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学术学位)(2020年版).pdf
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西医科大学校训 The motto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 适用对象:同等 学 力在职研究生 培养层次:博士、硕士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Being inspiration and erudition,promoting medical development. 释义: “厚德”即广厚之德,指的是提高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励志”,指的是为了实现志向激 励自己刻苦努力;“博学”,指的是要通过广泛地学习知识,努力做到学士渊博;“弘医”,弘即光大发 扬,医即医学,指的是要把“弘扬医术、弘扬医德”当作人生事业的追求。“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既反映学 校审核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又彰显学校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特色。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印制 (2020年版) 目 录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710 生物学· · · · · · · · · · · · · · · · ·1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1 基础医学· · · · · · · · · · · · · · · ·7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2 临床医学················14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3 口腔医学················19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4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6 中西医结合···············29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7 药学··················34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11 护理学·················38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43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 临床医学(博士)············49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 临床医学(硕士)············55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2 口腔医学(博士)············60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2 口腔医学(硕士)············71 0710 生物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核心生物学基础 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胜任生命学科及相关 学位类别:医学博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710 生物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基础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 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是人类在对生存环境和自身认识的长期积累 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学科,与医学、农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生 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优秀专业人才为目标,着重要 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达到以下标准: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 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 前沿研究课题。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 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物学知识的不断深入拓展和研究手段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 (四)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的发展都更加凸显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 (五)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迅速发展。生物学从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和器官乃至整体水平的研究日趋步融会并呈 现多层次、多学科交叉。近年来,生物信息学使“组学”研究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 人们的兴趣也从描述生物学现象转移到对某些特定蛋白质作用机制、蛋白与蛋白间的相 互作用以及整个有机体的研究上, 从对单个组分的解析转移到了对不同生物系统的研究 上。21世纪生物学不仅在揭示生命本质的研究中将出现重大突破,而且在解决人类健康、 能源、粮食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生物学学科成立于1934年,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3个二级学科获教育部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生物学 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动物学等6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 授20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 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广西特聘教授2名。有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2 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 近五年主持纵向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级项目35项,总经费 2272.0万元,发表论文168篇,其中发表SCI论文42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 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科主要围绕广西多发高 发疾病、少数民族及地方特色生物资源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立足广西、面向全国、 辐射东盟,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学专门人才,为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东盟战略合作提 供了必要支撑。 1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代码 与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071000201 比较医学研究 Comparative medical research 071000202 人类疾病动物模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 071002动物学 型研究与利用 071000203 广西地方特色实 Exploit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 resourc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验动物资源开发 Guangxi 07100301 分子生理学与心 脑血管疾病基础 Molecular physiology and the basi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07100302 心脏保护作用及 糖尿病遗传机制 071003生理学 07100303 衰老生理与疾病 机制 07100304 肿瘤生物学与抗 癌分子途径 07100501 病毒抗肿瘤研究 Cardiac protection and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diabetes Aging physiology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Tumor biology and anticancer molecular pathways 07100502 流感病毒的研究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503 微生物致病分子 及机制研究 07100504 乙肝病毒分子生 物学 071007 01 遗传性疾病 071007 02 基因检测与基因 071007 遗传学 功能 071007 03 遗传病及地方性 疾病的分子基础 Influenza virus Pathogenic molecules and mechanisms of microorganism Anti-tumor viruses Molecular b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etic Disorders Gene detection and Function Analysis The Molecular Basis of Genetic Disorders and Endemic Diseases 2 0710 生物学 0710 生物学 071007 04 环境暴露组与基 因组学研究 071007 01 遗传性疾病 07100901 肿瘤分子遗传及 诊断研究 07100902 神经疾病与神经 发育再生研究 071009 细胞生 07100903 生物活性物质基 物学 础与应用 07100904 遗传病及地方性 疾病的分子基础 Environmental Exposure Group and Genomics Study Genetic Disorder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Diagnosis of Cancer Neurobiological Diseases and Neural Development 07100905 衰老与生物节律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Molecular Basis of Genetic Disorders and Endemic Diseases Aging and Biological Rhythm 07101001 广西高发肿瘤疾 病的分子机制及其诊断与治 疗基础 Study on the tumor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is forthe most common cancer in Guangxi. 07101002 广西特产药用植 071010 生物化 物分子鉴定及其药效成分 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03 生物活性物质基 础与应用 07101004 遗传病及地方性 疾病的分子基础 07101005 纳米医学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endemic medicinal plants in Guangxi The basic and application stud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The molecular basis of genetic diseases and endemic diseases Nanomedicine 专业 学位课 微生物学 2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 专业方向课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或二级 学科研究方向) 1 临床流行病学 1 循证医学 1 选修课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一)课程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三)课程考核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 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 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 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 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 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申请程序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见下表)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 核。 容。专业学位课分为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 (二)导师安排 向课等五大课程组合模块。学校已对公共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基础课和选修课作相应规定,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由学科设置。 (三)科研工作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 学位课 医学实践/实验课 专业基础课 3 课程名称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 英语 5 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医学文献检索 2 1.学位论文 生理学 2.5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 生物化学 2.5 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 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 0710 生物学 0710 生物学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 10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第2版) 殷国荣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9 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 11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郭继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 12 现代医学实验方法(第2版) 汪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 13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规范》。 14 病毒学报 2.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 位答辩等。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 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 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 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15 微生物学报 16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17 动物学研究 18 中国细胞生物学报 19 遗传学报 20 癌症 七、学位授予 21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一)学位授予条件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22 Annual Review of Cell Biology 23 Trends in Biochemistry Sciences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4 NATURE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25 SCIENCE 求。 26 CIRCULATION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27 PHYSIOL REV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8 Nature Communication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罗小玲、樊晓晖、谭国鹤、曾麒燕、张增峰、林文珍、谢露、胡启平、王秋雁、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吴耀生、秦晓群、郑平、陈元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十、参与审核专家 八、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1 《病原生物学》第五版 罗恩杰 科学出版社 2018 2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贾文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生理学(第9版) 王庭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王建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魏春红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Michael R. Green 科学出版社 2013 W.H.Free man and Company 2016 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周春燕 药立波 6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2版) 7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四版) 8 Molecular Cell Biology (8th edition) Harvey Lodish 9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周光兴 5 九、参加制定专家 罗小玲、谭国鹤、樊晓晖、曾麒燕、谢露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5 6 1001 基础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研论文503篇。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授权发明专利10件。本学科主要围绕 国家和广西大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亚热带独特的病原种类 和丰富的少数民族人类学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广西区域性高发疾病、感染性疾病发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1 基础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基础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是一门传统医学学科,是研究人生命和 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为人体、系统、组织、器官、细 胞、分子、作用于人体的其他生物(主要是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功能,以 及它们之间、它们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由此阐明人体正常机能与疾病的形态结构基 础、功能基础和分子基础,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 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最终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 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 理学、特种医学和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促进整个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已成为 人体疾病治疗与健康维护的科学基础,同时也成为医学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基础。 我校基础医学学科于1934年建校之初即开始建设,已有86年的发展历史,学科沉淀 深厚。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病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2003年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先后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 生发展的机理、长寿、衰老机制与疾病、退行性疾病与抗衰老机制研究,为疾病防治提 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基础医学研究专门人才,服务国家和广西大健 康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坚实的生命科学和基 础医学理论和技能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在基础医学科研和教学团队中胜 任主要辅助工作的优秀专业人才目标,着重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达到以下标准: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 沿研究课题。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 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四)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授权点,2006年获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批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设立医学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和转化医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目录外);2016年获批设立再生医 学和医学生理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目录外)。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转化医学、再生医学 和医学生理学8个二级学科专业培养方向。目前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稳定而 具特色的科研方向,优良的教学条件、育人环境与浓厚的科研氛围。现有专任教师83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28人;具有博士学位5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34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9人。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 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首批“黄大年 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 计划”人选1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特聘教授2名,广 西优秀专家1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 省级重点学科4个。 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221项,其中国家级60项,省部级95项,市厅级27项,横向项目 39项,科研经费6102.00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14.70万元。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 7 二级学科代码 与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0010101 神经生物学 100101 人体解 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10102 体质人类学 (人体解剖学) 10010103 临床应用解剖学 Neurobiology 10010104 肿瘤免疫学 100101 人体解 剖与组织胚胎学 10010105 肿瘤分子生物学 (组织学与胚胎 10010106 干细胞基础与应 学) 用基础 Tumor immunology Physical Anthropology Clinical anatomy Tumor molecular biology Stem cell basics and applications 10010201 肿瘤免疫学 Tumor immunology 10010202 免疫治疗 Immune therapy 100102 免疫学 10010203 免疫诊断 Immunodiagnostics 10010204 抗感染免疫 Anti-infectious immunity 10010205 免疫与衰老 Immunity and aging 8 1001 基础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Molecular Parasitology 10010304 分子寄生虫学 100103 病原生 物学(人体寄生 10010305 蠕虫生物学与蠕虫病 Helminthology and Helminthiasis 虫学) 10010306 原虫生物学与原虫病 Protozoology and Protozoosis 10010304 病毒抗肿瘤研究 1001Z201 退行性疾病与抗 Mechanisms of Degenerative Disease and Anti-aging 衰老机制研究 1001Z2 转化医学 Influenza virus 100103 病原生 10010305 流感病毒的研究 物学(医学微生 10010306 微生物致病分子及机 Pathogenic molecules and 物学) mechanisms of microorganism 制研究 Pathological basic and clinical 10010401 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基 research of digestive system 础与临床研究 diseases Pathological basic and clinical 10010402 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基 research of reproductive system 础与临床研究 tumors 100104 病理学 10010403 造血系统肿瘤病理基 与病理生理学 础与临床研究 (病理学) 10010404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基 础与临床研究 10010405 骨与软组织疾病病理 Pathological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bone and soft tissue 基础与临床研究 diseases 10010401 衰老及长寿的分子遗 Molecular genetics of aging 传学 100104 病理学 10010402 代谢综合征 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10010403 认知衰老遗传学 10010404 肿瘤干细胞 Genetics of cognitive aging Tumor stem cel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1001Z102 广西特产药用植物分 active ingredients of endemic 1001Z1 医学生 子鉴定及其药效成分 medicinal plants in Guangxi 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 1001Z103 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与 The basic and application study 应用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1001Z104 遗传病及地方性疾病 The molecular basis of genetic 的分子基础 disorders and endemic diseases 9 1001Z3 再生医学 1001Z302 广西特色中草药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引导组织再生和修复的基础 Induced by Guangxi Characteristic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研究 1001Z303 组织干细胞修复 Bone Defect Repairing by Tissue 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Stem Cells 1001Z304 心脑血管及神经 Appl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Nerve Regeneration 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Molecular physiology and the basis 1001Z401 分子生理学与心 of cardiovascular and 脑血管疾病基础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01Z4 医学生理学 1001Z402 心脏保护作用及 Cardiac protection and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diabetes 糖尿病遗传机制 1001Z403 衰老生理与疾病 Aging physiology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机制 1001Z404 肿瘤生物学与抗 Tumor biology and anticancer molecular pathways 癌分子途径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 on the tumor molecular 1001Z101 广西高发肿瘤疾病的 mechanism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is for the most 分子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基础 common cancer in Guangxi. 1001Z105 纳米医学 1001Z301 肌肉骨骼系统修 Applic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复重建与再生的应用基础研 System Restoration and Regeneration 究 Pathological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hematopoietic tumor Pathological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ging-related Cancer Research 1001Z203 长寿与早衰的机 Mechanisms of Longevity and Progeria 制研究 Anti-tumor viruses Molecular biology of hepatitis 10010307 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 B virus 1001Z202 老年相关肿瘤 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 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 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 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见下表)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 容。专业学位课分为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 向课等五大课程组合模块。学校已对公共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 基础课和选修课作相应规定,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由学科设置。 Nanomedicine 10 1001 基础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课程类别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英语 5 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 医学文献检索 2 生理学 2.5 生物化学 2.5 微生物学 2 病理学 2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 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 专业方向课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或二级 学科研究方向) 1 临床流行病学 1 循证医学 1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医学实践/实验课 专业 学位课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三)科研工作 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 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 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 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 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 规范》。 2.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 位答辩等。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一)课程学习方式 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 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 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三)课程考核 七、学位授予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绩 (一)学位授予条件 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 求。 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二)学位授予 (一)申请程序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八、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核。 (二)导师安排 1 《系统解剖学》(第9版) 柏树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2 《局部解剖学》(第9版) 刘树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1 12 1001 基础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3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 石玉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4 《免疫学原理》(第4版) 周光炎 科学出版社 2018 5 《人体寄生虫学》 第4版 吴观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 《分子寄生虫学》 第1版 潘卫庆 汤林华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4 7 《病原生物学》第5版 罗恩杰 科学出版社 2018 8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贾文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9 《病理学》(第9版) 步 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为完善我校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 10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王建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11 《医学分子生物学》 田余祥,秦宜德 科学出版社 2013 (学位〔1998〕5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 12 《Instant notes: Biochemistry》 Hames David Wiley Online Library 2006 有关规定的通知》(学位办〔2011〕5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 13 《生理学》(第9版) 王庭槐 14 《转化医学理念、策略与实践》 戴尅戎 15 《现代医学实验方法》(第2版) 汪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6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2 临床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位〔2013〕36号)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17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始建于1934年,目前设有14个二级学科方向;1978年开始招收硕 18 实验动物科学杂志 士研究生;1984年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0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 20 癌症 在ESI全球排名进入5‰。本学位点围绕国家和广西发展大健康的重大需求,在广西区域 21 Trends in Biochemistry Sciences 性重大疾病和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包括血红蛋白病研究、 22 NATURE 广西常见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鼻咽癌等)的防治、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心血管疾 23 AGING CELL 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部分研究水平处 24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于国际先进行列。 25 Cancer Research 有专任教师116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占48.2%,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57.5%,师资充 26 SCIENCE 足,结构合理,形成中青年教师为主,以老带新的梯队模式。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27 CIRCULATION 94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89人。主要10个学科带头人均为博士学位,近5年有广 28 PHYSIOL REV 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人,广西医学高层次“139”人才培养计划 29 Nature Communication 人选4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人选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 30 ACS nano 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担任国内本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及广西医 九、参加制定专家 罗小玲、樊晓晖、谭国鹤、谭机永、罗彬、谢小薰、罗国容、张增峰、潘尚领、 谢露、周素芳、秦晓群、郑平、陈元 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8个。 2013-2018年已完成科研课题631项,其中国家级117项、省部级249项;新增科研 课题1004项,其中国家级173项、省部级422项,其中“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获2017 年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87篇,其中SCI论文993篇,获省部级科研奖 十、参与审核专家 励34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8部;获发明专利3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2019年度获国 罗小玲、谭国鹤、谢小薰、樊晓晖、周素芳、潘尚领、谢露 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在SCI、S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467篇,在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7篇;出版著作18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 13 14 1002 临床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二、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 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外科学(含外科学总论) 3.0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 2.0 专业方向课*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1.0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二)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 选修课 前沿研究课题。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 合计 29 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四)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五)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课程学习方式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参见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3.课程考核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学制3年。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在规定年限基础上延长学习时间(含休学)完成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 学业,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 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 组织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 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 7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 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 二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五、培养方式与要求 (一)培养方式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一)申请程序 (二)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政治、外语)、专业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实践课/实 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15 医学实践/实验课 专业基础课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核。 (二)导师安排 课程名称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医学文献检索 2.0 生理学 2.5 生物化学 2.5 定研究课题(研究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0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 病理学 2.0 上),并举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基地组织,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负责实施。 内科学 3.0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三)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论文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体现临床医学特点,具有科学 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2.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数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 (四)学位论文研究 16 1002 临床医学 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 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少于 6个月时间。 (五)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者独立完成,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 1002 临床医学 八、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参见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九、主要参加专家 彭志刚、彭涛、蓝丹、庞丽红、罗殿中、殷国前、陈一强、郑宝石、农光民、徐红 十、审核专家 亓发芝、吴忠仕、邓东锐、姜海行、程继文、何燕、向邦德、潘泓 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 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 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 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规范》。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资料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 的研究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报告论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遵守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执行。 2. 学位论文答辩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 过学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 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 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 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 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七、学位授予 (一)学位授予条件 1. 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2. 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求。 3. 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4. 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17 18 1003 口腔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 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3 口腔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口腔医学院 (二)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和前 沿研究课题。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中的某 些理论和实际问 题有较深入的认识。 一、学科概况 (四)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科于1934年由我国著名牙周病学创始人肖卓然教授创建。 (五)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1978年成立口腔医学专业,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系,1985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 权点,1998年成立口腔医学院。2000年获首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007年起与头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颈耳鼻喉专业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第四 轮口腔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8年获得口腔医学一级博士点、口腔医 学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0030101 口腔生物学 Oral Biology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良好、具备创新精神 10030102 口腔组织病理学 Oral Histopathology 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且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汇聚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 10030103 口腔解剖生理学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 10030201 牙体牙髓病学 Endodontics 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 10030202 牙周病学 Periodontics 10030203 儿童口腔医学 Pediatrics Dentistry 10030204 口腔粘膜病学 Mucosal Disease 10030205 口腔预防医学 Preventive Dentistry 10030206 口腔颌面外科学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 10030207 口腔修复学 Prosthodontics 10030208 口腔正畸学 Orthodontics 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并入选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 层次人选、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高层次人才。 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其中包括: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中心广西分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颅颌面 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以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 科研项目为基础,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为关键,形成口腔颌面部组织发育、再生与组织工 程学,口腔颌面部疾病发生发展与防治机制研究、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颌面头颈部肿瘤 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口腔医学 产生了一批独具优势和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学科主要的临床实践基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立于1993年,2001年被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评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口腔颌面外科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考官培训基地(口腔 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 类别),医院设备先进、临床病例病种丰富,能够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 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 本学科利用毗邻东盟的地域优势,形成了与东盟各国广泛交流和为东盟各国培养口 腔医学人才的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机制,构建学风建设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 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率先招收东盟口腔医学生,至今培养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从 2008年开始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搭建平台,与东盟国 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确立了学科在东盟国家口腔医学界的影响力。 19 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五、教学计划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一)课程设置 20 1003 口腔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医学实践/实验课 专业基础课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医学文献检索 2.0 口腔基础医学 2.0 口腔内科学 口腔外科学 2.0 . 2.0 口腔修复学 2.0 六、考核要求 口腔正畸学 2.0 课程学习考核要求: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 专业学位课 (至少修满2学分) 专业方向课 (至少修满1学分) 选修课 科学领域提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应与本学科专业的研 究方向或导师的专长相结合,可适当考虑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个人志趣。 (2)开题报告: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后,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由二级学院 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组织开题报告。由考核专家小组就研究课题的创新性、科 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等方面进行评议,同时指出研究 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研究生听取意见后,进一步补充修改。 (3)实验记录:课题研究的实验记录需按照学校相关要求认真填写。 写论文的形式,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 其他(根据培养需要及当年学校开课通知选择 相应的课程) 专业核心课 (1)选题: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是从某一 课程名称 (含60分)为合格。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级 口腔颌面外科学基础与临床 2.0 口腔内科学基础与临床 2.0 口腔正畸学基础与临床 2.0 口腔修复学基础与临床 2.0 基于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诊疗课程 2.0 口腔颌面外科学新进展 1.0 牙体牙髓病学新进展 1.0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 口腔修复学新进展 1.0 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 口腔种植学 1.0 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 口腔粘膜病学与牙周病学新进展 1.0 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儿童口腔医学新进展 1.0 (二)学位论文答辩 口腔疾病的预防 1.0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 口腔正畸学新进展 1.0 临床流行病学 1.0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学 循证医学 1.0 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 其他(根据培养需要及当年学校开课通知选择 相应的课程) 学院组织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 工作或独立负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 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二)科研训练 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需做好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记 录等内容,并及时完成论文的撰写。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 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21 八、学位授予 (一)学位授予条件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22 1003 口腔医学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求。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一、学科概况 九、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广西优势学科,始建于1952年,1976年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 参见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生,1984年获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2005年获流行病与卫 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公共卫生硕 十、参与制定专家 士专业学位(MPH)授权点,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13年获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 周诺、陈文霞、农晓琳、陶人川、卢小玲、廖红兵、梁飞新、黄旋平、莫水学、曾 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和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8 晓娟、黄华、曾启新、谢方方、冯青、李晓捷、李萍、韦力、杨亦萍、卿海云、黎彦 十一、参与审核专家 周诺、罗萍、陈文霞、农晓琳、李松峰 年获广西一流学科。20世纪80 年代叶馥荪、莫志纯等教授发现论证扶绥肝癌的三大危险 因素,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成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本 学科现拥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 理学、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 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卫 生硕士,MPH)。 本学科拥有BSL-3国家级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 验室)、院士工作站、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级卫生应急协同育人平台等各1个,建设有广西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MPH专业学位点 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学术团 队。目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支持计划”、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西八桂青年学者、广西 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次“百人计划”、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次工程”人选等一批优 秀教师,拥有自治区级创新团队、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和广西教学团队各1个。 学科共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13人,中初级职称15人, 分别占49.09%、23.64%和27.27%。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19人,分别占65.45% 和34.55%;6个月以上海外学习经历35人,占63.64%。学缘结构:非本校完成学历教育 经历的教师33 名,占60.00%。最高学位非本校授予的人数23人;45 岁以下专任教师36 人,占65.45%。校内研究生导师35人,其中博导17人,校外兼职导师7人。 本学科围绕艾滋病、肝癌、出生缺陷、职业病等广西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科学研 究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23 24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研究、环境与健康研究、地方常见金属职业危害及其机制研究、公共卫生政策与策略研 究等优势研究方向,为广西区内外,乃至东盟国家培养了大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60 10040204 职业遗传流行病学 Occupational genetic epidemiology 多年来,已累计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900余名,博士研究生130余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 1004020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子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流行病学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10040301 营养与慢性病 本学科近5年获科研经费共4126.20万元,纵向3885.20万元;专任教师年师均科研经 费15.00万元,有博士导师资格的教师年师均科研经费39.13万元。获科研课题共177项, 其中国家级课题55项,国际合作课题3项;在研项目74项,经费合计2458.68万元,其中 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19项;已完成项目103项,经费合计1667.52万元,其中国家级 Nutri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Nutritio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0040302 重金属诱导神经退行性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营养与食品 病变的营养防治研究 caused by heavy metal exposure 卫生学 Nutrition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10040303 营养与生殖健康 10040304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杂志/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215篇。近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软件著作权11 1004040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项、各类成果转化6项;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二等奖;广西 儿少卫生与 妇幼保健学 10040402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项目23项,省部级28项。近5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84篇,师均6.98篇,其中在SCI收录 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10040403 学校健康教育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公共卫生事业。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 2.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全面,熟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二级学科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 3.具有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信息检索、文献阅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等基本学术能力。 4.具备科学、规范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在专业期刊展示学 术成果。 5. 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10040102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Spatio-temporal epidemiology Molecular epidemiolog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health 10040105 卫生统计学方法与应用 statistics 10040201 环境流行病学 劳动卫生与 10040202 伤害预防与控制 环境卫生学 10040203 环境基因组 Molecular toxicology 1004Z102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in 康促进 mental health 健康教育与 健康促进学 1004Z103 意外伤害健康教育与健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in unintentional injury 康促进 1004Z104 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健康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for 促进 the adolescent 1004Z201健康心理学 Health psychology Clinical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y Psychotherapy and health promotion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10040104 分子流行病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1004Z101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康促进 in HIV&AIDS 1004Z203心理治疗与健康促进 10040101 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与卫 生统计学 10040103 时空流行病学 25 卫生毒理学 10040502 环境毒理学 医学心理学 1004Z202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10040501 环境金属暴露与神经变 Environmental metal exposure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性疾病 10040503 分子毒理学 康社会服务。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jury Environmental genomics 1.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公 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通过 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学位 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 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2.考核要求 (1)课程学习考核: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 26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论文的形式,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 位论文所用的时间不少于学习年限的二分之一时间;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 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 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规范》(桂医大研〔2019〕7号)。 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 2. 选题与开题报告 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当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应符合 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 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硕士研究生查 论文预答辩。 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课题进展报告考核研究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课题中期考核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题研究工作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进度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 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见下表)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内 题等。课题进展报告与中期考核由二级学院组织,教研室负责实施。研究生、导师、教 容。专业学位课分为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 研室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向课等五大课程组合模块。学校已对公共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 4. 学位论文答辩 基础课和选修课作相应规定,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由学科设置。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 课程类别 学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课程名称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 英语 5 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 科研方法课 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 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 医学实践/实验课 医学文献检索 2 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 流行病学 2 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2 环境卫生学 2 营养卫生与食品卫生学 2 卫生毒理学 2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 专业方向课 三级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或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1 临床流行病学 1 循证医学 1 公共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1.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 求: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授予条件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求。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1)选题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价值。 八、主要参加专家 (2)论文工作有创造性,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苏莉、谢志春、曾小云、叶力、黄高明、姜岳明、邹云锋、卢国栋、李习艺、 (3)论文内容反映研究生较好地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 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学 27 曾高峰、张志勇、杨莉、何敏、农清清、张海英、杨晓波、覃健、韦霄 九、审核专家 邹云锋、杨晓波、苏莉、谢志春、叶力、姜岳明、卢国栋、韦霄、农清清、覃健 28 1006 中西医结合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在规定年限的基础上延长学习时间(含休学)完 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 校组织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6 中西医结合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7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 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申请学位年龄不超过45岁。 一、学科概况 五、教学计划 中西医结合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1年成为中 (一)课程设置 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2年成为广西博士点建设学科。目前是广西医疗卫生 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脑病),国家中医药管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政治、外语)、专业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实践课/实 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 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脾胃病),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脑病,2013年)。现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 英语 5.0 多因素统计分析 2.0 医学科研入门 2.0 医学文献检索 1.0 分子生物学 3.0 病理生理学 2.0 免疫学 3.0 专业核心课 中西医结合临床理论与实践进展 2.0 专业方向课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理论与实践进展 1.0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在有黄李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陈永斌广西名老中医工作室。迄 公共学位课 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98名,其中东盟国家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研究生23名。 本学科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内科疾病以及挖掘广西地方中草药资 源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学位点拥有专任教师64人,高级职称45人,博士21人, 科研方法课 硕士28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广 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18人在国家级二级学会担任常务委员或委员。近5年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省部级基金46项,获得各种经费资助1823万元。发表SCI 论文163篇,核心期刊论文229篇。发明专利17项,其中5项成果已转化并推广应用。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专业学位课 西名老中医1人,广西名中医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南宁市 实践课/实验课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二)课程学习方式 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三)课程考核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 三、研究方向 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Preclinical medicin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Clinical medicin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9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 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 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30 1006 中西医结合 1006 中西医结合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1.申请程序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核。 2.导师安排 八、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书目 3.科研工作 主编 出版社 出版 时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 1 黄帝内经 王洪图 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 2 伤寒论讲义 姜建国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 金匮要略讲义 张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4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著 刘观涛点校 学苑出版社 2017 5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学 刘萍 谢雁鸣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6 中医内科学临床研究第二版 薛博瑜 吴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 7 中医内科学(最新版) 张伯礼 吴勉华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 8 中医药文献信息获取与利用 蒋永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 (最新版)胡鸿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10 实用内科学(最新版) 林果为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1 神经病学(最新版) 贾建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2 内科学(最新版) 葛均波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3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胡品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 14 中药学 唐德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 15 方剂学 谢鸣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哈木拉提•吾甫尔 卜平 科学出版社 2013 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4.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 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 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 规范》。 5. 学位论文答辩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 学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 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 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16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8 中医杂志 七、学位授予 19 中国中药杂志 (一)学位授予条件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若 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 31 21 中药材 22 中成药 23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32 1006 中西医结合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24 新中医 25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7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8 中草药 29 中国针灸 30 针刺研究 31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3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34 中国天然药物 35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36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37 Phytomedicine 38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才推进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 39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40 Planta Medica 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现有教授25人(二级教授7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 41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名、硕士生导师44名;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 42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良好发展潜力,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应学科发展定位,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师 43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资队伍。本学科以药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点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队伍为纽 44 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带,以科学研究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 45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才输出和智力支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 46 Research in Complementary Medicine 47 Acupuncture in Medicine 48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9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07 药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药学院 一、学科概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学科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在药理学前辈杨启超教授带 领下,作为全国十大协作单位之一参与抗疟新药青蒿琥酯的研究,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和国家新药证书。1990年至2000年期间,先后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设立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4年获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6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 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9年,“药理学与毒理 学”进入ESI全球1%排名。 本学科汇聚了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为带头人的学科团队和国家创新人 药学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科影响力逐渐彰显。 本学科涵盖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药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依 托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 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 作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7项、省部级和厅级科研课题179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 九、参加制定专家 论文2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3件;出版学术专著和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其他教材40 吕军影、吴新贵、杨玉芳、蒋霞、谢爱泽、陈闯、刘启华 余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 十、参与审核专家 进步奖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10余项;为药物研发单 陈永斌,韦锦斌,殷国前,潘宇政 位进行30多个新药的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并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3 34 1007 药学 1007 药学 二、培养目标 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 1.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养、学术修养与合作 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 精神。 2. 掌握药学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 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方向的发展与趋势。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3. 具有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信息检索、文献阅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等基本学术能力;具备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自主持续学习本学科知识技能的能力。 4. 具备科学、规范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在专业期刊展示学 术成果。 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见下表)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三个部分内 容。专业学位课分为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 向课等五大课程组合模块。学校已对公共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医学实践/实验课、专业 基础课和选修课作相应规定,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由学科设置。 5. 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 课程类别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公共学位课 10070101 靶向药物的设计、合成 Design,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of Targeted Drugs 与筛选 药理学 10070601 肿瘤药理 Tumor Pharmacology 10070602 抗炎免疫药理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pharmacology 10070603 心脑血管药理 Cardio-cerebrovascular Pharmacology 四、学习年限、培养时间安排及考核要求 (一)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二)培养时间安排 1.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 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 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2.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考核要求 课程学习考核: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 文的形式,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 35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选修课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备注 必修 外语 5.0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必修 2.0 必修 实践课/实验课 医学文献检索 专业学位课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 10070102 广西特色药用资源化学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and Activity 药物化学 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构修饰及活性 Exploration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Guangxi Characteristic Medicinal 研究 Resources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10070103 功能性纳米材料及大分 Macromolecular Drug Delivery 子载药体系研究 Systems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1.0 药物化学 3.0 药理学 2.0 免疫学 3.0 药物化学方向必修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 药理学方向必修 高等药物化学 1.0 药物化学方向必修 临床药理学 1.0 药理学方向必修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必修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学时计1 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申请程序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核。 (二)导师安排 由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选择的 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三)科研工作 36 1007 药学 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 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 学位论文 (1)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 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 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 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3)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 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规范》(桂医大研〔2019〕39号)。 2.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学位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1011 护理学 制定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科起步于1934年,1958年开始专注于护理教育,1999年获批本 科护理学专业招生资格,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006年获批二级学科硕 士学位授权点,是广西首家招收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院校。2011年调整为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基础扎实,区域优势明显。 2009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作为全国第三所大学通过了护理学专 业认证,2014年启动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2015年获自治区级优质本科 论文预答辩前,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 专业。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全国排名位于24-30名区间。2019年获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护理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护理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目前有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21人。护理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有学术影响 力的护理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目前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师资队伍中,有27人 七、学位授予 次担任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一)学位授予条件 委员会委员及广西本科高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0余个国家级、省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部级学术团体委员会委员,多人担任《BMC infectious disease》《中华护理杂志》《中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求。 国护理管理》《护理研究》《中华护理教育》《护士进修杂志》等护理期刊的编委。 在学科发展上,已形成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肿瘤护理学、护理教育学和急危 重症护理学五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近年来,学位点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是省厅级护理课题的主要承担单位。近5年本学位点导师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69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 (二)学位授予 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等省部级教学科研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成果奖。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二、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 八、参考文献 详见各全日制二级学科培养方案中的“参考文献”部分。 九、参与制定专家 杨斌、何萍、林兴、林军、李雪华、周燕、谢集照、吴峥、黄增琼、魏涌标、李清。 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护理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护理专业中的新进展 和前沿研究课题。 (三)具有从事护理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科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 研究和解决护理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十、参与审核专家 (四)具有担负护理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黄仁彬、韦锦斌、梁钢、阳洁、侯华新、李雪华、李新春、郭宏伟。 (五)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7 38 1011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参见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申请程序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 核。 (二)导师安排 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五、教学计划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置 (三)科研工作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政治、外语)、专业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实践课/实 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 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 课程类别 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 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课程名称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医学文献检索 2.0 生理学 2.5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 生物化学 2.5 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 病理学 2.0 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论文用中文撰写,论 内科学 3.0 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具体要求参照《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 外科学(含外科学总论) 3.0 规范》。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 2.0 2.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方向课 三级学科/研究方向 1.0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公共学位课 科研方法课 医学实践/实验课 专业学位课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程。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 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过学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 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 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 (二)课程学习方式 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三)课程考核 七、学位授予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绩 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一)学位授予条件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 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成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级 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 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39 求。 40 1011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护理研究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九、主要参加专家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韦长元 张立力(校外) 陆虹(校外) 王红红(校外) 廖红兵 杨莉 赵同领 应燕萍 刘桂瑛 刘媛航 宁传艺 莫新少 黄惠桥 卢运红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丽陈英 陈 梁 韦 游雪梅 江锦芳 莫洁玲 韦义萍 八、文献阅读主要书目、期刊目录及国际卫生、护理组织官网 十、审核专家 2018 护理理论 袁长蓉、蒋晓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 胡良平,关雪主编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3 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胡雁,李晓玲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临床药物治疗学 陈立,赵志刚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现代护理技术新进展 孟莎莎主编 姜安丽,段志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肿瘤专科护理 徐波,陆宇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重症专科护理 李庆印,陈永强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福建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 (第2版) 胡爱玲,郑美春, 李伟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高级护理实践 黄金月、夏海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 何国平,赵秋利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护士人文修养 史瑞芬,刘义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高级健康评估 孙玉梅,章雅青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包家明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内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 尹安春,史铁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外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 尹安春,史铁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实用肿瘤护理学(第2版) 闻曲,成芳,李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实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规范 邵小平,杨丽娟,叶向红, 彭飞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19 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第二版) 琴 黄惠桥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8 出版社 刘华平主编 护理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应燕萍 榕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护理教育学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 韦长元 湘 蒋莉杨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 护理学杂志 解放军护理杂志 41 42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公共管理学硕士 学科代码与名称: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制定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信息与管理学院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方向紧扣国家和广西需求,立足广西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规范方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1 1204201 卫生事业管理 Health management 2 1204202 医院管理 Hospital management 3 1204203 社会病预防与控制 Soci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4 1204204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法,围绕我国和广西卫生事业管理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 四、学习年限 探索解决卫生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潜在热点问题的策略,注重对重大卫生政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公 策的科学贡献,在应用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科发展。同时,加 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7年内通过 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研究,提 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学位 出新医改的适宜政策和策略,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学科形成了特色明 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显、稳定发展的4个研究方向:(1)卫生事业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管理与评价、卫生服务及其评价、卫生筹资和卫生支付、卫生项目评价等。 (2)医院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医院绩效评价、卫生政策对医院管理影响等。 (3)社会病预防与控制。该研究方向主要主要研究内容为精神障碍、艾滋病、伤害等疾 病的预防策略与评价。(4)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该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高等医学本科教育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要求 (一)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政治、外语)、专业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实践课/实 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 教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开展研究。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软件包应用 3.0 文献检索 1.0 二、培养目标 社会医学 1.0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备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坚实的理 管理学基础 2.0 卫生经济学 2.0 医院管理学 2.0 卫生事业管理学 3.0 卫生政策学 2.0 专业核心课 卫生事业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 2.0 专业方向课 卫生管理科研方法 2.0 健康管理学 1.0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0 本学科方向拥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6名,硕士6名。 公共学位课 近5年来,该学科方向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承担自治 区发改委和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委托的横向项目20余项。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 科研方法课 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相关研究成果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发表论文200余篇。 部门等机构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 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专业学位课 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疾控预防、卫生监督、政府卫生行政 实践课/实验课 专业基础课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和强烈 的敬业精神。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 题。 3.熟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科研程序及技能,初步具备从事社会 医学与卫生管理科学研究和实际管理的能力。 4.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3 选修课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44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二)课程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3.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学位 论文格式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三)课程考核 (五)学位论文答辩 1. 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 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2. 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学位 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且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进行 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通过区内学科综合考试。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预 3.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二 级学院组织,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六、教学活动 八、学位授予 进入教研室后,按照助教的要求安排3个月教学,在导师或讲师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指 (一)学位授予条件 导下完成至少9学时实习课的带教。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由导师和教研室共同负责。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申请程序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理论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若 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区内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 3.按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发表文章。 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若全国尚未开考的学科综合须参加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区内学科综合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 (二)学位授予 核。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二)导师安排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九、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三)科研工作 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书目 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 主编 出版社 出版 时间 卢祖洵 姜润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 社会医学 2 卫生事业管理学 张亮 胡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 医院管理学(第2版) 张鹭鹭 王羽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4 卫生政策学(第2版) 郝模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卫生经济学 孟庆跃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按学校要求应用中文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 6 卫生管理科研方法 王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1.选题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7 健康管理学 郭清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论文内容反映研究生较好地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陈振明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9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毛静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少于6个月时间。 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3月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 阅相当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及以上,其 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及以上。应在在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6月内举行 开题报告会,由二级学院组织,教研室负责实施。 (四)学位论文要求 体现具备初步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5 2016 46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毛宗福 姜潮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十、参与制定专家 11 组织行为学(2版) 刘毅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韦波(校外)、陈智平、冯启明、马贞玉、李贞、霍海英、罗红叶、吴腾燕 12 行政管理学(4版) 郭小聪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十一、参与审核专家 13 管理学(第5版) 王凤彬 李东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陈智平、冯启明、马贞、玉李贞 风笑天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10 管理流行病学 14 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 15 管理学(第13版) 16 经济学原理(第7版) (美)斯蒂芬.罗宾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美)曼昆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7 卫生经济学 (美)舍曼.富兰德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8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第3版) 张文彤、董伟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 (第3版) 杜栋 庞庆华 吴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19 期刊目录 1 Health Policy 2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 3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4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5 中华医院管理学杂志 6 中国医院管理 7 中国卫生经济 8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 中国卫生资源 10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1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2 中国医院统计 13 中国卫生统计 14 中国健康教育 15 卫生经济研究 16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7 中国公共卫生 18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47 48 1051 临床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攻读博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与 学术交流能力。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素质。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 临床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参见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临床医学专业自1934年建校即成为主干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自资格审查通过后至学位论文答辩期限为3年,最长学习 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点;1998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全 年限(含休学)为8年。在校学习时间必须全脱产至少18个月,其中6个月时间进行课程 国首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2005年获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国家 学习,其余时间到我校附属医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全脱产进行临床实践的时 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8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个、校外研究生培养 间不包括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各培养基地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应 基地13个,历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秉承“造本省人才,为本省 的培养细则,提出适当延长全脱产临床实训时间等具体要求,但全脱产的临床实训时间 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培养了大量临床医学专业骨干人才,为保障广西民众健康、推 不少于12个月(含12个月)。课程学习成绩从入学时算起,成绩8年内有效。课程学习一 动中国与东盟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般应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临床与教学实践、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完 有专任教师116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占48.2%,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57.5%,师资充 成。 足,结构合理,形成中青年教师为主,以老带新的梯队模式,专博导师70人。主要10个 学科带头人均为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近5年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 五、培养要求与方式 次人选3人,广西医学高层次“139”人才培养计划人选4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 (一)第一阶段:课程学习阶段 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人选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担 为使博士研究生确实能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博士 任国内本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及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省部级 生应加强课程学习的管理,课程学习不少于六门。博士研究生课程应在硕士研究生课程 科研创新平台28个。 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专业基础理论,熟悉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动态。博士研究 2013-2018年已完成科研课题631项,其中国家级117项、省部级249项;新增科研 课题1004项,其中国家级173项、省部级422项,其中“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获2017 生课程学习以自学为主,也可采取讲授、课堂讨论、学术报告、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具体课程学习要求如下: 年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87篇,其中SCI论文993篇,获省部级科研奖 1.学位课程:70分以上合格 励34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8部;获发明专利3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2019年度获国 (1)公共必修课(英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共2门。报考当年若已取得全 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在SCI、S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467篇,在 国医学博士公共外语成绩合格证明(成绩有效期为3年)者,入学后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7篇;出版著作18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 模块,但需参加医学英语模块的学习。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 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贡献。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 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 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健康委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具有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 (2)专业基础课:1门。 (3)专业课和专业外语:2门,由导师确定。专业外语每小时笔译3500个印刷字符 以上。 2.非学位课程:可选修1 - 2门,不占用临床实践时间,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 相应学分(附加学分)。 一般选修课:可选修本二级学科开设的新进展或专题讲座类课程,通过远程教学平 台参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 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在第一学期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上课及考试;专业课和专业 外语在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学习,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五 实践,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49 50 1051 临床医学 学期末进行;以上各门课程的考试要求参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3.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总学分为不少于4学分,研究生必须积极参 1051 临床医学 成相应部分的填写、审核。 3. 毕业考核 加学校主办的学术讲座,参加校级学术讲座的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术讲座学分为必修学 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答辩前,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成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分,未按要求获得此学分者,不予按时办理毕业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研 博士研究生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申请人的临床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由5-7位具有临床 究生学术讲座学分管理规定》。 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专家(含2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半 (二)第二阶段:临床能力训练与要求 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申请人完成专科训练和 临床实训时间不少于12个月(含12个月)全脱产到我校附属医院,在导师指导下进 住院总医师训练、完成临床工作总结及各项学习要求,方可进行该考核。考核申请人是 行临床实践(不包括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 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 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 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 .专业理论知识;2 .专业临床技能; 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级主治医师水平。 3 .组织管理能力;4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 .临床诊疗思维能力;6 .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方 法。担任病房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职责。通过专科培训,培养较严密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疗技 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临床实践训练以提高工作能力为主,专业课、专业外语在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小组下 以自学为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 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 (三)科研与教学培训 1.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 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 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2.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 参与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指导工作。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选定科研课题后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 有一定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 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在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 定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师 (四)考核 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题 1.课程学习考核 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学习。学位课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 分)为合格,选修课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相关基础的科研研究。 2.临床能力考核 (三)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出科考核 1.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本专业完成所规定的临床实践后,由所在病区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由 必须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1篇与本 轮转科室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 专业相关的论著(包括meta分析,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如有并列第一作者的, 力考核。 以排序在首位者有效。导师必须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 (2)中期考核 级培养单位为通讯作者单位),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 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考核方式由二级学院组织,按三级学科专业组成 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考核小组进行包括课程学习及成绩、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临床实践、课题进展情况、 2.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情况等考核。研究生、导师、科室/教研室、二级学院需登陆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完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学 51 52 1051 临床医学 1051 临床医学 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和毕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 工作记录(可以每天记录,也可以2-3天记录一次,但不应超过一周)。同时,研究生 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 也需要在“个人学生管理系统→能力培养→轮科管理(临床)”界面中填写好“临床工 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作详细记录”。每月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在“导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相应部位审核一次并需有电子签章。专业学位研究生擅自更改轮 转计划、未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好《广西医科大学专 七、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都 1.课程考试合格, 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轮转,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均可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 并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2.全脱产不少于12个月的时间到我校附属医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临床能 力考核合格。 3.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并且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分数线(≥425分),或 通过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英语考试。 4.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文章发表要求,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相应的惩处条例,如与学生的考核、评优和补贴发放挂钩等等。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 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五)二级学院职责。 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本学院范围内研究生 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方案和措施,配合研究生院对全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 导;协调和管理本学院下属各教研室及科室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组织、制 5.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定、实施、本学院所属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检查、督导、反馈实施情况如:研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 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课题进展汇报、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等。组 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学位(只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申请人不得同时 织所承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负责落实所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严格按照 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有关规定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填报和检查。 八、组织管理 (一)实行研究生处/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各级 部门管理研究生的工作职责见学校相关规定)。 (二)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 位,应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在科室/教研 室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养研究生。 (六)研究生院职责 负责执行学校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定,依据学校的办学 定位和目标、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需要, 组织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教育 教学改革;参与有关学校发展问题的决策;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校研究 生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制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系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各二级 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研究生教育教学各培养环节工作的实施,并予以奖惩; 定期或者不定期向学校及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汇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 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 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三)导师职责 九、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参见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包括思想道德、 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导师至少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 十、主要参加专家 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 彭志刚、彭涛、蓝丹、庞丽红、罗殿中、殷国前、陈一强、郑宝石、农光民、徐红 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 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录存档;研究生未登记工作记录按 十一、审核专家 亓发芝、吴忠仕、邓东锐、姜海行、程继文、何燕、向邦德、潘泓 照未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处理,导师未按时检查研究生的工作记录,并且未对研究生进行 相应的指导,同样按照未能完成研究生教育工作量,各二级学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四)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根据《广西医科大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内容要求在临床实践时认真在该《轮转培训手册》中填写 53 54 1051 临床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含规培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实践能 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 多发病诊治工作。 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1 临床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 为完善我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途径,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参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位〔1998〕54号)及《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学制3年。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在规定年限的基础上延长学习时间(含休学)完 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学位〔2015〕10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 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 制定本培养方案。 校组织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除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外)和选修课课程考试;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专业自1934年建校即成为主干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 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点;1998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全 国首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单位;2005年获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拥有国家 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8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个、校外研究生培养 基地13个,历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秉承“造本省人才,为本省 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培养了大量临床医学专业骨干人才,为保障广西民众健康、推 动中国与东盟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有专任教师116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占48.2%,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57.5%,师资充 7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8年 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五、培养方式与要求 (一)培养方式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政治、外语)、专业学位课(科研方法课、实践课/实 验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 足,结构合理,形成中青年教师为主,以老带新的梯队模式,专硕导师340人。主要10个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任国内本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及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省部级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0 科研创新平台28个。 常见和新发感染性疾病防治 1.0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0 医学法律法规 1.0 医学伦理 1.0 医学文献检索 1.0 学科带头人均为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近5年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 公共学位课 次人选3人,广西医学高层次“139”人才培养计划人选4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 队及卓越学者计划人选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担 课题1004项,其中国家级173项、省部级422项,其中“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获2017 年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87篇,其中SCI论文993篇,获省部级科研奖 励34项;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8部;获发明专利3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2019年度获国 专业学位课 2013-2018年已完成科研课题631项,其中国家级117项、省部级249项;新增科研 科研方法课 专业基础课 实践课/实验课 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在SCI、S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467篇,在 专业核心课 二级学科 2.0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7篇;出版著作18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 专业方向课 三级学科/研究方向 1.0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55 选修课 合计 20.0 56 1051 临床医学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1051 临床医学 2.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数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定研究课题(研究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 2.课程学习方式 上),并举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基地组织,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负责实施。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 (二)学位论文研究 3.课程考核 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 (1)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 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2)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通过我校资格审核后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 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及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 试,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 (3)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由 二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4.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 (1)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下发 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申请者,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临床轮转、学位论文研究和 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临床轮转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不少于6个月时 间须在导师所在科室完成临床培训和不少于6个月时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 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参加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的临床理论和实 践能力考核。 (2)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 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 要求,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的申请者,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 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少于 6个月时间。 (三)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 1.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 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2.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和科研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者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完成 的学位论文需注明作者在其中的贡献度和具体研究内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资料 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的研究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报告论 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具体要求参照《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格式规范》。 3.学位论文答辩 (1)从申请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1年内应完成学位论文并通 过学位论文答辩,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年。 (2)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正式学位答辩等。在 学位论文预答辩前,须通过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须 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论 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参照答辩当年《广西医科大学硕 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 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并通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国家组织的同等 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申请人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 请,研究生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 (一)导师安排 由研究生院和相应的二级学院组织面试,根据导师意愿和申请人的意愿,按照双向 选择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 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1.选题要求。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体现临床医学特点,具 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57 七、学位授予 (一)学位授予条件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 3.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并与所学专业相对应。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58 1051 临床医学 八、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参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培养方案。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攻读博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九、主要参加专家 彭志刚、彭涛、蓝丹、庞丽红、罗殿中、殷国前、陈一强、郑宝石、农光民、徐红 十、审核专家 学位类别:口腔医学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2 口腔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口腔医学院 亓发芝、吴忠仕、邓东锐、姜海行、程继文、何燕、向邦德、潘泓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科于1934年由我国著名牙周病学创始人肖卓然教授创建。 1978年成立口腔医学专业,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系,1985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 权点,1998年成立口腔医学院。2000年获首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007年起与头 颈耳鼻喉专业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第四 轮口腔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8年获得口腔医学一级博士点、口腔医 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并入选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汇聚 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 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八桂学 者等高层次人才。 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其中包括: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中心广西分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颅颌面 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学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长期的服务 中形成了牙颌面畸形及缺损整复临床与基础研究、头颈肿瘤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口腔 病原微生物与抗感染免疫研究、口腔疾病防治研究等稳定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获多 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取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 等奖、中华口腔医学会首届口腔医学创新研究奖以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 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学科主要的临床实践基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立于1993年,2001年被 评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口腔颌面外科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考官培训基地(口腔 类别),医院设备先进、临床病例病种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博士研究生培养需求。 本学科利用毗邻东盟的地域优势,形成了与东盟各国广泛交流和为东盟各国培养口 腔医学人才的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机制,构建学风建设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 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率先招收东盟口腔医学生,至今培养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从 2008年开始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搭建平台,与东盟国 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确立了学科在东盟国家口腔医学界的影响力。 59 60 1052 口腔医学 1052 口腔医学 (一)课程设置 二、培养目标 课程类别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团结协作,身心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贡 公共学位课 献;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 实验\实践课 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达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课 (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 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序号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052001 口腔颌面外科学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 1052002 口腔内科学 Endodontics、Oral mucosal diseases、 Periodontitics&Preventive Dentistry 3 1052003 口腔正畸学 Orthodontics 4 1052004 口腔修复学 Prosthodontics 5 1052005 口腔组织病理学 Oral Histopathology 6 1052006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Oral &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 7 1052007口腔全科学 General Dentistry 1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课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专业外语课 选修课 五、培养时间安排 学术交流英语 2.0 综合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二选一)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医学文献检索 1.0 临床综合素质训练课 1.0 临床技能训练课 1.0 常见和新发感染性疾病防治 1.0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0 医学英语文献阅读 1.0 头颈肿瘤基础与临床 1.0 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 1.0 国际口腔疾病防控最新策略解读 1.0 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前沿 1.0 1.0 1.0 外科/肿瘤病理学 1.0 头颈部解剖及断层解剖 1.0 循证口腔医学 1.0 口腔专业摄影 0.5 口腔医学美学 0.5 口腔医疗器械设备研发与应用 0.5 医学科研入门 2.0 多因素统计分析 2.0 实用生物信息学 2.0 肿瘤实验研究策略及应用 2.0 疾病临床信息与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 2.0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应用 1.0 其他(根据培养需要及当年学校开课通知选择相应 的课程) 在校学习时间至少必须全脱产18个月,其中6个月时间进行课程学习,临床实践时间 学术讲座 4.0 总学分 学习一般应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临床与教学实践、论文工作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 完成。 学分 专业方向课 口腔正畸学新进展 (至少修满1学分) 口腔修复学新进展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不少于12个月。其中全脱产进行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包括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课程 课程名称 16 课程说明与学分要求: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二)临床实践 12个月时间全脱产到我校附属口腔医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轮转计划由 导师及所在教研室确定,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 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 61 62 1052 口腔医学 等。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织管理能力;4.医疗文 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6.临床科学研究能力 (三)科研训练 和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担任病房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职责。在导 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 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 撰写和答辩工作。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在校临床实践期间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各科 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1052 口腔医学 (3)临床诊疗技术考核:由考生完成一例临床操作或辅助诊疗操作,或者相对应的 模拟操作,考核考生的临床技术水平。操作的选择标准应符合初年主治医师应掌握的病 种和手术类型。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选定科研课题后实施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 有一定应用价值。 六、考核要求 (一)课程学习考核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学 3.论文表明作者能运用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 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位课程考试,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分以上( (二)开题报告 含60分)为合格。 1.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 (二)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献资料(博士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二以上), 1.出科考核:研究生在本专业完成所规定的临床实践后,由所在科室进行出科考核。 在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学年确 考核方式由轮转科室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按要求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考 核。 定论文题目。 2.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4000字。(要由导 (1)理论知识水平:采取笔试方式,由各轮转科室安排具体内容,成绩达70分以上 (含70分)为合格。 (2)临床实践能力:由各轮转科室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临床培训过程中的职业 道德、出勤情况、病例数、病种数、临床技能水平分别打分,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成绩 均达70分以上(含70分)且总评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按三级学科专业组成考核小组,通过 审核考试成绩、抽查文档资料、组织开题答辩、安排病例展示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过 程中的基础知识、职业素养、科研思维、临床综合能力等进行考核,成绩达70分以上( 含70分)为合格。 3.毕业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答辩前,由3-5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 专家(含2名博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委员会,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 医德医风,是否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熟练 地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对下级医师进行 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水平。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病历评估:由考生提交本人经治的完整病历资料五份,供考核委员会评估病历 书写、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处置的水平。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2)病例考核及答辩:考核委员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选择一位未经考生治疗过的病 人由考生进行问诊、查体及病历书写,并就该病例对发病机制、诊断、诊断依据、辅助 检查、治疗方案、预后分析等进行答辩。以此考察医德医风、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 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63 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在第二学期期末举行开题报告。开 题报告由二级学院组织,导师所在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3.课题选题需要有创新性和临床诊疗价值,需要按照指导导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开题 报告。可以进行临床研究,也可以临床相关基础的科研研究。 (三)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必须以第一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级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1篇与本 专业相关的论著(包括meta分析,不含会议论文、摘要及增刊),如有并列第一作者的, 以排序在首位者有效。导师必须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广西医科大学及下属二 级培养单位为通讯作者单位),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 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2.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预评阅、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在学 位论文预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习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和毕业考核,同时,学位论文必 须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考核合格和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才能进行学位 论文预答辩、预评阅及正式评阅、答辩等工作,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八、学位授予条件与学位授予 1.课程考试合格, 并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64 1052 口腔医学 1052 口腔医学 2.全脱产不少于12个月的时间到我校附属医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临床能力 考核合格。 3.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并且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分数线(≥425分),或 通过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英语考试。 4.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文章发表要求,具体要求详见《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 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文件要求。 5.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 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学位(只授予博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申请人不得同时 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2 正颌外科学 3 口腔颌面肿瘤学 4 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 5 唇腭裂修复外科学 6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7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9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icial surgery 胡静、王大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志愿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志愿、赵怡芳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石冰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主编 出版社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maxilloficial 10 surgery 九、组织管理 (一)实行研究生处/研究生院、二级学院、科室/教研室、导师四级管理制度。 (二)口腔内科学方向 (二)科室/教研室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研究生导师管理的直接负责单 位,科室/教研室指定专人(秘书)负责具体管理科室/教研室内导师和研究生的工作。 书目 在科室/教研室领导下,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研究生 指导小组,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以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来培 1 牙体牙髓病学 樊明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养研究生,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 2 牙周病学 孟焕新 人民卫生出版社 需求。 3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郭继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儿童口腔病学 葛立宏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儿童口腔医学 邓辉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6 口腔黏膜病学 周曾同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检查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并对当前的工作提出 7 口腔黏膜病学 陈谦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指导意见。必须每月按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审核,并有电子签名,管理部门定期打印记 8 口腔黏膜病学 李秉琦、周曾同 人民卫生出版社 录存档。 9 临床口腔病学 樊明文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导师职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广西医科大学全面 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导师要对研究生培养全面负责: 包括思想道德、专业理论及技能、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至少 每个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一次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检查研究生的《广西医科大学专 (四)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研究生需按要求填写《广西医科大学专业 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手册》及网上个人学生管理系统中的“临床工作详细记录”。每月 由导师及校内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专业学位研究生擅自更改轮转计划、未在规定的 时间参加规定科室的轮转、未能按时按量填写好临床工作记录,都将被视为未完成临床 轮转。其他所有培养过程中的记录如开题报告等也必须及时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 十、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一)口腔颌面外科学方向 书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 1 65 10 口腔疾病鉴别诊断学 张国志、赵怡芳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现代口腔内科学 史俊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口腔内科学 肖明振 辽宁科学出版社 13 口腔公共卫生 卞金有,王伟健 荣文笙,曾晓娟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口腔预防医学 胡德渝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口腔流行病学 林焕彩 广东人民出版社 16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编 出版社 17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张志愿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66 1052 口腔医学 1052 口腔医学 2 牙体修复学新进展 Jean-Francois Roulet 赵守亮 人民军医出版社 3 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第三版(精装) Shillingburg,H.T.等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宿玉成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 出版社 1 口腔组织病理学 于世凤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斯滕伯格诊断外科病理学(套装上下卷) 回允中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有限公司 19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 Essential Dental Public HealthBlanaid Daly & Richard G. WattOxford 21 Dental Public HealthJill MasonLippincott Williams & Wolters Kluwer Business 22 Nutrition and Dental Health Oxford Rugg-Gunn, A. J. & Nun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 Prevention of Oral DiseaseMurray, J. J., Nunn, J & Steele, JOxford Medical Pub 6 Dental Materials 24 EndodonticsJohn Ide Ingle, 7 Journal of Dentistry 25 Pathways of the PulpKenneth Hargreaves, Stephen CohenMosby Elsevier 8 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 26 Carra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Carranza 9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27 Clinical oral medicine and pathologyBruch, Jean M.; Treister, Nathaniel SHumana Press 28 Clinical periodo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Jan LindheWiley-Blackwell 29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occlusionCharles McNeillQuintessence Publishing 30 Int J Paediatr Dent Leif K. BaklandHamilton.London Elsevier Medicine 4 Biomaterials 5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10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11 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 12 Periodontology 2000 13 Clinical 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 14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三)口腔正畸学方向 书目 15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编 出版社 (五)口腔组织病理学方向 1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教程) 林久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口腔正畸学:基础、技术与临床 陈扬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口腔正畸专科教程 傅民魁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第二版) 徐芸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Johnston 头影测量技术图解手册 6 Contemporary OrthodnticsWilliam R. ProffitMosby 3 ROSAI&ACKERMAN 外科病理学(上下卷) 7 Biomechanics and Esthetic Strategies in Clinical OrthodonticsRavindra Nanda Saunders 4 WHO头颈部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 (最新版本) 8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Elsevier 5 中华病理学杂志 9 Angle Orthodontics 6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0 Seminar in OrthodonticsElsevier 7 Histopathology 书目 庄士敦 许天民 滕起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意)罗塞原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有限公司 郑杰 8 Oral Oncology (四)口腔修复学方向 书目 1 口腔固定修复中的美学重建 67 9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主编 出版社 Mauro Fradeani 王新知 人民军医出版社 10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68 1052 口腔医学 1052 口腔医学 (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方向 书目 1 主编 出版社 Oral Radiology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Stuart C. White.,Michael J. PharoahElsevier Inc 11 系统疾病口腔颌面部表征 CripianSkully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全科医学 梁万年,路孝琴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全科医学 杨惠民,余小萍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Journal Of Dentistry 15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 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 马绪臣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 马绪臣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颌面颈部肿瘤影像诊断学 余强,王平仲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5 口腔颌面骨疾病临床影像诊断学 吴运堂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 Dentomaxillofacial radiology 8 Radiology 9 Investigative Rradiology 16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十一、参与制定专家 周诺、陈文霞、农晓琳、陶人川、曾晓娟、李萍、廖红兵、黄旋平、谢方方、吴煜、 莫水学、邝海、梁飞新、曾启新、冯青、李晓捷、范颖峰、韦山良 十二、参与审核专家 周诺、陈文霞、罗萍、农晓琳、陶人川、卢小玲、邝海、李松峰、廖红兵、莫水学、 10 European Radiology 曾晓娟、黄华、冯青、曾启新、黄旋平、谢方方、李萍、吴煜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11 Radiology 12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七)口腔全科学方向 书目 主编 出版社 1 实用口腔科学 张震康 俞光岩 徐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口腔诊断学 樊明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口腔精萃系列--口腔数字化技术临床应用 RadiMasri、 Carl F.Driscoll 柳忠豪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口腔临床核心技能视频图谱教程 王林,严斌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口腔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王林 科学出版社 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中华口腔医学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口腔医学解剖图谱 Eric W.Baker 郑家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 口腔疾病的生物学诊断与治疗 9 口腔临床流行病学 10 口腔全科医师临床操作手册 69 郭伟 陈万涛 任国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冯希平 胡德渝 台保军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陈永进 人民卫生出版社 70 1052 口腔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在职人员(含规培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口腔医 师。 学位类别:口腔医学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与名称:1052 口腔医学 制订培养方案的二级单位:口腔医学院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 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 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一、学科概况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科于1934年由我国著名牙周病学创始人肖卓然教授创建。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978年成立口腔医学专业,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系,1985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 权点,1998年成立口腔医学院。2000年获首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007年起与头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颈耳鼻喉专业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第四 1 10520001 牙体牙髓病学 Endodontics 轮口腔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8年获得口腔医学一级博士点、口腔医 2 10520002 牙周病学 Periodontics 3 10520003 口腔粘膜病学 Oral Mucosal Disease 4 10520004 预防口腔医学 Preventive Dentistry 5 10520005 儿童口腔医学 Pediatrics Dentistry 6 10520006 口腔颌面外科学 Pediatrics Dentistry 7 10520007 口腔修复学 Prosthodontics 8 10520008 口腔正畸学 Orthodontics 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并入选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良好、具备创新精神 和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且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汇聚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 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 层次人选、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高层次人才。 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其中包括: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中心广西分中心、院士工作站、广西口腔颌面修复与重建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颅颌面 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以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 科研项目为基础,组织科研创新团队为关键,形成口腔颌面创伤与整形研究、牙体牙髓 病的临床研究、牙周黏膜病的系统防治、多学科联合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口腔修复学 临床研究等稳定且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产生了一批独具优势和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学科主要的临床实践基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立于1993年,2001年被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员自入学之日起,须在5年内完成并通过学校组织 的全部课程考试;7年内通过国家组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 合水平考试;8年内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五、教学计划 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评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口腔颌面外科 课程类别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考官培训基地(口腔 类别),医院设备先进、临床病例病种丰富,能够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 2008年开始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搭建平台,与东盟国 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确立了学科在东盟国家口腔医学界的影响力。 71 专业学位课 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率先招收东盟口腔医学生,至今培养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从 学分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外语 5.0 科研方法课 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2.0 实验\实践课 医学文献检索 1.0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2.0 常见和新发感染性疾病防治 1.0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0.5 公共学位课 本学科利用毗邻东盟的地域优势,形成了与东盟各国广泛交流和为东盟各国培养口 腔医学人才的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机制,构建学风建设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 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 72 1052 口腔医学 专业学位课 专业核心课 (至少修满2学 分) 专业方向课 (至少修满1学 分) 选修课 1052 口腔医学 医学法律法规 0.5 完成低年资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临床实践掌握:1.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临床技能;3.组 医学伦理学 1.0 织管理能力;4.医疗文书书写规范;5.临床诊疗思维能力;6.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基础与临床 2.0 学研究方法。 口腔修复学基础与临床 2.0 (四)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 口腔内科学基础与临床 2.0 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和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完成硕 口腔正畸学基础与临床 2.0 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在校临床实践期间进行,由二级学 基于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诊疗课程 2.0 院组织,各科室/教研室负责实施。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案例课 1.0 口腔修复科临床案例课 1.0 七、考核要求 口腔内科学临床案例课 1.0 (一)课程学习考核要求: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都要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 口腔正畸科临床案例课 1.0 考试或写论文的形式,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60 多学科联合病例讨论课 1.0 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0 临床流行病学 1.0 循证医学 1.0 其他(根据培养需要及当年学校开课通知选择相应 的课程) 2.0 学术讲座 (二)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考核:在学位论文预答辩前, 由二级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 (三)临床能力考核要求 1.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要求,在 20 总学分 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备注: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由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制定具体课 程。按照16 学时计1 学分。 2.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下发前完 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申请人,须在导师所在科室完成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6个月, 六、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 并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参加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的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如 (一)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 下: 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 下发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申请者,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临床轮转、学位论文研 (1)临床理论考核:采取笔试方式,由各轮转科室安排具体内容,成绩达70分以上 (含70分)为合格。 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临床轮转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不少于6个 (2)实践能力考核:由各轮转科室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临床培训过程中的职业 月时间须在导师所在科室完成临床培训和不少于6个月时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 道德、出勤情况、病例数、病种数、临床技能水平分别打分,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成绩 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参加由所在二级学院组织的临床理论 均达70分以上(含70分)且总评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为合格。 和实践能力考核。 (二)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 八、学位授予 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 (一)学位授予条件 要求,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 1.完成学校学位课程考核、专业外语和专业课考核,每门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 化培训的申请者,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从申请进入 2.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学位论文阶段到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在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参加与论文相关 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少于6个月时间。 (三)临床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 73 成绩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 3.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并与所学专业相对应。 74 1052 口腔医学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 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硕士专业学位。 (三)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九、参考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参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十、参与制定专家 周诺、陈文霞、农晓琳、廖红兵、陶人川、梁飞新、黄旋平、莫水学、曾晓娟、 黄华、曾启新、谢方方、冯青、李晓捷、黎彦 十一、参与审核专家 周诺、罗萍、陈文霞、农晓琳、李松峰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