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5).pdf

时光停在你眼里╮1 页 158.327 KB下载文档
20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5).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5).pdf

19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 2020-05-22 14:05:45 一、 概述 本人是17级计算机系同学,有幸能参加19秋的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因为CSC的缘故,被禁足在了新加坡 本地,所以没有机会去马泰游玩,不过在本地的生活也是很惬意的。 二、 生活 a) 住 据说NOC的同志因为学校NUS宿舍装修种种原 因不能住在校内,于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住在离学校有一些距离的MDIS,需要早上坐大概半小时的车到NUS校区。楼下有一个食阁,但 是周末几乎不开,幸好附近步行一刻钟处有一个社区的食阁,周末能去吃。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都还算方便,不过刚到寝室的时候, 还是不免一阵吐槽,毕竟大家都是抱着体验单人间的生活入住的hhh。 新加坡无尽的夏日还是让人头疼的,虽然可以一直穿凉鞋短袖也 很爽。不过长袖几乎是必备的东西,因为室内的空调温度相当的低,比如Science Lib。 这里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 大。但这确实是个多元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并完全不用顾虑歧视种种问题。 b) 食 食物开销是除了住宿以外的大 头。新加坡的食物很多样,但算不上太好吃,惊艳者甚少。作为学生,最常接触的是食阁,几乎NUS校区每个片区都有一个,里面囊 括了各个地方的食物,西餐、杂菜饭、海南鸡米饭、叉烧面、日料是几乎每个食阁都有的东西。不过水准价格皆参差不齐。全校最好的 是UTown的两家,但是略贵一点。一般在校内一餐消费在4刀到10刀不等。在校外消费的话,普通食阁5刀左右,下馆子得15刀起 步。 新加坡当地的食物,可以算是十分奇特。酿豆腐,一种白水煮豆腐,里面可以加蔬菜、肉制品煮成一团,一些可以加辣酱和叻沙调 味,这个东西的价钱是按“件”算的,比如一块豆腐就是5毛。叻沙,一种调味料?大概是一种椰汁熬出来的辣酱,完全不能被我所接 受,但是似乎有不少同学喜欢?这个东西传出的鱼腥味能散布整个商场。最早一次是在新加坡的Changi Airport见到这个东西,被它 的味道劝退了。辣螃蟹,十分昂贵的一种食物,大多是游客来吃的。不过味道很有趣,值得一试。甜辣甜辣的,类似国内一些菜品。此 外还有肉骨茶等一些食物,没有尝试就不多说了。 然后是新加坡的中国菜。新加坡或许能偶尔找到挺正宗的中国菜馆,但大抵会让人失 望。这边主要是火锅和港式/广式的茶餐厅,仔细找找能找到不错的。这边几乎每个食阁都有叉烧面和杂菜饭。叉烧面稳稳全食阁最价廉 主食,一般是面上放几块叉烧;杂菜饭和复旦的食堂相似,为自选菜。火锅有点贵,香天下和海底捞等都有,还有一些本地的火锅。 此 外,日料、马来菜、印度菜、西餐都很多。坡上似乎有不少不错的日料,我在读期间找到了一家网红鳗鱼饭,吃完满满的满足。还有日 语课老师安利的回转寿司之类的,好店需要自己多找找。 本地有吃完饭和饮料的习惯。所以每个食阁都会有饮品店,卖的一般是Koppi (马来语的咖啡,还有些类别,比如 Kopi O,Kopi Kosong等等),还有各种鲜榨果汁,薏米水,还有一个叫Milo的饮料,味道和 高乐高很像,深受当地人欢迎。令人疑惑的是一瓶可乐卖1.9刀,但是在711打折的时候,也有1刀的,并长期处于打折。 c) 行 骑车是 不可能骑车的。坡县不愧坡县,一路都是上上下下,在校区内更是不能骑车,因为学院大都建在山包包上。共享单车类似摩拜有,但是 非常少,几乎不可用。有共享电动车,但是看起来非常危险,我听到过新加坡同学吐槽这东西有多危险。 主要出行是靠公交车。公交车 需要自己按按钮下车,前方到站是不会在车内通报的,需要自己留意。一趟公交车并不便宜,在1刀左右,有起步价和同站换乘优惠。 坡县内公交车网路非常密集,几乎可以利用公交车到大部分位置。 坡县地铁还是挺便利的,不过线路密度不如上海,很多时候还是靠公 交车方便。地铁价格和公交车相似。 步行也是相当友好的。新加坡的道路旁一般建有走廊,走在下面不会被太阳晒也不会被雨淋,很舒 适。校内连廊四处都是,楼与楼之前几乎不会有雨淋的风险。 校内通行主要靠小车.校车有专门的app,如果选课不幸四处都有的话, 坐校车就会是家常便饭了。因为每个学院都是分得比较开,所以不同学院的课一般避不了校车。不过很多Tut的选项会有不同的位置可 选,所以尽量选自己方便的Tut上吧。 d) 浪 新加坡好玩的地方不算太多,就那几个,一会就能逛完。不过可以趁着两次Recess Week (期中和期末的一周复习周,学校强制不能在复习周中安排作业)去周围的国家转转。也可以和同去的小伙伴约在东海岸烧烤,同时坡 县有诸多可以徒步的地方。此外新加坡的音乐会虽然不太多,但是票价便宜容易买到。就算是只提前一周也能买到低价的5~8排的黄金 座位。 此外这里的建筑相当有特色,各种奇形怪状,并带有夸张色块的建筑随处可见。而且植被非常之好,很多楼顶或者楼内都攀爬着 绿色植被。就算是在NUS里面也是充满了绿色植被,甚至学校中央是一片有野猴子和野鸡出没的小山包,无愧花园城市之名。 如果是 秋季来可以赶上圣淘沙万圣节的鬼屋活动和国庆烟花,都是可以去凑热闹的不错的选择。 三、 学习 a) 关于选课 选课上限5门。最开始 可能自己申请的课都会被踢掉,但是不用担心,后续的申请很宽松,想要的课一般都能拿到。虽然上限只有5门课,但是并不轻松。以 日语课为例,一周有2h的lecture和两次各2h的tutorial,以及对应的课程作业,预计一周的工作量接近8~10h。 b) 专业课 专业课分 为偏应用的和偏理论的。理论课程会有很多的例子,一般一个公式就会跟着大量的例子去说明(不过很多时候说明挺累赘的,如果懂了 就可以自己看着走。)实践课程会有很多lab和pj,不过这些项目描述都很成型,基本没有歧义,按着老师的要求做就能做出不错的东 西,当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期末考试不算太难,平时认真应该就不会翻车。 c) 语言课 感谢Mary老师强烈建议选修语言课 的提议。NUS的语言课真的超良心。以日语课为例,课程由一周一个lecture和两个tutorial组成。Lecture是老师讲解知识点, tutorial是由助教老师带领同学互相对话,调整发声和学习句子的使用等等。Tutorial 人数一个班十个人左右,因为不断换着换着 partner,所以氛围超有爱。到课程后半段之后就大家邀请老师一起愉快聚餐Utown,中间还有两次蹭到了高贵的Yale学院的伙食,大 家吃饭时聊天的话题也和国内完全不一样。 d) 自习 自习一般不愁找不到地方。在CS楼附近是Central Lib,虽然我在的期间在维护, 但还是很大了,插座也很多。Lib里面自带午休室和小躺椅。然后是Science附近的Science Lib。这个Lib并不好找,需要专门寻觅一 下,在某栋楼的四楼。该Lib人不多,异常地冷,插座不多,有的时候会找不到空的插座。其次是Utown的各个Commons,PC Commons和Mac Commons都是好去处,安静,并且有配好的台式机能用。问题是座位很少,周末一般找不到(除非去很早)。所 有Lib都是周六开放半天,周日不开,平时也关的很早,可能是建议大家不要只是学习吧?并且Central Lib和Commons都是打印文 件便利的地方。因为我在实验室板搬砖,所以也常常在实验室里的小工位干活。 四、 科研 a) 进组 到了NUS后不久,还没开学之前, 我就听学长的建议开始在CS学院里找合适的Prof,希望加到Prof的实验室做一些事情。于是大胆地写了一封邮件附带一个完全没有经 历的CV。万幸的是,我发的第一个Prof就回复了我,让我自己在组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加进去。于是找来找去联系了以为中国的 学长,几封邮件来往,相谈甚欢,于是就进组啦。整个学期都在和另一位master一起做NLP的事情。 b) 困难 尽管很顺利地进组了, 但还是有诸多的问题。其一是国外的交流环境和国内很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不断地请教学长菜慢慢摸清楚;其二是组会里面大家讨论 的问题用的语速比上lecture的Prof快了不止一点,真的常常听不懂。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时间平衡和心态调整。泡实验室真的很耗时 间,一般我作业做完了的周末或者课少的工作日都是泡在实验室调代码看数据,自己的时间确实很少了。中途没有去太多地方玩,也没 能去马泰一圈。甚至到了期中季也只能请到几天的假,我期末季刚结束的那个周末就再次回到岗位了。并且就算是花了这么多时间,也 不一定会有成效,经常在实验室泡了一天心态真的挺崩的。我还记得有一次和master一起调代码到了凌晨五点,是真的辛苦。不过每 一次看到有一点点进步都会是由衷的喜悦。 c) 体验&收获 尽管前面说得这么辛苦,但还是觉得实验室值得一去。而且交流期间进组很 容易的,一般给老师说一下,他们都不会拒绝。但是做多少事情,大多就是靠自觉。Prof很亲和,会邀请你在组会上提出问题,偶尔也 会问你几个问题。每次组会整个组会一起去附近的食阁聚餐,吃饭完后Prof会请客一人一杯饮料。 也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生活的艰辛和 不易,也算是完成了一个科研周期吧。总之收获颇丰,代码能力、越读论文的能力、思辨能力都提升了不少。如果不像把这个学期用在 四处游山玩水上,泡在实验室会是不错的选择。 五、 总结 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吧。这是一个交流的好去处。不太大的文化差异、轻松的 氛围、各式各样值得体验的新鲜事物、难得的实验室搬砖经历都让我在现在敲打这些文字时怀念这个美丽的城市。要说我唯一希望有所 变动的地方,是那里永不结束的夏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