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pdf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 苏 省 财 政 厅 文件 苏科计发〔2018〕33号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 (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指南》 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科技局(科委)、财政局,国家和省级高新 区管委会,省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 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产业科技 创新中心和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根据省“十三五”科技创新 规划部署,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 将围绕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实施,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产 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把握当今时代技术变革的最新趋势,聚焦我 — 1 — 省发展重大需求,更加注重应用研究、集成创新和技术交叉融合, 着力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 的科技创新成果,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为推动我省成为全 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重要环节提供有力支撑。 一、支持重点 1.加强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 面向江苏未来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未来网络与通 信等产业技术前沿领域,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研 发和技术交叉融合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在前沿领域着力打 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 优势产业领域,瞄准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支持核心技术和重要 技术标准研发,提升产业高端发展水平。支持节能减排、军民融 合、制造业信息化、文化科技创新等共性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整 体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 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联合多个研发单位开 展基于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支持科 技型拟上市企业开展面向应用的重大技术研发,为加快上市步伐 提供科技支撑。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重点企 业研发机构建有企业以及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项目。 — 2 — 3.优化区域产业创新布局。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行动计划, 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高新区以及科技产业园 等科技园区,加强前瞻性技术部署,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 “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引导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围绕主导 产业,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县一主导产业”布局。引导创 新型试点乡镇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 镇一特色产业”布局。 4.强化产学研联合和人才导向。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 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优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产 业前瞻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优先支持由国家“千人 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或团队牵头申报项目。强 化科技计划的上下集成,鼓励利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开展 面向江苏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优先支持在地方财政前 期资助项目成果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的申报项目及地方财政给 予资金支持的申报项目。优先支持第五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决赛 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及获奖团队(获奖后6个月内在我省科 技园区注册成立企业并实际运营)的参赛项目。 二、申报条件 1.项目符合本计划定位要求,属于指南支持的领域和方向。 项目具有明确的研发内容和较强的前瞻性,目标产品具有战略性 和产业带动性,能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 3 — 2.项目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创新水平居国内前列, 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申报项目负责人及团队具有 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项目申报单位近年内须有有效授权 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重点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知 识产权分析报告。 3.申报单位为江苏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组织。申报 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 4.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可预见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成果形式以样品、样机为主,对销售等经济指标不作考核要求。 项目完成时,一般需形成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电子信息、先进 制造领域项目须完成样品、样机或系统,新材料、能源与资源领 域项目须完成小试。 5.对不符合节能减排导向的项目、规模化量产与产业化项 目、无实质创新研究内容项目和一般性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均不 予受理。 三、组织方式 本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分 为重点项目和竞争项目组织实施。由设区市科技局(科委)、县 (市)科技局、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管委会、省有关单位等项目主 管部门负责组织申报。 — 4 — 1.重点项目组织方式。强化顶层设计,在前期调研、广泛 征集、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支持方向。瞄准掌握一批产业高端 环节核心技术和未来产业前瞻性技术,凝练项目主题,加强技术 集成和项目整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创 新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基于交叉科学的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前 瞻性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引领产业 创新发展。本年度重点项目原则上只面向指南十大产业前瞻技术 研发领域、重点支持方向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产业共 性关键技术方向。 重点项目主要由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产业技 术研究院、省级以上高新区管委会等,按照 “项目+课题”的形式 进行组织,由项目承担单位联合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申报。项目承 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主要课题的承担单位,其主管部门作为重点项 目主管部门。每个重点项目可设置3-5个课题,其中至少有1个课 题为企业承担,同一单位只能承担1个课题,每个课题省资助经 费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请各项目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工作,优先支持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产业链优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联盟专 家技术委员会产业创新决策咨询作用,聚焦产业竞争关键技术方 向,组织上下游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申报重点项目;优先支持省产 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加盟研究所,围绕产业前瞻技术领域开展关键 核心技术研发;优先支持高新区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发展要 — 5 — 求,围绕重点发展的前瞻性战略产业,依托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 台组织产学研相关单位申报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型领军企 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申报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 用,引领带动行业创新发展。项目牵头单位要跨地区整合资源, 形成所在产业技术领域骨干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所、一流高校的强 强联合。 2.竞争项目组织方式。由各项目主管部门围绕指南确定的 产业前瞻技术研发及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方向,聚焦地方优势 产业整体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按照面上引导、竞争择优的 原则,择优推荐以企业为主的各类创新主体项目,产学研联合开 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高校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 业研究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有企业参与联合申报。竞争项目省资 助经费一般不低于120万元。 3.限额申报要求。本年度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个设区市 限报12项(含县、市、区的申报指标),其中盱眙县因存在科技 失信行为,申报名额不超过1项;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限报8项;2017 年度通报的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的高 新园区每家限报8项,排名11-20位的高新园区每家限报5项,其 余高新园区及常州科教城每家限报2项;试行计划单列的高等院 校限报8项,其他在宁部省属本科院校限报3项。除此之外,昆山 市、泰兴市、沭阳县、常熟市、海安县各增报1项;省级以上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体名单见附件3)增报2项;用于支持省 — 6 — 级科技产业园、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级文化科技 产业园、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的指标每个设区市增加2 项,用于支持省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的指标每个设区市增加3项。 在上述限额指标范围内,每个设区市(含县、市)申报的重点项 目不超过4项,由设区市科技局(科委)牵头组织;每个省级以 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重点项目不超过1项,由联盟秘 书处负责组织;每个省级以上高新区申报的重点项目不超过1项。 获得第五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及获 奖团队(获奖后6个月内在我省科技园区注册成立企业并实际运 营)的参赛项目不受限额指标限制。重点项目申报占用项目申报 单位所在地限额指标,课题申报不另占用指标。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 应出具信用承诺。项目申报材料及附件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完整 性、有效性,纸质申报材料与网上申报系统中填报信息的一致性 由项目申报单位作出信用承诺并负完全责任,项目申报书经项目 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报送。项目附件清单中所列证 明材料的完整性及与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中内容的一致性, 由地方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并在《项目附件审核表》上由审核人 签字和加盖单位公章后与申报材料一同上报;申报材料中签章及 日期完整性、推荐程序合规性、申报单位是否注册在本辖区内且 正常运营等由地方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并作出信用承诺。 — 7 — 2.在宁部省属本科院校的项目申报由部省属本科院校负责 审核并自主推荐,项目申报书中法人信用承诺书、主管部门信用 承诺书、附件审核表、审查推荐表(含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栏) 均由高校自行填报和盖章确认,项目立项后,在宁部省属本科院 校直接与我厅签订项目合同。其他高等院校按照属地化原则,由 所在地科技部门负责项目审核推荐及立项后管理等事宜。 3.除列入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创新型领军 企业及其他规定的条件外,有省重点研发计划或科技成果转化专 项资金在研项目的企业一般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企业限报 一个项目,不得同时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资金项目。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属的企业法人专业研究所申报和 在研的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总数不 超过2个。同一单位以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发 项目同时申报不同省科技计划。凡属重复申报的,取消评审资格。 4. 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同一项目负责人限报一个项目,同 时作为项目骨干最多可再参与申报一个项目,在研项目(不含省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 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同一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 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同一项目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重点 研发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5.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计划项 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 — 8 — 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把关不严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 省科技厅将按规定采取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 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 资格等措施,并记入信用档案,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 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作出相应处理。对出现问题较严 重的地区或单位,实施项目申报特别审查程序,并将约谈所在主 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 6.各地申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含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库的企业)的占比不低于60%。 7.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三年,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项目 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并确保在职期间能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经 费预算及使用须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总经费预算合 理,支出结构科学,使用范围合规,原则上申请省拨经费不超过 项目总预算的50%,其中:企业申报的项目省拨经费不超过项目 总预算的30%。项目申报单位承诺的自筹资金必须足额到位,不 得以地方政府资助资金作为企业自筹资金来源。申报单位有产学 研合作但未建“校企联盟”的,须登陆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移动智能 对接信息平台(http://www.jilianonline.cn/),进入校企联盟备案 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在线填报。 8.项目申报的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严格落实省科技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审核工作的通知》 ( 苏科 计函〔2017〕7号)和《关于严格执行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相关 — 9 — 规定的通知》(苏科计函〔2017〕479号)要求,项目负责人应 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严禁项目申报时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伪造材料骗取申报资格等科研不端行为。 项目申报单位要切实强化法人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项目申报 材料的审核把关,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主体责任, 严禁虚报项目、虚假出资、虚构事实及联合中介机构包装项目 等弄虚作假行为。基层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审核责任,对 申报材料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严禁审核走过场、流于形式。严 禁徇私情私利,明知相关单位不符合申报条件仍违规推荐上报; 严禁帮助企业包装材料,骗取科技专项资金。对于违反要求弄 虚作假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9.基层项目主管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时要认真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六项承诺”和“八个严 禁”规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工作同部署、同 落实、同考核,切实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 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的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和办事效率。 五、其它事项 1.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 目申报书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一份(纸质封面,平装订),其 中重点项目材料一式五份。项目申报单位不需将附件材料装订 上报,也不需要在网上提交,但应按照项目申报书中项目附件 — 10 — 清单所列内容及要求,提交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主管部门 根据审核情况,将真实有效的附件清单填入《项目附件审核表》 并经审核签字盖章后,与纸质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2.各设区市科技局(科委),昆山、泰兴、沭阳、常熟、 海安县(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科技局,省有关部门,计划单 列管理单位和在宁部省属本科院校汇总申报项目后,将项目汇总 表(纸质一式两份)连同正式申报材料于2018年3月15日前统一 报送至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地址:南京市成贤街 118号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逾期不予受理。项目主管部门报 送重点项目及课题正式申报材料时,需提供重点项目及其下设各 课题的清单,并分别注明项目和各课题的网上申报编号。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荐的项目仍按常规渠道汇总报送,但须由联盟 秘书处向省科技厅另行出具推荐函,函中列明各项目,包括重点 项目下设各课题的名称及网上申报编号。 3.申报材料需同时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 上报送(网址:http://210.73.128.81)。本通知及项目申报书等 相关表格样式均可在网上下载。项目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网上确 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本年度获立项项目将在省科技厅 网站(http://kxjst.jiangsu.gov.cn/)进行公示,未立项项目不再另 行通知。 4.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高新处 罗阳 025—83363239 — 11 — 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 025—85485935 阮俊 张颖 85485920 附件:1.2018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 术)项目指南 2.2018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 术)项目推荐汇总表(式样) 3.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 2018年1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 12 — 附件1 2018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 与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指南 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以取得重大技 术突破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未来产 业创新发展和支撑优势产业整体提升。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前瞻性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 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技术 先导。 1.未来网络与通信 1011 智能协同异构网络组网、软件定义网络(SDN)、网 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1012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保密及密码关键技术 1013 无人机通信组网与空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 设备 1014 新一代(5G 和 B5G)移动通信、无线光通信、量子通 信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重点支持面向空地海一体化的无线组网传输等关键技术研发) — 13 — 2.人工智能 1021 云计算、雾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及软 件 1022 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对话、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交互 模态、虚拟增强现实等应用关键技术、软件及系统 1023 类脑计算芯片、新型感知器件及芯片等人工智能专用 硬件和模组研发 1024 可穿戴智能设备、车载智能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关键 技术 (重点支持认知型对话系统等人工智能前瞻技术及应用研发) 3.物联网 1031 超高频和微波 RFID 标签、信息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 智能硬件等关键技术 1032 兼容多标准的超高频 RFID 读写器核心芯片关键技术 1033 物联网智能接入技术、泛在网络及其组网技术、平台 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034 传感器安全防渗透关键技术 (重点支持新一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面向智 慧城市的物联网集成应用关键技术研发) 4.高端芯片 1041 低功耗传感器、移动智能终端芯片、高性能 FPGA 等 高端芯片设计技术 — 14 — 1042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先进制 造工艺及设备研发 1043 板级 Fanout 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封装(SiP)、三 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1044 化学增幅型光刻胶、大尺寸单晶硅片、半导体芯片贴 装用导电浆料、高功率密度封装材料、底填塑封料、高纯度化学 试剂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重点支持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制造和高密度先进封装技术 研发) 5.纳米材料及器件 1051 新型纳米传感器、光电转换器件、高效纳米材料储能 等微纳器件制造技术 1052 纳米改性金属、纳米陶瓷、纳米生物、纳米热电转换、 二维晶体材料等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1053 纳米宏量制备技术 1054 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制备及 跨界应用技术 (重点支持基于石墨烯的跨界应用开发和微纳器件制造技术研 发) 6.智能机器人 1061 高可靠性减速器、驱动器、控制器、传感器和灵巧末 端作业工具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 — 15 — 1062 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共融、控制系统、检测诊断 等关键技术及软件 1063 医疗康复、智能家居等高端服务机器人与智能无人机 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1064 先进工业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整机设计制造关 键技术 (重点支持先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 软件及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研发) 7.智能制造 1071 面向新兴应用领域的高精度、低成本、多材料三维打 印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1072 精密数控、智能加工、激光精细加工等成套装备及系 统研发 1073 智能感知、精密在线检测、智能仪表等智能测控装置 与系统研发 1074 全网互联、协同制造、人机混合智能等智能制造关键 技术及软件系统 (重点支持复合材料打印等面向新兴应用领域的三维打印 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 8.高端装备制造 1081 高性能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大功率液压系统、精密机 械传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 16 — 1082 高端光伏装备、半导体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高 性能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1083 先进轨道交通、高技术船舶、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 自动化成套装备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及系统集成研发 1084 大型复杂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技术 9.高效能源 1091 硅片薄片化技术、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备 关键技术及工艺 1092 先进风电机组、生物质发电等关键技术及工艺研发 1093 远距离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 大功率无线充电等关键技术 1094 能源互联网和大容量储能、能源微网、微能量收集等 关键技术 10.新能源汽车 1101 大容量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及 部件研发 1102 高性能驱动电机及分布式驱动关键技术 1103 能源管理系统、电控系统、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关键技 术 1104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重点支持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桩及能源管理系统间互通优 化与集成技术研发) — 17 — 11.其他产业前瞻技术 111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产业前瞻技术。 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高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 具有较强带动性的共性关键技术,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 1.电子信息 2011 分布式计算与存储等先进数据库技术 2012 E级计算机核心技术及应用软件研发 2013 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软件等高端软件技术 2014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可见 光通信、高端传感器等核心电子器件及设备研发 2.新材料 2021 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及器件制备技术 2022 高端光电子材料及先进显示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2023 特种高分子、特种分离膜、特种稀土等新型功能材料 制备技术 2024 高性能合金、高性能纤维、高端硅基等新型结构材料 制备技术 (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高端光电子材料制备与应 用开发) — 18 — 3.先进制造 2031 复杂产品一体化设计等先进制造工艺研发 2032 气体轴承、高速精密轴承、轻合金齿轮箱、高端液压 件等高性能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 2033 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 2034 设计优化、寿命预测、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 4.节能减排技术 2041 三废高效洁净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2042 高效洁净燃烧、新型余废热高效利用等减排关键技术 2043 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能源高效转换等节能关键技 术 2044 绿色循环制造和清洁生产技术 5.军民融合 2051 新型高温超导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材料、高强 度碳纤维等先进材料制备及应用研发 2052 航空发动机、新一代雷达、北斗导航通信等面向空天 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及装备研发 2053 移动核电站、海水淡化膜等面向海洋领域的关键技术、 核心部件及装备研发 (重点支持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发) 6.制造业信息化 — 19 — 2061 跨区域协同、数字化综合集成等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 技术 2062 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按需制造、众包设计、精准营 销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 2063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支撑系统研发与应用创新 2064 互联网金融服务等企业制造及服务信息化技术研发 7.文化科技创新 2071 数字媒体等先进展示技术与产品研发 2072 现代舞台成套技术集成与产品研发 2073 三网融合环境下互动电视服务技术集成 2074 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聚合与投送云服务技术研发 8.其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208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 20 — 附件2 2018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 项目推荐汇总表(式样) 推荐单位: 申报类别 (盖章) 序 号 网上申报编号 项目(课 题)名称 申报单位 所在县 (市、区) 申报企 业类型 所在创新载体 类型及名称 指南编号 重点项目 来源 重点项目 竞争 项目 产业前瞻 技术研发 共性关键 技术攻关 注:1.此表(式样)由设区市科技局(科委),昆山、泰兴、沭阳、常熟、海安县(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科技局, 省有关部门,计划单列管理单位,在宁部省属本科院校填报,表内列明的项目均为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符合申报 要求的项目。 2.申报企业类型:创新型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含证书编号)、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科技型 拟上市企业。 3.所在创新载体类型填写: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省级科技产业园、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级文化 科技产业园、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国家或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重点项目来源填写: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21 — 附件3 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 序号 联盟名称 1 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 2 微纳加工与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 特种分离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重载机车车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 江苏省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 江苏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 江苏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8 江苏省小核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0 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 江苏省纳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2 江苏省融合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3 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4 江苏省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5 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6 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7 江苏省船舶及配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8 江苏省电力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 江苏省数控机床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 江苏省矿山安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1 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2 江苏省电容器及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3 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22 — 序号 联盟名称 24 江苏省高性能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5 江苏省输变电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6 江苏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7 江苏省干细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8 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9 江苏省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0 江苏省再生橡胶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1 江苏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2 江苏省节能电光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3 江苏省新型玻纤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4 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5 江苏省建材机械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6 江苏省航空材料和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7 江苏省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8 江苏省凹凸棒石粘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9 江苏省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0 江苏省高性能金属线材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1 江苏省工业风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2 江苏省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3 江苏省工业余热利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4 江苏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5 江苏省金属循环应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6 江苏省先进锂电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7 江苏省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8 江苏省物联制造与物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9 江苏省先进流体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0 江苏省数字影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23 — 序号 联盟名称 51 江苏省智慧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2 江苏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 24 — 2018年1月30日印发