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

Burning(燃烧)662 页 8.203 MB下载文档
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
当前文档共66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临沂大学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本科).pdf

2017-2018 学年 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本科) 临沂大学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前 言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专业人才培养状 况报告》的补充通知(鲁教高处函[2018]37号)要求,我校编制了本报告。本 次入编本科专业80个(含方向),全部为2018届有毕业生的专业。 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加强质量监测的重要举措,旨 在通过专业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形 成持续改进机制。我们把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与专业生存、专业评估、 专业认证统一认识,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编制本报告。编制过程中,涉及到 大量指标、数据、信息等,我们统一对其含义作了规范,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 仔细核对,确保客观、真实、严谨。报告中主要概念说明如下: 1.专业设置情况:该专业的设置年份与发展情况。 2.在校生规模:指2018年9月30日该专业的在校生规模。 3.课程设置情况:指学校正在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4.优质课程:指各级各类网络在线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课程 等。 5.创新创业教育:指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6.教学经费投入:指该专业使用的教学日常运行费用、专业建设费用、教 学专项经费、教学条件建设经费、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购置费用及其他直接用 于教学的费用。 7.教学设备:指用于该专业实验、实践、实训和日常教学的专用仪器设 备。 8.教师队伍:指除全校通识课(思想政治、英语、体育、军事理论、大学 信息技术、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沂蒙文化与沂蒙精 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专题等)任课教师之外在相应学年担任该专业教学任务 的专任教师。当学年因外出进修、攻读学位等原因未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和本年 度新进教师根据所属专业计入到相应专业师资队伍中。 9.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指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0.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指校园网建设、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数字化文献 资源建设等。 11.毕业生就业率:指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12.就业专业对口率:指2018届毕业生从事该专业,或与该专业相同、相近 工作领域的就业率。 13.就业单位满意率:指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 1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2018级省内外招生的一次录取率及报到率。 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诚挚地欢迎大家提出批 评意见和建议。 临沂大学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办公室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1 一、办学定位......................................................................................................... 1 二、办学理念......................................................................................................... 1 三、办学规模......................................................................................................... 1 四、办学条件......................................................................................................... 1 五、经费投入......................................................................................................... 2 六、专业设置......................................................................................................... 2 七、就业创业......................................................................................................... 3 第二部分 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5 专业一:国际经济与贸易..................................................................................... 5 专业二:工商管理............................................................................................... 14 专业三:会计学................................................................................................... 23 专业四:金融工程............................................................................................... 33 专业五:物流管理............................................................................................... 40 专业六:电子商务............................................................................................... 49 专业七:法学....................................................................................................... 57 专业八:社会工作............................................................................................... 64 专业九:思想政治教育....................................................................................... 73 专业十:小学教育............................................................................................... 78 专业十一:学前教育........................................................................................... 86 专业十二:教育技术学....................................................................................... 94 专业十三:应用心理学..................................................................................... 103 专业十四:体育教育......................................................................................... 112 专业十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23 专业十六:舞蹈表演......................................................................................... 132 I 专业十七:音乐学(师范方向)..................................................................... 140 专业十八:音乐学(民族器乐方向)............................................................. 147 专业十九:音乐学(艺术管理方向)............................................................. 154 专业二十:舞蹈学............................................................................................. 161 专业二十一:美术学......................................................................................... 167 专业二十二:书法学......................................................................................... 176 专业二十三:视觉传达设计............................................................................. 183 专业二十四:环境设计..................................................................................... 190 专业二十五:动画............................................................................................. 197 专业二十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 204 专业二十七:产品设计..................................................................................... 211 专业二十八:汉语言文学................................................................................. 218 专业二十九:编辑出版学................................................................................. 228 专业三十:汉语国际教育................................................................................. 239 专业三十一:英语............................................................................................. 248 专业三十二:商务英语..................................................................................... 257 专业三十三:西班牙语..................................................................................... 264 专业三十四:俄语............................................................................................. 272 专业三十五:朝鲜语......................................................................................... 280 专业三十六:法语............................................................................................. 288 专业三十七:阿拉伯语..................................................................................... 298 专业三十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306 专业三十九:播音与主持艺术......................................................................... 313 专业四十:新闻学............................................................................................. 320 专业四十一:广告学......................................................................................... 327 专业四十二: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方向)................................. 334 II 专业四十三:数字媒体艺术............................................................................. 341 专业四十四:历史学......................................................................................... 349 专业四十五:文化产业管理............................................................................. 361 专业四十六:旅游管理..................................................................................... 373 专业四十七:数学与应用数学......................................................................... 382 专业四十八:信息与计算科学......................................................................... 389 专业四十九:物理学......................................................................................... 395 专业五十:电子信息工程................................................................................. 403 专业五十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10 专业五十二:化学............................................................................................. 418 专业五十三:应用化学..................................................................................... 427 专业五十四:化学工程与工艺......................................................................... 434 专业五十五:制药工程..................................................................................... 443 专业五十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2 专业五十七:飞行器制造工程......................................................................... 462 专业五十八:车辆工程..................................................................................... 470 专业五十九:汽车服务工程............................................................................. 478 专业六十:机械电子工程................................................................................. 486 专业六十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94 专业六十二:自动化......................................................................................... 503 专业六十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15 专业六十四:软件工程..................................................................................... 521 专业六十五:通信工程..................................................................................... 529 专业六十六:网络工程..................................................................................... 537 专业六十七:土木工程..................................................................................... 546 专业六十八:建筑学......................................................................................... 553 III 专业六十九: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559 专业七十:地理科学......................................................................................... 567 专业七十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576 专业七十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585 专业七十三:环境工程..................................................................................... 595 专业七十四:测绘工程..................................................................................... 602 专业七十五:生物科学..................................................................................... 611 专业七十六:生物技术..................................................................................... 618 专业七十七:食品科学与工程......................................................................... 625 专业七十八:园林............................................................................................. 632 专业七十九:园林(高职)............................................................................. 641 专业八十:动物医学......................................................................................... 649 IV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 学校类型定位──综合类应用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 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强化基础学科支撑作用,创新 发展应用学科,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沂蒙,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二、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弘扬沂蒙精神,服务老区发展。 三、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38686 人,其中本科 25998 人,普通专科 12677 人,折合学生数 39866 人。 四、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 372073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083857 平方米,学校绿化用 地面积达 1333469 平方米。现有有教学行政用房 63.6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 用房 16.43 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1.57 平方米。 学校共有 21 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 1 个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 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实验室 46 个,专业实验室 353 个,实训场 所 472 个。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 4.4 亿元,生均 1.11 万元。 学校图书馆面积 7.22 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 8200 个,纸质图书总量 469 万 册,生均纸质图书 117.7 册;各种中外文数据库 68 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4 个; 电子图书 226.2 万种,其中中文 204.8 万种,外文 21.6 万种;电子期刊 3.62 万 种;现有古籍 3.69 万册;民国时期文献 2 万余册;图书馆设有红色文献中心和 地方文献书库,收藏了较全的红色文献和地方文献。与多家图书馆建立馆际合作 关系,实现了校外资源共知共享。 图书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配备了功能完善的“TPI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 ;建设了自助借还图书管理系统。图书资源实行全方 位开放,集藏、借、阅、研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各种信息资源的开放率达 1 到 100%。年图书流通量 64.3 万册次,实现了馆藏文献的有效利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044 人,外聘教师 486 人,生师比 17.43:1。专任教师队 伍结构合理,满足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人员 826 人, 占比 40.41%。拥有博士学位 574 人,占 28.08%;硕士学位 1056 人,占 51.66%。 36-55 岁的专任教师 1475 人,占 72.17%,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 外校境内毕业 1895 人,占 92.71%;外校境外毕业 135 人,占 6.6%。双师双能型 教师 261 人。 现有校内实训场所 472 处,承担实训课程 303 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28682 台套数。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37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7467 人次,满足我 校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 学校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目前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 万兆,校园 网络出口设备实现了万兆升级。校园网出口 3 个(联通、移动、教育科研网), 校园网运营商出口带宽达 3000 Mbps。教育科研网实现 IPv4/IPv6 双栈接入。网络 接入信息点数量 23675 个。建成 VPN 虚拟专用网和山东省教育厅视频会议系统 临沂大学分会场。无线 WLAN 实现教学区、实验区、室内公共活动区及主要室外 公共场所的全覆盖。数字化校园在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和 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平台上,实现了与图书、邮件、资产、学生宿舍管理、财务、 一卡通、教务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多个系统的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2510 GB。 五、经费投入 2017 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 79160 万元,教学经费总额 19992 万元,教学 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 7765 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12264 万元,生均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 1998.19 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732.44 元。 六、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 91 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 学、法学、农学、经济学、历史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7 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授权单位,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2 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2 个,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省级特色专业 9 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 持计划 2 个,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3 个。紧密对接产业行业需求,建设了 12 个应用型专业群(55 个专业) ,其中 5 个专业群获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现与 13 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专业方向 29 个,其中本科专业 15 个。建立 中韩学院、世宗学堂、中印软件学院等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与 19 个国家 56 所高 2 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中外合作本专科专业 6 个。 表 1 临沂大学省级及以上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年度 数学与应用数 2007、2016 学 公共事业管理 2010 1 2 层次 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 (群) 国家级特色专业 3 地理科学 2009、2016 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 4 小学教育 2011、2016 5 应用化学 2011、2016 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自筹建设专业(群) 6 广播电视编导 7 物流管理 8 音乐学 2013 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群) 9 电子信息科学 与技术 2013 省级特色专业 10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卓工计划、省应用型人 2013、 机械设计制造 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 及其自动化 2015、2016 设专业(群) 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 (群)、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2012 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 2012、 计划、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群) 2014、2016 11 制药工程 2013 省卓工计划 12 软件工程 2013 省卓工计划 13 土木工程专业 2012 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4 动画专业 2012 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7-2018 学年,全校开设本科课程 3036 门,其中本科专业课程 2761 门。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省级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44 门,省级网络在线课程 2 门,校级精 品课程 264 门。近三年,学校引进网络优质课程 358 门,自主立项建设网络课程 57 门,建成大型网络开放课程 4 门,均已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上线运行。启动课程上网三年规划,与“智慧树”合作成立了“临沂大学树下课 栈”,目前课程中心已建课 3100 余门,平台总访问量达到 53 万人次。 七、就业创业 1.学生就业情况 学校探索新媒体为中心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整合就业指导资源,提高就 业指导的有效性。依托招聘平台,实现了校园日常招聘常态化,举办了临沂大学 2018 年春季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会 360 余场,提供 50000 余个就业岗位。 开展了“就在临大”2018 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临沂大学 2018 届毕业生 3 “就业季”活动;发放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1417 人次,99.84 万 元。 2018 届本科毕业生 6388 人,截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6263 人顺利实现就 业,总体就业率为 98.04%。出国深造 63 人,考取公务员及事业编 217 人。考取 研究生 877 人,考研率为 13.72%,同比增长 7.44%。自主创业 631 人,自主创业 率为 9.88%。 学校以沂蒙精神办学育人,全面锻塑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 献”的临大特质,鼓励学生投身国家基层就业项目,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品牌初 步形成。2018 届本科毕业生中,26 人应征入伍,54 人参加西部计划,13 人考取 选调生,3 人被录用为新疆南疆基层公务员,6 人考取“三支一扶” 。2017 届毕 业生陈敏成为全国首批七名女大学生常备维和警队队员之一,李新宇获得“闪亮 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纪念证书。 2.学生创新创业情况 本学年共有 6800 余名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竞赛,2826 名本科生参 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5 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校承办了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创客真人秀专题活动,与沂南县 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 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山东),近百个项目与当地签订落地协议,被山东省教 育厅授予“特别贡献奖”称号。学生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 469 篇,申请国家实用 新型专利 21 项,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1869 人次。在 2018 年第四 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金奖 1 项、银奖 1 项、 铜奖 2 项的好成绩。其中“第一书记助手”项目喜获山东省“青年红色主梦之旅” 赛道金奖,另有 1 支队伍获得银奖,2 支队伍获得铜奖。 4 第二部分 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专业一: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基本 理论和外贸相关行业管理与经营的专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政府商务部门、海关、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国际货 代公司等单位从事外贸管理、海关监管、进出口业务、国际物流、报关、报检等 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 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它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表述和沟 通,能够流利地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流;掌握统计学等基本实证分析手段与工具; 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概率论的基本理论,了解信息 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经济学领域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西方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等。 4.专业实务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的实务知识和技能,掌握国际市 场调研与营销、外贸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合同、国际结算、报检报关、国际货代 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全过程的全真模拟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获得 良好的国际贸易实践训练,并了解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最新理论与动向。 5.掌握当前外贸热点及学科前沿知识。熟悉我国“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 及规划;了解外贸学科前沿知识。 6.行业法律与惯例:掌握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国际贸易法律、国际公约 与惯例、熟悉我国外贸管理与通关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规范以及技术标准。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到2018年已培 养本科毕业生12届。现为山东省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 5 立项建设专业、临沂大学特色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年级在校生数量如表1所示。 表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生情况 2015 级 2016 级 2017 级 2018 级 合计 244 248 135 98 725 (三)课程体系 表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必修 584 504 80 34 31.5 2.5 21.25% 必修 576 464 112 32.5 29 3.5 20.31% 选修 432 288 144 22.5 18 4.5 14.06%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00% 2424+ 22 周 1752 672+ 22 周 160 111.5 48.5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6.56%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它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总学分*100%。 (四)优质课程 1.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学》 2.校级特色课程:《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外贸单证实务》 3.校级双语课程:《商务英语》 4.校级网络在线课程:《创新与创业管理》 (五)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三学期开设通识必修课《创业基础》,并把 《创业沙盘模拟》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七学期开设。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的实施。在2018年全国POCIB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张宗良等指导),本 专业学生组成了临沂大学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20名参赛学生17名同学获奖, 6 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在2018年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中 获得优秀奖。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88.6 360 生均值(元) 5450 5487 (二)教学设备 本专业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实训室软硬件、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备课用笔 记本、打印机、复印机等。 表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设备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值(元)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值(万元) 新增教学仪器设 备生均值(元) 2017 2018 466.76 480.55 6546 7325 100 13.79 1413 210 (三)教师队伍 表 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教 师 总 人 数 23 20 年度 2017 2018 学位 结构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岁 36-45 岁 36 岁 以下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13 13 0 0 4 4 10 10 9 6 2 2 职称结构 博 士 硕 士 教 授 3 3 20 17 1 0 副 教 授 4 4 年龄结构 外 聘 教 师 总 人 数 4 5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2017 2018 实验室总面 积(㎡) 668 668 生均实验室 面积(㎡) 0.94 1.02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439.10 439.10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6158 6694 实训场 所数量 5 5 实习场 所数量 15 18 校内实训场所包括: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实训室、商务英 语听说实训室、国际货代实训室 校外主要的实训基地包括: 7 阜丰营销有限公司、山东大汉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广华农产品有限 公司、山东临沂新闻大厦有限公司、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山东佐田氏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临沂分所、中国人寿保险兰山区支公司、中国石油山东临沂销售分公司、临沂市 晨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临沂纳特木业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营销股份有限公 司临沂分公司、临沂易得国际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新华路证券营业部、山东金鹰美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九州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截至2018年,本专业共建设多媒体课程20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国际商 务英语听说实训室、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实训室正常使用,拥有资料丰富的“外贸 实务教学平台”,供全体师生共享使用;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外贸实习平台、外 贸单证模拟、货代、跟单等外贸实训平台全部实现网络化。教室全部配备了投影 仪。数字化文献方面,购买了WIND数据库。 (六)教学项目及应用 本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立项 建设专业,目前已完成建设。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统计学》为 学校精品课,《货币银行学》、《外贸单证实务》为学校特色课程;“《宏观经 济学》系统教学法探讨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2等奖;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 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索”等三个项目获批校级教改立项;《世界经济概论》校本立 项教材,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社会资源支撑。立 足临沂商城国际化的建设需求,按照学校“一院一区县、一平台一基地”的工作 思路,与临沂商城管委会、临沂商城公司、临沂海关、临沂综合保税区、临沂工 程物资市场等单位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优势互 补、良性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强化了与山东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临 沂市晨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临沂纳特木业有限公司、临沂易得国际贸易服务有 限公司的合作关系,使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础研究能力明显增强,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显著,大学生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承担 的临沂市委改革办委托的“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效第三方评估”, 8 正顺利推进。 (二)合作办学 本专业依托“临沂大学商贸物流实验中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商 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培养,积极开展合 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实施“3+1”、“双 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济南双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设立了本专业的 金融投资与理财方向,并实行校企合作招生。 (三)教学管理 完善了各项教学制度,形成了学校重点监控和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学院监控 评价各具体教学环节质量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制;实施了学院领导、学院教学 督导委员会推门听课制度;按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 了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12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系统的应用型人 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目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率达到93% 以上。 (四)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以临沂大 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 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经 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等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使 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更加条理、系统、科学。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届共有毕业生157人,初次就业率100%,上一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100%。 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8.97%,上一届毕业生年底就业专业对口率97.98%。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 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包括进出口公司、银行、证券、保险、 民营企业等外贸机构、金融机构和其它企业,与上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相仿。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 为摸清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我们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敬业精 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毕业生工作能 9 力强,能吃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总体评价是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吃苦 精神,知识面掌握扎实,能快速入手开展工作。就业单位的满意率为95%。 (四)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本专业为2013年山东省骨干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专业;2014年山东省应 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 (五)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近年来本专业一直属于热门专业,学生就读积极性较高。2018级省内外一志 愿录取率文、理科全部为100%,报到率文、理科分别为95%、100%。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 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计划,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意识显著提高。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创业情况 专业 层次 人数 待就 灵活 劳动 公务 事业 自主 高质量就业 网签 村官 升学 留学 入伍 西部 初次就业率 自主创业率 业 就业 合同 员 编 创业 率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97 1 18 51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 融投资与理财方 向)(校企合作) 本科 108 2 4 67 15 3 2 1 9 7 8 2 1 1 3 98.97% 27.84% 9.28% 98.15% 32.41% 7.41% (二)采取的措施 本专业努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 毕业时就业择业指明了方向,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先后有20多家企业来学院 招聘本专业毕业生,本年度共组织针对性强的就业招聘会三场。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1.经济新常态对国贸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 重要支撑。在外贸人才市场上,初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已相对饱和。而中高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员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紧缺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 国综合性、财经类、工科院校及师范大学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些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依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型人才或为学生的考 研出国提供便利为主。临沂大学提出了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 学生高素质应用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适应了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为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0 2.临沂商城国际化的定位迫切需要国贸专业人才 2013年山东省政府批复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临沂商城 国际化进入实质阶段。临沂市是我国北方的商贸之城,物流之都,拥有我国北方 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全国最大的板材批发市场以及涵盖其他各行业货物的各 类批发市场。目前正认真落实省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构筑"一核三圈、 北外南内、六大板块"的国际化临沂商城。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批国际经济 与贸易的专业人才,临沂大学作为主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 展服务的高等学校,拥有较大区域优势,有利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本专业以山东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为依托,以临沂大学特色专业建设 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经过十余年建设发展,在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形成了 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 型人才的育人特色。今后专业发展的趋势如下: 1.进一步突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趋势明显 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全面审视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将引 入以模拟实训为导向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以校 企合作为纽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具有扎实的国际 贸易基础理论,通晓国际贸易规则,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和跨国电子商务技能,并 能够将所学理论方法和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实践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 2.伴随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将进一步优化 在我校实施开放式办学及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本专业将进 一步引进高水平的外聘师资。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 力强的专、外聘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逐渐形成。将重点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 头人、优秀教学科研骨干以及“双师型”教师,使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通过引进和培养,本专业将达到30名左右的专职教师队伍。双语师资力量也越来 越强大。 3.实验实践基地将进一步完善 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将积极投入,进一步建设好临沂大学 商贸物流实验中心。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 范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 4.将突出产学研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 本专业将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动态培养机制,进一步吸收企业管理人员、专 11 家参与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社会需求进行评估,倾听专家委员的建议。计划全 面实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制度,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增强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引进乏力,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 还没能引进到专业带头人。外语师资缺乏,外籍教师为零,外聘教师队伍建 设尚未取得突破。 2.校本教材立项进展缓慢 特色教材建设数量偏少,专业必修课特色教材立项数量不足。 3.产学研合作尚未深入实施 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不够深入,合作企业层次较低,对科研的需求度低。 尚需要联系一批一有实力有科研能力的大型企业,才能实现双方的互补。 4.实验实训场所受限,新增实训项目受限 两年来,本专业的建设投入加大,专业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本 专业现有办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有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待加 强。受场所限制,新增实训项目已无处安置。 (二)整改措施 1.修正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2017级新生全面实施新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 全面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继续完善培养计划,同时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对 未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划。结合本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教改立项研 究的力度,争取教改研究上取得突破。 2.推动创新创业型校本立项教材的编写、申报工作 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修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校本立项教材。启动 特色教材建设,积极完成出版工作。 3.推动师资引进、选拔与培养工作 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 选拔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手段先进、教学 效果好、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 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队伍。 12 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 进一步利用好专业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是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增加专业建设的投入,加大自有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资料等条件建设,使专业建设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5. 加大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力度 联系一批一有实力有科研能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 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13 专业二:工商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熟悉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相 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 作或自主创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体现 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要求: (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 业、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3.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 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4.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 教育和军事训练。 (二)基本知识规格与要求 1.具备基本的经济、工商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管理科学 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3.掌握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理论,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 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4.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 织行为学等知识; 5.学习本学科领域内 1~2 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与工商管理有 关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沙盘模拟等专 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实践训练,了解工商管理的发 展趋势; 6.了解本专业领域管理惯例与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三)基本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 能力; 14 2.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应用与研究和 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4.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与终身自学能力; 5.具有面向企业管理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 6.具备开展企业战略及策略研究的基本素质,以及将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 创业与创新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工商管理专业于2003年开设,自设立以来,本专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 需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致力于培养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运营 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既注重基本理论 知识储备又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开发,系统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 公关能力、咨询诊断能力,同时注重人际沟通、推销谈判技巧等方面技能的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模拟仿真、案例研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方式促进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在扎实理论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 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高级综合管理人才。 (二)在校生规模 目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27人(含工商管理大类)。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学 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42%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06% 必修 568 520 48 34 32.5 1.5 20.61% 必修 560 400 160 30 25 5 18.18% 选修 608 320 288 29 20 9 17.58% 15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合计 22 周 /32 0 22 周 /32 25 0 25 15.15% 2600+ 22 周 1736 864+ 22 周 165 110.5 54.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33.03% (四)创新创业教育 在通识必修课程中设立《创业基础》,综合实践中设置《ERP沙盘模拟》两 门创新创业课程。另外,通过“尖烽时刻”、“互联网+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 赛,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与教学设备 已建成ERP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工商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校 内专业实训中心,拥有生产管理软件“精益生产优化排程系统”、流通业经营决 策软件“流通大师”、创业实训软件“创业之星”等实验教学软件。主要承担《运 营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证券投资学》、《管理信息信息系 统》、《战略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适当承担教师科研、学生第二课 堂、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考研强化训练、社会服务等任务。 表 2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00.12 220.55 生均值(元) 4956 5012.56 2018年度已申请山东省财政经费60万元,用于行为科学实验室建设提升 (Analyzer升级到Prolab Full版本数据分析软件、面部表情分析系统)、ERP企 业信息化管理软件更新建设等,目前正在审批中。 表 3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 器设备值 (万元) 2017 4667 1.11 2018 5124 1.22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 (元) 60 1139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通过凝聚各方人才,目前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 16 伍(如表3所示),现有专任教师21人,外聘教师3人。通过高水平博士引进计划, 2017年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徐振亭、方卓);通过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2018年教师团队新增博士一人(郁瑞晓),在读博士3人(江雨虹、张树亮、胡阿 芹)。通过社会服务,培养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2017年完成的大型调研活动— —临沂商城地产品专项调研,工商管理系老师全程参与。2017年工商管理系教师 外出参加培训提升40余人次,2018年外出培训60余人次。 表 4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4 2 5 9 6 0 5 12 4 5 3 2018 24 2 5 10 5 1 4 12 4 5 3 (三)实习基地 1、2017年4月10日,商学院与临沂交运旅游集散中心签署共建实践基地协议, 基地类型为教学实习基地(产教融合)。 2、2017年5月,商学院与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实践基地协议, 基地类型为教学实习基地(产教融合)。 目前已建设东阿阿胶、华盛江泉、阜丰集团、金鹰美乐、万达兴、红日阿康、 智方仪表等实习基地7个,浪潮、吉利、海尔、海信、金锣、山东临工、蒙山旅 游集团等实习联系基地10多个。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在专业内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2013年的讲课比赛 中有2名工商管理专任教师获奖。2013年徐丙臣教授的《服务营销》被评为校级 精品课;李庆胜主持的《组织行为学》被评为校级特色课程;王伟主持的《人力 资源管理》被评为校级双语课程。专业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组 织的教学比赛。其中刁玉柱获2012年度二等奖,张树亮、李庆胜获得2013年度三 等奖;2015年以来项目负责人许汝贞主持的校级立项教材《温泉旅游管理》和李 庆胜主持的校级立项教材《基于系统的组织行为管理》均已出版。2015年马蕾承 担的《沙盘模拟》获批教学模式改革示范项目立项、公静主持的《生产与运作管 理》获校级精品课程立项。 目前的在线课程有:于春杰副教授主持的校级网络课程《创业与创新管理》、 17 刁玉柱教授主持的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学原理》。 2018年申报的在线课程项目和精品课堂项目等正在学校审核中。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为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积 极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把课堂与社会紧密联系, 提升人才培养适用性,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根 据专业特点,将协同育人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直至毕业实 习、毕业设计都综合安排实践环节,并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 况及实习报告进行全面评估考核,设立相应学分,确保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 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办学 2014年10月与红日阿康副总裁卢俊华、山东桃源广告有限公司郝武俊总经理 等企业家讨论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培养目标的修订工作;2015年 与香港清华同方展开深度校企合作。 (三)教学管理 1.积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积极参加校际课程交流活动,借鉴其它院校的有益经验,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的建设,保证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激励制度。2013年3月发表了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基于灰关联加权TOPSIS的<组织行为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2.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与项目申请。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制定 激励政策,激励学生参加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互 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高佳老师指导的“乡镇舞蹈培训”获得校赛特等奖;2018 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总决赛中,马蕾老师指 导的参赛代表队获得2个二等奖;在2018山东省高校"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 合模拟大赛中,获得4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在2018年10月举行的“学创杯”国 赛中获得二等奖,公静老师、高佳老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2018年10月举行的全 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泰安杯”流通业创新实践竞赛中,“蔷倩蒂亿”、“流 沙”两个团队荣获一等奖,”安风”、”冬日暖阳”、”风之彩”3个团队荣获二等奖, 马蕾、于春杰、公静、高佳4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我校获评“最佳 组织单位奖”;在2018年度山东省“尖峰时刻”商业模拟大赛中,10个参赛队伍 中,6个队获得二等奖,3个队获得三等奖,综合成绩在山东参赛高校中居于第二 位,刁玉柱、公静、马蕾、徐斌等4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18 3.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相关教改的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刁玉柱教授主 持的《管理学原理》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并同时被列为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工商管理系教师参与了省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双 向嵌入式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和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课堂教学 与企业实践双向嵌入的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网站建设》,通过这些教改项目的建 设,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7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79%,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到98.5%,当届毕业生针对初次就业率的就业专业对口率和上一届毕业生针对年 底就业率的就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100%。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 2017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95人,考研究生3人,自主创业7人,考取公 务员、事业编、参军和西部计划各1人。高质量就业16.84%,自主创业7.37%。在 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22.27%的人从事市场及销售工作,有15.21%的人从事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有10.69%的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有相同比例的学生从事行 政管理工作。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 就业单位满意度为98.2%。 (四)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勤 奋务实的精神;知识面宽,上手快,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用人单位普遍反映 我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组织纪律性较强,有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专业 基础知识较扎实,但是在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方面需要校方进一步加强。希 望校方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 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六)学生就读专业意愿。 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为162.86%,专业志愿录取率 为99.05%。 19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创业情况 2018届毕业生自主创业4人,占2.4%。工商管理专业非常重视毕业生反馈的 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建议,在对毕业生进行的“希望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要加强的 环节”的调查中,希望母校要加强“实践实训”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比例较高。 (二)釆取的措施 通过联系用人单位进校园进行校园招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 就业信息,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2018年举行多场专场招聘会,20多家用 人单位来学校进行了宣讲,多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实习就业岗位。就业实践 基地能够长期接纳实习及毕业生就业,对学生需求量大,成届次的招聘毕业生用 人单位质量。 (三)典型案例 袁伟才,商学院2015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袁伟才毕业后积极响应党 和国家“双创”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经济建设,于2016年筹资600万创办山 东春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法人、总经理,成立茶叶合作社,在自身创业的 基础上,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贫困户的增收,合作社被山东省人民政 府评为“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春山茶叶品牌被评为“临沂茶业十佳 品牌”,其工作业绩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先后被授予振兴临沭劳动奖章、临沭县 优秀政协委员、临沭县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被授予“临沂市劳动模 范”荣誉称号。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各本科专业需求量较大, 平均每位学生有2个以上岗位可供选择;零售企业相关岗位零售企业是本专业毕 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涉及的就业岗位从横向看包括采购管理、卖场销售管理、 收货管理、行政及公关管理、安全防损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收 银、门店计算机系统维护、仓储运输、连锁经营管理等方面;从纵向看则涉及店 长、部长、课长、组长等;制造业相关岗位制造业足本专业毕业生的第二大就业 方向,相关就业岗位包括从事卖场管理的业务员、KA经理、导购管理等岗位;批 发企业相关岗位批发企业是本专业毕业生的第三大就业方向,涉及的岗位与制造 业相似。由于零售和制造(批发)业中零售管理的基层工作较为繁重、琐碎且工资 不高,所以人员流动频繁,加之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导致用人单位对基层岗位 20 人才的需求增长。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不断创新的管理,管理过程主要在于发 挥个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发性,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成为企业管理者的 关键能力之一,未来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培 养模式变革,通过课程设置及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尽快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到全 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中,以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化。 2.“T”型人才需求旺盛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针对性也就较弱。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万金油” 似的毕业生的接受度不高。各个层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 极少(MBA除外),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都是从基层某个具体的工作干起。 因此,适应未来需求的管理人才是“T”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宽广的知 识面,另一方面,要深钻某个具体的专业方向,具备核心的专业能力。 (三)具体举措 一是根据产业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特点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适应不同类 型产业及企业的需要。人才培养要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把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 目标定位于掌握一定管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创新型的工商管 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基于学生基本管理技能的培养,正构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模式,强调创新意识的熏陶和创业技能的训练。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主要尚存在如下三个不足,需我们在以后建设过程 中继续努力: 1.校外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薄弱环节。 2.专业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加强。 3.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缺少国家级课题,尤其是在交叉领域的自然基金 课题兄弟院校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二)对策措施 1.增加校外见习的次数,多带学生走出校园,到典型企业进行专业见习; 21 2.在学院理事单位和实习基地等单位中,择优选择合适岗位,选派老师去进 行挂职锻炼; 3.提高对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加老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投入,给老师 们提供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4.组建科研团队,以团队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产出。 22 专业三:会计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 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 会计核算能力、审计处理能力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业单位、事业 单位、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等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等工作,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后劲足”的高素质应 用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沂蒙 精神;热爱财会职业,具有长期从事财会类工作的愿望与责任感;富有强烈的社 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敬业爱岗、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搞好 服务、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具有较新的专业 理念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主动获取和应用 知识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 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会计学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掌握统计学等 基本分析手段与工具;掌握创业基础知识,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概率论的基本理论,了解 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学领域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经济 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 (4)专业实务知识:学习本学科领域内1~2 个专业方向的实务知识和技能, 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证券投资、会计报 表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5)掌握当前会计热点及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我国会计准则修订动态,了 解国际会计准则最新动向;了解当前会计学领域中的最新学科前沿知识。 (6)了解行业法规最新进展:了解与会计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国际会计 23 准则、熟悉我国会计、审计和税收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规范以及实施细则。 (7)掌握企事业、政府等相关单位内部控制及审计的相关知识; (8)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及相关信息化知识。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会计记账报账、成本核算、管理会计、审计等的业务处理能力, 并通过全过程的全真模拟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 (2)具有资金预决算、投融资等初步的财务运作和财务管理能力。 (3)具有进行企业成本分析、税收分析、会计报表分析等为企业企业管理 层提供短期和长期决策信息资料的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 力; (5)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6)较强的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不断提升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该专业自2002年9月开设以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会计人 才的需求,通过完善教学文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常规教学监管机制等措 施,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建设,会计学专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 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 应用技能过硬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立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 养、并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应用 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在校生规模 截至2018年9月30日,本专业的在校生达到1095名,其中:2015级230名,2016 级281名,2017级373名,2018级211名。 表 1 会计学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专业名称 2018 级 2017 级 2016 级 2015 级 合计 会计学 — 115 182 123 420 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校 企合作本科) 54 60 99 107 320 会计学(专升本) 82 136 — — 218 会计学(3+2 本科) 75 62 — — 137 合计 211 373 281 230 1095 24 (三)课程体系 表 2 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98%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1% 必修 552 520 32 33.5 32.5 1 20.81% 必修 608 464 144 33.5 29 4.5 20.81% 选修 368 368 0 23 23 0 14.29%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4.91% 2360 +22 周 1848 512 +22 周 161 117.5 43.5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7.00% (四)优质课程 (1)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会计学基础》、 《管理会计》。 (2)校级精品课程: 《高级财务会计》 。 (3)校级特色课程: 《会计制度设计》 、《财政学》。 (4)校级双语示范课程: 《国际税收》 、《西方财务会计》。 (5)校级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会计信息系统》。 (6)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成本会计》。 (五)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 赛12项,一年内累计获创新创业奖省级以上项目8项。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 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018年度获批1项校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项目1项。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会计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04.6 622.6 生均(元) 5526 5686 25 教学经费投入:本专业使用的教学日常运行费用、教学改革费用、课程建设 费用、教材建设费用、专业建设费用、校内外实践实习费用、教学研讨费用、教 学差旅费用、图书资料购置费用、学生活动费用、及其他用于教学的费用等(以 上列举仅为统计数据使用,编写报告时不必逐项列出,只统计总量);学校统筹 经费部分可按划拨二级院系经费的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数额尽可能准确。 为便于分析,教学经费投入需计算生均经费。 (二)教学设备 表 4 会计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新增教学仪器设 备值(万元)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值(元) 2017 450.3 3796.8 23.1 211.2 2018 468.3 4276.71 18 164.38 (三)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7 3 8 4 18 1 6 17 3 9 8 2018 27 3 8 5 18 1 8 17 0 9 10 本专业积极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计 划”,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至2018年11月累计有8人参加中国高等 教育分会组织的教师组说课大赛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有3人获得中青年 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1人获得多媒体课件竞赛获奖;有2人荣获校级青年教学能 手称号, 4人获得精品课堂建设获奖;《会计学基础》、和《中国税收》获得校 级教学成果奖;1人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复赛获 得三等奖 。2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本专业目前建设有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大宇会计师事务所、建 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九州商厦、华盛江泉等实习基地8个,校企合作 班级与双元集团合作建设有莱芜雪野人才实训基地等。另外还有韩都衣舍、吉利、 常林集团、海尔、海信、金锣、山东临工等见习实习联系基地10多个。 26 表 6 会计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见习 场所数量 2017 740 0.7 450.3 3796.8 6 6 2018 740 0.7 468.3 4276.71 9 >10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90%以上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90%以上的课程在课程中心建设 有充足的网络资源,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习题、 课外阅读等等资料,其中4为专业老师获得精品课堂建设获奖, 《会计信息系统》 获得校级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立项。数字化文献资源也相当丰富,所有本专业的 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教材等文献都能够在图书馆知网、EBSCOhost外文期刊、超 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处查找到。另外商学院图书资料室订有会计研究、审计 研究、管理世界、当代财经、北大学报等财会经济类的刊物龚老师随时阅读。从 前年开始已经争取到专门的国泰安(CSMAR)电子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可以方 便教师和学生查找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源。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社会资源支撑。与 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大宇会计师事务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 通银行、九州商厦、华盛江泉、临沂商城管委会等单位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形成“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良性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强化 了与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大宇会计师事务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等的合作关系,使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基础研究和应 用基础研究能力明显增强,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显著,大学生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二)合作办学 本专业针对市场对综合型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 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培养,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服 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实施“3+1”、“3+2”等人才培养模式”。与淄 博职业学院合作进行“3+2”贯通培养。与济南双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设 立了本专业的金融外包方向,并实行校企合作招生,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训基 地,实施“3+1”教学模式,产学研有机结合。前三年的学习在校内完成,同时 27 在每个学期都引入企业项目主管主讲的实训课程,大学最后一年,让学生到合作 企业实训。通过实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加深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业务的理 解,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其专业判断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实际工 作岗位的适应期。 (三)教学管理 完善了各项教学制度,形成了学校重点监控和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学院监控 评价各具体教学环节质量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制;实施了学院领导、学院教学 督导委员会推门听课制度;按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 完善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12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系统的应用型人 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目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率达到93% 以上。积极进行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以临沂大学创新 创业课程建设为基础,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合作 式等教学方法。完成了《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学》、《税法与税务会计 Ⅱ》等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更加 条理、系统、科学。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本专业2018届共有295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7.12%,就业专业对口 率为85.21%,其中高质量就业率43.05%,其中有14名同学升学,自主创业5人, 具体如下表。 表 7 2018 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层次 毕业 人数 合同 网签 初次 就业率 高质量 就业率 升学率 专业 对口率 本科 81 36 19 77.78% 33.33% 6.17% 71.43% 校企合作 94 20 41 71.28% 50.00% 4.26% 59.70% 专升本 120 88 24 97.50% 24.17% 4.17% 97.44%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 会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社会就业面广,毕业生多集中在金融机构、国家机关、 中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宏观决策和 微观核算,社会反响很好;毕业生5年后的平均月薪为6384元,有64%的毕业生进 行了职位晋升,晋升次数为1.2,100%的毕业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职业转换率 低,仅为16%。 28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高 据调研,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较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以动手能力 强、业务精通而深受欢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被调查单位 均给予优秀及良好评价,其中优评近85%。它们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好,专业知 识扎实,能服从安排,工作态度认真,服务意识较强,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强, 接受新生事物快。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部主任对我专业的毕业生赞不 绝口,对我校本专业学生工作中处理事情的灵活性、机动性和职业判断能力都大 加赞赏,很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多留在他们单位工作。 (四)社会对本专业的评价较高 我校会计专业的社会评价较好,无论是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还是第三方 机构的评价都较高,该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自 专业开办以来,该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高于87%。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较好, 2012届的毕业生现在大多是单位的中层主任,负责工作。本专业为2013年山东省 骨干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专业;2014年山东省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 2017年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这从历年的招聘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出 来。很多用人单位都来学校宣讲以招聘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些单位甚至可 以接受往届毕业生。 (五)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强烈 近年来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学生就读积极性较高。招生规模大、报考 人数多、就业率高,特别是受国家税务部门要求报税单位不断健全会计制度的影 响,就业趋势将进一步向好。2018年会计学专业的报考率均大于或等于100%,学 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为100%,其中金融外包方向的一志愿报考率远超500%。具体 如下表。 表 8 2018 年跨级学各层次报考率、录取率和报到率 科类 层次 招生专业 专业一志 愿报考率 专业志愿 录取率 报到率 理工 本科 工商管理类(文化产业管 理、工商管理、会计学) 162.86% 99.05% 99.05% 理工 本科 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 576.67% 93.75% 96.88% 文史 本科 会计学(金融外包方向) 100.00% 86.96% 100.00%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计划,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意识 显著提高。 29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鼓励学生到西 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进行锻炼。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 位包括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和 其它单位。同时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此 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本届有5位毕业生自主创业, 具体如下表。 表 9 2018 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统计表 层次 毕业 人数 金融 机关 学校 商业 升学 创业 高质量 就业率 专业 对口率 本科 81 16 6 41 5 3 33.33% 71.43% 校企合作 94 24 6 35 4 2 50.00% 59.70% 专升本 120 13 9 94 5 24.17% 97.44%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一2020年)》:着力培养造就 60000名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2600名具有国际认 可度的注册会计师,100名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会计人才。 《山 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一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 省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增加40万人,其中:高级会计师增加1万名,会计师增加10 万名,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增加16万名,其他13万名。力争使会计人员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 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50%,;会计人才素质显著提升,会计人才 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该规划实施和推进必将为我省会计专业的 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2018年度全国共有639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 在校学生数2695万人,山东省有50多所高校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但是现有会计 学专业毕业生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目前全国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 员相对较多占到80%以上,中高级人员比较供不应求,高端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预计全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300万。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行业已经开始和其它的 专业慢慢融合,大智移云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逐渐渗透到会计实务领域,为会 30 计领域从业者提供了不断变化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某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过了 传统会计理论范畴,。因此随着实务界的变化,会计人才需求量和需求标准也必 然不断快速提高,这为以后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对高校会 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会计学专业对其培养方案也应该迅 速做出适当调整。由此在这里预测,未来高校会计专业的三个发展趋势: 1.教学内容会更加全面化和现实化。在未来,中国高校会计专业在选取教学 内容的时候,除了会参考指定的教材外,更多地将会把“大智移云”所涉及的计 算机和大数据的知识和相关的内容增加到课堂之上。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让学 生认识到会计学和计算机和大数据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更适合社 会需要的会计新领域的人才。 2.教学模式会更加信息化和互动化。互联网现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是 不可或缺的。在这种大的时代发展背景的影响下,未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 模式会向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下,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必将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说,未来互动化比较强 的教学模式也会被大量使用。 3.教学评价会更加科学化和综合化。教学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 重要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未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必将更加科学化和综合化,以期可以 实现因材施教,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 力。 本专业将结合专业发展趋势,根据学校的办学规划,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思 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经济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学 科建设为主导,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科研层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 重点,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学科为方向,以特色优 势求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科学构建适合实际的会 计学学科与专业体系,实现“创建品牌,创特色”的奋斗目标,建设在全国同类 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的会计学专业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能力和培养条件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分 别在科研和教学课题申报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培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 提升,但与专业未来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包括: 1.高次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高层次人才难于引进。尽管这些年我院花费 31 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等来完善高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其发展。只不过中国高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速度还远远不能够 适应高校扩招的发展规模,一是由于会计学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的社会就业渠道 广泛,并且待遇优厚;一是高校教师现有的薪金和其他待遇水平不足以吸引他们 到学校就业,这是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存在严重不足的主 要原因。 2.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选取教学 内容的时候参考了一些互联网或者是其他渠道上的资源,丰富了其教学内容。但 是,也正是由于其教学内容的来源更加多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和学 生选择正确、科学的知识或资源的难度。 3.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的不足。由于中国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 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其实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更加注重其综合素 质的培养。尽管中国高校会计专业在其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入了一些除了学习成绩 之外的评价标准或评价内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 的,可能就会影响到其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4.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该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层次有待提 升,在专业权威期刊和业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偏少,学科团队主持省级以上课 题有待提升。 5.实验室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会计学专业需要开出10门以上的实训课, 专业实训软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建立会计、成本 管理、证券投资和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实验室。 (二)采取的措施 1.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待遇,尽快引进跨会计学专业博士及高层次专业人 才。 2.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了解会计理论前 沿,学习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打开会计理论研究视野,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并 争取在访学期间考取博士。2017-2018学年度会计系总共派出培训教室参加了26 场次的培训进修或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3.安排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的培训会。参加学术研讨会是与校外 同行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也是有效推介学校的良好机会。为开阔教师的视野, 明确教师的研究方向、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 4.建立高水平、经管类专业共用的仿真模拟实验室。针对目前实验室建设过 程中的“散兵游勇”现状,可以整合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 避免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网络实验室,实 现资源共享,提高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32 专业四:金融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掌握金融证券和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价方法和风险管理技术,对金融数据进行数量分析,能够运用 金融工程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 业培养创新性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 一定的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经济学、金 融学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具备基本的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高等数学 的基本理论,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金融工程、国际金融、 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 4.学习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与金融工程有关的 金融学、衍生金融工具、应用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现代征信学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 5.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金融实践训练,了解金融工程领域 中的最新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 法律和法规。 6.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具备有效的沟 通、交流能力与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到2018年已培 养本科毕业生1届。 33 (二)在校生规模 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共214人。由于学校招生计划的调整,2018级招生30人, 但是金融工程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及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100%。 表 1 金融工程专业在校生数量 2015 级 2016 级 2017 级 2018 级 合计 74 61 49 30 214 (三)课程体系 表 2 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通识必修 课程 通识选修 课程 学科基础 专业 教育 课程 课程 专业核心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总学 理论 实验实 理论 实验实 学分所 性质 时 学时 践学时 学分 践学分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必修 632 584 48 38 36.5 1.5 23.75% 必修 480 416 64 28 27 1 17.50% 选修 368 368 0 23 23 0 14.38%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00% 160 119.5 40.5 100% 合计 2312 22 周 1864 448 24 周 总学分 说明:实验实践课程总学分占专业总学分比例:25.31%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其他课内实践学时+集中实践性教学 学时)*100%/总学分 (四)优质课程 校级特色课程:货币银行学 (五)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三学期开设通识必修课《创业基础》,并在 以后学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 34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重视本科生教育,对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金融 工程生均教学经费投入为27225元,金融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经费总额达 612.56万元。 (二)教学设备 金融工程专业现有金融量化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万元,拥有电脑 97台,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教学配套硬件齐全。购买了国泰安、万得等相关金融 专业数据库,拥有商业银行经营模拟软件,SPSS,Eviews等计量软件,极大改善 了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环境,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水平。 (三)教师队伍 表 3 金融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年度 学位结构比例 职称结构比例 (℅) (℅) 教师总 人数 博士 硕士 年龄结构比例(℅) 教 副教 讲 56 岁 45- 36- 36 岁 授 授 师 以上 55 45 以下 2017 10 20 80 10 10 80 0 10 70 20 2018 10 20 80 10 30 60 0 10 70 20 金融工程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0人(不含学校通识课教师及学院通识课教师), 全部专任教师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缘结构合理,职称 比、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4 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基础实 验室 生均实验 实验室设 生均实验室 室面积 备总值 设备值 (㎡) (万元) (元) 实训场 实习场所 所数量 数量 2017 130 0.74 130 7386 1 1 2018 130 0.58 130 5778 1 1 学校于2015年投资100余万元建立金融量化实验室,占地面积130多平方,拥 有电脑97台,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等相关教学必备的配套设施,生均教学面积、生 均实验室设备值同学校其他专业相比均处于高位,完全能满足金融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需求。 35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所有上课教师均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学院金融量化实验室完全能满 足教师上课需求,学院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等,并能方便的联入互联网, 上课时能及时获悉最新金融形势及经济形势。 (六)教学项目及应用 《货币银行学》为学校特色课程; “《宏观经济学》系统教学法探讨与实践” 获校级教学成果2等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本专业依托“临沂大学商贸物流实验中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商 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分类培养:一是针对大 多数学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银行、金融机构输送急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的自主创业培养,利用自有资金和才智,开创自己的事业。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 金融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共41人,学生就业数为40人,待业人数为1人, 就业率达97.50%。就业人数中,高质量就业率(考研2人,网签及大学生村官6人, 出国学习1人,自主创业13人)为53.66%。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 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包括银行、证券、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 和其它企业。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 毕业生工作能力强,能吃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总体评价是工作态度端正, 具有较强的吃苦精神,知识面掌握扎实,能快速入手开展工作。 (四)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近年来金融工程专业一直属于热门专业,学生就读积极性较高。2018级省内 外一志愿录取率文、理科全部为100%,报到率文、理科全为100%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 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计划,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意识显著提高。 36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创业情况 金融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共41人,学生就业数为40人,待业人数为1人, 就业率达97.50%。 (二)釆取的措施 学院通过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不同渠道发布就业信息, 为学生找工作提供便利。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临沂市是我国北方的商贸之城,物流之都,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批发 基地、全国最大的板材批发市场以及涵盖其他各行业货物的各类批发市场,共计 101处。目前正认真落实省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构筑"一核三圈、北外 南内、六大板块"的"国际商贸名城"。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实践型金融工程 专业人才,临沂大学作为主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 高等学校,拥有较大区域优势,有利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21世纪新经济发展形势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 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导致初级的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供给相对 过剩,但是中高级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及应用型、实践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则成为 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需求比较旺盛。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依然把培养 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已不符合当前对人才的需求现状。 临沂大学创新性的提出了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高素质应 用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适应了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本校金 融工程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已形成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金融工程专业以临沂大学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国 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 基础上,形成了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高 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特色。 37 (二)专业发展建议 1.加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构建以产 学研结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 金融基础理论,通晓金融工程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相关技能,并能够将 所学理论方法和知识技能运用于工作实践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开放式办学及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外聘师资。建设一支学 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重点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科研骨干以及“双师型”教师,使 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3.强化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投入,建设好临沂大学金融量化实验中 心。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围,整合实践 教学资源。 4.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 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动态培养机制。吸收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参与学院教学 指导委员会对社会需求进行评估,倾听专家委员的建议。全面实行教师到企业挂 职实践制度,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金融发展趋势,增强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针 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取得突破 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工作尚未取得突破,尚未完成聘请海内外金融工程专业带 头人的任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尚未取得突破。兼职教师未真正参加到专业建设、 学术讲座与部分实践环节现场教学指导等任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合理。 2.产学研合作尚未深入实施 尽管也有一些合作的产学研基地,但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尚未取得突破 性进展,合作企业层次较低,对科研的需求度低,是造成产学研不能深入展开的 重要原因。尚需要联系一批一有实力有科研能力的大型企业,才能实现双方的互 补。 3.实验实习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两年来,虽然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使专业办学条件得 38 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本专业现有办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主 要是自有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需要继续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最新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 对2018级新生全面实施新制定的培养计划,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 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继续完善培养计划,同时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对未来的 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划。结合本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教改立项研究的力 度,争取教改研究上取得突破。 2.推动创新创业型校本立项教材的编写、申报工作 要求各位老师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际,从所教课程的角度,重新修改制 定教学大纲,编写校本立项教材。同时,希望学校出台名校工程教材出版政策, 启动特色教材建设,积极完成出版工作。 3.推动师资引进、选拔与培养工作 加强优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 选拔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手段先进、教学 效果好、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 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队伍。 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 进一步利用好专业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是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将积极争取支持,增加专业建设的投入, 以加大自有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建设,使专业建设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和动力。继续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5.加大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力度 联系一批一有实力有科研能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 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39 专业五:物流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物流管理 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 单位从事物流规划、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配送运营管理、物流营销、物流 信息系统操作等工作岗位,适应山东乃至全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品德好、 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2.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 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思想 道德素养。 2.具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与创新精神,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求。 (二)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数学基本原理和分析 方法,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能够利用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分析 方法解决现代物流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问题。 4.熟练掌握商贸物流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与物流管理有关的物流金 融、商贸流通、国际物流、生产运作、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 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物流运作实践训练,掌握物流公司或者制造企业 物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 5.了解物流相关标准,熟知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物流产业发 展动态。 40 (三)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并 提高物流管理业务水平的能力。 2.具备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实操技能及基本规划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利用所 学的物流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发现、分析、解决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3.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能 够较好地胜任物流管理工作。 5.具备较强的物流职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商贸物流专业群。为了服务“商贸名城”、“物流之都”—— 临沂的商贸物流产业,我校于2006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地方发展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2006年开始正式招生,2013年与东忠集团合 作共建物流管理(物流金融方向)专业,2014年与荣庆物流合作共建物流管理(冷 链物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临沂大学校级重点 学科,2013年成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获得山东省应用型 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经费300万,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 立项建设专业平台,物流管理为核心专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2018年11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446人。其中,2016级物流管理本 科生为132人,2017级为157人,2018级为157人。 3.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专业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表 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理论学 实验实 总学 总学时 性质 时 践学时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必修 304 304 0 19 19 0 11.88% 必修 688 544 144 38.5 34 4.5 24.06% 41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集中实践双节 必修 合计 608 384 16 学时 +22 周 2448 +22 周 224 16 学时 +22 周 720 +22 周 0 1728 31 24 7 19.37% 24.5 0 24.5 15.31% 160 112 50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 31.25%。 4.优质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3门:《采购管理》、《市场营销学》和《供应链管理》;特 色课程1门:《商贸物流概论》;双语课程2门:《国际物流》与《物流英语》; 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物流学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 贸物流概论》和《采购管理》。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注 重拓展实习基地合作单位建设,与仁华医药、山东阿帕、临沂顺丰等企业签署合 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8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升学数量、创业人数、参加全国物 流类竞赛并获奖的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山东省创青春、互联网+大赛中,获 得3银1铜的好成绩,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6位同学荣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 表 1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升学及竞赛获奖统计表 届别 层次 学生数 初次就业 签约 升学 创业 全国竞赛 获奖次数 竞赛参 与人数 2018 届 本科 157 140 80 20 55 15 60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03.75 234.4 生均(元) 3948.6 4542.6 42 2.教学设备 表 3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科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616.9 7317.9 2018 766.45 10124.8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149.55 1986.06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0 4 6 9 11 0 5 10 5 6 10 2018 21 4 6 10 11 0 5 10 6 6 11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 场所 数量 2017 750 0.89 616.9 7317.9 10 15 2018 750 1 766.45 10124.8 10 1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校园网已覆盖所有教学及办公场所,所有教室都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校 内可以查阅知网等数字化文献资源,教师开始使用手机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信 息化软件进行课堂管理及翻转课堂模式创新。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模式科学适用 (1)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在充分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培养适应地方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确定了培养适应商贸物流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 突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较好地满足应 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43 (2)课程体系先进实用 将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进行细化、分解、综合、集 成,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并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思路,即每门课 程保留 1/3 的精华内容,吸收 1/3 的新知识,整合 1/3 的相关内容,对原有课程 及教学内容通过“删、减、并、增”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 新理论知识,形成新的课程设置方案。按照单门课程的内在逻辑,构建了以物流 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国际物流课程群、商贸物流课程群,形成了由通识课程、 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五个模块构成的相对完 整的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日益完善 已经形成以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主体的实践 教学体系。近五年来,投资 760 万余建成了设备先进、实训软件完备的高水平物 流管理实验室。在政府、学校的大力支持,荣庆物流、立晨物流、东夷物流等全 国知名物流企业的鼎力相助,校企已经共建了 18 个实践教学基地,很好地满足 师生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需要。 2.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了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框架,完善“平台+模块”的 课程体系,强化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的精品课程群建设,推广“探究式”、“讨论 式”等课堂教学方法,夯实以共享数字教学资源为主体的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 完善以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动国家规划 和校本教材建设。近 5 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2 项,承担省部级、市厅级教研 课题 5 项。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物流管理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为 96.79%, 年底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3%。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79.5%。 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12.8%;第三方物流行业占 19.2%, 商贸流通行业占 16%,生产加工行业占 10.3%,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5%。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良好。 44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比较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47.4%、报 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业导师课下指导、企业家进校园等措施,物流管 理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 55 人,占比达 35%。典型案例: 表 6 2018 届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 姓名 曹文萱 张家辉 刘欣 沈晓 朱齐 柳君正 颜坚 郭光存 王磊 徐蕊 叶瑞娜 赵磊 唐广森 张彤彤 吴菡 吴青煜 张鑫瑜 刘大鹏 李明皓 王文超 苏杭 申丹丹 付梦迪 徐安然 孙晓 李子旭 徐峰 宋祥忠 李涛 吴雪 田永明 臧倩文 宋宜灿 公司名称 曲阜市萱宝服装店 家辉数码店 欣欣批发部 新泰市汶南区宜木居家具经销店 临沂商城朱齐手机维修店 临沂商城国峤汽车维修中心 临沂商城通途汽车维修中心 临沂商城光存服装店 深圳唯珍汇商贸有限公司 临沂市兰山区吾笙服装店 胶州市瑞娜工艺品厂 临沂市兰山区恋尚饰品店 临沂市兰山区鸿鹏保洁服务中心 滕州市洪绪纤丽服装店 菏泽市定陶区菡韵工艺品店 罗庄区青煜养生馆 济南市天桥区小冰块服装店 临沂市兰山区常广百货超市 字画屋 杭州市滨江去文地图文设计工作室 武穴苏杭便利店 日照市岚山区丹洁服装店 博兴县兴福镇橘子果酱服装店 齐河县乐踏自行车店 费县等你下课饮品店 子旭商务信息咨询 峰峰童装店 高密市小亮服装店 济宁市任城区隔壁日用百货店 新泰市汶南镇秋霞服装店 临沂商城明心汽车配件销售中心 福山区清泉装饰设计工作部 临沂商城宜灿超市门市部 45 企业性质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周美娇 朱利华 周文静 吴增霞 张荃 贾得慧 宋亚梅 曹娜 胡珂 孙健 武亚倩 陈航 刘云凤 刘夫杏 聂凤莹 朱晓琳 陈越 于凤烨 王福城 王涛 刘美彤 薛俊楠 美娇饰品店 利华鞋店 邹平高新学永家居用品店 城阳区美轮美奂超市 张荃洗化用品超市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暖兮服装店 崂山区星梅子服装店 临沂市兰山区绿屏饰品店 临沭县雯意工艺品店 安丘市健亮综合商店 平邑县金穗水电暖经营店 曹县艺龙纺织品有限公司 云凤服装店 临沂市兰山区仓颉图书店 莒南县乐乐灯具店 临沂市兰山区映画花艺工作室 宁津县越凡遗世服装店 周村凤烨服装经营部 商河县福城洗车店 临沂商城果时代水果店 美彤外贸服装店 黄岛区薛俊楠文具店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重点培养以本科生为主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打造商贸物流特色鲜明的物 流管理品牌专业。 1.稳定本科招生,打造商贸物流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 稳定普通本科生规模每年 120 人左右,物流管理(3+2)40 人左右,集中校 内外的优秀教师给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上课,重点是先整合校内的师资,将数 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结合物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突出数学课程, 综合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两个专业主干课程,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定位为商贸 物流方向,打造商贸物流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选修合作办 学专业的方向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利用慕课(MOOCS)和网络资源教学, 让学生直接学习国内外一流的课程,教师少讲精讲,以“助教”而不是教授的角色 进行定位,通过联考等机制加强最后考试环节的管理,加大、加强和做实课程设 计、实训、实习、论文等环节的教育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联合培养研究生 通过和其他学校联合培养物流工程等方向的研究生锻炼师资,逐步过渡到独 46 立培养研究生。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学校的历史和地域原因,以及物流管理专业设立 时间较短,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没有达到更好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数量 不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较少、缺乏学科带头人等几个方面。由于专业教师不 足,造成部分专业课程开设不理想;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未达到理想状态,教学、 研究、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占全体教师比例偏低。 (2)实验设施投入仍然不足。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还不能更好地满足教 学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缺乏足够的空间发展物流实验中心。 (3)产学研合作效果不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初具规模,尚未取得实质 性突破,没有产生标志性成果,在合作范围有待扩大,合作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 的完善。科研对教学的支撑力度不够,部分物流方面的课程老师只是完成基本的 教学任务,对物流的研究较少,不能够将教学和科研进行紧密结合。 (4)实验实训受限制。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布局不尽合理,需 要进一步扩建、改建、整合;实践教学运行成本较高,制约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 融合。 (5)辐射带动专业群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专业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 由于资源之间共享程度不够、存在各个专业孤军奋战的思想,不能很好地发挥物 流管理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带动作用。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能力还 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服务的需求,科研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2.整改措施 (1)继续完善培养方案;推进“校企、校地、校校、校研”全方位人才培养模 式。 (2)继续完善课程体系;推动“一体两翼三课”课程体系的实施工作,推进 “名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多方位培养学生模式。 (3)实施“内强外促”工程,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杆,加大建设力度。 (4)继续培养提高现有教学团队,积极申报各类精品工程。 (5)深入实施《名校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实施意见》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推 进教材建设工作。 (6)继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建设成为校级 精品示范课程。 47 (7)深化教学督导制度和调研制度工作,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实行学院督 导推门听课制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8)加大创新创业培养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性教学比例,推进教学模式的 改革;制定学科竞赛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鼓励老师和学生参加。 (9)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室对外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10)完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创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 1 处。 (11)制定专业群发展基本规划;共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完成教材编写任务。 (12)引进学术带头人或博士 3 人;安排教师进修与锻炼 10 人次;聘用校 外兼职教师 5 名。 48 专业六:电子商务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经济、电子商务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 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等基本技能,能在工 商、金融、服务等行业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适应 山东乃至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及“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 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 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思想 道德素养。 2.具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与创新精神,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学、法律、 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与商务管理业务知识,具有 基本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通过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 四个层次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 本业务实践能力。 4.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管理、开发、运营、会计等方面 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电子商务实践训练,了解 电子商务领域中理论与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 49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 能力。 2.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 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网络营 销的实现能力和网上贸易的基本操作能力。 4.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与终身自学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6.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 2013 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毕业生 36 人于 2017 年毕业, 第二届毕业生 42 人于 2018 年毕业。 2.在校生规模 现有 2015 级学生 54 人,2016 级学生 58 人,2017 级学生 65 人,2018 级学 生 76 人,电子商务本科在校生共 253 人。 3.课程设置情况 表 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学科基础 课程 必修 384 368 16 23.5 23 0.5 14.69% 专业核心 课程 必修 576 416 160 31 26 5 19.38% 专业选修 课程 选修 624 464 160 34 29 5 21.25%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16+22 周 0 16+22 周 24.5 0 24.5 15.31% 1744 688+22 周 160 111 49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修 课程 通识选修 课程 合计 2342+22 周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时 学时 50 4.优质课程 建设了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和双语课程《电子商务英语》。 5.创新创业教育 物流学院积极安排教师到临沂商城管委会挂职,零距离了解临沂电子商务的 发展态势,为学生创新创业“接地气”探索新的渠道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 带领学生完成数据采集和业态发展分析,安排并指导学生到相关基地和企业实习 实践,并吸收优秀学生进入课题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过去一年中,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和指导学生在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挑战赛、中 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全国 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1 项。通过“接地气”式的创 新创业,让学生既能利用临沂市“物流之都”的优势实现创新创业,也能让学生 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创新创业。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不断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经费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 建设专业项目、中央财政专项、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建设及学校配套经费。 表 2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6.32 72.37 生均值(元) 3015 2860 2.教学设备 表 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学年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值(元) 2017 33 4741.5 2018 45 5357.2 51 2017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7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12 615.7 3.教师队伍 表 4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1 1 1 1 10 0 0 5 6 0 7 2018 11 1 1 1 10 0 0 5 6 2 7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生均实验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室面积 值(万元) 备值(元) (㎡)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2017 1120 5.09 116.4 2018 1335 5.91 194.8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5290.9 3 3 8619 4 4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电子商务系正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研究总结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经验和教学应用经验,组织教师针对一些资源库建设和教 学应用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启迪,共同提高,争取申请到相关校级课题。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 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使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 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专业拟成立专门的工作 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自主学 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应用培训小组,教师个人教 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分别对相关资源库 进行开发与管理。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所反映出来的市场现实及其特征,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经 营岗位的工作流程表明,电子商务本科要培养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应当包括应用型、技术型和管理型,而物流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是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现代商务知识和懂得电子商务企业一般管理的电子商务应 用型人才,其第一就业岗位和工作起点是电子商务的交易业务员。对此,我们在 三年办学过程中,认真探索,深入改革,基本形成了对接第一就业岗位,结构教 52 学项目,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机制。 电子商务交易的实际流程及其能力要求,是确立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 学项目的基本依据。无论是市场调查,还是走访具体的电子商务公司,或是从企 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意见,或是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共视,归拢起来其结果表明, 电子商务交易业务员的工作流程及其行动体系,一般是由网站(网店)设立与安 全维护、网页制作、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物流信息 管理、网络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步骤或环节构成的。与此相适应,要求电子商 务专业学生掌握从事网络交易业务员的相应技能,包括网站设立与维护能力;网 页制作与广告能力;信息采集与交换能力;网络谈判与签约能力;网络支付与结 算能力;订单接受与处理能力;物流配送管理能力;售后服务与客户管理能力。 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将各课程按专项能力培养目标,划分成不同的教 育训练项目或单元。1.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划分成掌握计算机网 络基本功能为目标的项目模块;2.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技 术”,划分成培养网站设立和安全维护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模块;3.将“电子商务 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谈判”和“网上支付与结算”, 划分成以培养电子交易处理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模块;4.将“网页制作”独立出来, 作为以培养网站窗口页面布局、网页制作与广告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模块;5.将“网 络营销”作为以培养网上商务信息收集与处理、市场调研与促销能力为目标的项 目模块;6.将“现代物流”作为以培养物流信息处理与配送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模 块;7.将“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和作为专业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的“信息系统”, 划分为以培养网上客户信息分析与处理、并同时可以强化 5、6 项能力为目标的 项目模块等等。如此一来,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所需要的各种专项能力,被分解到 每门具体课程当中,就可以在课程教学进程中获得有力支撑和保障。 教学项目的划分和对接课程的设置都是相对的,有几门课程对接一个教学项 目,或一门课程同时对接几个教学项目的交叉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电子商 务交易工作流程的步骤与环节及其所要求的能力多样性造成的,也与有的课程内 容向多个方向渗透有关。专业教育训练的基本项目确定,不仅明确、细化和深化 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为学生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养奠定了 基础,更使确立和制订课程教学项目提供了基本依据。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本专业 2018 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97.6% 2.就业专业对口率:95.2% 3.毕业生发展情况:截止 2018 年 11 月,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布: 53 签订劳动合同 20 人,协议就业 5 人,升学 0 人,出国留学 1 人,创业 15 人, 待业 1 人。 4.就业单位满意率: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 92.9%。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 的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知识面宽,上手快,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用 人单位普遍反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组织纪律性较强,有敬业精 神、较强的责任心,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但是在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方面 需要校方进一步加强。希望校方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 使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6.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92.9%。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毕业生截止至 2018 年 11 月底,有于明跃等 15 位同学自主创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 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 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 专门人才急需。当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岗位方向主要有: 1.技术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主要从事电 子商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工作。 (2)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设计/开发人员):主要从事电 子商务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等工作; (3)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美工人员):主要从事平 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工作。 2.商务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代表性岗位:网络营销人员):主要是利用网站 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品牌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 (2)网上国际贸易(代表性岗位:外贸电子商务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开 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 (3)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代表性岗位:网站运营人员/主管):频道 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管理等。 (4)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代表性岗位:网站推广人员):负责销售电 54 子商务系统和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客户管理等。 (5)电子商务创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利用虚拟市场提供产品和服 务,又可以直接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 2.综合管理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项目经理):这类人 才要求既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2)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部门经理):主要从 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显示,企 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是: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 水平占 13%;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占 27%;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 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占 19%;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占 20%。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定位不清 晰,专业知识不精,实践能力差是制约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障碍。 (二)专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趋势 可视为电商在纵向上的发展。伴随软硬件技术的迅猛提高, 电商网站规模不 断增大与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可有望得到解决。“智能化虚拟导购 机器 人”在未来的网站中可以依托云计算等技术对网站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智能 化处理,从而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利用智能技术人们能 够实现多种 跨平台信息的更为有效迅捷的融合,例如根据网民消费者在操作过 程中所表现出的操作特性以及从外部数据库中调用的消费者历史操作资讯,然后 有针对性地生成优 化方案,及时迅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即时需求,最终提高消 费体验,增大消费转化率,增加消费者满意程度及网站黏性。在 B2B 领域,信息 也将依托智能技术而 进一步商品化。各种信息将会被更加智能化地收集和整理, 以便被商业用户所定制。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可帮助商业客户从简单的数据处理 业务提升到智能的数据库 挖掘,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延展化趋势 可视为电商在横向上的产业拓展。电商将从目前的集中于网上交易货物及服 务,向行业运作的各环节领域扩展和延伸。在企业内部,电商元素将渗透到企业 管理、内 部业务流程;在外部产业群领域,电商的发展将激活和带动一系列上下 游产业如结算、包装、物流配送、基于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此外还将引导周 边相关产业的 创新与升级,如利用智能化远程水电煤表进行远程自动查表与收 费。而这些创新反过来又将促使电商模式的不断升级拓展。 55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师资 当前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还 不够完善。同时,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 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关院校及社会团体举办的培训 班,或以进修方式攻读电子商务研究生课程:第二,组织教师参与电子商务课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学术交流;第三,鼓励 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电子商务课题研究;第四,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鼓励教师到电子商务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第五,制定和完善 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高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 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二)实践条件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模 拟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流 程。但模拟软件的功能还不太完善,升级换代不及时,与电子商务的实际环境差 距较大,显然,仅靠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校外实习,主 要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但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停 留在较低的层次,国内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网上业务处理、网上支付的企业很少, 所以学校要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还比较困难。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 括 3 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务实践,如网上市场调研、网络广告设计 与实务、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等;二是模拟电子商务全过程运作的实验,即电子商 务模拟实验:三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实验。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已经与盘古开展了从课程到实训实习的深度合作。同时 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第一,建立学校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密切交流、 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实践机会;第二,建立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实 验室。校内电子商务实验室至少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以电子为主演示商务流程的 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对有些专业课程进行实际 操作,二是初步模拟商务流程的功能,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软件来理解电子与商务 的关系;第三,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利用小学期等对学生进行实训,培养学生 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 56 专业七:法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法学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专业技能知识,具 有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从事高层次法律实务的能力,适应中国依法治国 战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和区域特色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法学专业于 2002 年开始招生,是临沂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和应用型特色名校 工程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多年建设,法学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实现稳步发展。2013 年 5 月,法学专业获批国家 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初步构建了校地协同育人机制。 (二)在校生规模 目前,法学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合计 570 人,其中,2015 级 128 人,2016 级 144 人,2017 年 124 人,2018 级 174 人。 (三)课程体系 法学专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初步构建了“通识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体系。 表 1 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修 课程 通识选修 课程 学科基础 课程 专业核心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学时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必修 672 336 选修 160 必修 学分 总学 分 理论 实践 比例 336 37 23 14 25.69% 160 0 10 10 0 6.94% 240 240 0 15 15 0 10.42% 必修 592 576 16 36.5 36 0.5 25.35% 选修 400 352 48 20 17 3 13.89% 必修 26 周 0 26 周 25.5 0 25.5 17.71% 20646+26 周 1664 400 +26 周 144 101 43 100% 理论 实验实践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9.86% 57 (四)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修订完善了新版培养方案,把创新创 业教育课程列入培养方案,开设创业案例教育。此外,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导中心,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 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 供良好支撑。获批 2017 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获得大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大赛一等奖,获得模拟法庭大赛团体二等奖。 三、培养条件 2018 年度,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法学专业的培养条件的建设与投入力度, 在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场所、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教学项目 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经费投入 2018年学院加大对专业的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见下表: 表 2 法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3 113 生均(元) 1039 1998 (二)教学设备 目前,法学专业拥有模拟法庭、多媒体教室、物证鉴定实验室、犯罪心理实 验室、网络案例诊断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较好地满足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2018 年,法学院继续加大各项投入,是教学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长足发 展。法学专业在不断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通过教学设备建设,加强学生实 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表 3 法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设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2017 172.8 1726.27 2018 190.8 1781.51 18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66 (三)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法学专业现有教师 40 人(含外聘教师 10 人)。 2017 年引进博士 3 人,2018 年引进博士 1 人,外聘兼职教师 10 人。具有高级职 称教师 9 人,占比 30%,相对偏低;最近五年新增教师 6 人;另外,双师型教师 12 人,占比 29%。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学能手 3 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诉 58 讼法学教学团队、民商法学教学团队)。2018 年获得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 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一项。学院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计划”,至 2018 年累计实现教育部重点课题 1 项,省 部级课题立项 7 项,具体见下表: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副 教 教 授 授 2017 41 3 2018 40 2 年度 表 4 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9 7 29 2 16 12 11 12 10 9 6 29 2 16 11 11 12 10 (四)实习基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实习条件建设,新增校内实训场所 1 处,新增校外实习实 训场所 2 处。加强实习基地规范建设,出台了《法学院实习实训场所管理暂行办 法》、《法学院校地合作共建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着力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 设。 表 5 法学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09.1 0.38 139 2372 8 31 2018 409.1 0.39 139 2392 10 33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学院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举办 了精彩一课展示活动,推出 2 门网络在线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其中,网络在线课 程《生活中的法律智慧》已经基本建设完毕,2019 年推广使用。新增多媒体教室 5 口,基本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目前,学院有 16 口多媒体教室,大大提 高了教学效率;推出了系列网络精品课程,并且购买了北大法意数据库、中国知 网等数据库,实现教师和学生共享,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此外,建设了案例诊断网络实验室,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法学案例进行评 析。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根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法学院积极推进法学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初步形成具有临沂大学特色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59 得到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积极开展专业建设 1+1 行动计划,与地方法院、检察院、律所等实务部门开 展合作,与临沂市人民检察院、罗庄区人民政府、罗庄区人民法院、兰山区公证 处、蒙阴县人民检察院、宁波大学、上海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开展 了四共建工作,即合作共建专业、合作共建课程、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合作共建 师资队伍,进一步夯实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教学管理 1.科研支撑教学。学院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老师开展科研工作积极性,鼓励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院先后有15项各级各类课题吸纳学生260多人次参加 课题调研,学生累计发表论文20余。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如唐慧 老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教材《侵权责任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 年版)。 2.教学质量监控不断优化。在进一步优化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 主要推行如下几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随机推门听课力度,随机抽听教师授课; 二是实行院领导课前检查制度,落实授课教师提前十分钟到位,学生提前五分钟 到教室的要求;三是发挥学生监控作用的发挥,面向全体学生定期、不定期开展 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课堂教学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四是加大教 研室建设力度,新增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统筹学院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 3.以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 教改项目,通过教研提升教学质量。获批临沂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 目两项;二是推行小班化教学,法学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小班授课, 推行研讨式、讨论式等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是推动考试综合考试,实行N+1+1考 试综合改革,遴选了12门课程作为试点进行考试改革。四是成立卓越法律人才实 验班,特别是以龙图实验班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卓越法律人才模式改革。五是以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优质课程建设。 60 五、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稳步提升,2018 届法学专业毕业生 114 人,考研 31 人,发表论文 5 篇,考取公务员事业编 3 人,就业率 98%,专业对口率 97%,其中考取研究生 占 30%,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占 2.6%,自主创业占 1.7%,企业就业占 65%。就业 单位满意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实践教 学指导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获 批 2017 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鼓励学生 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进行锻炼,考取西部计划 4 人。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 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理念深入 人心,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 济组织、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这也对高 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必须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法治 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总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素质法 61 治人才的需求会急剧增加。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增加,导致很多高校争先恐后的开办了法学专业, 很多学校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背 离,导致部分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绝大多数的法学本科毕 业生没有机会去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目前,虽然表面上法学专业的学生“供过于求”,但实际上,社会对法学专 业的需求还没有被真正激发出来。在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里,律师与法官的就业 人数会占有很大比重。以美国为例,大约每 300 人中就有一名律师,而且这个数 据还只是私人律师的数量,尚不包括议员、政治家等其他法律职业人员。培养造 就一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 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势在必行。 因此,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权 利意识越来越强,未来中国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可以说,法学 不是夕阳专业,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朝阳专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法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 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质量的稳步提升。主要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适应法学“新国标”和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师资队伍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水平和质量还需进一步 提升等。 (二)对策措施 1.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突出学生实务操作实践 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校地、校校合作共建机制, 推动师资、课程、基地等资源共享。 2.进一步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鼓励老师走出去,到企业、到实务部门 去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加大引进具有 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的力度,特别是聘请地方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兼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 3.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11223”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加大实践课程建设力度,增加研究性课程。如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法学方 62 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专题、法学经典文献选读、证据理论与实务、 创业案例研究,以及行政案例研究、民事案例研究、刑事案例研究等课程。同时, 强化集中顶岗实习,全部本科生均实现集中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课程实习、专 业见习、校内模拟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实现见习实习四年不断线。 4.完善学生能力评价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建立多元化学生综合 评价体系方案,突出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推出包括非标准化、题库、机考、外出 命题、单元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63 专业八:社会工作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 创业能力,掌握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适应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区服务和老年事业等方面 工作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 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3.具有较扎实的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 素养,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4.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生活习惯, 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 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 2.了解基本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自 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3.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专业 伦理,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 4.熟悉社会工作实务、社区服务管理、社会机构运营以及社会福利行政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具备政策分析和评估能力,具有通 过社会工作实践影响社会政策的基本能力。 2.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社会统计方法和技能,具备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活动能力。 64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 力。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社会工作专业于 2002 年开始招生,是国内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比较早的高校 之一。目前已经培养了 12 届本科毕业生共计 535 人,学生的就业率达到 95%以 上,毕业生活跃在各个行业。2006 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其中刘雪考入美国密 歇根大学,获全额奖学金。2013 年,社会学建成临沂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2014 年,中韩合作办学业项目“银发产业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审批通过, 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使我校成为山东省第一所社会工作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 银发产业管理专业的诞生开拓了办学专业,在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同时为我省学生的出国留学增加了渠道。银发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已 毕业 39 人,目前在校生 198 人,其中赴韩国留学学生 16 人。经过十多年的发 展,临沂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无论从办学水平、办学规模、服务地方社会上,还是 从多元化发展方面均均走在了全省同类专业的前列。 2.在校生规模 全日制在校生 329 人。 3.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国家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加 强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精神要求,重新修订形成了新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该方案重视社会工作技能方法的教育培养,增设了家庭、学校、企业、 青少年、老年、医务、矫正社会工作等 30 余门选修课。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 通识 课程 教育 课程 通识选修 课程 学科基础 课程 专业 专业核心 教育 课程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课程 性质 表 1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理论 理论 实验实 总学时 总学分 学分 学时 践学时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6.06%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7.04% 必修 256 256 0 16 16 0 11.27% 必修 496 448 48 29 27 2 20.42% 选修 352 352 0 26 26 0 18.31% 65 实践课程 必修 合计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6.90% 1932 +26 周 1552 384 +26 周 142 102 40 10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8.17%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他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100%/总学分,社工专业实践环节总学分为 40,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28.17%。 4.优质课程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共引进国际课程 3 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2 门,双语课 程 1 门,2014 年与韩国合作举办银发产业管理专业,引进韩方课程 22 门,同时 为我校学生的出国留学增加了渠道。 表 2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韩方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总学分 理论 实验 教学 实践 教学 实践 韩语综合 1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韩语综合 2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韩语阅读与写作 1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韩语阅读与写作 2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韩语听说 1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韩语听说 2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商务韩语 1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商务韩语 2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Topic 考试 1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Topic 考试 2 必修 64 64 4 4 韩国江南大学 老年学概论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银发产业概论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金融资产管理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银发产业营销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银发金融概论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银发产业与创业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老年人健康管理 必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老年人居住疗养产业论 选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开课单位 老年人健康的理解 选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老年生活规划和商谈 选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经济学概论 选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财务管理原论 选修 48 48 3 3 韩国江南大学 66 5.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 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实习实践课程,课内课外实习实践学习时数达到 26 周,占整 个教学时数的 28.17%。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对于一些方法类课程鼓励教师 把课堂内容与社区、社工服务机构等相结合,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条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8 年度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经费投入共计 52.71 万元,生均经费 1870 元, 比 2017 年度略有增加。 表 3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2017 年度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49.86 52.71 生均(元) 1860 1870 2.师资队伍建设 以校级重点学科--社会学为基础,以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通过“外引进、 内培养”的方式吸纳博士充实师资队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我院 授课,广泛吸收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工机构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实习 指导教师,构建了一支专业化、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 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共有 20 名专任教师,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 1 人,副教授 10 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46--55 岁的教师 10 人,36--45 岁教师 8 人,3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2 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 5 人,外聘教师总人数 11 人,与 2017 年相比未发生变化。 表 4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0 1 10 4 15 0 10 8 2 5 11 2018 20 1 10 4 15 0 10 8 2 5 11 3.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为社会工作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包括:《个案社会工 67 作》、 《小组社会工作》 、 《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 询与心理辅导》、 《矫正社会工作》等。 表 5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47.47 1771.27 2018 53.47 1770.5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6 133 4.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社会工作专业整合地方资源,建立了一批服务地方建设、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能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我院的全国高校十佳社团之一的朝阳社 工协会为核心,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包括临 沂市儿童福利院、临沂市社会组织创新孵化园、临沂市民政局、红十字会、临沂 市军休所、山青社工、罗庄区爱之旅儿童发展中心以及多个社区及单位,签订协 议开展教学实践工作。2018 年,与临沂市儿童福利院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社 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增加到 19 处。 表 6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实验实训实习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10 0.411 56.03 2090.67 2 18 2018 110 0.411 56.03 2090.67 3 19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学院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扎实推进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建设,2017 年 立项建设 4 门,分别是《老年生活规划与商谈》、 《社会保障概论》 、《管理学原 理》、 《个案工作》 、《小组社会工作》,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信息化 建设改革,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 《小组工作课程 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 《社会统计学》获得校级立项。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积极开展专业建设“1+1”行动计划,与社会组织、民政部门、社区等开展 合作,开展了“四共建”工作,即合作共建专业、合作共建课程、合作共建实习 基地、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进一步夯实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学院多方采取 有效措施,调动老师开展科研工作积极性,教师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 68 容,实现科研支撑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课题。 (二)合作办学 中韩合作联合举办银发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社会工作系依托中韩合作银发产 业经营管理方向,以老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满足老 龄化社会对社工的需求。其中,中韩合作专业实行 2+2 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 韩国就读的学生达到 16 人。 (三)教学管理 在进一步优化学院教授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 推动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提升,面向全体学生定期、不定期开展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掌握课堂教学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进一步加大随机推门听课力度; 加大教研室建设力度,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集体研讨优质课堂;推行“1+1”课 程,邀请相关领域实务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一是推行小班化教学,社 会工作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小班授课,推行研讨式、讨论式等课堂教 学改革。二是推动考试综合考试,实行 N+1+1 考试综合改革,遴选了 4 门课程作 为试点进行考试改革。 五、培养质量 近三年,学生的普通话证、计算机初级考试通过率均为 100%;英语四级通过 率达到 100%,六级通过率达到 57.6%,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 平。2018 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78 人,其中考取研究生 13 人,录取率为 16.6%, 企业签约 4 人,签约率为 5%,出国学习 8 人,正式就业率达到 29%。银发产业经 营与管理专业已毕业 39 人中,5 人考取国内研究生,8 人考取韩国研究生。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实践 教学指导中心,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成获批2017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鼓励学 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进行锻炼,考取西部计划4人。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1.国家现实需要。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新时代 69 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社会工作 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 2006 年党中央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部 署以来,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 社会工作的环境越来越优化,百余个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文件都对发展社会工作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社会工作资金投入量在 2017 年已经突破 50 亿元。 2017 年 11 月,山东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社 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 贫攻坚工作。2018 年 11 月,山东省总工会、省民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 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工会组织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的方式录用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独特优势,离不开社会 工作专业人才。目前我省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 4 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 15555 人。2020 年,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增加到 10 万人,中级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 1.5 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 1000 人。巨大的 社工人才缺口成为社工专业培养社工人才的动力。 (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 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 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 1000 人中就 有 1 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按照“大市场, 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 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 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 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专家预计,在未来 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 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省内同类院校高水平专业相比,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 距,具体体现在: 70 1.学生专业认可度不高。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不高,大部分学生在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并非第一志愿填报社会工作专业,都是由其他专业调剂到社 会工作专业,甚至到大二依然存在转专业的想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专 业课也不太感兴趣,对专业认可度较低,无法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价值观,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2.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 社工专业实习一直是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临沂是地级城市,社会工 作专业发展比较滞后,可提供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相对专业化程度较低,实习机构 更没有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因此在实习内容和实践活动中专业特色不明显,与 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3.师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大多是 从其他相近专业转行过来,在学科专业背景方面与新国标存在差距;同时,高级 职称比例较低,仅有一名教授,缺乏专业带头人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双师型 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二)对策措施 1.培养专业认同,确立专业价值观 第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开设《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 《社会工作导论》 、 《自我认知与个人成长》等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职业观,使学生能把社会工作职业当作一种信仰和事业。第二,结合入学教育, 邀请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在实务领域做出成绩的优秀校友等做专业报告和讲 座,现身说法,贴近实际,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获得专业荣誉感。第三,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社工理念指导教学,用专业能力影响学生。第四,采用前沿 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第一,做好社工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对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实验设备等 进行确定,建设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实验室。第二,方法类和技能类课程的 课堂要搬到现实中去,每门课程至少要有 2 次在社区或是相关机构中进行组织教 学,让学生体验社工工作的场景。第三,重新审核评估现有教学实践基地,对符 合实践实习条件的基地重新拟定、签署协议,明确学生实习计划和目标。第四, 与学校、相关机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实验室。第五,完善实习全程督导工作制 度,选派实习督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及时沟通、反馈信息。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积极引进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争取在未来三至五 71 年内,引进或培养 2-3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结构合 理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第二,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不断自我超越的共同 愿望,营造良好学习和学术氛围,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讲座。第三,强化青 年教师培养,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第四,鼓励教师考取社工 师资格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到社工机构轮岗,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此外,积极拓展地方服务,链接地方资源,服务地方发展,解决地方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以社工的专业性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积极对接政府购买项目。 72 专业九:思想政治教育 临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1976年开始招生,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 历史。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已经积淀了丰厚的办学经验,打下了比较坚实的 教学和科研基础,常年来源源不断地服务社会和输送人才,为沂蒙地区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声誉极佳。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 业能力的中小学教师。 2.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与技能的中学教师。 3.具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 作的中学教师及管理工作者。 (二)毕业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基础理论。 2.专业知识系统,具备基本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3.具有浓厚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自主学 习和经典著作阅读能力、信息处理和研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和口 语表达能力。 4.具备扎实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具有熟练 教授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能力,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写规范的粉笔字、钢 笔字。 5.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对相 关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跟踪和了解国内外相 关研究动态,掌握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学术规范,能够开展科学研 究,撰写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7.能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能提出一定的新见解、新观点,具 有初步的学术探索和创新能力。 73 8.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自主进 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具有自主择业或创业能力。 9.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以及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0.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1.掌握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 修养;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运 用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具有多方面发展潜力。 1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保持积极 积极进取的心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与处理 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1976年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创 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学生。200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开始招 生。2014年9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法学院合并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山东师 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学科教学(思政)获批专业硕士方向, 2019年正式招收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在校生规模 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校生49人,2016级39人,2017级39人,2018级 48人,合计175人。 (三)课程体系 表 1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25 16.67% 512 23.35% 选修课程 10 6.67% 192 8.76% 基础课程 17 11.33% 272 12.41% 核心课程 54.5 36.33% 880 40.15% 选修课程 19 12.67% 336 15.33% 74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24.5 16.33% 42 周 150 100% 2192 +42 周 合计 100% (四)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 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实习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积极参加社会调研活 动,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条件。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完善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构建了多样合作、交叉培养 新机制。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坚持全员参加、 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5.5 60 生均(元) 3384 3428 (二)教学设备 表 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设备投入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57.1 3482 2018 80.4 459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23.3 1112 (三)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教师 总人 数 博 士 硕士 教 授 副教 授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2017 20 7 10 4 11 5 0 13 6 1 2 2018 21 8 10 4 11 6 0 14 5 2 3 年度 双师双 能型教 师人数 (四)实习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立了一批服务地方建设、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能力的实训 基地,与 20 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包括临 75 沂市第二中学、临沂市第三中学、临沂市第三十九中学等专业技能实习基地以及 孟良崮纪念馆、孟良崮战役遗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 战役遗址等实践教学基地。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培养机制 以基本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教师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教育实践基地为平台,以 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构建“实习基地——学校—— 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新模式。 (二)培养特色 1.平台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山东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临沂大学) 、山东 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基地、山东省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山东省理 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 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2.沂蒙文化特色。依托沂蒙革命文化资源,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把沂蒙精神纳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丰富的革命文化 沃土中。 3.教学科研特色。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研、教学取得新突破。2018 年 1 月获第八届山东 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 项;徐东升教授在 2017 年 12 月 14 日《人民日报》 发表署名文章《沂蒙精神闪耀时代光芒》。2018 年 7 月 23 日, 《光明日报》刊发 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立梅教授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文。2018 年 11 月 1 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卫东副教授的《在统揽“四个 伟大”中彰显“大的样子” 》一文。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名单已陆续公布,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也已公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获批 13项省部级及以上社科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 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山东省社 科规划项目7项。我院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立项数在山东省属高校马院中名列前 茅。 (2)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2018年10 月26-28日,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在南京晓庄学院成功举 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名参赛选手在两项比赛中共获得7个特等奖,1个一 76 等奖。在教学技能比赛中,黄森森、柳芃芃、崔淑瑜三位选手获得特等奖,赵 坤获得一等奖;在教学设计比赛中,四位选手全部获得特等奖,我校成绩名列 所有参赛队伍前茅。 五、培养质量 1.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 2.2018 届就业专业对口率 94.5% 3.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界的 骨干,为全国尤其是沂蒙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备受社会各 界好评,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连年提升。2018届毕业生31人,其中考研 13人,考研率为41.94%;考取公务员、事业编5人,高质量就业率58.06%,就业 率100%,专业对口率94.5%。就业单位满意率为100%。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呈 现出了两大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科地 位逐步确立和上升,2018年学科教学(思政)教育专业硕士申报成功,2019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在经历由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 外延发展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的转变。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 生源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水平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等。针对这些 存问题和不足,我们拟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双百、双千计划,鼓励教 师走出校门,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引进力度,实现师资队伍结构的 进一步优化。 4.完善学生能力评价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77 专业十:小学教育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面向小学教育师资需求,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 爱之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国际视野和沂蒙精神,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 素养,掌握和熟练运用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教学和教研能力突出,具备教 师专业发展能力,能够在小学从事多学科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 小学教师。 具体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为人 师表,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 2.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小学教育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与 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素养,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3.具有宽广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学识广博,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熟悉小学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 德养成相结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5.熟练运用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小学班级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6.善于与他人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具备适应基 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1.[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 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法律法规,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 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信 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愿教乐教;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 心健康,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个 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工作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基本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工 作耐心、细心;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艺术 欣赏、表现性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掌握 1 门外语,达到能阅读专业英语文献的 水平;普通话达到二级甲(乙)等水平,具有基本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 4.[专业素养] 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小学生教育的有 78 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特 点;掌握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小学教育 专业的学科前沿理论和基础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5.[教学能力] 能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掌握 2 门以上小学学 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能够运用学科 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掌握课堂 管理技巧,能够应对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学会引导小学 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班级指导]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体验班级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德育活 动和心理教育活动;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小学生 个体与集体的教育计划;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 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 7.[综合育人] 理解学科育人价值,通过学科教学能够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 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小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挥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少先队和 社团的教育引导作用,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 展。 8.[学会反思] 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对照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 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教育学科发展前沿,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 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9.[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小学生、同事和 家长有效沟通与交流;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和协同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小学教育专业于 2004 年开始招生。2011 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山东省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山东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3 年入选为山东省名校 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该专业成功入围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 2015 年《基于 GUS 共同体的小学教育专业农村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探索》获 得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6 年,小学教育专业(群)荣获山东省高水 平应用型立项建设培育专业(群)立项;2017 年获批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单位。 79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 692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4% 688 27% 选修课程 12 8% 192 7% 必修课程 29 18% 464 18% 选修课程 26 17% 416 16% 必修课程 24 15% 384 15% 选修课程 必修 9 19 6% 12% 144 304 6% 12% 157 100% 2592 100% 合计 4.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各类学科竞赛和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活 动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机制、课程、平台三大建设为主线, 整体构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机制建设上,该专业深入落实《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实施意见》 , 突出强调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全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在课程建设上,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创新创业实践 3 学分,形成创新创 业教育的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创业实践、课外实验从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 项目、学术讲座、志愿者服务、社团等公益活动。 在平台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国家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 年获得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1 人,二 等奖 1 人。2018 年全国华文杯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 1 人,一等奖 2 人,二 等奖 4 人,三等奖 2 人。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为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专业 建设中,且实行专款专用。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0 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基本条件等建设费 用。其中课程建设费用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该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群、校级精品课 程、MOOC 课程及校级成教特色课程等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合计 115 万元。从 2011 年至今,投入专业建设经费 10 万元,教改项目经费 72.2 万元,较好地满足了专 业建设的需要。 表 2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投入一览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80.7 288.8 生均(元) 4516 4173 2.教学设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内教 学条件基本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以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讲课说 课的水平和能力。以画室、书法室、钢琴室为基础,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 优良的教学条件。2018 年新建 2 口智慧教室、脑电眼动实验室和微课制作室等 实训场所,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3.教师队伍 该专业已形成了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研究成果丰厚、队伍构 成多元等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有省级教学名师 2 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首席专家 1 人,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1 人。该专业还聘请 4 名双肩挑 教师、6 名校内外聘教师和 8 名优秀校外外聘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表 3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教 授 副教 授 学位结 构 博 硕 士 士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46 11 11 12 29 1 7 23 15 9 7 2018 55 12 21 17 32 2 14 30 11 17 8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与该专业签约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杏园小学、朴园小学、临沂商城实验学 校、砚台岭小学、育成小学、如意小学、朱夏小学等 50 所学校。该专业结合本 专业特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深入一所小学见习,使学生对小学 有基本的感性认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于形成教师的实践知识奠 81 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 级本科生在省教育厅的安排下,在大三下学期集中开展 了一个学期的支教实习,教育效果良好。 表 4 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900 2.25 376 4460 26 10 2018 1960 2.83 665 9607 29 50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通过不断加强课程网络建设,构建网络学习、学术交流的网络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 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和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 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初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市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凝聚了政府、高校、小学三方优质 智力资源和教师教育资源,全面深入开展教师教育等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以 全球视野、超前眼光,吸纳中外古今教师教育之智慧,探索创新卓越教师培养 新模式、新路径,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 2.建设优质的教学实践平台和教育实践基地 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与临沂市政府、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合作,选 择基础设施好、教育教学条件优异、教育水平高的 20 所示范性小学作为师范生 教育实践基地,签订共同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协议,让本专业学生每学期 在示范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与临沂市政府、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合 作,选择临沂市 30 所乡村小学,作为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签订共同培养小学 教育专业学生的协议,让本专业学生每学期在乡村小学进行教育见习。 3.通过课程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以“3+2+1”的课程结构筑牢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根基 3 门面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2 门面向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技能 训练》课程、1 门针对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小学学科教学微格训练》课程,引 领学生扎实掌握从师任教的基本思维方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82 (2)创新学生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结合课程论文、教师课题研究、本科生学业导师等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 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经典阅读项目、主题研究项目等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 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组织学生开展讲儿童故事、读儿童文学、唱儿歌及“三字 一画”、 “儿童诗文”、 “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训练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意识。 (3)以和谐的专业文化营造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氛围 以塑造学生的教师专业精神和专业理念为导向,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 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成果展示、交流为平台,营造丰富多彩的 专业文化氛围,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五、培养质量 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地位,按照习近平主席四有教师的标准, 锤炼学生扎实的学识。不仅丰富学生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 程中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反馈来 看,他们在工作中具有适应能力强、自主发展动力足等特点。毕业生秉持关爱学 生、合作反思的专业品质,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一 致评价。同时根据毕业生深造的高校反应,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 力强。 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在省内外有了一定 的声誉,考生就读本专业意愿强烈,从高考招生分数来看,有 20%的学生分数线 在一本线以上。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的报到率达到 98.88%。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的定位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去向主要是考研、考小学教师。2018 届 小学教育毕业率 98.95%,专业初次就业率 98.94%,就业单位为全省各地,外省 生源学生基本回生源地。另外多名同学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 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重视,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已经走过近 20 个年头,研究生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发 展势头越来越好,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1.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小学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新教 83 师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各高校开始探索卓越 小学教师的培养,为此,我们应以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为平台,不断深 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并完善政府、高校、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 长效机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沂蒙培养更多卓越的小学教师。 2.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我们的专业定位是面向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 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我校小教专业从 2016 年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为精准聚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型 和一专多能型的小学教师,努力做好: (1)树立扎根沂蒙,服务农村的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乡村教育工作,拥有一颗挚 爱之心,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教育情怀和责任使命,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首要价 值取向;设置了优秀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安排了乡村名师、名校长成长专题, 聘请了扎根乡村、做优乡村教育的名师名校长进入课堂,通过各自的典型事迹感 染学生;为学生将来的教育教学提供精神支撑。 (2)坚持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为平台,以临沂大学为主体,以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城 乡小学为两翼,构建了地方政府、高校、城乡小学等各主体共赢、互动、协同创 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教师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和优化 本专业现有教师 692 人,首先需要教师数量的增加,除了引进新教师,还可 以优化现有的教师队伍,相近专业的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需要向小学教育专业靠 拢。 2.学生的师德还需进一步强化 以塑造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为导向,以沂蒙山区丰厚的历史文化 和璀璨的红色文化为依托,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丰富多 彩的教师文化氛围,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塑造卓越教师的人格魅力, 坚定学生奉献农村教育的信念。 3.“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立,还需深度合作,使其制 度化常规化 在积极推进政府、高校、小学三方深度合作过程中,完善“责权明晰、优势 84 互补、合作共赢”的三方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操作实现形式,走出三方联 动、运行流畅、优质高效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路径。 4.实践教学还需进一步落实 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继续完善“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 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 地贯穿在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习中;确保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 18 周,第三学期始 开始教育见习,直至第 6 学期,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 12 周。 5.学科知识进一步加强 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小学语文或数学学科的必修学分,主要是 基于市场招聘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时一般以学科教师的身份进行公 开招聘,中文专业、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学教师的竞争行列,这 无疑增加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建议加强学科类知识的学习,不断提 升就业竞争力。 85 专业十一:学前教育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人才需求,政治素质优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热爱幼儿,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创新 精神与创业能力,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和保教实践技能扎实、才艺兼备、擅长保教, 能够持续自主发展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 培养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沂蒙精神,热 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幼儿,为人师表,争做四有好老师。 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掌 握对幼儿进行保教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规划、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幼儿园保教 活动。 4.能够结合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开展初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发展。 5.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家长、同行、社区 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1.[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沂蒙 精神,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 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尊重 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身心健康,能为人师表,做幼 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3.[保教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 学习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动态,掌握幼儿音乐、 键盘、美术、舞蹈等专业基本技能;掌握幼儿保教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4.[保教能力] 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幼 儿、与幼儿谈话并能记录与分析的能力,具有幼儿园活动评价能力。 5.[班级管理] 掌握幼儿园班级的特点,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合理规划利 用时空,创设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6.[综合育人] 了解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培育幼儿良 86 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理解环境育人价值,了解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对幼儿发 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 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7.[学会反思] 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能运用 恰当方法分析、研究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具有独 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做好职业规划,实现自 我发展。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 技能,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获得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经历与体验。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隶于 2012 年开设,学制 4 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2012 年首次招收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生,生源为普通高考生。自 2014 年,招生改为学 前教育(高职本) ,生源为夏季高考学生。2017 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层次开始 多样化,包括学前教育(高职本)和学前教育(3+4) 。2018 年,本专业招生层次 更加多样,在学前教育(高职本)和学前教育(3+4)的基础上,增加了学前教 育(免费本科)师范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该专业在继承、发扬沂蒙精神和师 范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经过六年多的建设,无论 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还是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 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604 人。详见表 1: 表 1 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人数一览表 年级 层次 人数 2015 级 2016 级 2017 级 高职本 高职本 高职本 3+4 高职本 3+4 免费本科 105 94 93 87 50 135 40 合计 2018 级 604 (三)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 订。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为 160 学分,总学时 3128 学时。各类课程学 时数和学分数统计见表 2。 87 表 2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3.8% 688 22.1% 选修课程 12 7.5% 192 6.1% 必修课程 61.5 38.4% 1168 37.3% 选修课程 29.5 18.4% 472 15.1% 必修 19 11.9% 608 19.4% 160 100% 3128 100%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四)创新创业教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神,把创新创业教 育工作贯穿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首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类课程 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集中学习、教研讨论等形式帮助学前教育专 业的教师树立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动探 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课程学习和教师言传身 教,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 础。如杨金花老师承担的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获得 2017 年度临沂大学教学 质量工程质量项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通过近一年的建设,课程教学效 果较好。 其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全校通识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 《创业基础》,并结合学生的入学教育,开展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专题教育。进 一步加大实践课程学分和学时的比例,在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融入创业实践、从 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学术讲座、志愿者服务、社团等公益活动,将创新 创业实践贯穿大学实践教育始终。增设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4 学分,学生通过参加 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获得。 再次,平台建设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014 级学生盖广迪获得山东省第五届师范从业技能大 赛学前组二等奖,校级一等奖。2016 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韩钶鑫获得 2018 年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1 项。学前教育学生在 2017-2018 学年共发表学术 论文 24 篇。 88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为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专业 建设中,且实行专款专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基本条件等建设费 用。 表 3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2017 年度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54.3 272 生均(元) 5276 4503 (二)教学设备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该专业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保 障了学生的学习。以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讲课说课的水平和能 力。以画室、舞蹈室、钢琴室为基础,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优良的教学条 件。在原有 12 口微格教学实验室,1 口文艺排演厅,1 口儿童行为观察室、1 口 蒙台梭利教室,1 口奥尔夫音乐教室,电钢琴室 4 口、舞蹈室 1 口的基础上,新 增设 2 口智慧教室,1 口幼儿园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更 好的实训条件。 表 4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7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2017 2018 308.2 428 6394 7086 119.8 692 (三)教师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总体数量稳步增加,教师队伍结构更加 优化。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 教师队伍。 表 5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6 4 3 3 23 2 5 8 11 6 9 2018 34 1 13 2 14 1 12 13 8 6 10 89 (四)实习基地 在原有签约共建的 5 处(临沂市育成小学幼儿园,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幼儿 园,临沂市妇联文之星幼儿园,临沂大学附属幼儿园和临沂市兰山区第三职工中 专幼儿园)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又和开慧蒙台梭利幼儿园、北京小龙人教育集 团等签约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为每届本科生集中开展见习、实习。同时,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课堂进行观察、调研,参观体验,对所学 理论进行反思,重新解读,并加以检验,从而转化为个人的实践型知识。 表 6 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1850 3.84 412.26 5934 24 7 2018 2400 3.97 428 7086 24 7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本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模 式,提倡自主学习、理论穿插、案例分析、活动引导教学模式。在授导的过程中 大量引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方式进行,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加强。 (1)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全部实现多媒体上课,借助云班课 APP、 班级 QQ 群、微信群发布教学、学习信息,建有网上学习平台。 (2)建有 12 口微格教学室、2 口智慧教室,1 口幼儿园模拟实训室,集教 学、技能训练于一体。 (3)完善了宿舍使用电脑的条件,宿舍电脑基本可以实现访问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库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构建了校-园协同培养的育人机制,力求在人才培养中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着力提升实践能力。 为夯实专业理论基础,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如推行翻转课堂、联合授课 等模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研讨式、案例式、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既要求学生走出 大学,到幼儿园中参加实践,又要定期邀请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高校进行经验交 90 流,并对职前教师的技巧与困惑做亲自指导,组织各种讲座方便职前教师了解教 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克服理论知识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现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单项技能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汇报演出——顶岗实习等五个环 节实现。单项技能训练,是通过专业技能课的训练,让学生在说、写、弹、唱、 跳、画等技能更加扎实,符合幼儿教师岗位能力的需要;综合能力训练主要进行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教学技能,学 会设计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并且融会贯通;职业技能大赛是激发学生训练职业 技能的热情,营造比学、互学的氛围,同时也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专业汇报演出, 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展示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养;顶岗实习不仅要求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综合运用,也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奠基。 与此同时,强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利用社团组织各种活动,为学 生搭建丰富的第二课堂。特别是第二届教育学院教师文化素养节,各种比赛为学 生搭建了平台,有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人才 培养过程遵循尊重学生自主个性发展,促进全面健康人格的原则,逐渐形成突出 实践能力与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师范专业特色。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学 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三等奖,2016 级学 生田静雯在“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剪纸大赛”中获 得三等奖。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9 月,学前教育专业共有三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98%,从整体来看,进入幼儿园、托幼机构是毕业生的首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 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届毕业生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 识,满意率高达 95%。 (二)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了实习单位的普遍赞誉,给予我们实习生高度 的评价。尤其对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工作认真的态度、素质 全面的能力,行业认可程度较高,很多单位甚至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留下。 (三)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年计划招生 90 人(其中免费本科 40 人,高职本 50 人) ,实际招生 90 91 人,第一志愿录取数 52 人,实际报到 89 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57.78%,报到 率为 98.89%。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考取幼儿园教师、考取研究生。2018 届学前 教育专业学生(高职本)共 103 人,2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01 人就业,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 100%,学生都受聘于幼儿园或托幼机构,目前,尚在积累 工作经验阶段,缺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 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我国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提出很多新的要求。2011 年教育部在 《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2012 年 2 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之一也要求能力为重: “突出保教实践能力” 、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018 年颁布 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提出:“大力振 兴教师教育”, “ 鼓励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这 些都对高校培养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未来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学前 教育专业进一步的改革。鉴于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已成为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现阶段,多元化、 特色化和差异化,也逐渐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问题 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 特色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前教育” 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师资队伍方面:学前专业建设刚刚起步,缺乏学科带头人;同时,教师教 育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还需积累,有博士学历及出国进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还不高。 2.标志性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够。 3.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 (二)整改措施 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92 1.始终视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并支持教师在 职进修与学习,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幼儿园教师来校指导。 2.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科研和教学改革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 教改研究的良好环境。 3.创新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首先,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 力。其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深入探讨如何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次,构建全新实践模式。贯 彻全程实践理念,加强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实习生的指导力度,对 见习实习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考虑尝试聘请退休幼儿园骨干教师或特技教 师担任我们的实习指导教师,并选派专任教师到幼儿园锻炼实践。创新学前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力。 93 专业十二:教育技术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优质师资的要求,培养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 尚,教育情怀深厚,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知识、媒体与 艺术知识,具有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能胜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 毕业五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具有较强 的德育能力,做四有好老师。 2.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追踪国内外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改进课堂教学, 不断反思,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素养。 3.具备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学识广博,综合能力强。 4.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 班级管理能力。 5.熟练掌握扎实系统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技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6.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组织能力强,做好职业规划,实现自我发展。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毕业要求反映的是毕业生在毕业时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 根据有关文件及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本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需能够: 1.[师德规范]坚持正确的的政治方向,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 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愿教乐教;关心爱护中学生;重 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 异,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工作有爱心有耐心;培养中学生爱学习、乐学习、 善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促进中学生自主发展,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 人。 3.[基本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 94 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 4.[学科素养]掌握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教育技术理论 与实践的基本框架,了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史、学科前沿问题以及我 国教育技术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具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对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 评价的能力;掌握教育技术相关的常用教育媒体(包括硬件、软件)的设计、应 用与开发、管理与评价的专业技能;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技术对教育实 践问题进行推理、实验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5.[教学能力]掌握中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教材分析, 能够解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并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 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具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和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与评价能力。 6.[班级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体验班级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德育 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 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7.[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育人 价值,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史让中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多种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学会反思]具有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动态和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前沿,对照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 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自己的素养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 进教学,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9.[沟通合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具有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教育技术专业,在 1993 年以前称为电化教育专业;1993 年以后,改称为教 育技术学专业。从 1983 年起,我国高校开始设置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进入新世 纪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举办教育 技术学专业的高校约有 240 余所,山东省共有 12 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临沂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 2001 年招生,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教育 95 学学士学位,师范类专业。如今已招收本科生 18 年,培养毕业生 14 届。招生规 模固定在每年 30 人左右。目前在校生 100 人。 (二)在校生规模 表 1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数量统计表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在校生人数 30 21 19 30 100 (三)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总学分为 166 学分。具体课程体系及学分安排见下表。 表 2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2.89% 688 21.61% 选修课程 12 7.23% 192 6.03% 基础课程 11.5 6.93% 192 6.03% 核心课程 41 24.70% 752 23.62% 选修课程 30.5 18.37% 488 15.33% 必修课程 10.5 6.33% 176 5.53% 选修课程 3.5 2.11% 88 2.76% 必修 19 11.45% 608 19.10% 166 100% 3184 100%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表 3 实践课程统计 类 别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周数 实验课时 29 17.47% 928 464 素质拓展 2 1.20% 64 32 教学技能实践 1 0.60% 32 16 专业能力提升 1 0.60% 32 16 教育见习、研习与教育实习 9 5.42% 288 144 毕业设计(论文) 6 3.61% 192 96 合 48 28.92% 1526 763 计 (四)优质课程 优化课程建设,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育技术学专业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内涵发展,近年来在优质课程 建设方面成果颇丰,目前,已获评 5 门省精品课程,多门校级精品课程,1 人获 96 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表 4 教育技术学专业优质课程一览表 优质课程类别 时间 优质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理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群 2013 教育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现代教育技术 校级精品课程 2013 心理学研究方法 校级成教特色课程 2014 课程教学论 网络在线 2015 教育技术学导论 现代远程教育 教育信息化课程 2017 平面图像处理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语言 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2017 动画设计与制作 精品课堂比赛一等奖 2017 惠连晓 (五)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各类学科竞赛和国 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活动作 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机制、课程、平台三大建设为主线,整体构 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机制建设上,该专业深入落实《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实施意见》 , 突出强调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全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把专业核心课程的 进行聚类,分为教育与心理理论类课程与设计与实践类课程,以这两类课程夯实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在专业选修课程部分新增交互界面设计、教育技术项目 管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97 在平台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国家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 年有四组学生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 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2017 年 11 月,有六组学生在全国首届 Iteach 数 字教育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5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12.5 86.5 生均值(元) 4750 8650 (二)教学设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内教 学条件基本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以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讲课说 课的水平和能力。以教育技术学实验室、远程教育中心为基础, 2018 年,教育 技术学专业又增加了三台 3D 打印机,新建了一口微课制作室,为学生专业素养 的提升提供优良的教学条件。 表 6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17.53 11411 2018 126.48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8.95 895 12648 (三)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 6 位,一位具有博士学位,其他 5 位全部具有硕士学 位,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外聘教师 4 位,全部为博士学位,教 授。本专业教师年龄 36 岁以下 1 人,其他五人均为 36-45 岁。教师分别毕业于 西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 98 表 7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位结构 教师 总人 数 博 士 2017 9 2018 6 年度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讲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10% 90% 0 55% 45% 0 0 100% 0 2 17% 83% 0 50% 33% 0 0 83% 17% 1 该专业通过访学、开会、外聘等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定期邀请美国纽约州立 大学的教授杨浩、南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王淑艳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王 其云博士还有国内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来为学生讲课。同时,为了解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际,我们也派出专业教师加入到中小学的教学团队中,参与他们的教学及教 研,送去我们的研究成果,带来他们的实践经验。让教师在本专业的学生培养中 更能起到确实的指导作用。 (四)实习基地 该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院建有微格 教学实训室、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远程教育中心、教学观摩室等,供学生进行 师范技能训练。本该专业签约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砚台岭 小学、育成小学、如意小学、朱夏小学等。同时保证为每届本科生集中开展一个 学期的支教实习或顶岗实习。 表 8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万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540 5.24 217 2.1 9 8 2018 850 8.5 550 5.5 10 8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本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模 式,创新了基于 Moodle 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提倡活动引导、理论穿插、 技术支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授导的过程中大量引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以过程 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加强。在 2017 年 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中,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评价改革、教育信息 化研究课程等方面都成功立项,并在努力建设中。 99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多元化分层训练 该专业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技能的训练采用多元化分层形式, 分基础实训、设计创新实训、以赛促练和实际参与节目制作等多元化形式。 (1)基础实训。 第一个层次是课程基础实训层次,这些实训项目能够跟 课程的理论讲授相配合,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能。 (2)设计性实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题到制作完全由学生来完 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性和创新性。期间他们不光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 还学会了团队协作、学会了坚持忍耐。最后作品完成时,同学们都会特别有成 就感。 (3)以赛促练。为了激励学生能够完成更好地作品,提高作品质量。我们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课件大赛,以赛促练。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动 力,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作力,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开阔了 他们的视野。 (4)参与实际项目制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我们还带 领学生积极参与一些项目的实际制作,比如山东省科学课教师培训网络视频教 学资源制作、省级精品课程群网站建设及视频教学资源制作、国家级精品课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学生也在实践中学到很多知识与技能。 2.和中小学合作,建立校地联盟 为了加强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先后与10所中小 学签订了校地联盟协议。把他们的优秀教师请进来,我们的教师也走出去,以 便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教学需求,以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更 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 五、培养质量 教育技术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对口率为100%;2018届毕业 生年底就业率为100%,对口率为100%。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布遍布多个 省市,在其他省市的毕业生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 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届毕业生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 意识,满意率高达95%。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学习能力都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本专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 生的基本评价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基础扎实、踏实 100 肯干、合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知识面宽,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 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学生就读本专业的意愿很高,2018级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6.67%、报 到率为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考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取研究生。 2018届教育技术学本科班共25人,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1人就业,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100%,就业单位为全省各地,外省生源学生基本回生源 地。2017届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也是25人,25人均高质量就业,就业率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100%。另外2018届毕业生陶冶、赵一乐等5位同学考取研究生, 分别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办好网络教 育。教育技术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技术的保障,网络教育的发展为教育技 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信息时代赋予教育技术新的使命,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是教育信息化 的开拓者、 建设者、 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 育,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技术、方法、平 台、资源等支持。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必须适应时代的这种需 要,为此我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信息化时期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 培养应该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 理、研究的专门人才和信息技术教师。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充分,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教育技术学专业属于师范 类专业,开办之初,适应社会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之需,培养目标以信息技术课 教师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师范类专业受到了挑战。临沂 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 外,学生就业也受到计算机、传媒等相关专业的竞争和冲击。因此,在本校的 招生、就业等方面本专业显示了一定的欠缺和不足。 101 2.科研、教改和教学成果有所不足 科研、教学成果,特别是高档次成果较少,本专业的应用型科学研究和社 会服务还亟待体现,教学改革研究及其成果相对缺乏,教学信息化资源整合度 较低,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二)对策措施 (1)积极进行招生宣传。拓展就业渠道,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就业教 育。开展个性化教育研究和实践。立足于教育学院创建个性化特色教育的大气 候,推进潜能导师制,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开展个性化培养,为学生创 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2)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凝练学科方向,努力提 升科研水平。加强对教研活动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引导学科组和广大教师 广泛深入地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 (3)加强教学研究和精品课程建设。对学位课程、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 设,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和教学信 息化资源等方面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形 成相对稳定的核心教学团队。 (4)增强应用性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协作单位的联系,紧 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加强专业改造,凝练专业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横向应用型科 研设计课题,在育人为本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引领教学的积极作用,增强本专 业的科研设计和社会服务功能。 102 专业十三:应用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求,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 怀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宽厚的人文和 科学素养,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 咨询技能,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突出,能够在中学或其他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 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弘扬沂蒙精神, 吃苦耐劳,敢于担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 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热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愿教乐教;关心爱护中学生,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 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工作要有爱心、耐心;培养中学生爱学习、乐学 习、善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和引路人。 3.[基本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获取、处理和运 用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信息;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 能力;掌握生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4.[专业素养] 系统掌握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 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 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 能够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前沿和发展 趋势,了解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认识心理 健康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03 5.[教学能力] 掌握中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教材分析,能 够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 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对学生实施 综合性评价,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利用评价 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较好地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 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学会课堂管理,能够应对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6.[班级指导]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体验班级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德育 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获得积极的体验;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 等多方面发展。 7.[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心理学学科育人 价值,能够结合心理学发展历史让中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家的献身精 神,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理解健康心态对提高国民心理素质,提升国家 凝聚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 展动态和心理学学科发展前沿,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 生涯规划;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 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最新发展 的要求;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 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 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 同促进中学生发展。组织中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和集体探究活动,让中学生学会合 作和分享。 培养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求,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 怀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宽厚的人文和 科学素养,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 咨询技能,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突出,能够在中学或其他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 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 104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随着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积极推动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的需要,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命的质量;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价值条件的多元, 也给人的适应与发展带来困难,社会亟需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人才。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立于 2005 年。经过对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状 况进行分析,结合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 求,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旨在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要求,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宽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与研究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技能,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突 出,能够在中学或其他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骨 干教师。 (二)在校生规模 表 1 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生数量统计表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在校生人数 37 18 20 40 115 (三)课程体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分为 167 学分,总学时为 3140 学时,具体课程设置情 况详见下表。 表 2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2.75% 724 23.06% 选修课程 12 7.19% 160 5.10% 基础课程 13.5 8.08% 240 7.64% 核心课程 40 23.95% 672 21.40% 选修课程 30 17.97% 752 23.95% 必修课程 12.5 7.48% 224 7.13% 选修课程 2 1.20% 64 2.04% 必修 19 11.38% 304 9.68% 167 100% 3140 100% 105 (四)优质课程 优化课程建设,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应用心理学专业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内涵发展,近年来在优质课程 建设方面成果颇丰,目前,已获评 5 门省精品课程,1 门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 多门校级精品课程,1 人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表 3 应用心理学专业优质课程一览表 优质课程类别 时间 优质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理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3 教育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省成教特色课程 2013 2013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现代教育技术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精品课程 20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OOCs) 教师专业发展(MOOCs) 2016 儿童心理学 校级成教特色课程 2014 课程教学论 创新课堂 2015 心理咨询与治疗 网络在线 2015 教育心理学 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2017 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2017 优秀教学奖 李树军;董耘;胡青;赵金霞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5 2012、2013、 2015 2017 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8 胡青 精品课堂比赛一等奖 认知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 张震 蒋晓虹 (五)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心理学专业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措 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设多处校内外实践基地。将学科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创新创业人 106 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机制、课程、平台三大建设为主线,整体构建,形成了较 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机制建设方面,深入落实《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实施意见》,突出 强调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全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课程方面,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块。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提升模块 和素质拓展模块,专业提升模块中的课程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拓展模块的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平台建设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注重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016 年,心理学系就成功立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 5 项,2013 级学生组队参加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荣获全省第一名。 2017 和 2018 年,2014、2015 级学生组队参加该赛事,再次荣获一、二等奖。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4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14.1 189 生均(元) 7761 16434 (二)教学设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内教 学条件基本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以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讲课、 说课的水平和能力;以心理咨询训练室、箱庭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行为观察室 为基础,为学生咨询技能的提升提供优良的教学条件。 表 5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333.5 22687 2018 522.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89.0 16434 45426 107 (三)教师队伍 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研究成果丰厚、学缘结构多元的教师 队伍。教师分别毕业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 北师范大学等教心理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 13 位,校级特聘教授 3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8 人,有省级教学名师 2 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4 人获得校青年教 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 人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聘请临沂市心理 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院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等 10 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外聘教 师,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心理临床和教学经验。 表 6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 聘 教 师 总 人 数 2017 22 3 8 6 11 2 7 10 3 7 3 2018 24 5 8 8 11 2 7 11 4 7 3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为突出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 的作用,特别重视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建设。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数量充足;建 有两口心理学实验室,两口应用心理学实验室,一口行为观察室,一口箱庭咨询 室、一口个体心理咨询训练室、团体辅导室,建有心理测量系统。基础实验设备 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临沂市心理医院、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2 家医院为应用心 理学专业心理教学医院,拥有 10 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个创新实验区,并实现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资源共享。应用心理学专业改为师范专业以后, 新增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砚台岭小学、育成小学、如意小学、 朱夏小学等。同时保证为每届本科生集中开展一个学期的支教实习或顶岗实习。 表 7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 备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数 量 2017 700 3.95 301.9 17056 11 2 2018 700 3.95 301.9 17056 11 2 108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本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模 式,提倡自主学习、理论穿插、案例分析、活动引导教学模式。在授导的过程中 大量引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方式进行,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加强。 (1)全部实现多媒体上课。借助心理咨询中心网站、班级 QQ 群、微信群发 布教学、学习信息,建有网上学习平台。 (2)建有十余个微格教学室,两口智慧教室,集教学、教学技能训练于一 体。 (3)完善了宿舍使用电脑的条件,宿舍电脑基本可以实现访问学校图书 馆。同时全面开放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操作与实验设计时间,提升 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加强“校地联盟” ,创新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 应用心理学调整为师范专业以后,为了加强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我们先后与 10 所中小学签订了校地联盟协议。首先,在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过程中,邀请他们参加论证,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完善人才培 养机制;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聘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式 教学,助力学生将来更能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再次,根据学院安排, 专业教师也走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相互学习,促进专业教师的教育技能提 升。同时全面构建“医、校联盟”—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目前已 发展了 2 所心理教学医院,即临沂市心理医院和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 神卫生中心),创建了一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心理教学医院设有 教授工作室,专业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人才互聘、联合授课、现场教 学、科研攻关、顶岗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 2.从理念到行动,注重学生“心灵与学识一起成长” 无论在心理咨询还是教育工作中,咨询师或教师个人本身就是咨询或教育工 作中的重要要素。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咨询师这个人本 身。教师、咨询师的人格发展与个人成长尤其重要。为此在专业教学中提出了“让 心灵与学识一起成长”的口号,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 不断反思成长。教学中除设有相关课程以外,注重创设专项训练帮助学生澄清自 109 己的生命哲学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处理个人未完成事件,促进学生了解自我、 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加强学生真诚表达、共情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关爱心灵, 不断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3.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心理学专业坚持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经过 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三层次、两结合、三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层次”指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基于学生认知与基础、研究与创新、体验 与综合三个层次; “两结合”指实践教学与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平台”指 通过搭建实践课程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河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 力。 五、培养质量 应用心理学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地位,丰富学生深厚的理论功 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学习能力都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本专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 基本评价是:质朴诚实、勤于钻研,动手能力强、发展动力足,知识面宽,实践 与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 声誉,学生们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强烈,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的报到率达到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的学生去向主要为考取中小学教师、考研、到企事业单位或培训机构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8 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共毕业 71 人,71 人就业,就业 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 60%。就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外地生源学生基本回生 源地就业。近两年考研率 20%左右,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3 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 ,2015 年又出台《中小学心 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均强调中小学要配备专外聘心理咨询师。仅从教育需求一 个方面来讲,该专业发展前景就十分广阔。2016 年 8 月 19 日至 20 日,全国卫 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大心理健康研究与服 110 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相信该专业为社会所亟需,会得到 较快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问题 从全国情况看,高质量就业率较低是该专业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就我校 情况而言,毕业生中除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外,其余基本均能就业,但就业的专业 对口率尚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社会需求大,重要但不紧要;二是用人 单位大量使用非专业人员。 (二)整改措施 1.增强应用性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强与协作单位的联系,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加强专业改造,凝练专 业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横向应用型科研设计课题,在育人为本的前提下,发挥设 计引领教学的积极作用,增强本专业的科研设计和社会服务功能。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打造科学规 范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突出现场教学; 专业见习与课程见习相结合,加强课程见习;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强化 集中实习。加强诊断、测量、咨询技能、案例分析、箱庭疗法、行为矫正、团体 辅导等技能课程学习,课程中植入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开展朋辈辅导和到中小学 咨询中心值班。突出学生胜任力培养。 3.夯实基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 结合学校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推进潜能导师制,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开展个性化培养,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进一步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 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111 专业十四:体育教育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要求,政治素质良好,教育情怀深厚,基础理论 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现代教育 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并 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骨干教师。 具体目标如下: 1.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具有清晰的理解和 认识,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师行 为规范。 2.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改进课堂教学, 不断反思,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素养。 3.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及自然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强。 4.明确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中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从事中学体育 教学、课外活动、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 班级管理能力,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 5.掌握“三字一话” 、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基本技能,能熟练的将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到体育教学与科学研究。 6.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合作与探究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 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 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 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基本的外语运用能力,能够进行专业的阅 112 读和写作; (4)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数据采集与处 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查询; (5)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2.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要求 (1)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掌握学校健康教育和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了解社区体育指导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和体育发展动态。 3.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运动训练与竞 赛、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2)具备基本的社区体育指导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3)具备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获取知识信息、提高业务 水平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5)具有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考试合格, 获得教师资格证、裁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以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于 1978 年创建,2001 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专业考生报考率 高、报到率高。学生专业发展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传统运动会、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山东省体育 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及其他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金银铜牌 100 余 枚,一、二、三等奖 450 余人次。当前已向社会输送 5200 余名毕业生,为社会 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中小学、体育领域的教学、 管理骨干,部分在高校执教,部分分布在党政事业单位,另有一少部分毕业生选 择了自主创业,在教师招考方面,与省内高校同类专业相比也名列前茅,毕业生 113 就业率高。 体育教育专业现为临沂大学品牌特色专业,2014 年体育教育系被评为临沂 大学十佳优秀系。省级精品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11 门,校级特色课程 2 门, 校级教学优秀团队 6 个,校级学生学习评价改革项目 3 项,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 革课程 4 项,校级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 4 项。师资队伍雄厚,专业教师教学经验 丰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保障有力,特别是在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标准、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 较高,社会影响较高。 2.在校生规模 目前在校生为 380 人。 表 1 体育教育专业 2015-2018 年学生人数一览表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人数 119 100 81 80 380 3.课程体系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 2352 学时,162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46 学分,学科专业课程 81.5 学分,教师教育课程 15.5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19 学 分。专业教育课程 46 门,其中,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7 门,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11 门,专业提高选修课程 10 门,专业任意高选修课程 18 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 择性。教师教育课程 15 门,其中,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6 门,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9 门。 表 2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4 20.99% 560 23.8% 选修课程 12 7.41% 192 8.2% 基础课程 17 10.49% 304 12.9% 核心课程 38.5 23.77% 624 26.5% 选修课程 26 16.05% 416 17.7% 必修课程 12.5 7.72% 208 8.8% 选修课程 3 1.84% 48 2.0% 必修 19 11.73% 38 周 162 100% 2352 +38 周 114 100% 其中,优质课程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运动生理学》 ;校级精品课程 6 门: 《体育心理学》、 《运动训练学》 、 《运动解剖学》、 《体育概论》、 《学校体育学》 《田 径》、 《篮球》、 《健美操》等课程为资源共享的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特色课程 1 门: 《运动营养学》 。另有《运动生理学》 、《学校体育学》 、 《运动训练学》、 《篮球》 、《田径》五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4.创新创业教育 体育与健康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为学生提高创新和实 践能力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了多元化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创业教育方面,学 院努力构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 模式。在相关创业就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学院组织丰富的创业就业教育第 二课堂活动,如聘请创业导师、企业家开设创业讲座,实施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创 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组织创业模拟竞赛、建设创业就 业基地等,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 2018 年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 7 项。参加“庆华健身杯”2018 年山东健美健身锦标赛、2018 年 第四届中国潍坊武术文化节国际武术邀请赛、山东省第七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 大赛等赛事,累计获一、二、三等奖 30 余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和专业建设使用,保证了教 学工作的各项开支。 表 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71.2 81 生均(元) 1618.40 2131.58 2.教学设备 表 4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076.06 24455.90 2018 1155.76 30414.7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79.70 2097.36 115 3.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较多,能够满足专 业教学需要,近年来学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教学能力显著 提升,年龄结构明显改善。 表 5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7 6 13 3 21 3 12 19 3 17 0 2018 38 4 13 4 23 3 13 18 4 16 0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体育与健康学院下设体育实验中心,实行校院双重管理,实验设施完善,设 备齐全,除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需要外,免费对全校师生开放,方便学生进行 论文写作、科研创新等活动。 学院与临沂市第五中学、第十三中学、第十四中学、西郊实验学校等 20 余 所市级中学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完全满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师范类实习需求, 另外与十多所健身俱乐部签署实习基地协议,满足毕业生不同实践需求。 表 6 体育教育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900.56 2.05 231.37 5727 16 37 2018 900.56 2.37 231.37 6089 16 39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依托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网络化、数字化 学生可通过网络即时查阅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等信息, 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课、教材征订、考试报名等事务。 (2)MOOCs 等新模式课程建设计划 根据学校制定网络课程发展计划,加强了 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 程师资技能培训。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116 充分利用综合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11 门,校级特色课程 2 门,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 3 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4 项, 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 4 项。所有专业课程均建有学习网站,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 习、师生交流、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 (4)根据学校《多媒体教学管理规范》,明确了多媒体课件标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硬件建设,2018 年对所有多媒体教室投影机进行了维护 更新,同时要求每位教室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把多媒体教学课件质 量作为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自体育教育专业创建以来,始终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 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 建设理念,按照“专业对口,就业对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按照“外 联内引”战略,广泛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构建 校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管理机制 (1)管理制度建设 教育发展,制度先行,制度建设是规范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体 育与健康学院有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规程、课堂教学规范到听课制度等 各阶段、各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形成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2)教学运行与管理 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行开 出课程审核制度,课程开出前学院对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 度进行考核,教学条件成熟方可开设。同时形成院—系—教研室—课程组负责人 —课程组教师的管理运行模式,在学院统筹安排下组织教研室教师认真学习学校 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模范执行学校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状态良好运行。 (3)质量监控保障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论证、社会专家论证、校外高校专 家论证、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核后实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专任教师审核制度, 117 实行学院领导、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研室查听课多级督导制度,实行学生教学 信息员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互评制度,实行教师学期 教学质量排名制度,实行社会调研反馈改进制度,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多 阶段的有效措施对专业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地督导监控,保证教学质 量。 完善教学条件、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体系,做好自我监督、自我调查,及时调整的运行机制,确保课程教学过程的良 性循环和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依据教学规范要求和教学督导工作计划,有组 织、有计划、有秩序的对专业学期教学任务、教师资格、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 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课程考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体育教育专业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较多,能够满足专 业教学需要,近年来学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教学能力显著 提升,年龄结构明显改善。专任教师 38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13 人、博士 4 人,硕士研究生 23 人,校级“十大师德标兵”3 人,常年聘请卢元镇、王家宏、 毛振明、刘大庆等 20 余名著名专家来学院讲学。形成了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合 理、运动训练水平高、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师风好、发展后劲足的中青 年学术骨干队伍,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各级学科竞赛优势鲜明 专业优势与特色课程屡创辉煌。 体育专业田径运动员代表队、高水平运动员田径代表队代表临沂大学依次参 加山东省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大学生田径运动 会,成绩突出,累计获奖:金、银、铜奖牌 80 余枚。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员代表队代表临沂大学依次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山东 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高 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优秀,累计获奖 180 人次。 (3)专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场馆一流 体育学院(高尔夫学院)拥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场馆与设施。体育中心 建筑面积 7.1 万平方米,建有大型体育场、体育馆、综合教学训练馆和教学与实 验大楼等;建有体质健康测试、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康复等实验 室,1 座 1.7 万平方米室内综合训练场馆(内设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 操、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散打、健身健美、篮球、排球、瑜伽等 13 个 118 馆),室外篮球场 31 片,排球场 8 个。体育教学场馆与设施已处于全国领先水 平。 五、培养质量 表 7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分析 届别 总人数 初次就业率 专业对口 人数 专业对口率 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7 届 144 100% 77 53.4% 97.22% 2018 届 139 100% 106 76.2% 97.35%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共计 139 人。2018 年 6 月毕业时初次就业率均 达到了 100%,截止到 2018 年 9 月底根据山东省就业信息网的统计本专业毕业生 就业人数为 139 人,就业率达到了 100%。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有:中、 小学体育教师、考研深造(体育类)、健身机构教练、培训机构教师等,根据山 东省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的录入,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或相似工作的为 106 人,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6.2%。 2.2018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发展情况 (1)按就业地区划分:临沂市 45 人、聊城市 9 人、日照市 4 人、青岛市 5 人、济宁市 2 人、济南市 2 人、枣庄市 2 人、菏泽市 2 人、泰安市 3 人、潍坊市 1 人,省外 69 人。 (2)按主要工作方向分:私营企业 58 人占 41.7%、中小学 12 人占 0.8%、考研升学 38 人占 27.3%。 3.社会对2017届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价 (1)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异,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 工作中能够注重团队协作,具备很好的团队精神。 (2)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 门人才的需求。 4.学生就读专业的意愿 表 8 体育教育专业 2018 级就读志愿情况统计表 年级 一志愿报考率 一志愿录取率 报到率 2018 体育教育(普通) 185.00% 100% 100% 2018 体育教育(公费) 100.00% 95.00% 100% 119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有部分学生参加教师招考或灵活就业。例如:李鹏鹏、贾婉萍、赵双 双、王喆、孟瑞等 38 名同学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大、上海体育学院等院 校的硕士研究生。郑兴绪、孔祥星、肖寒、步允超等 12 名同学考取教师。刘芝 鹏、王业东等参加西部计划。王泽被新疆喀什组织部选聘为公务员,柳林参加选 调生考试,被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组织部录取。 在考研、考教师、考公务员等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方面,学院高度重视,提 前布置,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辅导针对,效果显著。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稳定办学规模 在校生稳定在 320 至 400 人左右。 2.优化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 以执行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与规范为基本,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以 培养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要求,政治素质良好,教育情怀深厚,基础理论扎实,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并能从事 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骨干教师为目标,探索因需施教的基本规 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 实践探索。力争获得 2 项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1 至 2 项省部级、校级优秀教学 成果奖。 3.强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实用性强的专业必修课程 体系,强化构建多平台、多环节、多阶段的体现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4.注重专业学科研究 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体育行 业职业技能省级培训基地试点单位”和学校红色育人工程建设研究为依托,加强 专业学科研究。制定适应专业学科研究发展需要的科研激励与奖励机制,充分调 动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科研素养;加强专业科研团 队建设,在研究成果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2017 年学院共完成国家社科立项 1 项、山东省社科立项 1 项、发表高层次论文 10 余篇,出版专著 4 部。 120 5.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分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坚持“以培养为 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实现新进教师博士化,在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 45% 的基础上,力争培养 1 名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青年教 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6.重视教材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材,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 学资源,使专业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动态。 7.强化教学管理 严格实行教学巡查、教学督导听课、领导干部听课、同行教师评教及学生评 教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高学历专业人才偏少 近几年,尽管学校加大引进力度,但由于体育学博士人才数量少,同时受学 校层次及地域制约,引进人才难度大,高学历且运动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更是难得。 (2)专业学术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精品项目和教学成果少而层次低 目前,专业学术科研水平总体不高,教学改革项目偏少,教学成果短缺。主 要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教学任务繁重,投入学术研究精力不足。 (3)部分特殊项目场地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休闲健身体育项目不断涌现,如网球、轮滑、拓 展运动等,所需运动场地不足。 2.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突出教师专业化 一是按照“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原则,强化对现有教师的专业教学培训, 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二是引进一批适合 该专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三是聘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学 者进行授课和做报告,以补充教师不足。 (2)建立专业学科研究团队,分人分类分项研究,快速提升研究水平,积 极申报高层次教学精品项目 121 制定有效奖励机制,组织研究团队,组队到名校学习,引进名校高层次、高 水平学者进校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分类分项进行重点研究和申报高层次教学精 品项目,力争快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 (3)优化专业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尽快启动轮滑、拓展、游泳馆、游泳池及室外篮球、排球、网球场等塑化场 地,完善专业教学资源,保证体育教育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122 专业十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 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 系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 体育健身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社 会体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1.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 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素质:掌握社会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社会体育指导技能和综合素养;能够运用社会体育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社会体 育领域各种实际问题;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较 强社会体育岗位适应能力。 2.知识要求 (1)素养类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 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 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系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体育健身 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和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初步 掌握社会体育研究方法,能够撰写社会体育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了解国家有关 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社会体育发展动态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 3.能力要求 (1)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熟练 地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 123 (2)创新创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认知能力和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具备良 好的独立工作、人际交流、合作协调的能力;基本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科学研究的 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具备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及 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能够从事社会体育相关的服务工作。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 2005 年开始面向山东省招生。2012 年分设保健 康复方向、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2013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同时增设高尔 夫方向。本专业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2.在校生规模 表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一览表 年级 人数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69 105 88 76 338 (30) (23) (29) (27) (109) 备注 括号内数据为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 方向学生人数 3.课程体系 表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修 课程 必修 544 320 通识选修 课程 选修 320 专业基础 课程 必修 专业核心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224 33 23 10 20.63% 320 0 10 10 0 6.23% 256 216 40 16 14 2 10% 必修 816 168 648 51 12.5 38.5 31.88% 选修 576 512 64 26 12 14 16.25% 124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合计 30 周 2512 +30 周 1536 30 周 24 0 24 15% 976+ 30 周 160 71.5 88.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55.31%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 门:《运动生理学》 ;校级精品课程 6 门: 《体 育心理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解剖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 管理学》 ;校级特色课程 2 门:《奥林匹克运动》 、《运动营养学》。另有《运动生 理学》、 《学校体育学》、 《运动训练学》三个教学团队。 5.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内引”战略,加强与校外企事业联系,通过共管共用模式,共享教育 与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在实践教学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2017 年体育与健康学院与临沂华仁鹰谷置业有限公司、山东万容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中健银座健身签署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协议,学院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数量达 到 7 个,可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每年提供 200 个创新创业实习岗位。 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学训练之余,在合作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实 践,开展社会服务。 由于体育运动俱乐部开展社会服务时要大量聘请专业学生担任管理和健身 指导,使专业学生在健身指导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得到锤炼,因此也使专业 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实现了校内外一体化,实现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零距离化,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疏通了就业的渠道,甚至为零距离就 业也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满足了企业对人 才的需求,成为了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 经过多年培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截止 到 2019 年 9 月份该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冠军 20 余项,完成国家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校级 7 项,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60 多人次获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125 学校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教学经费逐渐达到基本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保 证了教学工作的各项开支。 表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4 81 生均(元) 1618.40 2396.45 2.教学设备 2018 年新增设备值 97.2 万元,新增设备幅度较大,教学设备及教学训练场 馆齐全,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表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1076.06 32217.4 2018 1155.76 34194.08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 (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元) 79.70 2357.99 3.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师资储配充足,高职称教师占 比 48%,高学历教师占比 77%,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表 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统计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7 6 13 3 21 3 12 19 3 17 0 2018 42 4 13 5 25 1 16 19 6 15 2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专业实验设备齐全,能够根据教学实验大纲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训实习场 所数量与质量能满足专业实训实习任务。 126 表 6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统计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 均 实 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 场所 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900.56 2.70 231.37 6927.20 15 11 2018 900.56 2.66 231.37 6845.30 15 13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根据学校制定网络课程发展计划,加强了 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 程师资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综合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1 门,立 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6 门。依托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大学英语》、 《大学信息 技术》等通识课的教考分离,提高了考试考核效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备听评审” 活动中,把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本专业经过十年不懈地努力建设,已经形成办学规模适中,报到率高,就业 率高,推进了临沂市及周边地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形成了办学优势, 呈现了专业特色和亮点。 1.专业教学设施完备,教学场馆一流 拥有 2.2 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 个室外标准塑胶田径场,1 个 38000 座位 的承担高水平比赛的高标准综合田径场,1 座 1.7 万平方米室内综合训练场馆 (内设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散打、 健身健美、篮球、排球、瑜伽等 13 个馆) ,室外篮球场 31 片,排球场 8 个,室 外网球场 8 片,2500 平方米室外沙滩木球场 1 个,1 个近 16 万平方米室外高尔 夫练习场。以上场馆作为专业教学、校内实践实训基地设施,堪称一流。 2.师资力量雄厚 拥有一支 5 名教授、14 名副教授,4 名博士、26 名硕士组成的高水平师资 队伍。外聘知名教授、专家近 20 人,形成了实践经验丰富、能够胜任专业教育 教学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27 3.特色课程突现专业亮点,呈现较大社会效益 木球课程填补了国内同类专业课程的空白,高尔夫课程填补了省内同类专业 课程的空白。我校木球运动已经发展到国家领先水平,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木球也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4.产学研结合紧密,形成了校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自 2005 年专业创建以来,始终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 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 建设理念,按照“专业对口,就业对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按照“外 联内引”战略,广泛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构建 校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 73 人。初次就业率 100%,从事 的主要工作有:中小学体育教师、考研深造(体育类)、健身机构教练、培训机 构教师等。根据山东省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的录入,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或 相似工作的为 43 人,就业专业对口率约为 58.9%。 表 7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培养质量分析一览表 届别 总人数 初次就业率(%) 专业对口人数 专业对口率(%) 就业单位满 意率(%) 2017 届 75 100 41 54.6 96 2018 届 73 100 43 58.9 96.33 2.社会对2018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评价 (1)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异,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 工作中能够注重团队协作,具备很好的团队精神。 (2)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发展,可以满足社会 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128 3.毕业生发展情况 按就业地区划分:临沂市 32 人、聊城市 9 人、青岛市 10 人、济南市 5 人、 菏泽市 3 人,泰安市 3 人、潍坊市 3 人、日照市 2 人、济宁市 2 人、东营市 2 人、滨州市 1 人,外省 21 人。 按主要工作方向分:大型健身俱乐部就业约占 17.8%(13 人) ,在中小学、 培训机构约占 10%(7 人) ,考研升学约为 16.4%(12 人) ,大型企业为 56.2%(41 人) 。 4.学生就读专业的意愿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校级特色专业,社 会认可度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91.25%,报到率为 98.75%。 表 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2018 级就读志愿情况统计表 年级 2018 年录取率 2018 年报到率 201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86.00% 100% 201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高尔夫中外合作) 100.00% 96.67%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质量就业为 36 人,占 49.3%。孙文卿、 韩云等 12 名同学分别考取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除考研外,工作方式有网络签约等,基本集中在健身俱乐部、国有大型企业、健 身教练等基层岗位。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遵循办出特色和突出亮点为宗旨,十三五期 间,大力推进木球和高尔夫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木球和高尔夫竞技运动水平, 为学校争得更大荣誉,亮化专业特色。 1.进一步突现特色课程、专业亮点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木球课程填补了国内同类专业课程的空白,高尔夫 课程填补了省内同类专业课程的空白。木球课程已经发展到国家领先水平,赢得 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木球也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129 2.深化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培养 依托体育与健康学院拥有优良的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优势,深化与企业合作, 大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 的专业思想,形成学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整合师资资源,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互补型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师能将专业课程中较为枯燥的原理和知识融入到案例分析之中,满 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校 内专题讨论、参加学术活动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探究能力,使学 生有条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本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专业性师资短缺,多数教师是从体育教育专业转 变而来,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等尚不能完全适应专业教学实践需要。 需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化教师。 (2)专业学术科研水平低 目前,专业学术科研水平总体不高,支撑专业评估成绩的教学精品项目和教 学成果少,教学改革项目偏少。 (3)场地设备配备跟不上社会体育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社会体育项目不断涌现,如网球、轮滑、拓 展等,而目前室外网球场、轮滑场、拓展场地不足。 (4)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不足 大多教师有从业经历,但无从业职业资格证书,随着社会体育行业蓬勃发展 的需要,急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满足应用型体育专门 人才培养的需要。 130 2.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突出教师专业化 一是按照“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原则,强化对现有教师的专业教学培训, 使其能够胜任专业学生学习、实习实训实践的教学指导;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社会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二是引进一批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高 素质专业人才;三是聘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2)学科研究研究团队建设 建立专业学科研究团队,分人分类分项研究,快速提升研究水平,积极申报 高层次教学精品项目。制定有效奖励机制,组织研究团队,组队到名校学习,引 进名校高层次、高水平学者进校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分类分项进行重点研究和 申报高层次教学精品项目,力争快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 (3)优化专业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尽快启动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室外网球场建设,完善专业教学资源。 (4)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获取职业等级书 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获取职业等级证书;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团队 建设带动双师型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此外,与企业、行业加强联 合,吸纳行业精英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及引进高端人才,也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 举措。 131 专业十六:舞蹈表演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优异,富有创新精神和较 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高品质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舞蹈表演(健 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方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表演团 体、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岗位从事体育与艺术表演、教学训练、组织与编导、健 身健康指导及创业经营开发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艺术与体育发展需求的应 用型专门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 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和沂蒙精神特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 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健康的体 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2)掌握体育及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综合素养、较强的舞蹈表演技能,熟悉舞蹈 表演改革现状,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岗位适应能力。 (3)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艺术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健身健康指导 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 (3)掌握舞蹈(体育类)表演编导及健身俱乐部经营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方 法。 (4)熟悉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计算机应用的 基础知识与方法。 (5)了解学校体育与艺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与方法。 (6)了解国家有关艺术与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舞蹈表演的 发展动态。 132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从事(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表演、健身健康指导、教学 训练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2)具备舞蹈类表演编导和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音乐制作的能力。 (3)具有运用外语阅读国外舞蹈表演和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文献 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备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获取知识信息、提高业务 水平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 能力。 (6)具有一定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进入 21 世纪,是各类体育文化行业特别是体育表演与健身行业大发展的时 代,是需要大批各类新型社会体育与艺术专门人才的时代。为此,教育部在 2003 年批准北京体育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舞蹈学(体育表演)专业,适应社会人才市 场需求的大趋势。我校舞蹈表演专业是在当时的专业发展背景下,于 2007 年开 始正式招生。 舞蹈表演专业目前正处在探索发展期。该专业是典型的学科交叉创新型的专 业,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环节、办学条 件和评价标准,包括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和个性发展指标,都与已有的舞蹈学专 业有所区别。既有专业建设的困难和制约瓶颈,更有创新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该 专业迄今已有 11 年办学历程,已完成两期健美操课程群建设,建成了校级健美 操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了获国家级和省级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比赛 与文艺汇演等冠军和一等奖学生 7 百余人次。根据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MyCOS)”统计,临沂大学 2015 届舞蹈表演专业月收入 8178 元,排名全校专 业第二位,就业现状满意度,全校专业排名第一位,2015 届舞蹈表演专业非失业 率与同类院校比较高出 9 个百分点,表明了就业落实的优势。 133 2.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设有三个招生方向: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截至 2018 年 11 月, 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439 人(见表 1)。 表 1 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人数 142 105 94 98 439 3.课程设置情况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 2384 学时,160 学分,课程门数 68 门,其中通 识必修 12 门,专业必修课 28 门,专业选修课 27 门。舞蹈表演专业建设宗旨是 以“艺术为基础,体育为特色”。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及学 校的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应力求创新实用、科学合理。作为新兴专业,目前国内 还没有成熟的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案,因此我们主要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实 际进行设置与构建。 专业基础课程:以艺术学类理论课程为主,旨在教授学生艺术学的基础理论 知识,提升艺术文化素养。 专业核心课程:以 1/3 理论课,2/3 技能实践课构成,理论课程突出应用实 践性,技能课是以支撑专业各个方向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1/2 为专业各个方向技能提高课程,1/2 为理论与技能结合, 针对健身产业、表演、竞赛等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应用类课程。 表 2 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总学 理论 实践 学分所 时 学时 分 学分 学分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544 320 224 33 23 10 20.63%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320 320 0 10 10 0 6.23%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272 222 50 17 14 3 10.63%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04 200 504 44 12.5 31.5 27.5%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544 128 416 32 8 24 20.00%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0 周 30 周 24 0 24 15%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134 2384 +30 周 合计 1194 +30 周 1190 160 67.5 92..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57.81% 注:实践环节学分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课内实践学分+课内实验学分+集中实践性教学学分) *100%/总学分 4.优质课程 目前,该专业《健美操》 、 《表演武术》、 《健身体操》 、 《运动训练学》、 《运动 生理学》 、《学校体育学》等课程为资源共享的校级精品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以专业实践应用和健身类课程为基础,结合实践实习与合作培训,针对学生 选择的不同方向,采用相应的实践、实习、培训等能力培养形式,突出实践应用 和创业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实际锻炼,完善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的必备条件与能力。 拟签订协议的表演、健身、培训、学校等机构允许在每学期开学前提出申请,以 招聘外聘的形式选招大三以上年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见习和实习的实践 锻炼与培养。 目前,该专业 80%的大四学生均在签订协议的实践实习基地和双向选择的表 演、健身、培训、学校等机构顶岗实习。 2017 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啦啦操竞赛、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山东省健美 锦标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共有 120 人次获奖,项目达 20 项,2018 年又在全国、省学科比赛中获得 17 项冠军,获一、二、三等奖学生达 300 余人 次。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72 81 生均(元) 1618.40 1845.10 135 2.教学设备 2017 学年专业教学设备总值达到 1076.06 万元,2018 年新增设备值 79.70 万元,新增设备幅度较大,教学设备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用于专业技能专用 教学的资源条件,主要是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现建有专用场馆 4 个,共用场馆 4 个,共 5600 平米,配套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一流。 表 4 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076.06 23494.80 2018 1156.76 26349.89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79.70 1815.48 3.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高职称教师占比 38%,高 学历教师占比 72.4%,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表 5 舞蹈表演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7 6 13 3 21 3 12 19 3 17 0 2018 33 5 7 4 20 1 9 16 7 9 1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培育和建设社会实践实习基地,按照培养目标需求,积极加强与社会相关表 演与健身产业机构,以及学校的合作,完成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的实践培养。现 已与庆华健身、银座健身,王刚健身、英派斯健身、时代健身、上水健身、亚洲 健身学院等单位协议为实践实习培训基地,为临沂市部分中小学健美操、啦啦操、 体育舞蹈队派出专业实习教师。与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合作联合培训啦啦操专业教 师,并担任临沂市啦啦操教师的实习培训导师,参与等级教练和裁判培训与实践。 136 表 6 舞蹈表演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 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900.56 1.97 231.37 5051.7 11 11 2018 900.56 2.05 231.37 5270 11 11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结合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和专业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设置。 1.搭建高水平精英人才培养创新平台,通过实践实训和各级各类表演比赛, 培养具有国家级水平和国际视野的专业精尖人才,彰显专业优势,提高社会就业 创业影响力。 2.搭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平台,针对就业创业的社会途径与需求,采用 本校具备的从业培训资质和与社会正式职业类培训机构合作,在校内完成达标培 训,并在校内实践后,走出校门与相关签约健身类、培训类、学校等机构实施联 合实践培养,教学团队能积极参与社会培训工作,为学生就业创业开辟通道,拓 展市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学生未来就业创业途径,在 专业课程设置上大致确定了二个课程模块方向: (1)全力提升专业技能,打造高水准专业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 (2)根据社会全民健身活动和健身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了健身、实践应用 类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提升专业品牌效应,增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竞争能 力,确保就业创业途径畅通,这也是我校舞蹈表演专业与其他院校该类专业培养 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所不同的突出特色。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 7 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分析 届别 总人数 2017 届 191 2018 届 191 初次就业率 专业对口人数 专业对口率 就业单位满意率 100% 143 74.86% 97.38% 100% 136 71.20% 97.65% 137 2018 届本专业毕业生共计 191 人,初次就业率达到了 100%,截止到 2018 年 11 月底就业人数为 189 人,就业率达到了 98.95%,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1.20%。 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 162 人占 84.81%,其中地级市工作的 140 人 占 73.29%,县级工作的 16 人占 8.37%,乡镇工作的 6 人占 3.14%;就业主要有 三个方向:健身培训机构 69 人,占 36.12%,攻读硕士研究生 28 人,占 14.6%, 大型企业就业 32 人,占 16.8%。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 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7.65%。 2018 年舞蹈专业招生报考率为 131.56%,录取率为 100.00%,报到率为 99.09%。 表 8 舞蹈表演专业 2018 级就读志愿情况统计表 年级 2018 年专业报考率 2018 年专业录取率 2018 年报到率 2018 舞蹈表演专业 131.56% 100.00% 99.09%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在社会活动中,2018 年临沂团市委“五四”电视文艺汇演中承担啦啦 操表演任务,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学科竞赛检验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质量,2017、2018 年参加国家级学科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国家级 金牌 31 枚、银牌 12 枚,获国家级奖项学生 300 余人次,极大的提升了该专业的 社会影响力。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100%,专业对口率为 71.20%,就业单位平均满 意率为 97.65%。就业主要去向有:考研、考教师、考公务员以及在健身俱乐部、 健身培训中心等单位或其他岗位,有部分学生自主创业。2018 届毕业生考取研 究生 28 人考取的学校多为 985、211 高校,例如王栋、李聪、田悦、鞠明晓考取 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中国海洋大学等,2018 届毕业生考取教师 9 人;2018 届自主创业学生有 2 名。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体育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已是社会潮流。体育的专业化 需要借助艺术的综合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艺术渗入体育,不仅彰显了体育运动 所特有的竞技魅力,更加提高了体育运动中艺术性的审美价值,丰富了体育运动 的文化底蕴、艺术涵养,夯实了体育作为人类独特社会实践种类的存在根基与持 138 久发展的生存依托。我校办学环境优越,特别针对该专业的教学设备投资建设已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于该专业的社会影响,调动了广大考生的报考积极性,优 质生源充足,加上临沂市区及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表演与健身产业有待开 发,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多。以上资源都为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 保障。 为适应我国体育艺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的需要。通 过实地调研和探讨研究,结合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实 用与国际接轨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方向。经过 10 多年的探索与办学实践,以市 场为导向,以体育艺术事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有效岗位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为主要依据,以建立开放性育人环境、开通从业渠道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为目的,逐渐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建议:首先制订舞蹈表演专业规范;逐步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科学研究与实践;加强国内外 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推进国际化进程;创建体育艺术品牌,促进体育艺术成果 的产业转化。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学历专业技能师资和高水平专业理论师资有待进一步增加。 措施: 1.根据舞蹈表演专业师资缺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特殊的专业师资引进政 策和办法,引进高学历专业技能型师资和高水平专业理论师资。 2.发挥学校师资资源共享优势,建立一支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素质与综合素 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指导教师资格培训与实践,培 育技术精湛、德艺双馨的名师。 4.培养相关专业教师的转型培训,通过进修学习和专业培训,完善和提高专 业理论与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提高其工作待遇,保障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 5.依据新兴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师资梯队建设和 人才储备,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师资的稳定衔接发展。 139 专业十七:音乐学(师范方向)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富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从事中学音乐教学 与研究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晰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受到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的初步训练,保证新入职教师能够适应并引领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在基层教育系统、文化 事业单位等从事音乐教学、文艺活动组织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 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 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 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3)具有热爱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 献的职业道德,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5)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2.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基本的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基本 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2)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 本方法,熟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3)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班队组织、家校合作等基本理论知识。 (4)熟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 140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较好的声乐演唱、弹唱、钢琴伴奏和演奏能力; (2)具有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较好的音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3)具有较好的合唱队(乐队)组织能力,能够在中小学及基层从事演出 组织与策划能力; (4)具备一定的班级管理组织能力; (5)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音乐创作的能力; (6)具备一定外语及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音乐学专业从 2001 年开始招生,后分为师范、民族器乐、音乐艺术管理(2014 年开始招生)三个专业方向。2013 年,该专业入选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 业。该专业学制 4 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途径广泛,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艺术综合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 各级共青团组织艺术工作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者; 各级各类文化馆站、社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等。少部分学生考取艺术类相关专业 或教育学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 2.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在校生共 464 人,其中师范方向 247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总学时 总学分 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672 37 24.7%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 6.7% 专业基础课程 432 27 18% 专业核心课程 496 30.5 20.3% 专业选修课程 336 13 8.7% 141 实践课程 128+26 周 32.5 21.6% 合计 2224+26 周 150 100% 4.优质课程 该专业优质课程有校级精品课程 2 门、特色课程 1 门《沂蒙民间音乐文化》。 5.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学生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不少于 2 学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少于 4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包括教育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社会实践、文章专著作品、学术论文、专利、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级考试、学 术报告、读书活动等。 2018 年我院共十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其中 3 项国家 级、4 项校级重点项目、1 项一般项目、2 个自筹项目。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该专业教学经费包括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和教学差旅费两部分。其中教学日常 运行费用主要用于该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教学差旅费主要用来参加学术会议 等,拓展师生的视野,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具体如下: 表 2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22 130 生均(元) 4940 5263 2.教学设备 该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学生装备了先进的电脑音乐教室、 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等,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了较好的 教学条件。 表 3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308 9208 2018 320 12955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2 486 142 3.教师队伍建设 该专业在加强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外艺术教育专业的师资, 形成了一支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实现了教师队 伍的多元化。 表 4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 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68 4 17 7 57 2 10 32 24 3 21 2018 72 4 17 7 55 2 15 28 27 22 20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该专业实习实训场所主要有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 5 个实训室 和“临沂大剧院”等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 体如下表: 表 5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632 13.54 212 6072.8 5 6 2018 4632 18.75 224 9068.8 5 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该专业完善了宿舍使用电脑的条件,宿舍电脑全部可上校园网,通过 校园网访问 Internet 网,同时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上 机时数,保证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课程都安排了大量的上 机实践及课程设计,上机时数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3)该专业拥有考研教室一口、MIDI 电脑音乐制作教室一口、音乐试听教 室一口、电钢教室三口、微格教室一口,软硬件均为国内一流。 143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围绕“应用”二字做文章,摒弃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 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等 环节,结合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 环节的加强及素质拓展课程的学分制要求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地对应了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扭转了以专业院校以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人才培养 模式带来的培养目标盲目、教学效益低下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名正、言顺、步骤 清晰的效果。 2.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考试考 核方法改革。 音乐学专业(师范方向)构建了以“音乐审美类”课程为统领,以“音乐技 能类”课程为主体,以“音乐教育类”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三个结 合”和“三个统一”课程实施方式。即:个别课、小组课、排练课相结合;技能 课、理论课、实践课相结合;课堂实践、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艺术 的特殊性与音乐教育的规律性相统一;高校音乐师资培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统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统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甚至是教 学环境的改变。教师必然要摒弃多年来形成的教学定式,教师教学将面临新的考 验。为此,研究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成绩评价方案。 例如, “钢琴”教学增加钢琴伴奏的训练内容,将中小学歌曲纳入补充教材。 “声 乐”教学中增加了重唱教学内容,声乐教研室组织教师研究制订重唱的教学方案, 方案包括了教学内容(教材)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学地点与教学环境、教 学实践形式、学业成绩评价形式等。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音乐学院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试考 核模式。如: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变“齐步前进”,为“分 级、分段”教学;结合音乐专业教学特点,变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 ;抓 好“过程管理”,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为“单元考试”、“全程监控” 、 “全方 位评价”;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了“强化实践、讲练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与考试考核 模式的创新过程就如何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课上“教”与课下“练” 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 “压力”与“引力”的关系、 “专业 144 特长”与“综合素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紧紧围绕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五个核心要素,深入抓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 式和考试考核模式的改革,初步创立了相关的教学与考核机制。 3.实践教学机制与特色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艺术实践环节予以强化。努力优化课程结构, 开发社会资源、整合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力度,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例如:将每周四的下午定为集中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组建了多个实践学 习型组织,依托开设“民族器乐排练与实践”“合唱排练与实践”等综合实践课 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团队(实践课程),任选其中一门作为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按照正式课程管理,确定主讲教师,规定课时、学分,制定了严格的考 试考核方案。目前已有多篇学生论文发表。学生演出的作品在 2013 年获得“山 东省泰山文艺奖” 、“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 2014 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 奖”。在 2018 年“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包括 “团体一等奖”在内的 10 项“一等奖”。民族管弦乐《韵》参加山东省第四届大 学生艺术展演。 目前,已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特色课程一门,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 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5 部。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音乐学本科正式就业率 100%、高质量就业率 18.97%。毕业生在社会 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发展良好,成为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出现了秦 鹏楠、叶菲、高瑞、刘洪局、杜鹃、李珊瑚等在专业领域发展非常优秀的众多优 秀校友。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出 国 2 人,考研 4 人,教师编 10 人,从事教育 20 人,其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 务员或事业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表现良好,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良 好,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体现了良好 的临大精神和特质,就业单位满意率 98%左右。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总体评价情况为良好。90%以上用人单位 145 对我校在学生音乐技能培养、人文素养熏陶、职业道德教育、教材选用、课程设 置、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宽 广的知识视野、良好的学术潜质、较强的创新能力。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2017级新生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为97%。 该专业2018级新生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为98%。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 截至2018年11月,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其中国内、国 外考研20余名;取得教师编制和合同制20余人;从事社会教育事业50余人,其 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该专业发展总趋势是践行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的治学方略、办学理 念、办学思路,体现地方特色,围绕沂蒙本土的艺术实践展开。 2.继续强化实践主导的教育模式和地域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3.在教学上建立具有沂蒙地域色彩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利用 沂蒙本土的艺术资源,教育实践环节合理、充分。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构建课程体系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技 能模块细分工作,使专业技能培养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 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2.重视教学内容更新 借鉴国家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建立规范的艺术管理科目课程;继续完善和 科学规范培养方案;重组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146 专业十八:音乐学(民族器乐方向)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富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的、能够在基层教育系统、文化事业单位等从事器乐演奏、教学、文艺活动 开展、乐队组织排练、民族乐器研发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 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事 业心、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热爱教育事业。 (2)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熟悉基础教育教学 改革现状。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与能力要求 (1)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 (2)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 (2)具有较强的器乐演奏、教学和较强的乐队组织与排练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基层从事演出组织 与策划; (4)具备一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音乐创作的能力; (5)了解民族乐器及民族器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承历史,初步具备科学研究 能力及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民族乐器的研发、制作及鉴定等能力; (6)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7)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 147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8)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 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9)具备一定外语及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0)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能力; (11)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交流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音乐学专业从 2001 年开始招生,后分为师范、民族器乐、音乐艺术管理(2014 年开始招生)三个专业方向。2013 年,该专业入选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 业。该专业学制 4 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途径广泛,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艺术综合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 各级共青团组织艺术工作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者; 各级各类文化馆站、社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等。少部分学生考取艺术类相关专业 或教育学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 2.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在校生共 464 人,其中民族器乐方向 103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总学时 总学分 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672 37 24.3%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 6.6% 专业基础课程 352 30 19.7% 专业核心课程 352 25 16.4% 专业选修课程 288 12 7.9% 448+26 周 38 25% 2272+26 周 152 100%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148 4.优质课程 该专业优质课程有校级精品课程 2 门、特色课程 1 门。 5.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学生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不少于 2 学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少于 4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包括教育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社会实践、文章专著作品、学术论文、专利、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级考试、学 术报告、读书活动等。 2018 年我院共十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其中 3 项国家 级、4 项校级重点项目、1 项一般项目、2 个自筹项目。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该专业教学经费包括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和教学差旅费两部分。其中教学日常 运行费用主要用于该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教学差旅费主要用来参加学术会议 等,拓展师生的视野,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具体如下: 表 2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0.5 35.5 生均(元) 4254 3447 2.教学设备 该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学生装备了先进的电脑音乐教室、 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等,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了较好的 教学条件。 表 3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76.8 9208 2018 86.8 10457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0 970 149 3.教师队伍建设 该专业在加强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外艺术教育专业的师资, 形成了一支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实现了教师队 伍的多元化。 表 4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 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68 4 17 7 57 2 10 32 24 3 21 2018 72 4 17 7 55 2 15 28 27 22 20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该专业实习实训场所主要有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 5 个实训室 和“临沂大剧院”等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 体如下表: 表 5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632 13.54 212 6072.8 5 6 2018 4632 18.75 224 9068.8 5 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该专业完善了宿舍使用电脑的条件,宿舍电脑全部可上校园网,通过 校园网访问 Internet 网,同时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上 机时数,保证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课程都安排了大量的上 机实践及课程设计,上机时数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3)该专业拥有考研教室一口、MIDI 电脑音乐制作教室一口、音乐试听教 室一口、电钢教室三口、微格教室一口,软硬件均为国内一流。 150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围绕“应用”二字做文章,摒弃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 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等 环节,结合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 环节的加强及素质拓展课程的学分制要求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地对应了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扭转了以专业院校以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人才培养 模式带来的培养目标盲目、教学效益低下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名正、言顺、步骤 清晰的效果。 2.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考试考 核方法改革。 音乐学专业(民族器乐方向)构建以“音乐审美类”课程为统领,以“音乐 技能”课程为主体,以“乐队排练与实践”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三 个结合”和“三个统一”课程实施方式。即:个别课、小组课、排练课相结合; 技能课、理论课、实践课相结合;课堂实践、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才 培养方案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甚至是教学环境的 改变。教师必然要摒弃多年来形成的教学定式,教师教学将面临新的考验。为此, 研究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成绩评价方案。方案包括 了教学内容(教材)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学地点与教学环境、教学实践形 式、学业成绩评价形式等。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音乐学院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试考 核模式。如: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变“齐步前进”,为“分 级、分段”教学;结合音乐专业教学特点,变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 ;抓 好“过程管理”,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为“单元考试”、“全程监控” 、 “全方 位评价”;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了“强化实践、讲练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与考试考核 模式的创新过程就如何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课上“教”与课下“练” 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 “压力”与“引力”的关系、 “专业 特长”与“综合素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紧紧围绕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五个核心要素,深入抓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 式和考试考核模式的改革,初步创立了相关的教学与考核机制。 151 3.实践教学机制与特色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艺术实践环节予以强化。努力优化课程结构, 开发社会资源、整合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力度,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例如:将每周四的下午定为集中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组建了多个实践学 习型组织,依托开设“民族器乐排练与实践”“合唱排练与实践”等综合实践课 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团队(实践课程),任选其中一门作为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按照正式课程管理,确定主讲教师,规定课时、学分,制定了严格的考 试考核方案。目前已有多篇学生论文发表。学生演出的作品在 2013 年获得“山 东省泰山文艺奖” 、“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 2014 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 奖”。在 2018 年“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包括 “团体一等奖”在内的 10 项“一等奖”。民族管弦乐《韵》参加山东省第四届大 学生艺术展演。 目前,已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特色课程一门,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 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5 部。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音乐学本科正式就业率 100%、高质量就业率 20%。毕业生在社会特 别是在专业领域发展良好,成为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出现了秦鹏 楠、叶菲、高瑞、刘洪局、杜鹃、李珊瑚等在专业领域发展非常优秀的众多优秀 校友。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其中 考研 2 人,事业编 1 人,从事教育 4 人,其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务员或事业 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表现良好,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良 好,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体现了良好 的临大精神和特质,就业单位满意率 98%左右。 2.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评价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符合社会艺术教育发展需要,培养 的毕业生能学以致用。 152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 2018 级新生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为 98%。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 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其中国内、 国外考研 20 余名;取得教师编制和合同制 20 余人;从事社会教育事业 50 余人, 其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该专业发展总趋势是践行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体现地方特色,围绕沂蒙本土的艺术实践展开。 2.继续强化实践主导的教育模式和地域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3.在教学上建立具有沂蒙地域色彩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利用沂 蒙本土的艺术资源,教育实践环节合理、充分。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该专业方向从 2012 年开始招生,目前有 2 届毕业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结合毕业生反馈的就业、创业信息等做为导向,做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逐渐理顺培养思路。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该专业方向与音乐学师范方向师资共享,但部分专业方向课程尚缺乏必 要师资,需要进一步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和引进民族器乐方向的师资。 153 专业十九:音乐学(艺术管理方向)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音乐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演艺策划与组织管理能 力,了解音乐艺术产业与市场规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从事音 乐艺术经营与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教 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热 爱艺术管理事业,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2.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3.具有热爱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 职业道德,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体 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 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了解基本的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自 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2.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艺术管理理论知识。 3.熟悉艺术发展基本规律、掌握音乐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 方法。 4.熟悉艺术市场的改革现状。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扎实的音乐艺术管理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 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交流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有 154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合作等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能够 较好地胜任与人的沟通交流工作。 3.具备一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艺术管理、制作、编辑能力;能够在基层从事 演出组织、策划管理能力。 4.熟悉艺术市场,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 能力。 5.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音乐学专业从 2001 年开始招生,后分为师范、民族器乐、音乐艺术管理(2014 年开始招生)三个专业方向。2013 年,该专业入选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 业。该专业学制 4 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途径广泛,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艺术综合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 各级共青团组织艺术工作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者; 各级各类文化馆站、社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等。少部分学生考取艺术类相关专业 或教育学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等。 2.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在校生共 464 人,其中音乐艺术管理方向 114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总学时 总学分 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672 37 24.5%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 6.6% 专业基础课程 208 18 11.9% 专业核心课程 480 26 14.6% 专业选修课程 288 12 7.9% 实践课程 48 周 48 31.8% 合计 1808+48 周 151 100% 155 4.优质课程 该专业优质课程有校级精品课程 2 门、特色课程 1 门。 5.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学生修读创新创业类课程不少于 2 学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少于 4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包括教育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社会实践、文章专著作品、学术论文、专利、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级考试、学 术报告、读书活动等。 2018 年我院共十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其中 3 项国家 级、4 项校级重点项目、1 项一般项目、2 个自筹项目。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该专业教学经费包括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和教学差旅费两部分。其中教学日常 运行费用主要用于该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教学差旅费主要用来参加学术会议 等,拓展师生的视野,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具体如下: 表 2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22 130 生均(元) 2629 2801 2.教学设备 该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学生装备了先进的电脑音乐教室、 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等,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了较好的 教学条件。 表 3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教学设备统计表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308 6638 2018 320 6896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2 258 156 3.教师队伍建设 该专业在加强自身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外艺术教育专业的师资, 形成了一支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实现了教师队 伍的多元化。 表 4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总 人 数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2017 68 4 17 7 57 2 10 32 24 3 21 2018 72 4 17 7 55 2 15 28 27 22 20 年度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该专业实习实训场所主要有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 5 个实训室 和“临沭县广播电视台”等 10 余个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具体如下表: 表 5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632 13.54 212 6072.8 5 6 2018 4632 18.75 224 9068.8 5 10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该专业完善了宿舍使用电脑的条件,宿舍电脑全部可上校园网,通过 校园网访问 Internet 网,同时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上 机时数,保证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课程都安排了大量的上 机实践及课程设计,上机时数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3)该专业拥有考研教室一口、MIDI 电脑音乐制作教室一口、音乐试听教 室一口、电钢教室三口、微格教室一口,软硬件均为国内一流。 157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围绕“应用”二字做文章,摒弃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 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设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 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等 环节,结合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 环节的加强及素质拓展课程的学分制要求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地对应了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扭转了以专业院校以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人才培养 模式带来的培养目标盲目、教学效益低下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名正、言顺、步骤 清晰的效果。 2.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考试考 核方法改革。 音乐学专业(艺术管理方向)构建了以“音乐审美类”课程为统领,以艺术 管理和技能类课程为主体,以“音乐教育类”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确立了“三 个结合”和“三个统一”的课程实施方式。即:个别课、小组课、排练课相结合; 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相结合;课堂实践、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 艺术的特殊性与音乐教育的规律性相统一;高校音乐师资培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 相统一;多元化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统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甚至是教 学环境的改变。教师必然要摒弃多年来形成的教学定式,教师教学将面临新的考 验。为此,研究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成绩评价方案。 例如,艺术管理类课程增加了《艺术经纪人》《艺管策划周》等实用性更强的课 程; “钢琴”教学增加钢琴伴奏的训练内容,将中小学歌曲纳入补充教材; “声乐” 教学中增加了重唱教学内容,声乐教研室组织教师研究制订重唱的教学方案,方 案包括了教学内容(教材)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学地点与教学环境、教学 实践形式、学业成绩评价形式等。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音乐学院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试考 核模式。如: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变“齐步前进”,为“分 级、分段”教学;结合音乐专业教学特点,变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 ;抓 好“过程管理”,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为“单元考试”、“全程监控” 、 “全方 位评价”;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了“强化实践、讲练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与考试考核 模式的创新过程就如何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课上“教”与课下“练” 158 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 “压力”与“引力”的关系、 “专业 特长”与“综合素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紧紧围绕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五个核心要素,深入抓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 式和考试考核模式的改革,初步创立了相关的教学与考核机制。 3.实践教学机制与特色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艺术实践环节予以强化。努力优化课程结构, 开发社会资源、整合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力度,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例如:将每周四的下午定为集中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组建了多个实践学 习型组织,依托开设“民族器乐排练与实践”“合唱排练与实践”等综合实践课 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团队(实践课程),任选其中一门作为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按照正式课程管理,确定主讲教师,规定课时、学分,制定了严格的考 试考核方案。目前已有多篇学生论文发表。学生演出的作品在 2013 年获得“山 东省泰山文艺奖” 、“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 2014 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 奖”。在 2018 年“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包括 “团体一等奖”在内的 10 项“一等奖”。民族管弦乐《韵》参加山东省第四届大 学生艺术展演。 目前,已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特色课程一门,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 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5 部。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音乐学本科正式就业率100%、高质量就业率18.97%。毕业生在社会 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发展良好,成为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艺术人才。出现了 秦鹏楠、叶菲、高瑞、刘洪局、杜鹃、李珊瑚等在专业领域发展非常优秀的众 多优秀校友。截至2018年11月,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 出国2人,考研4人,教师编10人,从事教育20人,其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 务员或事业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表现良好,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 良好,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体现了 良好的临大精神和特质,就业单位满意率98%左右。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总体评价情况为良好。90%以上用人单位 159 对我校在学生音乐技能培养、人文素养熏陶、职业道德教育、教材选用、课程设 置、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宽 广的知识视野、良好的学术潜质、较强的创新能力。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2017级新生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为97%。 该专业2018级新生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报到率均为98%。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 截至2018年11月,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布全省各地,其中国内、国 外考研20余名;取得教师编制和合同制20余人;从事社会教育事业50余人,其 他同学自主创业或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发展情况良好。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该专业发展总趋势是践行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的治学方略、办学理 念、办学思路,体现地方特色,围绕沂蒙本土的艺术实践展开。 2.继续强化实践主导的教育模式和地域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3.在教学上建立具有沂蒙地域色彩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利用 沂蒙本土的艺术资源,教育实践环节合理、充分。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构建课程体系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技 能模块细分工作,使专业技能培养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 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2.重视教学内容更新 借鉴国家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建立规范的艺术管理科目课程;继续完善和 科学规范培养方案;重组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160 专业二十:舞蹈学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 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事农村教育教 学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3)具有热爱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 献的职业道德,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一定的美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2)掌握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具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舞蹈表演、编创导知识; (4)掌握音乐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知识,初步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工 作的相关知识; (6)具备一定外语及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基本运用舞蹈知识的能力: (2)具备能够在中小学及基层从事演出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 (3)具备一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舞蹈音乐剪辑能力; (4)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161 (6)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 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7)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的 基本方法,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舞蹈学本科专业于 2003 年开始招生,学制 4 年,学科门类属于艺术学,授 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现有在校生共 96 人。其中 2015 级 19 人,2016 级 26 人,2017 级 31 人,2018 级 2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总学时 总学分 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672 37 24.3%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 6.6% 专业基础课程 608 24 15.8% 专业核心课程 720 23 15.1% 专业选修课程 416 16 10.5% 实践课程 576+26 周 42 27.6% 合计 3152+26 周 152 100%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4.优质课程 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是形成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件,是实现 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优质课程建设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 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舞蹈学专业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 业内涵发展。 目前该专业开设的《舞蹈编导》 、 《舞蹈剧目》等课程依托“蒙山沂水”的大 型室内、室外演出活动作为专业实践平台, “蒙山沂水”曾获 2014 年“泰山文艺 奖”。 162 5.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各类学科竞赛和国 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活动作 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机制、课程、平台三大建设为主线,整体构 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机制建设上,该专业深入落实《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实施意见》 , 突出强调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全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唤醒与培养,落实好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开出,帮助学 生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求职技能;以“一院一品牌”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四 进”艺术实践品牌活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 作,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继续以“沂蒙畅想” 、 “沂蒙印象”提升排演,专业汇报演出及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省科技文化艺术节 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积极鼓励推荐学生 参加省级以上高层次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及创业大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 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创业典型,开展“创在临大”创业实践行和 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在平台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各科学科参与学科竞赛和国 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 年,舞蹈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省级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 5 篇;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 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得省级 及以上奖项达 90 余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为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专业 建设中,且实行专款专用。舞蹈学专业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基本条件等建设费 用。 表 2 舞蹈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9 60 生均(元) 5052 6250 163 2.教学设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内教 学条件基本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以“蒙山沂水”排练与演出为平台,以舞蹈教室、 音乐厅以及学校大剧院为基础,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优良的教学条件,为 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表 3 舞蹈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设备值(万元)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2017 108.8 9208 2018 110.8 11541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2 208 3.教师队伍 该专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 6 名, 1 人曾获临沂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1 人曾获校青年教学能手称号。该专业还聘请 3 名优秀的校外兼职教师。 表 4 舞蹈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外聘 人数 2017 9 0 1 0 7 0 1 1 7 0 3 2018 6 0 1 0 5 0 1 2 3 0 4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与该专业签约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临沂大剧院、蒙山沂水演艺集团、罗庄 区青少年宫、晓雯音乐学校晓雯音乐学校等,引导学生深入一线参观体验,对所 学理论、技能进行反思,重新解读,并加以检验,从而转化为个人的实践型知识。 同时保证为每届本科生集中开展一个学期的“蒙山沂水”演出活动或顶岗实习。 表 5 舞蹈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1550 13.22 70.9 6061.6 5 6 2018 1550 16.15 75 7812.5 5 7 164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以“厚基础、强素质、多方向”为核心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符合规律的 “1+2+1”培养模式。 一年级主要进行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拥有广博的人文和 科学素养,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三年级主要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按照突出实效性的原 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主干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 方向课程则以就业为导向,供学生灵活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课 程模块。 四年级安排实习和学位论文设计课程,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和 科研实践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 立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立足教学内容的性质,鼓励教师构建个性化、特色化 的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律,不断改革 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符合“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即教师讲授占 1/3, 学生自学占 1/3,舞台实践占 1/3)。 五、培养质量 该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地位,丰富学生深厚的理论功底,在掌 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据 2017 届毕业生 就业单位的反馈,他们在工作中具有适应能力强、自主发展动力足等特点。毕业 生秉持关爱学生、合作反思的专业品质,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已成为用人单 位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 声誉,学生们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强烈,2018 级省内外一志愿的报到达到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舞蹈学专业毕业生正式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 60%,出国 1 人,考研 1 人,从事教育 3 人。就业单位为全省各地,外生源学生基本回生源地。 部分同学在文化传媒公司等公司工作或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还有部分学生选 择了自主创业,发展情况良好。 165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国家对基础艺术教育的重视,社会舞蹈教育以及中小学、幼儿园舞蹈教 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使舞蹈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飞速提高。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第一,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学生毕业后承担参加教师招考进入中小 学教学所需的学科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尚显薄弱。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循着“产出成果 导向”的课程设置思路,围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 小学师资的人才目标,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当前一是要强化学院内部课程共享、资源共享,引导舞蹈学专业学生选修音 乐学师范类部分课程,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学科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复 合型的学科素养;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在专业 技能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立足课程性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教学体系形成。 对专业实践类课程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定要求学生深入教学实践基地, 立足现场、立足实际,在调查中、观摩中、思考中、访谈中完成。 166 专业二十一:美术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习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宽广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沂蒙精神特质,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系统掌握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 具备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热爱中学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美术教学教研能力和 团队合作意识,适应区域中学美术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骨干教师。学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能够胜任中学美术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彻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沂蒙精神。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及诚信意识, 遵守中学教师职业规范,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 爱之心的优秀美术教师。 2.[教育情怀] 热爱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理解中学美术教育工作的意义,具 有扎根基层一线美术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熟悉、掌握国家课程标准。在教学 中要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和艺术个性,耐心指导,做学生锤 炼品格、学习知识、艺术创新的引路人。 3.[基本素养] 具有全球化视野,具备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 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具备一 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美术及相关学科信息。能够掌握一门 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4.[专业素养] 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法技能知识。具备美 术学专业扎实基本功和一定的造型能力。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法与形式 特征,开展一定的美术创作实践。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能够将美术理论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了解美术与其它交叉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 系,认识美术在审美教育、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教学能力] 了解中学美术教育基本情况,掌握中学美术教学基本理论, 167 具有较强的美术教学基本功。熟悉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策 略:包括教学方法与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备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手段设计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意识。灵活运用教师语言,规范使用三字一 话教学。 6.[班级指导]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体验班级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德育 活动、美育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 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术教育活动。 7.[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 值,能够结合美术理论、美术技能让中学生了解审美教育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参与组织和美术有关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学会在美育活动中对中 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学会反思] 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教 学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针对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和研 究,不断改进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9.[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理解并发挥学习 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设置 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于 2001 年开始招生,经过 17 年的建设,目前是教 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试点改革专业,已经逐步形成了 油画、中国画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已毕业学生 5000 余人。 2.专业发展 美术学专业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师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2010 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体艺厅[2010]1 号文,美术学专 业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专业。2012 年,美术学被确定为临沂大学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临沂大学重点建设 专业。美术学专业拥有校级精品课程 3 门(《油画静物》 《外国美术作品鉴赏》 《素 描》。 近年来,广大教师在中国画、油画两个研究方向,做了深入研究,先后入选 国家级展览十余次,省级展览二十余次。承担省厅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在省内 有一定影响;中国画创作团队研究成果显著。 168 (二)在校生规模 美术学专业现有在校学生四届,2015 级 90 人,2016 级 82 人,2017 级 76 人,2018 级 60 人,共计 308 人。 (三)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法(暂行)》 《临 沂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 (临大校办发[2018]8 号)文件精神,持续 推动美术学专业的师范认证工作,本着深刻剖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了解地方基础美术教育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2017 年、2018 年分别在 2015 版培养方案在的基础上对培养 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几大部分 组成,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 1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4.68% 724 23.79% 选修课程 12 7.79% 192 6.31% 基础课程 11 7.14% 288 9.46% 核心课程 20.5 13.31% 592 19.45% 选修课程 31.5 20.46% 976 32.06% 必修课程 11 7.14% 208 6.83% 选修课程 3 1.95% 64 2.1% 必修 27 17.53% 154 100% 3044 100%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表 2 实践课程统计 类 别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周数 实验课时 65 42.21% 2000 8 素质拓展 2 1.3% 教学技能实践 1 0.65% 32 专业能力提升 1 0.65% 32 教育见习研习与教育实习 9 5.84% 18 毕业设计(论文) 6 3.9% 6 84 54.55% 合 计 169 2064 32 (四)创新创业教育 1.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实践、从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学术讲座、专 业阅读、志愿者服务、社团等公益活动。 2.学生实践 美术学专业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设多处校内外实践基地。结 合相关专业展赛、教师在研项目以及直接到企业寻课题等形式与专业课程对接, 进行实战性的定位课题训练,明确实战课题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 条件。本专业学生不但在各类大奖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 专业优势,深得用人单位好评。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20172018 学年美术学专业学生在各类美术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26 人次。 3 名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 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评山东省 优秀学士论文。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8.4 32 生均值(元) 1049 1038 (二)教学设备 表 4 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2017 592.35 16184 2018 587 19058 (三)教师队伍建设 历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43 人,具有教授职称的 7 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 13 人。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27 人,硕博比占 67%。从 170 年龄结构看,35 岁(含)以下青年教师 6 人,35-45 教师 17 人。45-55 岁教师 19 人。 美术学拥有一支以硕士及中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的师资队伍。 表 5 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师 总人 数 学位结构比 例(℅) 职称结构比例 (℅) 博士 硕士 教 授 副教 授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以 下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2017 39 3 20 8 11 20 1 16 18 2 0 2018 43 2 27 7 13 23 1 19 17 6 0 年度 年龄结构比例(℅) (四)实习基地 美术学专业现有语言综合验教学中心、艺术验教学中心两个省部级实验教学 中心。美术学专业拥有高配置计算机设计室、绘画室、展厅、高仿真画临摹室、 雕塑、陶艺制作生产线和黄山、婺源、太行山、沂蒙山、太湖等多处学生写生基 地,在各县均设有教学实践基地,为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 表 6 美术学专业(本科师范)实习场所数量统计表 年度 实习场所数量(个) 2017 12 2018 13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 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所有主干课程均构筑一个网络平台,丰富 网络教学内容,逐步实行教学教务的网络化管理,保障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 益,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学校图书馆拥 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库、中华数字书苑艺术图片库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 发挥专业优势,将地方优质资源变为课程,为研究、弘扬沂蒙文化,服务沂 171 蒙做出贡献,逐步凝练成为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 调了“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在课程设置中有:《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 、 《绘画构图》、 《中国画创作实践》 、 《油画创作实践》等课程;这些理念、设计以 及实际课程都从宏观上积极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师课 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确定了美术学本科办学的特色追求。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依据学校国际视野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抓紧人才培养“师范性” 、 “本土 性”、 “实用性” 、 “国际性”特点,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用性人 才,打造美术学特色品牌。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符合国家社 会发展需要,密切配合社会需求。 (二)合作办学 坚持“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重点要放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 提升服务沂蒙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通过校企、校事合作方式,重点加强挖掘和整理沂蒙美术资源工作,实现对沂蒙 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学院老师与临沂市文广新局、临沂市美术馆、临沂 画院、临沂市华强集团等单位均有深入的合作,切实体现了为地方服务的特色。 (三)教学管理 1.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适应学校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 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以培养方案修订和单门课程建设为重点, 以课程要素为基本建设单位,对所有本科课程进行全面建设,加大了师范性课程 比重,从根本上改变了注重专业性,弱化师范性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 进行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 4 年,修业年限为 3-6 年。学生在修满学分且完成全部培养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毕业,但修业年 限不得少于三年;未修满学分和未完成培养方案的,可以延后毕业,但修业年 限一般不超过六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所有在校生均分配有学业导师,实现 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特点的学业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 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制度,继续实施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师之 172 间相互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加强教学评估检查 工作,提出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新教学 计划落实率达到 100%,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共有 120 人,初次就业率为 99.15%。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因美术学专业特色突出,针对性较强,专业覆盖面相对较窄,而美术学专业 的毕业生也相对会有专业情节,毕业后没有考研的同学大多数都会一边工作一边 再次准备美术教师的招考,2018 年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56%。 (三)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专业就业分布行业主要为美术教师、培 训机构教师。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 92%,近年来,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地方美术艺术活 动 24 项 1000 余人次,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社会对美术学专业的评价为比较务 实、勤奋,整体评价比较高。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在大学第四年进入实习单位实习 实训,可获得实际教学经验。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就业质量明显 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教育机构或选择考研深造,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表现,这些毕业生大多分布在教育、文化等部门, 很多已发展成长为专业骨干。除了到用人单位工作外,很多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开办美术培训、书画装裱机构等。 173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艺术素养深受社会重视,社会对美术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也带动了美 术学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从重视美术技能的培训转向关注人性的存在;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教过 程转向人的感性的认知过程;由对知识的狭隘把握转向无限性的知识理解;从单 一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个性培养、个性选择、个人参与、个 人创造;从单一传授美术教学转向探讨艺术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艺术与其 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研究艺术学科共同的美学价值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单纯的美术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如把社会美 术馆、书画院等活动场所作为大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标的落实及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启动,基础教育美术 师资被重视程度回升。在东部发达省份,选择将来做基础教育美术教师职业的美 术专业学生正日益增多。从近几年的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看,报考中小学美术教师 的人数一年间人数增长一倍。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美术学专业应时而变的专业建 设发展态势却并不明显,美术学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更新的 自觉意识、前沿研究等均滞后于形势需要。必须改变单一学科的专业技能教育, 吸收和创造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独创精神, 将单一、片面的美术教育转向培养适应社会、多维、灵活、综合和具有创造性能 力的新时代人才,这是美术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我校美术学专 业今后的发展应该做好如下两点: 1.紧扣“师范性” 、 “本土性”、 “实用性”、 “国际性”特点,借鉴国际优质教 育资源,积极引进和利用高水平师资力量,努力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国际化视 野的实用性人才,打造办学品牌, 形成办学特色。 2.依托沂蒙历史文化背景,利用师范类专业的优势,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以沂蒙地域文化为平台,开发相关教学、科研项目,形成研究特色, 为弘扬沂蒙 文化,服务沂蒙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问题: 1.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43 名专任教师中,45 岁以上教师人数比例偏高。专业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 不足。 174 2.教学研究成效不够显著 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缺少高层次教学改革项目和优秀教 学成果。美术学专业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与学校 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够 美术学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观念过于老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重专业轻师范的教学模式未从跟办上得到转变。 (二)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方面 为了弥补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问题,美术学院积极招聘年轻博士, 改善日益老化的教师结构。同时,加大校外专家来讲学的力度,相关专业教师随 堂听课学习提高,大大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取得了良好效果。 2.教学科研方面 教学研究方面,每门课程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来提高 教师对专业的师范性认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方面,进 一步整合科研队伍,成立创作研究团队与理论研究团队。利用团队优势,提高整 体科研水平。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 为深入了解国内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充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进行,美术学院本着务实有效的精神 在近半年来对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不同方式、不形渠道进行了较为 充分的调研。美术学院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实地观摩、考察交流及拜访专家、现 场访谈等不同方式,对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 及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师范认证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较为全 面的了解和分析。特别是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孔新苗教授给 出了许多中肯及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院美术学专业重新审视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统一 了教师的认识,并得到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具体 指导与建议,这有利于巩固我院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专业顶层设计, 为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有效推进夯实了基础。 175 专业二十二:书法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掌握书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经过基本的五种书体训练、篆刻训练,具有应用五种书体创作、篆刻创 作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书法教育部门及相关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理 论研究、书法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等 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书法人才。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 际视野。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 的书法创作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书法 艺术、书法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 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 掌握书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法;系统掌握五种书体创 作、篆刻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包括中国书法史、书 法美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篆刻等基本技法;具有从事书法教学和创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中外书法现 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书法新理念;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 国语,能够基本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与理论 研究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 了解美术学、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 关专业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具备利用所学 的书法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书法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图像、文 字、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掌握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176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书法学专业于 2004 年首次招生。已经逐步形成了书法教育、书法理论与创 作两个专业方向。2015 年获批校级“高素质应用型书法人才培养实验区”。该专 业拥有山东省羲之书法研究中心(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省书法文化产业开发研 究基地(山东省委宣传部) ,省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书法教育培训示 范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书法学专业现有普通在校学生总计 336 人。其中, 2015 级 114 人,2016 级 94 人,2017 级 64 人,2018 级 64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书法学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704 432 272 42 31 11 28.3%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92 192 0 12 12 0 8.1%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528 208 320 23 13 10 15.49%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624 192 432 25.5 12 13.5 17.2%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96 116 380 21 8 13 14.1% 必修 23 周 0 23 周 25 0 25 16.8% 2544 +23 周 1140 1404 +23 周 148.5 76 72.5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48.82% 4.优质课程 表 2 书法学专业优质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评价等级 评选年度 资助经费(万元) 羲之书法 房彬 校级 MOOCs 课程 2014 1 楷书创作 房彬 校级特色课程 2014 1 笔墨时空 房彬 校级网络开放课程 2014 1 177 5.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导 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发挥专业优势,倡导学以致用。该专业师生以传承 沂蒙精神为己任,立足沂蒙精神,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2018 年元旦期间 在临沂市美术馆展出,时任临沂市委组织部部长任刚出席开幕,对此次展览给予 高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该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已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 项,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型大学建 设贡献力量。 三、培养条件 作为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具有得天独厚的书法文化土壤和坚实的书法群 众基础,书学氛围浓厚,发展空间广阔。这为建立高等教育书法学专业提供了基 础、保障与契机,也是弘扬“书圣”传统、强化地域文化特色的必然要求。 2008 年已申报成为省文化厅重点学科“书法学”。已经逐步形成了王羲之书 法艺术研究、本地书法研究等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以及书法理论与创 作、书法教育两个专业方向。近年来,本学科研究成员发表有关书法方面的论文 近 30 余篇,承担省、厅级科研立项 10 余项。该专业已毕业学生 822 人,其中 60 人选择其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各类书法比赛中,我校同学也崭露头 角,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290 人次,其中国家级 40 余人次。 经过十年的努力,书法学专业已发展成为基础比较坚实、特色鲜明、人才培 养质量较高的临沂大学办学窗口专业。书法学专业建设初见成效,在学术研究、 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为 学校赢得了“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光明日报》2013 年 2 月曾对学 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专题报道。中国科教评价网最近公布了 2017—2018 年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我校书法学专业名列该专业排行榜第 4 位,引起 社会的普遍关注。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书法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1.22 43.87 生均(元) 1170.55 1305.65 178 2.教学设备 表 4 书法学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2017 560.5 12167 2018 560.5 15314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书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8 0 3 2 5 1 1 4 2 1 3 2018 7 1 1 2 5 0 3 4 0 1 3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6 书法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050 2.29 560.5 12167 10 7 2018 1050 2.45 560.5 13125 10 7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专业老师在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对如何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进行了很好的探索。部分教师课外专门开辟了网上课堂,增加学生学习的 自主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师生交流平台。继续完善书法慕课课程《笔 墨时空》建设,累计有青岛理工大学等全国 39 所高校选课,选课人数超过 30000 余人。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坚持立足沂蒙,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服务战略 坚持依托社会、合作办学、开放办学的经营战略;坚持人才培养、推广服务、 179 研究与传承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2.依托地方优势,注重特色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了羲之书法学院、羲之书法研究院、山东省羲之书法研究 基地、山东羲之书法研究中心、银雀山简牍艺术研究所。 3.注重国内国际交流 书法学师生多次走访名师、外出访学。与兄弟院校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内 外学术会议及高端论坛,学院积极承办国内外书画展览,与韩国、日本、美国等 国家高校交流合作。 4.整合社会资源,开设专家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社会资源,邀请国内外专家开设课程。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9 月,书法学专业 2017 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 822 人,就业率 为 100%。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100%。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 提高,达 96%。 表 7 书法学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毕业生数 入伍 网签 升学 自主创业 劳动合同 人数 133 0 3 2 17 111 比例(%) 100 0 2.25 1.5 12.78 83.45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在各类书法比赛中,书法学专业同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50 余人次,其中 国家级奖项 10 人次。书法学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中心”2017-2018 年中国大 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排名第 4 位。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 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有毕业生进中学等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者比较多,部分学生进入中国 艺术研究院书法学院、高校、博物馆等研究教育机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 专业意识强,专业思想巩固,工作扎实,有较强的创新和应变能力。例如书法学 180 专业学生张衡,在校期间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书法纪念品设计与开 发”顺利获批,开展创业训练项目中开发产品多达 30 多种,其中以书法文化产 品最多,项目得到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开发产品获得临沂市第一届文化 产品创意大赛二等奖、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铜奖,学生个人也获得临沂大学学生 创业标兵荣誉称号。书法学专业学生庞道稳,毕业后在北京创立书法培训机构, 培训学员主要针对中小学书法训练,招收学员达 500 人,年收入近百万,现已开 始筹备开办分校。书法学毕业生潘明政在临沂举办书法培训机构,已有 3 家分 校。2018 年度获批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15 人次获创新 创业奖学金,获奖金额达 9800 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该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和后盾,从学科发展趋势看当前的书法专业建设,其基 础有二:一是书法学习、创作、展览、专业报刊、古籍整理、学术研究、学术会 议、评论、教育、社团组织、出版物等方方面面,均已取得骄人业绩。二是师范 院校、美术与艺术院校、综合大学,都有书法教育,从大专、本科、硕士与博士 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到书法学习与鉴赏,可谓品类齐备。这种情形真实反映 了当代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需求。 目前山东高校中书法学科研究靠前的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 大学、聊城大学和临沂大学。临沂大学书法学科的发展起步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 以王羲之、诸葛亮研究室为起点,后发展为沂蒙历史人物研究所,出现了王汝涛 等有世界影响的王羲之研究专家,后有徐玉如、宋吉昊等一批新秀。研究范围涵 盖书法学科研究各领域。因此,临沂书法研究基础扎实,成果在全省高校中名列 前茅。 书法专业发展受到时代限制。书法艺术虽然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数千年 历史,但作为独立专业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我国最早以书法专业设立硕士 博士专业不过 20 多年历史。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经常手写的人员越来越少, 会写字、写好字的人才越来越少,研究书法艺术的人员相对过去自然减少,书法 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其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号召书 法教育从中小学抓起,从三级学科提升为二级学科,以期引导学科与专业发展。 弘扬书法传统是山东省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弘扬临沂书圣艺术的需要。自 古以来山东是书法文化大省,从出土文物看,最早的文字如莒县北辛文化时期陶 土“山、云、太阳”型图案被鉴定为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其后历朝历代文 物中书法文化均有发现;以琅琊王羲之、颜真卿等为核心,书法大家不断涌现, 凸显了临沂书法文化在山东乃至全国的突出地位。1972 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 181 出土的汉代竹简《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震惊世界。这是临沂保存较好、也 较完整的古代书法作品。近年来,在其他汉墓中出土发现了大量壁画、汉砖等文 物,其中有不少书法作品。自秦以降,这里书法名家辈出,秦代大将蒙恬是蒙阴 人,曾改良过毛笔,为中国书法作出了贡献;三国诸葛亮是沂南人,在青少年时 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魏晋南 北朝时期,临沂以琅琊王氏家族为核心,书法家辈出,书圣王羲之,其子王徽之、 王献之均是著名书法大家,另有王珣、王志等王氏家族书法大家多人;唐代书法 家颜真卿祖籍是临沂费县人,颜氏家族书法大家还有颜延之、颜之推、颜师古等; 明清时期,苍山宋氏家族、莒南庄氏家族等也出过不少书法家。琅琊书法艺术一 脉相承,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我省正在着力推进包括书 法文化产业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工作。为弘扬书圣书法文化,临沂市早在十年前 就提出建设书法名城目标,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数十亿建设了软硬件条件,如建 成全国唯一的大型书法文化广场,建成书圣阁、书圣碑塔,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国 际性“书圣文化艺术节” ,与书法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链初具规模,临沂对高水 平书法人才的需求列全省之首。 作为书法教育大省,亟需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适应书法文化大省对人才的需 求,发展书法专业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共有 180 多所高校设有书法教育本科专业, 年招生总数 4000 多人,山东省有 8 所高校招收书法教育本科生,年招生山东籍 本科生 500 人左右,约占全国招生数的四分之一;外省每年高校在山东招收书法 专业本科生数量约 500 人左右。足见山东是书法专业本科生主要生源地和书法教 育大省。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师生比虽然逐步趋向合理,但仍需改善 整改措施:专业教师采取理论知识合堂讲授,技能知识分班辅导的办法。这 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教师略有不足的情况。 2.中青年学术及专业带头人尚有欠缺 整改措施:根据书法学专业的师资情况,通过实施帮扶、外出培训学习、加 强学术交流、实施学术报告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选派现有年轻教师进 修、培训,进名校,拜名师,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水平。引进高水平的中 青年学术骨干,改善书法学专业人才梯队结构。培养中青年学术及专业带头人。 鼓励年青教师提高学历。2019 年引进书法学博士、学术带头人 1-2 名。 182 专业二十三:视觉传达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 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扎实 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能力,具有广阔的专业视野和创新的开拓能力, 能够在设计机构、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培训 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 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 视野。 (2)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 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设计师应有的人文素 质和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 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制作技能。 (2)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基本阅读本专业 外文文献资料。 (3)了解有关视觉传达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 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美术学、设计学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获取视觉传达设计前言知识、拓展设计领域、自主学习并具有不 断学习设计提升的能力。 (2)具备利用所学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视 觉传达设计创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际项目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 183 告设计、品牌形象策划设计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沟通和团 队协作,能够多层次、前瞻性地考虑设计任务并进行创新性设计。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设计系本科招生始于 2002 年,在 2007 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此期间 分两个专业方向招生——平面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前身)、环境设计方向, 本专业教学团队 2010 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分专 业招生。期间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社会需求、专业特色进行了了多次修订, 逐步加大实践实训环节,其中最新 2018 版培养方案增加文创产品设计、信息图 形设计等专业课程。 2.在校生规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在校生 244 人。其中 15 级 60 人,16 级 58 人,17 级 66 人,18 级 6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704 160 544 27 8 19 17.3%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52 208 544 30 13 17 19.2%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16 96 320 16 6 10 10.3% 必修 34 周 0 34 周 36 0 36 23.1% 2704+33 周 960 1744+33 周 156 60 96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61.5% 184 4.优质课程 校级特色课程一项《品牌形象设计》。 校级创新课程一项《图形设计》 。 5.创新创业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结合相关专业展赛、教师在研项目以及项目导入等形式与 专业设计课程对接,进行实战性的定位课题训练。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推广学生 的专业作品,根据社会、企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相关作品的设计,有效促进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 本专业学生在各类专业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2017 年在第一届山东高校美 术与设计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等 23 项,2017 年在山东省文联举办的第九 届大众艺术节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等 21 余项,2018 年在第二届山东高校美术 与设计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等 29 项,2018 年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二等奖 一项,2018 年山东省第十届大众艺术节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等 10 余项。近年 来专业教师在设计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多项,美术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3 项。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近两年已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校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 项,而且在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深得用人单 位好评。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7.8 25.3 生均(元) 1057 1037 2.教学设备 表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436.8 16608 2018 455.3 18659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18.5 758 185 3.教师队伍建设 表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22 0 5 1 21 1 1 12 8 3 1 2018 24 0 5 1 21 1 1 12 8 3 3 职称结构 年度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5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930 3.54 436.8 16608 12 5 2018 930 3.81 436.8 17902 12 6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围绕创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 办学定位为依托,本着“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指导原则,根据课程特点与建 设标准,由教师灵活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开展中青年教学竞赛等 活动,鼓励、引导专业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充 分利用网络资源,紧跟设计潮流,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的及时更新,帮 助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通过先进的实训设备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程讲解后能够有丰富的实践空间, 通过多种教学技术的使用,全方位的规划合理的课上教学方式。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坚持科学办学,利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 性。紧紧围绕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新要求,课 程设置包括“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 选修课、实践课程”六个模块,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 专业技能。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普及与提 186 高相结合原则,尝试建立“课程、培训、实践、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 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孵化基地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视觉传 达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流程与阶段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合作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嵌入式”、“整 体合作式” 、 “校地合作式”、 “分段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研制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并选派专 业人员到校兼课,构建起多样化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 按照“企业主导、项目导向、技艺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济南费 米奥纳广告有限公司、临沂桃源广告有限公司、而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临沂时 美文具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实现 100%的学生能够有三个 月至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 4.由用人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教学任务,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加大选 送青年教师赴企业一线培训力度,引进、聘请行业专家任教和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 99.12%,就业专业对口率 49%。 2.就业单位满意率 表 6 美术学院 2018 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 专业 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满 意度 社会对专业的评 价 学生就读意愿 视觉传达设 计 知识面比较广,一 般在广告设计、包 装行业公司供职, 但流动性较大 95% 技能型专业需求 量比较大 从事设计、广告 行业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75%、报到率 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典型案例:2015 届毕业生杨玉景同学,在校期间创办了“恒品广告设计工作 室”,并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红色沂蒙纪念品设计与开发” ,依托地 域文化开发设计出系列旅游纪念品,被山东卫视新闻联播于 2013 年 11 月 27 就 187 其先进事迹进行了独家报道,随后,大众日报、临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 专题采访和转载。其开发的产品参加了韩国高校创意展,上海市艺博会以及海安 523 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展,临沂市首届大学生创意产品展。此外,杨玉景同学荣 获 2015 年“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 2017 届毕业生张文文考取首都师范大学,涌现出马春宵(创办即墨市广策 平面设计工作室) 、李国强(创办临沂鼎力华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张成梁(创 办青州市千意广告牌制作部)等创业典型。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 传统的平面媒体正朝向网络为代表的动态媒体转化,其商业服务的艺术内涵正朝 网络方向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由以往的平面化逐步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原来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落后的传播媒介,已经不 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多元信息的需求。现在的人们多追求创新,这就对以往的 设计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设计上面必须要进行必要 的改进,从而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设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而言,文化视 野及知识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呼唤高水平的 设计师,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调整 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成当务之急。视觉传达设计是 与数字化艺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二者之间的交叉性和复合性也使得很多高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陷入困惑和迷茫。如何充分发挥本专业已有的 优势和知识累积满足传统产业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变化了的社会需求,以形成与 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区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临沂市拥有全国第二大商品批发城与物流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 分便利,针对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学校的区位特点,满足鲁南苏北对传统产业的转 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迫切需要,要求学生必须在熟练掌 握设计软件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设计理论、技巧、创意思维的培养,既注重理 论学习过程又要花大力度加强专业实践实训能力的锻炼,以此提升本专业的市场 竞争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数字艺 术的融合,辐射带动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构建形成以视觉传达 设计专业为龙头的优势特色专业群,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188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与学校整体目标与视觉传达设计人 才培养目标尚有一定距离。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还需作进一 步改革,课程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整改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教学研讨等手段,使广大师生转变观念,不断深化教学 改革,规范教学工作。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构建两个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 研能力强的方向性课程团队,以学生考研、高层次就业为突破口,继续抓好学风 建设,两年内考研率、就业率取得明显增长。 189 专业二十四:环境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 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的设 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能力,具有广阔的专业视野和创新的开拓能力,能够 在设计机构、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环境设计、研究、培训等方面工 作,适应国内环境设计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 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2.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 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环境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并能够学以 致用,配合团队完成相关设计或独立完成设计。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求。 (二)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设计师应有的人文素质和合理 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环境设计 的设计制作技能。 2.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 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基本阅读本专业外文 文献资料。 3.了解有关环境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了解相关 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美术学、设计学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2.具备利用所学的环境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环境设计创 190 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设计、提案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社会沟通和团队协 作,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才能,能够多向度、多层次、前瞻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设计系本科招生始于 2002 年,在 2007 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此期间 分两个专业方向招生——平面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前身)、环境设计方向, 2013 环境设计专业开始分专业招生。学科课程设置系统严谨科学,近年来为社 会培养了大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 省内高校中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 2.在校生规模 环境设计专业目前在校生 196 人。其中,15 级 52 人,16 级 49 人,17 级 55 人,18 级 40 人。 3.课程体系 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层面,于 2017 年重新修改了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 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特点、明确专业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融合相关 学科、放眼国际、紧跟时代步伐、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如 下: 表 1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7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1%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560 0 560 17.5 0 17.5 11.22%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992 272 720 39.5 17 22.5 25.32%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68 112 256 15 7 8 9.61% 实践课程 必修 33 周 0 33 周 37 0 37 23.72% 2752+33 周 880 1872+33 周 156 57 99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63.46% 191 4.优质课程 该专业目前正着力将《居住空间设计》打造成校级创新课程、网络在线课程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它解决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 内,如何使人居住、使用起来方便、舒适的问题。居住空间不一定大,涉及的科 学却很多,包括心理、行为、功能、空间界面、采光、照明、通风以及人体工程 学等,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和人的日常起居关系密切。在“空间认知”理论前提下, 针对居住空间中的各具体功能空间进行设计。 大凡购置新居的人们都要对新居进行一番设计和装饰,对于普通家庭而言, 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和一笔仅次于购房的投资,并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生活。市 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来,从事居住空间设计的 数量较多,因此这门课程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也是我们重点建设 的专业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实践对于人 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建立寓教于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丰富理论 教学,推进最新知识与技术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及时 转化,提高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 并多次在国家、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鼓励专业教师结合科研方向 设置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开发研究型课程和特色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坚持把 创新、创业作为教学的核心方向。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学生比赛获奖情况获奖如下: 教师类:汤亚丽获第九届山东艺术设计大赛银奖;花银红指导第九届国际大 学生雪雕比赛二等奖,获优秀指导老师;花银红指导第十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 二等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单培卿指导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多名同学获 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单培卿指导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环保科普 创意大赛获三等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单培卿指导第三届环亚杯中日设计交流展 金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单培卿、周爽、汤亚丽指导第二届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 大赛多名同学获奖,获优秀指导老师;汤亚丽获临沂市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优秀 辅导奖等等。 学生类:薛宁、张传升等同学获第九届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二等奖;杜磊、 岳慧获第三届环亚杯中日设计交流展金奖;王文乐获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 赛入围奖;冯文明获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孙成燕、李玉鹏获第 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李保雷、孙文静、冯文明、高薇、王文乐、 张勇、张璐、李玉鹏、孙成燕、李宝建、王武、温智军、黄鹏飞、仵允超等多名 192 同学参加第二届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大赛斩获十余项奖项等等。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36.3 23.5 生均(元) 7288 1163 2.教学设备 表 3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56.7 8470 2018 172.5 8582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15.8 782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教 授 学位结构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年龄结构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2 2 1 9 2 9 2 3 2018 12 2 1 9 2 9 2 4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25 2.29 156.7 8470 6 3 2018 510 2.54 172.5 8582 7 5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引导专 业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根据专业特点,大部分 课程作业以结课展的方式展示教学成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紧跟设计潮流, 跟随国内外一流高校的设计理念,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的及时更新,帮 193 助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通过先进的实训设备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程讲解后能够有丰富的实践空间, 学院积极与多家设计公司、家具公司建立实训合作的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及 专业实践课程可以直接进入实训公司或实训室,接触实际项目,跟随公司学习完 整的工作方式与设计流,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通过多种 教学技术的使用,全方位的规划合理的课上教学方式。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人才培养在保证学生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基础上,重点锻炼和提高其实际动 手能力。在这一模式和理念指导下,环境设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如下几个方 面展开: 1.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重要策略 产学研合作应注重合作平台与合作机制建设,合作平台既是校内优势学科、 科研所等,也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环境设计专业尝试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 “1+1+1+1”模式,即 l 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带动 1 门专业课程,锻炼 l 个学生 项目团队,完成或发布 1 项科研成果。通过“1+1+1+1”模式,最终形成了人才共 育、过程共管、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 2.与国际和国内先进院校课程设置接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本专业加强国际和国内交流与学习,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环境设计 专业的先进学科的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 了基础理论课程具有针对性、专业技能课程学科覆盖全面、综合实践课程相对完 善的课程体系,既能保证本专业的特色,又能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急需的环境 艺术设计人才。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 2018 年 11 月,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7.9%,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55%。 2.就业单位满意率 表 6 美术学院 2018 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 专业 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 社会对专业的评 满意度 价 知识面比较广,一般在设计 环境设计 院、装饰公司供职,但流动 95% 性较大 194 技能型专业需求 量比较大 学生就读 意愿 从事环境 设计行业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 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 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面广,市场容量大,工资待 遇好,是近几年来最热也是发展最好的专业之一。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率 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就业创业情况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行情紧俏,以及人们对居住空间、商业空间、景观空间的 需求的提高,带动本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薪酬高,经过若干年的资本积累,自主 创业的成功案例很多。创新创业典型:王春霞,2013 级环境设计专业优秀毕业 生,现就读于延边大学研究生院,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学习认真刻苦,先后在省 级学术期刊《写真地理》、 《西部皮革》发表专业论文两篇。张倩,2014 级环境设 计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山东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国 际、国内学术会议,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研究能力。刘琛,2014 级环境设计专业优 秀毕业生,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职。工作期间,踏实努力,创新意识强,凭 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专业能力,获得了领导、客户的信赖。 2.采取的措施 坚持教学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学习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如近年来新兴的 软装设计、展示设计,所以学生能很快的融入社会积累人脉资源和自有资金,进 而成功创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移,环境设计具有以下趋势: 1.市场规模总量和国家趋势确定了环境设计专业将是长期蓬勃发展的学科 领域。从常态化角度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 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国策,对着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的建设,产生的建筑 新需求将有数十亿平方米,因此在未来十年,中国将保持 20 亿平方米以上的建 筑面积增长,为建筑装饰、建筑环境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同时建筑装饰项 目的翻新率是建筑翻新率的 8-15 倍,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 对建筑装饰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增长态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 将是长期蓬勃发展的学科领域。 2.环境设计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从总体上看环境 195 设计学科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 明显。环境设计学科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多层次多风格,不同 层次和风格的环境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在建筑空间中的精神因素需求和和文化 内涵。同时作为新兴学科,环境设计专业对师生均提出更高的专业与知识结构的 要求,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风格的不断涌现对教师团队和教学体系提出 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发展要求。只有紧跟市场发展,及时了解行业变化,对学科中 部分观念与内容进行调整与改造,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 开发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才能及时有效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 素质人才。 3.协同创新、创新创业的国家政策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各级教育主 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和文件,协同 创新要求高校努力构建创新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共享、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推 进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从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协同创业的多元 化实践模式。为此,应积极培养面向市场、建设、管理、服务的以高素质的应用 型本科人才,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 才培养模式。应紧密依托行业和地方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 重视建立校内实训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校企联合,使校内外产学研教 育与实训基地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另外,学科可以通过市场研究、 社会服务开发与专业成果转化的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使其成为教育培养高技 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试验的示范性基地,成为承 担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基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实 践性强、创业门槛低、市场需求量大的天然优势,是实现创新创业的最佳专业之 一,我们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转变,组织一 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协同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数量少于教学要求 策略应对: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同时从社会上聘任在行业内有影响力 的专家兼任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实行专兼职教师合作开设课程,合作教学 的模式。 2.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缺少数字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等相关教学科研实践场地及设备 策略应对:向学校如实反应情况,争取经费和场地,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 同时学院努力争取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成立合作方式的专业性实训室,增加实 践实验平台数量。 196 专业二十五:动画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掌握动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经过基本的动画造型训练、动画制作训练,具有动画创作、制作的基本能 力;能够在动画制作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动画创作、研究、培训等方面工作,适 应区域动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精神。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 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扎实的 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有 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 具有一定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 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知识规格与要求 系统掌握动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 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美术造型理论,包括素描与色彩的表现造型理论。 掌握中外文资料、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能力规格与要求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动画造型表现、动画后期制作以及动画创作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图 像、文字、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 熟悉我国动画设计发展现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动画研究的基 本方法,具有利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及解决动画制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 新能力。 197 掌握计算机绘画及制作的实操能力,能够无障碍应用 6-8 种专业软件的能 力。 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2007 年,动画专业开始招生,随后开建动画专业实训室,扩大了校舍和实训 室。2013 年,成为教育部-欧特克公司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面向河南、浙江、贵 州等五省市招生。 2.在校生规模 动画专业目前在校生 161 人。其中 15 级 39 人,16 级 42 人,17 级 40 人, 18 级 4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动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修 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 通识选修 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 造型础 课程 必修 560 0 560 17.5 0 17.5 12% 专业必修 课程 必修 816 192 624 31.5 12 19.5 21% 专业选修 课程 选修 560 112 448 21 7 14 14% 必修 30 周 33 23% 98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2768 35 800 1968 152 52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64% 4.优质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一项《人体速写》 。 5.创新创业教育 动画专业结合相关专业展赛、教师在研项目以及直接到企业寻课题等形式与 198 专业设计课程对接,进行实战性的定位课题训练,明确的设计实战课题要求。 自 2009 年山东省举办山东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以来,在历届比赛中均精 心准备,获得好成绩,锻炼了学生,滋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8 年度动画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第二届美术与设计作品比赛获得一等奖 两件,二等奖三件。 2018 年度,本专业与临沂第七区动画制作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将公司项目 引入课堂,公司工程师引入课堂,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教学。 本专业学生不但在各类大奖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专 业优势,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动画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5 23 生均(元) 1196 1428 2.教学设备 表 3 动画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421 20143 2018 421 2014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元) 0 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动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年度 总人 数 2017 2018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硕士 ≥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1 7 0 0 4 4 1 0 1 7 0 0 4 4 1 1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8 0 1 8 0 0 199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动画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 总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058 4.15 421 20143 7 2 2018 1058 6.57 421 26149 6 2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在动画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安排,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确定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通过先进的实训设备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程讲解后能够有丰富的实践空间, 通过多种教学技术的使用,全方位的规划合理的课上教学方式。 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下辅助教学,建立了动画专业历年学生毕业作品 及优秀作业视频资料库,通过教学群传播动画相关辅助资料,建立了网络直播平 台,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解决动画专业学习问题。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 目所需的能力为导向,以“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 课程体系。 即在动画专业中根据动画制作工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将动画课程体系中的 所有课程划分为若干方向性课程组,以系统学习 4 到 6 门相关专业课程体现复合 型专业方向。这种模式把动画理论与制作相关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既具备扎实 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掌握相关专业的动手制作能力。 课程标准建设立足于市场需求,减少落后课程内容,强化目前动画制作流程 中的新兴课程(运动图形动画、定格动画等),全面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复合型动画人才。 2.依托中国临沂国际动漫产业园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工作,提 高师生的多媒体和动漫制作研发能力。 按照“企业主导、项目导向、技艺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临沂国 际动漫产业园紧密合作,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临沂本地的动漫公司及学 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 100%的学生能够有半年至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80% 的毕业生在顶岗实习企业实现就业。 200 3.完善实验实训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推行以制作性实训为特征的“产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完善实训环境,整合实训中心,结构完整、流 程合理、既适应动画教学又能与动画制作工程相对接的产学结合实训环境。 4.通过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认证机构,制定职业能力分解 开发课程体系。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进行 考核。扩大动画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实现双证制,拓宽就业面,满足企 业多元化用人需求。 5.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职 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融合。学生必须同时满足学院以及 ADBOE、AUTODESK 公 司要求的毕业条件,才许可毕业,并获得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和 ADBOE 创意大学、 AUTODESK 公司的技能证书。积极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将“Maya I 级动 漫工程师” 、 “二维动画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整合到“项目导向”教 学中,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的需要。 6.由用人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教学任务,按照企业对职业技能的 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 能顶岗工作。实现企业、学校零距离培养。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 45%。 2.就业单位满意率 表 6 美术学院 2018 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 专业 毕业生发展情况 动画 知识面比较广,但精度和深 度不够,需进行专项培训方 能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有少 部分往设计类转型 就业单位 满意度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学生就读意愿 92% 新兴的技能型专业 具有发展前景,学 生需加强专项技术 培养 从事影视行业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 率为 100%。 201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6年,36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获奖金额3.58万元。2018届毕业生杜 豪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李佳同学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 学位;田增款同学入职临沂法君说动画制作公司,已经担任制作组长,成为公 司骨干;宋小梅、鹿晨阳等多位同学在北京动画制作部门入职。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6-2020 年中国动漫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趋 势研究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我 国动漫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各地政府出 台的国产动漫产业优惠扶持政策收效显著,一些主要城市动画片生产积极性持续 增长。 从山东省目前的情况看,以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山东师范大 学为龙头的学院动画教育稳步发展,以高路动画、完美动力为代表的社会动画教 育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高路动画已经参与到动画大片《大圣归来》的制作中。 综合来看,动画专业的地缘优势明显:省内较好的学校、公司集中在济南、青岛 两地。 作为地方性院校,搞动画先天就不具有优势,从服务本地的角度出发,动 画专业将坚持“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战略方针,以动画方向为 龙头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建设充实动画新媒体特色专业,紧密结合国家动漫发展 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淮海经济区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动画 人才的需要,辐射带动新媒体动画艺术设计、游戏动画设计等方向,构建形成 以传统动画形式为龙头,辐射延展其他动画方向的优势特色专业群,资源共 享、协调发展。并不断创造和国内外优质动漫企业及学校合作办学的机会,拓 展办学的空间。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从全国情况看,高质量就业率较低是该专业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动画专业是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没有实践能力的动画学生是不合格的,因 此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动画系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实践机 会较少,就像生活在理论的真空里,动手能力差,业务水平低,导致工作后不能 独立承担,做不好节目。我校在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动画领域能够胜任基本工 202 作,在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成品多、精品少”。动画是一门实践性、技术 性强的学科,参加动画制作实践和实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锻炼机会。但是随着动 画专业学生数量的剧增,学校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动画制作实习机会。 整改措施:在教学体系建设上首先强调专业特色,同时着重培育学生一专多 能的学习能力,使之走上工作岗位能有较宽的出口。强化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是动画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保障教学的前提下,强化实训室 建设,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保持现有实习 基地基础上,努力争取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 师资教学方向分布不合理。目前动画专业在校教师 8 人,外聘 3 人。基础课 程教学 2 人次,三维动画教学 2 人次,后期特效教师 2 人次,二维基础教学 4 人 次。 整改措施: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办法进行整改: 走出去,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外出培训相关课程,2015 年派遣我系张峰老师 赴北京学习后期特效制作,为期 3 个月; 2016 年派遣奚圣杰老师赴韩国进行博 士课程学习。 引进来,每年我们都聘请社会上优质的动画制作人员给我们的学生上课:如 第七区动画制作公司制作总监王方涛先生等。 203 专业二十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 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等各级各类企事业及管理 部门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策划、人物造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工作,适 应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 的国际视野; (2)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 定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服装与 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服装表演 与形象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包括服装表演学、中外服装史、设计艺术学、色彩 学、人物造型设计、化妆基础、服装品牌策划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舞台服装设 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女装设计、形象色彩分析、服装裁剪 制作等基本技术; (2)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基本阅读本专业 外文文献资料; (3)了解有关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与服装制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 展与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舞台表演、时尚管理、平面艺术 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204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2)具备利用所学的服装形象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服 装形象设计创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图像、文字、口头表达的 综合能力,掌握服装表演与人物形象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的设立是基于山东服装产 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文化创意事业和服装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 专业设立于 2013 年,坚持以立足临沂,面向山东,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 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 地区文化创业产业建设急需的服装设计与表演型专业人才,经过 5 年发展,专业 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45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课程体系与学分安排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专业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占 比例 必修 704 480 224 42 31 11 27.91% 选修 192 192 0 12 12 0 7.97% 必修 368 144 224 16 9 7 10.63% 必修 608 192 416 25 12 13 16.61% 选修 528 192 336 22.5 12 10.5 14.95% 必修 29 周 0 29 周 33 0 33 21.93% 2400 +29 周 1200 1200 +29 周 150.5 76 74.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49.34% 205 4.优质课程 该专业目前正着力将《形象设计》 、 《女装设计》 、 《中外服饰文化》打造成校 级特色课程、网络在线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目 的,找准教学切入点,鉴于 “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方向的特点,将教学 更多地纳入到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与国人服饰集团、临沂广播电视报、临沂 天艺模特空乘培训学校、临沂多维亚模特培训学校、临沂棒棒糖模特培训学校等 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养关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和创新创 业培训机会。 2017 年度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 项,2018 年度获批校级大学生创 新创业项目 1 项,学生参与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百余次。2018 年度学生获临 沂市“未来之星”文化创意大赛二等奖 1 项,优秀奖 2 项。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启动,成效 也已经初步显现,在校学生个人创业率及毕业生个人创业率均有明显提升。多位 学生担任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多项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国家级、校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如《大学生个人形象力与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等。后 期会继续把课程安排、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进行,鼓 励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并积极应用于教学研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4.5 4.5 生均(元) 692 1000 2.教学设备 表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90 13043 2018 92.5 20555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2.5 7512 206 3.教师队伍建设 表4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岁 ≤35 岁 0 4 4 2 2 0 4 4 2 2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教 授 副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36-45 岁 2017 8 0 2 1 4 0 2018 8 0 2 1 4 0 年度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年龄结构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5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000 14 105.3 15261 5 10 2018 1000 22 123.2 27378 6 12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自 2013 年招生以来,学校学院始终关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发展,使一 个新开专业迅速具备了能够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的各种教学条件。目前已经建成的 两个专业实训室,总面积达 400 平米,人均 8.89 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90 万 元,人均 2 万元,能够有效地完成基本的实训教学任务,基本能够保证本专业教 学、科研目标的实现。与教学计划、实训项目对应的机器设备使用记录完整、规 范;仪器设备维修及时,完好率≥96%;设备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学校还建有 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现代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 配有网络设施。 目前,人物造型设计实训室正在积极筹建中。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逐渐形成了较具特色、科学合 理、实践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积极与学校的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知识全面、 德才兼备、具有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将每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对部分技能课程的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重视过程评价,适当加大平时作业的构 207 成元素及成绩比例。结合“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方向,改变“服装与服饰 设计”大专业下经典课程的传统考试形式,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和形式的针对性。 对部分理论课程的课堂模式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试题 增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部分的内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坚持科学办学,利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 性。紧紧围绕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新要求,课 程设置包括“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 选修课、实践课程”六个模块,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 专业技能。 4.坚持校内与校外培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市场就业能力。 结合市场及社会的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更高层次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机 会,针对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业培训。学习一线 城市时尚产业从业者的培养经验,为学生在该行业实现个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已有 2017 届和 2018 届两届毕业生,分别毕业 50 名和 24 名,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高质量就业率 16%,有 5 位同学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情 况良好,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发现,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缺口较大,尤其 是一些少儿模特培训机构和服装表演专业培训机构对于专业师资的缺口更大。后 续会对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长期发展进行有效的回访和监测,以期对专业 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虽然建设时间较短,但是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普遍 认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快, 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虽然毕业生只有两届,但部分学生 已经完全撑起来临沂市模特表演与培训行业的半边天,还有几位优秀毕业生加入 了临沂市模特协会。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6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98%、报到率 为 95%。据相关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反应,很多学生有意愿报考该专业,该专业 目前暂缓招生的状态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报考意愿的需求。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 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个方向,放眼全国,时尚产业发展迅速,据对相关高 208 考艺术培训机构的了解和对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的反映,很多同学对服装与服饰设 计专业的就读意愿也很强。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第一批毕业生于 2017 年毕业,2017 届和 2018 届就业率均为 100%, 高质量就业率较高,一名同学考取中职类服装专业教师,多位同学从事少儿模特 培训工作,并开办相关培训机构,在临沂市模特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2018 届 毕业生在校生自主创业率 5%左右,其中一位学生作为合伙人成立模特培训公司, 一位学生成立个人服装工作室,还有部分学生从事模特经纪人以及高端服装品牌 渠道开发及产品销售等工作。 2018 届毕业生胡明月同学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创立外贸公司和服装店。2018 届毕业生于朋同学利用自身形象优势和体能优势,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 公务员考试内容,成功考取天津市公安系统公务员。2018 届毕业生高英杰同学 在大型模特培训机构凯莱希从事模特专业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是一个 仅有 5 年办学时间的新专业,就目前课程开设、学生比赛活动实践,以及社会反 馈情况来看,社会对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本专业 建设及发展的空间很大。同时,该专业实践性、时尚性较强的特点也对我们的办 学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师与社会对接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 们在以后的办学中及时调整,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针对学校关于加强质量内涵建设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本专业发展 重中之重。因此本专业下一步的发展措施是:引进高水平的服装表演专业或形象 设计专业师资人才;整合现有专业方向,构建学科平台;引入企事业单位人士参 与课程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改革招生办法,减少招生人数,提高生源 质量;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社会联系,增 加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特别 是高水平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 参加高水平专业赛事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09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以及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服 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专业建设过程中缺少高级别学科发展平台。 2.专业技能型教师比例偏低。目前能够教授服装表演、形体训练等专业核心 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 3.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亟需继续提高 4.生源不够优秀,学生整体素质不够突出。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与学院现有高级别学科的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加学科发展和就业 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发展重点。 2.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外聘结合的师资队伍。向人才紧 缺性专业倾斜,引进专业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突出的硕士学位教师;加强外聘教 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有效的外聘教师队伍;选派青年教师赴国 内外高校访学、进修,提高教师业务、学术、学历水平。 3.加强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继续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坚持开放型 办学。控制招生数量,提高生源质量。 4.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学科平台,适当调整招生专业方向。 学校于 2013 年设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并按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招 生,课程建设方面表演类课程和服装服饰类课程各占一半左右,因一直没有表演 类课程的专职教师,造成该专业方向始终没有建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尽 管如此,因服装服饰类课程师资充足结构合理、专业程度较高,老师们兢兢业业, 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反响较好。基于学院学科总体发 展要求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社会需求,未来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招生前景 更好,经过学院整体艺术学术氛围的熏陶和专业教师的精心培养,相信服装与服 饰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一定能够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社会的专业人才需 求。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缺口较大,不断有社会上的企业与我们联 系,希望能够招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因前期按服装表演方向招生,学生 设计类课程不足,不能满足此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尽管如此,通过 4 届共 116 名 同学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办学条件良好,专业需求较大,可以 充分预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情况较好。 210 专业二十七:产品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产品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公司、 产品设计相关行业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开发制作等相关领域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 际视野。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 的创作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产品设计 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 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 掌握产品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 理论,掌握包括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旅游纪念品 设计、沂蒙旅游景区导视与纪念品转化、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礼 品设计、旅游产品包装开发、视觉传达设计、木作工艺纪念品设计、展示设计等 基本技术;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基本阅读本专业 外文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产品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 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书法学、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 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具备利用所学 的产品设计理论知识与技能手段分析、解决实际产品设计创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211 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图像、文字、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 掌握产品设计、制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 2002 年,2012 年一分为四,产品专业是其中 之一,并于 2014 年开始招生,截止到目前 2018 年应届毕业生共计 27 人,当年 初次就业率 100%,目前在校学生数量 2015 级学生 30 人,2017 级学生 35 人,共 计学生 65 人。 (二)课程体系 表 1 产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704 368 336 37 23 14 23.4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3%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1072 192 880 39.5 12 27.5 25%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480 112 368 18.5 7 11.5 11.71%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20 96 224 13 6 7 8.22% 实践课程 必修 40 周 0 40 周 40 0 40 25.32% 2736 +40 周 928 1808 +28 周 158 58 100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63.29% 产品设计专业由 2014 年设置至今总学时共计 3728 学时,总学分 154,必修 课学分 129,选修课学分 25,集中实践环节学分 33,课内教学学分 58,实验教 学学分 59,课外科技活动学分 4,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59.74%。 (三)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设有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有工业设计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D 打印工程技术中心,木作实训室,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专业老师指 212 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 项,主持课题 3 项,发表论文 3 篇,花银红老师获专利 8 项;专业老师和学生在各类大奖赛中屡获佳绩。 自 2016 年花银红老师连续三年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获得三 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 自 2016 年参加参加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设计大赛,连续三年汤亚丽老师和 学生全力以赴,获得铜奖 2 项,银奖 1 项; 2016 年产品专业学生参加首届山东省科技馆科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荣 获优秀奖 2 项; 2018 年产品专业学生参加山东省第二届美术与设计作品比赛获得一等奖一 件,二等奖四件,优秀奖 5 件; 2018 年产品专业学生参加“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得大学生设 计新锐奖 1 项,优秀奖 3 项,入围 7 项。 近两年产品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临沂市博物馆文创设计比赛,将创意与产品设 计结合,设计出不少的好作品,2017 年首届临沂市青少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 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2018 年第二届临沂市青少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产品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0 12 生均(元) 1538 1846 (二)教学设备 表 3 产品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110 11956 2018 110 16923 213 2018 年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元) 0 0 (三)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产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 0 0 0 3 0 0 0 3 0 2 2018 3 0 0 0 3 0 0 0 3 0 2 产品设计专业有专任教师 3 人,授课教师 10 人,本科生总量 92 人,本科生 与本学院授课教师比为 9.27%。制定课程负责人制度,实行课程团队合作教学。 根据教师的所学专业与研究方向、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建设规划确定 教师的授课范围,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通过 课程团队的合作教学,活跃团队的合作交流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产品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 总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60 1.74 110 11956 2 2 2018 160 2.46 110 16923 2 2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以沂蒙老区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为着眼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通过课 程改革和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与训练,构建和完善专业培养新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按照 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地方政府、产业、行业联手开展项目研究,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展原创性 学术研究。发展校企业合作、联合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并逐步向深度合作发展, 努力办出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着眼于沂蒙实际,利用和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 214 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与临沂市教育局、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临 沂新光集团、临沂伯利恒家具有限公司单位、临沂兴华包装有限公司、临沂新华 印刷厂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密切开展合作,开展研究开发项目,具体合作内容和范 围可包括:实习实训、专题设计、概念设计等。总之,要把依托地方办好专业, 办好专业服务地方,作为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途径。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 50%。 (二)就业单位满意率 表 6 美术学院 2018 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总 专业 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 社会对专业的 满意度 评价 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教育等方向, 新兴的技能型 不少学生在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平面 产品设 设计公司、制造型企业的设计部门从 计 事造型设计、广告设计、电脑绘图、 模型制作、人机分析与测量、产品展 示设计等。 学生就读 意愿 专业具有发展 93% 前景,学生需 加强专项技术 从事设计 行业 培养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总体良好,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现在所从事 的工作与专业基本相关,在薪酬方面,大多数毕业生生月薪水水平在 3000-5500 元左右。被调研的毕业生 70%希望学校加强专业业务技能方面的授课时间,提高 授课的针对性。2018 届毕业生苗馨文同学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现阶段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产品设计理念逐步与国际市 场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品牌企业的战略目标,迫切 需求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艺术创新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级人才,因而工 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产品设计专业是艺术类传统专业,随着 215 社会经济与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 增加。 从山东省目前的情况看,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大学和 山东建筑大学为龙头的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稳步发展,综合来看,产品设计专业的 地缘优势明显:省内较好的学校、公司集中在济南、青岛两地。 具体到临沂城市而言,产品设计业务人才仍有一定的需求缺口。这一方面是 因为教育系统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为文化商贸物流名 城的临沂,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等设计业务人才长 期有用人需求。但是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美术人 才的社会供需产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美术业务人才虽然仍有一定的需求缺口,但 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尤其稀缺, “一专多能”融合型的新型设计专业人才更受欢迎。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我校的产品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师资与设备方面尚有不足,随着学校的发 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提高,产品设计作为一门新上专业,在这过程中也暴 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融合。产品设计专业是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 没有实践能力的产品设计学生是不合格的,因此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 为重要。现在的产品设计系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实践机会较少,就像生活在理论 的真空里,动手能力差,业务水平低,导致工作后不能独立承担,做不好节目。 产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强的学科,参加教育实践和实习是一个必不可少 的锻炼机会。但是随着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数量的剧增,学校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实 习机会。 第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就业制度改革,专业建设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 性、主动性,由于师资等条件受限,专业方向设置和专业方向调整往往不是面向 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脱离了人才供求的市场。 第三、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过 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各教学单位的需要。 第四、产品设计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当以大设计视野做好人才预测,按照社会需求培养设计通才,而不仅仅是 培养产品设计专业人才。产品设计专业是要求学生具备通识能力的。因此,就要 求学生培养时,不仅要开设专业课,而且要开设与之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学习 这些科目的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判断能力,要有综合各种知识的能 力,要把学生培养成全才。 216 第五、学科队伍整体力量不足,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国内高校 普遍缺乏具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这种现象在我校产品设计专业也一定程 度地存在,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改措施: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办法进行整改: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外出培 训相关课程,2018 年选派花银红老师和汤亚丽老师赴北京加强学习手绘效果图 和软件,每年我们都聘请社会上优秀的产品设计外聘老师给我们的学生上课。 217 专业二十八:汉语言文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语 文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能 够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或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 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 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 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 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基本 的历史、哲学、宗教、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中外文学史、语言文字、文学理论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和经典文献。 (3)教师教育知识:了解教育教学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理论,熟悉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历史、内容、特点、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 法和基本规律。 3.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具备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相关工作 的能力。 (2)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查阅文献资料信息、 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较高的汉 字书写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评价各类文学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较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218 (5)具备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 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6)具有较强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于 1998 年至今持续招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山东省品牌专业,有山东省重点学科 2 个(红色文化学、 辞书学) 、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 2 个(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山东省沂蒙 文化研究基地),设有应用写作研究所、方言与民俗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近年来,广大教师立足专业前沿,立足于促进教学,立足于服务沂蒙,潜心 科研,已出版专著 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3 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 项,古委会项目 2 项,主持各类纵向和 横向研究课题 60 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 12 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 30 余 项。 2.在校生规模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现有在校学生共计 710 人,2015 级 157 人,2016 级 159 人,2017 级 158 人,2018 级 236 人。 3.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板块。总计 97 门 课,2168 个学时,总学分 155 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板块合计 53 学分。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体育健康类、教师教育类、艺术教育类、 信息技术类、外国语言类、创新创业等八类中进行选修,学生在毕业前选修合计 不少于 12 学分;其中修读自然科学类不少于 2 学分,创新创业类模块不少于 2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由教师教 育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组成,学分分别为 12 学分,66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由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秘书学、应用文学创作四模块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和事业人生发展选修不少于 8 门课 16 学分。 219 表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 必修 课程 必修 688 416 272 41 30 11 26.45% 通识 选修 课程 选修 192 192 0 12 12 0 7.74% 专业 必修 课程 必修 976 920 56 60 59 1 38.71% 专业 选修 课程 选修 232 232 0 14.5 14.5 0 9.35% 实践课程 必修 80+37 周 48 32+37 周 27.5 1 26.5 17.74% 2168 +37 周 1840 328 +37 周 155 117 38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4.52% 4.创新创业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立了与临沂知名中学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 好机制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校地良性互动合作,实现了大学专业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 育地密切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校内,领导重视,团学与专任教 师密切合作,在校、院、专业、课堂以及课上课下等不同层级常规性地开展了各 种活动,比如,教学基本功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专业活动展示 等,强化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知 识能力并重的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7-2018 年度,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 280 人次。获得山东省 师范类学生教师从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1 人,三等奖 2 人。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论 文、文学作品等各类文章 61 篇。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2017、2018 年度,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下表。 220 表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03 216 生均(元) 3338 3400 2.教学设备 近年来学院购置了能够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诸如电脑、教学基 本功训练设施等,促进了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表 3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59.8 983 2018 70.8 985.9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元) 11 154.93 3.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39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7 人;校级优秀教学 团队 1 个。 本年度引进 1 名博士, 博士总人数 22 人(含在读 1 人),占比为 56.41%, 35 岁以下教师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是一支以硕士、博士为中坚力量的老中青 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表 4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年度 总人 数 2017 2018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2 15 3 14 23 2 0 10 22 11 2 12 12 3 0 12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42 5 20 39 5 17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临沂市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 习基地,与各驻城中学以及多家企业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能满足所有学生实践 教学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利用专门教室,指定专业指导老师,确保实习 到位,实习指导到位。每年在校外基地实习的学生达到了应实习学生数 90%以上。 221 表 5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74 1.12 60 943 3 16 2018 174 1.12 60 943 4 17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充分运用网络环境,主干课程均构筑一个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教学内容, 逐步实行教学教务的网络化管理,保障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6.教学项目及应用 近 3 年来教师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进行 教学改革,先后有 9 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或学校立项,其中部分项 目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成果获得了有效推广,对教学质量的 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系统育人工程。在课 程中通过演讲、经典朗诵、文学创作等多种形式加大育人工程实践环节,培养学 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培养学生的奉 献精神和公德意识,保证了大学成才先成人教育的落实。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据学校国际视野人才培育 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文学院国际视野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工作细则、考核方法,通 过全方位教学改革,使学生知晓国际基本规则,了解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认识 世界发展的最新趋势,具备国际交流的基本技能。 2.合作办学 坚持“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重点要放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 提升服务沂蒙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通过企事业单位在校内建立工作室,教授在校外建立工作室的方式,实现校企合 作。加强挖掘和整理沂蒙文化资源工作,实现对沂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教学管理 (1)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 培养方案。重点加强品牌课程建设。围绕课程要素,通过强化配置、大力培育重 点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以单门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要素为基本建设单位, 222 对所有本科课程进行全面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课堂讲授为 主的传统模式,课堂讲授突出“重点、难点、新知识点”的同时,全力构建“自 学、训练、实践实验”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在部分专业试行学生自主选课制度 和本科生导师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扩大选修课的种类, 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免听、免修部分课程,通过自学参加考试获取学分。在试 点的基础上,逐步在文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在 3—6 年内修满规定学分毕业。 (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制 度,继续实施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 息员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加强教学评估检查工作,提出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具 体措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新教学计划落实率达到 100%,学生对课堂教 学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4.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 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继 续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 转变。继续开展教学观摩课及教学标兵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共有 162 人。其中 4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 人 考取国家公务员;35 人通过事业单位及教师招考;4 人参加西部计划;12 人实 现自主创业,高质量就业率为 34.6%,初次就业率为 100%。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 较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发展空间较好。 对于学生的就业创业,我们学院作了大量的工作争取给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 发展空间。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给学生做报告,举办就业、考研经验交流会,补 齐短板,给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自主就业创业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杜宝庆成为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通过扎实的 文学功底、有趣的讲课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老师们的认可。李杏梅就职于 223 山东郯城农村商业银行,良好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 作精神让她能够胜任银行的工作。王明煜签约了青岛信泰科技有限公司,良好的 写作能力、较为深厚的文学涵养、开放的创新思维让她在工作中做得游刃有余, 受到好评。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 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工作领域的就业率达到 80.8%, 这与我们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学院对师资、财力投入大,付出努力多息息 相关。 (三)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止 2018 年 11 月底,2018 届毕业生发展状况良好,大多分布在中小学、 企事业等岗位或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继续做相关领域专业的研究,专业优势 较强,发展空间较大,可塑性较强。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 97%,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评价比较高。如杜宝庆 成为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通过扎实的文学功底、 有趣的讲课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老师们的认可。李杏梅就职于山东郯城农 村商业银行,良好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她 能够胜任银行的工作。王明煜签约了青岛信泰科技有限公司,良好的写作能力、 较为深厚的文学涵养、开放的创新思维让她在工作中做得游刃有余,受到好评。 (五)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届毕 业生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调研数据,近几年 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现状的满意度在 80%以上,对母校的推荐度在 90% 以上,对母校的满意度在 98%以上。 (六)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一志愿报考率为 236.67%,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96.67%;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类一志愿报考率为 110%,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224 85.71%。以上两类报到率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创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2018 届毕业生创业人数达到 12 人,自主创业率达到 7.4%,在全校文科学院中名列前茅。 2.采取的措施 (1)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开拓学生创业思维 截至 2018 年 11 月,先后建立了 10 家(2018 年新增高新区高级中学实习基 地)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注重加强基地建设,增加就业创业经验交流,充分利用 这些基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为学生开拓学生创业思维,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2)成立文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创客空间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文学院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创意比赛、 创业标兵评选等活动,选拔有创业思想和愿望的学生成立了创业联盟,培养他们 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学生创客空间已经完成硬件建设,该中心集学生创业示范与带动、 创业指导与资助、创业公司运营、就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接纳 10 多 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可充分发挥创客空间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我校杰出校友李海鹏个人捐资 30 万元,雅都建筑装饰公司、华润医药公司 各捐资 3 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建设好现有的 1 个校级重点学科,形成特色和优势。发 挥优势、突出特色,培育学术骨干,建立学术梯队,形成优势学科。通过重点投 入、重点扶持,形成竞争机制,使该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集中优势资源 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某些点形成突破,具备学术创新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学科发展不够平衡 文学理论教师 9 人、古代文学教师 8 人、现当代文学教师 6 人,汉语教师 4 225 人,世界文学教师 2 人。不同学科教师数量差别较大,且发展历史不同,实力有 强有弱,学科发展不够平衡。 (2)人均科研成果较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本专业整体科研水平不是很高,科研成果总量不足,学术研究上缺少高层次 的科研立项、高水平的论文和高质量的专著。 2.整改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规划 在十三五期间,加强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的教师引进工作,平衡学科师资力量。 通过在编教师攻读和引进两种方式,继续提高博士化比例,博士达到 16 位,博 士比例达到 55.2%。 (2)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以学校创建应用型特色名校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指 导,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深化互动教学,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积 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在合堂上课班级推行分组教学、 活动教学,让更多的同学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增强学生 的就业竞争力。 (3)提升科研能力,改进科研促进教学机制 针对高水平科研成果少、成果总量不足的现状,院系制定奖惩机制,鼓励多 出成果,多出高水平成果。加大对高层次课题、高水平论文和高质量论著的奖励 力度,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对科研后进教师进行帮扶、引导, 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在教 学中树立科研意识和习惯,在科研中注重科研成果的课程转化,实现教学科研的 良性互动发展。 (4)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为沂蒙服务能力 承担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围绕为沂蒙服务开展课题立项, 让学术研究走出书斋,走向沂蒙大地,为沂蒙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 贡献。今后几年力争在沂蒙古代、现当代文学和沂蒙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较大的 突破。 (5)打造优势学科,积极申报硕士点 凝练方向,进一步整合科研队伍,个人研究与集体攻关相结合,利用团队优 势,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加强与著名大学的学术研究协作,为硕士点申报打下扎 实的基础。 226 (6)培养引进结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提升教师水平和能力。“走出去”是 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扶持力度,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访学等方式,紧跟 学术前沿,提高本学科的知名度。2018 年暑假期间,文学院全体老师到南京大学 进行学习培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请进来”是通过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课、 作报告、学术交流等方式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 227 专业二十九:编辑出版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 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够在新闻出版机构、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从 事多种媒介内容表达与管理、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与人文情怀,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较好的专业综合素 养和求实创新意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熟悉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系 统掌握编辑出版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了解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的特点、规律,熟悉编辑出版业务流程,掌握 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营销的知识与方法,掌握与数字出版相关 的专业知识与方法; (3)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计 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以进行综合 加工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具备文献检索、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基本 228 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综合性的编辑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加工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编辑出版活动中选题策划、文化传播及市场分析、营销等问题; (2)熟悉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掌握媒体应用技能与数字出版方面的专业技 能,具有初步的编辑出版学术研究能力; (3)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获取相关信息; (4)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 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并能有效运用这些能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5)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立于 2009 年,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文化产业专业 群,主要为新闻出版行业输送人才。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急 需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遵循编辑出版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努力凸显办学特色,调整课程体系设置,重视学科交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 大实践教学比重,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稳定的 专业教师队伍,被评为校级高水平专业。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 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专业培养方案进 行了数次修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专业培养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学分制改革要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课程结构,提高选修课比例;推进课程 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该专业教师不忘初心,专心教学,潜心科研,服务沂蒙,先后参与国家社科 项目 3 项,主持省厅级项目 6 项,主持、参与省教学科研项目 5 项,获得山东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 次, 获得临沂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次,出版专著 5 部, 参编教材四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被 CSSCI 来源期刊 5 篇。编辑出版学 229 专业教学团队还非常重视学术成果的教学转化,能够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 教学内容。 (二)在校生规模 表 1 编辑出版学专业在校生一览表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 53 80 159 135 合计 427 (三)课程设置情况 表 2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理论 课程 总学 理论 实验实 总学分 学分 性质 时 学时 践学时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816 368 448 37 23 14 24.6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7%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336 240 96 18 15 3 12.0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640 464 176 34.5 29 5.5 23.00%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504 344 160 26.5 21.5 5 17.67% 必修 24 周 0 24 周 24 0 24 16.00% 2456 +24 周 1576 880 +24 周 150 98.5 51.5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4.33% (四)优质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校级精品课程: 《普通话与经典诵读》《传播学》《新闻学概论》 《广告学》。 (五)创新创业教育 编辑出版学专业自 2009 年经批准开始招生以来,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 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融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 实践中提升理论”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我院的编辑出版实践实训 230 平台,以及各实习基地、联系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密切结合、相邻专业密切结合、 相关课程密切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上,注重实践内容的设置。如《排版软件应用》 《编辑实用语文写作》《选题策划导论》等课程被列入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堂 上的反复强化,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首先在学院内部,通过参与《文心》 《燎 原》《沂蒙文化研究》等杂志的编辑,为学生搭建自己的实践平台;其次加强与 本地媒体,如临沂日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临沂电台、大众网以及地方报纸 的合作,聘请他们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指导;再次,引进教育科学出版社, 与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校企人才合作培 养协议,实现与相关媒体的无缝对接;最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与业界对接, 对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教育。自本专业建立以来,不仅与本地的传媒公司、出版印 刷企业,如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临沂凯歌国际文化城、临沂市 兰山文化馆、教育科学出版社临沂分社、山东鲁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讯 传媒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还组织学生去上海、南京等传媒机构 相对集中地区,深入相关编辑出版单位进行实践教学,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对学生 进行培训。2012 年 6 月 18 日,文学院与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校企合 作协议签订仪式和就业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34 名编辑出版学专业同 学于揭牌当天抵达上海,从事图书编辑、文字编辑、销售员、图书出版等工作。 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拓宽了文学院的人才培养渠道,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 搭建了新的平台。而且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支持学生开展各类创业项目, 在校外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 21 个,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影集团、 完美动力、新华网、中视科华、大众网等知名媒体,充分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第三,两大育人工程与实践教学:通过下基地、下工厂、下农村等三下实践 活动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以图书发行市场调查、编辑出版行业运行调 研、创意营销开发项目调研为主体的专业性实践活动。 第四,毕业设计与实践教学:结合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际,毕业论文设计突出 选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意加强专业实践与专业应用结合,与就业方向的结合; 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书、报、刊等的编辑策划作品的展示。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231 表 3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2 70 生均值(元) 1920 2397 (二)教学设备 年度 表 4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设备投入情况一览表 2018 年新增教学 2018 年新增教学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仪器设备值(万 仪器设备生均值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元) (元) 2017 51.2 1585 4.8 2018 56 164 1918 (三)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年度 教师 总人 数 博 士 硕 士 教授 副教 授 讲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2017 16 25% 63% 12.5% 50% 37.5% 6.2% 31.3% 43.7% 18.8% 3 2018 16 25% 63% 12.5% 56.2% 31.2% 12.5% 31.3% 37.5% 18.8% 5 (四)实习基地 表 6 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场所 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200 0.62 51.2 1585 5 18 2018 300 1.03 56 1918 5 21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网络资源 全校已建成有线、无线校园网;学校图书馆已建成中国知网、超星等 21 个 中外文数据库;文学院多媒体教室 16 口。 232 2.课程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全部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教师利用网络空间 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学生利用网络空间实现自主学习、协作 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务管理部门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 引导教师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信息技 术,鼓励教师探索“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移动固定”互融互补的多 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 争取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改革、教师培训、 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协作,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与社 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加强对实践教学工 作的管理与指导,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 与实际工作相统一,校内成绩考核与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 一体化;积极探索定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 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情况,适时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专业发展的时代性特点。 (二)合作办学 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校 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 于一身的校内基地;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管理良好,融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 践锻炼与技术研发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继续发 掘新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实习环境。 坚持“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重点要放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 提升服务沂蒙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通过企事业单位在校内建立工作室,教授在校外建立工作室的方式,实现校企合 作。加强挖掘和整理沂蒙文化资源工作,实现对沂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233 (三)教学管理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编辑出版发行市场紧缺的图书策划编辑、图书营销人才、版权贸易人才 等,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坚持学生培养上的科研能力与就业能力双导向。以市 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 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容,逐步完善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 仅要注重编辑出版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广泛地吸收和整合国内外先进研 究成果,吸纳新闻出版单位、企业人员共建课程,并能结合我校实际及专业特点, 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案例教 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强化 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为 他们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特色专业建设及培养高技能人才需求,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标,努 力做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深 入挖潜,并注意与社会相关专业专家的联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努力建设完 善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制度,继续实施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师之 间相互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加强教学评估检查 工作,提出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新教学 计划落实率达到 100%,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特色专业建设和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发挥应有 的作用并不断完善。在接受学校、学院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行业专家参 与,全面指导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制度化、经常化地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和 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规范实践教学 管理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学院、用人单位和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 制,切实提高质量监控与评价水平。 234 4.加快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 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继 续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 转变。继续开展教学观摩课及教学标兵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扩大 选修课的种类,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免听、免修部分课程,通过自学参加考试 获取学分,允许学生在 3—6 年内修满规定学分毕业。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共有 31 人。其中 4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高欢 和陈天宇考取北京印刷学院,程露考取青岛科技大学,卫盼盼考取河南大学;1 人考取公务员;10 人网上签约;16 人签约企事业单位,初次就业率为 100%,高 质量就业率为 63.16%。编辑出版学专业优势较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发展空间 较好。 对于学生的就业创业,我们学院作了大量的工作争取给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 发展空间。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给学生做报告,举办就业、考研经验交流会,补 齐短板,给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自主就业创业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卜楠签约泰安电视台,良好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团队 合作精神让她能够胜任电视台的工作。刘晓珂签约爱奇艺视频网站,她的良好的 写作能力给她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得游刃有余,受到好评。卫盼盼从事 编写她们家乡的地方志,因为编辑出版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比较深厚,所以对于地 方志这个项目的编写也是得心应手。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 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工作领域的就业率达到 83.21%。 235 (三)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止 2018 年 11 月底,2018 届毕业生发展状况良好,大多分布在网站、报 社、电视台、传媒、企事业等岗位,专业优势较强,发展空间较好,可塑性较强。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 96%。如黎龙娜同学考取了她家乡贵州独 山的事业编,她入职之后,利用所学专业,发挥自己的优势,脚踏实地,不忘初 心,领导和同事都对她极为赞赏,她负责编写的《情系职工 服务真诚》显示了 她的编辑功底,受到好评。卜楠签约泰安电视台,良好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沟通 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她能够胜任电视台的工作。刘晓珂签约爱奇艺 视频网站,她的良好的写作能力给她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得游刃有余, 受到好评。卫盼盼从事编写她们家乡的地方志,因为编辑出版的理论和实践功底 比较深厚,所以对于地方志这个项目的编写也是得心应手。 (五)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文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 生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有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考取 公务员、选调生的;有进入媒体单位的;有自主创业的;有进入企事业单位的。 由于他们业务能力强,勇于担当,敢闯敢拼,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如郭满、 庞博、杨雪松、王雁、庞博、陈天宇、高欢、程露等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他们基 础扎实、学养深厚,得到了导师的一致好评,而且 2009 级郭满同学考取了厦门 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考取了本校的博士研究生。2013 级杨雪松同学同时 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菏泽的选调生,最后选择了选调生。参加工 作以后,她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不忘初心,领导和同事都对她极为赞赏。卜楠 签约泰安电视台,刘晓珂签约爱奇艺视频网站,她们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另 外进入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字编辑策划,普遍得 到单位的高度认可。 (六)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编辑出版学专业 2018 级省内外招生录取 140 人, 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55.71%, 报到率为 96.43%。 236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共有 31 人,其中有 4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 人考取公务员,10 人网上签约,16 人签约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就业率为 63.16%, 初次就业率为 100%。编辑出版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优势,毕业生在就业 岗位发展空间较大。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编辑出版学 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所需要的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全面、专业技能突出、 职业素养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报刊、图书出版、网站、新 闻宣传、新媒体等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编辑出版学 专业人才。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高校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 网站、印刷厂、书店”协同运行模式。这一模式与新闻出版行业采、编、印、发 运行模式紧密结合,高校与其他协同主体间可以进行调整,相互融合,以满足高 校专业教学和企业用人需求。打破关门办学的瓶颈,与新闻出版产业、行业、企 业密切合作,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衔接的问题,以确保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的培养。通过引入行业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整合资源,形成编辑学、出 版学、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计算机、艺术学等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 多技术集成、多单位协同的立体辐射式合作专业建设模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构有待优化 本专业教学人员中教授比例偏少,难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师资队伍中学 科专业队伍、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 对策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速引进具有编辑出版学实践背景与学 理背景的人才,使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得到优化。努力引进和培养学 科骨干、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考博、进 修、访问、引进等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教授和博士学位的比例。 237 (二)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我校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起步较晚,相较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科优 势不甚明显,专业支撑、学科建设有待全面开展,学术和学科带头人有待加强培 养。 对策措施:理清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思路,树立“学科支撑专业,专业依 托学科”以及“强专业必先强学科”的思想;加强专业支撑学科的建设,强化优 势学科的建设,扶持新的学科生长点;在师资、课程建设等方面强化编辑学、出 版学等学科优势。 (三)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学术研究上缺少高层次的科研立项、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 对策措施:将专业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升二者结合的能力和水平;紧密 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努力在产学研结合、联合立项高层次科研课题和发 表具有重大前瞻性、影响性的学术论文与著作方面,实现突破;加强编辑出版学 教师团队精神,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能够把握好科研方向;加强与学术界和媒体 人士的联系,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38 专业三十:汉语国际教育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 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有全面的 了解,能够胜任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及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学,或者 能够胜任新闻出版机构、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素质要求 1.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汉语教育事业,具有语 言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体魄强健,心理健全。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生活环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应对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活动。 3.求实创新,崇文尚德。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广博的跨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 理论前沿及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具备求实创新精神。注重师德修养, 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包容不同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塑造优秀的品行素养。 4.传播文化,才艺塑身。维护国家形象,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中华 才艺,夯实文化传播基础,将中华文化传承与展示、汉语教育、民俗技艺呈现、 国家形象传播融为一体,致力于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事业。 (二)知识要求 1.了解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哲学、法学、 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 识。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公共外交意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撷取信息点,在 全球视野下培养一个职业汉语教师的敏锐度和判断力。 2.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语言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理论,锻造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熟悉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熟练 运用汉、英双语,能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问 题。 239 3.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掌 握基本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技能,具 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专业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包括较高的组织课堂的 技能和较好的教学艺术;能够运用语言教育理论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堂教 学理论、语言测试与评估理论更好地指导汉语教学。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具备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基本的外事沟通交流能 力。 3.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备良好的中外文化比较能力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5.具备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具备较强的国际汉语教学能力及案例分 析能力。 6.具备深造为汉语国际教育高层次人才的潜能。 7.具有较高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 2012 年开始招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临沂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共同办学, 涉及语言学、文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整合校内汉语言文学、英语、韩国 语、教育技术学、艺体教育、跨文化传播学等专业资源,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应 用型的对外汉语教学与服务人才。 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综合素质、卓越能力”的学生,是该专业教师为之奉 献一生的事业。该专业教师不断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潜心科研,先后参与国家 社科项目 3 项,主持省厅级项目 5 项,主持、参与省教学科研项目 10 项,获得 临沂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3 次,出版专著 5 部,参编教材 4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被 CSSCI 收录 3 篇。教学团队还非常重视学术成果的教 学转化,能够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为课程教学内容。 (二)在校生规模 该专业共培养学生 257 人, 2012 级 40 人,2013 级 31 人,2014 级 39,2015 240 级 40 人,2016 级 39 人,2017 级 40 人,2018 级 38 人。目前在校学生共计 157 人。 (三)课程体系 表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6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6%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336 272 64 19 17 2 12.67%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688 400 288 35 28 7 23.33%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00 400 0 25 25 0 16.67%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16 64+36 周 24 1 23 16.00% 150 104 46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112+36 周 2368+36 周 1584 752+36 周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2% (四)优质课程 该专业重视教师基本功训练,比如写作(《写作》 )、表达(语言文学类课程) 、 英语(《英汉互译》、 《英语写作》《英语听说技能训练》) 、普通话(《普通话训练 与测试》)等能力。同时又设置了一批代表专业特色的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 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国际 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跨文化传播学》等。目前正积极进行创新创业示范课 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已经获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普 通话训练与测试》已经获得学生评价教学改革立项,《对外汉语教学法》正在积 极推进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语言艺 术》正在编写教材。 (五)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始终坚持“教学为本,质量立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宗旨,以高 质量的课堂教学为核心,注重扎实有效的实践训练、先进实用的技能培养、严格 241 规范的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015-2018 年度获批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校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三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五十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获奖金 额达万元。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0.5 52.5 生均(元) 3100 3200 (二)教学设备 表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 器设备值 (元) 2017 12.3 818 2018 13.1 827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 教学仪器设备值 (元) 0.8 351 (三)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1 0 13 8 11 1 5 8 7 2 15 2018 23 1 13 9 11 1 6 8 8 2 15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 生均实验室设 总值(万元) 备值(元) 2017 24.9 0.19 13 817 0 5 2018 25.7 0.21 14 823 0 6 242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所有主干课程均构筑一个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教学 内容,逐步实行教学教务的网络化管理,保障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六)教学项目及应用 该专业教师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参与或主持多项教学 改革课题,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本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 高效能的课堂,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继续 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 变。继续开展教学观摩课及教学标兵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 1.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 2.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总体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3.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体现文学、语言等基础学科特点; 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5.重视问题驱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形成了以特色课程等为主的高质量课程群; 7.注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强化教师口语、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以及对外汉语 课程设计等课程,突出应用能力与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师范专业特色; 8.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 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意识。 243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 2018 年 10 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共 110 人,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0%。就业单位分布主要 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80%。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30%;企业占 25%,教育行 业占 45%。 (二)毕业生升学率 截至 2018 年 7 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了三届毕业生共 110 人,其中升 学学生达 30 余人,考研率近 30%,其中,部分学生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录取院校 1 宋雨蒙 中国传媒大学 2 李娜 东北师范大学 3 周诗瑶 华南师范大学 4 杨帅 首都师范大学 5 刘文钊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6 汲翔 大连外国语大学 7 厉静静 中央民族大学 8 于海军 东北师范大学 9 于洁 辽宁大学 10 李静(2012 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1 张菲菲 吉林大学 12 窦新艺 山东师范大学 13 栾文婷 华南师范大学 14 刘敏 韩国釜庆国立大学 15 董译蔓 北京语言大学 16 韦入歌 北京师范大学 17 李静(2013 级) 中国海洋大学 18 张小雨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 19 冯雪莹 北京语言大学 20 徐小童 中央民族大学 21 于颖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2 张红敏 郑州大学 23 刘阳 宁波大学 24 王平 苏州大学 25 武雅君 渤海大学 244 (三)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 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工作领域的就业率达到 83.21%。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7%。 如徐小童同学考取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同时获得国家汉办志愿者身份赴泰国任 教,现在泰国任教,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踏实肯干的素质获 得了任教单位的高度评价。其他如,冯雪莹同学考取了北京语言大学,于颖颖考 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平同学考取了苏州大学,他们态度认真、刻苦学习,受 到了导师的高度好评。 (五)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文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 生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有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考 取公务员、选调生的;有进入教育机构的;有自主创业的;有进入企事业单位的。 由于他们业务能力强,勇于担当,敢闯敢拼,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如三十 余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他们基础扎实、学养深厚,得到了导师的一致好评。 2012 级刘文钊同学考取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18 年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从 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2012 级于海军同学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后作为志 愿者赴韩任教,现定居韩国从事汉语教育工作。2013 级韦入歌同学考取北京师 范大学研究生,现作为汉语志愿者在美国任教。2013 级董译蔓同学考取北京语 言大学研究生,现作为汉语志愿者在欧洲保加利亚任教。2014 级徐小童同学考 取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同时获得国家汉办志愿者身份赴泰国任教,现在泰国任 教,归国后继续读研究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很高的 素养,工作、学习都做得有声有色,普遍得到单位的高度认可。 (六)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018 级省内外招生录取 40 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55.71%, 报到率为 96.43%。 245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创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0 月, 2018 届毕业生创业人数达到 4 人,自主创业率达到 6.1%, 比如 2014 级魏雪梅等同学创办了教育机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专业在 全校文科学院中名列前茅。 (二)采取的措施 1.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开拓学生创业思维 截至 2018 年 10 月,文学院建立了 12 家就业创业实习基地,注重加强基地 建设,增加就业创业经验交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为学生开拓 学生创业思维,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2.成立文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创客空间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文学院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创意比赛、 创业标兵评选等活动,选拔有创业思想和愿望的学生成立了创业联盟,培养他们 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学生创客空间已经完成硬件建设,该中心集学生创业示范与带动、 创业指导与资助、创业公司运营、就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接纳 10 多 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可充分发挥创客空间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4.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我校杰出校友李海鹏个人捐资 30 万元,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 自主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育学术骨干,建立学术梯队, 形成优势学科。通过重点投入、重点扶持,形成竞争机制,使该重点学科达到省 级重点学科水平,集中优势资源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某些点形成突破,具备 学术创新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 246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专任教师中博士所占比例偏低,整体科研水平不高,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 的科研项目,高质量的专著和论文偏少。 (二)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 45 岁以下教师已硕士化的基础上,提高博士所占 比例;二是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扶持力度,鼓励资助青年科研人员到知名高 校进修学习,鼓励、资助其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紧跟学术前沿,提高本 学科的知名度。 2.教学工作:根据教师科研方向,开出一系列选修课,形成课程群。鼓励教 学科研人员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科研人员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争取每人开设 4 至 5 门选修课。加大课程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的资助力度。 3.学术研究:凝练方向,进一步整合科研队伍,将个人研究与集体攻关相结 合,利用团队优势,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出版有影响的 学术著作,加强与著名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与编辑出版部门的协作,尽快产出高 水平成果。 4.服务工作:承担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以培养应用型人 才为目标,围绕为沂蒙服务开展课题立项,力争在沂蒙文化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的 突破。 247 专业三十一:英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面向地方中学、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学研究机构对英语优质师资的需 求,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 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宽厚的英文专业知识和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必需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技能,有仁爱之心、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一 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英语教学和 各级教育与研究机构工作以及班级管理等工作。 2.毕业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解中学教育工作 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 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 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 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 体罚中学生。信任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发 展的不同需求。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拥有快乐充实的学校生活。 (3)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 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中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中学生的求知 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中学生学会学 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 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5)了解关于中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 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中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不同年龄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中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养成的知识。了解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以及初高衔接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 248 点,掌握帮助其顺利过渡的方法。了解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 和方法。了解中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 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6)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 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等,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 史、主要文学流派及重要作家和作品,通过比较,了解中英文化的基本特点,对 跨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知 识及应用技能,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言知识,掌握 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研究的基本知识,熟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知晓中西文化的 共同之处和显著差异。 (7)掌握中学外语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教与学的知识,掌握 3 门以上 中学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相关的学科,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掌握中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不同年龄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8)学会合理制定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 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9)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设适 宜的教学情境,根据中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合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 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 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较好使用口 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 笔字。妥善应对突发事件。鉴别中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 效矫正不良行为。 (10)学会对中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点 滴进步。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积 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11)学会使用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 可亲,与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 良好关系。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通话达到二 级甲(乙)等水平。 (12)学会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 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 249 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英语(师范)本科专业的前身是临沂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该专业始 建于 1978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于 2000 年设置英语本科专业。 英语专业自创建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 具有国际视野、品学兼优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总学时 2352 学时, 总学分 159 学分,授文学学士学位。 2.在校生规模 现有在校学生 489 人(含 2016/2017/2018 级学生免费师范生 177 人) 。 表 1 英语专业在校生情况 年级 学生数量 2015 111 2016 112(含 62 名免费师范生) 2017 135(含 57 名免费师范生) 2018 131(含 58 名免费师范生) 3.课程体系 在调研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能力考察基础上提出应强化训练师范生的基本 功,提出简笔画、板书、以及口语等技能是师范类学生训练的重点。英语专业 也组织了背单词比赛、阶段性测试、晨读阅读英语名篇等活动,强调基础技能 课程群(听力、口语、语音语调、语法、基础英语、泛读)的重要性。同时, 调研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以 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为保障的 “平台+ 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精品课堂建设,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 外”、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课堂教学,网络辅 助”的原则,通过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堂设计、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体系;打 造精品课堂;通过调研论证开展由教授、博士、海外学者、教育管理者、成才 学者及成功企业家构成的文化商务沟通的博雅课堂活动。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由校外专家参与的培养 方案论证、用人单位评价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三项人才培养监控活动。搭建 250 应用基础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科学、可借鉴性强的 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及学习资源。通过鼓励学生参加 各类专业比赛、第二课堂和各类社团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体系中突显英语专业的基础应用能力培养,在 夯实基础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建设。对英语专业的 主干课程群、方向课课程群进行整体建设,打通各方向专业课模块之间的阻 隔,加强相关课程的衔接,整合、优化本专业系列核心主干课程体系,实现对 现有课程体系的重构,完善课程标准,达到培养“方向型”和“复合型”人才 的目标。 从课程的数量、结构上看,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 素质高”为质量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凝缩甚至减少一些非必要性课程的设 置,为学生减负,增设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学科 交叉等的课程。在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在有意在本专业或 跨专业考研出国的同学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应将这种区别明朗化, 为学生的未来打开绿色通道。 表 2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7 23.27% 672 29.42% 选修课程 10 6.28% 160 7% 必修课程 53 33.33% 764 33.45% 选修课程 23 14.47% 384 16.81% 必修课程 11 6.92% 208 9.1% 选修课程 6 3.78% 96 4.2% 必修 19 11.95% 26 周 159 100%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2284+26 周 4.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实践板块包括如 专业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部分。学院举办外语文化节, 专业学生在文化节中增强实践能力,与临沂市多家商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 区,开设电子商务课程,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同时还在院内设立跨境电子商务 实训基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51 英语专业全面推进教师的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方法 传授给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升 学就业创业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英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69 189 生均值(元) 3573 3865 2.教学设备 表 4 英语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设备生均值(元) 2017 665 2923 2018 761 4886 96 1963 年度 3.教师队伍建设 2017-2018 学年英语专业共有中外专任教师 27 名,兼职和特聘教师 15 名。 教授 6 名,副教授 14 名,博士及在读博士 9 名,其他教师均拥有硕士学位。教 师队伍学科交叉,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教研力量。建有英语语言学教学团队、英 语文学教学团队和应用型翻译课程群教学团队,老中青教师结合,老教师帮扶青 年教师。该年度共有邵长忠、张笛、刘倩、刘金侠等老师分赴韩国、马来西亚、 美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或进行教学、文化交流。 表 5 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教 授 副教 授 博 士 硕士 2017 27 5 13 7 20 ≥ 56 岁 0 2018 27 6 14 7 20 1 年度 年龄结构 46-55 36-45 10 12 ≤ 35 岁 1 11 13 0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9 11 9 15 4.现代教学技术及实习基地 本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设施先进、 252 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之外,院内建有 微格教学实训室、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师范教育、电子商务实习。 外国语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挂牌成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表 6 英语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实训 实习 场所 场所 数量 数量 2241.3 8 8 2355.8 8 11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积(㎡) 面积(㎡) 值(万元) 备值(元) 2017 2898 5.93 1096 2018 3095 6.32 1152 年度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完善以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层次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教师教育和教师 发展模块,回归师范教育本色,强化训练师范生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 2.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实现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双赢 为培养卓越英语教师,以教学技能竞赛、英语技能大赛等赛事作为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实践,强能力,探索人才培养的 新思路。为参赛选手配备指导教师,采取教-练-赛-评的模式,帮助英语师范生 更好地实现由“未来教师”到合格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无痕迹转移,为提升师范生 的教师核心素养奠定雄厚的基础。 学生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上表现优异,2017-2018 年学年学生在省级赛事 获奖 72 人次,国家级赛事获奖 18 人次。 3.搭建多元化的“英语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 利用外院现有的社团如新月社、与星儿同行、外语演讲协会、正能量疯狂英语精 英俱乐部、大学生心理导航协会、语苑学社等实践组织,以及英语文化节、中外 专家系列讲座、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小品比赛、英语 电影配音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英语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 境。 4.形成“校校合作、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利用语言及师范资源优势,与临沂市外国语学校、临沂第三十九中合作,通 253 过顶岗实习形式建立院校合作关系,分批次、定期派送学生,形成“校校合作、 互利共赢(教师教育基地) ”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以英语辐射其他多语种,成立 并逐步扩大了“外国语学院多语种综合翻译团队”力量,形成“教师为指导,学 生为主导”的全方位服务团队,为临沂市场博览会、园博会、百名外国专家沂蒙 行等活动提供翻译及志愿者服务。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初次就业率达到 98%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2.就业专业对口率 据对往届本科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本科毕业生目前 82.6%从事 教育业,从事教育业的人数居多。从工作满意度看,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的人数 为 65.6%。按毕业生就业所在行业分类对比分析,教育业的毕业生职业满意度最 高。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该专业评价相当高,普遍认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教 育教学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满足社会对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据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核心知识和职业技 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基本达到或满足工作要求。 2016 年英语专业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17 年本科专业 排名地区排名中,我校英语专业位列 111 名/3 星级/地区第 2 名,成为临沂大学 7 个三星级专业之一。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声 誉,考生就读本专业意愿强烈。从高考招生分数来看,2018 年英语(师范)专业 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比山东省文科线高 51 分,比山东省理科线高 91 分。2018 级 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 411%,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93.86%(含免费师范生)。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英语专业 2018 届毕业生 93 人,初次就业率 98%,出国留学及考研 29 人。 2018 年刚刚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7 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254 赛获批 10 项。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英语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专家调查发现,我国大中小学英 语“教学方法陈旧,千篇一律,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本身素质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培养出一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 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英语教师成为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内涵提升发展方案及学院总体定位,确立了“以教学为 中心,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特色,以学术科研为保障,以创新创业为平台”的发 展定位,以此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1.师资方面 (1)制定并实施新阶段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力 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报考重点高校的博士,争取尽早实现教师队伍博士化, 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重点引进“英语+”的领军人物,使英语语言学学科、文学学科及应用 型的学科能平衡发展,多头并进。力争两年内,引进和培养 2-3 名“专业+方向” 的高水平领头人,打造省级教学名师 1 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培养硕导 2 人。 (3)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培训规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 术会议,继续鼓励、支持骨干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访学。两年内,力争 6-8 名教师通过国家及省留学基金委项目、国家对外汉语教育等项目进行访学交流。 2.教学工作 (1)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开展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拟派教师到涉外企业、国内外相关院所进修、学习 6 人次。 继续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2-4 个,聘请英语师范、翻译相关专业人员 6-8 名为 专业外聘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保证“本体”培养的前提下,积极建设和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创 业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对外加强校地、 校校、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与当地中小学校共建师范类人才基地。 (3)优化优质课程群,以现有的省、校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冲力,大力 开发资源,引进优质课程,编著 2-3 本立项教材。 255 3.科研方面 (1)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营造重视科研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专业全体 教师科研意识,倡导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的潜在优势,提高承担高水 平科研任务的能力,鼓励学科交叉、渗透和联合。以团队建设为根本,实施学术 科研归队,人才引育并举,汇聚学生参与。 (2)在已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力争两年之内,获得 2~3 项省部 级以上科研奖项,省部级、厅(市)级科研成果奖总数达到 15 项以上;发表 SSCI、 SCI、CSSCI 收录学术论文 6 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 3 部。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缺少学科带头人,拟通过引进教师,鼓励现有教师外出读博、进修等 方式提升教师学历及知识水平。 (2)教学条件有待改善,尤其是与海外高校合作的模式和机制需进一步加 强;部分实验室设备需要更新。 (3)集中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够,质量有待加强,多建设实习、实践基 地的同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效率。 (4)如何实现师范生在培养过程及出口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对于我们来说, 仍然是一个大的挑战。 (5)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加强校校及校企 合作。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确定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以“服务企业,培养 学生”为宗旨,构建“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成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实施 校校、校企、国内国外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在夯实外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专业学习全过程。 256 专业三十二:商务英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基本功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 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语言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基 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 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和国际商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 行沂蒙精神,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职业道 德,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 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 五方面的语言能力。 (2)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能用英语熟练地 进行交际。 (3)掌握第二外语及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 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流程运作,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 (5)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熟悉办公文秘工作。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英语应用能力,包含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2)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包括商务信函撰写与沟通能力、商务接待与贸 易洽谈能力以及和客户沟通的能力、公关能力等。 (3)商务实践能力,包括办公文秘技能、信息调研技能、公共演讲技能、 商务礼仪技能等商务谈判技能、贸易实务技能、电子商务技能、市场营销技 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 (4)思辨与创新创业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调适能力等。 257 (5)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规划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等。 二、培养能力 本专业自2003年作为英语专业的经贸英语方向开始招生,2016年商务英语 本科专业获批。目前,在校生403人。 学院广泛征求各专家、学者意见,确定了2017版培养方案,目前已应用于 2018级新生。新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 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 程。 专业核心课主要课程包括:英语口语、外贸口语、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 语精读、商务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和商务英语写作。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夯 实学生英语基本功,培养学生商务背景下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专业选修课主要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国际贸易实 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跨文化商务沟通、英美文学、跨境电子商 务、国际支付与结算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借助语言了解商务知 识、掌握商务基本规则并熟悉商务流程,提高商务实操能力。 实践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着力于创新创 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全过程,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完善了在校生双学位、辅修专业和 弹性学制等各项政策制度,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可兑换学分,加大了奖学金力 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管理 的制度体系。 表 1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专业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51%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2% 必修 608 480 128 34 30 4 22.52% 必修 416 320 96 23 20 3 15.23% 选修 496 496 0 23 23 0 15.23%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89% 2352+22 周 1792 560+22 周 151 106 4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29.8% 258 三、培养条件 学院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该专业的日常教学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以及教学设备的采购,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创建了 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1.教学经费 表 2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88.3 413.5 生均(元) 10138.3 10260.5 2.教学设备 表 3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 备总值(万 元) 生均教学仪 器 设 备 值 (元) 2017 413.6 10798.9 2018 562.8 13965.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元) 149.2 3702.2 3.师资队伍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按照“专兼外外”的原则搭建。专任教师、外聘创新创业 导师、外聘创新创业导师和外教四类教师互补互动,深化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 量。专任教师 19 人,外聘创新创业导师 20 余人,外籍教师 3 人。 表 4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36 岁 双师双 能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6 11 5 18 6 11 7 20 年龄结构 总 人 数 教 授 副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5-55 36-45 2017 21 2 5 5 16 0 4 2018 21 2 5 5 16 0 4 年度 4.实践教学 目前拥有语言实验室 21 个,国际贸易实训室 1 个,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 1 个,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 1 个,调频电台 2 部,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 1 个、机 辅翻译实验室 1 个,学生领导力实训中心 1 个。除自有的专用多媒体教室和学 259 院阅览室外,学生还可通过校图书馆阅览室、外文资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 英语学习平台和精品课程网站查阅并研习相关外文资料。现有条件能较好地满 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要求。 建立了临沂商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临沂商城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园和临 沂市网商商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对企业需求的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 与 17 家大型跨境电商公司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推进“教学工厂”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改革。 表 5 商务英语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 备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 室设备值 (元) 实训场所 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883 2.3 488.9 12765.0 8 11 2018 1008 2.5 540.4 13409.4 9 13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 强调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外贸工作打下良好的语 言基础。 2.以商贸操作能力为核心 突出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思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 力,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实行校企互动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互补 优势,合作育人。企业为学校带来了教学新内容、新视野、新思路,学校举办 了多期跨境电商培训班,为临沂500多家外贸企业培养了电商外贸出口人才。 4.注重创新教育,强化创业能力 与10余家商会和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EBAY等跨境机构合作,为学生 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创新,创新中学创业。 五、培养质量 学生在各种校内外竞赛中屡获奖项,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 市级等各类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参加中外文广播节目、参与临沂市经贸 洽谈会、临博会、商博会等陪同翻译活动、以及其他涉外活动翻译任务,出色 260 地完成了任务。 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77.1%,就业单位主要 以外贸公司、政府部门、跨国企业为主。用人单位对我校该专业毕业生评价很 高,普遍认为他们工作勤奋踏实,求真好学,能够很快熟悉自己的新业务,有 的已经成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和业务骨干。 学生对该专业的关注度很高,学习愿望强烈。2018年实际录取71人。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届毕业生71人,高质量就业30人,高质量就业率为42.3%。其中12人考 取硕士研究生,2人出国留学,7人进入青岛海信等大型企业集团工作,3人组建 了外贸团队,经营外贸托管业务。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与 国外的经济交流和贸易越来越频繁,商务英语的专业人员需求也随之增长。用 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 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 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应该着眼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重新定义商务英语 的内涵,人才培养规格应该从主要适应传统货物贸易向能够适应现代服务贸易转 变,要兼顾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和复合型。 2.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商务英语教 学,既要增加课堂上的趣味,也要生动形象地展现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既要 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用商务英 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1)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短缺。大多数专任教师不是商务英语专业科班 出身,并且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具有“双师” 素质,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261 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偏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课题和论文 存在层次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2)校外顶岗实习: 大多数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单位需求人数少,很难一 次性接受大批学生实习。同时,外贸企业的实践工作流程多涉及商业秘密或企业 的核心机密,专业性强,接收单位不太可能接纳学生进行实质性实习或不放心让 学生顶岗操作,学生即使到了实习单位,也难以深入介入具体操作。 2.改革思路与措施 (1)建设、提升“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兼教师互学互助,建设“双师型”创新 创业导师团队。 聘请国内外高校的知名教授做外聘教授,聘请国内外商界精英担任外聘教师 和创新创业导师,并同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资助教师勇敢“走出去”, 接受创新创业新知识,提高教师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促进跨学科、跨 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 (2)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侧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语言类基础课程采取 “融合型”教学模式,将不同的语言技能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全面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实践实操类课程组织形式立体化,采取课程外包形式,依 托校企合作,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学习的平台。 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水平编写新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制作相应的 配套课件,逐步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充分 发挥教学检查小组、教学督导小组、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的作用。 (3)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 新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 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 有效依托,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 途径。 (4)稳步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 鼓励教师围绕教学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以教改课程为契机,积极支持教师 申报各种教改教研课题,每年选派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 系列学术讲座,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积极参加校级及以上的各种教 学成果评比。 262 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支持学生申报国家 级、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研究为主线,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 (5)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拓展新的合作渠道和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组织好外籍教 师的引进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毕业班学生 出国留学,在校生出国进行长、短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取得 合作办学效益。 263 专业三十三:西班牙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西班牙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 备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西班牙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 能,了解西语国家概况和语言文学相关理论,能熟练运用西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与沟通,并能胜任经贸、翻译、教育、旅游、外事及其他与西语相关行业的工 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 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 炼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语言知识:学生应熟练掌握西班牙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 言知识,熟识常见西班牙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了解不 同地域、语域的西班牙语语言使用规则,并对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有一定了解。 文学知识:学生应学习主要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史、主要文学流派 及重要作家和作品。 国家知识:学生应学习西班牙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通过比较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特点,并对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3)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西班牙语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学赏析能力。 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学能力。 264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有 21 个国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使用面 积超过 1200 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人口约 有 4.37 亿,西班牙语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与它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自北京外国 语大学 1952 年开设西班牙语专业以来,西班牙语教学在国内高校中的发展经历 超过 60 年的时间,达到了现 96 所本科院校,每年 15000 名左右学生的规模,而 在这 96 本科高校中,包括我校在内的近 60 所高校的西班牙语专业都设立于 2000 年后。在山东省内,除我校之外,还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高 校设有西班牙语本科专业。 临沂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创建于 2010 年,专任教师 8 人,聘外教 3 名,目前 在校生 213 人。自创建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学校及学院克服 各种困难,大力引进师资,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小 语种的专业优势,培养西班牙语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品学 兼优的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2.在校生规模 表 1 西班牙语专业历年学生数量统计表 年度 当年新生数量 当年在校生总数 2017 48 229 2018 48 213 3.课程体系 表 2 西班牙语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所占 学分 学分 比例 672 336 336 37 23 14 23.71%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1% 必修 544 544 0 34 34 0 21.80% 必修 576 352 224 29 22 7 18.59% 选修 352 352 0 22 22 0 14.10% 必修 26 周 0 26 周 24 0 24 15.39% 45 100% 560 156 111 +26 周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28.84% 1744 265 低年级课程以精读课(初级西班牙语、中级西班牙语)为主体,并配以《西 班牙语视听》 , 《西班牙语口语》,《西班牙语阅读》和《西班牙语语音》等课程, 目的是在低年级阶段打好基础。在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上,一方面依托和延伸低年 级的基础课程,在继续开设精读课(高级西班牙语)的同时加开如《西班牙语报 刊选读》 、 《电视新闻等视听阅读》的延伸课程,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基 本外语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外语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设口译、 笔译、经贸等实用性课程。同时,借助外院传统优势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如《跨 文化沟通》 、 《国际贸易实务》 、 《电子商务导论》、 《跨境电子商务》等具有强实用 性的课程,在加强专业应用型的同时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学生的就业支点。 此外,在实施西班牙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辅修国际经济与 贸易等实用性强且与本身西班牙语专业契合性好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鼓励学生 利用学校的海外交流平台,进行国际交流和游学,积累海外经验,为就业和适应 国际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4.创新创业教育 西班牙语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创新 创业教育,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 (1)西班牙语专业老师积极申报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在“一 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各方面革新。邱清华主持校级教学 质量工程项目“VR+西班牙语教学模式探究——以西班牙语国家概况为例” ,聘外 籍专家 Azalea Guitián Risco 为学院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 践。 (2)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实践板块包括如专业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部分,定期举办外语文化节,专业学生在文化节中增强实践 能力,了解西语国家文化;此外,学院开设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及全校部分学生 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多项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015 级董曦冉获得全国西班牙语口译大赛优胜奖,2017 级学生谢思宇获得全国 “西班牙语之星”优胜奖。 (3)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共同设立创业工作室,并与临沂市多家 商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区,开设电子商务课程,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同 时还在院内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 四楼设商务实训展厅,拉近实习单位与专业学生的距离。 (4)创新科研,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 建立师生科研团队。14 级学生蔡冰莹参与课题“中国动漫的多语种翻译”;刘青 266 艳、叶雨、孔旭、邱清华曾获得市厅级科研项目立项,叶雨参与编写教材《跨境 电商实务》 ,邱清华、冯靖参与编写教材《国际商务礼仪》 。 (5)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工作,增强实践技能;学 院组织多语种志愿者翻译团队,自 2012 年以来为省内各大体育赛事及商贸博览 会提供语言翻译服务,2017 和 2018 年也为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提 供志愿翻译服务。 学院重视“产出成果导向”,全面推进教师的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将学科 前沿知识及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升学就业创业 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西班牙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16 116 生均(元) 5065 5446 2. 教学设备 表 4 西班牙语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319 13930 2018 319 14976 0 0 3. 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西班牙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35 岁 双师双 能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2017 8 0 0 0 8 0 0 0 8 0 0 2018 8 0 0 0 8 0 0 0 8 0 0 西班牙语专业教师队伍学科交叉,年轻而有活力。专业教师全部拥有硕士学 历,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年轻化,创新性和创造力较强。在专业教师队 267 伍中,外教占有一定比例,博士一名,硕士两名,专业以西班牙语教学为主,有 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4.实习基地 该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设施先进、 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之外,院内建有 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多语种电子商务实习。外国语学院与企事业单 位签订共建协议书,还与合作院校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共建创业工作室。 西班牙语专业与临沂新光集团及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实习实践基地。 表 6 西班牙语专业实验设备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550 2.4 295 12882 6 4 2018 550 2.6 295 13850 6 4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西班牙语专业不断突破发展,在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与特 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作办学 实施校际合作-国外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临沂大学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 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还与多所西班牙知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在 此基础上的建立临沂大学中国-西班牙西班牙文化交流中心暨西班牙高校入学申 请中心为学生提供奖学金项目和更多交流、升学上的便利。共计约有1/3的学生 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交换。学生在国外参加语言文化课程和 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既加强了语言能力,又增进了对西班牙国家社会文化的了 解,还为毕业后申请西班牙高校研究生做好准备。 2.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本专业刘青艳老师临沂市社科研究课题“在商城国际化背景下临沂商城进入 西班牙与拉美市场的契机”主要研究西班牙语专业在临沂地区的运用,加强科研 教学与商贸物流企业联系与合作,互建教学实习实训、企业生产研发基地。外国 语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还与合作院校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共建创业工作室。西班牙语专业与临沂新光集团及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 了实习实践基地。旨在增强师生“商贸物流进课堂”意识,整体提升师资队伍和 268 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以区域社会需求为主攻方向,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教 育模式,实施开放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打造外国文化背景宽厚的商贸物流应 用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具有沂蒙精神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教学管理 外国语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狠抓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各门课程 都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教学各个环节的配合等。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文 件,使各个教学环节有章可循,检查有据可依。实行毕业生跟踪反馈办法,“校 内外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正常运行。课程考核办以突出过程考核为 中心,采取课程论文、口语测试、试卷检测、课堂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测 学生自主学习及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4.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为主导转为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上 精讲多练,课下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综合训练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 邱清华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VR+西班牙语教学模式探究——以西班牙语 国家概况为例”,带动专业教师将VR和西班牙语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2)教学内容上,摒弃传统语言教学以单一语法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模式, 将枯燥的语法和西班牙语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等国情知识相结合,与时俱 进,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率。 (3)考试形式上,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包括如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和 课堂表现等),使评价结果更客观丰富真实,能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改进了教师的教 学。考查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西班牙语专业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近100%。 2.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止2018年11月,20%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派驻海外,近50%国内从事外贸、 跨境电商等行业,用人单位较为满意。另有约15人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 269 生。王艳秋同学考取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研究生。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7年西班牙语专业最终录取率为100%,其中理科第一志愿报考率达到225%, 可见学生就读本专业的意愿非常强烈,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仅广东一省,虽 然只投放了5个名额,报考人数却达到了20人之多,最终录取12人。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近100%。截止18年10月,20%毕业生被用人单位 派驻海外,近50%国内从事外贸、跨境电商等行业,用人单位较为满意。另有约 15人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西班牙语专业近年共有2人创业,其领域包含机械制造和教育产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实现和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已 经从“向内引进”逐渐转变为“向外输出”,急需大批外语人才支持。但与此同 时,因国内西班牙语专业开始院校逐年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单一 的外语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此外, 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需求,对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 所以,在接下来的专业发展中应以此为其契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 西班牙语专门人才,将本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西语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一 是依照国家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一批“西班牙语+经贸/跨境电商”人 才。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中国传 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可以“用西班牙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跨文化 交际能力,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此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一直是专业优势和强项,突破专业发展瓶颈也应从 此入手,进一步转变专业国际化办学思路,从单纯的师生交换交流,转向多层次 全方位的合作,寻求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海内外协同立体化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多由青年教师组成,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和科研压力较 270 大。需引进教师(包括聘用特聘教师和引进专任教师)以缓解教学科研压力。 还应通过外派教师读博、进修等方式提升学历,解决结构问题。 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西班牙语专业短期内在全国蓬勃发展,避免同质化的课程设计以及新时期 的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凸显西语专业本科生教材陈旧、匮乏的问题。对现有 教材的内容、使用效果、功能及出版者的作用进行调研,了解学习者和教师对 教材的需求。鼓励教师编写教材,明确教材定位,从应用性入手丰富教材。 专业图书有待丰富。应购买原文图书和引进电子资源同步进行,引进包括 网络视频和音频资源、电子图书、论文库、纸质原文图书和教材等专业教学所 需资源。 271 专业三十四:俄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俄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 能力,具备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 能,了解俄罗斯国家概况和语言文学相关理论,能熟练运用俄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与沟通,并能胜任经贸、翻译、教育、旅游、外事及其他与俄语相关行业的工作,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一)基本素质规格和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 沂蒙精神,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 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 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4.人际交往与协助能力,学会与别人沟通、协作,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培养勤奋、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 协作能力,具备较新的专业理念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 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 1. 俄语语言知识:熟练掌握俄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言知 识,熟识常见俄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了解不同地域、语 域的俄语语言使用规则,并对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2. 俄罗斯文学知识:学习主要俄罗斯的文学发展历史、主要文学流派及重 要作家和作品。 3. 俄罗斯国家知识:学生应学习俄罗斯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等,通过比较了解中俄文化的基本特点,并对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4. 人文和社会科学能力: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 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质。 272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 具备较强的俄语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学赏析能力。 2. 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4. 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 具备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2005 年,我校开设俄语专业,学制 4 年,总学分 157 学分,学生毕业授予 文学学士学位。 俄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教学能力势头强劲。现有专任教师 8 名,其中 外教 1 名。客座教授 8 名,分别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山东大 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在科研和教 学工作中均取得丰硕的成果,多人次受到各种奖励。 2.专业优势 在办学过程中,俄语专业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我校分别与东北联邦大学、海 参崴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等多所俄罗斯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交流项目。同时,我校 俄语专业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中俄政府国家奖学金留学项目资助单位。各交流项目 的发展和推广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结合国际环境与国家发展总体趋势,俄语专业发展潜力巨大,人才市场需求 面广。从历届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来看,俄语专业一直居于优势。历届毕业生 分别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就业学生则 分别任职于国家机关、银行、高等及中等院校、外贸及外资企业,表现优异 。 3.在校生规模 2017-2018 学年在校学生总人数为 110 人。 表 1 俄语专业在校生情况 2014 级 2015 级 2016 级 2017 级 25 人 29 人 29 人 27 人 4.课程设置情况 俄语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详见下表。 273 表 2 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 理论 时 学时 实验实践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5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7%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672 672 0 42 42 0 26.75%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384 320 64 22 20 2 14.01%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52 352 0 22 22 0 14.01%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29% 400 +22 周 157 117 40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2240 1840 +22 周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25.48% 5.优质课程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俄语专业始终致力于课程建 设工作,现有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基础俄语》、《俄语语法》,在建教学质 量工程项目两门——《高级俄语 1》和《俄语视听说 1》。在创建精品课程的过 程中,俄语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 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重视“产出成果导向”,全面推进教师的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将学科 前沿知识及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升学就业创业 提供必备的条件。 (1)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学期面向全院各专 业学生及全校部分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选课人数 达 500 人。 (2)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设立创业工作室,由企业高管定期进行实训操 作和指导。 (3)创新科研,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 建立师生科研团队。如儿童语言认知学科平台建设团队,已达 30 多人。 (4)借助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势,开设区别于传统课堂的领导力培训课程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创设学生领导力研究实训中心,成立外院 274 第一个创新创业园—109 咖啡室,成为学生们实践实训的平台,成为外教、留学 生,俄语、西语、法语、阿语等不同专业师生共享文化、交流思想的平台。 (5)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工作,增强实践技能。如 2018 年 7 月,2016 级学生安百宇和袁文婷参加暑假“三下乡”支教活;8 月, 2015 级学生为在临沂大剧院演出的俄罗斯剧团提供翻译服务。 (6)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外语人才, 俄语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2018 年俄语专业学生共参加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 项。 表 3 2017-2018 学年俄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中俄新年文 化习俗对比 研究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人 校级大学生创 指导教师 项目其他成员信息 姓名 职称 王会珍 讲师 谢楠 教授 周丹丹 讲师 赵文佳/201606030122, 新创业训练计 顾婧冉 划项目·重点 韩明慧/201606030129, 崔思嘉/201606030103, 项目 刘瑶/201606030105 临沂国际化 校级大学生创 亓钰琢/201706030115, 背景下沂蒙 新创业训练计 红色旅游文 划项目·重点 本译介研究 项目 姜红玉/201606500602 俄语专业四 校级大学生创 鲍连欣/201606030124, 级训练测试 新创业训练计 平台的设计 划项目·自筹 与建设 项目 佟宝慧 张 蕊 李 云/201606030125, 董玉萍/201606030128, 赵 娜/201606030104, 王思齐/201606030102, 李佳昕/201606030107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4 俄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3.75 生均(元) 1250 2.教学设备投入 表 5 俄语专业教学设备投入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2018 107.8 0.98 275 3.教师队伍建设 俄语专业目前有 8 名教师,其中中国教师 6 人(教授 1 人,讲师 3 人,助教 2 人),外教 2 人。中教中,博士 1 人,在读博士 4 人,硕士 1 人。教师均具有 海外经历,分别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缘知识结 构合理。该专业教师科研方向明确,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刊物 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教材三 部,其中校本教材《动画俄语视听说》、《俄语电影欣赏》在本校俄语专业教学 中使用,效果显著。承担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基础俄语》、《俄语语法》), 在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两项(《高级俄语 1》、《俄语视听说 1》)。专业拥有 一支朝气蓬勃、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热爱教育事业, 在教学科研方面不懈努力,积极为教学及课程改革献力献策。 表 6 俄语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学位结构 年度 2018 总 人 数 8 职称结构 博士 硕士 教授 副 教 授 12.5% 62.5% 12.5% 0 年龄结构 讲师 助 教 ≥56 37.5% 25% 0 岁 4555 岁 3645 岁 0 50% ≤36 岁 50%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3 4.实验实训场所 外国语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挂牌成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 地。除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 之外,院内建有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多语种电子商务实习。外国语 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挂牌成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俄语专 业实习场所是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海南三亚山海天大酒店、顺和集团等 6 个实 习实训基地。 表 7 俄语专业实验教学校内场所 年度 数量 承担实验课 程门数 面积(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万元) 2018 4 6 193.50 152 79.85 表 8 俄语专业校外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年度 基地数量 在校学生数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 (人次) 2018 6 110 15 276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俄语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与特色,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临沂商贸物流城资源,加强与商贸物流企业联系与合作,互建教学实习 实训、企业生产研发基地。一方面,把国际、国内商贸物流企业变成学生上课、 实习、实践、培训、就业的重要场所,师生成为商贸物流企业员工;另一方面, 把学校学院变为企业生产研发、信息交流、数据收集的平台,企业高管成为师型 师资。增强师生“商贸物流进课堂”意识,整体提升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实践 技能,以区域社会需求为主攻方向,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教育模式,实施开 放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打造外国文化背景宽厚的商贸物流应用人才培养特色, 实现具有沂蒙精神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合作办学 本着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对 外交流和合作领域。自俄语专业成立以来,已经与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经济服务大 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俄罗斯雅库茨克东北联邦大学等俄罗斯高校建立校际 交流合作关系,中俄互派留学生,往届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出国交流的 经历,交流时间为半年至三年不等。在所学语言国家的经历对语言学习,特别是 口语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本科生毕业后也可以在俄罗斯继续攻读硕士 研究生。 3.教学管理 (1)学院领导听课制度 学院领导深入教室听课,既体现了学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 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作风,又能使领导及时了解教学现状,发 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实施意见规定,领导听课每学 期四学时,分管教学领导每学期六学时。 (2)教学督导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检查和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外国 语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由学院领导挂帅,教研室主任和教学骨干教师参加,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0-12 次,每次听课不少于一学时。 (3)同行评议制度 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同行之间要根据每个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实事求 是地评价,评价结果由领导向教师个人反馈,帮助教师发现自身问题,不断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学生评议制度 27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教学质量情况的晴雨表。每个学期末,学校 都要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给出的分数作为评价教 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5)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学校制定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信息员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及时整理反馈, 再由外国语学院做出相应处理,从而起到指导和督促教学的作用。 (6)教研室定期检查制度 教研室是组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第一平台,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除组织 正常的教研活动之外,还组织本教研室举行定期的教学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 括:教案和讲稿准备情况,教学进度执行情况,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等,是教学检 查、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7)教学竞赛制度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包括外国语学院院长在内的全体任课老 师轮流上台讲课,对评选出的学院教学能手进行奖励,并准备公开课,从而带动 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组织形式 俄语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实行小班教学。采用了小班 组织操练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综合训练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 织形式。综合俄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包括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和自主学习三 个部分,俄语提高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文学、文化、商务和专门用途知识,学生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专业、市场需求等进行选择。该课程为培养学生必备 的文化素养,实用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供了条件,为俄语后续课程 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 学中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通过问答、对话、叙述等交 际方式增强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和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坚持每课前用俄语做值日报告,开设俄 语角,创设用外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努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并指导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 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培养质量 俄语专业 2018 届共有毕业生 25 名,其中有 1 人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 读研,8 人分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 278 远东联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其他学生分别进入贸易、金融、学校 等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到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俄语专业学生屈小茗自主创业,成立了山东蓝鲨安全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消 防装备、消防器材、液压设备等,是该专业的创业典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保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对俄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 设想。俄语专业建设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强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 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全面改革和创新,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 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建设的精品化。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经过 10 年建设,俄语专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队伍的结构和梯队的发展规模需要加强。就职称分布来看,教师职称 比例还有待提升(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为 1:0:3:3),副教授的比重严 重不足。相对合理的结构和学术梯队的形成,需要靠人才政策的合理引进,同时 还要靠教师自身能力的增强。 (2)教师的科研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课题和论文层次不高,数量不 够,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群策群力,通过集体的 努力争取更多的、层次更高的教学科研项目,建设多门校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 品课程,在编写教材方面多花功夫,从而让我们的俄语专业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3)招生数量达不到学校招生计划。面对俄语专业质量就业率高,而报考 人数少的现状,需要继续深入做好招生调研工作,适当调整招生计划,进一步加 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本专业声誉,增强专业吸引力。 279 专业三十五:朝鲜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朝鲜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韩国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朝鲜半 岛国情和韩国语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熟练运用韩国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并 能胜任经贸、翻译、教育、旅游、外事及其他与韩国语相关行业的工作,适应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 行沂蒙精神,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职业道 德,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韩国语语言知识:熟练掌握韩国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 识,熟识常见韩国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了解韩国语语言 使用规则,并对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2)韩国文学知识:了解韩国的文学发展历史、主要文学流派及重要作家 和作品。 (3)韩国概况与地区知识:掌握韩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通过比 较了解中韩文化的基本特点,对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 一定了解。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备较强的韩国语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学赏析能力。 (2)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具备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学能力。 280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朝鲜语专业创建于 2010 年,现有专职教师 6 人,其中中国教师 5 人,外籍 教师 1 人,本科在校学生 85 人。自创建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 学院积极克服师资引进的困难,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充分 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品学兼优的 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最 终就业率为 100%。 2.专业优势 在办学过程中,朝鲜语专业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我校分别与建国大学、水原 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韩国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交流项目,学生交换、教师访学、 名师引入等各项项目的发展和推广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根据我校实行的双学位制度,学生在研修朝鲜语专业的同时,还可以跨系院 选择第二专业进行学习,四年内修满相应学分毕业时授予双学位,为学生的就业 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 3.在校生规模 在校生共 87 人,其中 2015 级 29 人,2016 级 28 人,2018 级 30 人。 4.课程设置 朝鲜语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部分, 详见下表。 表 1 朝鲜语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课程 性质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总学 总学时 时 学时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50%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2% 专 业 基 础课程 必修 544 544 0 34 34 0 22.52%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576 352 224 29 22 7 19.21%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52 352 0 22 22 0 14.57% 281 实践课程 必修 合计 21 周 0 21 周 19 0 19 12.58% 2304 +21 周 1744 560 +21 周 151 111 40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26.49% 5.创新创业教育 朝鲜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外语人才,故 在培养方案中设有创新创业实践板块。该板块包括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术论文等。 (1)重视“产出成果导向” ,全面推进教师的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将学科 前沿知识及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升学就业创业 提供必备的条件。 (2)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设立创业工作室,由企业高管定期进行实训操 作和指导。 (3)创新科研,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 建立师生科研团队。如儿童语言认知学科平台建设团队,已达 30 多人。 (4)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有多名学生论文被省期刊录用。 表 2 2017-2018 学年朝鲜语专业学生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题目 浅谈高校韩国文化教育对韩 语教育的影响 中韩传统婚俗文化对比研究 期刊名称 时间 作者 指导教师 长江丛刊 2017 年 8 月 赵天翊 邓星辰 社会科学 2018 年 3 月 崔海梅 陈新 (5)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工作,增强实践技能。15 名学生参加 2018 年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 (6)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及创新创业类比赛,2015 级赵天翊同学在 第四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校一等奖。 表 3 2017-2018 学年朝鲜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年度 层次 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2018 校级一等奖 赵天翊 朱曼曼 第四届临沂大学 TOSAY Bar “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 (7)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类比赛,获奖情况如下: 282 表 4 2017-2018 学年朝鲜语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获奖情况 比赛名称 时间 获奖级别 学生 指导教师 2017 齐鲁大学生服务外包应用韩语大赛 2017 二等奖 崔海梅 陈新 2017 齐鲁大学生服务外包应用韩语大赛 2017 三等奖 侯婷 陈新 2018 齐鲁大学生服务外包应用韩语大赛 2018 三等奖 刘璐 陈新 2018 齐鲁大学生服务外包应用韩语大赛 2018 优秀奖 项敏洁 邓星辰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 表 5 朝鲜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0.25 生均(元) 1250 2.教师队伍建设 表 6 朝鲜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年度 2018 学位结构 (%) 总 人 数 博士 6 67 职称结构(%)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33 0 0 年龄结构比例(%) 讲师 ≥ 56 岁 45-55 岁 36-45 岁 ≤36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83 0 17 0 83 1 3.教学设备 表 7 朝鲜语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2018 80.36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9800 4.实验实训场所 该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设施先进、 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之外,院内建有 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多语种电子商务实习。外国语学院与企事业单 283 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挂牌成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表 8 2018 年度朝鲜语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项目 数量 承担实验 课程门数 面积(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 (万元) 实训场所 2 5 193.50 152 79.85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聘请校内外专 家、企业经理、物流、外贸行业等部门领导利用多媒体、语音室教学,为学生创 造仿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让学生学到真实、地道、实用的朝鲜语。同时, 去本地的一些商贸公司和物流企业,如新光集团及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公 司进行参观、见习、实习,使学生对所学商贸知识学以致用,毕业后直接进入“角 色”,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充分发挥临沂物流天下的资源优势,鼓励学生暑 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开发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开 展与外语专业结合的实践服务活动。该专业学生已多次参加临沂商城博览会等大 型展促销活动,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2.国际交流 该专业与多所韩国高校,如建国大学、世宗大学、水原大学、江南大学等近 20 所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超过 1/3 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为期半年或 者一年的交换项目。学生在国外参加语言文化课程和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既加 强了语言能力,又增进了对韩国社会文化的了解,还为毕业后申请韩国高校研究 生做好准备。 3.教学管理 为了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上加强管理,成立了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小组, 制定了《教学督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了其任务和职责。督导组定期听课,组 织形式多样的学生座谈会,并在每学期半期考试后举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积极 收集师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评教活动,与学生网上评教相 辅相成,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 坚持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定期听课制度,填写听课记录表并及时与授课教师交 换意见;坚持传统的教学研讨会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公开课,为教师们交流经验 提供平台;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每学期开始,要求教师制定“教案”、 284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学期中,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控,学期 末,教师们都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提交试卷等相关材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每个 教师进行年度考核。 4.教学组织形式 朝鲜语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实行小班教学。采用了小 班组织操练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综合训练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 组织形式。综合韩国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包括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和自主学 习三个部分,韩语提高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文学、文化、商务和专门用途知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专业、市场需求等进行选择。该课程为培养学生 必备的文化素养,实用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供了条件,为朝鲜语后 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教学改革 我们对原有的朝鲜语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一定成 果。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作文或口语表达中常常出现汉语式韩语。后来认 识到:单纯地强调强化教学,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们提出语言教学中 “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问题,并导入我们的教学中。该教学改革主要 体现在“语法课” 、 “翻译”等课程中,不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着重 分析语言背后的思维习惯、文化习惯,让学生学会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基础语言学习阶段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力求使专业学生对语法有全面 的理解和认识;练习时结合具体场景,以达到交际为目的,但也不忽略对流畅度 和准确度的要求。具体的课堂练习形式有简短发表、情景表演、小组会话、课堂 辩论、模拟采访等;课下的练习形式有韩语角、唱韩语歌、影视配音、排练韩语 短剧等。不仅师生要互动,也调动学生之间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余引 导学生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形式与韩语本族语者交流。 在专业提升阶段,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网络资源(韩语学习 网站、韩语论坛、韩国网站)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经济、贸易、文学、民俗 等相关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撰写学期论文的基本技能。 (3)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考试形式上,由终结性考试变成了过程性考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综合考核。 285 五、培养质量 朝鲜语专业自 2010 年建系以来,已有 5 届毕业生,学生就业后受到了社会 各界的普遍欢迎。2014 届有 23 名学生,其中,7 名学生在韩国读研,1 名学生 国内读研,其余学生均已就业;2015 届有 21 名学生,其中,13 名学生在韩国读 研,其余学生均已就业;2016 届有 23 名学生,其中,4 名学生国内读研,2 名学 生国外读研,其余学生均已就业;2017 届有 17 名学生,其中 4 名考取国内研究 生,1 名考取韩国研究生;2018 届共有 25 名学生,4 名同学国内读研,3 名同学 国外读研。已就业的学生中除极少数学生从事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以外,大部 分毕业生都从事朝鲜语专业或相关工作,也有少数进入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 进行朝鲜语教学工作。 表 9 朝鲜语专业考研情况汇总 届别 国内读研 国外读研 学生总人数 考研率 2014 届 1 6 23 30% 2015 届 1 4 21 24% 2016 届 4 2 23 26% 2017 届 5 1 17 35% 2018 届 4 3 25 28% 六、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保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 想。朝鲜语专业建设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强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 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全面改革和创新,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 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建设的精品化。 七、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朝鲜语本科专业自 2010 年建系以来经过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 学改革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与对策。 286 1.人才培养特色依然不够突出 我们所采取的对策包括:根据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及时地对以前的朝鲜语 专业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予以大胆改革,进一步明确 “高素质应用 型朝鲜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方 向提高课等方式形成学生专业知识的复合。 2.师资队伍略单薄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从教师队伍结构到研究经费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缺 乏学科带头人;职称较低,难以形成以老带新、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科 研的理想状况;能够承担应用型特色课程教学的教师不多。 我们所采取的对策包括: (1)根据专业特色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学校支持,通过增加国内外访学、 在职进修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根据特色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从国内外聘请学科 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更新 在全校推进的“精品课堂”的建设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仍需进一 步的探索和提升,实现现在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作用,提升学生在教学过 程的主动性,体现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型,从而实现节节课堂的精品化,最终达 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87 专业三十六:法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了解法语 国家概况和语言文学相关理论,能熟练运用法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并能胜 任经贸、翻译、教育、旅游、外事及其他与法语相关行业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 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沂 蒙精神,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求。 4.人际交往与协助能力,学会与别人沟通、协作,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培养勤奋、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 协作能力,具备较新的专业理念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 团队合作精神。 (二) 知识规格与要求 1.法语语言知识:熟练掌握法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语言知识, 熟识常见法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了解不同地域、语域的 法语语言使用规则,并对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2.法语文学知识:学习主要法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史、主要文学流派及重要 作家和作品。 3.法语国家与地区知识:学习法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通过 比较了解中法文化的基本特点,对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有一定了解。 4.人文和社会科学能力: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 288 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质。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备较强的法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 2.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查询的基本方法,科研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策略。 4.具备一定的法语社交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5.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具备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高校非常注重发展专业法语教学,在很多大学恢复和增开了 大学法语教学,例如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鲁东 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外事翻译学院、滨州学院、潍坊学院等高校。 我院法语专业创建于 2011 年,现有专职教师 7 人,本科在校学生 106 人。 自创建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学院积极克服师资引进的困难, 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培养学生的 专业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品学兼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法语专业已培 养了 4 届毕业生,2012、2013 和 2014 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 100%、100% 和 94%, 主要从事教育、服务、行政、销售、建筑、语言服务等行业,尤其是“一 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促使非洲成为法语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不错选择,我专 业毕业生致力于非洲经济建设,为其提供优质的法语语言服务。 2.专业优势 法语专业建成于 2011 年。在办学过程中,法语专业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我 校分别与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多所法国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交流 项目。各交流项目的发展和推广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2017 年临沂大学与几内亚孔子学院的创办,既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 好关系,也为法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如“国际汉语教师、孔子 学院志愿者和实习教师”等; 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历来重视发展与法国以及非洲的经贸、 科技合作和文化交往。山东省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如山东天元集团、山东临工、 289 山东努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东临沂顶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欧洲和非 洲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双方经贸合作增长迅速。近年来,山东省与法国的友好 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各层次、各行业中法语专门人才的 不足极大地推动了山东省法语教学的发展。 根据我校实行的双学位制度,学生在研修法语专业的同时,还可以跨系院选 择第二专业进行学习,四年内修满相应学分毕业时授予双学位,为学生的就业开 辟了更广阔的领域。 3.在校生规模 法语专业现已有 4 届毕业生,在校生 106 人。 4.课程设置 法语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大部 分,详见下表。 表 1 法语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544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理论学 实验实践 总学分 时 学时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占 比例 37 23 14 23.42% 0 10 10 0 6.33% 544 0 34 34 0 21.52% 576 352 224 29 22 7 18.35% 选修 384 384 0 24 24 0 15.19%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19% 2336 +22 周 1776 560 +22 周 158 113 45 10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28.48% 5.创新创业教育 法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外语人才,故在 培养方案中设有创新创业实践板块。该板块包括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术论文等。 (1)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临沂区域经济社 会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7 版)跟以前的版本相比课程体系更加优化,对学分的相关规定也更加清 290 晰和严格,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也更加具体、层次、系统化,从基础法语-中级法 语-高级法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除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外,还增设了实践教学模块、能力素质拓展模块 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新版培养方案中还增设了商务法语、旅游法语、法语口译 和笔译、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国际贸易与实务、法国文化和时政专题和法语影 视作品欣赏等应用型课程,丰富了法语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设立创业工作室,由企业高管定期进行实训操 作和指导。我专业充分利用学院的语音实验室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有: 语音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语言实训室、外语广播电台、同声传译训练室等,2016 年我专业与临沂新光集团及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实习实践基地,实现 了“校企合作”、 “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3)创新科研,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 建立师生科研团队。《跨境电商实务》和《国际商务礼仪》教材已于 2016 年底、 2018 年初出版; 《中外婚俗概况》已完成初稿;并积极申报临沂市社科、省艺术 科学重点、省艺术教育课题等;努力准备高层次课题的申报和教改项目的申报;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发表论文。 (4)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工作,增强实践技能,法 语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周、法语角、电影周、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积 极实践第二课堂,同时多渠道为学生创立各种比赛项目平台,举办各类赛事。30 名学生参加 2016 年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21 名学生 参加法国来访团服务工作等活动。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 表 2 法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7.875 生均(元) 1250 2.教学设备 表 3 法语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2018 140.14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0.98 291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法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位结构 (%) 总 人 数 博士 2017 8 2018 7 年度 讲师 ≥56 岁 45-55 岁 36-45 岁 ≤ 36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人 数 0 0 0 0 0 100 0 0 0 0 0 0 100 0 职称结构(%)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0 100 0 0 100 0 年龄结构比例(%) 4.实验实训场所 该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设施先进、 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之外,院内建有 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多语种电子商务实习。外国语学院与企事业单 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挂牌成立一批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16 年法语专业与临 沂新光集团及临沂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实习实践基地。 表 5 法语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实训场所 数量(台/件) 面积(㎡)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台套数 实习基 地数量 6 514.90 271.76 404 5 年度 2018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在外国语言类课程中,法语专业还算是新建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逐步找到 了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临沂大学在全国开设法语专业的近百所高校中处于中等 位置,虽然跟国内著名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 学相比,发展水平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校的法语专业经过了 8 年的发展历 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临沂商贸物流城资源,加强与商贸物流企业联系与合作,互建教学实习 实训、企业生产研发基地。一方面,把国际、国内商贸物流企业变成学生上课、 实习、实践、培训、就业的重要场所,师生成为商贸物流企业员工;另一方面, 把学校学院变为企业生产研发、信息交流、数据收集的平台,企业高管成为我院 双师型师资。增强师生“商贸物流进课堂”意识,整体提升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 的实践技能,以区域社会需求为主攻方向,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教育模式, 292 实施开放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打造外国文化背景宽厚的商贸物流应用人才培 养特色,实现具有沂蒙精神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国内外合作办学,实现双校园联合培养模式 外国语学院本着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积极开拓对外交流和合作领域。自法语专业成立以来,已经与法国西布列塔尼大 学、法国南特大学等法国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所学语言国家的经历对 语言学习,特别是口语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本科生毕业后也可以在法 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3.“语言+”模式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依托极具发展潜力的临沂物流产业,发挥“互联网+”和临沂跨境电商优势, 法语专业致力于培养“法语语言+其他”应用复合型人才。国家“一带一路”战 略的实施使得社会对小语种尤其是法语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非洲几内亚孔 子学院的建立,在此国家战略和跨文化背景下,符合“立足沂蒙,辐射山东,影 响全世界”的总体定位。 4.教学管理 (1)教学督导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检查和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外国 语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由学院领导挂帅,教研室主任和教学骨干教师参加,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8-10 次,每次听课不少于一学时。 (2)学生评议制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教学质量情况的晴雨表。每个学期末,学校 都要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给出的分数作为评价教 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3)教学竞赛制度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包括外国语学院院长在内的全体任课老 师轮流上台讲课,对评选出的学院教学能手进行奖励,并准备公开课,从而带动 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法语专业采用“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 融会贯通,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对科研 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实 践和科研活动,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语言技能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 293 5.教学组织形式 法语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实行小班教学。采用了小班 组织操练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综合训练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 织形式。综合法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包括语言基础、语言运用和自主学习三 个部分,法语提高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文学、文化、商务和专门用途知识,学生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专业、市场需求等进行选择。该课程为培养学生必备 的文化素养,实用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供了条件,为法语后续课程 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本专业 毕业生就业方向渐趋多元化,本课程教学在目标、内容和手段上已经不能满足新 形势下的教学需要,针对此,我们对原有的法语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与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单纯地强调强化教学,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大量的 实践证明,语言是在文化环境中习得的。于是我们提出语言教学中“语言、功能、 文化”三位一体的问题,并导入我们的教学中。该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语法”、 “文学” “翻译” “报刊” “地区文化概况” “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中,不是单纯 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着重分析语言背后的思维习惯、文化习惯,让学 生学会用法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基础语言学习阶段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力求使专业学生对语法有全面 的理解和认识;练习时结合具体场景,以达到交际为目的,但也不忽略对流畅度 和准确度的要求。具体的课堂练习形式有情景表演、小组会话、课堂辩论、模拟 采访等。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人唱主角的形式,而是教师精讲,结合大量的 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在轻松、自由、 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语。 (3)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考试形式上,由终结性考试变成了过程性考试,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 价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94 法语专业已培养了 4 届毕业生,2012、2013 和 2014 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分别为 100%、100%和 94%, 主要从事教育、服务、行政、销售、建筑、语言服务 等行业。 2.毕业生发展情况 法语专业的就业情况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考研、出国留学深造、外企、教 师、翻译、公务员、法语导游、自由职业等。 法语专业近三年的考研率分别为 17%、38%、24%,法语专业学生攻读国内硕 士学位的学校主要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上 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湘潭大学等。其余同学从事与专业相近工作或 在不同的非公有制单位上班;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促使非洲成为法语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不错选 择,我专业毕业生致力于非洲经济建设,为其提供优质的法语语言服务。2015、 2016、2017 届均有毕业生前往非洲工作,目前在喀麦隆、科特迪瓦、阿尔及利亚 从事翻译等相关工作。 2017 年临沂大学与几内亚孔子学院的创办,既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 好关系,也为法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如“国际汉语教师、孔子 学院志愿者和实习教师”等。 表 6 法语专业国内研究生录取情况 年级 姓名 录取学校 录取专业 2011 级 贺翀 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1 级 李心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法语语言文学 2012 级 卜瑛 国际关系学院 法律硕士 2013 级 宋颖 四川外国语大学 法语语言文学 2013 级 王欣丽 天津外国语大学 法语语言文学 2013 级 郑潇婷 上海外国语大学 法律法语 2014 级 刘梦瑶 湘潭大学 法语语言文学 表 7 法语专业国外研究生录取情况 年级 姓名 国外录取学校 2012 级 洪晗璐 法国 IPAG 高等商学院 2012 级 黄婷 法国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 2013 级 李品颐 法国里昂三大 2013 级 刘春杨 法国蒙彼利埃三大 2013 级 张竹天 日本弘前大学 2014 级 王梦瑶 法国昂热大学 295 表 8 匠心培育成果 2013 级 韩飞 国际维和部队 3.就业单位满意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非洲已成为法语专业人才输出的 重要方向之一,我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的法语语言服务已覆盖非洲的建筑、租赁、 商务、采矿、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法语专业的毕业生在非洲法语国家工作 和生活,提供了非洲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服务支持,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 做出了努力。比如我专业 2011 级毕业生唐公庆在非洲喀麦隆从事建筑工作,主 要负责法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受到了企业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专业 2013 级学生韩飞,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走上了常备维和警 队的岗位,在部队铸就他的和平梦想,誓在大国维和事业新征程中书写别样精彩 的人生,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4.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法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经贸方向、翻译和文 学方向,一直以来都贯彻和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以市场需求作为 导向,随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适 应变化,不断改革和创新,自专业创办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长期稳定,专业设 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比如:2014 级毕业生王梦瑶目前就读于 法国昂热大学,读书期间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并登上了报纸头条, 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我专业 2011 级毕业生曹译丹曾参加“非你莫属”节目, 凭借其出色的表现顺利在盈科国际部谋得国际拓展专员一职,以上实例均可以说 明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其中近三年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分别为90%、92.9%、80.6%,生源主要集中 在:山东、浙江、山西、湖南、天津等省份;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 提出,促使专业毕业生致力于非洲经济建设,为其提供优质的法语语言服务,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保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对法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 设想。法语专业建设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强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 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全面改革和创新,突出人才的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 296 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建设的精品化。 七、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人才培养特色依然不够突出 我们所采取的对策包括:根据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及时地对以前的法语专 业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予以大胆改革,进一步明确 “高素质应用型 法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方向提 高课等方式形成学生专业知识的复合。 2.师资队伍 师资人数仍需增加,师资培养任务仍需加强。在专业教师中,尤其是新进教 师在业务水平方面还需一定的磨练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采取的对策包括: (1)根据专业特色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学校支持,通过增加国内外访学、 在职进修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根据特色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博 士和学科带头人;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来提升学历;可以聘请一些专 家或学者组织讲学活动等。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在全校推进的“精品课堂”的建设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仍需进一 步的探索和提升,实现现在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作用,提升学生在教学过 程的主动性,体现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型,从而实现节节课堂的精品化,最终达 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缺乏 借助专业在线课程、慕课和微课的形式初步形成课程规模;另外重点培养几 门成熟的课程,比如:《基础法语系列课程》 、《法国文学》、 《法国文化》等,都 已开设 3 年以上,有着丰厚的材料储备,可以借助学校的课程中心资源平台或者 校级通识课的形式,做成优质精品在线课程,进行重点培养。 5.教改项目和高层次课题研究缺乏;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缺乏 通过申报一些科研项目或者教改课题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形成自己的科 研业务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充分利用 2018 年 5 月底在山东威海召开 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内容,申请教改课题,撰写教改论文;除 了临沂市级课题和艺术重点和艺术教育课题以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突破山东省 课题和国家课题;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对其教学竞赛的指导,争取拿下省级 或国家级讲课比赛的荣誉。 297 专业三十七:阿拉伯语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阿拉伯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 创业能力,具备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阿拉伯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 言基本技能,了解阿拉伯语国家概况和语言文学相关理论,能熟练运用阿拉伯语 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并能胜任经贸、翻译、教育、旅游、外事及其他与阿拉 伯语相关行业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沂 蒙精神,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②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 质、心理素质要求。 ④人际交往与协助能力,学会与别人沟通、协作,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培养勤奋、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 协作能力,具备较新的专业理念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 团队合作精神。 (2)知识规格与要求 ①阿拉伯语语言知识:学生应熟练掌握阿拉伯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 修辞等语言知识,熟识常见阿拉伯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 了解不同地域、语域的阿拉伯语语言使用规则,并对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 方法有一定了解。 ②阿拉伯语文学知识:学生应学习主要阿拉伯语国家的文学发展历史、主要 文学流派及重要作家和作品。 298 ③阿拉伯语国家国情知识:学生应学习阿拉伯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通过比较了解中阿文化的基本特点,并对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 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了解。 ④人文和社会科学能力: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 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质。 (3)能力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较强的阿拉伯语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学赏析能力。 ②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③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的能力。 ④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⑤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⑥具备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与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阿拉伯语既是22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同 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的语言工具,使用人口约为4.4 亿,在国际交流、文化交往和贸易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落实临沂市商城国际化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2014年6月临沂大学外 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成立,为四年全日制本科专业;目前为山东省两个本科阿 拉伯语专业之一。专业定位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切合临沂地方经济发 展的本科专业。现有中国教师5人,其中博士1人,博士在读1人;聘任外籍专家2 人,含博士1人。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目前在校生116人。 表 1 阿拉伯语专业历年学生数量统计表 学年 当年新生数量 当年在校生总数 2015-2016 28 64 2016-2017 29 93 2017-2018 30 123 2018-2019 30 116 3. 课程体系 在夯实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目前阿拉伯语人才缺口大、国家 299 政策倾向性等优势,为学生尽量多地开设工程技术翻译、经贸写作与商务口语和 阅读、媒体阿拉伯语应用等课程,将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低年级课程以精读课( 《基础阿拉伯语》 )为主体,并配以《阿拉伯语视听》 、 《阿拉伯语口语》和《阿拉伯语阅读》等课程,目的是在低年级阶段打好基础。 在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上,一方面依托和延伸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在继续开设精读 课( 《高级阿拉伯语》 )的同时加开如《阿拉伯语报刊选读》、 《阿拉伯文学史》等 延伸课程,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外语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外语基 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设口译、笔译、经贸等实用性课程。同时,借 助外院传统优势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如《跨文化沟通》、 《国际贸易实务》、 《电子 商务导论》 、 《跨境电子商务》等具有强实用性的课程,在加强专业应用型的同时 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学生的就业支点。此外,在实施阿拉伯语专业培养方 案的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实用性强且与本身阿拉伯语 专业契合性好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海外交流平台,进行国 际交流和游学,积累海外经验,为就业和适应国际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表 2 阿拉伯语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 分 学分所 占比例 672 336 336 37 23 14 23.57%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7%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736 736 0 46 46 0 29.3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352 160 192 16 10 6 10.19%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84 384 0 24 24 0 15.29%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5.29% 2304+22 周 1776 528+22 周 157 113 44 100%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8% 4. 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实践板块包括如专业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部分,定期举办外语文化节,专业学生在文化节中增强实践 300 能力,了解阿拉伯语国家文化;此外,学院开设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及全校部分 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 。通过多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实 践水平,2014 级周睿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汉语阿拉伯语文学翻译大赛优胜奖,2016 级张伯祺获得 CRI 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优胜奖。 (2)与临沂市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并锻炼专业实 践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创新科研,积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法清泉参与编写教材《跨境电商 实务》和《国际商务礼仪》 ,沙敏申请教育部课题《创伤记忆下的寻根之旅—— 阿拉伯新生代小说研究》 ,专业全体老师参与国家语委课题《“一带一路”沿线海 湾国家语言生态研究》并建成临沂大学海湾国家研究中心开展对海湾国家语言政 策和语言生态的研究工作。 (4)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型社会服务工作,增强实践技能;学 院组织多语种志愿者翻译团队,自 2012 年以来为省内各大体育赛事及商贸博览 会提供语言翻译服务,2017 和 2018 年也为中国(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提 供志愿翻译服务。 学院重视“产出成果导向”,全面推进教师的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将学科 前沿知识及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升学就业创业 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 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16 116 生均(元) 5065 5446 2.教学设备 表 4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319 13930 2018 319 14976 0 301 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阿拉伯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学位结构 双师双 能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5 0 0 5 0 0 职称结构 年度 总 人 数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2017 5 0 0 1 4 0 0 0 2018 5 0 0 1 4 0 0 0 阿拉伯语专业教师队伍学科交叉,年轻而有活力。专业教师全部拥有硕士或 博士学历,80%的老师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队伍年轻化,创新性和创造力较强。 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外教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博士一名,专业以阿拉伯语教学为 主,有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4.实习基地 该专业以应用性为定位,重视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设施先进、 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语音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之外,院内建有 国际电子商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多语种电子商务实习。 表 6 阿拉伯语专业实验设备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550 2.4 295 12882 6 4 2018 550 2.58 295 13850 6 4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阿拉伯语专业不断突破发展,在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与特 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作办学 实施校际合作与国内外协同的育人模式。临沂大学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坦 塔大学、法鲁斯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并进一步开拓与阿拉伯国家高校的合 作领域。结合学校的各项鼓励政策,积极推动学生出国学习。共计约有30%的学 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交换。学生在国外参加语言文化课程 和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既加强了语言能力,又增进了对阿拉伯国家社会文化的 了解,还为毕业后申请阿拉伯国家高校研究生做好准备。 302 2.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阿拉伯语专业与临沂市本地的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充分开展合作,先后与山 东瑞莱克进出口有限公司、临沂鑫铭进出口有限公司、临沂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 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派遣学生到企业中参与外贸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的实 践技能的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针对社会需求与实践中遇到 的问题,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强化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打造外国文化背景 宽厚的商贸物流应用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具有沂蒙精神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目标。 3.教学管理 外国语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狠抓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各门课程 都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教学各个环节的配合等。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文 件,使各个教学环节有章可循,检查有据可依。实行毕业生跟踪反馈办法,“校 内外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正常运行。课程考核办以突出过程考核为 中心,采取课程论文、口语测试、试卷检测、课堂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测 学生自主学习及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4.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为主导转为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上 精讲多练,课下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综合训练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 (2)教学内容上,摒弃传统语言教学以单一语法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模式, 将枯燥的语法和阿拉伯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等国情知识相结合,与时俱进, 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率。 (3)考试形式上,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包括如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和 课堂表现等),使评价结果更客观丰富真实,能较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改进了教师的教 学。考查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阿拉伯语专业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近100%。 303 2.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阿拉伯语专业已有2018届一届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 比例为11%,包括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山东财经 大学,考取国外研究生的毕业生比例为14%,两者共计为25%;其余为在国内外 从事外贸、跨境电商等行业,用人单位较为满意。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7年阿拉伯语专业最终录取率为100%,第一志愿报考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 势。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届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100%,除考取研究生以外,约75%的毕 业生在国内外工作。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实现和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已 经从“向内引进”逐渐转变为“向外输出”,急需大批外语人才支持。但与此同 时,因国内阿拉伯语专业开始院校逐年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单一 的外语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此外, 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需求,对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 所以,在接下来的专业发展中应以此为其契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 阿拉伯语专门人才,将本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阿拉伯语人才培养培训中心。 一是依照国家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一批“阿拉伯语+经贸/跨境电商” 人才。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中国 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可以“用阿拉伯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跨文 化交际能力,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此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一直是专业优势和强项,突破专业发展瓶颈也应从 此入手,进一步转变专业国际化办学思路,从单纯的师生交换交流,转向多层次 全方位的合作,寻求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海内外协同立体化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304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多由青年教师组成,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和科研压力较 大。需引进教师(包括聘用特聘教师和引进专任教师)以缓解教学科研压力。 还应通过外派教师读博、进修等方式提升学历,解决结构问题。 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阿拉伯语专业短期内在全国蓬勃发展,避免同质化的课程设计以及新时期 的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凸显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教材陈旧、匮乏的问题。对 现有教材的内容、使用效果、功能及出版者的作用进行调研,了解学习者和教 师对教材的需求。鼓励教师编写教材,明确教材定位,从应用性入手丰富教 材。 专业图书有待丰富。应购买原文图书和引进电子资源同步进行,引进包括 网络视频和音频资源、电子图书、论文库、纸质原文图书和教材等专业教学所 需资源。 305 专业三十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 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 识,能够在影视行业和文化宣传部门等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摄影摄像编导、策划、 音视频后期编辑制作以及新闻采编、社教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 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 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政治学、社会学、艺术学、法律等人文 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摄影摄像、影视编辑、节目创作、信息传播相关的光学、电子 学、信息科学等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艺 术学、文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史、视听语言等。学习本学科领域内 1~2 个 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专题片创作、电视 广告策划与制作、数字媒体制作、影视传播技术等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 程的学习,获得较高的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实践训练,了解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中理 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广播电视艺术创 作与制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06 (2)具备初步从事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科学研究、影视创作、导演策划和 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立于 2007 年,自设置以来,坚持应用型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走产学结合型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影视产业迫切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创作人 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 年本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 年被评为 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自 2015 年起,连续四年被中国科教 评价网等媒体评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 20 强。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661 人。其中,2014 级 258 人,2015 级 175 人,2016 级 138 人,2017 级 9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37 23 14 24.67% 0 10 10 0 6.67% 208 80 15.5 13 2.5 10.33% 544 336 208 27.5 21 6.5 18.33% 576 576 0 36 36 0 24.00%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288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课程类型 实验实 总学分 践学时 307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合计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6.00% 2240 +22 周 1616 624+22 周 150 103 47 10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1.33%。 4.创新创业教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贯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大幅 度增加创作类课程的开出率和覆盖学生数,2017-2018学年,为315名学生共开出 创作类课程11门,开出学时达2416学时,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 作能力。此外,开出创业基础课程1门,为260名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 的创业能力。 2017-2018学年度该专业学生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 赛、第十一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第二届和第三届无人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 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180余人次。2017-2018年度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 奖一项,30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2018届毕业生创业者超过40人,比2017届增 加了33%。说明该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405.8 405.2 生均(元) 6130 6130 2.教学设备 表 3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755.38 11412 2018 755.38 2018 年度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度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0 0 11428 308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业授课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教 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3 2 2 3 22 2 4 11 16 3 7 2018 27 2 6 2 22 1 6 10 10 3 7 4.实习基地 该专业现有实习基地19家,其中本学年度新建鲁南制药厂、临沭广播电视台 2家实习基地,可同时接纳250余名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习,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要。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摄影技术 实训室、摄像技术实训室、灯光照明实训室、后期编辑实训室、综合演播厅等功 能性实验室。现有图书13万册、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21种,建有 CNKI中文期刊 全文数据库等8个中文资料数据库和Elsevier Science等5个外文资料数据库;学 校还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现代电子阅览中心,学 生宿舍也配有网络设施。专业所在传媒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14口,实现了课堂教 学的多媒体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包含六大模块,即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其中,学科基础课奠定本学科的知识基础,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专业核心课赋予学生广播电视编导特质;专业选修课保证 学生在掌握广播电视编导必备技能后的个性化发展;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 309 创新创业能力。 3.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大力推行项目式、情景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 模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7-2018 共开出专业课程 33 门,其中采用项目式教 学的课程 21 门,占所有开出专业课程的 63.6%;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共 计 25 门,占所有专业课程的 75.8%;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共计 18 门,占 所有专业课程的 54.5%;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共计 13 门,占所有专 业课程的 39.4%。四类课程与上一学年相比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对学生适应行 业需求,迅速实现学校到社会对接具有明显的作用。 4.实践教学方面,本着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要求和广播影视人才市场要求, 进一步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全面推行毕业设计,由原来的不足 10%提升到 95%;实 践性专业课程数量大幅提升,增至 19 门;大幅提高“理论+实践型”课程比例。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2018年9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8.82%,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为45.2%,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为35%。就业主要方向 为文化、影视传媒及科技服务等行业。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 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97%。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据中国科学 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提 供的数据,临沂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连续四年位列全国高校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排行榜前20名;《2018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对临沂大学广播电 视编导专业评价等级为4星。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报到率 为100%。2018级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艺术文和艺术理分别达到150%和100%,专 业志愿录取率分别达到91.67%和100%;报到率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共计60人, 310 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4.8%。本专业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已注册近传媒类 公司27个,并成立了12个影视类工作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学 生与鸿儒国际联合创建自主创业基地——传媒学院大学生创客中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一直在国家层面受到重视,习近平对我国形象的 对外传播非常重视,影视创作是一个重点。国家花大力气整治影视行业,其目的 也是为了影视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高质量的剧作者一直是严重 缺乏,高水平的电影摄影师、灯光师、特效师、剪辑师、录音师等技术人员也处 于严重缺乏的状态。地方影视公司、网络视频公司在这个阶段同样渴望多出精品, 满足广大人民的观影需求,也同样渴望走出国门,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贡献 力量。这也就意味着,影视人才的需求情况呈现如下特征:高端专业人才严重缺 乏,人才缺口超过50万;基础型人才严重过剩,过剩人才队伍超过150万。 2.专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意识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危机的高校不在少数,大家都在积极的寻 找解决之道。未来三年之内,培养基础型人才的专业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表 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但在五年之后,受国家政策影响,特别是高考政策中关于 艺术类考生报考政策的影响,不能完成往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转换的高校将被逐 渐淘汰。从这一点看,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占据了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高 端人才的先手优势。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较高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 业尚有一定差距。 1.存在的问题 (1)生师比偏低。 (2)生均设备拥有量偏低,特别是与社会需求直接接轨的高性能教学设备 持有量偏低,教学软件与行业需求也有一定差距。 (3)实习基地利用率相对偏低。 (4)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311 (5)实践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双能型教师有待进一步充实。 2.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在 人才引进政策上对人才紧缺性专业进行适度倾斜,引进部分具有突出实践技能的 硕士教师;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到企业挂职,增加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加强兼 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更新设 备;二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利用校外资源补足设备;三是提高影视节目制作水平, 以市场养设备;四是提高维护经费,及时维修设备。 (3)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利用率。一是筛选有效基地,清除过 期或不再使用的基地;二是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使用管理制度;三是按专业 对口实行对口教师负责制,加强主动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4)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构建密切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研讨教育 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化教学, 让社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行业,实施学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 解决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 312 专业三十九: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 与采、编、播、主持等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熟悉播音主持艺术创作 的前沿动态,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传媒机构、教育机构、宣传 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文化团体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配音、庆典司仪、讲解、 节目制作、教学、广告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基于学生职 业个性发展需要的多方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思 想的基本原理,自觉践行沂蒙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 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 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身心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 往素质。 (3)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质: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文学、 艺术学、公共关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 思精神;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摄影摄像、信息传播相关的光学、计算机应用、信息 科学等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及应用前景,培养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 (4)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具备采、编、播、主持等职业胜任能力和素质;具备公关、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运 用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需要。 2.知识结构要求 (1)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办公操作、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较熟练 掌握一门外语,以适应日益开放的国内和国际新闻传播环境的需要;具有相关学 科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与文学、公共关系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学 科的基础知识。 (2)核心知识:学习本学科领域内 1~2 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与 313 播音主持艺术有关的节目主持、播音创作基础、影视配音、文艺作品演播 、电 视采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播音与主持 实践训练,了解播音与主持艺术领域中的理论与业务发展趋势。 (3)扩展知识:具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要求 (1)基础能力:具有较熟练的文字、口头表达与沟通等基本能力;具备媒 体融合时代从事新闻与传播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现代传播手段完成播音主持工作。 (2)核心职业能力:具备初步从事播音主持艺术领域的科学研究、节目创 作、栏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 解决现场直播、节目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出镜采访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扩展能力:具备对自己有兴趣的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系统的分析研 究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具有能够探索、运用新的技术手 段、管理方法和业务途径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具有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 沟通协作、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文化产业专业群,主要 服务于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该专业成立于 2007 年。本专业自设置以来,坚 持以立足临沂,面向山东,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 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建设,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 年被评为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 2014-2015 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 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 142 所高校中的第 18 位。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343 人。其中,2014 级 97 人,2015 级 103 人,2016 级 85 人,2017 级 58 人。 314 3.课程体系 表 1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67%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7% 必修 400 256 144 20.5 16 4.5 13.67% 必修 800 432 368 38.5 27 11.5 25.67% 选修 288 288 0 18 18 0 12.00% 26 0 26 17.33% 150 94 56 100.00% 课程 性质 必修 合计 64 学时 +22 周 2384 学时 +22 周 0 1472 64 学时+22 周 912 学时 +22 周 说明:实验实践课程总学分占专业总学分比例 37.33%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精品、特色课程、网络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8 门: 《播音发声学》、 《电视节目类型学》 、 《演讲与口才》、 《影视鉴赏》 、 《节目主持概 论》、 《现代汉语》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 、《主持人思维语言能力训练》 。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传媒学院注重 校内外合作育人,与中影集团、央视中视科华培训中心、北京完美动力集团、临 沂广播电视台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7-2018 学年该专业学生在“诗书礼乐”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山东省第四 届青少年才艺展演大赛、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电视诵读大赛、绚丽 年华第十届全国美育教育成果展评、第三届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团节诗歌朗诵大 赛、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社团节小品曲艺大赛、山东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演讲比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 50 余人次。2017-2018 学年度获 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2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2 项。 315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10.87 210.26 生均(元) 6130 6130 2.教学设备 年度 表 3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2017-2018 学年新增 2017-2018 学年生均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教学仪器设备值(万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元) (元) 2017 396.05 11513 2018 396.05 11545 0 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8 2 7 4 11 1 4 10 12 2 7 2018 24 2 4 4 14 0 6 9 9 2 8 4.实习基地 该专业现有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兰山电视台、罗庄电视台、沂蒙革命纪念馆、 孟良崮革命纪念馆、莒南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实习基地 20 余家,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新闻录播 实训室、录音室、节目录制室、后期编辑实训室、综合演播厅等功能性实验室。 专业所在传媒学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316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包含六大模块,即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其中,专业核心课奠 定本学科的知识基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专业核心课赋予学生播音与主持艺 术特质;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保证学生在掌握播音与主持必备技能后的个性 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艺术实践强调多元 化艺术门类学习,为检验学生艺术技能,通过每周举行的艺术活动,每月举行的 专业年级汇报,期末举行的以班为单位的艺术考核,环环相扣。二年级学生实践 的重点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策划能力和采访能力的训练,一个优秀的节 目主持人,必须是一个思维活跃,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人。三年级学生实践的重 点是拿出作品,用作品说话,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模仿电视台电台的形式, 策划不同的栏目、采访不同的对象,是学生在走向广电行业前的综合素质的实战 演练。四年级的学生是回馈的过程,是把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 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电台、电视台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实地实习和锻炼, 并同时完成毕业设计。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作用 本专业注重学生课外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训练。结合课堂讲授和训练 的进度,完成相应的自主训练及自我能力提高的任务。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两大 社团、一个制作中心”来支撑,艺术性社团——净语剧社,重在挖掘和体现学生 的艺术潜质;学术性社团——播音主持艺术学会,学生在社团中将得到更好的、 更及时地专业学术信息,并且可以在学会中展开学术讨论;广播、电视制作中心 —— 搭建展示专业水准的舞台,学生在制作中心可以像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一 样进行专业创作。 317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 2018 年 9 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6.67%,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1%。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95%。 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企业事单位、自主创业、考研深造。分布行业主要为:广 播电视业、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9%。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本 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适应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工作敬业勤勉,专 业素养高。2011 年被评为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 2014-2015 年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全国 142 所高校中的第 18 位。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和专业志愿录取 率均为 91.67 %,报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已注册凯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阿凡提播音主持学 校、金话筒播音主持学校、川新传媒等 20 余个传媒类公司和工作室,取得了良 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强化内涵质量,突出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专业发展重中之重。 为继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的发展措施是: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增加专 任教师数量,增加引进社会高层次兼职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创作水平; 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频度和质量;加强与社会联系,增加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进 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国内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学 术交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创作型团队、创作小组、创作型社 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18 临沂大学是临沂市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对学校和全省 其他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鲁东南和全 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播音与主持艺 术”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生源质量需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学生主要表现为专业基础薄弱、文化成绩 较低,这给专业学习与素质提升带来较大障碍。 2.实训场地设备亟待加强。比如录音室的缺乏,使学生很少有机会利用专业 录音设备进行语音的录、听、辨,提交语音作业也大受限制。3.实习基地利用率 较低。 4.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5.实践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双能型教师有待进一步充实。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提高生源质量。 2.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在人才 引进政策上对人才紧缺性专业进行适度倾斜,引进部分具有突出实践技能的硕士 教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增建专业录音室、录像室,并有序向学生 开放,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课上和课下的实训锻炼。 4.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利用率。一是筛选有效基地,清除过期或 不再使用的基地;二是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使用管理制度;三是按专业对口 实行对口教师负责制,加强主动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5.借助学校和学院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构建密 切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研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 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化教学,让社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行业,实施学 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 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 319 专业四十:新闻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新闻学专业理论知识 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新闻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出版和宣传部 门等从事新闻采编、宣传、策划、管理、信息传播与咨询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 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 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 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 通和交流。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摄影摄像、信息传播相关的光学、电子学、信息科 学等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新 闻传播、公共关系、媒介经营管理、人际沟通等。学习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和技 能,掌握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史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 摄影摄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新闻传播 实践训练,了解新闻传播领域中新兴媒体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新闻采访、写作、编 辑、评论、宣传策划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备初步从事新闻传播领域的科学研究、宣传策划、公共关系和组织 320 管理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具备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新闻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传媒文化产业专业群,主要服务 于新闻传媒行业。该专业成立于 2004 年。本专业自设置以来,坚持以立足临沂, 面向山东,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 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 人才,经过多年建设,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 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 业,2012 年获批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实验区。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177 人。其中,2014 级 30 人,2015 级 30 人,2016 级 65 人,2017 级 52 人。 3.课程体系 表 1:新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704 432 27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92 192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24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专业选 修课程 实践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理论学 实 验 实 总学分 时 践学时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42 31 11 27.63% 0 12 12 0 7.89% 240 0 15 15 0 9.87% 592 432 160 32 27 5 21.05% 选修 512 352 160 27 22 5 17.76% 必修 32 +26 周 0 32+26 周 24 1 23 15.79% 321 2272 +26 周 合计 1648 624 +26 周 152 108 44 1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8.95%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精品、特色、双语、网络等课程 7 门:《实用文体写作》 、 《写作》 、 《传播学概论》 、 《新闻评论》 、 《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史》、 《媒介道德与法 规》、 《公共关系学》 。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传媒学院注重 校内外合作育人,与中影集团、央视中视科华培训中心、北京完美动力集团、临 沂广播电视台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7-2018 学年度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 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4 项。31 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新闻学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76 108.5 生均(元) 6130 6130 2.教学设备 表 3 新闻学本科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38.16 11142 2018 138.16 7806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0 0 322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新闻学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业授课教师 年度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3 3 3 4 8 0 4 3 6 0 0 2018 11 2 2 5 5 0 5 5 5 0 0 4.实习基地 该专业现有实习基地 11 家,可以一次性接纳近 100 名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 习,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新闻录播 实训室、摄影、摄像技术实训室、灯光照明实训室、后期编辑实训室、报刊编排 实训室等功能性实验室。现有图书 13 万册、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21 种,建有 CNKI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8 个中文资料数据库和 Elsevier Science 等 5 个外 文资料数据库;学校还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现代 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有网络设施。专业所在传媒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 14 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新闻学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包含六大模块,即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其中,专业核心课奠 定本学科的知识基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专业核心课赋予学生新闻学特质; 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保证学生在掌握播音与主持必备技能后的个性化发展; 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分段实训,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新闻学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与服务地 323 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传媒人才社会适应性、强化传媒类人才应用性的需要,本 团队制定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大一集中完成写作、普 通话两项专业基本技能的突破,大二集中完成报刊新闻采写技能训练,大三年级 集中完成进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技能训练,大四完成综合新闻业务技能训练。通 过四年的实践强化训练,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类媒体的基本业务技能要求。 严格控制各级实践技能过关考核,对不能完成技能考核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直 至合格通过。 4.突出质量,强化优质课程建设。基于人才培养和专业方向的特色,本团队 进行了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定并实施校、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设发展规划,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写作学》 、7 门校级精品课程,现正积极申 报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 《新闻编辑》在内的校级精品、特色课程, 已初步构建完成较完善的新闻学优质课程体系。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新闻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公务员 1 人,考研 4 人,网签 1 人,自主创业 1 人,普通劳动合同 22 人。就业主要方向为新闻媒 体机构及文化传媒公司,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 初次就业率为 100%,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35%,年底为 45%。2018 届毕业 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7.5%。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本 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适应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工作敬业勤勉,专 业素养高。如沂蒙晚报的记者刘瑶、大众网临沂站的王晓霞、平邑电视台的刘晓 峰、沂南电视台的沈彦洁现已成长为单位的骨干记者、编辑。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自 2017 年开始,该专业与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学类实施大类培 养,大一第二学期再进行专业分流。2018 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98.59%,报到率为 96.43%。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因此 50%以上的学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考公 324 务员等,自主创业率 3.4%左右,其中部分学生成立传媒类公司,部分与其他专业 学生共同成立的创业团队,如我院与鸿儒国际联合创建的自主创业基地——传媒 学院大学生创客中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强化内涵质量,突出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专业发展重中之重。 为继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的发展措施是:继续坚持培养以新闻记者、编 辑为主体的初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手段、以学科建设 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技能养成为特色、以学 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建设思路。进一步深入 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 导向,继以提高新闻学专业学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旨归。进一步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更为优化、梯队更为合理、素质更为优良的教师队伍, 以保障专业建设的发展。临沂大学是临沂市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地 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强化“新闻学”专业建设,对 学校和全省其他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带动作用,对促进鲁东南和 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新闻学”专业 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就业专业相关性偏低,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受社会传统观念以及 媒介竞争环境的影响,学生到专业媒介就业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升学 或者考取公务员、事业编等公职性的工作。 2.实习基地利用率相对偏低。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正在不断扩充,但使 用管理情况相对松散,也缺乏专人管理、缺乏积极的计划和使用记录。 3.专业技能型教师比例偏低。摄影基础、摄像与编辑、新媒体实务等课程是 新闻学本专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新闻学毕业生必备的业务技能,但因为师资结 构关系,目前能够教授这些技能型课程的教师数量有限。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专业教育与引导。一是入学之初借助新闻传播类大类培养平台做好学 生的专业教育;二是课堂授课过程中做好专业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三是 325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一是筛选有效基地,清除过期或不再使用的基地;二 是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使用管理制度;三是按专业对口实行对口教师负责制, 加强主动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3.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是学校 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对人才紧缺性专业进行适度倾斜,引进部分高水平的博士教师; 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是 选派专业年轻老师到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进修,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4.借助学校和学院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构建密 切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研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 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化教学,让社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行业,实施学 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 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 326 专业四十一:广告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 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系统掌握广告学专业理论知 识和实践技能,熟悉广告政策法规,能够在广告、新闻、出版、影视及其他文化 产业部门等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 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 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法 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 通和交流。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摄影摄像、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相关的光学、电子 学、信息科学等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传 播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计算机设计基础等。学习本学科领域内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广告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文案创作、摄影摄像等专业 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广告创意、设计、创作实 践训练,了解国内外广告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理论。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广告创意、策划、设 计、创作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备初步从事广告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327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广告学”专业作为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传媒文化产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主要服务于媒体与广告行业。该专业成立于 2005 年。本专业自设置以来,坚持 以立足临沂,面向山东,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 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建设,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 年被评为 校级特色专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159 人。其中,2014 级 33 人,2015 级 29 人,2016 级 46 人,2017 级 51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广告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672 336 336 37 23 14 24.67%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7%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240 176 64 13 11 2 8.67%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68 384 384 36 24 12 24.00%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80 480 0 30 30 0 20.00%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2 周 0 22 周 24 0 24 16.00%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328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2320 学 时+22 周 合计 1536 784 学时 +32 周 150 98 52 10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4.67%。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精品、特色课程 3 门: 《传播学概论》 、 《广告策划》 、 《影 视广告制作》;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程 1 门:《广告心理学》。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广告策划与设计等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注重 校内外合作育人,传媒学院与中影集团、央视中视科华培训中心、北京完美动力 集团、临沂广播电视台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 习。 2017-2018 年度本专业学生参加了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 大赛、山东省“学院创意杯”广告大赛等赛事,一年内获奖 80 次。2017-2018 学年度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校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 2 项。6 余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广告学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8.66 97.47 生均(元) 6130 6130 2.教学设备 表 3 广告学本科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34 11964 2018 134 8428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元) 0 0 329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广告学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3 2 6 4 11 2 6 6 9 4 1 2018 21 1 6 3 11 1 5 7 8 6 1 4.实习基地 专业现有实习基地 15 家,其中本学年度新建山东新波浪动漫传媒有限公司、 临沂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银发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盛田文化传媒有 限公司 4 家。可以一次性接纳近 150 名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习,但并不能满足现 在的实习情况,所以从 18 级毕业生开始,毕业作品与企业直接挂钩,通过老师 跟企业联系,企业把设计项目交给教师,由教师带领学生以毕业作品制作组的形 式,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并以此作为毕业作品,毕业作品的成绩也由教师与企业共 同评价,做到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2017 年,广告学专业选派 1 教师参加培训,并获取 AOPA 无人机超视距驾驶 员教员职业资格及慧飞无人机航拍培训教员资格,为专业增设航拍广告制作课程 打下基础。 2018 年,引进 3D VR 设备数台和高精度 3D 光固化打印机,准备建设 VR 技 术、3D 打印技术等紧跟时代的课程,让学生与新生技术接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广告学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包含六大模块,即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程等。其中,专业基础课奠定本学科的知识基础,起到 提纲挈领的作用;专业核心课赋予学生广告学特质;专业选修课保证学生在掌握 广告专业必备技能后的提高与个性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 330 际应用能力。 3.强调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本专业的改革理念是 坚持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尤其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地方用人需求 和地方院校学校类型性质、师资队伍实际状况、学生生源状况等,经过分析调研 和论证,结合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把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统一到 这一定位上来,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广告人才多层次、多类 型、多规格的需求。 4.把企业的需求融入到课堂和作业当中。与企业联合搭建“企业品牌形象设 计宣传、大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高校科学知识在企业 实践成果方面的转化。学生得到锻炼和一定奖励,企业得到真实所需。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广告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6.88%, 其中省内就业率为 85%,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52%。就业主要方向为广告传媒公司、 自媒体公司、商贸公司还有教育机构。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8%。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本专 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 岗位适应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 广告学专业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毕业“绿牌”本科专业。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自 2017 年开始,该专业与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学类实施大类培 养,由文学院承担,大一第二学期再进行专业分流。根据学生报到情况,2018 级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98.59%,报到率为 96.43%。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毕业生大多数在企业单位从事基层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宣传等工作。在校 生自主创业率 9%左右,其中部分学生成立传媒类公司,部分学生组建创业团队, 331 如我院与鸿儒国际联合创建的自主创业基地——传媒学院大学生创客中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就业方向 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 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 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 2.就业岗位 自媒体、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文案策划、美工、销售代表、销售经理、 淘宝美工、文案、市场专员、客户经理、招聘专员、策划经理等。 从广告专业近三、四年的毕业生分配去向来看,该专业由于毕业生人数少、 质量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配状况十分看好,甚至超过了其他热 门专业。 临沂大学是临沂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强化“广告学”专业建设,对学校和全省其他高校 的广告学专业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鲁东南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广告学”专业 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进一步细分专业课程,并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增设航拍、3D 打印、VR 虚 拟现实课程,让学生跟得上潮流,做得出东西,进得了企业,赢得了好评。 2.实践型教学积极性不足。实践型教师的实践型教学活动特别是创作型教学 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待遇,上升渠道不畅,积极性受到打击,必定影响应用 型人才培养效果。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大力开展课题教学。 所有设计课程以实践项目为学习命题,在设计解决具体实践项目的课程中, 关联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教学极富现实意义。通过结合职业岗位进行课题设 332 计,涵盖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一专多能,可有效提 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2.增加对新媒介教学研究,并培养学生媒体创意的能力 新媒介的发展给广告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新媒介的出现不仅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认识和阅读以及价值观等方面, 同时也对传统的媒介构成强大的冲击和威胁。但不久的将来,新旧媒体必然是处 于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状态。而且新媒介在很多特性方面与传统媒介不同,为此需 要教学当中增加新媒介理论的研究与传授,使学生能客观科学认识媒介发生的状 况。同时由于追求更好的广告效果,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都在寻求媒体创意(广 告作品外在载体) ,为此我们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媒体创意能力。 3.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一是学校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对人才紧缺性专业进行适度倾斜,引进部分高水 平的博士教师; 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是选派专业年轻老师到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进行访 学、进修,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4.借助学校和学院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构建密 切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研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 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化教学,让社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行业,实施学 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 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 333 专业四十二: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方向)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 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 素养,系统掌握广告策划、文案创作、广告设计等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广告政 策法规,能够在广告、新闻、出版、影视及其他文化产业部门等从事广告策划与 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 高素质应用型广告创意设计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 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 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政治学、艺术学、管理学、心 理学、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 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摄影摄像、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相关的光 学、电子学、信息科学等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 景。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传 播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设计基础、广告学、社会学等。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 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广告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文案创作、摄影摄像等 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制作与发布等; 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广告创意、设计、创作实践训练;了解 国内外广告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理论。 334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广告创意、策划、设 计、创作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备初步从事广告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 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4)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 传媒文化产业专业群,主要服务于媒体与广告行业。该专业(方向)原名“艺术 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于 2010 年开始招生,2013 年由教育部统 一改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设置 以来,坚持以立足临沂,面向山东,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 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地区经 济文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建设,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 年所属广告学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161 人(2017 年该专业撤销,停止招生) 。其中,2014 级 64 人,2015 级 57 人, 2016 级 4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 性质 总学 理论学 实验实 时 时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704 432 272 42 31 11 27.81% 选修 192 192 0 12 12 0 7.95% 335 专业 教育 课程 专业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实践课程 必修 256 208 48 14.5 13 1.5 9.60% 必修 512 336 176 26.5 21 5.5 17.55% 选修 528 272 256 25 17 8 16.56% 必修 35 周 0 35 周 31 1 30 20.53% 2192 +35 周 1440 752+35 周 151 95 56 100.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7.09%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精品 3 门: 《传播学概论》 、《广告策划》 、《影视广告制 作》;校级特色课程 1 门:《艺术概论》;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程 1 门: 《广告心理学》。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广告策划与设计等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传媒 学院注重校内外合作育人,与中影集团、央视中视科华培训中心、北京完美动力 集团、临沂广播电视台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 习。 2017-2018 学年该专业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 告艺术大赛、山东省“学院创意杯”广告大赛、时报金犊奖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 奖,一年内获奖 50 余人次。2017-2018 学年度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 目 1 项。近 20 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00.53 98.70 生均(元) 6130 6130 336 2.教学设备 表 3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230.76 14070 2018 230.76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元) 0 0 14333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3 2 6 4 11 2 6 6 9 4 1 2018 21 1 6 3 11 1 5 7 8 6 1 4.实习基地 专业现有实习基地 15 家,其中本学年度新建山东新波浪动漫传媒有限公司、 临沂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银发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盛田文化传媒有 限公司 4 家。可以一次性接纳近 150 名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习,但并不能满足现 在的实习情况,所以从 18 级毕业生开始,毕业作品与企业直接挂钩,通过老师 跟企业联系,企业把设计项目交给教师,由教师带领学生以毕业作品制作组的形 式,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并以此作为毕业作品,毕业作品的成绩也由教师与企业共 同评价,做到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摄影、摄 像技术实训室、灯光照明实训室、后期编辑实训室、平面广告设计等功能性实验 室各一个。现有图书 13 万册、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21 种,建有 CNKI 中文期刊 全文数据库等 8 个中文资料数据库和 Elsevier Science 等 5 个外文资料数据库; 学校还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现代电子阅览中心, 337 学生宿舍也配有网络设施。专业所在传媒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 14 口,实现了课 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科学合理、 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包含六大模块,即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 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程等。其中,专业基础课奠定本学科的知识基础,起到 提纲挈领的作用;专业核心课赋予学生广告学特质;专业选修课保证学生在掌握 广告专业必备技能后的提高与个性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 际应用能力。 3.强调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本专业的改革理念是 坚持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尤其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地方用人需求 和地方院校学校类型性质、师资队伍实际状况、学生生源状况等,经过分析调研 和论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确立 了“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把专业学科建设、课 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统一到这一定位上来,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各 行各业对广告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 4.坚持校内与校外合作共赢,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一是学校社会一体化: 把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紧密统一起来,共同纳入教学计划和人 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是把校外实习、见习和顶岗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是附加的活动;二是课程实用化,根据学生就业(含择业、创业、升学、留 学等)“出口”需要,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 进行优化,构建起以骨干课程为核心的创新课程群体系。三是技能培养项目化, 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环节、全流程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四是 课堂教学角色化,按照情景化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按照就业后工作环 境设计,按照工作后职业角色进行教学,真正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38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8.51%,主 要集中在省内就业,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25%。就业主要方向为广告传媒公司、信 息技术公司。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8%。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为应用型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本专 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 岗位适应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根据学校专业调整方案,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2017 年停止 招生,作为专业选修方向并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毕业生大多数在企业单位从事基层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宣传等工作。在校 生自主创业率 9%左右,其中部分学生成立传媒类公司,部分学生组建创业团队, 如我院与鸿儒国际联合创建的自主创业基地——传媒学院大学生创客中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方向应用特色鲜明,虽因学校专业建设和调整规划、培养方向指向不 明确等原因撤销,该专业方向于 2017 年撤销,作为专业选修方向并入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但现有在校生的培养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选修方向的建设仍需加强, 因此本专业方向下一步的发展措施是:增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 生源质量;引进本专业高学历教师,更多引进社会高层次兼职教师,提高教师科 研水平和创作水平;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频度和质量;加强与社会联系,增加社 会服务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国内高校特别是本 专业高水平高校的教学与学术交流,逐渐开展与国外本专业开设发展水平高的学 校的教学与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兴趣创作小组、社会 服务型创作团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39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该专业方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因学校专业建设 和调整规划、培养方向指向不明确等原因撤销,但现有在校生的培养以及数字媒 体艺术专业选修方向的建设仍需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就业专业相关性偏低,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受社会传统观念以及 媒介竞争环境的影响,学生到传媒公司就业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升学 或者考取公务员、事业编等公职性的工作。 2.实习基地利用率相对偏低。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的 实习实践基地正在不断扩充,但使用管理情况相对松散,也缺乏专人管理、缺乏 积极的计划和使用记录。 3.专业技能型教师比例偏低。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设 计与制作、印刷工艺、包装设计、广告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广告 策划与设计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必备的业务技能,但因为师资结构关系, 目前能够教授这些技能型课程的教师数量有限。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一是筛选有效基地,清除过期或不再使用的基地;二 是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使用管理制度;三是按专业对口实行对口教师负责制, 加强主动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2.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是学校 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对人才紧缺性专业进行适度倾斜,引进部分高水平的硕士教师; 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是 选派专业年轻老师到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进修,提高教师 学历水平。 3.借助学校和学院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构建密 切的合作育人机制,合作研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 和课程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化教学,让社会走进校园,让师生走进行业,实施学 校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无缝对接,解决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 断提高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 340 专业四十三:数字媒体艺术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 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设计文化视野,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具 备数字媒体技术职业认证技能,能够在设计学及新一代数字媒体传播领域、专 业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创意、策划、设计、制作、产 品研发等相关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职业个性与行业发展需要的 多方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 要思想的基本原理,自觉践行沂蒙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 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身心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 人际交往素质。 (3)专业素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设计文化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及艺术 修养;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艺术学基础 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有求实创 新的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素养。 (4)职业素质:具备职业规划能力,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能够 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制定出明确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具备职业 胜任能力和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需要。 2.知识结构要求 (1)基础知识:具有本学科领域必需的艺术基础理论,具有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广博的社会学科知 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在文科学生中具备一定的理 工科知识与技能优势。 341 (2)核心知识: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技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 作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具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利用新一代 数字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作的知识与技能。 (3)扩展知识:具备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数字产品研发与运营、数字影视 制作,网络媒体设计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平面设计、网络媒 体制作、数字游戏创作、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 等领域的应用与创作。 3.能力结构要求 (1)基础能力: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数字媒体 艺术创意、设计创作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范围内数字媒体技术 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紧跟行业发展,关注行业最新技能需求变化。 (2)核心职业能力:具备初步从事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项目策划和组织管 理能力;掌握商业项目执行的流程、标准、规范等项目知识,熟悉每一个环 节、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执行步骤;获得行业认可的数字媒体技术职业认 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 (3)扩展能力:具备对自己有兴趣的项目或科研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系 统的分析研究能力;具有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业务途径来 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具有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沟通协作、职业生涯规划 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文化产业专业群,主要服 务于影视与新媒体行业,设立于 2012 年。本专业自设置以来,坚持以立足山东, 面向全国,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 会需求,不断实践、创新,致力培养临沂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 人才,目前已招收 7 届学生,毕业学生 3 届,学生就业状况好,社会满意度高。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统计数据,该专业本学年度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 436 人。其中,2014 级 127 人,2015 级 110 人,2016 级 79 人,2017 级 120 人。 342 3.课程体系 表 1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18%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54%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368 160 208 16.5 10 6.5 10.78%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992 240 752 38.5 15 23.5 25.16%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32 176 256 19 11 8 12.42%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0 周 0 30 周 32 0 32 20.92% 2624 +30 周 1072 1552 +30 周 153 69 84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54.90%。 4.优质课程 该专业目前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 门( 《影视特效》 、《影视广告制作》 、 《数 字媒体编辑》) 、网络在线示范课程 1 门(《电视节目制作》) 、创新创业教育示范 课程 1 门( 《纪录片创作》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程 2 门(《数字媒体 艺术创作》 、 《交互设计》 )。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影视制作和后期合成等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传媒学院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先后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公司、达内教育 集团、中影集团、央视中视科华培训中心、北京完美动力集团、临沂广播电视台 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7-2018 学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发现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建行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大赛等学科竞赛 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 50 余人次。2017-2018 学年度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 343 同育人项目 3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项目 3 项。11 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73.48 267.27 生均(元) 6130 6130 2.教学设备 年度 表 3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2017-2018 学年新增 2017-2018 学年生均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教学仪器设备值(万 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元) (元) 2017 223.19 7886.57 2018 283.19 6495.18 60 137.6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8 1 6 2 21 1 3 10 14 5 2 2018 24 1 6 2 17 1 4 10 9 8 2 4.实习基地 该专业现有实习基地 22 家,其中本学年度新建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公司 1 家,与去年建立的山东新波浪动漫传媒有限公司、临沂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银发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的盛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内教育集团临沂 分部 5 家单位开展了 2019 届毕业生实习实训联合培养工作。可以一次性接纳 180 余名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习,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344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摄影、摄 像技术实训室、灯光照明实训室、后期编辑实训室、3D 影视技术实训室、综合演 播厅等功能性实验室各一个。现有图书 13 万册、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21 种,建 有 CNKI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8 个中文资料数据库和 Elsevier Science 等 5 个外文资料数据库;学校还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微机室、 现代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有网络设施。专业所在传媒学院现有多媒体教 室 14 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1.沂蒙精神育人和国际视野培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素质人才。 2.按照“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课程建设上,紧紧围绕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 新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立足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三个阶 段,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程”六个模块,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专业技能。 3.强调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协调发展,注重人才艺技相融的培养理念。本专 业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 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性强 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坚持校内与校外合作共赢,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一是把课内和课外、 校内和校外密切、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共同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是课程实用化,根据学生就业(含择业、创业、升学、留学等) “出口”需要, 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构建起以骨 干课程为核心的创新课程群体系。三是技能培养项目化,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对 学生进行全环节、全流程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四是课堂教学角色化,按照 情景化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按照就业后工作环境设计,按照工作后职 业角色进行教学,真正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45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9 月,该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100%,其中 省内就业率为 93%,初次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为 40%。毕业生可以在网络传媒公 司、传媒产业、影视广告行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产品设计、建筑设 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内找到满意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100%。据麦可思数据统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 2017 年、2018 年连续 2 年成为大学本科绿牌专业。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虽建设时间较短,但是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根据时 光坐标公司对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的学生的综合评价,认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对 影视语言的理解透彻,后期剪辑制作能力强;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对从事 UI 设计 与 APP 开发的实习生评价,学生专业基础好,有创意,交互设计能力强。综合社 会的评价,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岗位 适应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高考入学成绩普遍较高,艺术理平均分为 535.95 分,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96.67%;艺术文平均分为 542.02 分,专业志愿录取率为 346 94.29%。报到率为 97%。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毕业生大多数在媒体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媒体创意、设计、制作等工作。 在校生自主创业率 8%左右,其中部分学生成立传媒类公司,部分学生组建创业 团队,如我院与鸿儒国际联合创建的自主创业基地——传媒学院大学生创客中心。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作为应用特色鲜明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报考录取率 高、办学基础较好,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是学校重点扶持发展的专业。针对学 校关于加强质量内涵建设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本专业发展重中之重。 因此本专业下一步的发展措施是: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增加引进社会高层次兼职 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创作水平;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频度和质量;加强 与社会联系,增加社会服务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 国内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学术交流,逐渐开展与国外开有相关专 业高水平高校的教学与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和支持创作型团 队、创作小组、创作型社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临沂大学是临沂市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强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对学校和全省其 他高校的同类专业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鲁东南和全省的经济社会 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学校的传统艺术教学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 15 万左右。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主要在各级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单位、传媒与广告 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形象企划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室内 装修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热门行业就业。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 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立足行业需要求和学生实际,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我们于 2017 年 调整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下设四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3D 影视技 术、广告策划与设计、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同时加大于行业企业单位的对接,与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数字媒体技术职业认证,与大疆创新公司合作慧飞无 347 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三融合一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 成了基于职业个性与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知识结构欠合理,缺乏一线的业界专家和专业的学术 带头人。 外聘部分优秀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能力知识结构,到 2020 年,使艺术型、 技术型、“艺术-技术型”复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 1:1:2;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教 师参与实习基地项目的课题研究,丰富实践知识,尽可能实现社会岗位需求零缝 隙对接;每年邀请 1-2 名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以讲座,专题报告等 方式推动学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引进 1-2 名在数字影视制作方面有一定影响 力的业界专家,以外聘教师或集中授课等方式给学生授课,提升整体技术技能。 3.若干新课程国内精品教材有限,符合行业需求校本教材和自编教材较少。 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积极选用近 3 年高质量的国 家规划教材;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新开设行业需求课程,根据临沂大学数字媒体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高校教学改革热点,以及影视制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 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数字媒体编辑》 、 《3D 影视创作》、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等 3 门左右的专业方向实践课程;力争在 3-5 年时间内形成本学院教师主编的专业 方向系列教材,为社会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348 专业四十四:历史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面向中学历史教育优质师资需求,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教育情怀,具备唯物史观、扎实的历史 学专业基础与史学功底,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具备持续的终身 学习能力与专业成长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精 神,成为能够胜任中学历史教学、班级管理、中等教育改革、教学研究工作的高 素质的一线骨干教师。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唯 物史观,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素养,具有坚实的人文 社会科学理论素养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2)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 实守信的品质,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了解文献、文博、考古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掌握 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华文化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 献资料。 (2)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中 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历史文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 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历史学的理论前沿问题和历史学的发展现 状与趋势,了解有关文物、博物馆方面的政策、法规。 (3)教师教育知识:了解教育教学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 349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掌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备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班级管理、课程研发等能力,具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信息、 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历史教学业务水平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国情教育以及理解、分析和判断各种与历史文化相关问题 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 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3)具备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书写技能,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和历史教育教学。 (4)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 业能力。 (5)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设置 历史学专业主要服务于地方教师教育行业。该专业于 2000 年开始面向全国 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历史学专业前身是 1958 年临沂地委、行署创办的临沂大学 历史教育专业,已有 60 年的办学历史。 2.专业发展 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师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历史学专业拥有校级精品课程 5 门(《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2 门网络开放课程(《孙子兵法》导读、 《中国传 统文化概论》) ,山东省重点学科 1 个(红色文化学)、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沂蒙文化研究基地)、校级重点学科 1 个(整体史) 、校级教学团队 1 个(世界 史教学团队)。 近年来,广大教师在红色文化学、沂蒙文化、欧美社会史 3 个研究方向,做 了深入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 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 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7 项。沂蒙红色文化研究渐成特色,世界史团队研究 成果显著。 沂蒙红色文化研究方面:主要对红色文化学、沂蒙革命史、沂蒙精神等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价值进行了探讨,在国内红 色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2018 年 4 月承办第一届山东革命根据地史学 350 术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研讨活动,提升了沂蒙红色文化研究的实力及影响力。 2018 年 7 月,举办“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工作坊。 沂蒙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早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沂蒙古代望族 和沂蒙历史名人的研究。近年来,除了继续开展对沂蒙古代望族和名人的个案研 究外,研究领域又拓展到沂蒙县域乡域历史文化研究、孙子兵法研究、荀子与荀 学研究等方面。2017 年 10 月,成立阳明学研究中心,通过这些机构的设立,加 强与社会各界的学术交流。目前,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沂蒙古代文化的研究正在 进行。 世界史研究方面:世界史团队将历史研究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形成妇女 与儿童史研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中外改革与国际关系以及西方文化与遗产 4 个明确的研究方向。2017 年 9 月,世界史研究团队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 奖。同时,世界史研究团队始终坚持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 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科研成果在课程中的转化,成绩斐然。 (二)在校生规模 历史学专业现有在校学生四届,2015 级 40 人;2016 级 40 人;2017 级 40 人,2018 级 39 人,共计 159 人。 (三)课程体系 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三大板块。 总计 2256 个学时,总学分 150 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16 门,640 学时,35 学 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板块合计 160 学时,10 学分(包括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 维、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体育保健与心理健康、国际视 野与文明对话、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六个课程模块。学生须在创新创业与职业素 养课程模块中选修不少于 2 学分的课程;修读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不少于 2 学 分。每个模块修读学分不得多于 4 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5 门,240 学时,1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15 门,720 学时,40.5 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程(416 学时,26 学分。包括中国 史、世界史和文博考古三大模快,学生可任选一个模块作为主修方向,不少于 16 学分,其它模块课程作为辅修课程) 。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共 80 学时+21 周, 23.5 学分。 351 表 1 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修 课程 通识选修 课程 学科基础 课程 专业核心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必修 实验实 学分所占 践学 比例 分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学分 640 304 336 35 21 14 23.3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7% 必修 240 240 0 15 15 0 10% 必修 720 576 144 40.5 36 4.5 27% 选修 416 416 0 26 26 0 17.33% 21 周+80 23.5 0 23.5 15.67% 560+21 周 150 108 42 100% 必修 21 周 +80 2256+22 周 1696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8% (四)创新创业教育 1.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实践、课外实验从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学术 讲座、专业阅读、志愿者服务、社团等公益活动。 2.学生实践 (1)学生获得国家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 352 (2)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3)学生发表论文 姓名 论文名称 刊物 时间 焦娟 临沂“七孝”典故的渊源与流变 东方藏品 2018 年 6 期 杨国栋、 焦娟 马克思对工业革命时期儿童劳动的批判 科技经济导刊 2017 年 15 期 焦娟、杨 国栋 1978-2008 年国内使用儿童劳动问题研究 科技经济导刊 2017 年 15 期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历史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1 25 生均值(元) 2300 2310 (二)教学设备 学院计划在 2018 年申请建立一口微格教室或者智慧教室,以加强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和从教技能的提高。此外,历史学专业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4 万元,主要是新增了四口多媒体教师设备,更好的满足了学院小班教学的需要, 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表 3 历史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7.7 1134.61 2018 21.7 1364.78 35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元) 4 252 (三)教师队伍建设 本年度专兼职教师队伍数量没有变化,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 龄结构均无变化。历史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5 人,具有教授职称的 3 人,具有 副教授职称的 8 人。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 5 人、硕士学位 9 人,硕博比 占 93%。从年龄结构看,35 岁(含) 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 100%,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 26%,是一支以硕士、博士为中坚力量 的的师资队伍。为了加强师范专业从教技能训练,学院聘请兼职教师 5 人,均为 中学基础优秀教师。 学院始终重视加强队伍建设,第一,加大年轻博士引进力度,通过引进人才 来改善教师队伍日益老化的现状。第二,学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 水平。如,通过参加“全国历史学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讨会” ,提 高教学模式改革意识;通过“历史文化学院 SEMINAR”的举办,提升教师教学科 研能力;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及承办第一届山东革命根据地史学术 研讨会的形式促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学院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与学术交流, 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改意识及扩大了教师的学术视野。 表 4 历史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5 3 8 5 9 0 9 6 0 1 3 2018 15 3 8 5 9 0 9 6 0 1 5 (四)实习基地 受专业所限,历史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校外的专业考察和教育见习实习组 成,其主要场所前者以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为主,如临沂市博 物馆、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孟良崮 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政府驻地及 115 师司令部旧址等,后者主 要是以支教实习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历史学专业目前已经建立有效的教学实 习基地 3 处,确实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见习正常进行。实习学生根据分配的学校成 立小组,设组长进行日常的管理和联系。每年在校外基地实习的学生达到了 99% 以上。 354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满足学生的 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线课程方面,目前《孙子兵法》课程已经着手准备 MOOK 课程的上线工作, 部分课件、题库已经完成。课程网络方面,充分运用网络环境,丰富了网络教学 内容,所有主干课程均构筑一个网络平台,在学校的课程信息平台都可查询。逐 步实行教学教务的网络化管理,保障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学生学会 利用数字化文献资源,通过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 的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依托区域及学院优势,推进科教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培养具有沂蒙 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依托沂蒙红色文化优势,全面实施红色育人工程。第一,在中国近代史、 现代史、当代史等课程中加大红色文化比重,利用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优势,使人 才培养有效做到了以研促教,科教结合。第二,利用省级研究平台“沂蒙文化研 究基地”及山东省“十二五” “十三五”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红色文化学” 的平台优势,组织本专业学生参与沂蒙根据地口述史访谈,利用田野考察等方式 进行红色文化实地调查,通过研究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加大红色育人工程实践环节, 使红色文化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并且取得实效。 2.依托世界史研究团队科研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世界史研究团队已经获得两项国家级课题,学院依托这种科研优势,依 据学校国际视野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课程设置体系中设立世界史(一带一 路历史文化)模块。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符合国家社会发展 需要,密切配合社会需求。 3.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贡献突出 沂蒙文化研究:立项省级社科项目 10 余项,国家社科项目 2 项,教育部项 目 2 项,在东夷文化、孝文化、士族文化研究与开发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已出版 《沂蒙文化 研究丛书》6 部, 《沂蒙文化与中华文明丛书》3 部。主持完成近 20 个展馆的整体策划、布展设计,具有较大影响的如沂蒙革命纪念馆、红嫂革命纪 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 355 总之,学院依托沂蒙区域优势及学院本身科研优势,在科教结合、产学融合 等方面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探索建设服务区域发展,适应国家 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二)合作办学 坚持“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重点要放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 提升服务沂蒙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通过校企、校事合作方式,重点加强挖掘和整理沂蒙文化资源工作,实现对沂蒙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学院老师与临沂市文广新局、临沂市史志办、临沂 市党委、河东文广新局等单位均有深入的合作,切实体现了为地方服务的特色。 2018 年我院教师与临沂市党委宣传部合作研究《沂蒙根据地全史》 ,与河东 区文广新局合作完成河东文化大系的编写,与临沂市纪委合作完成“临沂市廉政 教育展馆陈展设计项目” ,切实体现了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 (三)教学管理 1.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以申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工作为契机,以单门课程建设为重点,以 课程要素为基本建设单位,对所有本科课程进行全面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传 授和能力培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2017-2018 学年,历史学专业获得校 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 4 项,教学改革项目 1 项,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 质量的提升。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难点、新知识点”的同时,全力构建“自学、训练、 实践实验”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授课中尽力调整教学 方法,主干课程在配合考研的同时,始终注意将学术研究前沿的资料加入课程之 中,使学生能够把握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基本动向和代表性成果,让学生从大二开 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 进行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 4 年,修业年限为 3-6 年。 学生在修满学分且完成全部培养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不得 少于三年;未修满学分和未完成培养方案的,可以延后毕业,但修业年限一般不 超过六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所有在校生均分配有学业导师,实现因材施教和 个性化培养,针对学生特点的学业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创 业能力。 356 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制度,继续实施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师之 间相互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生评教等制度,加强教学评估检查 工作,提出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新教学 计划落实率达到 100%,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到 95%以上。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共有 40 人,共考取研究生 17 人,考取事业编 4 人,网签 4 人,高质量就业率为 62.5%,初次就业率为 99.6%。以考取研究生为 例,2016 届考取研究生 7 人,2017 届考取研究生 15 人,2018 届考取研究生 17 人,考研率逐年上升。初次之外,学院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率,上一届毕业生年 底就业率显著增加,基本上达到全部就业。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因历史学专业特色突出,针对性较强,专业覆盖面相对较窄,而历史学专业 的毕业生也相对会有专业情节,毕业后没有考研的同学大多数都会一边工作一边 再次准备历史教师的招考,因而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 95%。当届毕业生的初次就 业率的专业对口率达到 88%,上一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的就业对口率则达到 95%。 (三)毕业生发展情况 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在中学教师岗位上,在就业岗位上发展空间较好, 可塑性强。目前已经有很多毕业生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优秀骨干教师或者优秀管 理者。根据调查统计,当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中约 80%集中在初级中学,比较上一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的就业单位基本没有变化。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 100%,社会对历史学专业的评价为比较务实、勤奋,整 体评价比较高。学生就读该专业意愿较高,录取率较高,2018 届该专业学生报到 率达到 98%, 。 如我院毕业生刘秀祥曾任临沂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长、团委宣传部长等职。他 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在临沂大学、临沂网戒中心、临沂四中、八中、 357 山东潍坊师范学校、海洋化工学校、沂南大王庄中学及贵州天赋中学、贵州望谟 一中、打易中学及新屯中学等各大学校作“自立自强、孝老爱亲”报告,还设立 了多项“爱心助学金” ,总资金达到 110000 多元。 曾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新“二十四孝”提名奖;入选 “中国好人榜”;2008 山东新闻网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孝心大使”、2008 感动 临沂年度新闻人物及 2009 临沂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1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 星、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及临沂大学校园骄子等荣誉称号。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创业情况 该专业的学生去向主要为考研、考教师以及公务员,2018 届毕业生共有 40 人,共考取研究生 17 人,考取事业编 4 人,网上签约 4 人,高质量就业率为 62.5%,初次就业率为 99.6%。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升学占 42.5%;教育行业占 40%,其他行业占 17.5%。 (二)采取的措施 1.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开拓学生创业思维 截止 2018 年 8 月,我院建立 3 家创新创业及教育实习基地,加强基地建设, 增加交流,充分利用好基地对学生培训作用。为学生开拓学生创业思维,拓宽就 业创业渠道, 2.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历史文化学院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创 意比赛等活动,选拔有创业思想和愿望的学生成立了创业联盟,培养他们的创业 意识。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从社会需求来衡量的话,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与专业对口 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目前,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博人才的需求在增加。 虽然专业对口职业需求相对较少,但历史学就业方向相当广泛。除了通过考研继 续深造外,毕业生可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企 358 业就业。 (二)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性长线学科,它的存在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近 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作为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学专 业在平稳发展中,历史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日渐广阔。 具体到我校的实际情况,历史学专业虽然由于社会原因办学规模较小,但一 直是我校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专业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院 多口径的人才培养特色及较高的考研率使历史学专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和精品化 的方向迈进。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问题 1.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15 名专任教师中,45 岁以上教师人数比例偏高(9/15) 。专业发展活力和后 劲明显不足。 2.教学研究成效不够显著 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缺少高层次教学改革项目和优秀教 学成果。 3.师范专业认证方面历史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还较薄弱 历史学专业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师范专业技 能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与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名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二)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方面 为了弥补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问题,历史文化学院积极招聘年轻博 士,改善日益老化的教师结构。同时,加大外聘高校著名博导和地方专家来讲学 的力度,相关专业教师随堂听课学习提高,大大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取得了 良好效果。 2.教学科研方面 教学研究方面,实施每门课程均申报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教学项目的开展来 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整合科研队伍,将个人研究与 集体攻关相结合,利用团队优势,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 359 出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加强与著名大学的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部门协作,尽快 出高水平成果。做好为沂蒙服务工作。承担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 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为沂蒙服务开展课题立项,力争在沂蒙文化 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3.师范认证方面 按照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持续改进”理念,秉持“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工作思路,优化课程体系,改进 教学内容,突出师范特色,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全部毕业生除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支教实习外,日常 进行三字一话、微课等技能的训练和比赛。此外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共建共享,进 行“同课异构”活动,切实提升师范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360 专业四十五:文化产业管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了 解本行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能够在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项目策划、 产品创意、内容制作、活动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或在政府机关从事相关工作,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宽 阔的文化视野,厚重的文化素养,敏锐的市场意识。 (2) 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素养和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具有开阔 的国际视野,了解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掌握基本的文化创意、设计 策划与经营管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专业综合素养。 (3)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 国防教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全面掌握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掌握中外文化、 会展经营、文物与博物馆学等方面的知识。 (2)系统掌握文化产业领域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 与文化产业有关的市场分析、选题策划、项目设计、宣传营销的知识与方法;掌 握中外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及行业政策法规,具备基本的文化艺术管理、文博经营 管理、会展经营管理等知识,了解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创新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3)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及设计、办公等工作的基本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备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手段,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基本能力;具有综合性的文化资源研发、创意能力,具有与文化产业工作相关的 组织管理、协调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在文化产业领 361 域从事相关项目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工作的能力。 (2) 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 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设计文化产品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 达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具备主动规划个人职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 新创业能力;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与终身自学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我校 2008 年新上专业之一,也是近年来我校招生比最 好的专业之一。自 2008 年开始招收本、专科生,2014 年起开始招收普文类本科 生,迄今已有 7 届本科毕业生。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和定位,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管理创 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模式,关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管理发展,为 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为保证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工作,已经与山东省 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临沂市文化局、临沂报业集团、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 简博物馆等有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4 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被临沂 大学定为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二)在校生规模 目前在校生本科生 2015 级至 2017 级共三个年级 125 人。其中 2015 级 45 人,2016 级 40 人,2017 级 40 人。 (三)课程设置情况 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之前 2008 年、2011 年、2015 年版培养方案课程设 置基础之上,优化了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构成的新课程体 系。其中特别注重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调研能 力、策划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品牌塑造、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为主线,将相关 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文化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突出 专业的应用型特色,力争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并构建实施文管及 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362 表 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 学时 学时 分 理论 学分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4.67%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67% 必修 376 376 0 23.5 23.5 0 15.67% 必修 640 592 48 38.5 37 1.5 25.67% 选修 272 272 0 17 17 0 11.33% 24 0 24 16% 150 110.5 39.5 100% 必修 22 周 +64 2184+22 合计 周 22 周 0 +64 1736 448+22 周 实验实 学分所占 践学分 比例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6.33% (四)优质课程 本专业目前有校级精品课程 1 门(《文化资源学》)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3 门(《人力资源管理》 《艺术学概论》 《展示设计概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1 门(《中国文化概论》 ),通过优质课程的建设与培养,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五)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一个核心,三个坚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一个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努力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全员教师和全体学生相结合。团队所有教师都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 的责任,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受教者,对所有学生分类施教,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规律,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调整专 363 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 穿于每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 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 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三是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建好一批大学生 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参加全国大学 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结合专业特征定期举办校级和院级各类创新、创意设计、 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及 其他用于教学用途。 表 2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1 26 生均值(元) 2950 2952 (二)教学设备 自 2014 年文管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建设到位资金“50+3”万元, 其中 50 万为省财政厅拨付,3 万由学校配套发放(尚未使用)。50 万到位经费的 使用以教务处规定为准,当前已用 40 万,主要支出项目为“非遗保护与开发工 作室”设备采购、教师进修与培训、出差调研劳务费用、专家论证费等。 至 2015 年下半年,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策划创意工作室”投入总额 为 270740 元:微型电子计算机 47 台(4300 元的 22 台,共计 86000 元;4660 元 的 25 台,共计花费 116500 元,笔记本电脑 5 件(5950 元的 3 台,共计 17850 元;4785 元的 2 台,共计 9570 元) ,激光打印机 1 台 6600 元,其他为录音笔、 功放机、麦克风、音箱、微机桌、电脑椅花费(详见表格 3)。目前“文化策划创 意工作室”已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且已产出了系列作品(如 2014-2017 年艺 术管理类教育委员会年会四届创意大赛参赛作品、2015-2017 深圳文博会创意大 赛参赛作品、2018 年第二届“东夷之星”文创大赛作品、2018 年艺术管理类教 364 育委员会年会第七届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等) ,设备使用情况学生反响良好,有力 地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管理、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表 3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80.9 5929 2018 82.9 6632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 (元) 2 160 (三)教师队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组建于 2008 年,当时教学团队专职教师 8 人。 2009 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并入文学院,2017 年初划归历史文化学院,在整合历 史学专业优质教师资源基础上,现有专任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6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5 人,硕士学位 5 人,1 名教师博士在读。专 职教师队伍较为稳定,本学年没有新增专业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20182018 学年本专业新增校外兼职教师 2 人,目前兼职教师人数为 3 人。 表 4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1 3 2 5 5 0 3 5 3 2 1 2018 11 3 2 5 5 1 2 5 3 2 3 (四)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校内实验实训工作室 建设。2018 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1 处,目前校外实习基地为 8 处,为学生的实 习实训提供了保障。具体情况如下: 365 学院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伙伴及各种社会资源,已形成稳定良好的校外 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历史文化学院先后已与格益、贝格会展有限公司、临沂东夷 文化博物馆等企事业签订《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共建协议书》,联合开展共建实 验室、联合培养人才。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文化产业园区的活动,开展暑期区 域文化资源调查、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社会实际工作、生产、科研进行结合的机会。 表 5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90 0.67 74 5481 3 7 2018 90 0.72 74 5920 3 8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临沂大学已建成有线、无线校园网,图书馆已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 心等数据库的无缝对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作室有电脑 28 台,方便学生随时 上网查询资料。 本专业的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 及探究能力,本专业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网络环境, 提倡活动引导、理论穿插、技术支持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每位教师将所承担的课程讲义、大纲、课件、录像、习题、参考文献等 已经实现网络化,并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在课外的时间上网浏览。在授导的过程 中大量引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教师通过电子邮箱、QQ、微信等平台为学生解疑答惑,逐步实行教学教务 的网络化管理,保障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以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加强。在 2017 366 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中,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评价改革方面成功 立项 4 项,并在努力建设中。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注重实践技能、创意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技能的训练以学业导师制为基础,采 用多元化分层形式,分基础实训、设计创新实训、以赛促练和实际参教师科研教 学项目等形式。课程基础实训与课程理论教学相结合,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本课程基本技能。设计性实训则与以赛促练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意、团队协 作能力培养。从创新项目选题到制作完全由学生来完成,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 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国家级、市厅级各类创意策划大赛,以赛促练,充分发挥学 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创意。2017 年,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 项,2018 年参加临沂市首届文旅文创大赛、 “东夷之星”文创大赛、国家级艺术 管理学年会文创大赛等均有亮眼表现。通过系列申报与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 创作动力,激发了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开 阔了他们的视野。 与此同时,本专业相应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号召,全面实施了红色育人工程。 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社会服务项目如红色文化实地调查、研究和创作、开发规划等 多种形式加大红色育人工程实践环节,使红色文化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而且取得实效。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依据学校国际视野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 案,制定历史文化学院国际视野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工作细则、考核方法,通过全 方位教学改革,使学生知晓国际基本规则,了解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认识世界 发展的最新趋势,具备国际交流的基本技能。 (二)合作办学 为加强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本专业坚持“为沂蒙服务” 的办学宗旨,重点要放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提升服务沂蒙经济社会 发展层次。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通过企事业单位在校内 建立工作室,我院教授在校外建立工作室的方式,实现校企合作。目前,学院与 山东古道茶云有限公司、山东福瑞德国际会展公司、格益国际会展公司等公司已 367 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非遗项目保护与开发工作室”等,培育学生创新创 意策划、团队协作、社会交往能力,成功参加各级各类文创大赛获得奖项、参加 会展等各类实践实训的同时,重点加强挖掘、整理和开发沂蒙文化资源工作,完 成了沂蒙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系列展馆的设计、陈展工作,实现对沂蒙文化资源 的开发利用、反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目标。 (三)教学管理 1.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 方案。在全面清理陈旧课程基础上,重点加强品牌课程建设。围绕课程要素,通 过强化配置、大力培育重点骨干课程、精品课程、高级课程或研究课程。以单门 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要素为基本建设单位,对所有本科课程进行全面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课堂讲授突出 “重点、难点、新知识点”的同时,全力构建“自学、训练、实践实验”三大课 外自主学习体系。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在部分专业试行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和本 科生导师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允许 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免听、免修部分课程,通过自学参加考试获取学分。在试点的 基础上,逐步在历史文化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在 3— 6 年内修满规定学分毕业。 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制度,继续 实施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学 生评教等制度,加强教学评估检查工作,提出并落实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新教学计划落实率达到 100%,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 意率达到 95%以上。 (四)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 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继续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 的转变。继续开展教学观摩课及教学标兵评比活动,采用学校“N+1+1”的新型 368 知识考核模式,整体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五、培养质量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地位,丰富学生深厚的理论 功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实践实训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和综合 素质的提高。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有本科毕业生 50 人,共考取研究生 6 人,公务 员 1 人,出国留学 1 人,西部计划 1 人,创新创业 5 人,高质量就业率为 28%。 学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 99.1%。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布遍布多个省市, 在其他省市的毕业生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根据统计,本专业就业专业对口率约达到 95%,除考研的学生之外,其他就 业的学生基本在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项目策划、产品创意、内容制作、活动 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或者在政府机关从事相关工作。跟踪上一届毕业生就业 率专业对口率有所提高约达到 97%,就业单位分布变化不大。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 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届毕业生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 识,满意率高达 95%。 (四)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都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同时也给本专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 评价是:动手能力强、发展动力足,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在就业岗位上发展空间 较好,可塑性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五)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 369 声誉,学生们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强烈,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的报到率达到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创业情况 该专业的学生去向主要为从事文化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考研、考事业编、 公务员。其中 2018 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50 人,共考取研究生 6 人, 公务员 1 人,出国留学 1 人,西部计划 1 人,创新创业 5 人,高质量就业率为 28%。学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 99.1%。 (二)采取的措施 1.积极拓展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开拓学生创业思维。 截止 2018 年 8 月,我院建立 9 家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基地,加强 基地建设,增加交流,充分利用好基地对学生培训作用。为学生开拓学生创业思 维,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2.成立历史文化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历史文化学院创客空间。 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历史文化学院计划通过组织大学生创 业创意比赛、技能大赛、创业标兵评选等活动,选拔有创业思想和愿望的学生成 立创业联盟,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历史文化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正在 完善硬件建设。该中心集学生创业示范与带动、创业指导与资助、创业公司运营、 就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容纳 10 多家左右的大学生创业公司入驻,充 分发挥创客空间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到十 八大报告强化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 化产业发展地位的重要性逐年凸显。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历史交汇期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在未来必将成为经济发 展新的增长极,必将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领域管理人才的培养必将是急需解决的 一大重要议题。 370 以文管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形成完备的 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努力将文管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提高、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实验室和基地建设越发完备、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 增强、辐射带动专业群能力愈加强劲的优势专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专业师资招聘与学科带头人引进的需求极为迫切。文管专业现有专业教师 知识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系统学习和训 练,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2.教学研究成效不够显著。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科研方 向有待重新定位,缺少高层次教学改革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 3.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还较薄弱,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尚未充 分调动起来,与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名校的要求尚存在一定距离。 4.相关平台建设,如专业共享实训平台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 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际化交流平台仍需较大努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有待进一步 强化,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快。 (二)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结合我院文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通过引进与培养专 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进修培养、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产学研团队 等形式,建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明显、方向稳定、视野开阔、教学科研能力强、 水平高、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 2.学术研究:凝练方向,进一步整合科研队伍,将个人研究与集体攻关相结 合,利用团队优势,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3.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 养。主要从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验实训与实践教学、校内实验室与文化创意工作室 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对外 交流学习等层面进行构建。 4.强化属地服务意识,积极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做好为沂蒙服务工作。主 要是创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为师生提供实战平台。在直接服务地方文 371 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让学生也真正参与文化创意及文化产品的制作,从而更好地 了解市场,熟悉工作流程,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就我校文管专业实际 而言,可以建立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开发研究平台,与临沂市委组织部、临沂市 委宣传部、临沂市旅游局在红色旅游规划、红色文化产品研发领域加强合作,共 建产学研平台。另外也可与临沂市国际会展中心、鲁信国际会展中心、临沂国际 博览中心合作,建立临沂大学会展经营管理研究平台,突出专业在会展经营研究 与实践领域的特色。承担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目标,围绕为沂蒙服务开展课题立项,力争在沂蒙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 究与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372 专业四十六:旅游管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该专业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 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 有旅游职业的能力,了解中外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能够在旅行社、星级饭店、旅 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旅游服务、管理、策划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素质要求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 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 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 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 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 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二)知识要求 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 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理论,了 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 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旅游业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知识与技 能;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了解旅游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中外旅游 管理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旅游管理专业的新理念与技术。 (三)能力要求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 力;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旅游业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 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科 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与终身自 学能力。 373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 2001 年,招收专科学生,2003 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2005 招收专升本学生,2009 年被评为临沂大学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办学层次不 断扩展。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为 500 余人。 旅游管理专业以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为依托,打造了一支“双 师素质” 、“双能结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 11 人,聘请省市旅游行政 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专外聘分工合作,搭配合理, 有力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成旅游管理导游 3D 模拟实训室 1 个、校内实训中心 1 个;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临沂等地的 16 家旅游企 业建有实习基地。 本专业已经培养毕业生 2000 余人。所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旅游及相关行业从 事服务与管理工作,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扎 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和招生院校的广泛好评。 旅游管理专业已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区域性科研、教育中心和人才培养基 地。2009 年,被评为临沂大学校级品牌特色专业;2013 年,被评为临沂大学校 级“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4 年,被评为临 沂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6 年,成立临沂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18 年,临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临沂大学共同成立临沂旅游产业研究院。 (二)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该专业有普通在校本科学生 126 人。其中 2015 级 37 人,2016 级 28 人,2017 级 29 人,2018 级 32 人。 (三)课程体系 表 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 学时 学时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7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1%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40 424 16 27 26.5 0.5 17.31% 专业核 必修 368 336 32 23 21 2 14.74%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374 心课程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560 560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0 周 0 2200+ 22 周 1816 合计 35 35 22.44% 20 周 24 0 24 15.38% 384+ 22 周 156 115.5 40.5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5.96% (四)优质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旅游市场营销学》 《国际酒店管理》 ,实践创新课程《餐饮管 理与服务》 《导游业务》 ,校本教材立项《旅游市场营销学》 《临沂旅游》 《温泉旅 游概论》 。 (五)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注重拓展合作单位建设,与省内外十余家景区、酒店、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 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施行学业导师制度,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创业沙盘模拟》 《创业与 创新管理》等课程,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立项 国家级、校级项目 5 项,成立商学院旅游商社、临沂大学旅游协会,与临沂国际 旅行社共建大学旅游经营部等。 表 2 旅游专业 2017 年学生创新项目获奖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 人姓名 总经费 (元) 项目 类别 201710452138 沂蒙山区民俗旅游 资源调查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孙梦飞 3000 校级 重点 201710452194 临沂市民宿产业发 展调查与思考 创新训练项目 尹鹏翔 2000 一般 项目 旅游专业在未来的人才培育上,应积极对接市场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在人 才施教中,应强化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高标准的大学生旅游类竞赛,提 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 375 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研讨、教学差旅、图书资料购置及其他 用于教学用途。 表 3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5.2 41.58 生均值(元) 3200 3300 (二)教学设备 已建设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形体训练室和旅游商务实训用机房 等校内专业实训中心,置备酒店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拥有仪 器设备 300 多台件,价值 240 余万元,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近 15000 元。2017 年为提升学生对酒店收益管理知识的学习,申请 5 万实验室建设经费购置了一套 酒店收益管理系统软件。2018 年新增教学设备 2 万元,用于购买专业实习所用 的器材。 表 4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240 1.5 2018 240 1.5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2 158.7 (三)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现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 师队伍。教师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 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青岛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 大学等高校。 表 5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16 6 6 6 8 0 7 6 3 7 6 2018 11 3 4 3 7 0 5 4 2 5 1 职称结构 年度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376 表 6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姓 名 职 称 学 位 出生日期 李玉增 副教授 学士 1964.12 行业企业工 作经历情况 拥有职业资 格证书 近五年 主持应 用型研 究项目 是否双 师型教 师 否 中国旅游研 究院访学 谢爱良 教授 硕士 1980.02 于爱水 副教授 硕士 1974.05 否 曾昭鹏 教授 博士 1969.10 否 尤海涛 副教授 博士 1970.09 陈磊 教授 硕士 1971.10 韩洪凌 副教授 硕士 1971.01 导游资格证 面试考官证 是 1978.02 初级导游 证、饭店经 理人 是 中级导游 证、英语导 游证 是 李学芝 讲师 硕士 企业培训师 全国红 色旅游 课题 是 蒙山管理委 会挂职 否 否 临沂国际旅 行社兼职 路文静 讲师 硕士 1980.04 李欢欢 讲师 博士 1985.07 张维亮 助教 硕士 1986.12 否 蓝海大酒店 兼职 初级导游证 是 表 7 旅游管理专业外聘教师一览表 工作单位 职务、职 称 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黄震方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顾问 张广海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实践指导,财务管理专业建 设顾问 张延庆 青岛大学 教授 研究指导 张艳宁 临沂技校 副教授 实训指导 徐淑芬 颐正园酒店公司总经 理 实践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建设顾问 20152017 杨兆坤 临沂国际旅行社有限公 司总经理 实践指导,市场营销专业建 设顾问 20172018 姓 名 377 备 注 2007 2010 20152017 2017 (四)实训实习基地 建立了东阿阿胶集团、济南舜和酒店集团,临沂陶然居酒店、荣华酒店、临 沂宾馆、颐正园酒店、蓝海国际酒店,临沂国际旅行社、蒙山旅游度假区等近 10 家顶岗实习基地。 表 8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实验室 容纳学生数量 投资规模 针对课程 旅游管理实训中心 200 100w 餐饮、客房、前厅、酒吧 形体房 120 20w 礼仪。形体训练 3D 导游模拟室 70 200w 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 旅行社管理、领队 表 9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情况 是否校企合作建设 首旅集团 2007 实习 是 临沂国际旅行社 2008 实习 是 蒙山旅游集团 2009 实习 是 蓝海大酒店 2009 实习 是 江泉大酒店 2010 实习 是 汤头温泉 2012 实习 是 荣华大酒店 2009 实习 是 颐正园 2007 实习 是 鲁商铂尔曼大酒店 2011 实习 是 蒙山旅游集团 2009 实习 是 北京民族饭店 2007 实习 是 陶然居大酒店 2007 实习 是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按照讲授、讲练结合、训练三个“三分之一”比例的原则组织教学,全面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用阅读指定参考文献、利用网络搜集或实地、现场调查 378 等方式补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等教学技 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 工具,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同时结合《旅 游资源学》 、 《旅游规划与开发》 、 《景区经营与管理》等课程教学实训,前往聊城、 枣庄、烟台、青岛、苏州、南京、扬州等实地调研考察,增加学生对旅游的感性 认知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项目一:传承红色文化,塑造学生沂蒙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红色 旅游为载体,沂蒙精神融入学术科研;红色旅游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拓展“校 外课堂” ,沂蒙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项目二:全面实施校企双向嵌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 在: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发展,发挥应用型人才 最大效益。 特色项目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依托临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临 沂大学共建的临沂旅游产业研究院这一平台,积极服务于地方旅游业发展,为景 区及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咨询等服务,通过社会实践服务,有效地反哺 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社会服务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 专业素养。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本专业共有毕业生 43 人,其中考研 2 人,西部计划 1 人,高质量就 业率初次就业率 99%。跟踪调查上一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已达到 100%。 (二)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 届旅游管理专业共有毕业生 43 人,除考取研究生和西部计划的 3 人 外,都实现了就业。从 2018 年 6 月毕业,到目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中,其工作岗 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多从事旅游业、酒店管理和其它文化服务类职业。 (三)毕业生发展情况 学院一直重视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持续发展能力 379 强,工作对接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从 应届毕业生和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来看,基本变化不大,以从事旅游管理及 酒店管理工作居多,约达到就业毕业生的 90%。 (四)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 届毕业生多从事导游、酒店管理和其它文化服务类行业,从事导游工 作的毕业生就业满意率 98%,从事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就业满意率 97%,从事其 它文化服务工作的就业满意率为 97%,总的就业满意率为 97.7%。 (五)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由于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较丰富的理 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实际操作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16~2018 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 93%逐步上升到 100%。不仅就业数量有保障,就业 质量也有突破,高质量就业率为 6.67%,多名学生进入知名旅游企业工作,也有 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取得优异成绩。 (六)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较低,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 33.33%,专业志 愿录取率 86.67%。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创业情况 2018 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 0%。 (二)往届典型案例 2005 级旅游管理本科生徐明,如家酒店临沂分店店长,年薪 18 万。 2006 级旅游管理本科王彦伟,临沂国际旅行社分部经理,年薪 12 万。 2008 级旅游管理本科周伟, 临沂国际旅行社齐鲁旅游专线经理,年薪 11 万。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产品的需求日 380 益增加,决定了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这表现在这几年来学 院对接学生专业实习以及招聘专业人才的旅游企业单位日趋增长,2017 年旅游 专业学生实习双向选择现场会来了十多家临沂知名旅游企业,其中以酒店为多。 本科学生在综合素养及管理潜能上优于高职学生,这也是旅游企业对本科院校招 聘的重要原因,但同时我们会看到本科旅游专业学生在实操能力上确实与高职学 校的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2018 年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后,意味着文化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 的重要趋向,即旅游市场需求将从一般的观光资源向文化休闲过渡。而临沂大学 专业的整合与调整,将历史文化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合并,为旅游专业日后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平台。通过积极与文化进行融合,结合地方文化旅游资源, 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研究方向与团队,积极对接与服务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之需求, 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进而提升临沂大学文化旅游专业特色与品牌,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管理专业尚 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设施滞后于实际需要,有待完善。由于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旅游 设施、旅游标准的更新日新月异。实践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行业实际。 2.师资队伍国际视野不足。教师国内外进修培训、访学等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但力度不够,海外访学进修人数偏少。 (二)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坚持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找准融合切入点,梳理特色研究方向,确定 未来发展规划,打造临沂大学特色研究及社会服务团队。 2.继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在优化提升校内实训室的同时,新增 10 家 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实习实训“五个跟进”全过程管理模式。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制度。通过各项措施鼓励教师企业挂职、外出 进修、出国深造,打造一支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优势的教师团队。 4.充分利用临沂大学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这一平台,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师资 力量,参与社会服务,形成教师科研成果,提升教师科研水准,又能转化为教学 资源,反哺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81 专业四十七: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 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数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适应中学数学教育要求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能和扎实专业知 识的高素质数学教学人才。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 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使 命感与责任感。 (2)具有热爱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的职业道德,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3)具有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 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了解基本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和翻 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分析学、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专业技能:掌握教材教法、教材分析、教师口语等方面的教师教育基本 知识;系统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班队组织、家校合作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 课件制作所需要的基本数学软件和计算机软件,能适应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 (4)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门有关中学教 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与动态;了解各类中学教师、学生以及管理方面的现状。 382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数学素养与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基础的数学图形、编辑 专业论文、检索中外文献资料。 (2)中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班级管理能力: 具备扎实的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中学班级和团队组织管理 能力,善于分析学生学习心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学习; (3)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家校合作等组 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搞好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教 学任务;能够清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 (4)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具有利用所学数学及教育理论分析及解决中学教 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 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5)自我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 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已的教育观念、专业知 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 增强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专业群,主要 服务于地方教师教育行业。该专业于 1999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前身是 1958 年临沂地委、行署创办的临沂大学“数学 教育”专业,已有 59 年的办学历史。几代数学人发扬沂蒙精神和师范教育传统, 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师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 依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数学与应 用数学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该专业也是学校首批重点专业之 一,2007 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8 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2013 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本科专业。2016 年、2017 年、2018 年连续 3 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4 星级专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476 人。 383 3.课程体系 表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 分 学分所 占比例 37 23 14 22.02% 0 10 10 0 5.95% 720 16 45.5 45 0.5 27.08% 608 592 16 37.5 37 0.5 22.32% 选修 256 176 80 13.5 11 2.5 8.04% 必修 16+22 周 16 22 周 24.5 0 24.5 14.58% 2448+22 周 2000 448+22 周 168 126 42 100%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736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专业选 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实验实 总学 践学时 分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5%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5 门:《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 《常微分方程》和《数学教学论》;另有《几何学》、《数值分 析》、 《实变函数》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门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特色课程或双语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注重拓 展非教师教育合作单位建设,与山东博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时代新系统软 件有限公司、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 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8 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及师范类 教师从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 210 项。特别是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刚刚结束的 2018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 384 中获国家一等奖 2 项,二等 6 项,山东省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3 项的较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完成学术论文 22 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 表 13 篇。其中被 SCI、EI 等检索收录 3 篇。2018 年度获批 2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 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7 项,其中重点项目 3 项。116 人 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425 231 生均(元) 9930 4853 2.教学设备 表 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166.4 27252 2018 1176.7 24721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10.3 216.48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年度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43 20 16 19 26 3 5 28 7 6 14 2018 43 20 16 19 26 3 5 29 6 6 14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952 4.56 996.4 23280 5 5 2018 1988 4.18 1043 21912 5 5 385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计算数学 实验室、应用数学实验室和数学建模实验室各一个;微格教学实验室 4 个。另有 图书资料室 1 个,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 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 link 期刊全文库等。近几年该专 业购置图书万册,其中纸质版图书万册,定购国内外专业期刊种。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 1.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 2.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总体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3.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体现数学基础学科特点; 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5.重视问题驱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形成了以精品课、特色课程等为主的高质量课程群; 7.注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强化教师口语、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专题研究以及 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等课程,突出应用能力与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师范专业特 色。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92%。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 省等,共占 90%。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中小学教师、升学和企事业单位(含自主 创业),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28%;教师行业占 30 企事业单位(含自主创业) 占 42%。92%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5%。 386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艾瑞深中 国校友会《2018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入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专业行列。本专业排行榜是对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本科专业的综合实力、 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分级和分层评价。另外,临沂一中等重点学校 均给予我校毕业生以高度评价。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我校首批山东省高校招生热门专业,学生报考率高(2017,2018 连续 2 年超 过 300%),社会认可度高(2018 最低录取分超二本线 76 分,为学校理工类专业 录取最低分最高的专业)。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 录取率为 100 %、报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 10%左右。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及参与 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目前不少中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专业品德及自我更新和创新意识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三 大学科之一,随着高中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数学师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随 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是关键更是瓶颈,培养 高素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既重要又紧迫。临沂大学是临沂市惟一的一所本科院 校,肩负着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强化“数学 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对学校和全省其他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与基础学科专业 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促进鲁东南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 义。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虽然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鲜明,在省 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尚 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387 1.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在探索实践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效运行机 制。 2.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作为老牌的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需 要拓宽。 3.科研促进教学模式单一。 4.教师教学技能师不足。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采用灵活选课,兴趣选课的方式、配备学业导师 针对性辅导,完善长效 运行机制。 2.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 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 “学科基础+方向模块”的多元化培养模式,解决传统数学专业人才出口单一的 弊端;根据不同培养方向,构建“压缩理论课、增加应用课、强化实践课”的课 程体系,实现“学科基础、应用能力、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3.做优:课堂教学的直接转化;做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间接转化; 探索:学业导师个性化培养的新转化。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入+培养结合的方式增加技能类教师比例。 388 专业四十八: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 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信息 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 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 事模型构建、算法分析和软件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 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使 命感与责任感。 (2)具有热爱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的职业道德,富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3)具有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 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了解基本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和翻 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分析学、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数值分 析、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专业技能:掌握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运 行复杂度的系统分析知识;掌握计算机程序运行原理知识。 (4)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 发展。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数学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算法分析能力、 389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研 发高效算法、设计并开发软件的能力。 (2)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企业合作等组 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搞好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数学建模和算 法分析任务;能够清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撰写专利和科研论文。 (3)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具有利用所学数学及算法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以实用、创新为核心的工程操作素养及在科学技 术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4)自我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 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 构,以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增强对教育和学科最新 发展的了解。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专业群的主干专业,主要 服务于地方对于信息科技人才的需求。该专业于 2004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第一 批本科生。随着国家信息领域的大发展,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 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依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 、 “十 二五”重点学科。该专业也是 2017 年学校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的核心专 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95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所 学分 学分 占比例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756 532 224 43 32 11 26.06% 选修 192 192 0 12 12 0 7.27% 必修 816 768 48 48.5 47 1.5 29.39% 390 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480 368 112 26.5 24 2.5 16.06%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192 128 64 10 8 2 6.06%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9 周 0 29 周 25 0 25 15.15% 2436 +29 周 1988 448 +29 周 165 123 42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5.45%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5 门:《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常微分方程》;另有《几何学》、 《数值分析》、 《实变函数》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门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或双语课 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机制体 制,为学生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 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先后与山东博安智能 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时代新系统软件有限公司、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 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8 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全国大 学生数据挖掘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 210 项。特别是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刚刚结束的 2018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 中获国家一等奖 2 项,二等 6 项,山东省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3 项的较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完成学术论文 22 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 表 13 篇。其中被 SCI、EI 等检索收录 3 篇。2018 年度获批 2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 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7 项,其中重点项目 3 项。116 人 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25 431 生均(元) 9930 10115 391 2.教学设备 表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166.4 27252 2018 1214.7 24721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48 436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2 4 7 8 7 0 10 12 0 2 5 2018 26 6 7 10 7 0 10 14 2 6 10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1952 4.56 996.4 23280 2 3 2018 1988 5.33 1043 25912 4 5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计算科学 实验室和信息科学实验室各 1 个;数学建模实验室 3 个。另有图书资料室 1 个, 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 link 期刊全文库等。近几年该专业购置图书万册, 其中纸质版图书万册,定购国内外专业期刊种。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 392 1.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 2.学科平台+课程模块总体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3.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体现数学基础学科特点; 4.增加实践竞赛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5.重视问题驱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形成了以精品课、特色课程等为主的高质量课程群;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91%。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北京市、上海 市和江苏省内,共占 70%。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升学和企事业单位(含自主创 业),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16%;企事业单位 (含自主创业)占 20%。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7%。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设立的专业,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较高的评 价。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正逐 步发生改变,传统的培养方案需要转型升级,随着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该专业 第一志愿报考率有较大程度的好转。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 15%左右。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继续深造掌握了信 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 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 393 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 际应用问题。IT 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 IT 企业是一个重要的 就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新专业。一方面它为我国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该专业 开设的时间较短,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短期供求失衡,没有明确的就业行业。从整 个 IT 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 IT 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 IT 企业不 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信息化和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标签,相应的专业和学科也越来越受 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为了目前的热门专业。现在 是网络和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信计”专业的开设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正是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从年初部属重点大学公布的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质 量报告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大多数高校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虽然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鲜明,在省 内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在探索实践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效运行机 制。 2.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需要拓 宽。 3.科研促进教学模式单一。 4.双师型师资不足。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采用灵活选课,兴趣选课的方式、配备学业导师 针对性辅导,完善长效 运行机制。 2.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学 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 “学科基础+方向模块”的多元化培养模式,解决传统数学专业人才出口单一的 弊端;根据不同培养方向,构建“压缩理论课、增加应用课、强化实践课”的课 程体系,实现“学科基础、应用能力、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3.做优:课堂教学的直接转化;做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间接转化; 探索:学业导师个性化培养的新转化。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入+培养结合的方式增加技能类教师比例。 394 专业四十九:物理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适应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要求,培养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 怀深厚,有宽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富有创新和 创业精神,系统掌握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教育教学理论,能运用所学 物理、教育学、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中学物理教育要求的具有现代 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能和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物理教学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有师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从师德规范,具有教育情怀,做四有好老 师,为人师表,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懂专业: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 3.会教学:掌握扎实、有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胜 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掌握扎实、有效的育人知识与技巧,具有较强的班级 管理能力。 4.有素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掌握必要的工具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其 它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5.能发展: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 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2.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1-1.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 1-2.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2-1.从教意愿: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 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教师职业精神: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 395 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 引路人。 3.[学科素养] 3-1.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数学、计算机、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较清 楚了解物理学发展历史。 3-2.物理学专业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和光、物质 微观结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 学方法等物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物理学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3.物理学实践训练: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和中 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在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设计)中培养实践、应用、创新 能力。 4.[教学能力] 4-1.教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掌握 物理教学知识与技能,能依据物理学课程标准,运用物理学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设计。 4-2.教学实践:参加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获得教学体验, 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 5-1.掌握德育规律: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 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5-2.班级指导实践: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6-1.知晓育人规律:知晓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 6-2.实践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物理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 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7.[素质素养] 7-1.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思想开明包容,心理阳光健康。 7-2.知识素养: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人 文社科知识、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 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 8.[学会反思] 396 8-1.发展意识: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物理学发展动态 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 规划。 8-2.反思创新: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 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9.[沟通合作] 9-1.沟通交流: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交流的能力。 9-2.团队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 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物理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专业群,主要服务于地方教 师教育行业。该专业是临沂大学前身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 1999 年物理学被列为山东省省级物理学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招收第一届物理学 本科专业,现为校级特色专业。 经过多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实验室、 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充实完善,专业特色明显。该专业重视毕业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的培养,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 197 人,其中:2015 级 30 人,2016 级 30 人,2017 级 57 人,2018 级 8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占 比例 通识 教育 课程 必修课程 688 384 304 38 26 12 22.4% 选修课程 224 224 0 14 14 0 8.2% 专业 教育 课程 基础课程 240 240 0 15 15 0 8.8% 核心课程 912 688 224 50 43 7 29.4% 397 教师 教育 课程 选修课程 384 256 128 20 16 4 11.8% 必修课程 192 160 32 11 10 1 6.5% 选修课程 64 32 32 3 2 1 1.8% 608 0 608 19 0 19 11.2% 3312 1984 1328 170 126 44 100%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2018 年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做了修订,主要是调整和优化了教师教育的课程, 增加了物理教育实习的周数。2018 级新生执行新版培养方案,其他学生执行旧 版培养方案。 4.优质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校级精品课程:《大 学物理》 《原子物理学》 《电动力学》 《电磁学》 《热学》;校级特色课程: 《物理教 学技能》 ;校级双语课程: 《Matlab 语言与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理论 力学》《量子力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光学》《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 论》《电磁学》 ;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物理综合仿真实验》 《热学》《近代物理 实验》。 5.创新创业教育 内容包括:专业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竞赛型创新实验、研究型创新实验、 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训练、开放实验(训练)、技能资格证培训。近年来,学生 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14 项、二等奖 10 项;山东省大学生物 理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2 项、二等奖 17 项、三等奖 14 项。山东 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2 项;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4 项;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1 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3 项、校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4 项,一般项目 4 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7 篇。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物理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20 90 生均(元) 8163 4569 398 2.教学设备 表 3 物理学专业教学设备值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备值(万元) 器设备值(元) 2017 1480 100680 2018 1152 58477 0 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物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年度 总人数 教授 副教 授 外聘 教师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能 总人 ≥56 46-55 ≤35 型教师 博士 硕士 36-45 岁 数 岁 岁 岁 2017 19 5 9 16 3 0 2 15 2 0 0 2018 27 9 10 18 4 1 8 16 2 1 1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物理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数 积(㎡) 面积(㎡) (万元) 值(元) 数量 量 2017 4105 27.9 1305 88775 1 3 2018 3119 15.8 653 33136 1 3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教师应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建立了一些主 干课程的教学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学习;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 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信息容量大、形象生动的 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能提供中、外数字化文献资源,满足学生 学习需求。但只用多媒体课件缺少分析推导公式的过程,学生也缺少思考的过程, 影响教学效果。为此,老师们同时注重黑板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增强课堂上与 学生们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99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正在建立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 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重视实践教学,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 节有机衔接。 正在构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各主要教学环节 进行监控和评价,保障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并持续改进。规范教学管理 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措施,教学管理实行 了课程负责人、教研室、教学督导委员会三级管理体系,岗位职责明确。教学质 量监控实施学生、同行、教学督导委员会三级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 过程与学习效果的管理,从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及实践技能训练等环节制定了一 系列的制度、措施,成效显著。 办学特色:注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强化教师口语、中学物理学课程教学专 题研究以及物理学实验课等课程,突出应用能力与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师范 专业特色。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物理学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100%,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布遍布多 个省市,但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以临沂市居多。在其他省市的毕业生也实现了 高质量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较高,2018 届毕业生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 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学习能力都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本专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 基本评价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基础扎实、踏实肯干、 合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知识面宽,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 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400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学生就读本专业的意愿很高,2018 级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 126%,录取率为 100%。 4.毕业生就业创业 近几年来,本专业的考研率一直较高,考研质量也较好,为成为科研领域的 “精英”人才打下了基础。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不少学生进入重点中学任教、企 事业单位工作,为成为教育、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精英”创造了条件。 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表现,这些毕业生大多分布在科研院所、大中 专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很多已发展成长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中层。 5.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的就业出口主要有三个:一是到中等学校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二是考 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三是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物理学专业的主要出口是考取教师,但考取教师受政策影响较大,例如,2016 和 2017 年,山东省中小学“大班制”改“小班制”,学生考取教师数量就较多。 主管部门在编制方面控制的较严格时,考取教师数量就少一些。目前看来,乡镇 一级的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较大的。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 我国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很多领域内对其它学科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物理学研究材料的手段, 成为材料研究的基础,物理专业的人才在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时得心应手。从事 相关的研究工作就需要考取物理学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就业面比较广。有很多 IT 硬件公司如 IBM、Inter 等,对 物理行业的人才仍旧情有独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这 需要大量懂科学懂技术的研发人才。物理学专业也能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建议: (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物理学专业学生从师 技能的培养,使其具备高水平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2)为满足学生对 进一步深造的要求,努力加强专业基础教育,重视专业后续课程教育,对学生进 行科学研究训练。 401 六、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有一些不足,主要表 现为: (1)教育实习问题。最近几年一直是临沂市统一安排毕业生去中学进行支 教。每年去的学校都一样,实习基地不够稳定,指导老师也不够理想。 (2)教学研究成效不够显著。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缺 少优秀教学成果。 (3)实践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双能型教师有待充实。 2.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强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 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选聘校内外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的教育实习、 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引进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专业培养水平 今后几年,我们将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争取产生一批高层次的教学成果;以 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名师和高层次成果构筑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要走 质量第一、内涵发展的路子,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物理学专业的建设水平。 (3)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从中学聘请实习指导外聘教师,建 立外聘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每年派出 1-2 名教师到相关中学,熟悉中学教学 工作,并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 402 专业五十:电子信息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 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经过严格 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研究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 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器件、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及维 护等工作,适应电子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1.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 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富有强烈的社会 担当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 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专业综合素养。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 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沟 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电子 信息工程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应用背景,理 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 (3)专业基础: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EDA 技术与应用、单片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4)工程实践: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具有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实践能力。 3.能力要求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 403 (2)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领域 工程实验的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 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电子 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革新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掌握外语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够熟 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书籍。 (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 协作能力。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 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 2005 年开始招生,自开始招生以来,招生情况一直成逐 年递增趋势。目前包括普通本科、智能互联方向。本专业现拥有数模电互动教学 实验室、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原理 及应用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EDA 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 8 个专业实 验室,总面积 900 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 600 余万元,800 元以上设备 900 余 台(套)。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本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327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践 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 必修 448 368 80 25.5 23 2.5 16% 必修 672 560 112 38.5 35 3.5 23% 404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64 272 192 23 17 6 14%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6 周 0 26 周 30 0 30 18% 2416 +26 周 1696 720+26 周 164 108 56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4% 4.创新创业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与青软晶尊微电子科技有限 公司联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协议,建立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毕业生的良好机制体 制,推进资源优化整合。同时,专业与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邮电工 程有限公司、山东旭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沂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学生 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方面提供了良好 的平台。 2018 年该专业学生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赛和 山东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 15 项。2018 年度 获批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 2 项,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26 267.35 生均(元) 5978 8175 2.教学设备 表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设备值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备值(万元) 器设备值(元) 2017 545 14417 2018 612 18715 67 405 2049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外聘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 教师 总人 能型教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数 师 授 2017 26 4 8 16 7 0 2 19 4 6 0 2018 26 4 8 16 7 0 2 19 4 6 0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数 积(㎡) 面积(㎡) (万元) 值(万元) 数量 量 2017 607 1.61 366 0.968 1 5 2018 952 2.911 505 1.544 4 5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教学需要的条件下, 吸纳本专业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新增数模电互动教学实验室、通信原理 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EDA 实验室 5 口,实验室 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时外,实行预约开放,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图书馆 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库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搭建注重实践、强化技能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 “课堂+课外+实践”多层次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1+2+1”( “3+1”)三段式培养,即:“1”指大学一 年级主要是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突 出学生外语、计算机、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指大学二、三年级集 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总“1”指大学四年 级主要是专业、职业实践技能培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推进毕业见习实习与就 406 业的无缝隙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业适应能力与创业能力。通过引进、吸 收、消化学术研究成果,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相关企业现实问题,构建电子 信息类特色实习实训体系,形成适应地方人才培养需求的课堂教学和考核模式, 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见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的人才 培养方案,形成“宽口径、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 养目标要求,以“创新课堂”建设为载体,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重视实 践”的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学习的同时, 提高实践课程,实训实习课程在学生课程体系中所中的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 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改变传 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授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讲练结合;每年开展针对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强化课外训练,拓展 专业比赛等实践平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效 果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100%,就 业专业对口率为 87%。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80%左右。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本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 电子类人才”,结合专业优势,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 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本 专业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 率为 100%。 六、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今后 3 年内,要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加 407 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学科水平。通过学科建设,建设 2-3 门精品课程, 发展专业特色,培养和引进知名学者和教学名师;以成果构筑重点专业建设。在 总结近年来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等教 育规律和专业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课程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完善 并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继续加大外聘课程引进力度,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努 力提升外聘课程的层次和水平;实施课程信息化工程,加强网络资源课程的建设, 努力扩大网络资源应用。 我院的专业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完善和实施既 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加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力度,做好电子信息工程的专 业认证准备工作,实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优势凸显、应用特色鲜 明、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专业带头人的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与运行机制有待 进一步完善。 2.学科水平、科研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团队还需要精心建设,高层次 的课题、高水平的论文和专著还需要加大努力。 3.目前实验室已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需进一步加强 实验室建设。 4.专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科研水平 以学科梯队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一要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二要转变观念,转换用人机制,实行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固定与外聘结合、 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结合的多元化用人机制,使人才队伍保持生机与活力;三要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工作;四要加强 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师资培养主要围绕学科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进行 整体规划,重点扶持,将选拔年轻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参加高级研讨班或到国 内外重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为主要形式并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围绕学科与 专业、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按照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培养 为重点的原则,引进 1-3 名高水平博士,有计划地选派出去攻读博士学位。 2.加大电子专业类实验室建设的力度 (1)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408 今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力度,建立 多层次、综合式、全方位开放型的创新实验基地;通过投资建设,进一步拓展实 验教学平台的学科覆盖面及学生受益面,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都受到动手 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 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关键。针对实验 技术人员学历偏低,高水平技术人员少的现状,学校在加强高技术人才引进的同 时,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专 兼结合,合理流动。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到实验室工作制度等。形成专业水平高, 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层次、结构合理,懂技术、善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实验技 术队伍。 (3)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开放、共享 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实验教学资源共 享程度,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3.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影响力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实现培养 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 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思路,牢固树立服务和责任意识,加强 学生考风考纪教育,培育良好的学风、考风、班风,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以 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作风促学风、以服务助学风、以环境养学风。 (2)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开展 各种学科竞赛,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开展初步科研训练,主要 PCB 制版、电 路设计、样品测试与调试等工作,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学 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409 专业五十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 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受到系统 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够在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 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适应区域电子行业发展 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能够自觉践行沂蒙精神。 (3)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 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批判反思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5)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单位以及用户的需求。 2.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基本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基本 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大 学物理和工程图学等方面的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 基本发展现状。 (3)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 信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的科学实验。 (4)专业核心知识:掌握射频电路与无源器件、数字系统设计和无线传感 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实践能力,把 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 文献资料和书籍;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 410 熟练运用射频器件和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 (6)工程及专业标准知识:熟练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及射频器件与数字电路 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调试和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 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3.能力结构要求 (1)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操作系统,熟练使用办 公软件等。 (2)射频模拟器件与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掌握常见的射频、微波器件与 分布参数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一些射频、微波器件与电路的仿真软件。 (3)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能够读懂并分析常见的功能电路, 掌握经典的分析方法;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电路原理图软件仿真原理。 (4)仪器仪表操作能力: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信号分析仪、 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仪表;并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能够基于实验和仿 真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 5 ) 专 业 软 件 与 应 用 开 发 能 力 : 掌 握 ADS/HFSS/Microwave Office 、 Multisim/Protel、Max+Plus2/Quartus/Proteus、MATLAB 软件的使用,掌握单片机 /DSP/FPGA 的应用开发。 (6)具有自主学习、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自 主发展的能力;思路开阔,具有探索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以 服务沂蒙为宗旨,以地方行业为导向,服务电子产品设计、通信技术应用、电子 产品维护和调试等行业。于 2007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共培养学生 729 人,其 中 2018 级学生 141 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专业,2018 年度临沂大 学省部级优势专业,2013 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 建设本科专业。本专业现拥有电子技术(含模拟与数字)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 系统设计、单片机(含 EDA)实验室等 4 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 440 平方米,实验 仪器总价值 500 余万元,800 元以上设备 600 余台(套),学生创新教育优势明 显,应用研究能力突出。 411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350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1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5.99%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48 384 64 26 24 2 15.57%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816 672 144 46.5 42 4.5 27.83%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20 272 48 18.5 17 1.5 11.08%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9 周 0 29 周 29 0 29 17.37% 2416+29 周 1824 592+29 周 167 116 51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0.54% 4.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与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旭程照明科技 有限公司、临沂市环翔水表有限公司、沂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 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7-2018 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智能车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 18 项。 2018 年度获批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项目项 4 项,其中重点项目 2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412 表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26 267.35 生均(元) 6384 7639 2.教学设备 表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设备值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备值(万元) 器设备值(元) 2017 545 15395 2018 650 18570 105 300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外聘 教师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 总人 能型教 数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师 总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2017 24 8 8 15 6 1 5 15 3 0 0 2018 26 8 8 16 7 1 5 15 5 5 2 4.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表 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数 积(㎡) 面积(㎡) (万元) 值(元) 数量 量 2017 600 1.69 545 15395 1 5 2018 600 1.71 650 18570 2 5 5.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网络教学平台以网络课程为最基本的建设/教学/管理单 位,而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像、视音频、多媒 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本专业实现所有课程的基本资料全部上网,积 极筹建在线课程 3 门。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 413 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等,有关图书共 5.6 万册,其中纸质 4.2 万册,外文 8000 册,电子 1.12 万册;有关期刊共 79 种,其中中文 63 种,外文 16 种。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采用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共建专 业,校企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的方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优化校 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平台,积极解决 区域相关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以科研服务教学,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 科研活动,引导企业辅助特色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在产学研合作上建 立良好的循环,形成互相促进,实现双赢。 2.合作办学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已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全行业销售 收入将在 2015 年 3500 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速超过 20%。到 2030 年,产业链主 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发展。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纲要》要求 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为满足强大的社会经济需求,我校与青岛软件园签署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集成电路方向的合作培养协议,为本专业学生在校企联合、毕业实训等方 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岛软件园拥有线上、线下优秀讲师,均来自行业内大、中型 ICT 企业,至 少具有 6 年以上项目开发经验。关键技术岗位、研发岗位均具有项目经理工作经 历,主持过企业大型项目开发,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强化学生 实际动手能力,立足培养真正的工程型人才。 3.教学管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学科 平台+特色课程模块”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突 出射频工程专业特色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视问 题驱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4 五、培养质量 1. 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 2018 年 9 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8.63%,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8%。 2.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86%。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考研, 工作和自主就业。其中升学考研占 8%,在专业对口单位内就业占 78%,自主就 业占 14%。 3.就业单位满意率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5%。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 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创业情况 2018 届毕业大学生中参与创业的学生中,有 10%的同学认为会走上创业道 路的原因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 45%的同学认为自己创业是因为看好某 方面的商机,看清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商业回报。用敏感的洞察力观察市场,用 精明的头脑分析未来利弊,果断创业。有 15%的同学认为创业的原因会有政策的 拥护和拥有资金支持。30%的同学认为创业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采取措施 (1)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大学生自主 创业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在校期间老师不仅要传授专 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重视系统地创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对创业的全过程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把创业指导作为一门专业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以便让 学生对未来就业有明确的认识。另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多一点的实习机会, 415 而不应仅限于大三、大四才去实习。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与教学,比如如何把 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 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从 理论上,实践中真正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2)提高学校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合理利用 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主要可以采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 如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等;法律手段方面,如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 对以知识成果出资的限制的修改、保护知识产权等。鼓励创业大学生利用各种优 惠政策进行创业。 (3)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创业要对困难有充分估计。创业是一种职业生涯,一种事业方式,一 个成长过程,单靠短期的热情是永远不够的。因此,大学生在加强本专业的基础 知识和创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 神。面对各种各样的曲折和困难,要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要允许自己 失败,关键是在失败中能找出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做好知识储备,全方位 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服务沂蒙为宗旨,以地方行业 为导向,服务电子信息类行业,满足区域经济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第一项重点发展内容“新 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突破核心通用芯片, 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系统封装技术,扩大产业规模。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临沂社会经济发展的 三大新兴产业之一。 可见,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亟需一 大批能够从事电子器件研发、射频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专业的工程 技术人才。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持续建设与改革,已经有了良好的成效并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还存在如下不足: 416 (1)校内实验设备相对陈旧,实验场所不足; (2)实训基地设备数量相对不足; (3)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4)教学团队的专兼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2.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将以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努 力凝练专业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的 培养。第一,建立以射频工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外科研院所和合作办学企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优 化培养方案,梳理课程体系,提高实践课程,实训实习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中的 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第二,强化具有鲜明专业 特色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打造一批省、校级精品课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打造一支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全面实施课程信息化工程,加强网络资源课程的 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资源应用。 (2)多渠道筹集资金,筹建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实验室,特别 是实验场所的落实,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通过 校企共建等方式,提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实验室;拟新 建微波测量实验室。 (3)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途径,为本专业配备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 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养能够引领本专业向纵深发展的 2-3 名学术骨,形成一支 以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专业教师队伍。 (4)遴选专业技术过硬、产业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践、 实训、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企业外聘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完善和 实施既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实现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新跨越。 417 专业五十二:化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适应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要求,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宽厚的人文和科学素 养,熟练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教师教育理论,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突出,在中学、 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化学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 具体目标如下: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具有较强 的德育能力,做四有好老师。 2.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追踪国内外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改进课堂教学, 不断反思,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素养。 3.具备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学识广博,综合能力强。 4.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 班级管理能力。 5.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灵活运用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提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 6.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组织能力强,做好职业规划,实现自我发展。 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 [教育情怀]热爱中学化学教育事业,愿教乐教;关心爱护中学生,重视中 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 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工作要有爱心、耐心;培养中学生爱学习、乐学习、善 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 人。 3. [基本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 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掌握 数学和物理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4. [专业素养] 系统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 418 析、结构化学、化工原理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物质的合成、 分离提纯、性能测定、定性和定量分析、物理化学参数测定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涉及的各种实验,并能设计新实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了解化学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化 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教学能力] 掌握中学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教材分析,能够 依据化学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对学生实 施综合性评价,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关注每个中学生的进步。利用 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较好地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 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学会课堂管理,能够 应对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6. [班级指导]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体验班级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德育 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 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7. [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能够结合化学史让中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学习严谨的 科学态度;结合环境污染问题渗透绿色思想,让中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合煤和石油知识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能源问题,培养中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8. [学会反思] 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 展动态和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对照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 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学化学教育和化学最新发展的要求;初步掌握 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 育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 [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 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 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 同促进中学生发展。组织中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和集体探究活动,让中学生学会合 作和分享。 419 二、培养能力 1. 专业基本情况 化学专业是临沂大学特色专业,2017 年获批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高水 平化学化工专业群。1999 年开始本科招生,2013 年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生硕 士研究生,2018 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山东省肥料工业废弃物资 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肿瘤诊疗一体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 省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功能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 验室”、“张书圣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化学成像功能探针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澳功能材料与纳米传感技术”合 作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和实验中心。 2. 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311 人,其中:2015 级 74 人, 2016 级 71 人,2017 级 76 人,2018 级 90 人。 3. 课程体系 表 1 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8 22.35% 724 20.92% 选修课程 14 8.24% 224 6.47% 基础课程 14.5 8.53% 240 6.94% 核心课程 51.5 30.29% 1040 30.062% 选修课程 19 11.18% 352 10.17% 必修课程 11 6.47% 192 5.55% 选修课程 3 1.76% 80 2.31% 必修 19 11.18% 608 17.57% 170 100% 3460 100% 合计 表 2 实践课程统计 类别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实验课时 33 19.41% 980 素质拓展 2 1.18% 4 教学技能实践 1 0.59% 2 420 周数 专业能力提升 1 0.59% 2 教育见习、研习与教育实习 9 5.29% 18 毕业设计(论文) 6 3.53% 12 合计 52 30.59% 980 38 通过材料调研,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增加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选修课 程;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经验,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到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 技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盐城师范学院进行了专业调研, 对开设的拓展课程进行了调整。 深入行业企业生产和中学化学教育一线,如临沂宏艺科技、山东立晨、山东 宏鼎新能源、山东金德新材料、齐鲁石化、金正大集团、临沂一中、临沂二中、 临沂三十九中、临沂三十五中、沂州实验中学、平邑一中、莒南一中、莒南八中, 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社会对专业 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结构需求。 自2017年9月对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教师教育课程 的比例和教育见习实习的课时,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突出师范特性; 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门数和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52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8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4学分。 4. 优质课程 2017年化学专业获批《仪器分析》在线课程1门,《化学史》、《分析化学 实验》、《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学习评价课程4门,《结构化学》、《有机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中级无机化学》教学模式 改革课程5门,《环境化学》教学信息化课程1门。 5. 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教育见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丰富中学化学教学生产实例,注重拓 展非教师教育合作单位建设,与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临沂君成环 境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立晨化学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 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421 2018年该专业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10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项;50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培养条件 1. 教学经费投入 表 3 化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08.7 230.9 生均(元) 7323 7424 2. 教学设备 表 4 化学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191.7 41814 2018 1475.5 4744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283.8 9125 3. 教师队伍建设 表 5 化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总 人 数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36 10 6 23 7 1 9 15 11 5 4 2018 27 13 5 17 6 2 4 12 9 7 9 年度 4. 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6 化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备 值(元) 实习实训 场所数量 2017 2474.5 8.68 953 33439 19 2018 3037.5 9.77 1245.8 40058 21 422 5.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化学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在课程中心平台建设了课程网站,教学大纲、 考核方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练习题和部分课件已经上传。任课教师充分利 用学校和化院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进行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 共享。拥有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10 多个,专业课均采用自制课件授课。部分 教师采用在线课程、雨课堂、蓝墨云等软件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实施线上线下 教学模式。数字化文献资源丰富,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 20 多所高 校以及地方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馆际合作关系,实行馆藏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突出师范特色,联合多方育人 化学专业建立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 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 化的合作共同体。在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会紧密结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密切联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 中学,形成紧密互动的良性关系。 (1)建立教育见习基地。化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二、三、四、五学期都有 3 天 时间进入中学进行教育见习,了解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促进自身的学习和专业 成长。 (2)利用地方优秀教师资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中学的优秀化 学教师到大学兼职并承担部分和地方教育政策、中学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课程。 (3)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在第六学期,学生完成 16 周的中学化学教育实习, 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调研等方面的实践 学习,为毕业进入中学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做好准备。 (4)建立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制度。中学教师到化学化工学院进修 深造,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经 常到中学调研,和中学教师一起研究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联合申请课题,提 高研究能力。 2.注重综合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教学 构建了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贯穿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全过程的实 践教学体系,设立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创业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加强了 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等模块建设。 423 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与“大学生创业培育计划”。2018 年,根据创 新创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学院充分利用课题数量较多的优势,鼓励学生组成兴趣 小组,参与教师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撰写研究报告,熟 悉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 10 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 目 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3 项;50 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化学专业相关的竞赛,深入推动素质拓展、创新教育和 创业实践一体化发展,完善集创业教育、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于一体的学生创新 创业培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就业能力。2018 年该 专业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在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3 项。 2018 年暑假,学生还组织了 2 个社会实践小分队,申报了全国“乡村稼穑 情•振兴中国梦”调查研究活动和山东省“三下乡·千村行动。2 个小分队分别到 费县许家崖社区、平邑陈家庄开展扶贫专项调研、环境保护调研、新农村建设调 研、许家崖水库水质测定、金银花质量检测、金银花道地性研究。通过半个多月 的调研、做实验、分析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活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无机化 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了解了国家 的扶贫政策,环境保护措施,坚定了学生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的信心。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化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8.18%,有一人考事业编制, 等待结果; 截至 2018 年 10 月,化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 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7.3%。就业方向主要为:升学占 37.5%,连续三年荣获考研 先进单位;中小教育占 48.2%,其他 12.7%。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对化学专业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人品端正、德行优良、工作热情高、踏实肯干、为人朴实、功底扎 实、合作意识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化学专业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38.3%,报到率为 99.18%。 424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面对经济新常态对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 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三创”工作 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实训、创业平台孵化)为抓手,深入实施大学生 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依托大学生创业孵 化平台带动创业、打造良好创业环境推动创业。力争培养一些大学生领军型创业 人才。 化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98.18%,这些毕业生大多在高 校读研深造、在中小学及辅导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部分同学在化学相关的企 事业单位工作。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 年确定的山东省支柱产业集群,包括信息技术、能源、化工、冶金、建 材、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体系,这些产业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其中能 源、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需要大量的化学专业人才。 此外,目前中学化学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 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学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化学专业立足于中学化学师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融入式协同性多 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创 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重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筑科学课程 教学新体系。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办学理 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建设特色鲜明、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 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和人才培 养质量等方面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化学专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对比现代经济社会和中学化学对人才的要求,在化学专业建设中尚存在需要 完善和加强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学院与中学、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三位一体”培养协议,妥善安排 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但是其他联系较少,我们的教育课程教师还没有真 425 正深入到中学教学一线,了解中学教学对师范生的具体要求,中学优秀教师参与 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也不够深入。 2.我们制定了“三字一话”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制度并加以落实,但是相关 的活动组织较少,没有形成很好的氛围。 3.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不够 显著。部分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固守传统教学,缺 乏对现代信息化手段的使用,缺少高层次教学改革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 4.专业教师大多高校毕业后直接来校工作,没有中学或企业工作经历,“双 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低。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与中学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紧密合作,尤其是承担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 认真钻研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深入中学课堂,了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了解 中学教学对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要求,以便有针对性的改革教材分析、 化学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 快更好地适应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同时邀请更多的中学化学优秀教师来我院作 报告,担任化学新课程改革、化学学科名师教学评析、化学教学设计、综合实践 活动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与我们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 力。 2.将“三字一话”的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三字一话”训练,训练 过程贯穿大学四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训练和展示活动,定期上交书法作品,教师 给出评价,优秀作品在教室和门厅展示,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彰显师范特性。 3.邀请其他高校的教学名师或校内其他学院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做得比较好 的教师来我院讲学,介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鼓励所有教师尤其 是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教学会议、教学新媒体新手段的培训,加强课堂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 教育理论学习,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申报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 教学改革立项 4.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从中学或企业聘请实习、实训指导兼职 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每年派出 2-3 名教师到相关中学或企事 业单位挂职锻炼或指导实习,增强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中学教学的能力。 426 专业五十三:应用化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全感,良好的科学、 文化素养,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 视野,系统掌握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化学、化 工、材料、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的高素质应用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自觉践行沂蒙精神。 2.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守法、爱 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3.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 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等管理科学 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 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生命、材料、 能源、环境、药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应用化学学科领域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包 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应 用化学导论等。 427 4.专业技能与提升知识:系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应用化学专业发 展前沿、应用前景和化学化工领域技术标准,拓宽专业视野,初步掌握化学品设 计开发、生产应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有关应用化学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掌握 应用化学学科领域必需的安全知识、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利用所学的应用化学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 解决分析测试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等领域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的初步能力。 2.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 3.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正确处理各种人际 关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在分析测试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等领域 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5.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 来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重点建设的化学化工专业群,2002 年开始面 向全国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1 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 年获 批山东省应用型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7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 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多年来,该专业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 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突出办学特色,大力提升办学效益。到目 前为止,为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输送本 科毕业生 651 人。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255 人,其中:2015 级 44 人, 2016 级 52 人,2017 级 56 人,2018 级 103 人。 428 3.课程体系 表1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240 224 16 14.5 14 0.5 9.06%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1104 560 544 52 35 17 32.50%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60 360 0 22.5 22.5 0 14.06%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9 周 0 29 周 24 0 24 15.00% 2536 +29 周 1640 896 +29 周 160 104.5 55.5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4.69%。 4.优质课程 该专业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分析化学系列联合课程包括《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 5 门课程为山东省本科高等 学校精品课程,《仪器分析》《绿色化学》《有机化学实验》3 门课程为校级网 络在线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等 10 多门课程为校级 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本着“兴趣驱动,学生为主,注 重过程”的理念,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及与行业密 切结合的特色,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 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训练教学 改革。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 爱好、特长和能力,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科研训练和创新训练。鼓励和 倡导学生参加课外实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本年度获 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6 项。 着力建设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作为主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山东省肿瘤诊 429 疗一体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澳 功能材料与纳米传感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力量,与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 限公司、临沂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 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计划。 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课程,建立学校与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科研与教学互动的 运行机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2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36.8 188.2 生均(元) 7200 7380 2.教学设备 表3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016.7 53511 2018 1488.5 5837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471.8 18502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5 13.3 20.0 60.0 13.3 0 20.0 40.0 40.0 0 4 2018 21 28.6 19.0 76.2 14.3 9.5 14.3 38.1 38.1 1 8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表 5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生均实验 实验室总面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室面积 积(㎡) 值(万元) 备值(元) (㎡) 实习实训场 所数量 2017 2647.3 13.9 949.0 49947 20 2018 2820.1 11.1 1410.8 55325 22 430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设施齐全 的多媒体教室 10 余个,建立了全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全部上网,便于学生随时上网学习。学 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文电子资源,如维普、中国知网、超星、ACS、RSC、 ScienceDirect、Wiley 等数据库。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 制: 1.依托本地区的化学化工行业优势办学,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 凸显分析测试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等特色培养方向,适应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 产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秉承为沂蒙服务的宗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2.深入推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创新创业 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 程构成的教学课程体系。 3.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子,采用“校企协同育人,分段实施”和科 研促进教学等手段,形成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创新实验+开放实践” 的“3+1”的实践育人模式。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9%;2017 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为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7%;毕业生就业 单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满意率达 97%。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为山东尤其是沂蒙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广大毕业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深 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强,具有强烈 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能把学校所 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431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 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38%、报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100%,其中 11 人考取了硕士研究 生,继续进行学业深造,其余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 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 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良好。 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分析检验、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环保、卫生 防疫、海关、医药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 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 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应用化学专业涉及的面非常广,它是连接化学和化工的桥梁。应用化学的重 点是运用化学原理和化工理论,针对某些特定的领域,承上启下地解决实验室小 试到工业化之间的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问题。不仅如此,应用化学还与生命、 医学、药物、环境、能源、材料、农学、食品及信息等学科领域具有互相交叉与 渗透。某种意义上讲,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与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 和行业息息相关,而目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具 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今后还会 不断增大。 2.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应用化学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有一定影响力,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 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带动了化学化工专业群内其他 专业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有较大提升。建有教育部生化分析创新团队、山 东省肿瘤诊疗一体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实验室、山东 省中澳功能材料与纳米传感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专业 教师坚持科研导向,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 SCI、EI 等论文近 200 篇。学生就业率 高,达到 100%。学生考研质量高,有多人考入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华中科技 432 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岗 位适应能力突出,大部分在山东省及周边省市在化学、化工、医药、环保、材料、 能源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为当地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实习基地利用率相对偏低。该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正在不断扩充,但使用管 理情况相对松散,缺乏管理制度。 2.教师科研成果很多,但能够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转化的很少。 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筛选有效基地,清除过期或不再使用的基地;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使 用管理制度;加强主动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 2.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力量,进一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 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双方加强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的合作申报,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发挥专业在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区 域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433 专业五十四: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基本理论扎实, 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 视野,系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 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医药、食品、军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 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2.身心素质: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 求。 3.人文科学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 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意识。 4.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技术经济、管理学、社会学、法律等管 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用于日常基本的沟通和交 流。 2.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信息科学的基 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3.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中 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 一门专业外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434 4.专业技能与提升知识:系统掌握化工领域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通过专业 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化工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 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有关化工设计规划与施工方面的政策、法规和 新技术的进展与发展趋势;了解工程伦理、化工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基 本知识。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 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够基于化工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评价化工过程对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基于科 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工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实施经济科学决策能力: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工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能够针对复杂化工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 术、资源、技术工具和信息工具,对复杂化工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 其局限性。 3.团队沟通交流和科学表达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 员或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化工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 有效沟通和交流,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答疑解惑。 4.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创新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 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 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理解并应用学科交叉知识,决策并评价其影响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 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 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办于 2006 年,本专业以多年建设发展的化学、应用 化学专业为依托,结合社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需求,是在化学、应用化学专业 相关师资和引进多名高学历、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先 后建立起化工原理实验室、反应工程实验室、分离工程实验室、化工仪表自动化 435 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工工艺实验室及化工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自成立以来,以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 养定位与工科专业特色,经过几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 特色。教学科研条件显著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 式初步形成。坚持以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主动融入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提高化工专业教师的执教水平和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对 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本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166 人,其中:2015 级 40 人, 2016 级 30 人,2017 级 46 人。2018 级 50 人。 3.课程设置情况 表 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672 336 336 37 23 14 22.02%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5.95%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00 336 64 23 21 2 13.69%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864+2 周 592 272+2 周 47.5 37 10.5 28.27%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36+2 周 256 80+2 周 20.5 16 4.5 12.21%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9 周 0 29 周 30 0 30 17.86% 2432+33 周 1680 752+33 周 168 107 61 100%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6.31% 4.优质课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积极开展优质课程建设,现有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 4 门(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实验》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校级精品课 程 6 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 2 门,校级教学团队 3 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 范区 1 个,校级教改项目 7 项。 436 5.创新创业教育 按照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要求,积极在本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培养方案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除在通识选修课中要求有不少于 2 学分的 创新创业类课程外,还在实践课程中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创新创业 实践(内容包括:专业创业教育学科竞赛、竞赛型创新实验、研究型创新实验、 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训练、开放实验(训练)、技能资格证培训)不少于 64 学时, 4 学分。 本专业依托山东省肥料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肿瘤诊 疗一体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澳 功能材料与纳米传感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力量,与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 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产学 研合作教育实施计划。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课程,建立学校与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 享、科研与教学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 和就业。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本着“兴趣驱动,学生为主,注 重过程”的理念,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及与行业密 切结合的特色,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 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训练教学 改革。鼓励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合理地、 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科研训练和创新训练,积极参加各类化工专业学科竞赛。 本年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参加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 能竞赛,获团体一等奖一项、团体三等奖一项;参加 2018 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 化工实验竞赛,获华北赛区团体二等奖一项,个人三等奖两项;参加第十二届全 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全国团体二等奖一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99.6 105.1 生均值(元) 6225 6331 437 2.教学设备 表 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设备生均值(元) 2017 1294.4 80900 51.1 154 2018 1345.5 81054 年度 3.教师队伍 表 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位结构 教师 年度 总人 数 生师 比 职称结构 博 硕 教 士 士 授 副 教 授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讲 56 岁 45- 36- 36 岁 型教 师 以上 55 45 以下 师人 数 2017 16 10.0 6 9 1 3 12 1 1 9 5 3 2018 21 7.9 15 4 6 2 13 2 2 5 12 3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实验室设 生均实验室 备总值 设备值 (万元) (元) 23.2 1212.4 75775 9 23.3 1263.5 76114 10 实验室总面积 生均实验室 (m2) 面积(m2) 2017 3713.6 2018 3863.6 年度 实训场所数 量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设施齐全 的多媒体教室 10 余个,建立了全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全部上网,便于学生随时上网学习。建 有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放了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校图 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文电子资源,如维普、中国知网、超星、ACS、RSC、 ScienceDirect、Wiley 等数据库。 438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人才培养机制 1.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面向区域经济企业一线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校企 合作,和企业探索在行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入 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课堂与实践统一、实践与市场融合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 “做中学” ,既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了“产-学-研”一体化 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启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应用型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形成了明确的实施方案。从大二开始,根据 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制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 用型拔尖学生培养方案” ,对入选学生,实施以特色发展为核心的重点培育计划、 科研训练计划、卓越工程师训练计划。 2.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特征, 除了学生外,学校、行业企业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条件,创新创 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机制障碍,采用协同创新新模 式:以协同创新创业为中心,大力推进校内、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合 作交流,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变高校目前“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 “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 (二)人才培养特色 1.以“双平台”为依托,构建“四结合”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以学校和企业为双平台,构建“教学做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 结合、通识教育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 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施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年级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差异,构建一年级的科学基础学习、二年级 439 的专业基础学习、三四年级的专业学习和工程研发学习并进的三个阶梯,在每一 个阶梯注重不同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分类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突出工程实践,实践训练四年“不断线” 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科应用型人才工程意识的基础、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需要。对于化工应用型人才,实践的重要性更 是不言而喻。本专业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加强实验和工程训练,坚持实践 训练四年“不断线”学习。从大一到大四每年都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贯 穿本科培养全过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的工 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共 37 人,初次就业率 97.3%,就业专业 对口率 86.5%。 2.就业单位对专业的评价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广大毕业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就业单位对 2018 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 业毕业生满意率为 100%。 3.学生就读本专业的意愿 本专业 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38.27%、报到率为 99.18%。单从数 据来看,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不高,对就读本专业的意愿不强烈。分析其原因, 主是是: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清,不明白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及就业前景。另 外,由于公众对于化工行业存有误解或偏见,也影响了本专业的报考率。随着山 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推行,化工产业改造升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化工专业技 术人才,另外学校大力施行大类招生,未来学生就读本专业的意愿有望向好。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100%,6 名毕业生考取了河北工业大学 440 等化工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进行学业深造,其余毕业生大多到化工相关 企业工作。 毕业生孙嘉伟同学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正在积极筹备创建健身培训机构。刘 庄园同学发起合伙成立了临沂耐澳建材有限公司。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一个传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本专业也面临着发展上的一 些变化,需要及时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1.学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和整治力度。由此产 生的直接后果是关停一些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企业,这其中化工企业,特别是传 统的重化工企业首当其冲,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这方 面的变化也是化工专业的机遇,国家层面的环境污染治理改造恰恰也为本专业学 生就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化工厂的技术改造及设备的升级换代急需有 化工专业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也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本专业毕业生的 就业前景。可能这种需求要传导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关系上需要 一定时间。这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教学实践等各 环节强化化工过程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理念的认识和教育。 2.创新创业实践与平台建设 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学校建设“努力创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 型大学”的定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发挥自身应用型工 科专业的特点,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 学体系。加强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3.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准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 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 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 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本专业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化工制药类教 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 441 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 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严 格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所要求的标准来建设和实施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工 作。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本专业开设 10 多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人 才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化工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 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总结如下: 1.提高认识水平,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 目前,专业建设的策划、具体实施过程,基本上是专业建设负责人和部分化 工专业教师完成,部分教师处于被动执行状态,工作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不十分 理想。需要把专业建设内化为每个教师的主体责任,成为每个教师思考问题的出 发点和终结点。 2.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层次 目前教师队伍中的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 82.1%,大部分年轻教师由高校到高 校,缺少实践经验。除了实施“博士化”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培育外,要加大 力度引进高水平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另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企业聘请工程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弥补现有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 验的不足。 3.继续加强优势课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化工专业优势课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覆盖面还有限,还需在 后续的建设中加以强化。采取措施,继续加强精品项目建设,在现有精品项目的 带动下,逐步将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等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 程,已经是精品项目的要进一步努力成为省级精品项目,为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做出贡献。另外,还需有目标、有计划的更新、增加实验设备,密切紧跟教育前 沿,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4.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实施学分制以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 育各环节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落实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等问题。 442 专业五十五:制药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制药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实践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 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研究开发以及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等工作, 适应区域制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制药工程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用于解决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制药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求解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获得有 效结论。 毕业要求 3:能够针对药品生产的特定需求,合理地选择生产设备、工艺流 程,或者具备开发新药、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并在设计或开发的过程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毕业要求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如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 5:能够运用外语、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 术工具,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源,解决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制药工程 问题。 毕业要求 6:能够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制药过程和复杂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知识的影响,并理解应 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制药工程实践中 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毕业要求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 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 10:能够就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 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443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 11:理解制药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并能 在相关的生产实践中应用。 毕业要求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于 2005 年,2006 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建设,2011 年被 临沂大学评为校企共建专业,2012 年被临沂大学评为特色专业,2013 年被山东 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专业,2016 年被山东省教育 厅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专业。本专业依托学科平台有山东省鲁南 中药材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临沂市中药材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市中医药传承与应用研究院、临 沂大学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沂大学重点实验室-中药微生物实验室。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2014 年被评为临沂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017 年被评 为临沂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330 人。 3.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厅要求,2017 年 8 月对培养方案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进行修订,并 经教育部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分会专家论证上报,变化主要为学分由 170 提升到 175 学分,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由 31.18%提升到 33.14%, 增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 表 1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专业核 心课程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实验实 学时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实 践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1.14%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5.71% 必修 880 640 240 47.5 40 7.5 27.14% 必修 544 416 128 30 26 4 17.14% 444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04 288 16 18.5 18 0.5 10.57%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2 周 0 32 周 32 0 32 18.29% 2560+ 32 周 184 0 720+3 2周 175 117 58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3.14%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它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总学分*100%。 4.优质课程 本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 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药物分析》; 另有《药理学》、《分析化学》、 《药物分析》、《发酵工程》《微生物学》、 《药理学 实验》、 《细胞工程》、 《工业药剂学》等课程先后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特色 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创新型实践课程和网络在线课程。 2017 年《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药剂学》被评为校级 网络在线课程,2018 年, 《药理学》 、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被评为校级课堂教 学模式改革项目,《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被评为学生学习过 程评价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1)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按照该专业培养目标, 一是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必修 8 个创 新创业学分,二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和制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 做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报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2)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训。专业将各类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创新创业人 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从学生二年级开始,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教师科研 课题、早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参加专业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 2018 年,该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大 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等学科竞 赛中获奖 16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 篇,授权专利 3 项,申报国 家发明专利 2 项。 本专业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9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 创业项目 15 项,7 人次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445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91.82 193.83 生均(元) 3794.52 5873.57 2.教学设备 表 3 制药工程专业设备值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设备值(万元) 仪器设备值(元) 2017 2589.8 45355 8.74 156.91 2018 2598.54 46652 年度 3.教师队伍建设 为本专业授课教师 39 人,如表所示: 表 4 制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兼职 年度 总 职称结构 人 教 数 授 副 教 授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博 硕 ≥56 46-55 36-45 ≤35 士 士 岁 岁 岁 岁 型教 教师 总人 数 师 2017 38 7 12 26 5 1 6 7 24 7 6 2018 39 8 12 27 5 1 7 7 24 9 6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化学类实验课程在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完成。生物类实验课程在生命科学学 院实验室完成。本专业拥有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 学、制药工程设计、制药工程创新实验室等各 1 个;2018 年学校科技大楼 17 层 新增为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场所进一步增大。 446 表 5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实验室总 生均实验 面积 室面积 (㎡) (㎡) 2017 8567 2018 8567 年度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实训场 实习场所 值(万元) 备值(元) 所数量 数量 15.1 2572.4 45050 1 15 15.4 2581.2 46340 1 15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校园网建设 临沂大学校园网可为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及各项事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 术支持与保障。 (2)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提供国家级教学资源、国内高校教学资源、国 外高校教学资源;设有公共教学平台和专业网络教学平台,购买尔雅课程、智慧 树课程。 (3)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达到 462 万册,中外文数据库 45 个,自建特 色数据库 5 个,中外文电子图书 268 万种,电子期刊 5 万种,阅览座位 8200 个, 日均进馆 7000 余人次。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现代化中心机房,独享 1000 兆 带宽,拥有 SEVER 服务器 37 台,交换机 85 个,数字存储容量 160T,4 对双路光 纤,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该专业以应用型制药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强 特色”,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培养三元并重,强调一条主线两个 重心,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工程观念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两个教学重心,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发展之路。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组建课程群, 针对现代制药企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优势, 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将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与优化,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化学课程群、 药学课程群、制药工程设计课程群、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群等课程群,同 时依托课程群,组建学科团队,进而建立“课程群+平台+模块考核”的专业培养 447 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强制药工程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的培养水平 2.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改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基于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移动信 息化教学平台,实行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了科学 合理的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 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都在 80%以上,平均为 84.7%。多种措施并举,创造良 好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途径、方式和内容, 鼓励各类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构建了平 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4.以研促学、以赛促学 建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综合创新实践平台由山东省鲁南中药材资源开发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临沂市中药质量 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大学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化学重点实 验室、教授(博士)工作室等组成。在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等,营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5.校企、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互利双赢协同育人机制 (1)产学研结合 鼓励学生早进入实验室、早参与教师课题、主持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参加学 科竞赛等项目,以研促学、以赛促学,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2)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积极开展到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山东翔宇药业 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环节教学工 作,提高工程素质。 6.教学全程管理 建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1)学校层面建立了教材选用、课程主讲 教师资格认证及教学督导制度; (2)学院层面建立了课堂、实践教学规范、教学 448 归档规范、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等。 (3)专业(教 研室)层面实施了青年教师试讲、以老带新传帮带制度、课程(群)建设规范、 课程互听互评制度等。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制药工程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率为 100%,学位授予率 100%,初次 就业率 97.62%,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78%。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毕 业生在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翔宇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 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0%。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高、工作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 的可塑性。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高,省内外录取率为 100%,报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药企从事产品生产、检验、研发和销售等工作, 未有自主创业者毕业生。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根据山东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 11 号文件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医药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7000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10%以上。临沂市医药规划指 出,计划未来 5 年加快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的新药研发,进一步突出 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引进和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力争 5 年内医药 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26%。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该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为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推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针 对制药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培养目标制定制 度、评价制度和质量持续改进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把培养目标落实到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细化到每位学生身上,切实提高制药人才培养质量。 449 2.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着力点,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课程体系 为着力点,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宽泛、课程 体系对学生毕业要求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达成支撑不够等问题,使人 才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能力达成与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联动,推进学生能力 培养真正落实。 3.以学生各用户满意度为立足点,推动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落地生根。更 新传统工程教育观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传统“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 的教学模式转变,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等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并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始终。使人 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制药工程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整体工程素质偏低,专业工 程味偏弱。 (2)工程教育认证贯彻 OBE 理念不够,对 OBE 理念理解不深。 (3)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夯实,教学项目与成果数量较多但级别不高,教师 教学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4)校内综合创新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合作机制 模式有待创新。 2.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方式,提高工程素质教师的整体水平。如派出 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校制药 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培训班、鼓励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指导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 赛;选派教师到制药企业挂职锻炼等。 (2)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 培训;邀请通过认证的学校专家到校对全体教师工程教育认证培训;同时大力实 施 OBE 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3)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 450 教学环节问题,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同时实施院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利用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经费进行资助,对进度好、效益明显的项目实施连续资助。 (4)扩大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实现全面产教融合。在已有合作基础上, 特别是利用临沂大学药学院理事会平台,加强与地方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实现合 作共赢。 451 专业五十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知识,经过工程实践训练, 具有机械产品设计、设备控制、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 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适应鲁南及周 边区域机械制造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预期毕业5年左右,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部分毕业生通过更高层次的培养, 在学校、科研院所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部分毕业生以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从 事技术研发、系统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达到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部分毕业生在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 路。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开 阔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自觉践行沂蒙精神。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 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3)培育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 执着专一、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高 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 法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 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 452 专业所需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 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 造工艺学等。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专业核心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 与机械工程有关的智能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或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机械工程 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 法律和法规。 3.能力规格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培 养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专业知识用于解 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 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单元(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 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 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 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 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工程实 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453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 其建设基础是 原临沂工业学校1992年招生的机械制造专业和临沂师范学院2001年招生的机械 制造与自动化专科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 试点”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 设专业,2015年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计划,2016年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 型立项重点专业(群)。 2.在校生规模 截至2018年9月,该专业共有在校生581人。 3.课程体系 表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学时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4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06%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32 416 16 25.5 25 0.5 15.45%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52 634 118 45 43 2 27.27%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454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248 232 16 14.5 14 0.5 8.79%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8 周 0 38 周 33 0 33 20% 2264+38 周 1778 486+38 周 165 115 50 100%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0.30% 4.优质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3门:《数控机床编程》 、《工程训练》、 《气液压学》;校级特色 课程2门:《数控机床编程》《工程图学I》;创新型实践课程1门:《电工技术》 。 2017年度新增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课程4门: 教育信息化研究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机 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工程软件》。 5.创新创业教育 该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依托科技创新实验室和 3D 实验室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 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山东 省科技文化节机器人大赛在内的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通过科技创 新和产品制作,使学生所学知识有效地与实践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 手能力,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018 年获批 3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4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29 369 生均(元) 5712.5 6351.1 455 2.教学设备 表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设备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设备值(元) 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290.6 5045.1 2018 339.36 5840.9 48.76 834.1 3.教师队伍 表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外聘 双师双 教师 能型教 总人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师人数 数 年龄结构 2017 21 1 7 3 17 0 7 9 5 14 16 2018 23 1 7 5 17 0 7 9 7 15 17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 具有高级以上技能证书的教师22人,硕士生导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临 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服务沂蒙首席专家2人;聘请了2名长江学者、 2名泰山学者以及6名周边行业精英作为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 面积(㎡) 面积(㎡) 总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数 设备值(元) 数量 量 2017 947.48 1.5 290.6 5045.1 2 9 2018 947.48 1.63 339.36 5840.9 2 9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按照规划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进 456 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 学录像、教学素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思考题及解答等信息全部上网,实现了教 学资源共享,满足了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需要,提高了教师指导的成效。已 建设17门课程的试题库,多媒体课程开出率达到100%,课程资源上网率达100%。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制订了校企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出台了《企校合作领导组工作条例》 《企校合作例会制度》及《订单班管理办法》等制度,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 管教学副院长、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系(教研室)主任、企业工程师为成员的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小组。 2.合作办学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与当地企业、研究院 (所)建立密切联系,开展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教 授工作室和人才培养试验区。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 式”人才培养,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也为毕业生拓展了优质的就 业岗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3项。 先后与山东临工及其配套企业、海信集团、华盛中天、荣庆物流等知名专业签约 合作培养急需人才,每年80%的毕业生前往这些公司进行见习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甚至就业。 3.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包括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质量考核、试卷存档要求、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实习管理、毕业生就业 指导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4.教学改革 (1)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技术为主 导,强化人机互动、软件应用、先进制造、自动控制、智能检测等技术在工业生 457 产中的应用为专业方向,服务于鲁南及苏浙产业升级、改造、调整发展战略,立 足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满足于未来工业制造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密化、快速 化和软性制造对机械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 业在原有机械制造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木工机械设计与制造三个方向的基 础上调整为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方向。 (2)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全面推进精品课堂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实施探究式、案例 式、讨论式、问题式、情景式、启发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通过课 堂讨论、科技论文、科技创新、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将课内的教学活 动延伸至课外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 学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开展中青年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竞赛 为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开展了创新课 堂教学竞赛活动。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成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课堂5个,在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某一方面实现突破,并作为典型面向全校交流、 学习与推广,以此推动精品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教学研究 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的前瞻性和教学研究成果的应 用水平,2018年新增省级教学改革立项1项,校级教学改革立项5项,校级教学成 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2名实践创新型教师。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专业对口率76.8%,高质量就业率55.9%,考 研率18.5%。 2.毕业生发展情况 2018届毕业生的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占66.9%,派出比例占14.5%,考研比例 占24.2%,自主创业占27.3%。 458 3.就业单位满意率 通过调研,就业单位对2018届毕业生满意率96.7%。 4.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评价总体满意,毕业生展现了临大学子敢于吃苦、 踏实肯干的良好风貌,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5.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级机械类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58.6%,报到率为98.92%。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一直坚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 组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 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着重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 理念变化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 学四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 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 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了 解就业形势;对大二学生,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三学 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大 四学生,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 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分别从专业、理想、兴趣、收入、潜力、地点等 方面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提供了建议与指导。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航模锦标赛、全国3D大赛、 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无碳小车大赛、智能车大赛、 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等一系列的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 手能力,为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充分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该专业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 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名校工程和卓工计划强力支持下,坚持项目设计、任务驱 459 动、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不断 加强专业优势和特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服 务机械设计制造、木工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数控加工等行业,培养具备良好职 业素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能从事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 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新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根据岗位需求情况,积极调整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 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 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明确提出推动高端装备等十强产 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表现为技术含量高,知 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涉及机械制造、机电一 体化、信息集成、网络共享等领域,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 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专业优化改造,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协同山东临工及其配套企业、华盛中天集团、海信科龙 集团等知名企业组建了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专业群,该群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专业为核心,旨在培养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急需人才,加快山东 省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鲁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行业提供智 力支撑和人才供给。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尽管该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区域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 现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依然较重;学生实践技能教学有待加强, 项目引导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实验、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 善。 2.整改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企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推 进“三个相结合” ,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 460 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建立“目标 +链接+螺旋”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产教企业特色的发 展道路。 (2)加大实验设备投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智能制造实验室,完善先进制造技术和3D打印实 验室,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室,力争建设成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申报2019年国 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打下良好基础;优化专业 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3)面向新工科、基于双创能力培养,打造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行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多维协同产教研平台。 1)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夯实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2)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组建兴趣小组,构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 4)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5)开阔学生视野,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6)依托各类资源,合理设计课程,运行多维实践平台 通过五维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全程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培养其工程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产 学研合作平台、学术交流平台这五个实践平台,建立协同动行机制,服务于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61 专业五十七:飞行器制造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飞行器制造专业知识,具有飞行器设计、制造、 维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 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适应鲁南及周边区 域飞行器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飞行 器制造事业,具有良好的飞行器制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长期从事飞行器 制造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学会与别人沟通、协作,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综合 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飞行器制造行业内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 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 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 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 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 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化学、电工电子技 术,空间技术概论等。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与飞行器制造 462 工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了解飞行器制造工程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 律和法规。 (3)能力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飞行器制造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 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飞行器制造专业知识用 于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 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 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飞行器系统、单元(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 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进行研 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的预 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飞行器制造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 价飞行器制造工程实践和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飞行器制造工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飞行器制造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飞行器制造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463 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临沂大学 2011 年新建本科专业,填补省内专业空白。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本专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制定了较 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旨在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在校生规模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规模 30 人。本专业招生情况良好, 2011 级学生 29 人,2012 级学生 25 人,2013 级 31 人,2014 级 38 人,2015 级 35 人,2016 级 34 人,现有在校生 69 人。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 业选修课。总学时 2208+36 周,总学分 160。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 I (上) 、工程图学 I (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制工艺学、航 空材料学、空间技术概论、飞机构造学、飞机钣金成形工艺、飞机装配工艺学、 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航空控制工程等。 实践环节:工程训练、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 计、机制工艺学课程设计、航模制作实训、电子工艺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实践环节中,实践课程 36 周,课内实践 548 学时。 课程设置情况参见表 1。 表 1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验 学分所占 实践 比例 学分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 通识必 修课程 通识选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课程 性质 464 专业 教育 课程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400 16 25.5 25 0.5 16.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36 654 82 44.5 43 1.5 27.8%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224 110 114 11 8 3 6.9% 必修 36 周 0 36 周 32 0 32 20.0% 2208 +36 周 1660 548 +36 周 160 109 51 100% 集中实践环 节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1.88% 4.优质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工程训练》、 《气液压学》;校级特色课程《数控机床编程》、 《机械制图》、《现代飞机制造技术》;创新型实践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等;学 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空间技术概论》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机械制造基 础》、 《材料力学》等; 5.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依托实验室成立的航模队多次在临沂大学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表演,并获 得了广泛好评。本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包括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 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 设计竞赛、山东省科技文化节机器人大赛在内的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得了优异成 绩。其中,航模队作为山东省第一只代表队多次参加了国家级学科竞赛“科研类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并获得了国家级季军铜牌 2 项、一等奖 8 项、二等 奖 22 项、三等奖 20 项、团体第五名 2 项、团体第六名 3 项、团体第八名 2 项和 体育道德风尚奖 1 项的优异成绩。 本专业通过航模科技培育多只创业团队,已被沂蒙晚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本专业通过发展航模科技,参加全国科研类航空航模锦标赛,进行航空航天 科普活动,增强专业知识,提升我校新兴专业的影响力,将同学们所学知识有效 地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465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32 96 生均(元) 11578.95 12631.58 2.教学设备 表 3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2053 180087.72 2018 2130 280394.7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生均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元) 78 10236.16 3.教师队伍 表 4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7 2 3 6 1 0 1 2 4 3 5 2018 7 2 3 6 1 0 1 2 4 3 5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5511 48.34 1921 168508.8 2 9 2018 5511 72.51 1969 259078.95 2 9 466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确定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按照建设规划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 资源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进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素材、实验实训指导 书、思考题及解答等要素的信息全部上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已满足学生在 线学习和自主学习需要,提高了教师指导的成效。已建设 13 门课程的试题库, 多媒体课程开出率已达到 100%,课程资源上网率达 100%。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制订了校企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出台了《企校合作领导组工作条例》、 《企校合作例会制度》及《订单班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 教学副为院长、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系(教研室)主任、企业工程师为成员的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小组。 2.合作办学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与当地企业、研究院 (所)建立密切联系,开展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立教 授工作室和人才培养试验区。 3.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包括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质量考核、试卷存档要求、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实习管理、毕业生就业 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各个教学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 4.教学改革 (1)深化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全面推进精品课堂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探究式、案例 式、讨论式、问题式、情景式、启发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通过 课堂讨论、科技论文、科技创新、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将课内的教学 467 活动延伸至课外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 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 (2)创新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使优秀的中青年 教师脱颖而出,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专业核心课程为 重点,建成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课堂 3 个,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某 一方面实现突破,并作为典型面向全校交流、学习与推广,以此推动精品课堂建 设,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的精品课堂建设工作中, 学院获得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 (3)加强教学研究 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的前瞻性和教学研究成果 的应用水平,积极参与教改课题,获 1 项教学改革立项,立项 4 门教学质量工程 课程,其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1 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3 项,教育信息 化研究项目 1 项。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本专业 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100%。 2.就业专业对口率 2018 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工作领域的就业率 81.2%。 3.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止 2018 年 11 月底,2018 届毕业生的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约占 51.2%。派 出比例约占 23.2%,升学比例约占 21.1% 4.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 95.3%。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整体评价情况良好,本专业学生多次参加了 国家级学科竞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并获得了国家级季军铜牌 2 项、一等奖 8 项、二等奖 22 项、三等奖 20 项、团体第五名 2 项、团体第六名 3 项、团体第八名 2 项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1 项的优异成绩。本专业通过航模科技 468 培育已出多只创业团队,已被沂蒙晚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具有了一定的社会 影响力。 6.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近2届省内外一志愿录取率78.9%、报到率为97.4%。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协同创新, 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创业实践、创业 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本专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国防建设和山东 区域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 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航空制造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打造精品和特色专业,建成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 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使我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建设在山东 地区乃至全国有示范和带头作用。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尽管该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区域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问题: (1)新进博士较多,师资结构偏年轻,教学经验不足,工程实践能力有待 加强。 (2)教学项目,尤其是高水平教学项目偏少。 2.整改措施 (1)新老教师结对子,帮助提高教学经验,加强新进教师的进修培训,深 入企业强化工程实践经验。 (2)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质量工程,组织研讨交流学习,提高教学 项目命中率。 469 专业五十八:车辆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经过工程实 践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现代车辆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分析 解决车辆工程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在车辆工程领域内从事 设计制造、检测维修、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鲁南及周边区域车辆行业发展需求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毕业5年左右,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部分毕业生通过更高层次的培养, 在学校、科研院所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部分毕业生以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从 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达到车辆工程师的基本要求;部分毕业生 在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2.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 沂蒙精神,了解车辆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 神,具有从事车辆工程行业,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 工作作风,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车辆工程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国 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 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 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 业所需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 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470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汽 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和汽车试验技术等。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 握与车辆工程有关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制造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解决车辆工 程相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车辆工程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 律和法规。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 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车辆零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 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 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 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车辆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车辆 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工程 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领域的工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 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471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车辆工程领域中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车辆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2013年被遴选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 色名校工程的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进行“3+2”高职 -本科贯通培养。专业设有汽车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3个专业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设有车辆工程教研室和智能汽车与信息化研究所。 2.在校生规模 2017-2018年度,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243人(分别为58,68,63,54人); 截至2018年11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249人(2018年为大类招生,按60人计)。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 业选修课。总学时2348+37周,总学分164。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电 路分析、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MATLAB程序设计 与应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设计、 汽车试验学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学实验、车辆拆装实训、汽车保 养与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辆工 程仿真、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72 表 1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5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10%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400 16 25.5 25 0.5 15.55%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76 632 144 43 37.5 5.5 26.22%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04 180 124 15 11 4 9.15%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0+ 37 周 20+ 37 周 33.5 0 33.5 20.43% 640 +37 周 164 106.5 57.5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2348 +37 周 1708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5.06%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它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总学分*100%。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优质课程9门,其中:在线开放课程1门:《汽车理论》; 精品课程3门:《工程训练》、《电路分析》、《汽车服务工程概论》;双语教学 示范课程2门:《电路分析》《先进制造技术》;特色课程1门:《汽车电子与电 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2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机 械制造基础》。 5.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注重拓展合作单位建设,与临沂众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 团、山东正直汽车检测公司、新大洋电动汽车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 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8年度内,该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巴哈赛车、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 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4项。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2018年获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此外, 该专业学生制作巴哈赛车一辆。 473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30 332 生均(元) 13414 13662 2.教学设备 表 3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设备值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年新增教学仪器 2018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备值(元) 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值(元) 2017 550 22358 2018 560 23045 10 411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车辆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外聘 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能型 总人 ≥56 46-55 36-45 ≤35 教师 数 教授 副教授 博士 硕士 岁 岁 岁 岁 年度 总 人 数 2017 20 1 3 6 11 0 3 10 7 4 1 2018 21 1 3 6 12 0 3 13 4 5 1 生均实验室 实训场所 设备值(元) 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 面积(㎡) 积(㎡) 总值(万元) 2017 1466 5.96 374 15203 4 9 2018 1466 6.03 374 15390 4 9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车辆工程 仿真实验室一个。 该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在线课程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教学课件、教学录 474 像等各种教学素材息全部上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 学习需要 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 link期刊全文库等。图书馆现有汽车行业教学、 科研类图书10万余册,可以满足本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需要。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车辆工程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和社 会服务三大领域,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研发中心,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上充分地考虑区域产业需 求,既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能使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多维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 养; 4.实行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 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5.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了多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学校、学院、系构成 三级组织,共同负责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结果考核,实施对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管 理和监控; 6.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汽车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 门双语课程,聘请一名外籍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生既学习 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在汽车英语的应用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车辆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共54人,截至2018年11月,就业率为100%,就业 专业对口率为61.1%,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其中:考取研究生合 计11人,1人考取国家公务员,1人考取教师,1人西部计划,与国有企业等各类 企业签约或灵活就业40人。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该专业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社会各界对该 475 专业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意识,单位满意度高 达98%以上。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级为机械大类招生,其中在浙江省为车辆工程专业招生,计划2人,招 生2人,报到2人。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车辆工程专业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协同创 新,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创业实践、创 业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车辆工程专业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 通信等各方面的内容。车辆工程专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复合型特征愈加明 显,这就要求高校在重视专业深度的同时,注意专业领域的广度,积极培养复合 型人才,以适应车辆工程专业面临的行业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方面呈现出的多 元复合发展趋势。 引导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动态,积极培养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 的基本方法,在该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了解该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使其成为专业素养精深、综合素质高的 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促使其具有该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 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该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 试和基本工艺等应用能力,对车辆工程领域的产品有一定开发能力。另一方面, 除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外,还需促使其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 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 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 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76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特色鲜明,在省 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车辆工程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师资队伍中缺少学科带头人,部分青年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2)校内外实训中心可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但缺乏高端训练设备,教师 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影响学科发展和科研支撑。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弘扬“传、帮、带”传 统,老教师言传身教并与青年教师建立帮扶对象,使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师使 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利用各种资金继续完善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包括发动机实验室、新能 源汽车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 践指导教师教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477 专业五十九:汽车服务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经过工 程实践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现代车辆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 分析解决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在汽车服务工 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检测维修、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鲁南及周边区域车辆 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毕业5年左右,在汽车服务工程相关领域,部分毕业生通过更高层次的 培养,在学校、科研院所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部分毕业生以项目负责人或核心 成员从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达到汽车服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部分毕业生在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 路。 2.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 沂蒙精神,了解汽车服务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 业精神,具有从事汽车服务工程行业,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使命感与责任 感。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 工作作风,培养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内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 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 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 478 业所需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电工与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 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汽 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和汽车试验技术等。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掌 握与汽车服务工程有关的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汽车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 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解决汽车服务工程相 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 律和法规。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知识 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 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 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车辆零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相关的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 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 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汽车服务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 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 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车辆领域的工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 479 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汽车服务工程领域中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 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5年与临沂市工业学校合作进行 “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设有车辆工程教研室和智能汽车 与信息化研究所。 2.在校生规模 2017-2018年度,该专业有在校学生164人(分别为43,42,42,37人);截至 2018年11月,该专业有在校学生207人(2018年高职本科招生40人、中职-本科贯 通培养招生40人)。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 业选修课。总学时2252+36周,总学分160。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分析、电 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 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学、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学实验、车辆拆装实训、汽车保 养与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服务综合实训、创 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80 表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 性质 通识必 修课程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 占比例 分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践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400 16 25.5 25 0.5 15.94%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60 644 116 43 38.5 4.5 26.88%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224 170 54 12 10.5 1.5 7.50%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0+ 36 周 20+ 36 周 32.5 0 32.5 20.31% 542 +36 周 160 107 53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2252 +36 周 171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3.13%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它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总学分*100%。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优质课程9门,其中:在线开放课程1门:《汽车理论》; 精品课程3门:《工程训练》、《电路分析》、《汽车服务工程概论》;双语教学 示范课程2门:《电路分析》《先进制造技术》;特色课程1门:《汽车电子与电 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2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机 械制造基础》. 5.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注重拓展合作单位建设,与临沂众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 团、山东正直汽车检测公司、新大洋电动汽车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 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 2017-2018年度内,该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巴哈赛车、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 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3项。在 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年获内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此外,该专业学生制作巴哈赛车一辆。 481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10 223 生均(元) 13375 13598 2.教学设备 表 3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设备值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2018年新增教学仪 2018年生均新增教学仪 值(万元) 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值(元) 2017 550 35031 10 2018 560 610 34146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外聘教师 双师双能 总人数 ≥56 46-55 36-45 ≤35 型教师 硕士 岁 岁 岁 岁 学位结构 教授 副教授 博士 年龄结构 2017 19 1 3 6 11 0 3 9 7 4 1 2018 21 1 3 6 12 0 3 13 4 3 1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 生均实验室 实训场所数 面积(㎡) 积(㎡)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466 9.33 374 23821 4 9 2018 1466 8.94 374 22805 4 9 482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 下,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拥有汽车服务 工程仿真实验室一个。 该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在线课程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教学课件、教学录 像等各种教学素材息全部上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 学习需要 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 link期刊全文库等。图书馆现有汽车行业教学、 科研类图书10万余册,可以满足本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需要。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 1.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和社 会服务三大领域,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研发中心,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 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上充分地考虑区域产业需 求,既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能使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多维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 养; 4.实行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 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5.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了多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学校、学院、系构成 三级组织,共同负责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结果考核,实施对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管 理和监控; 6.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汽车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 了多门双语课程,聘请一名外籍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生既 学习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在汽车英语的应用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其就业能力。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共37人,截至2018年11月,就业率为100%, 483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62.2%,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其中:考取研究 生合计6人,1人考取国家公务员,2人考取教师,1人西部计划,与国有企业等各 类企业签约或灵活就业27人。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该专业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意识,单位满意度高 达97.3%。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年高职本科招生40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招生40人,报到率均为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协 同创新,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创业实践、 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拂去工程专业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机械、电子、计 算机、通信等各方面的内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复合型 特征愈加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在重视专业深度的同时,注意专业领域的广度,积 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临的行业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 方面呈现出的多元复合发展趋势。 引导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动态,积极培养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 的基本方法,在该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了解该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使其成为专业素养精深、综合素质高的 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促使其具有该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 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该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 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汽车后市场产品有一定开发能力。另一 方面,除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外,还需促使其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 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 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 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84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特色鲜明,在省 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师资队伍中缺少学科带头人,部分青年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2)校内外实训中心可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但缺乏高端训练设备,教师 工程实践能力偏弱,影响学科发展和科研支撑。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弘扬“传、帮、带”传 统,老教师言传身教并与青年教师建立帮扶对象,使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教师使 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利用各种资金继续完善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包括发动机实验室、新能 源汽车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 践指导教师教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485 专业六十:机械电子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机电控制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机械电子产品 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机械电子设计制造及控制方面的综合训练, 从事机械、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工作,适应鲁南及周边区域机械电 子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2. 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 沂蒙精神;熟悉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 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机械电子 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 律、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 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自然科学方面: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 机械、电工电子、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 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化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等。 4)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本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掌握与机械电子工程有 关的机电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 486 工程实践训练,了解机械工程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5)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 律和法规。 (3)能力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 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电子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 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进行 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 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机械电子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 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工程 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 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 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 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 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487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生,2018年与山东临工集团合作进行高端 装备智能制造方向校企合作培养。 2.在校生规模 目前该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65人。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 业选修课。总学时2257+37周,总学分164。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I(上)、工程图学I(下)、理论力学、机械制造基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电路原理、机械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及接口技术、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传感 与检测技术、机电系统设计。 实践环节: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 造工艺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训、机电系统控制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教育。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 1 机械电子工程专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56%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10%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32 416 16 25.5 25 0.5 15.55%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84 680 104 47.5 46 1.5 28.96%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208 134 74 11 9 2 6.71%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7 周 37 周 33 0 33 20.1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488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2256+37 周 合计 530+37 周 1726 164 113 51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1.1%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校级优质课程4门:《单片机及应用技术》、《电路分析》、 《数控机床编程》、《电工技术》。 5.创新创业教育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还建有海 信科龙集团、山东临工集团、华盛中天集团等10多家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保证了 学生的实训实习工作的开展。 2017-2018年度内,该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在山东 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省级一等奖3项, 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85 198 生均(元) 11212 12000 2.教学设备 表 3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2017 教学仪器设备总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年新增教学仪器 2018年新增教学仪器设 值(万元) 备值(元) 设备值(万元) 备生均值(元) 206 12494 10 2018 216 13090 489 606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外聘 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能型 总人 ≥56 46-55 36-45 ≤35 教师 数 教授 副教授 博士 硕士 岁 岁 岁 岁 年度 总 人 数 2017 14 0 3 3 10 0 3 10 1 7 2 2018 13 0 3 3 9 0 3 10 0 7 2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 生均实验室 积(㎡) 积(㎡)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实训场所 实习场 数量 所数量 2017 1152 7.2 425 26398 2 11 2018 1152 6.98 443 26848 2 11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全部课程教学资源已上传到学校课程中心网站,并向学生免费开放,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这个学习环境 中可以完成课堂学习、向教师提问、提交作业、同学之间在线交流、单元测验等 学习任务。 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专业相关图书共105241册,其中 纸质67116册,外文1169册,电子38125册,可以满足本专业教学与科研需要。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 1.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规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 机械电子产品设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机械电子设计制造及控制 方面的综合训练,从事高端装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管理等领域工作, 适应鲁南及周边区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 应用型人才。全部专业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项目化驱动教学方式,全程导师制, 490 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培养的学生具有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科技创新实验实为学生实践创新活 动提供良好条件,学生可在创新实验室中设计、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个性发 展空间极具优势,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建有技能训练与考证、学科竞赛、开放实验、科学研究等组成的课外育人 体系,全面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 4.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通过与企业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为学 生创造更多到企业中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 岗位上较快上手。 5.专业管理方面,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引进和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提 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 过程,精心改进管理工作思路和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精心策划课程教学, 教学过程精雕细琢,制度设计精准缜密,质量监控精益求精,资源配置精打细算, 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教学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共43人,考研率25%,就业率为97.67%,就 业专业对口率为60%,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 32人获三维CAD应用工程师等各类资格证书,35人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并 获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4人发表学术论文, 获专利1项。 2.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80%。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考研, 工作和自主就业。其中升学考研占25%,自主就业率11%。 3.就业单位满意率 就业单位对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给予了较高评价,满意率91%,普遍认为本 专业毕业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习 能力相对较强。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级机械电子本科在省内计划招生40人,实际招生40人,报到率100%。 491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协 同创新,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创业实践、 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逐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2018届毕业生中有5人取得营业执照,选择自主创业。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的环境下,我国机电制造企业发展也有步入瓶颈期 的趋势,与此同时,国际上科技含量高、生产效能高的机电产品迎合我国市场需 求,迅速占领我国市场,本土机电产品销量下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国内市 场需求不断变化,国外机电产品销售额远高于国内,中高档机电产品远高于低档 产品,可见,我国机电企业在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亟待革新,以符合市场 需求。 在信息时代,机械电子技术革新周期越来越短,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越来越 大。在机械电子飞速发展中,逐渐呈现模糊化、数字化、集成化等特点。世界高 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 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 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 工中心、机器人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 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临沂所处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 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 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将大 量增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 中提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15年增加近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 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 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十大重点领域年度 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年度最大缺口20万人左右。根据 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机电类人才特别是智能制造业的人才供需状况仍为供不应求。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设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 492 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方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形成了显明特色,但是与一流专业 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为: (1)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授课程往往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师生 互动能力较弱。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增加实践经验。 (2)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立更深层次的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以实现双边、共赢、共同发展。 493 专业六十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 创业能力,掌握宽广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基础 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在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 从事复杂系统分析、信息处理、运行与调度、保护与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故 障诊断与处理、系统检测与维护、生产制造经营、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能够解 决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 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电气工程原理及方法,识别、表达、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 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 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 (5) 能够针对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电 气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 494 (10) 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 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中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 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 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 2002 年 3 月正式由教育部批准招生, 2002 年 8 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临沂大学最早设立的工科类本科专业之一, 到 2018 年 11 月已招生本科学生 17 届,在校本科生 757 人。毕业本科生 13 届, 毕业本科生 2638 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 97%以上,学生总体就业率、高 水平就业率、深造考研录取率均位列全校工科专业前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2009 年被学校列为重点建设专业, 2012 年 4 月 评为临沂大学校级特色专业,2013 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 2018 年获批校级双一流重点培育专业。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计 626 人,各年级在校生人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数统计表 年级 2015 级 2016 级 2017 级 2018 级 人数 143 150 219 245 3.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2017 年修订的培养方案课 程体系如表 2 所示 495 表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理论 学分 实验 学分所占 实践 比例 学分 32 20 12 19.05% 0 6 6 0 3.57% 720 132 49 45 4 29.17% 432 336 96 24 21 3 14.29% 选修 384 320 64 22 20 2 13.10% 必修 38 周 0 38 周 35 0 35 20.83% 2324+ 38 周 1760 564+ 38 周 168 112 56 100% 课程类型 课程 性质 总学 时 理论 学时 通识必修课程 必修 560 288 272 通识选修课程 选修 96 96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852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专业选修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实验实 总学 践学时 分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32.74%,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 分的百分比为 16.37%,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40.17%,符合工程质量 等级认证基本要求。 4.优质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 校级优质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自动 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控制与 PLC、检测技术等。优秀教学团队有电子电路教 学团队、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课程群教学团队等。 表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质课程及教学团队一览表 项目类别 评选年 度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教学团队 2013 电子电路教学团队 杨颖 教学团队 2016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课程群 从兰美 精品课程 2011 电子电路课程群 杨颖 精品课程 2014 电气控制与 PLC 王君普 精品课程 2014 模拟电子技术 张伟 精品课程 2015 电机与拖动 从兰美 精品课程 201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韩哓翠 精品课程 2016 电机学 李玉廷 网络在线课程 2016 电力系统分析 何莉萍 在线开放课程 2017 数字电子技术 杨颖 在线开放课程 201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王春梅 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改革课程 2017 自动控制原理 从兰美 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改革课程 2017 电力系统分析 何莉萍 496 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改革课程 2017 模拟电子技术 张伟 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改革课程 2017 专业英语 赵琳 立项教材 2012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伟 立项教材 2013 电气控制与三菱 PLC 应用技术—实验实训 指导 王君普 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区 2014 “3+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七年一贯制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蒋学华 双语教学示范课 程 2013 《先进制造技术》 赵琳 实践创新型课程 2013 《检测技术》 张伟 特色专业 20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王君普 课堂教学模式改 革示范项目 2016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 实践 齐延兴 课堂教学模式改 革课程 2017 电机学 李玉廷 课堂教学模式改 革课程 2017 电路 周海玲 教育信息化研究 课程/项目 2017 发展教学信息化推进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 设 刁述妍 MATLAB 语言与应用 许春磊 模电及实验教育信息化试点研究 谢印忠 基于 SPOC 的电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霍建振 教育信息化研究 课程/项目 2017 教育信息化研究 课程/项目 2017 教育信息化研究 课程/项目 2017 优秀指导教师 2015 创新创业指导类 王君普 优秀指导教师 2015 论文(设计)指导类 陈佩江 优秀指导教师 2016 学科竞赛指导类 刘建华 2017 2017 年校级一等奖 何莉萍 2018 2018 年省级一等奖 何莉萍 2016 校级 赵琳 2012 电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 践 杨 2014 机电类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蒋学华 2014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张伟 中青年讲课竞赛 优秀教学奖 教学成果奖 颖 5.创新创业教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了突出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培养 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依 托智能车大赛团队、机器人设计大赛团队、电子设计大赛团队、自动化大赛团队、 497 数学建模团队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学科竞赛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打造 了有效的创新创能力训练平台。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中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5 项,国家级二等奖 9 项,省级奖励 40 余项。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2018 年获得国家级大 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9 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 7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的专项教学经费投入如下:2012 年获得省高 校骨干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330 万元;2013 年中央财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165 万 元;2014 年获得省财政试点专业专项资金 70 万元。2017 年获得学校实验室建设 经费 68 万。2018 年获得校级高水平专业建设经费 80 万元。教学总经费投入如 表 4 所示。 表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48 285 生均(元) 3827 2535 2.教学设备 表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688 26049 2018 1809 16094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121 1077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年度 总人 副教 数 教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授 2017 2018 35 36 4 4 13 13 7 10 28 26 0 1 498 9 9 12 12 14 14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8 22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8 12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2990 2.11 1688 26049 3 16 2018 4582 4.08 1809 16094 4 21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学校建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与国家 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 20 多所高校以及地方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馆际合作 关系,实行馆藏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学校网站的学习资源中,提供了大学课 程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精品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多个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课程 教学平台和学院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等良好的资源条件,创新现代教育技术教 学手段,积极推进精品课程、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考 试考核方式改革,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均获得校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极大提升了 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课程的教学录像、课外辅导资料等资源全部上网,网络学 习资源丰富,便于学生随时上网学习。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依据电力行业专业 特点,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等不同的 专业培养方向,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升毕业生的就 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在教学组织方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理论 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师综合训练”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 该专业开设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新的 历史形势下,基于立德树人和新工科教育对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的新要求,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在 2017 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确 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该培养目标以电力系统 及其相关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重点,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实验实践技能为基础, 499 以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和工程师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 手段,循序渐近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高素 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 基于电力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对适应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培养需求,立足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育人理念,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特 色的育人规律,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方向培养和个性化培养为主线, 合理设计课程结构;以专业方向课程群为单元,优化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实验、 课外个性实践、课程综合设计、各类技能大赛、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依托 和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师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实现课程对培养要求、培 养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育人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36 人。其中,45 岁以上教师 10 人, 36 到 45 岁教师 12 人,35 岁以下 14 人。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 例为 72.22%。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17 人,占专任教师的 47.2%。具有博 士学位的教师 10 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 27.7%。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 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 和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教师在全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 竞赛、精品课堂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近五年,获得山东省教改项目 1 项,山东 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 项。校级教改项目 24 项,优秀教学团队 4 个,优 秀教学奖 1 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校级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3 名。有一名 教师荣获 2018 年省级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4)加强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实验实践创新教学资源丰富。复杂系统与智能计算实验室获批“十三五”山 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 实验室等 25 个专业实验 室;建有 29 个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另外建有电子创新设计、智能车工作 室、自动控制与机器人、自动化设计、数学建模等 5 个大学生创新中心。今年新 增智能供配电技术、中高级电工考核实训、研究型电力电子技术等 3 个创新与实 践训练实验室,增加实验面积 500 余平方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60 万 元。2018 年新增不断优化的实验实践条件为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的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5)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500 从 2010 年 9 月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面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建 立了针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一套针对开放实验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指导方法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效果。 (6)充分利用大赛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 充分利用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良好的各类技能大赛平台,将理论教学和实 践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素质。该专业学生参加的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智能车竞赛、全国自动化设计大赛和全国机器人大赛等 学科竞赛活动,相关实验室和研究场地面向各兴趣小组和同学全面开放,在历年 的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 届毕业生共 180 人,总体就业率为 97.7%,其中省内就业 120 人,占毕 业人数 66.7%。高质量就业率 131 人,高质量就业率为 72.8%。考研 45 人,考研 率为 25%。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 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8%。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多年来,学生就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意愿一直很高。2018 级学生 计划招生 240 人,第一志愿报考率 165.83%,学校实际录取 245 人,省内平均录 取分数高出二本线 62.11 分。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 245 人。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好,2018 届毕业生有 25%的学生考研深造,其余学生 选择就业,没有自主创业的学生。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立足学校“建设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定位,不 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以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基于新修改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大纲和教学内 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01 3.以新工科教育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提升专业和 课程建设水平。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对保证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动工程教育改 革、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逐步构建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授为龙头、副教授及博士、高水平硕士为中坚力 量的合理学科梯队,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促进科研项目研究及其与教 学的深度融合。 5.促进产教和科教融合战略,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和地方经 济的高度融合。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不断得以提升。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短缺且引进难度大,由于电力系统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和电 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的社会需求量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和高层次 人才的引进有较大难度。 (2)高水平实验室偏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实验能充分满足教学 要求,但是缺少能够对复杂电力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的高水平实验室。 (3)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加强。 2.采取的措施 (1)实施人才提升计划。 积极鼓励在职老师深造,采用刚性引进和弹性引进相结合的人才灵活引进措 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现有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另一方 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用刚性引进与弹性引进相结合、全职引进和兼职引进相 结合,引进高水平院校和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兼职教学和实践指导。 (2)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制定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短期和中长期规划,推进高水平 实验室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实验室项目建设,积累实验室建设的科研实力和技术 实力;二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战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校企共建高水 平实验室方面取得突破。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与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在与美国两所高水平院 校就开展学生 2+2 合作培养和教师互访交流的项目进行洽谈,合作洽谈进展顺利 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502 专业六十二: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 野,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经过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设备检测 与维护、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计算 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设备维护、装备制造、项目实施与 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可分解为三个子目标: (1)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 意识,具有人文知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 (2)具备自动化专业领域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基 本知识; (3)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设备检测与维护及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 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等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 运行、设备检测与维护、研制开发、项目实施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培养规格 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 践环节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运行与检测维护等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具体地说, 自动化专业培养必须达到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规格: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自动化原理及方法,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 503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 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复杂工程问题 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 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自动化领域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 理解并遵守自动化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的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 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中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04年,是临沂大学最早设置的本科层次的工科 专业之一。到2018年已招生14届,已毕业10届学生,已毕业本科生712人,现有 在校本科生158人。自动化专业2012年4月被临沂大学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2013 年获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获批高水平应用型立 项建设专业,为山东省自动化控制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1)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中青年教师占73%,高级职称占67%, 博士12人,硕士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超过40%,教师队伍能够基本满 足正常教学需要。 (2)复杂系统与智能计算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 立了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嵌入式系统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团 队。实验设备充足,除金工实习、电工实训等通用实验室外,还建有运动控制系 504 统、信号分析与处理等20个专业实验室。今年新建2个教学实验室,增加实验面 积500余平方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3.4万元。 (3)与青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海纳电子、青岛海信集团临沂厂、山东江 花水表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几乎全 部接纳毕业生前往实习与就业。 (4)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考研率、高质量就业率连续 多年居全校前列。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复杂系统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山 东省网络群体智能重点实验室”和“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等实验室。2017年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在四足仿生机器人项目铁人三项项目和 四足仿生机器人项目协作搬运项目中,获得了国家二等奖三项;参加山东省大学 生智能控制大赛,在六足竞速、夺宝奇兵、表演展示三个项目中,共获得省级一 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山东省冠军一项和山东省亚军一项;参加 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擂台赛、装箱赛、表演展示三个项目中,共获得省 级一等奖四项、省级二等奖一项。2018年参加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 在智能平衡车、AIC方程式两个项目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山 东省亚军一项和山东省季军一项。 2013年以来,自动专业获批山东省教改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2项。校级教改项目7项,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 立项教材4部,精品课程6门,特色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网络在线课程2 门,实践创新型课程2门,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省级一 等奖1名,校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 2.在校生规模 截至2018年9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397人(见表1)。 表1 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数 年级 2015 2016 2017 2018 合计 自动化 98 100 97 102 397 505 3.课程体系 表2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560 288 272 32 20 12 19.05%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96 96 0 6 6 0 3.57%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884 736 148 50.5 46 4.5 30.06%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456 328 128 24.5 21 3.5 14.58%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52 288 64 20 18 2 11.90% 必修 35 周 0 35 周 35 0 35 20.84% 2552+ 35 周 1932 628+ 35 周 168 111 57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所占 学分 学分 比例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3.93%;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分占总学分 的百分比为 16.37%,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为 41.36%,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基本要求。 4.创新创业教育 贯彻实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方针,自动化专业的高水平教师人才 队伍不断壮大、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序进行、产学研与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积 极开展符合自动化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 与系统、电机与拖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校级优质课程,如 表3所示。 表3 自动化专业优质课程情况 课程 课程类型 级别 负责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网络在线课程 校级 王春梅 数字电子技术 网络在线课程 校级 杨颖 信号与系统 精品课程 校级 许春磊 电路 精品课程 校级 周海玲 模拟电子技术 精品课程 校级 张伟 电机与拖动 精品课程 校级 从兰美 自2004年专业开设以来,坚持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506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以自动化控制行业对人才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沂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新工科 专业与时俱进为发展要领,积极开展强调“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强化 实践能力”的课程群建设,制定符合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 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对学生知识、能力、实践训练、创新等 综合培养,形成一整套“以竞赛促教学、以项目促教学、以创新创业教育促教学” 的体系。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不断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经费主要来源于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 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专项、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建设及学校配套经费。自动化 专业的经费投入情况见表4。 表4 自动化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20 120 生均(元) 3258 3022 2.教学设备 自动化专业实验设备比较完备,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课 外开放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部分实践创新型实验的教学要求。2012年获得 省高校骨干学科建设专项资金330万元,建设年度为2015年;2013年争取到中央 财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165万元,建设年度为2015年;2014年获得省财政试点专 业专项资金70万元。目前,自动化专业共建有专业实验室14个,如表5所示。 表5 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统计表 序号 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 1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8 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 2 传感器实验室 9 创新系统实验室 3 PLC 实验室 10 自动化通信网络实验室 4 电机拖动实验室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 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 12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6 过程控制实验室 13 数字交直流调速实验室 7 电子工艺实训室 14 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507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6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9775元,如表6所示。 表6 自动化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1740 28537 2018 1860 29775 2018 年新增教 学仪器设备值 (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120 3022 3.教师队伍 自动化教学团队共24人,全部为校内专职教师,其中博士12人,硕士12人; 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100%;副教授以上16人,讲师8人,副教授以上职 称占60%。“双师型”教师5人,可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 科技活动。师资队伍情况见表7。 表7 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总 人 数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2017 22 3 11 8 12 0 4 10 8 10 7 2018 24 3 13 12 12 0 4 10 10 10 8 年度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师资队伍是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 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 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和 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中青年教师如张安彩、杨颖、许春雷、牟小建、 刘兆栋、李振兴、赵南等老师在全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竞赛、 精品课堂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全校奖励。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4.实习基地 表8 自动化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120 3.08 516 13876 3 6 2018 1220 3.12 577 14025 3 6 50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目前,该专业已具有充足、完备、良好的教 学条件,配备有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可以开展现代化教学。 临沂大学图书馆藏丰富,与专业及相关方面的图书有10000多册,自动化专 业科技期刊有30多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还有部分音像资料,能满足本专业的 教学要求。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以“立足临沂,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目标,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 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 质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 能够在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嵌入式系统、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 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及生产等 相关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与控制技术、物流工程自动化分方向培养,保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为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学 院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营造产学研 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与创新环境,与上海明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 东耐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日照丽德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 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8项。 在自动化领域技术创新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总体技 术水平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 余项,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与日照丽德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开展“玻璃均 质炉的控制设计”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针对温度控制与以太组网协同问题,建 立玻璃均质控制与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外生产领先地位。 2.合作办学 为满足国家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和自动化产业人才需求,整合优势资 源,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共同培养自动化领域国际化、实用型服务人才,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教学主要实验、实习与实 509 训场所如表9所示。 表9 自动化专业校内外合作办学基地与实训场所 校内外主要实验、实 习、实训场所 承担的教学任务 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 公司 学生考核方式 近两年接收学 生数 2017 2018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58 60 毕业实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8 8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股份 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10 12 山东江花水表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6 6 临沂市海纳电子有限公 司 课程见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6 6 山东恒和电器有限公司 课程见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8 8 临沂曼宝过滤器制造有 限公司 专业见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5 6 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检 验所 专业见习 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核 5 7 电子电气实验中心 专业课实验、实训 课、课程设计、毕 业设计 学院指导老师考核 299 304 物理实验中心 大学物理实验、课 程设计、毕业设计 学院指导老师考核 117 219 信息中心 专业课实验、实训 课、课程设计、毕 业设计 学院指导老师考核 199 202 工程训练中心 金工实习 电工实训 学院指导老师考核 199 202 3.教学管理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注重教学质量体系,积极开展“教风、学风”培养机制, 创建“无手机课堂”教学常态化制度,强调“以竞赛促教学、以项目促教学”教 学手段,着力打造“知识-应用、教师-学生、过程-结果、课堂-课下”教学管理 体系,建设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510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发体现 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创新 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重构实践课 程体系,对实践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 提高。 五、培养质量 自动化专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实践能力培养为 核心,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2018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58人,就业率100%。 就业的专业对口人数53人,就业总体专业对口率为91.38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 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87.93%。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8.62%;软件行业占76.77%(不含升学的);创业占13.33%。 1.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83.33%。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分 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8.62%;软件行业占36.84%(不含升学的);商业占45.3%。 2.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届自动化毕业生对个人就业单位(去向)普遍满意,就业单位对本届毕 业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90.02%。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好。2018年自动化专业58名毕业 生,读研5人,读研率8.62%;该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 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 赛二等奖四项;2018年全国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个人省赛)三等奖三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机器人海底对战”亚军四项;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三等奖三项。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较高。第一志愿报考率68.33%,省内平均录取 分数高出二本线56.1分。专业录取率为100%,计划100人,录取102人,报到102 人,报到率为100%。 511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 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电力系统及其自 动化、管理与决策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领域如下: 1.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相关:相关的设备生产、工程配套、维护 2.电力电子相关:电源制造业、新能源变换与控制设备制造业、相关的工程 配套和维护 3.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相关:相关的设备生产、工程配套、维护 4.电力系统相关:民用电力系统设计与维护、工厂电力系统设计与维护 5.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外围电路设计、维护。 6.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各种软件、网络类工作、企业管理等。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横跨众多应用学科的偏基础性工科专业,在广大的工业领 域有需求,其宽口径的特点使得其学生就业较理想。自动化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 多数进入企业,从事生产工艺线上的电气设备的调试、操作运行与日常维护、自 动控制系统的编程、操作与维修,也有的进入了大中型企业的车间、民营企业从 事生产管理工作,还有的进入电子设备厂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 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工作等。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较高,与所在 学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 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 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 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与自动化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 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 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 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 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 512 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报告》等报告中 明确指出,智能制造、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被列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8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根据应用速度的不同,自动化提升的生产力 每年为中国贡献0.8到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日益扩大,并连续几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 状况,自动化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对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更为迫 切。在未来几年内,自动化专业教育必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自动化类 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报告也指出,约有70%的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人才 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另外30%与过去5年持平,且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有较 大增长。 2.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显著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着全球, 对各国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决定了世 界各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自动化 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加大对自动化专 业教育的投资,在高校纷纷建立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更多出色的专业人 才。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其它新兴技术相融合,包括:(1)对于集成的 需求使得自动化必须与更多原来边界的科技如MES、仿真软件等在融合;(2)产 业的融合使得其它技术向自动化扩张,如IOT、AI、3D打印、触摸屏,Web技术等; (3)人工降低的需求使得自动化从工业向农业、医院、智能楼宇等多个智能方 向延伸。临沂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做 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五年内 将临沂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理论知识传授和工程技术探索研究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攻关能力为核心的自动化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以硕士点-特 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并使教学内 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适应工程应用型专业的需要;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省内先进、特色突出的自动化本科专业。 (2)通过建设,力争成为国家、尤其是临沂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控制 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完成理论研究、 解决生产难题的科研基地;成为能够服务临沂工业控制发展需要的区域性工程和 咨询中心。培养有责任、精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 513 国内同类学校中先进的专业。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在整体相对稳定,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合理 的基础上,具有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还需不断 加强,教学、学术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2)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学科点的研究特色不够鲜明。 2.整改措施 (1)尽快凝炼2-3个较为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积极培养、引进学术造诣较 高的学科及团队带头人,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学科 梯队。 (2)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突出专业优势。 (3)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就业后,在校期间所学 专业与现从事的工作非常对口或比较对口时,电子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 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 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必须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必 须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4)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努 力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 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继续实践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巩固学生基础技能,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第二 课堂”建设,为师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6)学科带动方面,加强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交叉和融合,争取在智能控制、机器人工程等方 面突出特色。 514 专业六十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知识结构合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的工程实践能 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能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人文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解决计算机应用 领域尤其是移动应用开发方面的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对中等规模的应用开发项目 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能运用恰当工具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尤其是移动应用开发方向相关产品 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胜任软硬件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 项目经理等工作。 4.熟知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能够评价计算机技术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5.拥有职业发展潜力,能够跟踪计算机及移动开发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创 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 2000 年,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批本科专 业之一。目前有师范类、校企合作和专升本三种类型的学生,本专业面向全国招 生,本专业总体就业率 97%以上。学院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在原师范类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社会对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与北京文思海辉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培养素质高、专业强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018 年,本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 理并提交申请,推进这项工作。 2.在校生规模 迄今已培养了 14 届毕业生,现有在校生 506 人。 515 3.课程体系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根据计算机行业发展 状况,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依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2018 年信息学院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和修订,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融 入 OBE 理念,重新确定了移动智能开发的培养方向。 表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 实践 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占 比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34%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1% 专业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384 32 25 24 1 15.77%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512 368 144 27.5 23 4.5 17.35%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640 320 320 30 20 10 18.93% 必修 29 周 0 29 周 29 0 29 18.30% 2400 + 29 周 1568 832 + 29 周 158.5 100 58.5 100% 课程 性质 通识必 修课程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计 说明:实验实践课程总学分占专业总学分比例 36.9% 4.优质课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优质课程建设,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群 1 个, 包含的四门有关该专业的精品课程: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Java 语言程序设 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按照项目要求,本年度积极推进这些课程的建设。 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专业积极参与学院教学改革,在 2017-2018 年, 在慕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多门课程采用了慕课辅助教学的方式,同时雨 课堂、PTA 在线平台等教学手段也被教师积极采用。本学年不仅老师们积极使用 慕课,同时由本专业教师组成的《C 语言程序设计》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已经完 成了慕课视频的录制,目前正处于后期制作阶段,计划年底将在中国大学慕课上 线。老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2018 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申报 3 项,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 516 5.创新创业教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 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 新创业实践”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 等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了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本年度 该专业学生在在全国信息素养大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物联网大赛等 学科竞赛中,获奖项目超过 20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建设以来,得到了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表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99 101 生均(元) 1969.67 1998.19 2.教学设备 表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设备情况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2017 1907 37912 2018 1907 37688 3.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 表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30 5 16 11 19 0 4 23 3 8 7 2018 30 5 16 11 19 0 4 23 3 8 7 517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3649 7.3 1467 29165 3 6 2018 3649 7.2 1467 28992 3 6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智慧教室 学院投资 30 余万元建设一口智慧教室,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等多媒体设备,便于实施小班翻转课堂教学。 (2)MOOC+SPOC+翻转课堂 学院开展了学、用、建、管优质网络在线资源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采用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资源实施 MOOC+SPOC 课堂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三门网络在线课程,期中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3)雨课堂等教学支撑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手机进行课堂学习,推广雨课堂、蓝 墨云等教学支撑工具开展课堂教学。 (4)在线评测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投入 6 万元购买浙江大学 PTA 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软 件开发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训基地,实施“3+1”教学模式,产学研有机结合。 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在临沂大学信息学院完成,校企合作方向在每个学期都 引入企业项目主管主讲的实训课程,大学最后一年,让学生到合作企业实训。通 过真实的生产实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及硬件开发实 际运用性的理解,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其工程能力以及工程经验, 518 了解企业文化,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缩短学生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期。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止 2018 年 10 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初次就业率为 94.1%,高质量就 业(公务员、村官、教师编制等)率超过 50%。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评价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上进的工 作态度,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合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知识面宽,实践与创 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根据麦克斯调研分析,本 专业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愿意长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报到率为 98.91%。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分为师范类、校 企合作、专升本三个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在各行 各业都有杰出的表现,特别是校企合作方向,年薪远远大于平均水平。 该专业自设置以来,已涌现出大批在各行各业杰出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 多分布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如 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3 班房招,现供职于 talent spot 从事项目开发工作,现在年薪超过 20 万; 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3 班刘啸,就职于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薪 超过 18 万;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马明超,供职于中企动力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年薪 15 万。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IT 技术在通信、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了 IT 行业的发展, 社会对 IT 人才的需求日渐旺盛。特别校企合作移动智能开发方向的社会需求量 不断提高,因此,建议深入加强与企业的协同机制,让学院老师的理论教学和企 业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理解理论,强化实训。 519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虽说是一个老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比 较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影响,在办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师资队伍建设 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在高水平人才引进方面进展缓 慢。 措施:学校和学院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加强高水平人 才的引进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在职老师,同时加强企业合作,积极鼓励老师 参与企业培训。 2.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省级教改项目偏少,教学获奖也比较少, 教学改革有待于深入。 措施: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申请学校重点专业建 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深入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执行过 程与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分类培养。 3.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是软件方面需要加强建设。 措施:在校企合作方面,在持续进行实验室建设基础上,还要通过各种途径, 将企业的优质资源和工程师引入专业教育过程中。 4.国际化视野培养有待于加强 目前该专业在本科培养方面与国际接轨做的还不够,本年度在国际合作方面 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措施:积极和国外高校联系,寻求在学分互认,学生交换,教师交流等多种 途径上建立合作。 520 专业六十四:软件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 力,具备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具备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解决软件开 发、项目管理中的工程实践问题,建立以软件为中心,设计、开发与维护相互结 合的知识结构;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职业竞争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 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及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中复杂软件 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基本理 论、知识与方法用于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 究,包括建立软件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最终可以基于社会环境因素和人文需求,将结论应用于实践生产, 进行原创性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 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 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 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521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沂蒙精神特质、社会责任感,能 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领域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 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及项目管理的原理,并能在 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意识,有不断学习、适应 发展及创业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2006 年 3 月正式由教育部批准 招生,于 2006 年 8 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9 年临沂大学和山东师创合作共建 软件工程专业并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批准,目前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 543 人,毕业本科生 9 届,本专业总体就业率 97%以上,为社会培养近 830 名应用型 软件开发专门技术人才。 学院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加强校企 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先后与山东师创、浙江东忠集团进行合作,培养素质高、专 业强的软件工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发展优势突出: 2012 年获批校级“校企共建专业及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2013 年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获得省财政支持 200 万元,同 时获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支持。 2015 年获批校级“基于 OBE 的校企共建创新创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 验区”。 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 522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0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543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分 学时 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学分所 学分 学分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72%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1%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384 32 25 24 1 16.03%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20 496 224 38 31 7 24.36%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32 144 288 18 9 9 11.54%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8 周 0 28 周 28 0 28 17.94% 2400 +28 周 1520 880 +28 周 156 97 59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7.82% 4.优质课程 该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5 门:《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 、 《Java 语言程 序设计》 、 《UML 与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 《计算机网络》、 《数据结构》;另有《网 络工程》、 《Web 技术基础》 、《互联网+创新创业》、《操作系统》、 《大型数据库技 术》等 5 门课程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网络在线课程;“软件开发课程群” 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注重拓 展 IT 合作单位建设,与山东师创、浙江东忠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 523 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2017、2018 年该专业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7 项。 2018 年该专业学生在全国软件设计大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 屡屡获奖,一年内获奖项目达 20 项,在 ACM 山东省大赛中夺得银奖。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05.18 108.5 生均(元) 1969.67 1998.19 2.教学设备 表 3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2017 1325.8 24827.7 2018 1325.8 24416.2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软件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授 副 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6 2 2 4 12 1 2 11 2 9 7 2018 16 2 3 4 12 1 2 11 2 9 7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5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2920.15 5.47 1325.8 24827.7 22 6 2018 2920.15 5.38 1325.8 24416.2 22 6 524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智慧教室 学院投资 30 余万元建设一口智慧教室,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等多媒体设备,便于实施小班翻转课堂教学。 (2)MOOC+SPOC+翻转课堂 学院开展了学、用、建、管优质网络在线资源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采用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资源实施 MOOC+SPOC 课堂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三门网络在线课程,期中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3)雨课堂等教学支撑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手机进行课堂学习,推广雨课堂、蓝 墨云等教学支撑工具开展课堂教学。 (4)在线评测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投入 6 万元购买浙江大学 PTA 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软 件开发能力。 另有图书资料室 1 个,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 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 link 期刊全文库等。近 几年该专业购置图书 0.6 万册,其中纸质版图书 0.35 万册,定购国内外专业期 刊 10 种。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训基地,实施“3+1”教学模式,产学研有机结合。 前三年的学习,在校内完成,同时在每个学期都引入企业项目主管主讲的实 训课程;最后一年,让学生到合作企业实训。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训、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实际运用性的理解,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 能,培养其工程能力以及工程经验,了解企业文化,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缩短学 生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期。 525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0 月,软件工程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2%,就 业专业对口率为 82%。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90%。就业主要 有三个方向:升学、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布行业主要为:升学占 8.05%,IT 行业占 89%,政府机构占 2.4%。 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连续提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本届毕业生都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意率达 97%。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评价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上进的工 作态度,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合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知识面宽,实践与创 新能力强,能适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身提高的需要。 据调研分析,该专业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愿意长期从事专业相关 工作。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很高,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93%、报到率 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软件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分为三个方向:Java 程 序开发方向,NET 程序开发方向及项目管理方向。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该专 业学生在大学第四年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可获得软件工程实战经验。毕 业后就业质量高,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近几年来,该专业的考研率逐年上升,2017 年录取率为 10.64%,2018 年考 研率录取率超过 13%;考研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成为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打 下了基础。 该专业自设置以来,已涌现出大批在各行各业杰出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 多分布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很多已发展成长为技术骨干或 管理中层。如 2011 级软件工程专业 4 班杨凯,现供职于北京音娱时光科技公司 526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现在年薪超过 45 万;2011 级软件工程专业 3 班祝通,就职 于北大方正医疗信息产业集团,年薪超过 21 万; 2012 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王凡, 供职于上海悠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年薪 26 万。 除了到用人单位工作外,很多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比 如开办电脑维修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如 2010 级软件工程专业朱凯,创立山 东归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相关业务。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IT 技术在通信、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各个软件开发方 向的发展,从架构、编程到测试对人才的需求日渐旺盛。软件工程专业又不仅仅 是软件开发,它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训、实践 锻炼。 因此,建议深入加强与企业的协同机制,让学院老师的理论教学和企业工程 师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理解理论,强化实训。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软件工程专业尚 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与国际接轨 目前该专业在本科培养方面与国际接轨做的还不够,尽管我们在培养方案修 订、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主动向国际标准靠拢,但与国际标准之 间还存在不小差距。 2.教学改革 本专业非常重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并按照工程教 育的理念重构了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等方面正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行改革。 3.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相关领域飞速发展,提高本科培养质量,需要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 水平师资,以支撑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科培养层次。本专业高级职称比 例和博士比都需要提高。 527 4.教学条件与利用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度缓慢,尤其是涉及到教学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主要原 因之一是建设经费难以处理。 今后的整改措施为: 1.对该专业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向国际认证靠拢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逐步按照工程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完成工程教育人 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申请专业认证,争取尽快达到专业培养的国际 化、标准化要求和认可。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扩大国内外交流 围绕学科与专业、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按照培养与引 进并举、以培养为重点的原则,通过引进高水平博士、外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学 习、培训、学术会议等形式,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的发展动态;选拔一批青年 教师作为后备学术骨干或带头人,有计划地选派出去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师德建 设,把教师队伍建成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规范有序、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教 学科研团体。 积极推进开放办学,攀高亲、结对子,提高管理层次。计划与清华大学、哈 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教师短 期培训或进修,与韩国水原大学联合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博士培养。40 岁以下老 师每年需到合作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或挂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技术职务的专业 人员、系主任也要轮流到合作大学的相关系院学习进修或挂职 2 至 6 个月。认真 落实“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进一步加大开放课程的力度,继续公布一批面 向沂蒙经济发展服务的课程。 3.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升毕业生品牌影响力 深入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执行过程与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 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分类培养。多渠道引进高水平人才,先从“两翼”寻找突破 口,再逐渐充实“一体” 。 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营造教学崇高的氛围,并对各类教 学成果给予经费和奖酬金的奖励,鼓励老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投入。 528 专业六十五:通信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能够系统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扎实的理 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具备在通信与信息工程技 术领域设计与实施工程实验、独立工作、终身学习、组织管理与人际交往等综合 能力,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 能够在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维、技术管理、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1. 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 文社会科学素养、沂蒙精神特质、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2)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 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 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要求。 2. 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了解基本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基本 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发展趋势。 (2)掌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通信、控制、 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3)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通信工程 专业的理论前沿问题和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529 能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4)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 (5)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项目开发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综合通信工程各门 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能力规格与要求 (1)掌握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开发、研究 等专业基本能力,具备通信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2)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且拥有较好的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能力。 (3)具有将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通信开发、项目 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能胜任通信工程的需求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 项目管理等工作;能够在实现通信工程实践的过程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应用工具。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 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5)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验实践等方面,能够把握行业趋势发展和 社会驱动需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于 2000 年,是原工程学院首批本科专 业,2009 年并入信息学院,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学院加 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了 适应社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 制建设,先后与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内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培养素质 高、专业强的通信工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发展优势突出: 2017 年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通过临沂大学电子通信工程高水平应用 型学科群的评估,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530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0 月,该专业有普通在校学生 471 人。 3.课程体系 为满足社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根据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合作企业的要 求,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依据我校“创新创业型大学”办学目标和临 沂大学学分制及工程教育改革,2017 年信息学院对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 论证修改。 表 1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分所 占比例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98%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1%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64 432 32 28 27 1 17.39%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608 448 160 33 28 5 20.50%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400 240 160 20 15 5 12.42%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1 周 0 31 周 33 0 33 20.50% 2304 +31 周 1616 688 +31 周 161 103 58 100.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6.02% 4.优质课程 目前本专业有用优质课程 4 门,分别是通信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 处理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531 5.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电子设计类比赛。本专业学生参加 2018 年第四届“互 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 “博创杯”全国大学 生嵌入式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电子设计类大赛共获奖 40 余人次。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不断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经费主要来源于山东省财政拨款、中 央财政专项以及学校配套经费,生均 4033 元。 表 2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80 190 生均值(元) 5490 4033 2.教学设备 学院为保障实验教学以及实训能力,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和建设的力度,生均 教学仪器设备达到 33664.85 元。 表 3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2017 1532.2276 30043.66 54 1133 2018 1585.6144 33664.85 注:本科专业统计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时间为:2018 年 1 月 1 日-2018 年 11 月 20 日。实验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3.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 10 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 48%,其中博士 11 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 52%。 532 表 4 通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度 总 人数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2017 20 2 8 8 2018 21 2 8 10 年龄结构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12 0 4 12 4 9 2 11 0 4 12 5 9 2 为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本年度引进高水平博士 1 名。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实验和实习教学是理工科学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现有实验室有信息技 术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其中信息工程实验室(下设有 11 个功能实验 室)、电子技术(模电、数电)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无线传 感器网络实验室、EDA 实验室等,根据课程的性质,有些课程(如单片机、无线 传感器网络、EDA 等)全部安排在实验室授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 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 除教育实习基地外,我们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主动联系企业,诸如建立 了与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内科技公司、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灵感科技有限公司、无锡 NIIT、苏州工业园、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中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 了良好的平台。 表 5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3254.26 6.38 1532.2276 30043.66 15 9 2018 3454.26 7.33 1609.2276 34161.56 17 11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智慧教室 学院投资 30 余万元建设一口智慧教室,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等多媒体设备,便于实施小班翻转课堂教学。 (2)MOOC+SPOC+翻转课堂 学院开展了学、用、建、管优质网络在线资源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思维、C 533 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采用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资源实施 MOOC+SPOC 课堂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三门网络在线课程,期中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3)雨课堂等教学支撑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手机进行课堂学习,推广雨课堂、蓝 墨云等教学支撑工具开展课堂教学。 (4)在线评测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投入 6 万元购买浙江大学 PTA 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软 件开发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创新。 1.自建专业实验室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设备技术更新较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全部来自外购,那么存在教师学生只明白原理、验证实验结 果的现象,无法深入理解实验设备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培养的学生仅仅是机械 式的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获取实验结果,无法满足教学计划中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 正是基于此,通信工程专业的老师们决心自己动手建造适合自己的专业实验 室,自建的实验室能够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对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不仅适 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计划,也能够充分、长期发挥实验室功效。 自建专业实验室有如下优点: (1)锻炼教师队伍 通过自建实验室,相关教师能够全程参与,对实验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 调试等各个环节具有清晰的思路,并能够依据教学计划和学校需求进行更新。通 过实验室建设不仅能够锻炼教师实践经验,也能够验证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 提高科研能力。 534 (2)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由于实验设备自行设计,教师对设备原理、性能熟悉,完全可以根据教学情 况进行合理安排实验计划,并且可以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还可以有效避免 外购实验设备的实验计划的不合理性、机械性。 (3)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自建实验室,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条件的情 况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部分简单设备的试制,让学生熟悉整个项目流程,为以后 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更加符合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自建的实验室正按预期的建设进度行进中。 2.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设也是教学工作和人 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本专业在实践中坚持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科研水平 的提高和学生培养质量三方面结合起来,几年来,利用假期在企业培养教师 25 人次,他们取得了各种专业技能证书;有 70 多名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 五、培养质量 通信工程专业始终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健康 的身心体魄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1.参加多项比赛获奖。参加 2018 年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 “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大学生电子设 计大赛等各种电子设计类大赛共获山东省金奖 1 项,国家级铜奖 1 项,等其它奖 项共计 60 多人次。 2.学生考研有所突破。学生的考研率为 20%。 3.高质量就业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 95%。 4.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人数约占总数的 75%。 5.毕业生发展情况。截止 2018 年 10 月底,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分别 为考研深造、政府事业单位、电子生产制造业以及自主创业。 6.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2018 级省内外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 率为 99%。 535 ,报到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截止 2018 年 10 月底,本专业毕业生 22 人选择创业,成立了临沂东皓信息 科技有限公司、成华区天沐雨软件开发工作室等与物联网应用系统研发、物联网 设备销售等行业有关的企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17%。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入, “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成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 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 2009 年的 1700 多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6000 多亿元,预计,2018 年物联网规模将达到 10000 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 超过 30%。到 2020 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要比信息互联网大 30 倍,是典型的朝阳 产业,正是基于这种形式,本专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把握政策 导向的热点,让我们的物联网专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本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为: 1.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技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专任 教师中缺乏在企业和现场工作的经验,下企业锻炼时间不足。措施: (1)加大专职教师引进与培养、兼职教师聘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双师素 质的团队建设。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科技工作,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科研水 平。 2.在教学资源方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较少,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精细化 设计。措施: 通过重点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3.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措施: (1)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完成通信工程综合实践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2)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536 专业六十六:网络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网络工程 专业思想与工程意识,掌握网络工程专业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网络系统 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分析与运行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工程能力, 具备工程师所必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等基本能力与素养, 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 (一)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 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 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素养。 3.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 训练,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对压力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脚 踏实地、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专业素质:掌握计算思维、网络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有整体意识、 全局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社会责任;严格 遵守网络工程相关职位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素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规格与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经济、法律与环境、社会与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 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与环境保护基本要求。 2.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备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力学、电磁学、 光学与现代物理、电子电路与数字逻辑等知识,具有支撑工程实践的基本科学素 养。 3.学科基础知识:具备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 537 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知识,掌握计 算学科的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等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4.专业知识:具备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协议分析的基本方法,理 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与算法思想;具备网络通信、路由与交换、网络安全 与管理等网络核心技术知识;具备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分析与测 试、运行与管理、应用开发等知识,掌握相关的思想与方法、技术与规范。 5.工程管理知识:具备 IT 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的方法 与工具。 (三)能力规格与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掌握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网络工程实践所 需的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网络规划和设计能力、网络协议基本分析能力、网 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 2.外文文献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知识获取能力: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 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并且拥有较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4.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和应用 开发中,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5.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 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6.创新能力:在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网络工程专业于 2007 年开始招生, 首次招生 33 人; 2018 年毕业人数 32 人, 就业率 100%,招生人数 39 人。网络工程专业分设安全方向和智慧物联方向。其 中,网络安全方向主要面向普通本科开设,智慧物联方向主要针对校企合作开设。 2.在校生规模 现有在校学生 231 人。历年学生数量如图所示。 538 人数 100 80 82 80 69 60 51 40 51 33 32 32 39 32 20 0 7 0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图 1 网络工程专业历年人数 3.课程设置情况 本专业学制 4 年,按规定学完全部修业课程,考核合格后可授予工学学士学 位。4 年期间要修够 2380 学时,获得 163 学分方可毕业。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通识必修课,这些课程是全 体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需要,必不可少;通识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 行选择的通用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掌握专业知识所必需的学业基础 课程如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以及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总括性的专业概论以及 纵向的发展史等;专业核心课,即赋予学生学科灵魂与特质的课程,这些课程决 定了学习此类课程的学生是本专业而非其他专业学生;专业方向课,满足学生在 专业框架下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践 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等。专业课程体系及学分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 1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8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45%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384 32 25 24 1 16.13%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352 176 176 16.5 11 5.5 10.65%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752 480 272 38.5 30 8.5 24.84%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8 28 28 28 18.06% 816+28 周 155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2352+28 周 1536 实验实 总学分 践学时 539 理论 学分 98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57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6.77 % 注:实践环节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分+实验学分+其它课内实践学分+集中实践性 教学学分)/总学分*100%。 本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基础的构建,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做事能力,安排了大 量的、方向性的实践、实训课程,强化学生在所好方向的做事能力,从而解决宽 基础和专业特长培养的问题,培养学生在某一方向上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个性 化发展,提高就业、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 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互 联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 新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等。 4.优质课程 通过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课程的建设,本专业中建成了一 批优质课程。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是校级精品课程;专业课程中,数据结构、计算机 网络、Java 语言程序设计 3 门课程自 2011 年就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 年成功 申报成山东省精品课程。web 程序设计是校级特色课程;Java Web 应用程序设 计、网络工程课程也被学校立项为 2015 年创新创业精品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 是学校双语课程;操作系统是 2015 年学校网络在线课程;2018 年申报省级教改 立项。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和推进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的 任务、要求和职责,力争用 3-5 年的时间建设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精品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 依托专业核心课程、结合专业应用课程开展实践、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 业能力。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是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能力构建课程,是 研究网络设计、实施、进行网络规划建、网络维护、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技术的 重要技术应用型课程。为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创业能 力为主旨,与企业对接”,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练网络 工程领域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适当介绍网络工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重要 新进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不仅要为应用开发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 要为毕业后从事企事业网络安全管理、科研和其他有关工作做专业上的准备。教 540 学坚持用发展、创新和应用的观点去理解和学习网络工程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寓德育职业素养教育于智育中,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 述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与主要技能,使学生掌握网络建设的论证、需求分析、规 划设计、实施维护、应用集成等系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训使 学生系统认识网络系统,熟悉现代网络工程常用设备的使用技术、配置方法和实 验流程,通过项目设计和竞赛培养创新能力。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近年来,学校对预算内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逐年提高。教学经费投入较好的 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表 2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01.2 115.2 生均(元) 4980 4989 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已建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学设备 近几年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投入如下表所示。 表 3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2017 247 10378 2018 247 10693 学校积极筹集资金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网络工程专业现有专业实验室 12 个,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247 万元。近 2 年,学院针对本专业建成了一 套完善完备的网络实验和实训设施,主要包括: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网络工程 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 3.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 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2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博士 4 人。 本专业师资结构情况如下图所示: 541 表 4 网络工程专业专业教师情况 专任教师 本科生 本科 与专任 生数 教师之 比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近五年新增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2017 12 2 16.67 1 8.33 0 0 261 21.75 2018 12 2 16.67 1 8.33 0 0 268 22.33 年度 总 数 (2)重视师资培养,提升整体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访学及进修,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先后有 20 人次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青岛达内、山东师创等合作企业参加企业技 能培训和课程研发。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本专业可使用的实验室有多个,有软件实验室(下设 12 个软件功能实验室) 、 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系统集成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物 联网实验室等。从布线到集成、从路由交换到网络安全,从学习、实训到研究, 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备的实验平台。 同时还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解决了实验 条件,也为学生提升水平提供了平台,同时解决了企业对口人才短缺的难题。学 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结合学生网络工程方向的实训基地已建成多个。主要 有达内信息技术公司物联网方向实训基地,上海央邦网络工程培训基地,上海安 博网络工程实训基地等。本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总结如下表。 表 5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室面 积(㎡)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4567 23.4 1565 72356 1 5 2018 4567 17.04 1565 58395 1 5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智慧教室 学院投资 30 余万元建设一口智慧教室,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等多媒体设备,便于实施小班翻转课堂教学。 (2)MOOC+SPOC+翻转课堂 学院开展了学、用、建、管优质网络在线资源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采用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资源实施 542 MOOC+SPOC 课堂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大学计算思维、C 语言程序设计三门网络在线课程,期中国家计算机二级 Office 已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3)雨课堂等教学支撑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手机进行课堂学习,推广雨课堂、蓝 墨云等教学支撑工具开展课堂教学。 (4)在线评测工具的使用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练促学、以赛促学,投入 6 万元购买浙江大学 PTA 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软 件开发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积极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网络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积极修 订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考核毕业要求达成度,推进专业教学持续改进。 (2)与达内公司合作,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与教学团队,开展物联网关键 技术研究,培养与社会对接的高级专业人才。采用全新“121 模式”,联合招生、 共同培养、协同就业。专业设置综合考虑相关学科的特点,注重计算机、网络与 通信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采用 “通识课程+ 渗透课程+ 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使学生从入学开始,经过四年 完整、科学的本科应用型物联网课改课程学习,借助于课改课程配套的层次化物 联网实验室,通过强化外语、强化实训、实战形成课程闭环,能从根本上保证物 联网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为社会物联网企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国际化、应用 型、复合型、专业化”人才。 (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教师以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 高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优秀学生可以从高年级开始,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4)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本专业学生指导和资助制度,鼓励学生 申请各类创新项目。近三年来,在 ACM 程序设计大赛、C4 网络技术大赛、全国 TI 杯物联网大赛、博创杯物联网大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 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各类奖励 200 多项。 五、培养质量 本专业 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 100%,高质量就业率逐年上升。毕业学生 543 就业单位和专业跟所学专业基本保持一致,专业对口率为 8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好。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好,对经济社会发 展贡献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在同类学校或同类专业中反响好,专业建设成 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 本专业现在面向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录取分数较高,生源质量较 好。2018 年,本专业招生录取率和报到率都是 100%。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较宽,就业去向遍及全国各地。学院每年对毕业生 的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 劳动纪律行为规范、心里素质、团结协作、理论知识、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独 立工作、组织管理、工作业绩等方面均给出了优良评价。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网络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分为三个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软件开发 方向、自主创业和读研。 (1)网络安全方向。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网络 安全人才已迫在眉睫。就业方向:企业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数据 恢复工程师;网络集成企业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网络企业网络软、硬 件产品销售工程师;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系统工程师;企事业单位企业邮件 服务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专业网站企业系统管理员。 (2)网络系统开发方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和实 训就业一体化工程,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也得 到了 IT 企业的高度认可。网络系统开发是软件开发中重要领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本专业自主创业人数和考研率逐年上升, 考研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成为科研领域的“精英”人才打下了基础。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网络空间成为第五空间、社会基础产业全面互联网化,网络安全(或称 广义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对网络安全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井喷趋 势。即使目前很多人可以自学成才,“网络空间安全”也成为一级学科,但根据 《第十一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我国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 3 万人左右,已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总量不 足 10 万,离目前需要的 70 万差距巨大。” 因此,本专业将以网络空间安全为主要建设方向,致力于培养“互联网+” 544 时代能够支撑和引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 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国民 经济部门,从事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宽广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高级工 程人才。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工程教育认证问题 存在问题:合作办学利于就业与方向培养,培养机制也多元化,但招生分数 低,培养难度大,毕业设计偏向于软件设计。 解决办法:深入探索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执行过程与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分类培养,严把毕业设计过程,切实提高毕业设 计水平。 2.创新能力 存在问题:创新创业能与意识培养的问题 解决方法:改进雨课堂、MOOC 等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习惯,鼓励参加参加各 级各类创新大赛或项目 3.教学条件与利用 存在问题:近年来,由于实训企业的参与实验室硬件建设有了提高,但实训 资源库建设没有跟上,老师还是传统实验实训模式,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资源不足。 解决方法:加强与合作企业沟通,规范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制定 毕业设计考核标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4.师资培养 存在问题:师资队伍培养难,师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积累;IT 技术与市 场变化快,专业技术与能力落后与市场;科研投入效益大、教学投入效果不显。 解决办法:加入思科网络学院,切实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水平;2018 年引进网 络安全专业高水平师资 2 人。 545 专业六十七:土木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 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胜任土木工程类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工 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土木工 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咨询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 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 视野。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 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3)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 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5)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7)了解有关建筑规划与施工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 (8)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建筑、规划、环境、交通、机械、 设备、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546 (9)了解工程安全、节能减排的基本知识。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和开发应用的 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4)具有图形、文字、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于 2006 年开始招生。 2.专业优势 (1)临沂市、山东省及其周边沿海省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建筑 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校企合作为例,目 前有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东方路桥建设总公司与本专业长期合作。 (2)临沂大学加大在人才引进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供了良好 的内部支持。2018 年全职引进 2 名博士。 (3)临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行业紧密合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 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4)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努力,逐步确 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走出了一条多体制办学的成功之路。 3.在校生规模 表 1 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在校生人数 2015 158 2016 179 2017 123 2018 158 合计 618 547 4.课程设置情况 表 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 通识 课程 教育 通识选修 课程 课程 专业基础 课程 专业核心 专业 课程 教育 专业方向 课程 课程 专业选修 课程 实践课程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验实 践学时 总学分 理论 实践 学分 学分 学分占 比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1.38%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5.78% 必修 336 336 0 21 21 0 12.14% 必修 656 644 12 41 41 0 23.70% 必修 128 128 0 8 8 0 选修 272 272 0 17 17 0 必修 80+35 周 0 80+35 周 39 0 39 22.54% 2304+35 周 1876 428+35 周 173 120 53 100.00% 合计 4.62% 9.83%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0.64% 5.优质课程 表 3 土木工程专业优质课程一览表 优质课程类别 课程数量 课程分布 省级在线课程 1 土力学 省级特色课程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材料科学与技术 校级精品课程 3 结构力学 工程造价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校级特色课程 4 建筑设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6.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1)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活 动。每年在大二、大三学生中组织结构设计大赛及其他创新创业活动。 (2)聘任 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了一批创新创业导师,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3)本科毕业 设计选题 50%以上来自生产一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48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4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581.3 601.1 生均值(元) 9803 9726 2.教学设备 表 5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109.5 18710.0 2018 1169.5 18924.0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60 97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6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6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8 2 5 8 10 0 2 12 9 5 7 2018 20 2 5 10 10 0 2 12 11 5 17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7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1794.6 3.0 1254.6 21157 2 8 2018 1794.6 2.9 1434.6 23214 2 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土木工程系有的网络在线课程《土力学》,2018 年 11 月底已上线。学校图 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可提供国际联机检索和其他网上信息服务,可通过校 园网直接进入 Elsevier Science、UMI 博士论文、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 刊等全文数据库,与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为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 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 549 6.教学项目及应用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在研有 5 项,其中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 目 1 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4 项,已结题 10 余项。详见下表。 表 8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性质 备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朱登元 省级特色 已结题 材料科学与技术 徐世君 校级精品 已结题 结构力学 郑国栋 校级精品 已结题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朱登元 校级特色 已结题 建筑设备 刘丹 校级特色 已结题 工程造价 张令梅 校级精品 已结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魏丽华 校级特色 已结题 土力学 朱登元 省级 在研 材料力学 郑国栋 校级 在研 土木工程材料 崔玉理 校级 在研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刘丹 校级 在研 土木工程专业 BIM 课程体 系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于本福 校级 在研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将双方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 为此需要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理事会,监督合作各方的责任与权益, 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和评议监督,充分发挥合作各方优势,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利 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促进基于科研的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保障科研服务教学的运行机制和体 制,鼓励学生加入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 内容和教学资源,新增创新型实验项目 2 项,打造 2 门应用型特色课程,建设配 套的教学资源。 2.合作办学 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耐久性”校级重点实验室、土木建筑实验中心 及临沂大学东方路桥合作共建实验室,与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共同构 建合作研究平台,打造“土木工程检测中心”,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 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大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550 3.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加强了五个方面的结合,即日常监控与评估相结 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日常教学质 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等途径收集有关教育教学效果、教 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质量日常监督中,除校级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的督导外,教学质量 保证体系中还设有学院层面的课堂教学督导专家,对本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 自我质量保证。 在专业建设中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素,构建了以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教学信息 网,教学顾问组专家评价,实践教学专项评价,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评估,以 及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4.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视野培育为主体 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根据工科专业质量认证的标准,对课堂教学、实验课教 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进行改革。 (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通过改革和探索,构建起能及时反映社会需求,实现“实 践、应用、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构建以应用 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本着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规律,建立土 木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构建满足创新创业教育 及国际化视野培养要求,以及一般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为主线, 以培养个人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系统运行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能力-知识大纲 为基准,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 提升。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8%,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60%。 551 2.毕业生发展情况及单位满意率 表 9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度调查统计表(以天元集团为例) 就业单位 毕业生人数 占比(%) 满意率(%)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 22 100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临沂及周边地区的认可,专业人 才就业单位广泛,通过对就业单位回访调查(以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发 现,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吃苦耐劳,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该专业 2018 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到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的限制,2018 届毕业生毕业之后立即创业的(与土 木工程相关的创业)极少,因为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建筑类行业单位,其创业需 要较长时间、较多经验和资金的积累。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推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优化提升实验实训条件。 4.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提高教师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现有师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依据人才引进规划加大道路桥梁等专业方向 高水平师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学科结构。 2.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师资队伍学科结构 优化基础上,整合提升教学团队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实践能力与社会服 务水平。 3.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较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还需要深入推进。加强教 学团队与学科平台建设,依靠团队平台推进教学质量内涵发展。 552 专业六十八:建筑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设计方法, 具备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素质,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表现力和独立完成建 筑设计的能力,能从事建筑设计、开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和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 敬业、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 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 合素养。 3)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 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4)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建筑设计研究方法。 5)具有较强的专业创新与求实精神。 6)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知识规格与要求 1)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应用知识,掌握基 本的文献检索基本方法;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和科技写作。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经济学、法律和社会发展史等必要知识;了解 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艺、史及心理学等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了解物理学、力学、材 料学、测量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 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4)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中外建筑史与理论;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 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经济的基本知 识;熟悉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法规、方针和政策;了解建筑边缘学科与交 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环境工程、经济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和建筑管理与 施工的基本知识。 553 5)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熟悉 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声、光、热)、建筑设备(水、电、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的基本知识; 6)专业应用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熟悉建筑艺术表 现的基本技能。 3.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获取建筑及相关学科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 能力; 2)具有图形、文字、口头表达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与建筑工 程项目相关的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 3)具有运用相关知识和要求进行项目调查研究、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 完成建筑设计方案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建筑学”专业隶属于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群,主要服务于地方建 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该专业于 2007 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依据学校的人才培 养定位与应用类专业特点,专业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2.在校生规模 截至 2018 年 11 月,建筑学专业有普通在校生 186 人。 3.课程体系 表 1 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 课程 专业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合 计 学时 学分 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672 37 21.8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 5.9 学科基础课程 480 24 14.1 专业核心课程 1024 52 30.6 专业选修课程 224 12 7.0 集中实践课程 33 周 35 20.6 2560+33 周 170 100 554 4.创新创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形式有: 1)每年指导部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训,涉及到学科各个方向, 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申请到《地域性特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 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计划项目。 2)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及相关领域 的比赛、活动,如亚洲设计大赛、全国和省级 BIM 大赛、大卫杯·未来住宅大学 生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举办的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活动、 院级建筑模型大赛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如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 3)实行创新创业导师制。从一年级开始为学生聘任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了 多位校外创新创业导师。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 2 建筑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8 2017 经费总额(万元) 151.25 126.5 生均(元) 8132 6989 2.教学设备 表 3 建筑学专业教学设备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年新增教学仪 2017 年新增教学仪器 器设备值(万元) 设备生均值(元) 2018 370.6 20434.4 25 1344 2017 347.6 19204.4 23 1230 3.教师队伍建设 表 4 建筑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专任教师 外聘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 教师 能型教 总人 副教 教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师 数 授 年度 总 人 数 2017 9 0 2 0 7 0 2 2 4 2 2 2018 9 0 2 0 7 0 2 2 4 2 7 555 4.实习基地 建筑学专业目前主要有黄山建筑美术实习基地、江西婺源李坑写生基地、台 儿庄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临大规划与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及各个相关理事单位实习基地等。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该专业教学资源配置较充足,效益发挥充分,在保证满足教学需要的条件下, 吸纳该专业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图书资料方面,学校图书馆拥有较为丰 富的中外电子期刊,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 Springer link 期刊全文库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在建筑学应用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视野培育为主体的 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学院加强建筑学专业与地方企业、其他高校和研究院所的 联系,逐步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2.合作办学 充分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契合。学院多次邀请校外同行专家 和学者就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专题论证,重点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使之充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战略。 3.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加强了五个方面的结合,即日常监控与评估相结 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 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日常教学质 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等途径收集有关教育教学效果、教 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质量信息,并及时纠正和解决相关问题。 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日常监督中,除校级督导外,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对本专 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质量保证。 在专业建设中,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556 因素,构建了以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教学信息 网,教学顾问组专家评价,实践教学专项评价,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评估,以 及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 2018 年 11 月,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7%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5%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山东省,其中临沂市占比最高。 2.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建筑学专业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临沂及周边 地区的认可,专业人才就业单位广泛,通过对就业单位回访调查(以建筑设计单 位为例)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吃苦耐劳,具有较强实践 动手能力。 3.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高,从大类招生学生中调查的来看,愿意就 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数是计划人数的 2-3 倍数。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作为应用型专业,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除部分继续深造,均能在各 自工作岗位上胜任相关工作。也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建筑行业类的单位,其创 业需要较多时间、经验和资金的积累,2017 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立即创业(与建 筑学相关的创业)的较少。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学院牵头组建建筑行业理事会、加强了与建筑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也 切实认识到建筑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不仅在建筑本行业对建筑学专业人 才需求旺盛,在相关专业里也有一定比例的需求。对于专业发展,要在对专业进 行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课程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专 业课程体系,构建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专业培养要求,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要完善并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同时加强实践 类课程和网络资源课程的建设,努力加强实践练习和扩大网络资源的应用。重点 557 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并推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申请建筑学专 业五年制办学模式。 2.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特别是实践能力。 3.优化提升实验实训条件,特别是专业设计与评图条件的建设与改善。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建筑学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成优势凸显、应用特色 鲜明、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建筑学专业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现有高水平师资不足。依据人才引进规划加大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方向高 水平师资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学科结构;提高应用优质社会人才资源水平。 2.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师资队伍学科结构 优化基础上,整合提升教学团队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实践能力与社会服 务水平。 3.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偏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还需要深入推进。加强教 学团队与学科平台建设,依靠团队平台推进教学质量内涵发展。 558 专业六十九: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掌握现代房地产开发 与管理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项目管 理、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评估等房地产开发全程管理能力,能从事房地产开 发与管理相关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扎实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素养,具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管 理的实践素养,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 (3)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 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 (4)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2.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工程管理等管 理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房地产开发管理、房地产估价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知 识和方法,受到较系统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了解房地 产法律法规、房地产行业的最新进展。 (2)掌握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和技术。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 3.能力要求 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房地产开发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岗位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较强 的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59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学制 4 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专 业核心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 产法、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市场学、房地产项目管理等。 (二)专业优势 综合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建筑学知识,培育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所需的应用 型人才。 (三)在校生规模 表 1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规模 年级 在校生数量 2015 39 2016 38 2017 36 2018 39 (四)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等模块。专业课程中 包含二大知识体系、三大课程群。二个知识体系分别是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实训 体系;三大课程群分别是工程管理课程群、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群、房地产经营 管理课程群。 表 2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704 480 224 37 24 13 23.57%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37%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实验实 总学 践学时 分 560 理论 学分 实验实践 学分所 学分 占比例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32 432 0 27 27 0 17.2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832 720 112 48 44 4 30.57%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176 144 32 10 9 1 6.37%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3 周 0 23 周 25 0 25 15.92% 2304+23 周 1936 368+23 周 157 114 43 100% 专业 教育 课程 合计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27.39 % (五)优质课程 目前校级精品课程有《材料科学与技术》《结构力学》《工程造价》《房地 产经济学》等,新增一项校级教改项目。 表 3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类别 课程数量 课程分布 材料科学与技术 结构力学 精品课程 5 工程造价 房地产经济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 (六)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专业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以学科竞赛的形式进行,自 2011 级开始实施,主要 是围绕指定地块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竞赛。 2.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根据 专业特点,结合社会需求,组织开展了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培训,帮 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房地产策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文章、专著、专利作品 指导学生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专利等,对学生的论文、专利等进行学分认 定,鼓励激发学生以学促研,其学分的具体认定办法根据《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实 践学分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执行,由学院认定,报教务处审核。 561 4.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 了解市级甚至国家级优秀的项目的新成果,让学生追随创业的前沿。通过校 内选拔或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将优秀的项目或者团队推荐和鼓励去参 与市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别赛。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及教学设备 表 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95 96 生均(元) 6375 6316 表 5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设备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60.83 4224 10.52 692 2018 80.83 5318 20 1094 (二)教师队伍建设 表 6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 年度 总人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双能型 ≥56 46-56 36-45 ≤35 数 教授 副教授 博士 硕士 教师 岁 岁 岁 岁 外聘教师 总人数 2017 16 1 7 2 12 0 4 10 2 4 2 2018 16 1 7 2 12 0 4 10 2 4 7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三)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表 7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面积(㎡) 积(㎡) 值(万元) 备值(元) 2017 250.2 1.67 55.8 3744 3 3 2018 250.2 1.64 55.8 3671 3 7 562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交互性、实用性等优势,在理 论课堂教学中全部实现多媒体授课,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教 学效果良好。 (五)教学项目及应用 目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工程质量项目有《房地产经济学》精品课程 等 4 项。详见下表。 表 8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工程质量项目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性质 备注 1 房地产经济学 季朝文 校级 结题 2 材料科学与技术 徐世君 校级 结题 3 结构力学 郑国栋 校级 建设中 4 工程造价 张令梅 校级 建设中 5 房地产项目策划 刘忠秀 校级 建设中 表 9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教改工程质量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性质 备注 1 项目教学法在房地产估价教学中的应用 袁忠香 校级 建设中 2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课外学习体系研究 ——以房地产经济学为例 武晋一 校级 建设中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学期课程的备听评审制度,学校、学院、 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制度,课程文件上网及其检查制度以及考试考核命题规范、 试卷评阅规范、成绩提报规范、试卷存档规范等。 学生管理方面,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纪律,专业课程教师 负责上课考勤。对每一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针对专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定位、 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去向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 的专业学习兴趣。 563 (二)教学改革 围绕应用型名校建设工程及创新创业教育,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实训课 程教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购置了房地产沙盘模拟软件,网络计划绘制软件, 以及工程测量仪器等设备,积极倡导、指导学生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目前已有 60 多名大学生主持或参与国家或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效果 良好,如 15 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学生张志强在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 发表论文《基于毛坯交房背景的 VR 技术促进地产营销探索》。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共 35 人,毕业生毕业率 100%,就业率 100%。 (二)毕业生发展情况 就业单位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共占 84.12%。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房 地产营销相关企业 23.53%;房地产策划单位占 16.84%(不含升学);房地产估 价单位占 16.84%;物业管理企业 16.7%,公务员事业单位 10.21%。 (三)就业单位满意率 截至 2018 年 11 月,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7%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5%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山东省,其中临沂市占比最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 单位满意率 99.1%。 (四)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评价总体满意,毕业生展现了临沂大学学子敢 于吃苦、踏实肯干的良好风貌,如 16 届毕业生蔡同学,目前已成为青岛链家(青 岛区负责人)为自己赢得了企业的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促成青岛链 家与我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五)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级省内外第一志愿录取数 40 人,实际报道数 39 人,报到率为 97.5%。 564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随着房地产市场行业竞争的加剧,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正得到房地 产界越来越多的认同,人才需求量很大。从招生来看,这个专业的报名情况一般, 但就业不错,主要就业领域如下: 1.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交易、经营等业务。 2.房地产评估公司:从事房地产评估等工作。 3.房地产咨询、经纪公司:从事咨询、投资及代理服务等工作。 4.物业管理公司:从事前台、客户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 5.房地产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分析、工程管理等业务。 6.房地产管理机构:从事房地产工程管理、市场管理等工作。 由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特点的限制,2018 届毕业生毕业之后即搞与房 地产开发相关的创业的较少,因为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等需要较多资源的积 累,尤其是资金财富的积累。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 10 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有望保持稳步发展,带动房地产市场稳步上升。 国内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将会给房地产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从房地 产业对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看,必须逐步 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需求更注重素质、能力、基础、知 识方面的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结合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的现状,发展房 地产专业本科教育重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教育课程体 系,满足对房地产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房地产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 科,不仅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广泛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环境和技 术等方面的课程,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某些方面的专业能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企 业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 程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 对各专业领域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则这个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当前房地产业 最紧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较坚实的基础,又在更多的领域有广泛知识和素 养的人才。第二,对房地产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随着中国房地产业从开发 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资产运营与管理阶段,对开发、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会减少, 而对投资、金融方面的人才会逐步增加。因此,在房地产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 适应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565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专业特色需进一步凝练,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在人才引进、培养 规格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需求的高学历、高职称师资队伍。建立了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扶制度,以提高 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建立以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术 梯队;积极和本专业较强的学校联系,请专家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制定中长期的 教师培训计划。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随着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本院校对 产学研结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在 紧密度和稳固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采用让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课、优 秀毕业生回校做经验介绍,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企业项目 引进学校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 教学科研项目,尤其是高水平教学、科研项目偏少。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类 教学科研项目,组织研讨交流学习,提高项目申请命中率。 566 专业七十:地理科学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具备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够在中学从事地理教学或管理工作;在企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管理与评价、区域开发与规划、地理信息 系统管理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教 育事业,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 事训练。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 创新意识,具备基本的地理综合素养及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③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②掌握计算思维、数学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③掌握公共与专业外语知识,熟悉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 ④系统掌握地理学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地球整体知识、 地图编绘知识、地质、地貌、大气、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理 论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ArcGIS 软件应用以及遥感原理及图像 解释;掌握人文地理要素及区域地理要素综合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实习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⑤掌握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⑥了解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环保 意识。 (3)能力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计算思维基础、数学等的基础学科的基本运算与上机操作能力。 567 ②具备专业领域的各项技能,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地图编绘知识进行地图绘制 的基本能力;遥感影像判读及简单图像处理的能力;应用 ArcGIS 软件对地图进 行输入、编辑、空间分析及输出等的处理能力。 ③具备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野外辩识、理解、综合野外考察与分析的基本能 力;具备对人文地理要素综合调查、区域人文环境特征及区域发展条件进行综合 分析的能力。 ④具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及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独立开展地理教育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⑤具备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操作 及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⑥具备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 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地理科学专业的前身为 1984 年创建的地理教育专科层次;2001 年开始招收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经过 30 余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已具有了较为雄厚的办 学实力与办学基础,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成就。2010 年本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 色专业,2012 年自然地理学成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其教学团队被 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014 年本专业又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 重点建设专业,2016 年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2017 年获批教育部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35 人,其中 2014 级 57 人,2015 级 59 人, 2016 级 59 人,2017 级 60 人。 3.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对地理、资源、环境、规划等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本专业建设不 断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2017 版培养方案中,共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三大类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为学校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课程,含 13 门通识必修课和修满相当于 10 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包括 7 门专业学科基础课、16 门专业必修课程、15 门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课程模 568 块包括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两部分,共计 36 周+32 课时。三大类课 程模块的具体比例见下表。 表 1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总学 学时 学时 分 理论 学分 通识必修 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通识选修 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学科基础 课程 必修 384 368 16 23.5 23 0.5 14.69% 专业核心 课程 必修 784 576 208 42.5 36 6.5 26.56% 专业选修 课程 选修 256 256 0 16 16 0 10.00% 必修 32+36 周 0 32+36 周 31 0 31 19.38% 2288 +36 周 1696 592 +36 周 160 108 52 100%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2.5% 4.优质课程 截止到 2018 年 10 月底,共建成自然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群 1 个, 《地理信 息系统》省级精品课程 1 门,建成了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如表 2。 表 2 地理科学专业优质课程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类别 建设年度 主持人 1 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2 地貌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申洪源 3 水文学与水资源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梁仁君 4 土壤地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徐树建 5 生物地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赵兴云 6 气象学与气候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高华中 7 地理信息系统 校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8 地貌学 校级精品课程 2012 申洪源 9 遥感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 2013 泮雪芹 10 环境监测 校级特色课程 2014 宫少燕 11 全球变化 校级双语课程 2011 赵兴云 569 12 气象学与气候学 校级网络在线开放课程 2017 王轲道 13 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 校级教学改革课程群 2017 梁仁君 14 地质学 校级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2017 于 磊 15 城市地理学 校级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2017 吴希媛 5. 创新创业教育 (1)开设创新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 2006 年。先后开设了《自然地理学研究 进展》、 《地理学研究方法》等创新课程, 2017 年版培养方案又为学生增设了《学 科前沿知识讲座》课程,给学生介绍最新的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为学 生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随着专业教师科研项目的陆续增多,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将其研究成果及学 科前沿转化为教学内容,来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 究。使得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科学研究思维与科学素养训练。学生能够利用先进的 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从事探索性、创新性研究课题。2018 年,本专业学生又获批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0 项,其中,国家级 4 项,校级 6 项。 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 占论文总数 75%。 (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实践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 SRT、挑战杯、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 创新能力。据统计,2018 年,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奖 46 人次。这些 创新实践锻炼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优先保障教学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保证专业 常规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实训以及野外实习等教学环节正常进行。 表 3 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200 220 生均(元) 8097.17 8239.70 2.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统计表如表 4。 570 表 4 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值(万元) 设备生均值(元) 2017 1075.6 43546.56 2018 1175.6 44029.96 100.0 3745.32 3.教师队伍 目前参与本专业教学各环节工作的专任教师 24 人,兼职教师 2 人,专任教 师也承担着专业课实验教学的工作任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 的 95.8%。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见表 5。 表 5 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位结构 教师总 比例(℅) 年度 人数 博士 硕士 职称结构比例(℅)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年龄结构比例(℅)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2017 32 84.4 15.6 65.6 0.03 31.3 0 25 21.9 53.1 2018 24 95.8 4.2 75.0 0.0 25.0 8.3 29.2 29.2 33.3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目前,本专业建有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实验中心。 各个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配置相对齐全。 本专业按照校际联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建双赢的思路,在机关学校、 厂矿企业、科研院所、野外等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 20 多个。其中, 在校内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地质博物馆等。在校外,建设了校外教学实习基 地,如蒙山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沂山野外实习基地、塔山生物地理学 与土壤地理学实习基地、日照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费县柱子山、牛栏 地层实习基地、蒙阴花果山,临朐山旺、昌邑,郯城麦坡、马陵山、临沭岌山、 沂河及祊河沿岸、武河湿地等,这些实习场所有效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专业实习 实训和毕业教育实习的需要。 本专业加强与地方中学的联系,完善了教育实习基地,目前在临沂三区共有 10 处定点教育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教育实习的需要。本专业本科实验实习实 训场所情况见表 6。 表 6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积(m²) 积(m²) (万元) 值(元) 数量 数量 2017 1086 4.4 990 40573.8 2 24 2018 1086 4.6 1100 46808.5 2 25 571 5.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在优化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还建设了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自主学习 平台、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校园网已实行全覆盖,图书馆 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及数字化文献资料、中外文数据库等,这些成为本专业建 设的共享资源。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 6 口,小型教室或自习室 8 间,新建智慧 教室 5 间并已投入使用,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和网上辅 助教学,学习资源、课程信息、网上作业、课程讨论区、网上答疑等均可在网上 完成。新增网络在线开放课程 2 门。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机制 (1)学业导师制。 率先实施学业导师制与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入学的开始就给学生分配学 业导师,负责为学生的学习、思想教育、考研、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的全程指 导。此外,聘请校外兼职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技 能培训和实习实践指导等。学业导师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 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据统计,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 95%以 上。 (2)教授(或博士)班主任制。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工作着力点,充分发 挥学院师资力量优势,注重发挥师德楷模、名师专家、学术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 用,选聘 11 位教授为 2015 级、2016 本科 11 个班的教授班主任,四名高水平博 士为 2017 级班主任。基本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教 育管理体系,正在形成“全员育人育全人”的培养格局,积极向着学院的既定发 展目标迈进。 (3)实行弹性学制。 实行 3-6 年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根据 自身实际延长学习年限;在课程的重修、重考及休学、免听、免修等方面给予更 为宽松的政策,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观念。 (4)跨学科的管理体制。 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跨学科管理体制,设立了科学 规范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可靠高效。 572 2.培养特色 依托教师科研优势,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科 研课题,依托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让学生开展特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了室内实验、实训与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基地实习 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进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基于“四大”平台建设的“六融合” 资源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本专业 2018 届学生共毕业 57 人,其中,考取研究生 18 名,考取老师 6 人。 其他多进入教育、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单位。学生考研率为 31.6%,初次就业率 100%, 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9.3%。 2.就业单位满意率 学生就业工作满意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 96%以上。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本专业经过 30 余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优 良、招生就业好、师资强及各类教学资源丰富的省级特色专业。教育质量高,培 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社会各界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毕业后的整体评价良好。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较好,2018 级学生省内外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报 到率为 99.35%。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到 2018 年 10 月底,本专业毕业生未有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随着创新创业 教育的实施,相信不久的将来,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愿会越来越高。 573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 “十三五”事业发展时期,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要以面向全省为主,以 质量求生存,以构建具有整体观、综合观和系统观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培养为目标,努力把地理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以地理教育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特 色鲜明,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突出,对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大影 响力,整体实力和水平位居省属院校同类专业前列的重点专业,努力实现“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人才 培养目标。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目前,尚缺少高水平的综合教学实验室,实验场所略显紧缺,如地理园或气 象园有待于建设。 (2)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尚无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标 志性教学成果较少。 2.整改措施 (1)建全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十三五期间,按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调整实验实训教学内 容,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进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优 化和调整。依托资源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提供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讲求实训内容的适用性和实训 课程的开放性。 (2)加大实习教学力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采取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 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讲求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3)建全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用好现有基地增加基地 类型,全面涵盖各学科,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实习需求”的思路,安排一定的基地 建设经费,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率,明确实习基地工作 574 职责,实习基地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 的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实习基地领导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实习基 地建设和实习教学的管理问题。 (4)引进高水平人才 “十三五”期间,本专业将继续引进高水平师资 3-4 人。积极创造条件改善 优秀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短期聘用式,聘请专业课外教和国内专 家做讲座。 (5)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采取学历提升、短期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等形式,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 的培养力度。通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在编教师的学历、学缘结构。通 过提高教师素质带动教学,促进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国内外访学, 有助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 (6)培养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围绕核心课程建设组建教学团队。制定 教学团队建设的配套政策,提升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575 专业七十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一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环境评测与保护,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有沂蒙 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变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自然地理过程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科学素养,资源管理与 评价、国土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环 境变化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等能力,适应区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行业发 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①身心健康、品行兼优、敢于担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 创新意识,具备基本的地理综合素养及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③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 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雄厚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 本原理,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现状、理论前沿与专业应用前景。 ②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技术,熟悉遥感 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常规和最新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定量研究方法。 ③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范畴与工作内容,熟练掌握资源数字化管 理的相关地理信息技术,了解环境污染机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 价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与法规。 ④了解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环保 意识。 (3)能力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计算思维基础、数学等的基础学科的基本运算与上机操作能力。 576 ②具备专业领域的各项技能,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地图编绘知识进行地图绘制 的基本能力;遥感影像判读及简单图像处理的能力;应用 ArcGIS 软件对地图进 行输入、编辑、空间分析及输出等的处理能力。 ③具有国际视野,接受良好的基础和专业英语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 展,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④具备熟练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操作 及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 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院于 2013 年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 2 个本科专业, 2018 年新增地理信息空间工程专业。至目前为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群共包括 地理科学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 信息空间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 6 个本科学专业。 本专业在地理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 30 余年的建设,已具有了较为 雄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基础。2009 年自然地理学成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 养基地;2010 年本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2 年自然地理学成为山东省 “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其教学团队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014 年本专业 又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 应用型专业建设群。2017 年获批教育部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 2013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 本科生 88 人,其中 2014 级 25 人,2016 级 31 人,2017 级 32 人。 3.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对地理、资源、环境、规划等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本专业建设不 断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能 力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 会多方面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 2017 版培养方案中,共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 程三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学校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课程,含 17 门通识 必修课和修满相当于 10 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 8 门专业基础 577 课、18 门专业核心课、8 门专业方向选修课和 29 周的必修实践环节。其中,5 门 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 I(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理科 学导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图学这 8 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及地 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也是为学生考研必备的专业学习工具,其中地球概论、地 质学和地图学都含有 16 课时的实验与实训计划;18 门专业核心课,其中 7 门随 理论教学部分开设了实验与实训教学,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 的培养,特将专业基础课程里面的地质学安排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综合地质学实习, 部门自然地理学合起来开设了为期两周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从而加强实践教 学环节,突显自然地理学的实践特色。在专业方向课设置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 面向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开设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土保持学、自然灾 害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将来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监测 与治理应有的教育理论基本素质与技能。另一方向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设课 程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环境法学、农业园区规划 4 门选修课,这一方向主要是为满足学生继续考研深造或从事资源管理、开发利 用、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培养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人才而设置的。 上述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是与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另外,29 周的必 修实践课程包括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与就业指导三部分。其中,综合 实践 25 周,包含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 实习、专业综合野外实习,这些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素质及 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 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是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必需的策略指 导与应对适应能力。上述所有实践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表 1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 学时 践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3.13%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416 368 48 24.5 23 1.5 15.31%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768 624 144 43.5 39 4.5 27.19%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256 256 0 16 16 0 10.00%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9 周 0 29 周 29 0 29 18.13%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578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分 占比例 2272 +30 周 合计 1744 528 +30 周 160 111 49 10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0.63% 4.优质课程 共建成自然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群 1 个、 《地理信息系统》省级精品课程 1 门。建成了多门校级精品课程。2011 年以来先后建成的优质课程,如表 2。 表 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优质课程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类别 建设年度 主持人 1 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2 地貌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申洪源 3 水文学与水资源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梁仁君 4 土壤地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徐树建 5 生物地理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赵兴云 6 气象学与气候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高华中 7 地理信息系统 校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8 地貌学 校级精品课程 2012 申洪源 9 遥感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 2013 泮雪芹 10 环境监测 校级特色课程 2014 宫少燕 11 全球变化 校级双语课程 2011 赵兴云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与临沂市环保局、临沂市环境监测站、费县气象局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定 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截止到 2018 年 11 月底,本专业教师省 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承担率 100%,从事科研的教师积极将本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 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方式,来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项目 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据统计,本专业每届大约有 2/3 学 生全程参与教师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科学研究思维与科学素养 训练。学生能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从事探索性、创新性研究课题。 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 占论文总数 70%,这些论文从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到论文 579 写作均严格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完成。还有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实践训练, 对自己的复习考研、面试、教师招考以及其它就业考试、面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专业教师还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吸收部分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形式促 进教师科研成果向学生的创新创业领域渗透,以推动学生的创新训练与创业发展。 2017 年-2018 年, 学生在全国地理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项目达 7 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 5 篇;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 项;16 人次 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 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优先保障教学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保证专业 常规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实训以及野外实习等教学环节正常进行。自 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2017 年获批教育部中英高水平应用型 建设项目之后,生均经费达 12000 元以上。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表 3。 表 3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35 108 生均(元) 10674 12273 2.教学设备 本专业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能给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不同形 式的教学需求。 学院建有多口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和学生自习室,教学设备齐全。设有教研室、 各类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等教学、阅览场所,方便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教学探讨 和资料查询。统计表如表 4。 表 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设备统计 年度 2017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 总值(万元) 设备值(元) 1069.68 43839.36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30 2018 1099.68 47248.96 580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元) 3409.60 3.教师队伍 本专业专任教师队伍结构相对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并 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给本专业上课的专任教师共 26 人,具有高级职称 16 人, 其中教授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 24 人。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见表 5。 表 5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师总 年度 人数 学位结构比例(℅)职称结构比例(℅) 年龄结构比例(℅) 博士 硕士 教授 副教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2017 25 85.2 14.8 44.4 14.8 3.7 18.5 22.2 55.6 2018 26 92.3 6.7 46.1 15.4 3.6 19.2 23.1 54.1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学院建有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建有一个资源环境实验中 心。实验中心下设 5 大实验创新平台。5 大实验平台下设 14 个功能实验室、2 个 实习基地和 1 个实习中心。本专业教学与科研需求的实验与实习场所有:环境监 测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 体废物与资源化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测绘工程 实验室、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环境工程实习基地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资源环境 实验教学中心各个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配置相对齐全。 本专业按照校际联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建双赢的思路,在机关学校、 厂矿企业、科研院所、野外等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 10 多个。其中, 在校内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地质博物馆等。在校外,建设了校外教学实习基 地,例如,金锣企业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实习基地、首创污水处理实习基地、蒙山 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沂山野外实习基地、塔山生物地理学与土壤地理 学实习基地、日照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费县柱子山、牛栏地层实习基 地、蒙阴花果山,临朐山旺、昌邑,郯城麦坡、马陵山、临沭岌山、沂河及祊河 沿岸、武河湿地、秦皇岛综合地质实习基地、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等,新 增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基地 1 个。 依托这些实验实习实验室、野外实习基地,强化了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及实践 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野外综合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教师基本功。 本专业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见表 6。 581 表 6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值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积(m²) 面积(m²) (万元) (元) 数量 数量 2017 1583 17.20 1069.68 43839.3 2 16 2018 1583 17.98 1099.68 47248.96 2 17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专业在优化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还建设了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自主学习平 台、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校园网已实行全覆盖,图书馆有 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及数字化文献资料、中外文数据库等,这些成为本专业建设 的共享资源。学院多媒体教室配套基本齐全,自习室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初见成效。所有这些现代教学 资源与技术应用,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监控与答疑、学习评估提供了有 效保障。这些电子资源通过图书馆主页,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师生提供 24 小时全 天候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 6 口,小型教室或自习室 8 间,新建智慧教室 5 口。 建有资源环境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和网上辅助教学,学习资 源、课程信息、网上作业、课程讨论区、网上答疑等均可在网上完成。 四 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机制 资源环境学院对以地理科学为重点的资源环境类专业群进行了高水平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 构建了基于“四大”平台建设的“六融合”资源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学院已建设的科研平台、专业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及学生教育管理 平台,实施了“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①德教融合,以沂蒙精神育人,寓 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②师生融合,构建了 教授班主任、学业导师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 工作中相辅相成,以管理提素质,以管理求创新,以管理强应用;③科教融合,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④三堂融合,将课内、 课下、线上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⑤校企融合,通过建立学院 理事会,搭建合作育人平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⑥产教融合,将人才 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了师生的社会服务 582 能力。德教融合是前提,师生融合是关键,科教融合是核心,三堂融合是基础, 校企融合是保障,产教融合是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特色 依托教师科研优势,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科 研课题,依托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让学生开展特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了室内实验、实训与野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实 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五 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本专业 2018 届学生共毕业 25 人,初次就业率为 100%。其中,考取研究生 7 名,考研率为 28%。 2.毕业生发展情况 到 2018 年 11 月底,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对口就业率为 87%。 3.就业单位满意率 学生就业工作满意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 96%以上。 4.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本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前身地理科学专业经过 30 余年的办学积淀, 已发展成为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优良、招生就业好、师资强及各类教学资 源丰富的省级特色专业。通过对就业单位回访调查(以设计院为例)发现,用人 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吃苦耐劳,但实际工程经验不足,今后在实训 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2018 年实施大类招生,地理大类分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 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空间工程四个专业,省内外一志愿率取率 100%,报到 率 99.35%。 六 毕业生就业创业 到 2018 年 11 月底,本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尚无自主创业的学生。 583 七 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十三五期间,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专 门人才的需求,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目标。在“十三五”事业发展时期,自然地理 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发展要以面向全省为主,以质量求生存,以构建具有整体观、 综合观和系统观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努力把自然地理与资 源环境专业建设成为以地理科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科学研究与创 新能力突出,对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力,整体实力和水平 位居省属院校同类专业前列的重点专业,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 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适应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八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目前,尚缺少高水平的综合教学实验室,实验场所略显紧缺,如地质地貌学 虚拟仿真实验室、气象园、天象馆有待建设。 (2)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专业教师队伍共 5 人,数量紧缺,需要大量引进高水平博士改善。 2.整改措施 (1)健全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实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本专业将采取校内 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长途与短途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讲求校外 实习基地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十三五”期间, 本专业将按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调整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围绕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对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2)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十三五”期间,本专业将引进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泰山学者、长江学者 等高水平师资1-2人。实施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优秀人才的学 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短期聘用式,聘请专业课外教和国内专家做讲座。同 时采取学历提升、短期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等形式,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 培养力度。通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在编教师的学历、学缘结构。通过 提高教师素质带动教学,促进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国内外访学,有 助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 584 专业七十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等 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等企事业单位, 从事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开发以及城乡规划等领域的工作,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精神。 ②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 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地理科学及城乡规划的理 论与技术,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 向和应用前景。 ③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 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规格与要求 ①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②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掌握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 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③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科学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地 将其运用于城乡规划与管理。 ④具有必要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⑤了解有关城乡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 (3)能力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基本的外语读写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掌握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方法,以及初步分析数据资料 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城乡规划社会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绘图能力。 ③具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585 ④具有运用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和城乡规划知识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和组 织管理能力。 ⑤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练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相关 软件,具有绘制城乡规划设计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院于 2013 年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本科专业,2018 年新增地理信息空间工程专业。至目前为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群共包括地理科 学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空 间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 6 个本科学专业。 本专业在地理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 30 余年的建设,已具有了较为 雄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基础。2014 年本专业又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 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2017 年获批教 育部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 2013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 在校本科生 132 人,其中 2015 级本科 1 班 42 人,2016 级本科 1 班 40 人,2017 级 1 班 50 人。 3.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对地理、资源、环境、规划等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本专业建设不 断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能 力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 会多方面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 2017 版培养方案中,共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 程三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学校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课程,含 17 门通识 必修课和修满相当于 10 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包括 8 门专业基础 课、18 门专业核心课、8 门专业方向选修课和 29 周的必修实践环节。其中,5 门 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 I(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理科 学导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图学这 8 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及地 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也是为学生考研必备的专业学习工具,其中地球概论、地 586 质学和地图学都含有 16 课时的实验与实训计划;17 门专业核心课,其中 7 门随 理论教学部分开设了实验与实训教学,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 的培养,特将专业基础课程里面的《城市规划原理》安排了一次为期一周的青岛 专业实习。在专业方向课设置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学术研究方向,开设城市经 济学、城市社会学、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方法论、市政工程概论等课程,满足 学生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和学业深造的需求。另一方向是应用拓展方向,开设旅游 规划、社会调研研究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小城镇发展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等 课程,满足学生从事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 上述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是与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另外,32 周的必 修实践课程包括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与就业指导三部分。其中,综合 实践包含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综合野外实习,这些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素质及综合实 践与创新能力;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 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是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必需的策略指导与应 对适应能力。上述所有实践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表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型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总学 理论 实验 学分 学时 实践 分 学分 实践 所占 通识 通识必修课 必修 672 336 学时 336 37 23 学分 14 比例 23.13 教育 程 通识选修课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25 程 学科基础课 必修 416 368 48 24.5 23 1.5 15.31 教育 程 专业核心课 必修 704 512 192 38 32 6 23.75 课程 程 专业选修课 选修 448 368 80 25.5 23 2.5 15.94 必修 32 周 0 32 周 25 0 25 15.62 160 111 49 100% 课程 专业 程 集中实践环节 合计 2400+32 周 1744 656+32 周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0.62%。 4.优质课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近 4 年建有省级精品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课程 2 门,见表 2。 587 表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优质课程情况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类别 建设年度 主持人 1 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2 地貌学 省级精品课程 2012 申洪源 3 地理信息系统 校级精品课程 2011 于兴修 4 遥感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 2013 泮雪芹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与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临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山东象 限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 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以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临沂大学农业与城乡 规划研究所、临沂市农业区域与产业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17 年 1 月 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是国内首家以农业园区规划为特色的省级科研平台。 工程中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余项,研究经费 1000 余万元;承担省级 科技项目 10 余项,研究经费 200 余万元;承担企业横向课题 40 多项,合同经费 500 多万元。课题总经费为 1700 余万元。因此,工程中心所属的专业教师进行 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吸纳学生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据统计,本专业 每届大约有 2/3 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科学研 究思维与科学素养训练。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完成 的毕业论文(设计)占论文总数 70%,这些论文从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 程、数据处理到论文写作均严格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完成。还有学生通过参与项 目研究的实践训练,对自己的复习考研、面试以及其它就业考试、面试都发挥了 巨大作用。本专业教师还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吸收部分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 目等形式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学生的创新创业领域渗透,以推动学生的创新训练 与创业发展。 2017-2018 学年,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 18 篇,12 名学生参加学 科竞赛,荣获省赛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校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 等奖 5 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3 项。 588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对本专业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优先保障教学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使 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实训等得以有效运行。近 5 年,学校生均教学经费投入逐步 增加,2018 年高达 5600 余元。 表 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3 74 生均值(元) 5600 5606 2.教学设备 学校非常重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近五年,先后投入 500 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和场所环境改造,2016 年学校利用骨干学 科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100 余万元用于机房电脑和相关专业应用软件及扫 描仪、宽幅打印机等大型设备建设。 表 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设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总值(万元) 备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462 41621 2018 530 40151 68 5151 年份 3.师资队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拥有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团结协 作的专业教学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9 名,其中,高级职称 4 人,博士 7 名,硕博 比高达 100%,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为 100%,年富力强。教师专业涉及人文地理 学、城乡规划学、地理科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表 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师总 年度 人数 学位结构比例(℅)职称结构比例(℅) 年龄结构比例(℅) 博士 硕士 教授 副教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2017 13 53.8 46.2 23 23 0 0 46.1 53.9 2018 9 66.6 33.3 33.3 11 0 0 33.3 66.6 589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学院建有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建有一个资源环境实验中 心。实验中心下设 5 大实验创新平台。5 大实验平台下设 14 个功能实验室、2 个 实习基地和 1 个实习中心。本专业教学与科研需求的实验与实习场所有:环境监 测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 体废物与资源化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测绘工程 实验室、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环境工程实习基地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资源环境 实验教学中心各个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配置相对齐全。人文 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现有环境监测、测绘工程和绘图实验机房等 3 大类型实验 室,实验室总面积 500 余 m2,设备总值 460 余万元,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科 研及社会服务需求。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区域 资源优势,与临沂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临沂国 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青岛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等地方企 业和事业单位建立了 10 余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上海、杭州和南京三 个城市建立了综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体系进一步健全。 表 6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值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积(m²) 面积(m²) (万元) (元) 数量 数量 2017 500 4.1 460 41441 2 12 2018 580 4.3 560 42424 3 18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专业在优化硬件资源配置的同时,还建设了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自主学习平 台、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校园网已实行全覆盖,图书馆有 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及数字化文献资料、中外文数据库等,这些成为本专业建设 的共享资源。学院多媒体教室配套基本齐全,自习室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初见成效。所有这些现代教学 资源与技术应用,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监控与答疑、学习评估提供了有 效保障。这些电子资源通过图书馆主页,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师生提供 24 小时全 天候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 5 口,小型教室或自习室 3 间,新建智慧教室 5 口。 建有城乡规划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和网上辅助教学,学习资 源、课程信息、网上作业、课程讨论区、网上答疑等均可在网上完成。 590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机制 资源环境学院对以地理科学为重点的资源环境类专业群进行了高水平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 构建了基于“四大”平台建设的“六融合”资源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学院已建设的科研平台、专业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及学生教育管理 平台,实施了“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①德教融合,以沂蒙精神育人,寓 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②师生融合,构建了 教授班主任、学业导师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 工作中相辅相成,以管理提素质,以管理求创新,以管理强应用;③科教融合,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④三堂融合,将课内、 课下、线上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⑤校企融合,通过建立学院 理事会,搭建合作育人平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⑥产教融合,将人才 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了师生的社会服务 能力。德教融合是前提,师生融合是关键,科教融合是核心,三堂融合是基础, 校企融合是保障,产教融合是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特色 (1)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 突出专业基本功的课程,从“基础计算能力”、 “资料调查能力”、 “图件制作 能力”、 “规划编制能力”、 “基础研究与分析能力”五个能力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 基础能力;培养计划中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城市详细规划”再到“专项规划” 的课程设置结构,体现出对学生基本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所在。实 践教学环节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共安排了 8 周的集中实践教学 周,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在理论化教学中加强了课内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掌 握规划设计的整体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注重计算机应用 学生学习了本专业所需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在每一门软件课程开设之后,加 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上的训练,并设专门教师加以辅导。开设了《AutoCAD》、 《Photoshop》等城市规划软件,培养学生的图形 了学生的规划图件的综合表达能力。 591 制作和图像处理能力,强化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已为社会输送 300 余名应用型合格专业技术 人才,其中,110 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33 余人考取机关事业单位,5 人到国外 留学深造,11 人注册公司,学生考研率 38%左右,一次性就业率 92%以上,部分 学生已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和中层领导干部。2018 届学生共毕业 29 人,初次就业 率为 100%。其中,考取研究生 7 名,考研率为 24%;考取教师 2 名,省委组织部 选调生 2 名。 2.毕业生发展情况 通过对 2018 年已毕业的 29 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学生就业与本专业相关 度达 58%以上。 3.就业单位满意率 通过对毕业生接收单位的走访调查,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 规划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及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生态系统规划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工作踏实,专 业知识过硬,就业单位满意率在 95%以上。 4.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我国在十三五建设规划中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城市与乡村的 和谐、保持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这对我国的环境 保护事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本专业毕业生 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公共管理 政策制定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主要去向是城建、规划、发展计划、经济贸 易、行政执法、环保、公用事业等部门,就业面很广。本专业是重点发展专业之 一,将立足于城市科学研究的优势基础之上,进行城市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规 划、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环境的监测与治理等相关的专业教育,全面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使其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特点,还具有高素质、 高能力、复合型的特点,必然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大受社会欢迎。 592 5.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 2018 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 生对本专业非常感兴趣,20%同学比较感兴趣。从是否调剂选项来看,80%学生为 第一志愿学生,说明学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比较感兴趣,愿意就读该专 业。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座谈和访谈,78%的本专业在校学生希望毕业后能根据自 己的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寻找对口职业,仅有 4%左右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可能会 创业,92%的学生认为自身不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2018 级毕业生中,尚无自 主创业的学生。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已经由单一的工程学科转向综合学科。我国 城市化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多领域知识进行规划成为必然。从 国家层面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农村建设到区域层面的都市圈规划,再到某个城 市乃至最微观的村镇或社区发展规划,人文地理学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 有将人文地理的专业素养与城乡规划的专门技能联系起来,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文 主义理念的规划方案,才能实现规划的综合性与可持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 业的设立,反映了人文思想、地理方法与规划实践的有机结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非常切 合人文地理学注重人文主义和人地关系研究的学科传统和优势,各个层面的城乡 规划也迫切需要既懂人文地理又懂城乡规划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文地理与城 乡规划专业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而且适应城乡规划发展的市场需求。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学实践较薄弱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多数高校 课程设置中多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健 全,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测量、制图、规划设计、相关软件操作等方面技能的培 养,都比较薄弱,对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与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 理等专业的学生竞争时,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表现欠佳,从而影响就业单 593 位的选择倾向。今后,将在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实践基地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 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提升。 2.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专业师资队伍中,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地 理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城乡规划学和景观设计学等专业的师资相对欠缺,需 要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予以强化。目前已经与韩国新罗大学的一名景观设计 学博士签订了就业协议,今年年底就可到学校工作。拟在最近两年再引进 2 名城 乡规划学专业的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 3.优质课程建设滞后 目前优质课程建设目录中多数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他课程建设滞后。拟利用 3-5 年的时间,将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城市规划原理》 、 《城市总体规划》、 《CAD 基础》、 《农业园区规划》等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到 2025 年,建成 省级精品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课程 6 门,校级特色课程 3 门。 594 专业七十三:环境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领域的 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环保工程设计、运营、监测与管理能力,适于在政府部门、 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设计、监测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 1.素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具 备求真务实、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 素质和工程素质,精通环境领域相关科学思维与技术方法,具备探索创新意识和 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 好的现代意识与人际交往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 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以及环境监测、质量评价、 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常用的技术标准、相关政 策与法规;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工程制图、管网 设计、土建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科技写 作等工具性知识;具备基本的哲学、历史文化、道德修养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能力要求 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环境保护领域涉及的工程设计、 运营、监测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相应知识应用的能力,应对以后工作 学习中的突发事情,使学以致用;具备初步从事环境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项目组织实施与生产实践的能力;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文 献的检索更好服务于实际,具备自主获取前沿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 平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基 础上发挥自己的所学。 595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随着临沂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环境保护类人才 的需求必将加大。环境工程专业于 2007 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 本学制为 4 年,未修满学分和未完成培养方案的,可以延后毕业,但修业年限一 般不超过六年。2010 年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并遴选 为校级特色专业,2012 年被评选为“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2018 年又获批资 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 2018 年 11 月,已为社会输送 7 届共 250 名 本科毕业生。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在校生共 135 人,其中 2017 级 39 人,2016 级 31 人,2015 级 38 人,2014 级 27 人。 3.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必修课程 13 门, 672 学时,37 学分,选修课程 160 学时,10 学分;二是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 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板块,其中学科基础课程 10 门, 608 学时,3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14 门,640 学时,35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304 学时+1 周,18 学分;三是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两部分, 共 30 周,27 学分,各部分具体比例见下表。 表 1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 性质 总学时 总学 分 理论 学分 通识必 修课程 必修 672 336 336 37 23 14 22.84% 通识选 修课程 选修 160 160 0 10 10 0 6.17% 学科基 础课程 必修 608 512 96 35 32 3 21.60% 专业核 心课程 必修 640 480 160 35 30 5 21.60% 专业选 修课程 选修 304+1 周 240 64+1 周 18 15 3 11.11% 课程类型 通识 教育 课程 专业 教育 课程 实验实 学分所 践学 占比例 分 理论 实验实 学时 践学时 596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合计 30 周 0 30 周 27 0 27 16.68% 2384+31 周 1728 656+31 周 162 110 52 100% 说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32.10% 4.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实践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各类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学术论文、 文章专著作品、专利、科研训练、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关等级考试、创业实践 等,其学分根据《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执行,由学 院认定,报教务处审核。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两部分,修读学分不少于 8 学 分。其中,创业教育包括通识必修创业基础课程(2 学分)与选修创新创业类模 块课程(2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 赛、学术论文、文章专著作品、专利、科研训练、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关等级 考试、社会实践等(4 学分)。 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 占论文总数 90%,这些论文从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到论文 写作均严格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来完成。还有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实践训练, 对自己的复习考研、面试、教师招考以及其它就业考试、面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专业教师还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吸收部分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形式促 进教师科研成果向学生的创新创业领域渗透,以推动学生的创新训练与创业发展。 2017 年-2018 年,学生在全国地理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项目达 10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 7 篇;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5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优先保障教学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使专业实 验教学和实践实训等得以有效运行。近几年,在充分依托学院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群建设的基础上,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逐步增加。 表 2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113.2 134.67 生均值(元) 8323 9976 597 2.教学设备 主要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 废物处理与处置、给排水管网、工程力学、水处理实验技术、环境监测、环境仪 器分析、环境微生物、环境质量评价等。 充分利用学校专项资金投入以及学院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经费,本专业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 80 万元,主要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实验 室的建设。 表 3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万元) 值(元) 器设备值(万元) 器设备生均值(元) 2017 797 58603 2018 877 64963 80 5926 3.师资队伍 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知识、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团结协作的专业教 学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5 名,师生比约为 1:9。教师专业涉及环境工程、环境 科学、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 表 4 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年度 教师总 人数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博士 硕士 教授 副教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0 0 7 8 7 8 2017 15 13 2 5 2 2018 15 13 2 5 2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环境工程专业现有 5 大类型实验室,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 务需求。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环境工程专业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与地方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了 12 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临沂市环境监测中心 站、临沂市垃圾填埋场、临沂中环新能源有限公司、临沂武河湿地、沂蒙山区水 土保持示范园、山东君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临沂华能发电有限公司、临沂大学 污水处理厂、临沂实康水务集团和临沂首创水务集团等) ,能够满足环境工程专 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见习。 598 表 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积 生均实验室面 实验室设备总 生均实验室设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 积(㎡) 值(万元) 备值(元) 数量 数量 2017 1230 9.0 937 68897 2 12 2018 1230 9.1 1000.6 74119 3 12 5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环境工程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 6 口,小型教室或自习室 4 间,建有资源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和网上辅助教学,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查 重全部实现网络化;专业拥有 CNKI 全文期刊数据库、爱斯维尔、斯普林格、威 力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和维普全文科技期 刊数据库等,可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科技信息。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机制 按照“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的原则,环境工程专业不断深化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学生 中全面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已聘任校外 指导教师 10 人,校内导师主要实施以特色发展为核心的重点培育计划和科研训 练计划,校外导师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技能培训和实 习实践指导等。校内外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基于学院已建设的 科研平台、专业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及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实施了“六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①德教融合,以沂蒙精神育人,寓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全过 程,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②师生融合,构建了教授班主任、学业导师和 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相辅相成,以管理 提素质,以管理求创新,以管理强应用;③科教融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 源,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④三堂融合,将课内、课下、线上有机结合,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⑤校企融合,通过建立学院理事会,搭建合作育人 平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⑥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了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德教融合是前提, 师生融合是关键,科教融合是核心,三堂融合是基础,校企融合是保障,产教融 合是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599 2.培养特色 专业定位准确,教学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 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环境保护类人才的需求必将加大。该专业已为社会输送 200 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师资队伍优良,科研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近 3 年,专业教师主持承担国 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4 项,依托教师科研优势,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鼓 励学生融入教师科研课题,增加由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问题转化的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和开放实验项目,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资源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环境工程专业下设环境监测实验 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土壤环境实验室和环境 工程仿真实验室等 5 大类型实验室,教学资源丰富。构建校内实验实训和野外实 习相结合、以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校 内外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了解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提供良 好平台。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与发展情况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行对口引导,与临沂市环境监测中心、临沂市环科所、 中环能源临沂分公司等 10 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习和见习基地,并 签订就业协议,拓宽就业渠道。2018 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 27 人,其中,6 人 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完成就业,初次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 率达 70%以上。 2.就业单位满意率 通过对 2018 届毕业生接收单位的走访调查,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我校环境工 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吃苦耐劳,实验技能强,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 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环境保护类人才的需求必 将加大,环境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600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 2016 和 2017 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72%的学生对本专业非常感兴趣,28%的学生对本专业比较感兴趣。说明学生整体 愿意就读该专业,对环保知识具有较高的求知欲。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环境工程毕业生 27 人,截至本年 11 月,未有该专业毕业生选择创 业。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山东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环境保护类人才的需 求必将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都有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 这既给人们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实惠,也给人们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隐患和难 题。尽管政府以铁腕手段、雷霆之势进行治理,但高级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一些 技术难点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另外,沂蒙山区具有土层薄、土壤涵蓄水能力 低、人均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以上条件都决定了临沂对环境工程 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临沂大学作为临沂市的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 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环保人才。 近年来,临沂大学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依托山东省水土保持与 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市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沂大学资源环 境实验中心,积极推进环境工程学科建设,在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 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以及土壤环境及其规划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因此, 面向山东,特别是临沂环境保护领域的需求,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具有较好的 发展前景。 八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工科背景师资匮乏 环境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科背景的老师较少,尤其是工科毕业的博 士较少,相关课程、毕业设计及工程实训开展困难,需要加大引进具有工科背景 的师资。 2.优秀科研团队尚未成熟 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以中青年为主,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缺乏高水平专业带头 人,优秀科研团队尚未成熟。 “十三五”期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通过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搭建优秀科研团队,不断 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培养质量。 601 专业七十四:测绘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在临沂大学建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下,本专业在新的人才培 养方案中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 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 知识,掌握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 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表达和应用的基本原理、方法, 具有空间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测绘项目设计、实施和 管理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国家基础测绘、城 市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及环境保护与灾害 预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 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规格与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沂 蒙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 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②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初步的测绘 相关技能,具备信息化测绘时代“测、记、算、绘”与初步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 素质。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 ③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 教育和军事训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人素质。 ④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①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信息交流、法律等人文与 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602 ②自然科学: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 握本专业所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了解当代科学 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③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测绘工程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掌 握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应用与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④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熟悉国家的测绘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测绘 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备案的重点环节,了解《工程测量规范》等专业标准,了解《工 程监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法规,具有一定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 和法律知识。 (3)能力规格与要求 ①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 能力。 ②具备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学 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工 程项目组织管理能力。 ③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④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⑤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具有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测绘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从整个建设的规划 设计,到每一项具体工程的建设,都需要有准确的测绘资料作为依据。随着国民 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迅猛发展,建筑、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对测绘人才的需求量激增。2009 年,申请增设“测绘工程”本科专业,计划招生 30 人,2010 年,获山东省教育 厅批准。截至 2018 年,已为社会输送 4 届共 132 名本科毕业生。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 2010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 在校本科生 143 人。其中 2014 级 33,人 2015 级 36 人,2016 级 38 人,2017 级 36 人。 603 3.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本专业建设不断 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能力 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 多方面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 2017 版培养方案中,共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 程三大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学校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课程,含 17 门通识 必修课和修满相当于 10 个学分(折合 5 门课程)的通识选修课。专业教育课程 包括 10 门专业基础课、11 门专业必修课、18 门专业方向选修课和 34 周的必修 实践环节。其中,10 门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 I(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Ⅱ、工程图学、C 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这 10 门 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及计算机等基本理论与技能,也是 为学生考研必备的专业学习工具;10 门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课程内核和专业 基础,在该版培养方案中加大了这些课程的课时量,为未来的工作深造夯实专业 基础。考虑该专业与信息等领域的交叉,开设了涉及信息技术、GIS、遥感等领 域的 18 门专业选修课(选修 20 学分以上,折合 10 门课程左右),为学生知识 面的扩展、就业、深造等提供支持。测绘工程作为工科专业,扎实的实践训练必 不可少。为此,开设了 34 周的必修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比例 见表 1。 表 1 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必修课 选修课 实践教学环节 总 总 总 门 学 学 门 学 时 学 分 门 学 时 学 分 学 时 学 分 数 时 分 数 时 占 分 占 数 时 占 分 占 时 占 分 占 学 学 比 53 2344 163 38 1776 75.8 学 比 99 60.7 学 比 15 568 24.2 学 比 30 18.4 学 比 34 周 \ 比 34 20.9 4. 优质课程 共建成 1 门省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特色课程,以及其 它优质课程等,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 测绘工程专业优质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建设类别 负责人 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精品课程 于兴修 604 遥感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 泮雪芹 地理信息系统 校级特色课程 孟晓云 地图学 校级在线课程 张玲玲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校级课程改革项目 吕春光 5.创新创业教育 临沂大学建立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培养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的良好机制 体制,为学生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 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与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第七地质勘查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定期接 受部分学生的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设 计)。在 2017-2018 年度共有在研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 1 项,校级大学生创 新创业项目 3 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测绘工程系积极组织学生 参加全国、全省各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在本年度获得全国大学生测量技能 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获得多项山东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二 等奖。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优先保障教学运行经费足额到位,保证专业 常规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正常进行。自 2016 年获批山东 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之后,生均经费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 况如表 3 所示。 表 3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年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0 80 生均值(元) 5607 5594 2.教学设备 2017-2018 年度,资源环境学院和测绘工程系积极加强教学设备投入和教学 实验室建设。为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测绘工程系积极申请了无人机、 605 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全站仪、GNSS 接收机、光谱仪等仪器设备,申购计划已 提交学校审批。 表 4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 生均教学仪器 2018 年新增教学 设备值(万 仪器设备值(万 元) 元)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2017 544 5.08 2018 634 4.43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生均值(万元) 90 0.63 3.教师队伍 目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师由外聘和内聘教师组成,以内聘为主。所学专业有大 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遥感等专业,具有 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其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下: 表 5 测绘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教师 总人 数 学位结构比 例(℅) 职称结构比例 (℅) 博士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2017 11 54.5 45.5 3 4 4 0 1 5 5 2018 13 61.5 38.5 3 5 5 0 1 6 6 年度 年龄结构比例(℅)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测绘工作专业现有两个实验室:测绘工程实验室、GIS&RS 实验室。测绘工程 实验室主要承担该专业的实践课程,涉及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NSS 等仪器 的操作与实训,包括平时开设的课程与实践模块;GIS&RS 实验室主要承担软件 类课程的开设,涉及地图数字成图、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字图像 处理等。另外,与临沂慧创科技有限公司、临沂市国土测绘院等签署了实践教学 基地协议,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场地。 表 6 测绘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生均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总值 生均实验室设备值 实训场所 实习场所 积(m²) 面积(m²) (万元) (元) 数量 数量 2017 400 3.7 544 5.08 4 5 2018 400 2.8 634 4.43 5 6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本专业积极探索现代科学技术。两名教师 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两名教师参加了微课培训,提 606 升了教师的教学素质。一名教师立项了在线课程项目,拓展多渠道教学平台和方 式。另外,本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课件制作能力,熟悉 Photoshop、3DMax、Flash 等软件,这为制作生动、传神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基础。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培养机制 考虑专业的特性,本专业与当地测绘院、公司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 人机制。我们制定了大二暑假学生要去生产单位参加为期 2 个月的实习,真正参 与到单位的生产中去,实现“产学”的结合。另外,自大二开始,学生参与教师 的科研课题,承担教师课题的数据采集、分析等任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 现“学研”结合。另外,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到临沂慧创信息有限公司等企 业担任技术顾问,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产研”的结合。 由于专业发展历程较短,师资匮乏等问题,本专业积极探索与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宿迁学院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教师互访、 培养方案审核等,提升了专业的办学质量。 本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数据库原理 与应用》两门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 《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中开展在线课程改革,取得良 好教学效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立项校级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 目前进展情况良好。在大地测量综合实习等专业实践实习中,开展多元化的实习 项目与评价方法,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专业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中,发表教 学改革论文 2 篇。 2.培养特色 依托教师科研优势,突出基础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科 研课题,依托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让学生开展特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了多处实训实习场所,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 供有力支撑。 607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与发展情况 本专业 2018 届学生共毕业 33 人,初次就业率为 100%。其中,考取研究生 9 名,分布在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其他同学进 入国土部门、工程企业单位及地理信息企业等相关单位。学生考研率为 27.3%, 初次就业率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88.5%。 2.就业单位满意率 通过对以往毕业生接收单位的走访调查,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我校测绘工程专 业培养的学生吃苦耐劳,实验技能强,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绝 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踏 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测绘工程 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4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 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同时实验条件不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比 较成熟,可为地方培养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方面的专业测绘人才。 4.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 2018 和 2017 级大一、 大二的 65 名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学生对本专业非常感兴趣,35.4%的学生对本专业比较感 兴趣。2018 级测绘工程专业招生 30 人,学生报到率为 96.7%,说明学生愿意就 读该专业。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座谈和访谈,绝大多数测绘专业在校学生希望毕业后能根 据自己的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寻找对口职业,仅有少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可能会 创业,90%的学生认为自身不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比如,2016 届测绘工程毕 业生 39 人,至今未有该专业毕业选择创业,不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身边 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或者认为自身能力还不足,需要社会历练后再做决定。 测绘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修够创业类课程 8 学分以上方可毕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学校构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 608 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总体框架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会有较大提升,自主 创业比例会有所上升。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 3S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测绘 行业正在迅速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化。传统的测绘生产主体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产品由模拟形式转为数字形式,大量的外业测量被室内地理信息采集所取代。地 理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和分发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概念。测绘工程侧重于地理 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实地测设,地理信息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 与查询,因此,测绘是地理信息产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地理信息是测绘现代表现 形式。虽然这几年社会上对地理信息追捧过热,许多院校的专业纷纷靠向地理信 息方向,但这几年毕业的学生仍多在测绘行业就业。不过从长远来看地理信息的 时代将要来临了,地理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增的市场需求这 两大主推力的作用下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这表现在:一、地理信息产品由静 态模式向实时动态模式转变。二、地理信息产品将会在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中得 到更加广泛应用。三、GIS 和图象处理软件将由专业团体的专门应用发展成为办 公和生活的普通工具。未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摄影测量、GPS、格洛 纳斯、北斗和伽利略、倾斜测量、无人机、手机定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更 多地参与测量,几乎人人都是测量人员,也就是测量普及化,测绘发展更好,应 用范围更广,水下、地下、探险、旅游、饮食等无处不用且成本更小。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缺少有影 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教师实践能力还需加 强。 (2)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较少,缺乏高级别的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双语 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2018 年度测绘工程系有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1 项在研,但总体看,承担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及成果偏少,不利于专业教育的 发展。 (3)实践教学资源需要优化、整合;图书资料种类、数量偏少。 609 2.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①加大师资工作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 和骨干教师。如引进教授、博士,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增 加教师数量。②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实行以老带新,做到传帮 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他们过教学关。③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与 支持教师与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团体与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其它企 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④参与纵、横向项目。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纵 向、横向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对积 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并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支持和奖励。⑤访问学者、进 修或攻读学位。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做访问学者、进修或攻读学位,提高他们 的学历,院系应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⑥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建立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企业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教师为企业提供技 术咨询服务等途径,提高中青年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 的比例。 (2)在专业建设中,加强领导,采取鼓励和奖励措施,把教学研究与改革 项目放在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学院和系将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 究与改革项目,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3)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资源,针对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 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包括校 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大图书资料的投入,主 要购置专业图书、杂志,为学生补充知识、扩展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奠定基础。 610 专业七十五:生物科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 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 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 乐教适教的未来基础教育人才;生物科学相关的科研、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健全人格; 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 发展。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会 讲普通话,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 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规格与要求 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并能运用英语阅读专业期刊、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 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掌握与教师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 技术等知识。熟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小学及职业中学教学改革 与发展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掌握比较扎实的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 知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了解当代生物科学 的发展趋势。 (3)能力规格与要求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能力。 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实践技能。具备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教师专 611 业发展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和从事 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前身是设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的生物教育专科, 2000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 年被授予校级特色专业,是我校首批特色专业之 一,2018 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生物科学专业包括生物科学(本科,师范) 、 生物科学(本科,公费师范生)和生物科学(专升本)。 2.在校生规模 生物科学专业在校生规模稳步增加,现有在校生 362 人,其中生物科学(本 科,师范)200 人,生物科学(本科,公费师范生)40 人,生物科学(专升本) 122 人。 图1 生物科学专业近三年在校生规模 3.课程体系 2017 年,修订了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总学时为 2552, 总学分为 16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及动 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 学、生态学、生物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本 着“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核心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原则,将课 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类。集中性实践环节 包括专业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 612 4.优质课程 生物科学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4 门,校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教学 示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等 18 门,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校级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 5.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确立了“一二三四”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创新创 业教育理念这一主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学院举办 20 多场次创新创 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参加学生数累计达到 3000 多人次,30 项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其中国家级 12 项,校级 18 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表1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315 363 生均值(元) 9488 10028 2.教学设备 生物科学专业依托国家级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生物学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场所充足,有 17 口多媒体教室、29 口实验室, 能够较好地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表 2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元) 2017 842 25361 2018 1060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生均值(元) 218 6022 29282 3.教学队伍建设 现有教师 30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5 人,博硕比占 86.7%;2018 年本专业 引进高水平博士教师 4 人,新增双师型教师 1 名,2 名教师参加了翻转课堂及慕 课技术培训,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 20 多人次。闫丽教授荣获山东省 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理科组一等奖,王学慧、窦福良、孟德 613 玉、闫丽、王莹、高翠娟、韩庆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40 余人次。 图2 教师职称结构 图3 教师年龄结构 表3 生物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职称结构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授 副教 授 博士 硕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 聘 教 师 总 人 数 2017 46 9 17 26 14 0 20 15 11 11 2 2018 30 11 9 15 11 1 17 8 4 11 3 4.实习实践基地 表4 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实训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 备总值 (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所 数量 2017 2872 8.65 1195 35994 10 14 2018 2872 7.93 1237 34171 10 22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注重课程建设,形成了以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示范 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等为主的高质量课程体系,突出课程教学与信息化 建设的深度融合。 2.依托国家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 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614 3.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重视问题驱动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不断丰富、 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4.注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加强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专题研究,突出应用能 力与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师范专业特色,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教学技 能大赛、 “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生物科学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在 100%。 2.毕业生发展情况 生物科学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共 110 人,81 人报考研究生,70 人通过国家 线,53 人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报考率 73.63%,考研过线率 86.42%,考研录取率 65.43%,另有 8 人考取公务员等机关事业单位,其他人进入相关单位工作。 3.就业单位满意率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达 到 100%上。 4.在校生获奖情况 近五年,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22 篇,在“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 3 次;5 篇毕业论文被评为“山 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18 年 10 月,2016 级生物科学专业 13 名学生参加第 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大赛” ,获特等奖 1 项, 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7 项; “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山东省生物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7 项, 三等奖 1 项。2018 年 10 月,4 名学生参加第八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类教学技 能大赛,获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共有毕业生 110 人,其中 81 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 53 人,考研 录取率占全部毕业生的 48.2%,部分同学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8 人考取公务员 等机关事业单位,其他人进入生物科学类相关单位或生物科技类企业、教育培训 615 机构。 图 4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近两年考研录取率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高 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以及基因、蛋白为基础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将在本世纪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 使得生物科学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加之环境与资源的社会需求, 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生物科学支持人才需求中合成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信息生物学、后基因组科学等人才需求旺盛。 因此,应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 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 然要求。一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二是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三是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四是培养体系的系统性。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师范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强 生物科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 富有创新意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乐教适教的未来 基础教育人才。目前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的面向沂蒙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 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师范特色和地方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措施:组织专家老师进行讨论研究,并对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重新进 行修订。加强师范生基本素质培养和沂蒙精神教育,明确培养富有创新意识与教 616 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未来基础教育人才。 2.实践教学条件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生物科学培养目标也提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目 前我院专业实验室应用面积、仪器设备老化、搬迁损耗等,不能充分满足现有实 践教学课程,缺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策措施:努力建好生物学实验中心及实习基地,加大科研实验室对学生开 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实 验室面积,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培养生物科学相关的科研、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 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我院教学、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缺乏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尚 未成熟。 对策措施:强化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两个基础,明确教学、科研团队意 识,通过引进和培养带头人,凝练学科方向,搭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引导教师 妥善处理学术研究与本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水平和培养 质量。 617 专业七十六:生物技术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具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 位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指导或生产实践,能够适应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 格,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 素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 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 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规格与要求 系统掌握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 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 程、生化分离与分析等生物技术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生物工程相关原理。初步 掌握生物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生物技术相关问 题的能力。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创新意 识、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能力规格与要求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 力。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和 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沟 通交流、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 理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能力,具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具 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618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于 2001 年,2002 年开始招生,是我校较早设置的本科专 业之一,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 2.在校生规模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 213 名。 3.专业优势 (1)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2)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3)具有较好的学科平台和完善的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保障。 (4)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4.课程设置情况 2017 年修订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为 2596 学时(+22 周实 习、实训) ,总学分为 159。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 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 白质工程与酶工程等。本着“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主干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强 化实践环节”的原则,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三类。集 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 等。 5.优质课程 生物技术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4 门,校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及双语教学 示范课程 10 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1 门,校级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4 门,校 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3 门,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区 1 个, “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被立 项为省级教改项目。 6.创新创业教育 近三年,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参加学生数 达 860 多人次。近三年,13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经费立项,其 中国家级立项 6 项,校级 7 项。 619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 表 1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83.5 92 生均值(元) 4304 4319 2.教学设备 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国家级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生物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教学、实验场所充足,有 17 口多媒体教室、15 口实验室,为创新创 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 表 2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754 38866 2018 778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器 设备生均值(元) 24 1127 36525 3.教学队伍建设 2018 年,本专业新进高水平教师 3 人,5 名教师参加了翻转课堂及慕课培 训,1 名教师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学能手一等奖,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和学 术会议,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翠娟、曲元刚、王莹、廉玉姬、闫丽 等老师在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表 3 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年度 总 人 数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 聘 教 师 总 人 数 2017 46 9 17 26 14 0 20 15 11 11 2 2018 23 6 9 17 6 2 10 8 3 5 2 620 4.实习实践基地 表4 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实习场所一览表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2800 14.4 730 37629 6 13 2018 2800 13.2 778 35399 6 21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生物技术专业在推行教学听课制度的同时,不 断完善教研活动制度,加强教师间教学方法研究与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立项 研究,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参会交流的机会,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效率。积极推进网络教学,提高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实施“一主线三阶段三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研究创新 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领 域的工作。三阶段、三层次、多方向与学校实施的“一二三四”融入式协同性多 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 “三阶段”是将四年的本科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在第 一学年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生物学基础技能训练实验课,夯实基础,训练技能; 在第二、三学年开设强化实验、实践、研究等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培 养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技能。 “三层次”之第一层次是基础技能培养,用一年时 间完成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基础技能训练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基本 的操作技能,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第二层次是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培养,在第 二、三学年完成生物技术专业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技能训练,形成专业技术 应用能力;第三层次是研究创新技能培养,在第三、四学年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专 业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毕业实践、 实习、各类竞赛,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多方向”是针对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进行分流培养。 具体做法是自从学生入学以后学院就配备专业导师,每个老师负责不超过 5 个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前三个学期主要是基础知识储备。从第四学期开始,由导 师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实验室跟随老师进行专业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21 然后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让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 思维和创新能力。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 创业项目增加了学生对生物技术前沿知识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申请项目的步骤和 方法;通过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强化了科研素养。总之,学生通过上述培养模式的训练,不但具备了扎实的理论 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2.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 以“产”为方向,以“学”为平台,以“研”为纽带,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通 过一批特色实验项目把产业需求、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培 养应用型、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教育模式。2018 年,产学研合 作基地已达 16 处,其中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 8 处:山东锦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 任公司、山东益膳房集团有限公司、临沂同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洲工 生物科技、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三益农业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五、培养质量 1.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通过教师创新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 养不断加强。学院实施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科研训练,科研素质 有了很大提高。三年来,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 8 篇;分别在第六届山东大学生生 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第十五届“挑战杯”海尔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第三届全国大学 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 30 多人次。 2.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参加企业生产实训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企业的运作流程;通过与成 功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学生亲耳聆听了企业家们令人激动的创业经历和经验,提 升了创业意识,激发了创业激情。 3.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奠定了学生们“厚基础、宽视野”的 知识和能力素质,多样化的学科专业课程为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提供了条件,保障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622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2018 届共有毕业生 38 人,其中 17 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 10 人,考研率 为 26.32%,大多数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 985、 211 知名高校。多数同学从事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作, 另有部分同学考取了中学教师。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对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旺盛。 我国生物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无论生物技术研究人 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人才都严重不足,未来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 生物技术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两个阶段,其中基因 工程为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重大 问题开辟广阔的前景,是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 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今后应加强生物医药方向的教师引进和人才质量培养,更 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仍需加强。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较强,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业实验室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3)缺乏校内实习基地。有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开展,如组织培养和 食用菌栽培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没有跟上,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课程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努力建好生物学实验中心及实习基地,加大科研实验室对生物技术专 业学生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一 些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习实训,提高实践能力。 (2)进一步总结学院多年来积累的考研辅导经验,充分整合教师资源和学 习资源,组建考研辅导班,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 研究生录取率。 623 (3)借助于学校对课程改革项目的支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进一步增加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增加生物技术下游技术课程的开设门数。 (4)充分利用网络、微信、QQ 群、报纸等各种媒体,进一步扩大招生宣传, 让更多考生了解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报考率、报到率。 (5)新落成的实验科技大楼部分实验室需要进一步整合、完善、规划、落 实和使用,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6)加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人才引进力度,聘请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 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 624 专业七十七: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 的基本训练,适应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需要,能够在相关科研机构,或在 食品流通、加工、进出口、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检验检疫等部门从事食品 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与销售、科学研究以及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有 关的技术、管理和策划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 格,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 素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国际视野。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 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 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 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2)知识规格与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需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 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食品生物 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程原理等专业知识和基 本技能。 初步掌握食品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食品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 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相关问题。掌握与食品工程有关 的食品加工、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实 践课程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食品工程领域中理论与技术的发 展趋势。 了解食品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创新 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3)能力规格与要求 具备查阅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终身学习、自主发展 625 的能力。具备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 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 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一定 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跨 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 2004 年,2005 年开始面向省内招生,2007 年开 始面向全国招生,2012 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4 年被评为校级校企共建专 业。通过十多年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取得很大进步。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 153 人。 3.课程体系 2017 年,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更加符合国家 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2018 年度仍然沿用 2017 此新版培养方案,培养方 案总学时为 2464 学时+35 周,总学分为 167 学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食品 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 艺学导论、食品营养学、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 设计、食品安全评价与控制;专业选修课程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交叉型三个模 块,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多样化培养。同时加大了实验实践环节比例(实验实 践课程总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 34.06%),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 养。 4.优质课程 专业现有《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有《生物化学》 《乳及乳制品工艺学》2 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食品化学》、 《食品分析与检 测》等 5 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新获批两项校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 《食品分析与检测》 、 《粮油食品工艺学》,3 项校级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食 品营养学》 、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分析与检测》 。 626 5.创新创业教育 (1)加强实验实践条件建设 2018 年,专业新增郯城美时莲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益膳房集团有限公司、山 东天同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学实习基地 8 个,校外实习基地已有 19 处。同时完善对科技大楼 1604 食品加工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新增设科 研实验室一口,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 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近三年,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培训,参加学生数 达 800 多人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 2018 年本专业有 7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其中 2 项获批国家级,专业学生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 级二等奖。 (3)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组成创新创业记者团,对学校、学院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实时动态报道, 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浓厚学院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短信平台、创新创业贴吧、创新创业 QQ 群、微信群等平台,使广大学生及 时了解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表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84.8 89.8 生均值(元) 5506 5869 2.教学设备投入情况 表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290 18831 2018 360 23529 627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元) 70 4575 3.教师队伍建设 2017 到 2018 年,本专业新进高水平博士 2 人、“天山学者”高层次人才 1 人。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和学术会议,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魏 东、彭善丽等老师在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表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总 人 数 年度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外聘 教师 总人 数 2017 13 2 3 9 4 0 3 6 4 10 2 2018 16 3 3 12 4 0 3 7 6 13 2 4.实习基地建设 在原有山东盛能乳业集团、金锣集团、山东行政总厨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沂 蒙绿茶业有限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山东益膳房集团有限公司、郯 城美时莲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天同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回头客食品有限公司、费 县迦南菌业有限公司、临沂星期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东锦鸿源生态农业有限 责任公司、临沂同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 8 处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学实习基 地。 表4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835 5.4 292 18961 5 11 2018 985 6.4 362 23660 5 19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推行教学听课制度的同 时,不断完善教研活动制度,加强教师间教学方法研究与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 学立项研究,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参会交流的机会。积极推进网络教学, 目前已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学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建立、校园网的全 面覆盖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有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保障。 628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专业面向领域构建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 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出口”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质量标准,以此规范教育 教学过程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2.强化“双证课程体系”培养,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证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与职业 技能教育融会贯通,使毕业生具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 质,拓宽了就业渠道。 3.以“双平台”为依托,加强“产学研”结合 以学校和企业为双平台,构建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够解决生产 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视 基础知识体系及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实施递进式能力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年级知识与能力培养差异,构建一年级通识教育、二年级专业基础 教育、三四年级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并进的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注重不同能 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实施连续的实验实践教学 本专业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从大二到大四每年都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了贯穿本科培养全过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使本专业 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在 90% 以上。 2.就业单位满意率 629 社会各界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达 到 100%。 3.在校生获奖情况 学院实施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科研训练,科研素质有了很大 提高。2018 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 20 余人次:获第二届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一项,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 大赛国家二等奖一项,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北部赛区一等奖一 项,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第十九届山东省大学生 科技节食品安全与创新大赛二等奖两项。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8 届毕业生共 37 人,考研 录取 8 人,研究生录取率为 21.6%,其余同学主要就业去向是食品生产企业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100%,就业专业对口率在 90%以上。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来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 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食品相关领域认知水平的提 高,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食品安全风险增大,使得对食品 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检验检测技术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食品安全与营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这些新趋势和新特征,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 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能将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 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 改革的形势下,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提 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学科平台建设水平不高、专业实验教学场地设备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2)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630 (3)高层次科研项目数量偏少。 (4)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完善实验平台建设。力争三年内在实验室规模、设备条件、管理运行 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一个高层人才培养的基 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窗口。2018 年申报了一批仪器设备正陆续到位,新建一 口专业实验室正逐步完善。 (2)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经验丰富、业务能 力强、科研经验丰富和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团队,培养出在本地区有影响的 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专业建设骨干。 (3)与相关企业深度联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横向联合项目上已有突 破,在下一个建设周期,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拟由点到线到面,开展与本地 区及周边地区的广泛联系和联合。新增设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631 专业七十八:园林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与管理养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 计、园林施工与管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在城市建设、林业等部门和相 关企业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和 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需求的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遵纪守 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 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 力。 ②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 身体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①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 环境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可运用它对相关 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②自然科学方面: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需园林规划设计、园 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的基 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 ③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包 括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学、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图纸绘制技能、工 程测量等。 ④专业知识与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林设计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 程、园林植物、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绘画及风景园林表 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盆景艺术等方面 632 的基本训练,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各类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材料进行艺 术设计, 具有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施工建设、园林植物繁殖、栽培与养 护、商品花卉生产与管理、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能力。 ⑤专业标准和行业法规:了解本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3)能力结构要求 ①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达到规定的外语、计算机等级要 求。 ②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 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③具有城乡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繁 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 发展动态。 ⑤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园林专业创建于 2003 年并于当年秋季开始第一届本科招生,2004 年,园林高职本科开始招生,2009 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被山东省林业厅 列为重点学科,2013 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4 年又增加了“3+2”五年 制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目前园林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 375 人,其中普通本 科生 117 人。 2.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1)课程设置 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三大类, 总学时 2576 学时,总学分 157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包含通识必修(共 17 门课 程,37 学分,672 学时)和通识选修(160 学时,10 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含学 科基础课程(8 门课程,496 学时,23.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5 门课程,832 学时,42.5 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18 门课程,416 学时,选修 20 学分) 。专业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计、园林 植物遗传育种、园林工程、园林植物保护学等;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 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园林美术实习、园林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 633 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总学分 24 学分。2018 年 7 月对园林专业培养方案进行 部分修改,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32 学时)取消,另开设《园林工程 项目管理》 (32 学时) 。为了与授课内容相吻合,将《园林植物实习》改为《园林 植物综合实习》,学时未变。此外,为了符合课程授课的先后顺序,将《园林植 物综合实习》由第 2 学期改为第 4 学期。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及实践课程设置见表 1。 表 1 园林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必修课 总 门 数 总学 时 总 学 分 64 2576 +22W 157 学 分 学 分 占 比 (% ) 实践教 学环节 学 分 学 占 分 比 (% ) 30 19 24 选修课 门 数 学时 学时 占比 (%) 学 分 学 分 占 比 (%) 40 2000 +22W 78 127 81 门 数 24 学 时 学 时 占 比 (%) 576 22 15 (2)创新创业教育 2017-2018 年,园林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青杯”心艺人生 全国高校艺 术与设计作品展评和第四届临沂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见表 2) ; 2016 级程凯龙、李元雪、李静等 20 余名学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取得 可喜成果(见表 3)。2014 级 38 人参加园林行业技能培训鉴定,顺利获得农作物 植保员等相关行业证书。 表 2 园林专业 2017-2018 学年参加比赛获奖统计 学生姓名 李翠萍等 14 人 魏僮 刘晶晶等 2 人 陈月 项目名称 “国青杯”心艺人生 全国高校艺 术与设计作品展评 “国青杯”心艺人生 全国高校艺 术与设计作品展评 “国青杯”心艺人生 全国高校艺 术与设计作品展评 第四届临沂大学“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 634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指导教师 2 2017.12 刘敏 2 2017.12 刘敏 3 2017.12 刘敏 一等奖 2018.6 朱文莉 表 3 园林专业 2017-2018 学年创新创业教育训练项目一览表 主持人 项目名称 级别 时间 指导教师 孙燕妮 金银花叶片光合效率对土壤极端干旱的响应 一般 2018 郎莹 程凯龙 白花蛇舌草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研究 一般 2018 王瑞霞 李元雪 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内部磷酸酶 活性的影响 一般 2018 张广娜 李静 外源 ABA 及 NDAG 处理对番茄花药发育的影响 重点 2018 戴圣杰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园林专业教学经费来源包括教学运行经费、学校教学建设专项经费等。经费 主要用于支持专业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学生毕 业论文设计等项目。近 3 年教学经费投入见表 4、表 5。 表 4 园林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45.6 49.7 生均值(元) 3650 4250 2.教学设备 学校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语音室、体育设施、校园网等教学设备和教 学场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各类教学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性能优良,运行良好,组合优化,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实验、科研及社会服务需 求。 表 5 园林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54.9 3480 2018 162.5 354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 (元) 7.6 64 3.教师队伍建设 2017-2018 学年园林专业共外派教师培训 3 人次,参加学术会议 5 人次,新 635 进博士学位教师 2 人,新晋特聘教授 2 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园林专 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见表 6。 表 6 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年度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018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双师双 能型教 师人数 博士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16 6 7 4 4 6 2 3 5 6 10 19 9 7 6 3 10 1 4 7 7 10 4.教学场所 目前,园林专业设有园林工程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设计机房) 、 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植物遗传学实验室共 6 个,仪器设 备总值达近 490 万元。固定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5 个。教学场所基本满足 教学、实验和实践的需求。 5.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本专业主要建立以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绿化工程为代表的校内实训基地和 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 年与临沂天人景观设计院合作成立临沂大 学美丽乡村研究所,为学生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与临沂塔山林场合作共 建学生植物教学实习基地,新增临沂大洼植物教学实习基地,园林专业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情况见表 7。 表 7 园林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 室设备值 (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 场所 数量 2017 806.02 1.7 154.9 3480 6 5 2018 806.02 1.6 268.57 3520 6 6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园林专业授课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学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建立、校园网 的全面覆盖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有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保障,2017-2018 学年,园 林专业全部课程上网,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第一步,部分教师实现 网络平台在线交流、答疑、课程安排等。 636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依靠和调动专业社会服务优势,丰富和补充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园林专业立足本院服务社会,为企业提供景观设计、苗圃建植、苗木栽培与 养护等社会服务,开展苗木繁育、植物应用等新技术开发和服务,这些成果被深 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和补充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拓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 园林专业目前已经在白塘生态植物园、苏州园林、临沂市园林局等多个实习 基地的基础上,与中国美院临沂分院、临沂天人景观设计院合作成立美丽乡村规 划研究院,新建了临沂塔山林场植物教学实习基地、临沂大洼植物实习基地,临 沂丰玲园艺盆景教学实习基地。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与校外园林公司、企业、 设计院联系,开辟新的实习基地 2-3 个,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加强实践化训练 提供外延平台。 2.教学管理 园林专业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 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各项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避免工作中的 盲目性和随意性。 3.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 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在学校“质量立校”的总体指导方针下园 林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途径。2017-2018 年,园林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学校教学 质量工程项目,其中有 2 门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项目、1 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同时园林专业继续完善和修订培养方案,并最终定稿形成 2018 版培养方 案,明确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 4.培养特色 (1)产学研结合,注重专业应用性特点,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培养园林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业。 637 五、培养质量 2018 年, 毕业生 28 人,计算机初级通过率为 100%,毕业生体育合格率 100%, 毕业率 96.43%,初次就业率 96.43%。有 16 人报考研究生,10 人被录取,学生 主要就业的领域见表 8。据统计,2018 届毕业生约 39%进入绿化施工、养护、工 程管理等公司或企业从事园林工程工作,约 7%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约 36%的考取 研究生,另外约 18%的学生进入其他行业,就业对口率 93%。 表 8 园林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统计 学生就业领域 考研 设计 园林相关公司企业 其它 就业人数比例% 36 7 39 18 学院对 2018 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园林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 和团队精神认可率达到了 91%以上;对沟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认可率在 92%;对 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认可率在 87%。90%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园林专业学生思想端正,敬业精神强,工作积极认 真,踏实肯干,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业务快,工作适应能力强,真正体现了 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的良好校风。另 外,从 2018 年招生情况看,考生就读园林专业的意愿比较强。2018 年本科计划 招生 30 人,实际录取 30 人,报到 30 人,学生录取率和报到率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行业需求领域广,数量大,这为学生就 业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 届园林专业学生 49%进入园林相关行业如城市园林 绿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 部门机构就业,36%学生继续攻读园林或相关专业硕士生,另有 6%的学生进入其 他行业或自行创业。学院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及时跟踪、指导和反馈,针对自 主创业的学生给予指导和支持。据学院毕业生反馈信息,2013 级毕业生华雪进 入南京报业传媒做设计工作,工作能力得到了单位的肯定,2013 级毕业生肖桂 花自主创业,成立教育培训机构,业绩喜人。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 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638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 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 “景观牌”、 “生态 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 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 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 贴近人。因此园林产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加园林绿化科研、教育的投 入,促进行业科学技术和职工素质水平提高,增加发展后劲。园林工程的竞争背 后,实际上是园林人才的竞争。园林施工企业需要的就是既具有专业职称又具备 丰富实践经验的全面型人才。 2.发展建议 (1)继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内修、外培及外引,建立一支认真负 责、团结协作、勤于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继续强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建设校外高质量实践基地和实 习基地建设,加强和临沂园博园、山东天人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沟通,了 解企业的需求,努力搭建校企双赢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有力条件。 (3)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园林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体系。 八、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 ①高职称教师数偏少。 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2)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①实验室面积不足以支撑逐渐壮大的办学规模。 ②设备老化需要更新。 二、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实施“培育工程” 。 (2)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开展博士工程,引进高水平博士。 639 2.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 (1)通过为地方和企业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等,增加横向科研立项。 (2)发挥专业师资优势,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争取纵向科研立项。 (3)积极申报实验室、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640 专业七十九:园林(高职)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 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 园林植物与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花卉等部 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乡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园林植物栽培、繁育与养护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 (1)素质结构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 有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开阔的国 际视野,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 能力;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 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查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 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2)知识结构要求 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植物、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 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园林建设的国 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园林建设政策、法规。具有基本的英语读、写、译能 力,能查阅、收集和处理园林相关的国内外资料与信息的能力;具备独立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及时捕捉园林前沿技术,了解新技术、新品种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3)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基本景观设计手绘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掌握园林植物繁育、 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基 本技能;具有园林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掌握插花和盆景制作的基本技能。 641 二、培养能力 1.专业基本情况 临沂大学园林专业创建于 2003 年并于当年秋季开始第一届本科招生,2004 年园林高职本科开始招生,2009 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被山东省林业厅列 为重点学科,2013 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4 年又增加了“3+2”五年制 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目前园林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 375 人,其中高职本科 生 171 人。 2.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1)课程设置 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总 学时 2584+22W 学时,总学分 158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包含通识必修(共 17 门课 程,37 学分,672 学时)和通识选修(160 学时,10 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含专 业基础课程(9 门课程,512 学时,24.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6 门课程,824 学时,42.5 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17 门课程,416 学时,20 学分)。专业核心 课程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 建筑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工程、园林植物保护学等;主要集中性实践教 学环节有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 创业实践等,共 24 学分。2018 年 7 月对园林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将《园 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32 学时)取消,另开设《园林工程项目管理》(32 学 时)。为了与授课内容相吻合,将《园林植物实习》改为《园林植物综合实习》 , 学时未变。此外,为了符合课程授课的先后顺序,将《园林植物综合实习》由第 2 学期改为第 4 学期。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见 表 1。 表 1 园林专业(高职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学时 学时 占比 (% ) 学 分 学分 占比 (% ) 门 数 学 时 学时 占比 (% ) 学 分 学分 占比 (% ) 实践教学 环节 学分 学 占比 分 (% ) 2008 +22W 77.8 128 81.0 23 576 22.0 30 19.0 24 必修课 总 门 数 总 学 时 总 学 分 67 2584 +22W 158 门 数 50 选修课 15.2 (2)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中共临沂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 , 园林专业广开思路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渠道,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642 2017 年,园林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园冶杯”大学生竞赛和“国青杯”心艺人 生 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2017 级程亚男、王叶群等 10 余名学获批国 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取得可喜成果(见表 2)。2013 级 103 人参加园 林行业技能培训鉴定,顺利获得农作物植保员等相关行业证书。 表 2 园林专业 2017-2018 学年参加比赛获奖统计 学生姓名 刘文杰等 8 人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指导教师 3 2017.12 刘敏 “国青杯”心艺人生 全国高校 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 表 3 园林专业 2017-2018 学年创新创业教育训练项目一览表 主持人 项目名称 级别 时间 指导教师 程亚男 山胡椒在鲁南地区的生长性状研究 一般 2018 谢东锋 王叶群 基于 RAPD 的 MCID 法快速鉴定青花菜品种 重点 2018 曹雪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园林专业将经费充分用于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工作, 经费来源包括教学运行经费、学校教学建设专项经费等。经费主要用于支持专业 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项目。 近 3 年教学经费投入见表 4。 表 4 园林专业(高职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61.6 62.8 生均值(元) 3650 3670 2.教学设备 学校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语音室、体育设施、校园网等教学设备和教 学场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各类教学设备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性能优良,运行良好,组合优化,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实验、科研及社会服务需 求。 643 表 5 园林专业(高职本科)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154.9 3480 2018 162.5 3544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值(万元) 2018 年新增教学仪 器设备生均值 (元) 7.6 64 3.教师队伍建设 2017-2018 学年园林专业共外派教师培训 3 人次,参加学术会议 5 人次,新 进博士学位教师 2 人,新晋特聘教授 2 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园林专 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见表 6。 表 6 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年度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018 学位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讲 师 56 岁 以上 4555 3645 36 岁 以下 双师双 能型教 师人数 博士 硕士 教 授 副 教 授 16 6 7 4 4 6 2 3 5 6 10 19 9 7 6 3 10 1 4 7 7 10 4.教学场所 目前,园林专业设有园林工程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设计机房) 、 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植物遗传学实验室共 6 个,仪器设 备总值达近 490 万元。固定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5 个。教学场所基本满足 教学、实验和实践的需求。 5.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本专业主要建立以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绿化工程为代表的校内实训基地和 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 年与临沂天人景观设计院合作成立临沂大 学美丽乡村研究所,为学生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与临沂塔山林场合作成 立学生植物教学实习基地,新增临沂大洼植物教学实习基地。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园林专业授课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学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建立、校园网 的全面覆盖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有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保障,2017-2018 学年,园 林专业全部课程上网,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第一步,部分教师实现 网络平台在线交流、答疑、课程安排等。 644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依靠和调动专业社会服务优势,丰富和补充本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园林专业立足本院服务社会,为企业提供景观设计、苗圃建植、苗木栽培与 养护等社会服务,开展苗木繁育、植物应用等新技术开发和服务,这些成果被深 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和补充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表 7 园林专业(高职本科)教学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面 积(㎡) 生均实验室 面积(㎡) 实验室设备 总值(万 元) 生均实验室 设备值 (元) 实训 场所 数量 实习 场所 数量 2017 806.02 1.7 154.9 3480 6 5 2018 806.02 1.6 268.57 3520 6 6 (2)拓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 园林专业目前已经在白塘生态植物园、苏州园林、临沂市园林局等多个实习 基地的基础上,与中国美院临沂分院、临沂天人景观设计院合作成立美丽乡村规 划研究院,新建了临沂塔山林场植物教学实习基地、临沂大洼植物实习基地,临 沂丰玲园艺盆景教学实习基地。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与校外园林公司、企业、 设计院联系,开辟新的实习基地 2-3 个,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加强实践化训练 提供外延平台。 2.教学管理 园林专业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 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各项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避免工作中的 盲目性和随意性。 3.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 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在学校“质量立校”的总体指导方针下园 林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途径。2017-2018 年,园林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学校教学 质量工程项目,其中有 2 门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项目、1 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同时园林专业继续完善和修订培养方案,并最终定稿形成 2018 版培养方 案,明确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标准。 4.培养特色 1.产学研结合,注重专业应用性特点,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645 能力。 2.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培养园林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业。 五、培养质量 2018 年, 毕业生 40 人,计算机初级通过率为 100%,毕业生体育合格率 100%, 毕业率 100%,初次就业率 95.7%。有 15 人报考研究生,4 人被录取,学生主要 就业的领域见表 8。据统计,2017 届毕业生约 80%进入绿化施工、养护、工程管 理等公司或企业从事园林工程工作,约 10%的考取研究生,另外约 10%的学生进 入其他行业,就业对口率 90%。 表 8 园林专业(高职本科)学生就业领域统计 学生就业领域 考研 设计 园林相关公司企业 其它 就业人数比例% 10 0 80 10 学院对 2018 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园林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 和团队精神认可率达到了 93%以上;对沟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认可率在 91%;对 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认可率在 82%。88%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园林专业学生思想端正,敬业精神强,工作积极认 真,踏实肯干,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业务快,工作适应能力强,真正体现了 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的良好校风。 另外,从 2018 年招生情况看,考生就读园林专业的意愿比较强。2018 年高 职本科计划招生 40 人,实际录取 40 人,报到 40 人,学生录取率和报到率均为 100%。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行业需求领域广,数量大,这为学生就 业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 届园林专业学生 80%进入园林相关行业如城市园林 绿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 部门机构就业,10%学生继续攻读园林或相关专业硕士生,另有 10%的学生进入其 他行业或自行创业。学院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及时跟踪、指导和反馈,针对自 主创业的学生给予指导和支持。 646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1.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旅游度假村 新建、企业基建、高效新建、搬迁、房地产开发档次迅速提升等,都已成为园林 绿化行业新的增长点,园林景观、城市生态、城乡环境的绿化美化也是国家建设 的重中之重。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 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因此,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 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 园林专业人才急显迫切。 2.发展建议 (1)继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内修、外培及外引,建立一支认真负 责、团结协作、勤于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已有的实习实践条件的基础上,加强与行 业相关企业联系,引进社会资源,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 (3)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顺应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尤其要 加强对园林类专业植物知识、文化气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八、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 ①企业导师数量不足,高职称教师数偏少。 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2)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①实验室面积不足以支撑逐渐壮大的办学规模。 ②设备老化需要更新。 2.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聘任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为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继续实 施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工程,与各高校联系,引进高水平博士或硕士。 647 (2)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 通过为地方和企业开展项目研发、技术攻关等,增加横向科研立项; (2)发 挥专业师资优势,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争取纵向科研立项;积极申报 实验室、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648 专业八十:动物医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2017-2018年度动物医学专业招生以专升本科层次为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 介绍参照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 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动物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畜牧 兽医局、养殖公司、兽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生产、疾病防治、畜牧行业 研发与管理等相关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专业提升素质的应用 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接受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等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动物保健、动 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生命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致病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 (3)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 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的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动物医学的 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5)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兽医防疫检疫、环境保护、 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 究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 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应用。 649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 生,是我校较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 动物医学专业办学层次目前有高职本科、专升本、3+4贯通培养(与临沂农 业学校联合)、校企合作四个层次,其中2018年新增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2.在校生规模 现有在校生360人,其中2018年专升本科招生80人。 3.课程设置情况 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学制为2年,学科门类为农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综合化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 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传染病学、 生物统计学等。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 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具体课程设置情况见附件表1。 表1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必修课 总 门 数 总 学 时 总 学 分 26 928+ 70 选修课 实践教学环节 门 数 学 时 学 时 占 比 学 分 学 分 占 比 门 数 学 时 学 时 占 比 学 分 学 分 占 比 学 时 学时 占比 学 分 学 分 占 比 13 528 56.9 28.5 40.7 13 400 43.1 21.5 30.7 16 16 周 20 28.6 16 周 周 4.优质课程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动物解剖学、 中兽医学、动物外科学、动物生产概论等。 5.创新创业教育 (1)加强宣传力度,拓宽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组成创 新创业记者团,对学校、学院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时动态进行报道,让广大学 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院在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增强学院创新创业 的氛围。各班学生增设了短信平台、创新创业贴吧、创新创业QQ群、创新创业教 育人人首页等信息平台,还在各个班级增设创新创业委员,都是旨在拓宽信息发 布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2)建立专业品牌,强化基地建设,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经与山 东龙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金锣集团、兰山区白沙埠众合牧业公司、临沂金堂商 贸有限公司、临沂龙吟庄园沂蒙黑山羊养殖场、江泉农牧产业园等企业友好协商, 650 学院在当地挂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同学参与实践。学院的举措大大鼓 励了广大同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团队越来越多。 (3)注重引导培训,指导实地调研,组织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在 校发表论文5篇,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2项,一般项目 1项。省级技能大赛获奖4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动物医学专业将经费充分用于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和教 学工作,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教学运行经费、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经费、学 校教学建设专项经费等。学院在经费使用中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为专业理论、实 验实习、实践教学、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了充分的经费支持。动物医学专业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表附件表2。 表2 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17 2018 经费总额(万元) 86 98 生均值(元) 7679 7000 2.教学设备 本专业现有临床兽医、预防兽医、基础兽医和营养与饲料分析4口实验室, 本专业仪器设备品质优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数量充足,质量可靠,性能优 良,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需求,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进一 步深造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满足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教学设备统计情况见表3。 表 3 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设备统计表 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元) 2017 648.00 53115 2018 722.00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值(万 元) 2018 年新增教学 仪器设备生均值 (元) 74 1456 54571 3.教师队伍 动物医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占50%;讲师 15人,占45%。博士22人,硕士8人,学士4人,硕博比为88%,其中在职攻读博士 学位的教师3人,在职做博士后的教师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 651 例逐年提高。成功引进“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一人。具体教师队伍情况见表4。 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 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 西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农业 大学等国内外院校,均为动物医学或相关专业。 表4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专任教师 职称结构 年度 总人 数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教 授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56 岁 46-55 岁 36-45 岁 ≤35 岁 双师 双能 型教 师 兼职 教师 总人 数 2017 29 7 9 17 8 5 8 7 9 16 3 2018 34 8 9 22 8 5 8 8 13 17 3 4.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目前,建有校内专业实验室4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动物疫病抗体检测中心, 饲料营养分析实验室),其中饲料营养分析实验室所在的营养资源分析与检测实 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临沂龙盛农牧集团有限 公司、金锣集团、兰山区白沙埠众合牧业公司、临沂金堂商贸有限公司、临沂龙 吟庄园沂蒙黑山羊养殖场、江泉农牧产业园,以上实训基地均在30公里范围内, 方便学生参与生产一线技术培养与锻炼。实验实训场所情况见表5。 表5 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情况 年度 实验室总 面积 (㎡) 生均实验 室面积 (㎡) 实验室设备总 值(万元) 生均实验室设 备值(元) 实训场 所数量 实习场 所数量 2017 720 5.90 660 54098 6 10 2018 720 5.14 686 49000 8 12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专业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室。 校园网络作为全校的网络基础平台,为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及各项事务提 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与保障。数字化校园工程已建设完成,目前在校园网 上运行的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数字图书馆系统等。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全面开通,可为学生提供教学相关资料,开展线上交流。 652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强化“双证课程体系”培养,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临沂大学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证课程体系”, 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临沂大学站(农业-199号)”为平台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双证课程体系”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会贯通, 使毕业生具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拓宽了就业范围。 2.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动物医学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出 口”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质量标准,以此规范教育教学过程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对动物医学教学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全面审核、修订,重点突出考研、生 产领域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 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合作办学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多年来,动物医学专业重视基础知 识体系及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与韩国江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 农科院、金锣集团、六和集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合 作关系,不定期选派学生去学习深造。 五、培养质量 1.毕业生就业率 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科)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2.就业专业对口率 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科)2018届毕业生90%以上在本专业相关领域继续学 习或工作。 3.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止2018年10月底,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科)2018届毕业生62人,就业率 100%,其中53人报考研究生,46人通过国家线,录取43人,就业19人。 4.就业单位满意率 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满意率100%。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动物医学专业针对多层次办学的实际状况,结合行业和社会对专业人才不同 653 类别的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愿望,因“人”制宜,提出了切合实际需要的不同 的培养规格,并有所侧重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如专升本学生侧重于专业素质提 升能力的培养,高职本侧重于专业工作思想和技能的培养,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对于动物医学本科(专升本)学生选择考研为主要就业途径的实际情况,加强专 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强化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毕业生学风正、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就业竞争能力突出。学生积极遵守用 人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应用能力强,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在短时间里 能够适应工作环境;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地提出设 想实际进行技术革新,工作效率高;与同学或同事能够友好相处,乐于助人,获 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美誉度都在95% 以上,相关行业先优企业为本专业大学生设立不同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其它 奖励,如龙盛班、新希望六和“英才班”等。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如今,动物医学的研究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畜牧业,而是像藤蔓植物一样伸张 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及食品卫生、 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等诸多领域。 1.就业渠道的拓展使得就业环境越来越好 原来动物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去基层的单位具体从事兽医方面的工作,现 在更多的是在大城市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或者是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这方面。而 且这个专业在国外就业形势非常好,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去国外留学或是就业。 2.专业研究领域的扩展给动物医学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动物医学的基本任务已经发展为有效地防治畜禽、伴 侣动物、医学实验以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带 动宠物医疗保健行业热起来,社会的巨大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 3.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 现代农业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社会上对农业认知发生变 化,大家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学农就是种地”,农学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 观念,开始了“新农业”的发展。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在当前国家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我专业在内涵建设、国际 化合作办学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供给侧改革和畜牧业现代化 654 发展变化,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便更好的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学生报考率不高是本专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这也是全国动物医学专业 共有的困境,为了更好的解决国家和行业需求日益扩大和学生报考少之间产生的 对立矛盾,建议在招生政策上予以倾斜政策。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师资队伍虽然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但其总体水平与建设高水平 创新创业型的目标定位仍有一定差距;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性紧缺现象仍然存在; 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措施主要有: (1)积极发展在职教师,安排青年教师到生产单位做访问技师,着力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 聘请生产单位里的高级畜牧师、兽医师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承担实践教学课程,定期开展专业专题讲座 。 (2)继续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调整师资结构,特别是年龄和学科比 例。注重新进教师的培养,开展“一对一,师带徒”的指导,经过5年的时间, 培养成合格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规定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工 程实践。 (3)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对专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提高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拓宽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到 国内外进修或培训。 2.继续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探索成果培育和转化 目前,专业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缺乏影响面大、辐射面广的标志性改革和研究成果。在教育研究及改革成果 培育和转化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 (1)引进学科带头人,强化学科团队的建设,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 力度。 (2)开展教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参加行业实践,从生产中凝练学科发展方 向和教学改革方向。 (3)广泛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学术活动。 (4)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和改革项目. (5)做好成果的转化和深化提高工作,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 655 究和改革成果,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展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这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 环节,办出学校特色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优秀创业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 重要基础。 (1)建设校内临床兽医、基础兽医和预防兽医三个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2)继续完善动物疾病诊治和抗体检测、饲料分析和营养监测科研、服务 平台。 (3)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利用率,形成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 会服务和培训等需求的实习基地群。 (4)继续完善以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两大平台的实习实训体系, 编制一套专业系列实习实训指导教材。 (5)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 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6)利用各种虚拟仿真系统,提高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 6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