪律。 守课堂纪律。 遵 守 课 堂 纪 题,但能力 立解决实际 较差;尚能 问题。不遵 会研的篮球教学基本 遵守课堂纪 守课堂纪 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律。 律。 有会学、会训、会赛、 律。 权重 (%) 75 指标点 3.1) 目标 2:积极应对篮 团队意识很 团队意识较 团队意识较 团队意识一 以自我为中 球学与教中遇到的困 强,在篮球术 强,在篮球术 强,在篮球术 般,在篮球 心,团队意 难,表现出吃苦耐劳、 科教学、竞赛 科教学、竞赛 科教学、竞赛 术科教学、 识差,在篮 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组织、实训实 组织、实训实 组织、实训实 竞赛组织、 球术科教 的精神,具有规则意 践等教学活 践等教学活 践等教学活 实训实践等 学、竞赛组 识、责任意识和集体 动中团队合 动中团队合 动中团队合 教学活动中 织、实训实 荣誉感,能够正确看 作表现优秀。 作表现良好。 作表现一般。 团队合作表 践等教学活 待篮球比赛的胜负, 并能挖掘篮球运动的 课程思政元素,准确 理解篮球运动培养团 队合作的功能优势, 有效运用于篮球教学 与训练实践。(支撑 毕业要求指标点 8.3) 现一般。 动中缺乏团 队合作。 25 三、平时作业评分参考标准 评分标准(分) 课程目标要求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目标 1:了解篮球 按要求保质 按时完成作 按时完成作 完成作业;基 不按时完成 发展概况、竞赛规 保量完成作 业;能较好地 业;基本了解 本了解篮球 作业;不能 则、教学训练等基 业;了解篮球 了解篮球运 篮球运动的 运动的重点 了解篮球运 本理论知识,能够 运动的重点 动的重点知 重点知识,对 知识,对重要 动的重点知 正确讲解与示 范 知识,对重要 识,对重要的 重要的概念 的概念尚能 识,对重要 移动、运球、传接 的概念能完 概念能完整 尚能完整的 完整的给出 的概念不能 球、投篮、持球突 整的给出解 的给出解释, 给出解释,术 解释,术语表 完整的给出 破、防守有(无) 释,术语表达 术语表达较 语表达基本 达不够规范; 解释,术语 球队员等基本 技 正确;掌握基 正确;掌握基 正确;掌握基 对基本技、战 表达不规 术,区分不同战术 本技、战术方 本技、战术方 本技、战术方 术方法和要 范;无法掌 基础配合的方 法 法和要领,具 法和要领,具 法和要领,具 领掌握的不 握基本技、 和要领,具有 会 有很好的篮 有较好的篮 有一定的篮 好,篮球实践 战术方法和 学、会训、会赛、 球实践能力。 球实践能力。 球实践能力。 能力差。 要领,篮球 会研的篮球教 学 实践能力很 基本能力(支撑毕 差。 权重 (%) 62.5 业要求指标点 3.1) 目标 2:积极应对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按时提交作 能提交作业; 不 提 交 作 篮球学与教中遇 业;具有正确 业;具有较好 业;基本具备 基本具备正 业;缺乏正 到的困难,表现出 的篮球行为 的篮球行为 正确的篮球 确的篮球行 确的篮球行 吃苦耐劳、顽强拼 规范和作风; 规范和作风; 行 为 规 范 和 为规范和作 为规范和作 搏、团结协作的精 在提交的视 在提交的视 作风;在提交 风;在提交的 风;在提交 神,具有规则意 频作业中体 频作业中体 的视频作业 视频作业中 的视频作业 识、责任意识和集 现了团队合 现了团队合 中体现了团 团队合作的 中团队合作 体荣誉感,能够正 作的优秀素 作的良好素 队合作的基 基本素养较 的基本素养 确看待篮球比赛 养,具备很强 养,具备较强 本素养,具备 差,团队合作 很差,不具 的胜负,并能挖掘 的团队合作 的团队合作 一定的团队 精神较差。 备团队合作 篮球运动的课程 精神。 精神。 合作精神。 思政元素,准确理 解篮球运动培养 团队合作的功能 优势,有效运用于 篮球教学与训练 实践。(支撑毕业 要求指标点 8.3) 精神。 3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